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关键时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未来十年是医药行业重塑格局的关键时期
热度 7 acthinker 2013-3-23 08:13
2013年,整个医药行业面临着新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的执政团队上台,必定会继续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自主创新,作为高科技行业的医药必定是其中的一艘旗舰,十二五规划也说明了这一点。二是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温总理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医药事业的政府投入大幅增加。此外近期新的基药目录大幅扩容扩适用范围,以及卫生监管机构的重组,都会实质的促进医药行业整体性的发展。虽然医改不太成功,医药事业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理顺,不过我相信,这个改革和理顺的过程,正是医药大发展的时期。三是中国今年的人均GDP约6000美元,人民对生活的关注,已经从温饱、居住转移到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健康上来了,从微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度来讲,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说明医药保健行业具有很好的人文基础。四是从产业层面,我国过去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最近几年又从海外大幅引进人才和技术,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投入也快速增加。特别是研发中心,每年都会有很多公司开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进入中国,会促进CRO、监管、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链条的发展,从而从大环境上为本土药企提升自身能力提供近距离学习和模仿和激励的机会。基于这些变化,假定本届政府能够在医药上继续开明的政策和坚定的支持,未来十年一定是我国医药行业塑造格局的时期!在未来十年如果不能够找准位置的公司,2023年后要找到就更难了!不过,这个机会不是仅仅对于本土企业而言。中国在IT产业上的发展途径已经表明,在一个没有准入限制的市场,如果本土企业不在创新、品牌和后台上具有国际竞争力,未来的机会或许还是外资的盛宴。本次基药扩容有好几个就是外资公司主打的药品。 2008年时,我曾经统计过一些医药公司。具有优秀基因的公司如今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值膨胀了好几倍。医药是依靠创新维持竞争力的行业。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是考察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指标。对于一个医药股,营销是股价短期上涨的驱动因素,而决定估值高度的一定是其创新能力!不过在目前的国情下,按照西方跨国药企开发药物的路子,一个新药历时10年耗资10亿美元,即不现实也不一定就有好结果。目前中国人均在医药上的开支决定了,仿制药是最适合的战略。那些能够首次仿制,二次创新仿制,并在积累到一定程度进行创新药开发和国际化的本土药物公司应该是最有潜力的公司。医药研发,从根本上就是确定疾病-靶点-分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化学药开发多数是从左向右,从靶点-药物分子这个过程需要做大量筛选和改造,失败率很高。而目前很多的中药研发,则是从右到左的过程,即已经知道某一种草药某一种组分的效果,只需要寻找到其确定的靶点和药理机制即可。这个过程的风险要比研发化学药要低,而受益却是一样的。从这次基药扩容可以看出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程度,这种国家战略的考虑我相信是复合的,不仅仅从医学,还从国家的独特竞争力、产业发展战略、文化等方面的考虑。从竞争角度看,化学分子的生产门槛是比较低的,基药里面生产厂家很多的药要么是化学药,要么是普通中药。而中药独家品种、生物药,首仿药则竞争小很多。所以我相信,那些引入现代药物研发体系的中药、生物药公司一定具有美好的前途。 从世界范围来讲,现代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经对医药研发模式和产品阵列产生实质性影响,全世界最畅销药物的多数不在是小分子化学药,而是单抗类药物。从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年,很多疾病的病理正逐步被廓清,而新的药物靶点在过去几年快速增加,这些资源和技术专利是未来医药公司发展的核心资源。下一个十年,将是这些新靶点新疾病药物上市的时期。生命科学,以及新的复杂分子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药物单纯以小分子化学药为主的格局,将来会形成小分子化学药、中分子天然产物组分药和大分子生物药这样新的体系。因此从技术革新角度讲,未来十年是全球医药发展的关键十年。从市场格局来讲,欧美经济发展比较慢,社会存在去杆杠的问题,因此总的医药投入不会大幅增加,只能是结构性的调整。机会出现在新兴经济体。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因此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布局将深刻影响全球的医药市场格局。所以,从市场角度讲未来十年亦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十年。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6229 次阅读|11 个评论
小麦病虫害防治重抓三个关键时期
tjm9518 2010-9-30 18:04
一年一度的秋播工作即将来临。日前,农技001工作室对江苏移动农信通用户开展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服务,徐州等地大量农信通用户发来短信,咨询相关问题。现结合农信通用户提出的问题和近年来我省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简要介绍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领和生产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我省小麦上发生面最大、需要普遍用药防治的病害是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发生也较为普遍;小麦散黑穗病在淮北和沿海等地发生较为普遍,但发病率一般不太高;小麦腥黑穗病在南部地区有扩大发生的趋势;小麦锈病在某些品种上发生较重;小麦根腐病、全蚀病在部分地区的部分田块有所发生。北部地区小麦蚜虫、麦蜘蛛以及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较重。 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生产上重点应在小麦播种期、返青期和抽穗扬花期这三个关键时期,做好药剂防治等工作。 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主要做好抗病品种选用和种子处理工作。目前适合在我省大面积使用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赤霉病的抗性普遍不太强,但其中仍有较多品种耐病性较好,在病害易发地区应尽量选用耐病性较好的品种,避免使用高感病品种。淮南麦区,特别是射阳、建湖、宝应、金湖一线以南,一般应选用扬麦系列、镇麦系列、宁麦系列等红皮麦品种,沿淮地区宜选用对赤霉病抗性较好的弱春性小麦品种和淮麦23等淮麦系列半冬性品种,直播稻茬等晚茬口宜选用扬麦系列等春性小麦品种。目前生产上适用的对锈病、白粉病抗性强的品种较多。由于高抗病品种大面积应用,我省小麦生产上一般不专门用药防治这两种病害。生产应尽量选用对锈病、白粉病抗性好的品种,以减轻药剂防治压力。 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为系统侵染性病害,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病菌主要在小麦幼苗期侵入,到中后期发病。病菌一旦侵入苗体,难以用药剂控制。在这些病害易发地区,生产上应注意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适用的药剂有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最好先用登记用于小麦种子处理的专用拌种剂、种衣剂等。这些药剂对苗期纹枯病、赤霉病以及全蚀病等病害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今年沿淮等地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收获的小麦种子带菌率高、种子活力较差,容易引起死芽、苗枯和成苗率低等问题,用多菌灵等药进行种子处理,有利于控制病害发生,提高成苗率。近年来我省直播稻、机插稻面积大,水稻腾茬迟,小麦播种晚,出苗期温度低、出苗慢,土壤湿度较高时易发生烂种现象。用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有利于减少烂种、烂芽,提高成苗率。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应严格按使用说明用药,重点注意不盲目增加用量,拌种要均匀,播种后要做好盖籽工作,否则可能发生药害,导致出苗率下降。用这些药剂拌种,小麦出苗期会略有推迟,为正常现象。 北部地下害虫和苗期蚜虫发生较重的地区,宜用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这些杀虫药剂可以与上述多种杀菌剂混用,兼防治苗期多种病虫害。注意辛硫磷等药用量不能过大,否则也可能产生药害。以后在越冬前注意观察田间害虫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麦蜘蛛、地下害虫、蚜虫等病虫害达防治指标的田块进行药剂防治。 返青期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此期病害初起,麦苗植株比较小,药容易喷到麦株基部纹枯病常发部位,用药防治效果好。错过这一时期,麦株长高后再用药,药难以喷到麦株基部,而且病害发生加重,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常用药剂是井冈霉素。该药对纹枯病仍有较好的防效,但持效期较短,宜将其与丙环唑、苯甲丙环唑、己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混用。这些唑类杀菌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达20天左右,并对气温回升后易发的白粉病、锈病等病害有兼治作用,在小麦拔节之前使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小麦基部节间的高度,有利于减轻后期倒伏。 麦蜘蛛、蚜虫发生重的地区,结合防治纹枯病,使用阿维菌素、氧乐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克螨特等药防治麦蜘蛛、蚜虫、 抽穗扬花期 小麦抽穗扬花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防治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期施药,遇阴雨、大雾等有利于赤霉病发生的天气时,在齐穗期再用药防治一次。常用药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还可以选用甲硫咪鲜胺等药剂。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区和田块,加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等药剂。蚜虫、黏虫等害虫发生较重时,加用氧乐果、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咪、吡虫啉等药防治害虫。结合防治病虫害,加用磷酸二氢钾、尿素以及复硝酚钠等肥、药,有利于促进小麦生长和灌浆结实,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危害,提高对病虫害的耐受能力。(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1130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