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动物研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宏观式微兼谈我的南大十年
热度 9 woodenson 2018-12-27 13:37
最近关于宏观生物学势弱的几篇推文甚是火热( 生物学生辨识不清动植物?宏观生物学被忽视 , 被忽视的宏观生物学 ) 。宏微观的pk,又一次登上舞台。上一次,应该是大概三年前武汉大学卢欣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的述评文章( Hot genome leaves natural histories cold ),讲到现在的学术评价机制是宏观势弱的重要因素;这一次动物所前辈王德华老师再次为宏观生物学发声,人才引进、职称晋升、成果评审等,应该实行分类管理,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者能够安心追求自己的学术兴趣,而不是受IF的驱使。两位先生的言语,我不能同意更多,也通过自己在南大十年的经历,谈谈我所理解的宏观式微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展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科技的进步,这些进步使得我们能够在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基础上,逐渐拓展了生物学多层次多尺度立体的学科格局,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微观技术,的的确确使得生物学研究进入了“高大上”的研究层次,这使得我们由原先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尺度,转化为看不见摸不着的碱基排序研究,也使得微观生物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实验技术而不是宏观基础。你或许可以不识得鸟兽,但却可以成为鸟类分类学家。你只要对着鸟类分布的不同区域采上几个样,就可以将其一分为众。这是科学,却很可能不是我们传统认知并能够为宏观生物学家所接受的科学。于我而言,微观生物学其实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或者技术手段,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了一个物种的多个维度。但以IF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厚微薄宏,当放到同一条起跑线时,就出现了现在的这种局面。不谈分子,似乎你自己都觉得没有面子。 微观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宏观生物学的没落,似乎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国内顶尖的大学里,除了有院士或千人坐镇的 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山大学 ,具有优势的宏观生物学或者生态学学科之外,其他基本都处于凋落或者聊胜于无的状态。比如我所熟悉的C9院校,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 以理工见长,基本没有宏观动物学的学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 刘雪华老师 算是清华的一股清流了);北京大学宏观动物学仅有 吕植老师 为代表的一个保护生物学中心,应该算是比较强大的一个团队了,这还有赖于吕老师卓越的社会活动能力;浙江大学的 丁平老师 ,复旦大学的 马志军老师 ,以及南京大学勉强能够立足的我,则都只能算是形单影只。其他顶尖院校的,或许也只有武汉大学同样势单力薄的 卢欣老师 。 然而,实际的情况,也许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凄惨。国内顶尖高校的宏观动物学的举步维艰,在其他高校却并不见得如此,尽管他们也仍旧面临着类似的微观竞争。在一年一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大会或者两年一度的鸟类学大会上,参会人数逐年增加,宏观生物学的队伍其实也在一直壮大。也就是说,可能在一般院校,至少目前看来,依赖于高精尖仪器及高投入的微观生物学,尚且不能碾压宏观动物学;而且,也恰恰是宏观动物学的入门基础相对较低,造就了国内一批出色的宏观动物学研究团队。比如 西北大学的金丝猴研究中心、 东北林业大学的野生动物管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的自然保护区学院、海南师范大学 的 鸟类巢寄生研究团队、西华师范大学的熊猫团队 等等,他们做出的研究都相当出色。当然,如果不能从学科规划、人才引进、职称评定、成果评审等方面尽早的给与分类管理,这些团队将来面临的境遇,很可能也会是目前顶尖高校宏观动物学已经遭遇的窘境。 在我正式入职南京大学的2008年之前,我只知道南京大学是一所名校,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仅此而已。而在真正入职之后,我才开始深刻的了解这所低调而雄伟的大学。南京大学,其巅峰时期自然是在民国,从南京高师到国立中央大学,甚是雄伟。南大的动物学,不仅仅是曾经雄伟,而应该说是中国动物学研究的发源地。1920年,正是动物学公认的奠基人 秉志先生创建了南京高师生物系 ,在秉志先生的领导下,南京高师的动物学发展极为迅速,国内鱼类学、鸟类学、兽类学等领域的诸多大家,或多或少都曾经在南京大学就读或者任教。比如中国鸟类学及兽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寿振黄先生 ,就是南京高师的第一届学生;比如鸟类学大家 傅桐生先生以及常麟定先生 ,都曾经在秉志先生的引领下,在南京大学任教。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百年的发展史上,仅中国 两院院士就培养了38名 。每每驻足于生科院的展墙之前,我都有一种巨大的荣誉和使命之感。 然而,历史的发展如滚滚洪流,宏观动物学的巅峰已过,作为一个外来者,在一个满是微观世界的陌生环境里生存,实为不易。从2008到2018,整整十年,我用了研究生涯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才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小团队,终于在宏观的动物行为学领域,将将立足。尽管只是一个土博,我也曾经抱负远大。参评副教授时,我ppt述职的最后一页甚至用了秉志先生的照片聊以明志。只是一路坎坷,所幸尚能自我坚持,所幸总有贵人相助。 坚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个满是微观世界的环境下。曾经几次差点被吞并,被几位大佬拉着去写报告做项目,被学院的领导要求限期内完成整改。所以我从内心感谢学院支持我的几位前辈,比如 陈建群老师和黄成老师 ,他们是我在南大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南大的动物学相当势弱,我入职之前,仅存的动物学方向是弹尾目昆虫分类学以及水生生物学。而针对大型的鸟类和兽类学研究,已经几十年没有人涉猎。陈建群老师和黄成老师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支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研究上。并不像很多其他新入职的人员是从加入大老板的团队开始。事实上在两位老师的支持下,从一开始我就独立运营,尽管当时我的团队只有一两个本科生。 刚刚毕业的学生,其实学术方向非常局限,我也是一样,最初的三四年,我也仍旧是在之前博士期间工作的基础上,按部就班的研究动物的警戒行为,只是物种由之前的普氏原羚藏原羚,换成了麋鹿丹顶鹤。幸运的是,当时跟我做毕业论文的 托塔天王 李靖 ,尽管偏科厉害多门挂科,甚至延期了一两年才拿到本科学位,但却是一个对野生动物研究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他于08-09年冬季穿着军大衣挺着严寒在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收集的越冬丹顶鹤的行为学数据,成为我进入南大后手头的第一笔野外行为学数据。这些数据连同后来09年我的第一个硕士生 葛晨 对丹顶鹤、灰鹤越冬数据的收集,成为我们丹顶鹤、灰鹤行为学系列论文的主要来源,这些研究成果在2011-2013年先后在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Plos One,Wetlands,Chinese Birds ,动物学研究等期刊发表。李靖和葛晨在之后的暑期,还参加了我们在可可西里对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对野生动物影响的评价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后来于2010-2011年先后在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 等期刊发表。这些研究其实只是博士研究工作的一个拓展,但对于我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并晋升副教授,却至关重要。 葛晨(右一)、李靖(居中)和我在可可西里-2009-7 对于麋鹿研究的开展,应该是从2009年我招收了第二名硕士郑炜开始的。至今仍旧记得郑炜在复试时给我的一个明确回答:我对big animals感兴趣,因此结缘。葛晨和郑炜是我第一届的两个硕士生,如果说葛晨生就为大场面,那么 郑炜则就是大姐大 了(关于他们的接受,感兴趣可以看看我多年前写的 我的第一届硕士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7430-583539.html )。那时候因为团队小,实际上也只有葛晨郑炜李靖,因此本科生资源甚至外来的专科生资源,对于我团队的维持都非常重要。郑炜在本科生团队管理方面的优势在大丰体现的淋漓尽致。2011年暑期, 她一个人率领着由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广西桂林XX学院等组建的联合队伍二十余人, 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开展了麋鹿的警戒行为、搔痒行为、反刍行为、鹿鹭关系、鸟类多样性等多个方向的研究,那一两年收集的麋鹿数据,构建了我们麋鹿行为学研究的基础。这些研究数据,连同后来的石晓龙以及我的第一个留学生菲律宾的 Eve Fernandez博士 对麋鹿的研究,从2011年开始,陆陆续续在 Current Zoology, Plos One,Biological Conservation, Journal of Zoology,Behavioral Processes 等杂志上发表。 郑炜大姐大(前排居中),那时我看起来还很年轻-2010 对丹顶鹤和麋鹿的研究,从本质上说,还是经典的野生动物行为生态学,还是对我博士期间研究内容的一个扩展,但这些内容,驾轻就熟,对于刚刚入职的青椒而言,顺利的快速的发表至少能够保证产出,保证顺利通过考核。而团队队伍的建设,在导师尚且没有名声,对学生尚且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之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本科生资源,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这一点,大学的环境要远远好于科学院系统。 职称评定是一件大事,也往往是宏观动物学的一道坎。仅仅依赖于博士期间工作的一些延续,换个物种换个地区,事实上很难取得突破。产出不能保证,职称不能解决,研究上再上一层就非常困难。这里不得不再次感谢前任书记 卢山老师 的帮助,让我能够以较差的绩效获得南大竞争激烈的两年国外访学机会。这两年的时间,虽然并没有在实质的研究合作上取得进展,但在研究的思路上,却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当然,于我而言,访学两年间家庭增加了新的成员,更是让我体验到了家庭子女Diversity的好处。 13-15年,我先后在剑桥大学的心理学系、动物学系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访学。在剑桥心理学系,助长了我对动物认知研究的兴趣;在动物学系,则增加了我对行为生态学的理解;在UCLA,则是一次主动的中美法合作,开拓了污染行为学的研究方向。无论如何,这两年的访学经历,都拓展了我的研究视野,进而丰富了我最近三四年的研究方向。 15年6月回国是我最为凄苦的时刻,研究经费已经断炊,工资由于个别原因只能拿到两千,要养两个娃,换房子还房贷,夫人还没有工作。所幸只是很短的一段时光,7月在好友 杨乐 的邀请和经费支持下,藏北考察了一周,开始了我们在 地球之巅海拔五千的羌塘野生动物学研究 。这个区域的研究,还是传统的行为生态学研究,于我而言,如探囊取物。无人区的野生动物极为丰富,只要克服了高反,设计好观察方案,安排好人手,研究产出水到渠成。从15年的暑假到现在,三年半的时间,先后十四五个硕士生、本科生加入到了羌塘团队,研究涉及了黑颈鹤、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多种珍稀动物的生存策略,研究成果从2016年开始到今年年底截止,已经先后在 Waterbirds、Behavioural Processes、Plos One、Journal of Zoology、Avian Research 、生态学报等刊物上产出了六七篇文章。比如我们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藏羚羊形同木偶的站立休息行为、研究了藏羚羊和藏野驴的警戒及搔痒行为、研究了黑颈鹤的警戒行为随机性等,这些都能从各个方面揭示,高寒严酷环境下,这些珍稀动物独特的生存策略。 北林校友在西藏,杨乐(左一),2018-7 污染行为学 ,是我回国后开拓的第一个方向。雾霾污染不仅在中国严重,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但空气污染对动物的行为影响,研究却非常少见。基于此,我们首先利用回归模型探讨了空气污染对信鸽归巢行为的影响(细节欢迎浏览之前的博文: 雾霾来了,动物怎么办?谈谈信鸽与空气污染的关系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7430do=blogid=942370 )接下去,我们就在思考,空气污染是否同样会影响其他动物,比如猕猴的社群行为,是不是会导致猕猴的社群打斗增加?比如人的行为及心理,是不是会导致人的心境变差,进而影响社会治安?如此等等,其实利用相同方法,我们都可以进行模拟分析。2017年转到我组里的 巴基斯坦博士生Sana Ullah ,又在我们已有的空气污染行为学基础上,拓展到了水体污染行为学(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生态毒理学),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证明水体污染对鱼类的行为、生理、遗传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我们的Sana大神,不愧是母语出身,2018年单年产出了5篇一作的论文,而且基本都发表在一区著名的杂志,比如 Chemosphere 、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等,而他后续的数据,应该还能产出更多。 动物认知学 ,则是我们拓展的第二个方向。事实上,我一直对动物认知很感兴趣。为什么人具有了思维,就能够改变世界?认知与思考,在动物中是否存在?动物是否具有自我认知能力?动物是否具有感知过去预测未来的能力?如此等等,实在让人着魔。然而,以人之思维,研究动物脑中之物,却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这里又不得不说,16年招收的 王琳和罗云超一对情侣研究生 ,尽管开始在尝试开展丹顶鹤的自我认知上撞了一鼻子的灰,但在灰喜鹊的认知研究上,他们却趟出了一条路,顺着这条路,我们开始逐渐推开动物认知的大门。从2016年开始至今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完成了灰喜鹊的三个经典认知实验:拉绳取物、镜面认知以及客体永久性,相应的论文也已经被 Current Zoology 等杂志接受或者处于审稿状态。而接下去我们的计划就是,将经典的心理学试验或者动物认知试验,一一在灰喜鹊中展开尝试,国内动物认知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或者仅仅是零星的研究,我们寄希望能够在动物认知方向,做一次较为全面的尝试。 十年间,其实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研究内容的尝试,比如利用巢箱我们发现了 丝光椋鸟的巢寄生 、研究了 红角鸮的繁殖行为 ,我们关注着 流浪猫流浪狗的生态问题 、并开展着南京地区 流 浪猫的行为 研究,我们尝试了 斑马鱼的体侧偏好试验以及空间养成试验 ,在黄山的实习我们研究了 水流对川棬的冲击行为 ,我们甚至就不同知了的鸣声重叠进行了初步探讨。换而言之,偌大的一个动物行为世界,给我们提供了如此美妙的研究机缘,我们正享受着这样美妙的一个研究空间。抛开那些纷纷扰扰的职称评定、人才计划,我们不应该遵从自己的本意,不应该享受自己的研究乐趣,不应该释放自己的研究热情么? 我是幸运的,熬过十年,终于在今年9月率领我的禽兽子弟们出访日本之前,正式命名了我的研究团队,中文名南京大学禽兽行为学研究组,英文名Animal Behavior and Conservation,中英混杂称为 南大禽兽ABC组 。也是在今年,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从博士、硕士再到本科的研究梯队,包含了 研究污染行为学的Sana大神、Sohail、万月,研究经典行为生态学的罗云超、汪开宝、李雨航、王鑫鑫、杨智琦,研究动物认知的王琳、张宜贵,以及我们的动物摄影专家武亦乾 。 ABC在日本奈良的全家福-2018-9 2018年,ABC全组接受或发表SCI论文10篇,感谢各位禽兽子弟的贡献。ABC刚刚起步,还在漫漫征程之中。而我在此想说的就是,在能够保证生存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宏观动物学并非没有出路,也许横向相比,我们的确吃亏或者被鄙视,但我们研究的目的又是什么,是为了和别人pk点数么?难道不是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自娱自乐 或许是一种最好的状态,正如古语所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宏观动物学的发展,恰恰因为入门容易、对实验室技能和科研基础条件要求较低而应该有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也许不在985,不在211,而在更广阔的普通院校。 ABC,加油!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7855 次阅读|21 个评论
周末清华动物研究读书会:“动物与后现代性”专题(二)
jiangjinsong 2015-11-19 23:34
北京动物研究读书会第20期 主题:“动物与后现代性”专题(二) 时间:2015年11月22日 周日上午 9:30-12:00 地点:清华大学 明斋(社会科学学院)241室 流程: 1、 马修·卡拉柯 《海德格尔的动物哲学》报告+讨论 约1个半小时 报告人: 蒋劲松(清华大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2、 约翰·伯格 《为何凝视动物?》 报告+讨论 约1小时 报告人 : 张轩(清华大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2015级研究生) 欢迎对此议题有兴趣者参加讨论! 温馨提示:提供饮用水,为了环保,欢迎自带水杯。 附阅读材料下载: 《海德格尔的动物哲学》 海德格尔的动物哲学.pdf (1010 K) 下载次数:0 《为何凝视动物?》 上传暂时出现问题,网上可找到电子版 注:材料分别选自 《生产》第三辑 “动物与后现代性”专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汪民安主编; 《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约翰·伯格 著 路线: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动物研究(Animal Studies)论坛第一期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5-3-5 11:04
北京动物研究( Animal Studies )论坛第一期 时间:2015年3月8日上午9:30——17:00 地址:清华大学明斋 241(图书馆北,从中南门进) 议程: 报告1:9:30--11:30 主 题:台灣動物保護政治策略之觀察 报告人:吴宗宪( 台南大学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报告2:13:00--14:00 主 题:动物福利、动物伦理学和相关的共同政策 报告人:李建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报告3:14:00--15:00 主 题:动物、宗教与文化 报告人:王鸿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 讨论4:两岸动物研究 ( Animal Studies ) 学术合作与国际化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动保网(dongbaowang.org)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26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质检总局动植司与中科院动物所联合学者口岸行-广州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5-1-31 14:55
国门时报1月28日要闻: 质检总局动植司:陈红俊、黄亚军、万本屹 中科院动物所:张润志、陈军、梁红斌、朱朝东 检研深度合作 共保国门安全 ——“专家学者口岸行”广东活动纪实 中科院专家考察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检工作罗 逸 摄 □万本屹 张志平 曾祥安 1月26至2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张润志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一行4人,在质检总局动植司副司长陈洪俊和广东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小帆的陪同下,实地考察调研广东口岸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情况——拉开了质检总局动植司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专家学者口岸行”活动的序幕。 此次活动是落实质检总局与中国科学院签署的《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动植司与动物所签署的《关于加强国门生物安全保障合作协议》的一项具体实践。活动以科技先导、问题导向、突出应用、互惠共赢为根本指导思想,主要目的是加强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执法把关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进交流、深化合作、扩大宣传、提升效能,共同保障我国国门生物安全。 在广东期间,专家学者们实地考察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检现场、货检现场、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南海植物检疫实验室和东莞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检验检疫一线工作现场,采用座谈交流、现场观摩等方式,全面了解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执法把关工作。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局承担着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2014年,广东局共检验检疫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49.4万批,货值21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8%和20.0%。据了解,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具有量大、点多、面广、类杂等特点。2014年,广东局共从进境植物及其产品中截获有害生物2622种152643次,同比分别增长13.7%和46.8%。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56种16042次,同比批次增长81.8%。进出境旅客1736万人次,其中进境旅客869万人次,同比增长1.2%。截获旅客携带禁止进境物60694批,同比增长10.6%。进出境邮件7075万件,查验进境邮件338.8万件,同比增长94.4%。进出境快件1937.9万件,查验进境快件1090.8万件,同比增长58.0%。 在全面了解广东局工作后,专家学者们一致对质检总局及广东局在国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肯定和赞赏。面对国门生物安全新常态和新形势,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关于非传统安全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专家学者们表示,国门生物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农林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意义重大而深远,国门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动物所作为我国动物研究领域的最高科研机构之一,在国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潜力很大,可为口岸一线防控执法把关发挥强有力的科研与技术支撑保障作用。 针对广东口岸一线提出的有害生物鉴定难、新业态监管难、专家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需求,专家学者表示,双方可在国门生物安全宣传、资源共享与利用、科研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与交流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在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方面,双方充分利用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这一公共教育平台,在动物博物馆开设“国门生物安全宣传主题展厅或展区”,努力将其打造成国门生物安全科普宣传主阵地。在资源共享与利用方面,对广东局截获的生物标本和材料,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和满足自用的基础上,可移送动物所标本保藏。动物所将为移送的标本和材料免费提供保藏场所和设施,指定专人受理、接收、藏储及管理,并充分发挥其在检验检疫、科研、科普方面的作用。在科研与技术研发方面,动物所将结合广东口岸业务需求,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并提供有害生物及生物物种资源鉴定服务,向广东局免费开放有害生物及物种资源鉴定数据库系统。双方将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截获鉴定,物种资源检验鉴定,疫情评估、风险预警及检疫防控措施研究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在人才培养交流方面,双方可采用创建技术人员交流群、在线虚拟实验室等方式增进交流。同时,也可以联合开展物种鉴定及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等培训班,培训物种鉴定专门人才,提升其鉴定能力和水平。 考察中,专家们表示,广东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国门安全防控,是确保国家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是践行国家安全战略的具体行动,中科院将不断深化与国家质检总局及其所属检验检疫机构的合作,努力提升“检、研、防、控”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共同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及可持续发展。
2974 次阅读|3 个评论
清华周六讲座:为什么说动保、素食事关伦理道德?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4-9-23 11:47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学术资助项目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第30讲 主讲人 :蒋劲松博士(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主 题:为什么说动保、素食事关伦理道德? 时 间 : 2014 年9 月 27 日(周六)下午2:3 0- 5 :0 0 地点 :清华大学明斋241(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请从中门进入) 在线收听: YY频道ID:30118946,频道名称:动保大讲堂。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北京市哲学会 动保网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素食委员会 中国动保记者沙龙 绿野方舟 中国青年动保联盟 欢迎参加听讲、讨论! 温馨提示:讲座提供饮用水,为了环保,欢迎自带水杯。 内容简介: 动物保护、素食的宣传者常常会被攻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挥舞道德大棒”,动物保护与素食议题的讨论也常常被批评:不该将动物保护、素食的话题上升到伦理道德的高度。 在本讲座中,主讲人试图在学理上严肃地论证动物伦理学的合法性,论证动物保护、素食的确事关伦理道德。主讲人将要论证:在人与动物关系上,在人们如何选择食物的行为上,的确存在着行为正当性的问题;这不是一个私人的任意选择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论证、需要服从规则的公共问题。 描述:明斋路线图图片:眀斋路线图.jpg 动物研究读书会总汇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总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周日清华讲座: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吗?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4-6-11 09:33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学术资助项目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第28讲 主讲人 :郭鹏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 主题: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吗? (Against the Denial of Animal Language) 时 间 : 2014 年 6 月 15 日(周日)下午2:3 0- 5 :0 0 地点 :清华大学明斋241(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请从中门进入) 主持人 :蒋劲松(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 教授)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北京市哲学会 动保网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素食委员会 中国动保记者沙龙 绿野方舟 中国青年动保联盟 欢迎参加! 主讲人及演讲主题简介: 郭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哲学与动物伦理学。 摘要: 在当代语言学及语言哲学研究中,“语言是为人类所独有的”这种观点几乎是一个默认的前提,语言学家霍凯特(Charles Francis Hockett)和哲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是明确持这种观点并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人。这种观点不仅影响着对人类的语言和认知的研究,也在大大影响对非人类动物的相关研究。在我看来,无论是霍凯特还是乔姆斯基都没有为此观点提出有效的论证,我将对他们的论证进行详细的剖析并提出自己的反驳和观点。 Abstract: Currently, linguistic research is dominated by the view that language is a phenomenon that uniquely belongs to humans。This claim has 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ose experts who study animal language and animal cognition. Linguist Charles Francis Hockett and philosopher Avram Noam Chomsky are two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view. I intend to show that neither of them offered any valid argument to support this anthropcentric view. I found three problems in Hockett’s argument: 1. Even it is the cas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features uniquely belong to human spoken language, we can use this features to characterize (or define) human spoken language but not language. 2. Our knowledge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of other species is too limited to enable us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some features are uniquely belong to human, such as Duality of Patterning.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do so before we know the mean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ir (vocal) signals. 3. Hockett puts human communication in one category and put machinery communication, non-huuman animal communication in another category. We can see that some non-human animals communication systems share more features with human communication than machinery communication. In his earlier research, Chomsky (1957) insists that human being is the only animal has linguistic ability and he supports this idea by claiming that humans uniquely possess an innate universal grammar that is not possessed by other species. I call this approach ‘The Essentialism Approach’. My argument is that we cannot reach the conclusion that language is uniquely human from the uniqueness of human language. Other species can also possess some uniqueness of their languages and this does not make language a unique phenomenon of any of these species. In his later research, Chomsky(2004) shifted to what I call ‘The Great Leap Forward Approach’--after Alfred Russell Wallace, he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evolution that rewired human brain and enable us to perform the linguistic tasks that other species are not capable of doing so. My argument against Chomsky is mainly based on biological individualism, which is inspired by the research of Marc Becoff and other ethologists. 描述:明斋路线图图片:眀斋路线图.jpg 动物研究读书会总汇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总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9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周一下午清华讲座:作为受害者和公认的行为主体的动物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4-5-30 16:02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学术资助项目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第27讲 主讲人 : Michiel Korthals(荷兰 瓦赫宁根大学教授) 主题: Animals as victims and as world disclosing agents 作为受害者和公认的行为主体的动物 时 间 : 2014 年 6 月 2 日(周一)下午3 : 00- 5 : 30 地点 :清华大学明斋241(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请从中门进入) 主持人 :蒋劲松(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 教授)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北京市哲学会 动保网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素食委员会 中国动保记者沙龙 绿野方舟 中国青年动保联盟 欢迎参加! 主讲人及演讲主题简介: Michiel Korthals博士 ,瓦赫宁根大学应用哲学教授、欧洲生态系统保护基金会的主席,农业和食品伦理学系列丛书主编,《哲学与社会批判》和《环境与农业伦理学杂志》等期刊编委。曾任普度大学、都灵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其主要著作有《追问膳食:食品伦理学和哲学》( Before Dinner. Philosophy and Ethics of Food) 、《作为一种技术文化的实用主义伦理学》( Pragmatist Ethics for a Technological Culture )、 《为生命科学辩护的伦理学》 ( Ethics for Life Sciences ) 等。主要研究领域有生命伦理学、食品生产的伦理问题和环境问题。 Animals as victims and as world disclosing agents 作为受害者和公认的行为主体的动物 在动物解放的伦理学话语中,动物被看作为受害者。甚至权利观点也仅仅将动物看作为权利的担当者。然而,在人与人类的互动关系中,动物有更广泛的意义。他们能使我们摆脱固定的、僵硬的世界观,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方面,像游戏和难以禁止的与他者之间的互动。 In the ethics of animal liberation, animals are seen as victims; even the rights position only views animals only as bearers of rights. However, animals have a much broader meaning in interaction with humans. They can liberate us from fixed and rigid worldviews. They can make us conscious of important aspects of life, like play and uncontrollable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描述:明斋路线图图片:眀斋路线图.jpg 动物研究读书会总汇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总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0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六清华动物研究读书会:丰子恺护生思想的内在矛盾与演变
jiangjinsong 2014-5-8 14:22
动物研究读书会第 十一 期 主题:丰子恺护生思想的内在矛盾与演变 报告人: 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时间: 2014 年5 月 1 0 日周六下午 3 : 00 地址:清华大学明斋 241 室(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 ,从明斋中门入 ) 欢迎对于动物与人关系的深入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前来参与讨论。 说明:读书会提供饮用水,为了环保起见,请朋友们自带水杯。 描述:明斋路线图图片:眀斋路线图.jpg 动物研究读书会总汇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总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3月16日清华读书会:国内外动物园研究现状简介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4-3-10 20:40
动物研究读书会第九期 主题:国内外动物园研究现状简介 报告人:周伊园(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时间:2014年3月16日上午9:00 地点:清华大学明斋241(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请从明斋中门进入) 欢迎 关心人与动物关系的朋友们前来参加讨论 说明:读书会提供饮用水,为环保起见,请朋友们自带水杯。 描述:明斋路线图图片:眀斋路线图.jpg 动物研究读书会总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407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和动物研究小伙伴们在威海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3-10-24 20:06
暑假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动物研究专场报告的老师和同学们合影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1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周日动物研究读书会:哈拉威《伴生物种宣言》研读
jiangjinsong 2013-10-9 21:20
动物研究读书会第三期 主题:哈拉威《伴生物种宣言》研读 报告人:李芳芳(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 时间:2013年10月13日上午9:00 地址:清华大学明斋241室(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 欢迎对于动物与人关系的深入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前来参与讨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研究读书会第二期:观看动物:视觉、权力与政治!
jiangjinsong 2013-9-16 21:09
动物研究读书会第二期 主题:观看动物:视觉、权力与政治! 报告人:龙缘之(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 时间:2013年9月22日上午9:00 地址:清华大学明斋241室(图书馆北、万人食堂南) 欢迎对于动物与人关系的深入研究感兴趣的朋友前来参与讨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欢迎参加全国科学哲学大会的动物研究专场报告会!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3-4-27 21:40
在中国科学哲学领域,两年一次的全国科学哲学大会是一次重大的学术聚会,今年要在山东威海召开,由山东大学做东。 这一次会议,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我们要搞一个生态文明与动物研究(animal studies)专场,这里的animal studies,有点类似于women studies ,science studies, culture studies,是对有关人与动物关系的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多维度的综合研究,不是动物学之类的自然科学研究。 会议估计会在8月24-25日左右举办,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报名参加,现在就可以准备写文章喽。等会议正式通知发布时,我会在此贴出来的。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0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