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黑河流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NSR综述: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集成研究
热度 1 sciencepress 2014-11-17 15:42
《国家科学评论》 2014 年第3 期发表了程国栋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关于黑河集成研究的综述文章“ 黑河流域水- 生态- 经济系统集成研究 ”, 该文总结了30 年来黑河流域集成研究的成果,指出必须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协调水资源利用、生态健康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协调流域上中下游在生态、经济、生活用水之间的矛盾,提高单方水的综合效益;同时,应以建立在流域集成模型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工具,更好地管理水土资源,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黑河流域集成研究,可以对我国内陆河流域的生态治理起到十分有益的借鉴作用。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内陆河流域,也是开展流域生态水文、生态经济和集成研究的一个实验流域。论文首先回顾了科学研究在黑河流域生态治理中所起到的核心支撑作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黑河中游地区的急剧扩耕,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减少,致使下游生态明显恶化。2000 年,在大量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黑河生态调水工程正式实施。调水后下游来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回升,林草面积增加,沙尘暴减少,东居延海再现湖面。中游生态也有好转,但却存在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林带退化等负面效应。从整体上看,全流域依然存在如何管理好水土资源的挑战,因此需要开展进一步的集成研究。 生态经济和生态水文是支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学科。为提高单方水产出,开展了生态水文学研究,发现了荒漠植物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形态和碳同化代谢机制,确定了中游绿洲不同尺度的耗水量,提出维持中游绿洲稳定的平均用水不应低于7500 m 3 /hm 2 ,生态用水不应低于25% 。内陆河流域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用水挤占了生态用水,因此开展了生态经济学研究,围绕生态足迹、水足迹、生态需水、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循环等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将环境损失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量方法。 黑河流域集成研究需要建立一个集观测、模型、数据为一体的平台。在模型集成方面,发展了耦合冻土水文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及地表水- 地下水- 作物生长耦合模型,建立了新的建模环境。在数据集成方面,制备了适用于各种水文和生态模型的高分辨率数据集。在观测集成方面,建成了先进的全流域观测系统,开展了“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和“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积累了一套多尺度、高质量的综合观测数据集,在尺度转换问题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黑河流域集成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建成以流域集成模型为骨架的流域水- 生态- 经济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流域集成研究:架设科学与决策之间的桥梁 综述原文详见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网站: ENVIRONMENT/ECOLOGY Guodong Cheng, XinLi, Wenzhi Zhao, Zhongmin Xu, Qi Feng, Shengchun Xiao, and Honglang Xiao Integrated study of the water–ecosystem–economy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Natl Sci Rev(September 2014) 1 (3): 413-428 doi:10.1093/nsr/nwu017 http://ns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3/413.full
个人分类: 国家科学评论|4079 次阅读|1 个评论
黑河流域基本信息
热度 8 zhanghouxing 2014-8-26 15:44
自己硕士期间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黑河流域地区,但感觉自己对黑河流域的基本情况还是不够了解,今天查了些文献,把关于黑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在这里总结下: (1)宏观位置?与河西走廊的关系?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的东半部,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与新疆交界,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内蒙古毗邻( 图 1) 。河西走廊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其上游的祁连山区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河流的发源地和径流形成区。祁连山北麓自东向西依次为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山区流域面积约 0.8万km2,整个水系由黄羊河、杂木河、西营河等 8 条小河流组成。黑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中段,发源于祁连山南部腹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山区流域面积约 2. 59 万 km2。疏勒河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发源于祁连山疏勒南山和陶勒南山之间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岭,消失于库穆塔格沙漠,山区流域面积3.44 万 km2。 (2)黑河流域基本信息?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干流全长821千米。流域东面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面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面延伸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国接壤。黑河流域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流经青海省的祁连县,甘肃省的肃南、山丹、民乐、张掖、临泽、高台、金塔县(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黑河流域有35条小支流。随着用水的不断增加,部分支流逐步与干流失去地表水力联系,形成东、中、西三个独立的子水系。其中西部子水系包括讨赖河、洪水河等,归宿于金塔盆地;中部子水系包括马营河、丰乐河等,归宿于高台盐池-明花盆地;东部子水系即黑河干流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以及20多条沿山小支流。 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和自然地理特点分为上游祁连山地、中游走廊平原和下游阿拉善高原三个地貌类型区。上游祁连山区降水较多,又有冰川融水补给,植被较好,是黑河径流形成区。祁连山出山口以上径流量占全流域天然水量的80%以上。中游河西走廊和下游阿拉善高平原南部,降水少而蒸发大,下垫面是深厚的第四系沉积层,成为较好的地下贮水场所,上游来水大量被引用,河川径流沿程减少,属于径流利用区。最下游河流尾闾附近,地下径流和余留的河川径流以土壤潜水层蒸发和流入居延海水面蒸发的形式,为尾闾地区生态所消耗,属于径流消失区。 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莺落峡到正义峡为中游,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正义峡以下为下游,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为沙漠戈壁,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黑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游的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日欧亚大陆桥之要地,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享有“金张掖”之美誉;下游的额济纳旗边境线长507千米,居延三角洲地带的额济纳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生息繁衍、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不仅事关流域内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西北、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关系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稳固的大事。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 (3) 气候特征? 黑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中部,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流域气候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由于受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的祁连山—青海湖气候区影响,中下游的走廊平原及阿拉善高原属中温带甘—蒙气候区。根据干燥度,可进一步分为中游河西走廊温带干旱亚区及下游阿拉善荒漠干旱亚区和额济纳荒漠极端干旱亚区。 黑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南部祁连山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雪线高度由东向西逐渐升高。中部走廊平原区降水量由东部的250mm向西部递减为50mm以下,蒸发量则由东向西递增,自2000mm以下增至4000mm以上。南部祁连山区海拔2600—3200m地区年平均气温2.0 ~ 1.5℃,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最高达700mm,相对湿度约60%,蒸发量约700mm;海拔1600 ~ 2300m的地区,气候冷凉,是农业向牧业过渡地带。中部走廊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8 ~ 7.6℃,日照时间长达3000 ~ 4000小时,是发展农业理想的地区。南部山区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量增加15.5 ~ 16.4mm;平原区海拔每增加100m,降水量增加3.5 ~ 4.8mm,蒸发量减小25 ~ 32mm。下游额济纳平原深居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等特点。据额济纳旗气象站1957 ~ 1995年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mm,年平均蒸发强度3755mm,年平均气温为8.04℃,最高气温41.8℃,最低气温-35.3℃,年日照为3325.6 ~ 3432.4小时,相对湿度32 ~ 35%,年平均风速4.2m/s,最大风速15.0m/s,8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54天,沙暴日数平均为29天。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50年来,黑河流域 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50年当中,黑河流域的升温率远远大于北半球的平均升温率,尤其是近几年来增温幅度之大是几十年来所罕见的;降水量的增加虽然 没有气温增加那么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 (4) 水文特征? 流域地表水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祁连山区水文气象垂直分带性、下垫面条件等。一般来说,山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过程和高温季节基本一致,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于暖季,春季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夏秋季以降水补给为主,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点。年内变化受气温、森林植被的影响,呈明显的周期规律,冬春枯水季节(10 ~ 3月),黑河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19.73%,降水以固态形式蓄存,占年降水量的5 ~ 10%。春末夏初,随气温升高,地表径流量上升,占全年总流量的24.55%,雨季(7 ~ 9月)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量大,地表径流达55.71%。黑河干流出山后进入走廊平原,受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至正义峡断面,径流年内分配明显发生变化,3 ~ 5月,中游地区进入春灌高峰,正逢河水枯水期,黑河下泄水量很少,甚至出现河床断流现象,因而正义峡以下,地表径流量处于年内最低值;6月河水开始增加,7 ~ 9月出现夏汛,9月份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大量溢出,形成年内径流高峰,10月份随冬灌和降水量减少,河流量再度减少,至11月达到最低值,12月至翌年3月为非农业用水季节,中游用水量减少,地下水(泉)补给稳定,河流量平稳。黑河下游水量年内分配已完全受制于人类活动,年内径流量变化过程是:5、6、7月河水断流,8月出现径流直至9月夏汛,11月后气温下降,河水封冻,中游来水减少,直至翌年2月下旬开始融冰,3 ~ 4月形成春汛。上游山区为地表径流形成区,径流量的大小受降水,融冰及森林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但变幅比单一降水补给型小。中游走廊平原区为径流利用区,下游尾闾湖段为径流消耗区。降水资源、雪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是包括黑河流域在内的西北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基本存在形式。 (5)生态特征? 黑河流域是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开发历史比较悠久的地区,流域农耕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9〕.近50 a以来,黑河流域大兴水利(目前全流域已兴修大小水库98座),开垦荒地,形成了大面积的人工绿洲,创造了巨大的农业经济效益.但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态环境持续退化.上游地区主要出现了以草原秃斑地和草地沙化、杂毒草蔓延为主要标志的草地退化,天然林减少,生物物种数量减少,以及冰川面积减小、冰川末端波动后退;中游地区主要是土地荒漠化与土壤次生盐碱化;下游地区集中表现在终端湖泊消失、众多天然河道废弃并形成绿洲内部沙源、天然绿洲萎缩、土地沙漠化持续扩展。 由于人为因素,上游生态恶化的情况不断加剧。由于过度开荒,造成森林与耕地直接相连,没有生态过渡林带;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荒漠化日益加重;由于过度开采,造成草原、植被大面积破坏。黑河中游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理及生态恢复建设,植被保护效果较明显,黑河湿地对区域小气候的影响作用显著;但由于用水矛盾,使生态防护林大面积减少,防护功能不断下降。黑河下游地域开阔,但荒漠化、沙漠化严重。黑河两岸,植被群落保持较好,而远离黑河则是茫茫戈壁,只有少数耐旱植物生存。从植物的生长情况看,近几年出现了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的趋势,但仍很脆弱。 参考文献: 1. 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3.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4. 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近50年黑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6. 百度百科 注: 部分段落和文字来自于参考文献之中,信息不一定全面准确,请认真拿捏!题目我可能命得有些粗心,见谅!感谢! 转载请注明: 黑河流域 | 水井塝 +复制链接
15634 次阅读|17 个评论
黑河流域中上游考察
热度 8 zhanghouxing 2013-10-19 16:14
0 考察目的 (1) 了解黑河流域中上游野外观测站点分布位置、站点观测仪器。 (2) 考察黑河流域上游和和中游出口水文站(莺落峡和正义峡),获取水文相关的信息。 (3) 考察黑河中游分布密集的灌溉渠系。 (4) 了解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及分水方法。 (5) 了解黑河流域中上游一些地貌特征。 (6) 了解民勤县生态环境问题。 本次野外考察路线如下,总共考察 6 天,时间段为 2013.10.3-20.13.10.8 ,每天考察行程如下: 1 兰州—西宁—祁连( 2013.10.3 ) 第一天从兰州出发,经过西宁、互助、大通、门源进入祁连县(黑河流域上游),主要考察黑河流域上游东支,路线如下图所示,主要考察点:阿柔气象观测站(位置见下图,在阿柔大寺附近) 1.1 阿柔冻融观测站 阿柔站经纬度为 100.467°E , 38.05°N ,海拔 3032.8m 。设于青海祁连县中东部阿柔乡草大板村瓦王滩牧场,所处位置地势相对平坦且开阔,自东南向西北地形略有倾斜下降, 3km 外处有连绵的山丘及高山。站点所处的牧场夏季牧草长势较好,植被高度达 20 cm-30 cm 。该站点的观测设有大气风、温、湿的梯度观测( 2m -10 m )、降水、辐射四分量、气压、各土层深度上的土壤温度、湿度及土壤热通量和涡动相 关通量。 1.2 黑泉水库 黑泉水库 位于青海省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宝库乡 ,位于 227 国道 旁,距离大通县桥头镇 37 公里,距离西宁市 75 公里,总库容 1.82 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 77625 万元,是青海 “ 引大济湟 ” 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西宁及周边地区的工农业及生活生态用水具有重要的作用。(见下图) 2 祁连—野牛沟—肃南( 2013.10.4 ) 第二天从祁连县出发,途经扎麻什乡、野牛沟乡,到达肃南县, 主要考察黑河流域上游东支,路线如下图所示,主要考察站点: 大冬树山垭口 站,中科院祁连站 2.1 大冬树垭口的观测站 大冬树垭口站为积雪观测站,经纬度为 38.017°N , 100.233°E ,海 4146.8m 。设于青海祁连县南部黑河上游大冬树山垭口东侧高地之上,所处位置周围地势相对平坦且开阔,自东南向西北地形略有倾斜下降。该站点所处位置植被主要是高寒草甸,秋、冬、春三季存在积雪覆盖。该站点的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 2m -10m )、气压、雨雪量计、雪深、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湿度及土壤热通量。 观测仪器: 涡动观测仪 雨量计 2.2 中科院祁连站: 黑河上游生态 - 水文试验研究站(祁连站)是中科院寒旱所所级野外台站,承袭 1958-1968 年祁连山冰川水文观测站及 1984-1994 年祁连山冰沟冻土水文站研究和观测积累, 2004 兴建寒旱所水文与水土资源研究室野牛沟寒区水文过程定位观测站, 2008 年 1 月正式成为中科院寒旱所重点野外观测研究站。 祁连站位于北纬 38°15′ ,东经 99° 52′ ,海拔 3040 米,属大陆性高寒山区气候,年降水量 400-600mm 。植被类型以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为主,其次为荒漠和山地草原,而森林植被则较少。土壤主要包括高山寒漠土、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等。 祁连站研究的总体目标是探讨寒区流域水文生态过程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最终目标是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高精度预测出山径流。研究方向主要有:寒区水文学、寒区生态水文学、寒区恢复生态与生态经济学。 观测仪器: 蒸发仪和雪深标 地温观测 3 肃南—高台—正义峡( 2013.10.5 ) 第三天从肃南出发,经过高台,到达正义峡国家水文站,最后返回高台县,主要考察黑河流域中游出口正义峡国家水文站,路线如下图所示: 3.1 正义峡水文站: 本站属于国家基本水文站,是划分黑河流域中游与下游的临界点,站点位于高台县罗城乡天城村,距离源头 517.6km 。 该站点提供信息包括: (1) 黑河流域水系示意图:该示意图提供了黑河流域较详尽的水系图 (2) 正义峡水文站综合业务图:该图提供该站及黑河流域的一些基本信息,说明了主要任务,测验设施及方式,提供了从 1957 年到 2007 年径流年际变化图、重要的水文特征及多年年平均河川径流的年内分布特点 (3) 从站上工作人员获取信息:中游用水主要分布在 4 月份到 9 月份,及 11 月份(冬罐),从上面多年年平均河川径流分布图可以发现,在 11 月份该站径流明显低于相邻的月份,同时该站冬季水较多,主要与这段时间灌溉用水量少,地下水缓慢补给河流有关;该站夏季水水, 4-6 月经常出现断流,这与中游在该时间段灌溉用水较多有关。 4 高台—临泽—张掖( 2013.10.6 ) 第四天从高台出发,经过临泽,到达张掖市,主要考察黑河流域中游临泽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丹霞地貌,路线如下图所示: 4.1 临泽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县,地理坐标 39°21'N , 100°07'E ,海拔 1367m ,距张掖 70km ,距兰州 560km 。主站位于绿洲 - 荒漠过渡带,沙漠、戈壁为主要景观类型。该区属大陆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 117mm ,年蒸发量 2390mm ,年均气温 7.6℃ ,最高气温 39.1℃ ,最低气温 -27℃ , ≥10℃ 的年积温为 3088℃ ,无霜期 105d ,年均风速 3.2 m·s-1, 大于 8 级的大风日数年均 15d ,主风向为西北风,风沙活动主要集中在 3-5 月。地带性土壤为灰棕漠土,绿洲农业靠黑河水资源灌溉,在长期的耕种和熟化下,形成绿洲潮土和灌漠土,并有大片的盐碱化土壤和风沙土分布。临泽站是以黑河流域中游绿洲的临泽站为中心试验基地,以上游冰雪冻土带、森林草原植被带和下游荒漠河岸林为观测点,以流域水资源和绿洲农田生态系统为主要观测研究对象的流域综合研究站。研究方向包括绿洲演变和水循环研究;绿洲可持续发展与节水农业研究示范等。该站点还具体气象资料观测能力。 该站生态实验田: 棉花实验田 玉米实验田 4.2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Danxia landform )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 ) ,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1938 年, 构造地质学 家 陈国达 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 “ 丹霞地形 ” ,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5 莺落峡—草滩庄—遥感站( 2013.10.7 ) 第五天行程主要在张掖市甘州区周围,考察点包括莺落峡(见下图)、黑河草滩庄水闸枢纽、中科院遥感站、黑河流域生态 - 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实验场。 5.1 莺落峡水文站: 该站属于国家基本水文站,是黑河干流出山口控制站、是黑河干流上中游分界断面,属国家重要水文站、中央报汛站, 1943 年 10 月设立,地处甘肃省张掖市境内,控制流域面积 10009 平方公里。莺落峡水文站主要是为黑河中下游地区抗旱防汛提供水文情报、预报、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保护积累和提供水文资料,从 2000 年起在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中承担水量监测任务,开展新设备、新仪器的试验研究。莺落峡水文站主要监测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降水、水面蒸发、气温、湿度、风速、气压、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水污染、土壤墒情等,并承担向国家防总、省防办、兰州铁路局、黑河流域管理局、甘肃省水文局、张掖市 ( 县 ) 、酒泉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十几个单位部门拍发水文情报、预报的任务。 主要收集到信息: (1) 由于黑河流域上游自 2000 年之后兴建了大量的水库,改变了上游上游自然径流状况,所以上游主出口莺落峡观测站提供的径流数据为非自然状态下径流数据,需要对其进行还原处理,这部分工作,侯玉婷已经完成。通过建立回归方程,采用上游流域内过去 20 年的径流观测资料和台站降水资料,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回归方程程,还原 2000 年以后的出山口径流量。 还原方法的原理是依据流域内的降水和径流间的密切关系,利用回归分析这一研究要素间具体数量关系的强有力的工具,建立回归模型来对实际产流量做还原。 (2) 该站上方莺落峡水库将一部分水排到河流,另一部分排到渠系,在测量流量时,需要将二者求和。 5.2 黑河草滩庄水闸 草滩庄引水枢纽工程位于黑河莺落峡出山口下游 10 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 10009 平方公里,属国家大二型水闸工程。该工程于 1984 年 4 月兴建, 1987 年 5 月主体工程完成投入运行。 枢纽工程控制灌溉面积 122 万亩。工程自 1987 年运行以来,平均每年给东、西总干渠供水约 6 亿立方米左右,为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农业稳产增产提供了可靠的用水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草滩庄枢纽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草滩庄枢纽工程还是黑河向下游调水的控制性工程。自 2000 年以来,中游地区每年都采用“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等措施向下游输水,因黑河属宽浅式河床,散、乱沟岔较多,河道输水损失较大,给调水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困难。但在张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顾全大局,牺牲局部利益,连续六年都完成了调水任务,为下游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3 中科院遥感站 中科院遥感站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的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海拔 1525m ,占地 30 亩,距离张掖市 10km ,位于黑河流域中游。该站目前维护的观测实验场主要分布在黑河流域上游和中游,观测内容有气象、水文以及遥感地面验证,可以为寒旱区关键生物物理参数和其它陆面参数遥感反演、水文和生态建模以及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发展提供真实性检验的数据支撑。 6 张掖—阿拉善右旗—肃南—武威( 2013.10.8 ) 第六天考察从张掖市出发,途径阿拉善右旗、肃南,到达武威,路线图如下,主要考察巴丹吉林沙漠,雅布莱盐湖,民勤一些生态问题。 6.1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 中国 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 4.7 万平方公里。其中的 巴彦 诺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 沙丘 。巴丹吉林沙漠 年降水量 不足 40 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 100 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 湿地 ,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每年吸引了上万名国内外 游客 前来观光。巴丹吉林系蒙古语,沙漠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沙漠 海拔高度 在 1200-1700 米之间 , 沙山相对高度可达 500 多米,必鲁图峰海拔 1617 米,垂直高度约 435 米,堪称 ” 沙漠珠穆朗玛峰 ” 。 6.2 雅布莱盐湖 盐湖是 咸水湖 的一种,干旱地区含盐度(以氯化物为主)很高的 湖泊 。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 1 克 / 升,咸水湖矿化度为 1 ~ 35 克 / 升,矿化度大于 35 克 / 升的则是盐湖。盐湖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它富集着多种盐类,是重要的 矿产资源 。雅布莱盐湖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东南部的雅布莱镇。 6.3 民勤一些生态问题 民勤县,位于 甘肃省 西北部, 河西走廊 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 腾格里 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生态环境脆弱,如果生态破坏严重,容易被周围的沙漠所吞噬,我们通过和当地农民交谈获取以下信息: (1) 水资源比较稀缺,每年农作物需水期,都需要抽取地下水,而且农民不能私自抽取地下水,灌溉期农民需要为水资源付一定的费用。 (2) 农民生活用水,采自地下水,而该区域地下水较咸,但是不得不引用这些地下咸水。 (3) 农民收入微薄,据当地农民介绍,他们一年的农业纯收入在 2000 元左右,非农忙季节需要打临时工补贴家用。在家种地的多事年龄较大的人,年轻人都出去了,基本不会再回来,再过几十年,很多地方面临无人居住的境地。 7 考察总结 (1) 通过考察黑河流域中上游野外台站,认识并了解了一些观测仪器及测量方法,如降雨观测(雨量筒)、蒸发观测(蒸发器)、日照观测(暗筒式日照计)、地温观测(温度计)等。 (2) 通过考察莺落峡和正义峡站,了解了黑河流域详细的水系分布、站点观测的水文特征(径流年际变化、径流年内分配、极端水文事件等)、中游用水情况(用水时段及分布) (3) 为了对黑河流域有限的的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中游分布着密集的渠系系统,渠道分为干、支、斗、农、毛五级,通过渠系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4) 由于黑河流域水资源不足,黑河流域区域之间水事矛盾频发,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中游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下游额济纳绿洲地区出现了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草场严重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不同分水法规,缓解用水矛盾和生态恶化的局面。水量分配安装年度水量、月度水量和实时水量调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配,实行断面水量控制和区域用水总量空间,逐月滚动修正。具体分水的实施通过草滩庄引水枢纽实现。 (5) 认识了一些重要的地貌特征,如戈壁、冰川、沙漠、高原草地、丹霞等。 (6) 通过对民勤的考察,了解了该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周边环境状况及农民生活状况等。 后记:特别感谢南卓铜老师和吴立宗老师一路上的讲解和答疑,感谢赵彦博师兄和何思为师兄提供精美的照片!
13990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