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怎样可以尽快得到这本书
热度 1 yhliu971225 2011-12-27 19:58
Nanocrystals and Quantum Dots of Group IV Semiconductors Edited by T. V. Torchynska, Nation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Mexico Yu. V. Vorobiev, CINVESTAV-IPN, Unidad Queretaro, Mexico July 2010 300 pages, Hardcover ISBN: 1-58883-154-X US$399.00 国家图书馆正在订,还没到。进来后上架,然后才可以通过我校图书馆复印。 这样至少得一个月吧,考虑到放假,二个月能复印到吗? 不知有没有其它办法更快地搞到这本2010年出的书。
2194 次阅读|13 个评论
新书-《ATP结合盒转运体基础与临床》出版发行
热度 1 tchaoke 2011-11-18 17:42
新书-《ATP结合盒转运体基础与临床》出版发行
新书 - 《 ATP 结合盒转运体基础与临床》出版发行 近日,本人和姜志胜教授共同主编的《 ATP 结合盒转运体基础与临床》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向全国公开发行。该书内容涵盖 ATP 结合盒转运体( ABC )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底物结合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 ABC 转运体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并全面介绍了生物体 ABC 转运体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该书部分章节还介绍了我校动脉粥样硬化科研团队在此领域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该书条理清晰,并配有大量插图以帮助理解,内容上兼顾基础与临床,同时介绍相关研究方法,将为相关科研、临床人员全面认识 ABC 转运体和与其相关的临床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个人分类: 其它文章|41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New Books Reviewed by Physics Today 新书点评-七月
AIPBeijing2010 2011-7-14 07:27
Thursday, July 14, 2011 01:20 July 2011 Take a break and view the latest books reviewed in the pages of PHYSICS TODAY . Grab a latté and see what's new. BCS: 50 Years World Scientific, Hackensack, NJ, 2011. $135.00, $65.00 paper (575 pp.). ISBN 978-981-430-464-1, ISBN 978-981-430-465-8 paper Leon N. Cooper and Dmitri Feldman Reviewed by Malcolm Beasley Galax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Cambridge U. Press, New York, 2010. $85.00 (820 pp.). ISBN 978-0-521-85793-2 Houjun Mo, Frank van den Bosch, and Simon White Reviewed by Joseph Silk How Did the First Stars and Galaxies Form? Princeton U. Press, Princeton, NJ, 2010. $24.95 paper (193 pp.). ISBN 978-0-691-14516-7 Abraham Loeb Reviewed by Joseph Silk Observational Cosmology Cambridge U. Press, New York, 2010. $60.00 (324 pp.). ISBN 978-0-521-15715-5 Stephen Serjeant Reviewed by Kevin M. Huffenberger Aberration-Corrected Imaging 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 Introduction Imperial College Press, London, 2010. $88.00 (354 pp.). ISBN 978-1-84816-536-6 Rolf Erni Reviewed by Lew Rabenberg New Books Topics ranging from acoustics to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Soap, Science, and Flat-Screen TVs: A History of Liquid Crystals David Dunmur and Tim Slukin, reviewed by Peter Colling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11. $53.95, (345 pp.). ISBN 978-0-19-954940-5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iquid Crystals Lev M. Blinov, reviewed by Peter Collings Springer Science and Business Media, Heidelberg, Germany, 2011. $129.00, (439 pp.). ISBN 978-90-481-8828-4 The Pursuit of Quantum Gravity: Memoirs of Bryce DeWitt from 1946 to 2004 Cecile DeWitt-Morette, reviewed by Leonard Parker Springer, New York, 2011. $49.95 (151 pp.). ISBN 978-3-642-14269-7 Science in the Age of Computer Simulation Eric Winsberg, reviewed by Francis Sulliva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2010. $24.00 paper (168 pp.). ISBN 978-0-226-90204-3 The Dark Matter Proble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Robert H. Sanders, reviewed by Liliya L. R. Williams Cambridge U. Press, New York, 2010. $60.00 (205 pp.). ISBN 978-0-521-11301-4 You are currently subscribed to receive PHYSICS TODAY BOOKS alert e-mail.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by visiting our site at http://contact.physicstoday.org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
个人分类: Physics Today Blog|1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3本认识自我的书
热度 3 yonglie 2011-4-10 09:33
那天说康师傅的“ 纯粹理性 ”,其核心是我们的理性需要接过它一切任务中最重要的那件,就是 认识自我 ,这当然是任何时代的任务——特别是我们的时代。 刚收到一个书目,是 Brockman, Inc . 在 London Book Fair 2011 的 Hot List ,其中好几部都是关于认识我们自己的: WHO’S IN CHARGE?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 by Michael S. Gazzaniga 副标题里的 free will 令人想起量子论,作者是著名的实验神经学家,也不相信决定论。他在书里 提出了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mind, and behavior . 他说,物理过程生成的思想也在约束( constrains )大脑,正如汽车形成的交通约束汽车一样。 Gazzaniga shows how the determinist view immeasurably weakens our views of human responsibility: “It wasn’t me—it was my brain.” He convincingly argues that, despite the latest insights into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the mind, there is an undeniable, human reality: We are responsible agents and should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our actions. ATTENTION: THE HIDDEN PATTERN IN EXCELLENCE by Daniel Goleman 作者是 internationally known psychologist ,他 1995 年的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已经在全球卖了 600 万册。本书说明了出类拔萃的人们有着某种被“小看”( under-appreciated )了精神力量( mental ability )。题目里的 attention ,说的是 Self-reflexive attention ,也就是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觉悟( awareness of our mental states ),它潜伏在很多意识活动中,如 concentration, learning, recognizing how we feel and why, managing our emotional responses, sensing emotions in other people and reading their intentions while interacting smoothly, as well as countless other mental basics. Self-reflexive attention 能预言谁能当领导者,谁能做好员工,谁能唱独角戏 。 THE ARGUMENTATIVE THEORY: HUMAN REASON AND IRRATIONALITY (WORKING TITLE) by Hugo Mercier and Dan Sperber 人是理性的动物吗?心理学家在 1960 年代的实验,结果令人泄气:人是 非理性 的动物。作者认为被实验者是因为偏见才导致了“非理性的”结果。他们提出了 Argumentative Theory ,认为“理性”是 为了在论战中战胜别人 。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新奇、简单而令人信服地”回答了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 Our hypothesis which we have been developing and present in our book is that that reasoning is not a tool of individual cognition, designed to help the lone thinker. Instead, natural selection has shaped reasoning as an argumentative device .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help people use communication to their advantage: as communicators, by producing persuasive arguments; as audience, by evaluating arguments rather than accept gullibly what they are told. From this perspective, many baffling findings start making sense and can be explained with unprecedented precision and depth. 【这些书还在进行中,有的大概还没写完呢,这儿留几行原文,算是“先睹”了。它们将在一两年内出版。】
个人分类: 随想|845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响应设计管理新著作
图锦 2010-12-11 13:39
陈老师:您好! 我前两天在你的博客上看到了《设计管理》的课件,认真看了一遍但书还没有看,由于从教以来《设计管理》一直是我担任的主讲课程之一,相对熟悉,所以积极响应: 1、首先我觉得本书是成功的:内容覆盖广,视角专业,有前瞻性,新内容多,例如设计外包、设计专利、设计组织的一部分、创意产业及其展望等,还有一些管理学的原理,虽然不是新的但在其他设计管理书上看不到的。 2、管理学和设计融合方面比以前出版的著作都好,例如在设计组织等部分。 3、揭示了设计管理后续研究的很多着力点,我本人就对产品功能设计定量评价和感性工学非常感兴趣,如果能上您的博士生想从事这些方面的研究。 另外我也大胆提点建议:1、国内设计管理教师和选修设计管理的学生多数都不具备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很多理论对这些人来说,在可读性、可学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如果再版能否将管理学原理通俗化?2、设计控制这一章内容基本上是企业管理控制的内容,据我所知设计机构的管理控制好象并非如此;3、能否适当增加一些案例(也许书上有我没看到) 最后,感谢您和您的团队奉献一本佳作! 此致: 敬礼!                                  王汉友                                    12.10
个人分类: 新作亮相|3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赐》原来是这样一本书
gaolibo 2010-7-20 16:27
初看书名,以为跟好莱坞电影《天赐》有关,可看到封面就明白了,此《天赐》,非彼《天赐》也。封面上,乌云笼罩的天空下,一只幼鸥站在悬崖边,正对着镜头,像是要对读者说些什么 笔者所学专业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后来做了图书编辑,对于野生动物题材的图书一直比较关注,可笔者发现这类图书有些共性,都是对生物学学术研究成果的总结,对动物形态、习性、所处生态环境的客观描述,或者就是罗列诸多生态照片,搭配文字说明,读后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读了这本《天赐》全名为《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并非如此,在精美、富有动感的图片旁,用简洁的语言,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顽强的生命黑尾鸥的成长故事,从主人公,即天赐出壳、学步、五口之家的幼年生活,到丧父、失去手足、再到成为孤儿、被同类排挤,无家可归,四处流浪。之后的天赐并没有放弃自己、放弃生活,而是勇敢地活了下来,它尝试捕食、自习飞翔,渐渐长大、成年,组建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这只是鸥群中成千上万只黑尾鸥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又何尝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生命历程的缩影呢。 本书的后半部分介绍了主创们在拍摄《天赐》过程中的幕后故事,是什么力量凝集着作者和他的团队花费八年时间在孤岛上与鸥共舞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继续读下去。 读后思考良久,笔者慢慢懂得了,每种动物都有行为,有思维,懂爱,有社会性,那么它就一定有故事。动物世界里,时而温情,时而惨烈。近距离接触过动物的人,都会渐渐爱上它们,甚至模仿它们。《天赐》的作者就是从最初的摄影爱好,转变成事业,以岛为家、与鸟为伴、倾其所能,最终拍出了如此精美、动人的作品。 据说,同名、同主创的电影《天赐》即将上映了,笔者同样非常期待,这也是中国首部鸟类生态故事片。国际上,多年前就有人在关注动物世界了,电影《熊的故事》、《虎兄虎弟》、《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我们应该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和社会公众人物关注生态、关注环保,并且义务做广泛宣传。 此时,笔者忆起了书中一位作者的话: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的赐予,值得我们珍惜,值得我们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一样,所以我们关注环境,关注这个环境中各种生命的命运阅读《天赐》,体会天赐,它原来是一本励志的环保题材的图书。 如果您亲身阅读,也许会感受更多。
个人分类: 好书推荐|4161 次阅读|2 个评论
阅读《天赐》,感悟人生
gaolibo 2010-7-12 16:26
图书全名《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本书的作者是中国首部鸟类生态故事电影《天赐》摄制组编写。主要内容是一只黑尾鸥(名为天赐)的成长故事,本为五口之家的小天赐,出生后不久就成了孤儿,但它没有放弃自己,而是选择勇敢地活下来,从学飞,到捕食,保护领地,再到结婚成家,生儿育女... 小黑尾鸥的故事告诉我们: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要坚强的活下去;不只是要活下去,还要活得有意义。 读书,体会生命的真谛 天赐意为感谢上天赐予我生命 4月,母亲产下3枚卵,进入孵卵阶段。为争夺领地搏斗的两只黑尾鸥,激战中砸向我父母精心维护着的家,其中一枚卵破损了,母亲为了补足3枚卵,生下了我天赐。 我的父母,够靓,够帅吧 5月,母亲在担忧中生下了我, 因为已经过了产卵的最佳季节 快点出来,跟我们玩,两个哥哥啄我,催我出壳 我用尽了全力,完成了最后的挣脱 我出生没多久,厄运就接二连三地降临我们这个五口之家... 爸爸在一次出海捕鱼时,咬中了强大的人类留下的鱼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们哥仨在一次暴风雨的逃生途中,大哥被毒蛇攻击了,它弱小的身体再也站不起来了。 二哥被其他的大鸥攻击,摔下了悬崖,再也没有回来过。 之后,我们母女相依为命,噩梦仍在继续着... 这期间,我学会了短途飞行,学会了捕食,慢慢地长大。 妈妈为了保护我,与同类搏斗,壮烈牺牲。 为什么同类要自相残杀呢? 人口太密集了 我从此成了孤儿...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暴风雨,你来得更猛烈些吧 总算可以美餐一顿了,快跑,有人想渔翁得利 我在孤独中慢慢长大... 直到某一天,我遇见了他,有了我们共同的家 人类在我们生活的岛上建宾馆,开发旅游, 我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小,食物越来越少, 同类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
个人分类: 呼吁社会|438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译本《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出版
gl6866 2010-7-9 12:26
这次我主持翻译的《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本来应该在去年出版,但由于建国60周年大庆,便将这本书压了下来。于是,我便将书稿要了回来,重新审校了一遍,目前呈现给各位的就是今年刚刚出版的这本书(见文后的照片)。原书仅仅为一册,但商务大概考虑到单本著作的翻阅难度,出版了上、下两册。在我看来,还是非常精致的一套书。我今天早上刚刚拿到样书,估计用不了多久,市面上就会出现了。 书是出版了,但我觉得我最想感谢的是为翻译此书的译者们,下面就将他(她)们的姓名罗列如下: 张晓荣、李建会 (北京师范大学) 吴彤 (清华大学) 杨富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米丹、冯鹏志 (中央党校) 苏俊斌、曹南燕 (清华大学) 王克迪 (中央党校) 卓维维 (微软(中国)) 梁梅、张朵朵 (社科院哲学所) 陈刚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田平 (北京师范大学) 郝一江 (社科院哲学所) 郦全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蔡肖兵 (社科院哲学所) 刘晓力、张晓荣 (北京师范大学) 林侠 (社科院哲学所) 刘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胡新和、张恒力 (中科院研究生院) 张昌盛 (社科院哲学所) 於晓 (瑞典隆德大学) 刘奋荣 (清华大学) 胡志强 (中科院研究生院) 蒙虎、白鹤 (社科院哲学所) 縢明雨 (中国农业大学) 周程 (北京大学) 段伟文 (社科院哲学所) 王小红 (西安交通大学) 没有这些同仁的鼎力相助,很难想象这本如此新颖的著作会在西方世界问世才6年的时间内便与中国广大读者见面,我再次对他(她)们的努力、耐力和笃信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译本《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上册的封面、书脊和封底 中译本《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下册的封面、书脊和封底 英文原著的封面、书脊和封底
个人分类: 信息哲学|7602 次阅读|4 个评论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章word文档试读
图锦 2010-2-6 22:20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章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附件,图文齐全,供试读用,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关注!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章word文档
个人分类: 设计管理原书与配套课件资料下载|2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章课件试看
图锦 2010-2-6 21:55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章课件,请点击进入该页面下载试看试用,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第一章课件
个人分类: 新作亮相|2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序言(陈文龙)
图锦 2010-1-29 22:57
设计的工作是偏感性的,创意的发生好像是凭借着直觉与灵感,所以对设计师要给予很高的自由度。一般的设计师都不喜欢被管理,担心管理会限制了设计师创造的自由;因此好的创意的产生是否需要依靠管理,便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以我在浩汉设计公司二十多年经营管理的经验,深知如果要经营设计成为一个能够提高产品价值的专业组织,便不能只凭藉直觉等待灵感,把创意变成为偶发性的结果,而是要发挥效益确保创意的发生做到必然地偶发性;那是需超越直觉,更辅以管理作为策略性的指导方针。在浩汉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找到合宜的设计管理方法,让设计组织做到在自由度中仍能够产生规律与秩序,塑造一个具有活力的设计环境,再透过知识管理把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与实做经验,转换成为适合于自我组织运行发展的管理模式,才能透过IT技术在新的分公司去快速复制浩汉成功的经验,这些过程是设计系统竞争力的建立,也可以看作浩汉成为一个国际化公司的关键。浩汉第一个拿到的重要奖项不是国际设计奖,而是代表台湾中小企业最高荣誉的经营管理奖第九届台湾盘石奖,然后才陆续拿到国际性的设计大奖(iF,Red Dot,IDEA,EID..)。因为具备了技术力、组织力,才能掌握创新力的发挥。我想我们对设计管理的体认,是因为一直把设计管理的知识与经验跟设计业务、设计资讯统合于一份对于设计执着的心。 正因为如此,当我看到陈圻教授带领的研产学团队(包括曾在上海浩汉担任设计副经理的刘曦卉女士)所写的这部书稿的时候,便满怀敬意与期待。设计管理既要靠经验积累,更要靠教化与推广。无论是在校的设计专业学生,新入门的年轻设计师,还是久经职场的老手,无论公司主管,专案经理还是执行设计师,对设计管理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与培训、设计产业国际最新资讯的了解都是不可缺少的。设计管理对中国还算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专业的著作不多,一本反映前沿、内容全面、研究独到、资讯丰富、观念新颖、深入浅出、理论与实做兼顾的设计管理著作就难得搜寻,而陈圻教授这本引人入胜的新书正好满足这一需要。 陈教授作为一个国内不多见的熟悉和长年研究设计的管理学专家,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国内设计业的了解,引领团队,从学术高度审视设计管理的方方面面,又深入浅出,用设计师熟悉的语言娓娓道来,尤其关注眼下国内设计与制造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读来获益颇多。书中所述深广,很多论述是崭新的,集中了许多国际最新管理理念,如知识管理、设计外包、 功能设计、集成开发、体验经济等等。书中有设计业最需要了解的的全球设计行业发展最新趋势的资讯和中肯的研析,有最新管理理论用于设计实际运作的建言,有设计公司发展策略的精当设计,有设计专案和流程的具体操作指南,有设计创意的理念和技术,有设计管理实做经验的讨论与提升,这都是设计师和设计经理人非常实用的知识。 秉持学习型组织观念,我建议设计业者和学习设计的大中专学生多多品读此书,在实做中体认设计管理的真谛,为中国设计的未来共同努力! 浩汉设计(Nova Design)董事长兼总裁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 执行理事 陈文龙 2009-2-3
个人分类: 设计管理原书与配套课件资料下载|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目录
图锦 2010-1-29 22:52
本书受资助科研项目目录 序 前言 总 论 ..... 1 第 1 章 设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节设计管理实务和研究的发展... 第2节管理学理论的发展... 第3节 管理学与设计管理的前沿问题概述... 第2 章 设计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1节 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第2节 设计管理基本概念与内容... 第 1 篇 设计职能管理与项目管理 .... 第3 章 设计组织管理 ... 第1节 设计组织的概念... 第2节 设计与组织其他职能的联系... 第3节 设计组织类型及职能... 第4节 设计组织之内部运作模式... 第4 章 设计项目与流程管理实务 ... 第1节 设计项目与流程管理概述... 第2节 集成产品开发项目管理... 第3节 产品开发设计流程... 第4节 外包设计项目管理... 第5章 源设计管理与全面功能设计... 第1节 源设计管理概述... 第2节 产品广义功能设计基础... 第3节 功能组合设计(FCD)技法... 第4节 功能匹配设计(FMD)技法... 第5节 功能成本规划... 第6 章 设计控制与评审实务 ... 第1节 基本概念... 第2节 设计控制... 第3节 设计评估................................................................................................................................................................................................................... 第4节 价值工程与质量功能展开... 第5节 设计审计实务... 第 7 章 设计沟通 ... 第1节 设计沟通的概念............................. 第2节 设计沟通的类型... 第3节 设计沟通的实务... 第8 章 设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实务... 第1节 设计企业设立与注册 ... 第2节 设计合同管理 ... 第3节 设计专利管理 ... 第4节 设计著作权管理 ... 第5节 设计商标管理 ... 第6节 其他法律法规管理实务 ... 第7节 设计法律事务委托与代理... 第二篇 设计战略管理 .... 第9 章 公司战略管理与设计战略管理概论 ......................... ............................................................................... 第1节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第2节 设计战略管理概述... 第 10 章 公司设计战略 ......................................................................................................................... ....................................................................................................................... 第1节 公司设计战略分析与评估... 第2节 公司设计战略制定... 第3节 公司设计战略实施... 第 11 章 CI 战略性设计 ... 第1节 CI战略的产生和发展... ... 第2节 战略性设计概论... 第3节 广告识别... 第4节 包装识别... 第12 章 产品识别设计与管理 ... 第1节 产品识别的历史渊源和现状... 第2节 产品识别的概念和意义... 第3节 产品识别的基础和原理... 第4节 产品识别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第5节 产品识别设计案例... 第13章 设计创新 战略战略 第1节 设计创新战略概述.................................................................................................................... 第2节 产品功能创新战略概论 第3节 功能创新战略的实现模式... 第三篇 设计产业管理 .... 第14章 国内外设计产业的发展 第1节 国外设计产业的发展 ... 第2节 国内设计产业的发展 ... 第15章 国内外设计产业管理 第1节 设计产业管理概论... 第2节 我国设计产业管理... 第3节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措施与前景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1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 2 功能设计通用检核表 附录 3 国外部分设计机构简况 附录 4 国内部分设计机构简况 附录 5 国际著名设计奖简介
个人分类: 设计管理原书与配套课件资料下载|25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内容简介
图锦 2010-1-29 22:37
内容简介 ( 请登录作者博客获得 课件及 更多资料 ) 设计管理是国际上设计学和管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本书从全球化全新视角关注本土设计管理的最新前沿问题。如何看待山寨产品?什么是模块化?什么是分布式设计?什么是离岸设计外包?新专利法对设计有什么影响?创意产业与设计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讨论都在本书中找到。本书大大突破了原有设计管理著作的知识基础和信息范围,笃行设计管理理论提升与实务延展,大部分内容在同类书中为首次出现;注重可读性,使用了大量国内外最新实例和图片说明观点,图文并茂;第一次把设计产业管理、设计创新管理纳入了设计管理的范畴。 本书由熟悉和长期研究设计业的资深管理学者、多年担任设计经理人的设计管理人员和从事工业设计、相关法律实务与教学的专业人员组成多学科团队研究写作,紧密结合中国最新实际,配以生动案例、翔实的资料和操作性工具,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管理的完整概念和知识体系,是包罗设计管理全领域的通论性专著和教材,一本在手足矣。 本书既适于设计及设计管理研究者,也适合作为高校本、专科及研究生设计类专业的教材与参考书(可提供课件),以及企业经营者、设计经理人、项目经理、设计师、咨询师、工程师、营销师等作为专业工具书。
个人分类: 设计管理原书与配套课件资料下载|2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设计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前言
图锦 2010-1-29 22:32
今天,高度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已经使人类进入了设计时代。有人说,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设计管理就是推行和管理这种生活方式。比如绿色设计就是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设计管理就是贯彻这种生活方式。设计管理就是要将设计主体、设计客体和设计的使用者熔入这种生活方式。公司识别、产品识别、视觉传达设计就是要传达公司愿景所提倡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们是一种设计,同时又是一种设计管理,还是一种企业管理。 我国曾经出现了伟大的古代设计作品,但传统文化视设计为机巧而加以排斥。滚滚而来的近代大工业生产创造出了两种新的职业设计和管理。大工业生产方式使设计师从生产者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职业,造就了庞大的设计师队伍。大工业生产方式又使得管理从生产中独立出来,造就了职业经理人群体。今天,设计师和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现代大工业的人格化象征。信息时代的大工业则令这两种职业相互结合,造就了新的设计经理人这一崭新的群体,使设计管理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成为一种新生活方式的引路人;也造就一种新的产业设计产业。他们既是优秀的设计师,又是设计时代的的领军人物;他们叱诧风云,引领千军万马,每时每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使生活更加美好。 设计管理是国际上设计学和管理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全球化背景下,近年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美国设计管理学会(DMI)项目经理Patricia Olshan 2008年2月在寄给本人的的参加国际会议的邀请函中指出:过去两三年中,设计在商业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目前设计正作为能够增加真正价值的一种关键性企业资产被逐渐认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几年还很少有人知道的设计管理发展的迅猛超过了设计本身,也超过了很多其它领域,我们已经站在设计管理新纪元的大门口。 从我国产业实践看,设计迫切需要管理,没有强有力的设计管理,设计师是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的,也难以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为国家做出积极贡献。什么是管理?我觉得管理就是适当的配置、有效的利用和提升你拥有的资源。而设计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没有合理的设计管理就不能真正发挥设计的战略作用,会被浪费、闲置甚至湮灭。我国有的大企业热衷于请国外名设计师,而自己的设计队伍却被闲置,就是一例。我国缺乏设计支撑的低端制造业已经接近走到尽头,我国的设计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这必将成为设计界和产业界的共识。 我很早就对于产品开发设计、工业设计及其管理的技术发生兴趣,研究功能设计的技法已历时16年余;接着又研究产品功能创新的战略管理,亦已历时十年,近年又涉猎设计产业研究, 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教育部和省级研究项目,发表了一批研究成果。从设计管理角度看,这些研究从实务技巧到战略,皆属于设计管理,且涉猎的领域渐宽渐广,其间一直关注国内国际工业设计和设计管理的前进脚步,也曾学习和亲身参与设计研究与实务工作。此书的写作就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广的产物。 虽然有先行者作了可贵而大胆的探索,目前国内全面涉及设计管理方面的专著和教材还颇为少见,且恕我直言,其质量上档次还需努力,特别是设计管理至今游离于管理学科之外,往往谈设计多,而对设计管理却不得要领;诸如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这样的当代管理学大师竟无人知晓和提及,更不知当代管理学理论为何物,如此状况要得到管理学界的认可目前还极为困难,也无力指导实践。这种尴尬现实难以满足蓬勃兴起的设计管理研究、教学和实务的开展,还可能造成对这门学科的误解。究其原因,大抵该类书籍多由设计类专家教师编写。设计管理急需管理和管理学界合作,而管理学者却对设计缺乏了解和兴趣,设计经理人则无暇顾及研究,尚未发现管理界和设计经理人独立研究。 这就带来两个普遍问题:理论上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指引,实践上缺乏全面的设计管理实务基础。即使是国外的专著或者教材,尽管有见地的新观点令人钦佩,给我以深刻启发,但在我看来也有类似欠缺,多侧重于设计管理广阔领域的某些局部,难以观览全豹。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作为一个管理学者深有感触:一个世纪以来管理学已形成的学派和理论体系乃至前沿新发展没有完整反映到这些著作中,仅有一些零碎的管理术语和片段,甚至还杂有对基本概念误解,且在设计管理书籍中互相引用,以讹传讹。没有当代管理理论的设计管理是难以得到管理学界认可的,也难以有效指引设计管理实践。顾名思义,设计管理应当是管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应当是在管理学一般原理结合设计领域的特殊性的产物。但是大多数作者是设计出身,没有系统的管理学知识修养;少数国外作者可能是管理学者,但主要是结合设计管理研究相关的市场营销等分支学科,书中看不到整体的管理框架。这就使得其论述往往陷于具体的设计业务而缺乏理论高度和系统性,就像盲人摸象,难以给人一个全面的整体设计管理概念框架。 关于第个问题,研究设计管理应当以设计管理活生生的实践为基础,除了日常设计业务与管理相互交叉,还有企业的设计管理和行业的设计管理,共同组成完整的设计管理概念。有些作者对日常设计业务中的管理比较熟悉,论述具体,提出了见解令人信服,这是他们的长处;然而对企业和行业层面的设计管理缺少接触和了解,因而显得设计管理的实践根底不够,中国特色也不够。 我对设计管理这一学科的理解是:设计管理不等于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应当是设计管理;这就是说设计管理并不是由设计和管理两块机械拼合而成,而是设计和管理的有机融合,浑然一体,不存在偏重设计还是偏重管理的问题。要达到这种理想境界,首先要求研究者既有深厚的管理学功底,又对设计及设计管理有长期全面的考察研究和思考积淀,能将设计的事务上升到管理层面进行贴切的分析,又能将管理的前沿理论应用于设计领域。窃以为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这样的学者管理学者不了解设计,或对设计没有兴趣;设计学者则缺乏全面深入的管理知识。 我自幼喜好手工和美术,从学理工科转向管理研究是从价值工程起步的,一开始就与设计结下不解之缘;曾在建筑工程学院工作,耳濡目染,看了大量美术、美学、建筑学和工业设计的书籍,也尝试作过一些平面设计、家具设计等。我亲眼看着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起来,曾为工业设计一度多年不景气冥思苦想,也为设计教育的近年大发展而欣慰。但我对自己关注的设计管理学科的现状甚不满意。长期以来在我国观察所及范围(包括全国性学会)之内,我始终没有发现具有设计和管理两方面的基础、对设计管理有兴趣的学者,也没有发现依托管理原理写作设计管理学专著和教材的设计经理人。作为连续担任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两届唯一的管理学界理事和常务理事的学者,我对于担纲组织本书写作,为设计管理做点滴贡献是义不容辞的。 本书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塑造我心中所向往的设计管理学科和课程的新面貌,并且尽可能反映该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特别是探索设计管理的中国特色,借此抛砖引玉,就教于读者和各方面的专家。 写作本书的原则首先在于需要借鉴设计管理实务中的跨职能团队合作理念,从研究项目团队开始就实行产学研协作,由熟悉设计业的管理学者、多年担任设计经理人的设计管理人员和从事工业设计实务与教学的专业人员以及设计管理涉及的有其他专业(如法律)背景人员组成多学科团队,实行跨专业沟通,共同写作本书,以便发挥各自所长,以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为目标,以反映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为使命,确保本书的质量合格,不辜负读者的希望。我相信,就像在设计业务中那样,跨学科团队的密切合作是优势互补、全面把握一个交叉学科的最佳方案。经挑选,台湾浩汉设计公司上海公司前设计副经理、现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管理博士生刘曦卉女士等成为团队的骨干;又网罗法律、形象识别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了多学科写作团队。 其次是要构造严谨的设计管理知识结构框架,有条理、全面反映设计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设计管理概念和知识体系,使本书成为包罗设计管理全领域的通论性专著、教材、读物和工具书。我非常赞同布鲁斯和贝萨特新近提出的全面设计管理的概念(详见第二章),这一概念是参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提出的,其基本理念是:设计管理不仅是设计部门的事情,同时也是整个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各部门全员参与。我将她的理念引申到学科的知识结构,将原来实际上主要为设计业务部门服务的设计管理重新定义为设计业务部门、公司和政府与设计有关的一切管理事务,强调设计管理的整体性,满足不同岗位的人员对全面设计管理知识的需要。 再次是要大大突破原有设计管理著作的知识和信息范围,站到管理大师、设计大师和设计企业家肩上,吸收他们的宝贵知识、经验和深刻的洞察,了解设计和设计管理的最新潮流和前沿,特别是中国设计管理的新鲜经验,而不只是查找现成设计管理类书籍,打破仅仅在设计管理书籍之间相互引用的封闭循环。为此我们广泛搜罗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利用美国国际设计管理协会(DMI)和互联网上的国内外和直到今年的最新信息和资料,以及相关学科的最新资料,充实了我们写作的知识基础和鲜活资料,使本书的信息量大,求新求全,体系结构和内容新颖全面,不相似于以往国内外任何一本同类书,且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 在写作中我感到,设计管理这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相关资料十分零散,除了自己研究过的主题外,写作提纲涉及的某些主题的资料难以寻找,不仅以往的设计管理类书籍中极少或没有,多方查找各种资料也很难找到。例如设计管理的发展历史和分期问题,就没有找到任何专门资料,各种设计管理书籍一般是谈到设计的历史,而没有设计管理的历史;只能从各处摘引点滴文字和事例,有时候感觉就像拓荒者一样困难。设计战略管理是以往资料很缺少的部分,产业管理更是研究的盲区,只能从网上找案例和评论,从头开始整理。为了编写本书,我们查看了不下几百万字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资料,争取让读者感受到社会设计活动的广阔背景和发展跳动的脉搏。 最后一条原则是注重本书的可读性,力争达到雅俗共赏。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学习和从事设计设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任何人员,我首先假定他们熟悉设计业务,但还不具备管理学的知识。因此书中出现的设计词汇和术语一般不加解释,而出现的管理术语、概念和理论则给出科学和通俗的解释,可能时尽量用实际例子来说明,以避免理解的障碍,也便于作为教材使用。书中使用了大量实例说明观点,其中大部分是广为搜集的国内外新鲜的事例,单独成段的事例都以小号字排版以示区别。我认为管理理论阐述不能故弄玄虚,只有管理者理解的管理知识才能有广阔应用天地。本书还注重设计专业的特点,尽量做到图文并茂,成为本书特点之一。图片资料全部与内容相关而不是装饰性的,也是本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当代实际,系统阐述了设计管理基本理论、设计创新理论及设计产业发展的理论及其进展,配以生动案例和翔实的资料。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包括一个总论和三篇分论,分论按照由近及远、由小至大、由低至高的顺序,按照由设计部门和团队到企业、再到国家的顺序,分别阐述了我们所划分的设计管理的三个层次:日常的设计职能管理和设计项目管理、企业的设计战略管理和国家的设计产业管理。 与其他设计管理类书籍不同的是,本书第一次把设计管理和管理学的理论前沿内容相结合;第一次系统提炼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管理实践并与理论相结合;第一次用当代战略管理理论和其他管理前沿理论来构建设计战略管理完整结构,第一次把设计产业管理、设计创新管理纳入了设计管理的范畴,希望对设计管理理论有所贡献,对设计管理实践有所启示。 以上做法只是我们的初步尝试,由于涉及面广,不少方面还很不完善,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读者的评判。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和批评,我们将洗耳恭听,争取今后通过修订来提高本书质量。 本书适合多种类型的读者阅读,包括设计业类专业和设计管理教师、学生和研究者,制造企业和设计咨询公司的设计和设计管理从业人员与企业经理人,产品开发市场研究人员、设计协会、设计园区和政府的相关管理人员等。本书的各篇基本上相互独立,需要参照上下内容的地方一般都加以说明,以便于不同背景的读者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 本书包含总论和三篇专论,总论是全书的导引和基础,建议读者首先阅读,然后在以下的内容中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三篇的内容按照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顺序编排。对于从事实际操作的设计团队人员和设计专业大学生,可以首先重点阅读第一篇即设计职能和设计项目管理,这是在日常设计业务中的管理;第2篇论述企业和部门的战略层次的管理问题,是任何从事和管理设计的人员应当初步了解的知识,建议读者选读,经理人员应当详读;第3篇论述设计产业的发展和管理,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有重要影响,同时可以了解国际国内设计产业发展的动向,是设计界很多人所关心的内容,建议所有读者阅读。本书可以作为设计界人员的案头工具书,时常翻阅,可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不知不觉间掌握许多有用的新知识和技能。 本书可以作为设计类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设计艺术学、广告学、会展设计、软件设计、建筑学等)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设计管理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本书内容丰富,可供教师在教学中自行选择讲述的内容,其他内容可以有选择地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或不作任何要求。本书对管理概念理论从基础概念开始阐述,对于读者的管理学知识没有任何要求。由于以上二点,因此本书可以适应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要求。对于研究生,建议将全书作为通读的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某些章节,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实习和社会调查。对于本科设计专业的学生,建议学习总论和第1篇的全部内容(第三章设计组织、第六章设计控制与评审的后部分内容可以略去),并选讲第2篇部分内容(例如第九、十二、十三章),第3篇可以不作要求,由学生自由选读;专科学生可以只学习总论和第1篇,而将第二篇作为课后阅读内容。 如前所述,本书是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全书由陈圻策划和拟定框架结构,由陈圻、刘曦卉、吴讯、叶强、范大伟和周海海共同写作。其中各章初稿撰写人分别为:第1、2章陈圻;第3章刘曦卉、陈圻;第4章吴讯;第5章陈圻;第6章刘曦卉、吴讯、陈圻;第7章刘曦卉,陈圻;第8章叶强;第9、10章陈圻;第11章范大伟;第12章周海海;第13、14、15章陈圻。全书最后由陈圻修订统稿;各篇首页素描题图由陈圻绘制。 衷心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了本书赖以写成的六个研究项目,为有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条件;感谢著名设计企业家、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大中华区域唯一理事、台湾浩汉设计公司陈文龙董事长热情为本书作序,向广大读者推荐本书。感谢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理事长潘云鹤教授、常务副理事长胡志勇教授、副理事长兼总干事孙守迁教授对作者的大力扶持。我先后任教的院校各级领导为研究和写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深表感谢。 许多专家和同事支持和帮助本书编写,许多项目组成员先后参加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主要有;李崇孝、王诚信、卢诚、沈东军、姜青舫、武 鹏、陈国强、施建伟、曹 俊、姜树元、张 捷、辛永容、岳岚、修订Mary E. Addison和本书各位作者;我指导的一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与编务工作,他们是林芳强、张毅、林英耀、章希春、董琳、雷彬彬,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引用了国内外大量学术文献和实际运作经验与工具介绍资料,其来源尽可能列出在参考文献或脚注中,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疏漏之处请见谅。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特向提出选题方向、始终关注和支持本书写作,并在本书立项、编辑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廖宏欢主任及各位编辑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我怀着深切的感激和歉疚,要对二十多年牺牲自己支持我事业的妻子亚君和自强不息的儿子陈佳说一句:你们是我生活工作和完成本书的精神支柱,你们我的理解使我感动,这本书有你们的一半! 陈 圻 公元二〇〇九年七月于紫金山麓
个人分类: 新作亮相|2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看过的几本好书
newlight 2010-1-18 02:46
我看书的兴趣,自认为还算比较广的,对政治、历史、科学、文化、媒体都有一些兴趣,不过对于 英国最畅销的3类书 :实用指南类、明星传记类和畅销小说我看得都不多,所以这里列出的几本去年看的好书,都不是排行榜上的畅销书。选择以下这些书的原因,一方面是写得好,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它们适合中文读者,希望有出版社能将它们翻译出版。 A Certain Je Ne Sais Quoi: The Ideal Guide to Sounding, Acting and Shrugging Like the French 这是作者,英国人 Charles Timoney继 Pardon My French 之后的第2本书。英国人看法国,解释起来就十分到位,因为他知道我们这些外国人对法国文化、日常礼仪和各种奇怪风俗的最大疑惑在哪里,而且行文十分幽默。 D-Day: The Battle for Normandy 历史作家 Antony Beevor 的最新作品,把 D-Day 之后的3个月时间内盟军在诺曼底半岛寻求突破的复杂战况写得清晰而生动。书中描述了许多由于盟军的狂轰滥炸和进展迟缓对当地法国平民造成的重大伤亡和损失,并对英军统帅蒙高马利颇有微词。 Elizabeths Women: The Hidden Story of the Virgin Queen 伊莉莎白一世和都铎王朝的故事,已经被人讲了许多遍了,但是这部书还能讲出新意来。作者 Tracy Borman 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只是略述,而对影响伊莉莎白性格发展的人物做了重点描述:从她母亲 Anne Bolyen 开始,一直到她执政后期的女伺官,以及各种对她地位和生命产生威胁的女人。精彩紧凑,但对细节决没有添油加醋;有分析推理,但又不是胡乱猜测。 Englischer Fussball: A Germans View of Our Beautiful Game 书名是德语的英格兰足球(English Football),作者是德国媒体驻英国的记者,他之所以能对英格兰足球提出独特的见解,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外人的缘故,全书从英格兰的传统战术(更准确 的说是英国人对自己国家球员作风的期待)一直到英超的流行都有涉及,还有一章是关于英国人很重视的英德两国的传统交锋(作者的回答,简而言之是德国人不在 乎)。 Fishing in Utopia: Sweden and the Future that Disappeared 这是作者 Andrew Brown 年轻时代在瑞典的个人经历,除了文笔优美之外,他的视点也和我们类似,即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试图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在瑞典(可以延伸到北欧各国),可以很早就实现了高税率高福利的社会主义制度? The Invention of Air: An Experiment, a Journey, a New Country and the Amazing Force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这是英国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的传记,能把科学发展史写得有趣的,不止作者(Steven Johnson)一个,但是本书除了讲故事外(Joseph Priestley 本人的经历可以说是精彩曲折),还有许多作者对科学发现、信息流动与人类智慧发展的探讨,值得细读。 Live From the Moon: Film, Television and the Space Race 这本书中,作者 Michael Allen是把从50年代开始的美苏太空竞赛,放在东西方冷战与意识形态的宣传战这一框架下叙述。这一场竞赛,在60年代后期的美苏登月竞赛上达到高潮。 最关键的是,光是去征服太空是不够的,而且必须向地球上的观众实况直播,才有意义。阿波罗登月中的《月球升起》一幕,其政治含义之丰富,就是最好的范例。 Voodoo Histories: The Role of the Conspiracy Theory in Shaping Modern History 作者 David Aaronovitch 是记者,现任《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讲故事时的条理性和生动感十分出色,把一个个阴谋论的来龙去脉掰开来给你看,说服力很强。可能是和他的背景有关,他选择的阴谋论都与政治历史有关。
个人分类: 科学媒体|3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寸之地的昆虫大世界
热度 1 hexapodium 2010-1-10 13:22
有关昆虫的科普书籍不少,但原创性的种类却屈指可数,归纳一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知识介绍为主的,以法布尔的《昆虫记》为蓝本的各种各样的编译本为代表,另一类则是昆虫图鉴类的,以Dorling Kindersley的各种昆虫图鉴为代表。我国作者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其中也不乏好书。最近出版的一本精品书,则把两类图书的优点结合起来,采用邮票图说的形式把昆虫的知识通俗、有趣味地传达给读者。这本书就是王荫长和张巍巍合著的《邮票图说昆虫世界》,2009年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年前开始发行。 邮票上的图案都是各地政治历史和自然风情的缩影,每张邮票都是精致的艺术品。然而,在世界邮票史上,有关昆虫的邮票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的昆虫邮票则更少。这本书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共1144幅邮票作品,如果没有丰厚的集邮基础,出这样的书是不可想象的。王荫长老师是我国著名昆虫生理学家,集邮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收藏了世界各国的昆虫邮票近万枚,不仅种类数量多,而且欣赏性很强。这些年我主编的《昆虫知识》杂志多次发表王老师的有关昆虫邮票的文章,年底的时候每每都被读者评为优秀。另一位作者张巍巍先生则把收集昆虫邮品作为自己毕生爱好,他的昆虫邮票收藏曾获国家、亚洲乃至世界邮展的许多金奖,收集有很多精品和珍邮。两位昆虫集邮名家联手,向大家展示了全面而珍贵的资料。我看后就像游逛了一个世界昆虫专题集邮展会,饱足了眼福。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书完全是根据昆虫学知识的体系来编排的,做到了图文并茂。书的内容包括:昆虫邮票的昔与今,昆虫从远古走来,昆虫的外貌特征,举纲张目说昆虫,昆虫怎样生活,弱肉强食的食物链,昆虫的防卫术,春蚕吐丝――小昆虫的大产业,人类最小的家养动物――蜜蜂,惠人口福的昆虫,生命和艺术的交融――玩赏昆虫,夺人口粮和衣着的害虫,旷日持久的人蚊大战,人类在害虫面前的抉择,建设人虫和谐的乐园。读后我感觉就像一本科普版的昆虫学教材,涉及到昆虫学的历史、生理、生态、益虫保护和害虫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故事,而其中关于邮票的一些奇闻轶事则在任何教材和专业书籍中是找不到的。书的最后还列出了所涉及到的昆虫汉语和拉丁文名称对照索引和参考文献,这对于昆虫学专业读者尤为有用。 书的设计和印刷十分精美,质量堪比国外的同类优秀书籍。邮票全彩且多数尺寸保持原大,文字通俗流畅,引文与图版设计合理,基本在同一页面就能看到相关的邮票和文字表述。一点小小的瑕疵是,有两枚邮票可能张冠李戴了,出版发现后做了一定的弥补。 总而言之,这本书无论是对青少年还是成人,对专业人士还是一般读者,都是一本充满美和知识的好书,读起来一定会爱不释手。同时,你会感受到作者那种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集邮精神和毅力,体味到集腋成裘的含义,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 (此文将在《昆虫知识》2010年第一期书评栏目发表)
个人分类: 虫书|11109 次阅读|6 个评论
温景嵩朱珍华新书介绍:章节目录
cswen 2009-8-3 22:07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百家争鸣,一家之言 温景嵩 朱珍华   目 录 作者们的简介及彩照(光盘内有彩照,另外还附有照片两张) 武际可教授序(签名给在序文中) 张学文教授序(签名给在另一个文件中) 许焕斌教授序(待补) 自序 1 为什么我国到现在还培养不出诺贝尔级科学家? 1.1 三个为什么 1 . 1 . 1 几家报纸对我国科技界提出的问题 1 . 1 . 2 要破除对 SCI 系列科学刊物论文的迷信 1 . 1 . 3 呼唤着科技界的世界冠军 1 . 1 . 4 要付出代价 1 . 1 . 5 种瓜得瓜 1.1.6 用学术的办法去推动学术界的发展 1.1.7 后记 1 . 2 再谈三个为什么 1 . 2 . 1 前言 1 . 2 . 2 三个局限性 1 . 2 . 3 学术垃圾,学术大师,诺贝尔奖得主 1 . 2 . 4 十年磨一剑现实可行吗? 1 . 2 . 5 如何考核中国科学院院士? 1 . 2 . 6 如何考核 A1 岗教授,学术带头人? 1 . 2 . 7 关于教授职称的评定 1 . 2 . 8 关于博士学位的评定 2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ing, 联合国政府 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 的论断就一定正确吗? 2 . 1 全球气候究竟为何变暖? 2.1.1 前言 2.1.2 人和自然 2.1.3 IPCC 怎能认定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就一定不是这次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导因素? 2.1.4 IPCC 的数据可信度究竟有多大? 2.1.5 全球气候变暖仅仅是件有害无利的事吗? 2.1.6 后记 2 . 2 对两位欧洲学者工作的两点质疑 2.1.7 引言 2.1.8 两位学者究竟看到了什么? 2.1.9 违反气象科学原理的所谓论据 2.1.10 外国人讲的不一定都对 2.1.11 后记五条 2.1.12 我们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十个基本观点 2 . 3 我国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 2 . 3 . 1 作者的话 2.3.2 原文 2.3.2.1 序 2.3.2.2 方法 2.3.2.3 结果 2.3.2.4 结束语 2.3.2.5 参考文献(从略) 2. 3 。 3 读后感 2. 3 。 3 。 1 我也是第一次 2.3.3.2 我原来对气候学的错觉 2.3.3.3 气候学的本来面目 2.3.3.4 更加坚定了我的太阳说的信念 2.3.3.5 一点声明 2.3.3.6 实在可惜 2 . 4 江苏省霜冻的局地气候研究 2 . 4 . 1 作者的话 2 . 4 . 2 原文 2 . 4 . 2 . 1 序 2 . 4 . 2 . 2 资料及研究方法 2 . 4 . 2 . 3 纬度分布对霜冻的影响 2 . 4 . 2 . 4 海陆分布对霜冻的影响 2 . 4 . 2 . 5 台站的下垫面对霜冻的影响 2 . 4 . 2 . 6 结语 2 . 4 . 2 . 7 参考文献(从略) 2 . 5 气候变暖果真是一场大灾难吗? 2.5.1 引言 2.5.2 周期性的变暖和变冷是气候变化的普遍特征 2.5.3 两类气候对我国农业社会的两种相反影响 2.5.4 水灾和旱灾等气候灾害 2.5.5 狼真的来了吗? 3 关于湍流研究 3.1 对湍流研究的一点想法 (附录:湍流专家,科学网友 dummer 先生在科学网我的博克上对此文的评语和补充) 3 . 2 湍流能量和涡量是如何维持的? 4 对人工影响天气中一个问题的一点想法 5 留待后人解决的科学难题系列 5 . 1 科学难题系列 前言 5 . 2 科学难题(一):悬浮粒子的沉降 5 . 3 科学难题(二):悬浮粒子的碰并 5 . 4 科学难题(三):湍流 5 . 5 科学难题(四): 对流暖云降水 5 . 6 科学难题(五): 全球气候变暖 6 纪念两位著名科学家 6 . 1 在顾震潮先生的领导下 6.1.1 投身于人工降水的飞行作业 6.1.2 建立湖南衡山高山云雾站 6.1.3 抓住云的微物理的中心问题 6.1.4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 6.1.5 北京天堂河农场的烟团扩散实验 6.1.6 向顾震潮先生学习 6 . 2 在 Batchelor 教授的指导下 6.2.1 往事 6.2.1.1 没有想到 6.2.1.2 初遇难关 6.2.2 Batchelor 指导我过语言关 6.2.2.1 伦敦的英语学校 6.2.2.2 Batchelor 的英语学校 6.2.3 Batchelor 教授指导我做研究 6.2.3.1 又一次没有想到 6.2.3.2 悬浮体力学与云物理的结合 6.2.3.3 首战告捷 6.2.3.4 再遇难关 6.2.3.5 MLB 方法的成功应用 6.2.3.6 来自 Davis 的挑战 6.2.3.7 突破 Smoluchowski 碰并理论 6.2.3.8 参加了 Batchelor 教授多分散悬浮粒子沉降理论的大工程 6.2.3.9 还有两位外援 6.2.3.10 影响深远 6.2.4 Batchelor 教授的为人和作风 6.2.4.1 Batchelor 教授的作风特点 6.2.4.2 称呼问题 6.2.4.3 Batchelor 教授这样和一位博士生交谈 6.2.4.4 Batchelor 教授这样对下属布置工作 6.2.4.5 实事求是两例 6.2.4.6 奋力拼搏,分秒必争 6.2.4.7 科学的工作方法 6.2.4.8 灵活的战术,坚定的方向 6.2.4.9 凋碧树的大家,再凋碧树的巨星 6.2.5 Batchelor 教授如何办学? 6.2.5.1 Batchelor 教授和我们座谈 6.2.5.2 Batchelor 教授的另一事业 6.2.5.3 Batchelor 教授办系的指导思想 6.2.5.4 Batchelor 教授如何选拔人才? 6.2.5.5 Batchelor 教授如何安排系里的科研工作? 6.2.5.6 Seminar( 学术报告会 ) 6.2.5.7 Batchelor 教授如何管理这个系? 6.2.5.8 Batchelor 教授的理论物理系竟然有个实验室 6.2.5.9 关于力学学科的性质 6.2.5.10 关于前苏联式的科学院体制 6.2.5.11 告别,感谢!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5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图书发布会回顾
eloa 2009-1-24 23:47
yami 发表于 2009-01-21 15:41 1月11日中午,北京。最高气温零下1度,风力4─5级。 我被司机扔在商务印书馆的门口,走到台阶那短短的几步,风就把脸吹的生疼,我暗自担心,不知道这样的天气,来的人是否会很少? 前一晚,十三、小姬、罗岚、杨杨、小庄、李晨,加上我,几个人在长椿街的麦当劳碰头商量发布会的事情。走一遍流程,再做下分工,和这本书出版过程中的四百多封邮件、无数次小会议相比,发布会的准备,显得那么简单。没有详细的执行方案,也没有彩排,虽然这可能是科学松鼠会最大型的一次活动了。 我在心里焦虑,但是,凌晨一点多大家从麦当劳离开时,小庄连连的打着呵欠,杨杨在寒风中去拦车赶回大东边,我知道,作为一个松散的组织,大家已经足够足够尽力和辛苦了。 上了书店的二层,远远的就看见了野驴和瘦驼和啃着汉堡的十三,他们比我来的还早。这时候已经是12点半了,距离发布会还有2个小时。我又开始焦虑了,会不会有差错? 排座位,试灯光,拆书,买矿泉水,大家忙碌着,一会儿的功夫,刚才还空荡荡的场地就呈现出了会场的样子,罗兰带着抽奖的箱子来了,杨杨带着签名本来了,刘燕把机器人带来了,瘦驼举着大相机开始拍照,读者也来的越来越多,我这才略略放下了心。 正忙碌着,抬头一看,十三、段玉他们正在小舞台排成两队拍照,是真正的拍照,因为我在他们旁边看到了聚光灯,挡光的伞还有一看就很专业的长发摄影师。 是《时尚》来为科学松鼠会拍照,看着灯光下的他们,突然很感动,一直以来,大家都说,让科学流行起来!如今这些常被人误解为书呆子的博士、理科生们,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上时尚类杂志,也许科学的流行,真的指日可待。 不知不觉的,座位都坐满了,李淼老师来了,老六等嘉宾也来了,安静的书店突然变的很热闹。书店的人员几次出来无奈的让大家小点声,可是,我,我爱这热闹! ─────暖场活动的分割线──── 小姬出场预告暖场活动,美女刘燕和工程师开始指挥三个方头方脑的机器人表演,音乐响起的时候,机器人缓慢的做着热身,大家就已经被震到了,等他们做出各种舞蹈动作,甚至翻起了跟头时,全场一片尖叫声。我偷偷得意,我们的图书发布会,跟那些明星招来粉丝尖叫,作家演讲创作心得相比,技术含量很高吧! 一开始,本来乐高的机器人要来表演,后来因为他们的老师临时出差,前一天我们找到了 北京智能佳公司 ,本来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他们的机器人一个就要几千上万,可跟他们说明来意以后,美女刘燕痛快的答应了,我们也一直参与科普工作嘛!没问题,我们支持你们! 机器人表演之后,发布会正式开始了,我在后面,只看见刘燕在人群里跟我挥手告别,悄悄的走了,而我还没顾得上给他们递瓶水。 ─────正式开始的分割线──── 来的人也许没想到,嘉宾的阵容会这样豪华。年纪不大但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李淼、读库主编老六、胖兔子粥粥、央视《科技人生》制片人冯其器、《森林之歌》制片人陈晓卿、央视正直美女柴静,《焦点访谈》主编庄永志,甚至还有《走近科学》的制片人张国飞老师。 这些拥有众多粉丝的嘉宾们,在发布会现场,却一个个笑容可掬,一直到散场都饶有兴味的倾听和参与。 老六今天没有说嗯哼,他在夸松鼠会的时候,还是很正经的。 老六 是从梁文道的新书发布会过来,他说,梁的新书叫《常识》,他刚到会场就想起一句话,都是浮云,几千年前,常识已经出来了,故事已经讲完,但是秘密没有讲完,他觉得松鼠会搞这些秘密,比常识要好玩。 小姬坏坏的问他,那松鼠会和 读库 哪个更好玩? 老六说:我觉得松鼠会更好玩,小姬说你不要觉得我们这里人多就说客气话。可老六不紧不慢的说:读库是包括松鼠会在内的大概夏天的时候决定要在读库里做松鼠会文章的文选,之前看到松鼠会的工作,我凭着编辑本能和嗅觉,觉得你们特别好! 借老六吉言,现在的科学松鼠会真的特别好。 胖兔子粥粥 是科学松鼠会特别好的朋友,小姬看片会的logo就是他给设计的,有一次看片会,他跑到场外的黑板,很认真的给科学松鼠会几个字描线做美化,这次发布会,他给松鼠会画了一幅很好看的画,把大家感动坏了。 粥粥说,怒闻科学松鼠会出了新书,却没让我画插图!我很愤怒!但我还是带来一幅画,云上的松鼠,希望大家都喜欢科学松鼠会! 粥粥不知道的是,科学松鼠会的新书不是属于商业操作的书籍,粥粥给别人画一幅插图很贵,我们不好意思让他这么辛苦,不过以后再出新书,我们一定要好意思一点! 陈晓卿老师 很低调,他说看到书名以为是讲吃喝的书,到了才发现被骗了,但是带来了做科普工作的制片人,张国飞。 他在介绍张老师身份时 ,把《走近科学》说成《走近伪科学》又说他们和松鼠会的区别是传播惊悚的科学,引来一片笑声。。尽管这个节目在网上引发了众多争议,但如果你见到可爱的张老师,也许会改变对这个节目的看法。他对陈老师的说法并不以为意,笑着说:能走进伪科学也很不容易,科学被证实之前都是伪的,伪科学到今年六月一日已经十年了,刚才小姬说最新的研究说爱情可以维持21年,我们还不到一半,还要继续战斗,也希望能得到老鼠小鼠的支持,帮助说完了他又笑,最好不要在网上 人们喜欢说收视率是万恶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收视率也能说明大众的喜好,就像松鼠会致力用有趣和轻松的手段传播科学一样,也许惊悚和悬念,也是一种吸引另外人群靠近科学的手段,起码看完节目很多人会知道,那些稀奇古怪的现象,其实并不是神迹,只是正常现象。 科学不会成为宗教,但它会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让生活变的更好,不是吗? 《科技人生》的制片人冯其器,是科学松鼠会的老朋友了,她和 儿子想想 ,经常会出现在科学松鼠会的活动现场。第一次见面,我们都没想到央视的美女制片人,会那么谦和,那么实在,又那么善良。大家不知道的是,《科技人生》在背后支持了科学松鼠会很多,包括前一段的征文活动,包括美丽科学大赛,其器从来没有说过为科学传播做贡献这样的话,但是他们的帮助,让我们记在了心里。 她执意坐到后面,跟我说,我是作为科学松鼠会小粉丝的家长来参加活动的。她可爱的儿子想想,已经听妈妈读完了这本新书。他叫我好吃阿姨,因为他把Yami,听成了yummy。 李淼 老师,貌似都不用多介绍了,看看他的博客,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不一样的科学家。他说今天是来见松鼠会的众多偶像的,其实,他是我们大家的偶像,如果科学家都能像他一样风趣和睿智,那世界该有多么美好。 柴静 来的时候,闪光灯一片,就像梁文道和连岳一样,她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她的公众责任心,而不是她的美丽。 柴静发起言来,跟电视上不一样,柔柔的,她说跟十三在06年新年在厦门认识,当时没有松鼠会,十三跟她谈到对科学传播概念,和对就业问题的有一些困惑。当时他是无业游民,在找一份靠谱的科研工作和实现科学传播的理想之间徘徊。十三的话,也引发了她的一些思考:当时十三谈到科普,说不喜欢这两个字,因为这是居高临下,带优越感的,打动了自己,我是新闻记者,做调查工作的,都说我们要启蒙大众,我们真的有那么强的姿态启蒙别人吗,启蒙是人摆脱自身蒙昧的状态,科学传播也是一样的,我们不是传教士去转播,不是证明我自己正确,而是我们和大众一起分享,摆脱这种蒙昧的状态。 《焦点访谈》的主编庄永志,之前就给科学松鼠会提过很多建议和指导,这次又来现场找焦点,也许是见到的不公和苦难太多,他希望科学松鼠会,在传播科学的同时,也能揭露伪科学。 老六用梁文道的祝福结束了发布会的嘉宾发言环节。他说梁文道的新书发布会也是两点开始,是梁让他赶紧过来,说我这边没什么可看的,快去科学松鼠会那边吧,我今天是没办法过去了,替我转达问候,下个月来北京,一定去拜访科学松鼠会。 ─────松鼠们的分割线───── 十三带着新书介绍的PPT出场,因为来的朋友都了解科学松鼠会,他只用了三分钟介绍新书本身的特点,包括专业好玩的作者,包括丰富、实用、有趣的内容。 作为图书策划小组的一员,这份PPT对我而言太简单了。这本漂亮的书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也凝结着众多人的努力。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整理了一下邮件,希望能给这本书做个大事记,作为一个非正式团体,《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在当当两次卖断货,市场上一书难求,这大概是给所有作者和参与图书工作的人最好的回报。 也许不该占用太多篇幅说书背后的故事,但还是让我发布一下书的大事记吧! 9月21日,十三发来100多篇文章给大家连夜选 9月23日,文章正式选好。 9月28日,姬十三发来图书的目录和文章 10月17日,书名确认,集体头脑风暴 。。 10月20日,第一副插图出炉 10月22日,前两副封面出炉 10月23日,猛犸做出PDF 同一天,梁文道 回复邮件同意作序 10月27日,书的校样到达, 11月27日,编辑发来四个封面 11月28日,推荐和序确定 12月2日,书的后记出来 12月8日,书正式印刷 12月21日,电子书做好、得到书上市的日期 12月24日, 图书宣传小组成立 1月4日 发布会公告 1月5日起,书评陆陆续续见报 1月11日,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始 这每一件事情后面,都有数封的邮件和数个人在忙碌,粗粗的统计了一下,关于图书的群体邮件在我的gmail里有400多封,这还不包括十三和编辑沟通的邮件。被弊掉的一个个封面,十几个人选的文章版本,大家绞尽脑汁想书名和章节导语的饭局,苏震和Marvin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插图,十三就像一台机器,在MSN上和邮件上不停的发不停的发图书的这个那个事情,有时候甚至显得面目可憎。 但这一切,是值得的。在发布会的早上,豆瓣上想看的人已经快到2000个,一本还没完全铺到市场的新书,也在科普书籍的tag里,排到了第一页,而前面的书,全是《时间简史》这样的国外书籍。 在发布会的前几天,我见到了图书的编辑彭毅文,这是一个看起来文静实际很能干的女孩子,她不停的感谢科学松鼠会做的这些工作,可我也知道她为了这本书做到精益求精,她有多辛苦。对于科学松鼠会和她来说,这本书,都是自己的孩子。 当这本精致的书在商务印书馆,这个有100多年历史,中国第一家出版社的收银台桌面上摞了那么老高,被那么多人询问和阅读,和那么多专业的出版社、图书工作室相比,我们这些业余的人,做的并不差! ─────作者的分割线──────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 姬十三 刘旸 刘念龙 瘦驼 韩彦文 小庄 苏震 邢立达 小蓟 gerry Topaz 赵洋 史军 空错 段玉 悠扬 张撞鹿 刘璟 青方 薄三郎 丁丁虫 安婆婆 denovo 云无心 田不野 尢又 黄晶 猛犸 程瑾 袁越 也许这是我见到松鼠会会员最多的一次,当一个个作者走到台前,台下的我,好像比他们都快乐。 小桔子是10号从芝加哥飞回来的,她面对话筒,很害羞,不过在小姬出色的主持功夫下,她还是唱了一首歌。 刘旸在收到十三后记的邮件里说,为什么把我放在第一位?十三说,你的文章最多,也做了很多工作。书的插图,一直是刘旸和苏震和Marvin在沟通,协调。 小庄MM从上海赶来,之前看她的文章,知道她的身份,我一直以为她是个精干的眼镜女。见面以后我的眼镜差点掉下来,她不但是美女,还是个时尚美女。 gerry用他动听的声音,又一次征服了在场的美女们。一个天文博士,花在松鼠会代码上的功夫都快超过做论文的辛苦了,而这本书他也没少出力气。 偷拍从来都是开心果,他站在台上的时候,我真想让他再讲讲松岛枫的段子,正是松鼠会拥有这些多才多艺,幽默阳光的会员们,才会有这样有趣、好看的文章。 邢立达长长的自述,在让全场笑声不断的情况下,打动了嘉宾们。 兄弟俩又碰面了,钱烈宪一见到邢立达,就不腼腆了。 悠扬妹妹,很可惜她没在现场亮亮她的歌剧。 小蓟妹妹大概12点半就来了,忙前忙后的。 野驴平时难得一见,这次也出现在发布会的现场,这些天,他解释了一次又一次的书名。因为《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就是他写的! 第二次见瘦驼了,他是科学松鼠会的御用摄影师,虽然他的相机好像是山寨的。 空错我是第一次见,前一段他结婚的时候,十三让我做个祝贺的banner放在页面上,真是抱歉,我给拖过去了,这份祝福始终也没好意思对他说出口。现在补上,来得及吗? 史军总是很成熟稳重的样子,但他的文章可是非常有趣。 欣宇是图书小组的成员,发挥了她出色的编辑功力。 小鹿和桔子的《没有蜜蜂的春天》,到现在,也被很多人喜欢。 很少会看到这么多会员一起出现,他们在台上发言的时候,我很想念前一段回国来的安婆婆,没见过面的DNA,BOBO,李清晨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能够全部聚在一起?明年4月,松鼠会网站上线一周年的时候,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发布会结束以后,大家一起聚餐,我很焦虑的跟李淼老师絮叨,说不知道观众感觉怎么样,他说,全场笑声那么多,都没有人离场,你还担心什么?我说感觉没有前几次的看片会效果好。李淼老师真是耐心,他一点都没怪我的祥林嫂,一个劲儿的肯定我们。 后来我知道,是自己太苛求了,几个朋友下来都跟我说,你们的发布会太好玩了,根本没想到,一本科普书的发布会能这么有意思。 是,其实他们不知道,每次饭局,看片会,活动,都是充满笑声和欢乐的。加入松鼠会一个月以后,我根本不会想什么理科生文科生的问题了。他们完全颠覆了我对博士、理科生的印象。他们的机智,幽默、博学,欢迎你们来亲自感受。 所以,有了好玩的人,才有了好玩的书。 ─────读者的分割线───── 大奖是能说话会唱歌还能遥控走路的瓦力。被一位可爱的男生拿到。 发布会结束以后,是签名时间,我真的没想到,一本合集,会出现畅销书签名的场面,大家挤在一起,争先恐后 那天那么冷,可屋子里比夏天还热。那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让我又一次感动,又一次为科学松鼠会感到骄傲。 ─────结束的分割线───── 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平时不喝酒的编辑彭毅文也倒上啤酒和大家碰杯,她太开心了。李淼老师,也带着笑容听我们这桌的女生谈家务,谈化妆品。快散场的时候,美女弹起了钢琴,刹那间,大家都不说话了,静静的倾听。 在饭馆的门口,大家又跟往常一样,不急着走,集体拿出指星笔show,像一群孩子。我实在太累了,就上了出租车,可开出很远,耳边还回荡着他们的笑声 ────意犹未尽的分割线──── 翻遍了steed和瘦驼,还有大家的相册,也没有找到一张以小姬妹妹为主角的照片。我实在忍不住想赞赞她,如果不是她轻松自如,幽默大方的主持,换成姬十三,也许发布会没有如此成功。她拿来书让我签名,我写的是,小姬你是我的天使,其实我想说的是,小姬是松鼠会的天使。 我也没有找到杨杨和罗岚的单张照片,很多活动,她们都是幕后工作者,如果你看到漂亮的抽奖箱,就知道她们有多细心了。 ────对不起我还想说的分割线──── 终于要结束这篇文章了,拖了好久,是因为想写的太多了。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感性,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感慨,回望这些日子,很多事情都想和大家分享。姑且摘几个片段吧! ──在选文章的时候,十三很为难,他不想放弃每个人的文章,但编辑限定了书的总字数,书不是定位给理科生的,一些稍显深奥的文章不能选,一些不够科学的也不能选,而且十几个人各自选的版本相差也很大,大家争来争去,一番痛苦的抉择以后,终于定了稿。 ──第一次碰头商量书名,提起找人推荐的事情,十几个人群策群力,想了很多自己的资源,大家都喜欢蔡康永,但是他有经纪人,也没有人直接认识,所以算是个遗憾。有一些大牌明星,却被大家否了,因为所有人都觉得,我们要找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做序和做推荐。 而当初的书名有这些: 《爱因斯坦不在家》 《可爱的科学》 《2008松鼠会合辑》 《马桶上的科学》 《上一道科学凉菜》 ──10月23日,梁文道回复邀请他作序的邮件这样说道: 收到來信,實在高興,因為我也是貴會的忠實讀者。依我看來,科普寫作是目前中國出版品中最弱的一環,你們這本集子來得正是時候。幸蒙邀約,我義不容辭即頌吉祥 文道頓首 ──而连岳是这样答复十三的: 十三,我会写。稿酬就不用了。我喜欢松鼠会,喜欢你们温和而宽容的方式。 连岳 ──12月10日,段玉发来信件谈到关于《从烂嘴角到郁金香》一文中的错误,他说: 文章中【几年前的非典、禽流感;几十年前的艾滋病;几百年前的天花、鼠疫;年年春天来这里的流感。致病病毒摇身一变就可能威胁到全人类!】中的鼠疫致病原因并非病毒,而是细菌。是我给弄错了。 由于我的错误导致了整本书《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其他作者受到了相应的影响,表示歉意。并宣布对于本书稿所获所有收入提交松鼠会处理。 对于钱的处理我的个人建议: 1,以这些钱建立纠错基金(如果够的话)-若读者在松鼠会网站上找到错误,支付其奖金若干元(10元多还是少?)。 2,平分给其他作者。 3,维护松鼠会网站。 对于今后,我会吸取教训,认真撰写文章。希望自己和他人都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损失。 ──12月6日开始起,因为连岳的序谈到要用爱和宽容科普,引发网络上的大讨论,甚至对科学松鼠会的一些攻击,在会员的论坛里,没有一个人提出对攻击做出回应,所有的会员,态度都是一致的:做我们该做的。 从书上市到今天,所有的书评没有一篇是付费的软文,虽然有人对姬十三帮忙推广新书的文章提出了质疑。但看到这一切,你应该知道,《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真的成了流行书籍,这证明科学也有流行的力量。 所以,一切有关的推广,所有人都是无愧的,这本书的版税,也都归作者所有,而三十个作者每个人拿到的,其实是很少的一笔钱,但who cares?松鼠的归属感和这个团队的气氛,不是能拿钱衡量的。 ──────真的结束的分割线──── 当当已经有货了,据说卓越也进了很多本,还没拿到书的朋友,现在可以购买了!希望今年,科学松鼠会还会有新书发布,也希望到时候我还能做这样一个快乐的感慨多多的回顾!
个人分类: 其他|2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1月11日新书发布会回顾
eloa 2009-1-24 23:38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09-01-21 5:40 看图,不说话。如果说话,也是瘦驼说的除非有加注。 感谢瘦驼同学拍摄的照片,感谢不知名同学录制的视频。 十三的媚态~ 一万多一台的机器人,功夫果然不一般 steed和小朋友一样专心,都是机械控 机器人舞蹈~ 老六说,那啥没事儿都去买读库 柴静mm驾到,闪光灯响成一片 高朋满座 桔子说,小帮主会害羞的啦。。 indie小庄主 嘻哈小偷拍 邢立达,不要用看恐龙的眼神看美女。。 哥俩好咋变成断背山了,捕头,你家mm还在看着呢 (注:这是松鼠会保留节目邢立达和钱烈宪兄弟相认) 好高级哦。。
个人分类: 其他|1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托马斯·L·弗里德曼:《炎热、平坦、拥挤的地球》
cuncaoxin 2009-1-23 16:16
托马斯 L 弗里德曼:《炎热、平坦、拥挤的地球》 傅蕴德 2009 年元月 23 日 托马斯 L 弗里德曼( Thomas L. Friedman )是《纽约时报》外交版的专栏作家,他曾三度获得普利策奖。 托马斯弗里德曼最为畅销的作品《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帮助几百万读者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全球化。现在他又为我们提供了全新视角,用以分析令人忧虑的气候变化和能源争夺问题。两大问题都在威胁我们的地球,需要人类齐心协力,立即行动起来应对。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所有关心世界未来的人。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颇有野心的国家政策,即他所说的地理绿色主义,其要义不仅在于如何在全球升温的危机中拯救地球,更在于怎样过上更加健康、富裕、创新、高率、安稳的生活。书中,他通过新近发生的事件解释了一个新时代,即能源气候时代。弗里德曼以世界所需的清洁能源技术的突破为例,告诉人们能源科技革命既意义深远又有破坏性。作者还解释了美国必须领导这场革命的原因,因为美国有第一位绿色总统、绿色新协议和绿色新一代人。《炎热、平坦、拥挤的地球》( Hot, Flat and Crowded )延续了弗里德曼的风格:大胆、深刻、前瞻性,以及关于今天这个世界的丰富而惊人的常识。 2008 年 8 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了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 , 双方就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友好的交谈。汪洋说 , 我和我的很多同事通过阅读《世界是平的》 , 加深了对网络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 , 对指导工作很有帮助。欣闻弗里德曼先生最近将出版新书《炎热 , 平坦和拥挤》 , 倡导绿色革命 , 相信该书的出版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 一定很有启发 , 期待新书中文版尽快面世。 弗里德曼注意到,全球变暖、世界抹平和人口暴增这三大攸关人类发展的问题如今已经合流,形成一个经纬交错、复杂难解的威胁;并且,所有的挑战,都直指这个核心关键:能源。 为了研究全球变暖,弗里德曼曾跟随环保组织深入人烟罕至的角落,也访问过积极减碳的社区与企业。他观察,工业革命是由来自地下的燃料发动,如煤、石油、天然气;但新世纪的产业革命,必定要靠来自天上的燃料驱动,如风力、太阳能、潮汐等可以不断再生的绿色能源。 弗里德曼归纳,在这又热又平又挤的世界里,人类面临五大迫切议题: 1. 能源和天然资源日渐稀少,需求却愈来愈高。 国际能源总署估计,在未来二十年内,全球的原油需求量,将从现在每天八千六百万桶,暴增为一亿一千六百万桶。 2. 全球财富大移转,从能源消耗国转进能源生产国和石油独裁者手中。 每年全球有数千亿美元流向产油国,光是今年就有六千亿美元石油收入流入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 3. 破坏力强的气候变迁。弗里德曼引述《绿色资本主义》( Natural Capitalism )作者罗文斯( Hunter Lovins )的名言,地球暖化一词还不足以形容现今多变且极端的气候,地球诡变( global weirding )或许更精准、贴切。 4. 能源贫穷,地球将分成有电的和没电的两种人。 全球的能源落差长久以来就备受忽略,全球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人无电力可用。小国荷兰一年生产的电力,比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所有非洲国家(不含南非)一年生产的电力还要多。 开发中国家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能源问题。 5. 生物多样性急剧消失。 这是真的, 人类自工业革命后蓄积至今的破坏洪流,即将要掏空地球的生态地基。弗里德曼比喻,现代的人必须像旧约圣经里造方舟的挪亚,努力保存生物多样性,才能躲过毁灭生态的洪水劫。 参考文献: 炎热、平坦、拥挤的地球 , 企鹅(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 www.penguin.com.cn 胡键 , 岳宗 , 汪洋会见美著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 , 南方日报 , www.nfdaily.cn 萧富元, 《世界是平的》后:拥挤的乐园,炎热又平坦为何我们需要绿色革命?, 天下杂志, http://www.cw.com.tw (2009年7月,该书中译本《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玮沁 等译,何帆 校)
个人分类: 经济社会|4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