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性问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SDN和SDS如何影响未来的云构架
SDNLAB123 2015-5-11 13:32
编者按:使用云服务的租户都面临一些安全、控制相关的系统管理权限,但又想要保证灵活性、实现快速扩展以及提高成本效率, SDN 似乎可以成为解决这种架构性问题的方案之一。 使用云服务——不论是私有云还是混合云——的租户,都希望能够沿用典型的本地数据中心的控制机制。企业不想放弃虚拟存储区域网络 (vSAN) 、防火墙、访问控制、管理方式、合规审查等所有这些和安全、控制相关的系统管理权限。但是同时希望增加灵活性、实现快速扩展以及提高成本效率,因为这些是吸引企业使用云环境的主要因素。 软件定义网络 (SDN) 似乎可以成为解决这种架构性问题的方案之一。从很多方面 来说,就是使用云服务提供商的方案来解决云服务器提供商的问题,因为流程控制套件的作用就在于向租户隐藏大部分网络管理工作。对于可扩展性的需求 以及标准交换机硬件设备的高昂成本促使服务提供商逐渐意识到应该为租户提供更大程度上的灵活性,由此诞生了简单交换机架构这种全新理念 ,将数据服务和管理功能从交换机自身当中抽象出来,将其托管在服务器集群的虚拟机实例当中。 可以将其比喻为搭建积木的过程。你可以使用普通木块一点一点进行累积,直到最终完成,或者从开始时直接使用乐高。使用乐高的方式可以更快地完成搭建和修改,这就是传统的固定结构交换机对比 SDN 乐高方式。 随着混合云趋势的逐渐流行, SDN 也已经成为 一种主流技术,尽管现在仍然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些现有的 SDN 解决方案已经能够在混合云的私有云部分当中完成一些重要任务。服务提供商正在对这种方式进行改进,希望其能够适用于云环境当中的大部分任务,明年将会实现服务、软件和硬件平台的广泛可用性。 SDN+ 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可以根据租户需求灵活搭建网络环境。租户选择不同的数据服务,之后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 使用策略和模板可以帮助简化这个过程 ) 。实际上数据服务就是位于虚拟机上的虚拟实例,可以随意创建和销毁,因此想要针对特定负载进行调整也相对容易一些。 正如设想的那样,每一个层级的数据服务都将产生充满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需要为不同种类的模块制定等级化标准,像 OpenFlow 这样的工具就是为了将模块粘合在一起的“胶水”。 尽管通常大家对于 SDN 的反馈结果都是十分积极的,但是除了云服务提供商之外,现在很少有其他企业能够顺利完成类似项目。现在市场中存在着一些忧虑和顾忌,大家担心像思科这样的公司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出现严重亏损,而其他公司使用的“软件定义”项目又过于随意,缺少灵活性。 一些存储初创企业也借鉴了 SDN 服务抽象的概念,由此诞生了针对数据中心的软件定义存储 SDS 。其仍然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正在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具体的架构方式。 另外,虽然这里只提及了数据抽象服务,但是其将对底层硬件产生更加复杂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存储行业当中解决方案的多样性。最终,这种模式很可能类似于 Ceph 开源通用存储软件的概念,拥有结构简单的数据存储结点,包含磁盘和存储设备,但是依然能够提供所有服务——比如压缩、复制、代码生成和加密——所有这一切都运行在虚拟机当中。 这种解决方案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逐渐成熟,但是即便是当前的解决方案也能够极大降低存储方面的开销。然而,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度降低存储硬件方面的费用,但是最终可能会导致很多复杂问题和麻烦。另外一种已经成为主流的产品是 Ceph 自身。企业从中国的 ODM 厂商购买低价硬件,其中包含了所需的磁盘设备,使用其构建 OpenStack 兼容可扩展存储。估计这种 ODM 业务现在占据了总存储利润的 10% ,但是设备销量却占到了 20% ,由此反映出 ODM 设备的价格较低。 由于只有存储节点和交换机节点需要使用特定硬件,其他所有功能全部运行在虚拟化服务器实例上。现在企业还没有深入了解分布式系统当中存在的数据完整性和延迟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期待系统性能提升成为推动 SDN 和 SDS 发展的主要动力。 网络性能将会成为性能调整过程当中的主要因素。未来的项目当中以太网的性能表现将会有所提升,这些能够 为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帮助作用,但是在分布式 SDN 或者软件定义存储 (SDS) 架构当中,节点间迁移的数量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数据流不同于服务器虚拟化。延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问题。比如,只有当新数据的多个复本被写入到永久性存储之后,数据库才会认为当前事务已经完成。仅仅拥有下一个节点就断定数据已经被存储是不充分的,因为停电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这意味着某些特殊处理或者某种形式的短暂存储将不会在停电时丢失数据。 SDN 和 SDS 都可以大幅度降低总成本并且提供高可用性。如果一切顺利,流程管理套件将会负责大部分系统管理工作,租户能够控制自己的虚拟数据中心。在所有这一切背后,服务提供商需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虚拟机实例都是相同的以及硬件限制的客观存在,这些都将会影响硬件解决方案和数据服务软件。 转载自:比特网
个人分类: 业界资讯|1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霍山石斛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3、道地性问题)
duanjunscib 2013-10-24 22:07
3 、霍山石斛的道地性问题 中药材是很注意道地性的,所谓道地 药材指在特定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下自然生长,或加工制作、栽培的质量好、疗效高、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的中药材。 谢宗万先生从道地药材的成因角度认为,道地药材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 且生产较为集中, 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较佳、疗效好, 为世人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称之, 因此, 在药名前多冠以地名, 以示其道地产区。道地药材与环境是不能分离的。 自198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次确立了“中药道地药材研究”课题以来, 我国先后进行了道地性研究的常用中药种类超过了300 种,研究内容包括品种考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石斛类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还没有涉及。 针对霍山石斛而言,其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安徽霍山县及其周边地区,目前的人工种植基地主要位于安徽省的霍山县境内,尽管其它地方也有零星种植的报道。如果现在来开展霍山石斛的道地性研究,将比以后等霍山石斛象铁皮石斛一样在南方诸省都已种植的情况下容易得多。 霍山石斛的道地性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所制订出的霍山石斛标准的科学性。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将霍山石斛的道地性研究纳入到日常议程。 霍山石斛的道地性研究可以从 古籍考证, 不同种植区域种植、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种植管理措施、 不同采收期、不同加工炮制方法等对霍山石斛生长、形态和质量 ( 主要药材成份与含量以及药效) 的影响等方面着手,最终明确霍山石斛的道地产区、道地品种、道地种植与加工方法。(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霍山石斛|3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ombinatorics(wikipedia)
热度 2 MelodySun 2012-5-18 14:20
广义的 组合数学 就是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狭义的组合数学和图论 、代数结构 、数理逻辑 等的总称。但这只是不同学者在叫法上的区别。总之,组合数学是一门研究离散对象的科学。随着计算机科学 的日益发展,组合数学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因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使用算法 处理离散数据 。 狭义的组合数学主要研究满足一定条件的组态(也称组合模型)的存在、计数以及构造等方面的问题。组合数学的主要内容有组合计数 、组合设计 、组合矩阵 、组合优化 等。 组合数学中的著名问题 计算一些物品在特定条件下分组的方法数目。这些是关于 排列 、组合 和 整数分拆 的。 地图着色问题 :对世界地图着色,每一个国家使用一种颜色。如果要求相邻国家的颜色相异,是否总共只需四种颜色?这是图论 的问题。 船夫过河问题 :船夫要把一匹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运过河。只要船夫不在场,羊就会吃白菜、狼就会吃羊。船夫的船每次只能运送一种东西。怎样把所有东西都运过河?这是线性规划 的问题。 中国邮差问题 :由中国组合数学家管梅谷 教授提出。邮递员要穿过城市的每一条路至少一次,怎样行走走过的路程最短?这不是一个NP完全 问题,存在多项式复杂度算法:先求出度为奇数的点,用匹配算法算出这些点间的连接方式,然后再用欧拉路径 算法求解。这也是图论 的问题。 任务分配问题 (也称婚配问题 ) :有一些员工要完成一些任务。各个员工完成不同任务所花费的时间都不同。每个员工只分配一项任务。每项任务只被分配给一个员工。怎样分配员工与任务以使所花费的时间最少?这是线性规划 的问题。 如何构作幻方 。
21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个性化推荐的十大挑战之一:数据稀疏性问题
热度 1 flyada 2012-4-5 15:27
挑战一:数据稀疏性问题 。 现在待处理的推荐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用户和商品(也包括其他物品,譬如音乐、网页、文献……)数目动辄百千万计,两个用户之间选择的重叠非常少。如果以用户和商品之间已有的选择关系占所有可能存在的选择关系的比例来衡量系统的稀疏性,那么我们平时研究最多的MovieLens数据集的稀疏度是4.5%,Netflix是1.2%,这些其实都是非常密的数据了,Bibsonomy是0.35%,Delicious是0.046%。想想淘宝上号称有8亿商品,平均而言一个用户能浏览800件吗,我估计不能,所以稀疏度应该在百万分之一或以下的量级。数据非常稀疏,使得绝大部分基于关联分析的算法(譬如协同过滤)效果都不好。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无法完全克服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办法,譬如可以通过扩散的算法,从原来的一阶关联(两个用户有多少相似打分或者共同购买的商品)到二阶甚至更高阶的关联(假设关联性或者说相似性本身是可以传播的) ,也可以添加一些缺省的打分 ,从而提高相似性的分辨率。数据规模越大,一般而言越稀疏,现在能够处理稀疏数据的算法被认为是更有前途的(譬如扩散 、迭代寻优 ,转移相似性 等等)。 Z.Huang,H.Chen,D.Zeng,Applyingassociativeretrievaltechniquestoalleviatethesparsityproblemincollaborativefiltering,ACMTransactionsonInformationSystems22(2004)116 - 142. J. S.Breese,D.Heckerman,C.Kadie,Empiricalanalysisofpredictivealgorithmsforcollaborativefiltering,in:Proceedingsofthe14thConferenceon UncertaintyinArtificialIntelligence,1998,pp.43 - 52. J.Ren,T.Zhou,Y.-C.Zhang,Informationfilteringviaself-consistentrefinement,EPL82(2008)58007. D.Sun,T.Zhou,J.-G.Liu,R.-R.Liu,C.-X.Jia,B.-H.Wang,Informationfilteringbasedontransferringsimilarity,PhysicalReviewE80(2009)017101
个人分类: 随手摘录|12008 次阅读|1 个评论
7.1:吸收装置搭建第一天
thegreatlake 2011-7-1 22:24
反应器搭建几点心得: 1、关于配气系统:考察如何使得来自不同流量的气体混合起来,这个使用一个单独的三通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使用一个配气瓶,或者所谓的缓冲瓶来解决这个问题。明日考虑找到两个进口,一个出口的配气瓶,考虑进气口的深度问题,以及何处出口。 2、关于流量计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有待解决,和老板打电话,最好带来几个大小一致,但是流量缩小数倍的流量计。另外,有一点必须得注意,就是配气进口的两个流量大小需要和混合器的流量是一致的,这一点相当重要。 3、关于密封性问题,需要购置一些固定的圈子,来解决这个问题,钢气瓶出口、导气管连接处等。 4、另外关于温度的设置,何时进行温度的提升,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明日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关于配气瓶。 2、关于密封问题,找到相关工具。 3、流量的计算,吸收瓶的设计。 4、关于鼓泡装置,需要向秋燕或者王同学咨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5、需要阅读文献了,关于模型的建立这个问题,我想这个对于后期的流量设计还是有重大的关系的。 6、需要借鉴二氧化硫吸收装置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思考 PS: 以后坚持每天进行科研笔记的记录工作,晚上十点以后进行此工作,需要对今天的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并且进行明天工作的计划工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数集有优良的品质
热度 1 yanghualei 2011-5-8 08:25
实数集有许多优良的性质,进而其为数学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实数列若存在极限,则极限一定是单一的,即其对待趋势性问题一向是比较专一的;实数列若单调有界,即只要其有上进心并且贪欲有限的时候,则其一定会有个归宿的 。 如果我们人类对待事和人专一并且别有那么大的野心,则在趋势性问题上也一定会有个良好的归宿。 若其有归宿则其的各个方面也应该是有归宿的,同时任何能力有限的人,至少在某方面能力是有限的。在实数集合中任一有界的无限集合,则其中至少某点附近存在无限个数。 在实数集合中其数列收敛的条件是此数列为柯西列,即随着数列下标的增大,以后的任何数差值可以小于预定的任何数;在此可以这样说,实数集合中的收敛数列和柯西列是等价的,其是实数集合中的特有的性质,如对有理数集合就不在适用。一般把一个集合中的任意柯西列都收敛于此集合的元素,看做此集合是完备的, 故实数集合是完备的且是可分的,即可以分出一个稠密子集,若采取一定的划分,则就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而有理数稠密但不完备。即实数中的任一数都可以用有理数去逼近。 如果我们在局部上能伸能缩,并且善于迂回逼近该多好啊。 数的最小上界是上确界,一般上确界并不一定在此集合中,但对于实数集合,只要一个集合有上界,则其一定有上确界。 确界定理就是客观反映实数集合上没有空隙的性质。 人啊,什么时候才能这样完美,不论是在待人接物还是做学问上,让人无可挑剔 。 如果一个定义在实数集合上的集被一个系列开集族所覆盖,若覆盖集合的所有集族都有有限个基本集构成的集合覆盖了集合,则集合就紧。 实际上紧性,完备性以及确界定理在实数集合上其是一致的,都客观的代表了实数集合的专一性和追求完美的优良品质。
个人分类: 数学沙滩|3653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技创新的战略和战术性问题
热度 4 肖建华 2011-4-9 11:28
当代科技的一大特点是:综合性研究。 这种综合性是在那个层面上的?早在 1980S 初,钱学森就提出,这是在思维上的、在结构性层次上的一种综合性。换句话说,是在哲学层次上的。 但是,在形式表现上,是多学科的系统性集成。因而,就组织形式上,是把研究人员按系统工程的原则进行有效的组织。 近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形式上的综合性被充分发挥了。如,综合性大学、综合性研究所、综合性课题组等等。 但是,在完成形式上的综合以后,在深层次上的综合却是令人完全的失望。因为,在深层次上的综合是需要在科学哲学层面上的,而对具体的学科大类,其哲学层面上的把握是我国学者的弱项。这样,群龙无首的弱点就暴露无遗。 解决这一问题的应急性办法是:海外引进。各高校的有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战略被不断的加码,直到令人费解的程度。 在战略上的失败已成定局。为何有这个结论呢? 第一,对具体的学科大类,在思维上的、在结构性层次上的综合性首先是出现在个别人的大脑中的,而这个人在该学科上的传承一般地说是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奋斗的结果。这类人本身是创新的火车头,但是,他绝对的不是实现者,至多是参与者之一而已。 其次,在他的大脑中的综合是初始版本,是有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的。这就需要有接近其层次的多个在学科哲学层面上的补充性研究工作。这类研究工作也是由分散的大脑完成的。 第三,只有在这两个学科哲学层面上的研究工作被理解后,才会要求出现把研究人员按系统工程的原则进行有效组织的具体化的综合性研究工作。由于大概的研究路线已经被设计,因而人才的组织是有既定方针的。 这样的综合性课题组才是当代科技特点的:综合性研究。 而我国高校、研究所等的组织是自上而下的,只不过是有目标层次的追求,而没有完成目标的战略性设计及相应的战略性组织,因为它不是出于学科的本质性集成。 那么,结果就是:即便是引进了合适的领头人,而其组织也未必是合适的。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才的组织不是在学科哲学层面上的一致性基础上的、不是大家共同认可和信服的,内部矛盾和在碰到困难时的一盘散沙特点也就暴露无遗。 这样的综合性没有创新能力。 我们搞科技创新的必经阶段是学科哲学层面上的优先发展。在适当时期,以果断的决心的大力气组织综合性团队。 如果要这样做,有的学科要等待多年,有的学科就是白手起家。 问题在于,在学科哲学层面上的研究工作是很难出目前考核制度下的“成果”的。因而,我们有一个结论:本土的这个层次的研究工作人才早就被边沿化了。 也就是说,目前的科技创新团队中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批人才。 以此为根据而下结论认为本土没有这批人才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态度。而由此而来把海外引进作为重中之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是比一无所获强点。 发现、寻找本土的在学科哲学层面上的研究工作和人才本身就是对各高校、研究所的一个考量。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而是把一大堆的制度设计、人才标准设计作为遮羞布,由此来搞学科综合性研究,并希望立竿见影的收获创新性成果的话只能是成为历史教训。 我国高校、研究所领导面临两个核心问题: 1 )如何使得做学科哲学层面上的研究工作能得到持续稳定地增长? 2 )如何寻求适当的学科们类、在适当时期跨部门、跨地区的、组织在本质上的综合性研究工作? 把这两个工作淡化,一哄而起的搞盲目乐观的大学科综合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家的创新型建设是没有多少贡献的。 一个国家的振兴只能把根本的希望寄托在全国人民的奋斗不息之上。在科技上也是一样的,我们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奋斗不息之上。 把国内的广大科技队伍视而不见,妄图从海外弄出一批“精英”来完成主观设计的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 只有在基于本土力量完成学科哲学层面上的设计以后,从海外引进的“精英”才是有价值的。 而在学科哲学层面上的设计是否是实事求是,是否是充分发挥了本土的人才智源是考查高校、研究所领导能力的试金石。 在解决战略性问题以后,再制定战术性的、系统工程化组织机构等制度层面的东西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也只有到了这个层次,我国的本土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名正言顺的登堂入室。才基本完成可持续稳定地增长的战略格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72 次阅读|4 个评论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与基础工业的本原性问题:安全设计分析理论方法
热度 1 caoyuanzhiye1 2011-3-21 15:33
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与 基础工业的本原性 问题: 安全设计分析理论方法本身也有缺陷 核电站设计中安全分析设计是重中之重,基于概率风险分析是主要的理论与方法,无论是一代沸水堆、二代、三代、四代堆,在概念上经历主动安全防御、能动保护、非能动保护和本质安全设计追求。但是作为一个具体 工程 必须将概念落在实处的具体的每一个环节 / 细节,安全分析设计尤为重要。 基于概率风险分析的复杂系统可靠性(或安全分析)分析理论与方法的核心技术和概念是 故障树分析方法 ,它在 60 年代中期保障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后,故障树分析方法成了航空 / 航天可靠性分析、核电安全性分析的世界性的法定标准。对于复杂系统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可靠性。 故障树分析方法 有 4 大优点:( 1 )引入人为因素对系统故障发生的影响;( 2 )故障传播过程和相互作用关系明确;( 3 )直观图形表示;( 4 )具有严谨的数学逻辑基础,通过最小路径、最小割集的代数运算,可以精确的计算出系统的可靠度(有 99.999% 要求例)。但是建树结果与质量(正确性\一致性\相对完备性)决定于建树者的技术素质、责任心和机构的审查管理制度, 故障树分析方法 本身对于建树结果和质量不提供科学保障(就是说:个位和小数点后 9 是有疑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三里岛核电事故、美国挑战者航天飞机爆炸、飞机失事等有其必然性,可以说未来类似事故一定还会发生。我国鑫诺 2 号卫星失败后,有关研究院组织专家组开展 故障树可靠性分析 工作,各个专家建立的故障树都不同,品质更不一致,所以探索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新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本身如果能够对可靠性分析结果和质量提供科学保障,且工期和费用可控制,将具有巨大的学术意义和使用价值,是 基础工业的本原性 问题。恳请大家批评\指正\支持.
3284 次阅读|3 个评论
有感于十二五规划
热度 1 心中藏弓 2011-3-13 09:57
估计现在所有高校都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包括事业发展、科研、教学等等,我也是分规划的制定者之一,在制定规划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什么是规划?按百度词条: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可是我们的规划是怎样制定的呢?学校分任务,每个部门都要制定规划,书记、校长分配给处长、院长,处长、院长再安排给副处长、副院长,然后可能再安排给科长、副科长等,其实规划可能都是具体办事人员制定的,这种规划能称为规划吗?不是说制定规划的人水平不高,而是不处在一定高度上,想制定高水平的规划也很难。所以学校的十二五发展都不是由领导决定的,这正常吗? 可能会说,领导会把关,可是领导的把关在哪里呢?就在目标上,我不管你怎样制定,我只管你的目标有多高、有多大,我就以目标来考核你。这还叫规划吗?这只不过是工作目标,离规划的高度差得太远太远。所以规划不一定有具体的目标,而是在一定保障制度下保持学校可持续地、健康地向前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一组数字。 怎样规划高校发展说实话也是众多三流高校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
10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两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
allen893 2011-2-28 16:28
方程组的解存在性.doc 方程组(1)的解.xls 方程组(2)的解.xls 本人最近写论文,涉及到两个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问题(好像是关于代数数论方面的)(见附件),由于本校没有这方面的老师,没人请教,就拿出来晒晒,请大家帮帮忙。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1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联网本质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就物联网接受证劵日报采访
热度 3 liufeng 2011-1-17 11:05
作者:刘锋 前言; 2010年1月15日,我就物联网相关问题接受了证劵日报记者贾莉的采访,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了物联网的若干问题。报道全文地址在: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110117/04189262506.shtml 采访内容: 物联网从提出伊始到磨合发展至今,关于物联网的争议一直没有断过,为此,本报特就广为关注的焦点性问题,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及专家各抒己见。 邀请的专家: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 中国电子 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委员、同方总工程师(CTO)周洪波;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王如珍;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玉柱;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刘锋 风头浪尖的争议点: 议点一:物联网产业尚处初创阶段,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没有成熟? 柏斯维:物联网总体来说出现不是没有道理,随着全球化发展,很多智能终端需要联网,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也需要考虑怎样拉动经济。 郝玉柱: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仍处于初创阶段,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要根据物联网的发展而逐渐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产业的行业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都是随着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存在决定意识,物联网产业行业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是否成熟,取决于物联网产业发展是否成熟。 汤烫:物联网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其实大部分领域还并不成熟,在相关标准制定、行政司法等相关配套并不健全。 刘锋:物联网因为2009年IBM推出智慧地球时一起炒热的概念,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领域就已经快速发展,那时人们更多用传感网称呼。因此已不是初创阶段,只是因为物联网概念的兴起而让人们关注这个领域,当然标准,技术,模式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成熟。 议点二:如今遭遇过度热炒提前“透支”? 王如珍:物联网是开放的,带来机遇同时带来挑战,应警惕个别企业利用概念炒作钻空子。 汤烫:物联网的前景毋庸置疑,但是应建立在规范、系统支持、金融配套相对健全的前提下发展,而谨防成为个别企业炒作的工具。 刘锋:物联网在这两年多的迅速崛起,与IBM2009炒作智慧地球概念有关。我们应注意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技术环境匹配的问题 ,不能被西方不断炒作的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概念牵着鼻子走。 议点三:物联网普及还需要3-5年? 王如珍:物联网现在提出很适时候,但是真正应用并不能走形式,需要实实在在政府、学术、企业需观点一致,统一规划,不能流于形式。 柏斯维:从十二五规划来看,各省行业都有物联网项目,大家都在做市场和产业化,所以个人认为仍需要3-5年时间。 刘锋:视频监控,水利,交通,电力的传感网络已经逐渐遍布我们的周围,倒是物联网这个概念没有普及。 议点四:国内究竟有无真正物联网企业? 王如珍: 其实真正谈物联网企业,国内企业真正符合条件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 汤烫:物联网企业还是有的。国内很多所谓“物联网企业”,在各细分行业良莠不齐,个别有在一个行业相对领先,但并不足以骄傲。 刘锋:这要看真正的物联网企业的标准和定义是什么,是西方的定义还是我们自己的定义,如果是西方大公司按照自己的模式给出定义,并指出国内没有真正的物联网企业。那么这个说法可以看做是一个商业竞争行为 议点五:技术研发急需突破,缺乏统筹规划,标准制定是否有待统一? 刘锋:物联网所代表的庞大的领域,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应该用商业竞争作为最重要的创新推动力发展,用行政的手段统筹规划,反而会阻碍创新,阻碍技术突破,因为没有人能事前规划一个未知的领域发展,但中国应抢占标准制定的制高点。避免标准完全国外制定。 汤烫:物连网这个概念太宽大,从应用的层面,恐怕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 柏斯维:物联网发展不能着急,如 RFID 发展目前还是很难定标准,芯片设计几乎没有自主研制能力,但是电力载波等很多技术如果突破,可能会有革命性的发展。如果未来物联网能有突破,就不仅仅是现在网络的时代。 罗清启:全球技术标准争夺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家电物联网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议点六:物联网到底能否为产业带来怎样的增量? 刘锋:物联网更多可以看做是互联网所连接电子设备的延伸,互联网的发展让社会,让产业得到几何级的增量。连接的传感器设备触角延伸到哪里,那里的产业都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罗清启:物联网家电必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物联网产业将是下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无可厚非。 郝玉柱:物联网的发展,说到底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降低生产成本。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还要看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联网的“价值”,是“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联网的“价值”才能提高,该产业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议点七:物联网是不是独立于互联网概念之外的新产物? 柏斯维:过去信息时代是人与人交流,现在是物也要上网,即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物联网核心推动力。目前很多人对物联网概念理解都很片面。 刘锋:物联网同样使用传统互联网的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同样使用iPv4/ipv6进行地址编码,数据同样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处理。因此物联网本质上依然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是新延伸出的部分。2007年我们在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互联网正在向一个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发展,云计算结构对应了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而物联网恰恰就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因此只有把物联网和互联网看做一个整体,才能更好的把握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动态。 周洪波:物联网中间件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早期就已经广泛应用,我国物联网基础实际和国际差距并不大。 附:我们在2007年提出互联网进化论时绘制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图,可以看出物联网本质是互联网未来发育的虚拟感觉系统的一部分。互联网进化论详细内容请访问 http://www.intevl.com
个人分类: 互联网进化论|4207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