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信息文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信息文明之光(31):天路 ——从原始文明不断走向信息文明的跃迁
热度 1 pww1380 2012-2-22 08:58
信息文明之光(31) : 天路 (旧作回顾) ——从原始文明不断走向信息文明的跃迁之路 作者 杨文祥 西藏铁路以其不可比拟的海拔高度和建设难度堪称名副其实的天路。 这一条天路的构筑,不仅是当代中国人的伟绩和壮举,也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更是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象征和人类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历史高度的现实标志。 一个能够在物质世界的极顶地带建设一条与云端比高的天路的伟大民族,必然也有同样的能力和心智在精神世界构筑一条通向理想境界的天路。 物质世界天路的建设是一个热血、汗水、泪水和人类智慧融为一体的凝结过程。精神世界天路的建设则是一个人类心理、情感、生存意志和人类智慧融为一体的心路历程。遥望远在天边的西藏天路,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心路历程。而这物质天路和精神天路的凝聚与统一就是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漫漫征途上所走过的一条通向理想境界的天堂之路。 回想当年我们为西藏铁路的建成而兴奋不已欢呼雀跃的时刻,不知道是否曾细心地体会到整个中华民族在这一刻内心的激情和热血的律动?不知道是否曾即景生情,遥想到汉唐盛世那流光溢彩的农业文明的历史辉煌?回想起那错失工业文明崛起机遇的历史遗憾以及这一失足所导致的那不堪回首的百年屈辱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血雨腥风?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曲折跌宕,演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心路历程,是足以让后世子孙自豪、 感动、 遗憾、痛惜,百感交集的历史记忆。 高高蜿蜒在青藏高原上的天路是当代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也是走向信息化进而开展信息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而由此引发的绵绵不绝的历史记忆则是当代中国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历尽历史的风雨与坎坷为人类文明的进步铺就的一条由物质走向精神,由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的历史记录。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忘记了历史,也就毁灭了人类走向明天的梦想与希望。而把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在一起的历史记忆,就构成了人类从物质文明走向精神文明,由原始文明不断走向信息文明的天国之路。 写于 2006-07-06 日 20:34 ,修改于 2010-11-17 日 10 : 26 am 参见: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595002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4607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329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版
pww1380 2012-1-25 21:07
信息文明之光( 30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三: 版权页内容简介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是在图书馆学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专业基础之上,在当代人类社会由工业 - 半工业文明向信息 - 知识文明转型和人类的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历史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展开的一项学术研究。 本书通过对信息资源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价值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人类的信息资源价值实践与信息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探讨,系统阐述了信息资源与人、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之间的价值关系,由此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信息资源价值论理论体系。 本书可作为信息资源管理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信息咨询、图书情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人员的理论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专院校信息资源管理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管理、新闻、编辑出版、信息资源管理等)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文祥.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3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4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5 .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二:关于扉页.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471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4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29):浇铸当代中国的民族之魂
热度 1 pww1380 2012-1-17 13:57
信息文明之光( 29 ):浇铸当代中国的民族之魂 杨文祥 人的精神主导人的行为,人的行为直接体现人的精神。 因此,精神主宰须臾不可或缺。 人没有精神主宰,便不可能有内在的精神诉求和高尚的价值追求。一个人,一个社会,一旦丧失了精神的主宰,失落了属于人的高尚追求,那么,一切人间罪恶的滋生和泛滥就不可避免。 在西方,除了赤裸裸的利益追求之外,还有一个无形却永恒的上帝充当人的精神主宰。 尤其重要的是,人们还有作为现代文明基本文明修养核心的人文精神和相应的对真、善、美、自由这些最基本的普世价值的精神诉求 。 以往,在很长时期内,我们不但有西天取经请来的西洋神明,还有经过几十年的大树特树制造出来的本土救世主。因此,尽管中国社会和我们的民族素养由于没有经历工业文明文化风雨的洗礼而人文精神和现代文明素养阙如,可是在历史上,中国人从来都不缺少掌控自己精神的神明和主宰。 不过,无论是西洋的神明还是本土的救世主,都不过是一种高悬于我们头顶之上的外在精神制约,无论其多么法力无边高深莫测,都不可能替代属于我们自己的和内在的民族现代文明素养。 于是,在我们现代文明素养先天不足而后天不修的情况下,当西洋的神明和本土的救世主都不再显灵时,以往在外在高压下不得翻身的牛鬼蛇神和魑魅魍魉便纷纷出笼,蛊惑人心。 一个意乱神迷浑浑噩噩的社会,必然形成一个群魔乱舞,假、丑、恶充斥的世界,一个冒险家的乐园,一个江洋大盗的天堂,一个善良人的地狱。 面对这样一个恐怖局面,“唤回一个清清白白的世界”不仅仅是天下苍生发自心底的疾呼,更是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社会良性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要前提。 “唤回一个清清白白的世界”,首先要唤醒社会的良知。要唤醒社会的良知,首先要恢复——确切地讲,首先要树立起具有现代文明历史高度并符合民族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主宰——民族之魂。 显然,浇铸这样一个具有 21 世纪历史高度和人类文明高度的民族精神,不但要发掘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意义和永恒价值意义的文化元素,还要消化吸收世界文化遗产中具有现代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意义的文明成果,从而形成信息时代人类共同文明成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在世界化、全球化和人类社会整体化发展进程日益深化的当今时代,中华民族具有 21 世纪历史高度和人类文明高度的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成果,同时也应该是世界文化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当然,这一精神财富和精神成果首先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主宰—— 民族之魂 。 参考文献: 1 .鲍海飞. 个体与社会 -- 还一个清清白白的世界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498457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463 次阅读|2 个评论
隽永集:思绪缕缕 思想碎片 智慧之光 (4)(诗词雅集版)
pww1380 2012-1-11 16:50
信息文明之光( 27-2 ): 隽永集:思绪缕缕 思想碎片 智慧之光 ( 4 ) (诗词雅集版) ——《隽永集》总序与题记 杨文祥 写在下面的文字,我不知道究竟是论文还是散文,究竟是散文还是散文诗,只知道这是东西方文明的历史文化积累在心底的沉积,这是山雨欲来时分山风在心湖中荡起的一道道涟漪,这是心潮澎湃之际脑海中涌动的潜流,这是风潮骤起之时掀起的思想之波 …… 信息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正处于萌生阶段的精神型的文明形态。这一历史文明形态既是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为极顶的物质型文明的历史跃迁与升华,又是对物质型文明的文化扬弃,更是对物质型文明对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历史否定 。 于是, 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继挣脱中世纪神权桎梏之后的第二次人性的觉醒,是人类在挣脱用物质为自己打造的精神枷锁——物欲之后所实现的人的精神解放和人的自我本质的历史回归 。 作为精神型文明形态的信息文明,其内涵是人的精神世界——理性——智能理性(认知理性)、情感理性和意念理性(意感 - 意愿 - 意志理性)的整体张扬,人的个体理性与人类的社会理性的整体张扬,即 人类理性和人类精神的整体张扬 。 所谓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都不过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精神在不同领域和层次上所体现出来的具体 的和整体的 张扬形式。 精神是人的本质,理性是精神的本性 。在信息文明和人的本质意义上,我只能承认人的负理性和情感的负理性状态,而不能接受人的某些非理性和情感的非理性这一普遍认识。 所谓人的某些非理性,是对人的复杂性和人的本质意义的认识不足,更是对理性本身的无知,同时也是由于这种认识不足和无知而导致的对人与物,首先是人与动物的混淆 。 而这一混淆不仅仅是对人的认知理性的无情嘲讽,更是对理性本身的根本性颠覆 。 所谓情感的非理性,是对情感的理解的浅薄。任何缺乏足够深刻的理性把握的情感,都既不可能是一种深邃的情感,更不可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 而意念,只有构筑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从意感迅速升华为意愿,由意愿再度升华为意志——这一超越自我改变世界的精神力量 。 《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在 这里所捕捉的虽然是一缕缕纷乱的思绪,一瞬间闪现的灵感和看似无序堆积的思想碎片,却很可能是智慧的闪光,更可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作为一个精神主体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智能、情感与意志的交相辉映。 尽管这缕缕不绝的思绪,一道道闪现不止的灵感和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碎片,不过是一个不安的灵魂在其心湖中荡漾的死水微澜,可是我坚信,这既是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个体精神在不同时间点上起步的开端,更是一个个推动文化思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继续前行的驿站。 留记于此,以为来日思想的启迪与思维之旅再出发的起点。 以上文字作为系列博文《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的总序。而文末三个自然段则作为每篇博文的 题记 ,以收慎始追终温故知新之效。 —————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 2012-1-11 1 0:31 am 参见: 1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学祥《 2014 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3 .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4 . 杨文祥《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3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092 5 .杨文祥《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2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65 6 .杨文祥《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1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57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隽永集:思绪缕缕 思想碎片 智慧之光(4)(论文
pww1380 2012-1-11 16:38
信息文明之光( 27-1 ): 隽永集:思绪缕缕 思想碎片 智慧之光 ( 4 ) (论文交流版) ——《隽永集》总序与题记 杨文祥 写在下面的文字,我不知道究竟是论文还是散文,究竟是散文还是散文诗,只知道这是东西方文明的历史文化积累在心底的沉积,这是山雨欲来时分山风在心湖中荡起的一道道涟漪,这是心潮澎湃之际脑海中涌动的潜流,这是风潮骤起之时掀起的思想之波 …… 信息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正处于萌生阶段的精神型的文明形态。这一历史文明形态既是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为极顶的物质型文明的历史跃迁与升华,又是对物质型文明的文化扬弃,更是对物质型文明对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历史否定 。 于是, 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继挣脱中世纪神权桎梏之后的第二次人性的觉醒,是人类在挣脱用物质为自己打造的精神枷锁——物欲之后所实现的人的精神解放和人的自我本质的历史回归 。 作为精神型文明形态的信息文明,其内涵是人的精神世界——理性——智能理性(认知理性)、情感理性和意念理性(意感 - 意愿 - 意志理性)的整体张扬,人的个体理性与人类的社会理性的整体张扬,即 人类理性和人类精神的整体张扬 。 所谓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都不过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精神在不同领域和层次上所体现出来的具体 的和整体的 张扬形式。 精神是人的本质,理性是精神的本性 。在信息文明和人的本质意义上,我只能承认人的负理性和情感的负理性状态,而不能接受人的某些非理性和情感的非理性这一普遍认识。 所谓人的某些非理性,是对人的复杂性和人的本质意义的认识不足,更是对理性本身的无知,同时也是由于这种认识不足和无知而导致的对人与物,首先是人与动物的混淆 。 而这一混淆不仅仅是对人的认知理性的无情嘲讽,更是对理性本身的根本性颠覆 。 所谓情感的非理性,是对情感的理解的浅薄。任何缺乏足够深刻的理性把握的情感,都既不可能是一种深邃的情感,更不可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 而意念,只有构筑在理性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从意感迅速升华为意愿,由意愿再度升华为意志——这一超越自我改变世界的精神力量 。 《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在 这里所捕捉的虽然是一缕缕纷乱的思绪,一瞬间闪现的灵感和看似无序堆积的思想碎片,却很可能是智慧的闪光,更可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作为一个精神主体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智能、情感与意志的交相辉映。 尽管这缕缕不绝的思绪,一道道闪现不止的灵感和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碎片,不过是一个不安的灵魂在其心湖中荡漾的死水微澜,可是我坚信,这既是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个体精神在不同时间点上起步的开端,更是一个个推动文化思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继续前行的驿站。 留记于此,以为来日思想的启迪与思维之旅再出发的起点。 以上文字作为系列博文《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的总序。而文末三个自然段则作为每篇博文的 题记 ,以收慎始追终温故知新之效。 —————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 2012-1-11 1 0:31 am 参见: 1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杨学祥《 2014 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3 .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4 . 杨文祥《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3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7092 5 .杨文祥《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2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65 6 .杨文祥《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1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57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922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
pww1380 2012-1-9 22:46
信息文明之光( 26 ):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学术思想诠释之二: 关于扉页 杨文祥 一、《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扉页题词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的扉页题词是: 谨以此书献给 关切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关怀人类未来和人类命运,关注并致力于民族复兴和人类信息文明建设的人们 —————— 作者 二、扉页题词学术思想诠释 对上面这一扉页题词所蕴含的学术思想暂作如下诠释: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客观存在形态之所以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人的本质又是人与他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准。 人的价值既是人的内在本质的现实体现,又是人的内在本质向外部世界的延伸 。具体而言,人的价值是人在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所构建起来的一种被外部世界所需要的对应关系。而人的社会实践就是建立在这种对应关系基础之上的价值实践。换言之, 人的社会实践就是人的价值实现过程 。 由于人的一切社会实践都是具有明确的价值目标的理性活动, 人对自身内在本质理性认识的准确程度必然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程度,而人对自身内在本质理性认识的深度则决定着人的价值实现的充分程度 。因此,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和人生价值取向的确定不仅事关人类个体的前途和命运,同时也决定着民族的复兴、人类的未来和人类的整体命运。 根据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的理论研究,构筑在意识基础之上的精神世界的现实存在不但是人与他物的本质区别, 意识的本质又是一种特定形态的信息资源系统 。这样, 在意识统摄之下的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仅是一种价值实践,更是一种信息资源的价值实现过程 。于是,有了这一理论的理性指导, 人类建立在信息资源这一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和价值实践就主动并能动地与信息文明建设建立起了内在的联系 。 关于信息文明,本人去年在一篇题为《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的博文里是这样写的:“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的历史否定 。”“ 信息文明是人类真、善、美、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的精神价值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与人类社会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文明形态 。” 这样,在信息文明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不仅对人的社会实践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与此相应,对人认识自己,把握自身本质,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性高度也提出了更高的具有 21 世纪历史高度的时代要求。 总之,“谨以此书献给关切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关怀人类未来和人类命运,关注并致力于民族复兴和人类信息文明建设的人们”这一扉页题词不仅明确了本书的读者对象,也明确了本书“ 关切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关怀人类未来和人类命运,关注并致力于民族复兴和人类信息文明建设 ”这一理论宗旨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 杨文祥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2 . 杨文祥 .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3 .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83813 4 .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1829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25):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3)
pww1380 2012-1-8 18:33
信息文明之光(25):隽永集: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3 ) 杨文祥 题记: 《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在 这里所捕捉的虽然是一缕缕纷乱的思绪,一瞬间闪现的灵感和看似无序堆积的思想碎片,却很可能是智慧的闪光,更可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作为一个精神主体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智能、情感与意志的交相辉映。 尽管这缕缕不绝的思绪,一道道闪现不止的灵感和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碎片,不过是一个不安的灵魂在其心湖中荡漾的死水微澜,可是我坚信,这既是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个体精神在不同时间点上起步的开端,更是一个个推动文化思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继续前行的驿站。 留记于此,以为来日思想的启迪与思维之旅再出发的起点。 —————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写于 2011-12-30 清晨 ( 06:23 am ); 修订于 2012-1-11 1 0:31 am 人类在以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为标志的物质型文明走到尽头之时,不是走向信息文明这一精神型文明——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最新文明形态,就只能走向自己的末日。近年来无论是严肃的学者关于自然灾变的预测还是眼球经济和文字市场的商贩关于世界末日的频频炒作,其内在的逻辑依据和这一依据所揭示的历史趋势都在于此。 参见: 1 .杨学祥《 2014 年可能发生特大灾害:不是世界末日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028 2 .杨文祥《信息文明之光 (1) :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378023 3 .杨文祥《 隽永集: 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2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65 4 .杨文祥《 隽永集: 思绪一缕 灵感一现 智慧之光 ( 1 )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525857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拜读弘一法师佛偈《咏菊》感怀
热度 3 pww1380 2011-11-24 15:35
信息文明之光(16): 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 —— 拜读弘一法师佛偈《咏菊》感怀 杨文祥 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弘一法师李叔同写的一个佛偈——《咏菊》。这个佛偈是他在 1935 年秋离开净峰寺时写下的。 此偈全文如下: 我来为植种, 我去花未开。 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 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尤其是 一位学者的生命价值,就在于他 / 她是否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 。 在我看来,是否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其判断与评价标准就是: 在其有限的生命历程中,他孜孜以求的是自己一时一世的功名利禄,还是 为人类的知识与智慧宝库增添新的精神与思想内涵 ;是仅仅享受和消耗了前人和他人所创造的精神 - 物质财富和相应的资源,还是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中为推进这一进程的深化与发展,充实与拓展人类的普遍价值与共同价值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与探索 。 对于前者,我只能对一个生命对其个体的人生定位与价值取舍予以尊重。而对于后者,我将引以为同道。 今天,我们在这里播种下一粒文明的种子——具有当今时代历史高度的文明之种——信息文明的种子,日日浇灌,辛勤耕耘,并非期期以待朝种夕收之实效,而在于秉持弘一大师“ 我来为植种, 我去花未开。岂无佳色在, 留待后人来 ”的这种无量志趣。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1150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网海冲浪手记:凤凰网——“凤去台空”的文化荒漠
pww1380 2011-7-31 20:55
杨文祥 最近,怀着一种猎奇和尝试的心理,在凤凰网开了一个博客。结果很不能令人满意。到目前为止,凡涉及重大严肃的思想与理论问题的讨论和稍有原创意义的文章,无一通过其网管的审核。今天,又有一篇文章未能通过凤凰网的审核。这是一篇关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理论思考的文章。 显然,凤凰网既不是思想的园地,更不是理论的森林。 思想与理论是文化的命脉。没有思想和理论这一智慧清泉的浇灌,凤凰网只能沦为一片“凤去台空江自流”的文化的荒漠,无论拉上多少文化名人作点缀也无补其精神的贫乏与思想的空虚。 信息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并建立在社会高度开放、思想高度解放和精神高度自由基础之上的知识创新文明、理论创新文明和思想创新文明。而在这一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思想创新的基础之上,必然形成在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层次上的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 凤凰网的运行尽管借助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但其办网宗旨与信息文明的历史方向却是背道而驰的,不可能承担信息文明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重任。 究竟是凤凰网能够阻滞人类社会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潮流还是信息文明的历史潮流改变凤凰网的方向,人们且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为了忘却的妇女节——2011年妇女节杂感
热度 1 pww1380 2011-3-9 13:47
信息文明之光:为了忘却的妇女节—— 2011 年妇女节杂感 杨文祥 写于 2011-03-09 刚才看到了博友们撰写的关于妇女节的文章,才猛然想起 2011 年的妇女节已经过去一天了。这么重要的一个节日居然给自己忘却了,心中顿生几分对不住老伴和所有女性同胞的愧疚。好在平日对包括妇女问题在内的社会问题的关注既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也是自己个人的关注点之所在,有所关注就难免有所感想,于是就以下面这篇杂感作为自己对妇女节的疏忽的一个弥补吧。 在社会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女性不仅应该得到足够的社会尊重,还应该得到足够的历史尊重,这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这一社会尊重和历史尊重的理由和基础,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情感的,均源于母爱的伟大。试想一个没有母爱的世界该是怎样一个可怖的世界!由此可知,除了母爱,尊重女性就不再需要任何其他的理由。 可是在世风日下,男不讳盗女不讳娼的病态社会环境下,不肖男则玩世不恭,浮浪女则自轻自贱,于是,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已经没有什么自尊与尊严可言。这样,对这些人来说,妇女节原本十分严肃而重大的历史意义早就不再存在。 因此,今天我们纪念妇女节,必须从恢复女性的自尊与尊严做起。 在现代文明——信息文明价值理念面前,没有女性的尊严与自尊,男性的尊严与自尊也必然荡然无存。这样,在重振女性的尊严与自尊的同时,男性更应具有足够的自我救赎的强烈意识。只有在懂得自珍自爱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成为一位真正优秀的男士,才有可能具有一位 Gentleman 所必须具备的高贵品质。也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懂得究竟应该怎样去尊重女性。 总之,只有在男性优秀,女性自尊的社会环境下,妇女节才有可能具有其应有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814 次阅读|2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14):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信息文明——文明形态
热度 2 pww1380 2011-2-9 14:39
信息文明之光(14):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 信息文明——文明形态与历史手段: 应对自然对人类智慧和生存能力进行历史检验的文明形态, 实践历史对中华民族民族智慧和生存能力进行实践检验的历史手段 —— 岁月遗痕 博文《 把生活的 “ 水龙头 ” 拧得小一点 》 引发的联想 作者 杨文祥 岁月遗痕 的一篇博文《 把生活的 “ 水龙头 ” 拧得小一点 》 令我浮想联翩,从低碳节能到信息文明建设,最后一直联想到我长期以来所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在当代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复兴问题。 物质不灭定律揭示了人类社会所置身其中的自然世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环境的基本特性。尽管如此,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对自然物质环境的要求毕竟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条件的。 从宇宙的客观角度上看, 人类的生存对其现实环境的要求还十分苛刻。 否则就无法解释,人类通过太空探索苦苦寻求地外文明,自 1961 年 4 月 12 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 1 号宇宙飞船完成人类首次宇宙飞行算起,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何以毫无结果。不要说类似人类的智慧生物,即使是最低级的生命现象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找到任何确切的现实存在证据。 另外,人类社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是与人类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历史水平相一致的。换言之,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具有其现实的局限性。 就是说,所谓的 “物质不灭”和与“物质不灭” 相应的“资源无限”理论仅仅具有宏观的和抽象的理论意义,而不具有微观的现实意义。 人类的 现实生存环境 实际上始终是一个 有限环境 ,而 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自然资源 始终是一种 有限资源 。 当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也是人类在下意识地改变甚至是破坏着自己的自然生存环境的时候。而 当工业文明所创造出来的技术手段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几乎推进到极限的时候,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也就处于岌岌可危的崩溃的边缘。 与工业文明的这种资源掠夺式的生产方式相一致的是私欲膨胀、物欲横流的暴殄天物的生存方式以及与这一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奢靡铺张享乐至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有限的生存环境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只有做到细水长流,才有可能与自然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和资源再生能力实现相对平衡,从而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文明的资源掠夺式的和环境破坏式的生产方式肆虐了几百年, 人类的生存环境行将崩溃的当今时代,细水长流的低碳生存尤为必要,与之相应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也日益成为当今时代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否则,按照目前物欲横流,私欲恶性膨胀的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人类只能加速走向自己的末日。 当今时代是自然环境面对人类对资源无节制的消耗不堪重负而走向崩溃的时代,同时也是大自然考验人类智慧和人的生存能力的严峻时代。 由工业文明的资源掠夺、环境破坏式的文明形态转向信息文明通过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自然资源的节制性利用、循环利用和保护性利用 是当代人类世界和国际社会应对这一大自然的考验的历史选择。 而与这一历史选择和现实抉择相对应的文化建设就必然是人类社会的信息文明建设。这样, 以信息文明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信息文化建设就必然构成信息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于是, 在这一人类文明形态发生历史转型的历史巨变时代, 是选择节能减排、细水长流、与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协调发展的低碳生存,还是选择以摧毁环境自掘坟墓加速走向末日为结局的奢华铺张,这是 信息文明时代的现代文明与物质时代的愚昧浮华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人的人文价值理性追求与生物性的野蛮物欲 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这里, 生物性的物欲无论披上多么光彩艳丽璀璨夺目的外衣也丝毫改变不了其非理性的野蛮本质。 在中华民族七千年的悠久文明传统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伦理观和价值观: 仁义以待人,勤俭以持家 。 仁者爱人。用现代的语言讲就是 以人为本,尊重人、爱护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和维护社会正义的根本。勤与俭则作为组织家庭生活的基本原则。 其中的 “俭”就是节用,珍惜资源,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低碳生存。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 如今的精神面貌,从伦理观到人生观与价值观,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明传统,在现实生活中走向了与自己优秀的文明传统完全相反的方向,结果是物欲横流。物欲所到之处,一片奢靡,满目浮华,无处不与信息文明价值观和现代人文价值理性相悖;为富不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事当前,总是下意识地与野蛮和愚昧联系在一起。 上述这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下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信息文明建设所需要的文化价值观与我们当下精神现状内在的文化冲突,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醒世的警钟。这一声声沉雷般的动地洪钟,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信息文明为内涵的精神型文明形态兴起的时代,也是一个以工业文明日趋没落为标志的物质型文明走向终结的时代 。 与此同时,这一时代也是一个 自然世界对人类智慧和人的生存能力进行历史检验的时代,同时也是人类历史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智慧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存能力进行实践检验的时代。 结论: 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的历史转型时期,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后一个历史机遇。放弃或错过民族复兴的这一历史机遇,无异于放弃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未来。而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就必须从对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进行全方位的科学考察、客观分析与历史反思中起步,必须从对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信息文明价值观意义的传统伦理观(从自然伦理到社会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的相关观念的回归起步,从而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础之上实现具有信息文明建设意义的民族复兴 。 参考文献: 1 . 岁月遗痕 . 把生活的 “ 水龙头 ” 拧得小一点 (正文与评论) .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1031115622995/ 2 . 杨文祥.论 信息资源与现代资源观 .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3 , 4 期; 3.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有关章节)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年 5 月 4 . 杨文祥. 论信息文明与信息时代人的素质 —— 兼论信息、创新的哲学本质 . 河北大学学报, 2001 , 1 期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766 次阅读|7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11):刍议“信息社会”、“ 信息时代”、“ 信
pww1380 2011-1-7 01:07
信息文明之光(11):刍议“信息社会”、“ 信息时代”、“ 信息文明” 杨文祥 “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和“信息文明”是三个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现实基础之上,同时也是由“信息资源”概念所衍生的相关术语。根据本人《信息资源价值论》的研究,这三个概念可作如下理解: “信息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种以信息资源作为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的社会发展形态。 “信息时代”,顾名思义,便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入到以信息资源构成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社会财富来源的历史阶段。 “信息文明”则是一个分别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关于人类文明历史属性、历史形态的和历史阶段的学术概念。具体而言,信息文明就是建立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性发展和历史否定而形成的当今时代最先进最发达的历史文明形态。由于信息文明的形成和出现,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先后形成了四种建立在不同资源属性的社会资源基础上的具有不同历史形态的历史文明阶段。依照历史形成的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原始文明(渔猎采集文明是原始文明的早期,而游牧文明则应视为原始文明的末期形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之光(相关章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2 .上两篇博文 3 .本人其他相关理论文章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10):刍议“资源” 与“信息资源”
pww1380 2011-1-7 01:05
信息文明之光(10):刍议“资源” 与“信息资源” 杨文祥 “资源”:现行参考工具书一般将其解释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979);“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辞海,1979)。显然,这两部常用工具书对“资源”这一词语和相应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概念作出的,而且是在以天然的物质资源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的物质型文明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经济学的解释。 信息资源 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果,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这一历史成果和历史条件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尽管这种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在其发生发展的原初阶段离不开天然的物质资源,但 在人的作用下——体力作用和智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原生态的天然的物质资源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而且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形式。 这样,尽管在物质载体形态方面,信息资源仍然与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却是人的认识和人类智力劳动和智力创造的产物。因此,信息资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人为地理论界定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或“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了。 显然,上述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关于“资源”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学术理解,既无法展开对信息资源的研究,更没有可能展开对信息资源价值的研究。为此, 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资源”这一学术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和理论界定。 根据本书作者的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视角上分析,“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两个学术概念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可分别作如下理论界定和文字表述: “资源”是人与社会在其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展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这一现实基础也就构成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来源。 “信息资源” 这一学术概念是建立在“资源”概念基础之上的下位概念。所谓信息资源,就是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为表现形式,或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的状态存在的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之光(相关章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2 .本人其他相关理论文章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2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9):《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pww1380 2011-1-7 00:33
信息文明之光(9):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之一:关于题名 杨文祥 “题名”一词是图书情报科学的专业术语,在此可径直理解为“书名”。由于这里讨论的是专业性问题,有必要用“题名”一词替代口语中的“书名”一词。 这部学术论著的题名是《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对于这样一个题名,这里暂做如下诠释: 1 .“资源”、“信息资源”、“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文明” “资源”:现行参考工具书一般将其解释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979);“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辞海,1979)。显然,这两部常用工具书对“资源”这一词语和相应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学的概念作出的,而且是在以天然的物质资源作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的物质型文明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经济学的解释。 信息资源 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成果,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这一历史成果和历史条件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尽管这种智力成果和智力条件在其发生发展的原初阶段离不开天然的物质资源,但 在人的作用下——体力作用和智力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原生态的天然的物质资源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但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印记,而且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形式。 这样,尽管在物质载体形态方面,信息资源仍然与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其核心内容与核心价值却是人的认识和人类智力劳动和智力创造的产物。因此,信息资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人为地理论界定为“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的天然来源”,或“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了。 显然,上述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关于“资源”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学术理解,既无法展开对信息资源的研究,更没有可能展开对信息资源价值的研究。为此, 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资源”这一学术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和理论界定。 根据本书作者的研究,从社会学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视角上分析,“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两个学术概念在信息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可分别作如下理论界定和文字表述: “资源”是人与社会在其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展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这一现实基础也就构成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来源。 “信息资源” 这一学术概念是建立在“资源”概念基础之上的下位概念。所谓信息资源,就是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为表现形式,或以信息内容与其物质载体的结合与统一的状态存在的社会资源。 这样,“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文明”这些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现实基础之上,同时也是由信息资源概念所衍生的相关术语就可作如下理解: “信息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种以信息资源作为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历史条件的社会发展形态。 “信息时代”,顾名思义,便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入到以信息资源构成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现实基础和社会财富来源的历史阶段。 “信息文明”则是一个分别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对应的关于人类文明历史属性、历史形态的和历史阶段的学术概念。具体而言,信息文明就是建立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性发展和历史否定而形成的当今时代最先进最发达的历史文明形态。由于信息文明的形成和出现,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上,先后形成了四种建立在不同资源属性的社会资源基础上的具有不同历史形态的历史文明阶段。依照历史形成的先后顺序,它们分别是原始文明(渔猎采集文明是原始文明的早期,而游牧文明则应视为原始文明的末期形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2 .信息资源价值研究 在人类的理性视野里,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客观存在基本上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别: 其一是物的存在,另外一类是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形态是物质高度发达和质变的结果。人的本质是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也可以说是精神化了的物质。 所谓精神化了的物质就是高度质变了的物质。这种物质已经不再是物质世界的原初状态,而是一种在承载了一个精神世界的同时,又受到这个精神世界高度统摄的存在形态。 在生物进化史上, 生物进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演化与发展过程。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个种群,既有可能继续发展,也有可能走向消亡, 就是没有可能走向回归。 当原始生物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一旦高度发达进化为人类以后,就再也无可能回归到原始生物的状态。就是说, 自从人类形成那天起,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物种,也永远不可能回归为原来的那个物种了。这是机械唯物论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清楚的一个历史事实。 就是说, 人类出现以后,这个世界就分为人与物这两大不容混淆的结构部分。而人与物这两大结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动整合、整体发展就构成了这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模式。 物的世界是一种自在的世界。人的世界则是一种自主的世界,能动的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能够自主、能动,就在于有其精神世界的统摄。而精神统摄物质的杠杆就是价值。 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自主与能动是依其价值方向而作用,而发展的。没有价值这一动力杠杆,人的自主与能动作用就无从启动。这样, 信息资源作为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信息资源的价值研究就必然构成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和信息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文明的历史发展提供当代科学理性的智力支持。 另外,要开展对信息资源价值问题的研究,就必须通过社会学、经济学、政治科学、文化学与价值哲学等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才有可能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在这种跨学科研究的角度上分析,又可以把 “资源” 的定义界定为 “人与社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现实基础和一切价值的根本来源。” 这样,研究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机制和相应的客观规律就必须从对社会资源的研究入手。于是, 对信息社会、信息时代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基本机制和相应客观规律的探索就必须从信息资源的价值问题入手。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之光(相关章节).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4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名湖的遐想——心中的梦,明天的希望
pww1380 2010-12-11 13:21
未名湖的遐想 ——心中的梦,明天的希望 篱风 (杨文祥) 如诗如画, 燕园学府的明珠。 沉静幽深, 民族智慧的渊薮。 人文关怀, 人类文明和人类思想的海洋。 啊, 未名湖, 心中的梦, 明天的希望。 几曾在湖畔的座椅上捧卷晨读, 几曾在博雅塔下徘徊惆怅, 几曾在湖边小山上流连忘返, 几曾在林中的古木下沉思默想 . . . . . . 啊, 未名湖, 心中的梦, 明天的希望。 这里, 洋溢着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这里, 浸透着古老文明的睿智哲思。 这里, 曾是中央帝国末代天朝的禁脔, 这里, 曾目睹了中华文明的兴衰荣辱。 也是在这里, 中国这艘千年古船, 终于艰难地扬起了, 驶向现代文明海洋的风帆。 啊, 未名湖, 心中的梦, 明天的希望。 荏苒冬春, 中国, 曾在这里欢欣。 寒暑流易, 历史, 曾在这里悲泣。 沧桑阅尽, 我们, 在这里求索 . . . . . . 告别了农业文明落日的辉煌, 跨越了工业文明慷慨悲歌的梦幻, 就是在未名湖畔, 我看到了信息文明的曦光, 隐约闪现在 东方的地平线。 啊, 未名湖, 心中的梦, 明天的希望。 中国, 这艘被长期禁锢在封建港湾的古船。 中国, 这张历经数千年风雨吹打的风帆。 尽管锈迹斑斑, 尽管百孔千疮。 敝帚自珍, 凭谁问, 枯木无从逢春, 古船不能重现辉煌? 韬光养晦, 谁能说, 古老的东方文明, 不闪烁着信息文明的价值之光? 故乡月明, 我深信, 深邃的中华智慧, 蕴含着, 对宇宙大道的理解,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啊, 未名湖, 心中的梦, 明天的希望。 满载着, 百年的血泪, 百年的屈辱, 百年的苦难。 满载着, 历史的辉煌, 今日的信念, 明天的期盼。 满载着, 人类的使命, 民族的梦想, 面向信息文明的彼岸, 中国, 这只久锁深港的古船, 又一次扬起了, 远航的风帆。 啊, 未名湖, 心中的梦, 明天的希望 . . . . . . 注:此指我在北大完成的博士论文——《信息资源价值研究》,即后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资源价值论——信 息文明的价值思考》。 参考文献: 1 .赫英. 未名湖,抹不掉的梦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2155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现代诗歌集|3915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坛杂俎(7):关于社会身份的“千年一叹”——对吉宗祥先生自
pww1380 2010-11-30 12:56
学坛杂俎(7):关于社会身份的“千年一叹”——对吉宗祥先生自谦的回应 杨文祥 宗祥先生大鉴: 留言收悉,敬复如下: 时下是一个由于价值混乱,思想混乱,理论混乱,人的社会行为混乱而乱作一团的混沌世界。是非不分,真假难辩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和突出特征。这样,“假作真来真亦假”也就成为见怪不怪的常态了。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古老中国的文明形态和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不可避免的历史阵痛。对于个人,特别是对于具有相当文明素养的人来说,面对这一形势,能否站在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角度上理性把握世界和自我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老师和学者,不在其身份,而在其内涵。从实际出发,从内涵出发,无数虽无教授学者之名却具教授学者之实的人要比那些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的学者、教授、专家更应该为社会所珍惜,为国家所关注。作为国家和社会,就应该通过一定的社会管理措施,正其名,名其实。这不仅是现代国家的社会责任,更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们是同龄人,十分难得。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雨,六十年来的坎坷跌宕,使我们这一代人具有独特的人文品格。这样,把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文明进步乃至人类未来的希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匡乱扶正,在文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正面的推进作用就必然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无从回避的历史使命。 我们每一个人都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这一千年一遇的历史进程增色生辉。 您的诗作和人生感悟的点点滴滴,通过科学网的交流,都无可置疑地构成了当今信息时代和信息文明精神财富的有机构成。 另外,拙文的参考文献把您的姓名搞颠倒了,十分抱歉。现已更正。希望日后经常联系、赐教。 顺颂 撰祺! 杨文祥 2010-11-30 参见: 学者吉宗祥先生诗作《浪子无归》短评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8785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3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4):《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
pww1380 2010-11-14 23:36
信息文明之光(4):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作者告白 作者 杨文祥 《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一书于2007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目前已经退休,离开了教学岗位。作者认为,无论是作为退休教师还是作为本书的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对这部没有任何“可读性”的论著做一必要的诠释,以便关注信息文明和信息资源管理学研究的同人对其进行指正和批评。当然,更希望自己的学生和有志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在这些远非成熟的学术思考的基础上,把关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文明的理论探索引向深入,为人类文明从物质型文明转向精神型文明的划时代跃迁累积足够的理性支持。 对《信息资源价值论》一书的理论诠释是一组由或长或短的随笔性文字构成的系列文章。这组文章日后将在这一园地陆续刊出,冠之以 《信息文明之光—— 信息资源价值论学术思想诠释》 作为这组系列文章的总题名。 岁月催人,来日无多。为此作者在此仅作诠释,无意争鸣,更不想因此而停下自己匆匆探索的脚步,尽管这些脚步是如此地蹒跚而凌乱。 互见: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27960961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3):信息文明背景下的精神自由辩护
pww1380 2010-11-2 23:57
信息文明之光(3): 信息文明背景下的精神自由辩护 ——人类梦想、精神家园、社会理想、社会实践与人类文明未来希望的价值源头 作者 杨文祥 认知理性、人类情感和人类意志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 —— 意识的基本结构。这三大结构要素相互作用,互动融合,构建了一个内容上无限丰富,形态上千变万化,结构上内在联系不可分割完整统一的精神世界。 精神是人的内在规定,精神的有无是人与他物的分界。因此,精神是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最根本的体现,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最高实现形态,更是人的尊严的现实基础。于是, 精神与人是可互为表述和表证的主、客体 —— 精神的本质是人;人的本质是精神。精神即人,人即精神。这是一对双向互通的学术命题。 显然,这是任何一个没有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的现实,无论他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可是,不知道是由于无知还是机械唯物论和极左思潮的泛滥,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等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始终处于误读和曲解的状态。结果,这些在生活实践层面本来并不复杂的常识性问题被搞得云山雾罩,直弄得号称哲学家的衮衮诸公,竟然搞不清楚人的本质究竟是精神还是物质,无法断定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究竟是人还是物。于是便有了现代汉语 “ 人物 ” 一词的出现 —— 当然,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影响语词的发生发展自有其更为复杂的各种因素和相应的内在规律。 精神的本质是自由,是挣脱了物质桎梏的人的自由意志。 只有如此,精神才有可能具备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地位,具有反映、认识和统摄物质世界的可能和相应的现实能力。也正因如此,马克思才有可能在学理的层次上把人的类本质概括为 “ 自由的和自觉的活动。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2 卷, 96 页) 于是,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走出了动物界,具有了意识和思维之后,在社会实践上实现精神自由就成为了亘古不渝的人类梦想,而把心中所憧憬的,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境界满怀深情地称之为 “ 精神家园 ” 。正因如此,无论哪一个历史时代所产生和形成的社会理想,其最深层的内核无不是 “ 精神自由 ” 这一历久而弥新的人类梦想。如果拨开弥漫在社会实践和历史实践表象层次的重重迷雾,就可以清晰地发现,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完整历程是一个不断从满足物质需求走向满足精神需求,不断实现精神解放,不断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实现精神自由的历史过程。就是说, 在人类文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精神自由始终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历史发展最深层次上的内在规定和最高价值的价值指向。 于是,精神家园所培育的只能是人类精神的自由之花,所生成的必然是人类精神的自由之果。 于是,人类文明史所记录的是一道人类不懈探求和体现自身本质,释放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人的尊严的心路历程。而完成这一艰难历程的客观前提和内在条件就是精神自由。 由于人的本质属性是精神,精神的内涵是知、情、意(认知理性、人类情感和人类意志),在这文明的薪火世代相传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把与知、情、意内在联系的真、善、美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价值源头。无论是佛家的 “ 慈悲为怀,普济众生 ” 还是近代以来世人所推崇的 “ 博爱精神 ” 所体现的普世情怀,无不是这一价值源头所派生和扩展开来的精神诉求。马克思 “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他自己 ” 这一旷世名言,则用无比简洁的科学语言淋漓尽致地阐述了他对于人类命运和人类文明的终极关怀。正因为有了这种至高至纯 —— 在这个不再有神圣和崇高的时代,在这里,本文不得不用 “ 至高至纯 ” 这一拗口的词语来明晰地表达本文的意旨 —— 的价值追求,人类才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亘古不渝的人类梦想和走向未来的人类希望。 真、善、美,这些人类有史以来不懈追求的精神价值,无一不建立在精神自由的基础之上。没有精神的解放和精神自由的实现,既不可能进行和实现基于 “ 求真 ” 的人类科学认知领域的知识创新、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也不可能进行和实现基于 “ 向善 ” 的人类社会领域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实践,更不可能进行和实现基于 “ 审美 ” 的人类灵魂深处的精神感动。而马克思所始终关注的 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人的尊严的充分获得,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整体的自由、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和完善,则完全根植于这一精神自由。 真、善、美是人类价值系统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表层结构,而精神自由是形而上的人类价值系统内在的深层结构。在表层结构和现象层次上我们可以说真、善、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价值源头,而在内在结构和学理层次上, 人类价值追求的内在源头就是精神自由。 一般说来,文明史是指有文字记录的人类历史。根据数千年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出, 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与人类文明正相关的表现为自由意志的人的精神属性与与人类文明负相关的表现为野蛮、愚昧、贪婪的人的物质属性相互冲突、较量和此消彼长的历史过程。 换言之,人类文明始终是在与基于物欲的野蛮、愚昧和贪婪进行反复搏斗和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艰难、曲折甚至是不断反复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在物质上付出了无比惨烈的血与火的代价;在精神上,则经历了一个一次又一次痛苦不堪的精神裂变的心路历程。显然, 只有在人类文明史完整过程这一层次上进行大跨度的历史反思,我们才有可能真切地理解马克思 “ 打破精神枷锁 ” , “ 让思想冲破牢笼 ” 的历史寓意和精神诉求。 在经历了千万年血与火的洗礼,完成了无数次精神裂变的心路历程之后,今天的人类终于认识到这一真理: 没有精神自由和相应的精神解放 —— 即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求真,向善和审美。 在赢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自由,在相应程度上满足了精神需求从而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求真、向善和审美之后,人们就会对自己的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的实现程度产生新的具有更高历史水准的现实需要。于是, 每当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的历史呼声总是此伏彼起。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思想解放和精神自由不断得到与相应历史阶段相对应的实现水平。人类文明越发达,人类社会所能够实现的精神自由的程度就越充分,从而把人类文明推向更高的历史水平。 正是在精神自由不断得以实现,精神自由实现的历史水平不断提升这一现实基础上,人类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释放着自己的潜能,不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并因此而赢得了自身的尊严 —— 生命的尊严和人的尊严。 从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完整过程的角度上看,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渔猎和采集为基本形式的原始文明,以个体农耕为基本形式的农业文明和以机械化社会化大生产为基本形式的工业文明,而今则日益走向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以知识 - 技术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创新、人类智慧跃迁和升华为基本形式的信息文明。 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基本模式是物质财富创造、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财富创造、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为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提供物质条件。而 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不但为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物质文明建设提供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价值和理性支持,而且内在地主宰和决定着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走向。 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物质走向精神,即由以物质文明建设为主体的物质型文明不断走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体的精神型文明。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信息革命的历史风潮把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推向了信息时代和信息文明建设的历史轨道,开启了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由物质型文明向精神型文明的历史转型。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越是先进的和高级的社会发展形态和社会历史进程,其社会实践就 越需要人类理性的支持和相应智力资源的有效保障。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现代的社会发展形态和历史文明形态, 信息 - 知识社会 的社会建设 和 信息文明的文明建设显然比其它任何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都更需要足够的学术理性的支持和智力资源的保障。 学术理性和智力资源是人类精神价值创造的产物。而精神价值追求和创造的前提就是精神自由。由知识创新到思想创新,从理论的创新到人类智慧的生成,越是高层次的精神创造就越需要更为充分的精神自由空间。在这里, 精神有多大的自由空间,就有多大的精神价值创造的可能。 (参见《信息资源价值论》 374 , 479 , 482 页)因此, 当今世界的信息化进程和信息文明建设比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精神自由。 有鉴于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本人的科学网-光明网博客 “ 信息文明之光 ” 不但是 21 世纪的精神家园,也是旗帜鲜明地致力于信息文明建设的第一块园地。在这里,我们不但播种着人类的梦想,也在耕耘着人类文明未来的希望。 让我们掬一捧精神自由这一价值源头的清泉,连同我们对人生的感悟,对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执着,对真、善、美这些亘古不渝的精神价值的坚守,以及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希望,来浇灌这畦精神的家园。即使这里催生的不过是些嫩嫩的细草,我们也将为此而欢呼雀跃。因为这一抹新绿,正是生命和人类精神的本色。当东风吹来的时候,信息文明之春便不再遥远。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著;人民出版社, 1979 年出版 2.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杨文祥著;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3. 从精神家园到人类梦想和希望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5748667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2):祝愿中华文明的精神之鹤在信息文明的长空自由
pww1380 2010-11-1 20:04
信息文明之光(2): 祝愿中华文明的精神之鹤在信息文明的长空自由翱翔 作者 杨文祥 鹤在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里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 鹤,其实是中华文明寻求人类精神自由的精灵,尽管它从不发表什么振聋发聩的宣言。 它那对白云和蓝天的依恋,对隐秘在远方的世界本真、生命之源和生命本义锲而不舍地寻觅和追求,无时不使人感受到自由的真谛。      湖畔传来一声清脆的鹤鸣,随即便在天际留下一道仙踪鹤影 ......      信息时代全球化的空间是这个中华文明的精灵自由飞翔的蓝天。愿这个自由的精灵,在信息文明这无垠的长空,伴随白云翩然起舞,最后也幻化为一朵洁白无暇的白云在蓝天碧海漫游。 我深知,那是信息文明的信使、生命的呼唤和人的自由意志的灵光。 写于 2006-6-13:11:00 AM at Residency at Ziyuan (Purple Garden) , 2010-10-20 修改, 2010-11-01 再修改 参见 : 祝愿中华文明的精神之鹤在信息文明的长空自由翱翔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5676880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文明之光(1):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pww1380 2010-10-28 19:23
信息文明之光(1):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作者 杨文祥 精神家园是人们对人生最美好的事物和最高价值的精神寄托。这是人类以人的状态存在的最真切的理由。      一旦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类失去的不仅仅是天国乐园,更是人类自己。在人与物已经不再有任何区别的地带,宇宙将进入一个新的轮回,人类文明的历史将不得不重新起步。      人类曾在无知和愚昧的漫漫长夜中摸索前行,也曾满怀对真、善、美、自由的憧憬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物质工具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的失衡,使人类对物的贪欲如同癌细胞般地疯狂扩张。于是,在物欲狂潮中无论是追风逐浪还是随波逐流,都只能与自己的精神家园渐行渐远 ......      物欲是人类的物质桎梏,在它的束缚和驱使下,人类非但不能在自然面前实现自身的自由,反而自掘坟墓,把自己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 —— 自然生态破坏殆尽。物欲更是人类的精神枷锁,使人们沉醉在假、丑、恶汇聚的欲海中无力自拔。     信息文明既是对物质型文明的充分发展,又是对畸形物质文明的历史否定。当今世界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信息和知识时代还只是信息文明的初级形式。信息文明的真义在于由知识升华为思想,再由思想在人的知、情、意的精神沃土上培育出灿烂的智慧之花,结出真、善、美、自由的精神之果。而这一万紫千红硕果累累的百花园就是 21 世纪人类的精神家园。   要实现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找回人类在物质世界面前所曾拥有的那种恬淡和自然,其前提是须摆脱物欲这一物质桎梏和精神枷锁。这一前提用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语言来表述就是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用马克思的语言来讲,就是 “ 打破旧世界的精神锁链 ” , “ 让思想冲破牢笼 ” 。   没有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就没有对物质世界的淡泊情怀。而耿耿于怀于物欲的追求,就无以摆脱物欲这一物质桎梏和精神枷锁。桎梏不脱,枷锁不除,就无以赢得精神的自由,更不可能实现 “ 让思想冲破牢笼 ” 这一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明进步。      总之,信息文明是人类真、善、美、自由这些古往今来普世的精神价值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个体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与人类社会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和完善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释放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充分实现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共产主义理想境界相统一的历史文明。信息文明是人类的精神追求、社会理想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历史文明形态。 互见:信息文明与21世纪的精神家园 http://blog.gmw.cn/u/136789/index.html 主要参考文献: 1 . 《信息资源价值论 —— 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杨文祥著;科学出版社, 2007 年出版
个人分类: 信息文明之光:晓星熹微 (Twilight Star )|352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