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投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学为什么不成样子?(5)
热度 1 manrongchen 2018-12-14 17:47
—— 生命从顶峰陨落 一个生命,在求学中能进入大学是一件大事。但偏偏在这条路上,有的从巅峰陨落,像流星一样划过 天空,像闪电一样曾经照亮大地,仅仅一刹那,惋惜、悔恨、悲愤,一切难以言说。 有名人讲,学生在大学的成长首先要保全生命。然而,有时我们不能够。是一时的疏忽,或管理的缺失,或早有谁在幼小的心灵种下恶的种子,甚至对他人刀斧相向,本该在象牙塔里的灿烂盛开的花朵,却偏偏凋萎陨落。 我有意揭开这些大学中灿若红霞的疮疤,里面满是脓血,甚至蛆蛹蠕动。为的是疗伤! 也许有人感到痛, 有人麻木 有人就是吸吮这些脓血的蛆虫。 报道时间 题目或内容 平面媒体来源,出处确切 2013.9 东莞一高校 新生要签“自杀免责书” yzwb 2013.11. 上海大学 一大二男生因琐事持刀捅死舍友 yzwb 2016.4 川师大血案 , 男生被室友砍五十多刀斩首分尸 bwz 2016.6 死于导师工厂的华东理工大学的寒门学子 bkwz 2018.7.18 安徽大学教授遛狗打伤老教授 bkwz 2018.6 上海浦北路持刀杀人案嫌疑人黄一川被批捕 yzwb (大学毕业生失业) 2016.8 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学费 9900 元被骗气死 yzwb 2016.9. 徐玉玉案 8 嫌犯还原诈骗细节 yzwb 2017.7 徐玉玉案一审宣判 yzwb 2016.6. 加大洛杉矶分校博士生疑不满成绩枪杀 39 岁副教授后自杀 yzwb 2016.7. 广东财大 两硕士宿舍起冲突 1 人被刺身亡 yzwb 2016.8. 山东大二男生受诈骗猝死 yzwb 2016.9.学 费被骗光,南京一大学生要跳楼 yzwb 惊动媒体、吸引眼球、令人唏嘘不已的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10 为防学生投毒案(复旦)再上演 四川一高校宿舍装直饮水 yzwb 2013.11 复旦投毒案将于本月 27 日开庭 yzwb 2013.11. 复旦投毒案开庭:嫌犯竟说是“愚人节玩笑” yzwb 2015.6. “复旦投毒案”案情大逆转?法医:黄洋或死于药物过敏 yzwb 2015.7 林森浩承认向黄洋投毒 亲笔信透露不同意无罪辩护 yzwb 2015.12 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死刑被核准 yzwb 2015.12. 复旦大学投毒案“死刑核准,对我来说意味着偿债” yzwb 2016.5. 黄洋父母状告复旦大学等要求赔偿 yzwb 危险品管理
个人分类: 大学危险了|2469 次阅读|2 个评论
钱仁凤的冤屈
热度 2 sstone2009 2016-1-1 20:35
2015年12月21日,钱仁凤被云南省高院判为无罪释放,重获自由!十三年前,17岁的幼儿园保姆钱仁凤,因为一起投毒事件,被判无期徒刑;十三年来,钱仁凤经历了种种磨难,她的冤屈何其之大啊;好在,她终于重获自由,洗去了所蒙受的冤屈! 在那几天里,我多次看了相关的报道,每次都热泪盈眶,感慨万千!我的内心无比苦闷,仿佛蒙冤遭受牢狱之灾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或者,由于钱仁凤案、呼格案等等这样的事件,无法让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置身度外,而我,会是其中一个吗? 好在,一切都在变得美好,文革已经渐行渐远,冤案可以被平反和高调地报道,那些办错案、假案的公检法职员开始接受惩罚,程序规范正在被认真重视…… 但愿,钱仁凤们的冤屈,能够越来越少地重复,直至有一天可以不再发生!
个人分类: 随笔|2357 次阅读|1 个评论
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
热度 29 mdzhao 2014-2-20 10:37
复旦投毒案,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已经失去,还有一条已经被判讲被剥夺,即便最后有幸得以保存,也无疑将在监狱度过大半生,真是让人扼腕叹息!看了相关的消息,感觉很沉重,不想发表 什么看法,偶只在科学网的微博发了一个感叹:“林森浩一审被判处死刑,这是可以预见的。不过他说的他以为黄洋能够“熬过去”,应该是实情,否则无法解释事后他一直表现得那么淡定,没有离开还帮着做影像分析等事情。是否该判死刑,真是说不好。总之是个悲剧! 不过,后来看了新闻1+1的视频,还是对他能那么冷静地剖析自己,而且基本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和大 的情绪变动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许多 分析,包括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分析都是讲道理的多,感觉没有说到点上。 后来看 到广东警官学院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宋晓明的 分析,觉得比较到位,摘录部分。 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 这个案子的确有一些有悖于常理的情节。比如,林森浩作为一个高智商的医学人才,应该知晓所使用的毒药的毒理,具备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反侦查能力,为何最后却做了一件有失水准的低智商的案件呢? 另外,从披露的信息 看,林森浩与 被害人 并无很深的 矛盾,彼此也无利益冲突,而且被告人已在求职中脱颖而出,在广州找到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蓄意杀人呢?要解开这些谜团,只有深入林森浩的内心。 从整个案情看,特别是他使用的手段来看,他欲置人于死地的动机和目的是明确的。比如,在被害人的饮水中投放超剂量的剧毒药物,作为医学院的高材生应该是知道其致命的后果的。而 且,N-二甲基亚硝胺,是很难 通过临床直接诊断出确切物质的;即使能诊断出,只要有致死剂量进入人体并开始发挥效应,现 代医学也回天乏术。所以,只是想恶作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法院判决书认定,林森浩是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他投毒,心理是有愤怒和不满的。那么,他的 愤怒情绪是从 何而来?我认为这与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低有关。具有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产生愤怒、怨恨、敌视等消极情绪体验,并长时间难以排除,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受到一点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他就会情绪发作,导致行为失控而作案,伤害被害人。 林森浩嫉妒的是黄洋的活泼热情 林森浩跟黄洋的性格非常不一样,一个内向,一个外向。林森浩不是嫉妒黄洋的外表、学业成就和家庭条件等,他嫉妒的是黄洋的活泼、热情,平时爱打打闹闹,人缘很好。这让林森浩心里很不舒服:为什么这种人会能和我并列,他肤浅,没有思想,无忧无虑,还有那么多人喜欢他,这太可笑了?为什么我总是不受欢迎? 底子里,林森浩是自卑的。他家境并不优越,林父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林母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后来,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以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特别是后来异性交往屡屡受挫,自卑压抑就更加严重。受到与女性交友的挫败后,林森浩曾自嘲:“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很敏感、脆弱,生活中更容易感受到不公平,容易受到伤害,导致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记者:林森浩回想,他这么做的原因可能不在黄洋,而是个人没有把负面情绪调整好。判决之前,有媒体采访林森浩,他是这么解释的:“这个负面情绪也不来自他人所说的被当众批评等事情,而是来自我跟宿舍另外一个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在床上睡觉,另外一个同学把脚放在床上来回动,发出沙沙的声音。我当时在睡觉,就说哥儿们你轻点,没想到他冲我了句‘没动啊’。我当时就很愤怒。那段时间一直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您觉得林森浩的自我剖析准确吗?    宋晓明: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林森浩是个情商很低的高材生。情商高的人能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但很显然,林森浩处理人际关系及情绪调节能力很差,容易为一些琐碎事与人产生误会甚至矛盾。因此,生活中林森浩算是一个人际关系并不和谐的人,在宿舍与不止一人包括被害人有不愉快的事发生,这样又影响他的负面情绪产生,负面情绪产生后因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长时间难以摆脱。 林森浩和马加爵有共同点 从人格和心理上看,林森浩和马加爵是否有共同点?从起因看,两人犯罪都是由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事引起,不良情绪长期累积而导致行为失控。从人生经历看,两人也很相似,比如家庭环境都不算好。另外,他们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高材生等。特别是在性格上都有明显缺陷,如内向、自卑、敏感、偏执、情感匮乏、人际交往能力低等。虽然他们的智商都很高,但他们对生命也都很漠视。 近年来,高材生恶性杀人案件时有发生,这也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己的深刻反思。比如,作为家长来说,要懂得,孩子在幼年时需要心理抚养,一旦错过心理教育的最佳时间再想挽救的话就会非常难。作为学校老师来说,要懂得学生性格与能力同样重要。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对工作、人际关系的影响就变得特别突出和直接。如果你不好好控制情绪,就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我的建议是,要学会理智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不良情绪。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或者学会换位思考、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情绪会随之改变。最好掌握一两种在关键时候克制自己情绪冲动的方法,如放松方法中的深呼吸、离开冲突现场、转移注意力等。特别是要意识到在情绪冲动时不要做决定,更不要采取行动。因为此时自己是不理智的。大学室友之间是非常亲密的一种关系,很容易引起摩擦。跟室友相处,要注意别搞“小团体”,不要触犯室友的隐私,彼此宽容、理解,有难相帮,自己有事情也要大方提出请求,千万不要逞一时口快。 (全文见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2/20/c_126161628.htm )
个人分类: 其他|6764 次阅读|59 个评论
[转载]再科学的制度也敌不过表面一套背地一套无真正群众监督执行潜规则
wya 2013-5-10 09:41
李昌钰称破陈年投毒案需五个途径:对嫌疑人测谎 http://news.163.com/13/0510/04/8UG50TP40001124J.html 李昌钰说,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FBI等部门都会和他们合作, 提供原始资料 。如果是警方已经没有继续调查的案件,受害人家属或媒体也可向法官申请查看案卷。李昌钰说,最近他刚侦破了一起40多年前的“冷案”,正是在当年的原始证据中找到新物证。 人民网评:户籍改革不应停留于登记改变 http://news.163.com/13/0510/07/8UGD3UGV00014JB6.html 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如果仅仅停留于登记上的一视同仁,止步于文件上的名义平等,未能触及到户籍制度改革的要害处。 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不在于登记的改变,而在于革除附着于户籍之上的社会福利和分配特权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不在于名称的平等,而在于打破人的身份歧视,让每一个人通过努力和奋斗获得社会资源,而不是凭借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 “小升初”大战愈演愈烈: 拼脑拼爹拼单位 http://news.163.com/13/0510/01/8UFOP95P00011229.html 近日,教育部强调,要坚决治理“择校”乱收费,坚决斩断“占坑班”与招生挂钩的利益链。对于“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的家长们,这次是不是又纠结了呢?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旦投毒事件想到的
zhangqw 2013-4-27 13:24
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 林缺少爱情,友情,亲情(虽然父母兄弟姐妹俱在),如果有任何一种情谊真正发挥作用,他也不至于走到这种地步! 提醒我们老师学生,缺少情谊的人很危险,很容易走到极端,因为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留恋和顾忌了。所以平时我们多给他一点爱,或许就可以把他从悬崖拉回来了。 人天生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2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复旦投毒嫌犯作案动机令人费解
热度 4 Bobby 2013-4-25 20:20
新闻《 复旦投毒嫌犯曾因平摊水费问题与室友发生争 》仍未明确说明作案动机,“ 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3 月 31 日前 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葛林没有否认这一细节,他只是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做评论。”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 ”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有什么确定的动机。 我以前在《 复旦投毒案水落石出 》中认为嫌犯道德有问题,但有少部分读者不认可。我感觉,即便不能归到道德原因,也应从其人格(有人说是“两面人格”或“双面人格”,见新闻中“ 在同学与朋友的回忆中,林曾是本科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科研能力惊人,论文发表数远超一般学生,热心同乡会的活动,爱打篮球,玩三国杀,甚至擅长讲冷笑话。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规划人生、在公开场合略带羞怯,但在自己的圈子里擅长沟通合作的瘦高个男生。但即便身处林的圈子,绝大部分人也从未留意林的另外一些特质。很少有人知道林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处理与异性沟通上长期积累的挫败感;也少有人留意林在网络上习惯使用的极具攻击性的侮辱性语句——无论是对自己的同学,还是公共人物;至于林的家庭——其实相当普通的平民家庭——以及故乡,则被林更加小心翼翼地隐藏在与人交流的话题之外。更少有人体会过,迥然相异的两面,在林的内心长期煎熬、发酵——尽管林始终在述说和排遣,以难为人察知的方式。 ”)中寻找蛛丝马迹。动机和原因不明,那怎么吸取教训呢?从现有情况下,只能是对于那种“ 内向的性格 ”、“异常敏感而害羞的性格 ”的人加以注意罢了。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4590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深入进去,就能发现问题:西医学生自己评西医
热度 3 wya 2013-4-25 17:18
http://news.163.com/13/0425/14/8TAJS59I0001124J_all.html#p1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奋斗多年的学业, 他觉得影像检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真正地帮到患者 。他在微博上写道:“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而且, 离开了机器,就没办法为病人解决一丁点问题。” http://news.80end.cn/2013/0418/269347.shtml “那些良心被狗吃了一大半, 不分轻重乱开检查,乱开药的医生, 通通他妈的不得好死!”这是一条由林沐发布于2009年6月的QQ签名,目前仍被记录在他的QQ空间里。彼时,林正在中山大学本科就读。   在医学专门论坛丁香园,林沐针对如何防止医院暴力的帖子回复: “对待迷茫的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再忙也得平静下来解释。 对于专门找事的就不能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林沐在社交网络上第一次对医生这个职业表达负面情绪。四年前,他曾在《内科学》扉页写下这么一句话:“ 我热爱医学 ,立志献身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发展与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http://edu.sina.com.cn/l/2013-04-18/1208227632.shtml 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4月8日,充满了对医生这个行业的困惑:“有时候 挺痛恨这个行业 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http://stock.591hx.com/article/2013-04-23/0000691082s_2.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36 次阅读|13 个评论
昨日约稿:从复旦投毒案看校园安全管理问题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3-4-25 08:27
主标题:《 大学里个人基本私密空间保障问题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 待到发表后或者退稿时,俺们再在这里贴全文吧,嘿嘿。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2896 次阅读|5 个评论
复旦投毒案嫌犯的三个特征
热度 1 Bobby 2013-4-18 05:47
根据网易新闻《 复旦投毒案遇难者同学:嫌犯承认毒害黄洋 》,可大致看出复旦投毒案嫌犯的三个特征: 1 、嫌犯精神状况不稳定 林沐对自己的情绪状况也曾有过不满。“周围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我的状况却像天气,反复无常——像个神经病。”在复旦读研的第二个学期末,林沐发表日志,这么写道,“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言辞,不善言辞……我想,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这种悲观倾向会在不恰当的时刻提醒我事情的不确定性,让我动摇、害怕、继而放弃。” 2 、嫌犯对受害人蔑视 外人已无法从黄、林口中听到他们对彼此的评价。不过在去年底,林沐在微博上曾经透露他对黄洋的称呼是——“黄屌丝”。 “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林沐说。 外人也已很难确认,“黄屌丝”究竟是寝室好友间的一个玩笑,抑或是暗藏玄机的一种嘲讽。 3 、嫌犯有暴力倾向 就在将要踏进复旦校园前夕的暑假里,林沐在空间写下:“要有一种执着:骂粗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唯有武力”。他的朋友打着哈哈开玩笑评论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但能解决你。” “我知道还有一条: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林沐回复到。 “你那么瘦,打得过人家么?”另一个朋友问。林沐没有回复。 至于是真正投毒的心理原因和动机,还没清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复旦投毒事件看复杂的人际关系
killywen1983 2013-4-17 19:26
我这个人较真,敏感,所以和室友或多或少的闹过矛盾,除了那个与世无争的人之外。 比如刚入学,别人就说你们那地方穷,弄得自己很自卑;然后我说我们那地方分数很高,而我本来经常第一结果考砸了才来到这地方。自己再把优越感夺回来。 到后来,可能就是同学之间性格的冲突,有的要和我争游戏的高下,有的要争成绩等等。言语之间各有矛盾。有时候我放鞋子都被人说,然后我依仗力气大,要以打架来讲道理。有时候我可能多说了几句话鄙视一个粗壮的同学,害得他差点和我打起来。 以后吸取了教训,少惹人。但基于一个人玩游戏太差,看法太差,此人做实验也经常搞砸。那次实习看不过去,就冲他大吼。接着是年度的班级同学互相打分,我得分最低,估计有争吵的缘故。 本科毕业设计期间,更加见识了其他班的人。有的人衣服乱扔,有的玩游戏还开着声音。还听说有很多人对同住的上海女生均有看法。甚至学了小老板的“根正苗红”,自我标榜,也惹得几个人不满。 最令我不能忘记的是一个高中同学,一起考入同一所大学,专业不一样。两个人性格渐渐不一样,聊不开。我继续内向,探究事理、军事等等;他从内向转到外向,和很多人打招呼,热情阳光,惹得大家喜爱。两个人有些争执,比如有其他高中同学来玩,他不叫我;他还建议解散同乡会被我反驳;两个人对对方读研的争论。 我原本觉得初中高中大学10年同学,情谊更重要,就没把这些放在心上。但是,当我延误了助学贷款,向他求助的时候,他通篇就是指出我的不是,说我没原原本本告诉他实情,说我没听他劝告放弃读博,说我自己不努力不能怪别人。对于借钱,他一口拒绝,说我毫无希望。连说好久,要把事情完全告诉他,他又不听,说我尽找借口。他都是一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神气。 当时我很震惊,他的收入较高帮忙一下没问题。心想我就是遇到困难才来找你,没困难没过错找你做啥?从他语气来看,好像我以前得罪他太多,他要借机捅一刀。也许在别人最惨的时候,一直痛骂而不帮忙,是他历经了很久以来受压抑的宣泄。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有人外表满脸堆笑,对你吹捧称赞,未必真对你好;若你语气中不小心惹到了他,他会加倍报复。 复旦大学林某投毒,可能也是觉得自己本科不太行,受到室友的指责,或者较真说话起来理亏,如此自尊心受到伤害,从去年10月份就起了杀心。 写的太烦了,简要说明下原因: 1 两个人本不是同根生,一个约620分进入中山大学,一个690分考入复旦; 2 前者家里有钱,后者贫困; 3 后者更有才,说话无意中会对前者造成伤害; 4 前者有口才 英文方面优势,体力好不怕累,性格相冲突。 5 本人经历过这类事情,只是本人很幸运,还活着。 按照我的经历,这两个人说话起来就会互相不服谁,一个认为我家境好,人长得帅,细心有干劲,我是高富帅,在微博中称对方是“黄屌丝”。一个认为自己清华的分数进了复旦,有思想,说对方见识低,说对方像工人、机器一样干活。 愿所有人在痛苦中成长。
2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复旦和清华投毒案想到的
热度 7 avein 2013-4-17 04:43
复旦大学宿舍投毒案让人想起十多年前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案,看完真的让人唏嘘不已。不过这次复旦中毒者没有需要毒手二次投毒就撒手人寰,也算是一种解脱。而且第一时间当局就公布和控制了嫌疑犯,这也证明这位毒手没有当年清华“铊手”孙维(现已改名孙释颜)的显赫家庭背景,所以还死者一个公道应该不难(信息来自网络)。 回顾当年清华投毒案件,调查者表示虽多次表示已有定论,甚至处于义愤发牢骚,但终表示太过敏感而一直拖到现在,可以窥见当局的黑暗非同一般。清华对待投毒“铊手”孙维(现已改名孙释颜)的处罚也只能出于义愤而不发毕业证和学位,不许给其开出国留学所需的一切有关材料和开找工作所需的一切介绍信。可以看出就算是所谓中国最好的高校,也还没法与孙家一个家族抗衡;最终忍气吞声,沦为阶下奴,毫无独立和尊严可言。 清华的朱令和复旦的黄洋同样由于“过于优秀”被嫉妒投毒下黑手,已经是”人妒英才“而非”天妒英才“,这是否也与马刀把人们传统信仰阉割后信仰的缺失有关?“枪打出头鸟”,在中国,如果你很优秀,你就很容易招人下黑手暗算,老祖宗提倡的“韬光养晦”中庸之道的的确是在中国人生存经验的智慧;崇尚平庸,妒嫉英才,这样一种文化也让会让我们不配拥有天才,天才也会变得畏手缩尾;于是乎我们只善于模仿不喜欢走在前面出头创新。
8268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复旦研究生遭室友饮水机中投毒,高等学历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热度 7 wych199771 2013-4-16 08:43
作者:杨国力 远有马加爵手刃室友事件,今有研究生毒杀室友。 高校心理教育咨询一直有,但一直往往受不到重视,心理咨询室经常门可罗雀;辅导员、班主任是直接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但是现在不出事,哪有什么辅导员关注你心理是怎么变化的,他们要的是成绩,更别提开班会进行学生心理状态的跟踪,跟学生唠唠家常,了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另外,现在的学生(包括我们),心理素质往往不是很健康,特别是本科生,年轻气盛,一有点小矛盾,就要死要活的,往往为了争一口不该争的气,做出后悔之事。看来非常有必要加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比重。 高等学历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关新闻链: 东方网记者4月15日报道: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刚刚发布一则消息称,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未发现病因。警方介入调查后,从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嫌疑。 据悉,4月1日,复旦大学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该生被送往复旦大学某附属医院就医。入院后,该生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医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警方介入调查。 事发后,学校成立了工作小组,组织医疗力量全力抢救,积极配合警方全力侦查案件。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复旦大学一研究生遭室友投毒】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黄某被同寝室室友林某投毒,目前生命垂危,医院正全力救治被害人。警方现已控制嫌疑人林某,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生于1985年的黄某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
34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复旦研究生遭室友饮水机中投毒,高等学历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热度 45 bxlh2008 2013-4-16 08:08
远有马加爵手刃室友事件,今有研究生毒杀室友。 高校心理教育咨询一直有,但一直往往受不到重视,心理咨询室经常门可罗雀;辅导员、班主任是直接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但是现在不出事,哪有什么辅导员关注你心理是怎么变化的,他们要的是成绩,更别提开班会进行学生心理状态的跟踪,跟学生唠唠家常,了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另外,现在的学生(包括我们),心理素质往往不是很健康,特别是本科生,年轻气盛,一有点小矛盾,就要死要活的,往往为了争一口不该争的气,做出后悔之事。看来非常有必要加重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课程中的比重。 高等学历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关新闻链: 东方网记者4月15日报道: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刚刚发布一则消息称,该校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未发现病因。警方介入调查后,从该生寝室饮水机检出有毒化合物,并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嫌疑。 据悉,4月1日,复旦大学一名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出现身体不适。当晚,该生被送往复旦大学某附属医院就医。入院后,该生病情加重,先后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等症状。医院组织了多次全市专家会诊,并经医学检查未发现病因。学校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并请警方介入调查。 事发后,学校成立了工作小组,组织医疗力量全力抢救,积极配合警方全力侦查案件。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该生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4月12日,基本认定同寝室某同学存在嫌疑。目前案情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复旦大学一研究生遭室友投毒】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黄某被同寝室室友林某投毒,目前生命垂危,医院正全力救治被害人。警方现已控制嫌疑人林某,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生于1985年的黄某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
个人分类: 羊嘴胡诌|16386 次阅读|47 个评论
学术toudu何时xiu?
热度 6 boxcar 2011-6-28 08:36
科学网最猛博主之一的朱猛进老师写了篇博文“‘学术投毒’何时休”【 1 】。俺觉得这个题目很好,也很想借题发挥一下,俺把题目善哉一下,用拼音换下了其中的 3 个字。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因为标题相同而发生“侵权”,而且还可以用更宽的思路(老套路——撷英)去考虑相关的问题。 朱老师说“‘学术投毒’何时休?”,这问题还真不大好回答。不过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学术投毒”能够被及时而无一例外的“修理”(或者说收拾、处理)了,大概就会减少许多“学术投毒”事件,所以,朱老师一开始用的标题“‘学术投毒’何时修”虽然对于文章内容而言不是很贴切,但却很有道理。当然,“修理”通常是靠外在的力量进行,是事后进行的也是被动的。要想主动点儿避免“学术投毒”,还得靠“自律”,也就是说要让学术界的从业者们自身都有一种对学术投毒的羞耻感,如果大家都“羞”于“学术投毒”了,“学术投毒”自然休矣。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羞耻感非但没有被足够的强化,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弱化,“学术投毒”事件屡有发生。在文章越多越好、 IF 越高越好的氛围中,很多实质上的“学术投毒”在被揭穿前是以正面的典型被“秀”的,这样的环境之下,“学术投毒”自然很难休。 说完了 xiu ,咱们再说 toudu 。朱老师的说的“学术投毒”,无疑是一种流毒无穷的现象。其实除了“投毒”以外,学术界也可以玩“偷渡”。所谓“学术偷渡”,也就是违反了正常的管理规定的人员流动和违背常规业界规则的学术思想、学术成果的流动现象。例如,人在完全不知会所在单位的情况下偷偷到其他单位就职;有的毕业生在毕业时把一些数据结果“偷渡”到新单位去发表,大概可以归为这一类。 若探寻“学术投毒”和“学术偷渡”的深层次原因,“学术透度”(即学术透明度)的不足可能是其中之一。 ------------------------------------------------------------- 参考: 【1】 朱猛进:“学术投毒”何时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5006do=blogid=459810
个人分类: 科研|396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大学女生想杀同学解恨,怎么办?
热度 10 chrujun 2011-6-13 20:33
最近听说一件很奇怪的事,某大学女生快毕业了,却公开要杀同学解恨,或是下毒。搞得人心惶惶,大家坐立不安。 据说,该女生刚开始的时候想自杀,经过大量思想工作后,自杀不搞了,却要对同学下毒手。还有,该女生对某女生说:“你让我无法入党,如果你不跪下向我求情,我要杀了你。” 吓得某女生魂飞色散。杀人是一回事。如果该女生投毒,可能有大量同学遭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虽然目前获得的信息不多。我想该女生极有可能是和同学关系搞僵了,特别是和同寝室同学,已经长期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在同学长期白眼的心理压力下,有了采取极端措施报复同学的冲动。 我想,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同学们对该女生施以大爱,而不是避而远之。要用爱来修复她长期破碎的心灵。要多和该女生讲话,多和她沟通,跑去多认几次错也无妨。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爱,只有爱才能解心头之恨。希望该女生和同学全部平安无事,怀着幸福心情走向工作岗位。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5600 次阅读|20 个评论
毒奶粉事件沉思录(1)是投毒不是质检问题
sz1961sy 2008-10-6 01:45
从今天,2008年10月6日起,笔者将把自己每天浏览了约200篇有关中国毒奶粉事件报道、评论,收集整理写成系列评论。此文是第一篇。 中国毒奶粉事件至今的政府定性是: 企业缺乏良心、加进三聚氯胺,而质检出漏洞被人钻了空子造成。 本人认为 : 中国毒奶粉事件是数年来中国奶粉企业被人从中投毒的集中爆发。是刑事案件而非民事责任事故。 首先,2004年4月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事件就有几十家奶粉企业上版,4年前就有人试探中国的奶粉产品可否投毒。 其次,2007年美国查出中国生产的宠物食品里含三聚氰胺,引发了几千只宠物死亡,三聚氰胺已经初露头角,只是没有人去探究原因与此毒物(蛋白精)可混入食品中(包括奶粉)。 最后,中国奶制品企业其实一早已经知道有人加入一些三聚氰胺在奶中,但是却从来不愿去揭露、去清理这种毒物。即使是自称用欧盟标准生产的北京三元公司设在河北的企业也不例外。 以上三点,足见自2004年以来,用三聚氰胺作为投毒的刑事案,有人一步步地试探着如何把中国人毒杀的阴谋计划,是投毒不是质检问题。毛泽东主席在当年教导我们: 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本人觉得该到了提醒国人:敌对势力正在千方百计地对我们共和国及人民下毒手的时候了,咱们要警惕呵! 沈阳(网名:sz1961sy)   2008年10月6日 1时27分写于北京家中 QQ:13022830 MSN: sz1961sy@hotmail.com   家庭博客: http://w.org.cn http://域名资讯网.中国 ( www.DNSNews.cn ) http://数据经济网.中国 ( www.iitv.cn )
个人分类: 奶粉行业“911事件”|127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