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进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隧道灭火难易程度比较
dfedhw 2019-10-10 11:14
同样都是隧道起火,通过全面对比,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明显差别,如下表: 1.公路隧道由于 空间相对宽敞,结构简单,可燃物相对独立,火灾能够被即时发现,现场人员众多,单向通风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确保上风方向人员的安全 ,所以在起火初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人力来组织灭火。 2.电缆隧道由于空间小,一旦发现时间显著延迟,烟雾很快便会充满隧道,人员无法再进入,导致灭火工作难以展开,一般只得采取两端封堵。 3.电缆隧道火灾由于出口距离 短,贴近地面,人员可迅速脱离险境,造成人员伤害的可能性甚微,最严重的的情况不过是造成大量电缆损毁,供电系统完全瘫痪。 4.公路隧道则不同,尽管短期内人员受到火灾烟雾伤害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上风方向相对安全,下风方向可尽快向隧道出口逃生,或通过人行横道撤离至另一隧道),但如果火势未尽快控制住,极端情况下,如公路隧道较长,由于人员慌乱状态下活动的不确定性、车载货物种类的不确定、大量烟雾影响救援,若任由燃烧无限度持续下去,不仅可能对车辆及隧道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甚至个别人员的安全亦无法保证。 结论:鉴于 公路隧道内可能造成的无法承受的灾难性后果,加之起火初期完全有相对充裕的时间 ,故必须在公路隧道内备足灭火剂,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实施灭火, 面对火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进攻”,不间断地实现灭火力量的先后衔接 。 其实,当初期灭火开始奏效的同时,对人员与财产的威胁也在同步减轻,待消防队赶到,局面完全可得到控制。反之,如果现场人员只是等待观望,或自顾逃散,一盘散沙,任其继续发展的后果不难想象。 “在生物界中,有很多群体性动物,比如蚂蚁和蜜蜂,个体没有那么复杂,却能够展现出惊人的集体智慧。例如,当火灾来临时,蚂蚁会抱成一个大球逃生,中间的蚂蚁会幸存,整个蚁族得以继续繁衍。而人类社会的踩踏事件与堵车事件,也恰怡就是因为人类太聪明了,只想到自己,所以导致事故的发生。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组甚至可以通过定的实验设计,让阿米巴虫这种单细胞生物自己“设计出沟通各大城市之间的高效交通网络。也就是说,人类在面对复杂世界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向蚁群、鸟群、阿米巴虫这样的动物群体学习。”(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 倩姐 公众号首发文章即获150万+的作者 ) 矿井隧道作为一种特殊情形,一旦发生火灾,兼具上述两种隧道的劣势,几乎不具有任何优势,伴随有其它不确定因素,故成为一类尤其需要重点防范与应对的火灾类型。 【温故而知危】吉林省吉林市桦甸老金厂金矿股份有限公司“1·14”重大火灾事故
2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产业的攻击与防御
热度 1 bfzhao2001 2013-5-8 18:14
商场如战场,商场清洗比之战场冲突更加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 嘉汉林业、东南融通、中国电机,中国概念股在资本市场被浑水、香橼等血洗! 三鹿、双汇、酒鬼酒,一次次所谓的食品危机过后,中国食品业纷纷倒下! 中国手机市场的过山车风波过后,曾经的波导、TCL、夏新黯然出局! 华为进入美国市场,阻拦重重,屡攻不下,思科究竟做了什么? 产业攻击与防范对中国大中型企业而言可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却是每一个大中型企业不得不紧急面对的课题。产业进攻往往来势凶猛,一个企业也许在一场看似不经意的小风波中,轰然倒下。对手往往长期潜伏,伺机出击,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在后工业文明的知识泛滥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走向大复合时代,大中型企业如何防范产业攻击,立于不败之地,做到胸中有数,稳坐钓鱼台? 如何让中国企业紧紧抓住意图从市场背后进攻我们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中国情报学首当其冲,责无旁贷!
个人分类: 情报学|2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装甲部队组网通讯、进攻、维修,一体化演练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12-27 13:07
我国装甲部队组网通讯、进攻、维修,一体化演练 涂黑以下文字按住 CTRL ,单击鼠标即出画面! 击我装 甲 直 部队演练 : 厮杀正酣火药味十足 图
个人分类: 其它|1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学会进攻,更要学会退却
stone1971111 2011-1-11 14:44
中午休息的时候,重看了王元写的《华罗庚》。虽然这本书放在手中好多年了,但是这是第一次细心地读,收获很大。除了对数论的一些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华罗庚的学术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得到了不少的体会。比如,华罗庚提到学会退却。所谓进攻是指挑选了一个学术问题,就此研究下去;所谓退却,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离开,重新选择新问题进行研究。华罗庚原话如下:在研究数学时,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见《华罗庚》,p113)。其实,这个说法不光是对于研究数学重要,对于其他科研同样重要。 首先,退却是对一个领域发展认识高度的反映。 这里说的退却并不是说我们还没有进行像样的研究就放弃了,而是在深入的研究之后,对该方向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认为该方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或者短期内不能有重大的突破。当时,华的主要贡献是对维诺格拉朵夫的方法做了本质的改进,并进行了堆垒素数论的研究。他判断这个方向不能继续做下去。他自己后来说,假如继续做下去,也就发几篇论文而已。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进入科研大门的时候,被师傅带到了一个领域中的某一个方向。但是就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而言,一个方向不会永远有重大的突破,而是呈现长周期的大波动现象,即,重要的成果集中在某几年出现,过了很久之后,才有可能重新出现井喷现象。这和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学术界兴趣的共同影响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对本领域认识的高度,就无从谈起对进攻和退却的判断。 其次,退却是自信的表现。 我们花了很多年熟悉了一个领域的边边角角,也积累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同样也在一个圈子里比较安逸的享受属于自己的光荣。退却意味着离开自己的领地,意味着冒新的风险。这些都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轻易做到的。只有那些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的人才能做到潇洒的退却,重新组织力量进攻。在生活中, 我们看到守旧的居多,退却是罕见的。 复次,退却是价值观的体现。 有人说,退却是投机。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退却正是珍惜自己生命的表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学术生命更是有限的。如果将有限的光阴浪费在一个贫乏的学科里,就是在浪费生命。及时地从一个学科退却,转向更有价值的领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前辈们做出了突出的榜样。Hilbert也是这样的大师。他认为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得贡献已经到头,需要换个地方做贡献。其他如Gauss等无不如此。 再次,退却是需要技巧的。 并不是我们都可以退却的。光是敢于退却还不够,没有技巧的退却注定是要失败。从一个领域退出,到一个新领域的开始,这是个巨大的挑战,随便的投入一个新领域就是纯粹的冒险。在现在这个时代,转换如果不到位,就可能失去基金资助。退却之前就应该找好新的去路,这些去路往往是自己已有基础能够很快结合上的,并且从一开始就在很高的起点上参与新的领域,而不是像个小学生一样从头开始亦步亦趋的学习。 最后,进攻和退却的转换是艺术。 该不该进攻,该不该退却,这个问题始终都会困扰我们每一个科研人。毕竟现在学术信息流动速度非常快,很多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人的想象。有很多领域的课题从一出现就已经没落。所以对于做科研的人来说,判断自己该不该继续就成为一个头疼的问题。虽然我们可以偷懒的把这个选择交给别人,然后我们跟着别人走,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尤其对于那些领头的人来说,这是责无旁贷的。给整个国家选择一个方向就是个最大的问题。 总之,退却,善于退却,是每个做学术的人必须学会的艺术技巧。每个人的掌握程度不同,导致了每个人的最终积累不同,效果也千差万别。没有一个通用的公式可用,只有感觉。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778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