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利制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古巴经济是美国的零头,为什么医疗卫生事业却远超美国?
lxj6309 2018-7-22 09:01
许多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看,全面系统看,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古巴经济是美国的零头,为什么医疗卫生事业却远超美国? http://www.cwzg.cn/theory/201807/43483.html 时间:2018-07-21 16:06 • 来源: 观天下讲坛 • 作者: 江宇 【 原编者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江宇在《观天下讲坛》节目中,探讨了医疗卫生相关话题。在代表资本主义的美国和代表社会主义的古巴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对比之中,探寻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出路。以下是江宇研究员在讲节目中讲述的四个故事,与读者分享。 】 故事一:药神 最近很流行的电影《我不是药神》,讲的是医药公司生产的高价专利药,大部分患者吃不起,印度就去仿制这个专利药,中国有的患者从印度代购仿制药品,结果差一点被判刑。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背后体现的则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看病难、吃药贵的危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远一点,问一问看病吃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维护人们的健康。我给大家介绍一幅图: 这幅图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改善人们的健康。衡量人群健康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 在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方面,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比西方国家有更好的绩效 ,在1980年前后,中国还是低收入国家时,人均预期寿命就达到了68岁,相当于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天下为公》第二章里也讲到, 古巴的经济规模只是美国的零头,但是医疗卫生事业是世界典范,人均寿命超过美国,千人均医生数为6.7名,远超过美国的2.4名。 为什么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更健康呢? 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更有利于改善人的健康和经济的社会环境。 有很多研究表明,失业、焦虑、不安全感和社会不公平都会显著损害人的健康。社会主义国家相对更为平等,人在就业方面遭遇的压力就更小,收入分配也更加平等,就更有利于人的健康。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有公益性的医疗体制。 医疗体制里有不同的服务,有一些服务的社会效益更高,对人的健康作用最大,比如预防、公共卫生和面向低收入人群的服务等,但这些服务恰恰是利润率很低的。如果医疗体制被资本主导,那么它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更多资源配置到专科治疗、晚期治疗环节,使用昂贵的药品和器械,而不是根据需要提供适宜的服务。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往往会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初级卫生保健、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等社会效益更高的环节,所以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改善全民的健康。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的免费医疗是成本最低、健康绩效最高的。英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医疗体制已经很接近社会主义了,几乎完全由财政筹资,公立医院提供服务,按照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配置医疗资源。这样就可以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公共卫生环节和中低收入人群。同样是一块钱,花在富人身上对健康的改善是很有限的,但是对于缺医少药的病人来说,多提供一些服务,就能很显著地改善他们的健康。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以实际需要为导向的医疗产业。 在《天下为公》第二章中,尹伊文老师也介绍了古巴为什么能够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解决老百姓的吃药问题。古巴就经济来讲是穷国,但是人均寿命为79岁,已经超过了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药品研发是为了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追逐利润。这两个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美国有学者做过研究(参见 约翰·麦克米兰著《市场演进的故事》一书), 美国垄断的医药企业研发药品往往注重于面向富贵病和生活方式病,甚至宠物疾病,在这些方面的投入甚至比治疗非洲疟疾的药品研发的投入还要大。 道理很简单,因为有市场,而疟疾是“穷人的病”,没有这样大的利润。而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药品研发则着眼于满足大量的普通普惠性的需求,从而可以为普通民众提供价廉物美的药品。 其次,在医药领域不实施专利制度,让知识真正成为公共产品,造福大众。专利制度能够激励创新,但专利制度本身也有很多争议。当年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认为专利制度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表现,取消了专利制度,而是对新技术的发明者给予一次性的奖励,但是不允许发明者有垄断经营权。新技术发明出来之后,就必须贡献给全社会。 《我不是药神》电影里面反映的药品的原型,研发投入大约10亿美元,但这个药上市以来获得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540亿美元,是其研发投入的54倍。专利制度实际上成为垄断资本的保护伞,垄断资本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可以绑架政府为高价药品买单,而不会向平民提供平价的药品,这才是问题的要害。 《我不是药神》剧照 而古巴的制药行业,就体现了公共性的特征。国企接受政府拨款做研发,不使用高价专利策略,这一方面降低了社会主义公费医疗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私企在研发药物时的短视性和狭隘性。古巴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常会有数个研发机构介入,发挥各自的强项来进行合作。这种强调合作的体制使得科研成果可以立刻由全社会分享,不受专利保护的限制,还可以避免相关项目再做重复实验浪费资源。 所以,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总体绩效跟发达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当然这也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从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来看,是更为领先的。在这里,我想引用白求恩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他是支援中国的共产主义战士,实际上白求恩也是一位伟大思想家,他自己在当医生的时候就提出来医疗应该是具有公益性的,应该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他说: 【 “ 提供健康保护的最好方式是改革产生这种不健康状况的经济制度,消灭无知、贫困、失业。由个人来负担自己的医药费用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这样做不公正,效率低,浪费大,完全过时了。 医疗制度社会化意味着:第一,保障事业成为像邮局、陆军、海军、法院和学校一样的公用事业;第二,它由公共基金来维持;第三,不是根据人们收入的多少,而是根据其需要,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医疗服务。 25年前,被称作社会主义者是意见丢人的事。今天,谁要不是社会主义者,这才荒唐可笑。 ” 】 从这个话题出发,我们还可以拓展到马克思讲的一个概念——异化。《天下为公》第五章的标题叫“通往自由之路——社会主义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化用了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的书名,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向奴役的道路,而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社会主义是真正走向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道路。《共产党宣言》指出,将来代替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资本论》也论述到,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 回到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本意,社会主义是要更好实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我们说低层次的自由是谁都不要管我,我就自由了。而更高层次的自由是每一个人都有平等发展的能力。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是自由的,但是有很多无形的网在束缚着我们,比如说我们会受到广告的影响,会受到其他人消费方式的影响,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所以,马克思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异化。异化的本意是指一个事物最终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最终反过来控制了人类,成为异己的东西。在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从人的本能和改造世界的主动活动,变成了一种负担,这就是异化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着异化。例如 生产目的的异化 。一个东西生产出来,违背了它所需要发挥的作用。比如过度医疗、产能过剩、金融泡沫。医疗本来是为了治病,但是如果医院被资本所控制,就会为了逐利而制造出很多不必要的服务。据媒体报道,高盛集团最近也发表了一篇文章,高盛分析师公开表示,快速甚至是一次性治愈患者的商业模式并不利于长期利润,因为如果药品能够让患者痊愈,那么患者越来越少,药厂就要关门了。一些投资机构以及药厂忧虑:如果疾病能够被治愈甚至是迅速根除,药厂如何保证持续的盈利?这个观点,就是典型的生产目的的异化,资本主义与人类追求健康有其不相容的地方,即市场本身不支持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发。 还有 金融的异化 ,金融本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资本的不断集中也会导致金融的异化,随着资本扩张,实体经济领域满足不了资本增值的需要,于是资本驱动金融领域从为实体经济服务异化为脱离实体经济的“空转”,即由M—C—M′(货币-商品-货币)的循环,变成了M—M′(货币-货币)的循环,越来越多金融交易的标的并不是实体经济、而是金融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欺诈、投机和泡沫,把低信用等级金融产品包装成高等级产品,通过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泡沫来圈钱、制造预期来刺激投资和购买,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缺乏实体经济支撑,总有一个时刻是要发生总崩溃的。而金融泡沫的扩张,又加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和贫富分化。金融化的实质是垄断资本攫取实体经济的工具。这就是金融的异化。 再比如之前有医院的标语写道“热烈祝贺我院2012年住院病人突破四万人次”,要知道在中国古代药房讲的都是“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不管商家说这个话是不是真心的,但是它体现了这样一个价值观,我卖药不是希望大家生病,我宁可大家都不生病。最近的很多口号比如“房子是用来住的”,“药是用来治病的”,本来都是常识,但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环境下它就会发生扭曲,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 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产能过剩、环境破坏和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等,其实质都是资本为了追逐利润,而违背了人民的真实需要,生产目的出现了偏差。用政治经济学的话说,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背离。所以党的十九大提出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有这个含义在里面,就是要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遏制资本过度逐利而导致的生产的异化,回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生产的轨道上来。 故事二:福利陷阱 现在社会上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非常激烈,人们都在问,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不是增长太快了?我们现在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该不该搞社会福利?对此,我在书里面有针对性地讨论了这些观点。 如果我们从国际比较方面来看的话,真实的情况恰恰是和现有的一些说法相反的。比如有一些说法认为,欧洲出现金融危机是因为福利太高了,人们一天到晚都在沙滩上晒太阳,都不去工作。 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工作时间的话,出现金融危机的这些国家,比如希腊、意大利,它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恰恰是很长的;而德国的工作时间就要少很多,它在这次危机中也是受冲击比较小的国家,因为它的经济和创新一直比较稳健。 德国一年的人均工作时间只有1300多小时,我们中国是2200-2500小时,所以这个数据很好地说明了,这些国家并不是因为搞福利而导致的金融危机和效率低下,比如说希腊经济危机还是因为实体经济过度虚弱,过度依赖金融和外债。 从债务率来看也是如此,这张图就说明了债务率高的这些国家并不是因为办福利过多。 如果我们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的话,社会福利和工资本身是对人的投入, 相对来说社会主义国家更注重于对人的投入,所以它能够更好实现人力资本的增长,同时也有利于创新。 瑞典、芬兰、挪威等国家,它们是社会主义因素比较多的国家,收入分配差距也很小,社会福利很高,但是却很有创新活力。因为人只有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会有动力做真正的创新。反而是在不安全的环境下,人们会更愿意去投机。 故事三:女权 女权问题也是现在社会上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KRISTEN R. GHODSEE教授是研究东欧史的一位学者,她通过研究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女性更容易获得幸福 。她曾对东德和西德做过对比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是东德的女性在两性生活中更容易获得幸福。她写道:“苏东集团”的女性享受过当时自由民主国家的女性所不知道的很多权利和特权,包括国家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大量投资,完全被纳入劳动力大军,慷慨的产假津贴和有保障的免费托儿服务。 KRISTEN R. GHODSEE教授 性别平等的首要前提是要有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两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如果是男女工同工同酬,女性即使单身,不依靠男性也能够很自在地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她就更容易在两性关系中获得幸福感。 性别平等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要一个社会还存在政治、经济权利方面的不平等,就都能够转化为性别的不平等,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 “女性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尺” ,马克思主义把女性解放运动看作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认为男女不平等、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是私有制和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如果不争得妇女的完全自由,自己也就不能得到完全自由。 中国的女性解放,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世界上性别平等、女性解放事业最彻底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人力资本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女性和男性平等了,就业率和教育水平就会提高,生育率就会下降,这样女性就有更多时间照顾和教育孩子,相应的人力资本的水平就会提高,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会进一步促进两性平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 故事四: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我们党中央提出来的。这五个理念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应该说都是没有争议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追求这几个方面。但是我在书里面也讨论过,从世界历史来看,只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说创新,这个图片是我们上海的大飞机。大飞机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和组织的优势。其实,我们现在讲的很多创新,比如说苹果、微软的创新,最早都是美国军方做出来,美国军方当时之所以大幅度地投入创新,是因为美苏两国在竞争,而竞争最后比拼的不是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而是国家的组织能力。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都强调,今天我们搞科技创新,还是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再如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背后一方面是资本过度追逐利润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有为了不断扩大消费,制造出来很多不必要的消费导致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消费主义。比如说我背一个布袋子和背一个LV包,从使用价值来说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为什么价值有这么大的区别?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消费主义和文化制造出来的一个身份的象征。包括我们住大房子,开大排量车,这些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只有反思这种资本至上的文化,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再如全球的平等。现在全球经济失衡背后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不平等, 这幅图呈现的是全球前10%收入人群的财富占全球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从1500年以来这个比例就是一直在上升的,唯一有一段下降的时间,就是从二战到20世纪60年代,而这段时间正是全球的社会主义运动 ,包括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时代,因此是社会主义运动缩小了全球南北国家之间的差距。80年代之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空前挫折,西方国家开始搞自由主义改革,全球的收入差距又在慢慢地上升。 注:1800年之前的数据由意大利经济学家Guido Alfani计算,1800年之后的数据由法国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计算 以上我讲的这些都是零零散散的例子。我就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说明,社会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跟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恋爱,幸福感、舒适感,健康和尊严都是有联系的。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想总结的一句话就是“ 社会主义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我们大家长期的一起努力。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江宇,察网专栏学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其它|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调整专利申请费与维持费比例 遏制垃圾专利
热度 39 xuxihb 2014-9-4 08:41
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其关键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专利申请和保护体系的合理设计则是激发发明创造热情、提升发明创造水准的制度保障。 2013 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82.5万件,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2件,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的目标。但是,我们同时应该看到,发明专利虽有20年保护期,大部分专利却只维持到6年以内,维持到10年的极少。这反映出绝大部分发明专利并未产生价值。为什么呢?企业应用发明专利的动力不足,转化的渠道不够畅通,这些都有一定影响,但更加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专利的创造性和应用价值不足,甚至不乏垃圾专利。 专利申请的门槛和维持的成本对此有直接影响。与美、日、欧相比,我国专利申请费用低,而维持费用(年费)高。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所需费用(以一个单位申请所缴纳官费和代理费总额为例)一般约为5000多元人民币,不到1000美元,而维持20年需8万多元,折合13000多美元;美国发明专利申请费用约3500美元,维持20年需6000多美元;日本发明专利申请费用约7000多美元,维持20年需10000多美元;欧盟申请费用近9000美元,维持20年需20000多美元。我国专利申请低成本进门高成本维护的收费办法刺激了专利数量的快速上升,但一些申请人自知专利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在较短时间内又放弃专利。一方面,我国技术创新有显著进步,但连续3年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也确有假繁荣的成分,与我国实际创新力有显著差别。这种情况带来资金的浪费,带来专利审查资源的浪费,也对创新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我国通过推行专利权质押的办法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如果专利实际的应用价值低,不值得转化,那么这种质押融资方法也将很快失去市场。 鉴于我国专利申请数已居世界第一,今后的目标应转向大力提高专利的质量和价值,建议逐步提高专利申请门槛而降低维持成本。如果把维持费降低到目前水平的一半,申请费(一个单位申请)提高到8000元左右,加上代理费约4000余元,达到12000元以上,这样并不会显著减少国家专利局对每个发明专利的平均收费(目前大多专利维持时间短)。通过提高申请费将会减少低价值或无价值专利的申请,而降低维持费用又会帮助一些有应用价值但短时间内未得到转化的专利得以维护。 造成我国专利申请数上升迅速、垃圾专利较多的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级政府片面的政绩观,把专利申请数量作为考核指标,而不把专利维持、转化和带来的价值作为考核指标。国家知识产权局虽不能直接干预地方政府的政策,但通过较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成本,对于某些地方政府和实体相配合制造垃圾专利的行为也将起到遏制作用。 最后,在提高专利申请费门槛的同时,对于个体发明者和小微实体的有价值的发明创造仍要通过减免费用的办法加以鼓励和扶持。 后记: 本文是作者今年提交的一份全国政协提案,曾在《中国科学报》有过简要介绍,9月1日的《人民政协报》又发表了全文。 另外,8月份已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这一提案的书面答复。大意有3条:(1)我局正与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对《专利费用减免办法》的修订( 注意:不是专利申请费调整,而是经济困难发明人费用减免办法的调整——作者注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专利申请成本;(2)年费较高,而且逐年提高,是为了促使专利权人及早实施专利,或者放弃专利权以使发明成果归公众所有( 作者愕然:我们的年费与申请费比例比其他国家高那么多,这促使我们的专利及早实施了吗?如贵局所愿,绝大多数专利不几年就放弃,请问公众得到了什么? );(3)专利收费办法是发改委和财政部与我局协商制定的,我局将把你的意见反映给发改委和财政部( 这一招很高——作者注 )。
个人分类: 提案回声|16964 次阅读|47 个评论
专利制度该何去何从?
xiaodongmei 2010-9-25 22:56
专利制度曾一度被喻为天才制度,但发展至今,随着其权利客体增多、涉及时空范围扩大、渗透力度加强而成为一种备受争议的制度。 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说: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The Patent System adds the fuel of interest to the fire of genius),事实上,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展进程中,美国从一个穷乡僻壤般的殖民地发展成世界领先的经济和技术强国,专利制度功不可没。 但近年来南非一些团体却认为:专利权杀人!因为专利权保护,专利药品价格虚高,第三世界不少人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20%的人类基因目前都已被授予了专利。基因专利给予所有权人享有的独占权高达20年之久,在此期间非所有权人使用该专利基因进行医学研究、诊断或治疗都将受到限制。 美国两名重要的专利和经济创新专家(杰夫和勒纳)也认为:美国的专利系统在美国发展的车轮中已经变成了沙子,而不是润滑剂。他们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美国的专利法律变革将专利系统从一个创新激励器转变为一个威胁创新过程本身的诉讼和不确定性发生器。 追本溯源,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现代意义的专利法英国专利法是作为《垄断法》的例外情形诞生的,与垄断法不同,专利制度不仅不反垄断,反而在积极地容许垄断,从而在反垄断法上开了一个大洞。可以说,专利保护制度是以一种合法垄断和静态损失(垄断定价带来的无谓的损失、发明的无效率以及获得、维持和实施专利权的高昂成本)为代价换取创新激励的迫不得已的制度安排。正因为如此,专利制度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这种缺陷历经专利制度400年的发展从未消除。 鸟瞰今日创新活动,关于专利的法律纠纷竟然惊人地增多。更令人担忧的是,行为人被控告侵犯专利权的风险以及为避免被控告而向专利持有人支付的专利使用费,正日益成为将新产品和新工艺推向市场的主要成本。因此,专利系统原本期望能促进和保护创新正在产生浪费和不确定性,它阻碍并威胁到技术创新过程。许多个人和公司已经为微小的甚至并不存在的发明申请并获得了专利。此外,许多专利获得者已经通过控告(或威胁控告)他们行业中真正的创新者来增强其专利的法律优势。结果是,有价值的技术在诉讼和许可证交易协商的罗网中已经变得纠缠不清。 事实上,当下专利制度面临的问题远不止如此。发达国家强推全球专利制度,使得专利制度的地域性面临挑战 ;专利申请激增加之复杂流程所构筑的审查困局,使得专利制度的经济性饱受质疑 ;知识产权被认为是富国的食粮,穷国的毒药 ,尤其是关乎人类健康、道德与安全的药品专利、生物技术专利(人类基因专利),使得专利制度的正当性面临拷问。专利制度该何去何从? 子曰:过犹不及,意思是说,过头和达不到的效果一样,其实就是说物极必反,中庸之道才是好的。笔者认为,专利制度的中庸之道,当是专利制度作为多种激励技术创新制度中的一种,与其他技术创新激励制度相谐互补。一些不适宜用专利保护的领域可以其他激励制度取而代之;有些领域仅有专利制度不够,则可以采用另外的激励制度弥补其不足。事实上, 经济学家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替代或是补充机制,譬如 创新奖励基金制度、 政府购买专利制度、 非独占专利制度、 专利补贴制度,等等。
个人分类: 知识产权|830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