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考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热度 28 tangchangjie 2013-12-12 14:29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督之初,性本善 教学督导听课计划一般由教管部门分配,安排时,综合考虑了课程改进需求、专业内容、讲课和听教师的时间等等因素。   近两个学期都有年轻教师主动请督导组老师去听他们的课程。可能是他们感觉到了督导组的“督之初,性本善”。 我们督导组强调了作教管的“视听传感器”和“辅助”属性,督导目的是协助教师提效而加分,而不是扣分。考察听课后的意见表,有批有励,有正有负,总的还是理解多于抱怨,支招多于批评;与学生评教的意见相比,更容易被接受。   教师们改进教学的积极性难却,对主动请听课的盛情,督导组中总有时间合适的老师响应。最近,笔者应邀听了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Y n 老师的课。    带个记录设备去上课 上课前一天,建议Y n 带个录像(或录音)的设备。讲课时,他把手机放在讲台旁录像,由于用高画质格式,不到一节课时间,就把2G的剩余内存用完了。所幸,我带的平板电脑上还有8G剩余空间应急,把这次课程的主要环节都录下来了。       好效果来自充分准备  主动请督导组听课,自然预先做了充分准备,Y n 对教材相当熟悉,全英文的PPT,双语讲解,清晰准确。课堂调度活跃,既抽了学生上台表述,又有群问群答;三节课下来,学生还保持专注且充满兴趣;只是在提问时,对个别学生,还不能叫出姓名(本文最后一段有建议对策)。   这次课讲得不错,有录像作证,自然,我对这一次课程的评语也很好。只要每次都这么认真,每次都会讲得这么好。同意许多老师说的,教学只要认真,就能做得好;这一点和科研稍有不同,做科研项目时,有时认真了、拼搏了,也不一定成功。       不录不知道,一看自己笑  课后用视频转换软件(这类软件很多),把录像压缩了10倍,用我们的凡眼看,画质似乎和压缩之前差不多。   以下的体会来源于多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很多老师在观察自己的课堂录像时,都会发笑:   “这是我的声音吗?   “我会傻傻地那么挥手吗?   “这个肢体语言不太好,那个无意间的Pose帅呆了…..   “我会有那么多口禅吗?居然会每隔两句话就重复一个“然后” …   “我会每三句话都会重复半句吗?   “我怎么会有矛盾的口头禅?英语一口一个“You know”, 而说方言就一口一个“你不晓得….“   “真傻,下一页PPT中有那项内容,我为什么傻傻地在黑板上画?      上述事实说明,最容易请到、既善良而又私密,又最令人心服口服,且人人都有的私家督导,不是某位老师,而是自己的录像录音设备(包括手机)。   每学期自己录像或录音三五次,自看自查自矫正,很快就可以把教学效果提高一个档次。      其实,好多老师几年前就开始用照相机、手机或平板电脑自录讲课、自查自纠了。十年前,笔者跟潮,用过联想的ET-180,那是基于Win CE系统的早期智能手机,不能录像,录音还不错,对改进教学起过作用。   校方在教室中装有录像设备,但申请录像要惊动多方,即使真要录个示范课,也要先自录几次作为排练,以免贻笑大方。所以,老师们还是自录自查多。   在科学网上,曹广福教授也写博文介绍过通过录像来改进教学质量方法。       口头禅问题  口头禅源于佛家禅宗,我们俗人,则用来指代那些无心而出的惯语;电视剧上的少林主持,一口一个“善哉”,这比我们俗人的“好”更雅致。如果请宗教研究所的老师做报告,间或一个 “阿弥托佛”,是可以接受的,太多了就会烦。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头禅并非纯粹的下意识,它混有心理活动,或可掩盖思维延迟,使发音连续,或可推敲措辞。很多人在讲(太熟悉的)方言时带有口头禅,讲普通话则不带,说明口头禅是可以矫正的。       教师的亲和性 学校像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是“多对一”关系。学生认老师易,老师认学生稍难。在听课中,偶尔听见老师提问:   ”请那位女同学来回答,怎样实现….   “请那位黑衫帅哥来回答,为什么…. 如果那天穿黑衫的男生比较多,学生会环顾左右,不知谁中了“彩票”。 如果老师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或更亲切地仅呼其名,气氛立刻就亲切了许多;如果还能对好的答案,给以鼓励,甚至把鼓励分数 记在学生名下,学生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老师认识我,记住了我,这位老师不错,这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亲和度是相互的,是可积累的,高 亲和度会引导好的学习气氛和效果, 说不定在期末学生评教时,在亲和性相关的栏目中,学生会给教师高分。(国内外学校都有学生评教,有些学校,学生评教的分数很重要,如低于某个阈值,还会影响晋职)。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 笔者不太善于认人记人,采用了一个笨方法,开学第一次上课的课间或课后,与同学合影,然后请班长标注姓名,复印后放在教案中。下图是几张我过去用的照片,因为肖像权的原因,故意做得较模糊,有点变形。彩色照片是留学生班的,他们的肤色分布较广,白,浅黑,深黑都有,不用彩色照片,则不易区分(参见博文 我用全英语方式讲过课 )。 为了检索方便,一张照片上不超过 20人,一个班三五张就够了。 照片也分发给同学, 在还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就按人头洗印彩色照片,一人一张。师生一场,也是缘分。每次照相时,同学们都很兴奋。觉得这位老师很随和、亲近,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有了照片的辅助,几周后就能叫出多数学生姓名,提问就不那么尴尬了。当年没有固定的期末学生评教,但有不定期征求学生意见,估计学生议论我,也会是正多负少。 More ….. 此外,带个相机(现在都用手机)去上课,对考勤、监考也有用,上课开始时照,可检查迟到;下课时照,可检查缺席;偶尔为之,学生不会太反感。 曾经有学生缺考后,反说是老师丢失了试卷,所以,监考时照一张,可以作为出考或缺考的证据;当发现不自觉的考生有舞弊的预兆时,举 举 相机,就是威慑,可以制止舞弊于未遂,或可胜造“一”级浮屠,不必等人家作弊成功,铸成大错,再去抓弊。 相关博 文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课件内容之处理:思路、方法、深浅和详略(原名《照念PPT陋习之分析与解决》)---巡课笔记之二 互动是课堂的活化剂和清新剂 ---巡课笔记之三 享受学习,享受实践---喜看学生“玩”电脑,----巡课笔记之四)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谁是“那位同学 ”---巡课笔记之六 记一次带”民意调查的课堂讨论(图文)---巡课笔记之七 秀秀我们学生的实习作品 ---巡课笔记之八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展现教师魅力的开学第一课----巡课笔记之 十 半期考察:种瓜见瓜,种豆见豆--- 巡课训科笔记之十一 让学生看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了的钢铁 --- 巡课笔记之十二(唐常杰)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13 反木桶效应 与 985/211本科资历-- 巡课笔记之14 马航MH17的辩论 兼 反思一次课堂辩论的组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15644 次阅读|49 个评论
记考勤
热度 9 liuxuxia126 2013-3-13 23:15
应酬多了,在家吃饭的时间就少了。这个年纪,没应酬人家说你没本事,常应酬身体又受不了。所以我坚决拥护习主席的反腐决定和光盘行动,坚决杜绝吃吃喝喝铺张浪费。 在家吃饭,油水少些,清淡些就健康。 为了家人的健康,鼓励在家吃饭。我专门准备了一个考勤本子,记录每个人在家吃饭的次数。类似于上班和老板对研究生的打卡考勤。 为了鼓励儿子回家吃饭,他每次回来我都会加一到2个荤菜,排骨啊,牛肉猪肉或者鸡蛋什么的。加强营养啊,自从上了大学,儿子的学业更重更忙。体重还没有我重,好让人怜惜啊。 为了鼓励LG在家吃饭,每次他在家我就只做素菜,甚至不放盐。清汤寡水,清肠胃,减负担,减轻体重和血压是最主要的考核指标。 有时候很盼望儿子回来,那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吃肉啦。有时候却喜欢清汤寡水,为他人考虑的同时,自己也需要减重啦。 最近几次回家,见到我的人都说我长好了!这个“好”,对我却是不好。不就是说我胖了,重了吗?好什么好?这可不是万恶的旧社会,吃得好,长得胖并不代表生活幸福了。 考勤制度一定要坚持下去。既是维护健康生活的重要家庭制度,也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法宝。同时,还是一个游戏:每天画个圈,打个叉,这不是职业病又犯了咋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03 次阅读|18 个评论
也谈研究生期间的“考勤”制度
热度 20 lqs321 2013-3-10 09:20
最近看到多篇研究生导师给课题组,或实验室研究生订立一些 “考勤规矩”博文 ,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议题,值得大家来讨论。我在一篇“ 对研究生的如此考勤过分不?”博文后面 的评论是: “ 研究生不必考勤,告诉他们,学习和研究都是他们自己的事 ” 。博主回复: “ 可是问题是: 1 )学生没学到啥,毕业后埋怨导师; 2 )培养质量差了,学校埋怨导师; 3 )作为导师,也于心不忍 ” 。博主的回复实事求是,是一位对学生负责任的长辈式老师,充分体现了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特色。当然,我无意批评那些给研究生立考勤规矩的老师,因为他们的立意全部都是为了学生,没有任何一点私利。但是,我的态度非常明确,不赞成导师给在读研究生设立这个“考勤规矩”。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在我们这儿好像从没有听说这类规矩,什么“上班”要打卡,好像有用“指纹技术”考勤等,这样的高科技似乎用错了地方。因为,我们这儿老师和学生多数不在一起,学生一般在院里给的几个房间,算是他们的工作室,每人有那么一个隔出的小空间。在这样情况下老师实际上也没法“管”。只见这些工作室的大门上往往只贴有“最后走的同学请注意关灯,关好水龙头和关好门窗”字条。谁也不可能要求研究生们几点来,几点走。 我本人工作室是一个套间,外面是几位学生工作室,里面是我的办公室。我的学生不多,坐不下的学生就到院里的“研究生工作室”。自然,我也从来不关心学生来工作室的“出勤”情况。如果有一位学生几天没有来,会问一下怎么会事。但是我在每位新学生来时会给他们唠叨几句:以前的学生中谁谁很认真,他 / 她的硕士研究生只用了 2 年就毕业走人,或提前攻博,或考到外面继续读博士,或参加工作等。算是从侧面灌输一点“要努力学习”的思想。我现在清点一下,发现硕士研究生中有一半属于 2 年毕业,而且其中继续读博士的不少。当然也有一位延后了半年,但是他的博士论文刚刚获得湖北省 2012 年优秀博士论文。现在我已经退休,外屋是一位教授的 6 位学生,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相反我还批评个别学生坐的时间太长,要她注意腰椎和颈椎保护。 我旗帜鲜明地不赞成导师给在读研究生设立考勤规矩,道理估计很多老师们心理也明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不得已而为之。我看可能主要有:一是担心学生们学业,怕放纵他们,到时学校和家长怪罪;二也确有学生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研究上,需要促一下。然而,我想“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规”就够了。我们这儿有的学院好像也会有一些研究生规定,但多数属于学业要求方面。况且研究生们大多数都在 22 岁以上,应该让他们懂得一点自己的社会责任。我在很多场合阐述过这个观点:读研究生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读得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读得不好也是你不努力的结果,不需要怪任何人,包括老师,即使那些不太负责任的老师,况且怪有什么用呢,老师不是你自己挑选的吗,这些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有的老师出了几个有好成果学生就喜欢大事宣传自己的贡献,那么你那儿没有出什么好成果学生呢?难道是你不负责任的结果吗?王善勇博主刚发了一篇博文:学生做科研上瘾了。他的这篇博文也是体现了一个中国特色导师的心情,博文写道:“ 这次回国一个月我一直很担心我那个博士生的实验进展情况。按“常理”,导师出差或休假,一般学生都会长出一口气,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这都是事实,我以前也这样过。然而,我这个马来西亚的学生却真有点让我刮目相看了”。他形容这个学生做科研“上了瘾”,是一种调侃式的表扬和满足。其实我也亲眼所见,国外大学怎么可能给研究生制定如此具体的“工作规则”呢。我想如果确有此事,那些周末也要学生“上班”老师就 恐怕有“侵犯人权”的嫌疑。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就十分强调大人们(长辈)和老师们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个无可厚非)。大家都是以百般呵护的“高度责任”教育孩子。他们往往只注重教孩子们各种技能,而且误认为这些技能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忽视健全人格和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教育。最近轰动全国的“未成年人强奸案”中明星儿子就是一个典型。他在老年父亲和中年母亲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直到犯下重罪,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其实,我也能够理解给研究生制定“规矩”老师的心情。正面来看,他们确实希望通过这些规矩让研究生们认真做他们的研究,出好成果,不要出乱子,否则不好向学校和家长交代;负面来看,实际上也是一部分老师的虚荣心作怪,认为学生做的好老师脸上有光。我在有关博文中谈到过一个导师的主要责任是让你的团队或实验室充满学术味,在这种氛围中,大家都是自觉自愿勤奋刻苦地学习和钻研,这一点往往需要老师带头。我周边学术气氛浓厚的团队和课题组不少,恰恰相反,给研究生制定如此“工作规则”的团队倒不多(至少我没有看到)。况且你能管一时,能管一世吗。我认为平常老师们多抽出点时间和学生们交流,谈点你自己或你知道一些人的经历,包括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潜移默化影响他 / 她们,让他们养成对社会、对别人、对自己负责,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人老师的职责所在。
13631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上课了,学生不来,老师怎么办?学生怎么想?考勤还有用吗?
热度 1 maczone 2012-11-23 01:09
2012.11.22微博讨论如下: #七嘴八舌话工大# 小编今天78节路过包印楼,看到一楼这个班,我无语了,我震惊了,我顿时感觉什么偷偷逃课的,替人答道的都弱爆了。一间可容140人的多媒体教室,只有一个老师四个学生上课!!!我当时就非常疑惑,也非常遗憾。如此乐观的老师是怎么炼成的???没来的学生还知道自己是一名学生吗? // @超负荷的兔子压力很大 : 作为大四学生看这个现象,觉得很正常了。到了大四,实习,考研,考公务员,大家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都在忙自己认定的事情了 // @夏天不喝牛奶 : 竟然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惊住了 // @唯恨剑锋不快 : 我以前在公共楼考试提前去,他们在上高数课,就一个人、、、、 我不是大鸟 : 包印楼2楼吧 周六经常路过这个教室 来10个人就是很了不得了 哈囉_文嘉慧 : 額,這老師心裡素質也夠強的啊。 AwakenTwilight : 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都喜欢去,有的老师上课只考点名留住学生,问学生还是不是学生的时候,先问问老师有没有尽到自己传道授业的责任,还是只是来混课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些什么,浪费学生的时间 @IL-DD :这就是学校的制度问题,就像我们学院。。评奖学金什么的,分数就是王道。。。试问考试的那点分数真的能说明什么不? @Ahlei_Z :为什么我们大四的时候 基本上还都去上课了 难道是一届不如一届? ==================================================================== 田飞设计 : 今天还和同事聊起这个话题,好沉重啊。 微博原址: http://weibo.com/2521638540/z6gL16jwG
个人分类: 工作|46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的课堂考勤政策
热度 13 nli2233 2012-11-12 12:38
以前,每当开学后一门课的第一堂课之前,我都会根据注册人数把这门课的教学大纲( syllabus )复印很多份,然后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后来我觉得这样太不环保太不节约了,就改成给学生网址,告诉学生到什么地方可以 download 我的教学大纲。同时,告诉学生,我建议他们把大纲下载后存到自己的电脑里,但不建议他们打印出来。我说,要学会低碳生活,尽量多挽救一棵树。两年前开始,学校提倡 go green ,我这也算是对学校导向的一个呼应。迄今为止,还没有学生因为拿不到打印出来的教学大纲抱怨过,所以我决定一直坚持下去。 教学大纲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往往也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部分,就是最后成绩如何评价。我一般是把成绩评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课堂出勤和参与讨论,通常占 15%-20% ;第二,期中考试, 25% ;第三,期末考试, 25% ;第四,课程作业和论文, 30%-35% 。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平时有课后作业,那么第四部分就占 35% ,第一部分占 15% ,否则,学生只做课程论文的话,第四部分就占 30% ,第一部分占 20% 。 既然出勤占了 15%-20% 的比例,那么上课点名记考勤就是必须的。本科生课堂人多,一定会点名的。研究生课堂人数超过 10 个,我也点名;不到十个的时候,我环顾一圈,就知道谁来了谁没来,自己记录一下就算了。 第一堂课,我就跟学生讲清楚,上我的课,是可以逃课的,但是有个限度。如果你逃课不到 5 次,那么你的考勤成绩不会受影响。如果到 5 次了,那么从第五次开始,每逃课一次,我扣掉你 5 分,直到把出勤成绩扣完为止。也就是说,如果你逃课 8 次,基本上考勤成绩就没有了。这意味着,就算你其它方面的表现都很完美,那么你的最高成绩也只能是 80 分或者 85 分。我特别声明:我不关心逃课的原因,只要你旷课达到五次,我就开始扣分。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有学生说,我是 ROTC (注:全称为 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即所谓预备军官营 )的,要是有训练任务,耽误了课,不应该让我负责任吧。我一想,他也有道理。再说,咱也不能跟军队较劲。我这人从善如流,立即修改了政策,说如果你是 ROTC 的,缺课前事先请假,并拿来训练计划作为书面证明,我就不计你这次缺课。但是,事后再补的,一律无效。 还有一次,有个学生又帮助我进一步完善了上课考勤制度。这个学生来找我说,这门课的时间跟他的工作时间正好冲突,而他又必须修这门课,才能按时毕业。我说你不上课,考勤成绩就没有,扣掉 20 分,那么理论上你最多拿个 B ,考虑到你其它方面不可能得到满分,所以你非常可能拿 C ,如果得个 D 就更惨了,你还得重修这门课。学生说,我向您老人家保证自学能拿到 A ,如何?我说你真的这么自信吗?学生说, yes , sir 。我说,那这样好不好?你要能接受,咱就照这么办。 我告诉学生:我可以同意你不来上课,并且不扣你的考勤分数,条件是,第一,比你必须来参加期中和期末考试,而且成绩必须是 A 。如果你得不到 A ,我就“依法”扣你的考勤分数。第二,你必须完成课堂论文,并且在指定的时间在课堂宣讲。你接受这个条件吗? 学生想都没想,说:当然接受,谢谢你。 我心想,小伙子你别高兴太早,有你哭的时候。这个学生真的只来过三次,两次考试,一次宣讲论文。令我吃惊的是,他的考试成绩竟然是全班第一,期中期末平均 98 分(全班平均不到 80 分)。最后我非常高兴地给了他一个 A 。 就这样,我的课堂考勤制度,经过不断完善,现在执行起来,严格而简便。每个学期都有数量不等的学生因为缺勤次数超过法定标准而被扣除考勤分数,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因此到 DEAN 那里告我的状。因为我事先跟学生们说明了:教学大纲就是你我之间的合同,是合同咱就得遵守。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6977 次阅读|31 个评论
实验室考勤,纪律,前途堪忧
热度 1 dudu2203 2012-4-1 10:16
我们实验室考勤和纪律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周一至周五的正常工作时间至少有一半人不知去处。有的去做家教,有的打算出国复习英语考托福,也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在做什么。而在实验室的师弟师妹看平常大部分时间看电影,下载电影,打游戏。 另外,前两天有师弟师妹用迅雷下载东西,实验室的网络瘫痪了。作为守门员位置的师兄,如今也正为毕业而踌躇,已经必定要延期一年了。学院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英文较差,论文整体写好后的深入修改也是个问题。实验室的杂事真的不想再管。在一个办公室学习,很多心底窝着偌大的火,但都不忍心撕破脸皮。 而实验室的老师呢,大老板被学院外派到新疆,小老师也正在为自己的工分不足而拼命带本科生课,写论文.....前景堪忧。下午实验室将开个会,希望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自己的毕业问题还是一段长久的伤痛。 我在这个实验室的五年没见到有毕业的师兄师妹回来探望,现在不知道师弟师妹毕业以后还会不会再继续留恋这个实验室.....
个人分类: 博文|3922 次阅读|3 个评论
被动式井下考勤系统上位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bshen 2012-3-30 09:29
沈斌,闫广超,彭程,朱国良 . 被动式井下考勤系统上位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11 年第四期: 229-231 页 , 238 页 , EI : 12059240 ( Inspec ) CSCD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1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本科生一点建议(一)
dongzg101 2011-12-23 14:58
当年我读云南大学的时候,大一十六节英语课免上,就和同宿舍的几个一起天天到学校图书馆看书,自习,大二搞辩论赛,我主动跑过去帮忙写辩论稿,又得了一个学期上课不用考勤,因为我们系进了决赛。后来,我们这些人都拿奖学金,考上研究生了,我们班24个人,考研报了十个考上十个。五个进了中科院,那时候,一年全国才上3万研究生。 大二的时候,第一次上生物化学实验课了一个问题,老师说:“你以后去硕士那边去做实验”。然后我就跟硕士混了。大三每周三个下午就去昆明动物所跟博士混了。其实本科完全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关键是人际关系。你可以提前学到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我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们云南大学的硕士,有个想考北大,问我考谁的好。结果,我胡扯了一句,谁最牛考谁。结果他真的报考了陈章良老师的博士。陈章良老师那时是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北大副校长,结果他考上了。后来到了北大,我每次见都是他主持学术会议,做翻译。后来听说去美国研究癌症去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结果,我高中师妹读的是陈章良老师老师的直博。 读大学,主要靠的是自己。想读研究生,大一大二打好基础,大三提前进实验室。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关键是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 本科毕业其实不用考研,想出国的,除了考GRE 托福,还要学好网易公开课,至少过两遍。实习的时候就可以去中科院一些实验室打工。有的实验室,你只要有一年的工作经历,去美国、欧洲一些重点实验室,不用英语成绩也可以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考托考G出国,没有好的推荐信,去个三流大学,想搞科研,这辈子也就废了!美国也是讲人际关系的,要不大家都想去常春藤名校干么. 问题是:你不知道哪个实验室是这一领域的几个重点实验室,谁是一流导师,也有的在二流大学,那只有瞎猫撞上死耗子了! 在中科院,读个硕士也就够了,关键是要多听不同领域的讲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下一步从商或从政打基础!不要都去搞科研,同行是冤家! 你到地方从政,什么时候把你导师的科研成果还有认识的导师的科研成果搞过去,搞开发,现在 这年代,要搞应用才吃香!反正,现在铁路飞机都很快,跑北京也方便! 去美国,现在都去那么多了,你去也很难混出来了!到地方,现在去国外的机会也不少!
1878 次阅读|1 个评论
无奈之举,实验室开始执行研究生考勤制度
热度 9 lifei 2011-11-23 03:01
2005年开始当教授带研究生,从那时起就一直在思考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一直希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遗憾的是,6年的实践基本上推翻了自己当年坚持的一些做法。 我当时反对安排研究生值日打扫卫生,自己做主请了钟点工打扫实验室(为此甚至得罪了年长的老师)。我的逻辑是研究生是工作人员,卫生工作由专门人来处理,研究生安心工作即可。可6年过去了,发现研究生不打扫卫生,但也没有安心看文献。 我曾激烈反对研究生考勤。有些实验室要么刷指纹,要么有一个公告板,每个研究生的去向都要标明。我当年“天真地”以为,研究工作是自由的心态自由的思想自由的发挥,“人在心不在”也没有用。现在发现,人不在心肯定不在,人在心才有可能在。 ......还有更多。终于,在6年后的今天,明白当年的年轻有多么的冲动,岁月真是让人留有更多的迷茫。原来我那么坚持以为是对的想法,如此之脱离现实! 实验室搬了新大楼了,每个研究生都有一个座位,占座位时很积极。分了座位以后发现几乎没有人来实验室报道。于是,我只好做起了当年强烈反对的事情。 实验室考勤及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学术风气,保证科研工作时间,制定本考勤和管理制度。 二、为提供良好的实验和学习环境,不得在实验室和研究生办公室喧哗。 三、禁止工作时间(含周六周日)打游戏看电影、禁止与工作无关的视频和语音聊天。若有严重违反此规定的现象,将在研究生办公室安装监控摄像头,并视情节对违规者按第十四条处罚。 四、尊重他人,保持实验室和研究生办公室桌面整洁卫生。 五、接打电话时请轻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 六、未经许可,不得私自安排其他人员在实验室和研究生办公室抢占座位和共享资源。 七、要求每位研究生的实验室工作时间每周不少于 40 个小时。 利用指纹考勤机进行考勤, 考勤工作时间不少于 30 小时 。其余工作时间由研究生自行安排。鼓励在合理安排时间下的努力工作。 八、指纹考勤的具体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学校规定的寒暑假期仍需考勤。 第一次考勤:上午 08:00 - 08:30 第二次考勤:上午 11:20 - 12:00 第三次考勤:下午 13:50 - 14:20 第四次考勤:下午 17:00 – 17:30 九、寒暑假的休息时间,须与导师事先商量后决定,获得批准后离校。离校期间不须考勤。 十、每周组会必须参加,原则上不得请事假,请事先安排好实验和其他工作。 十一、每周五下午下班前用英文写每周工作汇报,逾期没有写工作汇报,将以 email 或口头等各种形式提醒一次。 十二、确须有事请假, 必须至少提前半天时间口头、短信或其他方式申请,并登记在册由导师签字以备查。研究生有义务保证自己的请假记录有案可查,没有登记的请假视为缺勤。 十三、实验室设立全勤奖。奖励按时考勤(最多 5 次请假)、参加组会和写每周工作汇报的研究生。奖励金额由当年具体经费决定,原则上总额度不少于 5000 元。若有多人获全勤奖则平均分配。若无人获得全勤奖,则酌情奖励出勤率最好的研究生。 十四、缺勤处罚:全年度有 40 次未按时考勤、或全年度有 5 次无故未参加组会、或全年度有 5 次未写每周工作汇报,若尚未参加开题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推迟一年参加开题和中期考核;已开题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推迟毕业半年;累犯者继续推迟。 十五、由于缺勤处罚导致推迟参加开题和中期考核或毕业,引发的补助、住宿以及就业等任何问题,由研究生本人负责。 十六、缺勤处罚豁免: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影响因子 4.0 以上研究论文一篇,可豁免缺勤处罚一次;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影响因子 8.0 以上研究论文一篇,研究生期间免考勤(影响因子按近五年最高水平计算)。 声明:本人已认真阅读并完全理解上述相关规定。 研究生签名: 年 月 日 补注:我特别希望把这份考勤制度发给研究生的家长,应该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小孩在读研究生时,每周实验工作时间可能未满30个小时。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1227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下周开始院里开个例会也要指纹考勤
maczone 2010-9-16 15:48
向来,开会的时候吵吵闹闹,可能是同事们难得全体聚上一会聊上几句;或是某些人物从来不参加院里的例会,不在乎那一点点的考勤奖励。领导终于下了狠心,从下周开始,每次2点钟开会伊始指纹一次,5点钟开会结束指纹一次。 真绝!
个人分类: 工作|332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