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镜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胡焕庸线与其西部镜像线的方案和草图
热度 5 zhangxw 2015-3-22 12:09
胡焕庸线与其西部镜像线的方案和草图 张学文 ,2015/3/22 昨天我在科学网发了一个胡焕庸线在我国西部的镜像线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876094.html 。随后赵斌博主呼吁给出图来,而曹聪说他在地图上比对了一下,新疆的奇台 - 策勒连线基本与胡焕庸线平行 … 正是在网友的热心提示下,不会制图的我,粗略弄了下面的图。它是我在地图上用毛线绘制了胡焕庸线和它在西部镜像线,再用手机拍照而成的草图。 东部的胡焕庸线是黑龙江的黑河(原爱珲)到云南腾冲的连线。而西部的胡焕庸镜像线 , 我是把东经 90 度,北纬 45 度的交点 A 与东经 80 度、北纬 35 度的交点 B (这两个点)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条地球球面上沿球面大圆的线。这个线在几何学中看大体与胡焕庸线平行。我草绘的线与水文工作者提出的线大体一致而小有差别。 在胡焕庸线及其镜像线之间是我国最干旱、人口稀少地区。而在胡焕庸镜像线以西,居住者新疆的大多数人口,集中了新疆的主要河水资源,新疆主要降水也在这条线以西。新疆的农业。牧业、经济也集中在胡焕庸镜像线以西。 再说一次我对作图外行,所以热烈欢迎各位热心博主给出比这个更准确的图来。 下面是网上截的一个有关的图的地址,欢迎参考 http://big5.xjass.com/zt/lps/attachement/gif/site2/20101021/0030487173440e2a3c9f01.gif
个人分类: 水资源|483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未来世界图景设想:关于创建系列‘实体机构’的多种‘影子模式’
zcgweb 2013-6-26 21:50
一个实验室、一个研究所、一个医院、一个学会、一个政府机关,都可以视为‘实体机构’,同时也都可以借助于‘云模式’创建相应的‘镜像机构’或者称之为‘影子模式’(名称来源于《铁甲钢拳》)。这些‘实体机构’类似于‘肉体’,这些‘影子模式’类似于‘灵魂’,这样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同时展示‘肉体’与‘灵魂’、‘现实’与‘虚拟’的统一而又对立的哲学图景了,类似于数学中的复数的出现,可以让我们的思路上升乃至飞跃至一个巨大的更高的层次。我们目前正在创建的‘云医院’,说穿了就是这种模式的一种典型写照。 '实体机构'包括人的肉体有现实意义上的寿命,具有‘生老病死’的全部过程;而‘影子模式’则脱离了肉体的囚笼,可以随意开关,尤其是可被随意唤醒、睡眠甚至可以被分层(想象一下《盗梦空间》的场景),类似于你在计算机上调用程序的时候,你调用TA就活着,你不调用TA就沉寂,但是可以做到long live了。因此,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其本质含义却是:我思故TA在。TA因为你的思考而存在。当我们想到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就活在我们的心中。所谓的‘心中’,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影子模式’在运行吗?In addition,创新的科研思路不断地在我们脑海中浮现、那么谁能告诉我这些novel idea的‘生老病死’过程?是先有这些novel idea在哪儿,还是先有研究者的思想?此时颇有些类似于小猫不断转圈追逐着自己的尾巴的模式,小猫的尾巴就好比这些to be detected novel idea,小猫的脑袋就好比科学家。貌似猫尾在后、猫头在前,可是猫头能够决定小猫咪去追逐猫尾,逻辑上怎么被设计成这样了呢?Why?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由于被我们不断发现而精彩、还是人们可以不断发现自然界的精彩的一面而喝彩? 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能够让我们充分享受到‘身未动心已远’的情感体验。
个人分类: 科学观察|2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首次用光改变人造超分子手性
crossludo 2012-7-12 13:42
科学家首次用光改变人造超分子手性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1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一种 人造分子 ,可用一束光改变其手性,这种分子可应用于包括生物医学研究、国土安全和超高速通讯在内的太赫兹技术领域,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手性分子 是化学中结构上镜像对称而又不能完全重合的分子。该类分子具有迥然不同的左手或右手倾向,能用太赫兹电磁射线观察、甚至改变分子的手性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该研究的领导者、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分部的张翔(音译)表示:“我们能改变天然材料的手性,但改变过程缓慢同时也会改变材料的结构,而我们新制造出的人造分子的手性却能以光速进行切换。” 张翔团队用由纳米大小的金条经过加工制成的太赫兹“超材料”,制造出了一种精巧的人造手性分子,接着将其同具有光活性的硅媒介结合,再使用一束外部光对该“超分子”进行光致激发,结果观察到了以 圆偏振发射 太赫兹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手性变化。而且,这种光致激发也使科学家们能对这种手性切换和太赫兹光的圆偏振进行动态控制。张翔表示:“以前使用光电刺激只能打开或关闭‘超材料’的手性,但现在,我们能用光开关改变这种太赫兹‘超分子’的手性。” 张翔解释道,新的“超分子”包含有一对手性相反的三维超原子。他们在每个超原子内的不同地方放置了一块硅板。最终,硅板破坏了镜像对称并让超分子具有了手性。硅板也承担了能在光致激发下改变超分子手性的光电开关的功能。他表示:“我们的系统依赖于两个手性不同的超原子的‘联姻’,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其中一个超原子起作用,而另外一个不具有活性。 如果设计合理,这两个超原子会对同样的外部刺激做出相反的反应 ,不活跃的超原子会开始起作用,而起作用的超原子则会失去活性,这就使超分子的手性发生了变化。” 太赫兹电磁射线也称为T射线,位于分子振动的频率范围内,这使其成为理想的非侵入式工具,可用来分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化学组成,改变超分子的手性并控制太赫兹光的圆偏振可被用于探测有毒易爆的化学品,或用于无线通讯以及高速数据处理系统中。因为包括DNA、RNA和蛋白质在内的大多数生物分子都具有手性,新研究也能让医学研究者和制药人士受益。 另一名研究人员安托瓦妮特·泰勒表示,他们的光切换手性太赫兹超分子的设计原理并不局限于改变手性,也可用来动态地改变其他电磁属性。 【圈点】 手性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人们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具有手性,被称为手性药物。手性药物的“镜像”称为它的对映体,两者之间在药力、毒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别,有的甚至作用相反。在自然界的各个方面,都广泛地存在着许多对称的概念:带负电的电子与带正电的反电子,磁场的南极和北极,以及化学中的分解和合成反应。对手性的研究,在造就工业奇迹的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对地球生命,甚至宇宙起源的重新认识。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13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物质生存的镜像——功能营销范式解读
热度 1 jsnjjlj 2011-10-22 20:48
摘 要 : 人类的营销范式无一不是其生存状态的投射。作为物质生存的镜像,功能营销是占有式生存图景上的营销实践,它反映了人与物之间微妙紧张的关系,它本质上是人的物质欲望与产品进行匹配的过程。在实践中,功能营销具体表现为功能创造模式和功能优化模式,两者共同构成功能营销的完整过程。 关键词 : 物质生存;功能营销;功能优化;功能创造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 换而言之,人永远是一个双重属性的集合: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集合。作为物质属性的现实展开——人类的物质化生存始终在人类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丰富着。物质化生存最初更多地表现为自然化生存——一种在纯粹的肉体需要下的物质化生存。马克思说:“人 ( 和动物一样 ) 靠无机界生活……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此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 这样一个过程派生出多种人类实践,功能营销便是其中的镜像之一。作为人类物质生存的镜像,功能营销始终是在反映着这种生存的特性与发展轨迹。“这个文明会产生,它有效率,它有能力增进舒适并使它普遍化,有能力将一个多余的事物变成需要,将毁灭变成建构;由于它把物的世界转化为人的身体和精神的一个面向……人们在商品中认出了他们自己,他们在汽车、高保真音响、双层住宅、厨房设备中,找到了他们的灵魂。” ] 一、功能及功能营销 功能( Function )一词,通常被理解为功效、效能、效用,是指事物或方法所能够发挥的有利作用,也可解释为事物或方法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 ] 这是一个笼统的解释。作为学术用语的“功能”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其相应的精确内涵。在数学领域,它强调的是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领域,组成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对整体的贡献。在社会学领域,功能是相对于整个社会体系的有用性而言,“功能就是指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它应承担的角色,因而也是它对维持结构的连续性上所起的作用” 。 ] 在功能营销的概念框架中,功能一词强调的是商品相对于消费者的,基于其独特物质属性的使用价值,换而言之,即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以衣服为例,《墨子·节用篇》是这样对衣服的功能进行定义的:“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清者,芊 ? 不加者去之。” ] 其大意大致如下:“为什么要做衣服呢?不过是冬天用来抵御寒风,夏天用来遮挡暴晒,所以穿衣服的道理是冬天能够增加温暖,夏天能够带遮挡烈日带来清凉,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就应该一概去掉。”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墨子朴素的产品功能思想。功能营销概念中的功能含义特指的是商品与物质属性直接关联的使用价值,它并不包括商品超越物质属性的文化、心理意义上的使用价值。例如, 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的布尼奥尔小镇 “ 番茄大战 ” ( La Tomatina-Tomato Fight ) 中番茄的使用价值就不在上述功能概念的含义当中。 二、功能营销内涵解析 基于以上的界定,功能营销的概念特指人们围绕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而进行的营销努力。 ] 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以商品物质使用价值为诉求核心的营销模式。而以商品的物质使用价值为诉求主旋律的时代,我们就将其称之为 “ 功能营销阶段 ” 。 (一)功能营销是在人类“占有式”的生存图景中进行的营销实践 人始终被自身原始的,自然赋予的物质欲望驱使而生存。占有式生存首先表现于财产的私有制。“因为他排出了别人使用和享受这些财产的可能性,而使我成为财产的占有者和唯一的主人”。 ] “占有式生存”的深刻的生产力根源在于早期的生产力发展相较于人类物质生存的相对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主要表现为生存物资的匮乏。作为对因物质匮乏而给个体生存带来影响的应对,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占有更多数量和种类的物质产品来确认自身本质的存在。当然,这种匮乏最初是纯粹的、真实的,到后来则慢慢发展成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永久的紧张状态。” ] 这种紧张的状态直至人类工业技术革命爆发,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之后才得以缓解。这个阶段是人的物质属性抑或可以说是物质化的人逐渐发展和走向全面的过程,是人的物质属性得到发展和走向充实的过程,也是人的客体化生存的阶段。 “占有式”生存图景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人类物质生存资料自身的排他性,当 A 在使用一辆汽车时,事实上也就排斥了 B 对汽车的使用。事实上,这种排他性在绝大数场合和绝大多数实体商品上会体现出的是一种绝对性,当一种商品被某个消费者占有时,这也许就意味着其他消费者永远地、不可逆地失去。当我吃下一只苹果时,也就意味着这只苹果作为你的食品的命运的终结。事实上,物质生存资料的消费是一种“纯粹消费”。“纯粹消费”指向的是物质实体的消费,与精神消费所不同的是,纯粹消费总是以商品物质实体的损耗、消散为代价。这种表象背后的实质是“纯粹消费”吻合的是人类的生理过程。作为一个活的生命体,人类自身总是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在和外部环境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作为这种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的结果,商品总是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损耗乃至消散。 “永久的紧张状态”和“纯粹消费”导致的排他性勾勒出“占有式”生存图景中消费的另一个特性。作为对“紧张状态”和“排他性”的条件反射式的防御,功能消费被注入了许多这个世界图景中特有的逻辑: 逻辑 1 ,量的逻辑。 量的逻辑是上述条件反射式防御的基本逻辑。此举是通过对物质消费品数量的更多拥有来换取占有式生存图景中个体价值的体现及自我充实感。这个逻辑中的“量”是一个相对的量,即这种量的占有具有清晰的选择性,它必须能够体现出“紧张”的消除和他人对自我的“排他”的消除。因而,当一种物质产品唾手可得并具有产量的普及性时,它将不属于量的占有逻辑考虑之列,而一个产品的普及性最终取决于该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工艺的成熟。从这个角度来说,空气尚不具备大面积成为商品的可能性,因为尽管在污染的今天,绝大数情况下空气还是适合呼吸的。但水却成为了一种普及的商品,原因在于江河湖泊受到污染,能够直接饮用的已经不多见了,而从普通自来水到优质矿泉水价格的一路攀升直接体现了原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影响力。当前中国大陆房价的节节攀升,根源也在于十三亿庞大的人口和人均占有耕地的严重比例失调造成的“紧张”氛围所致,可以说,一个城市的人口密集度越高,房价被推波助澜的可能性越大,因为人口的密集度强化了空间的紧张感。 逻辑 2 ,质的逻辑。 质的逻辑是量的逻辑的发展。物质产品的消费,量的逻辑有着天然的缺陷和瓶颈。试想在暴日的街头,你占有了数十只冰激凌,然而嘴只有一个,最后留下的只能是一身的尴尬。于是,体会过量的尴尬的消费者开始了另外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消费转型——质的转型。当然,这里所说的质是量的浓缩,并不一定反映产品的品质属性。由于一般等价物的存在,这种由量向质的转化变得非常简单。一辆宝马的价格大约可以购买十辆桑塔纳,通过购买宝马,消费者体会到了更高级别的量的占有,同时避免了单纯量的占有带来的尴尬。质的逻辑的一个极致是对珍惜产品的占有。唯其稀缺,所以更能体会到强烈的“排他”的快感,例如对珍稀动物的烹食,对限量版手机的追逐等。其实野生动物之所以在漫长的人类食物选择中落选,本身就证明了其作为纯粹食品的天然缺陷,而无论如何限量版,手机还是手机。但是这些本质上的功用却被质的逻辑所掩盖。 (二)功能营销是人类物质生存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微妙紧张关系的反映 功能营销的现实性深刻根源在于人类物质消费欲望需求满足的匮乏感。这种匮乏是基于生存的消费力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所致。作为这种矛盾的镜像——功能营销无时无刻不在具体反映着其具体的内涵。“酒香不怕巷子深”是这个时代的写照。营销的关键是获取与消费欲望匹配的物质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靠生产获得(自产自销),也可以是流转贩运得来。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卖家时代。换而言之,现实市场中真正影响制约市场交易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因而这个阶段有远见的经营者不会追求过分的暴利,因为暴利会严重削弱消费者长期的消费行为,进而给整个行业及相关行业带来长期的抑制作用。所谓“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四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聚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 正是这样一种状态造就了功能营销微妙的关系经营哲学: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他们唇亡齿寒关系的写照。为了保持这样一个动态的平衡,经营者必须在一个利润空间里进行营销努力,即所谓“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当销售利润过高时,会产生以下两种可能,一是消费者转而寻求其它消费替代品,使原有商品的销量迅速下降进而导致商业总利润减少;另外一种情况是,消费者无法获得消费替代品被迫进行消费,消费者的消费力被严重透支,消费结构被严重打乱,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混乱,市场出现紊乱的迹象。 之所以功能营销会呈现这样一个特征完全取决于以下这样一个社会消费逻辑:整个社会的物质生存属性就意味着消费者的消费产品都是构成其生存的必须要件。这同时也意味着与之相适应的消费能力,即消费者的消费范围也是以充填物质生存的空间为主要任务。就整个社会整体而言,大量冗余的消费能力是不存在的(相对于整个社会的物质生存),同样,多余的供给更是不存在的。这就意味着每个消费品存在着一种天然的价格区间。高于这个区间,会危及消费者的生存;低于这个区间,会危及商人的生存,即上文所谓“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四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当某一类生存必需品价格过高,则会导致生存结构的畸形,生存结构的畸形直接带来的消费者(生产者) 生存质量的下降,进而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后劲不足,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市场的崩溃,农业时代的朝代更迭大多与此有关,所谓“巧取豪夺,民不聊生”即是如此。而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也大致源出于此,即所谓“做面包的买不起面包”,“面粉比面宝贵”。 作为生产和消费微妙紧张关系的镜像,功能营销反映的是整个社会交易的生存属性。当这种生存属性是整个社会交易的主导属性时,这样一个时代就是功能营销时代。当生存属性是整个社会交易属性的一个构成要素时,这样一种模式就是功能营销模式。也就是说,功能营销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已经被人类的营销实践所超越。但是功能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模式,它永远隐含于整个社会交易生存属性当中。时至今日,尽管生存具有了全新的形式,汽车飞机取代了马车牛车,牛奶面包取代了甜瓜地薯,但在一定范围内生存的刚性属性却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分工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刚性在某些领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例如,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可以用步行替代绝大多数交通工具,但在今天的社会里,这基本上变成一种奢谈。 (三)功能营销在本质上是人类物质欲望与产品使用价值匹配的过程 马克思曾说 “ 货币天然不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 ” 。他所想描述的是商品与人类的消费需求并非是天赐良缘,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逐步被发现和定位的过程。历史上,兽骨、贝克等都充当过货币,但最终货币定位在金银等贵金属身上。这是作为一般等价物内在的规定性与金银的物质属性匹配的结果。功能营销的 “ 功能 ” 概念强调的是商品之为人的属性,商品功能(使用价值)的评判标准在于它为人的烙印。物质贫乏年代,人们青睐脂肪丰厚的肥肉,当生活条件好转,出于健康的需要,人们更愿意选择较少脂肪的瘦肉。肉作为食品的功用时而体现在脂肪多上,时而又体现在脂肪少上。这不是肉自身的选择,这是人主动的选择。人的物质消费欲望具有较大的伸展弹性,食品匮乏年代,即使是粗粝的饭食我们也可以甘之如饴,而产品丰富时期,即使是玉盘珍馐我们也认为理所当然。食品在这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感受却不会相差太多。这在本质上明确的是即使是一个单纯的生理需求,他也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所谓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因而针对任何一种物质消费需求,功能营销都有不同水准之上的匹配模式。就一些中华老字号食品品牌的没落而言,其本质上是功能营销落后于生理需求所导致的。传统的重油、高脂肪的食品结构构成没有能够与时俱进,走向新的更健康的食品结构。 所以基于生理的物质消费欲望与商品功能的匹配,其实是一种系统的匹配,是欲望和商品功能在一定的匹配环境下相互作用。这个匹配环境首先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其次是消费主体所属阶层的消费能力。因而,现代社会的平民食物的精美也许会高于一个中世纪的贵族,这是由生产力水平导致的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所致。长安面包不会安装按摩座椅, BWM7 系如果少了顶级音响则一定会损失市场,这完全取决于购车者基于消费能力之上的消费偏好。当然这种匹配延展性也并非无限制的,匹配范围主要取决于感觉器官或生命系统的感受阈限,人的肉眼能够感受到的可见光的波长在 380-780 纳米的范围内,人的味蕾只能感受到 0.1% 以上的甜度 ;这些生理基础是匹配区域的自然基础。功能的实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功能的满足则是从有到饱满的过程。欲望与商品的匹配的过程完全意义上来说是功能从无到有再到饱满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类感官感受从最低阈限到最高阈限发展的过程。但就一个特定的消费主体而言,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在囿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个体消费能力限制的前提下,能够调整自己的欲望阈值,并选择相应的消费商品,最终实现自己的消费过程,则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互为耦合的结果。 三、功能营销实践 (一)功能营销的实践版图 功能营销无疑是实践于人类的物质生存图景当中,而人类的物质生存图景又可以从物质生存的广度和物质生存的高度进行勾勒。物质生存高度是指消费者在什么样的经济水平上生存。大而言之,它是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消费水平状态;小而言之,是消费者自身的经济收入水平。物质生存高度决定了功能营销的高度。物质生存广度指的是消费者物质生存需求的多样性。物质生存高度和广度两个指标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的物质生存区域,这个区域也就是功能营销的版图(如图 1 )。根据物质生存高度和物质生存广度两大维度,大致勾勒出功能营销能够实践其中的四种物质生存模式: 模式 1 :高高度,低广度。 这种模式主要包括的是有良好的经济承受能力,但不具备开阔消费视角的消费者。处在奋斗当中的都市精英阶层大多处于这种生存状态。因为收入不菲,所以有很好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正处于奋斗的黄金时代,繁忙的工作使他无限顾及丰富生活的其他维度。这个状态的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以工作为中心展开,例如,他的名牌服装、手表等只是为了显示更好的职业形象,他的娱乐活动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拓展商业人脉。换而言之,这个区间内的消费者的功能消费是围绕着职业成功而展开的。这个时候你就不难理解一些知名汽车品牌的广告语中隐含的该产品与事业成功的关联的意义所在。“驾驶现代,成就未来”就是现代汽车提供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模式 2 :低高度,低广度 。相对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符合逻辑的消费模式:因为缺乏良好的经济承受能力,因而消费者的消费的广博程度也是不够的。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低收入群体基本就是这种物质生存模式。与上述高高度、低广度的工作中心型的消费者不同,这个区间内的消费者是以生活(生存)为导向的消费类型。从商家的角度而言,这个区间的商品的单位利润率并不高,但是整个区间覆盖的人群数量基数大,重复消费率高。因而,从整体利润上来说还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处于这个区间的商品是基于生活(生存)的功能性产品,考虑到低高度、低广度的区间特征,这是一个最强调商品性价比的营销空间。大型超市中的生活必需品,如鸡蛋等的轻微价格波动都能引起消费人群数量的的巨大波动,其深刻原理就在于此,这是由低收入、大基数消费人群以及高重复消费率三大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指向生活品的敏锐的价格弹性机制。这个价格弹性机制由于涉及人群广泛,涉及商品关乎基本民生问题而格外重要。目前, CPI 指数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原因就在于此。 模式 3 :低高度,高广度。 这是一种在逻辑上看起来似乎比较反常的消费模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牺牲高度来拓展广度的消费逻辑。牺牲高度的原因在于对生活多样性的渴望。通常这个区间的消费者具有这样的特征:已经摆脱了基本的生存束缚;相对于事业的成功更倾向于生活的丰富性。这样人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工作后独立生活且未成婚的年轻一族;另外一个类型是结束了家庭责任的银发一族,尤其是大都市的此类银发一族。前者是因为还没有开始完全承担起对家庭的各种责任,同时又因为朝气蓬勃而对生活的丰富性充满了渴望,非常乐意尝试新鲜的事物。后者则是因为所承担的家庭责任伴随着子女的成家立业和另立门户而逐步消除,尤其是退休以后,个人承担的工作责任也基本消除,与此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对生命的眷恋更加浓厚,更愿意在有生之年尝试更多的生活体验,这种情况在退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区域就更为明显。 模式 4 :高高度,高广度。 这是另外一种逻辑上非常合理的消费模式。因为有良好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能够选择更广阔的消费视角。通常这个区间所涉及的人群的基本特征可以简化为两个词语:有钱和有闲。这样的人群首先是事业成功后而归隐的品味消费人士,其次是经济成功家庭里面从工作责任中分离出来的其他家庭成员。通常实行高级会员制的,非开放型消费场所锁定的顾客就属于这样的消费人群。由于已经摆脱了经济水平对消费能力的束缚,此类消费者把消费与生命体验进行融合,用消费的方式来进行生命的体验,所以他们的消费方式往往是宽泛的、多维的。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该类消费者的功能营销的广度与其因受教育程度不同形成的生活价值观呈正相关。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价值观越饱满,其消费的广度也就更加开阔。 以上模式的划分具有类型的绝对性和标准的相对性的基本特征。类型的绝对性是指,物质生存模式天然存在这样的类的划分逻辑。标准的相对性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参照体系,具体模式的确定具有动态的特性。 (二)功能营销的实践模式 根据人——物匹配模式的异同,功能营销实践领域的具体操作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二种:功能创造模式和功能优化模式。功能创造模式强调的物质需求匹配的产品的原创性,一如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产生;功能优化模式则是物质需求匹配的产品的精细化。 1. 功能创造模式 一个范例:方便面 方便面又称 泡面 、 杯面 、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南方一般称为碗面,香港则称之为公仔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用热水泡熟食用的面制食品。方便面的主要成分是小麦面粉、棕榈油、调味酱和脱水蔬菜叶等,都是补充人体营养所必需的成分,方便面因其健康、营养、美味、方便,从一诞生就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提高,方便面这一即能快速充饥又富含营养的美味食品越来越受到都市上班族和青少年朋友们的青睐。据统计,仅 2002 年一年,全球消费的方便面就有 550 亿袋。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984.htm 方便面作为对传统面食的一种创新,一方面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传统面食的风味、营养,另一方面,顺应了工业社会百姓生活的快节奏特征,做到了即开即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便面可以看作是典型的功能创造模式产品。 功能创造模式本质上是对人类物质化生存的一种完善。因而,所谓创造,指的是现实的或潜在的物质需求的新型满足,创造的是产品,不是需求。人类的物质生存需求的维度和本质从未改变过。不过满足这些需求选择日益增多,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精确程度日益提升。功能创造模式指代的是人类的物质需求与实体商品建立联系的这样一个过程。这就好比最初的人类爬上陡峭的山峰更多的需要依靠自己的体力和技能,而台阶的发明则使得这项艰辛的工作变得平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功能创造模式。 人类的物质需求基于有机体生命自然的张力总是天然地存在着,然而这种需求的充填物——相应的实体产品的发现抑或生产却是有着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人类交通的需求古已有之,但最早汽车的出现到今天不过才两百余年。虽然几乎所有的人类物质需求都可以从人自身上找到其生物学的根源,但伴随着人类从动物向人的进化,这些物质需求与其生物学根源渐行渐远,特别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生物进化的速度,这使得人类物质需求的满足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突变”的满足方式。这样一种应对物质需求的“突变”的方式,我们将其称之为功能营销实践中的“功能创造模式”。 这种创造强调的是我们无法依靠天赋的生物秉性抑或是进化的遗产自然地明晰物质欲望指向的对象。一只猴子天然知道香蕉是可口的食物,但即使是最聪明的猴子也不可能在物产丰富的森林里创造出一瓶啤酒。当人类的物质文明与其自然属性的距离越来越大时,人类的物质需求的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烙印就会越来越明显,相应地,它的满足也就充满了创造的意味。创造的难度总是和一种物质文明的高度成正比,因为人类的物质需求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发展着,从步行到马车,从马车到飞机,从飞机到宇宙飞船等等,后续的需求总是在吸收前者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因而,需求满足的复杂程度一直在增长。新的复杂程度需要新的应对方式——创造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功能创造”模式前进的方向早已确定,可以发挥的空间在于具体路线的选择。 2. 功能优化模式 另一个范例:电视的进化 自 1925 年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 John Logie Baird )开始成功传输视频信号开始,电视伴随着人类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尽管其为人们提供视频信息和娱乐的功能从未改变。但就这种功能的优化而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早期的电视画面分辨率仅 30 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 5 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 2 英寸高,一英寸宽。而且只有图像没有声音,到上个世纪 30 年代才第一次实现音画同步。时至今日,色彩逼真、功能强大的各类电视琳琅满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3D 电视已经问世,人类不仅能够欣赏到高清晰的两维画面,凭借相应的视觉设备,人们已经开始从电视中欣赏犹如身临其境的 3D 画面效果。 以上资料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8623.html 从电视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功能优化的涵义。功能优化模式是功能创造模式的延续,它强调的是特定产品功能与特定人类物质欲望的无限接近。这种接近是一种“质”的接近,它指代的是产品功能与物质需求的完美匹配,它形成的结果是二者匹配带来的完美的感官的或系统的体验。人类物质需求与产品功能的匹配是一个可以无限逼近的过程,每一种更匹配的模式都会带来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例如从电子管电视的到 CRT 再到液晶)。 当然,物质消费欲望与产品功能的匹配是一个复杂过程。首先这种匹配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线性过程,准确地说,这种匹配更是一种非线性的匹配,虽然在某一个区间内,这种匹配呈现出一种线性的特征,例如空气中的含氧量在一定范围内和人的呼吸顺畅感呈现正相关,但当空气中含氧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则有可能引起醉氧的反应,这对人的健康而言,反倒是一种伤害。其次,这种匹配具有从一个单纯感官体验匹配向多感官通道体验匹配,乃至整个有机体系统整体体验匹配的发展趋势,因而食品的销售可以有从路边摊、到正规饭店再到豪华酒店的发展趋势,这其中包含了从单一感官到整体体验的发展过程。此外,在功能营销实践领域,这种匹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体,实践中商品的功能依赖于这两种不同的主体:消费者和更高层面的物系统,后者如轮胎之于汽车。两种不同的功能主体从而也决定了不同优化属性:消费者导向的优化模式和物系统导向的优化模式。前者以消费者的感官体验为终极的评判标准,后者以物系统的运行优化作为评价的标准。因而前者的属性是物的人化,后者的属性是物的物化。当然从根源上来说,二者最终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属性决定了对这种关系进行优化的终极方式。 作为功能营销的两种基本模式,功能创造模式和功能优化模式共同构成了功能营销的一个逻辑循环:新的功能总是先被创造出来,当这种新的功能逐步得到普及成为一种常规功能时,功能优化模式自然担当起该产品领域新的一轮营销竞争的主角。紧接着,新的更好的功能开始出现,功能优化模式又开始让位于新的功能创造模式,如此往复,周而复始。人类的功能营销实践就在这样一种螺旋式往复、上升的路径中前进。功能创造模式解决了人类的物质消费欲望与实体产品的对接问题。而功能优化模式则进一步在对接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物质欲望与产品功能尽可能的完美匹配。此后则是新一轮的创造与优化的交接。之所以存在上述的逻辑关系,首先在于人类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在人类科技还不能洞察自身的奥秘之前,这一类需求的满足永远是一个朝着理想目标渐进的过程。其次,人类的物质需求自身存在着无限的发展性,沿着一个确定的维度,我们可以发现无数能够与某一类物质需求进行匹配的产品按着进化的方向密集地分布着。 结语: 功能营销对应的是人类的物质生存图景。功能营销的客体是功能性产品,即指向人的机体功能或特定物系统的人类产品。功能性产品的营销存在着内在的客观约定性,即营销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产品性质与特定功能的匹配程度,匹配的程度越高,营销成功的概率也就上升。伴随着人类物质生存层面的丰富与发展,功能营销的内涵与形式也在丰富和发展着。 布尼奥尔所在的瓦伦西亚地区盛产各种水果和蔬菜,布尼奥尔的“番茄大战”始于 1945 年。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该城一个小乐队从市中心吹着喇叭招摇过市,领头者更是将喇叭翘到了天上。这时,一伙年轻人突发奇想,抓起西红柿向那喇叭筒里扔,并且互相比试,看看谁能把西红柿扔进去。这就是“西红柿大战”的由来。此后,每年这天都会再打一场这样的“战役”。随着时间的推移,街上的行人也加入混战。后来,就连世界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也加入了“战斗”。由于游客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尽情放松压抑的心情,并重新找到童年的感觉,因此这个奇特的节日在西班牙正变得越来越盛行。 任何一个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参考文献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 恩格斯 , 列宁 , 斯大林著 , 翻译局译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3 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58:23. ]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北京 : 人民出版 ,2000:56-57. ] Herbert Marcuse. L’homme Unidimensionnel Edition .Paris:Minuit,1968:34.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85:382. ] 莫里斯·迪违尔热 . 政治社会学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1987:186. ] 孙诒让 . 诸子集成·墨子闲诂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6:99. ] 贾利军 , 李晏墅 , 李金生 . 《系统论视角下营销发展进程解析》 . 南京社会科学 ,2009,(9):34-39. ] 弗洛姆著 , 关山译 . 《占有还是生存——一个新社会的精神基础》 . 上海 : 三联出版社 , 1988:75. ] 萨特 . 《纯粹理性批判》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1963:232. ] 司马迁 . 《史记·货殖列传》 . 北京 : 中华书局 ,1957:32.
2126 次阅读|1 个评论
系统启动自动挂载镜像
weihuayi 2010-10-16 09:27
编辑 /etc/fstab;添加以下命令: /xxx/ctexlive.squashfs /opt/texlive/ auto loop 0 0 如果是iso镜像: /xxx/ctexlive.iso /opt/texlive/ auto loop 0 0 然后把export PATH=/opt/texlive/current/bin/i386-linux:$PATH 加入到 ~/.bashrc里即可。 这样每次系统重启后,不需要手工挂载即可使用。 或者在终端下运行 source t1-portable.sh,能获得live模式下的终端环境。
个人分类: Linux学习与使用|3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功能营销——物质生存的镜像
jsnjjlj 2010-9-28 19:26
功能营销是围绕着人类的物质生存而展开营销的时代。 人类的物质生存是指以人类的自身生命体的存续为中心而展开的物质文明系统。 它包含生存与发展两个方面,生存是当下的生存,发展史未来的生存。
个人分类: 东方营销学|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