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弃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国水电发展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热度 5 zbt92 2017-12-12 07:37
文 / 张博庭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水电建设的水平,成就,已经举世瞩目。截止到 2016 年底我国水电的装机已达到 33207 万千瓦,年发电量 11748 亿度。这个总量已经超过全球的水电的 1/4 。在水电建设的技术方面,我国水电的进步更是突出。前不久我国刚刚开工的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电站,而且还刷新了多项水电科技的世界之最,例如,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然而,在我国水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我们水电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首先,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西南地区水电弃水的问题日趋严重。其次,由于水电的弃水严重,一些水电企业经营困难,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明显减速。 2016 年我国水电弃水的严重程度已经接近损失掉了一个三峡。当时,我们业内眼看着严重的水电弃水十分焦急,但社会上的媒体却只提弃风、弃光,几乎没人关注更我国严重的可再生能源的损失 --- 弃水问题。为此我会在组织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曾给国家有关部门上书反映问题,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因此,在今年 3 月的两会期间。不仅比弃风、弃光更严重的弃水问题被首次被披露,而且,总理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煤电要去产能的要求。为此,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经多次组织专门的调研,探讨解决弃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于 10 月 24 日,专门发布了《 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下称: 1830 号文),针对西南地区弃水问题作出明确的要求和部署。一时间,解决西南水电消纳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对于我国的水 电界来说, 1830 号文的发布可以说是重大的利好。其中既有“加强规划统筹,力争‘十三五’后期不再新增弃水问题” 等的宏观要求;也有“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加快龙头水库建设”等具体措施;同时还有“调整富余水电消纳的价格机制;研究完善跨省跨区输配电价机制;制定鼓励水电消纳的节能绿色低碳政策”等重要的政策承诺。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 1830 号文发布仅仅半个月之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又发布了《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下称: 1942 号文),第一次把解决弃水问题放在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的首位。要求全面地加快推进西南和 “ 三北 ” 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跨省跨区配置的输电通道规划和建设,优先建设以输送可再生能源为主且受端地区具有消纳市场空间的输电通道。这些文件至少表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弃水问题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2016年底之前,我们水电工作者最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我国严重的弃水损,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时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只是强调说我国的弃风、弃光率有多么、多么高、损失有多么、多么大,但是,对于我们更严重的可再生能源损失--弃水,却不仅无人重视,无人报道,甚至无人知晓。然而,我们知道,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原因,目前在全球发电领域内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中,大约有70%是水电,我国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还更高。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出现了问题,对国家发展和能源的转型的影响也必然是最致命的。不仅如此,高度可调的水电的电能质量,与风、光等非水可再生能源是无法相比的。虽然同是可再生能源,然而,一个是优质的调峰电源,一个则是需要有另外有调峰电源为其服务的间歇性能源。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外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优先发展水电的能源策略。不过,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我国的水能资源丰富,开发难度大,所以,我国的水能开发利用相对较晚,至今也只开发利用了可开发量的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到90%多的水平。因此,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出现了水电与非水可再生能源需要同步发展的特殊情况。 目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是非水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很多发达国家的水电可再生能源,早已经开发殆尽。而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水电与非水可再生能源同步发展,而且,根据电源的特性水电还应该是更重要、更优先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这次国家专门发布的 《 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和随后 发布的《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中,把解决弃水问题放在弃风、弃光问题前面的排序,不仅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和解决弃水问题的决心,也同时说明我们开始注意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特殊国情,将更加科学、高效的推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例如,在文件中还还首次提出了“ 科学安排在建项目开发时序,保持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合理发展规模 ”等方面的要求。 二、水电的可再生能源重要地位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和体现 作为水电工作者,笔者感觉到,这两个文件带给水电的最大利好,莫过于“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有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体现”。例如,在1830号文件中,已经有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将消纳水电一并纳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考核体系”以及“受端省份超出规划部分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目标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承诺。在 1942 号文中,更是有了“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及交易机制,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新发展模式。《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另行发布”的更明确表述。 大家一定还记得,就在前不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不少国有企业大量“甩卖水电资产”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何种情况,虽然有当前严重的弃水,导致水电企业效益不好,经营困难的原因,但更离不开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配额中,没有包含水电的重要因素。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是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的。法条中也已经明确阐明:水电之所以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法调整的范围,是因为水 电的开发技术已经成熟,不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就能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精神,一般人都会认为,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与财政的补贴无关,所以,应该不会把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配额的之外。为此前一段时间,很多国有企业不仅自己积极开发建设水电,也非常热衷于收购社会上的一些小水电。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关部门颁布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中,居然没有包括水电。因此,这就导致了前一段时间一些国企甩卖水电资产的风潮。 笔者个人认为,不包括水电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是不合理、不完善的,非常不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全面发展。这种不完善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不重视水电,甚至排斥水电,因而也是加剧了我国水电弃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国家出台的专门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政策缺陷,并且承诺将会研究解决。 三、文件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非常振奋人心 在解决弃水问题的 1830 号文件和随后的 1942 号文件中,最令水电工作者振奋的莫过于“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以及“加快龙头水库建设”等一些具体措施了。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所以,外送通道不足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水电严重弃水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在 1830 号文件中,提出了“尽快建成‘十三五’规划的滇西北至广东± 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四川水电外送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输电工程,结合在建梯级建设投产时序,积极协调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新增四川送电能力 2000 万千瓦以上、新增云南送电能力 1300 万千瓦以上,确保水电送出通道需求。”的具体要求。 同时在 1942 号文件中,又再次明确、具体的要求“积极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电力柔性直流输电示范 工程 。 2017 年,‘三北’地区投产晋北至南京、酒泉至湖南、锡盟至泰州、扎鲁特 - 青州直流输电工程,西南地区投产川渝第三通道。 2018 年,‘三北’地区投产准东 - 皖南、上海庙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西南地区投产滇西北 - 广东直流输电工程。‘十三五’后期加快推进四川 水电 第四回外送输电通道以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输电通道建设。” 除此之外,造成严重弃水另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整体还不够高,特别是一些龙头水电站的建设滞后,造成水电的丰、枯季节调节能力差,汛期水量大不得不弃水,而枯期的水量不足,又不能满足电力的需求。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建设好具有丰枯调节能力的龙头水库、电站。这次国家发布的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也特别重视和提到了龙头水库电站建设问题。 因此,在 1830 和 1942 文件中都分别提出“加快推进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建设,推动金沙江中游龙盘水电站尽早开工。”和“加快建设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在统筹考虑金沙江中游龙盘水电站涉及少数民族、 文化 保护和生态 环保 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相关前期工作。”的具体要求。目前,两河口、双江口电站已经开始建设,预计 2020 年后就能陆续发挥出调节效益,不仅将大幅度的减少汛期弃水,而且还能增加各梯级水电站枯期的发电能力,极大地提高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电能质量。特别是文件中提到的龙盘水电站,其巨大的水资源的调节能力,几乎与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库相当。一旦建成之后,不仅将大幅度的减少汛期弃水,而且,而据有关部门测算,除了电站本身的发电量之外,其龙头水库通过调节水量所增加的下游各梯级电站的补偿发电能力,几乎就能接近建设一个新的三峡水电站。总之,龙盘水电站的建成和投产,将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电零弃水的实现,提供最重要的技术保障。 四、好的政策需要得到落实 才能发挥作用 颁布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说明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但是,文件毕竟还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文件中的各种要求、承诺能否得到落实,才是解决弃水问题的关键。从当前况看来,我们要贯彻和落实这些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也可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水电发展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水电本身,而是在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产能(尤其是煤电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这个问题,虽然在解决弃水问题的 1830 号和解决三弃问题的 1942 号文件中都已经有所提及,但是解决煤电去产能的力度似乎还不够大。而能否开启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加大煤电去产能的力度,将会直接影响弃水问题的真正解决。 例如,弃水文件中解决水电最关键的送电通道的建设中,明确要求的“开工四川水电外送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雅中直流”落地点江西,目前由于已经有大量的煤电机组即将投产,所以,仍然没有最后同意“雅中直流”的线路建设。对于江西来说,他们也确实存在着合法审批的煤电即将投产,与国家要求接受雅砻江的水电之间的尖锐市场矛盾。在国家没有更进一步的煤电去产能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的情况下,江西的犹豫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仅如此,“雅中直流”的电源点建设,恰恰就是这次解决弃水文件中要求加快龙头电站建设的两河口水电站。如果江西的煤电产能解决不掉,“雅中直流”建不起来,龙头水电站两河口的建设,就不仅不能加快,而且还必须要适当的减速。否则,必然会增加弃水。总之,雅砻江的水电开发与江西煤电建设的矛盾,只是我国水电发展遭遇到的市场困境的一个突出代表。实际上,几乎我国所有的水电弃水,都与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紧密相关。相对来说雅砻江还算是比较好的,因为,毕竟国家能源局已经下决心要求江西省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国家规划,接受雅砻江的水电。 我们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建电站白鹤滩已经正式开工建设,但是,建成后的电送给谁,到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为什么确定不了?因为,目前的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完全限制煤电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愿意把有限的电力市场留给自己,发展自己的煤电,增加自己的 GDP 。所以,在 1830 号文件中,对于已经开始建设的白鹤滩的送电通道建设,只能要求“积极协调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工作”。笔者认为这种协调推进的结果可能不会很乐观。因为,连目前已经协调好了的“雅中直流”都因为落地点的煤电产能去不掉而无法推进,那么规模和电量更大的白鹤滩电站的送电,如果没有更严格煤电去产能的政策配合怎么可能推进得顺利? 结语 总之,尽管这次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的解决水电弃水问题的文件,已经非常具体、非常全面,非常令人振奋,但最终能否得到落实,还有待于各方的努力。因为,我国目前严重弃水问题(包括严重的弃风、弃光),已经不是水电(也包括风、光)行业本身所能解决的。我们只有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尽快开启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弃水、弃风、弃光问题的关键。
6553 次阅读|5 个评论
经济新常态下看水电弃水
zbt92 2015-7-8 08:58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杂志 作者:张博庭   在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支持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市场驱动下,近年来我国水电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水电装机已经突破了3亿千瓦,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社会进入了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新常态。全国各地对能源和电力需求的增长,普遍低于预期。在这种新常态下,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水电,正在遭遇新的挑战和发展瓶颈。   众所周知,水电能源的特点就是建设周期长和输送距离远。这经常会使得在经济腾飞时期上马的大批水电项目,在正式投产的时候遭遇市场饱和、难以消纳和输电线路建设不同步的困境。以四川省为例,该省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水电基地。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三大流域大型水电机组的陆续投产,配套建设的外送通道也越来越紧张。由于外送通道和水电机组投产时序的不同步,以及受受端电网制约等原因,一些地方水电的实际外送能力和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弃水问题十分严重。除此之外,我国另一个水电大省——云南的汛期水电弃水不仅同样存在,而且更加严重。   从表面上看,大量弃水的原因似乎是由于水电的集中投产、电力外送通道不足。实质上造成弃水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外送通道的建设,而是因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整个电力行业正在接受产能过剩和市场疲软的新挑战。   受到市场影响的是整个发电行业   在经历过去30年大干快上之后,2014年底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3.6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出现了发电小时数急速下降、社会用电增速放缓的情况。在这种新常态下,遭遇到发展难题的绝不仅是水电,而是整个发电行业。 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小时数为4286小时,同比减少235小时。其中,火电利用小时数为4706小时,同比减少314小时;核电利用小时数为7489小时,同比减少385小时;并网风电利用小时数为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相比之下我国的水电还算是最幸运的,得益于国家节能优化调度政策和水电的低电价,同时也由于2014年的来水普遍较好,水电利用小时数为3653小时,同比增加了293小时。然而,现实当中很多水电企业仍然是汛期大量弃水,损失惨重。虽然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行业亏损,但已经严重影响了水电企业投资新建水电项目的信心和积极性。   由于电力市场有限,我国火电利用小时数已经被压缩到了4706小时,尽管目前我国的煤价已经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利用小时数大幅度下降,煤电机组已经被压到了亏损的边缘。与此同时,不仅水电弃水,风电也大量弃风。众所周知,2013年我国风电弃风损失巨大,保守估计全国超过了200亿千瓦时。然而,2013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492万千瓦,发电量增加了367亿千瓦时。而到了2014年,尽管没有听说全国大面积弃风的报道,但我国新增的2072千瓦风电装机,却只增加了区区162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这说明2014年我国风电弃风的情况比2013年严重得多。不仅如此,2014年国家给予了相当大支持力度的光伏发电,也同样没有完成任务。   产能过剩的是火电而不是可再生能源   我国电力产能过剩主要是燃煤电厂的数量巨大,绝不存在任何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过剩。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主要以煤电为主,因此还面临着相当艰巨的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具体的调整目标就是把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尽可能地降下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无论是水电、风电还是光伏发电的发展都应该是多多益善。不过,我国燃煤电厂的产能过剩却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电能质量普遍不高,不能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紧密相关。   大家总有种印象:水电是靠天吃饭的,风电、光伏更是不可依靠的垃圾电,要想保障供电的安全,必须有可靠的火电机组作为后盾。结果使得很多人认为火电厂多建一些没有什么不好。而发电企业则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即使明知道火电装机已经严重过剩,也要不断地新建火电站。所以,我国火电产能的过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2014年我国火电新增装机增长8.7%,是电力消费增长的两倍多。截至2014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约9.2亿千瓦,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706小时,如以正常的5500小时计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1.3亿千瓦,以更高效率的6000小时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超过2亿千瓦。 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5万亿千瓦时,如果按照9.2亿千瓦装机,运行6000小时计算,我国的火电机组基本上可以包揽我国全部的用电需求,挤占了所有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空间。那么,火电机组年运行6000小时会不会表明严重缺电呢?这要看能不能合理布局、优化调度以及有没有可调节的电源予以配合。美国的火电厂绝大多数都达到年运行6000~7000小时。我国的宁夏,2014年火电机组的平均运行小时也超过了6000小时,但都没有出现严重缺电的现象。   通道建设不足也是水电弃水的原因之一   对于弃水,除了全国性的电力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的原因之外,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建设提速后,水电外送通道建设滞后,跟不上电源建设的步伐,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国家早期已经规划的西电东送项目之外,东部发达地区缺乏接受新增水电的积极性。没有明确的送电目标,电网的规划和建设难免要受到影响。   那么,是不是东部地区已经不需要西电东送了呢?当然不是,最近由于国家火电项目建设的审批权下放,被搁置了6年的蒙西煤电送山东的项目已经重启。缺电的山东为何不要西部的水电,而选择了坑口电站呢?这显然是因为水电的电能质量不够高,丰枯差距过大,不能全天候保障供电。同样电网企业对于建设西部坑口电站的送电通道的积极性也远高于水电。因为,坑口电站的线路可以保障全年高效运行,而西部水电的送电,主要是季节性的。   可见,无论是市场消纳的问题,还是送电通道不足的问题,都和水电自身的电能质量不够高有关。目前,我国南方各地区的水电发电量,峰枯季节的差距普遍在3倍左右。云南、四川等水电大省,汛期有大量的富余电力需要外送,但到了枯水期,连自己的用电都难以保证,还要靠火电帮忙。   龙头水库电站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水电电能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龙头水库调节能力不足。表1中可以看到美国几条主要的河流已建成的梯级水库蓄水量,已经平均占到河流年径流量的61.1%。而我国不仅所规划的水库调节控制能力相比美国要差很多,实际完成情况就更差了。   目前,我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相近,但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尤其是有效的水库可调节库容还不足美国的一半。相对于我国的人口基数,我国与美国的人均水库库容更是差距巨大。由于水库蓄水能力的差距,同样的洪水在美国能够被存在水库里,而到了中国则需要疲于奔命地排到海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洪涝灾害。作为减灾存在水库里的洪水,到了枯水季节就变成了宝贵的水资源。我国和一些欠发达地区目前水资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水库的调蓄能力不足。   水库的调节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水安全,同样也极大影响着水力发电的电能质量。我国规划中的乌江各个梯级水电站都已经基本建成,所以乌江水电的电能质量相对较高。我国规划中的水资源调节能力最强的雅砻江梯级水电站全部建成后,将实现枯水期的发电量超过汛期。可见,我国资源条件的限制,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能按照国家的规划,完成好各个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我国水电的电能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   总之,我国当前的水电电能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各流域的开发程度还不够高,龙头水库建设普遍滞后。一般来说,具有龙头水库的电站建设投资高、难度大,目前各流域所剩下的几乎都是具有调节能力的龙头水电站。当然,龙头水库建设普遍滞后的责任也并不在于企业。很多有眼光的水电开发企业,对建设龙头水库电站的积极性一直非常高,但是,一些龙头水库所占用的大量土地和由此产生的移民、环保问题,确实已经不是水电开发企业靠市场化的手段所能解决的。目前,一些重要的龙头水库,如虎跳峡的龙蟠、龙滩的二期,不仅被长期搁置,而且由于开发难度巨大,最终很有可能会夭折。   水电弃水的原因   电力市场   我国水能资源多集中在西南,但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难以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要求,当地市场消纳困难,必须依靠西电东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全国性的电力需求增速下降,受电地区的电力市场相对饱和,缺乏接受新增水电的意愿。所以,现实当中弃风、弃水、弃光都是不可避免的。   电能质量   我国的流域梯级水电建设中龙头水库的建设滞后,下游梯级电站的丰枯调剂能力严重不足;水电的丰枯出力不均,汛期大量弃水,枯期又因为发电能力不足,必须依靠火电帮忙。水电本应该是最优质的电源,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人口密度高、资源环境不利于大型水库建设的局限,以及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不高、龙头水库建设滞后的影响,水电变成了必须靠天吃饭,必须要靠照顾的劣质能源。这样大量径流式水电的投产,不仅给当地的电网造成很大负担,而且在东部的受电地区也并不受欢迎,同时电网企业为其建设输电线路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送出通道   我国的电网规划普遍滞后,缺乏国家层面的电力发展规划,以至于还出现了我国的五年计划已经接近尾声,关于电网建设的五年规划还不能确定的怪事。与此同时,为了完成国家减排承诺,近几年我国的水电建设明显提速,相对来说,水电外送通道的电网建设等滞后,跟不上水电电源建设的步伐。   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弃水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从国家层面认识到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电力结构调整的最有利契机。引导各发电企业在新常态下的竞争从规模转向效益,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宏观上避免过剩的产能继续增加,严格控制煤电机组的增长,逐渐压缩煤电机组的比重,给国家大力扶持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留下发展空间。   第二,加大流域龙头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力度。要从体制、机制方面重视水电开发市场化所不可避免的某些负面作用。对照美国、法国这些最强调市场作用的国家,具有龙头水库的大型水电的开发建设也都无一例外由政府主导而不搞市场竞争的现实,回归我国大型龙头水库开发建设的社会公益性,从根本上解决大型龙头水库和电站建设中的移民和环保难题。   第三,研究完善水电上网的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市场与电网能接纳、发电企业能承受、水电发展有后劲的电价模型。加大政策扶持,要探讨用市场机制解决龙头水库对下游电站的补偿效益回报,将其体现在上游大型水库的开发建设中。提高企业开发建设龙头水库电站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快编制并实施水电西电东送的十三五电网规划,根据规划提前安排送出通道的建设,即使不能做到提前,也绝不能滞后。   在以上三个方面建议中,加速龙头水库的建设是关键点。因为,只有龙头水库的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才易解决。例如,由于目前我国水电的电能质量不高,即使国家想让水电尽可能多地替代煤电,但由于在枯水期可能会指望不上水电,因此,电网还是不得不把用电安全的保障放在煤电上。   此外,输电外送通道的建设也与水电的电能质量紧密相关。如果各流域水电的龙头水库建设能够跟上、丰枯出力均衡、外送线路利用充分,不仅电网企业的建设积极性会提高,而且东部发达地区接受西部水电的意愿也会大幅度增加。这样才有利于统筹规划我国西电东送的能源战略,在国家层面上保障西部水电的市场空间,让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落到实处,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水电汛期大量弃水的问题。
2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弃水;水电跃进的尴尬,还是开发滞后的体现?
热度 1 zbt92 2013-10-18 07:36
文/水博 《中外对话》是一个经常散步反水坝、反水电谎言的国外媒体驻华机构。它曾经大肆宣扬过自称首席的所谓“专家”杨勇的反水电骗局。它也曾经编造和宣传过某极端环保组织的负责人马军的“云南建一座水电站,就要建一座火电站”,所以,水电建设不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虚假的“调研”。 最近由于我国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规划的时间衔接出现了问题。《中外对话》的记者又跳出来以一篇《云南240亿度电随水而弃 水电跃进后处境尴尬》诬蔑我国的水电开发。站在敌视水电开发的角度上看,文章的逻辑很清晰,那就是中国的水电大跃进造成了云南大量弃水。但是,如果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急需大量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和全球面临着艰巨的减排温室气体的难题的角度上看,云南的弃水决不是中国的水电开发大跃进的失误,而是中国水电发展滞后的一种体现。 首先,水电大跃进造成了弃水造成240亿清洁能源电量的损失固然让人痛心,但是,要知道如果没有中国水电的大跃进,我们损失的清洁能源电量就不是目前的240亿,而是240亿的几十倍。一般认为,我国的水电大跃进是从电力体制改革的2002年开始的。当时我国的水电年发电量仅为2804亿度。而到了去年,正是由于水电的大跃进,我国水电的发电量已经达到了8641亿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水电的大跃进,我们除了损失云南弃水240亿之外,还要多损失5697亿度水电电量。所以,云南的弃水决不能说是水电大跃进的尴尬,而应该说是水电大跃进不足的一种代价。 其次,水电建设除了电源点的建设之外,还必须要有配套的电网建设。尽管造成云南弃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为水电配套的输电线路建设的滞后,汛期电力送不出去。从总体上看,这也是属于水电建设滞后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由于受到国内外极端环保组织的造谣、诬蔑,中国的水电不仅没有实现真正的跃进,而且还一直落后于发展规划。众所周知,我国“十一五”就没有完成最关键的“开工目标”,目前的“十二五”规划的开工目标恐怕也难以完成。显然,数据说明中国的水电不仅没有真正的大跃进,而是一直很滞后。不仅某些电网的建设滞后,很多的电源建设也是严重滞后的。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大约为每年2.5万亿度。目前我们仅开发利用了0.86万亿,对比国际上的普遍情况,我国的水能资源的贡献至少应该超过每年2万亿。也就是说,由于我国水电开发的滞后,我国目前每年流逝的清洁能源每年超过了万亿。为此,我们每年要向大气中多排放十多亿吨二氧化碳。 站在国家发展和全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角度上看,这些巨大的损失,绝对都是我国水电开发滞后造成的。即便是这云南弃水的240亿电量,也同样是由于为水电配套的电网建设滞后造成的。然而,一些反水坝、反水电的极端环保组织和反华势力,为了攻击和阻碍中国的发展,却故意把云南的弃水诬蔑成是水电大跃进的后果。 另外该文中“不顾大局,还是干预市场?”的分析也很滑稽。文章中的“这就好比农民种茄子,物价部门就规定了你的茄子只能卖5毛钱一斤,而且还必须卖给张三;如果市场行情有变呢?茄子明明可以卖7毛钱一斤,李四、王五都能出这个价,为什么只能卖给张三?” 的说法,在这里也不大符合逻辑。 我国的水电以前实行的基本上是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方式,云南的水电成本低,定价当然会低一些。如果云南的水电真是有“李四、王五都能出这个价,为什么只能卖给张三?”的情况,那么云南还会发生弃水吗?现在的局面是,云南水电不能对外送出,而迫弃水,就相当于你的“茄子”连五毛钱都买不了,只能烂在地里。 尽管云南弃水却有各种利益博弈的因素,但是,弃水对于云南来说同样也是严重的损失。因此,减少云南弃水的方式决不应该是通过诬蔑水电开发,降低水电开发的速度。而应该是,在加速水电开发和电网建设的同时,加强各地政府的减排温室气体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地方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也是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息息相关的。 总之,尽快让清洁的水能资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每一级对百姓负责任的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拜托《中外对话》和那些极端环保组织,请你们不要再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而进行反人类的欺骗宣传了,行吗? 参考文章: 云南240亿度电随水而弃 水电跃进后处境尴
223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云南弃水调查:怪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纠结?
热度 1 jiasf 2013-7-11 01:40
是什么让奔腾的江水横遭截断后又被平白放掉?云南 水电 弃水怪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纠结?谁将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买单?本刊深度调查——云南弃水调查:真相与谎言。 从丽江市区出发,经过91公里的山路盘旋,达到阿海 水电站 。金沙江湍急的河水在两岸高山之间劈出一道深邃的峡谷,但又被一座高达130多米的巨型混凝土大坝拦腰截断。 云南的旱情在今年得到稍微缓解。然而,绿意并未大面积蔓延到这个干热的金沙江中游峡谷地带,两岸山坡依旧植被稀疏,裸露出地表的本色。6月下午的峡谷,在太阳的炙烤下,显得尤为酷热。电站的建设工地,热气蒸腾,气温盘旋在40度以上。 这座大型工程的主体项目已经基本竣工,只剩下最后的收尾工作,偶尔有工程车和缆车在大坝上头穿过。相比之前火热的建设场面,如今显得冷清、有序了许多。 阿海水电站共规划建设5台40万千瓦机组,在经历了多次被拖延投产时间的煎熬后,电站终于成功投产了4台机组。最近一台机组(4号机组)投产的时间为6月24日,赶在了今年的主汛期前。这是电站中值得庆贺的事情。 去年5月份,《能源》杂志社举办的西南水电行参访人员到达阿海水电站时,电站首批两台机组已经具备发电能力,但受制于 电网 建设滞后,只能空置待命。彼时,电站建设方依然乐观预计当年9月底能够投产。 但后来的事实表明,1号机组到2012年12月底才得以并网,而2号机组的投产时间更是推迟到2013年的1月份,均错过了2012年的汛期。随后,水电站的3号、4号、5号机组的投产时间也都只能顺延。 机组投产时间的推迟,已让电站损失了巨额的发电量。而目前最让电站人员担心的是,即使机组已经并网,但因为消纳等种种难题,在汛期也很难保证满负荷发电。 这意味着巨型工程蓄积的滚滚金沙江水,不得不大量白白流失。然而,阿海水电站并非个例。 “2013年,云南省电力总体供大于求,汛期将出现200多亿度的水电富裕电量,无法被消纳。”云南电网新闻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火电厂度电耗煤300克的标准计算,200亿度电,需消耗约600万吨标准煤。另有业内人士声称,200亿度遭遗弃的水电,仅是最保守的估计。 伴随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干流上水电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云南省作为我国水电大省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巩固。2012年,云南的水电装机已达342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4995万千瓦的69%。预计2013年底水电装机将达到4737万千瓦。 如何有效消纳这4737万千瓦装机的水电,如今已是摆在云南省政府、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各家发电企业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与近年风电产业骤然勃发,大量不稳定涌入电网所形成的窝电情形相比,水电产业的丰枯峰谷规律及因应调度在业内当已驾轻就熟。况且,作为西电东送南线的主力电源地,云南电力外送消纳通道早已详尽规划,输电大动脉本应与“三江”水电站工期同步完工。 那么,弃水怪象究竟缘何而来?涉身其中的相关利益方又各有着怎样的考量和博弈?谁将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买单?带着种种疑问,《能源》杂志记者再度深入云南,调查云南弃水的真相和谎言。 1 2 3 4 下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1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