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人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依赖于五感的科学 超越五感的科学人文
sunyu367 2015-8-27 12:03
偶然读到博文 「悬而未决的物理学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8269do=blogid=916159 有了一点感想,于是写在下面: 现代人类认识世界愈发依赖于视觉 或者说是依赖基于视觉呈现的探测器 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 才会有 “明” “暗”的称谓 人类的五感 触觉 嗅觉 听觉 味觉 和 视觉 中 发挥到极致的是视觉 能够“非接触”感知的 也是视觉 这或许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局限 现代科学 往往不依赖于 五感以外的证据 起码是不信赖 所以 第六感 (感性直觉及理性推理)只能够在数学和理论物理中部分存在 通常还要以基于五感的普遍认知来佐证, 狭义相对论获诺贝尔奖,广义相对论最终未能获,或许与此有关 至于 第七感(信念与崇拜存在) 科学家往往谓之”玄学“ 究其原因 还是以上所谓的 第六感 和 第七感 非常人普遍所有 可见 依赖于五感的科学认知 是地道的现实主义产物 虽然 科学的本真 重要 但 总感觉缺少些浪漫主义情怀 很多科学家 追求理论物理和数学所能触碰且能被接受的那部分认知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科学的人文需求 也正因为如此 科学 才会有若干 令人神往 甚至引人折腰 的 悬而未决
2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讲座总结(三):“用STS视角看科幻小说及戏剧”
libaokem 2013-10-24 00:48
2013年10月17日,有幸聆听了清华社科院博导——刘兵,关于“用STS视角看科幻小说及戏剧”(STS: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或者science,and technology study.)的讲座,简单总结下。 他先从两种文化以及它们的分裂谈起。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科学界)与人文文化(人文学界),他们的分裂给社会,给人们的认识,带来了很多的弊端,是需要修正的。比方说,在科学家眼中,那些整天吟诗作赋的文人骚客是对科学是无知的,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怎么能跟科学家相提并论,心底里就瞧不上人文学家;人文学家不乐意了,提起社会进步,人文学家贡献当然是最大的,心里也认为科学家是无知的,竟然连莎士比亚的作品都没读过。 比利时的科学史家——萨顿(一个罕见的人文学者与科学家结合的典范,精通十四门语言,新人文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提出了关于真(对应于科学)、善(宗教)、美(艺术)的金字塔三面理论,来弥合这两种文化的分歧。正如温纳所说:“这个社会很久以前,就把自己维系在科学与技术进步全速前进的快车上,但却从未以同样的速度发展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批判性和自我反思。”我们需要反思,科学迅猛发展的背后,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东西,人性的堕落是其中之一。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一系列的大屠杀中,总共超过400万(一说是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盖世太保最初的杀人方法是用手枪射杀,然后将尸体埋葬在万人坑里面。但是柏林想出了更“人道”的杀人方法以降低秘密警察的压力——用毒气杀人。最开始的时候,秘密警察使用汽车的废气来毒杀犹太人。但是从1942年起,党卫军采用了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 Gas)的水溶液,也就是氢氰酸,以及它的盐类等来有效地杀死更多的犹太人。被送死的犹太人以为他们是被送到浴室,但是入到浴室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浴室的莲蓬头只会放出毒气”(德国人是将一种被称为Zyklon B的氰化氢金属桶从管道掷入毒气室中,桶中的氰化氢在室温中即挥发为毒气)。 萨顿关于为纳粹德国服务的科学家的一段论述:“如此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人情味消失,变得可怕,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是技术迷恋的受害者,他们是彻底的‘技术统治者’。人们可以看见希特勒先生的某些问题如何使他们的技术大脑兴奋起来。”二战前,德国是世界科学的中心,人性的堕落怎么会发生在高度文明的国家呢?正如萨顿所说,科学是必须的,但仅有它是不行的。科学是研究做成什么东西。但是东西怎么用,该不该用?就在拷问科学的良心,也就是科学的社会责任,就像法律对人体克隆技术的限制。 1945年,美国对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名为“小男孩”、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广岛总人口30万,死亡14万人,面积42平方公里的城市中房屋毁坏率达70%以上;长崎总人口27万,7万人死亡60%,建筑被毁。原子弹是迄今为止人类使用的最残忍的毁灭性的杀伤武器。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面对核爆炸的巨大威力,引用了印度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如果一千个太阳在天空一起放光,人类就会灭亡,我似乎成为死神,成为世界万物的毁灭者。”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谈到,”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最后反思下:科学如此迅猛发展,我们的道德层次发展又如何呢? 刘兵老师推荐科幻类的书: 迈克尔.克莱顿 : 《猎物》(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美丽新世界》、《喀麦拉的世界》(基因技术伦理小说) 丹.布朗:《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骗局》《失落的符号》 刘慈欣:《三体》 王晋康:《十字》、 新人类三部曲《类人》《豹人》《癌人》 注:原子弹爆炸对日本的影响在爆3秒内放出大量热线,也就是红外线,地面受到的能量相当于受普通太阳照射的1000倍。爆炸中心气压达到数十万个大气压,引发了极为强烈的冲击波和气浪,离爆心250米以内的建筑完全摧毁,冲击波本身会对人体照成损伤,有的人眼球和内脏直接从体内飞了出去:爆炸中心的风速约为440米/秒,相当于12级台风风速的十倍;爆炸中心的温度达到3000℃之高,城市建筑无一幸免,房上的瓦和地面上的水泥溶解成玻璃状,许多人在瞬间被烧化。只在地面留下一个影子,火焰四处蔓延,浓烟一直上升到大约7620米高空,形成“蘑菇云”,完全遮住了太阳,接着,炽热的金属碎片和燃烧的木头倾盆大雨似的降落下来,有些落到已经受伤的人身上,这又增加了死亡数字,千米以内的人,均受到了5度重度烧伤,表皮全部碳化,距离爆心4公里的地方,热力仍能灼伤皮肤,数以千计的女性身上的衣服,深色部分全部被烧毁,浅色的部分则完整无缺。因此她们身上的衣服跟和服的花纹一模一样;爆炸产生强烈的光波,人看一眼,视网膜就会被烧坏,直接导致双目失明;爆炸还带有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夹杂着灰烬和蒸汽,形成黑色的雨,这种雨具有极高的放射性,不慎滴到皮肤上,立即腐蚀成一条血流,还会引发放射性能症,甚至有人得了白血病,被害者大部分在一个月内死亡。截止1991年,死于小男孩原子弹的直接袭击和核辐射伤害的人数总计已超过2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3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位清华学子的前瞻 vs. 知名北大教授的守旧
热度 25 fuxy 2012-1-21 08:25
一位清华学子的前瞻 vs. 知名北大教授的守旧 在搜集资料,准备于科学网上写些有关中国和西方科学人文的评论时,不经意的发现了大约十年前, 一位清华电子系的同学在校内通讯网站上写的一篇“博文”的存档 (见下)。 阅后我深有感触。 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清华同学的思索和质问,不仅令人浮想联翩, 也有现实的意义。 我十分敬佩这位年轻学子的反应敏捷, 思想深度和前瞻心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年轻学子的素质和思想潜力。十年过去了,这位学子大概已事业有成了吧。他/她可能没想到, 我们当时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特别是张之洞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论题,仍然在困扰着中国学人, 竟然在多年后,经过一番解释和修饰, 会由一位知名的海归北大教授在科学网上隆重推出,并获得一片赞许之声。 记得从 1999 到年起, 利用当时我任教的耶鲁大学所提供的学术休假 ( sabbatical leave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及技术学院兼职工作了数年。 那是我三十几年的学术生涯里,值得留念的一段时光。 也是离国近二十年后, 我个人有一个机会, 具体参与国内的科研和教育, 在近距离和当代的学人接触, 进而对国内教育和科研中,长久存在的“文化问题”进行反思。 “ 东方文明未能成为现代科学之发源 ”是多年来许多学人经久探讨的一个课题。 我认为,现时热议的所谓“钱学森之问“,从本质上,则是此课题下的一个分支问题。 在中西方文明冲突的近代,一个深入中国人思想的论点是,西方 强在 技巧工艺,而我中华思想则博大精深。这是提出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背景。 恕我直言,若我们能够多读书,切实了解人类整体思想史的发展, 进行自己的比较分析,就会意识到,在千年历史上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 实际上正 是传统文化上的一些非理性因素。 传统人文思想体系里存在的向后看,文化上先向老祖宗和权势者磕头的思维习惯,加上自身的逻辑混乱和大而化之的劣习,附和着历代统治者政治为先,愚民为主的意识形态,等等,仍然在方方面面,或明或暗的制约着当代中国的各项发展。甚至在潜意识里,影响,控制和压抑着中国学人思想深度和人文境界。缺乏科技的原创力和想象力,所谓“钱学 森 之问”仅仅反映了源于历史传统直到现代中国的人文状态的一个突出后果, 仅是冰山一角。 不可否认,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明, 既抚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深深的影响了世界的东方。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都是此文明的继承者,不可妄自菲薄。 与此同时,中华文明,如同西方文明, 都是人类整体文明进程的一部分。 从人类的文明进化史看,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经历了从野性,感性到理性,从愚昧至开化,逐渐发展了人类共享的文明和文化形态。想当年,科学本身在西方也是异端, 在中国则是一舶来品。 而现在已成为文明世界包括中国人的尊崇对象,虽然真正的科学精神,仍有待理解和发扬光大。 我们是否可以多想想, 当我们过分区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时,崇拜老祖宗时,不要忘记人类共同的文明遗产和普世价值。 如何从整体人类文明进程和普世价值的确立的角度上,抛开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立心态, 来理性的审视我们的文化传统, 建设有前瞻性的人文精神。 正如这位同学提到的哈佛大学的校训:“ 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 。” "让真理与你为友 ” 难道不是人类不分种族理应共同追求的理想么? 真理有中西之分么? 我将在稍候的博文里继续分析讨论 现代中国的人文状态和后果 。此文仅是一简略感想。 哈佛大学 校徽 (LOGO) Veritas 真理 进一步阅读: 有关北大教授的博文: 从“美国梦”到“中国梦” 饶毅的个人博客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527118 科学网作为科学人文思想展现的平台:兼论饶毅的投石问路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3765do=blogid=527760 关于 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Amicus VERITAS 的原始出处 Quot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Amicus_Plato,_sed_magis_amica_veritas 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 is a Latin phrase, translating to "Plato is my friend, but truth is a better friend (literally: Plato is friend, but truth is more friend (to me than he is))." The maxim is often attributed to Aristotle, as a paraphrase of the Nicomachean Ethics 1096a15: “ Where both are friends, it is right to prefer truth ” . Isaac Newton 牛顿 opened his 1661 Cambridge student notebook with the slogan reading: "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eles magis amica veritas." 在国内传为哈佛校训。 ======= 作为一名电子系的学生,关注生物系的活动对我来说本来是件比较奢侈的事情,这次来参加傅新元先生的讲座无非是冲着耶鲁大学这块牌子(尽管耶鲁的faculty在耶鲁很常见,但对我这个清华学生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另外宣传材料上写的讲座主题“科学与艺术”也是我极感兴趣的一个题目(遗憾的是在会场一句“艺术”都没听到)。 听完讲座觉得感触很多,不写一写也觉得不爽,-其实生物系的同学组织活动挺搞笑的:我到场还算准时,因此目睹了现场设备调试这一比较刺激的场面: ( 此处可能缺失部分--傅注) 这时对组织者来说可能是真正的尴尬:随着讲座的继续,陆续有人开始离场。我猜主要原因可能是讲座内容与听众心理预期的差距:傅新元先生第一部分讲的他的研究成果和我们所期待的“科学与艺术”这个主题似乎关系不大,而象我纯粹“为艺术”而来的生物盲听起来更觉得痛苦。那时自然的想起了Steven Hawking在他的《时间简史》序言中的一个噱头--他说他在书中如果多写一个公式,可能潜在的读者就会减少一半--我想这会场的情形也是如此,好在我以复习了几个类似cytoplasm之类的GRE单词鼓励自己,抱着“精彩内容在后面”的信念坚持了下来 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后面的讲座果然变得非常的精彩。当傅新元先生进入了讲座的第二部分,即“science culture科学与文化”时,我开始庆幸我能够听懂,而且是一个自己除了“科学与艺术”以外的最感兴趣的题目。而一旦讨论进入了我的智识可以理解的层面,我就发觉傅新元先生真是一个“大牛”。他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对科学的影响娓娓道来,不断以提问的方式和听众交流,整个会场的气氛也变得活跃,不经意间一回头,发现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傅新元先生从张之洞的名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讲起,讲到导致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未能成为现代科学之发源的几个原因:东方文明,尤其是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的即定行为模式使中国人在权威面前受到极大的束缚,创新思想受到极大的抑制。与此相对,西方文明则崇尚individualism。当傅新元先生问到individualism的内涵时,我的第一反应是Havard University的校训: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让真理与你为友。) 我觉得一个人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品质。借用雅思贝尔思的说法,一个具有individualism品格的人正如他所描述的精神贵族:“精神贵族和精神附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昼夜不停的思考并为此形销体瘦,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这不正是傅新元先生提到MIT的那个研究所的理念吗?)“前者敢冒风险,静听内心细微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而后者需要别人指导,要别人为他订下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而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我想对一个做科学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必要的品格。 紧接着傅新元先生又从思想方法方面来检讨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东方人的思想有大而化 之的倾向,缺乏西方人的critical thinking,这也导致了我们科学上的落后。prof。 Fu又提出了很有意思的问题:“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逻辑学?”对此我是从来没有想过,当时也只顾得上检讨自己:当时傅新元先生提出他赞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时( 此处和我原意有出入--傅注 ),我曾经站起来提问反驳:“正如器官移植有排异反映一样,根植于西方哲学和文化的所谓西学如被移植,如何能和东方文化结合呢?”这是看来,着的确是一个“大而化之”的问题,正如傅新元先生所说,“既无法证真,又无法证伪”,自然就没什么意义了。看到自己如此缺乏科学精神和 critical thinking,不禁汗颜。 唯物唯心之争这个也有着“大而化之”性质的问题,傅新元先生今天亦提及。不过他是在给我们强调科学研究中应具有的独创性。他讲到自己通过思考,扬弃唯物主义的过程,讲到西方哲学家“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创造一个世界”的冲破前人框架,构架自己哲学体系的勇气和努力。的确,想想马克思通过一个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整个世界,康德用认识论颠覆了整个型而上学的哲学体系,我不得不佩服西方哲学家的开创性和巨大成就。相比之下,我们虽然有新文化运动,有冯友兰,金岳霖,汤用彤这样的哲学大家,但独创性上显然不足。我还记得金岳霖,但似乎只记得他和林徽因之间的那些故事了……宣传单上写着今天傅新元先生要“笑谈人生”,傅新元先生的确是笑谈,但他又说做科 研究更多的时候是让人想哭,而不是想笑。很多的中国留学生因为科研“不能承受之苦” 而改行计算机或商业,去赚钱,这些非常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形象,想起耶鲁另一位华人教授余英时先生的一句话:“做学问说穿了就是‘敬业’两字。”这些足以给我们这些对哈佛耶鲁心驰神往的?
14807 次阅读|27 个评论
中郎博文选
warlong 2011-1-12 12:59
中郎原创博文选 中郎博克: http://blog.sina.com.cn/cqzg http://blog.sciencenet.cn/u/warlong 【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达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一集《弹弦论道》 宇宙诗歌: 天琴幻想曲 真空赋 凤凰烈梵 凤凰轮回 神雕对话 思想的天葬 盖娅之歌 盖娅之歌英文版 太玄经及英文版 玄览 时空经 则天 纽弦吟 分形颂 分形靓影 妙形颂 妙形颂英文版 量子宇宙二首 戏说量子纠缠组诗 般若无神 梦飞天 嫦娥奔月 无名道 超意识 超意识英文版 在者不在 宇宙赋I 宇宙赋II 天人演 天创 弦论赋 天籁幻音 大一统颂 大一统颂英文版 玄奇歌 玄奇歌英文版 真空道 梵天同乐 心中天及英文版 张衡宇宙论 探天 数学创世纪 物理圣歌 天演歌 数形歌 超新星的荣耀 天成歌 黑洞怒发 妙相歌 物理译诗: 创世纪 京都弦会赋 长夜中的闪光 牛顿颂 黑洞 欧罗巴(木卫二) 半月 日落长空 时空本色 统一场论 物性论I 物性论II 自由步伐 末日之战 暗能量 奇点颂 超光速 太阳帆、先驱、三位一体、夏日之籽、风的镜头 关于大爆炸的误解 天文学家的祝酒歌 无题(浮生) N维空间 轮回宇宙 宇宙意识、极乐世界 月光柔语、天龙星座、泰坦前奏曲、星光璀璨、卑微的始基 情诗与数学 科学前缘 : 超弦论进展 魔法、神秘和矩阵 黑洞与夸克禁闭 实在主义与弦论 弦论认识论 神秘的万有理论 膜宇宙简介 质量问题 膜风暴 整体黑膜、膜世界与宇宙学常数 含囚态幻子的黑宇宙 宇宙真空能 真空衰变新方式 含可变引力常数的C场宇宙学模型 全息暗能量重建f(T)引力 暗能量与三维流形拓朴学 无量劫运:火劫宇宙和轮回宇宙模式简介 黑洞不黑而且非洞 引力简史 等。 科普译作 : 《 弦论揭秘 》《 纠缠的世界 》《 豪放的宇宙:爆发星、暗能量和加速膨胀的宇宙 》。 科普介绍: 《 混沌逻辑:语言,心灵和实在,来自复杂系统科学的透视 》《 一元宇宙还是多元宇宙 》《 镜中隐像:额外维的神秘诱惑,从柏拉图到弦论 》《 非线性宇宙:混沌,涌现,生命 》《 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宇宙学与弦论 》;《 时间的轮回 》《 从阿基米德到霍金:科学定律及其背后的伟大心智 》《 暗物质和恐龙:宇宙惊人的互联性 》《 我们的数理宇宙 》《 宇宙终极粒子 》《 从永恒到此刻 》 《 宇宙新物理学中的时尚、信仰和幻想 》 霍金睿思演讲录之一 霍金睿思演讲录之二 宇宙网 真实非所见 用日常语言解读相对论 自然哲思 : 《 时空赋:宇宙时空物理辩证论 》 计划写作:略。 第二 集 《地质矿业》 地质诗词: 高山雪歌 大手笔 遥天感地 铜草赞 超陆循环 化石 营地马帮 雪行 林行 问道 矿区雄雕 金台云海 金台子居 地勘驴歌 关我球 矿路行 贡嘎玉人 雅拉神山 矿权乱象 找矿开矿 矿入堆 地质成图 滇东南野外 过羊街 贺圣朝 矿山抒怀 钻山飞 黔景旅游 玉龙雪山 铁胆石 宇宙石 金玉香 天眼石 矿业形势 北海记 走进美姑 撒哈拉之眼 风行天下 戏说普龙 业余著述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动力学指纹》(中科院论文库收录为博士级别)、《 行星大火成岩省导论: 时空分布、 地学特征、成因探讨、全球响应与化学行星动力演化 》;《 中亚地质矿业概论 》、《 巴布新几内亚地质矿业概况 》等。计划撰写:《论行星地幔柱》、《全球大火成岩省成矿找矿导论》、《岩石圈板块研究:结构、运动、演化》、《区域热动力熔融:理论和模拟》、《物理行星的热化学演化》、《深部岩矿物理化学进展》、《地球化学图解集锦》等。 地学翻译 : 《 地学译集 》、《 物质的演化:从大爆炸到现代地球 》、《化学宇宙学》、《宇宙化学》等。 全球制图: 全球地质矿产图 全球地质GE 全球矿产GE 走向海洋,寻找矿产 全球地学信息系统G3S计划 全球地质省及盆地分布图 基于GIS系统集成多元数据进行全球古地质成矿分布复原 第三 集 《人文历史》 人文诗赋: 胡琴赋 趵突泉吟 田横歌 复生大侠 大渡悲歌 胡曲联诗 作诗填词歌 过长沙两首 云台山游三首 泸山观海 罗马史诗 史论 新越人歌 雄起时代 龟山汉墓记 梦泛太湖 梦游洱海 游大理 莲花色 逐鹿中亚 货币战争 金融海啸 股战 中华武术 中华版图 东周怀古两首 咏纵横家 雄鹰 剑如雪 咏墨子 咏孙膑 咏鬼谷子 咏吴子 咏孙子 咏商鞅 咏老子 咏沈括 咏张衡 咏祖冲之 咏郭守敬 集结号有感 乱弹三首 雨游行吟阁 剑侠 嫦娥奔月 拜星月慢 九头鸟 兵马俑 青城山 忆童年 客家人 三月街 论竹 野梨花 西子吟 西湖春 秋华如水 弓月剑 赤壁怀古 忆秦峨 徐人歌而作 梦去来兮 突击秋声 忆剑阁 黄鹤楼 成都记 农家乐 跃沧海 秋月 风潮 笑凹江湖 战国剑侠两首 战国狼秦 调笑五霸七雄 咏博格达峰 天池记 穆王西游记 大明略 凿空行 西域都护 玄武记 天可汗 大唐西战记 唐风行 忆唐 波斯都护府北 达赉湖怀想 春秋战国志 梦回三国 笑凹诸 侯 玄幻战国 当代剑魂 观风抒怀 瞧!那只猫 栖居在别处 进化 诗歌之翼 英雄之梦 棠溪宝剑歌 光华 天下赋 春游滇 池 善恶赋八章 贺浣星集发布 双 节随感 历史顺口溜 丘窃之矣 盖棺钉孔几首 先秦研究:先秦地理通考(200余万字) 早期中華文明形态和源流-兼论氏族邦国地缘作用(100多万字) 公元前世界文明源区大事年表(200多页) 山海经注绘 路史补校 穆天子传注疏 凡物流形精校 恒先精校 战国楚帛书甲篇释读 史牆盤銘新釋 鄂君启节全释 莱丘铭新释 孤子 中华先秦历史考古年表 上古文化遗存中的太极和卍符号 基督教最早入华考 沉沦海底的史前大陆文明 人文杂译: 新心经 孤独 尼采诗歌选译 夜之歌 夜之歌摇滚版 自我超越 老将行 春天里、怒放的生命英文版 ; 培根论文选译:论党派、论兴亡、论恋爱等 布莱克诗选译 雪雷诗选译 史地拓荒(进行中): 东亚先秦历史综合地图系列 中国先秦历代战略战争图解 山海经图复原 等 第四 集 《 对天联地》 鸟语花香联集1 鸟语花香联集2 鸟语花香联集3 鸟语花香联集4 鸟语花香联集5 鸟语花香联集6 鸟语花香联集7 长联选: 春秋战国 玄真武当 云游神州 天府广场 成吉思汗陵 剑门雄关 梦溪笔谈 中国生态旅游对联 首创词牌联 横扫巨笔 点评些地质对联 愚乐无穷 高瞻远嘱 牛经小学 等。 第五 集 《文理散论》 过美论 新心经 侃和谐 论权力 语言哲学纲要 佛家之我见 光棍节小品 孔子裸奔 墓志铭 侃真空量子宇宙 真空物理臆测 般若无神 矿业语录 社会杂论1 对称和破缺的寓言 天文大象赋简评 东方宇宙学说辑存 论一真法界 重读尼彻 胡言乱语2 胡言乱语1 数学哲学 宇宙熵增还是熵 恒 品评昭雍及其易经诗 秦九韶评析 破解空与道 中郎奇梦记1 中郎奇梦记2 中郎奇梦记3 脍 炙英诗雄词 苍山印象 阿富汗地缘与地质 矿业投资决策之“九阴真经” 拓扑空间体系图 缀术考 上古历史剧的硬伤 失传的中华上古历史 天才如何混世 谈科普翻译问题 传播华夏文明基因,理当重视道家文化 权力与葡萄 霍金掉入灰洞咋办 孔儒真相 孔丘梦求周公 计划写作:略 第六 集 《散打油诗》 天乐窝 装逼者 散打九首 地勘驴歌 地勘泪新版、地质游击队之歌 勘神州 探矿工程 地质三件 四大件 地工归来歌 江 湖网六首 文字场三首 刺风 酒场 老浆糊 戏法 弱宋骚腥 龟儿 新丝 刺世 低调 敲博 扯掐 随笔四首 世风六首 劝灌歌 国企群丑十 二首 国企海投四首 科研可研 治癌 股弊 疗疾 引力波 砍文 新浪网中郎博文选目录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c10c50100oa1y.h tml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38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