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置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建议将‘我为郎咸平说几句话’博文置顶
热度 10 lin602 2013-8-4 10:26
​ 我觉得应该将蒋继平先生的博文‘ 我为郎咸平说几句话 ’置顶,从一个角度让大家讨论参考。 我觉得这与支持‘转基因’及‘反转’不要完全等同起来。我们网上许多人因为专业的原因不太清楚转基因方面的知识,需要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来提供数据与参考。 提供的数据越多,越让大家明白,也越有说服力。
4395 次阅读|19 个评论
置顶博文的一个补记
热度 1 lin602 2013-1-15 11:17
没有想到,一篇关于面试的置顶博文反响如此之大。写了几条补记于原博文后面,说明一下自己的观点,谢谢大家的关心。欢迎光临。 见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652850
399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想博文置顶,却被编辑部给置了,也挺好玩,博主尴尬否?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12-26 07:20
  有些不那么稀罕博文置顶的博主,有时候写出来的博文是不愿意置顶的。   骂人博文就是这样,博主确实在其中骂得挺过瘾,尤其是好不容易回趟国来好好骂骂以前领导的时候更觉过瘾。但是,这样的博文置顶了,就是让全国很多科学人民、全世界不少科学人民都看,大家却并不会跟着过瘾,鄙视博主的情况更多,这样做的后果反而让博主难堪。   不过,如此聪明的博主当然知道编辑部是在使劲讨好自己,所以也不好意思撤出博文,就只好被晾晒,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   看李鸿章的传记,有一节很有趣,李经常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下属加上几句徽骂“贼娘”,应该是“日娘”的意思,有次,李鸿章对着一位不苟言笑的下属来了这么一句表示亲近的徽骂“贼娘好好地搞”(“好好地搞”也是典型安徽话),没想到,下属正经八百地回道:“属下不敢X大人的娘。”把个李鸿章给尴尬的,那就别提了。   浙江人蒋介石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不过是用于生气时骂下属的,大家应该还记得吧?!   “龟儿子”、“龟孙子”大概也类此吧。这样亲热的话你可以 经常在自己家里对着亲人说,但是,对着外人说总还是不够礼貌的。   所以,俺们对编辑部说句善言:那类骂人博文就让它沉没吧,别置顶了,取消精选甚至都是有必要的。即便那博主是特别受编辑部待见的,甚至要刻意讨好的,也没必要如此。
个人分类: 人论|3822 次阅读|17 个评论
科学网有必要置顶【恶心的】博文
热度 9 outcrop 2012-12-7 12:01
有老师和同学经常会抱怨科学网把某些自己觉得很厌恶的博文给置顶了,并且因此表示对科学网的某些反感;我觉得没必要,在我看来,科学网置顶这类文章,也是有必要的。何况,博文的【恶心】,只是我们从某个角度看很反感,有些朋友从其他角度看,就未必了。 科学网博客首先是一个交流平台,而不仅是一个宣传平台。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观点,只要有代表性,无论代表哪个群体,摆出来关注讨论都是有价值的。特别是一些主流的观念,无论对错,摆出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比掖着强。 科学网真要是倾向性很强,完全支持某一流派的观点,那就大大的不可爱了;也容易沦为工具。 因此,我是支持置顶某些博文的,因为影响力和代表性,未必是看人下菜; 当然,编辑偶尔有自己的口味偏好,这也是可以理解和尊重的,大家都是人;编辑就像大厨,难调众人口~哈哈! 互联网时代的好处就是,信息透明的流通成本很小。 与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尝试把新人读者和有害信息隔离起来,倒不如把各种信息都透明摆开,让读者们充分阅读、思考、分辨和选择——来科学网玩的人,思考分析能力都不差;只是愿不愿仔细琢磨下而已。 一个健康的科学网,可能应该是一个充满了高质量斗嘴的科学网,各种观点都能展示出来,而不是某种或者某几种观念独大;也许这样才是健康的争鸣。 当然,分享也不能少。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4348 次阅读|18 个评论
难以理解用这样的博文题目,还被科学网置顶
热度 13 lin602 2012-11-21 09:55
置顶博文‘ 不想吃伟哥才有性,那成为有性的伟哥吧 ’。这个题目让人看了不爽。科学网讨论教育、学术与科研问题的,这题目就不能写得‘文雅’点吗? 要注意网上还有不少没有结婚的年轻女研究生或大学生,有些文字好象让她们看了不舒服吧。 以后科学网是不是也可以将含有‘网上过滤的词’的博文题目也置顶? 如果网上讨论的是文学艺术中的手法,或者讨论人性、医学、生理、伦理、治安等问题,这个题目倒是挺不错的。 可能我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脚步了。 注:本人不是针对博文中的内容,只是对题目有点不同看法。
3117 次阅读|15 个评论
置顶博文的必要条件
热度 3 lin602 2012-9-11 09:09
这样的博文是不能够置顶的。 1 设置访问权限的博文。其他人看不到,让其置顶合理吗?现在好点了,前面出现过几次。 2 不允许其他人评论的博文(关闭评论)。博主都没有胆量让其他实各博主进行讨论与评价,有什么置顶的价值?你说明了你的观点,你都不让其他人说不同的观点,编辑部为什么还要置顶呢?这样的博文可以精选,但不能够置顶。可以设置实名博主评论,不允许非实名博主评论是可以的。 好文章、好观点越辩越明。即使有不好的观点,其实也没有关系。即使自己说了有点不正确,我想大家都能够理解,而且还会尊重。
2854 次阅读|6 个评论
同一篇“论烦恼”置顶又精选, 烦恼不烦恼?
热度 1 黄安年 2012-7-15 06:08
同一篇 “ 论烦恼 ” 置顶又精选, 烦恼不烦恼?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7 月 15 日 发布 科学网页面真奇怪, 同一篇 “ 论烦恼 ” 博文,编辑部置顶又精选, 你说烦恼不烦恼?值班编辑没有宁停三秒 , 一抢一分,认真核查罢了,其他编辑难道也没有发现这样的烦恼?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268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下工厂OR拿杰青?——从两篇“置顶”博文弹起。。。
热度 18 boxcar 2012-6-8 18:37
下工厂OR拿杰青?——从两篇“置顶”博文弹起。。。
刚才端详了一下科学网博客,忽然发现置顶区的那两篇看似无关的博文放在一块,居然产生了互为表里的一种神奇效果,更有趣的是,两篇博文的作者居然还都姓林。 这会儿( 2012 年 6 月 8 日中午 12 点 )“高高在上”的是南京林业大学林中祥老师的“ SCI 论文指标将工科专业导向哪里?”;“屈居第二”的清华大学的林章凛老师写的“从清华看我国科技评价制度之痛”。请看截图: 在置顶区博文标题和科学网推荐置顶时选摘的两句最给力话这短短数十字之中,竟然有 5 个“工”字(别读错了,可不是 5 个“工资”哦)!因为说的都是工科和工程,而林中祥老师也是搞化工方面研究的,所以我才忽然觉得这两篇博文有联系。林中祥老师的博文,感慨 SCI 指挥棒是如此的犀利,指得很多化工之类的工科专业的老师和学生都去做发文章的功课了,而且很多其他实践经验非常重要的应用技术类的学科其实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都有类似的现象。另一位林老师的博文,则从非常牛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居然在过去的 18 年里仅获 2 人次“杰青”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关于“我国科技管理制度”的忧思(可能同时还有巨大的“愤慨”)。 然而,相当有趣的是,同样是化学工程,林中祥老师慨叹的是现如今大学教师中已经出现的过分重视 SCI 文章发表而不注重工程实践和不下厂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的“工科不工”现象;林章凛老师则似在抱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既然有 “ 在各排名榜均表现突出……:在本领域的表现优异,分别取得了世界论文第 2 、引文第 2 和高被引第 3 的好成绩” 这样强悍的排名位次和文章背景,竟然拿不到相称数量的“杰青”的“不公”(甚至“不恭”) 。 其实二位林老师大可稍安勿躁,不妨把这两篇博文的东西彼此“勾兑”一下,让它们在置顶区接着人气和热度发生点儿“化学反应”(可惜我还没写完,“反应器”里的一种“反应物”已经悄然挪到“热门区”榜首了),或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彼此的问题。 试想,既然连清华的化工专业发了一大堆很牛的 SCI 文章都很难得能搞定一个“杰青”,咱其他大学的化工专业的“杰出青年”们还能指望以后但靠 SCI 文 章就保证能出人头地么?与其饥肠辘辘地盼天上掉金子,可能还不如麻溜儿地脱下白大褂、换上工作服去工厂实打实地找点儿工艺技术问题解决一下,没准不但可以 在经济上很快“脱贫”,而且干得顺手的话或许还可以在事业上找个新的起点,甚至慢慢成就一番伟业,将来拿个科技进步奖啥的呢。 不知道清华的林老师看到南京林大的林老师所说的 SCI 指标已经指挥着各个大学的化工专业的老师学生们都忙着去生产 SCI 文章了会有何感想,如果换了我,一定感觉“鸭梨很大”!谁动了清华化工的“杰青”?当然是 SCI 文章发得也很多、很牛的其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同专业的青年才俊们。如果除了清华以外其他大学化工专业的老师们都不是每天忙于大发 SCI 文章,而都下工厂跑企业去做技术搞工艺,或许就不会有人来“截”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这个“ 偏基础的老牌工程专业 ”很看重的“杰青”。 事实上,基础研究做得好的童鞋们,不妨去把工作水平做得高些、深入些、细致些,争取多发些有科学价值的高水平 SCI 文 章,然后努力去搞个“杰青”回来;头脑灵活、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有感觉有想法的工友(工厂之友、工程师之友、工人之友)们,也 大可以勤往企业跑跑或泡泡,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创造力做出些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术业有专攻”,做好自己擅长的那块儿总是对的。倘若没有前沿 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的未来之路将是暗淡的;如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都无人解决,企业不会有足够好的效益、国家也难以有充足的税收,“烧钱”发 SCI 文章的基础研究也很难 HOLD 住。管理者们若在工作评价上厚此薄彼,无限制地增大某一方面的成果权重而轻松其他,肯定是不对的。 又及,精选区的榜首——“大呆”张志东他 LRJ 的博文忽悠博士、硕士们“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可能更是在呼吁博士导师、硕士导师们“做一个有立项的人”,至于到底是通过“下工厂”还是“拿杰青”来实现理想或者立项,你们看着办吧!
个人分类: 科研|5717 次阅读|38 个评论
說說科學網對待“民科”文章的態度!
热度 16 jiangjinsong 2012-6-6 11:27
最近科學網又再熱炒此事 不出意料 還是兩派觀點 強調學術自由言論自由的 和強調學術嚴謹同行評議遵守規範的 都有道理 本來科學發展就是要保持這種必要的張力 在張力中前行 一點規矩都不講就亂了套了 不敢越雷池一步也就別想發展突破了 至於科學網的政策 我一向是頗有微詞的 一方面所謂三條紅線失之過嚴 常常把博主們所謂個人學術觀點的文章刪掉 搞得很不和諧 科盲我曾多次抗議 另一方面置頂又常常過於隨便 許多問題很大很有爭議的博文又高高置頂 有失科學網身份和水準 讓眼裡不揉沙子的科學家無法忍耐 我的建議: 置頂必須審慎 刪文不妨寬容 置頂必須審慎 因為那是科學網的臉面 你是壓上科學網的聲譽的 拿不准的博文還是先別推薦了 刪文不妨寬容 科學發展本來就是修正錯誤獲得的 博主發幾篇觀點錯誤站不住腳的博文沒有啥了不起 畢竟科學網又不是專門的嚴謹的科學刊物 可是科學網常常搞擰了 就拿黃秀清博主來說吧 記得黃秀清博主原來發過一篇博文 引發了科學家的爭論 這本來是好事 科學網可以置之不理 但非要充當科學裁判官刪掉了黃老師的博文 弄得黃老師很不高興 連與黃老師爭論的劉全慧老師也不同意刪文 現在又走到另一個極端 明明知道黃老師的文章會有很大的爭議 卻偏偏置頂 不是非要惹事嗎? 其實黃老師也不需要這篇文章被置頂 你只要不去干擾他 他平時貼幾張有意思的ps照片逗逗大家高興 時不時地貼一篇探索性的文章 願意評論的就評論一下 瞧不上的就置之不理 他就很愉快科學網就很和諧了! 不是蠻好蠻太平的嗎?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625 次阅读|58 个评论
这两篇博文放在一起置顶让人不寒而栗!!!
热度 10 bianyi1 2012-3-22 11:00
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编辑MM,咱换一下好不好? (20分钟后已替换,此文仅立此存照吧。)
3035 次阅读|22 个评论
坚决支持编辑MM把内容极荒谬、且有时代性的博文置顶!
热度 17 QFL 2012-2-23 10:38
坚决支持编辑MM把内容极荒谬、且有时代性的博文置顶!
科学网博主张守勤老先生发了一篇博文《 我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 必须重视但不必反应过度 》,被编辑置为“头条”后,到现在已经有了过百留言;不过,约十之七八是反对的,更有不少是直接痛骂的、甚至编辑 MM也受牵连而挨骂 。 对张老先生的那篇博文,本人不评价;凡有兴趣者,不妨自己去阅读与判断吧。不过在此,我要表明一个基本观点 : 在极 绝大多数情况下(除非祸国殃民了),不欣赏 “ 谩骂 ”式的评论,即使该博主的某博文的内容是极其荒诞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个人的观点是: 对食品安全的态度,无论如何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尤其是在当前时代,竟然连备战奥运 天朝马拉松队 都 担心肉食类安全而自己养起了鸡。 下面,还是仅且只仅浅谈一下“科学网博客博文置顶”的那事儿。 我认为:编辑 MM若因 (不管故意还是无心) 将某篇博文置顶, 便遭受株连而被骂,则是很冤枉的 。科学网博友们应该明白这个理: 若在科学网上找到一篇 “ 内容极其荒谬、且观点又具有时代性 ” 的博文,那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最重要地是 , 编辑 MM 只有把这类 “ 内容极其荒谬、且观点又具有时代性 ” 博文置顶了,才有能让更多读者看到该文,并才能让广大读者们进一步深刻明白:科普工作的紧迫性、专家的不可信性、学识与年龄的无关性 ……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坚决赞同、并大力支持: 编辑 MM 把 “ 内容极其荒谬、且又有时代性 ” 的博文置于科学网博客头条 ;因为如果被“置顶”的话,它所得收获的效果,要远远胜过置顶十篇“ 内容极其正确 、且四平八稳”的博文,而这类博文通常是无关痛痒滴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913 次阅读|50 个评论
我的博客我做主——博文置顶方法精解
热度 10 sheep021 2011-6-15 15:36
科学网博客啥都好,就是如果博主自己想加精几篇文章并置顶,操作手续繁琐,需要慢慢研究。 下面,就手把手,一一步步精细讲解如何把自己加精的博文放到头顶。 1 登陆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装扮空间 ”,如下图: 2 开始自定义界面。点击“添加模块” 3 想让哪个模块显示在自己博客的首页,就打钩 , 3.0 特别是要打钩“自由模块1”,以后也可以选择“自由模块2”…… 3.1 本例选择“自由模块2”,因为“自由模块1”已经用过了 3.2 打钩之后,一个“自由模块2”,出现在自己的头像上面 4 把新增加的“自由模块2”,用鼠标拖放到中间位置 5 点击“自由模块2”右上角的“编辑”--“属性” 6 输入模块标题 7 在自定义内容中输入文字。通过“添加链接”。 8 在弹出的窗口里,输入添加想置顶博文的链接地址和标题(链接文字) 【说明:需要在新窗口里打开博文,以复制标题和链接地址】 输入完毕,单击“提交” 10 一个链接做好了,如下图,如果还有其他链接,重复,7-9 三个步骤。 11,点击窗口右上角的“保存”按钮。返回博客首页 12 博客首页已经有置顶文章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2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写博文不为置顶和精选
黄安年 2010-12-23 12:33
写博文不为置顶和精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3 日发布 科学网博客博文置顶和精选地位醒目 , 很容易进入登陆科学网博客的视野 , 因而很自然增加了这些博文的访问量 , 因而也为一些落户时间不长的博主特别关注如何争取博文被置顶和精选。然而这些置顶和精选博文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适应了编辑部或值班编辑的博文取向 , 并不完全代表博文本身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换句话说 , 如果撰写人一味迎合这种取向 , 那么可能失去了撰写博文的真正自我,不是我要写博文,而是要我写博文了。如果网友访问的视野只盯着置顶和精选博文,那么很可能失去了看到另外一些有价值和兴味博文的机会。 就我本人的情况来看 , 自己的博文总访问量并不完全取决于置顶、精选文章多少,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和博主是否勤写博文、写的数量、访问对象有关的。 迄今我的总访问量超过 634 万 , 博文数超过 5500 篇 , 平均篇访问量为 1150 ,远离平均文访问量的百名行列,但是总访问量近半年多来却稳居排行榜之首,原来居于第一的博主因为重任赴美写博文的时间少了 , 让位于我 , 并逐渐和我拉大了距离达 118 万之多。还有一些重要情况是我的博文被列入置顶、精选很少 , 占的博文比例更少。就每周发布的博文访问量统计来看 , 看该周博文的人总量不很多,但是周总访问量还是居于前列。依照我的分析这和平均每天发布四篇左右 ( 基本上是原创 ) 有关,也和登陆我的博客的网友中有相当部分不在科学网博主之列,他们通过科学网或其他渠道看到了我的博文,这样尽管我的博文被置顶、精选的很少 , 但是访问量依然领先。以勤领先却也是一种可取的选项。 如果这样的判断准确 , 那么就不宜看重置顶和精选,找自己的路 , 坚持写好自己想写的每一篇博文是最重要的。
3190 次阅读|3 个评论
【更多置顶博文】
metanb 2010-9-21 18:44
为了进一步节约头版版面,全部置顶博文将放在这里,而将在头版放置一个到这里的入口链接。 ⊙⊙⊙⊙⊙⊙近期正式发表的工作 ★⊙⊙⊙⊙⊙⊙⊙⊙⊙⊙反抗平庸 ⊙★师生见面座谈会上的谈话要点 ⊙⊙★⊙⊙⊙⊙⊙⊙⊙⊙师生信件 ⊙⊙施一公核心竞争力说之解读 ⊙⊙⊙⊙★⊙⊙⊙⊙⊙⊙哲学推理 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活动计划表 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 ★★该死的老板制⊙⊙⊙⊙⊙⊙⊙⊙⊙⊙⊙ ★没有出国意愿的学生不要报考我的研究生
个人分类: 博客导航|3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置顶区】
metanb 2010-9-16 14:44
按:为了节约头版版面,置顶博文用相应的链接映射到这里,主要是为了方便我的学生了解我的主张及学术方面的动向。 ⊙⊙⊙⊙⊙⊙⊙⊙⊙⊙近期正式发表的工作 ⊙⊙⊙⊙⊙⊙师生见面座谈会上的谈话要点 ⊙⊙⊙⊙⊙⊙⊙⊙⊙⊙⊙⊙⊙⊙⊙师生信件 ⊙ ⊙ ⊙ ⊙ ⊙ ⊙⊙⊙⊙⊙⊙⊙⊙⊙⊙内部消息 ⊙⊙⊙⊙⊙⊙⊙⊙⊙⊙⊙更多置顶博文
个人分类: 博客导航|3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