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闹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正电子负电子都是电子,张生家韩春雨皆为闹剧
热度 20 laserdai 2016-10-19 06:35
稍微有些物理常识的都知道,正电子( positron )负电子 (electron) 都是电子,他们质量相同,只是电荷相反。如果正负电子相遇,互相湮灭,放出巨大能量。将来正电子炸弹一旦研制成功,威力必然远大于原子弹氢弹,并且没有核污染。 珠国是个很有特点的国家,或者说是个很普通的国家,因为他不容正电子而容纳负电子。张生家这样的小生,本来很有实力的,如果能在珠国吃得开,必定能给珠国带来莫大的科技进步,但是,珠国对这样的正电子绝对不容忍,于是一群大大小小的负电子一拥而上,把正电子中和掉了,放出了很大的能量,在媒体引起了巨大的冲击波。所以,珠国的科技正发展根本没有任何希望。 而珠国对负电子则格外喜欢,比如韩春雨这样的,本来就没有做出点科学贡献的实力和希望,但是可以使用祖传秘方三十六计,真真假假,以真乱假以假乱真,结果好象真的一样,糊弄出去了(瞒不过我吧?哈哈哈!)结果一群大大小小的负电子也是一拥而上,利益捆绑,荣辱与共!把这个负电子给捧红了,在媒体引起了很大的冲击波。所以,珠国的科技发展根本没有任何希望。
个人分类: 科学丑闻|5377 次阅读|28 个评论
对韩氏实验的争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学术批评范围
热度 22 jiangming800403 2016-8-13 14:48
论文有风险,发表需谨慎。特别是像NSC这样的刊物及其字刊。如果韩氏实验发表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面,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论。从最早的原创性,到后来的可重复性,已经超出了生命科学学术共同体,成为了一个公众事件,当 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的人士参加论辩的时候,这已经不是严肃的学术探讨,而是一场闹剧了 我的生物学只停留在宏观水平,对分子生物学几乎一窍不通。生命科学实验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很成熟的试管婴儿和胚胎移植技术都有很高的失败率。多莉也是失败了很多次才做出来的。如果浅尝辄止的话,大部分实验室都不可能成功重复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克隆。正是因为克隆技术一直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在良种繁育方面的应用研究基本上偃旗息鼓了。 如果转基因技术很简单的话,我国选育的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水稻也就不会是重大科技进步了。抗虫棉从高抗性棉铃虫的威胁下拯救了中国棉业。90年代初,棉铃虫几乎毁掉了中国一半的棉花产业。但是能培育出基因工程应用产品的实验室(棉花、玉米、水稻)基本上都属于院士团队(范云六,张启发)。国际上转基因种业也属于高投资、高风险的高技术产业,只有少数大公司才能进行。 但是由于学术论文“不发表即死亡”的理念,很少有人等到实验非常成熟、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再写论文,而是抢发一些并不完善的结果,这也是一流期刊上生命科学论文低重复率、高撤稿率的根本原因,小保方的论文,也和日本国内研究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关系。但是,敢于在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大部分应该没有造价的主观故意,而且是非常自信的,因为论文或者被证实或者被证伪。而且“证伪”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证伪是科学发展的关键。如何提高韩氏实验的实现率,这就是一个研究的题目。 论文有风险,发表需谨慎。但是不能用大批判代替正常的学术争论。 韩春雨的话题在科学网上已经亢奋了三个月。实际上,我正在赞同高山老师的观点。韩式实验,在逻辑上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我是表态不站队。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4886 次阅读|36 个评论
美科学家揭露诺奖获得者被误导推销转基因食品(中英对照)
蒋高明 2016-7-25 09:03
【明辨是非】1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力挺黄金大米转基因,气势汹汹,大有泰山压顶之势,国内媒体一片欢呼。然而,笔者第一时间就感觉到,这与国内61院士签名支持转基因一样是人为操控的,是闹剧(后来果然爆出其中有一位诺奖获得者已经离开人世)。如今潮水已经褪去,裸泳者已显身。到底是何方神圣?请看美国分子生物科学家的揭露。 向三分之二坚持做人底线拒绝签名的诺奖得主表示尊敬,同时呼吁被误导签名者揭露转基因“冥签门”真相,挽回该事件对诺奖得主名誉上带来的损害。 107名诺 贝尔 奖获得者是如何被误导而推销转基因食品的?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wpxt.html 作者:大卫·舒伯特;翻译:jrry86;时间:2016年7月22日 (译者按:大卫·舒伯特是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索尔克生物研究学院的教授、分子生物学家,崔永元老师在他的美国转基因纪录片中专门采访过舒伯特教授。索尔克生物研究学院是独立的、非赢利的科学研究学院, 在美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一直名列前茅。 笔者在伯特教授撰写的这篇文章得以发表之前,有幸先得到全文,故完整翻译以让读者先睹为快。另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10名诺奖得主签名联署信。当然组织者罗伯兹说他一共联系了285位诺奖得主, 有175位拒绝签名, 见笔者文章:《盘点那些转基因作物之黄金大米篇》 http://weibo.com/1886394372/DFHW5jT6c?type=comment ) 最近一个叫做“支持精准农业”的组织在华盛顿特区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推出一封由107名诺奖得主联署的公开信,宣称那些反对不受限制地引进转基因(GM)作物的组织和个人犯下了“反人类罪”。 这个事件是由“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官理查德·罗伯兹组织的,并 由孟山都公司公关部门前领导Jay Ryrne协助。 但是,这封信对转基因食品所作的有利声明有很多显然是错误的。 其中之一就是科学组织和管理机构“一再地”发现转基因作物与常规作物“一样安全甚至更安全”。很明显这不是真实的,好些科学机构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例如,“加拿大皇家学会”的一个专家小组声称将所有转基因食品看成一样安全,这在“科学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有 存在不可预知有害副作用的风险 。其它一些受人敬仰的学院,例如“英国医学协会”、“澳大利亚公共健康协会”也表达了顾虑,后者甚至 呼吁“无限期冻结”转基因作物 。最近,弗拉基米尔·普京则在俄国科学家的建议下,签署了禁止转基因作物的法律。 同样错误的还有公开信所声称的“从来没有一个确定的因食用转基因产品而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带来负面结果的案例”。事实上, 曾发生过因为食用由转基因细菌生产的色氨酸食品补剂而导致很多人死亡、数千人得病的事情 (译注:应该是指1989年日本昭和电工L-色氨酸事件)。而且大量科学文献证明转基因食物以及其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化学试剂给实验室和农场动物带来了不利的健康影响。 这份信对特地提到的唯一的转基因产品黄金大米的断言也是错误的。该产品是设计来过量产生维生素A的前体beta-胡萝卜素,以期解决亚洲部分地区广泛存在的维生素A缺失症,后者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让人吃惊的是,这封信不仅暗示黄金大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暗示那些质疑其安全性的人因为阻碍了其应用已经昧着良心导致了数百万人死亡。可现实是, 它还没有能流通是因为它表现太差,离适用还很远;国际稻米研究院也声明它还不清楚这种大米是否能治疗维生素A缺失。 更进一步的,即使这转基因大米完全有效已经成熟,以一个专门研究大脑发育过程中beta-胡萝卜素作用的科学家的视角看来(译注:舒伯特教授是一个研究老年痴呆病的专家),它也应该被推迟应用,因为它 有着很大的健康风险。 首先,最近的美国科学院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报告中认识到, 为制造黄金大米所作的修饰易于产生不需要的副产物。其次,此大米的一些大量的副产品很可能与维生素A酸有关,后者在极低浓度下都会导致出生缺陷。 也许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大米的推崇者明显是想在没有先做好严格检验以确保它不会伤害老鼠的情况下,就用这实验性质的大米来喂养众多的孩子。 这封信的其它主要的断言也与事实相反。例如,它扬言转基因作物“对环境伤害较小”,“是喂养世界所必需的”。但现实是, 转基因作物单一化种植和它所需要的高剂量除草剂已经大大减少了我们的蝴蝶数量,诱发了抗除草剂超级杂草的扩张,并用草甘膦污染了发达国家的人类的身体:草甘膦是一个毒素、内分泌干扰剂和潜在的致癌物。 此外,甚至连倾向支持转基因食品的美国科学院都在其最近的报告中总结认为 转基因不是解决世界饥饿的方法。 这份漏洞百出的文件的目的显然是要压制关于转基因食品风险的严肃讨论,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知名的科学家还会签署它呢? 最明显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大多数相关事实,反而相信公开信是准确的。 大多数人的专业领域与生物技术完全无关 ,很可能会以为他们是在坚守科学,在支持一个重要的人道事业。我们愿意打赌,一旦他们知道实际情况,他们不会同意让这样一个不正当的公关手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我们也很确信,他们不会故意推广一个像黄金大米一样充满问题的产品,除非该产品已经过彻底的动物安全性试验、并且有已经就绪的严格的上市后监测手段。 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们的背书给这封不靠谱的信带来任何科学权威感,并因此说服了政策制定者来弱化管控机制,那将是令人遗憾的,实际上很多独立专家已经警告现在以有的对转基因作物非同寻常的风险的检控根本就不足够。也许转基因技术在诸如医药这样的领域有宝贵的应用,但是当前它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所导致的风险经常被歪曲。 诺奖得主签署的信并没有反应现实,他们自己应该承认这个事实,然后公开谴责这封信是一个糟糕的宣传运动。 大卫·舒伯特博士 教授,索尔克生物研究学院 电邮: schubert@salk.edu 以下是舒伯特教授文章原文: How 107 Nobel Laureates Were Misled into Promoting GM Foods Recently an organization called ‘Support Precision Agriculture’ held a press conference in Washington DC to promote a letter signed by 107 Nobel laureates alleging that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that don’t support the unfettered int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crops are committing a “crime against humanity”. The event was organized by Richard Roberts,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of New England Biolabs, with assistance from Jay Byrne, Monsanto’s former head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However, the letter makes many favorable claims about GM foods that are demonstrably false. Among them is the claim that scientific and regulatory agencies have “consistently” found that GM crops are “as safe or safer” than conventional ones. This is clearly untrue, and multiple scientific panels have concluded otherwise. For instance, an expert pane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asserted it is “scientifically unjustifiable” to regard all GM foods as safe due to the risk of unpredictable harmful side effects. Other respected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have also expressed concerns, with the Australian association calling for an “indefinite freeze” on GM crops. Most recently, Vladimir Putin, on the advice of Russian scientists, signed a ban on GM crops into law. Equally false is the letter’s assertion that “there has never been a single confirmed case of a negative health outcome for humans or animals” caused by consuming a GM product. In fact, many people died and thousands were sickened by a food supplement of tryptophan produced from GM bacteria. And a large body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 demonstrate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n laboratory and farm animals caused by GM foods, as well as by chemicals required for their production. The letter’s claims about the only GM product it specifically mentions, Golden Rice, are also bogus. That product, which is designed to overproduce beta-carotene, the precursor to vitamin A, was developed in hopes of solving the widespread vitamin A deficiency in parts of Asia, which can lead to blindness and even death. Astonishingly, the letter insinuates not only that the rice will solve the problem, but that those who question its safety have unconscionably caused millions of deaths by blocking its use. Yet, in reality, it’s not in circulation because it hasn’t performed well and is nowhere near readiness; and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has stated it’s still unclear whether the rice is capable of curing the deficiency. Furthermore, even if this GM rice were fully efficacious and rea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cientist who has studied beta-carotene in the context of brain development, it should be delayed because it poses a major health risk. First, as recognized by the recent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NAS) report on GM crops, the type of modification required to make golden rice is prone to generate unwanted byproducts. Second, some of the rice’s abundant byproducts will likely be related to retinoic acid, a compound that causes birth defects even at ultra-low levels. Perhaps more worrisome, proponents apparently want to feed this experimental rice to multitudes of children without first performing rigorous testing to make sure that it won’t harm mice! The letter’s other main claims are contrary to fact as well. For example, it boasts that GM crops are “less damaging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re necessary to “feed the world”. But in reality, GM monocropping and the high levels of herbicides it requires have decimated our butterfly populations, in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 resistant super weeds, and contaminated the bodies of the human population in the developed world with glyphosate: a toxin, endocrine disrupter, and potential carcinogen. Moreover, even the NAS, which tends to promote GM foods, has concluded (in its recent report) that they’re not the solution to world hunger. So why would so many eminent scientists sign a severely flawed document whose apparent goal is to suppress serious discussion about the risks of GM foods? The most obvious reason is that they weren’t aware of most of the relevant facts and trusted that the letter was accurate. The vast majority are in fields completely unrelated to biotechnology and likely assumed they were upholding science and supporting an important humanitarian cause. And we’d be willing to bet that if they had known the actual facts, they would not have lent their names to such a devious public relations ploy. We’re also confident that they would not knowingly promote a questionable product such as golden rice until it had gone through extensive safety testing in animals and there was a rigorous post-release monitoring program in place. It would be a shame if their unfairly obtained endorsements afford the deceptive letter an aura of scientific authority it doesn’t deserve – and persuade policy makers to weaken the current set of regulations that are already inadequate to screen for the abnormal risks of GM crops about which so many independent experts have warned. While GM technology may have valuable applications in fields such as medicine, its current use in food production entails risks that are routinely misrepresented. The letter signed by the laureates does not reflect reality, and they should confirm this fact for themselves and then denounce the letter as a deplorable piece of propaganda. David Schubert, PhD Professor,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La Jolla, CA 92037 858-453-4100x1528 schubert@salk.edu 7月1日的博文见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987983.html 108 诺奖得主力挺转基因彰显资本已绑架科学 蒋高明 在我心目中,诺贝尔奖是神圣的,人类中最困难的劳动恐怕就是做出诺贝尔奖的成果了,比当上一国之主的难度都大。但如今,一些诺贝尔奖得主为一个可能他们自己都不清楚的转基因站台,就使人感觉到科学被资本绑架的苦果是多么难以下咽了。转基因的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问题,其问题核心是安全问题,即粮食生产的量与质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转基因从哲学思维上采取的是对抗哲学,是还原论哲学,即对于害虫和杂草要灭杀,对于缺乏的东西要添加,对于他们认为是多余的基因要敲除,全然不顾物种长期演化的自然规律,不顾其他物种的感受,尤其是人类的感受,不顾生态系统的感受。转基因的出发点根本不是为了人类战胜饥荒,而是资本玩的游戏,是对大自然长期进化形成的物种进行粗暴的基因干预,其制造的问题比其要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样的技术,如果是有利于全人类的,应当没有什么争议,吃就是了,利用就是的,闷着头发财就是了。但诡异的是,说转基因安全的人自己不吃,忽悠别人来吃。转基因背后是什么样的利益,让神圣的诺贝尔奖也为之站台?以前中国出现过 61 个院士为转基因呼吁,上升到了阻碍科学进步与误国误民的高度,而今院士级别上升到 108 个诺奖得主级别,高度到了“反转基因就是反人类”。但仔细一扒拉,原来起劲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其余的诺奖是跟风而已,那些物理的、化学的、和平的、经济的诺奖得主其对转基因的认识,与中国隔壁王大妈知道的也差不多少。更可悲的是,诺奖得主忽悠中国人应用转基因的时候,其故乡瑞典则是拒绝转基因的,得主们为什么不去劝说瑞典政府呢?转基因是个什么东东呢?从科学的主编到中南海游说中国的总理,到中国的院士群体力挺,到院士到街头试吃,到所谓斗士们大棒子漫天飞,直到将质疑者都贬为没有知识的“隔壁王大妈”,而今又来了 108 诺奖得主力挺,争议升级了。但历史是无情的,今天的 108 诺奖得主如此表演,待转基因被实践证明是有害技术的那一天,其人生会留下污点的。 诡异的是,针对百名诺奖得主的指责,绿色和平则强力回复,但其文章《你们的谴责毫无根据,转基因不能为中国农业提供安全可持续的未来》却在网上仅出现在黑龙江大豆协会的网站上,而诺奖力挺转基因的文章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什么人使了多少银子使得那么多人卖命推广转基因?国内某些机构,尤其某些商业的所谓科学网站,你们打着科学的旗号宣传科学知识,但在转基因科学问题上,你们公正吗? 科学是容人质疑的,既然诺奖得齐上阵,那就看看到底是什么人那么起劲吧?且听直言了先生分解: 诺奖者推销诺奖故乡拒绝的转基因。 直言了, 2016-06-30 /2016-07-01 09:32:10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106826686_d.html 一个滑稽而又可悲的现在时故事: 108 位诺奖获得者联名推销转基因食品。可是,诺奖故乡瑞典却是不欢迎转基因作物甚至拒绝转基因食品。附后,是美国官方关于瑞典严限转基因作物和拒绝转基因食品的文献。文献说明瑞典很幽默:瑞典当局批准了一个转基因品种商业化,但一直没种;如此,却也能让美国农业部给瑞典贴个 “ 不反对科学 ” 和 “ 不反对转基因农业 ” 的标签了。如此 “ 科学 ” ,是做 “ 哈 ” 还是 “ 哇 ” 呢?哭笑不得呢。 如是,我发函给诺奖,问他们:既然您的获奖者那么喜欢转基因食品且把拒绝转基因食品称为 “ 反人类 ” ,那么,请你们诺奖国家的民众和您的奖金获得者们及其子女先连续吃三代,没问题了,再动员别的国家特别是穷国吃转基因食品。如此一来,您诺奖也可成为诺奖获得者了,譬如可成为黄金大米权利人鼓吹的所谓 “ 人道 ” 的和平奖啊。估计他们不回复:转基因作物在摧毁农业,且也在摧毁科学和扫荡诺奖信誉,而诺奖需要钱;如此尴尬局面,他们怎么回复似乎都不妥。 附带说,该联名信发动者理查德 - 罗伯茨,本人已经跟他有过 “ 舌战 ” ,见: 与诺奖获得者的舌战:谁在反人类? 2016-01-1717:29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104378875_d.html . 铁证证明(罗伯茨他自己也被迫承认)他因缺钱而卷入转基因推销后、用虚假数据诱骗印度等国家采纳转基因黄金大米。这次,他鼓动的联名信其实就是他搞转基因商业宣传的再版,包括他把拒绝转基因食品的人和机构称为 “ 反人类 ” 的说法。按他说法,诺奖故乡瑞典也是 “ 反人类 ” 了,哈!。 报道说,该联名信的另一个发动者是菲利普 - 夏普。若属实,巧了,本人也打过交道,见: 施一公的邮件门。 2015-10-1210:45:13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102634196_d.html 。 崔永元说实话,施一公搞扯淡,诺奖获者如是说。 2015-09-2411:34 。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102389894_d.html . 那是施一公参与对崔永元美国调查纪录片的攻击活动之后,施一公和清华大学及关系媒体联手把施一公称为 “ 诺奖级 ” 的报道抬出了夏普和他的赞扬信。核实证明信件虚假。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发动者都跟中国有关。他们的联名信竭力推销转基因黄金大米,而该品种权利人曾偷偷摸摸到中国和秘密拿中国孩子当小白鼠搞试验,受到全球学界许多人的强烈谴责。还有,该品种的一个主要权利人是先正达公司(还有盖兹基金会的参与);目前,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正在收购先正达、以图在中国大力扩展转基因农业。再看看世界地图,还在鼓吹转基因农业的国家,也就是中国了;而迷信科学和科学教盛行的国家,主要也是中国。如此多重利益关系,那联名信 的来头和到底想干啥,不很明白么? 当然,那联名信只是个前奏;入秋和入冬,拿诺奖当旗帜的转基因推销主戏登台, ---- 可让全世界看看中国如何进一步在 “ 科学 ” 的名义下自毁于转基因农业的陷阱。 附件:诺奖国家瑞典不欢迎转基因作物甚至拒绝转基因食品。 来源:美国国会, 2015-06-09 。(摘录)。 Restriction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Sweden. Last Updated: 06/09/2015 。 连接: https://www.loc.gov/law/help/restrictions-on-gmos/sweden.php Swedes , both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 are very consciou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 GMOs ) . GMO useis limited and almost exclusively used in animal fodder products . The use of GMOs in food is a sensitive topic that generates strongpublic opinion. A majority ofSwedes consider it important or very important that their milk is GMO free , and dairy farmers therefore avoid GMOs in their fodder. Sweden , as aEuropean Union Member , hasadopted a case-by-case analysis for each GMO. One GM potato forindustrial use has beenapproved for cultivation in Sweden , but currently no GMOs are being produced . I. Introduction-- Sweden is generally seen as being reluctant to use 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s ( GMOs ) . Only one genetically modified ( GM ) product , the GM Amflora potato , has been specifically approve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inSweden. The potato is currently not being cultivated. Adhering to European Union ( EU ) regulations , two types of corn are alsoapproved for cultivation although no application or notification for productionof GM corn has been received in Sweden. While the Swedish government hasadopted a case-by-case approach guided by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accordance with the EU position , severallocal municipalities have taken a hard stance against GMOs and declaredthemselves “GMO free.” Imported GMOs are used almost exclusively in fodder. #-#-# 百名诺奖得主反对“反转基因”组织:混淆视听 来源: 环球网 2016-07-01 09:14 http://news.xinmin.cn/world/2016/07/01/30192913.html   【环球时报报道 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面对“ 绿色和平 ”组织一直以来对转基因的反对,百余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致信“ 绿色和平 ”组织,要求其停止反对转基因。目前,大约1/3健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联署名单中,其中包括朱棣文、崔琦、李远哲等知名华裔科学家。   据美国《 华盛顿邮报 》6月29日报道,发起此次联署的是两位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和菲利普·夏普。截至北京时间6月30日晚,已有10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宣布加入联署。   《 华盛顿邮报 》称,科学家们认为“ 绿色和平 ”不断反对转基因,混淆视听,令他们忍无可忍。在公开信中,科学家们称,全球的科学机构和监管机构反复研究表示,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哪怕不比通过其他方法生产的农作物和食物更加安全,至少也是同等安全的。   对于众多科学家的意见,“ 绿色和平 ”组织6月30日在其官方网站发表文章称,“任何对反对转基因作物的指责都是错误的,转基因大米研究了20年也没能正式销售,这种昂贵的实验已经失败。”   转基因作物自大规模商业化以来,其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起关于人类或动物因消费转基因产品而引起不良健康效应的案例被确认。   理查德·罗伯茨表示,“我们强烈要求‘ 绿色和平 ’及其拥护者重新审视全球农民及消费者使用经生物技术改良的作物及食物的经验,并且承认可靠科学机构及监管机构的发现,停止反对转基因生物,特别是对‘黄金大米(转基因大米)’的反对活动。”   不过,科学家们对“ 绿色和平 ”的运动并非是全部否定的。罗伯茨表示,对于“ 绿色和平 ”的许多其他活动,他是赞成的,他也希望“ 绿色和平 ”在阅读公开信后能够“承认他们搞错了的问题,并致力于那些他们做得更好的事”。▲  绿色和平强力回应百余诺奖得主联名信:你们的谴责毫无根据,转基因不能为中国农业提供安全可持续的未来 发布时间: 2016-07-01 08:44:31 信息来源: 转基因观察 http://www.hsa.org.cn/news/index.php?id=11156 日前,10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9日联名签署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组织停止反对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和食物的活动。公开信还将反对转基因或反对黄金大米的行为视作“反人类罪”。昨晚(6月30日),绿色和平接受《转基因观察》采访时回应称:联名信中针对绿色和平的谴责毫无根据。“号称能解决维生素A缺乏的转基因黄金大米并不能解决造成营养缺乏症的根本原因——贫困和缺乏多样化的饮食。转基因技术并不能为中国的农业提供一个安全可持续的未来。” 以下为绿色和平给《转基因观察》发来的回应原文: 对于此次107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联名信,绿色和平认为: 1. 联名信中无论对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关于阻碍转基因黄金大米推广的谴责都不成立。事实上,国际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该机构计划向亚洲国家推广黄金大米)评估认为,至今为止还未能有效证明黄金大米能够切实解决维生素A缺乏的问题 。黄金大米在经过超过20年的研发后仍没有实现商业推广。所以信中针对绿色和平的谴责毫无根据。 2. 在过去的20年间,黄金大米这项技术并没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反而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已经被证实可靠有效的农业方法上转移开。大型农化公司对转基因黄金大米大肆宣传,为在全球批准其它有利可图的转基因作物铺平道路。与其在公关活动中投入巨额经费,不如投入到真正能解决营养缺乏问题的方法中来。增加膳食多样性、让公众有公平获得食物的机会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营养缺乏。生态农业不仅能够解决多种营养缺乏问题,还能够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 3. 鉴于黄金大米的研发实验在东南亚尤其是菲律宾等地进行了近十年,绿色和平同时也记录了菲律宾很多社区的公众对于转基因黄金大米表达的担忧。目前已经存在其它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营养缺乏问题的方案。对于并不欢迎转基因黄金大米的当地公众来说,把转基因黄金大米作为一个解决营养缺乏问题的快速可靠的方案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举措。 4. 黄金大米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源于2012年发生在湖南衡阳的黄金大米试验事件 。农业部和中国疾控中心在内的官方机构确定了该事件的违规性,该实验违背了科研伦理,并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绿色和平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应该遵循基本的科研道德,不能凌驾于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之上。 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论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是过去二十年间全球的实践表明,转基因技术不能带来产量的增长。由于次生害虫和超级杂草的发生其最初承诺的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并没有实现,而号称能解决维生素A缺乏的转基因黄金大米,也并不能解决造成营养缺乏症的根本原因——贫困和缺乏多样化的饮食。转基因技术并不能为中国的农业提供一个安全可持续的未来。除此之外,公众作为转基因作物和食品的消费者,应该在这个议题上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不尊重民众的选择而盲目推广一个饱受争议的技术,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举措。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987983.html 上一篇: 我们所看到的弘毅生态农场和观感 下一篇: 真相:美国人到底吃了多少转基因? 更多 收藏 分享 修改 | 删除 | 当前推荐数: 14 推荐人: 姬扬 袁海涛 武夷山 骆小红 马德义 李颖业 赫荣乔 张江敏 强涛 李斌 王春艳 mxt110 xiyouxiyou ychengwei 推荐到博客首页 发表评论 评论 ( 2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吴芳 2016-7-6 00:58 好文章。有思想争鸣。好。实在是好。 删除 回复 decipherer 2016-7-2 21:16 蒋养鸡,够丢人的。你这样的,算植物所里的南郭先生了,整天误人子弟,对得起你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吗? 删除 回复 王春艳 2016-7-2 17:28 我实在觉得应该采访一下每个签名的诺奖科学家,问问他们都是怎么想的。 摘自费曼的《科学的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659-575934.html 人们时常跟我提起,说科学家应该多关心社会问题,特别是要多关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似乎大家普遍认为,只要科学家们多花些时间来关注这些非常困难的社会问题,而不是整天瞎忙活那些鸡毛蒜皮的科学研究,巨大的成功就会到来。 在我看来,我们这伙人好像也经常考虑那些问题,只不过没有把它当成自己的全职而已。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妙方;因为社会问题比科学问题棘手得多;并且,我们当真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也通常是于事无补,徒费精神。 我认为,科学家在考虑非科学问题的时候,他就跟别人一样无知。当他就非科学问题发表意见时,他也像其他门外汉一样幼稚。今天我要讲的话题“科学的价值”不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所以,这番讲话自然是浅陋不堪的喽。 ---------- 我实在觉得科学家应该有自然而然的谦虚谨慎。转基因是大力,并没有附带使用说明,它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谁宣城转基因必然造福人类,我们就会给人类套上权威的锁链,让自己局限于眼前的想象。这样的事从前发生的太多了。 蒋老师看一下这篇文字吧,对照一下现在的科学家们还有没有对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您能给他们当头棒喝。 删除 回复 李斌 2016-7-2 16:18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删除 回复 Tianqii 2016-7-2 13:45 108诺奖得主力反转基因彰显科学已绑架科学 删除 回复 wqhwqh333 2016-7-2 12:52 支持转基因!因为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整体考虑转基因利大于弊。 删除 回复 wqhwqh333 2016-7-2 12:44 楼主反对转基因彰显资本已绑架科学 —模仿楼主标题 删除 回复 刘学武 2016-7-2 12:38 108名诺奖得主反对绿色和平组织并支持转基因的新闻应该是假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3543-988180.html 删除 回复 doctor5 2016-7-2 11:05 很显然,转基因可以转,但转基因主粮不能随便搞! 删除 回复 赫荣乔 2016-7-2 10:15 大家读读王秀玉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7414-988093.html : 以科学的名义,代表医学界下结论,而不是让临床医生下结论; 以科学的名义,代表消费者发言权,而不是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以科学的名义,代表食用者的健康,而不是让吃饭者谈其感受。 删除 回复 crossing 2016-7-2 01:37 你这个中科院植物所的研究员是个水货吧 删除 回复 dwen 2016-7-1 23:32 食品与药物都是进入人体后才起作用的,所以它们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尤其是救治病人的药物对安全要求更高。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是转基因产品,已经上市30多年,拯救了千百万糖尿病人的性命,还没有发现不安全的例子,这是事实。中国有几千万糖尿病人,各位问问他们和他们的医生,人胰岛素到底好不好? 删除 回复 bshhzai 2016-7-1 18:01 删除 回复 印大中 2016-7-1 16:56 请问:转入维生素A基因(黄金大米)对人类会有什么危险? 删除 回复 蔡小宁 2016-7-1 16:11 那么多杰出学者都被资本绑架了?此话说得通吗?说话要用用脑子。 博主回复(2016-7-1 19:20) : 绑架一两个关键人物即可,你以为那些和平奖奖金奖之类的知道怎么回事吗?我想很多人是稀里糊涂签字或打招呼的。想知道61个院士的签名是怎么回事吗?不用脑子的是阁下,不要老天真啊!注意,大部分诺奖得主是很善良的,他们并不在乎自己被利用被绑架的。中国挺转的大腕们,谁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没有利益?当今的科学问题,就是话语权问题,话语权就是谁的喇叭声大的问题,要喇叭声大花钱是能够搞定的,诺奖也不例外。100年前的科学是单纯的,然而现在就很难说了。米国人对中国在军事科学高端科学是实行严格封锁的,为啥子这个转基因就敞开大门,还上门推销,用脑子考虑问题吧。 删除 回复 李俊 2016-7-1 15:54 同意这样的判断与结论 删除 回复 袁海涛 2016-7-1 15:29 当年不是有几百科学家联名反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吗?肘子怎么说来的? 真要打倒反对相对论只要一个科学家就够了,科学又不是打群架。 今天这个标准一样可以用到这个话题上。 删除 回复 zhoutong 2016-7-1 15:27 否则一个新产品冲击的不仅是一个市场的问题! 删除 回复 zhoutong 2016-7-1 15:26 退一万步讲,即便转基因是没一点问题的,它依然需要以正规的程序来操作!需要在法律等框架下运行! 删除 回复 zhoutong 2016-7-1 15:24 讲句实在话。我以为联名只有反转派能干的出来,不像是个理性的举动,不过民粹的问题确实严重,科学家也是逼疯了 百余诺奖得主联名信针对的是绿色和平组织,与民粹反转基因还是有区别的!正规的审查是必要的!至少有正规机构的监督是件好事! 删除 回复 郑小康 2016-7-1 15:02 讲句实在话。我以为联名只有反转派能干的出来,不像是个理性的举动,不过民粹的问题确实严重,科学家也是逼疯了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2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南海水电站的闹剧与真相
热度 6 zbt92 2015-5-14 08:10
作者: 张博庭   文/专栏作家 张博庭    水电站是能够发电,但是我们建设水电站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发电。在现实中,越是那些发电效益不高的水电站,其社会的综合效益或者说其社会的公益作用,可能会更为重要。 小南海水电站的闹剧与真相   前不久,一则环保部叫停小南海水电站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对此,本文拟就小南海水电站立项的来龙去脉及环保组织与社会公众所关心的要点,做一系统的梳理。以呈现小南海水电站的真相,及权力之手在此事件中所逾越的边界。    一、小南海与保护区的关系变迁   小南海的争论,由来已久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其实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长江流域规划刚要中,就包括有三峡、虎跳峡以及这次被环保官员叫停的小南海、朱杨溪和石棚等水电站。特别是小南海,由于其坝址位置紧靠重庆主城区,对重庆市的防洪、供水以及航运起到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所以,小南海电站不仅保留在1990年国家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称:长流规)中,而且,该建设项目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由国家批准,并正式开工建设。但后来因建设经费不足,工程才被迫搁置、下马。   当时,除了经费上的困难,社会各界对小南海的建设几乎没有任何分歧。几乎与此同时,为了减轻三峡工程建设后对长江鱼类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   1996年,四川省的泸州市和宜宾市分别建立了长江泸州段泸州市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宜宾段宜宾地区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   1997年两个保护区合并建立了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将该保护区升格为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由上述历史的时间顺序可见,小南海电站的规划和开工建设在先,各级地方政府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后。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各级地方政府不会糊涂到把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国家级的项目,也划进自己的自然保护区内。   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最初分别建立长江泸州段泸州市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宜宾段宜宾地区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的地方水产部门,并不十分了解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总体规划情况。   2000年当省级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后,立刻暴露出该保护区与国家的长流规中极其重要的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坝址存在矛盾,必须要进行调整。不过,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每次调整保护区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年。所以,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成立五年后的2005年,进行了第一次调整。   很多媒体的报道,都把这次保护区的调整形容为为了解决水电站和自然保护区的矛盾,这个新晋升的国家级保护区被'掐去了头'。但事实上,这次保护区的调整,不仅因为后设立的保护区,没有考虑到与国务院早就颁布的长流规衔接,而且,在保护区设立时的要保护的三种珍稀鱼类(白鲟、达氏鲟、胭脂鱼),也被怀疑已经不复存在。   当时,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曾公开悬赏50万元,奖励任何一个能扑捉到这三种鱼之一的人。然而,几年下来,确实没有人扑捉到。直到现在,人们偶尔能扑捉到的,也只是人工养殖放流成功的达氏鲟和胭脂鱼。而至今没有能被人工养殖成功的白鲟,竟一直也没有人发现过。   在要保护的目标群体是否还存在已经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早已确立的长江规划与其后建立的保护区的矛盾,2005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了该保护区的第一次调整。将保护区的整体缩小、下移,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次保护区的调整期间,虽然重庆的小南海水电站已经下马,但保护区的调整结果仍然保留着小南海项目建设的合法性。只不过是把小南海电站的坝址,划进了保护区的实验区内。 请大家注意,按照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性的工程项目,但不会影响没有污染排放的水坝的建设。   例如,长流规中紧靠着泸州市区的石棚水电站对泸州的作用与小南海对重庆的作用极为相似,它也是泸州市政府一直积极支持的项目。   所以,在历次由泸州市政府发起并参与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调整过程中,石棚电站的坝址,一直也都是被划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内。其原因也是,根据保护区的条例的规定,在试验区内是可以建设没有污染排放的建筑物的。   在保护区的第一次5年调整之后的2010年,这个保护区又再次进行了调整。客观的说,保护区的第二次调整与小南海的建设并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笔者认为,从法律上看,保护区的第二次调整主要有三个目的(或者说原因)。    一个是为重庆的发展规划让路。 虽然实验区内的小南海电站的建设并不会与保护区的法律规定发生冲突,但是,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庆市的城乡发展规划中,很多建设项目是难免要有污染排放的生活设施。这个保护区的实验区如不进行调整,重庆市的城乡发展规划就不能执行。按理说,重庆应该在2007年上报发展规划时,就先调整保护区,但是由于当时距保护区的第一次调整结束,还不到5年,所以,暂时未能予以调整。    第二个目的可能是要为长流规中的朱杨溪水电站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因为在保护区的第一次调整之后,朱杨溪的坝址,已经明显的被划进了保护区的缓冲区。如果不进行调整,长流规和保护区将出现矛盾冲突。当时我国的长流规正在重新修订之中,如要保持规划中的朱杨溪,至少要把其坝址位置,变更为保护区的实验区。这也确实是第二次保护区调整的一个主要内容。    第三个原因最重要,那就是保护区要保护的目标群体存在的真实性,是难以确定的。 这次调整,虽然没有人站出来再次公开悬赏,但是,保护区内很多地方已经难以找到我们要保护的珍稀鱼类的现实,几乎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个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举办的长江水环境与生态安全的论坛,在论坛上我国著名的水生物学家,当年负责保护区调整的专家组长曹文宣院士在《水环境生态保护》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我国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最后栖息地是保护区内的赤水河。可见,把一个靠近重庆主城区的小南海炒作成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最后栖息地,即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可能影响真正的水生物科学工作者的正确判断。   不仅如此,在保护区调整后的201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农业部长江渔业办公室也曾联合组织过一个长江水生物资源的考察,其结论不仅也完全否认了小南海等地是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的欺骗性炒作,而且某些专家甚至更悲观的认为,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对比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众多极端环保组织经常串通起来,不断的在各种媒体上,编造小南海是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的传言,我们不难看到,关于小南海的舆论炒作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尽管这些环保组织的反复炒作和编造出来的各种谣传,丝毫也无法动摇我国长江流域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第二次调整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叫停小南海是一场行政违法的闹剧   3月30日,环保部在给三峡公司《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要求你公司及其他单位,不得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三喜爱水利枢纽库尾长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护区内,再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朱杨溪水电站、石硼水电站及其他任何拦砂坝等涉水工程。   这里我们必须郑重的指出,环保部的文件虚构了事实,因为,小南海电站并不在保护区内。接着环保部的文件,进一步解释说过去10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建设等因素进行了两次调整,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已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该流域开发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我们非常赞同严守生态保护的红线,但对于何为生态保护红线,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笔者认为:我们目前的生态保护红线,至少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道德上的生态红线、一种是法律上的生态红线,还有一种是舆论炒作出来的生态红线。    道德的生态红线,就是指我们全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的生态难题,即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国际科学界已经明确指出,不控制过量的碳排放,整个人类社会将遭遇巨大的生态灾难。我们之所以把这个极为重要的指标,称为道德上的生态红线,不是因为它不够重要,而是因为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把碳减排当成法定义务。    法律上的生态红线,就是我国法律法规所确定的自然保护区的边界。    舆论炒作出的红线,则是我们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编造出来炒作的、莫须有的一种所谓红线。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道德红线是应该遵守的,法律红线是必须遵守的,而炒作出的所谓红线则是毫无意义的。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环保部官员却公然选择了用虚构的事实和环保组织编造出来的生态红线,理直气壮的对抗和代替我国法律上和道德上的生态保护红线。   更令人感到费解的是,在这次具体的行政许可的审批中,环保官员还表现出了一系列出尔反尔的自我否定。要知道,正是2011年由环保部发布的1号公告,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公示。相应的说明小南海坝址被调整出保护区的图示,至今还保护在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在环保部进行了公示的基础上,201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函(2011)156号文明确同意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水利部在最新修订的长流规中,也保留了小南海、朱杨溪和石棚等水电站的规划,并在征求了环保部的同意之后,上报了国务院。国务院也于2013年1月正式批准并颁布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因此,小南海水电站也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并开展前期的建设工作。   经过上述一系列曾经有环保部直接参与的规划和立项过程,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法律依据非常充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务院最新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该规划的法律地位又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8条规定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笔者猜测,环保部的主要领导,很可能是由于刚刚上任,不大了解具体的情况,审查不严,才致使这种个别官员的公然造假的违法行为得逞。否则,他怎么可能在国务院正式征求其意见的时候,表态同意,而随后又发文挑动对抗国务院的舆论炒作呢?我们看到,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炒作小南海的文章中,已经公开的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国务院最新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对此,更有法律工作者质疑,环保官员在行政许可的审批中,不仅虚构事实,违背法律,而且也存在着严重的程序违法。这本来是对乌东德水电站环评报告的行政许可审批,而环保官员却乘机对另一座毫不相干的小南海水电站进行了违法的宣判。   更令人产生疑问的是,这本来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但在审批的文件中却出现了与具体的行政审批对象毫无关系的虚假、错误的表述。而这些内部文件违法行政所编造出的谎言,不仅迅速的流传到社会上,而且还有不少媒体跟进炒作。因此,即使我们发现内部文件的错误后,也很难再进行公开的更正。    三、小南海水电站的作用无可替代   对小南海电站的否定意见,最有代表性的恐怕要数去年全国政协的一份《关于废止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提案》。该提案认为: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既不科学,也不经济。该电站不仅将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繁衍最后的生态通道,对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将造成毁灭性影响,而且它也没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环境代价极大,而发电效益有限,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得不偿失。   然而,我们要指出的是提案中该电站不仅将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繁衍最后的生态通道,对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将造成毁灭性影响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当前,不能否认的现实是,我们在小南海地区的多次普查和科考,并没有发现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的迹象。   再说,假设真的有珍稀特有鱼类需要迁徒到三峡水库中,那么直接迁徒到更近一些的小南海水库中,岂不更方便些?更何况非常了解长江现状的鱼类权威专家,也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我国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最后栖息地,是在长江支流的赤水河,而不是众多环保组织炒作的小南海。   关于提案中而且它也没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理由,更是难以成立。记得在小南海水电站被批准后,开工典礼当天,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在发言中宣布:小南海水电站建成后,将发挥巨大综合效益。每年提供相当于重庆现有年用电量15%的电量,改变川江航道、减少重庆主城港区泥沙淤积,从根本上解决渝西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在此黄市长对小南海的重要作用,已经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南海的改变川江航道、减少重庆主城港区泥沙淤积作用,是任何其它工程都无法替代的。   目前的长江航道,在宜宾至重庆段只有1000吨级的通航能力,与长江下游上万吨的通航能力,形成巨大的反差。一旦遇到枯水期,很多船只都可能在该江段搁浅。这已经成为我国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一个巨大障碍。为此,重庆小南海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一个关键性工程。    此外,关于小南海减少重庆主城港区泥沙淤积的作用,更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当年我国著名的三峡反对派黄万里教授所担心的三峡蓄水后,泥沙将会淤死重庆港的危险情况,之所以一直没有出现,主要是因为我们采取了,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   然而,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也并非总能够如愿以偿。当长江遭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的时候,我们将必须要在汛期,也蓄水到175米。这时候泥沙的淤积,将主要集中在重庆港附近。这种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情况,虽然至今还尚未出现过,但是,未来早晚也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候,一旦重庆港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就必须要依靠小南海水库的清水下泄冲击作用,带走泥沙,进行有效的梯级调控。   总之,水电站是能够发电,但是我们建设水电站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发电。在现实中,越是那些发电效益不高的水电站,其社会的综合效益或者说其社会的公益作用,可能会更为重要。 小南海水电站对于长江航运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足以让小南海的水库,具有即使不能发电,也必须要建设的重要地位。   ( 本文首发于《能源》杂志2015年5月刊 )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内知名能源问题专家。长期从事水利问题研究,水利科普工作。)
3528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赃不均的闹剧】不是【进步】
热度 4 outcrop 2014-7-9 23:07
首先我稍微严谨的定义下这里“分赃不均的闹剧”:指的是在不符合规范甚至违法的前提下,某些个人或群体双方因利益分配问题所产生的互殴、举报、诉诸媒体等撕破脸皮等行为;比较典型的如这次厦门大学的谢灵和朱崇实校长、前几天科学网的恽戈之争。 这类闹剧还有很多,都可以归结出一些共同特征:如双方都有犯规甚至违法等问题、都想诉诸媒体靠嗓门获胜、都表现的像受害者等——这类行为,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其本质决定其只能成为闹剧,远远谈不上学术或者学风的进步——有人把这次厦大闹剧上升为教授治校高度,更是过于一厢情愿。 以这次厦大闹剧为例,首先是谢灵对校长就餐问题发难。本来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有魄力的校长做个合适的回复,很容易平息。但厦门大学校长的答复水平让人跌破眼镜;之后,诸多科学网博友又爆出朱崇实论文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证据确凿。 另一方面,网上可见发难人谢灵的“光辉”往事和经历。同时,其学术一样可能存在严重的问题——方舟子在其微博中表示:“……根据我看到的资料,谢灵的博士论文存在伪造案例、抄袭等严重问题,证据确凿,应被撤销从厦大获得博士学位、开除教职。不能因为谢灵批评了校长,厦大怕被说是打击报复就不敢处理她了。”,可见也不是善茬。 朱崇实也表示之前对谢灵的学术不端有所调查,结合方舟子言之凿凿的结论,整件事就变得很诡异。一摊浑水的背后,留给公众的是一地鸡毛的感觉——这类闹剧,和个人的觉悟与进步,实在是没多大关联。 在我来看,这类熙熙攘攘吵吵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无聊、可悲与无奈——发散到最近的其他领域,是一个道理。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4154 次阅读|8 个评论
“苏大教授门”事件:一场怪异的闹剧
热度 2 陈龙珠 2014-5-24 12:01
网曝“苏大教授门”事件已经10余天了,当事者双方都在科学网上开通博客说明情况。本博对谁是谁非的裁判已没有兴趣,只是觉得这事可能会将中国高校的师生关系推向更加冷漠的境地。 在一位学者认定相关论文的学术价值不高的博文下,看到举报其指导老师剽窃其本科毕业论文之学生的点评和一位注册网友的再评论,读起来令人感慨,特转载如下。 ----- 陈镜超 : 戈恽纷争之 谜 (2014-05-2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88889-796973.html ress 2014-5-23 19:06 ~~~~~~~~~~ 戈鋆 2014-5-23 14:07 作为当事方,我本人的看法其实跟作者差不多:1. 这个方向其实挺无聊的并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2.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水平不高,拿出去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丢人,所以不愿意翻译成英文去发表。所以论文被剽窃这件事在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又不是好的工作值得去抄袭,对方这样不嫌丢人么? ~~~~~~~~~~ 从戈的回复可以看出,到现在为止,戈都没有意识到为什么恽他们的文章可以发到计算机的顶级会议和顶级杂志。各位觉得这样连文章的价值都是完全靠杂志的档次来断定的人,有资格作为作者之一吗? 恽的问题在于,他们把问题化为一个本科生都可以做的时候,他真的拿去让一个本科生来做。学生做了其中一个步骤,而且这个步骤还是在恽指导下做的,思路工具都由恽提供。他的本意是让学生锻炼一下就完了。现在学生回过头来说这是学生的功劳,老师应该引用他。这从严格的学术角度来讲是应该如此。注意,只是理论上应该如此。 但从恽的角度而言,戈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贡献。而真正学术上,戈也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原因在于,他自己都承认那些方法很初等,而且解决问题的工具(那本专著中的定理)也是恽告诉他的。这说明恽自己完全是可以抛开戈自己独立解决的。之所以让戈做完全是锻炼他的能力。所以,即使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恽还有进一步的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应该归功于恽。 恽戈之争,这至少给大家提了一个醒,在做比较重要的问题时,除非对方人品可信,否则还是需要做些适当的保密的。否则,即使这样一个来龙去脉比较清晰的事情,也很有可能像恽这样被泼一身脏水。 恽应该庆幸,如果戈是一个研究生的话,那他就真的是完全说不清楚了。本科生的学术素养,除非是及其天才的少数,是完全没有办法独立科研的。当然,如果戈是一个研究生,恽应该会有所保留的。很可能也正是因为戈是本科生,所以他才没有什么保留。也有可能,如果戈的的确确完全做出了他布置的任务的话,他会将戈列入作者。他没有列入戈作为作者完全是因为戈贡献不够。 综合而言,我只能说,我同情恽,鄙视戈。 ----- 戈鋆 (举报方) : 关于论文被剽窃事件的一点简短的声明 (2014-05-16) 恽自求 (被举报方) : 对戈鋆剽窃指控的真相公布 (2014-05-23)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481 次阅读|9 个评论
闹剧之源
热度 3 陈龙珠 2013-2-27 12:53
本是在做客, 却将主人客套的话当真了, 指点江山, 手舞足蹈, 忘记了自己是主人盛会上的一个道具。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23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砒霜闹剧”的葫芦僧判定
热度 5 liwei999 2013-2-21 12:02
“砒霜闹剧”的葫芦僧判定。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20/2013 21:07:37 《“砒霜闹剧”的背景分析》 中对事发的时间、人物做了一个概括。看来还有必要对事物的发展阶段再做一个“概括”。这个“概括”的必要性主要是针对饶老师认识片面性和方方面面的面子问题。 官方的调子是 为亚砷酸注射液发明人张亭栋80岁生日祝寿 ,陈竺的贺词是“潜心中西医结合,造福白血病患者”。这都是很艺术的说法。所谓“葫芦”,是说圆滑而有曲线:该凸出的地方突出,该收缩的地方收,收放有序。张亭栋的牌子在于 中西医结合 。这是一面旗帜,不能倒。因为中医的问题会涉及到很多人、很多事儿。当初如果废了中医的话,中国的状态就如同今天的日本了。但是没有能废成,可见还是有保留的道理。这个问题就如同美国人的枪,当初不禁,如今就禁不了了。不禁也有不禁的道理。枪支犯罪死人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比汽车要少多了。 依镜某观察,砒霜治白血病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张亭栋等常年坚持治疗的阶段。这个坚持应该说是顶住了各方面的“风言风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此期间,这个科室显然不是哈医大里面治疗白血病的主力科室,治疗成绩也不是象今天这样有效。但是张亭栋们没有放弃。第二个阶段是张鹏和孙鸿德的反思。1990年,孙鸿德55岁,张鹏50岁,人生到了一个要反思的阶段。治疗效果统计数字不好的原因是否在于 统计分类上的不合理呢?! 这个想法在这个时候,从张亭栋组里的孙鸿德那里的出来也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他们有患者、有积累,有第一手材料。这个重新分类是张亭栋和孙鸿德矛盾的根源。张鹏从孙鸿德1992年的报告里得到了“神启”,在自己的科室(正规的血液的科室)里,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使用了 单一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因此才有了 三氧化二砷只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有特效 的发现。第三阶段,有了明确的因果关系之后,上海的王振义和陈竺参与进来,在此之前他们也治疗白血病,不过没有用 三氧化二砷 ,而是用 全反式维甲酸 。镜某以为,以哈尔滨医科大的水平,搞清楚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机理会有很大难度。所以王振义和陈竺的参与也是势在必然。第二阶段是个 转折点 ,时间上应该是在95年左右。这个推测有许老师的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中国研究论文分析 的佐证。在张鹏从孙鸿德的报告之前,行业里没有明确的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说法。 如果对三个阶段命名的话,第一阶段(phase)可以说是 坚持 。张亭栋们在哈医大里面里吃着“冷饭”,坚持了二十多年。第二阶段很短,就几年的时间,可以叫做 转机 。看起来张鹏从孙鸿德好像没有什么“功德”。但是明确了 三氧化二砷只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有特效 无疑对后来推动作用。把用三氧化二砷治疗从“不伦不类”的中西医结合室“转成” 正规的血液专业 的正规治疗的事态,无疑可以认为是个 转折点 。最后,是王振义和陈竺的 提升阶段 。对这个“提升”,李连达认为是 中国人的骄傲 。这个理解也是合理的。因为凭借历史的悠久,没有什么可以 骄傲 可言的。能够成为骄傲资本的是现代人的工作,那个工作到达的高度。无疑,王振义和陈竺有这个“资本”,而张亭栋们和张鹏从孙鸿德则没有。 不论陈竺部长心里如何想的, 坚持扶持中医、坚持中西医结合 的“官话”还是很得体的。“砒霜闹剧”的过程中,镜某没有能发现饶老师有什么不寻常的认识亮点,也不能理解“专门撰文送上祝福”的行为。饶老师 对张亭栋功劳的定位不妥 ,把一个 可贵的坚持 的过程矮小化成了 谁先 的问题,结果是让众人发掘出来的各类文献驳得体无完肤。如此看来,还是陈竺有水平:一个 潜心 中西医结合 的说法,把张亭栋这几十年的“默默无闻”给 摆平 了。 以上看法是镜某的个人认识。应该说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和谐版本”。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934 次阅读|7 个评论
“砒霜闹剧”的背景分析
热度 9 liwei999 2013-2-20 19:05
“砒霜闹剧”的背景分析。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20/2013 03:20:58 镜某也是吃饱了撑的来八卦这类事儿。但是这类八卦有时也像搞研 究一样,让人感兴趣。有心计的高官秘书们喜欢交流主子们最近在读什么书。这类信息对某些人很重要。影视作品里也有描述这类事情的场景。比如说科举的题目,就可以从近来皇帝读了什么书推测出来。 饶老师为什么忽然关心起张亭栋来了呢?( 《医药界是否该为“中国人的骄傲”而脸红?》 )尘埃落地之后,当然需要有个说法。互联网的时代就是好,什么事儿都可以查到。 镜某以为, 哈医大一院举行“三氧化二砷”造福人类40年庆典活动 应该算是个引子。 Quote 据报道: 2月1日午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了“三氧化二砷”造福人类40年庆典活动;同时为中药亚砷酸注射液的发明者张亭栋教授80岁生日祝寿。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亲笔题词祝贺,称赞张老“潜心中西医结合,造福白血病患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也专门撰文送上祝福。 陈竺作为医疗行政的主官和研究的合作者,”亲笔题词祝贺“也是可以解释的。但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也专门撰文送上祝福”的理由就不那么“自明”了。在时间上,这个“专门撰文”发生在 《中国人的骄傲》 之前的大约一个月。凭心而论,《中国人的骄傲》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说法。但是《脸红》中饶老师主张“毫无争议的最大功臣是:张亭栋。” 这个说法大约是来自那篇“专门撰文送上祝福”。因此,有人说这位饶老师是瞎搅合。 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有争议的事情往往是来自多个因素。比如说钓鱼岛的争议,就是因为有很多个因素扯在一起了,因此才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镜某的家训则是“不说也有理”。在镜某看来,饶老师主张 “ 毫无争议 的最大功臣是:张亭栋” 的说法,与日本说 “ 毫无争议 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的说法很相似。 有争议 是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说“毫无争议”,显然是不能被多数人接受。就如同日本人的说法不能被接受一样。谁的领土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在讨论之前主张“毫无争议”,就属于没有常识了。 所谓争议,应该说有两个侧面:事儿的和人的。起初,镜某只是认为是个对事情的看法问题。但是一个多月过后,突然出了个 当事人 ,把本来就馄饨的事态搞得更加“雾霾”了。因此,很有必要把砒霜治白血病故事中的各类“角色”梳理一番。上海方面是 王振义(1924) 和 陈竺(1952) 。这两个人是老师学生关系,是内科血液学专家。因此治疗、关注、研究白血病是所谓的职业。与法国人的联系是陈竺留学法国的关系。哈尔滨方面暂且认为是三人 张亭栋(1932) 、 张鹏(1940) 和 孙鸿德(1935) 。三个人的科室很有“意思”:与上海方面专业相近的是张鹏——“1981年毕业于哈医大内科( 血液专业 ),1990年任内科 党总支部书记 、 血液内科主任 兼风湿免疫科主任、黑龙江省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生导师;1992年任教授、主任医师;1995年任哈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血液学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输血委员会主任委员、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治疗白血病是张鹏名正言顺的工作。饶老师推崇的张亭栋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教研室 主任、教授。 与张亭栋打民事官司到最高法院的 孙鸿德是“1964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六年制本科,全国统分到哈医大。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从隶属上看,是与张亭栋同科室的人物,是中医的科班。 依镜某的想象:哈医大里有个专门治血液方面疾病的科室,张鹏医师在这个科室,另有一个中医的治各种“疑难杂症”的 中医教研室(也许是中西医结合), 张亭栋和孙鸿德是属于那里。从张鹏的文章看,好似张鹏和韩是一派,在哈医大是非主流的。而饶老师推崇的张亭栋在医院是主流派。由于张鹏的背景与上海方面治疗背景“相克”,上海在决定与何人合作时选择了哈医大主流派的张亭栋而非张鹏和孙鸿德是一派。应该说上海的选择是合理的、明智的。 作为推理 ,镜某以为后发的张鹏和孙鸿德提出的三氧化二砷和治疗 某种白血病 的说法比较合理。因为张鹏是血液方面的专家,对白血病的分类要比张亭栋和孙鸿德都专业,并且从 “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副教授孙鸿德等在对长期存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访中得到宝贵的启示” 那里获得了 二级启示 。在1990年之前,虽然张亭栋和孙鸿德们治疗白血病也有多年,但是都是是属于“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治疗,作为“专业科班”的张鹏们很不屑张亭栋和孙鸿德们的治疗办法。可是孙鸿德们工作的现实“刺激”了“专业科班”的张鹏们。作为癌症治疗的常识,张鹏们知道,治疗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某个药品对某种特定的疾病、特定类型的患者有效。张鹏们凭借对白血病分类理解的优势,把张亭栋和孙鸿德们治疗白血病的病例从新分析处理了一下后,发现了“天机”。这样才能解释 “1995年9月,在第八届全国白血病会议(大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专题讨论中张鹏教授中心发言:《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临床及机制研究》”这个事实。 治病的医生都想知道所面临的怪病的机理,这样才能救人。在治病救人的现场,医生不能以不知道机理而放弃对患者的治疗,而应该是想尽一切去治疗。求助于毒药、毒品都是这个总方针“指导”的结果。上海方面的研究水平高,所以在知道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事实后,搞清楚了机制。这个工作的意义并不是仅仅在于治好了这个少见的白血病。其意义在于对其他癌症治疗研究工作的“激励”。就如同家长用成功人物的故事激励孩子成长一样,这个成功是照射进黑暗中的一缕希望的光线。 中国医学界里有没有在一般人看来需要《脸红》的事儿呢?镜某以为有,但不是屠老太、张大夫们的事儿。有争议自然是有发生争议的道理。镜某说过学术界的事情, 学术团体如何的“不成体统” 。最近查看白血病的事儿,又看到了一个医学学会的栏目 第八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 。开一个学术会议,当然要有组织机构。但是一个研讨会,居然有顾问8人、大会主席1人、名誉主席3人、共同主席12人和执行主席3人,这样学术会、学术人、学术团体不需要“脸红”么?这是要干什么啊??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4829 次阅读|10 个评论
日本竟然在对我国领土钓鱼岛演出购岛闹剧后又演空降夺岛闹剧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1-14 14:33
日本竟然在对我国领土钓鱼岛演出购岛闹剧后又演空降夺岛闹剧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日本军国主义野心不死,竟然趁美霸所谓“重返亚太”之机,搞出所谓“购岛”闹剧,妄图无理霸占我国领土,钓鱼岛。 我国理所当然地加强海空维权巡逻。 日前,日本竟然以军机近距离跟踪。 我国理所当然地以战机查证、监护,坚定维权。 昨日,日本竟然又演出所谓“空降夺岛”闹剧。 岂可动摇我国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 所谓“空降夺岛”的“ 自卫队第一空挺团(空降部队) ”如果胆敢侵犯我国领土,定教它成为“ ’ 降 ’ 死鬼” , 有来无回! 1 月 14 日 日本媒体称: 日本唯一拥有伞兵部队的陆上自卫队第一空挺团(位于千叶县船桥市) 13 日在该县习志野演习场进行了空降训练。 共同社 1 月 13 日报道: 该训练以“收复”敌占离岛为假想,面向普通民众公开。 据称,日本空挺团每年 1 月都进行公开训练,不过以保卫岛屿为假想则尚属首次。 在日本与周边各国的紧张局势日益升温的情况下,此次也有中国媒体前去采访。 报道称,训练还有包括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在内的约 300 名队员参加。 演习场上设置了假想是岛屿的区域,经海上自卫队的 P — 3C 巡逻机确认后,以舰炮射击等方式进行火力压制。主力部队则穿着救生衣在侦察部队之后降落,进行了战斗训练。 视察训练的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在训话中提及,朝鲜的“导弹”发射和中国海监船驶入日本“领海”等情况。他指出:“近年,周边各国的活动日趋频繁,日本的安全环境愈发严峻。” 日本《产经新闻》网站 1 月 13 日指出: 日本唯一拥有伞兵的陆上自卫队第一空挺团(空降部队) 13 日在习志野演习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例行空降训练。该训练假想演习场就是被敌军“占领”的岛屿。空降队员准备在距海岸线不远的近海着陆。每名空降队员都背负了包括救生衣在内的 80 公斤装备依次从飞机上空降下来。具体的训练计划是,空降队员在航空和海上自卫队的掩护下空降至指定地点,然后再配合通过海上运输抵达现场的海上和航空自卫队后援部队完成夺岛任务。 报道认为,陆上自卫队第一空挺团的训练此前都是模拟敌军入侵日本本土。但由于目前中国船只“侵犯”日本“领海”,冲绳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该部队的训练开始应对现实的威胁。 香港《信报》 1 月 12 日称: 第一空挺团是日本能进行“动态(机动)防御”作战的陆上自卫队两大王牌之一。 时值钓鱼岛争端复杂化之际,观察人士不免将此次演习与中日岛争联系起来,认为局势一旦有变,第一空挺团最可能扮演“急先锋”角色。 消息人士此前称,在公众观摩阶段,将有数名空挺团侦察兵由直升机索降至“被占岛屿”滩头,他们在勘察地形与敌情后,引导后续部队约 40 人实施“登岛攻击”,最终在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火力掩护下完成“歼敌与实际占领”。为确保海上降落的安全,参训兵员全都穿着救生衣持枪行动,难度明显大于普通空降训练。
个人分类: 其它|2351 次阅读|28 个评论
《不惑一梦》第七十五章
lao2004 2012-10-26 18:41
十位高士上月亮时,地球人偷偷摸摸全力保密,希望他们能功成名就。这次可不样了。狼群还没上天,地球人全知道了,像是等着看一场闹剧。 魏民道飞翔中获知信息,哑然失笑,自个儿嘀咕说:“那些科学家们够呛,这种事也想得出来。”他是不会趟这浑水的,忽悠人的浑水。灾难正迫近地球,魏民道不好意思继续留下来飞翔了,他回到圆楼,希望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告诫自己不给科学家们添乱。魏民道这一点,确确实实是个好人。他心里很明白,在如此高度文明社会,个人谈不上做多大的贡献。因此,时时告诫他自己应当做做润滑油,而不做绊脚石。 玛丽亚获知恶毒等人使出如此烂招,有点哭笑不得,恨恨骂道:“亏他们还是科学家,这、这、这……,也太不像话了。”玛丽亚想找些脏话臭骂恶毒一通,可是,她从没有骂过人,那些污秽词汇一时也不知道如何骂出口,憋得难受。旁边很多科学家见些光景,笑在肚里,没敢让玛丽亚知道,这位美女科学家,心直口快,大家都宠着她。 阿尔伯特说:“玛丽亚科学家,要骂恶毒很简单的,您多喊几声他的尊姓大名就行了。” 玛丽亚恨恨说:“恶毒、恶毒、恶毒,对了,阿尔伯特科学家,您好像也同意这样的做法,小孩子的鬼把戏。一提起,就让人生气。” 玛丽亚内心莞尔,这次可放心了。她最怕又有很多世外高人纷纷前往月亮,血肉之躯怎能挡住那未知怪物?飞船、卫星、核弹,哪样不比血肉之躯强上千倍万倍。她接口对玛丽亚说:“阿丽,恶毒科学家这叫做什么呢?叫做‘大智若愚’、‘大计笨拙’,您不是说过,人比不上狼吗?”玛丽亚一时语塞,内心也思索着:“狼群也许可以。它们比人强多了。” 龙潜潜、蓝妮妮在北极山坳篝火边歇息,天穹黝黑,星光眨眼,谈起群狼上天,皆好奇等看一场好戏。龙潜潜跃跃一试,盼着能亲临其境,与它们并肩战斗。龙潜潜、蓝妮妮认为狼群一定会成功完成任务的。 凤翔翔、贾蓓萌、科尔苡蒂,每人有一个幻影机器人,边逗着玩耍,边谈论驱狼缉凶之事。她们觉得让大灰狼打头阵,是个好主意。虽是小女孩,胆子忒大,期待有朝一天,杰克曼叔叔带她们到天上走一回,顺便察看那妖物行踪。如行,把它捉回地球,当奴隶。跟着杰克曼考古,听了很多故事,她们认为奴隶最辛苦,所以,这让那怪物当奴隶。让古老的奴隶不再受苦受累受人欺负。 杰克曼叔叔说,奴隶不仅有奴隶主强迫当的奴隶,也有自己愿意当的奴隶。你喜欢什么,就很可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比如,幻影机器人,很讨人喜欢的,盼它、逗它、恼它、喜它,受它的奴役,不知不觉中就成为幻影机器人的奴隶了。反正,奴隶很不好,很累很辛苦,不知不觉中就会上当受骗而不自知矣。最可怕的,杰克曼叔叔说,是自然的奴隶、宇宙的奴隶。宇宙老爷爷有剥夺生命的大权,它不高兴,谁也受不了。奴隶不好,把天上怪物抓来当奴隶,却是最好。孩子们想入非非,不把天上怪物当回事! 让狼群做先遣,不管当初提出的初衷是真是假,敕州总部下足功夫把事情办妥。那架势,好似恶毒早有预谋,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借此机会实施他的“阴谋”! 一连几天,恶毒的耳朵痒痒的,他拼命忍住,为狼群出征月亮做着周密的准备。有时,恶毒觉得他也像一头狼,伺机逮住天上不速之客的大灰狼。瞅了瞅喜欢穿的一袭灰衣,“像得很。”他自嘲道。 狼群上天,要有食物,科学家们为它们准备丰盛烤肉,存储于离月亮表面五百多米深的熔洞。熔洞里昼凉夜暖,温度保持在零度至四十度之间,保证它们能够安然生活。 各色的狼,带着灯笼般凶焰,竖着尖硬大耳,机警、无奈,还带着蔑视。它们看不起人类。人类耍起魔法把它们禁锢。一声声仰天长嚎,表达着它们不甘心命运被左右。看着它们,看着机器长臂把它们送入船舱,恶毒、依特吉、奥而奥的脸色都不好看,满脸无奈,与群狼一样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玛丽亚一直想阻止这场游戏,可她不敢。地球的命运正被一只恐怖怪物左右着,所有的人和兽都无权选择逃避,勇敢面对是唯一出路。 阿尔伯特、玛丽亚、詹梅丽,一个个都想着亲自登月,可傻瓜系统不答应。恶毒提出让狼群一试,其实也不是恶毒的个人决定,是傻瓜系统综合各种因素的默许。在危机时刻,冷静、镇静、沉静、宁静,深陷其中的科学家根本不允许独自决定,不允许独自行动。一切都是集体智慧,经傻瓜系统慎之又慎筛选,决定权在傻瓜系统。 观看群狼上天的人不少,他们一边看热闹,一边也带点幸灾乐祸的表情,要看科学家们笑话。大家都想不出好办法,但是,他们不屑于科学家们这种做法。航天航空城被围得水泄不通。 不知谁透露了这是恶毒的馊主意。很多人用一种奇怪的目光搜寻恶毒。“恶毒,恶毒。”谁发现了他,高喊着。 恶毒没办法,只好对着麦克风解释道:“亲爱的,别用这样的口气喊我,好吗?我虽有些自私,可也是为了人类共同的自私。实际上,对于危险的警惕,我们不会高过一头狼,这些凶狠的家伙,谈情说爱也没忘了安全,一群狼在一起,不亚于一支擅长警戒的部队。” “恶毒、恶毒。”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很多人把月亮惨案归结于科学家的无能,发泄着不满。 依特吉帮忙解释道:“亲爱的,大家心里都很难受,我也一样。面对未知,我们束手无策,这是科学家的无能。请狼群上天,是有一点道理的。相比于狼和禽兽,人类的很多功能都退化了,别说是月亮上的生存,就是山野里,咱们的生存能力也差得很。再说,大家都应该为了地球,包括月亮的安全做点贡献。我所说的大家,也包括狼群和其他生物。做任何事情都会有牺牲,人类不见得比狼群更能趋利和避害,当然,最终我们仍然要登场收拾残局的。” 看到人们情绪稳定下来,依特吉继续演说:“为了人类的生存,也为了狼群子孙万代,为了狼群子子孙孙的生存繁衍,三百头狼勇士不得不上天帮助缉凶。它们已经被称为勇士,被称为英雄,它们将会被缅怀,被传颂。也许,它们不知道这些荣誉,可人类知道,这足够了。科学家们选择了它们,是觉得它们与月亮上风花雪月很般配,传说中它们的祖先就是来自于月亮。这件事,也不能怪某人或者某些科学家,与时代潮流相比,与世代相传相比,大家都是稚嫩者。这也是弱小必须的付出,付出良心,付出被诅咒的荣誉。恶毒科学家没有错,所有的科学家都没错,错的是宇宙太强大,人类的科学仍然太弱小,只能认命。” “恶毒、恶毒。”又有人高喊,不过从语气里,他们已经原谅了科学家们 —— 一群可怜的人儿,他们时刻为人类进步努力着,仍要背负责任。 恶毒假装苦恼地说道:“为了救赎,我三天不吃饭,行了吧。” 有人接腔喊道:“不是这个意思,其实,大家都有份,没有怪您,要怪吗,怪您的姓名。” 恶毒无奈地说:“不说姓名了,恶是祖先遗传下来的、毒是父母赠予的。扯远了,姓名没问题,我三天不吃饭。” 大卫爱登劝道:“别这样,让大家过意不去。” “不同意,不同意。”人群高喊着,不同意。 恶毒坚持说:“那么,无论如何,我一天不吃钣,这样我也可以安心,这样定了。”围观人们鼓掌同意。 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化解了一场小风波。对付天上的怪物不容易,对付自己的同胞更不容易。人啊,天生就是自造麻烦自己挑!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章
个人分类: 小说习作|2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黄安年 2011-12-21 21:37
再谈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1 年 12 月 21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沈木珠诉杨玉圣名誉权案已经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初步告一段落(见附文) , 驳回沈木珠全部诉讼请求。还在该案诉讼开始 , 笔者撰文《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谈到“ 沈木珠教授夫妇不好自为之,严以律己,反而对于通过他律开展正常学术批评、维护学术形象的武汉大学李世洞教授和学术批评网提起诉讼,以图维护他们的所谓“名誉权”。在笔者看来,这完全是一场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 (见附文)没想到笔者的这篇短文居然也成了支持 沈木珠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的 原告为支持自己的主张,向法院提交 34 项证据中第 28 项发生侵权行为后原告的社会评价大幅降低的反应文章 8 件的证据,其中( 5 )科学网博客:黄安年《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惩治学术剽窃者与剽窃者合法权益》。(见附文) 对此,法院已经作出了公正判决。笔者希望原告以此为契机,好自为之,严以律己,汲取教训,不要再毁自我形象。 ************************ 驳回沈木珠全部诉讼请求:沈木珠诉杨玉圣名誉权纠纷案判决书 ——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时间 :2011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 来源 : 学术批评网 关键词 : 原告沈木珠,女, 1955 年 4 月 6 日 出生,汉族,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教授,住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钟阜新亚苑 3 栋 301 室 委托代理人张仲春(原告之夫),男, 1952 年 8 月 16 日 出生,汉族,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教授,住址同上。 委托代理人黄煜,天津昭元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杨玉圣,男, 1963 年 8 月 23 日 出生,汉族,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住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 25 号。 委托代理人孙新强,男, 1958 年 3 月 17 日 出生,汉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住址(按:略)。 委托代理人李毅,北京市连纵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沈木珠与被告杨玉圣名誉权纠纷一案,本院于 2011 年 1 月 1 日 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沈木珠及其委托代理人张仲春、黄煜,被告杨玉圣及其代理人孙新强、李毅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沈木珠诉称,被告是 “ 学术批评网 ” 的开办人、负责人及主持人,被告于 2005 年 11 月 21 日 在学术批评网刊发署名为金许成的《值得警惕的自我克隆、重复发表现象 —— 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沈木珠教授以及张仲春先生为例》一文,该文诽谤原告 “ 在 ‘ 知识产权侵权 ’ 方面的 10 篇论文 ”“ 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抄袭问题 ” 。自此,被告在其控制的网站上多次刊发原告抄袭以及对原告进行辱骂、诽谤等人身攻击的文章多篇次。被告刊发的文章有的指责原告所谓抄袭委托没有任何依据,纯属恶意污蔑;有的则是根本背离学术批评范畴的侮辱、谩骂性文章。原告就此多次与被告交涉,告知其侵害了原告合法权益,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但被告拒不删除侵权文章,并多次重发于 “ 学术批评网 ” 及其他网站及博客上,而且,被告还通过将侵权文章汇编成书的形式扩大侵权影响范围,更为恶劣的是被告还在其南京大学的公开讲座中对原告进行谩骂、诽谤和人格侮辱。原告认为,被告的上述行为,已经对原告的社会声誉、学术地位等产生了负面的、恶劣的影响和损害,对原告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原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被告作为网站负责人对上述行为及后果存在明显的故意和恶意,构成了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依据《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原告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 1 、被告立即删除学术批评网上刊发的损害原告名誉的文章;在全国性报刊、南京市报刊及在学术批评网首页置顶(保留两年半时间),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2 、二被告赔偿原告直接损失 11800 元(包括公证费、律师费、差旅费)、精神损失费 100000 元、名誉损失费 188200 元,共计 300000 元; 3 、本案全部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原告为支持自己的主张,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详细信息。 2 、李世洞、杨玉圣《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 3 、金许成《值得警惕的自我克隆、重复发表现象 —— 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沈木珠教授以及张仲春先生为例》。 4 、金许成《对朱益林 沈木珠、张仲春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所谓论文 “ 重复问题 ” 皆是由杂志社录用、刊登操作不规范所致 律师函的回应》。 5 、史豪鼓《多检讨自己的责任,少追究别人的 “ 目的 ”—— 评储敏、徐升权代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和沈木珠院长致杨玉圣教授的信》。 6 、金许成《无聊无耻 无理取闹 —— 评沈木珠、张仲春诉李世洞、学术批评网案》。 7 、史豪鼓《年终岁尾说官司 —— 评沈木珠教授夫妇诉学术批评网及李世洞先生案》。 8 、钟正文《我所了解的张仲春沈木珠夫妇》。 9 、南财大法学院部分教授和副教授《为了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 致徐从才校长的公开信》。 10 、梁欣《树欲静而风不止 —— 我看张仲春夫妇的 “ 最后的疯狂 ” 》。 11 、李华隼《张仲春为何如此生猛?》。 12 、申江《张仲春、沈木珠夫妇尚能 “ 胜似闲庭信步 ” 否? —— 与南财大法学院刘正副教授商榷》。 13 、申江《对沈木珠夫妇案迟迟 “ 审而不判 ” 的置疑》。 14 、金缪《挥泪斩马谡 大快人心事 —— 有感于沈木珠被免去院长职务并向徐从才校长致敬》。 15 、李华隼《张仲春还能那样生猛吗? —— 从沈木珠被免去法学院院长谈起》。 16 、李华隼《此处不留娘 娘再换地方 —— 戏说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李世洞、杨玉圣系列案(上)》。 17 、李华隼《赔了夫人又折兵 输了官司又丢人 —— 戏说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李世洞、杨玉圣系列案(中)》。 18 、刘律正《南京财经大学沈木珠教授是法学界的 “ 三无人员 ”—— 致杨玉圣教授》。 19 、被告杨玉圣所写侵权文章:( 1 )《 现代快报 是如何办报的? —— 简评其明显袒护沈木珠夫妇恶意诉讼的报道》;( 2 )《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九)》;( 3 )《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八)》;( 4 )《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七)》;( 5 )《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六)》;( 6 )《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五)》;( 7 )《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二)》;( 8 )《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之一)》。 20 、南京大学《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讲座录音光盘、照片。 21 、证据 3-19 的公证书 9 份。 22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对 “ 金许成 ” 言行的批驳》和《学术批评网以 “ 单位 ” 名义发表的部分文章一览表( 19 篇)》。 23 、侵权通知。 24 、《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一书网络销售目录。 25 、《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一书在部分图书馆的传播情况列表。 26 、被告重复侵权与恶性炒作侵权文章一览表。 27 、中国法学会《荣誉证书》、教育部《聘书》等。 28 、发生侵权行为后原告的社会评价大幅降低的反应文章:( 1 )郝建国《掐鸡鸡下小孩 —— 一个新闻记者给沈木珠、张仲春夫妇的公开信》;( 2 ) Sina 新闻中心:《教授夫妇名誉权案开庭 被告:学术评论无关名誉》;( 3 )新起点:《 “ 学术批评网侵权案 ” 启示 学术批评有无法律底线》;( 4 )博客中国:南财大法学院部分教授和副教授《为了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 致徐从才校长的公开信》;( 5 )科学网博客:黄安年《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惩治学术剽窃者与剽窃者合法权益》;( 6 )白鹿书院:汤守道《榜样的讽刺是辛辣的 —— 评沈木珠夫妇案》;( 7 )郑明怀《旁观者言 —— 沈木珠教授夫妇诉李世洞教授、学术批评网案观感》(之一、二、六、七);( 8 )中国经济网:《教授夫妇状告 “ 学术批评网 ” 称其名誉权受损害》;( 9 )杨帆《沈木珠教授夫妇学术不端行为案例》。 29 、律师费、公证费、差旅费票据。 30 、沈木珠、乔生《论中国大陆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发表稿、投稿文稿。 31 、证据 3-5 文章所谓 “ 抄袭 ” 之对比表。 32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等。 33 、沈木珠法学教育背景材料。 34 、科研三项(事业)费用经费款计划表。 被告杨玉圣辩称,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均布成立,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1 、作为著名法学家,原告没有免于被批评的特权。金许成等人对原告夫妻之间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的批评,在学术界和法学家被认为是常事。原告认为学术批评网发表的诸多文章构成对其侮辱、谩骂或人格侵害,无论是事实、法理和学界共识都讲不通。 2 、包括金许成、李世洞及被告等人的文章都是对原告拒绝批评、敌视批评乃至恶意诉讼等言论或行为的反应。如果没有原告在南京鼓楼法院的诉讼,就不会发表这么多围观文章,更不会引起法学界以外的其他学界关注,也不可能出现《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这样的内部交流资料。 3 、学术官司、学术问题、学术纠纷应该通过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反批评来解决。在法律和学界共识的范围内,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动辄通过人民法院来解决学术纠纷,至少浪费了司法资源,也不利于解决这种的学术纠纷。 被告为支持自己的主张,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 1 、李世洞《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案大事记》。 2 、沈木珠论文重复发表一览表。 3 、沈木珠论文抄袭一览表。 4 、引发 2007 年诉讼的批评文章一览表。 7 、学术批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学理依据及判例:梁慧星《学术批评应受法律保护》;杨立新《应当区分学术批评中诽谤与尖刻评论之间的界限》;于朝《理直气壮地开展学术批评》;李世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名誉侵权案的判决及其意义 —— 兼谈沈木珠教授夫妇案》。 8 、李世洞《拾贝栽刺集》;天津市语言学会《震惊海内外的学界打假大案始末》;杨玉圣《学术共同体》。 9 、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获得者简况。 10 、原告获得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文件。 11 、《南京财经大学法学文库》总序。 12 、沈木珠入选 2008 年《中国杰出人文科学家研究报告》。 13 、沈木珠 2009-2010 年《科研项目清单》。 14 、沈木珠论文目录( 1989-2010 )。 15 、沈木珠《 WTO 规制下中国商贸的法律走向》的自序。 16 、《学术共同体 —— 祝贺学术批评网创办十周年文集》。 16 、《金陵法律评论》 2004 年秋季卷。 经审理查明,学术批评网成立于 2001 年 3 月 15 日 ,网站首页网址 www.acriticism.com ,系由杨玉圣个人创办的非营利性网站。 2005 年 11 月 21 日 ,学术批评网刊发金许成《值得警惕的自我克隆、重复发表现象 —— 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沈木珠教授以及张仲春先生为例》,该文提出沈木珠、张仲春论文写作存在自我克隆、重复发表问题,并将论文比对结果予以公布。其中,《沈木珠论文重复发表一览表》的第 13 项为: “ 在 ‘ 知识产权侵权 ’ 方面的 10 篇论文,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抄袭问题,分别是 …… 。 ”“ 但是,我们注意到沈木珠、张仲春却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不仅 ‘ 重复发表 ’ ,而且还是典型的 ‘ 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 ’ ,并且存在抄袭。在教育部大力加强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之际,我们认为沈木珠张仲春夫妻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 2005 年 11 月 23 日 ,沈木珠委托其同事储敏、徐升权致函杨玉圣,指出金许成文 “ 实质上是一篇蓄谋已久、故意诋毁南京财经大学沈木珠教授夫妇以及我校我院名誉的文章 ” ,是 “ 极少数几个教师因无法在法学院获取非正常利益而嫉恨院长沈木珠及部分教师 ” 所写。 2005 年 11 月 25 日 ,江苏天茂律师事物所律师朱益林受沈木珠、张仲春夫妇之托,给杨玉圣发出律师函,称 “ 沈木珠、张仲春两人并无金许成文章中所捏造诽谤的 10 篇论文抄袭问题;所谓论文 ‘ 重发 ’ 问题,皆是由杂志社录用、刊登操作不规范所致,而非沈木珠、张仲春的责任,更非金许成文章所刻意攻击的 ‘ 自我克隆、重复发表 ’” 。同时要求撤下该文章,否则将追究学术批评网的法律责任。 2005 年 11 月 28 日 ,学术批评网刊法史豪鼓《多检讨自己的责任,少追究别人的 “ 目的 ”—— 评储敏、徐升权代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和沈木珠院长致杨玉圣教授的信》。该文以一组论文的比对为依据,以证实前述金许成文章所写符合事实。由此提出, “‘ 金许成所提及的抄袭问题皆为虚构 ’ 吗?沈木珠教授自身没有任何学术腐败问题吗?就算我只是核对了其中一组而已,但中国的老话讲 ‘ 管中管窥,可见一斑 ’ ,沈木珠教授及其追随者是不是也太过自信了? ” 2005 年 11 月 29 日 ,学术批评网刊发金许成《对朱益林 沈木珠、张仲春没有任何抄袭行为及所谓论文 ‘ 重发 ’ 问题皆是由杂志社录用、刊登操作不规范所致 律师函的回应》。文中将前述金许成文章中提到的存在程度不同的抄袭问题的 10 篇论文分组进行了比对,并列明了所比对文章的雷同之处。 2007 年 11 月,沈木珠夫妇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两个诉讼,其中被告均包括学术批评网。经开庭审理后,原告申请撤诉, 2008 年 5 月 9 日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 2007 年 11 月 14 日 ,杨玉圣撰写了《 现代快报 是如何办报的? —— 简评其明显袒护沈木珠夫妇恶意诉讼的报道》一文。之后,又陆续撰写了《就沈木珠教授夫妇案答客问》系列文章(之一至九),以答客问的形式介绍了上述案件诉讼中得有关情况。 2007 年 12 月 30 日 ,学术批评网刊发史豪鼓《年终岁尾说官司 —— 评沈木珠教授夫妇诉学术批评网及李世洞先生案》一文。之后,又相继刊发了钟正文《我所了解的张仲春沈木珠夫妇》、南财大法学院部分教授和副教授《为了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 —— 致徐从才校长的公开信》、梁欣《树欲静而风不止 —— 我看张仲春夫妇的 “ 最后的疯狂 ” 》、李华隼《张仲春为何如此生猛?》、金许成《无聊无耻 无理取闹 —— 评沈木珠、张仲春诉李世洞、学术批评网案》、李华隼《张仲春还能那样生猛吗? —— 从沈木珠被免去法学院院长谈起》、申江《张仲春、沈木珠夫妇尚能 “ 胜似闲庭信步 ” 否? —— 与南财大法学院刘正副教授商榷》、金缪《挥泪斩马谡 大快人心事 —— 有感于沈木珠被免去院长职务并向徐从才校长致敬》、申江《对沈木珠夫妇案迟迟 “ 审而不判 ” 的置疑》、李华隼《此处不留娘 娘再换地方 —— 戏说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李世洞、杨玉圣系列案(上)》、李华隼《赔了夫人又折兵 输了官司又丢人 —— 戏说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李世洞、杨玉圣系列案(中)》、刘律正《南京财经大学沈木珠教授是法学界的 “ 三无人员 ”—— 致杨玉圣教授》等文章。上述部分文章中提到沈木珠任院长期间 “ 夫妻弄权 ” , “ 利用掌握的公共资源,随意用学院资金公关、埋单,以此获得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再以此从法学院获取高额奖励 ” 、 “ 不公开财务 ” 等内容以及使用了 “ 无聊无耻、无理取闹 ” 、 “ 自取其辱 ” 等语言文字。原告认为上述内容根本背离学术批评范畴,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对此,被告表示,学术批评网作为学术批评的平台对所发文章内容的审查只是形式审查,要求作者确保没有侵权和抄袭,并非实质审查。对于被告所称之侮辱性语言,被告不予认可,认为是原告断章取义,同时提出学术批评包括温和的批评,也包括尖刻的批评。 另查,杨玉圣曾于 2007 年 12 月 12 日 晚,在南京大学主讲了题为《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讲座。杨玉圣对此予以认可,但表示原告所起诉的讲座中的相关内容,是原告断章取义,同时对原告所提交的录音光盘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异议。 2009 年杨玉圣、李世洞主编了《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一书,该书注明: “ 内部交流资料 非卖品 ” 字样。同时载有: “ 本书系有关沈木珠张仲春夫妇诉李世洞暨杨玉圣多为侵犯其 ‘ 名誉权 ’ 系列案的评论文章的结集。其中绝大多数文章首发于学术批评网。 ” 本案诉争文章均收录其中。 再查,相关网站上亦发表了大量批评被告、支持原告夫妇的文章。 以上事实,有原、被告的当庭陈述以及原、被告提供的相关证据佐证,经当庭质证,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焦点为:(一)诉争文章批评原告抄袭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二)涉及沈木珠任院长期间诉 “ 夫妻弄权 ” , “ 利用掌握的公共资源,随意用学院资金公关、埋单,以此获得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再以此从法学院获取高额奖励 ” 、 “ 不公开财务 ” 等内容的文章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三)诉争文章中使用的 “ 无聊无耻、无理取闹 ” 、 “ 自取其辱 ” 等语言文字是否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四)被告所做讲座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 (一)诉争文章批评原告抄袭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问题。从引发本案诉讼的金许成及史豪鼓的文章可以看出,文中对于其所指出的原告存在的重复发布、涉嫌抄袭的问题,详细列举了相关文章以及所比对文章的雷同部分,由此得出原告重复发表、涉嫌抄袭的结论。原告对于诉争文章中所列举的雷同内容未能举证予以否认,只是提出所比对文章的作者或主要作者均未原告,不存在自己抄袭自己的问题以及雷同内容为引注、法规、公共事件等。对此,本院认为,在原告无法证明诉争文章中所比对的内容不实的情况下,诉争文章通过比对相关文章的内容得出原告抄袭的结论是否妥当、正确的问题,应属于学术问题,各方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亦属正常,是不同学术观点的表达,法律不宜对此进行评断。对此,原告可以通过发表反批评的文章以自辩,且客观上亦有文章支持原告,论证其没有抄袭和重复发表问题。因此,诉争文章批评原告抄袭不属诽谤,未侵害原告的名誉权。 (二)涉及沈木珠任院长期间诉 “ 夫妻弄权 ” , “ 利用掌握的公共资源,随意用学院资金公关、埋单,以此获得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再以此从法学院获取高额奖励 ” 、 “ 不公开财务 ” 等内容的文章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本院注意到,相关文章均是于原告夫妇 2007 年 11 月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起诉后刊登的,从整体上看,文章主要针对原告 “ 学术官司法院打 ” 的做法进行批评。同时,上述原告所诉之侵权内容与相关文章涉及的原告能够在多家期刊重复发表大量文章的内容相关,且在文章整体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小,相关文章的主旨仍属学术批评,不能以此认定相关文章明显超出学术批评的范畴以及被告刊登相关文章在主观上存在恶意,故相关文章未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应当指出,原告提起相关诉讼是其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但同时他人亦有权对此进行评论。 (三)诉争文章中使用的 “ 无聊无耻、无理取闹 ” 、 “ 自取其辱 ” 等语言是否属于侮辱性语言,是否构成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本院注意到,从 2005 年 11 月 21 日 学术批评网刊登金许成文章开始,到 2008 年本案诉争的最后一篇文章刊发,在长达近 3 年的时间内,特别是自 2007 年 11 月原告夫妇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后,此事已经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和大量评论文章的出现,各方观点不一,针锋相对,故上述语言文字应属于双方在长期持续的论战中因情绪激动而使用的过激言论,且结合上述语言文字的语境以及文章内容来看,亦不足以认定被告主观上存在恶意,因此,上述语言文字虽然尖刻,但不足以导致原告名誉因此受损。与普通民众相比,原告作为知名学者对于学术批评亦应更为容忍。同时,应当指出,上述语言文字虽然不足以导致原告名誉因此受损,但仍然较为尖刻,本院对此提出批评。学术批评应在理性的氛围中以平和的心态开展,被告在网站上刊登文章应更加理性、严格审查,以提高所主持网站的品味和水平。 (四)关于被告所做讲座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问题。杨玉圣虽然承认曾于 2007 年 12 月 12 日 在南京大学主讲了《学术规范与学人修养》讲座,但对原告提交的录音光盘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异议。且原告提交的讲座部分内容文字整理材料虽有录音人、录音整理人的签字,但均未出庭作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证据,故对于原告所主诉侵权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予以确认。对于原告的主张,本院无法予以支持。 综上,经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六十九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沈木珠的全部诉讼请求。 本案诉讼受理费 1800 元,由原告全部承担。 若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刘 彤 审 判 员 王 悦 代理审判员 霍全玺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公章) 二 ○ 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书 记 员 刘 静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发布 2011 年 12 月 21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3218type=1013 ****************************88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文字版)( 2008 年 1 月 2 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0 月5 日 发布 (按 : 本文原名《维护学术形象的自律和他律》载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2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346 。《转发文章 : 李世洞: 对比鲜明 高低自见——从复旦大学处置学术不端问题谈起》,黄安年推荐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6 日发布时,附本文《维护学术形象的自律和他律》题目改为《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并注明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转发 2008 年 1 月 2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9295type=1003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收录在《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第 279 页(学术批评网 2009 年内部交流资料非卖品版)。另附文字版影印照片一张。 ***************************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黄安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维护学术形象,靠什么 ? 靠自律,也要靠他律。 自律,要求学者自重、自尊、自爱、自立、自检。他律,要求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营造宽松环境以开展学术批评,学术主管部门承担必要的责任等。 时下 , 我们的某些学者的自律精神太差。最近发生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及其担任法学教授的丈夫——沈木珠教授夫妇诉学术批评网一案,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沈木珠教授夫妇不好自为之,严以律己,反而对于通过他律开展正常学术批评、维护学术形象的武汉大学李世洞教授和学术批评网提起诉讼,以图维护他们的所谓“名誉权”。在笔者看来,这完全是一场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笔者建议沈木珠教授夫妇及其所在的南京财经大学领导同志,好好看看最近的《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通告》,反躬自问,究竟该怎样来维护学术形象 ? (原载黄安年的博客)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转发 2008 年1 月2 日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369783 ************************ 惩治学术剽窃者与剽窃者合法权益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0 年 1 月 2 日 发布 依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体验 , 目前我国学术界、教育界对于学术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愈演愈烈,揭露不够,惩治不力 , 较为普遍。单位保护主义作祟或利益相关者的发力 , 使得许多学术剽窃作假者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 , 至于在学术剽窃作假者中受到过严处理、剽窃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的 , 究竟有多少,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提供,总体上说 , 后者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倾向恐怕难以认同,当然,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一种倾向岁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的可能性。 对于学术剽窃者的剽窃作假行为 , 要受到舆论和学人的道义和学术谴责,这种批评和谴责是以理服人而非以势压人,限于道德层面 , 至于在行政处理和法律责任 , 需要依据相关政策和法规公正办事 , 不管什么人 , 一视同仁,如果这样的问题在学术界的绝大多数还不能认同,那确实是学术界的悲哀。 在处理过程中 , 那些剽窃者自然有申诉的权利,有与其他公民相同的合法权益,这种权益自然也应当依法、依规得到维护。 对于学术剽窃人的处理既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 又是十分个案的事情,个案不是局部更不是整体,对于个案的处理恰当、不甚恰当、很不恰当,有无典型代表性、普遍性需要结合个案和局部及整体的情况来判断 , 不能以偏概全 , 以个别代局部或整体。有学者主张要为处于“弱势”的某大学“两位 作假者 ” 伸张公正,笔者以为最好受害者和维护人列出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具体事实 ,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人明白真相。但是从目前情况看 , 断言 个案的 “ 正当权益 ” 没有得到维护 , 就等于“ 中国学术界的真正耻辱。 ” 把对“两位作假者 ” 的权益和 “ 中国学术界的真正耻辱。 ” 如此挂起钩来的说法不知有何科学论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283522from=space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文字版)(2008年1月2日)
黄安年 2010-10-5 07:08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文字版)( 2008 年 1 月 2 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5 日发布 (按 : 本文原名《维护学术形象的自律和他律》载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2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346 。《转发文章 : 李世洞: 对比鲜明 高低自见从复旦大学处置学术不端问题谈起》,黄安年推荐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6 日发布时,附本文《维护学术形象的自律和他律》题目改为《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并注明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转发 2008 年 1 月 2 日。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9295type=1003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收录在《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 ---- 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第 279 页(学术批评网 2009 年内部交流资料非卖品版)。另附文字版影印照片一张。 *************************** 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黄安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维护学术形象,靠什么 ? 靠自律,也要靠他律。 自律,要求学者自重、自尊、自爱、自立、自检。他律,要求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营造宽松环境以开展学术批评,学术主管部门承担必要的责任等。 时下 , 我们的某些学者的自律精神太差。最近发生的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及其担任法学教授的丈夫沈木珠教授夫妇诉学术批评网一案,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沈木珠教授夫妇不好自为之,严以律己,反而对于通过他律开展正常学术批评、维护学术形象的武汉大学李世洞教授和学术批评网提起诉讼,以图维护他们的所谓名誉权。在笔者看来,这完全是一场自毁学术形象的闹剧。 笔者建议沈木珠教授夫妇及其所在的南京财经大学领导同志,好好看看最近的《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通告》,反躬自问,究竟该怎样来维护学术形象 ? (原载黄安年的博客) 学术批评网( www.acriticism.com )转发 2008 年 1 月 2 日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120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生,还应包括“不靠谱”的一面
wangxh 2010-9-18 10:10
从某种意义上讲,俺当学生,是那种爱惹是生非的主;当老师,又是那种挑事、但不怕事儿的主,所以俺经常说:现在的学生真是很可怕呀,偌大的大学校园,竟然听不见学生打架的事儿。有的老师问了,怎么,你很希望学生打架吗?学生遵纪守法不是好事吗?有你这样当老师吗?【大家知道,俺不是真希望学生打架】大家一定听过野性动物被驯服失去天性的事情吧? 风声、雨声、读书声,的确是人类教化的最高境界。背着书包匆匆赶路、抱着一摞书心无旁骛地迈着矫健的步子穿梭于各教室与图书馆之间、三三两两花前月下与林荫道上留下倩影,等等等等,这些的确应该是大学生主体生活写照。可是,鄙人一直认为,这不是大学生的全部。大学生是一群看似成熟但绝对没有成熟的人,或可说他们绝大部分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但时常生出一些故事来,有的甚至极其不靠谱,使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招人爱! 【先图片,后文字】 他们绝对不为名不为利! 一般人认为的恶作剧,他们觉得很好玩耶 可汗沙场大点兵,俺骑着扫把、身穿床单守边疆 睡着呢还是......兄弟们为你送行先彩排一下喽! 也许猴年马月俺能练就一身蜘蛛侠也未可知 萨达姆、拉丹们:说,到底谁是真正的恐怖分子?说我们搞得四邻不安,你这个巨型刽子手却是搅得周天寒彻啊! 请不要认为只有男生会给女明星照片画胡子,我们可是给女模画呀!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2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