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天下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天下

相关日志

[转载]杨澜访谈录:知未来者谋天下
dongzg101 2012-3-16 15:37
http://yanglanblog.blog.163.com/blog/static/128535815201221533028947/ 杨澜访谈录:知未来者谋天下 2012-03-15 15:30:28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杨澜与马蔚华合影   导演:曲林   《杨澜访谈录》对话 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不知宏观者无以谋微观,不知未来者无以谋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谋中国。”这是马蔚华常常引用的一段格言。回望2011年,中国银行的行业利润创下历史新高,商业银行利润突破了一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的幅度超过了36%,可以说银行“不差钱”,但是由此同时,小微企业却遭遇融资难,可以说是“很差钱”,这之间的反差和对比,就成为两会期间人们热议的金融经济话题。银行业“高利润时代”究竟该如何解读?中国银行业该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寻找路径支持小微企业?作为政协委员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走进了我们的演播室,分享了他的观点和看法。    银行业高利润不可持续   2011年,中国全年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比2010年增长24.8%创下历史新高。同时,银行业利润创下新高,上市银行利润的增长基本都在30%以上,创中国银行业有史以来最好的表现。对于这一现象,马蔚华认为这其中存在着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因素,但是总体看来,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这个实体经济很好,去年的GDP是9.2,银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体经济好的银行就好;第二是利差大,但是未来也面临利率市场化,面临银行脱媒,这是一个过程,将来利差肯定不会这么高;第三是经过发展改革,特别是银行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取得很大成就,行业平均不良率是千分之九,资产质量好,给银行业盈利腾出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小微企业是一把“关键之匙”   在两会上,马蔚华的提案之一就是呼吁统一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所谓小微企业,就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据相关数据表明,中国1023万的小微企业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但是他们贷款却只占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融资难的问题日益显著,受到各界关注。   在马蔚华看来,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难就难在它们不像大企业那样信息很透明,管理规范,对于银行贷款审贷来说有着相对比较大的风险。业内有人曾说,“假如说能够找到一把钥匙,解决发展,解决贫困,解决失业,解决走出危机的话,那么这把钥匙就是中小企业的成功”。招商银行在近几年成立“小企业信贷中心”的摸索和实验过程中,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而对于整体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来说,统一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应该是需要走出的关键一步。   在两会期间,马蔚华带了10项提案参加,其中不仅有关于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也有关于开放审批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提案,而招商银行正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成为作为招行的第二任行长,马蔚华见证了一个商业银行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这其中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解救危机”的故事;刚刚上任的他又度过了怎样“焦头烂额”的时光;在金融风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他又为什么被看做是一个“心无旁骛”的招行人,敬请关注本期的杨澜访谈录。
个人分类: 经济发展|1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始终不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hongleiwang 2012-3-14 12:12
高中时有个同学,在全年级一千多人中屡次考第二名。有一天我看到他的笔记本,勒口上竖着写着一句话:学习最好的不一定是最聪明的。我眼睛一亮,对他颇为刮目。这时发现勒口里面还有一行字:但一定是最勤奋的。我立马就扫兴了。那位同学后来突然生了一场病,然后就神经衰弱了,复读两年后考了一个二本学校。 《春秋》里记载了很多猛人,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突然某一天,咔嚓,头被人砍了,闲花落地听无声。生的伟大,死的悄悄,就像把一个小石块投进深水池里,连个泡都没砸出来就沉下去了。 《三国演义》里面华雄出场,斩大将鲍忠、斩大将祖茂、斩大将俞涉、斩大将潘凤,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一个地位卑下的马弓手关羽的出场做铺垫的,在撒泡尿还没来得及晾干的功夫内,关羽就把华雄的头颅砍了下来。而威震华夏不可一世的关云长最后败走麦城,输在了无名小辈吕蒙手里。“天下英雄使君与操”的刘玄德,栽在了白面书生陆逊手上。其生也威武,其死也憋屈。欧阳修《伶官传序》说: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射雕英雄传》开卷出场郭啸天、杨铁心二位大侠,看上去很猛,后来发现是给丘处机的出场垫脚的;江南七怪和丘处机比武时何等潇洒俊逸,后来发现是给梅超风的出场垫脚的;梅超风似乎足够无敌了,后来才晓得不过是给黄药师的出场垫脚的。黑风双煞在漠北苦练十年的意义比不上黄药师动一根手指头,而黄药师的兴趣并不是练武功,而是天文地理医学占卜。《倚天屠龙记》中某人躲在山洞里苦练了二十年,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后来被张无忌随随便便打败。 学过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人几乎都被Ramsey虐过,没有人不叹服这位27岁就挂掉的少年天才,如果说他随手写成的那三篇经济学论文是准一流的,那么再也没有谁敢自称自己的论文可以把前面的“准”字去掉。但是,翻一下Ramsey童鞋的档案,才发现人家的兴趣所在是逻辑哲学,经济学只是随便玩玩。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你不知道永远有人比你更拼命》、《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之类的帖子,以及传说中的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的照片。对此,我总会想起当年我和韬帅纪总等人玩三国杀3v3时,轻松选好武将组合,轻松打得对方落花流水,然后韬帅就会洋洋自得在聊天框中嘲笑对方:抵抗没有出路。我们当年在电脑前虐人时说这话时是何等轻松自在,然而当生活幽我们一默,让我们看到那些薄瓜瓜们洋洋自得地对我们说“抵抗没有出路”的时候,又该作如何感受呢? 这个时代最不缺少的一种声音就是:“我拼了命也要把某件事情做成。”要不要拼命,你来决定;能不能做成,天来决定。最常见的一种结果是:命确实拼了,就像三国杀里的典韦,就算没有挂,至少也残了。同时,事情也黄了。这太正常了——你能做成的事情哪用得上拼命?如果非要以“拼命”作为代价不可,估计做成够呛。问题是,即便你能做成,世界上又有多少事情比生命更可贵呢?考个试要“拼命”,写个论文要“拼命”,找个工作要“拼命”,谈个项目要“拼命”,难道“拼命”真的是很廉价的代价吗?也许很多人真的把“拼命”看得很容易。“拼命”就像游戏里的“大招”,当没有其他招可用的时候,好,我要放大招了——“拼命”。 微博上看到个段子,说人生应该如象棋里的卒子——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直到逼近九宫、生擒主帅,有多么威武! 问题是,十盘棋中有九盘是靠车马炮将死的。剩下的一盘,五个卒子中有四个挂掉了,留下来的那个卒子就是吊丝蜕变为毅丝的典型,1/50的概率。普通的卒子有什么作用呢?最勇敢的卒子是当头卒,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被当头炮打掉,成为炮灰。其次勇敢的卒子是马前卒,它最大的作用是和对方的马前卒碰掉,为马的腾挪让出空间。也就是说,这两类卒子的最大最常见作用是——要么做自己的炮架子,要么做自己的绊脚石,所以这两类卒子也死得最快。最有可能建功立业的是边卒。边卒的明智之处就是懂得一开始无所作为的道理——在有车马炮存在的时候,冲锋陷阵根本就不是你一个小卒子的事情,也轮不到你一个小卒子。周易《艮》卦讲“止”的学问,说君子应该“思不出其位”。边卒的智慧就是“思不出其位”。等到那些车马炮差不多都歇菜时,OK,这时候才真正轮到卒子上场,这时候卒子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一开始和车马炮相争的卒子,绝对是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即使能躲过去,也必然有自己的车马炮在罩着。 人生中,如果你不是车马炮,而只是一个卒子,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思不出其位”,而不是恃一己之强,逞一时之能,图一着之快。不要以为被大车罩着是理所当然,君不见“弃卒保车”乎。否则的话,侥幸不成为炮灰的可能性恐怕只有五百分之一、五千分之一。 欧阳修《秋声赋》中说: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奋斗”这个词的英文表示更能彰显其本来面目,叫做“struggle for”,奋力斗争。Struggle的含义是,你之所以奋力斗争,正是为摆脱你目前所处的状态——你不是想着追求,而是想着逃离。你之所以现在做你讨厌的事情,为的是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事情。那么,为什么不在此刻停下来呢?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对的,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4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要去看人们说些什么,只看他们做些什么
热度 2 周可真 2012-3-13 19:58
喻海軍 2012-3-12 23:08 說得像沒這個當中國就完了似的 … 看看有幾個官員把百姓當主子了?簡直反過來了 . 博主回复 (2012-3-12 23:35) : 问题是不少,但我是不希望乱,我相信,乱到最后,也就是个改朝换代,换得了汤而换不了药,除了老百姓经受一番痛苦和几个新贵登上历史舞台,平民百姓是得不到好处的,还可能其新贵比旧贵更差呢! 李孔斋 2012-3-13 11:24 周 老师所谓的分阶段进行本意固然是好的,但是当既得利益集团成了气候后,您觉得他们会甘心将到嘴的肉吐出来吗?到时候如果又是革命夺权,那可又是一场灾难啊。 博主回复 (2012-3-13 11:57) : 我只是在乐观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实际上中国将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变故,真的是不容乐观。 laokanke 2012-3-13 12:10 从那个低劣到极点的忽悠贴得到那么多精英的关注、推荐就知道即便是精英阶层也不过如此,能被一个小孩子玩弄于股掌之上,还指望学美国佬一人一票搞民主呢,不是指望着自己给自己投上一票,就是起哄架秧子把不知道是什么货色的东西扶上台。 博主回复 (2012-3-13 19:21) : 如今的精英包括哪些人?那些令学者们趋之若鹜的能享受部长级待遇的院士,那些万众瞩目、粉丝无数的文化明星和影视明星,那些整天为大老板们出谋划策、制造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精英以及正在努力成为这样的精英的人们,整天都在想什么干什么?他们是在想如何为自己和自己的同胞们争取普遍的自由权和人权并为之作不惜自我牺牲的努力奋斗,还是在想如何为自己争得话语权和种种特权并为之患得患失和日夜操劳呢? dengjin62 2012-3-13 16:38 " 其如此巨大的社会势力,有谁有力量取而代之? " 各政治力量应是互相监督制衡 , 竞争合作 , 怎么老往取而代之上想 . " 中国人才能真正,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仍然受外强的欺凌 " 先在国内做到抬起头来做人吧 . " 个体的发展与整体的发展多少是有些冲突的,不可能完全兼顾得到 " 但这不能作为可以不公平公正的理由 . “ 正(整体发展) -- 反(个体发展) -- 合(整体与个体协调发展) ” 。 只怕到头来整体 \ 个体发展都不行 博主回复 (2012-3-13 18:58) : 不知您是不是在国内文化环境下长大的,如果不是不怪您,如果是要怪您对现实生活缺乏细心的观察和体验。 “各政治力量应是互相监督制衡 , 竞争合作” —— 这好像是对古罗马共国时期的政治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政治的一种描述啊! “怎么老往取而代之上想” —— 几千年来中国人在政治上不就这么想的么?几千年来历次改朝换代不就是这种想法的实践形态么? “先在国内做到抬起头来做人吧” —— 您知道在中国文化语境下 “ 抬起头来做人 ” 是啥意思? “ 做人的尊严 ” 是啥意思?您以为这就是意味着有人权,而不是意味着有实力和权力?自古以来中国人为什么要读书、赚钱、做官?在这些方面,现在的中国人的想法与古代有什么改变了呢?您看看现实的情况,学者、商人、官员都在做些什么?不要去看他们说些什么,只看他们做些什么,就知道当今中国的国民心态和国民心理了。 陈国文 2012-3-12 23:46 看到周老师的赞同二字,不禁开心一笑。 博主回复 (2012-3-13 00:27) : 开心最好。但以我最近所见所思,我隐约觉得前途不妙,似乎正处在变乱的前夜。但愿我这个感觉有误。我早就拿明朝末年来与当今中国做过一定的比较,发现有许多历史现象是何其相似:商品经济得到空前程度的发展,传统价值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商品经济的刺激和新生市民价值观念的双重影响,导致人欲横流,人心散乱,官场腐败空前,学界浮躁,空谈心性之风盛,沽名钓誉者众,寡廉鲜耻之徒满天下,不爱其亲而爱他人(抑或不爱其国而爱他国) ...... 亡天下而后亡其国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4124 次阅读|7 个评论
祝天下女人快乐!
热度 2 cocowang18 2012-3-8 13:12
今天忘记了节日到单位上班,发现女同事都出去了,自己暗笑,可以清净一天了。 祝天下所有的女人快乐!尽管有点儿女权思想,觉得三八节变味了,带点儿歧视色彩,但毕竟是女性的尊重为出发点的。
315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转帖】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以天下为己任”
Alluvion 2012-3-7 11:40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以天下为己任” 2009-06-25 刘仰东 中华读书报 点击: 1646 梁漱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观点、作为、举止,甚至照片,都能给人以“特立独行”的印象。他在自我评价时,也把“不肯苟同于人”视为自己历来的两点长处之一。那么,他在哪些方面与众不同?他又为什么与众不同呢? 学术基础   做学问和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不能上来就干,要有一些积累和准备,即所谓“学术基础”,或者说“知识结构”。鲁迅的学术基础是国学、德国哲学和浪漫主义诗学等;周作人的知识结构相当驳杂,他把它们分成八类:诗经论语注疏、小学、文化史料、年谱日记游记家训尺牍、博物书、笔记、佛经、乡贤著作。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学者,各有偏好,术业也各有专攻,但私塾似乎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共同起点,差不多都是从四书五经中背出来的。梁漱溟则不一样。他接受教育,尽管也是从这里起步,但他生长在北京,其父为开明人士,因而能得风气之先,成长经历与同辈学者之间,有本质上的不同。   梁漱溟 5 岁开蒙,读过《三字经》和《百家姓》后,就在接着要读四书五经的当口,赶上了变法维新。父亲梁巨川本来就不赞同儿童读经,此时借“停科举、废八股”之机,便断了儿子的读经之路,让他去看《地球韵言》。此书的内容,顾名思义,多是一些欧罗巴、亚细亚、太平洋、大西洋之类,说的是世界大势。第二年,北京出现了第一个“洋学堂”——中西小学堂。梁漱溟便被父亲送到这里读书。后虽因社会动荡,他转过几次学, 11 岁时还曾回家请先生教读一年,但仍不习四书五经,而是读小学课本,他后来曾回忆说:“我对于四书五经至今没有诵读过,只看过而已。这在同我一般年纪的人是很少的。” 1906 年, 13 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 1911 年毕业于顺天高等学堂。这便是梁漱溟最后的学历。   梁漱溟曾说:“我的自学始于小学时代。”在同龄孩子死背四书五经的时候,他却能津津有味地看着一种课外读物——《启蒙画报》。《启蒙画报》的创办者彭翼仲与梁家是亲戚,他手创了三种报纸——《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和《中华报》。《启蒙画报》作为中国人在北京创办的第一家报纸,读者寥寥,头几年一直负债经营,几度濒临倒闭。这类不为当时社会主流观念所接受的读物,却成就了梁漱溟的自学基础。梁漱溟成名多年以后,仍能清晰和细致地回忆出《启蒙画报》的大致内容。梁漱溟十来岁时,已经拥有了三整年六巨本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一整年的《新小说》 ( 杂志月刊 ) 。   在中学时代,梁漱溟依然不看“正书”而读报,这在与梁漱溟同辈且齐名的学者中,似乎很难找到这样类似的成长经历。这应该归因于父亲对他的“放任”。梁漱溟在一些回忆文字中,也曾反复申明过。他说:“由于先父对子女采取信任与放宽态度,只以表明自己意见为止,从不加干涉,同时又时刻关心国家前途,与我议论国家大事,这既成全了我的自学,又使我隐然萌露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而鄙视只谋一人一家衣食的‘自了汉’生活。这种向上心,促使我自中学起即对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追求不已。”可见梁巨川不仅“放任”梁漱溟,更影响着梁漱溟。   正因如此,梁漱溟与那些“国学大师”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他们是先打基础,然后专心问学,梁漱溟则说:“我本来无学问,只是有思想,而思想之来,实来自我的问题,来自我的认真。因为我能认真,乃会有人生问题,乃会有人生思想、人生哲学。”他颠覆了治学之路上的某些铁的定律,这是尤其发人深思的。同时,父亲对梁漱溟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持久的。 1918 年,梁巨川在 60 生辰的前三天,因忧国而投湖,临走前他还在和儿子讨论国际形势,他问梁漱溟:“世界会好吗?”梁漱溟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他点头说:“能好就好啊。”这是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梁漱溟感慨说:“父子最末一次说话,还说的是社会问题。” 不是学者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 1916 年,他 23 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 ( 系 ) ,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讲“儒家哲学”时,因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年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知名学者”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 1930 年,他在题为《我是怎样一个人》的文章中写道:“大家误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我只是好发生问题——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生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我一向之谈哲学,谈心理学,始终是此态度;今日所谈又涉及政治与经济,仍不外此。”   此时,梁漱溟不足 40 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年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曾与梁漱溟有过十余次长谈,他称梁为“最后一个儒者”。 1924 年夏天,他在当讲之年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年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又说: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   请看梁漱溟的若干经历:他在 1924 年 (31 岁 ) 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年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 1931 年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两年后,他把妻子及两个孩子从北平接到邹平,全家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邹平县城很小,一个百货店都没有……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当然也没有什么剧院影院之类的文化场所,除了县城西关在逢五逢十两天上午集市中有一番熙熙攘攘的热闹,平日县城里总是冷冷清清,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父亲平时在研究院与学生同吃同住,只是偶尔回趟家”。   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年。梁漱溟曾在若干场合对这七年有过简略总结。例如半个世纪后,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 1931 年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此项试验在进行七年之后,终因 1937 年日寇入侵而被迫停止。”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年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 1938 年 1 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毛泽东谈话达八次之多 ( 其中两次通宵达旦 ) 。 1939 年 2 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蒋鼎文、阎锡山、卫立煌、程潜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在枪林弹雨、风餐露宿甚至上顿不接下顿的严酷环境中度过了八个月。他后来在回顾这段经历时,用了“历经艰险”四个字。 1940 年底,梁漱溟与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 民盟 ) ,试图以“第三方面”的力量协调国共两党关系,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抗战胜利后,梁漱溟于 1946 年 4 月接任民盟秘书长。直到晚年,他在一次带有总结性的演讲中依然这样说:“我不是一个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思想家、理论家,我是一个实行家、实干家……我是一个要实践的人,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    30 岁到 50 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学者们的“代表作”,也大多出自这个年龄段。而梁漱溟从 31 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年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而他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出发点,也就是他一生不断思考和追求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问题,二是人生问题。 脱离了俗念    1934 年,梁漱溟写过一篇题为《三种人生态度》的文章,当中的第一种,他称之为“逐求”,并解释说:“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纵观梁漱溟的一生,上列“逐求”的东西,他都看得很淡,甚至视而不见。他在回答艾恺的问题时说:“我总是把我的心情放得平平淡淡,越平淡越好。我的生活就是如此。比如,我喝白水,不大喝茶。我觉得茶,它有点兴奋性。我都不要喝茶;白开水好。我吃饮食,要吃清淡的,一切肉类,人家认为好吃的东西我都不要吃,并且我吃得还很少。”上世纪 50 年代初,梁漱溟在一个《自我检讨提纲》上,也写过这样的话:“志不在温饱,”“恶莫大于俗,以俗为耻。”许多事例表明,梁漱溟达到了这个境界。   梁培宽曾这样评价父亲:“一辈子的态度都是不谋衣食,不顾家室。不因家事拖累所奔赴的大事,是他的原则。”梁培宽拿自己为例回忆说,母亲在世时,家事都由母亲操办, 1935 年母亲去世后,父亲就把他们兄弟两人交给学校或亲戚家照管生活。而父亲对自己和弟弟的教育,一向采取放任的态度,“从小学到中学,父亲从不过问我的考试成绩,从没有向我要过成绩单。考大学这样的大事他也不管不问。我上初一的时候,考试成绩一般都是中等,父亲也没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一年寒假,学校突然通知我补考地理,那时是 60 分及格,我考了 59 分。通知单寄来时,父亲刚好在旁边,我就给他看,他看了以后,一个字都没有说就还给我了,没有不满的表示或任何批评。我理解他的意思,不及格是怎么造成的,你自己清楚,不需要我说,我也说不出来;不及格之后应该怎么办,你自己也应该知道,也不需要我多说。”在梁培宽的记忆中,这是父亲唯一一次看到自己的成绩。后来涉及到“子承父业”的问题时,梁漱溟明确表示,如你们有此意,也很好,但他本人并无此要求。他的意思是,只要你将国家和社会需要作为考虑自己前途的出发点,干大事小事,干这种事那种事,全由自己决定。像梁漱溟这样以如此态度对待子女的成长,在今天,恐怕是没人能做到了,即使是在当时,在当时的名家当中,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不仅是子女的成长,世俗所看重的许多“模式”,在梁漱溟看来,都不是不可以破的。例如过年,在梁漱溟的生活中就几乎不存在。 1930 年在河南辉县办村治学院时,他给亲戚写信说,看到老百姓生活之苦,就没有心思回北京过年了。那时兵匪不分,这个年,他是和衣而睡,在分不清鞭炮声和枪声中一个人度过的。 1935 年春节,他在上海访问军事家蒋百里。 1936 年春节是在梧州到南宁的途中过的。 1938 年初梁漱溟去延安,归途坐火车到开封时恰值大年三十晚上,他一个人住进河南旅馆,就这样把年过了。 1939 年春节,他正在前往敌后巡视的途中, 2 月 18 日 的日记记道:“旧历除夕,车过三原,晤赵戴文于一花园中;晚抵洛川,途中落雪。” 1940 年春节,梁漱溟觉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便利用寒假带两个孩子去重庆北碚,除夕是在附近的缙云寺里过的。解放后,生活稳定,不再东奔西跑,过年时他也和平时一样,一般都是在写作,从没把它当做什么特别的日子。   很多名人在本业之外,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爱好。上世纪 30 年代,留美女学者俞庆棠曾问梁漱溟有什么爱好,梁答:我的爱好是思考问题。俞听后说,这太可怕了!思考问题本是一种工作,怎么能够当做爱好呢?梁漱溟的一个学生有一次和梁漱溟夫妇同坐一趟火车,见梁夫妇间一路无话,就对梁漱溟说,旅途中应该聊聊天,怎么你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梁漱溟说,你不要以为我是在闲着,你看我闲的时候可能是我最忙的时候。正是因为这个“爱好”,梁漱溟在北大教书时一度脑子总停不下来,以致严重失眠,身体不能支持,向蔡元培校长提出过辞呈。他曾说,自己的头脑“好像一条长的绳索,发挥放射出去,就收不回来”。他也曾在一个记事本上写过这样两句话:“思想就是消遣,工作不是负担。”   梁漱溟信佛,甚至被许多人视为佛学家。但他从不烧香拜佛,家里也从不供奉佛,入庙也只是参观式地看看。梁漱溟的信佛,和芸芸众生从利害出发许愿还愿那一套是两回事。宗教信仰在境界上有高低之分,后者满足于偶像崇拜,心态上并没有脱俗;前者则是从佛理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梁漱溟正是出于对佛教教义、教理的理解和推崇而走进佛学的。但形式上的一些东西,他并不去追求。例如他的食素,和僧人的吃斋是不一样的,类似牛奶、鸡蛋这些能提供人体必须摄取的营养的食品,他并不一概拒绝。梁漱溟被称为新儒学的奠基人,但他从不以这个称号自居,就是对孔子的学说,自己也只是在其殿堂之外往里看,看到了一些,还不敢说已登堂入室,只是比有些人多一点罢了。他的这种学术境界,在当年和今天,都是十分难得的。 交游之道   梁漱溟一生交游甚广,和包括国共两党领袖在内的无数人物打过交道。和梁漱溟来往的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他的学生,他们出于对老师的崇敬而成为梁漱溟的追随者,这类人不是很多,但彼此关系深,交往时间长;另一类则是在进行某项工作时必须与之打交道的人,即所谓“各界人物”。   梁漱溟在邹平进行乡村建设活动时,韩复榘是山东省主席,不能不借重他的权力,也就不能不与其来往。梁漱溟在北大教书时与毛泽东相识,算是有“旧”。 1938 年他到延安访毛泽东,并多次长谈,都是在讨论问题,而非叙旧。梁漱溟在抗战期间曾与许多“第三方面”人士频繁接触,也是着眼于大敌当前、缓解国共间的矛盾,不致让抗战力量削弱。他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必须联合更多的人,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力量。发起成立民盟前后,梁漱溟和一些人从不认识到认识,和另一些人的交往由少到多。例如黄炎培,与梁漱溟相识多年,但从前来往不多,组成民盟后,黄是第一任主席,双方有了频繁的交往。两人在重庆同住青年会招待所,又因为同有素食的习惯,吃饭也往往在一起。黄炎培曾戏言:“我们是黄粱一梦啊!”和罗隆基、张君劢、章伯钧等也是因为工作关系来往日多。   梁漱溟在工作中与人交往,始终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把合作共事看做大方向。他与共事者之间并非没有分歧,他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没有看法。例如罗隆基和章伯钧,均属于有才干而活跃的人物,但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政治上不无野心,梁漱溟对此心里有数,并不赞同,但为了大局,他还是愿意并努力与他们合作,意图很明确,就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也正是这种毫无杂念的行事原则,让梁漱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当年他一度拒绝担任民盟秘书长时,除罗隆基之外的所有民盟中常委都来找他谈话,劝说他就任。大家相信他,知道他从事民盟活动没有个人的贪图。他认为,政治见解可以不一致,但不影响大家可以在一起合作。   梁漱溟其实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梁漱溟与人相处,如果发生无法合作的情况,问题往往不在他这边。 1923 年,胡适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前后许多政论都不如这时批评梁漱溟、张君劢的文章有价值。”陈独秀响应说:“梁漱溟、张君劢被适之教训一顿,开不得口,是思想界的一线曙光!”而梁漱溟则认为:“我不觉得我反对他们的运动!我不觉得我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是我的敌人”;“他们觉得我是敌人,我却没有这种意思。”他这样申明自己的看法:“天下肯干的人都是好朋友!”大家“各人抱各自那一点去发挥,其对于社会的尽力,在最后的成功上还是相成的——正是相需的”。虽彼此有所不同,但“我们还是不相为碍的,而是朋友”。对待见解不同的人,他的态度一贯是宽容的,一贯是“和而不同”的;承认有“不同”,但强调的是“和”。   梁漱溟从不在背后议论人的长短,梁培宽回忆说,包括在家人面前,也不例外。上世纪 80 年代初,温州的一位中学教师专程来北京拜访梁漱溟。谈话间他问梁:“您对郭沫若怎么看?”他当然希望听到梁漱溟更多的评价,但梁只淡淡地答了一句:“是个才子喽。”对黄炎培“外圆内方”的自诩,梁漱溟并不以为然。民盟成立之初,是一个秘密组织,当时公推黄炎培为主席。一年多后,民盟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将由秘密转为公开,正式宣布自己的政治纲领时,黄却迫于国民党当局的压力,坚持辞去主席一职,并要求为他领导的“职教社”参加民盟保密。后来提到这些事,梁漱溟也只是摇了摇头,说了一句“外圆内也圆”。   不揭短,不背后议论人,并不意味着梁漱溟处世圆滑,无视原则。对老朋友,对曾经崇敬的前辈,在公开场合,他并不讳言自己的看法。梁漱溟一生写过为数不多的几篇怀人的文章,在《纪念梁启超先生》一文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梁启超诸多贡献的肯定,也能看到这样坦率而客观的评价:“梁公为人富于热情,亦就不免多欲。有些时天真烂漫,不失其赤子之心。其可爱在此,其伟大在此。然而缺乏定力,不够沉着,一生遂多失败。”章士钊也曾是青年梁漱溟所倾慕的人物,在见到章之前,梁漱溟就感到“彼此精神上,实有契合,不徒在文章之末”。他坦言:“但一见之后,即有令我失望之感。我以为当国家多难之秋,民生憔悴之极,有心人必应刻苦自励,而先生颇以多才而多欲,非能为大局而负责之人矣。其后细行不检,嫖、赌、吸鸦片无所不为,尤觉可惜。”   在学术界,梁漱溟与熊十力的交往很深。但梁漱溟也批评熊在佛学上“此土凡夫”,对佛学不懂,批评佛法使之流荡失守等等。随后熊在寄给梁的明信片上说:你写的《究元决疑论》,我读到了,你骂我的那些话却不错,希望有机会晤面仔细谈谈。两人自此“不打不成交”,历四十余年之久。熊十力晚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儒学思想体系,花了很大功夫。梁漱溟对此一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儒学不光是著书立说,更要身体力行。他写了很长的文章对熊进行严厉的批评。对冯友兰也一样,“批林批孔”时,冯发表文章后,有学生来信问梁漱溟的看法。他回信说,文章我有,不值一看。梁漱溟就是这样,在原则问题上分得很清楚。即使是对老朋友,也绝不搞无原则的“和平共处”。   写到这里,不免想起一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句人人都听说过的并不新鲜的格言,也是一句人人都明白它在更多时候不过是当做口号来喊喊的格言,但是,梁漱溟做到了。这句话可以用来概括梁漱溟的一生,也可以用来回答本文题目的设问。 责任编辑: 林杏子 引文链接: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21556
个人分类: 科研信息|0 个评论
[转载]杨振宁先生总结,摘自《杨振宁 九十自述: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wzbin689 2012-2-21 17:10
———— ( 1 ) 一方面直觉非常重要 , 可是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吸取新的观念修正自己的直觉 . ( 2 ) 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真正学习的机会 . ( 3 ) 博士生为找题目感到沮丧是极普遍的现象 . ( 4 ) 最好在领域开始时进入一个新领域 . ( 5 ) 兴趣 ™ 准备工作 ™ 突破口 ( 6 ) 物理中的难题 , 往往不能求一举完全解决 . ( 7 ) 和别人讨论往往是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 . ( 8 ) 永远不要把所谓 “ 不验自明 ” 的定律视为是必然的 . ( 9 ) 把问题扩大往往会引导出好的新发展方向 . ( 10 ) 一个研究生最好不要进入粥少僧多的领域 . 其中我觉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兴趣 ™ 准备工作 ™ 突破口。
1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下老人皆寂寞!
热度 7 jsnjjlj 2012-2-17 04:49
天下老人皆寂寞!
到达康奈尔之后,我几乎步行去办任何事情。 原因很简单,我喜欢在清新的空气中行走。 不过,在我身上最矛盾的事情就是: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路盲。 我曾经在上海的高架上创造了几乎开完一箱油,而找不到路的壮举! 所以在康村和伊镇行走,难免问路 我问过黑人、百人;男人、女人;年轻的,年老的 最热情的总是老年人, 曾经有一位腿部有残疾的外国老大爷 坚持要把我带到目的地 看着他步履维艰 最终我还是谢绝了他的一番好意。 我知道,老年人的热情,首先是来自生命积累和沉淀后的醇厚的善良。 但同时,老年人的热情也来自于自身的寂寞。 西洋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功利性文明 所以这样的社会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儿童的天堂,中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 儿童是未来的生产力,需要滋养 中年人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老年人自然是价值所剩无几 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古今中外的蛮荒史中,都曾有这样的传说: 到了一定年龄,失去劳动力的老年人,都会自动或被迫的离开居住的村庄,自生自灭 就像传说中的大象墓地。 但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尊老爱幼”曾是非常清晰的道德主线。 “尊老”在“爱幼”之前, 把看似毫无利用价值的老人拍到了社会尊重的头把交椅,似乎不够精明! 这是近视! 我常说,“道德”其实是最大的“功利”。 人生最大的惶恐莫过于没有来路,老无所养! 若,未来是一个温暖的归宿 现世就是努力的天堂。 每个人都会老去, 如若每个人都确信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他有什么理由不在少壮的时候为这个社会进行足量的努力呢。 而且这种努力和哪种因惶恐和挣扎而产生的挣命式努力更加滋养这个社会。 这其间的区别就如同体育锻炼后的身体舒爽和吃兴奋剂后的身体亢奋。 所以,“尊老”就像一股春风,抚慰着整个社会, 滋生的不仅仅是旺盛的生命力,还有生命力之间彼此的善良相对! 所以,我常常感慨,在人文层面,我们的文明曾经走得更远, 可惜的是现如今,即使是在我们的社会 尊老的物质基础和伦理基础都在被虚弱。 所以,在这一点上,越来越大同了 天下老人皆寂寞!!! 图片来自网络
3127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不是祭文胜似祭文——应李学宽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2-2-12 09:45
不 是祭文胜似祭文, 忠告天下孝敬双亲。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无声规劝力道万斤。 ——应李学宽《过年、变化及其他》
个人分类: 感怀|196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男人的匪气与霸气
wangdeyong 2012-2-7 16:35
男人的匪气与霸气 ---解读新霸王! 男人 这两个字分量很重 读起来亦是 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 性别有不同 社会有分工 作为一个男人 首先,要担的起责任 对自己负责 对家庭负责 对社会负责 其次,还要时刻保持冷静、深刻、理智、清醒 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 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 知道自己每个时间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知道自己每个时间该怎样去做 做了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再次,有情有义有血性,有傲骨 正大光明,胸襟坦荡 行的稳、坐的正 对爱人有情 对朋友有义 有理有节,胸怀宽广 大气磅礴,铁骨铮铮 不献媚、不低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骨子里 有一股匪气 有一股霸气 *** 得势,登得了庙堂 失意,做得了霸王 *** 成能当王侯 败敢做贼寇 *** 能伸能屈 敢拼敢闯 气贯长虹 志在拿云 决不优柔寡断 决不呜咽幽怨 决不俯首听命 决不随波逐流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过之处 血流成河 翻天覆地 鸡犬不宁 精力旺盛,力能扛鼎 西楚霸王项羽 取其长 去其短 决不刚愎自用 决不自作聪明 沉着 冷静 顺天理 得民意 *** 羽霸王 是也! 羽是羽翼渐丰的羽 霸是西楚霸王的霸 王是王者天下的王 如是之! 羽霸王也!
45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改变自己的128种方法
gangli1978 2012-2-5 10:12
改变自己的128种方法,每天读一读,你一定会变得更优秀!   1、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2、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4、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5、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6、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7、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8、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9、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0、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1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钝。 21、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3、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5、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2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2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8、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9、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0、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31、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3、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3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6、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37、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38、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39、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0、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41、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42、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43、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44、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45、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4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4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49、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5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51、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5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5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5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5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56、与其你去排斥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 5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58、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5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60、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61、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62、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63、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6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65、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善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66、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67、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68、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 69、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良师,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70、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乐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71、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72、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73、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74、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75、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76、你接受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接受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77、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78、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79、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80、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81、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8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83、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8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85、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86、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87、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88、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89、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90、感谢上天我所拥有的,感谢上天我所没有的。 91、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9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9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9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9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9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9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9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0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01、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102、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03、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04、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105、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06、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107、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108、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109、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110、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111、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事。 112、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113、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114、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115、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116、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117、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118、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119、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120、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 121、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122、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123、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124、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125、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126、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127、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128、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   (转自学佛网: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6/62174.html )
3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后即删】媒体有点“唯恐天下不乱”
Bobby 2012-2-4 19:34
前两天看到一文说,春节过后韩寒和方舟子大战,新浪股票随之大涨。很多网站都随之设下擂台,评论、投票,忙得不亦乐乎。网站追逐点击量跟教授追求 SCI 论文点数一样,前者求热闹而不顾真相,后者求奖励而罔顾真理。 网民的争吵,就是媒体的盛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管你信不信,老外的确乐意助人。这话我还是要说!!!
热度 3 caojian123 2012-1-21 22:30
很多次,在求助国内高人无门的情况下,把目标转向了老外。 你可能一定会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内都各扫门前雪,难道国外能帮你? 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求助的时候,只把希望寄托于意外,一个愿意提供帮助的疯子身上! 可后来的几次实践证明:你我都错了。 每次求助,都有结果,而且比较圆满,解决了我90%的问题和困惑。 还有更傻的老外竟然连他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也提供给我。 也许只是我幸运。 但如此走运的我,为什么在国内屡遭惨白。 也许我的求助太小儿科,无需大佬拍脑伸手。 问题是:温饱问题你都不解决,还能指望你帮助我奔小康吗? 算了吧,就这样算了吧。 哈哈!这是一个什么世道!!! 我们常说,远水解不了近渴。但现实是,远水解了近渴,而近水解不了近渴。讥讽啊! 不信,看看我几篇求助博文的点击率和评语。 我不在乎点击率,但很在意评语。 但愿这篇博文能得到更多评语。
2759 次阅读|6 个评论
虎尾龙头对联对对对 邀你共对!
热度 3 sunapple 2012-1-19 22:37
与老友相聚,一壶浊酒,笑谈天下,感喟时事,以对联会友,上传科学网,邀方家赐教: (1) 上联:坐而论道 夸夸其谈 无人能及 下联:起而行之左支右拙 百无一用 横批:书生误国 (2) 上联: 虎年虎尾国事家事天下事 龙子龙孙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一地鸡毛 一声叹息 下联: 龙年龙头爹亲娘亲一家亲 ???????????????? 三生有幸 横批: 和谐社会 (3) 上联:科学网网科学国内国外龙子龙孙热热闹闹网会迎新年 下联:??????????????????????? 横批:自娱自乐 (4) 上联:教改叫改高教改革南柯一梦 虎头蛇尾一时寸断肝肠 下联:??????????????????????? 横批:???? (5) 上联:岳麓山上抚琴而歌 洞庭湖畔仰天长啸 三湘四水风云起 下联:???????????????????????? 横批:????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95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