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泛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以规划环评遏制“水城”泛滥
热度 1 baocunkuan 2016-4-8 12:12
提要:一边是城市蓄水河段水波潋滟、风光旖旎;一边是被截水的河段水面干涸、河床裸露。一边是引水进城以解城市缺水的瓶颈;一边则以解渴之水大手笔规划所谓生态水景,甚至在本来就缺水地区打造水城。 我与访问学者冯庆(昆明学院副教授)近日围绕“水城”写得一文刊于《中国环境报》:http://news.cenews.com.cn/html/2016-04/08/content_42320.htm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北方多个缺水城市 “圈水造景念歪生态经,值得深思:一边是城市“蓄水河段水波潋滟、风光旖旎”,一边则是“被截水的河段水面干涸、河床裸露”;一边是“引水进城”以解城市缺水的瓶颈,一边则以解渴之水大手笔规划所谓“生态水景”,甚至在本来就缺水地区打造“水城”。水资源短缺与城市需水量增长、上游与下游水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不同流域、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及承载力水平差异巨大,人为“圈水造景”与生态系统损害、短期“水景”效益与长期“水景”维护损耗等矛盾日益突出。即便已经建成的所谓“水城”的去留,难以取舍。 纵观城市的诞生与发展 ,从逐水草而居到河流成就的众多古代城市,要么是人们有效利用水资源,发挥其供水、航运等功能的结果,如随京杭大运河而兴衰的扬州;要么是人们有效应对洪涝灾害的治水成果,如 黄泛平原菏泽、睢县。 “水城”是 人与自然力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成果体现。 两相比较,今日“水城”之再造或新建,其中不乏成功案例,水的自然过程与城市人居环境结合,形成稳定和谐、具有多样性与活力的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品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步入“水城”建设误区:首先,水体功能发挥单一化、片面化,看中的只是水体景观表面的、局部的、短期的视觉效果,忽视了水体在给排水、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防洪排涝、文化遗产、旅游休闲、以及水生态再造等其他方面的综合功能;其次,不顾水资源承载力及水环境的约束条件,不综合考虑城市气候特点、水质水量、用水供需、区域均衡配置等问题,只顾“政绩”或“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忽视了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可持续性、以及地区公平性等问题;其三,违背城市作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建设中不恰当的定位与发展目标,尤其是打着生态、环保旗号实质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建设……凡此种种。城市“水危机”逼近,走出“水城”建设误区,刻不容缓。 “智者乐水”、“傍水而居”的美好愿望无可非议,但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需求更应让我们警醒。 误区的出现 ,其中确实有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观念、意识与认知上的不足,更源于抬高水景区地产价格的经济利益驱动和部分领导畸形的政绩观。 城市水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区域发展背景下,依托城市规划与城市的整体设计,将水资源的利用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在制定城市发展政策、计划、规划时同步开展环境评价工作,可以从源头有效避免“水城”建设误区问题。 “水城”建设的取与舍,遵循3方面原则。首先,水资源承载力是基础,包括城市水环境系统稳定性、生活生产基本用水的持续供应能力、水文化传承发展与水景观的要求,以及扩展到城市以外的更大区域范围的水环境系统安全性等;其次,水资源利用成本的经济可承受性,包括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要求、“水城”建设近期与远期的经济效益、不同替代方案下的经济效益可承受性等;,最后,是水资源作为必需的公共物品供给的社会可接受性,“社会”包含广大普通群众、基层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等主体,包括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也包括当代人和下一代人,对水资源相关政策、规划的接受程度等。 2015 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也明确“完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刚刚发布的《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绿色城市”。 包括规划环评在内的整个战略环境评价,是一项从政策、规划、计划决策的源头预防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产生、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工具和重要途径。因此,倚重规划环评,可有效遏制水城之滥。 在缺水地区,开展相关城市规划环评,尤其需充分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全面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既有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要素,也有用水、供水、土地利用、水污染、历史文化等经济社会人文要素;二是开展水资源区域环境承载力系统分析评价,考虑水资源的竞争性利用是否会导致其他生态问题,是否是合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或是否加剧稀缺资源的利用矛盾,是否有效利用降水资源与中水回用,是否有助于水文化的历史传承等;三是对由上述要素构成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查,以及水网建设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的评价,包括施工期及建成后对城市地表及地下水、城市工程地质、绿地系统、土地利用重点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以及突发自然灾害、污染事件等及其对水生态、水安全的风险,评价要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期、近水域与远离水域、城市与周边区域、上游与下游等不同时空尺度的影响;四是水网布局与城市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利用、功能区划产业、居民生活等,要求不对城市其他功能区的功能构成影响 。 通过规划环评,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考虑不同规模尺度、南北方差异、平原与山区的差异,尤其对缺水城市,要将水资源安全及水环境评估结论作为规划依据。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水”作为城市及地区发展最为紧缺、最为敏感的要素,大凡涉及“水”的政策、计划和规划尤其是涉及缺水城市和地区的,理当成为规划环评的重点内容,不仅发挥规划环评对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源头控制”,也“保驾护航”了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项目运行与维护成本。通过规划环评,也吸纳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到政策、计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2957 次阅读|3 个评论
ISAAA不给农业部面子:中国种植的转基因不光棉花和木瓜
热度 1 蒋高明 2014-3-17 23:53
农官兼职机构证实崔永元质疑属实。 本文同时发至于中纪委和监察部。 直言了,2014-03-15 | 2014-3-17 14:39:11。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92120163_d.html . 两会之际,政协委员崔永元先生依照两会法规程序,就转基因作物滥种而对农业部官员提出质疑,请他们说明是怎么调查处理的。崔永元遭到封口待遇。农业部部长级官员则说:用于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品种只有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木瓜云云。 可是,中国农业部官员所兼职的外国关系机构ISAAA的统计说,在中国,合法商业化种植的作物至少有: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木瓜、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杨木、转基因甜胡椒。该机构说,其数据来自中国农业部;前不久,中国农业官员兼ISAAA成员者黄大昉承认,相关数据是他提供的。 该数据清楚说明,在中国,合法商业化种植的作物不仅仅是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且还有西红柿、杨木和甜胡椒,即:中国农业部官员及其兼职外国机构证实了崔永元的质疑完全属实。对照看,中国农业部官员在两会期间的回答则是对两会和对全国人民搞了撒谎。 以上数据还不包括有欧盟等海外官方机构发布的截获及退回的中国转基因作物,也不包括已有6000万亩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张启发等人私种传播的转基因大米等等。 依法办事和讲真话的委员崔永元被封口,而违法和撒谎的中国农业部官员们却逍遥法外、且还利用他们自己的职权和官方媒体平台对崔永元搞恶毒攻击。如此国度,还是个象样的“国家”么?如此做法,开两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阅读: 撤掉黄大昉的两会资格。2014-02-25 11:40。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91695001_d.html 。 骗子再骗,喉舌咋办?2014-02-21 10:20。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91627908_d.html 。 附件:ISAAA的统计数据清楚标明,在中国,合法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不止是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如此,是中国农业部撒谎、还是ISAAA撒谎呢?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171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提议严惩泛滥转基因
热度 3 蒋高明 2014-3-2 22:05
【明眼看人】终于有院士实名质疑转基因并提出严惩建议,这才是科学精神。转基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绝对不能是说安全就安全,必须有科学依据,必须经过独立第三方检验,而不能由农业部的专家自己,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样的话,老百姓如论如何是不会相信的。如果不肯做实验,那就采取王院士建议的,严控转基因泛滥,这是中国人民的权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c=blog 人大代表王梦恕提议严惩泛滥转基因! (2014-03-02 17:49:55) 转载 ▼ 一、问题提出 粮食交易垄断和地缘政治有独到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友好指出 :“如果中国的农业被 转基因 的种子掌控,最多再过20年,中国将不会作为一个国家而继续存在了”。 我希望农业部应调查、研究、请教这方面的专家,让人民知道其危害性。2013年中国已退出超过600万吨美国玉米,其原因是检测发现是未经许可的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品种是否有破坏土地的现象? 凡种植过转基因品种的土地在3-5年后,就不能再种植非转基因的品种。东 北是否出现外来转基因种子歼灭中国大豆产业的实例?外国种子正在向中国主粮水稻、玉米产业吞食 。感到自豪的中国粮食产地,河南省小麦的品种没有也不允许有任何转基因品种的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对粮食的科学、严肃为民精神是可敬的,相反 某些农业大学,研究机构、想赚钱的一批人,要有良心和良知, 国家尤其农业部要认识当前用生物技术来侵害我国的粮食安全。 另外,我国十年连续粮食增产总产量已超过6亿吨,由于十多年的大量土地成为建设用地,农民进城土地荒废,水利设施不好,靠天吃饭并未排除,粮食缺口不断继续加大,2012年外商进口粮食企业有600多家,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转基因种子在检测不够的情况下混入我国,跨国粮食企业在物流节点布局上已形成完整高效的粮食产业网络链条,形成无法控制的局面,甚至是吞食利益卖国局面。 融国家安全和公众生命安全于一体的生物国防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具体建议 1. 由国家安全局牵头 ,农业部为主 组成有不同观点的专家组成工作组,监测组,进行实地国内外调查研究,确定安全措施。向国家、向人民汇报。 2.在未搞清以前, 从2014年停止转基因粮食进口,更不允许转基因品种进口,任何私自进口的企业、个人一经发现将承担法律责任,对企业取缔,对人员进行严判。 3.科技部、农业部 对各种物种转基因的利害进行立项研究,确保能鉴别世界所有转基因的品种危害性。 4. 对以前人们所应用过的各种粮食物种,包括蔬菜、水果、食油、肉食动物、乳制品等在未充分研究成功前一律不准进行转基因应用。 5.严格控制超过80亿亩的土地,建立好供水系统,确保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建立节约、分配制度。 6.建立新型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体系,走重点突破分子育种的道路,采用杂交小麦,超级杂交稻、高抗玉米等技术,培育一批自主产权的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实现大面积增产增效取代转基因的道路。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此严格监管:崔永元透露中国几成转基因最泛滥国家
蒋高明 2014-3-2 12:01
【明辨是非】一提到转基因,总有人出来说,转基因中国在全世界是监管最严格的,只要是批准安全的都是安全的,针对转基因安全问题,科学界没有争议,可以放心吃,还有什么是专家签字的,是安全的。今天小崔再曝转基因几乎在全国泛滥了,严格监管哪里去了? 崔永元:中国转基因滥种最厉害 两会上会出示证据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zjy/2014-03-02/45816.html 2014-03-02 09:25:32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孙静 点击:2021 评论: 6 (查看) 分享到: 6      崔永元在北京举行美国转基因调查说明会供图/CFP      崔永元在美国的超市里调查转基因食品   原标题:崔永元:我在转基因上不偏执   自费赴日美进行四次转基因调查拍摄的纪录片昨日作公益播出   昨日,多家媒体同步推出崔永元赴美国拍摄的调查转基因纪录片,获得大量浏览和转发。崔永元本人也在微博上称,他决定本片公益播出,不收取仼何费用。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崔永元表示,要不是卷入微博论战,自己应该一辈子也不会跟转基因去较真。他自费到日本、美国进行了四次调查,发现转基因的安全性与商业化在美国科学界至今仍有争议,而美国人民也并非放心地吃了许多年。而支撑崔永元的动力,来自“民众应该有选择权利”的理念,他怀疑,有人故意设置信息壁垒。   论战至今已经持续半年之久,他的身份,也由央视主持人变为中国传媒大学老师。今年“两会”上,他要把正在调查的国内转基因作物非法种植的问题带上会,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的关注点将直指转基因的商业化监管。    人为壁垒致使信息不公开   北青报:你在海外的调查看到了什么?   崔永元: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应该说非常简单,两天就看清楚了,就是基本没有转基因。在市场上找转基因食品非常难,询问的日本人都说没有见过,绝大部分表示没有听说过。直到最近方舟子他们说,有网友在日本买到了转基因食品,说实在话,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   第二次去曾设想要不要拍纪录片,后来直接放弃。因为日本没有什么好拍的。转基因在日本不是问题。他们从实验室研究到商业化种植的审批过程看起来特别简单,就是四个步骤,但做起来巨复杂,基本做不成。日本本土种植的转基因商业化就有蓝色玫瑰。商业化种植的食物一个也没有。   北青报:公开资料显示,美国民众对吃转基因食品持开放态度,已经食用多年。   崔永元:我不认为这个说法有错。你让我到美国拍这样一个片子,做这样一个调查,我也能做出来,比如很多人在吃转基因食品或者很多人搞不清状况仍在吃,这都是有可能的。   但作为媒体人出身,我认为一定要给大家全面的信息。如果专家只给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要么他就是书呆子,只在实验室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要么他就是故意的。因为真实情况就是分歧很大,支持的非常支持,反对的非常反对。在生活中,普通市民跟消费者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才是最正常的。我们应该把完整信息告知公众,由他们自己选择。你信它一点问题没有,你就吃;你觉得有问题,远离它。   我们应该把完整信息告知公众,由他们自己选择。你信它一点问题没有,你就吃;你觉得有问题,远离它   北青报:你实地采访到的与专家说法有出入?   崔永元:我在美国找到很多科学家在质疑转基因,他们拿出各种各样的数据图表给我看。比如美国普渡大学的植物病理学退休教授唐·胡伯教授、西雅图的一个科学家南希·斯万森教授,这些都是专业的科学家。   从我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对转基因敏感的就两个国家,一个美国一个中国。美国从1994年到1996年出现转基因食品,并开始商业化种植,如玉米、大豆。但直到2007年,才开始有了像中国这么大的争议。换句话说,此前的一段时间美国公众基本不知道转基因这回事。   后来是因为科学家的不同声音通过媒体、非专业人士传播,让很多人一下子听懂了,才开始有了反弹。   北青报:您说美国公众此前不知情的证据呢?   崔永元:我访问了很多人,都说没关注过转基因。甚至有一个美国记者说,我们稀里糊涂吃了十几年,竟然被中国人拿出当样板,说我们放心吃了十几年。   我两次赴美间隔一个月,之前只有韩国人开的餐馆里菜单上标注用非转基因大豆。我去有机超市,看到商品只标出有机部分;隔了一个月,超市商品里非转基因的标志就出来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全美国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北青报:同超市负责人聊过原因吗?   崔永元:聊过,他们说现在来问的特别多,如果说不清,顾客可能会选择不买,所以干脆标出来。还有民间组织做不干胶,在超市里趁你不注意贴上。   北青报:你的调查显示,转基因在美国同样有争议?   崔永元:对。有人说转基因在主流科学界没有争议,通过调查,我认为这就是撒谎。   北青报: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障?   崔永元:对。首先,我认为有人在人为地做信息壁垒,致使信息不公开;其次,国内研究转基因的专家,如果不是书呆子,就是故意在撒谎。   书呆子是可能有的,圣地亚哥Salk生物研究院的舒伯特博士,是反转派,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你关心这个事干吗?你们又吃不到?我说,我们吃得到,转基因大豆做成大豆油。他就非常惊讶,不相信。不久前还刊发了一篇文章,说我们的采访触动了他,他认识到事情更复杂,再次阐述草甘膦的危害。   北青报:这些结论有没有同国内的转基因科研专家交流过,特别是与公众认知有出入的地方?   崔永元:比如挺转派的农大老师朱毅,我们经常有交流,尽管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有些问题看法是一样的。   北青报:关于转基因技术本身,你的隐忧在哪儿?   崔永元:转基因技术得分开看,在研究室里,理论上没人看它是否可能对人类造成风险,因为我觉得这可能不是科学家的考量范围,实验室就是研究;但当它成为一门技术要使用尤其是要使用到人类身上的时候,我认为,研究室里科学家的说法只是众多说法中的一种;因为这个时候众多科学家都可以参与进来,比如对环境、土壤、医学甚至社会学、伦理学专家都会参与进来,所有人都有参与的权利。   对于我们最普通的公众,即使“文傻”,也有参与的权利。比如说我现在害怕这个东西,不想吃,你们能不能给我分开?这时候哪是实验室那几个科学家就能决定的事呢?谁会在这点上有争议呢?但是国内某些人居然就傻到这个程度,认为他们研究了没问题就该推到市场上。   北青报:这是不是与您曾说过“虽然科学家懂转基因,但并不懂社会的全部”?   崔永元:对。比如对世卫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都提出,对转基因品种要单一验收的,对安全是否有顾虑取决于对所处食品安全环境的认知。不是说美国的转基因没问题,在中国就没有问题。   北青报:调查所拍的纪录片期待产生什么效果?   崔永元:片子以我的视角,带着大家到美国看看转基因是个什么情况,观众或者可以认为我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的,但想想为什么我能找到这么多人,而且大号科学家、普通民众都有。民众不去美国,会以为美国特别支持转基因。    愿意做一个标本让大家看   北青报:我注意您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风格与腾讯微博差异很大,前者平和了很多,后者就像战场。   崔永元:腾讯微博你也看到了,现在基本上就是在粪坑里打了。当我们俩在那个平台上一起论战的时候,让公众看到的就是谁更不讲理。   其实对受众没有任何营养,但是我愿意做一个标本让大家看,你们愿意在中国把所有的事儿都按这种方式讨论,谁都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无师自通,只要你觉得有意思。   但其实一个人总在那个状态里,让网友也跟着你在那个状态里,让人挺闹心的,所以我就在新浪开个轻松的平台,每天编编段子,让大家开开心、高兴高兴。   北青报:轻松的平台,心态是否也跟着轻松下来?   崔永元:我的睡眠跟大家不一样,都是凌晨两三点更新微博,然后发现一大批失眠者在那等着呢,说老崔你快更新,更新完我们就睡了。很有意思。   但这种氛围也不一定能坚持多久。我们做记者出身的,讲求社会责任感。有些事不是开个玩笑就能过去的,可能又会参与进去,又会打乱仗,这是很有可能的,但是我现在尽量平和。   北青报:段子中一提到转基因话题,关注度也特高。会留意网友评论吗?   崔永元:我看了一些,有些网友可能之前没参与过转基因讨论,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有的网友过来就直接进行人身侮辱,发言都跟复制似的,我觉得就是直接从微博过来的。   北青报:攻击性言论会影响到你吗?   崔永元:其实一点影响都没有。你今天面对面见到我了,你就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吗?我们做公众人物这么多年,天天都面临着各种非议,比这难听的全都听过,早就练得百毒不侵了。   北青报:介意被贴上反转派的标签吗?   崔永元:不介意,无所谓。反转派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个是不理性,跟你说不明白事。另外一个是可以理解成文科生经过艰苦的努力,用很快时间掌握了这个学科的基本常识,这是一个褒义。我都没有想象到,人生当中会有这么一段。如果没有跟方舟子的争论,我这辈子都不会关注这个行当的。我肯定只琢磨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这件事证明其实我挺有潜力的。   北青报:当时为什么要卷入论战呢?   崔永元:跟方舟子争论我是偶然闯进来,其实我是凭着新闻人的敏感,觉得这是个事儿。因为我们有什么争论,甚至都可以开个玩笑就过去了。只有这个争论,对方一出手就想让你死,我觉得这个不对,这个后面肯定有事。作为新闻人,从那时开始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要去实地调查。    有些专家深涉利益当中   北青报:经历过论战与调查,能否总结下自己在转基因问题上的观点?   崔永元:第一,我同意转基因话题要多听科学家的,但要听不同科学家的,而不是一个固定科学家团队的;第二,即便是听科学家的,也不要放弃个人的独立思考。因为最后的选择权利还在你手里,而这个选择的权利,不一定是好和坏,而是你喜欢不喜欢。有时候选择权只是对权利本身的尊重,没有人可以指手画脚;第三,方舟子在破坏科学讨论的风气,而有些科学家在仿照方舟子方式采用野蛮的科普,这已经超过科普的范围,希望有些科学家警醒。   北青报:这半年,你的观点中有没有被修正过的?   崔永元:有。我以前有这样的猜测:支持转基因的全都是利益集团,心怀歹意。但是我从美国做完调查,打消了这样的一些顾虑。因为在实验室见到的一些研究转基因的专家,就是比较单纯。但我也不否认国内有些专家就是身涉利益当中,因为他们既管实验室的试管,也管账本上的数字。   我也不否认国内有些专家就是身涉利益当中,因为他们既管实验室的试管,也管账本上的数字   北青报:有网友评价你在转基因问题上已经进入偏执的状态?   崔永元:我觉得我跟方舟子打仗进入了偏执状态,那是肯定的;但是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他方面,我认为我都是理性的,我都在好好做事。   我现在教书了,不能像以前做主持人演讲那样,张嘴就来;讲课中每一个数据都要有出处,我也允许我的学生拿出数据辩论。我的课堂上谁都可以讲,他们甚至不用举手,站起来说就行了,学术上是非常自由的状态。没有宽容的心胸,不可能做到这样。    科普不是大专辩论会   北青报:有专家认为,反转的大都是社会名士、主持人、经济学家,但内行都是挺转的,你怎么看?   崔永元:不能遇到转基因问题,就说我们文科生是白痴,是文傻,这就非常要命。那我还说你受过专业训练吗就写微博?你能确保文字表达的就是你的意思吗?如果这样,带来的永远是歧视。理性思维与人文关怀兼具,这个人才显得完整,看问题更全面。   北青报:科普过程如何处理与对待不同观点?   崔永元:我在美国采访反转派时,对方提供了从时间轴上看,转基因推广与某些疾病趋势对应的图表,我问你确定这些疾病的发生就与转基因有关吗?对方回答不能确定,然后很诚恳地问那你告诉我为什么得这种病?   我觉得这就是科学家的态度,不是大专辩论会,是你拿出数据来推翻他的数据。但是我们在腾讯微博上,走的不是这个路子,基本就是大专辩论会、红卫兵辩论会。   媒体人就是要把掌握的信息全面地告诉公众,而不是掩盖一部分信息,不能为了推销我的观点,比如想说转基因有害,就故意掩盖对立的信息,这有违职业道德。   媒体人就是要把掌握的信息全面地告诉公众,而不是掩盖一部分信息   北青报:谁来主导转基因科普比较合适,政府还是科学家?   崔永元:谁都可以做科普。科学的事情可能不是政治能解决的,但是严禁非法种植,政府可以做决定,如果违法种植将追责,这是政府职能的范畴。如果在这些事情上放纵的话,将有可能导致科学问题更讨论不清。   北青报:调查会耗费你挺多精力吧?   崔永元:没有。教书时间自由了,电视节目找我做,喜欢就做不喜欢就拒绝,原来不行,一大堆节目压着你。   北青报:那与传媒大学的工作冲突吗?   崔永元:能协调得开,目前学校的任务不是特别重。学校想让我开本科的课,从社会学角度讲新闻采访,但是现在还没有教学大纲,所以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行。目前就是每学期给研究生上公开课,讲《口述历史概论》,四堂课晚上一口气就上完了,剩余课程由其他教师来讲。   北青报:下一步的调查计划?   崔永元:下一步准备去欧盟等地调查,因为之前支持转基因的人总在说,欧盟是因为贸易原因抵抗转基因,而不是因为科学问题。我想去调查,不管得出什么结论,都会拍成纪录片,展示给公众。   北青报:与方舟子的官司有进展了吗?   崔永元:法院受理了,还没通知哪天开庭。到时候我肯定会去。其实,我跟方舟子论战就是因为转基因,到现在也是因为转基因,只不过大家都顾不上了,因为可说的事太多了,都顾着挖祖坟去了。其实我鼓励大家走法律渠道,别在底下耍流氓,法律渠道是最好的。    政府应该“往死了监管”   北青报:您是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上的提案是否与转基因有关?   崔永元:对,我现在调查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两会”上会关注与监管相关的问题。   北青报:我看您也在微博中征集相关线索?   崔永元:网友提供了一部分,我们之前也积累了大量事实。   北青报:就您所掌握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崔永元 :我觉得比想象的要可怕得多。水稻的非法种植是板上钉钉了,水果(注:不包括已在农业部名录中的木瓜)、蔬菜、树等都有。我甚至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转基因滥种最厉害的国家。   北青报:是否有证据支撑?   崔永元: 有,在“两会”上我才会出示 。   北青报:对政府在转基因商业化监管层面有何建议?   崔永元: 往死了监管,越严越好。因为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尤其是已经有了监管程序,就要严格执行。如果不按照此执行,会非常让人失望。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1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色暴力泛滥的网络
热度 5 outcrop 2014-1-13 09:51
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特别是家有小孩上网的,更会关注这类问题。前些年有人关注过这类问题,不过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黄安年老师博文《 厌恶网络媒体页面的强迫广告 》再次提到了这类问题;是时候考虑严肃立法或者网页分级了。 顺手截图了一张某门户网站新闻页面的广告,很没有底线;我能看出来这些是广告,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广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28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中国的“职称”何其泛滥
热度 15 yolandahongmei 2011-8-16 21:39
“职称”关系着众多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如收入,补贴,经费申请 ,招收学生 等。 职称主要 有 以下 几种分类 。如果你在高校工作,职称从高到低依次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如果你在研究院所工作,职称从高到低依次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实习员;如果你在图书馆工作,职称从高到低依次为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当然,在其它不同的单位,还有工程师系列、医师系列,但基本上从高到低大体都分为四类。前两级称为高级职称,如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教授和副教授;中间一级称为中级职称,如助理研究员和讲师;最低一级称为初级职称,如研究实习员和助教。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职称在中国已经过于泛滥,特别是高级职称这一等级。几年前,如果你在欧美国家有几年博士后经历,回到中国几乎就直接 是人才引进 成为研究员或教授 ,甚或是特聘教授,首席科学家等,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拿杰青,评院士 。近几年,留学人员回国的越来越多, 导致竞争激烈引起所谓的人才饱和, 海龟们的日子也不大好过了,有 些地方有 博士后经历的只能先做副研究员或副教授了。但这与国际上相比,仍是很好 的职称 。你看国外,很多有成就的人也不过是助理教授,要评副教授已经很难,更遑论教授或研究员了。似乎中国的职称是不值钱的,看看高校里、研究院所里 的 教授和研究员 数目就可窥见一斑了 。 很多高校,只要熬的时间足够长,再怎么差劲也能聘上副教授。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职称泛滥的现象只出现在我们中国?别的国家我没有发言权,但新加坡日本我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们的职称评定是非常严格的。 我在新加坡读博士的时候,我的两个导师都是有多年在欧美的 学习工作 经历 ( 博士和博士后 ) , 有一位甚至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独立工作过多年(好几篇 JACS ,还被邀请写了 Acc.Chem.Res. ),但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引进的时候 也不过是助理教授。后来,其中一个导师 回到 国内工作,直接就成为研究员。大家可以从中看出其巨大的差异性。 当然,我们国内存在这个问题,可能与 以前 国内 相关人才匮乏,同时又资金短缺有关 。 只能用所谓的高级职称来吸引人才。 但 发展到现在,应该到了改革的时候,如果连 我们自己都不尊重我们的“职称”,任其泛滥下去,只 会 导致我们的“高级职称”水平的降低。 各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朋友们,我可不是针对你们哦。我只是就事论事,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已。国内相关机构重视海归人才当然好,为他们回国提供较高的平台也很好。但似乎更重要的是要有公平的科研环境和宽松的科研氛围 , 不要搞的大家都争着去评职称 。 否则,到头来,引进的“海龟”人才们,都有高级职称,研究水平却不“高级”了。当然这个问题也同样适用于“土鳖”人才。 希望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能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而相关单位应该尽可能的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包括资金及相应的硬件设施等),而不只是所谓的职称头衔。如能这样,我想这也是在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否则,你能想象这么多能力和职称本就挂不上钩的硕导博导,却还要带领一班“未来的栋梁之才”进行科研的严重后果吗?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18083 次阅读|27 个评论
中文搜索将面临垃圾信息泛滥问题
outcrop 2011-1-10 22:40
随着搜索作弊技术的快速提升,传统搜索引擎技术将越来越无法正常处理这些来自软件自动生成的垃圾信息。 作为中文搜索老大的百度,目前在技术上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但也不敢贸然抛弃中小网站。 接下来也许是另外一个方向。
个人分类: 搜索引擎|33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枪械泛滥3.09亿人口拥有2.5亿支枪(图)
xupeiyang 2011-1-10 12:56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 10:04 中国新闻网 官方微博 中国新闻网 美国军品店中各种枪械琳琅满目   中新网1月10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10日报道,这次枪击案令人再度关注美国枪械泛滥、枪击案频繁问题。据FBI及酒、烟和枪械局统计,美国3.09亿人口中,竟然拥有近2.5亿支枪,大部分拥有枪的人都有1支以上。而每年在美国死在枪下的人就多达3万。   中枪重伤的吉福兹亦力挺拥枪权,2008年曾与300多名议员联署,促请最高法院废除哥伦比亚特区通过的禁枪令。   报道指,22岁枪手洛克耐尔的手枪是合法购得。亚利桑那州去年4月通过法例,容许21岁或以上人士毋须接受背景审查便可拥有枪械,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赋予权利。当地舆论认为,正由于这条例枪手才可以获得枪械。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墨战争和“天定命运”思潮的泛滥
黄安年 2010-9-19 09:06
美墨战争和 天定命运 思潮的泛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9 日发布 ( 按 : 今年 9 月 16 日是墨西哥独立 200 周年纪念日 , 墨西哥是美国扩展主义思潮兴起的最早的受害国之一。今天美国虽然不再明目张胆地宣扬天定命运,但是从未放弃美国世纪的野心和领导世界的宣示,美国从 19 世纪的大陆扩张 , 到 20 世纪上半叶的海外扩张 , 再到 1945 年以来的全球扩张 , 一直受到天定命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制约。 写于 26 年前的本文原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4 年第 4 期,第 53-60 页。以《美国的发展和 天定命运 思潮的泛滥》为题收录于黄安年著《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 104-117 页,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版。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美国论著研究 /2005 年 5 月 25 日网上首发,附图 10 张为文章影印件。) ********************************** 在十九世纪美国大陆领土扩张时期,特别是四十年代,盛行扩张主义的 天定命运 思潮。 1846-1848 年的美墨战争 , 是美国西进运动和领土扩张史上一个关键性事件。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 它的性质是怎样的 ? 它和 天定命运 理论是什么关系 ? 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美墨战争是扩张主义的 天定命运 思潮的产物,然而美国统治阶级及某些学者却以种种借口为美国发动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辩解,对于这些 征服有理 的论点,我们有必要加以逐一剖析。 美国的扩张主义总统詹姆斯 波尔克 1846 年 12 月 8 日在第二个年度咨文中哀叹 : 这次战争曾被描述为非正义的和不必要的 , 描述为我们对一个虚弱和受伤的敌人的一次侵略。持这样的无稽之谈的人尽管不多,却广泛流传,不仅在国内,而且传遍墨西哥和全世界。 对于这场由美国一手挑起的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有的美国学者评论说: 这场战争是直到越战以前受到谴责最多的一次。 许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这场战争 是美国历史上不光彩的插曲之一 ,是 大陆扩张主义侵略极盛期的标志。 格兰特总统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是一场 最不公正的强国反对弱国的战争。 然而,为美国侵墨行径辩解的也不乏其人。 J 史密斯 1963 年修订再版的有影响的《同墨西哥的战争》一书就是一部代表作。他在书中写道: 征服确实是令人讨厌的字眼,它使人联想起侵略和残酷的专横 , 整个说来,我们也许可以称它为征服,但要害在于它不是为 了征服而进行的战争。 他列举美国的种种 公正行动 ,旨在表明美国对墨西哥 征服有 理》。 美国 征服有理 的第一个论点是所谓 保护美国公民权利论 。史密斯认为由于墨西哥没有 立即支付 对美国公民的赔偿要求,因而美国以墨西哥领土作为补偿是正当的。还有人认为美墨战争起于墨西哥 侵害美国的人身和财产的暴行,美国曾连续不断地提请墨西哥 政府的注意。 1837 年 2 月 6 日,杰克逊总统在特别咨文中明确提出: 墨西哥政府对我们责无旁贷的正义要求置若罔闻 , 我们蒙受损失时间之长;我们多次而徒劳的赔偿要求,我国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以及合众国官员和国旗所受损害与侮辱性质之恶劣,加之前任墨西哥公使使我国人民和政府蒙受的耻辱,这一切在世界所有国家看来足以构成向墨西哥立即宣战。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 1837 年 2 月 19 日的报告也露骨地说: 如果墨西哥政府断然拒绝这一正当要求 ( 指以领土换取索赔 笔者 ) ,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向世界各国表明我们对待一个姊妹共和国的公正和克制态度,还表明迫使我们以实际战争或报复方式要求赔偿我们的损失的必要性。 实际上还在 1839 年 4 月 11 日的美墨协定已就美国公民对墨西哥共和国政府的索赔要求达成了协议。 1840 年 8 月 25 日美墨双方组成了联合委员会。 1842 年 2 月,确定了美国的 2,026,079.68 美元的赔款要求,尚未确定的有三四百万美元。 1843 年 1 月 30 日 ,1843 年 11 月 20 日美墨间又先后达成两个协议,美国提出的索赔要求总数有 3,336,837.05 美元。但是,美国政府一再强调 除少量赔款已收到外,基本上还没有得到赔偿 ;在索赔问题上大做文章。泰莱总统 1844 年 12 月 18 日在致国会特别咨文中指责墨西哥 拒绝分期偿还我国公民的债务要求 。国务卿布坎南 1845 年 11 月 10 日指示斯利特尔特派员 首先要注意的是居住在墨西哥的我国公民的要求权 。在波尔克政府获悉墨西哥断然拒绝拿领土做索赔的交易后,波尔克已决心诉渚战争。他在第二个年度咨文中说 : 我们对墨西哥的忍耐在现代文明国家的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这些侵权行为起初就遭到憎恶和抵抗,目前的战争也许就会避免 . 这些事实说明索赔本身不是战争的起因,它只是美国发动侵墨战争的借口。 美国 征服有理 的第二个论点是所谓 维护得克萨斯主权 论。其实, 1836 年得克萨斯的独立是美国政府假手移民炮制出来的。根据 1819 年美西佛罗里达条约,得克萨斯归属西班牙。 1821 年墨西哥脱离西班牙独立后承继了对得克萨斯的领土主权。 1824 年墨西哥宪法明确规定将得克萨斯和科阿韦拉地区联合为墨西哥的一个省 .1836 年美国历史学者戈耳比已经指出得克萨斯 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向来属于墨西哥。 美国对得克萨斯的领土野心从未泯灭。 1827 年在得克萨斯的移民只有一万人, 1835 年达到 35000 人,与在得克萨斯的墨西哥人成了 9 : 1 的优势。许多具有扩张野心的人认定得克萨斯既曾是路易斯安那领土一 部分,就无疑必属美国, 1819 年撤消对得克萨斯的领土要求实为错误之举。 在约翰 昆西 亚当斯及杰克逊总统任期曾先后派人同墨西哥政府洽谈购买得克萨斯都遭拒绝。 1836 年 3 月 1 日,在美国的操纵下,得克萨斯的美国移民在圣费利皮村召开大会 , 并于次日宣布独立。宣言列陈墨西哥反得克萨斯的十二大 罪状 ,强调墨西哥 军事独裁, 独断专行,践踏公民权。 1836 年 4 月 21 日,墨西哥在圣哈辛托大败,圣安纳总统被俘,被迫承认得克萨斯独立,但是墨西哥国会决议拒绝批准,指出它是在被胁迫下签字的。 美国吞并得克萨斯的下一步就是唆使得克萨斯提出同美国合并要求。 1836 年 12 月 21 日杰克逊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中坦率地说: 得克萨斯曾要求成为我国的一部分。那里的我国许多公民一直不愿放弃这一要求,并对将这块领土归并我国这一前景望眼欲穿。 不过他又警告说: 我们应切忌轻举妄动,否则会横遭司仁难,责骂我们承认邻国的领土主权是为了日后攫为已有。 同年 12 月 5 日,他在致国会第八个年度咨文中又表示 得克萨斯人要求成为我国的一部分这一愿望的实现虽然有赖于互相冲突各方之间的谅解,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并没有确切把握,但它很有可能使世人误解我们的行动。 到了四十年代,形势发生了变化, 1843 年 9 月 12 日,杰克逊宣称: 美国必需取得得克萨斯,如果可能,用和平手段取得,如果必需则用武力取得。 直到 1845 年他去世前还在致友人信中力促吞并得克萨斯。 杰克逊的追随者约翰 泰莱也极力宣传合并得克萨斯。 1844 年 4 月 22 日他在致参议会特 别咨文中强调合并得克萨斯符合 民意 , 如果拒绝合并,可能导致一种感情上的彻底疏 远,将不可避免地向其他方面寻求援助 , 迫使它或者加入与其他国家危险的联盟 。还说: 地球上从来没有过一个文明政府会拒绝自愿提供给它的一块如此富饶肥沃的能对国家的伟大和财富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对国家的和平和安全如此必需的土地 。 只是由于北方议员的反对合并决议,在 1844 年 6 月 8 日被参议院以 16 比 35 票否决。 在 1844 年的竞选中,民主党提出了 重新合并得克萨斯 的口号,并推出杰克逊的追随 者,历史上第一匹 黑马 詹姆斯 波尔克为总统候选人。泰莱决定在离任前完成得克萨斯 合并人美国的计划。 18h 年 12 月 3 日,泰莱在第四个年度咨文中说: 鉴于墨西哥一直威胁要重开战争并为侵略得克萨斯已经或计划做出巨大的准备 , 我们不能漠然处之 。同年 12 月 18 日,泰莱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中又强调 得克萨斯合并美国事关重大 ,建议通过国会两院的联合决议来决定得克萨斯的合并。他的目的是避开必须在参议院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的程序。 1845 年 2 月 27 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 27 比 25 , 132 比 76 票通过合并决议。 3 月 1 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联合决议,随即泰莱签署生效。 1845 年 3 月 4 日,波尔克在就职演说中做贼心虚地说: 外国不应视得克萨斯合并于美国为以军事和暴力手段征服一个国家并以此来扩张自己的统治,而应看作是对曾属于它的领土的和平获得。 对于美国合并得克萨斯的行动,墨西哥一惯反对。 1843 年 8 月 23 日圣安纳总统通知美国 说:墨西哥政府认为 将得克萨斯合并人美国领土的行动等于是向墨西哥共和国宣战。 1845 年 3 月 6 日,墨西哥驻华盛顿公使就得克萨斯合并决议向美国提出了强烈抗议,指出: 它是一个在近代史记载上创纪录的最不公正的侵略法案,是一个侵夺了像墨西哥这样友好国家的一大块领土的法案。 1845 年 12 月 10 日,美国国会又通过联合决议宣布得克萨斯为美国的一个州,它的面积为 389 , 166 平方英里,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只有一千万美元。波尔克在同年 12 月 2 日致国会的第一个年度咨文中宜称: 作为一种预防措施,我认为命令一支强大的舰队开赴墨西哥海岸,把一支足够的陆军力量集结于得克萨斯西部前线是正确的 , 我们的陆军在努埃索斯和德尔诺特之间占据阵地,并击退墨西哥部队可能对得克萨斯领土发动的任何进攻。 以上事实表明,美国通过移民的分裂活动建立由美国控制的得克萨斯 独立 国 孤星国,然后以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事务不容外来干涉为由,把得克萨斯 自愿 地并人美国版图,当墨西哥起而捍卫其固有领土的完整时,美国就反诬墨西哥侵犯了得克萨斯的主权。这 完全是扩张主义的托词。比尔德曾引述一位墨西哥史学家批驳这一观点说: 他们没有得到允许而侵入墨西哥领地,他们的政府代表在墨西哥首都煽动国内阴谋,美国公民参加了旨在推翻友好政府的革命运动,美国海军军官掠夺墨西哥港口,扯下了墨西哥的旗帜多并换上了星条旗,美国人还在得克萨斯搞起 革命 ,企图取得更多的领土。 1845 年 9 月,美国特派员斯利特尔在致国务院的,报告中也承认: 最顽强和最恶意的感情似乎存在于每个墨西哥人反对美国的思想中 , 这种感情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政府无条件支持得克萨斯和殖民,革命售成功的抵抗,并承认该共和国的合并。 美国 征服有理 的第三个论点是所谓墨西哥侵犯了美国领土论。这里涉及到位于纳埃索斯河和格兰得河之间的领土之争问题。普拉特在《美国外交政策史》中为美国辩护说:得克萨斯在西班牙和墨西哥统治下从未扩展到纳埃索斯河;得克萨斯独立后国会要求以格兰得河为界并未引起墨西哥的军事行动,事实上圣安纳也认为可以以格兰得河为界。然而,在西班牙的统治下,纳埃索斯河和格兰得河之间地区一直是新桑坦德省的一部分。墨西哥独立后它又是塔毛利帕斯和科阿韦拉省的一部分。 1819 年美西条约已经确定得克萨斯的领地包括纳埃索斯河和格兰得河之间的土地,并划定萨拜因河为美西边界线。在得克萨斯 独立 后的一个短期内纳埃索斯和格兰得河间领土实际上很少有人居住。 1836 年 12 月 19 日,得克萨斯国会通过法令宣布以格兰得河为界,对此,墨西哥一直拒绝承认,坚持以格兰得河以北 150 英里的纳埃索斯河为界。 1838 年 4 月 25 日美国和得克萨斯签订了两国划界条约 ( 从萨拜因河到雷德诺尔河 ) 。 1845 年 12 月得克萨斯正式并人美国后,美国国会宣布纳埃索斯河对岸地区是美国领土的一部分,并实施对该地区的管辖权,任命了税务官。这样纳埃索斯边界问题成了美墨两国的 冲突的焦点 和导火线。 美国为了取得格兰得河为界并由河口向西直达太平洋,以 1500-4000 万美元幅度的代价谈判 购买 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并派斯利特尔赴墨西哥谈判,遭到了墨西哥的断然拒绝。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第二天, 1846 年 1 月 13 日波尔克命令扎克里 泰勒将军率军渡过纳埃索斯河占领格兰得河左岸,得克萨斯在那里是从未行使过行政权的。泰勒部队在那里袭击了墨西哥的补给线,波尔克企图以此 强迫解决边界争端 ,这些行动无疑是蓄意的侵略。波尔克在命令中强调 如果墨西哥集结大军在格兰得河,并以相当数量军队越过格兰得河必须把这一行动视为对美国的侵犯和战争的开始。 由上可见,所谓墨西哥侵犯了美国领土的论点是站不住的。美国借口边界争端扩大对墨战争,其意旨在取得墨西哥的大片领土。 为了替美国制造 反侵略 的合法依据,波尔克一再宣称是墨西哥开了第一枪。 1846 年 5 月 11 日,他在致国会的特别咨文中说: 墨西哥在反复进行威胁之后,终于越过我国领土的边界,已经侵入我国领土,使我国公民的鲜血流淌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 ,他 请求国会采取紧急行动,确认存在战争状态,授权总统以全力进行战争的一切手段。 决定战争的性质并不能只看哪一方首先开火。美墨战争的大量事实说明是美国一手挑起来的。不少美国学者已经公正地指出了这一点。他们认为 墨西哥并无宣战意图 , 尽管一个世纪里边界一直在纳埃索斯河 , 波尔克对与墨西哥的冲突要负责 , 他阴谋侵入格兰得河和纳埃索斯河间有争议的地区,并派军队诱使墨西哥进入军事对抗,以便为了美国利益去保卫得克萨斯。 比尔德认为 在波尔克看来,要取得加利福尼亚,不经战争是不可能的。 由于美国军队已于 1846 年 3 月 28 日入侵墨西哥领土进驻墨西哥重镇马塔莫罗斯对岸进行 挑衅。 4 月 23 日墨西哥帕雷得斯总统号召墨西哥武装自卫击退侵犯的美国军队。 4 月 25 日在一次小规模冲突中造成美国 16 人的伤亡。据波尔克承认,美军的行动是为了证实墨西哥军队是否已经或正准备越过格兰得河。 4 月 26 日华盛顿方面通知泰勒将军 现在可以看成是开始战争 。 5 月 8 日,美墨双方在帕洛阿尔托和次日又在雷萨卡,德 拉帕尔马地区两次交火 ( 位于马塔莫罗斯偏北 ) ,美军死伤 176 人,墨军死伤近千人。这一仗使外号 精悍的老粗 扎卡里 泰勒成为一孚众望的 英雄。 人物。墨西哥军队撤到了格兰得河以南的马塔莫罗斯。显然,这场冲突是美国挑起的。亚伯拉罕 林肯曾要波尔克说明美国士兵流血的准确地点,并在 1'848 年 1 月国会发言中说: 这次战争中所流的血,是要控诉波尔克的。 1846 年 5 月 11 月 , 波尔克在致国会的战争咨文中声称: 我们的忍耐已达到极点 , 实际上战争已经存在,我们的领土已遭入侵 , 敌对行动已经开始,两国现已处于战争状态。 众议院当天以 174 比 14 票通过了宣战决议。次日,参议院又以 40 比 2 票批准了宣战决议。 5 月 13 日,波尔克发表文告宣布 由于墨西哥共和国所采取的行动,在该政府与合众国政府之间已存在战争状态。 实际上发动侵墨战争是波尔克政府的既定方针。伦敦《旁观者报》 1845 年 8 月 2 日在《美国的蚕食政策》一文中就谈到美国吞并得克萨斯的三部曲: 移民、革命、兼并 ,并预言 美国准备在加利福尼亚采用相同的办法。 史密斯在《同墨西哥的战争》一书中指责揭露波尔克宣战理由是 撒谎 的评论 是不公正的 。如果正视上述事实;史密斯的结论是站不住的。应当指出,在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上波尔克总是极力辩解,而在猎取领土上却是赤裸裸的。这位 黑马 入主白宫时只有 49 岁,被人们称为 年青的胡桃木 ,他承继并发展了泰莱的扩张野心 ( 泰莱 1844 年 4 月 22 日在致参议院特别咨文中说: 对领土扩张我坦白承认,看不出有什么危险 )1845 年 3 月 4 日,在波尔克的就职演说及其后对海军部长班克罗夫特的谈话中明确宣布在他任内的四项目标,其中第四项就是取得加利福尼亚。他声称: 我们韵制度必须坚决地推广,使它遍及于我们边疆的每一时土地那里,在必要的界上的任何地方。 他曾扬言 我将为美国制造一场战争。 波尔克力图以取得加利福尼亚作为索赔手段,否则就诉诸武力。当他得知墨西哥拒绝割让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时,波尔克就断定 采取军事进攻是必要的。 1846 年 5 月 9 日,波尔克在日记中记载了当天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对墨宣战的决策,他写道: 我们提出了墨西哥问题,这是政府的责任 ...... 所有的人都同意立即发出一个致国会的咨文,要求立即宣战,。 我们有进行战争的充分理由 , 如果我不这样做,那我就没有尽到职责。 在美墨战争开始后,波尔克谈到这场战争是他个人的光荣,可以使他的党势力不衰,指望他重新当选,并可以得到加利福尼亚。可见夺取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在必要时使用武力是波尔克政府的既定方针。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美墨战争是 波尔克的战争 。 二 从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完成了大陆扩张,它的高潮在四十年代,美墨战争是扩张主义理论 天定命运 论的产物,也是完成大陆扩张的关键性事件,在美墨战争前后, 天定命运 思潮迅速泛滥。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有 暴风雨的四十年代 之称。 1845 年 7 月,美籍爱尔兰人民主党纽约刊物《美国杂志和民主评论》主编约翰 奥沙利文在该刊物上明确提出了 天定命 运 的理论。他宣称,外国政府曾企图阻挠得克萨斯的合并,以便制止上帝为了我们成百万 人民的逐年自由繁殖而把天定命运扩展到北美大陆。接着,美国众议员罗伯特 温思罗普 1846 年 1 月 3 日在国会提出: 我们的天定命运的权利是扩展到整个大陆。 奥沙利文还在 1845 年 12 月 27 日《纽约晨报》上提出了 天定命运 和 不许动手 的口号 ( 指警告英国插手干涉俄勒冈地区 笔者 ) ,他说: 上帝赋于我们在整个大陆发展的权利是天定命运。 此后天定命运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直指导着美国对墨西哥的领土扩张。有的美国学者认为,天定命运的基本特征是 夺取得克萨斯、俄勒冈,以及太平洋沿岸,特别是加利福尼亚。 天定命运是永不停息的运动 , 得克萨斯、墨西哥战争,向南扩张到加勒比海是它的三个步骤 。 还有人认为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美国人生活在天定命运的梦想中,在上帝看来美洲西半球是他们的,从大西洋到太平洋,也许从一极到另一极 , 正是在挺进过程中爆发了同墨西哥的冲突 。 天定命运在十九世纪中期意味着美国公民坚信上帝命定他们统治北美。 美国的扩张主义思潮还在得克萨斯事件时已见端倪。 1837 年杰克逊在告别词中已经指 出: 上帝选择了美国作为人种的保护人。 在 1844 年新泽西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扩张主义思潮开始泛滥,大会宣称: 什么土地够了!土地够了 1 对年青的美国人来说,它还没有取得足够的土地。它要有更多的土地作为夏天清凉的荫蔽所,他要更多的土地作为美丽而广阔的牧场。我们将给它俄勒冈作为夏天的荫蔽处,收回得克萨斯作为冬天的牧场。他也需要食盐,他必须利用两大洋。 奥沙利文在《得克萨斯问题》一文中还公然宣称: 得克萨斯已经被吸收到联邦 , 我国人口增长率在二百年内注定要膨胀到二亿五千万之间,我毫不怀疑关于占领本大陆的天定命运 。 1845 年 5 月 3 日,《美国杂志》半周刊主编 T 费斯克说: 年轻的美国要求不怕任何风险立即兼并得克萨斯。它要把它的右脚踏在俄勒冈的北边,它的左脚踏在大西洋的巉岩,对着一向骄傲的海上女王的面挥动星条旗,吩咐她,如果她敢的话,发出警呼声,并发动战争吧。 《纽约晚邮报》在一封信中露骨地宣扬种族优越论, 这个国家的土著居民没有也不可能和我们共处, ...... 墨西哥原属印第安人土著民族,他们必须和他们的种族共命运。 1845 年秋《纽约晨报》宣称 我们十分之六的人民愿意打一仗 。《纽约商业时报》刊登了 让我们走向战争 的醒目标题。 1846 年 3 月 16 日《新奥尔良商业报》还说: 现在除诉诸武力外多别无他途。 1846 年 5 月 15 日《纽约日报》编辑断言: 如果墨西哥人民一致要求加入联邦,则我们的边界会扩展到比格兰得河更远的地方。 这种扩张主义的天定命运思潮贯穿于美墨战争的前后。 1847 年 10 月的《民主评论》杂志 说: 人民占有领土是时代的伟大运动。只有北美大陆的每一英寸土地为美国公民所占有多才谈得上奠定来来帝国的基础。 1847 年 11 月 20 日《纽约日报》编辑莫尔斯 贝克还说: 墨西哥战争将导致两国的统一 。 还要指出正是在天定命运扩张主义思潮的泛滥时,美国政府对门罗主义作了扩张主义的推沦。 1844 年 6 月 10 日泰莱总统在致众议院特别咨文中就宣布:合众国的长远利益不允许默认任何欧洲国家对美国和得克萨斯的合并行动进行干涉。 1845 年 11 月 10 日布坎南国务卿在致斯利特尔特派员的信中还说; 美洲大陆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 本大陆自由政体的发展进程不能受制于欧洲国家的阴谋和私利,住何欧洲国家要在本大陆建立新殖民地,必将播下纷扰和战争的种子。 特别是 1845 年 12 月 2 日,波尔克在年度咨文中对门罗主义作了扩张主义的推论,被人们称为波尔克主义。咨文强调: 只有本大陆的人民才有权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 , 我们决不能同意欧洲列强干涉、制止一个独立国家同合众国的联合 , 未经我们同意欧洲殖民者不得在美洲大陆的任何地方要求或建立殖民地。 美国正是在所谓防止欧洲势力对美洲干涉的借口下,对墨西哥进行明目张胆的侵略。 1847 年 12 月 7 日,波尔克在致国会的第二个年度咨文为侵略墨西哥的战争辩解说: 一旦美国放弃对这些地方 ( 指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地区 笔者 ) 的占领,并放弃这项割地要求,这些外国政府肯定要努力攫取它。 美墨战争的结果在美国大陆扩张史上是影响深远的。《墨西哥战争,是天定命运吗》一书作 者认为: 美国所进行的战争没有哪一次比 1846-1848 年的墨西哥战争取得更大的成功 ...... 美国应验了天定命运,确信上帝给予美国以扩张主义的使命去占领所有邻国的土地。 这是这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土地抢夺行为。波尔克总统 1848 年 12 月 5 日在致国会的第四个年度咨文中坦率地说: 这场战争已经产生和显示的伟大的结果,对我国未来的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得克萨斯合并于美利坚合众国。 ...... 通过条约获得了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亚地区 , 这几块领土总面积为 1 , 193 , 061 平方英里, ( 即 763 , 559 , 040 英亩,不包括俄勒冈地区为 851 , 598 平方英里 ) , 比这以前美国全部土地的半数还多,增加了全国面积的 60 % 。 包括俄勒冈在内的新增加的海岸线几乎接近扩张前的三分之二,除去俄勒冈海岸也 几乎相当于扩张前的二分之一 。美国成了横贯北美大陆拥有两大洋的世界大国, 1845-1848 年四年间,美国扩张的领土比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全部面积的总和还多( 1 , 139 , 418 平方英里 ) 。 美墨战争对美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还影响到美国经济大国的发展并成为美国内战的前驱,这是在结束本文时需要说明的。 注释: 詹姆斯 理查森编:《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 17891902 》,第 4 卷,第 478 页, 1903 年纽约英文版。 杰拉尔德 贝多:《美国历史概述》,第 1 卷,第 272 页, 1981 年纽约英文版。 詹姆斯 威肯斯:《美国历史论文集》,第 132 页, 1970 年加利福尼亚英文版,多 费亨贝奇:《扩张的年代, 18001848 》,第 132 页; 1969 年纽约英文版。 保罗 泰勒:《美墨边境 得克萨斯纳埃索斯县》,第 24 页, 1934 年北卡罗来纳英文版。 约翰 拉塔尼:《美国外交政策史》,第 278 页, 1973 年商务中译本。 《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 17891902 》,第 4 卷,第 278 页。 詹姆斯 布坎南:《致斯利德尔先生 (1845 , 11 , 10) ,《参议院执行文件》,第 30 届第一会期 1847-1848 ,第 7 卷,第 52 号第 73 页,华盛顿英文版。 转引自 ( 苏 ) 阿尔彼罗维奇、拉甫罗夫主编:《墨西哥近代现代史纲》,上册,第 204 页, 1974 年三联中译本。 卡尔 史密特:《墨西哥和美国, 18211973 ,冲突和共处》,第 56 页, 1974 年纽约英文版。亨利 康玛杰:《美国历史文献》,第 83 号, 1973 年纽约英文版。 《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 1789-1902 》,第 3 卷,第 268 页。 雷 贝林登:《西进扩张,美国边疆史》,第 502 页。 《总统咨文和文件汇编, 17891902 》,第 4 卷,第 309-312 页。 理查德 莫里斯编:《美国历史百科全书》,第 6 版第 225 页, 1982 年纽约英文版。 查尔斯 比尔德、玛丽 比尔德:《美国文明的兴起》,第 582 页, 1935 年纽约英文版。 贾斯廷 史密斯:《同墨西哥的战争》,第 1 卷,第 102 页, 1963 年麻萨诸塞英文版。 塞缪尔 贝米斯:《美国外交史》,第 239 页, 1957 年纽约英文版。 詹姆斯 亚当斯:《美国史诗》,第 229-230 页, 1933 年波士顿英文版,鲁兹 埃都阿多:《墨西哥战争,是天定命运吗》,第 65 页, 1963 年纽约英文版。 《美国文明的兴起》第 605 页。 弗雷得里克 默克:《天定命运与美国历史上的使命》,第 50 页, 1963 年纽约英文版。 《美国历史概述》,第 1 卷,第 267 、 270 页。 《墨西哥战争,是天定命运吗》,第 81 页。 密洛 奎菲:《波尔克日记》,第 1 卷,第 384 页, 1910 年芝加哥英文版。 《美国历史百科全书》,第 6 版第 225 页。 《天定命运与美国历史上的使命》,第 27 页。 杰克 艾伦等:《美国史,附文件》,第 1 卷,第 818 页, 1971 年纽约英文版。 杰拉尔德 海尼斯等:《美国外交关系,历史编纂评论》,第 51 页, 1981 年伦敦英文版。 《墨西哥战争,是天定命运吗》,第 55 页。 《美国历史论文集》,第 127 页。 詹姆斯 普里姆:《美国的经历》,第 153 页, 1978 年圣路易斯英文版。 《参议院执行文件》,第 7 卷,第 71-72 页。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美国论著研究 /2005 年 5 月 25 日网上首发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4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