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聘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漫话教授的聘用和工资
热度 8 liyou1983 2017-6-1 19:17
国内大学教师的招聘、职责、考核、工资、社会保障等制度并不健全,域外大学的教师制度如何?不妨以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为例,看看美国大学的专职教师制度。美国目前 4000多 所高校,专职教师 55 万人,兼职教师近 40 万人, 教工总数过百万人。自哈佛学院(现哈佛大学)1636年建立后, 经过 300 多年的不断探索,特别是 在 20 世纪初美国大学重视学术研究、 1915 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 AAUP )建立,以及各州教师工会的持续争取下,美国大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健全的教师招聘、职责、考核、薪酬等制度。从聘期上看,美国大学教师大致分为长聘制( Tenure Track , Tenure System )和非长聘制( Non-tenure Track )两类,有人不恰当地称为终身制和非终身制。虽是资本主义的教师制度,但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借鉴,或许可以减少摸石过河、闭门造车、恣意妄为的恶果! 非长聘制主要针对助教( Instructor )、助理教授( AssistantProfessor ,相当于国内讲师),以及部分高校的一部分教学型副教授、教授。助教并不一要求博士学位,部分在读研究生申请、面试后即可担任,承担教学、实验、管理等辅助工作,没有固定的任期和薪酬。助理教授则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不仅需要申请、面试,而且往往需要以及以前指导、共事教授的推荐,主要承担研究和教学工作。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助理教授职位,可能少则十几、几十名,多则上百名博士竞争,脱颖而出的基本上是具有科研能力的优秀博士。 助理教授是准备从事大学教师职业的正式起点,在聘用合同上具有明确、固定的任期( 6 年左右,少数优秀者3年左右就可以晋升)和年薪规定,属于大学的专职教师。 对于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从助理教授到副教授、从非长聘制到长聘制是职业生涯的一次质的跨越。在规定的任期内,助理教授必须极其努力做研究,发论文,贡献了相当数量的、质量也相当不错的学术成果。 他们如果不能在教学特别是科研上表现突出的能力和成绩,比如做出了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特别是论文,至少担任了一个相关的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学校委员会委员和专业学会(协会)会员,研究项目和成果受到教授的认可,不能晋升副教授,则学校则可以与助理教授解除聘用关系。通过助理教授的非升即走(或非发表就出局)、非长聘的制度安排,发表诸如 理科的 nature、science 以及本学科牛刊,经济学类的 Econometrica,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 之类牛刊, 大学可以筛选具有杰出研究能力和强烈学术兴趣的教师,教师可以很好地显示其研究能力和学术兴趣,未能在一流研究型大学获得长聘岗位的助理教授往往成为了二三流大学的长聘教师来源,或者转向工商企业、公共部门。 而通过考核、获得长聘的副教授、教授就是大学专职的、固定的教师,他们以后主要就以创新性、高质量的知识生产和传播为职业了。 长聘制主要针对副教授、教授,特别是侧重研究的教授,是对大学聘用教师的年限、职责、薪酬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是美国大学教师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大学教师是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复杂性、创新性的劳动者,研究型大学教授的主要职责就是生产或创新知识。然而, 知识生产是一种专业分工、长期钻研、不断试错、突破常规的知识发现和发明,其研究过程具有专注性、持续性、高风险性以至不确定性,必须容许相当一部分教师努力工作但创新失败;同时其研究成果具有显著的新颖性和外部性,给教师之外的社会成员带来了长远、普遍、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了 既激励教师长期、自主从事知识生产,又给创新失败的教师提供必要的职业和收入保障 ,美国大学与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州教师工会之间最终选择了旨在给大学教授提供长期的岗位、自由的研究、相对优厚的工资的长聘制。长聘教师若非本人自愿离职,或者违法犯罪、学术造假等有限原因,大学不得任意解聘,教师工作直至退休。 大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如何?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等数据,以 美国 100 多所研究型大学的正教授为例,其 9 个月(3个月假期一般无工资,但可休息或兼职,可申请研究项目和担任一定的行政性职务,从而也获得一定收入)的年薪大致为 15 万至 20 万美元,副教授年薪在 10 万美元,助理教授在 8 万美元左右( 6 万至 13 万美元),在专业技术性岗位中仅次于医生和律师,而不是中国的金融和信息技术。当然,不同大学、不同学科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不同院系(教学型、研究型、职业型) 的教师年薪有一定差距,一流大学和医学、生物、法学、商科、工科等热门学科正教授的年薪可达 20 万至 30 万美元,少数大牌教授的年薪更高些,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次之,但众多普通大学的副教授、教授年薪只在 10 万、 12 万美元左右,助理教授约在 6 万至 10 万美元。换言之,同一岗位(职称)的教师在不同大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年薪虽有差距,但一般也就一倍左右,正教授年薪低者十万而高者二十万左右,即便诺贝尔奖获得者或美国院士也很少特殊照顾。相反,中国大学大多数普通教授每年只是五六万元基本工资以及有限的津贴、奖金,而有标牌、高等级的少数教授每年工资、津贴、奖金可达几十万以至几百万元。如我国教授中的长江学者每年奖金20万元,连续5年,还可能获得50万至100万元的长江学者成就奖,以及学校配套的奖金!2015、2016年分别评出各类长江学者412、445人。在美国大学教师的年薪构成上,基本工资约占六成,津贴、养老基金、医疗保险、其他福利约占四成。 从全社会看,在同样学历、资历的岗位上,美国大学教授只是工资水平中上、岗位相对稳定、社会声誉较好的职业,不是大富大贵的职业,所以也有不甘寂寞的教授辞职创办公司、竞选议员、担任公职。研究型大学的副教授、教授年薪大致是美国各职业平均年薪( 4.5 万美元,本科生的平均起薪大致是工科 6 万、社会科学 5 万、人文学科 4 万美元)的 3 倍、 5 倍,普通大学则只是美国平均年薪的2倍、3倍。同是教师,美国小学、中学教师的年薪大致在 5 万、 6 万美元以上, 纽约、麻省等少数州超过 7 万美元, 只是大学教师年薪的一半左右 。 由此 ,美国中小学教师还是十分仰慕大学教师的,少有名校博士优先、竞相应聘中学教师的情况,少有哈佛中学附属(隔壁)大学、麻省理工实验小学附属大学之类的称呼。相反的,我们中小学名校的声望好像高于大学名校,各种费用更是远远超过大学,以至人大是人大附中附属(隔壁)大学,师大是师大实验小学附属大学。 在美国大学的筛选、聘用与薪酬体系中,教授大多以研究和教学为志趣和职业,再辅以 教授共同体的约束和知识市场的竞争,这就有效保障了知识的不断创新和有效传播,而毋须行政机构的繁琐考核和市场的强力激励。当然, 即便熬上了长聘的教授,大学内部还是需要一定的考核激励制度。大学行政上的系主任、院长、校长自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教授要参与对他们的匿名评估。对于大学教师,每学年都要基于自己的工作职责(包括研究领域和类型,教学和社会服务),填报一份标准表格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研究(著作、论文、专利,项目,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等)、教学和研究生指导(课程名称、课时和学分、角色、评价等)、社会服务(包括学校内服务、专业学会服务、其他社会服务)三部分,并提交一份明年工作计划。比较而言,研究型大学侧重学术研究,教学型大学侧重教学工作,长聘制教授考核相对宽松,考核重点在于研究质量、同行评价而非计件定量,某些教授一辈子就发表十篇八篇论文或出版三两本书。系主任审阅后,写出评语并与教师交流,教师若不同意也可写出其理由。教师填报的这一工作总结和计划还将经过院长、校方的传阅并签署意见,评语是基于工作职责和完成情况而给出,大致分为超出、完成、未完成预期(计划)三级或五级评语。考核结果当然有激励约束作用,完成的好有望定期涨工资甚至有奖励,完成的不好特别是连年表现不佳,即便学校不赶你,你也要调整工作状态或者考虑换工作了。近年来, 美国大学出现了一些并非美好的变化,比如长聘教授比例下降,岗位竞争趋于激烈,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对于长聘的、专职的副教授、教授,学校还要考核你与本职工作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学校既然提供了相对自由、优厚的职业待遇,教师在全职工作期间原则上不得开办公司,不得在其他学校、公司接受带薪兼职,或者兼职不能超过一定时间 ,不得与学校存在非正常的利益往来等,如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规定教师在遵守学校制度和职业伦理的前提下,每周兼职最多 1 天,但教师 3 个月假期可以相对自由支配。香港高校给予教师12月薪酬且原则上禁止教师兼职, 2014 年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徐林倩丽教授因未按规定申报兼任公司董事,就被撤职并追回收入。 我国大学教授的工资收入当然不高,国有事业单位教师法定统一的、财政有保障的工资就是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教龄津贴等几项(问问贵校的人事处、财经处),正教授加起来也就四五千元,副教授三四千元,这可能远低于教授新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垄断行业、权力部门的收入。 近日网上晒出了复旦大学某老教授工资条,其中岗位、薪级工资分别为 2900、2469 元, 1 年教龄 1 元的教龄津贴共30元,执教 30 年可以多买 1 斤国产猪肉,这是30年老教授的基本工资。事实上,公办大学属于国有非营利性事业法人(看看贵校的国有事业单位法人执照),除了收取少量弥补办学支出的费用,比如办卡收取 10 元工本费,原则上不允许经营性、商业性创收,校办企业应当与大学相互独立。 当然,大学以及院系如果有办班创收、课题经费、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其中一部分可以依法给教师增发津贴、奖金、补助等收入,但基本工资外的这部分收入是不稳定的,某大学如果没有创收、课题、捐赠等收入,教师工资就是三五千元的基本工资了! 复旦大学如果没有中央和地方政府额外补贴、各种创收和课题经费、 以及其他收入, 老教授每月基本工资就是五千元 而不是一万五 ,新教授则四千元 而已!另外,复旦大学老教授如果还未退休,他所在院系还应当根据其教学科研而发放一定的津贴、奖金,他每月总收入不只是工资条数额而应当超过两万元,上海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水平长期高于北京、天津、南京等地。 换言之,大学教师工资总额 =(国家基本工资+地方补贴+学校补贴+学校院系补贴 )。而 广东、浙江等省属高校由于获得了地方财政大力支持,动辄就以年薪百万、住房安家补贴百万、科研经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招聘教授!而 某些县处长、医院副主任医师、中西部中小学高级教师说每月工资三千四千元,情况准确属实,因为他们的职务或职称工资也就相当于副教授。当某些医生开大处方、病愈后收红包,我也只好理解他们的利欲和苦心了。 以上介绍,大多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本人土鳖非海龟,没有海外长期经历,一知半解,欢迎指正。 若不清楚我国高校招聘、教学、科研、工资等事项的,请咨询高校的人事、教务、科研、财经等部门。
11370 次阅读|12 个评论
哈佛的傲慢与幽默
热度 37 张海霞 2014-2-21 20:04
这是开学的第一周,紧张地忙着各种上课的事情,讲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几乎是每个做老师的体会,总是花大量的时间准备上课资料,刚刚无意中找到去年带学生去MIT和哈佛访问时的一张有趣照片:一个哈佛的教授幽默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不寻常的哈佛硕士毕业证! 当时大家在教授的办公室里看着各种各样的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收藏品,有一个同学很好奇地问教授:哪里的毕业生才有机会成为哈佛的教授呢?教授说:哈佛不在意你来自哪里,也不在意你从哪里毕业,因为来哈佛申请教职的人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能成为哈佛的教授更必须是世界顶级的学者,可以来自全世界(实际上哈佛也从全世界挖人);但是,对于那些最终能够在哈佛成为正教授却在求学阶段没有在哈佛拿过任何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的人,当你在哈佛成为正教授的那一天你会同时被授予哈佛的硕士学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哈佛的教授都是哈佛的毕业生!怎么样?牛吧?这就是哈佛的傲慢:不是哈佛的校友不能成为哈佛的教授!同样这也是哈佛的幽默:不毕业于哈佛也没关系,你够优秀我就送你一个硕士学位,让你自然成为哈佛的校友! 所以,这位不毕业于哈佛的教授就拿到了这张极具有纪念意义的哈佛硕士毕业证!那天我们特意留下了这张照片做为纪念:怎样广纳天下贤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让千里马任意驰骋又不失名校的风范?这张哈佛的硕士毕业证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不看出身、任人唯贤无论在哪里都是必须的,幽默而不失身份地处理文凭和名气之间的矛盾的方法很多:用人的时候何必拘泥于那些表面死板的规定呢?985、211、常青藤等等不都是挂在人才身上的”马鞍子“吗?我们要的是那真的能跑的千里马不是马鞍子,如果事实已经证明他是个千里马那就直接把他纳进来,给他一个”“华丽的马鞍子”--咱的学位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记下这个故事,也给目前越来越僵化的管理部门提个醒:只有卸掉马鞍子让马跑起来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只有取消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广纳天下贤才才会得到真正的人才!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16545 次阅读|39 个评论
也谈创新
dzrdez 2013-10-18 09:58
中国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强吗? 从某些指标(论文发表数量、论文被引频次等)上看似乎比较强,从对世界的原创性贡献(提出新的科学假说、建立新的理论、发现新的物种等)方面看又不强。看似矛盾的结果,原因何在?恐怕与指标的选择有关,量化考核在学术领域不见得好。 获得哪个级别(国家、省、市、机构)、哪个层次(特、一、二、三等)、哪种类型(科研、教学、转化)的奖励,这些在量化。 科研、教学项目,同样的在量化。 论文,SCI还是核心?SCI看点数,核心看一二三类的哪类。 专利看是发明专利吗?几项? 量化在某种程度上对高校教师等科研人员是激励,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但是考虑到学科专业的多样性,一刀切或者叫大一统的量化考核(用于年终奖发放、职务升迁等)无视了差异性和背后的深刻性。 量化也许是表象,内在的情况是政府、机构的部门给科研人员设置了太多的审批、检查、评比等,有了评审、检查和评比,部门就可以分配经费、资质等资源大显“神威”;然而正是这些审批等事项耗费了科研人员的精力,很大程度上,“逼良为娼”——在大项目上不格式化的大而空,你拿不动大项目;大项目不怎么监管,小项目指手画脚连出差做的士还是公交都要管。 包括学界在内的社会领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审批、检查和评比,甚至是不需要。政府部门监管学术机构,学术机构聘请同行评价科研人员。以任务为标准的学术机构岗位聘任,自然就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不一致——评上的二级教授只完成了四级教授的任务,那你只能拿四级教授的待遇;评的是二级副教授却完成了四级教授的任务,当然理直气壮的那四级教授的待遇。 减少科研人员的等级和待遇差别。助理教授(高校讲师)、副教授、正教授拥有相同的学术权力,从事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招聘科研秘书及博士后等研究人员组建团队、进行同行专家评审,是有利于创新的。不同职务的科研人员待遇相差10%到20%,同时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平均水平(城市平均工资的3倍作用)。使出成果成为科研人员的内在需要,独立的自由的进行研究和传播研究成果,创新的氛围有了,对世界的贡献自然就有了,菲尔兹奖、“炸药”奖、图灵奖等不用挂在嘴上作为创新的副产物自会拥有。 给大四学生上课的时候,用某些中药生物技术类期刊的数据进行推演,无论如何也得不到和期刊论文相同的结果,找同事来算也是如此。 创新的基础是可靠,数据来源可靠,演算过程可靠;创新的进一步方是原创,原创的高级境界乃是深刻。 注:1译名这个咱中国别用直译了吧,按照形式逻辑来吧。中文名译成英文名,就名前姓后;外国人名译成中文,就给他姓前名后;免得用英文写的科研论文和新闻稿出现人名,弄半天才搞清哪个是姓。 2中国的大多数研究团队,大教授,小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后,博士生,硕士生,高年级本科生,阵势大;国外的相当多研究团队,负责人(正、副、助理教授不在一个团队也叫小组,任一职务都可以做负责人),博后,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 缺乏创造的因素 http://bbs.sciencenet.cn/blog-392245-660282.html
2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职称和聘任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热度 6 Bobby 2013-5-13 16:38
以我所知,某地的职称和聘任是两回事,职称是指你是否到达教授、副教授水平,权威部门或机构认定后给你的职称级别,而聘任是就职单位是否按你的职称来聘你。 我知道有的地方两者是偶合在一起的,只要你评上教授,学校就马上聘认你为教授,因为职称评审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就是有一个萝卜有一个坑——卡的是职称指标。 某地执行的是两条线,即“评、聘分开”。职称只看你够不够那些职称条件,不限名额,而即使评上职称,单位也不会顺理成章就聘你为教授或副教授,因为单位有岗位指标控制,不卡职称,卡的是岗位。 你那儿职称和聘任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9125 次阅读|12 个评论
7分钟的TENURE评审,你听说过吗?
热度 2 seacat 2011-9-29 07:57
正高级岗位聘任评审时间确定为9月22日(周四),地点为生物楼学术报告厅,请您知悉,并提前安排好相关工作,以确保参加现场答辩。 根据日程初步安排,每个人10分钟,其中 个人答辩报告7分钟 ,提问交流时间3分钟。 没有同行评议,没有评聘前的公示,没有...... 结果会是怎么样?!!! 要么你遵从‘游戏’规则,要么你走人! 等这件事平息后我也许会详细写出这次过程,给大家以借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