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钱永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解佩令·绿色荧光蛋白
热度 11 kongmoon 2016-9-8 08:42
柔柔水母,轻轻夜浪。 蛋白灯、萤色清亮。 借去基因,见草木、霓裳标榜。 沐蓝光、绿荧幽漾。 雕琢添彩,微丝任染。 细胞窥,缤纷跌宕。 赞叹奇才,慕名者、阖族追访。 又钱塘、射潮堤上! 在美国西北海岸所盛产一种叫做 Aequorea victoria 的水母,它们有着美丽的外表,在夜里会发出莹莹的绿光。 1962 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在这种水母的发光器官内提取出天然绿色荧光蛋白,有别于萤火虫等以荧光素发光的生物。这种蛋白在紫外光下则呈现出绿色的荧光;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听说绿色荧光蛋白时,他马上想到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到其他生物中,很快他的想法先后在两种小线虫中得到表达,,确认了绿色荧光蛋白可作为一种通用的基因标志,而应用于各种有机体中。 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及其合作者解决了绿色荧光蛋白的晶体结构问题,能对 GFP 的变体合成进行设计,创造出荧光更强颜色更丰富多彩的 GFP 变体,有的呈黄色,有的呈蓝色,有的呈红色,有的可按激活程度不同而变色。让 GFP 能同时对不同的蛋白标记,多角度地观察不同功能的蛋白质和细胞。 GFP 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为它能够使我们直接看到细胞内部的运动情况。比如,我们可以把 GFP 它连接到一种病毒上。然后用紫外光照射,绿光在宿主体内扩散的路径就是病毒感染的路径;把 GFP 链接在载体或囊泡上,就可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 2008 年 10 月 8 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上述三位科学家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 GFP )而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16 年 8 月 24 日,钱永健在美国俄勒冈州因意外去世,享年 64 岁。他是“钱王射潮”主角吴越王钱镠的第 34 代裔孙,堂伯父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钱永健为人直爽,在获奖后对中国记者说“我不是中国科学家。我在美国长大,并一直在这里生活……但我希望奖项能鼓舞中国的学生和科学家。”。 2009 年,钱永健又在香港中文大学说,“我在美国出生、成长,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这一点很确定,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
个人分类: 化学|7708 次阅读|22 个评论
钱永健自传
热度 19 xipeng1 2016-9-2 21:24
钱永健自传 Roger Y. Tsien- Biographical 翻译先生自传,谨以缅怀先生。您所发明的 GFP 和钱氏果园,照亮几代科学家的道路。 译者:席鹏(北京大学) 问:小学生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什么共同点? 答:他们都被逼着写自传。 钱永健(Roger Y. Tsien,1952-2016),杰出生物化学家。 图 1 钱氏果园 Tsien’s fruityard ,多彩的荧光染料世界。 祖先和家庭 我的父亲钱学榘( 1915-1997 ),来自中国杭州的士大夫阶层,在那里“钱”( Tsien ,现在比较常用拼音为 Qian )是一个相当常见的姓氏。在公元 907 年,我 34 代以前的父系祖先钱镠,在杭州周边建立国度(吴越国),并修建了许多民生工程。这封地钱镠和他的继任统治下的和平繁荣,直到公元 978年 ,他们投降了宋朝以避免人民在战火中生灵涂炭。我原以为钱镠的后裔是我们家族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秘密,但这个微妙的事实被人们挖出来并放在了维基百科上(并不是我干的)。何况,这个也并不能让我和别人有多么不同,因为(考虑数学的话),每个人之前的 34 代人,总共是 2 34 之多。 2 34 换算过来大约是 170 亿,大大超过了 10 世纪的地球人口数目。因此,中国几乎所有人都有可能是以钱镠作为祖先,即使不那么严格地通过 Y 染色体进行传递。而到目前为止,最有名的钱姓家族成员是钱学森,他在麦卡锡时代期间被美国驱逐出境,然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导弹之父。他和我父亲是堂兄弟。其他几位华裔美国生物学家包括钱泽南,现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主任,和钱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杰出的生物工程师。以及和我一样的钱姓中国人,他们与我一样,和钱镠大有联系,所以都是我的远房亲戚。 爸爸也热爱飞行和飞机,这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高科技。在 20 世纪 30 年代,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得以在美国留学。他去了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在那里,他对飞机发动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将水注入排放的废气中变成蒸汽,以提高起飞过程中的推力,并获得硕士学位。还没等他继续在美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他就不得不回到中国,在国民党空军服役。我父亲最好的朋友和工程师同事李耀兹 ( Yao Tsu Li )有一个秀外慧中的妹妹叫 李懿颖 ,曾受训于 中国最负盛名的医疗机构 ---- 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护士。我的父亲甚至在他们还没有见面,就急切地写信给她,向她表达爱意。而当他们终于见面后,她发现他不擅言辞与社交,而且陶醉于自己的学术当中。 尽管她发现这个男人缺少浪漫,她还是答应嫁给他,或许是因为她对自己在战火纷飞的中国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我的哥哥,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永佑,在婚后不久出生于 1945 年 3 月。那时,父亲奉命赴美国担任联络官,努力为中国空军争取更多的军事援助。他不得不翻越喜马拉雅山到印度,然后乘船,迂回前进以躲避敌人的潜艇,所以他并没有到达美国,直到日本宣布投降那天。他的努力全都打了水漂。但他知道,中国将在战后饱受内战的折磨。不知怎的,他用在国防部的关系,为妈妈和永佑安排来美国。拿到这一许可真是太不容易了,因为排华法案禁止从中 国到美国移民,直到 1943 年才被废除。那个时侯,每年可以有 105 个人可以拿到移民资格,而当时名单上有数千人排在我家前面。 据妈妈说,她一直计划要三个孩子,但这种说法是多年以后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时她才说的。生了两个儿子后,虽然爸爸期待着要一个女孩,但在 1952 年 2 月,我来到了人间。爸爸给我起了我的中国名字永健(音译 Yonchien 成为我的英语中间名),但迪克坚持,我的美国名字应该是罗杰 Roger 。我母亲后来告诉我,迪克用他儿时的玩伴 Roger 的名字为我命名。后来,也许是当我在大学里,我询问了有关迪克这个神秘的名字命名。迪克交待,他用著名牛仔演员罗伊·罗杰斯 (Roy Rogers) 给我命名。我每次跟外人解释我俩名字的相似性渊源( Richard W. Tsien 和 Roger Y. Tsien )时,都得提到这一切,你可以想象许多科学家和他们的秘书都被我们的名字搞混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父母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拼音来为我们中间的“永”字注音,但如果他们搞成一样的,那理查德和我会在文献数据库中完全没有区别(都是 Tsien RY )。 长大:家庭化学实验 我的一个最早的记忆,大概是 3 、 4 岁,就是在海边建一条跨过粗石块的沙路,我的脚在越过那些粗石块时被弄伤了。我喜欢画画假想城市的地图,地面街道上面或者下面有高速公路或隧道穿过。这些或许是我未来执迷于桥梁建设和活动映射的第一个迹象。在小学的一段时间我的父母买了吉尔伯特化学集,但我并没有觉得它很有趣,因为那些实验显得那么逊。后来我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书,有较好的实验和插图。遗憾的是,我现在不记得这本书的名字或作者,虽然我手抄了实验的许多草图,上面的日期是 1960 年。这个笔记本目前存放在诺贝尔博物馆。我记忆最深的两个实验是: 1 )二氧化硅的花园,将金属盐晶体(如氯化钴,硫酸镍,硫酸铜)投进硅酸钠溶液,会长出鲜洋红,绿色,或蓝色的胶装包衣,从垂直上升树突上长出新 芽; 2 )制备强碱( 0.5M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该有色液体的强烈紫稀(约 0.5 毫米)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作为这种溶液通过滤纸的折叠锥体通过,它的颜色变为一种惊艳的绿色,反映了从 MnO 4 - 到 MnO 4 2- 的还原,估计是通过纤维素。 2008 年 11 月,我在瑞典电视台和诺贝尔媒体前重做了这两个令人惊讶且鲜为人知的演示实验,来解释为什么化学反应让我如此着迷。这两个实验反映了我对那些动人的颜色的早日和持久的痴迷。 图 2 我们一家 1960 年,在搬到利文斯顿前的合影。左起: Richard, Louis, 我爸爸,我,我妈妈。 1959 年,爸爸关闭了他的咨询公司,并开始在新泽西州的哈里森为 RCA 的真空管分部工 作。爸爸妈妈找到了一个小镇,那里房价经济,又在方便通勤的距离,并有很好的公立学校让我们兄弟三个人上学。 图 1 是当时的一张照片。他们在新泽西州的利文斯顿选择了一个盖新房的开发商,但人家不肯把房子卖给我们,说他们不能容许利文斯顿成为唐人街,而且如果有了华人,那其他美国人就可能不会买这里的房子了。我的父母向新泽西州州长罗伯特 · 梅恩( Robert Meyne )发起请愿。他的办公室致函开发商,警告他们种族歧视是非法的。最后的妥协达成:开发商卖给我们的房子由已经被卖了房子完全包围。而我们三个孩子面临的问题是,利文斯顿有很多岩石埋在它的土壤中,那是冰川时代遗留下的。我的父母打定主意要一个体面的美国式的草地草坪,这就需要去除那些院子里的岩石。我们必须用车拉走很多石头,,不仅我们自己的,还有从我们的邻居那儿来的,当时这块未被占用的土地就成了大家的垃圾场,至少我们是这么觉得的。在草坪上的杂草处理上透出浓重的个性差异:爸爸,作为一个不耐烦的机械工程师,希望将杂草一棵一棵连根拔起。而我则是一个偶尔的哮喘型花粉症患者,深深地害怕花粉,所以我提了一种化学方法,在安全距离上施用杂草除草剂。我们试过一次我的方法。杂草慢慢地变成褐色,但最终又长回来了。爸爸宣布实验失败,又回到手工除草。我仍然在思考这个结果和我们目前对癌症治疗的研究之间的关系。 1960 年, RCA 关闭了真空管部门,大概是因为半导体取代了真空管,所以爸爸换到了埃索 Esso (后更名为埃克森 Exxon )研究和工程公司工作。埃索提供更好的项目和工资,所以他在那儿一直呆到他 1983 年退休。我相信一些能够让我我做更有趣的化学实验的化学品和玻璃器皿是从他们公司库房转移过来的。在那些日子里,其他得用品可以通过邮购的方式获得,用父母的签名购买。在接下来的 5 到 6 年,我在我们家的地下室逐渐做了许多无机化学的经典实验:制备和燃烧氢气,制备 O2 和用氧气燃烧钢丝,在烧瓶中制备 NH3 ,看它吸水向上,在烧瓶内形成喷泉。我在塑料设备中从氟化钙 +H2SO4 中蒸馏 HF ,并非常开心地看到它腐蚀玻璃的能力。我从一套火车模型中弄到了降压变压器及整流器,然后将镍坩埚为阴极,和从废手电筒电池弄下来的碳棒作为阳极,用电解法熔融氢氧化钠。我设法得到非常不纯的金属钠,在它落入水中时,发出了令人满意的丝丝声。烟火自然是我极大的兴趣点:我制作并点燃了火药,做了重铬酸铵火山实验,甚至做了铝粉和氧化铬产生的壮观的铝热反应。我最雄心勃勃的尝试是一个多步骤的顺序,旨在合成阿司匹林,为此我需要醋酸酐,这不得不从乙酰氯制成,为此我需要三氯化磷,为此我需要在氯气流中烧红磷。我试着在连续的橡胶塞烧杯中做这个实验(图 2 ),因为我没有磨口玻璃接头的玻璃器皿。该腐蚀性化学品把橡胶腐蚀了,所以我没有获得乙酰氯后面的产物。由于我没有通风橱,我在后院的一个烧烤架上做更为危险的实验。 回想起来,这一切对于我这样一个 8 到 15 岁的无监督的男孩的疯狂行为感到震惊。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让你学会如何高效地搭建设备,规划和实施你的实验,解释令人混乱的结果,并决定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些实验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当我必须赚取我作为童子军的第一个成就徽章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化学。一些更严厉的成就徽章,如远足,需要在一天内进行二十英里的徒步旅行,我后来也得到了。 图 3 制备氯气的装置并将其与红磷的反应( 1966-1967 年),在我们自家的后院有幕天井中。最左边的烧瓶包含高锰酸钾与盐酸水溶液反应,通过捏夹子控制的漏斗加料。氯气流经氯化钙干燥,然后引导到 P4 中的环支架上的烧瓶中。因为没有自来水可用,水冷却的 PCl 3 冷凝器从回收牛奶罐虹吸并存入标有“夏威夷鸡尾酒”的废罐头瓶中。对 PCL3 的接收浸没在暖瓶里面的冰中。在酒精灯辅助加热的磷。注意到处都是橡胶瓶塞。 小学到高中:西屋科学天才搜索 学校通常是可以忍受的,但生活经常十分无聊。我期待着天冬天的时候下大雪关闭学校,这样我就可以花一天时间玩雪橇。我在学校球类,如足球,篮球,垒球表现非常糟糕,因为我年纪小,不擅长运动,比我的同学要小一两岁,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异。但是,我在高中人气很足,以高票当选学生会的会计。 妈妈极力在放学回家后教我们中文,但我越长大,越发现这些经验教训十分乏味。我能够以儿童水平极好地理解中文口语(如中文的“清理你的房间!”被永久地刻入我的大脑中),但是却不愿意说出来,我自己,由于心愿(移民的儿童中太常见了)从我父母的口音上,并在他们强烈的的种族和传统自豪感上,与自己刻意拉开距离。同样,我对吃中国菜的抵制让他们感到绝望(就像一个“洋鬼子”),尤其是最正宗的菜肴,具有强烈的味道或气味的食物,或那些杂七杂八的动物肉的做法。 我第一次接触到的科研环境是在 1967 年,俄亥俄大学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暑期研究计划,在那里我被分配在罗伯特·克莱因( Robert Kline )教授的实验室工作的硫氰酸盐( SCN- )。皮尔逊理论的软硬配体和金属的结合是一个全新的时髦理论,所以克莱恩教授要我找出,是否硫氰酸可以同时与它的“软”硫磺绑定到某种软金属,以及“硬”氮到某种硬金属上,如 PhHg-SCN- 铬(Ⅲ)。他希望硫氰酸盐的红外线吸收率会告诉我们,这样桥接是否正在发生。我准备了很多界限不清的无定形沉淀,并测量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在 1967 年的冬天,我在利文斯顿高中年级时,我参加了西屋科学奖,一个全国范围的科学竞赛赛事。 (这个年度的盛事现在依然存在,虽然赞助于 1998 年被英特尔替代),由于缺乏任何替代方案,我写了我在俄亥俄大学的项目,尽我所能从可疑数据的混乱得出一些结论。克莱恩教授在很大程度上否认这些结论,指出我的准备工作没有给予正确的碳,氢,氮微量分析。 40 名入围者被召集到华盛顿,在 1968 年 3 月进行采访和公开海报会议。我记得我被同时入围的决赛选手羡慕,他们比我更年也更复杂。同时他们的项目和展品似乎比我更令人兴奋和易于解释。我感觉自己被高级法官,格伦·西博格( Glenn Seaborg )吓倒,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职位的高度,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还有部分是因为他获得 1951 年诺贝尔奖的无机化学的工作。颁奖典礼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紧张的,因为十个奖学金获奖者以相反的顺序宣布,迫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念到,但越晚越好。我依然不明白我如何获得的一等奖,尽管我的项目的不够周全,而且我对科学比赛这件事儿看不顺眼。爸爸的一句话让我能够不飘在天上:当我打电话给家里,他的第一个意见是,这是一件好事啊,我现在有 $ 10,000 的奖学金,因为他最近在股市上输了不少钱。其中我收到的最满意的恭维是,那个不想卖给我爸妈房子的开发商,现在用我的照片在广告中为当地教育质量的证据之一。 哈佛 1968 年 4 月,我必须在四个学院之间进行选择: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爸爸否决了哥伦比亚,因为那年春天的学潮,我也不介意这一决定,因为我想离开新泽西州。我拒绝了 MIT ,因为迪克和路易斯都去那里了,我受够了与他们比来比去。加州理工学院的本科小班制度听起来很诱人,但我最后还是决定不去加州理工,因为理查德·费曼已经不再教物理学导论,也因为他们的音乐系非常小,与哈佛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哈佛也变成我人生值得欢呼的经历。与同学的友谊是帮助我成长的关键。 1969 年和 1970 年春天那次学生抗议活动提供了我第一次接触大麻,警察暴力和参与政治的经历。课程的多样性让我接触到艺术史,视觉设计,经济学,殖民史,宪法学,心理学,以及音乐理论和室内乐演出,等等。讽刺的是,最坏的课程是那些旨在带领哈佛的精英化学专业的学生到科研事业的课程。这些必修课程是如此讨厌,让我最终放弃了化学。为了寻找替代品,我涉猎了分子生物学,海洋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由沃尔特·吉尔伯特主讲,他后来分享了 DNA 测序的诺贝尔奖)。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神经生物学,部分原因是大脑和心灵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哲学在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另一部分是因为大卫胡贝尔,约翰·尼科尔斯和托斯滕·威塞尔( David Hubel, John Nicholls, and Torsten Wiese )领衔了一门课程,忽悠本科生成为神经科学家。胡贝尔和威塞尔仍然在做视觉皮层,最终他们赢得了 1981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研究。我问胡贝尔教授,我能否在他们的实验室做暑期实习,但他告诉我他们没有给本科生的空间了,并建议我申请马萨诸塞州眼耳医院的尼尔森 • 藏 ( Nelson Kiang )的实验室。在夏季 1971 年,藏教授给我一个神经生理学和有趣的项目,分析听觉耳蜗核的冲动序列。近四十年后,我仍然在神经生物学问题上刻苦钻研。 剑桥 当我问胡贝尔和藏教授在何处申请神经科学研究生学校的意见时,他们的分歧很大,只有一点达成了一致,那就是最顶尖的研究是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和英国的剑桥。我觉得是时候离开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以拓宽我的视野了,所以我申请了马歇尔奖学金去到了另一个剑桥。早在 1972 年,我,作为一个哈佛的大四学生,已经知道我的申请成功了,而我的博士导师将是一个叫做 R. H. 阿德里安博士( Dr. R. H. Adrian )的人,而他的大名我之前从来没有耳闻。我打电话给我的哥哥迪克,他从牛津大学心脏电生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刚刚成为耶鲁大学的助理教授。迪克告诉我, R. H. 阿德里安是英国最杰出的肌肉电生理学家之一,而他的老爸 E. D. 阿德里安,是诺贝尔神经生理学奖得主。另外, R. H. 阿德里安是迪克的博士外审评委之一。 “但是肌肉是一潭死水,”我感叹道。 “我想做大脑的工作。”迪克向我保证,理查德 • 阿德里安是一位真正的英国绅士,他愿意让我做我自己选择的课题。所以我决定以静观其变。经过一个夏天在巴黎附近的枫丹白露钻研音乐后,我于 1972 年 10 月到达剑桥。我在丘吉尔学院第一顿午餐,一位贵族打扮的绅士坐在我对面,问我是不是罗杰 • 钱永健。我马上意识到他一定是理查德 • 阿德里安,因为老外里面只有那些认识我的家庭成员的人才能正确地发音我们的姓,而他刚刚做到了。我们谈话的最初几分钟内,他问:“难道你真的觉得肌肉是一潭死水?”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一评述的准确性。 (我后来发现,那年夏天他们参加了同一个会议,在那儿迪克恶作剧地取笑了阿德里安这个研究。)阿德里安痛苦地看着我同意这一点,但马上说,今后无论何时我想转学到系里某一真正的神经生理学领域,他都不会反对。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博士训练。我从来没有换过导师,因为我很快就意识到我不喜欢做传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电生理。传统的论文课题基本上遵循由胡贝尔和威塞尔成功地采用的范例,是一个细胞外微电极植入麻醉动物的脑并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活性,同时提供感官刺激。经过几百个这样的记录,人们可以对不同的反应模式分类,并发表一篇论文和一些出版物。对我来说,这似乎太像冰钓,也就是在冰湖上切一个洞,投下鱼线放入不透明的水下,并耐心地等待鱼来咬钩。大脑拥有调动数万亿并行工作的神经元的能力,所以我想看到大量的神经元信号是如何同时彼此交互和处理信息的。理想情况下,人们会对神经元进行染色,当神经元发射动作电位时,染料明显亮起或改变颜色。一些市售的染料确实已经发现能够反映神经动作电位,但它们的光学反应是极其微小的,例如荧光的 10 -4 或 10 -5 的变化。 只有在高度简化条件下,数千个由研究者驱动的动作电位求平均时,信号才能被检测到。为了检测在一个复杂的脑源性信号,需要提升好几个的数量级的改进。在 1972 年的冬天,我贸然决定我会尽力为成像特定目的神经元活动而设计并合成新的染料。一个策略是靶向染料钠通道,它被认存在于产生动作电位经受大的构象变化附近。另一种策略是打造“电致变色染料”,在偶极矩基态和激发态之间产生巨大变化,从而使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吸光率或荧光的峰值波长。在这两种情况下,我都不得不学习有机结合,这正是我所恨透的哈佛的那些化学课程,而我们现在的生理实验室已经无人能教我了。幸运的是,化学系的一个新来的教师,大三学生教员伊恩·巴克斯特博士( Ian Baxter ),是理查德·阿德里安的一个朋友的朋友,对我提出的靶向钠通道很感兴趣,并同意非官方地成为我的导师。巴克斯特没有其他的学生,因此有时间、善良和耐心,每天数次,看看我的进展,并告诉我必要的技术。我发现我自己都感到惊讶,那就是我开始可以享受有机合成,当我为我自己选择的一个生物目标奋斗的时候。我仍然对这种类型的研究大呼过瘾,即使我合成的分子被证明不能结合钠通道,尽管巴克斯特很快就离开了剑桥,成为英格兰北部的职业顾问,甚至哪怕我合成电压传感器的等被证明不如那些由其他实验室筛选大量市售染料及其非常近似的结构时。 我如果想获得一丝的成功,需要转移到另一个生物目标。为产生任何生物效应,动作电位几乎总是产生大量增加的细胞内钙,如神经递质,以激发或抑制该途径的下一个神经元的释放。在 1975 年人们因为发现偶氮胂 III 而非常兴奋,它原一种为了测量在核废料的重金属而发明的染料,人们发现它也可以用于监测从乌贼神经元巨轴突所释放的钙,虽然从该染料的信号是很小的,而且有点含糊不清。我认为,设计某种染料来测量钙流,应该比设计染料来追踪在神经元膜电位的快速变化更为容易。 众所周知, 化学文献中数百种染料 可以和钙离子发生反应,例如测 定水的硬度。真正的问题是,在细胞内,游离 Mg 2+ 的浓度大约比 Ca 2+ 高 4 个数量级,从而使细胞内的 Ca 2+ 指示剂需要更高的选择性来超过它的姐妹离子 Mg 2+ 。而化 学家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有选择性的标记物的生物方面的需求。一种叫做 EGTA 的无色缓冲液是已知的 Ca 2+ :Mg 2+ 的选择性上合成的唯一分子,但它从未被制作成任何类型的染料分子。通过涂鸦在纸上和玩分子模型,我想到了一个方法,使 EGTA 变成非常简陋的染料分子。我开始没有告诉理查德 • 阿德里安这个全新的项目,因为任何谨慎的导师都会告诉我,我应该把旧的项目结束,而不是开始全新的。幸运的是,在几个星期内我成功地得到目标分子的一小块不纯样品(后给出的缩写“ BAPTA ”),并发现它具有对 Ca 2+ 的预期光学响应,同时具有极高的 Ca 2+ :Mg 2+ 选择性。经过许多年和发现,从 BAPTA 后裔发展出的更好的染料成为最流行的方式,来观察内源性细胞内 Ca 2+ 信号,筛选链接到的 Ca 2+ 信号配体和受体,并用于在显微镜下成像神经元活动。 获得博士学位后,我留在剑桥冈维尔与凯斯学院( Gonville Caius College )作为博士后研究员。我向 Ca2 + 信号的变化的研究重点转移,促进了我与蒂莫西 • 瑞克( TimothyRink )博士,他是生理实验室的一个新教员。蒂姆想用一些从瑞士发来的材料中,开发钙离子选择性电极。但说明书是德语写的,蒂姆无法阅读。当时我已经学会读德文的化学论文,所以我翻译了说明。我们的合作开始于这些钙离子选择性电极,并延伸到我的钙离子荧光指示剂的生物测试和开发中。更重要的是, 1976 年蒂姆和他的妻子诺玛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圣诞晚会,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妻妹( sister in law ),温迪。很快,每到周末,我就去她在北伦敦的房子看她。当蒂姆和诺玛发现了数个月后,他们对自己完全无意的牵线搭桥的效果感觉相当惊讶。温迪(图 4 , 5 )仍然是我一生的挚爱。 图 4 Wendy 和我们的狗 Kiri , 2004. 幸运之神眷顾了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理学与解剖学系,有一个助理教授职位空缺。招聘委员会主席被特里 • 玛沁( TerryMachen ),当时刚好在剑桥休年假,我刚好认识了他。同时,伯克利有两个教师,理查德·斯坦哈特( Richard Steinhardt )和罗伯特·朱克( Robert Zucker ),对 Ca 2+ 信号感兴趣。这些连接使我能够获得伯克利分校的应聘机会。幸运的是,钙离子的荧光指示剂终于敏感到能够直接测量淋巴细胞胞质钙离子的浓度,包括由于促有丝分裂而带来的提升。现在,人们可以研究 Ca2 + 信号在小的哺乳动物细胞群体,而先前的技术需要个头非常大、非常强壮的单细胞,足以承受显微注射。这一前景,与我在生理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事实放在一起,说服了系里给我助理教授的职位,而我欢乐地接收了这个 offer 之后,才发现伯克利正遭受金融危机。我的实验室在 1982 年初的启动经费被缩减到只有几千美元,而每个采购的项目必须是合理的替代陈旧的教学设备。例如,为了给我订购一台紫外灯用于观看薄层色谱板,从教学实验室的旧显微镜照明必须报废。更重要的是,该系没有资源,提供通风橱,而我继续合成钙指标需要用到它。罗伯特·麦西教授( Robert Macey ),他的实验室在我旁边,惠赠我一套老通风柜,包括其不可替代的延伸到建筑物的屋顶管道系统。对于我的其余的在伯克利任教的七年间,我们所有的合成反应发生都是在这个木通风柜中完成的,它不到 4 英尺宽,铁丝网深深嵌入前窗的玻璃中。整个实验室因为储物柜没有盖子而充斥着刺鼻的味道,当使用过量溴乙酸乙酯反应必须在通风橱外完成时,整个实验室就成了一个大的催泪瓦斯。提到这些苦日子,只为了提醒年轻的科学家,一些好的研究可以用不奢华的设施和启动资金来完成。 尽管有这些曲折,我在伯克利的科研卓有成效,包括和玛沁、斯坦哈特、朱克,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我招了 Grzegorz Grynkiewicz 和 AkwasiMinta ,他们合成了大幅改进的钙流染料 (fura-2, indo-1,fluo-3) 和钠流染料 (SBFI) ,所有这些被沿用至今。在经济危机缓解后,伯克利帮我买了一个简陋的图像处理器,我痛苦地编程控制它来计算在两个交互激发的波长情况下荧光的比值。这一实时比值揭示了 Ca 2+ , Na + , 和 pH 信号在单个活细胞中的变化,而且常常是以前所未有的高时空分辨率的。 搬到 UCSD 然而,我开始担心被困在成像无机离子的职业生涯当中。我想探索通过更复杂的生物如 cAMP 信号( cyclic 3',5-adenosine monophosphate )和更广泛的、更时尚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世界。我议价能力的增长,让我也想要一个实验室有足够的通风柜,通风柜,小暗室荧光显微镜来支持我的不寻常的化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以及在化学系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联合任命。在伯克利,上述条件没有一个是可能的。所以在 1989 ,我们搬到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直到现在。 UCSD 满足了我以上的奢求,而且它更年轻,更宽敞,成长更快的,与伯克利比起来更不受传统的束缚,我比较之后感觉这些优势足以弥补它名气小的劣势。我诺贝尔演讲中详述了我在 UCSD 的科学亮点。 图 5 Wendy 和我,一起正装出席诺贝尔颁奖会。 结论 写这个自传提醒了我,我的职业生涯是如何被机会和命运塑造成这样的奇怪的混合物。利用化学来建立生物有用的分子是一种工程,所以我没有逃脱我的父亲,叔叔和兄弟建立的传统范式。然而,我避免了他们选择的机械、航空、电气和计算机专业,可能是因为像许多年轻的同胞们一样,我不得不寻求一个独特的生态位。但是,如果我没有 Ian Baxter 重新灌输我享受化学,也许我会选择另一个方向。我对多发性色彩的成像的兴趣也反映了童年早期的视觉兴趣,让我有幸能够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从严格的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贡献主要是在技术的发展。人造技术确实有一种将被淘汰的趋势,而关于自然如何工作的基本发现应该永远持续下去。但真正的根本性洞见,如达尔文和沃森与克里克是极其罕见的,经常饱受激烈的竞争。而一旦能解决重要的问题,成功的技术发展使得凡人至少产生几年的广泛的有利影响。此外,同样的工程方法是创造新的治疗策略,以减轻疾病,而不仅仅是我们科研人员的工具。 原文地址: 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chemistry/laureates/2008/tsien-bio.html 本文欢迎转载,请注明及出处。因作者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留言指正!
个人分类: 观点|55757 次阅读|21 个评论
天仙子 悼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
hucs 2016-9-2 19:04
天仙子 悼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 胡春松 华裔学人真榜样,少年研究天才相 * 。 成功源自绿荧光,家世旺,获双奖 ** ,永健把科学点亮。 注:作于南昌大学,2016年9月2日。 1 ) 天仙子 ,唐教坊舞曲。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代表词人皇甫松。 2 )加州大学著名华裔科学家、 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 (Roger Tsien) 教授于2016年8月24日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去世,享年64岁。 3 ) * 是指 钱永健16岁时获得美国高中生科研最高奖西屋科学天才奖; ** 是指 钱永健是唯一获得沃尔夫奖与诺贝尔奖的华人“双得主”。 4 )作者多年前曾与钱教授有过email联系,推广健康的“种子”法则,后发展为“胡氏健康生活方式”,现已创造性建立“慢病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详见: Chin Med J (Engl). 2016;129(4):492-493 。 第三届 “诗词中国” ( www.shicizhongguo.cn ) 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作品( ID: 219582 )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国家公派赴美留学回国人员。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私语》、《青春论语》(待出版)(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中国 · 梦》、《地震 N 章》以及《佳节诗语》(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 “ 种子 ” 保健康。 注: “ 种子 ” 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 “ 种子 ” 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 “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见:《青春诗语》,第 129 页,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一,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JTD 2014 IF:1.783 Cardiovascular,diabetes, and cancer strips: evidences,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 http://www.jthoracdis.com/article/view/3019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二,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DT A novel management program for hypertension ( http://www.thecdt.org/article/view/6826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期间发表的中文论文 中国心血管现状: 挑战与对策 (欢迎点阅) 胡春松,吴清华,胡大一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5 ;2 3 ( 7 ): 625-626 早预防是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治疗 (欢迎点阅) 胡春松, Jun-Yan Hong ,胡大一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 22 ( 6 ): 501-503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MJ 2014 IF: 1.053 NewP in Medical Model ( http://www.cmj.org/text.asp?2016/129/4/492/176074 ) 我的第1篇 eLetter 在线发表于 Science ,详见: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1/6279/1293 我的第2篇 eLetter 在线发表于 Science ,详见: Syn 3.0: God’s Job of Biological Structure-Editing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1/6280/aad6253.e-letters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 ,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Front Med 15 IF 1.863 Health: a dream from reality to the future http://journal.hep.com.cn/fmd/EN/10.1007/s11684-016-0444-0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MJ 2014 IF: 1.053 Structure-editing:A New Branch? ( http://www.cmj.org/text.asp?2016/129/13/1629/184472 ) 我的第三篇 eLetters 在线发表于 Science ,详见 : Healthy China 2030: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3/6302/889.e-letters)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26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博士去世
热度 1 张海霞 2016-9-1 11:22
惊闻 华裔科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 (Roger Tsien) ,2016年8月24日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县去世,享年64岁。钱永健博士生前为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教授。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校长Preadeep Khosla在本周三宣布了钱永健的死讯,他猜测钱永健是在骑自行车时去世的。 真是天妒英才啊,钱先生,一路走好! 生平(来自百度): 钱永健 1952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名机械工程师,舅舅们在 麻省理工学院 当工程学教授。童年时代的钱永健就显露出科学天赋。 由于儿时患有哮喘,钱永健不得不尽量避免室外运动。他经常花上数小时在 地下实验室 中做化学实验。实验产生的鲜艳色彩让他着迷。 16 岁那年,凭借一个金属易受 硫氰酸盐 腐蚀的调查项目,钱永健在美国全国性奖项 “ 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 ” 中获一等奖。这项比赛现名 “ 英特尔科学人才选拔赛 ” ,是美国历史最久、最具声望的科学竞赛,参赛者以高中生为主,又称 “ 少年诺贝尔奖 ” 。 钱永健 1972 年获 哈佛大学 化学和物理学士学位,时年 20 岁。 诺贝尔奖 钱学森堂侄与两位美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中新网 10 月 8 日电 综合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 诺贝尔奖 委员会于当地时间 10 月 8 日 11 时 45 分左右 ( 北京时间 10 月 8 日 17 时 45 分左右 ) 宣布,将 2008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 下村修 (OsamuShimomura) 、美国科学家 马丁 · 查尔菲 MartinChalfie ,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们三人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他们三人将分享诺贝尔奖金。 下村修和 Martin Chalfie 分别出生于 1928 年和 1947 年。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按照传统, 2008 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 2008 年 12 月 10 日举行。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都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2008 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 1000 万瑞典克朗 ( 约合 140 万美元 ) 。 钱永健 颁奖盛况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 · 厄 奎斯特 首先宣读了获奖者名单。他说,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他们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 1000 万 瑞典克朗 (约合 140 万美元)。 随后,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贡纳尔 · 冯 · 海伊内和评委莫恩斯 · 艾伦贝里分别介绍了三位获奖者的成就。他们说,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当代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借助这一 “ 指路标 ” ,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监控脑神经细胞生长过程的方法,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他们说,下村修 1962 年在北美西海岸的水母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即绿色荧光蛋白。随后,马丁 · 沙尔菲在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做生物示踪分子方面做出了贡献;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记者招待会上,厄奎斯特拨通钱永健的电话向他表示祝贺。钱永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会令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能激励更多中国年轻人投身于科研事业。钱永健还对在场媒体表示,他很高兴能够成为 2008 年的获奖者,虽然之前也有传言,但这确实出乎预料。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98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诺贝尔奖一代大师钱永健去世
热度 16 gaoshannankai 2016-9-1 08:04
今天生物信息学天空qq群朱潇老师让我查查,钱永健什么病去世,还好 我在美国几天,google很方便,不过还是没有查到 我知道他家族有癌症,他本人还请各位知道的给说一下啊。 如果交通事故或者被杀,不可能这么久,一定是突发疾病,这个概率最大 比如下面老师说的中风,导致血管出血,再引起交通事故,他也是突发疾病。 说明美国媒体还是很严谨,不搞清楚,不下结论 如果是中国,又是过劳死了。大家还记得那个赵永芳老师么? 后来证明还是因为摔了一下,不是过劳死,也不是突发心脏病 青千赵永芳离去-死因待查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96947.html 钱老师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癌症等方面的利器,我就怕 应了那句话“用剑杀人者,必被剑杀”,我一直没敢做太多癌症项目, 也是怕,遭到报复。特别是如果做出东西来,就更危险了, 各位研究癌症的老师,小心了。 钱 永健 ( RogerYonchienTsien ,1952年2月1日-2016年8月24日), 美国 第一代 华裔 ,为 美国 生物化学 家, 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 院士、 美国国家医学院 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院士; 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 生物化学及化学系 教授 。因为发现和研究 绿色荧光蛋白 而获得了2008年的 诺贝尔化学奖 。 钱永健是 华裔 美国人 ,1952年生于美国 纽约 , 祖籍 浙江 杭州 临安 ,是 吴越国 国王 钱镠 三十四世孙。 钱氏家族是浙西学术世家。父亲 钱学榘 ,早年毕业于中国 上海 的 国立交通大学 , 庚子赔款 奖学金负笈 美国 ,曾在位于杭州笕桥的国立航空学校实习,其上司是 毛邦初 。而毛邦初之子 毛昭宪 日后成为美国生物工程顶尖人物、美国华人首位“两院院士”, 哥伦比亚大学 生物工程系主任。钱学榘获 麻省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服务于中国国家航空委员会,任副主任工程师,时主任工程师 李耀滋 。李耀滋之妹 李懿颖 日后成为钱学榘妻子,也就是钱永健之母。1949年,钱学榘移居美国,3年后其子钱永健在美国纽约出生,曾服务于美国 波音公司 ,任波音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居加州,专长绘画,曾办过独立画展。 李耀滋日后亦移居美国,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并当选 美国国家工程院 院士。李耀滋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主席,与 邓小平 颇有交情。李耀滋之弟 李诗颖 ,亦为麻省理工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耀滋之妻为 林同端 ,而林同端是 林同棪 之妹。林同棪是 美国国家科学院 院士,曾获总统 里根 颁发的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林同棪堂弟 林同骅 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林同棪之子 林伯中 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钱学榘的堂兄为即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 中国科学院 和 中国工程院 两院院士,钱永健是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在一次学术采访中曾被问起提及族叔 钱学森 。钱永健表示知道钱学森曾为著名工程师,却与美国政府有过节而离境,回到中国后领衔中国导弹研究。 钱永健之兄 钱永佑 是 神经生物学 家,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双院士,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 。 钱永健妻温迪·格劳伯·钱( WendyGlobeTsien )女士,无子女,有一继子。 1979年,钱学榘曾携妻李懿颖,长子钱永佑、长媳向文仁回杭州祭扫父母墓地;并于1984年再次回国探亲。2000年,钱学榘已过世,李懿颖携钱永佑、长媳、长孙、长孙女钱向民回临安祭祖。2004年,刚获得 沃尔夫奖 后,钱永健携夫人、母亲李懿颖回浙江游览。
5667 次阅读|22 个评论
[改写版](8) 钱学森的堂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的色彩魅力
热度 2 Fangjinqin 2012-7-12 09:59
[改写版](8) 钱学森的堂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的色彩魅力
(8) 钱学森的堂侄——诺 贝尔化学奖得主 钱永健的色彩魅力与浪漫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 Roger Yonchien Tsien ,罗杰钱),汉族, 1952 年 2 月 1 日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 . 他是三人之一获得 2008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者,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 浪漫色彩、 痴迷与 俘虏 从小到大,浪漫色彩的魅力一直吸引着钱永健 , 令他痴迷,并成了色彩俘虏,正是这种痴迷,为他带来了特大的好运。令人关注和感兴趣的也正是能发出鲜艳绿光的绿色荧光蛋白成就了他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发明了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浪漫”是钱永健屡次转变科学研究方向时的梦想;他的特殊“个性”是他 ―― 华裔科学家在挫败科研疲惫感时的一剂良药 . 上世纪90年代初,钱永健从水母身上的一种绿色荧光蛋白给了灵感。他改造了绿色荧光蛋白,通过改变其氨基酸排序,造出能吸收、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蛋白,其中包括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紫色等。科研人员使用光学显微镜,就可轻松确认基因或蛋白质活动的时间和位置。 其实 , 钱永健孩儿时期就常常数个小时在地下实验室中专注于化学实验,并开始喜欢上能产生奇妙色彩的化学。最让他难忘的一次,是他在实验中引爆了自制的火药,导致家中一张乒乓球桌被烧焦。钱永健在科学方面的天赋很快得以显现。 16 岁时,还在上中学的他便获得了美国全国性的西屋天才奖第一名。其后,因获得全美优秀学者奖而进入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 20 岁时,钱永健便携化学和物理学士学位从大学毕业。 1994 年,华裔美国科学家钱永健开始改造 GFP ,有多项发现。世界上用的大多数是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有的荧光更强,有的黄色、蓝色,有的可激活、可变色。到一些不常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体内找有颜色的蛋白成为一些人的爱好,现象如当年在嗜热生物中找到以后应用广泛的 PCR 用多聚酶后的一波浪潮。 水母素和 GFP 都有重要的应用。但水母素仍是荧光酶的一种,它需要荧光素。而 GFP 蛋白质本身发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科研哲学 : 快乐科研 钱永健说:“我的科研哲学是快乐科研”,并强调“你的科研应完全满足你个性深处的需要,为你提供一些内在的快乐,以帮你度过难以避免的沮丧期。” 在英国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钱永健发明出一种更好的染料,可追踪细胞内的钙水平。钱永健找到了为钙质“上妆”的方法,使染料无需注射即可穿透细胞壁。钙在多种生理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包括神经冲动调节、肌肉收缩、受精作用等。不过,计量细胞内钙水平的方法当时还相当原始,需要穿透细胞壁注射钙结合蛋白,这种方法通常会毁坏研究细胞。 钱永健利用化学技术发明出有机染料,与钙质结合时会戏剧性地改变荧光。 瞄准癌症 , 接受挑战 钱永健使“我父亲得的是胰腺癌,诊断出 6 个月后,他就去世了。这是一种可怕的癌症。” 他说,“我总是想在职业生涯中做一些与临床相关的事,如果可能,癌症是终极挑战。”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钱永健十分关注。他和他的同事们已经造出了一种 U 型的缩氨酸分子——一种化学疗法药物。获得诺奖之后,钱永健谈到将来目标,表露出自己希望为攻克癌症贡献力量的愿望。钱永健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对荧光蛋白如何应用于神经生物学和癌症研究中兴趣浓厚,因为他的父亲正是被癌症夺取了生命。他不久前瞄准癌症成像和治疗,与同事研制出U形缩氨酸,用于承载成像分子或化疗药物。U形缩氨酸可成为某些蛋白酶和蛋白裂解酶的底物,这些酶从癌细胞中渗出,却极少出现在正常细胞中。钱永健说,“我一直想在临床方面做一些与我事业相关的事,” “如果可能的话,癌症就是终极挑战。”(来源 : 卜晓明报道) 走自己的科学道路 钱永健 1952 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一名机械工程师,舅舅们在麻省理工学工程学教授 , 他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 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或许从儿时起,钱永健就注定了要走进科学。钱永健称自己的研究领域是分子工程学,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选择:“我注定了继承家族的血统,从事这样的工作。” 钱永健的家庭堪称科学之家。他的哥哥钱永佑 (Richard W Tsien) 是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两兄弟分别获 Rhodes 和 Marshall 学者奖 ( 通常认为是美国大学生竞争性最强的两个奖学金,克林顿总统曾获 Rhodes 奖 ) ,到英国留学,九十年代双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尽管钱永健头顶光环早已炫目,钱永健却坚持在科学道路上走自己的路,不论何时都要“完美地契合自身个性的深处”。 制造工具的人,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尽管钱永健在科学研究上硕果累累,但是他丝毫不为任何赞许所动。对于科学界评价“他发明了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钱永健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制造工具的人。”但实际上,钱永健对于颜色的迷恋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让其他科学家们得以“走进”活细胞,并实时观测细胞分子的活动。   荣获诺奖,众望所归,当之无愧    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后 , 他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实验室成员、前同事、学生和世界各地朋友都为他高兴 , 他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 , 普遍反映“他得诺贝尔奖,当之无愧”。认为绿色荧光蛋白给生物学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让科学家能够‘看’到那些前所未见的生物学过程。” ” 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无限灵感,他是一位良师”。“钱永健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科学家,。。。。他的那些想法和科研抱负通常至少要比这个领域超前 10 年。对未来科学方向的判断能力,加上他在化学领域的研究经验,使得他能够进行开创性的研发”。“罗杰在生物和医学领域贡献颇多,我一直认为他会因为发明钙成像技术而获诺贝尔奖,今天得知他因为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奖,我认为他绝对当之无愧,这是对他个人以及这个领域所有科研人员的最大认可”。   帕尔默说:“正像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的那样,罗杰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而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怎么能一人在那么多不同领域内都有所建树:化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   “钱永健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兴趣就是如何把科学做好,”“他总是走在别人前面。”    ( 本节内容参考 新华网 : 新华社记者张忠霞报导 )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43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听钱煦教授谈科学人生
热度 8 SomeoneLikeYou 2011-11-21 15:36
听钱煦教授谈科学人生
今天下午,圣地亚哥北大校友会搞了一个活动,庆祝他们的校友我老人家的同事钱煦教授,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活动的主持人是我的一个合作者,计算机系的高通讲座教授周源源。看了他们的活动安排,得知钱老要给一个演讲,题目是“科学人生:万事存乎一心”。 我老人家跟钱老不熟,只见过一面,但对他景仰已久,特别是对他的做学问和做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次看见这么一个有趣的题目,当然不想错过。于是,在这个周日的下午,冒雨来到学校,混进北大的校友里面,聆听了钱老的演讲。 钱老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演讲,可以说是字字珠玑,让我老人家收获良多,感觉不虚此行。 演讲的最后一张slide,是钱老的一个归纳总结,被我老人家用iPhone照了下来,抄在这里: Direction - Adaptability (要有眼光,选准方向,然后坚持下去,但必要时候也要有适应性和灵活性) Learning all the time - Breadth and depth (要有勇气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方向) Pursuit of Excellence - Do the best we can (要追求卓越,尽最大努力做得最好) Aim at success - Accept failure and learn from it (瞄准成功,但要能接受失败,并从中学到东西)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 Optimism (接受挑战,抓住机遇,时刻保持乐观) Collaboration, People - Give and take (要善于跟人合作,在付出和收获之间做好平衡) Service - Big self, Small self (服务。。。。) Time management - Optimization and balance (要善于管理时间) Passion, Love - 爱, 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工作要有激情) 感觉钱老比一般的科研大牛要高出一筹。他不光是人聪明,科研做得好,做人也非常的成功,非常的有智慧。比方说,他给人的印象是非常的谦虚和低调,但是呢,我发现,在谦虚和低调的同时,他也非常的善于推销自己。又比方说,他很善于跟人合作,一合作就是几十年,关系非常的好。他的经验是,付出六份,只要求四份的回报,这样的话,别人都愿意跟你合作,所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他的智慧,也表现的对工作和家庭的处理上。跟大多数的科学狂人不一样,虽然他很勤奋,但他不拼命,不以牺牲家庭为代价。比方说,不管再忙,他都坚持每天七点回家吃饭。他的成功,得益于对时间的善于利用。一个例子是,周末的时候,他也陪太太和女儿逛街,但在她们试衣服的时候,他会坐在那里看文章和改文章。 还有很多的东西,一下子也说不完,说不清楚,需要我老人家去慢慢的消化和体悟。 在这里,作为一名八卦爱好者,忍不住讲一个今天听到的最大八卦,那就是,钱煦得叫同在本校工作的钱永健爷爷!因为,他们都是吴越王钱 镠 的后人,钱煦是第56代孙,钱永健是54代。作为钱永健的堂叔,钱学森应该是53代。 这家人里做学问出名的,还有钱穆钱钟书钱三强钱伟长等等,-这家人是不是太牛了? 当然,也有例外。 钱煦的父亲叫钱思亮,前台湾大学校长,中研院院长。由此我老人家联想到,前段时间告学生那个北大教授,钱三强的儿子钱思进,是不是应该是钱煦的叔叔辈? 这个叔叔近期的作为,估计钱煦是不大好意思提起的。 (2011年11月20日于圣地亚哥)
6288 次阅读|18 个评论
访问不了诺奖官网,想到钱永健的话
热度 3 yz2011 2011-10-7 16:32
“我在美国出生,成长,但是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这一点很确定。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 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 。”钱永健在获得诺奖后的公开演讲中认为,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是因为学术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
个人分类: 转载|5395 次阅读|3 个评论
简论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出产诺贝尔、图灵奖
dulizhi95 2010-7-25 09:31
简论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出产诺贝尔、图灵奖 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目前经济总量上去了,科技总量亦很具规模,缺憾的是,这么一个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却没有一个自己的诺贝尔、图灵级的奖项。如何才能具备拿诺奖的条件?或者说,到底该朝什么方向努力? 首先,将一些曾经拿过诺奖、图奖的老人,花大价钱买到中国来,买到某具体单位来充数(被买者当然何乐而不为),是绝对愚蠢可笑的举动。指望这样的人凭着自己的经验就能培养出新的诺贝尔和图灵,那是不懂科研规律的庸吏腐吏的思维方式。为什么? 逻辑上非常简单,一个人之所以能拿诺奖、图奖,从他个人的角度有两点因素决定: 1 )他确实有过人的专业实力和智慧(或曾经有), 2 )幸运以及过人的成就。大师们往往都强调幸运的重要意义,如数学大师陈省身,最近的诺奖得主钱永健,都承认幸运的决定性作用。全世界多少科研人员,每年的诺奖图奖就那么几个,不难判断,具备第 1 )条的人很多,而同时具备 1 ) 2 )条的人则极少,因而从逻辑上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拿诺奖图奖的人,在拿之前,他不可能保证自己的方向自己的实力一定能拿奖;在拿之后,他也绝不敢保证,凭着第一次拿奖的实力和经验,他就能再拿第二次第三次,否则全世界的诺奖图奖,就会被几个人垄断下去了!试问,连自己都不能保证,如何能保证自己的学生能拿奖? 第 1 )条过人的实力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因而你买一些曾拿过奖的老家伙来,哪一方面都起不到作用。凭着手头曾有的诺奖图奖招牌,而胡吹大牛:我拿过奖,所以我也能在你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能拿奖的学生来,那只能是一种蒙骗资金的行为,受其蒙骗的庸吏应被追究责任。要是再进一步胡吹:我在宇宙之外拿到了一把一般人看不到摸不着也理解不了的特殊尺子,能测量出由我所造的、你中国的图灵之路现在走了多长距离,还有多长的距离就能到达目的地,那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牛皮了。如此弱智的蒙骗,难道欺我相关的领导专家都是白痴么? 对诺奖,一个国家只能从这样的角度来努力来保证:使自己具备出产诺奖级人才的土壤,土壤具备了,从概率的角度,总有人要冒出来拿奖,而任何时候都绝不能保证:我所培养的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一定能拿奖。显而易见,具备土壤,绝非个人之力所能办到。 那么,中国现在具备拿诺奖的环境或土壤吗? 简单一条,物理学化学奖需要实验条件,需要高端实验设备。前文说过,你不能保证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能拿奖,诺奖只能从概率的角度产生,因而花钱为几个人买几台高端设备那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普遍具有这样的实验条件,然后从概率中产生拿奖者。当然,这还在其次,文化、社会环境的因素影响更大更持久。 中国是官本位主导的国家,官的趣向即是民的趣向。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鬼,吴王好勇士,国中多伤残。当今官场商场无所不用其极的逐利行为、权钱交易的盛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科技界?对此,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当今有几个专家教授不将自己的大量精力花在以潜规则主导的关系上?那些所谓的项目,到底是需要关系还是需要实力?甚至学生选导师,主要就是看导师是否有这方面的能量,有多大。如此一个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能出诺贝尔出图灵? 大的科研成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想别人所不敢想,干别人所不敢干的个性勇气,而中国文化包括社会环境恰恰是压抑这样的个性。幼儿时,父母对孩子讲得最多的就是:乖,听话。上学之后,中小学老师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推举表彰听话的学生,打压调皮生。而且,中国学生从幼儿园起,什么班长什么委员,层层的组织管理,层层的条条框框,将人性框死,使得中国人自小就适应了按长官、权威、框框的方式去思考,去行动,这如何能出创造性人才? 应试教育,一切按照试题、大纲所定的框框去努力去思考,窒息了创造性。然而,中国又不能不搞应试教育。现在的许多改革是越改越糟,比如,一把手负责制、企业自主权,结果是一人不受约束的独裁权,导致贪官盛行,现在又要搞什么中学校长推荐制,你看看众多贪官们权钱交易的丑恶表演,中学校长们就能特别些么?可以说,高考是中国现在仅剩的一片净土,改用推荐制只好让这片仅剩的净土彻底消失。 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应是打造我国诺奖图奖之路的正确方向。
个人分类: 未分类|993 次阅读|7 个评论
钱永健: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
pikeliu 2010-1-2 08:58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10/1/226751.shtm 作者:周小美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时间:2010-1-1 钱永健: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 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但是学术研究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第八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美籍科学家钱永健如是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光环下,是一头灰白平整的短发,钱永健首度应台湾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的邀请,(2009年)12月11日来台进行专题演讲,他把自己装进了一袭简单隆重的黑色西装里,步入会场时,瘦削的脸上炯炯有神的目光引人注目。 钱永健一走上台,灯光一暗,投影片上的荧光水母开始舞动,上千名听众屏息聆听他解说发明绿色荧光的重要过程,原本躲在显微镜下的荧光蛋白宛若正在上演一场科学家导演的荧光科幻电影。 漂亮的颜色与手榴弹 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年57岁的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教授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他与80岁的麻州海洋生物学实验室日裔美籍科学家下村修、61岁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查尔菲,以共同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以及应用方式荣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也是诺贝尔奖创办108年来,第8位获得诺贝尔奖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尽管出身于书香世家,钱永健并不喜欢刻意彰显中国的家族背景。他的父亲钱学榘与堂叔钱学森,早年带着庚子赔款支付的奖学金到美国念书,在1944年,钱学榘将妻子与长子钱永佑接到美国定居,后来接连生下了二子钱永乐和三子钱永健。尽管如此,直到钱永健的叔叔钱学森过世,他们始终没有见过面。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前,钱永健在大学课堂上讲课时,台下只有10多个学生,荣获诺贝尔奖之后,每次演讲台下总是挤满了上千名的听众。钱永健在台湾的第一场演讲的开场白是:我喜欢漂亮的颜色,引起现场一片笑声。外表看似严肃的他,在90分钟的演讲过程中,用幽默的演讲与轻松的肢体动作,介绍自己享誉全球的绿色荧光蛋白研究。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也喜欢漂亮的颜色。8岁那一年,爸妈送给我一盒化学工具箱,我把不同的化学物质混合调成漂亮的紫色,就是我的第一个实验。 钱永健说,他喜欢到图书馆翻阅化学书籍,寻找有趣的化学实验,也曾和哥哥在地下室玩火药实验,研究如何制作手榴弹。 16岁那一年,钱永健以金属融入硫氰酸的论文获得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并以此奖项的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念书,取得化学与物理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马歇尔奖学金,负笈至英国剑桥大学研修,在1977年取得生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1989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工作,迄今已过了20个寒暑。 显微镜里的夏威夷 美国科学家普拉谢尔慷慨馈赠,使钱永健开启了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契机。 荧光蛋白不是我的发明,早在1962年,就有人发现维多利亚多管水母的体内有美丽的荧光蛋白,另一位美国的科学家普拉谢尔也发现了荧光蛋白,但是他因为申请不到研究经费,只得停止这项研究工作,当我发现了他的荧光蛋白论文之后,与他取得联系,他就把荧光蛋白的样本送给我,奠定了我日后的研究基础,我的研究扩大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调色盘,研究人员可以将不同颜色的荧光打入蛋白和细胞里,发现了以往科学家看不到的生物程序。钱永健演讲中用投影介绍了普拉谢尔。他感到惋惜的是,诺贝尔每个奖项最多只颁给三个人,普拉谢尔因此不在得奖名单之列。 在钱永健的眼中,荧光蛋白是一种有趣的工具,他利用二次基因工程的方式,改变荧光水母的蛋白结构,陆续开发出绿、红、黄、蓝等荧光,将不同颜色的荧光打入细胞之后,可以观察到细胞的成长状况,进而了解细胞传递的讯息。还有人打趣地说,钱永健发现了色彩斑斓的的荧光组合构图,看起来就像一幅显微镜里的夏威夷。 钱永健进一步解释,他让细胞开始分裂时发出绿色荧光,停止分裂时则发出红光,就像红绿灯一样。不同的颜色有助于科学家辨识基因的成长过程,监测细胞在不同生长期间的表现。由于癌细胞会不断分裂增生,所以有的发红光、有的发绿光,糅在一起看起就是黄色。透过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清楚地传递细胞讯息的路径,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一项重大的发现。 荧光蛋白就是他的孩子 1992年,钱永健开始投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工作,到了1994年在著名的《科学》期刊发表论文,直至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殊荣,在15年的研究过程中,他对荧光蛋白的研究已不只是兴趣这么简单了。对未生育子女的钱永健而言,荧光蛋白就如同是他潜心培育的小孩,在研发不同颜色荧光的过程中,也曾遇到让他伤透脑筋的状况。 除了绿色荧光之外,我还找到黄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荧光,但是同一种颜色荧光的深浅程度不一,该如何命名才能清楚辨别,也是一大考验。钱永健说,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小朋友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决定用不同的水果名称替同一种颜色、深浅程度各异的荧光命名,例如颜色偏暗的黄色荧光就叫蜜瓜黄,稍微成熟亮眼的就叫香蕉黄、黄中带绿的颜色就叫柠檬绿,介于黄绿之间的就以柑橘橙命名。至于红色荧光的命名就更热闹了,鲜红色的叫蕃茄红、较柔和的红色叫草莓红、红中带紫的颜色叫樱桃红,其余由浅至深的红色荧光分别命名为 覆盆子红、葡萄红、梅子红。 这些名字很可爱吧?看似白发顽童的科学家钱永健用俏皮的语气询问着,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如何透过创意,在枯燥的研究工作中找到持续下去的乐趣与动力,台下上千名听众则以笑声回馈他的提问。 《科学》有爱面子的弱点 身为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钱永健总会被问及如何迈向成功的科学家之路,钱永健善用生活化的比喻解说,投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像要从柠檬榨出柠檬汁一样急不得,对于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学子,他的建议是,在投入研究工作之前,试着找出一些具有感官优势(如肉眼可见的荧光蛋白)的计划,此外,也要懂得科学研究如同一场棒球赛,具有低打击率但并非零成就的工作,例如绞尽脑汁撰写出一篇精湛的研究论文,投稿给著名的科学期刊时,有被拒绝的可能性。 提及此处,钱永健当场分享自己的发表荧光水母论文一战成名的经验。人红是非多,但也需要一点运气,才能红得起来。钱永健笑着说,他在著名期刊《科学》上发表的第一篇荧光水母研究,就仰赖幸运之神的眷顾才能顺利刊登。当时世界上大约有三、四个团队,都是以传统的荧光蛋白从事类似的研究工作,我用的是经过修饰的荧光蛋白和国际研究团队一较高下,但是投稿的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他的文章始终无法获《科学》期刊审稿员的青睐,主要是因为有2位审稿员认为,钱永健搞荧光创意过了头,第3位审稿员则迟迟不表态,让钱永健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有趣的是,《科学》期刊有爱面子的弱点,听说另一本《自然生化学》期刊要抢先刊载其他研究团队发表的荧光水母论文,《科学》不甘示弱,于是就在审查截止的最后一刻,决定采用了钱永健发表的荧光水母论文,抢得先机之后,钱永健的荧光水母研究打响第一炮,因而走红。 得奖的过程是努力加上幸运,但千万要注意,不要让奖项的光环遮蔽了自己,如果你能懂得找到对的合作伙伴,以谦虚有礼的方式向对方请教,就有可能创造出双赢的局面,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长久以来的耐心与坚持,将会获得甜蜜的回报。钱永健笃定地说道。 治愈癌症的终极挑战 演讲过后,钱永健在午茶时间与听众交谈互动,显得十分和蔼可亲,对于听众要求签名、握手与合照的要求,都一一配合。当媒体记者趋前询问,又提到了关于中国人、华裔科学家的话题。 钱永健开始神情严肃地表示:我在美国出生,成长,但是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这一点很确定。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钱永健认为,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是因为学术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 有感于父亲因罹患癌症而病逝,钱永健兴起了专研癌症致病机理研究的念头,对于人类迄今无法治愈的癌症,钱永健这个喜欢涂鸦、钟情研究的荧光老顽童,日后还要继续埋首于实验室中,期盼透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技术,追踪癌细胞蛋白的增生过程,进而发展出新的比对剂与治疗方法,用不同的荧光着色造影,让医师进行手术时可以准确清除肿瘤或病灶,不会误伤到其他的神经系统与组织,将是钱永健的另一场终极挑战。 对话:发现新东西是我玩下去的动力 九十分钟的专题演讲后,钱永健神态自若地步下讲台,轻松地走入了演讲厅对面的咖啡屋,举行他此次访台唯一一场记者会。面对记者的提问,钱永健脸上现出凝神沉思的表情。 时代周报:对于两岸三地的年轻科学家有什么建议吗? 钱永健:没有。截至目前为止,我对于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等地的年轻科学家缺乏接触,了解也相当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年轻人要懂得在科学研究中找到钓鱼的乐趣,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确立目标,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享受个中乐趣。 时代周报:您会说中文吗? 钱永健: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跟我说中文,也听得懂一点简单的对话,例如你晚餐要吃什么?,父母总是叫我吃中国菜、学中文,但是我不喜欢中国食物。等我长大后,父母曾希望我娶中国人为妻,我也没有满足他们这个愿望。 时代周报:身为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文媒体仍对您的华裔身份有所期望,能否说说您的看法? 钱永健:我在美国出生、成长,虽然有中国血统,但也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中国的唐朝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局限于中国本土文化。举世闻名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到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之后,才获得名声与肯定,古今中外,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学术研究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 时代周报:这些年来,你如何坚持普通人看来枯燥的科学研究? 钱永健:研究工作其实很有趣。可以发现新的东西,也是让我玩下去的动力,就算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还是可以从错误中发现新的讯息,所以不要害怕失败。 时代周报:您获奖之后,是否会像一些科学家那样投入一部分精力到科普工作去? 钱永健:我不曾直接参与科学普及教育的推广工作,但是萤光蛋白是高中生物课很好的教材,利用五彩缤纷的萤光色彩,可以吸引高中生对枯燥的科学研究产生兴趣。 时代周报:如何从错误或失败中吸取经验? 钱永健:失败和错误都是必然的过程,就算研究出了差错,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遇到过一个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连续失败了三次,直到继续进行第四次研究的时候,发现了成功的契机。坚持下去,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2010-1-2 1:39:52 匿名 IP:99.254.129.* 标题正解。希望相关部门能正解其含义,还教育与科研本来面目,别让国人有永远的痛 [回复]2010-1-2 0:59:23 匿名 IP:121.237.138.* 看来他是对大陆颇有微词 但是当着记者的面只能委婉的表达出来了 希望这对我们这边的发展起到作用 哎! [回复]2010-1-2 0:46:18 匿名 IP:125.31.40.* 中國開放自由就很好!! [回复]2010-1-1 23:31:16 匿名 IP:113.89.142.* 快走吧!!! [回复]2010-1-1 22:57:53 匿名 IP:113.107.72.* 钱永健回答了他叔叔钱学森临终前的提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一流的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第一天:读时代周报“钱永健: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
angusluo 2010-1-1 15:10
今天的时代周报的文章,摘录一段如下: “时代周报:身为华裔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文媒体仍对您的华裔身份有所期望,能否说说您的看法? 钱永健:我在美国出生、成长,虽然有中国血统,但也是一位美国科学家。中国的唐朝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不局限于中国本土文化。举世闻名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到美国从事研究工作之后,才获得名声与肯定,古今中外,有许多华裔科学家在西方取得科学成就。学术研究无国界之分,不需要拘泥于血统。” 本人评论:人家是美国人就是美国人,我们不要一厢情愿的老是“华裔科学家”了。有本事培育一个真正的中国科学家,去拿个诺贝尔奖。美国科学家钱永健先生给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提了个醒:是社会体制问题!就像周报文章的题目说的,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 今天是2010年的第一天,回顾2009,有很多收货:硕士毕业了,开始了博士阶段的学习,在科学网找到了一片天地......新的一年,应该更加努力,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新的一年,我将更加关注我国科学界、教育界的改革,而科学网,就是一个窗口。
5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永健: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转贴)
lingfeng 2008-10-10 17:59
今天在未名BBS上看到,于是忍不住转载了上来。其实早就知道钱永健不是中国人,最多只能算是华裔。一个出生于美国、在美国长大、从小接受美国教育(除了家庭的教育之外)、连中文都不会说不会写的人怎么会是中国人呢?所以,钱永健的获奖其实与中国关系是不大的。要说有一点关系,也就是他的基因来自于中国人而已。国人对于钱的获奖欢欣鼓舞可以理解,但我更欣赏钱永健的诚实:他没有投其所好地迎合中国记者说自己是中国科学家,他坦诚我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这样的回答也许会让许多人失望,但是却反映了钱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下文字转自北大未名BBS: 台湾《自由时报》10月10日报道: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美国人钱永健在电话记者会中,对一群想要沾光的中国新闻记者问他「你的成就对中国科学家来说有什么意义」时,他的回答是:「我不是中国科学家」。 日本《朝日新闻》报导说,与日本人下村脩、美国人马丁查菲共同获得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钱永健在电话记者会上对许多中国记者问他:「你是中国人吗」、「会不会说中文」的问题时,钱永健用英语回答:「不会说」,进一步中国记者又问他:「你的成就对中国科学家有什么意义呢?」钱永健也用英语回答:「我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我不是中国科学家」,但是他也说,「我的得奖有中国人高兴,如果这样让很多年轻人对科学发生兴趣,这是很好的事」。 报导说,钱永健的回答让很多中国记者「感到遗憾」。 钱永健出生于纽约,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执教,他也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附:《 钱永健低调寡言朴素 至今骑单车上下班 》 视频:钱永健自称不是中国科学家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4670 次阅读|8 个评论
钱永健“略懂”中文 曾回中国爬黄山、逛北京
麦立强 2008-10-9 08:19
中新社旧金山十月八日电 通讯:他早就应该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的同事和学生访谈   中新社记者 刘丹   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教授因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技术而成为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得主之一,他的华裔同事和学生为此感到荣耀和骄傲。   他早就应该得奖   十月八日清晨六时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张瑾就给昔日的博士后导师钱永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里面只有一句话:祝贺您!   只有一句话的这封邮件包含了许多张瑾想说的话。她告诉记者:我和我们这个领域的同事期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罗杰(钱永健的英文名)早就应该得到这份荣誉!   和钱永健共事十三年的科学家姜涛对记者说,罗杰得奖不是问题,只是时间早晚。我们关心的是他得几个奖。   姜涛于一九九五年加入钱永健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钱永健前几年研究的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是生理和药物筛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化学界开辟了新的领域。姜涛认为,仅凭这项技术,罗杰就应该获得诺贝尔奖。   他是一个智慧而勤奋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同时异常勤奋。钱永健实验团队的华裔学者对他如此评价。美国索克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王磊曾经在钱永健指导下做了三年博士后,罗杰是我见过的最有天份、最勤奋的科学家。他不仅对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有深入广泛的研究,并把这些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还花费大量时间在实验室作研究。   他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和钱永健甚熟的姜涛说,罗杰认为世界上没有比科学研究更重要的事情。   以开阔的心胸去接纳他人,给他人最大空间发挥才能,是华裔同事和学生对钱永健在学术研究上的另一评价。在钱永健实验室工作了十三年的研究员熊庆说,每个来到实验室的人都带着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罗杰即使有时不赞同,但他也会聆听,并和我们沟通,让我们有空间发挥各自的智慧和创造力,这很难得。   他是一个简朴、幽默、不拘小节的人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钱永健外表实在很不起眼,走在大街上,没人认为他是科学家。他平素不拘小节,也不在乎衣着打扮,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拎着头盔进实验室。即使在八日上午,学校为他举行记者招待会,系里接着开庆祝会,他也没穿西装,只是一件普通短袖上衣和长裤。   在纽约出生、新泽西长大、略懂中文的钱永健几乎不说中文,但有时蹦出来几句让华裔同事忍俊不禁。熊庆回忆说,实验室里的华裔同事讨论枇杷这种水果怎么好吃,罗杰很好奇地插话,琵琶这种乐器怎么可以吃。   博士后李文红在做论文答辩时,钱永健一边介绍李文红,一边用中文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你一闻到酒就脸红,所以叫李文红。   五十六岁的钱永健闲暇时弹钢琴,爱好潜水,刚参加了圣地亚哥的半马拉松长跑比赛。他和夫人没有生育,有一位继子。大约三、四年前,他曾经陪同母亲和夫人回中国,爬黄山,逛北京。 http://auto.chinanews.com.cn/hr/kong/news/2008/10-09/1405538.shtml
个人分类: 励志修身|3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揭晓-预测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不负众望
麦立强 2008-10-8 21:57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分享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现年80岁的下村修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   马丁沙尔菲现年61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这种蛋白已经成为同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钱永健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医学院院士,2004年沃尔夫奖医学奖得主。钱永健的主要贡献在于利用水母发出绿光的化学物来追查实验室内进行的生物反应,他被认为是这方面的公认先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20:22 新华网
个人分类: 学术快讯|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一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转载】
entomology 2008-10-8 18:34
【转载】钱学森堂侄与两位美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中新网10月8日电 综合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Osamu Shimomura 和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 钱永健是华裔化学家,1952年出生于纽约,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原文链接: http://news.qq.com/a/20081008/002654.htm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2780 次阅读|14 个评论
哈佛大学的利伯要得化学诺奖, 钱学森堂侄钱永健也有希望
麦立强 2008-10-5 01:06
本年度诺贝尔得奖下周开始公布,美国 Thomson Reuters 及英国博彩网站立博率先预测结果和开出赔率,其中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有望夺得文学奖,华裔化学家钱永健( Roger Tsien )有望赢得化学奖。 Thomson Reuters 分析员彭德尔伯里( David Pendlebury ),自 2002 年起贴中 12 名诺贝 尔得奖者。今年,他估计化学奖将由圣迭戈分校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的钱永健和哈佛大学的利伯夺得。 1952 年出生的钱永健,堂叔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立博则公布文学奖赔率,美国小说家罗斯及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呼声最高;意大利学者兼记者马格里斯赔率也达 1 赔 3 ;其次则是以色列的奥兹及美国作家奥茨。着名诗人歌手卜戴伦都入榜,但赔率只是1赔 150 。 附:钱永健( Tsien, Roger )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 。祖籍浙江杭州, 1952 年出生 于纽约市一个 工程师之家 , 其父为机械工程师,母舅为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教授 , 族叔(钱学森) 为加州理工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创建人之一 . 成长于新泽西 Livingston ,学习化学纯属偶然, 因为父母期许的正统专业已被兄长们占尽先机 ,再加上自幼 患哮喘只能禁步家中,而幼子多淘,曾在家中地下室作化学实验用黑火药炸飞了乒乓球 台。然淘归淘,学归学, 16 岁即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西屋科学天才奖 ( The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 20 岁获哈佛大学学士(化学和物理, Witha 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 )。剑桥大学博士及博士后(生理学)。曾获沃而夫奖( Wolf Prize in Medicine , 2004 ) , 全美化学学会 , 蛋白质学会等多项大奖。
个人分类: 学术快讯|581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