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震专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意大利地震专家因误判被追刑责的利弊效应
热度 1 陈龙珠 2012-10-23 10:48
据传媒报道 , 当地时间22日,意大利地区法院将6名专家和一个前政府官员判了6年监禁,罪名是“过失杀人”。法院认为,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的一场6.3级大地震前做了错误预测,并建议人们“只管放心地在家喝红酒”。这场地震中,有309人死亡。 报道提及, 意大利当局对这7名专家的审判曾引起巨大争议。国际科学界认为,当前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预测地震,这些专家只是一场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的替罪羊。2011年,全球5000多名科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的公开信,对这场审判予以批驳。同时,美国科学促进会也对此表示关注,称对这7名专家的指控“没有必要”。 科学网博客首页,今天已选登了多篇相关评论的博文。在本博看来,在强震准确预报尚属世界难题的情况下,对小震先兆强震熟视无睹和由小震预测可能强震,都是难以靠谱的事情。因此,作为追求真理的学者来说,我们既不能为意大利地震专家因失误被判刑而欢呼,也不能为每遇小震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动员全民出动避潜在大震而唱赞歌。对潜在强震的误判会导致民众伤亡的加剧,但对无强震的误判,也会使百姓承受了重大的心理压力乃至社会混乱。 对意大利涉事的几位地震专家来说,若他们的公开咨询意见是基于当时所掌握的地震活动监测信息和无悖于当时有效的相关法规,而且他们自己在此之后,也与其他广大百姓一样并未采取特殊的避震防险措施,则震后被追究刑事责任,是值得同情的。 国内外强震灾害教训和经验,对改善地震预测科技和社会防灾减灾管理法规,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次意大利地震专家因预测地震失误被判刑的事件,估计 利弊效应并存 :利,在于专家和官员言论会持有更加慎重的态度(对民众负责);弊,则在于他们的许多人将会滥用“疑险从有”(规避自己的刑责风险)。 人类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做到准确规避每一次重大灾害。但是,不断提高房屋和其他基础设施抗灾设防级别,不断增强人们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则是可以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
个人分类: 防灾减灾|3928 次阅读|11 个评论
聪明的地震专家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1-12-3 00:06
先看一则新闻报道(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1-12/02/content_3857597.htm ): 昨晚 20 时 48 分,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发生 5.2 级地震,今天上午 8 点 29 分,乌鲁木齐市也发生了 2.5 级地震,新疆地震专家指出两次地震没有关联。 新疆地震局高级工程师王琼介绍,昨晚莎车县发生的地震是在西昆仑构造带上,今天上午乌鲁木齐地震是在北天山构造带,属于不同构造带,所以是 没有关联 的。莎车地震最高烈度为 6 级,地震波及方圆 20 公里,乌鲁木齐地震是 弱震 ,属于比较小的地震 。 王琼表示,新疆平均每年 2 级以上地震达 600 多次, 一般 3 级以上地震才会产生有震感 ,而今年新疆中强地震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 俺同意以上说法,估计地球人都同意。新疆地震局的专家水平确实高,俺从该专家和记者的谈话中学到了不少东东,不服不行啊。 PS :莎车和乌鲁木齐分属两个不同的地震区。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2536 次阅读|6 个评论
地震局专家具有“辟谣”的能力吗?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1-11-6 23:21
11 月 1 日 地震发生后,伊犁河谷各族群众对地震消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近日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 “ 伊宁市将要发生 8 级地震 ” 的虚假传言。地震专家称,根据目前地震局掌握的资料分析,此次地震造成破坏性余震的可能性不大。 针对近日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伊宁市将要发生余震的消息,杨永胜表示,这些人从来没有向地震专业部门了解过情况。而且目前的地震监测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准确预测某地某时发生地震的水平,稍微有点地震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是编造的。 以上资料引自: http://dzh.mop.com/whbm/20111104/0/g8l78lI2809755Fl.shtml 判断某地未来有大震或无大震,都属于预测范畴,必须基于严格的、共性的科学依据,其难度是一样的。 现在国内外地震学界的主流认识是“地震不能被预报或难以被预报”,“没有找到强震前唯一的前兆”,“对强震孕育机理认识不清”,“ 目前的地震监测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准确预测某地某时发生地震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地震学家们凭什么敢做出主观臆断的预测呢? 依据过去的知识,地震学家难以判断 伊宁 6.0 级地震及其后的地震是强震或巨震的预震、余震或前震事件。因此,地震学家没有能力做出 “ 伊宁市将要发生 8 级地震 ” 是虚假传言的判断。 如果传言是真的,地震专家也无法判断;同理如果传言是假的,地震专家也无从判断。目前对地震学家而言,处于“是想为、而不能为”的尴尬状态。 辟谣是想安抚民心,可以理解,但辟谣必须得有科学依据, 没有科学依据的辟谣本身就是在制造新的地震谣言。 意大利地震学家因为“报不震”而实际发生了大震且造成了较大损失,为此被指责且被审判,实属咎由自取。希望中国地震专家们吸取经验教训,在没有科学依据的前提下,三缄其口方为上策。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4030 次阅读|1 个评论
意大利七名地震学家受控过失杀人罪--他们该判刑吗?
yqchen88 2011-10-1 10:34
七个意大利地震学者,不能正确预报地震、传递了错误的信息,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被告上法庭并认为有过失杀人罪。不能预测近期地震,是现在的科学水平。最多他们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该散布“不会有地震”,虽有过失应该不是有意杀人吧。 可在我国,就拿我们从事工作的结构地震保护系统来说吧!对学术不精的工程师,犯下不负责任的错误就不必说了。可有多少“学者”、“工程师”、“商人 ” 、“领导”明知有问题,却为了金钱,利益冲天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安置在汶川地震区可怜孩子的校舍、安置在首都学校、医院重要的加固工程上、安置在生命线的桥梁工程上。他们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有没有罪? 要是十年前,我没有,也绝不会说这种话,那时,结构保护刚进入中国,大多数人还不了解。“不知者无罪”吗!可十年过去了,几百个结构保护装置在中国实际工程中安置;每年都有几次相关技术研讨会,上百篇论文在全国发表;特别是去年在广州大学进行了第一次阻尼器的联合测试。众所周知,在我国实用最多的阻尼器在简单的初步测试中完全破坏。可接下来的事实那? l 在最简单的测试中密封爆开的产品,不思改进,(在这么短时间里能改善吗?)可在建设部领导的纵容下(至少是不过问),还在大量应用; l 连阻尼器的基本原理都没搞清,就“生产”出来产品骗人,当然更谈不到任何合格测试了。不要小看,他们都安置在了在我国连续垮塌的生命线的桥梁上了,知道这些情况的交通部、铁道部领导又怎么想?怎么看? l 一些国外根本没有测试生产条件的厂家,更能利用“有利条件”参加这场骗局大合唱,这是崇洋媚外、还是盲目相信; l 一些高等学府明明没有测试的条件,也不知道该怎么测试,却昧着良心参与造假,为这些伪劣产品出示“通过测试”的证书,其中包括我国最出名的大学。 实在是惨不忍睹,我才再次出来说话。 我想问问院士们,领导们,他们会被判刑吗? 这不是几年前访问我国的美国著名康教授的问题吗?经过 5 年了,在我国是越演越烈。 谁都明白,不来地震谁都没事,就是来地震,还不是这些教授、专家、院士、领导说了算,那还不好解释吗?谁该定罪?定谁的罪? l 设计施工上出问题造成塌桥、死人事故的都得过且过了; l 明知问题的领导可以尽量不去管它,把问题“和谐”过去; l 把错误百出、成为国际笑料的“发明”“创制”也拿来大肆推广宣传,盖起性能低下的建筑,这么多专业领导至今也不声不响; 他们,对人民有罪吗?该不该也被推上法庭! 可怜汶川的学生! 可怜北京的学生!可怜工程事故中死去的无辜者!可怜我们的人民拿出钱来叫他们骗人! 可怜的意大利地震专家,他们生错了地方,要学马可波罗长期在我们中原大地上,保准不会有事! 这些,有人听,有人问吗!还是这句话:这是我的故乡、我读过书的高等学府!
50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说老百姓不关心房屋抗震安全?
supdesign 2011-6-14 14:57
    谁说老百姓不关心房屋抗震安全?请参看下文,一个农民也关心自己的房屋安全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提高,老百姓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重要的是我们要提供多种安全性的房屋,供老百姓选择,而不是专家替老百姓做主,决定房屋的安全性能。 农村建房如何选址设计才抗震? 地震专家答疑(图) http://news.hainan.net/ 时间:2008-9-9 9:06:00来源: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评论(1) 我省2020年基本完成农居工程,确保遭遇6级左右地震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农村建房如何选址设计才抗震?      近年来,国内多次地震给农村带来严重的破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农民都很关心建设什么样的房子才是抗震的?就农民兄弟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省地震局的专家,得知我省正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简称农居工程)工作。   农村房屋为何抗震能力差   省地震局副局长李战勇说,遭受地震后,农村房屋破坏的主要原因很多,主要还是自身的问题,如地基不牢引起房屋破坏;房屋布局不合理造成房屋破坏;房屋过高或屋顶过重引起房屋破坏;砌体强度不够造成房屋破坏;木骨架不稳定造成房屋破坏;施工质量差,材料不合格引起房屋破坏等。通过对农村民居的调查,我省地震部门发现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的房子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李先生说,他现在住的是瓦房,外出打工赚了点钱,想把家里房子建成平房。“5·12”汶川地震后,他们都很关心建设什么样的房子能抗震设防。他说村里其他村民建房子,一般都是找包工头来建的,部分有设计图,部分却没有。他不想随便找人就建房子,毕竟这房子是花了他很多钱的。“不需要华丽,最重要的是结实。” 农村建房要注意选址结构   农民在建房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李战勇说,首先是场地的选择,要恰当,地基做牢才可能不倒。农民兄弟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稳定的有利地段、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砂层、河岸、古河道、陡坡、松软场地建房;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塌崩、地裂、泥石流及有活动断层的危险地段建房。   建设房屋时,其结构布置要合理,一是房屋形体要整齐,并尽可能简单;二是墙体布置要合理,房屋开间不宜过大,多设横墙,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三是承重墙尽量少开洞,多层砖房的高度比不宜过大,地震烈度6-7度时高与宽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8度时高与宽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0;四是房屋不要建得太高,减低房屋重心,屋顶要轻,尽量不做或少做那些既笨重又不稳定的装饰性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   抗震房屋的基本措施中,房屋设计跨度要小才最坚固,若要建成长方形,其长度应设计为宽度的两倍半为宜。地基、柱子、墙体、梁、屋顶要联结成整体,不能用条石做楼板。楼下开间要多,楼上开间要小。多层房屋楼上不可作仓库。木房骨架要横向加斜撑,纵向加剪刀撑,接触部分要牢固。门窗上要用过梁,不宜用砖平拱。   李战勇说,在向农民宣传建造抗震房屋时,他们总结成7句话:一是基础要放在密实土层;二是墙体转角处加构造柱;三是先砌墙后浇构造柱;四是构造柱加牙马槎;五是木骨架要联结牢固;七是要找经过抗震农居培训的工匠进行施工。 目标:6级地震无重大人员伤亡   李战勇介绍,我省的农居工程是2005年开始的,儋州市兰洋镇交月村是第一个试点。随后,每个市县都有1-2个试点村。与其他省市不同的是,我省实施农居工程的原则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协调发展、抗震安全,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农居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据了解,我省实施农居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全省村镇房屋抗震减灾法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以每年3%至5%左右的速度,引导、支持农民群众更新、改造和加固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居民,到2020年基本完成农居工程,全面提高我省农村民居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确保在遭遇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地震时,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十一五”期间,我省要开展农村民房基础资料调查,研究农村民居实用化抗震技术,编制农村民居抗震技术规程和种类齐全的建造、加固图集;以遭受6级左右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时房屋不倒塌为目标,建成覆盖范围较广的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形成农民新建、改造、加固住房优先考虑抗震防灾问题的社会氛围(记者王灿)
个人分类: 02地震|33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愧是伽利略的国家:蛤蟆和地震专家是平等的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1-5-26 14:54
不愧是伽利略的国家:蛤蟆和地震专家是平等的 蛤蟆(或其他征兆)能否预报地震? 这不是专家说了算,也不是蛤蟆说了算, 要看究竟地震了没有? 意大利不愧是出了伽利略的国度, 能够平等地把蛤蟆和地震专家摆在老百姓的天平上。 意大利 7 名科学家震前辟谣被控过失杀人 老百姓看见蛤蟆在马路上开会, 感觉到要地震; 地震专家却劝说老百姓呆在家里喝酒, 结果老百姓上了地震专家的当。 意大利 7 名科学家当地时间 26 日因 09 年未能预测地震被控过失杀人罪。该地震致 300 人丧生。震前当地居民已发现异常,专家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会发生地震,称居民可待在家喝红酒。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2240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专家又说【不】了
热度 5 sheep021 2011-4-9 17:53
专家驳太阳风暴诱发日本地震说 称两者无关联 2011年04月09日 0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唐娟 日本7日晚再次发生7.1级余震,针对网络流传关于“太阳风暴诱发日本地震”的说法,记者8日采访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门研究太阳的首席科学家季海生及多位地震专家。 季海生表示:“ 太阳风暴是非常平常的自然现象 ,在太阳活动周期,就会频繁出现太阳黑子爆发。而此时发生地震,仅仅是巧合,并不能说明两者间有关联。”他进一步解释说:“太阳活动周期有一个11年的周期规律,如果两者有关,那么地震也应该与太阳活动周期有一样的规律,但是地震并没有这样的规律,因此两者无关联。” 曾有网友认为,“太阳风暴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扰乱了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磁暴会在地壳中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能触发地震”。 “此次地震还是日本9级地震的余震。”江苏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振亚这样表示。据他介绍,主震发生过后,余下的能量要不断释放,就表现为余震不断。自日本9级大地震以来,日本海域附近已发生42次6级以上的余震,两次7级以上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说:“9级大地震过后,6级、7级余震不断是常有的事。例如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9.5级大地震,之后也是过去快20天左右,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的余震。”他同时提醒,此次日本7.1级余震值得特别关注,因为它有窗口作用。由于该地区地下应力特别敏感,可能在同一构造带上,还会有比较大的地震。 评: 反驳理由简单明确。无懈可击。哈哈。 一切皆是巧合。无巧不成书,无巧也不地震啊 相关链接: 科学家预测今后日本还可能发生9级地震 2011年04月08日
个人分类: 地震预测|190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科学》杂志剖析日本大地震:地震专家预报出错
杨学祥 2011-3-27 12:35
《科学》杂志剖析日本大地震:地震专家预报出错 http://www.enorth.com.cn   2011-03-27 09:56   尽管有密集的地震仪器、透彻的地震研究以及优良的防震措施,然而,3月11日下午1时46分发生在日本本州东北宫城县东部海面的9级大地震,仍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重创了这个国家。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辐射泄漏,灾难深重,满目疮痍,震惊世界。3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发表新闻分析文章,剖析了这场灾难。   文章指出,作为一个国家,日本已经习惯于地震,也准备好迎接一场大地震,然而,这次地震和所引发的海啸的强度之大,完全超过人们的想象,专家们也猝不及防。在这个残酷、悲伤的事实面前,人们不禁要问:地震真的防不胜防吗?人类该怎样努力才能将灾难程度降至最低呢?   地震为何防不胜防   3月11日的日本东北大地震,是现代仪器记载的五大最强地震之一。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日本气象厅将这次地震定为9级。地震沿着日本海沟俯冲带冲破了400多公里的地壳,震源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有100万人口的宫城县东部海面,距离首都东京约373公里。日本官方估计死亡人数为1.5万人。地震引发的海啸卷起了7米多高的海浪,侵袭宫城县、福岛县以及岩手县等,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辐射泄漏事件,海浪横跨太平洋,波及至美国加州海岸。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金森博雄(Hiroo Kanamori)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个地区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东京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罗伯特·盖尔(Robert Geller)说,这场地震的惊天能量和意料之外的发生地点,也暴露出预测下一次大地震何时何地来临是多么的无用!即使像在日本这样有充分的地震监测、研究和准备的国家,大地震也总是不期而至。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环岛之中。太平洋火山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万公里,呈马蹄形,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地质构造板块移动剧烈,世界上90%的地震和81%最强烈的地震都发生在该地带上。沿着日本海沟,太平洋板块被挤压在鄂霍茨克板块之下。在某些地区,俯冲板块在上冲板块下面平缓地滑动。在另外一些地方,板块在表面上联结或粘合在一块,在这个地方,沿边界的滑动或破裂让板块迅速恢复到低应力状态,所积累的能量则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地震波与同时发生的海底运动形成了海啸。   为了评估特定区域的地震风险,科学家们通常以过去发生的事件为指导。日本东北地区保存有一个世纪的地震记录。每隔30年或50年,沿着日本海沟就会发生强度为7级至8.3级的地震。金森博雄说,最近沿俯冲带释放了许多压力,很难说哪个地区已积累了相当的压力足以产生另外一场大地震。日本地理空间信息局的大地测量师西村铃木仁(Takuya Nishimura)说:“坦率地讲,我们没能预见这次地震。”在2004年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中,他作为共同作者仔细讨论了该地区地壳变形的发展。   穿过历史回到过去,几年前,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宫城县附近会有一次地震,但规模比3月11日的灾难要小一些。历史记录显示,该地区在869年有一场名为Jogan的大地震,沿海平原成为蛮荒水域。一个埋藏在仙台平原沼泽沉积下方的海洋沙层显示:当时,高达3~4米的古代海啸从海岸冲向内陆,研究人员对洪水痕迹的分析显示,Jogan地震的强度为8.3级。历史记录和仪器观察显示,对于更小一些的俯冲带来讲,强度为7.5级左右的地震每隔30~40年会发生一次。1978年,宫城县曾发生强度为7.4级的地震,引发海啸,并造成28人死亡。西村铃木仁说,二者相比,3月11日地震的破裂带与1978年地震的破裂带有重叠,但前者比后者大多了,前者为400多公里,而后者只有50公里。   西村铃木仁认为,如果东北地震是Jogan地震的重复,那么大地震的超级循环也许每隔1000年就发生一次,而且这种冲击并不一定局限于日本海沟,他认为:“这次事件显示,这类大地震可能会发生在其他俯冲带。”其中一个可能的地点是卡斯卡迪亚断层带。卡斯卡迪亚断层带位于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海岸,从美国加州海湾北部向北延伸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南面。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地震学家约翰·比达尔指出,当卡斯卡迪亚断层破裂时,3月11日的日本地震就将成为西北太平洋的一个基准,“我们知道这里会发生同样强度的地震,问题不是‘是否’,而是何时”。   预报为何声东击西   另外一个问题是,3月11日的地震会对日本海沟附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东京大学的地震学家远田晋次(Shinji Toda)说:“我们真正担心的是,本州东北地区释放的应力增加了东京附近大地震的可能性。”他最初的计算推测,地震将应力卸入房总半岛(Boso Peninsula)近海的断层,房总半岛是将东京湾与太平洋隔开的小岛。历史记录显示,1677年,该地区有一场大地震和海啸。   这场日本东北大地震将给风险评估提供一个审慎的教训。东京西部的东海地区遍布着几百个地震观察仪器,从1965年开始,日本的地震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地采集分析这些实时数据。如果沿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的断层一直在不停地增长,那么地震学家委员会将作出评估决定:是否发布8级地震即将来临的警告。日本当局已经加强公共建筑的强度,使之可以抵御强烈晃动;在海岸沿线修筑堤坝和防洪门,阻挡来自地震的海啸。   然而,从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神户7.2级地震,到3月11日发生的9级地震,日本在过去20年间所发生的两次大地震表明,专家们寻找的都是错误地点。金森博雄说,美国加州也有类似问题,即使过去几十年中所发生的毁灭性地震发生在别处,比如1994年发生在洛杉矶西北北岭市的6.7级地震和1971年发生在加州圣费尔南多的6.6级地震,但人们依然将目光关注到圣安德烈亚斯断层。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有能力估计多少地震应力会在断层处堆积。金森博雄说:“我们所不能预测的是单个序列。地震应力可能以单个地震的方式释放,也可以从更小的事件释放。面对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我的观点是:用更普遍的方法预防地震胜过某种优先、集中的努力。”   《科学》的文章最后指出:对于一个以优良防备著称的国家来讲,这个悲伤的现实可能说明:有些地震太大、太罕见,防不胜防! 稿源: 网易探索 编辑: 周婷(实习) http://tech.enorth.com.cn/system/2011/03/27/006250772.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1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意大利为什么起诉地震专家
majorite 2010-6-19 04:08
意大利为什么起诉 地震 专家 -------------------------------------------------- 作者:嵇少丞 二周前,意大利拉奎拉市地方检察院以过失杀人罪起诉 地震 专家。起诉书上指控由地震专家组成的高危委员会在地震前 6 天举行的会议上没有向民众提出短期地震警报。据说,该官司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居民认为,地震专家的工资和研究经费来自人民的税,却不能有效地为人民服务,犯了渎职罪和过失杀人罪。这场官司最终如何收场,我们拭目以待。 必须强调,高危委员会中的地震专家遭到起诉,并不是因为他们没能预报地震,而是因为如下事实:主震之前该地区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前震),民众中流传将发生强震的谣言,高危委员会的专家们在主震前 6 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小震已经释放了积累的地震能量,所以大震不再可能。新闻发布会后6天即2009年4月6日 发生了6.3级强震。拉奎拉市地方检察院认为,高危委员会的小震已经释放了积累的地震能量,所以大震不再可能(预报不地震)的结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这样毫无科学基础的结论麻痹了民众,误导了民众。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说,意大利拉奎拉市地方检察院起诉 地震 专家还是合情合理的。支持更多国家的民众起诉毫无科学根据 预报不地震的地震专家( http://www.56.com/flashApp/56.10.05.05.swf?vid=50749197 ) ! 2009 年 4 月 6 日 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凌晨 3 时 32 分在 意大利 中部地区一场 6.3级 地震 。地震震中位于 阿布鲁佐大区 首府 拉奎拉 ,距离 罗马 95 公里 。震源深度为 10 公里,地震持续了 15 到 20 秒。该场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埸,并至少造成 290 人死亡, 1500 人受伤, 另有数以万计的人无家可归。很多历史性的建筑也遭到了破坏。估计需要大约 160 亿美元的资金重建遭到地震重创的地区。 意大利拉奎拉市地方检察院以过失杀人罪起诉地震专家,将开历史先河(中国是否会跟进?)。意大利地震和地质专家 Daniela Pantosti , Alberto Michelini , Alessandro Amato , Massimo Cocco , Ingrid Hunstad , Warner Marzocchi , Claudio Chiarabba , Massimiliano Stucchi 在网上联合呼吁世界各国科学家支持他们,反对拉奎拉市地方检察院的指控。现有4000多名学者在给意大利总统的公开信上签了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如下网址: www.mi.ingv.it/open_letter/ . Subject: Letter of support for Italian earthquake scientists indicted for failing to predict the L'Aquila Earthquake Dear colleagues and friends, Two weeks ago the LAquila Prosecutors office indicted of manslaughter the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High Risk Committee that met in L'Aquila one week before the Mw6.3 earthquake. The charges are for failing to provide a short term alarm to the populat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struck, killing more than 300 people. The president of INGV, Enzo Boschi (member of the High Risk Committee),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Earthquake Center, Giulio Selvaggi (just accompanying Boschi to the meeting as technical specialist), are among the scientists in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now under investigation together with somecivil protection officials. We think that the allegations against the scientists are completely unfounded and we look for support on thi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unity working on earthquakes and in the Earth sciences in general. We invite you to sign the letter addressed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Italian Republic, published at the the web page www.mi.ingv.it/open_letter/ . We also would be glad if you could extend this invitation to other seismologists that can possibly share our initiative. We hope that by this action we can increase the awareness of people on earthquake risk reduction through education, preparedness, and a long term program of building reinforcement. Thank you in advance for your support Daniela Pantosti Alberto Michelini Alessandro Amato Massimo Cocco Ingrid Hunstad Warner Marzocchi Claudio Chiarabba Massimiliano Stucchi Open letter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Italy Two weeks ago in Italy, the LAquila Prosecutors office indicted scientists, some of them members of the Commissione Grandi Rischi (Commission for High Risks), and civil protection officials for manslaughter. The basis for the indictment is that these people did not provide a short-term alarm to the population after a 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 held in LAquila six days before the Mw 6.3 earthquake that struck that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allegations against the scientists are completely unfounded. Years of research worldwide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currently no scientifically accepted method for short-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at can reliably be used by Civil Protection authorities for rapid and effective emergency actions.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ommunity has long recognized that the best approach to defending populations from catastrophic earthquakes is not through earthquake prediction, but through risk mitig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safety measures to prevent buildings from collapsing. In this regard,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hazard maps, which provide estimates of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predefined values of peak ground motion in a given time period, provide the specifications required by building codes to avoid collapse of buildings and the resulting fatalities Italy is an earthquake-prone country. An improved seismic hazard map that summarizes decades of research on earthquake occurrence and effects was completed in 2004 (see http://zonesismiche.mi.ingv.it/ ).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work of many scientist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best seismic hazard maps in Europe, and it has been used as a basis for the Italian building code beginning in 2008 ( Norme Tecniche per le Costruzioni, GU n.29 del 04/02/2008 ). It should be viewed as the primary contribution of the Italian earthquake scientists to their Country. Seismic hazard maps must also be used for conveying to the population the basic concepts of earthquake hazard, awareness,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Increased consciousness of the earthquake hazard and associated risk should also foster further prevention actions by nation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Overall,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damage prevention in the form of retrofitting are not only possible but mandatory in a country affected for the most by moderate size earthquakes that often result in catastrophes for the society because of the large percentage of seismically unreinforced buildings. Education, awareness, preparedness and retrofitting are the best tools for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catastrophic earthquakes that will inevitably affect Italy in the future.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volved in earthquake science urges the Italian government, local authorities and decision makers in general, to be proactive in establishing and carrying out local and national programs to support earthquake preparedness and risk mitigation rather than prosecuting scientists for failing to do something they cannot do yet - predict earthquakes.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394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512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杨学祥 2010-5-30 17:30
512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发布日期:2010-5-30 9:12:48  新闻来源:强渝论坛  编辑:秦洁  手机看新闻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http://cq.people.com.cn/news/2010530/201053091248.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国大陆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地震专家所述还是记者歪解?
chaohe 2010-3-9 17:02
盛传地震专家说中国大陆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这一结论一时骚动,有新浪微博网友调侃曰:2012将近,大地震前都有三个明显征兆:1.井水异常;2.牲畜反应异常;3.专家出来辟谣。但是细心的人都会发现,第三与第二部分重复了。 本人好奇,于是上地震局和新浪网查证之,结果显示如下: 一、摘自地震局网站: 问:近期全球为什么7级以上地震如此频繁? 地震专家: 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 2010年以来,截止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由于1月13日海地7.3级地震及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近期全球的强震活动较为引人关注。 问: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多发期? 地震专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此即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如果这一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其中大多数地震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问:上一次全球地震频发是什么时期?具体情况是什么? 地震专家: 就全球8.5级以上巨大地震活动而言,上一次全球地震强活跃期出现在1950-1965年期间,这一时期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8.5级以上地震7次,除1次发生在我国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问:近期我国也发生了一些地震,原因是什么? 地震专家: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145次4级地震(12次/月)、20次5级地震、3-4次6级地震,另外,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两次7级地震。 2010年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4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最大地震是2月25日云南禄丰5.1级地震,这4次5级以上地震都分布在西藏南部和川滇地区。此外,2月18日中、俄边界发生6.4级深震 。(这是关于我国情况的描述) 二、摘自新浪网: 本报讯(记者夏命群)中国地震局专家昨日介绍,2010年以来,全球地震频次的确略高于平均数,但暂时还很难断言全球由此进入强震频发期。 从目前情况来分析,全球强震可能还会持续,但大多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记者:近期全球为什么7级以上地震如此频繁?   地震专家: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2010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发生7级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仍在正常的分布范围,是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地震活动的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由于1月13日 海地7.3级地震 及2月27日 智利8.8级地震 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近期全球的强震活动较为引人关注。   记者:全球是否进入了地震多发期?   地震专家: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此即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特征。如果这一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其中大多数地震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记者:上一次全球地震频发是什么时期?具体情况是什么?   地震专家:就全球8.5级以上巨大地震活动而言,上一次全球地震强活跃期出现在1950-1965年期间,这一时期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是1952年堪察加半岛9.0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8.5级以上地震7次,除1次发生在我国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记者:近期我国也发生了一些地震,原因是什么?   地震专家: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145次4级地震(12次/月)、20次5级地震、3-4次6级地震。另外,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两次7级地震。   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 两文中蓝色字体是关于我国地震情况的语句。相比而言,新浪网上的新闻只是多了一段引言【 本报讯(记者夏命群)中国地震局专家昨日介绍,2010年以来,全球地震频次的确略高于平均数,但暂时还很难断言全球由此进入强震频发期。 从目前情况来分析,全球强震可能还会持续,但大多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作者按:对地震术语所知甚少,地震活动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能量的释放,是否就等同于我国大陆暂时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呢?不知是不是我的误解还是记者的误解,O(_)O哈哈~
个人分类: 雨行天下|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系各类系列化地震预测仪器及其产业化的设想
jljqj 2008-12-30 10:27
关系各类系列化地震预测仪器及其产业化的设想 荣大龙 关键词:地震预测仪器;地震预测仪器产业化;地震科学家;地震专家;地震企业家;能工巧匠 一、引言 根据基本的自然科学原理、规律和法则,地震的近临性临震预测(面临地震的发生已经很近进行预测)是一种常规的科技问题,而地震的远临性临震预测(面临地震的发生很远进行预测)当今仍然是一种预测尚未达到理想的世界难题。 对于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应将地磁场、地电场参数作为预测用的第一类重要参数(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布点),将特型振动(地声)参数作为预测用的第二类重要参数(也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布点),将地应力参数作为预测用的第三类重要参数(只能极少量布点),将基本振动参数作为预测用的第四类重要参数(也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布点),将特型电磁波参数作为预测用的第五类重要参数,(只能极少量布点。大地震发生前夕,一般已经有地下物体的非巨大振动形式的摩擦滑动,甚至有化学反应等,引起红外异常和地光等),将地重力参数作为预测用的第六类重要参数(只能极少量布点。在理论上可以推断大地震发生前夕,当地物体的重力回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比较微弱,测试分辨比较困难),将其它参数作为第六类重要参数。 因此,技术关键除了地震预测预报决策理论与技术以外,计算机软硬件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传感器技术(如上面叙述中的特型振动-地声测量技术、地重力)、信号检测-分析-处理技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当今的技术难点主要是传感器技术、信号检测-分析-处理技术和决策控制技术。 大规模发展个人型地震仪器和其它地震仪器产业是预测预报预防震和推动地震科学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地震预测预报预防真正地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的根本出路之一。 建议国家大力推行改革和开放政策,鼓励大批企业家和地震专家在这一广阔的领域内竞争,生产出大批琳琅满目的高质量的产品。 这是涉及到中国和世界亿万家庭和每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单位利益的巨大产业。商机无限!只有商业化运作才能真正地让地震科学与技术真正地发挥作用,真正地服务于人民;反过来,个人型地震仪器、正规型地震仪器产业的飞速发展,又会促进地震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这就是良性循环。采用这种管理与运行机制,国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反而可以大大增加利税收入,老百姓的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老百姓的化费不多,可大量增加就业机会,企业家也得益。当今社会,人类的奢侈品消费已经很多,那么,人类在地震仪器消费方面的投入显得格外重要。须知,当今社会脱离商业性的科学与技术几乎是没有的。企业家最关心的是:产品性能、用处与市场前景,市场前景预测估计:中国范围内,几百亿~几千亿人民币;世界范围内,几百亿~几千亿美圆。只要有关部门解放思想,放手让大家干,就可以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中国人有魄力、有能力,在这一崭新的领域内,引领世界新潮流! 二、家用个人型地震预测仪器和家用地球科学仪器 1.基于指南针原理的纯机械式地震预测仪 台式。可以同传统的机械时钟结合起来,地震预测报警发声的能量和时钟指针转动的能量通过上发条储备。可以做成普及型或豪华型,价格大约为几十到几百元,甚至数千元。 2.基于指南针原理的电子机械式地震预测仪 台式或悬挂式,可以看到指南针的转动。由指南针(单独设计制造)、指南针侧面指针指示器(通过机械机构实现可以在侧面看到指针的偏转。若是台式,此机构可不要)、电子线路、喇叭蜂鸣器、转换开关或电位器(弱档—若房子质量较差,可以选择此档,小地震喇叭就响,还有中档和强档)等部分组成。价格大约50到100元左右。国家应该颁布法令,作为必备保护报警电器,限定每家、每户、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每个车间安装。这种仪器只能测量指南针的最大偏转角度。 3.基于指南针以外测磁原理的电子式地震预测仪 由测磁传感器、电子线路、喇叭蜂鸣器、转换开关或电位器(弱档—若房子质量较差,可以选择此档,小地震喇叭就响,还有中档和强档)等部分组成。价格大约50到100元左右。国家应该颁布法令,作为必备保护报警电器,限定每家、每户、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每个车间安装。这种仪器只能测量指南针的最大偏转角度。 4.基本智能型地震预测-家用地球科学仪 由地磁场传感器(指南针或其它测磁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测试空气化学成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子线路、单片微型计算机芯片或嵌入式微型计算机芯片、喇叭蜂鸣器、轻触按键、液晶屏或数码管、RS232或USB计算机通讯接口电路等部分组成,可以键盘设定,显示各种信号,还可显示实际地震发生以后的情况(地震级别、振动参数等),智能式科学计算和自动报警;另外,可将信号传输到普通电脑,信号定时采样时间可以为5秒,进行科学计算和图象处理,可以采用文本显示、实时趋势Y-T图和历史趋势Y-T图(实时信号进行存储调用)形式显示等方式进行显示。价格大约3000元(不含普通电脑)。家庭和单位可以选择购买。 三、正轨型地震预测监测仪 (1)正轨型基本地震预测监测仪 包含一/(4)中的功能,增加地声测量功能。主计算机采用工业级别的同普通计算机PC软硬件百分之百兼容的工业计算机IPC(IndustrialPersonalComputer),或可编程序自动控制器PAC(ProgrammableAutomationController),前端测试控制计算机采用当今工业控制可靠性最高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价格大约30000~40000元 。此机型作为群测群防定点单位(机关、学校和规模工厂)的必备自动化监测机型,通过普通计算机网络,向当地的市、县地震自动预测-预报-监测计算机系统自动传输有关数据。当然,群测群防定点单位还要人工收集当地井水情况、动物反应、地震云等情况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以后,再向当地的市、县地震监测计算机系统自动传输。这种仪器富裕家庭也可购买。 (2)正轨型多功能地震预测监测仪 包含二/(1)中的功能,还可检测温度、湿度、空气化学成分、地重力、当地地下水情况等参数。价格大约40000~50000元。此机型作为地震局室外测试点和特殊群测群防定点单位(机关、学校和规模工厂)的自动化监测机型,通过普通计算机网络,向当地的市、县地震自动预测-预报-监测计算机系统自动传输有关数据。当然,群测群防定点单位还要人工收集当地井水情况、动物反应、地震云等情况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以后,再向当地的市、县地震监测计算机系统自动传输。这种仪器富裕家庭也可购买。 四、卫星地震预测参数测试系统 使用卫星测试地震预测的参数可以是地磁场、地电场、地光波、地云等。由于卫星飞临扫描各地一遍(一个周期)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每个县各有一个卫星又不太现实,所以卫星测试地震预测参数主要用于地震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和远临性临震预测预报。 五、地震自动预测-预报-监测-管理计算机系统 中央计算机采用工业级别的同普通计算机PC软硬件百分之百兼容的工业计算机IPC或者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AC),前端近旁进行检测、数学运算和部分数据处理功能的从计算机采用工业自动控制最可靠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丰富的外围通讯连网能力,众多的远距离分布式地震测试站为各种典型的地震局直接管理的计算机地震测试站和群测群防定点单位管理的正轨型地震监测仪。这种地震自动预测-预报-监测-管理计算机系统全自动进行复杂的地震实时数据采集及处理,根据地震预测决策算法进行全自动科学运算、数据处理、图象处理和语音音响处理,实时地发布地震预测预报结果;并且能够实时地监测地震发生以后的各种数据,以各种形式自动发布。这种地震自动预测-预报-监测-管理计算机系统主机部分大约5~8万元(不含网络附件、近旁的外围测试仪器、远距离分布式地震测试站),一般提供给中央、省、直辖市、中等城市、县地震局购买。例如,一个县地震局可以购买6套,其中5套分别采用5种地震预测专家系统(不同地震学派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决策处理,处理结果自动传送的第6套管理表决计算机系统进行全自动裁决,最后最终实时地发布地震预测预报结果。 六、家用电器内嵌地震预测报警功能 可以在各种家用电器内,例如收音机、电视机、手机和电脑等的内部,完全有条件嵌入地震预测、预报和监测功能。 七、结束语 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地震仪器产业的大发展,反过来可大大推动我国基础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化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大发展。我们期望地震科学家、地震专家、地震企业家、电子技术专家、自动控制专家、工人师傅、各路能工巧匠门在前景无限的庞大的地震仪器产业园地里角逐,展现聪明才智和风采! 参考文献 1.荣大龙等编制:工控机IPC-PLC-电器控制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敏等编制: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快讯:国家地震局专家称我国地震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
杨学祥 2008-10-7 08:19
  新华网北京 10 月 6 日 电 针对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发生的 6.6 级地震,中国地震局于 6 日启动地震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 10 月 6 日 16 时 30 分,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发生 6.6 级地震。截至 10 月 6 日 18 时,拉萨市、当雄县、尼木县强烈有感,并有房屋破坏报告,估计地震将给当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 中广网拉萨 10 月 7 日 消息(记者旺堆罗布次仁)截止到今天凌晨获得的最新消息,目前西藏当雄地震震中格达乡已有 9 人死亡, 19 人受伤,其中 11 人伤势较重,一百二十七间房屋倒塌,灾区仍有余震不断、通信基本瘫痪。格达乡 5 个村共有 153 户受灾 。 长假最后一天深夜,新疆乌恰发生 6.8 级地震,几乎与此同时,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发生 6.3 级地震,已造成 70 余人死亡, 100 余间房屋倒塌。昨天早上 6 时 56 分左右,阿富汗发生 6.2 级地震,大约 10 个小时后,西藏拉萨当雄发生 6.6 级地震地球似乎在频频触发震动档,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测定,整个黄金周期间发生了 20 多次大小地震。地震开始进入活跃期 。 8 月 25 日 西藏仲巴 6.8 级地震, 8 月 30 日 攀枝花 6.1 级地震, 9 月 10 日 与 9 月 11 日 短短两天内,伊朗、印尼、日本相继发生地震人们困惑 : 这些地震相互之间是否有关联?下一次地震又会出现在哪里 ? 在地质观察上,经常可以看到地震群发的现象。例如 9 月 11 日 8 时 印尼发生地震, 20 分钟后日本北海道发生地震,它们之间肯定有某种呼应。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目前还不清楚,很可能是一种互相触发的作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表示。高建国说,人们对地震增多感到困惑,原因之一是最近的活跃与此前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在汶川地震之前,从 2005 年 4 月到 2007 年 5 月,我国出现了近百年罕见的长达两年多无 6 级以上地震的平静段,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平静后,地震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高建国说,地壳只有调整到一个相对平稳的位置后才可能会平静,而目前地震核心区地壳仍处于调整期,这也是余震不断的原因 。 根据热红外气温监测,地震前一段时期,四川震区的气温比常年高出了 9 ℃ ,高建国说,地震蕴育是一个很长的时期,积聚了巨大的能量,是否正是在这样一个地下热量释放的过程中,地表温度的偏高吸引了台风的到来呢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耿庆国也提出,有研究表明,大地震发生前,由于积累的巨大能量,可能改变台风的走向,引导台风推进。例如唐山地震前,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的一次台风,一直北上至华北。而汶川 8 级地震前,强大飓风也有可能是受到 8 级地震的引导,而转向登陆缅甸 。 这只是事后的推测,还需要进行严密的计算与论证。问题在于,如果再出现一个走向异常的台风,我们能根据它来预测出下一个地震可能发生的地点吗?答案是,现在还不能。当然,地震和台风之间的关联性,只是探索地震发生规律和进行预测的方法途径之一。高建国说,单学科的研究方法可能还无法参透地震的奥秘,科学界已经开始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判断 。 ● 10 月 6 日下午 ,西藏拉萨当雄发生 6.6 级地震 ● 10 月 6 日 6 时 56 分 左右,阿富汗发生 6.2 级地震 ● 10 月 5 日 23 时 52 分 ,新疆乌恰发生 6.8 级地震 ● 10 月 5 日晚 ,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发生 6.3 级地震 ● 9 月 10 日 与 9 月 11 日 ,伊朗、印尼、日本相继发生地震 ● 8 月 30 日 攀枝花 6.1 级地震 ● 8 月 25 日 西藏仲巴 6.8 级地震级地震 参考文献 1. 孙闻。中国地震局针对西藏当雄地震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2008-10-07 06:43:05 来源: 新华网。 http://internal.northeast.cn/system/2008/10/07/051530441.shtml 2. 旺堆罗布次仁。西藏当雄地震造成 9 人死亡 19 人受伤。 08-10-07 06:18 来源:中国广播网。 http://www.cnr.cn/2004news/internal/200810/t20081007_505115841.html 3. 李艳秋。国家地震局专家称我国地震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凤凰资讯。 2008 年 10 月 07 日 解放网 - 新闻晨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810/1007_17_818918.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3720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