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外资研发机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专访:外资研发机构大举进入北京技术市场
lgjszy 2011-8-30 10:40
外资研发机构大举进入北京技术市场 新华网 ( 2002-01-14 20:23:16 ) 稿件来源:新华社电稿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01/14/content_237725.htm 新华网北京1月14日电(记者 李京华)外资研发机构大举进入北京技术市场,去年已夺得北京技术交易市场合同成交总额的13.92%,这是记者在北京市科委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北京市技术交易市场主任林耕说:“北京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外资研发机构纷纷落户京城。2000年,外资研发机构仅有7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合同成交额为12.62亿元,而2001年外资研发机构共有55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合同成交额达到26.59亿元,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13.92%,比上年增长4.92个百分点。” 林耕说,国家和北京市制定的鼓励政策,把外商研发机构纳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和统计范围,使外资研发机构享有更多的优惠。2001年,摩托罗拉、宝洁、诺维信、西门子等几家外资研发机构被落实了减免税。 目前,北京市技术市场发展迅速,2001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以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市场最大卖方群体,高新技术交易开始成为北京市技术市场主流,2001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8.39亿元,比上年增长32%以上。 据悉,目前北京市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集散地。2001年北京地区输出技术合同额达到8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合同数量达到12225项,比上年增长8%以上。 林耕认为,目前外资研发机构大举进入北京技术交易市场的势头已十分明显,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拥有强大技术、资金优势的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的比例,必将随之大幅增长。这一趋势,将对北京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完)
2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四)
热度 1 lgjszy 2011-8-29 14:43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四) 林 耕 陆 莺 李明亮 张若然 《科技潮》2004年第2期,本期特稿 (接上篇) 对策与政策建议:重发展更重管理 外资在京研发机构进入北京对技术市场发展意义重大,需从战略角度进行前瞻性的分析研讨。在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和政策建议。 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统一管理 目前,吸收外资工作已经从数量上的积累阶段,发展到提升产业结构和城市现代化水平阶段。吸引外资工作也由注重前期招商转变为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外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和全过程的服务。因此,要进一步优化研发投资环境,对外资在京研发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落户北京,促进技术市场的发育和发展。 关于对外资在京研发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或部门,应选择熟悉和了解外商在京研发投资业务,有助于技术市场发育,能协调和配合外经贸、科技、财税、海关等工作的相关部门。加强组织和指导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法规,对外资在京设立研发机构予以鼓励和支持。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 在这以技术高级、资本密集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北京相关工业与科技系统的应对之策:一是为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倾斜。要大幅度增加研发费用,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引进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留住人才。二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并要积极申请专利。三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产业化培育。 加强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与交流 。 要创造有利于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与交流的环境。鼓励北京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与外资研发机构的合作研究,促进北京整体科研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相关政策应从创造有利于研发活动的大环境出发,完善知识产权的国际国内保护,减少人才流动与技术交流的限制,加强研发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外资在京研发机构向我市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转移技术,促进国际间 “ 横向 ” 技术转移。 继续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 要充分利用外资研发机构进入北京的大好时机,加速北京技术市场与国际技术市场的接轨,实现国内技术市场与国际技术市场的有机结合。要继续实施高新技术的税收导向政策和进出口优惠政策。要特别强调大的经济运行环境、投资环境和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推进国际技术贸易。与此同时,利用外资要走出去,签订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促进高科技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北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在北京进行研发性投资,切实提高了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吸纳外商研发性投资的能力。对此,已充分体现在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技术合同类型、技术流向地域、卖方构成及合同趋势等方面。北京技术市场对技术合同进行认定登记,确认买卖双方确实进行了技术交易,方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避免不必要的税收流失。对于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内部技术转移和非技术性交易,应明确其不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 (责任编辑 陈治光) (完)
3368 次阅读|3 个评论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三)
lgjszy 2011-8-29 14:35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三) 林 耕 陆 莺 李明亮 张若然 《科技潮》2004年第2期,本期特稿 (接上篇) 问题:趋利避害 重在宏观调控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研发投资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一些国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效应 。事实上,由于经济规模、科技水平、经济体制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 RD全球化浪潮中所处的地位已经出现分化,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台湾、印度、韩国等,已经从科技全球化中获得了远比一般发展中国家更为丰厚的收益。 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效应利弊具存,必须对此深入分析,从而趋利而避害。 应关注其研发项目和知识产权问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国修改了专利法及实施细则等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得到进一步保护,吸引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建立研发机构。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北京的优秀人才,研究开发的项目均为前沿科技,有些甚至是计划在5~7年后投放市场的创新产品。他们在研究开发出成果后积极申报专利,知识产权全部归投资的外国公司所有,国内的机构要使用还须付出昂贵的价钱去购买。 跨国公司就是通过牢牢掌握技术产权来占领中国市场 。 这一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积极鼓励内资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 减免税数额巨大影响区县财政收入 目前,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合同金额数目大,平均每份合同金额几千万元,最大的合同竟达到5亿元,即使减免5%的营业税也有2500万元。2002年全市涉外技术合同免征营业税,经市局审批的25份合同免征额达到9868万元,将近1个亿。 由此可见,外资研发机构减免税数额巨大,将会影响到北京市部分区县的财政收入。 其内部技术转移是否应享受优惠政策 外资研发机构承担总部研发项目居多,内部技术转移是否应享受优惠政策,这一问题值得研究。外资研发机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外省(市)工商注册,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与外商签订合同,此公司的北京分公司执行合同中的部分研究开发项目,且合同由北京分公司作为卖方登记,但北京分公司在京工商注册为外商独资经营分支机构,在京缴纳营业税等地方税,企业所得税由总公司在外省(市)缴纳。 外资研发机构的研发项目进行内部转移。利用北京的优秀人才进行项目研发,知识产权归外国公司所有,企业所得税缴在外地,如果再减免营业税,对北京市地方经济的贡献难以体现。这样的项目是否应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值得商榷。 国有企事业单位与其争夺优秀人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的优秀科技人才已成为各方争夺的重点。据调查,外商在京设立的80家研发机构共有7034人,平均每家88人。这些机构中,除负责人和少数高级研究人员来自国外,绝大多数研发人员都是聘自北京重点大学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中,他们一毕业就开始 “ 在国内为外国人打工 ” , 被外资研发机构称之为 “ 人才本土化 ” 。 人才争夺战已在家门口展开,北京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根本招不来北京户口的应届毕业生。 外资研发机构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争夺优秀人才 。将对中国目前的科研教育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导致北京科研机构人才流失,一些科研机构会因老同志退休、年轻人被挖走而面临生存危机。在今后一段时间,北京的企事业单位与外资研发机构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将更趋激烈。 对其管理粗放,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目前,北京市对外资研发机构实行多头管理。按照外商投资审批权限,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必须由国家外经贸部批准,3000万美元以下的由北京市外经贸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批准,投资额小的(300万美元以下)由区县外经贸委审批。中外合资3000万美元以上还要经过市计委审核、国家计委批准;市计委批准500~3000万美元的,500万美元以下由各区县批准。外资研发机构要由北京市科委认定,每年复核一次。 由于对外资研发机构管理比较粗放,统计信息难以准确把握。目前,国内对外资研发机构管理交叉,不协调;各部门各有一套管理程序,通气不够;对外资研发机构管理粗放,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未完待续)
3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二)
热度 1 lgjszy 2011-8-29 09:48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二) 林 耕 陆 莺 李明亮 张若然 《科技潮》2004年第2期,本期特稿 (接上篇) 影响:提升北京国际地位的重要机遇 跨国公司在京进行 RD投资,对我国科研、教育体系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跨国公司高度重视北京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地位,这将是北京市提升国际地位,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这意味着,北京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发明创新活动的重要区位,成为世界文明古城与现代科技、教育相结合的世界级新兴知识中心。 带动北京技术市场的繁荣 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机构,直接进行技术转移和投资,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这种技术转移主要采用 “ 纵向 ” 技术转移方式。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登记的来自总部的研发合同占到64.3%,足以说明这一点。最近,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出现两个显著变化:由逐步进入到大幅度转让技术,由被动的硬性技术转让到自觉的技术投入。外资研发机构在京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带来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2002年已经达到221.07亿元。 提高北京科技水平及创新能力 跨国公司对在京研发机构的投资,可以越过本国设置的技术壁垒,直接将世界先进技术带进北京,填补中国技术空白 。通过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进行国际技术转移,有利于提高北京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带来了先进的研究开发管理经验,促进北京企业和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管理水平的提高。 弥补北京科技经费的严重不足 科技经费短缺,一直影响着北京的研究与开发 。1997年北京市科委管理的财政科技经费只有4亿元,1998年为5亿元,2001年为8亿元,远远不如一家跨国公司投入的多。2002年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180亿元,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万人,人均研发经费7.2万元。但67家外资在京研发机构年研发投资即达7.38亿美元,平均每家机构年研发投资1100万美元,相当于9100万元人民币;年人均研发经费达到107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北京人均研发经费的15倍。这笔巨额投资可以大大弥补北京科技经费的严重不足。跨国公司在北京的研发投资必然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增强北京的研究开发实力。 培养国际水平的创新、管理人员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取代资本要素上升到首要位置。 创新人才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强大动力。外资研发机构用比市属单位高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年薪及融洽宽松的环境、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吸引了北京最优秀的科技人才,这些人才在外资研发机构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出国门即可在最熟悉的土地和环境里留学。 外资研发机构将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管理人才 。我国将拥有一批世界级的专家,可以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参与国际交易规则的制定。这些人的 “ 根 ” 留在中国,留在北京,总有一天他们会为国效力,从外企回归国企。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都有从外企回到国企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为中国与国际接轨,为北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拉动北京经济的快速增长 目前,在京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共吸收从业人员50.5万人,占全市在岗职工的13%。 外资研发机构为北京科技人员提供高增值的就业岗位,研发人员的高收入增加了北京市财政收入中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在中关村工作的外资研发机构的高级员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人均缴纳个人所得税4.2万元。外企研发人员获得的高收入可以购买北京的高档商品住宅,购买高档轿车,在高档的宾馆饭店及商城进行高消费。 外资研发机构进入北京,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几十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云集,成为高科技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高科技产品的交易中枢。 外资研发机构是研究开发的龙头,带动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高新技术产品,由此实现了高额的收入、利润和税金,拉动北京经济快速增长,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促进北京的国际技术贸易 近年来,外资研发机构大举进入北京,随之而来的是每月大笔外汇的流入 。外资研发机构要进口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设备出口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北京技术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2002年北京地区技术进出口合同为1043项,比上年增长了92.44%,成交金额达14.7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9.08亿美元,增长159.30%。其中,技术进口合同837项,成交金额为11.1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76亿美元,增长155.76%。技术出口合同206项,成交金额3.6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32亿美元,增长170.97%。有效地推动了北京技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速度。 (未完待续)
3131 次阅读|2 个评论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一)
lgjszy 2011-8-29 09:21
把脉北京de外资研发机构(一) 林 耕 陆 莺 李明亮 张若然 《科技潮》2004年第2期,本期特稿 来源: 中国知网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 【作者】林耕; 陆莺; 李明亮; 张若然; 【作者单位】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文献出处】科技潮 , Science and Gulture, 编辑部邮箱 2004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外资研发机构;跨国公司;技术市场;国际技术转移;政策建议 【更新日期】2005-12-19 【分类号】F832.6; 【摘要】 在研究与开发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纷纷投资中国。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在全球凸现,跨国公司开始对华进行战略性投资。北京由于人力资源和研发方面的基础条件,正在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研发投资地。跨国公司来北京建立研发机构,加快了国际技术转移,给北京技术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1987年第一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北京设立,在随后的8年中,每年有平均不到1家机构建立。此后,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的研发机构逐年增多。目前,北京已有89家外资企业投资设立了109家研发机构。不可否认的是,跨国研发中心的陆续涌入,将有助于国内产业链条的形成与优化,促使国内研发环境变革。然而,跨国研发中心的强势进入,也意味着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短兵相接式的竞争态势。本文试图从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现状、技术合同走势、进入北京带来的机遇、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落户北京,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促进科技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北京: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研发投资地 (照片说明)日本松下所属的北京研发基地,计划到2005年其技术人员达到1500名。 据北京市经济研究所于200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93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或研发中心,占总数的58%,北京已成为国内集中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最多的城市。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北京的投资环境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全球500强企业和跨国高新技术公司争相落户北京。2002年,三井物产、惠普、松下、阿托菲纳、ABB、三洋电机等一批跨国企业的投资及研发重心转向北京。2003年上半年,世界500强中的三菱商事、丰田、新日铁、飞利浦、三星电子、甲骨文、西门子、欧尚和乐华梅兰等纷纷进驻北京。2003下半年,又有日本的NEC公司在清华科技园设立了研发中心;爱尔兰最大的软件公司IONA公司在中关村软件园设立了研发中心,第一次将研发性项目转入中国;巴基斯坦著名的因特网软件商Techlogix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其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国外研究基地。 外资研发机构作为技术交易的主体,在北京技术市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0年,经认定登记的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合同14份,成交额12.21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40.29亿元的8.7%;2001年39份,成交金额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91.01亿元的8.4%;2002为109份,比2002年增长了1.8倍,成交金额16.12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21.07亿元的7.3%。由此看出,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合同在北京技术合同中已经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并且呈迅速增长之势。 迅速崛起的外资研发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大多数选择设立办事机构、投资建厂的方式立足市场。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机构成为新趋势。在此之后,跨国公司都相继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势头迅猛。特别是在1998年,出现了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机构的第一次高潮,宝洁、朗讯-贝尔实验室、诺基亚、微软等大型的研发机构就是在那个时间段成立的。1999年6月,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鼓励在京设立科研开发机构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跨国公司RD(研发)机构的地方性规章,并成为跨国公司加大在京RD投资的一个重要政策因素。北京市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研发机构的政策出台后,形成了第二次投资高潮,跨国公司纷纷而至,如松下、威盛、东芝等。 从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投资国别和地区上看,美国是主体,其次为日本、韩国、台湾、德国、瑞典、香港等等。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研发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领域,占88%。其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外资研发机构居多,共有86家,占研发机构总数的78.9%,主要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技术、新一代人机交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研发的外资研发机构有10家,占9.2%。其余为精细化工、石油技术等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组织形式,有独立法人,也有非独立法人。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运作方式有实体研究型机构、系统研究型机构和管理协调型研究机构三种。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发展模式有演进型、整合型和分工型三种。 外资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规模之大,远非国内研发投资所能比拟。据调查,67家外资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额累计达15亿美元,平均每家研发机构的研发投资达2250万美元。有独立法人资格的28家研发机构的注册资本合计4.14亿美元,平均每家研发机构的注册资本为1480.9万美元。正是由于这样的投资规模,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研究开发已经结出丰硕成果。 瞄准前沿的外资研发机构 外资研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尤其是科技前沿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从2000~2002年其成交的技术合同按技术领域进行分类统计表明,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的各项指标高居各领域之首,其合同份数达到150份,合同成交总金额33.3亿元,占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75.23%。排在第二位的是工业生产技术领域,成交额达到10亿元。排在第三位的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领域,成交额达到5259.2万元。按照 “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 进行分类,外资在京研发机构技术合同中技术开发合同占绝对优势。2000~2002年共登记技术开发合同114份,成交总金额35.6亿元,占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合同总额的80.4%;实现合同金额20.4亿元,占外资研发机构实现合同总金额的70.6%。高额的投入比例充分说明外资研发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技术开发,也就是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材料及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技术转让合同排在第二位,共13份,合同总金额8.48亿元,占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合同总金额的19%。这说明技术转让也是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实现技术转移的有效途径之一。 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研究开发的技术流向地域最多的是国外,跨国公司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主体。 2000~2002年共登记流向国外的技术合同41份,成交总金额28.98亿元,占外资研发机构合同成交总额的65.4 %;实现合同金额17.65亿元,占外资研发机构合同实现总额的61.2%。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共76份合同,成交总金额为8.8亿元,平均每份合同1159.87万元,占外资研发机构合同成交总额的19.9 % ;实现合同金额8.57亿元,占外资研发机构实现合同金额的29.7%。第三位的是广东。除此之外,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技术还辐射到台湾和香港,以及天津、上海、江苏、武汉、厦门等地区。 外资在京研发机构的技术出口合同大幅度增长 。从2000年的6份合同增加到2002年的31份,合同成交金额从2000年的4.2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5.21亿元,年均递增90%。2000~2002年共登记63份,合同成交总额29.21亿元,实现合同总额17.78亿元。平均每份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金额4636.5万元。说明我国加入 WTO,融入研发全球化的浪潮,通过外资在京研发机构实现技术出口额的高速增长。 享受税收优惠的外资研发机构 据调查,大部分外资研发机构已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宝洁、摩托罗拉、诺维信三家外资研发机构2001年共减免税4495.97万元。 仅宝洁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诺维信公司、西门子公司四家外资研发机构,2001年共减免税4550.2049万元,占海淀区地税局全年减免营业税总额的70.19%。海淀地税局2001年全年约退营业税6482.36万元,几乎等于2000年全市减免营业税的总数。 据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营业税处统计,2002年全市涉外技术合同减免营业税大幅度增加,经市局审批的25份合同,减免税额就达到986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318万元,增长1.17倍。两年经市局审批的涉外技术合同减免营业税1.44亿元。说明北京对外资研发机构落实高新技术导向政策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未完待续)
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主渠道作用
lgjszy 2010-9-21 10:04
(发表时间: 2001年5月24日)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中心,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长期以来,我们本着“创新在北京、服务向全国”的指导思想,努力开拓北京技术市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现将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建设和工作中取得的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向各位同仁和朋友简要汇报如下。 一、北京技术市场发展现状 (一)北京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与实践,北京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首先形成了由北京技术市场管理联席会、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各区县科委、各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央和市有关行业管理部门、技术市场行政执法队伍、技术合同登记处等组成的北京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其次形成了由技术卖方2800家、技术中介机构150余家、技术经纪人800余人、技术市场经营管理队伍6000多人等组成的北京技术市场经营服务体系,在服务手段与水平上基本上使用了现代的网络和通讯技术。所有这些从管理到服务组成了技术市场的基本体系,确保了北京地区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和北京技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北京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迅速 2000年度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40.29亿元,增长52.17%,其中技术交易额达到126.33亿元;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1270份,比上一年增长2.7%,平均每份合同金额达到65万元以上(1999年为46万元),其中超过1亿元的有8项(1999年有3项)。实现合同总金额、实现技术交易额也都相应大幅度增长。通过统计汇总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的合同金额已占总金额的58.32%(信息技术占比例最大,为39.59%)。北京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占北京GDP的5.7%,比1999年增长1.46个百分点;占北京RD的132.35%,增长34.11个百分点。所有这些标志着北京技术市场发展规律规模和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另外,2000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的21.56%。北京辐射全国的技术商品交易金额为67.15亿元,计11286项,对全国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1年,北京技术市场继续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截止4月25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2.4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163.06%。其中技术交易额达到64.83亿元,增长149.91%。其增长幅度之大、合同成交额之高,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三)北京技术市场特点与分析 1.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 。中关村海淀园迅速发展,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的45%。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北京技术市场新兴的最大技术卖方群体 2.外资研发机构占有一席之地 。在国家有关政策同意将涉外技术合同纳入认定登记范围后,外资企业和研发机构踊跃申请。2000年依法认定登记的4份涉外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就达12亿元。随着有关优惠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涉外技术合同的数量将会逐步增加。 3.高新技术合同交易已成为北京技术市场的主流 。 4.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不仅与GDP、RD同步增长 。且其增长比例远大于GDP和RD的增长幅度,充分显示出首都科技的相对优势和技术市场的活跃发展。 5.技术商品仍然保持辐射全国的势态 (包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并且出口国外。 分析其增长原因,主要是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宏观上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旺盛,加上科技资源拥有者市场观念的转变,使北京雄厚的科技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四)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思路与目标 2001年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决执行《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市领导和科委党组的新要求,遵循“放开、搞活、扶植、引导”的方针,充分调动技术卖方、买方、中介方等的积极性,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为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服务;稳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工作目标;进一步繁荣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2001年的工作目标——北京技术市场的技术合同年成交总金额达到160 亿元,比上年增长14.05 %;积极推进北京技术市场体系建设。 按照2001年北京技术市场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围绕总体工作目标,2001年在大力宣传贯彻技术市场政策法律、稳步推进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好为技术中介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国内和国际重大技术交流活动、重点攻关项目技术合作等的全面优质服务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市场管理工作有待深入,管理部门的合法身份有待明确 。近年来北京技术市场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管理工作而言与技术市场深入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缺乏整体规划和有目标的管理。究其原因与技术市场管理工作性质的定位和管理部门的合法身份不明确有着直接关系,这一点在区县科委表现得尤为突出,机构改革编制压缩,使技术市场管理力量消弱、队伍不稳定。 (二)技术中介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中介机构发展不稳定,在1997年北京地区技术中介机构达到310家,1999年仅有137家,到2000年通过年检的只有75家;人才匮乏、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质量普遍较差,缺乏整体的品牌意识和行业间的合作;开拓意识淡薄、后续服务不够深入,仅限于牵线搭桥,在专家评价、市场调研、市场进入等总体策划的系统服务上考虑甚少;部分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中介行为不够规范,导致不成熟技术和伪技术流入技术市场,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建设滞后于中央关于促进中介组织发展的精神要求,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引导力度不够。 (三)技术经纪业的发展速度与技术市场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北京地区近年来通过举办经纪人培训班,目前已有800余人取得资格证,但真正在北京技术市场中从事经纪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经纪人为数不多,其主要原因是适宜技术经纪的环境尚未形成,有关的法律保证也不健全,致使有不少经纪人有资格难从业。 (四)技术市场的功能创新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促进技术交易效率提高的有效手段不足,市场的有效监督不到位;在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和规范管理,使不少本应申报专利的技术未申报,本该受到法律保护的自主知识产权受到侵害。 (五)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的有机整合有待深入探讨 。在北京不仅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还有着良好的资金优势,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独立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如何使三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满足创业型高新技术与创业资本的对接,以及创业资本以转让成果收益权方式回收投资的现实需要,为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将使技术市场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和全面提升。 三、对策 (一)大力加强现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宣传,切实提高对依法建设和发展技术市场的认识 。尽管我国在关于技术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但我们要将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透,用足、用好,让它渗透到技术市场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和规范作用。 (二)积极努力推动技术市场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 。完备的法律、法规建立是技术市场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根本保证,为确保北京技术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正积极地与市政府、市人大等有关部门联系,进行《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修订、“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制定等项工作,逐步推动各项与技术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三)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技术中介整体水平,打造首都技术中介服务品牌 。通过加强执法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技术中介的业务活动;通过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金融、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中介人才队伍;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引导技术中介机构增强创新和市场意识及经营理念的转变,不断地完善功能提高效率以及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中介机构的有机整合,发挥出更大的联合效益,打造首都技术中介机构的服务品牌、建立中介机构信用制度。 (四)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的建设,营造技术经纪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立过硬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营造良好环境是技术经纪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技术经纪人的培训工作,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并通过制定“技术经纪人管理办法”、成立技术经纪人联合组织、搭建技术经纪人活动平台等手段,为技术经纪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每一位技术经纪人在技术市场的天地里真正发挥作用。 (五)加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完善和强化技术市场功能。 技术市场只有同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在这方面北京地区业已形成的三类市场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网络,把技术、人才和资本结合在一起,使得科技含量较高、有市场前景的技术项目,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能够得到人才、资金上的支持,人才找到用武之地,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逐步建立起技术、人才、资本互为发展前题、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同时也使技术市场功能得到完善和强化。 各位同仁、朋友们,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首都的科技资源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在技术与资本的对接、人才交流、政策咨询和国际技贸等方面,我们愿与兄弟省市进行真诚的、全方位的合作,共发展、齐飞跃。 为您服务,是我们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和北京技术交易市场的心愿,欢迎大家到北京来! 谢谢。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3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