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平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GMT 6子图的移动
zhoufcumt 2019-12-13 07:22
相对位置由-X和-Y选项控制。 如: -Yh+2c:沿着Y轴上移,上移距离为前一底图的高度后再上移2厘米; -Xw-2c:沿着X轴右移,右移距离为前一底图的宽度后再左移2厘米; -Xw/2:沿着X轴右移,右移距离为前一底图的宽度除以2; -Y-h-2c:沿着Y轴下移,下移距离为前一底图的高度后再下移2厘米; -X-w+2c:沿着X轴左移,左移距离为前一底图的宽度后再右移2厘米。 效果图: 对应bat脚本: gmtbeginpic_movepng,eps gmtbasemap-JX5c/2c-R0/5/0/2-B1 gmtbasemap-B1-Xw+2c gmtbasemap-B1-X-w-2c-Yh+2c gmtbasemap-B1-Xw+2c gmtend 对应bat脚本附件(需将后缀txt改为bat): pic_move.txt
个人分类: GMT|3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改正“原子堆垛:改正冯端《金属物理学》的1个错误”中的错误
热度 4 wanglaow 2013-10-25 17:09
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21-735908.html “ ”南大的亲们:我是最有资格点评“王闻争论案”的“ 一文中,博主李世春老师给出了他自己的一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21-426572.html ” 原子堆垛:改正冯端《金属物理学》的1个错误 “ 我看到,虽然这篇博文经过 马红儒 等多位 物理学高人的推荐,但是似乎并未对文中观点加以辨析,所以我就毛遂自荐吧。 李老师在其博文中,先有这么一段: ” 俺用俺的《原子环境计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刚球密排堆积模型中,对于任何原子,其周围原子配列情况是完全相同的。 在刚球密排堆垛模型中,无论原子取什么坐标,原子周围的原子环境(原子配列)是完全相同的。换句话说,无论我们如何选择参照坐标系,原子的环境都是一样的,即晶体中所有的原子的环境(原子配列)是完全一样的。 “ 然后又有这么一段: ” 对于所有的 hcp 堆垛(如, Zn , Mg , Ti , Zr 等),晶体学数据给出其原子坐标都对应于空间群表中的 2c 位置。 冯端先生把 hcp 堆垛晶胞里的原子坐标选择为( 0,0,0 )和( 1/3,2/3,1/2 ),这是没有错误的。错就错在那一句话:“ 但周围原子配列情况不完全相同 ”。 冯端先生仅仅根据坐标( 0,0,0 )和( 1/3,2/3,1/2 )的不同,就判定两个原子周围的原子配列情况不同,这显然是没有依据的。 “ 即李老师从三个方面---自己的理论计算工具、 权威的国际空间群表 ,和自己的对冯端先生结论依据进行简单猜测,对冯端先生书中的这句话进行了“勘误”。 然而,实际上,我基本可以断定,所有的固体物理学教材中的晶格结构一章,讲法跟冯端先生的完全相同。 即,六角密堆晶格中的确有两类原子而非仅有一类。 所以,李世春老师自信满满的结论: ” 在刚球密排堆积模型中,对于任何原子,其周围原子配列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在刚球密排堆垛模型中,无论原子取什么坐标,原子周围的原子环境(原子配列)是完全相同的。换句话说,无论我们如何选择参照坐标系,原子的环境都是一样的,即晶体中所有的原子的环境(原子配列)是完全一样的。 在固体物理学意义上,是不正确的。 因为关键是在 ”平移“这个操作上,以及对”环境“的定义。“平移”和“环境”这两个概念,跟坐标是真正无关的,只跟你定义的初始方向有关。 下面,我给出一个通俗的描述和判断方法,以解释固体物理学中怎么定义全同原子的。 假设你被极度缩小了,像站在地球上一样站在某个原子上, 观察周围你能看到的所有原子的全部位置信息,包括它们的距离和角度。 然后你闭上眼睛,被做一个平移操作(注意在这个操作中,你自己的身体的空间指向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移动到另一个原子上,睁开眼睛后,如果看到的原子分布景象如果跟在先前的原子上完全相同,即你无法断定自己是否被做了平移操作,那么这两个原子就是固体物理学意义上的全同原子。 如果不同的话,这就意味着组成晶格的并非固体物理学意义上的全同原子。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103/26/173617e54ajttarr4t6o8a.jpg 按照这个操作步骤,你站在A类原子和C类原子上看到的景象的确是不同的。 以博文中的位置定义,A类原子在基层,C类原子在中层,A类原子在高层........这样就形成一个ACACAC排列的密堆积结构。 如果你先站在基层的那个中心位置的A类原子上抬头向上看,你看到的最近邻的是三个蓝色的C类原子,这三个C类原子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指向,如图所示,分别(大致)是水平向左,右上,右下。 然后将你平移到右下的那个蓝色C原子,你再抬头看,看到的A原子应该是跟底层A原子排列完全相同的排列,因为我们是ACACAC 排列,因此这时候你看到的三个最近邻的A原子形成的三角形,其三个角的指向分别为(大致)水平向右,左上、左下。 这就意味着经过这个平移操作以后,你通过观察自己周围的原子排列,就能发现自己被从某个原子平移到了另一个原子上,这意味这两个原子并非固体物理学意义上的全同原子,即它们不是同类原子。 (当然,在六角密堆结构中,你经过任意无数次沿着基矢进行的原子间的平移操作后,你会发现你眼中的原子排列景象,只有两种,于是你就可以做出结论,在六角密堆排列中,存在着两类“周围原子配列情况”不同的原子。 所以,冯端先生书中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 即这两种原子“周围原子配列情况不完全相同”。 证明完毕。 ^_^。。。。。。。。。。。。。。。。
个人分类: 未分类|9153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arcgis中如何平移叠加图层
cranelover 2013-3-17 17:32
原文:http://www.gisall.com/html/72/124272-7452.html 做规划图时,常常会碰到叠加的元素图层和底图错位的现象,比如把水系和遥感底图叠加后发现,明显河流的位置向某个方向偏了,就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处理。 在数据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平移数据。有的时候是因为数据本身发生偏移,需要校正过来。有的是做坐标转换(如果不涉及到高程Z值,很多时候不同坐标系统的平面坐标转换就是采用平移的方法来解决坐标系统转换的)。这样就涉及到如果数据量很大的时候,比如说几百万个点,我们如何去平移数据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ArcGIS中如何进行数据平移 方法一 ,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ArcMap中“开始编辑数据”,采用“编辑器”----“移动”工具来完成数据的平移。如下图: 但是这个方法有弊端就是在内存占用过大,经常会出现平移一个数据量大的图层会很长时间或者直接导致ArcMap崩溃掉。如果小数据可以这样做。 方法二 :利用“投影”工具来实现坐标平移的作用。这个主要是用于投影坐标系统的数据平移好方法。首先就是要自定义一个坐标系。比如我们的数据时xian80椭球、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度分带41带。 (Xian 1980 3 Degree GK Zone 41)需要X平移1000米,Y方向平移580米。我们定义一个坐标系统,将高斯投影的参数改一改。如图: 在进行投影变化,就可以做到平移数据。实质利用的原理就是通过相同的椭球、相同的投影方法、东偏移和北偏移的参数不一样。这俩坐标系转换后做到平移数据了 这个方法要比第一个方法好使的多。就是转换完成后需要你更正相关数据的坐标系统信息。如果对坐标系统感觉很混乱就慎用,如果把数据的元数据整错了就更麻烦了。 方法三 ,更不错的方法就是在ArcGIS的数据互操作模块中提供给了一个Offsetter函数,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ArcGIS 工具箱中新建一个Spatial ETL Tool。采用Categorized---Manipulators--Offsetter函数进行数据平移。 平移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你慢慢挖掘,ArcGIS总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满足你的需求。
个人分类: 3S技术|20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