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禾本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花木赏悦(37)草中兽尾-狼尾草
热度 2 duzhanchi 2020-10-10 10:27
(九言) 草中兽尾 - 狼尾草 圆锥花序形似狼尾巴, 生性强健根系极发达, 争夺农田水分与营养, 药用饲用固堤又防沙。 注释 : 狼尾草( Pennisetum spp. ),别名:油草。属于禾本科狼尾草属,为多年生草本。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花、果期: 7-10月。花语: 坚忍 、 顽强。 狼尾草属有 80余种,北京地区常见的有2种: 狼尾草 ( P.alopecuroides )和 白草( P.flaccidum )。二者的区别为,前者的小穗具总梗,花序宽(除刚毛外) 10-15毫米;后者的小穗总梗不显著,花序宽5-10毫米。 狼尾草与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同科不同属。后者属于狗尾草属,小穗椭圆形,刚毛不随小穗脱落;前者小穗披针形,刚毛随小穗脱落。
个人分类: 诗词摄影|47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牛鞭草开花了?
热度 4 Abies 2018-7-15 21:53
大牛鞭草( Hemarthria altissima (Poir.) Stapf C.E. Hubb. ),禾本科牛鞭草属。花序组成紧缩的总状,粗看像圆筒形,无柄小穗紧贴在穗轴上。这个季节正好开花,能育花雄蕊 3 枚,雌蕊 2 个羽毛状的柱头传粉的时候露出来接受花粉。以前的资料认为重庆就这个种,但按照 Flora of China (vol. 22) ,不仔细观察难辨或不能排除可能是牛鞭草( H. sibirica (Gand.) Ohwi )或扁穗牛鞭草( H. compressa (L.f.) R.Br. ) \0 \0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5864 次阅读|6 个评论
五节芒还是芒?
热度 1 Abies 2018-7-8 09:57
昨天小暑,我出去往背后的缙云山走走。沿途看到不少的芒属种类,多生在路边。我感觉有些异样的是,盛夏季节怎么它们满是果序?路边的植株大都高大,常在 3 m 以上,果序常有些开散而下垂。以前老以为它们应该秋天才这个样子?或者大热天的我很少注意到它们的存在?我常以为高大的这样的禾草,多半是斑茅等,芒要相对低矮些。昨天也看到过斑茅,它是甘蔗属的其孪生小穗一个有柄一个无柄,稍微留意观察花序很容易分开。芒属的孪生小穗都有柄,一个的柄长另一个的柄短。文献上都说,五节芒( 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 Warb. ex K. Schum. Lauterb. )的花序主轴超过花序总长度的 2/3 以上,芒( M. sinensis Andersson )的不足 1/2 ,至于少数地方资料说的其他特征不是那么可靠。观察昨天看到的这些果序,几乎所有植株的花序主轴都符合五节芒的。文献上没有说它们的花期果期是否有差异?以前我一直以为的附近的芒未必是假的?继续观察和纠结 ......
个人分类: 重庆植物|769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禾本科植物种子高淀粉含量的分子进化机制
fhqdddddd 2013-9-23 16:32
2012年5月13日,农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禾本科植物种子高淀粉含量的分子进化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Divergent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Starch Biosynthetic Pathway Genes in Grasses and Dicots”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网址:http://mbe.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05/13/molbev.mss131.abstract)。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春在章元明教授指导下开展了该研究,这是该课题组在《Heredity》和《BMC Evolutionary Biology》报道大豆球蛋白基因进化机制后的又一个重要进展,展示了我校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这些研究揭示了禾本科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种子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差异的分子进化机制。 据悉,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种子淀粉含量较高,而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则较低。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课题组以5种禾本科植物和5种双子叶植物为材料,通过研究淀粉代谢途径14个关键基因家族的进化速率、基因复制与选择模式,发现3项结论:第一,基因复制与基因丢失模式在两类植物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禾本科植物中,基因复制主要发生在禾本科植物产生前;在双子叶植物中,基因复制只发生在其个别物种内。禾本科植物的基因丢失更少。第二,禾本科植物中基因进化速率较快。第三,正选择在禾本科植物的一些基因家族中发生,利用基因表达信息和淀粉代谢途径相关研究进展,推测基因复制和快速进化与禾本科植物种子高淀粉含量相关联。此外,还发现个别上游基因进化速度较快的异常现象和淀粉代谢途径复制现象。 最近,该课题组在品种资源群体和遗传交配群体(TTC、NCIII和Four-way)新基因发掘新方法方面也有新的进展,建立了基于海量效应遗传模型的基因间上位性检测新方法,分别在PLoS ONE、Heredity和Theor Appl Genet等刊物上发表。此外,正在开展新基因功能转换的分子进化机制研究。
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禾本科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省创新团队通过认定
fhqdddddd 2013-6-7 15:0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禾本科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省创新团队”通过认定 http://www.kib.cas.cn/xwzx/zhxw/201306/t20130607_3861888.html 6月6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主持,邀请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禾本科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省创新团队”进行认定,经专家组认真审查有关认定资料,听取了团队带头人李德铢的工作汇报,专家组认为: 该创新团队通过三年的实施培养,建立了有国际影响力的禾本科植物的比较功能基因组学与进化基因组学研究创新平台,在竹亚科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创新团队在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一、 完成了20个竹子的叶绿体全基因测序和1个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全面揭示了竹亚科叶绿体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和进化模式,并揭示了温带竹子的快速辐射进化历史;基于4个DNA标记片段完成了对27种温带木本竹子的DNA条形码研究;此外,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对一直以来有争议的BEP分支中三个亚科的系统关系从核基因方面进行了确证,并获得了多个受到强烈的正选择的适应性基因。同时,对横断山地区温带竹子的居群遗传学开展了研究,检测了88种竹子的C-值,最后还对重要生理功能包括竹子开花和极端环境适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创新性结果。发表论文11篇,其中10篇为SCI论文,5篇影响因子在4.0以上。  二、 在人才培养方面,团队成员中有2人晋升研究员,1人晋升副研究员,1人入选云南省首批“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入选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1人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获得第六届云南省青年科技红云红河奖和云南省农业十大标兵称号;1人获得“中科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1名。  三、 在培养期间,团队获得了国家级项目共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1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项,总经费533万元。该团队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禾本科基因组和重要生理功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我省禾本科生物多样性进化模式和基因资源发掘利用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并形成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和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认定,建议授予该团队“云南省禾本科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创新团队”称号。
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秋天的狼尾草
热度 5 saraca 2012-10-23 12:29
图1:青岛海滨荒地上的狼尾草 狼尾草,一大片密密地长于青岛的海滨荒地。 秋日熠熠, 一支支成熟的穗子,齐刷刷地直指蓝天。穗粒儿上细细长长的芒尖,宛如罩上一层柔和透亮的光芒。海风拂过时,穗浪一波又一波,好似田野里金黄的麦浪。 提到狼尾草,不难想到狗尾草。俩名儿都很形象,很直白地将其长长的穗子比喻为狼尾巴和狗尾巴。只不过,狼尾巴粗壮,向上直立,扎手些;狗尾巴细小,弯曲下垂,柔和一点。小时候,秋风送爽时,常能在荒地里发现狗尾草,或许被几多红色或紫色的牵牛花缠身。随手掐几根,可编制各种可爱的毛茸茸狗。狼尾草可就不常见了,兴许得跑到郊野荒山才能看到,或许就和那些高大的芦苇、蔗茅、斑茅等长在一起;再有,那刺手的芒尖,令人驻足远观。 狼尾草和狗尾草都属于禾本科家族的成员,虽然都有穗子,却各归其主,各有其属:狼尾草属Pennisetum与狗尾草属Staria。两者皆属全世界广布的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可做优良牧草饲料,也可作为庭院绿化;且防风固沙,具绿化荒地之用。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1067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春花系列——匍枝委陵菜
热度 1 flly 2012-5-30 09:46
春花系列——匍枝委陵菜
曾经贴过一种委陵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2763do=blogid=543183 张老师也贴过一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4206do=blogid=573493 今天贴的这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的。花黄色,叶五处,其实如果做地被植物的话,我觉得比那些禾本科的要好看多了。可惜没有人研究开发。 匍枝委陵菜属于蔷薇科Rosaceae委陵菜属Potentilla多年生野生宿根草本花卉。根细而簇生。匍匐枝长8~60厘米,有伏生短柔毛或疏柔毛。基生叶为掌状五出复叶,叶柄有伏生柔毛或疏柔毛,小叶无柄,小叶片长1.5~3厘米,宽0.7~1.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4—6缺刻状大小不等急尖锯齿,下面2小叶有时2裂,伏生稀疏短毛,后脱落或下面沿脉有伏生疏柔毛;匍匐枝上叶与茎生叶相似;基生叶有褐色膜质托叶,,纤匐枝上有绿色草质托叶;花瓣黄色,稍长于萼片。瘦果长圆状卵形,。 花期4~7月;果期7~9月。(参考“植物通 www.plant.ac.cn”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匍枝委陵菜花色鲜艳,花期较长,株型低矮、整齐,绿色期较长,是良好的早春及初夏时节的观花地被。
个人分类: 植物|5420 次阅读|2 个评论
竹藤与人类文明共舞
热度 1 benjaminliu 2012-4-26 23:03
按:本文发表于《环境与生活》2012年第4期,原题为《竹与藤: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发表版本见此: http://www.hjysh.cn/_d274517275.htm ,有配图。   人类征服世界,材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发生从石器时代向金石并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嬗递,从这些时代的名称上就能看出,在根本上是源于制造工具的材料发生了变化。今天,材料科学已经十分发达,需要较为复杂的技术手段生产的人造材料,已经取代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天然材料,在生产生活用具制造上占据优势地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有新的人造材料问世。即使这样,天然材料中的生物源材料因为通常易于获得,价格往往较为低廉,又是可再生资源,仍然在今天所用的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就拿植物源材料来说吧,木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木材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用于建造房屋、桥梁等;可以用来制造铁路枕木、农具、船只;可以制作家具、地板;可以制作铅笔杆、软木塞、乐器、体育器械、筷子等……当然,还可以作为燃料。由于木材的用处极为广泛,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致一说到林业,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茂密无边的大森林,想到伐木的锯声,想到整整齐齐堆着原木的贮木场。   其实在木材之外,还有两类植物源材料也是重要的林产品,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意义尤为重大,这就是竹和藤。   在植物分类学上,竹子属于禾本科,和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近亲。竹子的种类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数字。这是因为花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但很多竹子常年不开花,这就给竹子的准确分类带来了很大困难,不同学者的观点莫衷一是。一般认为全世界竹类有 70 多属, 1 400 多种;其中竿较坚硬的木本竹类有近 50 属,约 1 000 种,其余是草本竹类。中国的竹类几乎都是木本竹类,草本竹类仅在台湾发现 1 种。   木本竹类通常生长在阔叶林之下,在阔叶林被破坏之后,也可独自成林。它们虽然也被归为木本植物,但和“真正”的木本植物还是有区别的。不同的解剖结构,导致竹材和木材在性能上各有特点。竹材的强度可以和木材媲美,又比木材有更大的弹性和韧性,因此不仅可以利用其强度作为建筑材料和自行车车架等受力结构的材料,还可以利用其弹性、韧性作为编织材料,这就使竹材比木材有更广泛的用途。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的商业化生产的白炽灯,其灯丝用的也是炭化的竹丝;钨丝灯泡是在竹丝灯泡用了 20 多年之后才研发成功的。   竹子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生长速度快,有的种类曾经有一昼夜拔高 1 米的惊人记录,一般的乔木竹类则可在一昼夜拔高 10 - 20 厘米。这就使竹材的生产周期大大短于木材,资源极易再生。竹子易成林的特点,也使之成为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   世界竹子主要有三个分布区域,其一是亚洲东部(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和大洋洲,这个地区的竹子种类最多,应用也最广泛。以中国为例,早在 7 400 多年前的湖南高庙遗址和 7 000 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用竹篾编织的席子。在距今 4 700 多年前的浙江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竹席、竹篓等多种竹器,说明此时中国南方的竹手工业已经十分成熟了。在商代晚期殷墟郭家庄墓葬中也发现了竹篓,甲骨文中有“册”“典”二字,似将木片或竹片编成一串之形,又有“聿”字(笔的古体),似手持竹笔书写之形,这些都说明商代中原地区的竹手工业也已成形。西周以降,竹子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竹材在中国古代的大量使用,使得竹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汉字偏旁中就有竹字头,很多字都以它为部首,如笑、第、答、策等等;在造纸术发明之前,竹简、竹笔是重要的书写工具,因此除了“简”“笔”这两个字外,一些和文书有关的字也以竹字头为部首,如籍、篇、簿等;竹棍又是重要的计算工具,称为“筹”,因此“算”这个字也有竹字头。竹材也是重要的乐器原料,用它可以制作箫、笙、管、笛等管乐器,所以这些字也都从竹。   和竹子有关的成语、典故数不胜举。三国魏时代的“竹林七贤”,其洒脱不羁的形象,为后世将竹子与超然出世的气质联系在一起奠定了基础。到东晋,又出了个爱竹如命的王徽之(他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之子),哪怕只是暂住他人房屋,也一定要在周围种上竹子,还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北宋诗人苏轼受此感染,便写下了“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名句。又如竹与梅、兰、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通过这些雅称,古代的士人们在竹身上寄托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洁情怀。很多和竹子没有亲缘关系的植物也都因为在形态上和竹有所相像,而在名称中带有“竹”字,如玉竹、石竹、文竹、棕竹、南天竹等。   世界竹子的另外两个分布区域是南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仅种类较少,应用也不如亚太地区广泛。美洲的印第安人知道用竹子盖房、制作篱笆、容器和农具,而非洲原住民对竹类资源的开发,往往还停留在用其制作竹箭和蚊帐杆的水平上。在六大洲中,唯有欧洲是完全没有竹类分布的,因此竹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完全是外来文化。   说过了竹,再来说说藤。在植物分类学上,藤是藤本植物的通称,藤本植物是指自身的茎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通过缠绕或攀缘其他物体的方式向上生长的植物。和竹类一样,藤本植物也有草本和木本之分。能够制作藤器的藤都是木质藤本,而且除少数种类外,都是棕榈科植物,和棕榈、椰子、鱼尾葵等许多富有南国风光的观赏植物是近亲。因此,在藤产业中,藤几乎可以视为棕榈藤的简称。   棕榈藤共有 600 多种,绝大多数都属于省藤属、黄藤属和钩叶藤属这 3 个属,它们主要产于东南亚,也产于热带非洲和澳洲北部等地,在热带雨林、季雨林中形成颇具特色的粗藤缠树景观。有的棕榈藤长度可达 300 m 以上,堪称是世界上最长的植物。棕榈藤藤材的解剖结构和“真正”的木本植物也不相同,其弹性、韧性很好,用于编织、制作家具是很适宜的。棕榈藤的生长速度也很快,而且在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生长,这也使其资源有较高的再生能力。   虽然中国也有棕榈藤出产,但是由于分布区狭窄,资源有限,在近代以前应用不多。尽管四川的藤器在历史上颇有名气,早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就有记载,但是当地应用的藤材并不是棕榈藤,而是“青藤”(防己科的风龙和细圆藤这两种植物的统称)。《三国演义》中曾记载诸葛亮征南中时,与乌戈国的藤甲兵遭遇,一开始败下阵来,后来通过火烧才获胜。然而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藤甲兵的记载,这一情节实属后人杜撰。至于古代诗文中出现的藤(如元代马致远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所指的往往更只是一般的藤本植物了。   藤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在南洋地区,特别是印度尼西亚。长期以来,印尼的原藤和藤制家具出口额都占绝对优势地位。但是,和竹子不同,棕榈藤在目前还难以大规模人工种植,因此印尼原藤主要采自天然棕榈藤,这就对其资源造成了很大破坏,威胁到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 2012 年起,印尼禁止原藤出口,尽管不可避免会造成经济损失,但也反映印尼政府为了保护棕榈藤资源,已经痛下决心。   综上所述,无论是竹还是藤,都以亚太地区的应用历史最为悠久,用途最为广泛。对于这一地区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竹藤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人们意识到,如果能够把竹藤业向拉丁美洲、非洲等地区推广,那么也一定可以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竹藤可以作为木材的替代品,制造很多器件,因此竹藤业的发展有助于减少对森林的滥砍乱伐,从而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   既能发展经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脱贫,又能同时挽救森林,保护环境,无怪竹藤业在近些年会受到众多关注人类福祉的国际组织的青睐了。中国在 1997 年还成立了专门致力于竹藤业推广交流的国际非盈利组织——国际竹藤组织,这也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个人分类: 植物科普|376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