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闻发布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卫生部就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whyhoo 2012-2-27 23:13
卫生部于2月27日10:00在卫生部五楼新闻发布厅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 邓海华: 各位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卫生部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邀请到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杨青同志向大家介绍2011年新农合工作的进展情况,下面有请杨司长。 杨青: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着重介绍一下新农合2011年工作进展和2012年工作要点。关于2011年的工作进展我分两部分介绍: 一、2011年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 2011年,新农合制度取得新的进展。一是覆盖人群保持稳定,筹资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人,参合率超过97%,继续稳定在高位;全年受益13.15亿人次。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 二是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范围不断扩大。门诊统筹工作普遍开展,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从3万元提高到不低于5万元。 三是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四是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普遍实现了统筹区域内农民看病就医即时结算报销资金的目标,超过70%的统筹地区实现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超过70%的地区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 二、新农合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重大疾病保障水平,逐步解决一些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问题,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2010年6月,卫生部、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的意见》,从农村儿童先心病和急性白血病起步,开展了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 截至2011年底,提高儿童先心病、急性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已在全国全面推开;辽宁、江苏、山东、福建、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甘肃等13个省份新增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开了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药肺结核等病种的试点工作,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山西等6个省份在部分县、市开展了新增病种的试点工作。 据统计,2011年全国共救治白血病患儿7200余名,医疗总费用1.45亿元,累计补偿约9400万元(其中,医疗救助补偿750万元),实际补偿比65%;共救治先心病患儿22600余名,医疗总费用5.78亿元,累计补偿4.5亿元(其中,医疗救助补偿6400余万元),实际补偿比78%。 2011年8—12月,在新增试点病种中,全国共有73000多名终末期肾病患者、约49000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3万名乳腺癌患者、8300余名宫颈癌患者、2万余名耐药肺结核患者被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偿范围,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均接近65%。部分省(区、市)还结合地方实际增加了国家规定试点病种之外的疾病,共有接近1.5万名其他各类疾病患者获得了重大疾病补偿,实际补偿比达到了54%。 三、2012年新农合工作要点 2012年以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为契机,适度调整基金支出结构和新农合补偿方案,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重大疾病保障体系,努力完成2012年各项任务。 一是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0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元。(2月22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新农合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且不低于6万元。普遍开展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提高门诊补偿水平,继续推行特殊门诊补偿及住院分娩补偿政策。提高新农合对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力争使相关病种新农合实际报销比达到70%左右。其中包括探索建立省级统筹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以省(区、市)为单位全面推开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耐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8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1/3左右的统筹地区,将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I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等等12类疾病纳入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 二是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换运行机制,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确定适应不同层次医疗机构、不同类型服务的支付方式,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控制费用,提高服务绩效。要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做好费用测算等基础性工作,确保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同步推进。 三是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试点工作。扩大试点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探索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推动形成多重补充医疗保险机制,分担重特大疾病高额医疗费用。 四继续强化新农合监督管理。加强督导检查力度,指导各地进一步规范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堵塞漏洞,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 五是扎实做好新农合精细化管理。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指导各地快速推进“一卡通”试点工作。认真总结新农合制度实施10年来的经验,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及早出台。 这是我简要介绍的2011年工作情况和2012年工作要点。 邓海华: 谢谢杨司长的介绍,下面的时间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有2亿多农民工,很大一部分人参加了新农合,可是他们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时报销、就医都很不方便,新农合接下来有没有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他们在城里还参加了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险的话,这些保障制度之间是怎么衔接的? 杨青: 谢谢你对农民工的关注。确实,中国有2亿多农民工,大部分是参加了新农合的。我先说衔接问题,如果农民工在他务工的地方也可以参加当地的职工医疗保险,这是可以的,是没有限制的。如果说他在当地参加了新农合,报销确实跟其他的不太一样。如果农民工在省内的省市定点医疗机构,70%的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是可以即时结报的。还有一部分农民工是跨省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措施:一是农民工输出地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输入地的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在务工地点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话,因为签了协议,就可以在这儿即时报销。二是我们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信息化系统,正在做国家级的平台,现在已经在一到两个省进行试点。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以后农民工到任何一个跨省的医疗机构就医,他的信息可以通过国家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这对他下一步的报销提供了方便。谢谢。 新华社记者: 材料上看到,2011年参合率到了97%,补助标准从120元提高到了200元。基金安全我们现在越来越关注了,从现在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各地时不时有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问题发生,这样的问题如何防范,如何确保以后尽量少的发生这样的事情? 杨青: 谢谢新华社的记者。确保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就像刚才新华社记者提出的,套保、骗保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国家现在新农合的定点医疗机构有60多万个,数字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想在原来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强调:一、严格新农合基金的财务会计制度。新农合基金是独立建帐,封闭运行的。二、加强监督检查和审计。今年我们建议国家审计署对新农合基金继续进行审计。三、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把不合理的费用控制住,使有限的新农合基金让参合农民受益最大化。四、加快信息化建设。因为我们发现,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跑冒滴漏,以前在外地看病拿着单子回去报销,在这个环节中可能出现假发票的现象。现在通过互联互通,在外地医院看了病,当地新农合的管理机构在网上可以知道你花了多少钱,所以回来拿假发票是不行的,这样可以杜绝假发票的行为。 同时新农合还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费用的公示,我们希望参合农民参与监督,也希望社会和舆论监督。欢迎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积极提供线索,让我们共同对新农合基金加强监管。 第一健康报道记者: 我们注意到2012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支付方式的改革,这个名词比较专业,离老百姓比较远。请解释一下支付方式改革能给参合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杨青: 支付方式的改革大家听着觉得专业性太强,我在这儿稍微展开一下。现在一般人到医疗机构去看病,费用是按项目支付的。比如拍一个胸片有一个拍片的费用,做一个血液的化验有一个化验费。比如阑尾炎,做了胸片,做了化验,还有心电图,还有手术费用,是按项目收费的。一项一项下来,到出院时,总共花了多少钱,患者觉得没有底。支付方式改革,比如阑尾炎,就根据临床路径,把它打成包,阑尾炎平均下来在这个地方多少钱是打包的。比如2500块钱,如果医院超了,是3000块钱,超了500块钱,对不起,医疗机构要承担300块钱的费用。我们通过按病种这样一种方式来控制不合理的费用发生。 有的疾病因为非常复杂,即便是阑尾炎也有单纯性的,也有合并症的,有合并内科的,也有合并外科的,合并症很多。有时候按病种付费就不太好办了,这样就按单元付费。住院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按床日来付费,可能头几天付的费用高,比如阑尾炎我能算出来大概住院多少天,如果超出了,在这儿住院就不支付了。实际是一种混合式的支付方式,让老百姓一目了然。进到医院知道阑尾炎手术是2500元的总费用,知道个人支付多少,心里可以有一个预期,这样就方便了老百姓。再就是控制了不合理费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现在新农合的覆盖比例越来越大,保障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新农合的资金流向,我之前看到健康报报道说2011年的统计数据是城市大医院流向比例在增加,请问在“十二五”期间,医疗体制改革中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措施?另外是城乡居民医保统筹的问题,之前有专家公布调查数据说重复参保率非常高,有资金的浪费。请问在未来的四年改革中有没有具体的措施? 杨青: 您提的这两个问题都很专业,新农合就医流向从我们理想的状态来说,90%的病人在县域内能解决,就是常见病、多发病。还有不超过10%的别人到市及市以上的医疗机构,这是比较合理的流向。如果往上级医疗机构移动,基金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了。同样一个阑尾炎,在乡和县是有差别的,如果到了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因为成本高,所以费用就加大了。新农合尽管这几年筹资的力度增大了,即便到今年人均筹资也才300元,还属于低水平,所以控制病人流向,也就是控制基金的流向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关于城乡居民的医保和统筹,这点大家也都比较关注。我们国家主要有几项医保制度:一是城镇职工的基本医保;二是城镇居民的基本医保;三是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是城乡居民的医疗救助。因为它的产生是和我们国家二元结构有关系的,从城镇职工医保开始,后面是新农合,再后面是城镇居民医保,有各自针对的不同人群。将来医保制度是什么趋势,我们国家这么大,存在着明显的城市和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所以需要有一个一步一步来的过程。 香港电台记者: 请问发言人,有关河北保定的事情,现在能不能再确认一下不是非典爆发?腺病毒55型是什么样的病毒?现在有多少人感染?他们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生命危险?听说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军营里面的人,他们是如何感染的?这个病这几年的走势怎么样?有没有发生得越来越多,病毒有没有越来越严重? 邓海华: 关于媒体报道的河北保定解放军252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事,经与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核实,此次疫情经过解放军疾病预控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检测,已经排除了SARS、甲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确诊为腺病毒55型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截至2月25日8点,发病的病例都是轻症为主,没有危重病人,也没有死亡病例。经过采取各种积极的防控措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个信息卫生部在2月25日下午已经正式对外发布。 保定市的地方卫生部门疾病监测结果显示,当地社区呼吸道感染病例没有发现异常增多,当前,当地卫生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疫情监测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腺病毒具体情况,今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助理、卫生应急中心主任冯子建研究员在现场,他可以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冯子健: 我简单介绍一下腺病毒,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人类病毒,主要是导致呼吸道感染,有一种类型的红眼病也是由腺病毒引起的。腺病毒血清类型很多,这次在保定252医院收治的病人,感染的是55型,这不是一个新的病毒。在2006年我们国家北方某省一所寄宿中学,曾经发生过。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有一个特征,在一起居住的、比较集中的群体中特别容易传播,而且容易引起爆发。不光是55型,还有4型、14型、21型都属于这一类。特别是在新兵兵营里面特别容易引起爆发,这个在国外也有报道。它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经过近距离接触传播,病情的临床表现不是很严重。这次爆发没有发现有非常危重的病例,也没有死亡的病例。谢谢。 杨青: 我在这儿再补充一下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的问题,他说的是重复参保的问题。重复参保从手段上来说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来避免重复参保。 中国科学报记者: 我看到报道说广东曾经有200人感染丙肝,卫生部了解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国内对丙肝的防控策略和布局情况是怎么样的? 邓海华: 广东的这个事媒体也有报道,广东省卫生厅也在2月24日通报了紫金县丙肝的情况。受广东卫生厅的邀请,卫生部2月24日派出了由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临床和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赴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去协助当地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当前的情况,广东省卫生厅发布的信息显示,已经初步排除了经由注射毒品、单采血浆、血液透析等因素引发的传播,具体的原因还在开展深入的调研和信息分析,一旦有结果,广东省卫生部门将会向社会进行公布。 你说到的整个丙肝防治工作,丙肝是一种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传染病。2010年7月份,卫生部曾经发布了丙肝防治的知识要点,它的传播途径和艾滋病是一样的,经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要针对这些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特别是医源性的感染,卫生部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各地的要求,包括由于医院透析引起的感染,最近几年曾经有过发生,卫生部对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方面我在上次关于安徽、河南那次疫情的信息通报中已经说到了。卫生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村卫生室的医疗监管,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来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家庭医生报记者: 社会保险法已经在2011年7月1号正式实施了,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新农合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现在半年多已经过去了,我没有看到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请问现在进展如何? 杨青: 2010年的7月份卫生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经向国务院报送了新农合管理条例的送审稿,目前正在审议当中。我们积极协调各方,争取早日出台新农合管理条例,让新农合运行进入法制化轨道。 南华早报: 在材料中说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构采用新农合经办试点工作,我想问一下关于这个的举措,咱们是不是已经有一些省市在试点,是哪些省市?哪些商业保险机构在参与试点? 杨青: 第一,我们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第二,今年开始我们要在部分地区探索新农合基金拿出一小部分钱来,比如3块钱,作为大病的补充医疗保险,目的是抵御大病风险,有一些地方已经在试点,比如西藏,拿出了10块钱买重大疾病的商业保险。具体是哪个公司我在这儿就不说了,因为这是充分竞争的,而且是开放的,并没有定在哪个公司。 邓海华: 今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杨司长。 原文见 http://www.gov.cn/xwfb/2012-02/27/content_2077409.htm
个人分类: 卫生|1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商务部新闻发布会通报2012年1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
whyhoo 2012-2-16 18:10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很高兴再次和大家见面,通报2012年1月我国商务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 关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1月份,在“两节”消费的带动下,我国消费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简称“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2.7%。主要特点有: 一是节日消费繁荣活跃。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亮点突出。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4700亿元,比2011年春节期间增长16.2%。年货、金银珠宝、时尚数码及家电等商品热销,逛庙会、民俗展等文化消费成为百姓热门选择,“年夜饭”成为餐饮市场主流,“万村千乡赶年集”等贴近农村市场的促销活动效果明显。 二是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及食品销售稳步增长。受节日消费需求旺盛影响,保值类和升级类商品需求增加。在商务部监测千家重点零售企业中,金银珠宝销售额增长32.1%,通讯器材增长21.3%,分别比去年12月加快3.5和11.5个百分点;食品销售额增长22.2%,加快4.4个百分点。同时,在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中,服装销售额增长13.3%,鞋帽增长13.8%,分别比去年12月放缓6.8和1.0个百分点。 三是家电、汽车、居住类商品销售下降。在商务部监测的千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家用电器、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0.0%、4.8%和5.2%。 四是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趋稳。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5%,比去年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另据商务部监测,受节后效应影响,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上周(2月6日-12日),18种蔬菜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同)下降4.8%,其中黄瓜、青椒、辣椒降幅分别下降20.5%、16.2%和9.6%。鸡蛋零售价格下降1.3%,降幅比前一周扩大0.9个百分点。肉类价格以降为主,粮油零售价格稳中略涨,8种水产品批发价格上涨0.3%。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势头没有根本改变,消费潜在需求仍有巨大空间,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同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将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12年,我国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依然存在。 二、 关于对外贸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12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亿美元,下降0.5%;进口1226.6亿美元,下降15.3%。贸易顺差272.8亿美元。由于今年的春节假期在1月份,进出口数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 一是一般贸易出口仍保持小幅增长,加工贸易进口下降明显。1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515.3亿美元,下降5.4%,低于同期全国进出口总体降幅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67.7亿美元,增长2.6%;进口747.6亿美元,下降12.5%。加工贸易进出口927.6亿美元,下降9.8%。其中出口626.4亿美元,下降4%;进口301.2亿美元,下降19.9%。 二是对部分新兴市场贸易逆势增长,对欧盟出口增速下降。1月份,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逆势增长。其中与俄罗斯双边贸易总值为71.6亿美元,增长26.8%;与巴西双边贸易总值为63.4亿美元,增长5.7%。我对欧盟出口下降3.2%,其中,对德国出口下降6.3%,对意大利出口下降28.2%。对美国、日本出口分别小幅增长5.4%和6.1%。 三是中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部分东部省份出口出现下降。1月份,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17.2%和19.3%,其中重庆、河南、贵州和江西等省市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1倍、1.1倍、19.6%和23.5%。东部十省市出口下降2.5%,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下降9.2%、3.9%和3.2%。 四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总体平稳,原材料进口下降。1月份,塑料制品、玩具、服装出口额分别增长5.4%、4%、3.5%;箱包、纺织品、鞋类、家具出口额分别下降7%、6.8%、1.3%、2%。上述7种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2.4%。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塑料、天然橡胶、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数量降幅分别为13.9%、26.8%、8.1%和4.4%,价格分别下跌11.0%、3.8%、24.1%和12.8%。 五是民营企业出口保持增长,外资企业进口占比下降。1月份,外资企业出口753.3亿美元,下降2.8%;进口565.6亿美元,下降21.0%,占整体进口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2%,高于整体出口增幅3.7个百分点;进口下降16.7%。国有企业出口下降1.0%,进口下降4.4%。 三、 关于吸收外资情况 2012年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402家,同比下降37.4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9.97亿美元,同比下降0.3%。1月份我国利用外资主要特点有: 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较快。1月,农、林、牧、渔业实际使用外资1.97亿美元,同比增长40.14%,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水平上升0.5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和畜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较大,分别达到191.37%和72.95%。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6.98亿美元,同比下降0.04%,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7%。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4.71亿美元,同比下降4.62%,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2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总量的44.72%。 亚洲地区对华投资保持增长。1月份,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85.86亿美元,同比增长0.77%。美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达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9.05%。欧盟27国实际投入外资金额4.52亿美元,同比下降42.49%。 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占比继续提高。1月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5.62亿美元,同比下降4.63%,占全国总额的85.64%。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8.34亿美元,同比增长54.6%,占全国总额的8.35%。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3%,占全国总额的6.01%。 四、 关于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2012年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3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4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对外承包工程。今年1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8.7亿美元,同比增长38.4%;新签合同额93.3亿美元,同比下降10.2%。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2个,合计70.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5.8%,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2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2个。 对外劳务合作。2012年1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0.5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1.4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1.5万人。1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1.1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3万人。 五、关于服务外包发展情况 2011年,我国服务外包快速增长,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11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占全球的23.2%,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主要特点有: 一是美欧日等是我国服务外包的主要市场。2011年,我国承接来自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164.3亿美元,占我国离岸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的68.9%。 二是东部地区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集中区。2011年,江苏、上海、广东、北京、浙江五省市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177.8亿美元,占全国离岸合同执行总额的74.6%。从全国范围看,东部地区各省市离岸合同执行额合计208.6亿美元,占全国离岸合同执行总额的87.5%。中西部地区服务外包发展速度较快,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同比增速为东部地区的一倍多,发展潜力较大。 三是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以中型企业为主。中型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占全国的2.9%,离岸执行额占全国的51.2%。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大型企业共22家,比上年增加7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1%,离岸执行额占全国的16.4%,企业规模迅速壮大。 四是服务外包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重要领域。2011年,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85.4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含大专)58.2万人,占比达到68.1%。截至2011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6939家,从业人员318.2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223.2万人,占70.1%。 六、关于农超对接发展情况 从2008年起,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大力推广农超对接,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农超对接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国开展农超对接的规模以上连锁经营企业已逾800家,从业人员200余万人,与超市对接的合作社已突破1.56万个,社员总数超过100万。据了解,开展农超对接,可以使超市降低约10%的生鲜农产品经营成本,使合作社社员年均增收4000元。 二是农超对接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大部分超市已经和对接合作社建立了利益互惠、风险共担的长效对接机制,农超对接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企业实力增强。开展农超对接的连锁经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接近1亿元,连锁门店总数超过5万个,总营业面积达4600万平方米,冷链系统和配送中心等基础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为满足超市要求,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检测室,对农残等指标严格把关,同时加快建设自有农产品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农超对接的合作社自有农产品品牌已超过7000个。对接机制升级。山东家家悦超市为农民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先后对5万亩基地的15个蔬菜品种建立了最低收购保护价,同时还以合作入股的形式帮助合作社建设冷库,并对合作社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对接双方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了订单化农产品生产机制的建立。 三是农超对接形式不断创新 。大型连锁超市自建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北惠友商业连锁发展有限公司租赁土地2000亩,自建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实施批量采摘和流通全过程封闭管理,进一步降低流通损耗,节约流通成本。搭建新型长效性对接平台。浙江省在各地建设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以此作为农超对接的长效性平台,克服了以往洽谈会、展销会等持续时间短、随意性强的弱点,有利于农超对接的持续深入开展。探索网上对接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陕西省以信息引导为抓手,在商务厅网站上建立了“陕西蔬菜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各市、县商务主管部门及时发布当地蔬菜供求和价格信息,开展网上对接撮合,开辟网上蔬菜销售渠道。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创新财政支持政策,扶持力度与农超对接规模直接挂钩,鼓励企业建设生鲜物流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等设施,不断扩大农超对接规模,提高农超对接比重。 七、关于第七届中部博览会情况 举办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部博览会)是贯彻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以来,中部六省份先后举办中部博览会,取得积极成效。目前,中部博览会功能日趋完善,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开放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部博览会对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扩大中部六省以及境内外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部博览会加速了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充分展示中部地区能源、交通、成本等优势,吸引了大批沿海地区的企业、产业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前六届中部博览会共吸引境外客商约3.69万人,推动一批大项目落户中部。同时,国家有关部委(机构)利用这一平台,与中部六省签署了系列合作协议,为中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七届中部博览会将于2012年5月18-20日在湖南省举行,以“开放崛起,绿色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优势,促进中部地区与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全面对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届博览会将采取湖南一线、二线城市联合承办的“1+3模式”,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旅游、文化等重点行业,以省会城市长沙为主会场,二线城市株洲、湘潭和张家界分别举办各种专项活动。 接下来,欢迎大家提问。 :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1月份进出口情况。我们注意到进口和出口同时出现了双双下滑,我们分析可能是金融危机以来,单月外贸表现最差的一次,请问具体的原因?会不会成为一个转折点或者趋势,对于1季度以及全年的外贸走势如何研判,据说陈德铭部长要研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在稳出口,保证外贸增长方面有什么措施?第二,今年2月8日,我们获悉商务部驻利比亚的工作组已经返回了,这次考察中,中资企业在利比亚投资的损失状况到底如何,具体金额多少,损失较大的企业是哪些?从现在与利比亚增长的谈判进展来看,是不是有可能追回企业所关心的尾款,而且中国政府是否鼓励企业重返利比亚完成部分烂尾工程,甚至参与重建?谢谢。 : 关于1月份进出口情况。前几天海关总署已经发布了进出口数据,我刚才也做了简要的发布。简单从数据来看,确实是进口、出口同时下降,这是多年来没有过的情况。我们分析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1月份元旦和春节长假的假日效应影响。二是与当前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趋紧特别是国外需求下降有关。按照以往的规律,由于春节因素,外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外贸企业的操作情况一般是节前赶出口,节后进口才到货。另外,今年1月份法定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同期少了4天,因此,当月同比数据并不能说明外贸发展走势。据海关总署调整后测算,海关总署根据节假日变化情况做了一个调整测算,1月份进出口增长6.2%,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1.5%。按经过季节调整后数据分析,尽管进出口都还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幅仍然延续前几个月的下降势头。 我们认为,既要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又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目前商务部和全国各地商务部门正在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外贸发展潜力,已经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充分准备。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外贸运行,特别是优势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情况的监测预警,分行业、分商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外贸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要引导、帮助企业顺势而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为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还要特别提醒大家关注一个情况。今年1月份,尽管存在刚才讲的不利因素,一些地区、省份的出口仍然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其中比较多的是中西部地区,同时沿海地区也有几个省的出口出现了增长,比如,福建省是少数几个进出口都保持正增长的省份。这与福建省外经贸部门去年下半年以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促进措施有关,包括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家都知道,泉州、靖江一带传统的产品,比如鞋、服装、箱包等,从原来简单的自行加工贸易、低端产品变为生产自主产品、一般贸易,这类产品出口的增幅很大。这些措施提升了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使得出口仍然保持比较强的竞争力。 谈到进出口“双降”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大家会关注商务部最近是否在研究采取一些政策措施,特别是稳出口措施。这个回答是肯定的。最近国务院领导和商务部对1月份出现的进出口情况高度关注,上周商务部陈德铭部长专门到安徽调研,听取外贸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最近陈德铭部长多次表示将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商务部准备在下周,即2月20—21日在江西召开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工作。目前,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具体的政策措施,从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减轻企业的负担、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完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以及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多个方面,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与此同时,我们还会继续坚持积极扩大进口的政策,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有关利比亚的问题。最近已经对外作了一些报道,今年2月4日到8日,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司长王沈阳,带领由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若干家企业共同组成的一个工作组访问了利比亚。这个工作组是自去年利比亚爆发革命以来的第一个到利比亚访问的中国官方工作组。在利比亚期间,工作组和利住房与公共设施部、经济部、利中商会以及班家西市的相关负责人举行了会谈,就中国公司原在利项目的遗留问题和参与重建等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工作组还和撒哈拉银行就中国企业原来在利比亚项目保函问题进行了沟通。在会谈和会见中,利方表示欢迎工作组到访,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和合作,信守与中国公司签订的合同,对中国公司原在利项目表示满意,欢迎中国重返利比亚市场,也欢迎中国企业帮助利比亚开展战后重建,希望中国公司抓住机遇,尽快恢复双边合作,并不断扩大合作规模。利方表示,愿意与中方就原来在利的项目遗留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并且共同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双方需要人员安全、损失、赔偿、工程款支付、银行账户解冻、签证的颁发、货物通关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作进一步沟通,目前,还难以估计中国公司全面重返和复工的时间。据商务部了解,华为公司、中信公司一直没有离开利比亚,中建总公司、中交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北京建工集团等多家公司,最近也已经派人到利比亚就项目的遗留问题和复工等事宜和利方业主展开磋商。 : 1月份吸收外资数据出现了同比下降,之前已经是连续两个月下降了,不知道您怎么分析这个形势,下降的态势还会延续多久?另外,农业和畜牧业增幅比较大,是什么原因?第二个问题,前一段时间WTO发布了中国九种原材料出口限制的裁决报告,请问这个裁决之后商务部在原材料出口政策方面会不会有所调整?还有外媒分析欧美的下一个目标将指向稀土,不知道您做何评论?谢谢。 : 1月份实际使用外资略有下降,同比下降0.3%,下降的行业、领域和原因,我们还要做进一步具体分析。 刚才介绍1月份外贸下降有节日因素等特殊情况,外资也同样如此。但尽管数字下降,我们注意到1月份利用外资仍然有一些亮点。比如亚洲地区对我投资保持增长,虽然增长幅度不大,0.77%;美国实际投入外资同比增长了29.05%,这里也有个别大项目资金的到位因素;另外,中部和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部增长了54.6%,西部增长了17.83%。 今年我国利用外资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放缓,全球直接投资总量增长乏力。从国内看,外需疲弱、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局部用工矛盾突出、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并存,外商直接投资稳规模、调结构的压力将会加大。 但是,中国吸收外资仍存在综合优势。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国内消费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法律政策环境的日臻完善,构成了我国吸收外资的长期综合优势,市场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首要决定因素。“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将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遇。从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1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近两年有扩大在华投资意愿的企业比例很高。 关于原材料问题。我们已经注意到世贸组织最近发布了美欧对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案的上诉裁决报告,中国政府一贯重视规则,信守承诺,我们将认真评估世贸组织的裁决,并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对资源类产品实施科学管理。这里特别要说的是,如何对资源类产品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世贸组织规则允许成员采取必要手段来实现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目标。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资源,近年来加强并不断完善对部分资源类产品,特别是“两高一资”产品的管理,包括对稀土的管理。中方有关政策的目标是正当的,无意限制贸易自由,更无意通过扭曲贸易方式来保护国内产业。 : 两个关于内贸的问题。从数据来看,现在我国消费增长趋于放缓。陈德铭部长在商务工作会上提出,要研究促消费的经济政策,请问进展如何?第二个问题,多个部门正在全国开展打击生猪私屠滥宰的专项行动,请问现在我国私屠滥宰的现状如何,专项行动是否有量化的目标?去年有关司局的负责人曾经提过在未来两到三年要砍掉一半不合格的屠宰企业,请您介绍一下专项行动进展。谢谢。 : 有关促消费新的政策措施,我在前几个月的发布会谈到了一些。扩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很广,不是商务部一家的事情。考虑到消费增速减缓的势头,商务部正在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可持续和民生发展等多个因素来研究出台新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以旧换新政策接续等措施,现在正在研究中,有新的消息我会向各位记者通报。 关于全国打击私屠滥宰强化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自去年10月份商务部牵头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前期主要是进行排查清理,在这个阶段各地集中力量对辖区内的各类养殖、收购贩运、屠宰、肉制品加工、销售、餐饮、集体食堂等肉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据统计,截止到1月底全国各地共排查生产经营主体66万多家,发现案件线索4300多条,同时各地也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共查处生猪屠宰违法案件6816件,移送司法机关126件,查获非法屠宰的肉品66万多公斤。 目前专项行动已经进入到集中整治阶段,春节前商务部会同公安、农业部等六个部门专门召开了一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就做好集中整治阶段和春节期间的肉品安全工作做了部署,确保了春节期间各地没有安全肉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公安部、农业、工商总局等部门,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时段的整治力度,坚决取缔私屠滥宰和其他违法屠宰的窝点,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刚才你问到了关于生猪定点屠宰资格的清理有没有数量目标的事情,在开展这次专项打击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的审核清理,这次审核清理就是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标准要求对所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进行审核,凡是达不到法定条件和标准要求的生猪屠宰企业,一律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我们并没有设定要关停多少家,没有具体的企业数量和量化目标,不合格的一律要关停。 : 去年10月份,商务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采取措施扩大便民消费。现在,全国各地商务部门都在搞便民消费。请问,这方面目前是否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商务部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哪些工作? : 每个月都会谈到促消费工作。近年来商务部和各省商务部门在促消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方便了百姓,扩大了消费,促进了就业等几个方面。 前些年,有些城市的道路变宽了,街道变更整洁了,但是老百姓买东西、吃早点,甚至去理发、停车越来越不方便,因此针对这些情况各地商务部门就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就做好规划,完善配套、大力配套设施方面入手,应该说,现在大部分城市的老百姓感觉这些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原来在偏远农村消费更不方便了,我们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家超市,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有一个数据报给大家,到去年底,全国已累计建设或改造60多万家农家店,有些是新店,有些是改造原有的店,这样就覆盖了75%的行政村。这不仅便利了农民消费,而且还起到推动农村消费升级,促进工业品下乡,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作用。 这几年商务部在便利和扩大服务消费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一般的商品消费大家还是觉得比较方便的,但是服务消费在一些方面还是存在不便的情况,所以我们重点做了两项与服务消费有关的工作,一个是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一个是早餐示范工程。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方面,2009年以来全国已经有137个地级以上的中心城市各建设了1个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在75个城市培育了300个大型家政服务企业,企业的门店数量增加到6000个,并形成了一批家政服务品牌,比如山东的“阳光大姐”、四川的“川妹子”、湖北的“三峡妹子”等。再比如宁波的“81890”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肯定。 在早餐示范工程方面,从2008年到去年,我们连续四年运用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早餐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54个城市实施了早餐示范工程试点,建设了95个主食加工的配送中心,配套建设标准化固定门店市的早餐网点1.8万多个,每天能保证近900万人吃上放心早餐,带动就业10万人。 关于“十二五”期间将从哪些方面扩大消费,在此我给大家通报一个大体上的思路。去年10月底,商务部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时期做好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采取措施,扩大便民消费。具体措施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二是发展社区的便利服务;三是培育新型消费模式。谢谢。 : 刚才看到吸收FDI的数据,美国是增长比较快的,欧盟下降是比较大的,我想问一下这背后有什么具体的原因? : 有关这个问题,在上个月发布会上我已经谈到。欧盟下降比较快,主要还是由于欧债危机以及欧盟对外投资总体下降、不活跃,与欧盟的经济情况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情况来看,有很大比重的美国企业表示对来中国投资充满信心。1月份数据显示,美对华投资增幅比较大,这与去年后几个月的情况不同,其中有具体项目的原因,比如与美国在上海的迪斯尼项目部分资金到位有关。 : 第一个问题,我们比较关心中国企业及员工在外情况。商务部近期发布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结合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工人在苏丹被劫持的事件,这个指南很有针对性,能否具体介绍相关情况。商务部此外还有哪些预警机制?第二个问题,关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已经获得欧盟和美国批准。有消息称中国相关部门会在下个月作出反应,对于这个事件您能否透露相关的信息。 : 首先简单回应关于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问题。目前商务部反垄断局正在对该案进行进一步审查,相关问题的调查与核实仍在进行当中,有进一步的消息我们会及时披露。 另外一个问题,商务部日前发布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具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规模扩大,中国境外企业项目和人员不断增加,到去年年底,境外企业已经有18000多家,在外人员约120万人,资产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走出去”战略实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方面的挑战。最近发生的利比亚事件和在苏丹、埃及中方员工遭劫持等事件,严重威胁到我境外企业和人员的安全。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为发生意外事件就盲目悲观,也更不应该因噎废食。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要以更加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冷静观察、理性应对。 因此,前几天我们发布了《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指南》,这是建设“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的境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事前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安全管理指南》重点关注企业海外经营的社会公共安全风险,兼顾经营风险,通过国际上通行的安全管理模式来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现在企业普遍反映《安全管理指南》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加强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保护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下一步商务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就境外安全管理进行培训,并对企业参照《指南》,建立境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提升“走出去”企业境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 在指导企业防范安全风险方面,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商务部从前几年开始就已经着手构建一套“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有四个内容:一是加强基础工作。商务部开发运行了对外投资合作统计系统,覆盖了90%以上的在外企业、项目和人员信息。一旦境外出现问题,能迅速掌握信息,为妥善处置境外安全事件提供有效保障。二是建立预警制度。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热点地区安全形势的监测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去年商务部发布了126次这样的预警。三是强化了监管措施。对到高风险国家设立企业和实施项目,我们进行安全审核,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征求驻外使领馆的意见。同时,商务部要求企业在实施项目时,要做好安全风险的评估,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保设施和人员,加强对派出人员境外安全培训,并且为这些人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四是提供政府公共服务。我们定期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给企业防范境外风险提供一些指导,组织企业境外有关人员进行境外安全培训,商签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帮助企业解决遇到境外风险问题等等。 : 我的问题是有关中美双边投资贸易情况的。当前,正值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商务部同期组织贸促团赴美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第二,有关近日中国驻美使馆开通了“投资美国指南”的网站,这是否说明中国政府正在进一步积极推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另外,当前中美双边贸易投资情况如何?有什么新动向? :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发展的速度很快,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也在不断地延伸、拓宽,方式日趋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互利共赢中美经贸关系重要推动力和亮点。这次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开通了“投资美国指南”网站,既体现了中方致力于推动对美国投资的良好意愿,也是服务中国企业赴美国投资的重要举措。为了配合习近平副主席访问美国,商务部会同有关商协会组织的贸易投资促进团同期访美,贸促团由6个分团组成,成员包括300多家企业的500多名企业家,贸促团在美国八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共11个城市同时开展商务拜会贸易投资推介、项目洽谈签约等将近70项经贸活动。中国贸促团在美国开展一系列贸易投资合作促进活动,将进一步加强双边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有关贸易投资促进团的其他情况,包括经贸成果、洽谈成果,整个活动结束以后还会有专题的新闻给大家介绍。中美双边贸易投资情况,在此给大家补充介绍一些信息。目前,中美是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467亿美元,是两国刚建交时候的180倍。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首次超过了1000亿美元,达到1222亿美元,同比上升了20%,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中美贸易有很强的密切的优势互补。中国丰富多样的消费品满足美国消费者需求,而扩大从美国进口电子、航空、生物医药和农产品以及服务贸易,也符合我国扩大进口发展经济的需要。与此同时,中美双方在投资领域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到去年年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6.1万个,累计合同外资金额1623亿美元,实际投入了676亿美元,美国企业在华经营获得了很好的效益,成为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利润中心,目前美国仍然是中国利用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而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也快速增长,到去年底,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超过了60亿美元,投资范围很广,美国正在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海外投资基地。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石,相信只要按照2011年初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两国元首确立的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按照习近平副主席近日提出的中美双方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一揽子合作计划,以对话合作而非保护主义方式来处理彼此经贸关切,努力维护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基本格局,中美双边贸易投资将会继续稳步快速发展。 :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原文见 http://www.gov.cn/xwfb/2012-02/16/content_2068202.htm
个人分类: 经济|1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FDA正式撤销罗氏制药安维汀的乳腺癌治疗许可
ycul 2011-11-19 10:17
FDA正式撤销罗氏制药安维汀的乳腺癌治疗许可 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在11月18日宣布撤销贝伐珠单抗治疗乳腺癌的批准,因为该药尚未被证实其安全性及针对乳腺癌的有效性。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FDA委员MargaretHamburg博士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FDA意识到患者及其家属应对进展期乳腺癌的难处,也意识到目前亟待一个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患者必须对他们所服用的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足够的信心。” “通过回顾分析现有的研究,我们清楚认识到,服用阿瓦斯汀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妇女要接受可能危及生命的治疗副作用,而在肿瘤生长延迟方面却欠缺证据表明阿瓦斯汀可以提供治疗获益。同时,目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服用阿瓦斯汀可以延长生存期或改善生活质量。” 贝伐珠单抗相关的副作用风险包括:严重高血压、出血及溶血、诱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鼻、胃肠道等部位穿孔。FDA表明,目前,贝伐珠单抗仍然批准用于治疗某些结肠、肺、肾脏及脑部的肿瘤。 Avastin在乳腺癌中不再获批--FDA语 2011-11-18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今天宣布,将撤回对贝伐单抗作为乳腺癌的治疗用药,因 为此药物并未证明且安全性,也未在乳腺癌中证明其效果。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FDA委员会Margaret Hamburg医生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FDA认识对于病 人及其家属来说,对付转移性乳腺癌有多难,对有效治疗手段的需求有多么大但是病人必须有信心 认为他们想要服用的药物是安全和有效的”。 "回顾了可获得的研究之后,已经明确服用阿伐斯汀的女性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面临威胁生命的 副作用,并且不能证实阿伐斯汀在延缓肿瘤进展方面是有效的,和其获益与并不能证实其有效性; 同样也没有证据证明服用阿伐斯汀帮助他们活得更长或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阿伐斯汀一些相关的风险包括严重高血压、出血以及出血?bleeding and hemorrhaging,心脏并发 症、心衰,以及一些身体部位如鼻、胃和肠道的的穿孔。 FDA解释道,对于某些肿瘤如结肠癌、肺癌、肾癌以及脑肿瘤,贝伐单抗仍是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的。 更多关于FDA决定的信息可从此机构的网站上获得。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3862?sssdmh=dm1.735191src=nl_newsalert
3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ence>上又一造假揭露,庆幸没有华人涉及
laserdai 2011-11-18 18:25
第一: 上周,也就是2011年11月11日(世纪光棍节?!)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主编BRUCE ALBERTS亲自执笔写下一段表示对一篇来自荷兰的论文的造假表示担忧,所幸这次没有华人受到牵涉。大概翻译如下: D. A. Stapel and S. Lindenberg 在发表的论文(1)中报导了.....,2011年10月31日,作者所在的单位荷兰Tilburg University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开始调查Stapel and Lindenberg论文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数据伪造,正式的报告显示Stapel的造假是的确存在的,我们正在等待更多的详细信息,因此发表这段文字以警示我们的读者,我们对这篇论文报导的所谓发现的真实性表示极度怀疑。BRUCE ALBERTS (主编) 全文以及联接如下: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4/6057/760.1.ful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 2011 Science 11 November 2011: Vol. 334 no. 6057 p. 760 DOI: 10.1126/science.1216027 LETTERS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THE REPORT “COPING WITH CHAOS: HOW DISORDERED CONTEXTS PROMOT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by D. A. Stapel and S. Lindenberg (1) reported the effects of the physi- cal environment on human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ory behavior. On 31 October 2011, Tilburg University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to announce interim findings of its investiga- tion into possible data fraud in the body of work published by Stapel. The official report in Dutch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using Google software) indicates that the extent of the fraud by Stapel is substantial. Pending further details of the Tilburg Committee’s findings, Science is publishing this 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to alert our readers that serious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the validity of the findings in this Report. BRUCE ALBERTS Editor-in-Chief Reference 1. D. A. Stapel, S. Lindenberg, Science 332, 251 (2011). Published online 1 November 2011; 10.1126/science.1216027 第二:被认定造假的D. A. Stapel and S. Lindenberg 发表的论文摘要如下: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2/6026/251.abstract Science 8 April 2011: Vol. 332 no. 6026 pp. 251-253 DOI: 10.1126/science.1201068 REPORT Coping with Chaos: How Disordered Contexts Promot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Diederik A. Stapel 1 , * and Siegwart Lindenberg 1 , 2 , * + Author Affiliations 1 Tilburg Institute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 Research, Tilburg University, Post Office Box 90153, 5000 LE Tilburg, Netherlands. 2 Interuniversity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Faculty of Behavio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Grote Rozenstraat 31, NL-9712 TG Groningen. 1 Tilburg Institute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 Research, Tilburg University, Post Office Box 90153, 5000 LE Tilburg, Netherlands. 2 Interuniversity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Faculty of Behavio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Grote Rozenstraat 31, NL-9712 TG Groningen. * ↵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E-mail: d.a.stapel@uvt.nl (D.A.S.); s.m.lindenberg@rug.nl (S.L.) ABSTRACT Being the victim of discrimination can have serious negative health- and quality-of-life–related consequences. Yet, could being discriminated against depend on such seemingly trivial matters as garbage on the streets? In this study, we show, in two field experiments, that disordered contexts (such as litter or a broken-up sidewalk and an abandoned bicycle) indeed promot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in real-world situations and, in three lab experiments, that it is a heightened need for structure that mediates these effects (number of subjects: between 40 and 70 per experiment). These findings considerably advance our knowledge of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and have clear policy implications: Diagnose environmental disorder early and intervene immediately.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30 November 2010.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2 March 2011. 第三:造假的这篇论文是4月份发出的,随后的6月份就有一篇质疑如下: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2/6037/1501.3.full Science 24 June 2011: Vol. 332 no. 6037 pp. 1501-1502 DOI: 10.1126/science.332.6037.1501-c LETTERS Effects of Creating Order from Chaos In their analysis of disorder and discrimination (“Coping with chaos: How disordered contexts promote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Reports, 8 April, p. 251), D. A. Stapel and S. Lindenberg find that a disordered environment promotes more discrimination than one that is clean and ordered. Unfortunately, their design precludes this conclusion. Part of the study involved subjects (all Caucasian) choosing one seat among six, with the first seat occupied by a confederate (either a white person or a black person). In the ordered condit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eat chosen and the confederate was unaffected by the race of the confederate, whereas in the disordered condition, the distance was greater if the confederate was black than if he was white. Although the authors were careful to balance the sexes of the subjects (half female, half male), they did not balance the races of the subjects (all Caucasian). Their conclusion, that disorder affects stereotyping, only holds if results from the neglected populations (e.g., blacks) are irrelevant. The unexamined conditions are not irrelevant. Suppose blacks sat farther from blacks than whites under the disordered condition (just as the whites did). This would bring the entire conclusion into question. Suppose they sat farther from whites than blacks in the disordered condition. This would support the conclusion, but show that stereotyping is not a white-only phenomenon. Suppose they sat farther from whites in the ordered condition than in the disordered condition. This would suggest disorder increases stereotyping by whites that and that order increases stereotyping by blacks, and therefore vitiate thei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e way to fight unwanted stereotyping and discrimination is to diagnose environmental disorder early and to intervene immediately by cleaning up and creating physical order” (p. 253). William Vaughan Casco Courseware, LLC, 207 South Road, Chebeague Island, ME 04017, USA. E-mail: wvaughan@nlis.net 第四: 11月4日出版的这一期上的评论中看出,造假的结论就很明显了,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4/6056/579.summary Science 4 November 2011: Vol. 334 no. 6056 p. 579 DOI: 10.1126/science.334.6056.579 NEWS ANALYSIS SCIENTIFIC MISCONDUCT Psychologist Accused of Fraud on 'Astonishing Scale' Gretchen Vogel A Dutch committee has concluded in a report this week that one of the Netherlands' leading social psychologists made up or manipulated data in dozens of papers over nearly a decade. Diederik Stapel of Tilburg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was suspended in September after three junior researchers reported that they suspected scientific misconduct in his works. Stapel then reportedly told university officials that some of his papers contained falsified data. The university launched an investigation, as did the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and th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where Stapel had worked previously. The Tilburg commission released an interim report on 31 October, which includes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all three investigations. The investigators found evidence of misconduct on an "astonishing scale," the report says. 博主将对此持续关注,将跟踪后续报导。估计这次要么作者被迫撤回这篇论文,要么Science依据荷兰这个委员会调查的结果把论文撤回。 另请关注, 不久前注意到Science上一篇论文的撤回,其中有华人/中国人被涉及,相信这也是 一起 确凿的造假事件。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5331
个人分类: 科学丑闻|54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基本药物目录最晚明年调整
xuxiaxx 2011-10-13 14:52
在昨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药政司司长郑宏表示,最晚不迟于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进行调整。新的目录将不再区分基层机构和大医院版本。   郑宏表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已近3年,各地对基本药物目录调整的呼声也日渐增高。从实施情况看,基层版的基本药物目录对其他基层的医疗机构的指导作用还不够强。因此,在目录调整时,卫生部希望新目录不但使基层用药能够得到合理满足,同时也使其他医疗机构在基本用药方面能够得到有效指导。因此,新目录将是一个整体版目录,并在品种的数量、剂型上有所增加。   据郑宏介绍,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将充分调研各地基本用药的使用情况,充分吸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关经验,特别是要与各地开展的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临床路径做好衔接,同时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的一些用药相衔接。 来源: 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248...
1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卫生部: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任务艰巨
xuxiaxx 2011-10-11 08:08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今日表示,中国在孕产妇死亡率的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降低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 2011-2020 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颁布实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孕产妇死亡率一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我国孕产妇的死亡率现在状况如何?今后十年,政府如何进一步减少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流动人口和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表示,中国在孕产妇死亡率的控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从 2000 年的十万分之五十三,已经下降到了 2010 年的十万分之三十,大概下降了 43% ,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中国要实现 2015 年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降低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刘谦指出,为了达到新纲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二十以下的目标,中国将采取如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要落实妇女健康保障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提高住院分娩率。一方面是要对孕产妇免费开展健康管理,同时要不断完善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再就是要完善医疗的救助制度,以促进卫生服务的广泛利用。   二是要加强妇幼卫生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县、乡、村妇幼卫生网络的建设,以改善卫生机构产科设施设备条件,畅通危重孕产妇的转诊急救通道,同时要加强管理提高产科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是要促进城乡、区域和人群间妇幼卫生工作协调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要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以保障她们的生育安全。关于流动人口中的妇女卫生保健,目前已经在各地推动流动人口中的妇女享有与当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积极地采取健康教育、孕期保健和限价分娩等措施,以保证流动人群孕产妇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来源: http://news.qq.com/a/20110809/001188.htm
1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将于2012年6月在沪举行
xuxiaxx 2011-10-9 08:08
第14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ISVHLD)将于2012年6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举行。这是该会创办40年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   记者从7日在京举行的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主题为“新进展、新挑战、新解答”的第14届国际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大会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预计3000人与会。   届时,一些世界前沿的研究成果将在大会上发表。肝病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将综合阐述、研讨近年来肝病在科研、临床和行政三个方面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说:“本次大会有三大特点。一是总结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近年来在肝病领域研究的进展;二是展示在传染病重大专项的推动下,中国‘十一五’期间在肝病防治领域取得的进步;三是对发展中国家开放,甚至争取经费,邀请欠发达国家在肝病研究领域有建树的年轻科学家参会。”   “ISVHLD是世界肝病领域头等重要的会议。中国科研人员近年来在肝病防控、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国际咨询委员会代表罗伯特·蒂姆说。   ISVHLD自1972年创办以来每三年举行一届。2009年举行的第13届ISVHLD上,由世界知名专家组成的国际咨询委员会投票决定第14届ISVHLD在中国上海举行,并由闻玉梅院士担任大会主席。 来源:新华网 
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堪比两弹一星的中国科技成果
热度 2 xupeiyang 2011-9-20 13:11
堪比“两弹一星”的中国科技成果与哪些? 杂 交水稻 袁隆平 杂交水稻的意义堪比“两弹一星”,用“大师”一词已不足以形容其贡献,“活着的国宝”才是实至名归。 2011年9月19日下午,湖南省农科院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其隆回县 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 。 青蒿素 屠呦呦 1971 年 10 月 4 日 屠呦呦小组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 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 。 人类在和疟疾这一重大疾病的搏斗中迈出的关键的一步。 屠呦呦的原创性工作,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拯救了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青蒿素研究项目是1967年5月23日确定的国家保密科研项目(五二三项目),组织了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研究工作,是一项重大科研协作项目,这些研究机构和参与人员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9月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离诺奖只有一步之遥。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2062 次阅读|2 个评论
9月18日反对牛仔竞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 媒体邀请函
jiangjinsong 2011-9-16 21:43
各位朋友: 如何在合法原则中成为锐利的动物保护行动者?如何第一时间记录正在发生的动物伤害,有效推广、传播,并成为推动立法进步的基石?我们有幸邀请到在美国从事反对牛仔竞技已达16年,让无数美国人知晓牛仔竞技残酷本质的优秀动保团队,美国尊敬与爱护“SHARK”负责人Steve Hindi参与本次新闻发布会,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前来交流。 届时将有动保书籍赠送。 刘慧莉 9/18 鸟兽学院讲座:“反对牛仔竞技进入中国”划上句号了吗? 9月7日,“Rodeo China美国西部牛仔竞技展演”官方网站上出现一则通告,称由于动物检疫手续等原因,进口牲畜无法按时抵达,原定于2011年国庆期间在鸟巢上演牛仔竞技的计划不得不推迟。 尽管这份延迟为美国西部牛仔竞技展演来华演出计划的彻底取消争取了时间,但并没有令近四个月来坚持呼吁的社会各界人士感到放心。公开的消息表明,“Rodeo China美国西部牛仔竞技展演”新一轮的招募计划正在进行中,下一次上演的时间,将定于明年春天。 值得庆幸的是,鸟巢方面表示,明年和后年已没有档期再安排“Rodeo China美国西部牛仔竞技展演”,这一残忍项目将不再牵连中国国家形象,但明年春天的竞技展演会落地哪里,是否仍以全球20亿观众收视率招徕赞助商?令人担忧。 半个多月前,一份题为《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签名反对引进美国牛仔竞技秀》的联名信在腾讯公益网络登出,邱仁宗、周国平、唐锡阳、钱永祥、梁文道、祖述宪、梁治平、慈继伟、陈嘉映、刘兵、吴国盛、张丽达、张黎、梁和平、赵俪、沈远远等社会各界人士签名支持取消引进美国牛仔竞技表演建议,认为“人文交流要引进真正符合人文精神的项目,而充满暴力、蔑视生命的美国西部牛仔竞技秀恰恰是违反人文精神的。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体育场馆鸟巢,不应该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 9月18日,反对牛仔竞技来华演出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参与本次呼吁的动保组织代表及社会人士将出席并发言,此外,会议还会公布一位美国青少年的来信。 欢迎参加! 主题:“反对牛仔竞技进入中国”划上句号了吗? 时间:9月18日,(周日),上午9:00~12:0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院1号楼(近安定路,见下方地图),北辰时代大厦18层,电梯上来左拐。 名额有限,请于本周六中午前预约报名, 联系人:刘慧莉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15210656612 请将姓名、电话、所在机构、邮箱 发送至 baoming2011@gmail.com 主办单位: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中国动保记者沙龙、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到底有多少糖尿病患者?
热度 2 xupeiyang 2011-9-12 22:13
中国十个人中有一人乙型肝炎。十个人中有一人糖尿病。你信吗? 中新网2010年11月9日电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糖尿病的公众知晓率和治疗率仍然非常低。    邓海华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国约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另有近2000万糖耐量低减者。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0/11-09/2644499.shtml 环球时报-环球网2010年3月25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刊出报道称,调查显示,每十名成年中国人中就有一人已经是糖尿病患者,另有16%的人已处在患病的边缘。这一结果与美国11%的患病率已十分接近,超过了德国和加拿大等其它西方国家。中国现在面临着全新的问题:世界最大的糖尿病人群。 报道称,过去30年的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渐攀升趋势。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医生杨文英说,2007年至2008年进行的最近一次研究显示患病率骤增,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更严格的检验手段。 中国现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 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普通成年人中 ,≥20岁的成年人中9.7%有糖尿病, 且其中60.7%未得到诊断。此外15.5%处于糖尿病前期。 上海市中山医院普通内科陈百华 http://news.163.com/10/0325/21/62LDOB3C0001124J.html
个人分类: 代谢病学|8125 次阅读|2 个评论
狩猎许可拍卖是国际通例?(图)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1-8-10 21:42
狩猎许可拍卖是国际通例?(图) 时间:2006年08月26日08:19    作者: 常纪文 8月9日,《中国青年报》率先报道了国家林业局将首次面对国外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的消息。此消息一出,立即招来广泛的争议。8月11日上午,国家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暂缓秋季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拍卖活动。由于此次拍卖活动涉及国际狩猎问题,且有人认为狩猎许可国际拍卖是国际通例,故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此加以分析。   狩猎要事先获得许可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除了在动物福利法或动物保护法中对狩猎作出规定外,还专门对野生动物狩猎进行立法。 如英国早在1831年就制定了《狩猎法》,1860年制定了《狩猎执照法》,1944年制定了《夜间偷猎法》。罗马尼亚1976年制定了《狩猎法》,瑞典 1987年制定了《狩猎法》,意大利于1992年制定了《保护野生动物和限制狩猎的规定》。作为我们的邻国,蒙古于1972年制定了《狩猎法》,日本于 1973年制定了《关于鸟兽保护和狩猎法》。   由于狩猎需要武器,而武器涉及公共安全、野生动物的数量和野生动物的福利,因此这些国家还大多制定了规范狩猎武器及其使用的法律。如英国于1968年颁布了《武器法》,奥地利于1996年颁布了《联邦武器法》。英国的《武器法》要求,持有狩猎用的武器,必须到警察机构去登记,并且要获得许可;武器不得包括毒药等有害的物质。   在这些立法之中,狩猎许可已经成为国际通例。如爱尔兰2000年修订的《野生生命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捕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要事先获得许可,并按照许可证上规定的条件捕猎,否则构成犯罪。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七条规定了受保护的野鸟和哺乳动物的开放捕猎季节以及临时捕猎禁止。第五十三条规定,出口野鸟和受保护的其他野生动物及这些动物的尸体、身体部分或者产品,必须事先获得许可。   同样的,大多数国家规定,狩猎者必须为狩猎许可支付费用或者为狩猎许可证支付管理费用。如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州政府规定,任何人要想获得狩猎许可,必须支付许可费。许可费分为基本许可、开放季节许可、领年津贴者的基本许可、领年津贴者的开放季节许可等10类。每类许可又分为1年期、3年期和5年期三种许可。许可期限不同,许可费也不同,总的说来,这些狩猎许可的费用并不是很高。   国际条约规范区域性狩猎   为了规范狩猎的国际合作,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些区域性的国际条约,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两个:   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于1970年签署了《关于捕猎和保护鸟类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经济联盟条约》。   条约内容主要有:各成员国应当相互在开猎期和禁猎期的具体时间上进行协商;各成员国应当在武器、弹药、射弹、工具、器械、程序和方法方面进行协商;成员国批准的活生和死亡猎物的运输和交易期应当为特定猎物开猎期的当天至禁猎期满之后的10天;禁猎期满之后的第11天至下一个开猎期开始之时,特定猎物的运输和交易是否批准,应当由运输和交易所在国的法律来决定。   欧共体于1979年通过了旨在保护野生鸟类和限制狩猎的《关于保育野鸟的理事会指令》。指令禁止大规模和不加选择的猎杀和捕捉,禁止利用任何形式的机动工具来打猎。   但成员国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作出变通的规定:一是保护公共健康和安全的需要;二是保护空气安全的需要;三是为了防止对农作物、牲口、森林、渔业和水体产生严重危害;四是保护动植物的需要;五是出于研究、教学、增加数量、繁殖、再引入的需要;六是在严格监管和有选择的基础上,捕捉、拥有或者采取其他明智的措施利用种类特定和数量有限的鸟。   狩猎主体多为本国公民   综观以上两个方面的介绍,可以把国外野生动物狩猎许可立法的经验总结为如下几点:   在狩猎许可的申请主体方面,大多数国家都定为本国公民。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本国的居民特别是某些地区的本土居民对于特定区域的野生动物的保护作出了贡献,理应享有一定的享乐权益。不过,在外国人作为本国公民的客人或者仆人时,少数国家也授予其随同打猎的权利。此外,这些国家大都对狩猎主体的年龄作出了规定,并针对不同的主体规定了不同的狩猎权利。   在狩猎许可的收费方面,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许可收费或者许可证管理收费制度,有的还针对不同的狩猎证规定了不同的收费标准。总的来说,收费一般不高,各国不以狩猎许可收费作为创收的途径。可以说,许可收费是国际通例,但狩猎权拍卖目前还没有成为国际通例。   在猎物配额的确定方面,大多数国家都以物种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作为前提条件。在必要的情况下,一国的不同地区甚至邻国之间可以就某些物种进行交换或者赠与,避免不必要的捕猎产生。   在狩猎行为的规范方面,基本上所有的法治国家都对狩猎时间、狩猎区域、狩猎方法、狩猎武器作出了详尽的规定,要求狩猎者尽最大的努力保护野生动物的福利,使其在猎杀过程和死亡之前免遭不必要的痛苦,并且规定监管机关必须在现场对狩猎行为实行监管。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085 次阅读|5 个评论
专家质疑狩猎权拍卖称不存在所谓国际惯例
jiangjinsong 2011-8-10 21:37
专家质疑狩猎权拍卖称不存在所谓国际惯例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02:57 正义网-检察日报   9月28日,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杜永胜在公安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是依法办事。“关于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的问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们都是根据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和相应条例来执法的。”杜永胜解释说,之所以采用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一是依法办事,二是依照国际惯例。   围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狩猎权拍卖,国家林业局与公众和环境法专家的分歧似乎仍无法弥合。杜永胜的讲话又进一步引起了有关专家的质疑。   执法不能断章取义   “林业局主要认为狩猎权拍卖的程序是对的,但是回避了一个重要问题——国家林业局在狩猎权拍卖问题上违反了实体法,即《野生动物保护法》。”针对国家林业局此前的观点和此次杜永胜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观点,10月9日,北京天耀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福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林业局拍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狩猎权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王福江已于8月24日向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国家林业局撤销拍卖狩猎权的具体行政行为。   “发言人认为,未经批准的狩猎就是违法的,要严厉打击非法狩猎。我要强调的是: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批准,也是违法的,也要制止。”环境法专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常纪文认为,在狩猎权拍卖问题上,《野生动物保护法》是基干法,依法主要是依《野生动物保护法》。“法律不能撕裂开来,更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单纯地看《行政许可法》,必须把《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行政许可法》结合起来。”   常纪文进一步分析说,野生动物保护制度是系统化的制度,它散布于各个法律之中,但它们是有机的统一体,不能从某一部法的只言片语寻找执法依据。   常纪文指出,目前国家林业局已经涉嫌严重违法,狩猎权的国际拍卖必须慎重。   不存在所谓的国际惯例   在大多数违法违规事件中,一些本该负起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却成了违法主体。   “避而不谈公众和专家的质疑,只是说合法,那么合法的依据是什么,具体是哪一条?为什么不回应公众和专家质疑的几点问题?”10月9日,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灿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提起国际惯例,王灿发认为,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不存在所谓的国际惯例。“象牙筷在津巴布韦允许交易,但在肯尼亚就不允许。如果要强说国际惯例,那也是指拍卖一般野生动物的狩猎权,而不是我们拍卖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狩猎权。”   常纪文和王灿发呼吁有关部门回应公众的质疑,尽快公布科学论证报告,接受公众的监督。“为什么非杀不可呢?”常纪文质疑道,“国家林业局找没找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如卖给外国的动物园?如此猎杀,是否有科学论证报告,如果有,请拿出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否过剩到必须非打不可的地步?如果有相应的科学论证报告就应该拿出来,公众也有这个知情权。”王灿发说。   针对发言人提到拍卖狩猎权,获得的收入将全部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常纪文指出,捕猎野生动物一般是以下几个目的:科学目的;紧急避险,主要是危害到公共安全或者百姓的生命安全;泛滥成灾,出于繁育的目的。也就是说,捕猎的目的一般必须是纯粹的公共目的,而不是利润,“以保护的名义猎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希望就此举行听证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狩猎权拍卖让近七成公众担忧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人们普遍很想知道我国目前的野生动物有没有多到可以猎杀的程度。一方面是有关部门振振有词地宣称“依法办事”,另一方面却是公众的普遍怀疑,两者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歧?他们的法商到底谁更高?如何弥合这一分歧?   常纪文认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制度实施以来,老百姓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怜悯态度呈上升趋势,用暴力的方法对付野生动物的局部过剩,是现代中国人所无法接受的,这也是大多数普通百姓反对的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对执法机关执法的不透明性持有怀疑态度。”常纪文分析说,很多法学专家和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提出反对意见,对此,国家林业局并没有提供有针对性的、有说服力的反驳说明,更没有拿出专家论证报告,这更加重了公众对国家林业局的怀疑态度。   常纪文认为,公众和林业局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利益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公众也是在支持国家林业局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为消除公众可能的误解,常纪文希望国家林业局举行研讨会,对此事展开辩论。“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也可以召开一个听证会,让有关方面专家和公众代表充分阐述各自的观点。”   据悉,中国的国际狩猎活动始于1985年,20多年来,我国经批准的对外国人开放的国际狩猎场所共25处。针对公众对林业部门20多年来的狩猎收入是否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质疑,常纪文希望审计机关介入,对此前20多年来的狩猎资金进行审计,查看资金的使用情况,让公众了解资金是否用在保护区农民和动物保护方面,“满足公众知情权,并达到消疑释惑目的。”常纪文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公众的怀疑具有合理性,并不能说公众比某些部门的法商低。   王灿发教授则呼吁国家林业局严格依照法律规定透明执法,避免和消除外界的疑虑。他希望通过各界的广泛参与,发挥林业局的生态保护功能。“这也是在公众的参与监督下,以合法的形式降低管理成本,期待林业局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得更好。” 作者 王新友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二十九:有毒的自来水
热度 1 蒋高明 2011-7-31 17:29
蒋高明 2009年2月20日早晨6时30分,江苏盐城市网民“清水”起床洗漱,当他拧开水龙头,一股异味顿时扑鼻而来。水管里流出的不再是清水,而是黄色的水,且充满农药味道。早就听说太湖水污染事件的他,第一反映就是水被污染了,赶紧下楼买矿泉水,一口气买了20箱。后来,该网友在在网上留言说,他已从前年宿迁沭阳水质危机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因此早有心里准备。 果然不出所料,紧接着很多市民发现了自来水污染,出于对生命保护的本能需求,一眨眼,商场、超市、便利店、小卖部门口已排满了抢水人。货架上、柜子里大大小小的纯净水一扫而空。 大约上午10点,当地广播、电视、网站等开始发布政府的紧急消息:早晨6时20分,城西水厂、越河水厂发现出厂水有异味,经初步检测,城西水厂的源水被酚类化合物污染,所生产的水暂不适合饮用。随后,盐城汇津水务公司(原自来水公司)立即采取紧急停水措施,并全力排放城西水厂已经生产的管网水。同时,盐城市政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启动了应急体系,仅在2月20日就紧急召开三次新闻发布会,不断就有关情况对外通报,从而稳定了市民的情绪。在江苏省会南京,江苏省环保厅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商量盐城自来水污染事件;在北京,环保部已经紧急派出相关人士赶赴现场;华东督察中心2月20日中午从环保部得知污染事件,也随即派出3人奔赴现场。 后经调查查明,盐城自来水污染事件是由城西水厂水源受到酚类化合物污染导致,这一污染事件直接导致盐都区、亭湖区、新区、开发区等部分地区发生断水,影响了20万人饮水安全,工厂也不得不暂时关闭。 造成水污染事件的是盐城市标新化工公司偷排污水造成的。这家化工厂平时把污水排在一条小沟里,这条小沟有个水坝。不久前,该厂将这个水坝打开,恰逢盐城下大雨,污水随雨水流到了盐城市的水源地蟒蛇河,最终导致全城居民用水受到污染。经初步化验,受到污染的居民用水含有化学物质——苯。而苯为芳香烃类致癌有机化合物。 能够要人命的化合物为什么能够偷排出来?显然是利益驱动,厂家不愿意花钱启动污水处理设备,而是将污染物贮备起来,一冲了之。要不是污染了自来水,很难被及时发现的,这样的偷排在全国是层出不穷的。盐城能够恢复自来水供应的措施,依然是引江水冲洗,那些进入下游河流、湖泊,最终进入海洋的污染物呢?很少人考虑这样的问题。 造成饮用水不能喝的元凶不仅仅是化工污水。目前,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 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我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的生产无非是采取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虽可有效杀除病菌,但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很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且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生水煮开只对病原微生物有效,而奈何不了其中的无机和有机有害成分。 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生命之水,过去是在江河湖泊里捧起来就能喝,而今,水龙头里出来的自来水也喝起来也不放心了。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我国有三分之二的水系已经成为劣五类水,三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城里人喝得起桶装矿泉水,可农村人喝不起,他们的命运只有等死。山东有条河流污染了,下游的很多人得怪病死去;山西有个村成了“癌症村”;河南淮河流域某县的儿童从见天日以来没有见过“天”水,他们以为水的颜色是黑的。那些喝污水死亡的老人的殉葬品竟然是一瓶透亮的矿泉水!闽南某生产著名运动鞋的乡镇,河里淌着臭水,连老板都懒得去光顾。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9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铁道部否认发言人王勇平因言论欠妥被停职
chunhuizhang 2011-7-30 23:21
  7月24日晚,铁道部在温州召开“7·23”事故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记者提问“为什么要掩埋车头”时,王勇平解释,参与救援的人告诉他,为了填平泥 潭,方便救援,并称“他们是这么说的,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在回答记者“为何在宣布没有生命体征、停止救援后,又发现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 孩项炜伊时”,王勇平回答:“这只能说是生命的奇迹。” 不要停职,应该把他的全家送往日本最发达的娱乐业---你懂得,“至于你懂不懂(由你),我反正懂了”。
2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航母的公布竟如此仓促
dongzg101 2011-7-28 05:32
中国航母的公布竟如此仓促 2011-07-27 15:30:09 浏览 88459 次 | 评论 47 条 上午有小道消息说今天公布航母试航。下午3点,国防部外办大楼举行新闻发布会,然而匪夷所思的是,中央一套是不能轻易发话的,面向全球的中央四套立刻搞起了专题直播,却始终未能将发布会现场的声音播出来,更别说图像了,到播出来已是大半个小时过去。倒是凤凰台设备上得快一点,出来了图像,但声音竟只能靠现场话筒,根本无法听清。央七套就更不要指望了,那是层层审批。在温州高铁事故中速度全面压倒官媒的网络和微博,对这样很容易管住的事,也是雄风不在,新浪首页只有一条转发国防部网站和中国军网的简短消息。 这只能说明,国防部的新闻发布会虽然通知了中央各大媒体,但根本不象是以前宣传神舟之类的模式,那是会提前开会做出部署的,这次连央视也无法采到声音,可见国防部之仓促。这是低调还是高调? 其实,这次发布到底有多大价值,根本在于,是不是今天试航?无奈发言人只字不提,张召忠刚才在央视也雾里看花。据说有大批网友去了大连蹲守,欲再现歼-20奇迹,不过好象效果不显,可见谁说中国军事透明的时代已经来到了呢? 当然,此事要封锁也非常难。因为中国倒不是没有闲人免进的海上试验区,但只是封锁瓦良格现在的码头周围,将所有无关视线全部阻断,本身就已经说明要动了。只要有人持续关注这个码头,这等于接上了一根神经。哪怕发回虚惊一场的消息,网络是不介意的。 实际上,现在的局面正反映了中国国防建设和重大战略是公开还是隐秘的两难。背后是深刻的军队观念和文化困扰。公开必然面临国内外两方面的压力,隐秘却已经不可能。说白了,这和中国高铁一样,要想只把成功示人,而将所有困难和缺陷掩埋,时代已经不允许了。 瓦良格号航母即使试航,也并不是什么惊人消息,因为要做的事还太多。真正说明问题的,是中国第一个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飞和着舰,这将和美国1911年那一次一样,载入史册。但这样的举动无疑是高风险的,按中国人的观念,最高的风险根本不是飞行员的生命,而是军队和国家的面子。但不管你有多要面子,试验的难度并不因此降低。按以前的习惯,中国舰载机真正上舰起降,极有可能是先秘密试好后,向首长汇报表演,最后向全国表演,并要求媒体将最后那一次记载为中华第一。 这样做,没什么大坏处似乎,但中国政府和军队的这种习惯却在精神上有害。美国的第一次其实完全是玩命,世界上很多创举都是玩命,并且不乏失败,当众的失败,惨痛的失败,但世界永远敬佩这样的人,这样的举动。 刚才张召忠在被问及中国为何现在才有航母时,不太恰当地提到:实际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中国人首先创造的,比如火箭,明朝的万户……云去。 其实万户的精神哪里是第一次,明朝那时候,世界其余地方都远不如中国。今天,万户的精神恰好是勇气。我们早已不象他那样盲目和缺乏知识准备,但舰载机实船起降这件事,却恰好有和万户一样的风险,真正考验我们勇气的,无非是敢不敢在全国人民面前试试。 退一万步,这样要求实在压力太大的话,有没有可能大大方方地告诉我们,瓦良格号什么时候试航,进展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全国人民给予鼓励。 恕我没什么神通,国防部如此仓促,公布一个其实已经众所周知的事情,却压下了最关键的信息,或许必有原因,我不知道。但央视都没准备好,中国军队的行动似乎颇显独立性,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敢分析。 但是,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推测: 八一前五天正式承认在改建航母,却无法确认哪天能试航,显然,真到试航那天恐怕也不会再开发布会了,那这个发布会意义在哪里?估计是为试航后网民热议争取主动,这回是事前我们吹过风了。同时,还可在外媒前掌握主动。另外,八一搞个军内参加的试航仪式还是没问题的,给全国鼓劲比较累,军内鼓劲很容易。 难道,中国航母试航的准确发布权要归网民掌握了?
1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12月10日上午,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
xupeiyang 2010-12-10 10:59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10:3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0日电 12月10日上午,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司长李斌指出,十一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   李斌称,十一五时期,是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平凡的五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启动了医改工作。全面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明显加快。大力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国超过30%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医改工作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众正在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   十一五期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实现了从试点到全面覆盖的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参保人数达到8.35亿,参合率达到95%左右,成为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了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均筹资水平从十五末期的30元提高到150元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政策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60%左右,超过60%的地区实行了门诊统筹,参合人口受益面不断扩大。开展了提高农村儿童大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较低的筹资水平有效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权益,切实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改善了农民就医状况,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大幅提升,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26,163例。2006-2009年,全国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96万例;2009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达77%以上、治愈率为92%,均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基本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国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均达到疫情控制标准,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点面结合,全面推进。   逐步解决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问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4.73%,2008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比2000年下降37.9%,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积极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促进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000个,村卫生室20,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初步建立了由55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1100多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139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通过培养培训、对口支援、执业医师招聘等多种手段,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配置结构得到优化,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由2005年的3.57人增长到2009年的4.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由1.60人增长到1.75人、注册护士由1.06人增长到1.39人。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效率逐年提高,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数由2005年的5.3人次提高到2009年的6.7人次,日均担负住院床日数由1.6天提高到2.3天。   五、卫生监督工作进展明显   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基本覆盖城乡的中央、省、市、县4级卫生监督体系初步形成,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条件逐步改善。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力度,针对区域性、阶段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开展专项整顿行动,启动食品标准清理整合,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及时组织风险评估和预警,有效防范、处置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一定遏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强化,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    六、医疗管理力度加大   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断健全医政管理法制体系。全力推进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加强和指导重症医学科、病理科、急诊科、新生儿室、康复科等临床科室的建设管理,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继续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不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公布了22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对医疗技术实行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持续加强血液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有效保证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促进康复医学事业发展,推动防盲、戒毒工作。    七、食品药品监管能力不断加强   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行政执法和检验检测水平大幅提高。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能力显著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药品安全整治深入开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初步建立。启动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建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食品药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总体良好,药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八、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实施《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中医和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力推进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中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顺利推进,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中医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新局面初步形成,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形成了中医药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卫生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认真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汶川、玉树特大地震及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实施紧急医学救援、跨省区伤员转运与救治,全力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开展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对口支援,加强灾后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全力协调事件调查处置,做好婴幼儿免费筛查诊断,维护了社会稳定。面对全球范围内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坚持依法、科学、规范、有序防控,最大限度减轻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据中国网文字直播整理)
个人分类: 公共卫生|1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新闻发布会 10月10日晚8时 可视频重播
XUPEIYANG 2010-10-10 20:52
请进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864 方舟子就肖传国案审判结果举行新闻发布会10月10日晚8时 发布会正在进行中,请进 : http://news.ku6.com/c2010/8154/s200218562/ 发布会事宜: 方舟子、方玄昌就遇袭案判决结果召开新闻发布会 时间 :10月10日晚上8点 地点 :酷6网泰山会议厅(北京朝阳区西坝河西里18号6号楼) 出席人员 : 方舟子、方玄昌、彭剑、王光琦 审判结果 : 方舟子遇袭案判决结果已出,5名被告人被指控的寻衅滋事罪全部认定,肖传国和戴建湘拘役5个半月,许立春拘役4个月,龙光兴拘役3个月,康拥军拘役一个半月。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4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就肖传国案审判结果举行新闻发布会10月10日晚8时
XUPEIYANG 2010-10-10 18:17
发布会正在进行中,请进 : http://news.ku6.com/c2010/8154/s200218562/ 发布会事宜: 方舟子、方玄昌就遇袭案判决结果召开新闻发布会 时间 :10月10日晚上8点 地点 :酷6网泰山会议厅(北京朝阳区西坝河西里18号6号楼) 出席人员 : 方舟子、方玄昌、彭剑、王光琦 审判结果 : 方舟子遇袭案判决结果已出,5名被告人被指控的寻衅滋事罪全部认定,肖传国和戴建湘拘役5个半月,许立春拘役4个月,龙光兴拘役3个月,康拥军拘役一个半月。 回顾:方舟子遭人铁锤袭击 今晚7点方舟子和方玄昌将针对肖传国案的判决结果在酷6网开新闻发布会。 酷6网视频 http://www.ku6.com/ 方舟子遇袭案审判结果出炉 肖传国被判拘役5个半月 方舟子遇袭案判决结果已出,5名被告人被指控的寻衅滋事罪全部认定,肖传国和戴建湘拘役5个半月,许立春拘役4个月,龙光兴拘役3个月,康拥军拘役一个半月。 请看视频 http://news.ku6.com/c2010/8154/fzzyx/ 方舟子遇袭案审判结果公布 10月10日17:10时 肖传国案审判全程实时情报跟踪 请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702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425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