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拖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疫情、火情与汛情
dfedhw 2020-2-6 09:27
面对各种自然灾害,需要有机结合现有战术,采取相应策略,快速抢得先机,唯有当战略战术综合运用得当,才能始终掌握主动权,从而避免局面失控。 1.灾害防御的三道防线 应对上述任何一类灾害,从时间上均可相应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种灾害应对的立足点各不相同。 疫情:一种新型的病毒,一旦任其“蔓延”至第2道防线,结合巨大的人口基数与随机的流动性,而相应药物又无法在短期内被研制出来,随着时间的分秒流逝,在第2道防线附近反复“胶着”,大量“兵力”投入,若其继续“推进”至第3道防线,则愈发被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无疑会演变为一场灾难,为此,只能将其彻底控制于第1道防线:及早实施全面隔离。 火情:一起火灾的总体破坏威力显然比不上疫情,只要第2道防线战术得力,再加之第3道防线的快速增援,一般不易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再退一步说,只要人员能够保全,财产的损失可以暂且不论。故而,第2道防线可作为立足点。 汛情:尽管从设防水位开始,已持续对洪水走势进行密切关注,实际可承受的底线仍在保证水位,通过拦蓄调峰以及适时分流,洪水的时空分布在相当程度上是可控的。退一万步说,即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峰叠加,还可通过分洪,以牺牲局地来换取主体平安。所以,第3道防线仍可作为防洪的立足点。 综上所述:战术手段决定了各自战略的权衡与实施,没有更多的选择与犹豫,战略失误将给战术选择运用带来无尽的困扰。 2.城市安全风险与经济社会运转 尽管疫情还在蔓延,针对接下来的开工时间问题,有人提到:瘟疫厉害,吃饭问题更重要,两害相权,没有办法。所有的灾害风险控制问题,背后无一不面临安全投入产出的考量与平衡,这也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理解为何封城时间普遍被认为有所延迟,面临诸多非议。表面看来也许最初采取的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实际上正因为“看不到”最坏的结果,下不了决心,这非但不是“保守”的做法,反而事实上成为一种“激进”,这一冒险的“打法”导致后果严重到几乎无法承受。 站在今天来看,“以静制动”无疑是当初应对疫情最简单有效的办法,然而,对于一个带有高速运转惯性的现代经济社会,要想一下子停下来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急刹车”也同样面临着风险,而病毒正是趁机“钻”了这一空子。 “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果断的错误也比犹豫的正确要好。。。这些话理解起来都没什么难度,然而当落实于具体的情境当中,对于一个特大型城市实施史前未见的大范围封城,不仅要在春运期间快速切断人流,继而严重影响到物流,反过来高速紊乱的信息流甚至会引发各类猜疑与恐慌,故决策与实施的确有不小的难度,尺度与分寸的拿捏导致“事前诸葛亮”并不好当。 3.从时间轴线来看待灾害发展及应对过程 尽管灾害类型完全不同, 然而所有应对方式的核心均体现为两个字:拖延 。 疫情:病毒在人体内短期无法甄别,以最快的速度推行隔离,待尽可能少的感染者出现症状,其余的人就是安全的,牵涉面也不至于太广,反过来才可能腾出足够的人手精力与设施条件来抢救前期被感染者,而不是等到“火烧连营”之后才开始“抵抗”,一步慢则步步慢,如此只会像“滚雪球”一般陷入恶性循环,应接不暇。所谓拖延是指隔离全过程的“拖延”,而非前期痛下决心时的“拖延”, 充分打“提前量”才可能为有效实施“拖延”营造出最为有利的条件 。 火情:待到火起,初期利用一切物力人力,迅速就地延缓火势蔓延速度,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等待增援力量赶到,便于将火势一举“围歼”,是谓:拖延。 汛情:全流域上下协同,采取一切手段:拦、蓄、分、泄、滞,消解洪峰的形成,直至平安度汛,无一不是体现出:拖延。 灾害的大规模“发力”分别位于不同的防线阶段(有先发制人,有后发制人…),只要拖延战术实际运用得当,削其“锋芒”,争取主动,对各类灾害的防控就是成功的,最起码结果可以承受。 从宏观角度来看,火灾、洪水至少是可见的,可触及的,对其“秉性”多少有所了解,自身也具备一定的“作战”经验,尤其在时间轴线上对其尚有清醒认识,而像病毒这种来自于微观世界的几近陌生的“入侵者”,面对出其不意的“造访”,十几日的教训不可谓之不深刻,为此需要社会各方结合战略战术层面引起足够的敏感、重视与配合,同时,在整个危机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给后续研究留下了无穷的思索空间。 PS: 尽管烟花爆竹与消邪祛毒未必有某种必然的联系,然而还是希望未来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解禁(如规定燃放区域与时段),毕竟自然界的奥秘尚无法完全用科学道理解释得清楚。 今日头条: 谨慎做出“人传人”判断:“保守”还是“失守”? 如果疫情无法遏制,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 历年世界各地的“瘟疫”,人们都是怎么战胜的?(漫画) 微信公众号: 集智俱乐部 扩散信息、交通管制、自我隔离,哪个更能遏制病毒传播? 医艺会狮 武汉肺炎将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 高校人文界 中国的灾难美学,实质是一种遗忘灾难的艺术
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Procrastination
smallland 2018-5-17 22:08
几个关键词或许能说明问题: Procrastination: 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推到明天。 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这里不说这个实验本身的意义。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为了奖励加倍,能坚持15分钟的强烈诱惑,必然需要一定的价值判断力。 这里的拖延,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貌似截然不同,其实内在的价值判断原理是一致的,仅方向相反。在棉花糖实验中,急于吃糖的小朋友只管眼前利益;在日常拖延中,把难做或麻烦事留在后面,只顾眼前的轻松愉快。如果简单地把“棉花糖实验”归为“贪吃”,把工作的拖延归为“贪玩”,两者就是一回事了。 Delay Discounting 好东西放的越久越不值钱 类似棉花糖的实验结果,在成年人中也存在。有个实验发现,100美元如果搁到三个月后,“价值”损失17美元;也就是说,现在给你83美元,或者三个月后给你100美元,许多人会选择现在就要钱。 这与拖延看似不“同理”,但细究起来一个逻辑:眼前的舒坦更有价值,越往后越贬值;同时麻烦事往后拖似乎会变容易,即delay reward。 Evolution:又扯上进化了?不勉强,生物的一切“性状”皆进化而来,具有“进化意义” 从进化角度看,猴急也好,拖延也好,只是一根线(梯度)的两端。原始的“价值判断”总有道理,比如蛋白质,美;糖,甜;脂肪,香;为什么,有热量啊,有营养啊。在成年看来毫无意义百无聊赖的事情,小孩乐之不疲,绝不拖延;但孩子意识不到其中的价值--为将来的生存打基础;就像原始人吃糖时意识不到其中的热量。你天天做瑜伽,为了减肥,这个意识到了,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这是因为,你看到了其中的价值。 价值判断,是拖与不拖的动力关键。从进化和发展关系看,仅仅是无意识与意识的区别。如果你能教会猴子时间和价值的概念,它可能也不如四岁的孩子:不管明天多少香蕉,我只要眼前的一个。 其实,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除了解决食品问题和类似猴王的交配权的利益,并不存在多少“今天事情不能拖到明天”这个问题。你看, 越是原始的民族,过得越轻松;原生态,没提倡的。 也就是说,拖延是个现代问题。就像人体的一些“进化病”,拖延如果也算是病,也是进化病,也必然是普遍存在的。要克服它,需要学习,需要毅力,需要意志,也就是类似“上进心”之类的东西。 拖延,可能基于两个相反的原因:畏难(太麻烦,或太难)或轻敌(小case,等到最后做也不晚)。懒,总有懒的理由和原因。 Concrete:把要做的事情具体化 孩子的心理容易套出来,只要有耐心,总能搞清楚他为什么拖拉:期望太高?完美主义?怕做不好?畏难?只要能找到原因,只要他还能听你的,就有可能帮助他。 一 定要按时完成作业啊?这是口号,能喊出来的,没用。把他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相对容易做的,一点一点分段做;这就是具体化。不一定教会他什么价值观,不用成年人的励志故事,说不定只需要几块棉花糖。 成年人拖延,算了,自己没动力,没救;有动力的,有野心的,不会拖延。你看多少贪官,其实也是工作狂,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为D和GJ也做了不少贡献。想提拔的,你看有几个懒虫?特别是领导吩咐的,屁颠屁颠的。
12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注册那么久,终于开始发博文了,希望见证自己的成长!
SSCZ13 2016-12-24 19:21
关注科学网好久了,一直都是当个观众,没有注册,后来看着大家发表着观点和感悟也想着自己写点东西,但是总觉得自己还不够水平,一直拖到现在。 不能一直拖到,拖到何时才算个尽头啊。今天写第一个博文吧,虽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但是是一个开始。
个人分类: 自己的想法|2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还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lele6314 2015-3-29 16:34
你会不会买一本书,其实你从来不看,但是你觉得你好像拥有了其中的知识?你会不会制定一个计划,其实你从来坚持不下来,只是享受制定计划那几天的快乐?把开始当成结果,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心理习惯,我们把这类人称为“开始爱好者”。青鸟健身曾经公布过一个数据,有70%的人都是办了年卡额一次然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开始爱好者”含人群的70%左右。如果你在一两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英;如果你在三四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华;如果你在不同的五六个行业做过十年,那你是精神病——企业讨厌不断开始的人,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 。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而是用来穿越的。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可能怕时间不够,其实越等时间越紧张)。我们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尼尔·菲奥里在《战胜拖拉》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引自古典老师
3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桂又香
热度 2 czy2010 2014-7-20 21:05
桂又香 今天是周末,寝室没网,所以又来到实验室看昨天只看了四分之一的一本闲书,这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7天治愈拖延症》,是我无意中从国科大校友群里下载的。标题里的拖延症吸引了我,在下载后冷落了它近半个月后,我偶然又发现了它,接着就想找时间读一读。其实我是个拖延症不严重但仍然很受其影响的人,经常就会有早晨虽然醒了但仍然躺在被窝,玩手机、看新闻,或者是有些自己计划的任务一推再推,使是心里一直挂念着不舒服,也不想去完成,所以就想读读它,看有什么收获没有。 昨天读的四分之一,再加上今天读的一小半,感觉收获很大。不仅是针对拖延症,其中的心理学知识和分析也对我个人性格的自我分析很有帮助,比如家庭中父母的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我从小父母就经常争吵,争吵的原因各种各样,有原则性的大事,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后就是冷战,然后就是让小孩子作为他们的沟通渠道,去传话。作为一个孩子,在目睹经历了他们之间无尽的争吵后,我对他们很是无语、无助。在他们争吵的时候我一般会躲在一边或房门外,想要远离这一切,无奈自己没有那个能力。我不会抱住谁劝说,因为那没有一点用处。争吵后妈妈总是让我去传话,去喊他吃饭、去喊他干活。但是爸爸有时也在气头上,他就不会去,然后我就回头告诉妈妈他不去,然后妈妈再让我去喊···我不想这样,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逃避,在若干次传话无效后,我不会再傻乎乎地跑去告诉妈妈,爸爸不听话,我会瞅个机会溜走,到外面去散心,短暂的逃离。这些问题,本不该我来面对,而我又必须面对,但是这些问题本质上超出了我的解决范围,我无力解决,逃避是最安全的策略,这就为以后的拖延埋下了伏笔。一个人的性格是小时候塑造的,有些性格缺陷看起来是长大后出现的,但是往往能找到其幼时的阴影—我的懦弱,我的优柔寡断都脱胎于我的童年经历。之前我一直觉得童年对我的影响,也就是害羞,不善交际而已,现在看来,远大于此。 读书过程中,另外一个感受就是作者的深厚功底,各种引用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我感觉自己在经历一次蜕变。后来想想,也许是我读的数太少了,才会有这种错觉,因为平常看的更多是专业书籍,人文书籍看的不多。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的语文也不差,经常跟女朋友吹嘘说自己的语文水平不差于一般的文科学生。但是这份自信更多的是基于我高中时的语文成绩和跟我深入聊过的为数不多的文科同学,也就是说这是个片面的、静止的眼光,经过四年的学习,大多数文科生读的书肯定比我多,他们肯定不再是吴下阿蒙了,我之前的那份自信其实是夜郎自大而已,再回想起自己动不动就写个诗啊,对联啊发到空间里显摆,真是羞愧不已。自省是必须的,但是更多的醒悟是自己以后要多多读书,不仅是专业书,更要多读人文类的,还要多写,多总结,不要偷懒。就以此篇为始吧。 看了一下午电子书,眼酸字幻,就趁着晚饭之前出去走走,目标是云大西北处不远的莲花池,即龙池,有约1800年历史,龙池越金,是昆明八景之一。此池在昆明市区,相传是吴三桂与陈圆圆游赏之处,文革受毁,面积缩半,后重建。在这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很是难得的幽静去处。公园内垂 柳依依,锦鲤争食,进门的湖对面有一座三层空心八角塔楼,耸于绿林之中,檐角飞翘,湖面飘荡有木舟三叶,随波起伏,又有零星野鸭悠然玩游,煞是有趣。沿院内环湖小道走向塔楼,道旁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忽闻一阵奇香,似浓似淡,似有似无,仔细分辨方知是桂花,始觉已近八月,八月桂花香。猛然想起,当年考研的日子,学校自习室楼前有几棵桂花树,八月里香气扑鼻,每每走过都能清醒我们昏天黑地地看书后晕迷的精神。一直觉得桂花才是君子花,花小不争艳,十里而飘香,即使有贪婪之徒摘下花枝,也只能捏枝轻嗅,或捧于掌心,不敢深闻,否则三闻而香不复。因为它的香气是整棵桂树散发出来的。走到塔楼脚下,在池边环视公园,真是心旷神怡啊,眼睛得到远望,舒服了很多,又逛了一会,就回校吃晚饭了。 PS:左欣欣同学说,就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感觉与记忆的相关联度而言,嗅觉与之的关联最稳定和持久。我觉得有点道理。这是个很好的课题。 公园正门牌楼 进门池边 锦鲤争食 公园一角 公园一角 小野鸭和鸳鸯(不确定) 公园一角 雨后桂花 四面荷风亭 公园简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9 次阅读|5 个评论
你有拖延症?还是工作狂?
热度 16 xiazhi397288 2014-5-30 18:45
对待工作,不同人有不同态度,有人是工作狂,有人随性,有人积极主动,有人时有拖延。如果你因为工作态度受到责备,大可把罪责怪到基因头上呢~ D2 基因让你一秒变工作狂 也许你是工作狂人,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常常脚不沾地地苦恼着时间都去哪儿了?这种工作态度有可能是基因决定的。 我们知道,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而且还能调控奖赏这种神经功能,其感受器为D2基因。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Barry J.Richmond团队研究发现,通过注射一小段特别的DNA到猴子的大脑中,能使其与脑细胞中某个关键的基因相结合,暂闭D2基因的活动,以让猴子变成专注并不期待回报的“工作狂”。 他们于2004年发表在《PNAS》上的这篇文章中,讲述了详细的实验过程。具体说来,是这样的:让7只渴了一段时间的恒河猴看着屏幕上的提示推动杠杆,如果做得好,就给它们几滴水作为奖励。普通猴子的干劲随着奖赏的有无而变,如果能得到奖赏,它们就会干得非常起劲,很少出错,但如果不给它们奖励,它们就会偷懒。当使它们的D2基因失活后,它们的行为动机和奖赏感受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就会“不在意”或是忘记是否有奖赏,干劲十足的持续工作下去,出错率也很低。但在治疗效果消失后,猴子又恢复了往日的懒散。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或许可以作为人类治疗精神失调的方法,也可以让那些长期情绪低落、看不到工作价值的人恢复工作热情。 是不是有那么一丝害怕这个培养工作狂的秘诀被老板发现? 我不是不愿意工作,只是我很容易疲劳 有的人少眠,他们经历充沛,可以轮轴转,只要睡5、6个小时就能神采奕奕。而有的人却很容易疲劳,需要睡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生活中不少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如果你非常疲劳的状态出现半年以上,身体也无其他异常,那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劳综合征(CFS)。 早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项目组在对227名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多次生理和心理的检查评估后,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含有的某些基因,与大脑调节压力反应的活动有关,而且表现出与常人不同的基因活性。 而在2005年的时候,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50名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此类患者与其它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群的某些基因是有差别的,具有独特的基因活动模式。不过,研究者还尚需时日,以进一步研究发现诊断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新方法。 我只是懒,所以不想做 “ 我想好好工作,可一想到要有那么多的体力劳动,我就懒得动......”。今年年初发表在《PLoS Genet》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懒得动与基因有关。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携带Slc35d3基因突变的小鼠比正常小鼠不爱运动,表现出进行性肥胖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症状。Slc35d3基因起到协助神经信号转移的作用,帮助传递运动和认知信号,一旦这个基因发生突变,将使多巴胺信号通路阻隔,让大脑无法发出刺激人动起来的信息。一旦对携带Slc35d3基因突变的小鼠进行受体兴奋剂处理之后,小鼠就如一般小鼠一样活泼好动了。 而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成年人体内也检出SLC35D3基因突变,肥胖症人群该基因突变频率超过千分之五,这或许是控制人体活力的“开关”,也是治疗代谢综合征和进行性肥胖症的良方吧。 我是拖延症患者,明天再做吧 “ 啊事情好多啊可就是不想做,明天再做吧”,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拖延心理?脑袋里“勤快”和“懒惰”这两个小人打架,牺牲的总是“勤快”小人?研究表明,拖延不仅来源于心理,还可追溯到进化原因。 上个月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提到,拖延有基因方面的原因,它还可以遗传,并往往与冲动联系在一起。冲动是符合进化需要的,原始人们往往只顾得了当下,有吃饱的机会就一定要抓住,不然就可能饿上很多天。但随着进化的推进,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还要为以后着想,因此,拖延的意义就表现出来了——当冲动这个表观遗传特征告诉我们要“朝朝暮暮”时,拖延则会让我们顾着“天长地久”,可见拖延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那些一拖坏事儿的例子就不值得提倡了。 由此可见,拖延是冲动的进化副产品,这一点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的心理学家Daniel Gustavson从遗传的角度对181对同卵双生子(100%的基因共享)和166对异卵双生子(共享50%基因)的研究中也发现了。 所以,尽管市面上有关拖延症分析和治愈的书籍不胜枚举,但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吧,可能还是得尚待时日。毕竟,没有分子层面更多的了解到它的遗传影响,就无法真正的理解并找寻到其解决对策。 这么看来,拖延or工作狂,可不完全是自己的主观意愿,有些可是隐于血液之中,或“藏在深深的脑海里”做“潜伏”的哦。问对策?我劝吧,还是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啦,善待自己,且行且珍惜吧~~这,才是王道! 《我的歌声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5NTQ4NzQw.html
11121 次阅读|33 个评论
翻译:克服拖延毛病的7个绝窍
热度 2 waterlilyqd 2014-1-26 16:39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 7 Tips to Get Yourself Going 翻译: 邱敦莲 Figuring out why peopleprocrastinate is simple, it’s figuring out how to get over it that’s difficult.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is at the top of many people’s lists for betteringthemselves. If you keep procrastination to a minimum you’ll lead a productiveand efficient and likely happy life. Who wouldn’t want this for themselves? 人们为什么会有拖延的毛病,了解这个很简单,但要明白如何克服这种毛病却不是那么容易。 克服拖延的毛病常常列在人们完善自我的头条。如果你能够将拖延降到最低,那么你就能过上高产又高效而且愉快的生活。谁不想呢? In order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now, consider the followingprocrastination tips: 为了防止出现拖延的毛病,请考虑采取以下的七条建议: 1. Deal with Your Stress . Many people find themselvesprocrastinating because they lead stressful lives. You can solve many problemsby dealing with your stress in a healthy way. Start getting enough sleep. Takeplenty of time to relax. Ask for help when you need it. Find something thatworks for you. 1 .正视自己的压力 :很多人会形成拖延的毛病,主要是因为他们过着紧张的生活,你可以以一种健康的方式解决很多问题,即,正视自己的压力。从现在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花时间放松自己,如果需要的话,寻求其它的人帮助。 2. Seta Schedule . It may help you to get a day planner orother type of scheduling plan. Not having a set schedule is one of the mainreasons why people procrastinate. It’s easy to forget to do something, or toavoid doing something if you’re not holding yourself responsible at the end ofthe day. Look at your schedule throughout the day and make sure that you stickto it. 2 . 制定日程表: 这样有助于你有计划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时间。没有制定日程表是很多人做事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在一天结束时你都还没有让自己按照日程去做,这样,很容易让自己忘记做某事或者逃避做某事。每天要看看日程,并不时地对照日程检查是否严格按照日程完成了预期的工作。 * Another tip to remember is to set attainable goals foryourself. If you try to cram too much into one day, your body and mind willfight it with procrastination. Also, make sure you schedule in time for you torelax too. 非常重要的一点 : 切记要为自己设计能够达到的目标。如果你在一天的日程中塞进太多的工作内容,让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都无法胜任,从而会造成拖延。要保证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放松的时间。 3. Break your Tasks Apart . Sometimes you’ll find yourselfprocrastinating because the task at hand seems too large. An example would becleaning out your garage. You may have boxes everywhere and just the thought ofgoing in there is too daunting. In this situation you should tell yourself thatyou’re going to sort through one or two boxes per day. Before you know it thejob will be done little by little. 3 .分解任务: 有时候你发现自己拖延主要是由于手上的工作任务太大,造成自己无从下手。就拿清理自己的车库这件事来说吧!可能车库里面堆满了各种盒子,一想到进去看到这些就头大。这种情况下,可以告诉自己每天清理一两个盒子,这件事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4. Take Breaks . When you’re on the journey to overcomingprocrastination, you must learn how to take breaks. If you push yourself toohard, you may eventually burn out. After you accomplish each small task, giveyourself some time to yourself. Don’t be tempted to take breaks that are toolong. If you are tempted then make sure that you time yourself. 4 . 中途休息: 在克服拖延的毛病的旅途中,你得学会如何掌握节奏,中场休息。如果把自己逼得太紧,最终会适得其反。每完成一项小的任务,让自己稍事喘息,但是,不能让自己停得太久,要保证自己能够很好地掌控这个进度。 5. DoIt Now. When it comes to the little things, take on the “do it now” mentality. Allthose little things can add up to some serious stress if you continue toprocrastinate. This just means if you get a bill in the mail, go online and payit. If you find something out of place around the house, put it away. Stopallowing yourself to save things for later. 5 .现在就做: 如果是小事,要采取“现在就做”的方法。如果你不断地拖延,这些小事就会累积起来对自己形成强大的精神压力。 6. Give Yourself a Firm Deadline . When you have oneparticular task that you must accomplish, don’t leave anything up in the air.Give yourself a firm deadline that you must adhere to in the end. If you end upwasting time at the beginning, you’ll be hurting as the deadline approaches. Ifthis happens to you, maybe that’ll be just the push you need to start stayingon top of things. 6 .设定一个明确的截止时间: 一旦有某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时,千万不要丢之脑后,要为自己确定一个必须完成该任务的截止时间。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浪费时间,那么在截止日期来临时就会感觉自己很伤脑筋。 7. Get Someone to Hold You Accountable . It’s easy to feelalone with your problems, but when it comes to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thereare probably many people that can offer you their assistance. Maybe you have afriend that also has a problem with procrastination and you can start to checkup on each other. When you have a particular thing that you need to accomplish,have someone check up on you during certain intervals. It’s definitely a goodway to hold yourself accountable in the end. 7 .让其它人督促自己: 让自己一个人解决拖延的毛病会有种孤立无助的感觉。有可能很多人都能够在这方面为你提供帮助,也许你的一位朋友也正巧有同样的毛病,你们俩可以互助督促检查。当你需要完成某项任务时,请其它人在中途对你的工作加以督促,这肯定是一种让你能够最终尽职尽责完成该项任务的好办法 。 ----------------------------------------------- Source: http://www.pickthebrain.com/blog/overcoming-procrastination-7-tips-to-get-yourself-going/
个人分类: 翻译实践|4282 次阅读|7 个评论
人生充满失败?
blazing216 2013-6-24 16:03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things well up from the past that are not always cause for rejoicing--the unsolved, the painful encounters, the mistakes, the reasons for shame or woe. But all, good or bad, give me food for thought, food to grow on. -- May Sarton 午夜时分,往事袭来,但并不总是开心。未完之事,痛苦的经历,犯过的错误,羞愧或伤心之事也一起涌上心头。不过,不论好与坏,这些经历都给思想和成长的给养。 人生不只有成功,失败也不会否定一个人。甚至人生就是在失败中度过的,也许失败并不是反义词,也不意味着一无是处。“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吕氏春秋)。如果按照吕不韦的说法,那人生本身就没有成功,因为你总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不过,你也是有所得的,而且还能得乎“其中”,也是不错的了。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沮丧,也不要为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而放弃努力,因为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你已经得到了一些东西,已经得到了成长,已经获得了成功。 (本文更多的是一种感情的抒发,激励自己的文章,逻辑并不是特别严谨)
2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克服拖延
jackyjjp 2013-6-2 22:02
出处: Jane B. Burka, Lenora M. Yuen 著. 蒋永强, 陆正芳 译, 2009. 拖延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43-245. 1. 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实在的) ,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扫和整理我的车库。” 2. 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 不要异想天开,而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不是:“我绝不再拖延!” 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时间学习数学。” 3. 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 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不是:“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今晚我将花半个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个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4. 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 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不是:“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看看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上次那件事所花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期。” 5. 只管开始做! 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 而是:“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 6. 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 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不是:“我只有15分钟时间了,何必费力去做呢?” 而是:“在接下来的15分钟时间内,这件事的哪个部分我可以上手去做呢?” 7. 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不是:“教授不在办公室,所以我没办法写论文了。我想去看场电影。” 而是:“虽然教授不在,但是我可以在他回来之前先列出论文提纲。” 8. 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 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记住:没有人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你也是。 不是:“我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好这件事的人。” 而是:“我会给这件事找个合适的人来做,这样我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 9. 保护你的时间。 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为了从事重要的事务,你可以决定对“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 不是:“我必须对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应。” 而是:“在工作的时候,我没必要接听电话。我会收看留言,然后在我做完事情后再回电。” 10. 留意你的借口。 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不是:“我累了(抑郁/饿了/很忙/很烦,等等),我以后再做。”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将只花15分钟写报告,接下来我会小睡片刻。” 11. 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 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 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不是:“除非我全部完成,否则我就会感觉哪里不对。” 而是:“我已经走出了几步,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这感觉很好。现在我打算去看一部电影。” 12. 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 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 不是:“我又在拖延,我恨我自己。” 而是:“我又在拖延,我的感受是怎样的?它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记住: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动。 即便在你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你还是可以行动。 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样做。 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 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具有价值。 附: 常见的拖延借口 出处: Jane B. Burka, Lenora M. Yuen 著. 蒋永强, 陆正芳 译, 2009. 拖延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2. 我得先准备充分才行;现在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到位。 现在我根本没有时间做完它,所以做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多好的一天啊,把时间花在这件事上太委屈自己了。 我已经干得很努力了,休息一下是应该的。 如果等待好的时机,我可以做得异常出色。 等我有了热情再说吧。 我感觉不太好;我现在太累了;我不在状态。 做这事用不了多少时间,我还有大把时间呢。 我正乐在其中呢,再给我一点时间玩玩。 我得先做锻炼(睡觉、吃东西等)。 跟上这个世界的步伐很重要,所以我最好先看看报纸。 这周开始做的话,已经太晚了。 干吗要在周五发送这个东西呢?反正下周一之前没人会看它。 周末我会有更加充足的时间。 干吗要去问呢?反正他们的回答是“不”。 我已经完成了最难的部分,最后一步不过是小菜一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胜拖延,你其实需要三本书!
热度 6 FrankZhao 2013-3-16 13:48
  想要战胜拖延,高效工作和生活,我个人觉得至少需要下面的三本书:       1.《拖延心理学》   通过这本书最重要的是明白“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   每个人拖延的领域和原因都有所不同,这本书在拖延的心理成因上探讨的十分深入,认真对照思考可以加深对自己的理解。而且,第二部分提供的很多方法和策略都还被实践证明是十分可行的,只是限于篇幅和主题的缘故,显得不够详细,使实际的指导性稍打折扣,也因此,战胜拖延还需要下面的两本书。       2.《尽管去做》Getting Things Done   这本书的名气十足,简直到了不必介绍的地步。GTD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很多人以此为基础又有所发展,像是博客褪墨在译言翻译的“简单做(ZTD)习惯培养”。   GTD这套方法的核心在于清空你的大脑,将所有待做事项(不论大小,远近,重要性何如)统统置于一个值得信赖的系统之中,然后对待做事项加以区分,是当下就能完成,还是要在将来某时去做,还是说分派他人完成等等。对于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项,还应该提前计划好执行步骤。   GTD可以让我们减轻焦虑,以不变应万变,不过这个经典的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对于执行力不够的人(这简直在说大多数人)很难开展,往往很快又滑回到原有的混乱生活中了。这时我们需要第三本书——       3.《番茄工作法》   我认为这套方法的核心在于倒计时、合理规划任务、记录、自我观察。它的好处在于:细致、明确、可操作性强。目前网络上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这本书的图文电子版。这里引用互动百科的一小段文字:   【番茄工作法 - 做法   1、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2、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3、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25分钟到)。   4、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5、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6、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7、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基本上,大部分的拖延成性的人如果能好好学习这三本书的精髓,为我所用,就有望逐渐摆脱拖延带给你的痛苦,开始轻松高效的生活啦。   ------------------把拖延打倒在地的分割线------------------      我是在kindle中读完此书的。得益于kindle方便的笔记和摘录功能,我做了 此书的全部核心内容的笔记 ,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去看看。      《拖延心理学》目前在Amazon.cn上有正版电子版;《尽管去做》有网友修正翻译的电子版;原创者Francesco Cirillo写的《番茄工作法》网上很容易搜到中文PDF版,另外,瑞典人Staffan Nöteberg 写的《番茄工作法图解》简明易懂,网上可找到网友制作的电子版,不差钱的学友可以在豆瓣阅读、Amazon.cn以及多看书城买到此书的正版电子版。
个人分类: 战胜拖延|8601 次阅读|6 个评论
【译言】攻克拖延症的6个步骤
热度 1 liruijiao 2012-8-22 10:55
攻克拖延症的6个步骤 亲爱的“自我成长”先生(Mr. Self Development), 你是如何攻克拖延症的呢? 肯尼 ( Kenny ) 许多年前,当我还在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LSU) 读书的时候, 拖延症 这个坏习惯可真把我给害惨了。每逢大考前一天晚上我总会洗洗衣服、打扫打扫宿舍楼,或者是修理我的发型,而不是去复习迎考。 自那以后我就决心去攻克拖延症,下面就是我的经验心得; 克服拖延症第一步: 告诉自己手头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一项任务。 要是你每天只能通过透晰治疗机才能够维持生命,你会腾出时间去完成某项任务吗?还是说,“我都快要死了,哪有空去做这等事!” 去年,我在我医生的办公室里等体检报告,发现墙上贴了一副漫画简报。画中有一个看上去非常忙碌的商人站在他的医生的办公室里,手上拿着一份不乐观的体检报告和医生说着什么。从画上就可以看出来他超重了。医生对这个商人说,“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每天锻炼1小时,要不然你就是死气沉沉地度过了24小时。”除了幽默之外,这幅卡通宣传画还道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事情进行优先排序。为了实现你的梦想,你必须要腾出一些时间去行动。 对于人生中的大多数梦想而言,只要你每天都留出1个小时去做这件事,你就能最终实现它。每天卖力地奋斗一个小时,一年加起来就是360个小时。这么多时间足够你减掉40磅肥肉,也能让你多花些时间陪孩子,或是创业,也可以去提升一下自己的高尔夫球技术。阅读: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 克服拖延症第二步: 开始行动。 耐克公司的标语就是“开始行动”。立刻开始行动要比正确地去做一件事更加重要。现在就开始行动的话,你就会犯更多的错误,这样你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伟大,就是勇于做梦;当你青春年少时,意气风发;但拥有更难忘的人生经历就在于向命运发起挑战,在你走到终点时可以说声‘梦想成真了’。“奋斗是人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此时此刻便是开始奋斗的最佳时机。 记住: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做了别人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就开始行动吧。阅读: Outliers (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 克服拖延症第三步: 做重要的事情,其它的事先放一边。 哪些事情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呢(如,创业,择偶等)? 列份清单 出来吧。而且一定要确定你每天所做的事情都能够让你离目标更近一步。如果你想去芝加哥,而你目前居住在洛杉矶,那么只要朝着芝加哥的方向前进,你最终就会到达目的地。所以不要浪费时间了,快点制定计划吧! 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自有其重要的地位。但要是你稍不留意的话,你就会纠结于制定出一个万全之策的话,你就很少去采取实际行动。所以,当你有了一个粗略的计划之后,立刻就开始行动。细节方面的东西你慢慢地就会知道的,要是你等到明天再去行动的话,你可能就会一直拖延下去。 克服拖延症第四步: 制定一个有截止期限的短期目标。 基于你的主要目标去设定一个为期3个月或6个月的短期目标,这样能让你保持良好的势头继续走下去。如果你只有一个五年计划的话,你很容易就会陷入拖延的泥沼中。 实现长期目标需要你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耐心,这意味着这一过程会少一些愉悦。所以,把你的长期目标分解成几个短期目标的话,会让你产生更多的成就感。 对于这些短期目标,你必须要定期地对其进行评估。至少一周一次,最好是一天一次。 克服拖延症第五步: 确定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依此来安排计划。 有些人在早上工作效率不错,就像我一样;也有人在晚上工作很有效率;还有的人喜欢在深夜工作。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属于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段,并且把最重要的任务都安排到这段时间里去完成。当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喜欢在清晨的时候去学习。因为在那个时候我的思路非常清晰、精力非常充沛、动力十足,和任何一个时间段相比我在此时的效率也更高。 克服拖延症第六步: 随身携带一本记事簿。 当你在做重要的任务之时,你手头要准备一本记事簿。在开始学习之前(读大学时),我脑子里总会闪现其它的一些想法。比如,”最好还是先把房间打扫干净吧,因为整洁的环境有益于我思考。“这个想法很不错,也很靠谱,不过要是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去打扫房间就显得有些主次不清了。此外,有时我也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先给父母亲打个电话吧,有好长时间都没和他们联系了。“这是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不过不是优先级别最高的事情。 手头有记事簿的话(大部分手机都有记事簿功能),你就可以把这些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在选一个恰当的时间去做这些事。写下这些事情,然后安排好你的时间去完成这些任务(如,晚六点去洗衣服等),这样你就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了,也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总之,这样做能让你思路清晰并把注意力都放在手头的任务上去。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克服拖延症的6个步骤了,那就立刻去行动吧。阅读: 拖延心理学 。 记住,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行动的巨人,所以现在就开始行动。做一些事情,然后就会有改变发生;除非你作出改变,否则是不会有改变的。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1. 列奥纳多·达·芬奇人生6课 2. 时 间并不存在!所以,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3. 为什么你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偷师巴勃罗·毕加索,享我绚丽人生 5. 你为什么要拖延?:『拖延症』调查报告结论 6.返回: 译文归档 本文链接地址: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22854/307946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时评|41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磐与逝
summeryun 2012-6-18 21:43
很早之前听做科研的前辈说过,读博士期间会遇到一个阶段 --- “阵痛期” 。在这个时期里什么都不想干,明知毕业要求严苛,明知时间紧迫,明知读博不是儿戏,但就是提不起兴趣来干,眼看时间流逝,自己也变得急躁、低落,甚者会有自杀的冲动。我现在的状态虽谈不上了这个阵痛期,但我确实是好一段时间没好好做什么事情了。 关于时间,我想每个人都有很深的体会。在已知的各个维度里,只有时间不能重现,不能逆转。消耗时间,恐怕是最容易完成的事情,因为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想就会毫无压力的完成任务。在迷茫的时候,时间就如同流水,哗啦啦的一去不复返。一场无聊的球赛,一部粗制滥造的电影,一款全是重复操作的游戏,这都在无形中消耗着宝贵的时间。时间的重要性,已被无数的成功人士阐述:浪费时间就是慢性自杀。告诫归告诫,我还是乐此不疲的浪费着生命。 与其说我是热衷于浪费时间,不如说是纷繁的信息让我迷失了方向。现在社会的咨询爆炸真的是让人难以预料,以前看新闻还要专门买报纸,现在可好,只需鼠标轻轻的点击,文字、图片以及视频都唾手可得。曾几何时,挺鄙视那种公家单位里上班时“一份报纸一杯茶”的工作模式,但现在“点开网页泡杯咖啡”的我又过之而不及。网络确实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而人类还处于非洲草原时期的大脑能否真的适应了 21 世纪纷繁的信息社会 ?咨询的爆炸,便捷的网络,确实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但同时也使易受干扰的人迷乱得更容易,迷失得更彻底。仔细想想我近期在网上被迷了心窍的内容还真有点忍俊不禁:美女拿着干爹送的绿翡翠到鉴宝类节目鉴定是假的,然后当事人出面澄清此事为电视台编撰的故事 ;“专家”透露在某地新发现的两块头骨为女娲所有,事后当事人专家表示不可能下如此武断的结论 。此类制造假消息,而后又辟谣的事情每天都不停的上演。媒体为炒作想尽噱头的标题太具诱惑,早已迷乱的不知天高地厚。信息爆炸是把双刃剑,有人游刃有余,有人舞到自残。人类大脑最可贵的价值是能动,能思考,能逻辑分析。如果我的大脑只是成为电脑硬盘被垃圾信息充满就太悲哀了。此论调如同最欣赏的一句教育界名言: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被信息爆炸弄得迷失方向,被新奇事物弄得迷乱心志,这还只是表面上的浪费时间。那种刻骨铭心的“阵痛”,究其终因,很大部分都是“拖延(拖沓)症”( Procrastination )。拖延症的分析已有很多文献支持 ,简短来说其形成是:认为一件事很简单,临近 deadline 时才行动,并且喜欢那种紧迫促发的斗志,且最后的结果并不差,从而造成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自我暗示。其实谁也不想一件事拖下来,但是某些环节卡住了,也就被拖下来了。浅层原因很简单,认为太难,太耗时间,没办法解决相关困难,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更深点的原因可能是:完美主义,抵触所做的事,容易颓废,自我贬低。 做科研的人或多或少有一些拖延症,因为科研中大大小小的困难不断,几次不成功难免产生沮丧感,因此就不断的循环,再不断的心理暗示,拖延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剖析一下我的拖延症可发现: a. 完美主义已不用多言,从文章立意到数据分析,从语言到格式,岂止是我想追求完美,简直是被审稿人吹毛求疵。 b. 抵触情绪亦无需赘述,连续一两个月看着同样的东西,反复修改,多看一眼都会觉得发吐。 c. 一次次的实验失败,一次次的修改论文,一次次的文章拒稿,那得是怎样强大的心理才能承受。不要觉得跳楼的博士不可思议,只是他们没找到正确的疏导途径。我固执的认为:没出现颓废感的科学家不是真正的科学家。 d. 经历种种打击之后,尤其是看到大牛的研究时,那自卑感岂是一个土鳖能避免的。 拖延症不是病,拖起来要人命。但按拖延症的后果,又不能不算一种病。有病就得治。网上有很多治拖延症的小贴士,简述如下: i. 意识到自己的拖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ii. 列出拖延的原因; iii. 克服这些困难; iv. 开始做事。说的很简单,如何克服困难?秘诀在于简化整体流程,理清思路,困难的坎儿细化,降低难度。我是那种懒人,打心眼里不喜欢做困难的事,只有降低难度才会再有勇气去做。谁说简单的事情叠加在一起就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了? 在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迷乱心志,可能是年轻人经常遇到的问题;自己该做的事不想做,一拖再拖,明日又何其多。面对信息爆炸,尤其是那些张悟本之流胡言乱语的炒作,绝对是要选择性屏蔽的,我跟他走的不是一条道。面对拖延,我不害怕多做几次,而是怕总不成功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沮丧,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信源漫漫,回头是岸;学的是自我判断,识别信源的真伪 。拖延茫茫,快马加鞭;寻的是简化困难的方法,拨开拖延的迷雾。 以前很纳闷为什么博士要念那么多年,现在发现博士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复杂,困难重重。也许整个念博士的时间已经包括了出现迷茫到解决迷茫的时间,就如同那个科研前辈提到的“阵痛期”。说到“阵痛期”的那个故事,其实还有后半部分,走出迷雾之后,就如同拨开了乌云见到了彩虹,一切都会顺当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也是指日可待。 PS. 人可以随波逐流,也可坚若磐石,如同那幅照片一样,流逝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基石。 注: ( 1 )此说法为学生办公室“宋哥”所述,据说是其课题组“方叔”言传。 ( 2 )进化心理学观点。 ( 3 )安子熙干爹门被疑炒作 http://tv.sohu.com/20120514/n343109144.shtml ( 4 )专家否认曾称发现女娲遗骨 http://xm.ifeng.com/news/xiamen/xiamen_2012_06/18/227004_0.shtml ( 5 )拖延症维基百科解释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crastination ( 6 )大众呀 ,请不要再轻易被欺骗。《谣言粉碎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7种方法告别拖延症(附中文翻译)
pkucarer4300 2012-3-20 08:53
7 ways to move beyond procrastination-7种方法告别拖延症 A lmost everyone is held down by what some call “the silent killer”. Procrastination strikes everywhere. We all want to avoid the pain or discomfort of doing something we feel is boring, stupid, pointless, hard, complicated, risky, possibly really emotionally painful and so on. But even though we know that we will have to do it eventually and that we’re just deluding ourselves we still put it of. Often with reasons we know deep down are weak and we really just made up. We get stuck in a vicious circle of doing too little of both what we want and what we don’t want. We get stuck. Here are 7 ways to squash procrastination and move forward. 1. Recognize that there is more pain in procrastinating than not If you have procrastinated a lot (like me) you might have discovered that: You procrastinate to avoid doing something that is boring, hard or something like that. You want to avoid that pain. But after having some experience with procrastination you’ll probably realise that procrastination itself causes your more pain than actually just doing what you were supposed to. Realising the true amount of pain in the two choices will make it easier to get things done. 2. Force yourself to do it before you really absolutely have do it……and your self-esteem will go up. And the next time you feel like procrastinating remember that you forced yourself, but that you felt better when it was done. There was a nice reward when you were done. Whenever you feel like procrastinating remember this to get you to start moving forward. 3. Create a flowInstead of doing nothing, begin with doing something. Clean your desk, take out the garbage, wash the dishes. Just stack a couple of simple actions to create a flow, a momentum. When you’re in the flow, in that forward motion, getting started with what you have to do will be much easier. Also, cleaning up can get you too feel more motivated. A messy work-environment seems to often reinforce procrastination. 4. Get some leverageSometimes we procrastinate on things that aren’t just dull tasks in the office or school. Maybe you are stuck, not able to take the next step fearing some deep personal pain. If you are thinking about changing jobs or career or taking a next step in a relationship you are probably focusing on what could go wrong. Instead, get some leverage to both push and pull yourself forward. How to:Take a pen and a piece of paper. Write down as many things as you can come up with that you will miss out on, not just now but the next few years if you don’t take this step now. Really dig down into yourself and feel that pain that you will feel not just tomorrow but in a year and the next five or ten years. Then write down all positive and wonderful things you will experience if you take this decision and move forward to where you want to go. Think about them and write down all those things you will experience and feel, not just in the next few days but in one year, in two, in five years or ten. Get the stick and the carrot to work for you. And put the problem in a longer time perspective to really give it an emotional punch. 5. How do you eat an elephant? One bite at a time…Don’t look at everything you have to do. One of the common sources of procrastination is feeling overwhelmed. Break it down into smaller tasks. Write them down as a list on a piece of paper. Focus on just getting that one small task or part of the big thing done. Then move on to the next. Take it one step at a time and don’t think about the rest. Before you know it you’ll be half way there. 6. Change your beliefsThe problems that repeatedly put you into a procrastinating state might disappear if you change your view on reality. Examine your beliefs. Ask yourself if you could see things in a more beneficial and effective way for yourself. Realise you can choose you beliefs about yourself and the world. The past is not the future. You don’t have to hang to limiting beliefs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s if you don’t want to. You are here right now and you choose and can change your habits. 7. Make a small deal with yourselfHere is an effective one I first heard from Ed Bliss (well, actually now that I think about it I probably first heard it from a teacher back in school about ten years ago. It kinda rings a bell). Here’s how you go about it: Promise yourself that you’ll work on something for just 5 minutes. After those 5 minutes you can do something else if you want to. But make a note on your schedule when you will come back to the task and work another 5 minutes with it. As Bliss notes, not matter how unpleasant a task may be, you can often talk yourself into working 5 minutes on it. I’ve found this one to be effective to make a dent in those tasks you have put of for a longer while. After you’re done with those first 5 minutes the next 5 minutes will feel a little easier. And after that the next 5 minutes will feel even easier. Or maybe you raise the bar to 10 minutes of work. Getting some actual work done on that task, if only for 5 minutes, gives you a rush of exhilaration. Making a game out of how much work you can get done in those 5 minutes can also be a small but in its own way fun challenge. 几乎所有人都被所谓的“沉默杀手”压制着。拖延随处可见。我们都希望能够避免痛苦或那些让我们感觉到麻烦、愚蠢、无意义、困难,复杂、危险、情绪上饱受痛苦的事。 然而,即使知道始终逃避不了必须要做的事,我们还是不断安慰自己说只是拖延一下下而已。有理由相信内心是脆弱的,而我们真的只是尽力在做。深陷在要和不要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有七种方法可用以摆脱掉拖延的毛病。 1. 要了解拖延只会增加痛苦的事实 如果你跟我一样有爱拖延的毛病,你可能已经发现: 你喜欢拖延时间是为了想要避免麻烦或困难。你的目的是想要避免痛苦。 当你有了一些拖延时间的经验后,你可能会发现比起正常的事态发展,拖延时间只会增加痛苦。衡量这两者间的厉害关系,你就知道到底怎样做更简便些。 2.强迫自己在最后期限前解决问题。。。 你的自尊心会因此而增长。下次在你又想要拖延的时候,记得要强迫自己,当你顺利完成某件事时,感觉会很好。这么做也是种奖励。不论什么时候你想要拖延时间,就记住这点,它让你更进一步。 3.制定流程计划 开始动手做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清理你的桌子,扔掉垃圾,洗洗碗盘。累积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来制定流程,创造动力。有了计划流程之后,从必须做的模块入手会显得简单得多。同样,妨碍物的清理会让你感觉更有动力。糟糕的工作环境只会为你的拖延毛病创造条件。 4.借助外界的杠杆力量 有时,我们不仅仅只是因为工作或学校上枯燥的事而拖延时间。你可能深陷某种痛苦而无法继续前进。假如你一心想着换工作或如何让某种关系更进一步,那么你可能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会导致你犯错的因素上。如此,就适当借助外界力量帮助你进步吧。 步骤:准备好纸笔。如果你还未正式开始这个计划,那么就写下尽可能多你所想到的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被遗漏的事。挖掘内心的思想,感受那种不仅仅只发生在明天,而可能发生在未来一年、五年或十年内的痛苦。 然后,如果你决定去想去的地方,那么就写下所有你将要经历的积极美好的事。深思后写下近一年,两年,五年或十年内你将经历的那些事情和感情。要懂得软硬兼施的运用。等你真正有了解决的办法后再一击击中。 5.你会如何吃掉一只象?一口一口吃掉。。。 不要总着眼于你必须做的事。造成拖延毛病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压力过大。你可以将它们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列成一张清单。将注意力放在其中一个小任务或某个大任务的其中一小部分上。然后再继续下一步。一次只完成一个步骤,别总是三心二意。等你真正了解到这点的时候,其实相当于完成任务的一半了。 6.改变自信 如果你改变自己对现实的看法,那么反复将你推入拖延状态的问题可能会消失。试验下你的自信心。问问自己是否可以看到对自己有益或有效的出路。 你要知道你可以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信心。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代表未来。你完全没必要把自己放在过去的模子里而无法自拔。你已经从过去走到现在,你可以选择更可以改变你的任何习惯。 7.跟自己打个小赌 这个方法很有效,是我从教育学者布利斯那里第一次听说的。(事实上后来我想到那可能是十年前从老师那第一次听说的。这多少给了点提示)。 如何着手:下定决心只花五分钟在某件事上。五分钟之后做些你想做的事。当你打算继续工作五分钟时,就在你的时间表上做个记号。布利斯的笔记上说,不管工作多让你厌烦,你都要让自己坚持五分钟。 我发现这个方法对于分解长期的工作很有成效。在完成了开始的五分钟后,你会发现接下来的五分钟工作会感觉比较容易些。在这之后你又会感觉更容易些。或者你可以将时间提升到10分钟一次。在这短短的五分钟内做些真正有用的事,那样也就给了自己充实的感觉。来玩个游戏,测试五分钟内你能完成多少工作量。可能你能完成的很少,但这个游戏充满挑战的乐趣
个人分类: 转载文章|2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存与发展之生存 拖延要素
tianjingle27 2011-12-29 13:18
2007年心理学家斯蒂尔提出有四个因素最有可能强化拖延的倾向: 1.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缺乏自信; 2.难以自我约束,包括容易冲动或分心; 3.回报遥不可及,失去了其真实感或价值感; 4.预计到过程与结果会令人讨厌。
个人分类: Responsibility for today's actions|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拖延症【转载】
xianzhi608 2011-10-20 16:17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标无数,但时常 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专业书本或文献一下,甚至哪怕deadline就在几天之后,只 有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总之,就是无法 完全地上进,又不愿彻底地堕落。   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 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比如我有时偷偷希望实验不要成功,这样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之后更大强度的后续实验,其实是害 怕失败的一种变体),于是我们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deadline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 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包括我自己)甚至很享受那 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比如我本科时写实验报告,如 果我拖到最后,我往往可能因为能够和其他人讨论并参考其他人的观点而比我先完成要写得更全面更好)。这种时候,我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 期这样下来,尽管我不愿承认,但我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的拖延—— 即使结果不好,我也可以说,那是因为我没尽全力,如果我真正努力,肯定会结果很好的(心理学上的高自尊人格)。   但我们不能永远靠放火 来逼自己走过木板,那样的话,总会有烧着自己的一天;而且,那种压抑的焦虑感和对自己不满意的感觉也并不令人愉快。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木板的高度降低 ——不要对自己的结果(比如分数)太高的要求,认真完成就好。由于我们的天资和其它能力的限制,也许即使我们竭尽全力也无法像某些出众人物一样做得那么 好,但不管怎么样,绝大多数情况下,尽力的结果都会比我们不去努力要来得好得多,不是吗?   对此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帖子里有个非常有趣的方 法。那位作者将一篇论文拖了几个月之久都不愿开写,她的心理师让她不要管好坏,以她可以写出的最差的论文为目标写 一篇出来作为试验。作者照做了,然后惊讶地发现她写出来的“最差”的文章竟然挺让自己满意的,感觉稍做修改就可以交给导师过目了。当然,有时写出来的初稿 和论文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比如要求12页但初稿只有5页。这种情况下作者就用了心理师教她的另一个方法:每次工作一个小时,目标是让论文多一页,同样以 “最差”为目标。这个方法实际就是大大降低了拖延者做事的心理成本和负担,相当于把“木板”放到了“地面”上。不妨一试。    人的完美倾向,严重点就是完美主义,在拖延中也起了很大作用。 当 我想起幼时的远大理想并希望为之努力时,我只要想起我的同学中无处不在的“牛人”,便会觉得自己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别人现在不仅比我强得多,更因为 他自身的优势而占有了比我更好的资源,所以我现在即使努力估计也赶不上他了,更别提什么远大的理想了,于是就又开始了拖延。   事实上, 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你在开始因为种种原因落后于别人不少,于是你就开始纠结自己到底有没有跑下去的必要,却不努力去跑,于是被拉得更远。这时,你望着遥 远的终点,感觉很绝望,都不想跑下去了。这时,如果你不去看不去想重点,也不去想别人,只看着自己的脚下跑—— “管它呢,我先跑过这个小土丘再 说。” 就 这样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跑,最终你一定会跑到终点线,那时你也许会发现,你并不是最慢的,甚至是很不错的。所以,专注于你努力的过程而非最后 的结果,为你认真学习了一个下午或认真做了一个实验而不是最后考试的那个A或一个漂亮的实验结果而表扬自己,你会发现完成工作其实不怎么难。    另外,专注于当下对拖延者来说也是很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这里说的专注于当下,不是指专注于你现在脑子里的想法和情绪,而是专注于你现在在做的或选择要 做的事情。其实,很 多拖延的人恰恰就是太过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比如觉得自己不开心了,得放松一下,上上网……然后就开始了拖延。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过于关注自己一时的情绪是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 , 就像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就非要马上得到不可一样,这样的做法会大大削弱一个人的自制力。而且,心理学实验表明,满足自 己一时的情绪需求并非最佳策略,从长期角度上来讲,它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而非增加,想想因为玩乐休闲而拖延了工作后自己的负罪感和焦虑感就 知道了。   在这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森田疗法的理念是很适用的。具体而言,就是不去理会那些打搅你的情绪波动(比 如对自己说:“你要郁闷就郁闷吧,不管你了。”然后就不理会了),顺其自然,专心做你要做的事情。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湖中,会泛起一圈圈涟漪,你若不理, 湖面最终会自己平静下来;倘若你过于注意那颗小石子,试图把它捞出来,反而会激起更大的波澜,使湖面不得平静。豆瓣那个帖子的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我觉得 也是很有用的:把你当时因为一时情绪想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看小说等等)记下来,告诉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就去做那些事情,然后就专心工 作,等到工作结束再去做记下的事情。   此外,不要为未来过度操心 也是专注当下的一个方面。这点很容易理解,我就不在此赘言了。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或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不满,面对和接受好了,不必逃避。但面对和接受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不再沉浸于自责、痛苦等负面 情绪 中,客观地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状况,进而为以后做打算。这一点可以和前文提到的“马拉松”的例子联系起来,只有真正面对和接受了你落后于别人的事实,你才不 会为“我想得第一可是却落后别人那么多”之类的想法而纠结,进而才能以现实为基础,踏踏实实地努力去跑。   另外,在看书的时候(当然也 有其它时候),很多人都常有“刚才看了好几页却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的“不自主飞翔”的神游体验。对此,养成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去看世界, 是很有好处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时刻注意那些熟悉的东西有什么变化,比如看书,就可以注意想想这书里讲的和我以前知道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有什么 很有意思的地方等等,慢慢地,就能做到专注于当下而不至于迷失。   战胜拖延,追根究底,还是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并不容易,但不是不可能。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改变潜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自我对话的方式。下面是一些自我对话的tips(括号里是要丢弃的自我对话方式):    1.我选择/我想要…… (vs.我必须/我一定得……)    2.这个任务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 (vs.这个任务太大了)    3.我今天要开始做…… (vs.我今天必须完成……)    4.我也可以是平凡人 (vs.我必须完美/出类拔萃)   5.我一定要休息娱乐/休息娱乐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vs.我没空休息娱乐/休息娱乐就是偷懒)   我想大多数有拖延情况的人也许都还没到严重成“症”的地步,但也或多或少地被它影响了生活,影响了对心中理想的追寻。克服一个问题并不简单,需要自己给自己很多的支持与鼓励,期间也许会有许多的反复,但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是好的,我们就该肯定自己。   “认识到眼前残酷 (这个词程度太深,但我想不出换什么好)的现实,同时又看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这是我一直很欣赏的对生活的态度。
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简·博克体会的拖延症(《三联生活周刊》总575期)
热度 1 FrankZhao 2011-3-13 13:09
[转载]简·博克体会的拖延症(《三联生活周刊》总575期)
(《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17期 总575期 P141-143) 你为什么总是逃避一些重要的任务?拖延是一种病吗?拖拉公式真能计算出自己下一步会不会拖拉? 记者◎曹玲 互联网拖延症 拖到最后才动手写稿几乎是记者的通病,似乎不到最后就没有灵感。作为一个记者我也不例外,甚至不需要知道拖延症的确切定义,就可以判断自己是一个拖延者。我每周都想早点交稿然后周末和朋友去郊区爬山,但是十有八九都因为写稿而泡汤。每周交完稿都要告诉自己,下次要早点写就不会焦躁不用熬夜,但是下回一准还会焦躁还要熬夜。 我问《拖延心理学》一书的作者简·博克(Jane B.Burka):“我到底怎么了,是不是被互联网害了?”简·博克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她说:“全世界拖延者的数量越来越多,互联网是罪魁祸首。1973年本书第一次出版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电脑也没有普及,我们用笔写作,用打印机打印稿子,用联邦快递传递稿件。25年后,我们修订了这本书,因为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拖延的原因也变化了, 网络越来越成为人类逃避工作的首要借口和避风港。 网络触手可得,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永不停息,随时可供打发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在上面冲浪、聊天、看电影、玩游戏,这比工作要容易得多。” 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和卡尔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北美不同地区平均年龄29.4岁的308位志愿者,其中198位是女性,结果发现50.7%的人有互联网拖延症,而且上网时间的47%不是用来工作而是用来拖延工作。“ 互联网具有它的双重性,一方面是重要的工作工具,一方面也是娱乐和解压的工具,这种看起来近乎矛盾的属性让人们在面对它的时候,很容易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 。”简·博克告诉我。有些人觉得,采用传统的远离网络和电脑的工作模式,注意力会更集中,效率更高,但是现代人的工作很多时候无法离开电脑。 不过你也不能什么都怪电脑,如果没有电脑,有些人照样也会拖延。简·博克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我:“拖延症自古有之。我对拖延症开始感兴趣是因为我自己拖延,我花了4年时间修完临床心理学的课程,花了6年才完成学位论文。”毕业后,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为那些拖拉完不成学业的学生服务,她叫这个小组为“拖延症小组”,很快便在学生中流行开来。《拖延心理学》一书的共同作者莱诺拉·袁(Lenora M.Yuen)和她一样也是小组负责人,她们被问道能否写一本关于拖延症的书,于是她们用4年时间写了《拖延心理学》。 “其实谁都有过拖拉作业,不想工作,一天下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的时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拖延症。”简·博克说。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拖延症?拖延症又是什么? 她在书中写道:“在字典中,动词‘procrastinate’(拖延)的定义是‘推迟、延后、缓慢、延长’,由两个拉丁词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属于明天’,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拖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问题,埃及有两个词都可以翻译成‘拖延’,这两个词都跟生存有关。其中一个词暗指 拖延是一个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做的工作和因冲动而牺牲的经历,从而达到保存能量的目的。拖延能保护脆弱的自尊,让你感觉没那么低落。它的好处只是短暂的,和它带来的坏处没法比 。” “如果你长期觉得拖延不仅影响到你的工作,而且让你产生负罪感、无法胜任、自我厌恶、紧张和忧郁的感觉,那十有八九可以被称为拖延症了。”她告诉我。美国德保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费拉里(Joseph R.Ferrari)研究了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委内瑞拉、秘鲁、土耳其、加拿大、意大利、沙特阿拉伯等国的情况,发现 慢性拖延症者的比例达到20%,各个国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他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我,这些人知道自己需要尽快开始工作,但总是拖延,他们去做一些有趣甚至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他们甚至还会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打扫房间、修窗户等等。 “ 逃避工作时所感到的担忧和焦虑会给你带来压力,压力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比如高血压和心脏问题,比如拖延的学生更容易感冒。当他们拖延着不去看病或者遵医嘱,身体就更危险了。”他说,“压力大真的没什么好处,很多人觉得非得拖到最后一刻工作才会高效,这真是自欺欺人。比如你们记者,每月、每周、每天都有截稿期的压力, 很多人拖到最后才觉得自己思路豁然开朗写得更好,其实人在压力下并不会表现出最好的状态 。” 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布鲁斯·土库曼(Bruce Tuckman)曾在他的课堂上做过一个试验。首先,他给116名学生一个问卷来测量他们的拖延倾向,得分越高拖延倾向越大。然后,他追踪每一个学生在216个课程中的活跃性和任务完成情况,大多数任务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里在线完成,并且以电子方式递交。那些在问卷中得分较低的人有一个固定的节奏来完成任务,4分满分的情况下平均成绩是3.6分。而问卷中得分较高的人,平均成绩只有2.9。后者得分低并非简单地因为他们没有同龄人聪明,拖延的学生仅仅满怀希望地认为截止期会让他们表现更好。土库曼说,如果他们不拖延,他们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 其实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学因素很复杂,比如害怕失败,害怕成功,害怕被控制……太多了 。”简·博克告诉我。 拖延是不是一种病? 约瑟夫·费拉里告诉我:“拖延症是一种精神疾病,2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被动攻击型障碍和其他障碍的患者都会有拖延的情况出现,拖延症已经成为这些症状的一部分。”费拉里在拖延症领域研究了20年,今年底即将出版自己的新书《还在拖吗?》。 对拖延生理根源的研究大多围绕 前额叶皮层 的作用。 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行政职能,比如规划、冲动控制、注意力,就像一个过滤器,减少因来自其他脑区刺激而造成的分心。如果这个部位受损或者不活跃,筛选让人分心的刺激的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导致管理能力较低,注意力缺失,结果拖延加重 。前额叶皮层不活跃和额前叶活力低下相似,后者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中很普遍。 但简·博克不认同这种看法,她告诉我:“拖延有它的生理学基础,但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或者成瘾。抑郁的人可能会拖拉,因为抑郁让你缺少精力和动机做事情。那些有焦虑障碍的人也可能会拖延,因为他们很焦虑能否集中精力来做完事情。而睡眠障碍患者更容易拖延,因为他们缺少睡眠,就不那么容易集中注意力。在这些例子里,拖延是一个潜在精神问题的症状,主要的精神问题需要尽快处理,以便有精力处理拖延。” 所以 她认为拖延只是一种行为,与其被称为可“治愈”的,不如被称为可“管理”的。“你可以通过了解拖延症背后的心理因素来管理拖延的趋势,让你的目标更明确、更合适,把目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每一小块分配一点时间来完成,逐渐改变你的做事方式 。” 在动手整治拖延这个坏习惯之前,还需要认真考虑一个问题: 你是否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拖延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每一个拖延者都需要认真考虑, 或许他真的不应该做他拖拉着不碰的事情。或许他正走在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上,拖延警告他需要重新评价自己。 我们遇到过很多学生,他们学了父母期望的专业,但是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或者是和他们的长处没有任何关系。结果他们就拖延学业,拖延是发现自己有没有走错路的重要提示。” 但是对一部分没有走错路的人来说,他们为什么也在拖延? 之前人们认为拖延是因为完美主义、害怕失败、个性反叛造成的,现在研究人员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花了很多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他整理了553个研究,包括出版论文、学位论文和档案柜中的文件,发现70个研究中涉及拖延和完美主义的关系,一些研究说二者有很紧密的联系,一些研究说没有。为了解释冲突,斯蒂尔检查并评估了每一项研究,逐渐建立起一个很大的资料库。 他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我, 他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反叛、神经质或完美主义使人拖延 。事实上,完美主义者比其他人少拖延,即便他们有更多的担心。此外 他还发现有一些人更容易拖延,男人比女人稍好一点,年纪大的人比年轻人好一点。 为此他开玩笑说,年纪越大的人离最后期限越近,所以他们不能再拖延下去。 尽管任何职业的人都有可能拖延,但是费拉里告诉我:“拖延还是有一些职业上的差异的,比如记者职业更容易拖拉。我们小样本的研究表明:白领的拖延情况比蓝领严重;被雇佣的白领比自由经营的白领,比如医生和律师拖延情况严重;雇佣情况下,销售人员比经理拖延情况严重。” 斯蒂尔还考察了以下几种情况:一个自信的人如何完成一项特殊的工作,一个容易分心的人如何完成一项工作,一个任务是很无聊还是很令人愉快,工作完成后即时的奖励如何。他发现,如果你对成功的不确定性更大或者容易转移注意力,就可能更加容易拖延。相反的,令人愉悦的工作,更直接的回报,更大的机会,就会让你有动力完成得更快。一项能够立刻带来回报的工作,相比日后回报更大的工作,我们更喜欢前者。 “这些研究说明拖延症不能仅仅归结于一个因素,它开始于不同人的不同个性以及所处的特殊的环境。”斯蒂尔说。 他总结了和拖延最密切的4个因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斯蒂尔甚至用他的资料库建立了一个数学公式,来预测拖延什么时候会发生。“拖延至少能够通过数学模型被理解或者被总结。”他说。这个模型有4个主要变量,每一个都可以通过量表来测定: 你对任务获得成功的信心(E),你对整个任务感到愉快的程度(V),你有多容易分心(I),你多久会获得回报(D)。于是他得到了一个办事拖拉公式(U=EV/ID)。在这个公式中,U代表效率 。“这个公式能够让自己通过分析分子分母的大小,来帮助拖延者把他们的拖延方式降到最低。”他告诉我。 “如果你理解了拖延的成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就有可能战胜它。人们不能通过拖延来保护脆弱的自尊,你要发现自己为什么缺乏自信,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希望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不要生活在拖延的压力和恐慌之下。”他说。 ■ (575期《简·博克体会的拖延症》全文摘录 ◎曹玲 )
个人分类: 战胜拖延|20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如何改掉拖延的习惯
热度 1 entropy 2008-10-7 18:30
找了很多 ,明白了一点儿, 网上资料,不是我的原创 ,收集在这里而已. 编辑 | 附件 | 备注 | 标签 | 书签 |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首页 \ 中转站 要想我一定比别人先完成面且做得会更好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日期: 2008-10-07 18:20:54 要想我一定比别人先完成面且做得会更好 和以前的自己比赛吧 我是把需要做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排序,然后去实施。一天下来,就会发现收获很多,几天过去发现今天就是为了超越昨天。 不吧事情做完,决不睡觉.时时鞭策自己,有志着,事竟成. 生活要有规律,要自我约束,现在不是想不到,也不是做不到,而是想到了,也能做到,但却没有做! 意志不坚定. 现实中,人们做许多事的时候,或许是不得不做,做得也不乐意。于是便就养成了拖沓、懒散的坏习惯。只要让做事变成乐趣,那么就好办多了。没有危机感,责任感是不行的!主要是你过于习惯的生活,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纯净.明亮的一个窗户.你要时刻打开它,和它对话,问自己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静下心来好好得想想,其实人活在世界上是活的一口气,要被别人看得起.去实现一个人的价值 ,去向别人,向社会证明你的价值. 人就象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想想蜡烛在燃烧没有人理他,没有人觉得他有用.烧到最后就没有了.是不是很可怜? 我看你的样子就是没有经历过惨痛的经验,没有哭过.累过.痛心过.去找一个适合你的工作安顿下来吧!好好去感受生活的真谛. 人活着总是社会中的一个因素,想想你的父母,你的另一半,去承担责任吧.相信你能行的!!!!!!!!!!!加油 Adrian其实要改变自己没有那么困难,只要开始去做就对了。 您是否每次都等到最後一刻,才急急忙忙趕在最後期限之前完成?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最近讀到一篇好文章 有那麼困難,只要開始去做就對了。專家研究顯示,越是拖延,焦慮只會有增無減,雖然人們行為上採取拖延政策,沒有實際行動,但心理仍不斷想著沒有完成的工作,反而增加焦慮感,永遠無法放鬆,這是現代人壓力的主要來源,專家建議幾個方法解決方法克服這個惡習:1.先強迫自己花5分鐘的時間做這份工作,因為通常等到開始去做了之後,才發覺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或令人討厭,而且往往只要起了一個頭,就不願意放棄,最後順利把事情做完;2.直接找別人幫忙,您是不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一拖再拖?別再浪費時間自己去想,直接說出自己的困難,找人幫忙,不要想著自己解決所有難題,準時完成工作比較重要;3.設定短期目標,我們習慣拖到快接近最後期限時,才有工作動力,所以建議如果是一個月後要完成的工作,就應該排定每星期要完成哪些,這樣就不會因為時間太遙遠而提不起勁;4.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並堅持下去;5.給自己獎勵,每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去做有趣的活動,也許是一頓美食或是看藝文表演,如此除了獎勵外,更可以有一段休息時間,重新累積能量,再繼續工作;別在為自己的拖延找藉口,只要開始行動,所有造成您拖延的問題都將不再存在。 拖延,也即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做的习惯,无论对你的事业还是个人生活都有很大危害。失掉机会、工作强度过高、压力、打击、怨恨和罪恶感都不过是其中一些症状。本文将探讨造成拖延的根源,并为你提供一些实用方法来克服它。 用愿意取代必须 首先,认为不得不去做某事的想法是造成拖延的主要原因。当你对自己说你不得不做某事时,你就是在暗示自己是被迫为之,就会自发产生一种愤恨和逆反心理。拖延此时就作为一种让你远离这种不快的防御机制出现了。如果你拖拉的事情有最后期限,那么当期限逼近时,那种如果你不立即开始着手的不快就会压倒与事件本身相关的不快。 这种心理障碍的解决办法是,认识并接受这一点:其实你不必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即便可能招致严重后果,你仍有权力选择不做。没人强迫你按照你的方式来运作事业。你过去做出的决策总和造就了今天的你。如果对最终结果不满,你仍然可以自由地制定不同的决策,新的结果就会随之出现。同时,要知道你并非在生活的每个领域都会拖延。即便最糟糕的拖拉大王在某些方面也从不耽搁。或许你从来不曾错过你最爱的电视节目,或每天都能设法都看看你最喜欢的论坛。在每种情形中,选择的自由都掌握在你手里。所以,你如果拖延了今年你觉得自己不得不开始的新项目,要想到是你的自由意志选择要这么做的。在你开放而自由地选择承担责任时,拖延就很少发生了。 用开始取代完成 其次,把事情看作你不得不完成的一大块任务,最后肯定也会拖延。当你只集中在完成任务的念头上,甚至还不清楚要完成的所有步骤都包括了什么,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然后你就会把这种不爽的感觉跟任务联系起来,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今天得把税缴完,或我得完成这篇报告,就很有可能会感到挫败并拖着不干。 解决办法是,一开始只想着做一小部分即可,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把 我该怎样完成这个?换成我现在可以开始哪个小部分呢?如果你简单地对某事付出了足够时间,最终肯定会完成它的。假设其中一件要完成的事是清扫车库,要是想着得一下子清理完整个车库。你肯定会觉得丧气,然后就拖着不干了。问问自己可以从哪个小小部分开始着手。例如,拿上记事本到车库去,记下一些10分钟就能搞定的部分清理,如此就能一点点地减少一大堆垃圾。你在那里时也许能把很明显的一两堆垃圾弄到垃圾箱里去。别老想着要完成得很漂亮,只要集中于此刻你能做什么。如果花上足够的时间,你最终会挪走最后一堆,然后就完成了。 用不错取代完美主义 第三种造成拖延的错误想法是完美主义。想把事情干得完美无缺,一开始就会阻碍你行动。认为你必须把事情干得漂亮是压力的来源,而你会把这种压力跟任务联系起来,然后由于条件作用,你就会逃避它。然后直到最后一分钟,你才会想办法逃出这个陷阱。到那时已经没有足够时间把事情干好了,你就可以摆脱困境因为你可以告诉自己:时间不够,否则你能干得很完美。但如果某事没有确定的期限,完美主义还不知会让你拖到何时呢。要是你因此从来没有开始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完美主义不就拖了你的后腿了吗? 解决办法是允许自己做一个普通人。你曾用过一款无论何时都觉得很完美的软件吗?我很怀疑。要知道,今天完成的一件不完美的工作远比不知何日才能完成的完美工作要好得多。完美主义跟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想法也很类似。把漂亮地完成整件事的想法替换成开始不完美的一小步。刚开始的草稿肯定都是粗糙不堪的,你还可以一次次地修改它啊。例如,如果你想写篇5000字的文章,那就让自己随便写上100字作为开头吧,如果这样有帮助的话。这比一段的长度还短呢。 用可确保的娱乐取代剥夺 第四种心理障碍是把任务和剥夺联系在一起。这表示你相信承担一个任务会夺去生活中许多快乐。为了完成任务,是否会打断你的正常生活?你是否对自己说:你将单独待着,长时间地工作,不去看望家人,也没时间娱乐?听起来真让人没什么动力。但这仍是许多人在迫使自己行动时的念头。描绘一幅长时间独自工作且没有时间娱乐的图景真是确保拖延的最好办法! 解决办法是做一种完全相反的想象。首先保证生活中的娱乐,然后把工作计划围绕在其周围。这听起来似乎是反生产力的,但这种反转心理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先决定每周你要把哪些时间分配给家人、娱乐、锻炼、社交和个人爱好上,对你最喜欢的休闲活动留出充足的时间。然后把工作时间限制在剩下的时间里。在任何领域中,工作时处于巅峰状态的人比起其它工作第一的家伙,总会有更多假期和更短的工作时间。把工作时间当成稀缺资源,远比把它当作无法控制的吞噬你生活每个领域的怪物要让你感到平衡得多,并且你会在工作时间里极度集中精力有效地工作。研究表明,对大多数人而言,每周最佳工作时长是40-45小时。比这更长的工作时间最终只会对生产率和工作动力产生反作用,长期下来真正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反而更少。要是你每周只给自己一定的工作时长会怎样?要是我走过来告诉你:你本周只准工作十小时。会发生什么事?你的剥夺感就会反过来,对不对?你不但不会感到工作剥夺了你的休闲时间,反倒觉得被剥夺了工作时间。你宁愿把我想玩换成我想工作,你的工作动力马上会变得跟火箭一样,而拖延早已消失不见了。 我也强烈建议你每周至少有一天无论如何都别碰工作。这么做会让你很好地再充电,令你对即将来临的下一周迫不及待。有一天可保证的休息日,会增加你的工作动力并让你更少拖延。如果你知道第二天是休息日,就不大可能拖延工作,因为你不允许它们妨碍自己的休息日。而当你想到每天都是工作日时,工作看起来就没完没了,而你也总是对自己说:我该工作了。那样的话,你的大脑就会用拖延的方式来保证你在生活中的能得到某些放松。 使用尖峰时刻技术 对于那些已经拖延了一些时日的工作,我建议使用尖峰时刻技术来开始行动。步骤如下:首先,选择一件可以做上30分钟的工作。然后选择一种你可以立即奖赏自己的方式。该奖赏是有保证的,只要你花时间做了,无论完成得怎样都会有。包括看你最喜欢的电视、看场电影、享受一顿快餐或大餐、和朋友出去、散散步,或做任何你觉得开心的事。由于你用在工作上的时间是如此之短,你的注意力会从工作的困难上转向即将来临的奖赏的快乐上。无论该工作是多么令人不快,在30分钟里没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尤其是前方还有那么大的奖赏在等着你时。 当你在工作上运用尖峰时刻时,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发生了。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干了比30分钟长得多的时间。你经常会深深地融入工作中,即使是艰难的工作,你最终还想继续做下去。你可能干了一个或几个小时后才发现时间过了。你的奖赏还稳稳地等在那儿,因此你知道自己可以继续下去,直到想停下来为止。一旦你开始行动,你的注意力就会从担心工作的难处转移到完成眼下的任务上,那才是吸引你的全部注意力之处。 当你确实决定停止工作,那就实践你的奖赏,并享受它。然后计划另一个30分钟的工作时间和另一种奖赏。这会帮你把越来越多的快乐与工作联系起来,因为知道你总会因自己努力而得到即时的奖赏。朝着遥不可及且不确定的长期奖赏去努力,远远不比短期即时的奖赏带来的动力更大。只因为花时间做了事,而不是因为达到某种成果而奖励自己,你会一次又一次渴望回去工作,最终就会完成。你可能也想看看我的博文《 尖峰时刻》(随后译出)。 本文的写作过程也是应用上述办法的一个好例子。我本来会对自己说:我必须完成这篇2000字的文章,并且应该写得完美。因此一开始我就想起,我不必被迫做任何事:我不过是自己想写文章而已。然后我认识到我有许多时间来把它写好,而且不必一开始就完美,因为还有很多时间修改。我也告诉自己,如果我不断去做,最终就能完成。在开始本文之前,我并没有选好主题,于是我用尖峰时刻的方法,把吃晚餐当作奖赏。知道工作30分钟后就有晚餐吃,而且我饿得要命,因此这是个不错的动力。我花了几分钟挑选了战胜拖延这个题目,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写下一些观点,拟了一份很粗糙的大纲。时间一到,我就停手去吃饭,而那就像是我赚来的晚餐一样。 第二天我同样用30分钟尖峰时刻的方法,把早餐做为奖赏。尽管如此,我是如此投入,90分钟后我还在继续。我知道自己可以随时停手,奖赏还在那等着我呢,而一旦克服了开始的惯性,自然的倾向就是继续工作。本质上,我已经把拖延的问题转变为继续工作并延迟满足感。最终结果是我提早写完了文章,并享受了作为奖赏的早餐。 我希望本文能帮你获得对拖延源头更深刻的见解,以及如何克服它的方法。要认识到拖延是由于把某种形式的痛苦或不快与你将要开始的工作联系起来造成的。战胜拖延的方法就是减少与之相关的痛苦,并增加相关的快乐,让你克服惯性,建立积极的前冲力。而一旦你一次又一次地行动,最终就会把它完成。 把任务都拖到最后一刻来做的坏习惯,叫做拖延,这种坏习惯常常对人的事业和日常   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失去重要的机会,混乱的工作时间,压力、紧张、怨恨、内疚等   等都会成为其后果。这篇文章将探讨拖延的深层原因并且给出几点克服拖延的实际   方法。      一、变成必须为愿意      首先,抱着你一定要做完某事的想法是导致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你告诉自己你必   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其实就在暗示自己你是被强迫着去做,所以你自然而然地感觉到   厌恶和抵触。正是因为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你选择了拖延。如果你的任务有一个最后   期限,那么这个期限越近,这种不愉快就越强烈,如果你还不立即开始工作,那么这种   不愉快感将不断增强。      针对这个心理障碍(mental block)就是要认识并且接受这种想法:你不需要做任何你   不想做的事情。即使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你仍然有权力选择不做。所有你所做过的   决定造就了今天的你,而如果你并不喜欢今天的状态,你可以开始做不同的决定,这将   带给你不同的生活。你还应该意识到其实你并不是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方面都习惯拖   延。最严重的拖延者也有不拖延的地方。比如说,也许你从来没有错过一场世界杯,也   许一有机会玩魔兽你就毫不犹豫,因为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所以如果你总是把   自己的工作一推再推,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选择在何时开始工作的,这其实取   决于你。这样想,拖延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二、变完成为开始      第二,总是想着你要完成一些大的复杂的工作显然会导致你的拖延。如果你总是想着   一定要完成一些连具体步骤都还不清楚的复杂任务时,你会感到被狠狠地打击(崩溃   了!吐血了!晕倒了!)。这样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你尽量地拖延。当你对自己说   我必须完成这项工作时,你其实就在让自己倾向于拖延。      如果想解决,方法就是试着想想只是开始做一小块工作而不是总想着要把大任务做完。   想想我现在能开始哪一小步,而不是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啊!其实你坚持简单的   每次都做一点,你就肯定可以做完。假设你需要清理一个大的车库,一想到要清理那么   大一个空间你就会感到要吐血了,这样你就倾向于拖延。其实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只是   做一小部分,比如说去车库时带上一本小本子,写下你可以想到的十分钟内做完的简单   任务,像扫一小块地,或者丢掉一两堆垃圾。不要操心什么时候做完它,而专注于现在   能做的事。其实如果你这样做上一些次数,你也许在哪一次就发现根本没有剩下多少   了,这时你就一鼓劲就把它做完了。      三、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做个正常人      第三种容易导致拖延的错误想法就是完美主义。要完美地完成一项工作的想法非常有   可能让你根本不开始工作,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给这项工作附加上很大的压力,在这种   情况下,你当然不愿意工作了。于是乎,你把工作拖延到临近最后期限时才开始,这样   你就可以解脱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完美地完成工作了,你完全有理由   对自己说:我不把它做完美是正常的,要是我有足够的时间,我完全可以把他做得完   美。但是如果这项工作没有最后期限呢?你会不会把工作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完美主义   让你根本无法开始一项你想做好的工作,你能说它不是有害的?      解决办法就是把你自己当作正常人,而不是圣人。你用过一种任何方面都堪称完美的软   件吗?记住,不完美地完成一件工作无论如何都比一直拖延而未完成的完美工作要强。   另外,完美主义也关联到前面提到过的总把任务看作一个大的整体。不要这么想,总想   着一件完美的完成了的整体的工作,而应该想想并不完美的小小的第一步。第一步可以   很粗糙,很粗糙,你以后想修改就可以修改啊。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写一篇5000字的文   章,你应该放松地开始只打一篇哪怕只有100字的草稿来帮助你开始重要的是开始。         四、变剥夺为夺不走的快乐      第四个心理上的障碍就是把工作联系到剥夺上。这就是说你相信投入一项工作之中会   大大地剥夺你生活中的乐趣。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你是不是把本应在工作外的时间也投   入了工作?你是不是告诉自己,你要走进隔离超长的工作时间,见不到你的家人,没   有时间来放松?这是不会带给你工作热情的。然而,这却仍然是很多人逼迫自己投入工   作时的想法。在脑海中想象一种长期的孤独奋战而无法享受乐趣的工作情景,这必然会   导致拖延。      克服这种想法的办法是完全相反地去想。首先保证你生活中的乐趣,然后再来安排你的   工作。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是吧?但是这种想法确实会带来效率。首先安排好每个星期   哪些时间用来和家人共处,哪些用来娱乐,哪些用来体育锻炼,哪些用来搞社会活动,   哪些用来满足个人癖好。保证足够的休闲活动,这样每个星期剩下的工作时间就有限   了。其实每个领域的顶级工作者相对于工作狂都是倾向于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多的休闲   时间的。如果你把工作时间看作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不是无限地吞噬你业余时间的魔鬼的   话,你显然会感到心理平衡,而更专心也更有效率地工作的。有数据表明大多数人一周   的最佳工作时间为40-45小时。工作更长的时间会导致工作动力和效率的下降,长期来   看其实会使工作成果降低。如果你让自己每周只能工作有限个小时,那事情又会变得怎   样呢?如果我对你说,你这周只被允许工作10小时,你会怎样呢?你会感到你被剥夺了   工作而不是休闲,是不是?这样你会开始想我要工作而不是我要休息了,你的工作   热情立马高涨,所有的拖延症状全部消失。      我同时也推荐你每周至少完全休息一天,不做任何工作。这会完全改变你而让你渴望新   的一周的到来,工作的开始。保证每周一天完全不工作会提高你的工作热情而减少你拖   延的可能。如果你知道第二天是你的休息日,你就不太可能再拖延工作了,因为你没有   那么多奢侈的可工作时间给你用来补偿拖延所浪费的时间。但是如果每天都是工作日,   你就会觉得工作没有尽头,你不断告诉自己我应该工作,这样,你就很有可能用拖延   (来让自己一定程度地摆脱工作)来取得乐趣。         五、利用时间搏击      对于那么你倾向于拖延的工作,我推荐你用时间搏击(有更好的翻译吗?)来开始工   作。比如说,首先,选一件你在30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然后选定一项奖励,很快就   能兑现的奖励;(然后规定,)只要你投入了工作时间就可以保证得到奖励,不用管有   没有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奖励可以选择看一段你喜欢的电视节目或是一场电影,或者好   好地吃顿饭,或者和朋友出去玩等等,总之可以是任何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因为你所需   要投入的工作时间很短,而且很快就能有一项大的奖励,这样不管这项任务多么不爽,   你都没有理由不能忍受这30分钟。      当你在用时间搏击来处理工作任务时,你会发现很多趣事:你会发现你会工作远超过30   分钟,你会发现你全心投入一项工作,哪怕是很困难的工作,你也愿意做下去。而往往   是工作上一个甚至几个小时,你才意识到(这是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奖励就在那,所   以你知道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停下来,你就能享受奖励(所以你根本不用急于停下   来)。一旦你开始行动,你便不再忧虑任务的难度而全神贯注于你现在手头的工作了。      你决定停止工作,然后享受你的奖励,之后你可以再计划另一个30分钟的工作时间以及   另一份奖励。这会让你在这项工作上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也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   立即能获得奖励。事实上追求一个遥远而不定的长期性的奖励根本不如一个立即能得到   的短期性奖励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而这种不要求任何具体成果只要投入工作时间就能   得到的奖励会让你非常渴望投入工作 一次一次的工作,这样你最终必能完成工作。      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可以对我自己说:我必须完成这篇2000   字的文章,而且把它做得完美。(但我没有) 我首先意识到我可以选择任何话题;然   后我又意识到我有足够得时间来写好它,所以我不要求我(一下就)做到完美,因为我   开始得够早,接下来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改;我还告诉自己如果我不断地开始,那我最终   肯定能做完。在我开始写作之前,我还没有选定题目,所以我就用时间搏击的方法,并   把晚餐作为奖励。我知道30分钟之后,我就能享受晚餐,这成为了我的一个很好的工作   动机。我花了几分钟选定题目如何克服拖延,然后我利用剩下的时间写下一些想法,   列出一个粗略的提纲。   当时间结束时,我停下来,享受晚餐,这的确让我感觉是我(用工作)赚来了晚餐。      第二天早上我同样利用30分钟的时间搏击方法,并把早餐当作奖励。有趣的是,我太投   入进我的工作以致于我写了90分钟我知道我可以随时停 如何克服绝大多数人都有的拖延的坏习惯?!         拖延这种坏习惯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有,它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学习,究竟有没有克服它的办法?本人在网上偶然的机会看到这篇文章,觉得非常的好,看完犹如醍醐灌顶,所以就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鉴于国内心理学的落后,很难看到针对拖延的中文文章,所以小弟把它译成中文,附在英文原文的后面。译的不好,请大家指正。英文还好的xdjm最好还是读英文原   文吧,中文的翻译肯定没有英文原文写得好。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by Steve Pavlina, CEO, Dexterity Software      Procrastination, the habit of putting tasks off to the last possible minute,   can be a major problem in both your career and your personal life. Missed   opportunities, frenzied work hours, stress, overwhelm, resentment, and guilt   are just some of the symptoms.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root causes of   procrastination and give you several practical tools to overcome it.         Replace Have To With Want To      First, thinking that you absolutely have to do something is a major reason for   procrastination. When you tell yourself that 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you're   implying that you're being forced to do it, so you'll automatically feel a   sense of resentment and rebellion. Procrastination kicks in as a defense   mechanism to keep you away from this pain. If the task you are putting off has   a real deadline, then when the deadline gets very close, the sense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the task becomes overridden by the much greater sense of pain   if you don't get started immediately.      The solution to this first mental block is to realize and accept that you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 you don't want to do. Even though there may be   serious consequences, you are always free to choose. No one is forcing you to   run your business the way you do. All the decisions you've made along the way   have brought you to where you are today. If you don't like where you've ended   up, you're free to start making different decisions, and new results will   follow. Also be aware that you don't procrastinate in every area of your life.   Even the worst procrastinators have areas where they never procrastinate.   Perhaps you never miss your favorite TV show, or you always manage to check   your favorite online forums each day. In each situation the freedom of choice   is yours. So if you're putting off starting that new project you feel you   have to do this year, realize that you're choosing to do it of your own free   will. Procrastination becomes less likely on tasks that you openly and freely   choose to undertake.         Replace Finish It With Begin It      Secondly, thinking of a task as one big whole that you have to complete will   virtually ensure that you put it off. When you focus on the idea of finishing   a task where you can't even clearly envision all the steps that will lead to   completion, you create a feeling of overwhelm. You then associate this painful   feeling to the task and delay as long as possible. If you say to yourself,   I've got to do my taxes today, or I must complete this report, you're very   likely to feel overwhelmed and put the task off.      The solution is to think of starting one small piece of the task instead of   mentally feeling that you must finish the whole thing. Replace, How am I   going to finish this? with What small step can I start on right now? If you   simply start a task enough times, you will eventually finish it. If one of the   projects you want to complete is to clean out your garage, thinking that you   have to finish this big project in one fell swoop can make you feel   overwhelmed, and you'll put it off. Ask yourself how you can get started on   just one small part of the project. For example, go to your garage with a   notepad, and simply write down a few ideas for quick 10-minute tasks you could   do to make a dent in the piles of junk. Maybe move one or two obvious pieces   of junk to the trash can while you're there. Don't worry about finishing   anything significant. Just focus on what you can do right now. If you do this   enough times, you'll eventually be starting on the final piece of the task,   and that will lead to finishing.         Replace Perfectionism With Permission To Be Human      A third type of erroneous thinking that leads to procrastination is   perfectionism. Thinking that you must do the job perfectly the first try will   likely prevent you from ever getting started. Believing that you must do   something perfectly is a recipe for stress, and you'll associate that stress   with the task and thus condition yourself to avoid it. You then end up putting   the task off to the last possible minute, so that you finally have a way out   of this trap. Now there isn't enough time to do the job perfectly, so you're   off the hook because you can tell yourself that you could have been perfect if   you only had more time. But if you have no specific deadline for a task,   perfectionism can cause you to delay indefinitely. If you've never even   started that project you always wanted to do really well, could perfectionism   be holding you back?      The solution to perfectionism is to give yourself permission to be human. Have   you ever used a piece of software that you consider to be perfect in every   way? I doubt it. Realize that an imperfect job completed today is always   superior to the perfect job delayed indefinitely. Perfectionism is also   closely connected to thinking of the task as one big whole. Replace that one   big perfectly completed task in your mind with one small imperfect first step.   Your first draft can be very, very rough. You are always free to revise it   again and again. For example, if you want to write a 5000-word article, feel   free let your first draft be only 100 words if it helps you get started.   That's less than the length of this paragraph.         Replace Deprivation With Guaranteed Fun      A fourth mental block is associating deprivation with a task. This means you   believe that undertaking a project will offset much of the pleasure in your   life. In order to complete this project, will you have to put the rest of your   life on hold? Do you tell yourself that you will have to go into seclusion,   work long hours, never see your family, and have no time for fun? That's not   likely to be very motivating, yet this is what many people do when trying to   push themselves into action. Picturing an extended period of working long   hours in solitude with no time for fun is a great way to guarantee   procrastination.         The solution to the deprivation mindset is to do the exact opposite. Guarantee   the fun parts of your life first, and then schedule your work around them.   This may sound counterproductive, but this reverse psychology works extremely   well. Decide in advance what times you will allocate each week to family time,   entertainment, exercise, social activities, and personal hobbies. Guarantee an   abundance of all your favorite leisure activities. Then limit the amount of   working hours each week to whatever is left. The peak performers in any field   tend to take more vacation time and work shorter hours than the workaholics.   By treating your working time as a scarce resource rather than an   uncontrollable monster that can gobble up every other area of your life,   you'll begin to feel much more balanced, and you'll be far more focused and   effective in using your working time. It's been shown that the optimal work   week for most people is 40-45 hours. Working longer hours than this actually   has such an adverse effect on productivity and motivation that less real work   is done in the long run. What would happen if you only allowed yourself a   certain number of hours a week to work? What if I came to you and said, You   are only allowed to work 10 hours this week? Your feeling of deprivation   would be reversed, wouldn't it? Instead of feeling that work was depriving you   of leisure time, you'd feel you were being deprived of work. You'd replace, I   want to play with I want to work, your motivation for work would skyrocket,   and all traces of procrastination would vanish.      I also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take at least one full day off each week   with no work whatsoever. This will really recharge you and make you eager to   start the coming week. Having a guaranteed work-free day will increase your   motivation for work and make you less likely to procrastinate. If you know   that the next day is your day off, you'll be less likely to put off tasks,   since you won't allow yourself the luxury of allowing them to spill over into   your day off. When you think that every day is a work day, however, work seems   never-ending, and you always tell yourself, I should be working. Thus, your   brain will use procrastination as a way to guarantee that you get some form of   pleasure in your life.         Use Timeboxing      For tasks you've been putting off for a while, I recommend using the   timeboxing method to get started. Here's how it works: First, select a small   piece of the task you can work on for just 30 minutes. Then choose a reward   you will give yourself immediately afterwards. The reward is guaranteed if you   simply put in the time; it doesn't depend on any meaningful accomplishment.   Examples include watching your favorite TV show, seeing a movie, enjoying a   meal or snack, going out with friends, going for a walk, or doing anything you   find pleasurable. Because the amount of time you'll be working on the task is   so short, your focus will shift to the impending pleasure of the reward   instead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task. No matter how unpleasant the task,   there's virtually nothing you can't endure for just 30 minutes if you have a   big enough reward waiting for you.      When you timebox your tasks, you may discover that something very interesting   happens. You will probably find that you continue working much longer than 30   minutes. You will often get so involved in a task, even a difficult one, that   you actually want to keep working on it. Before you know it, you've put in an   hour or even several hours. The certainty of your reward is still there, so   you know you can enjoy it whenever you're ready to stop. Once you begin taking   action, your focus shifts away from worrying about the difficulty of the task   and towards finishing the current piece of the task which now has your full   attention.      When you do decide to stop working, claim your reward, and enjoy it. Then   schedule another 30-minute period to work on the task with another reward.   This will help you associate more and more pleasure to the task, knowing that   you will always be immediately rewarded for your efforts. Working towards   distant and uncertain long-term rewards is not nearly as motivating as   immediate short-term rewards. By rewarding yourself for simply putting in the   time, instead of for any specific achievements, you'll be eager to return to   work on your task again and again, and you'll ultimately finish it. You may   also want to read my blog entry on timeboxing.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serves as a good example of applying the above   techniques. I could have said to myself, I have to finish this 2000-word   article, and it has to be perfect. So first I remember that I don't have to   write anything; I freely choose to write articles. Then I realize that I have   plenty of time to do a good job, and that I don't need to be perfect because   if I start early enough, I have plenty of time to make revisions. I also tell   myself that if I just keep starting, I will eventually be done. Before I   started this article, I didn't have a topic selected, so I used the timeboxing   method to get that done. Having dinner was my reward. I knew that at the end   of 30 minutes of working on the task, I could eat, and I was hungry at the   time, so that was good motivation for me. It took me a few minutes to pick the   topic of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and I spent the rest of the time writing   down some ideas and making a very rough outline. When the time was up, I   stopped working and had dinner, and it really felt like I'd earned that meal.      The next morning I used the same 30-minute timeboxing method, making breakfast   my reward. However, I got so involved in the task that I'm still writing 90   minutes later. I know I'm free to stop at any time and that my reward is   waiting for me, but having overcome the inertia of getting started, the   natural tendency is to continue working. In essence I've reversed the problem   of procrastination by staying with the task and delaying gratification. The   net result is that I finish my article early and have a rewarding breakfast.      I hope this article has helped you gain a greater insight into the causes of   procrastination and how you can overcome it. Realize that procrastination is   caused by associating some form of pain or unpleasantness to the task you are   contemplating. The way to overcome procrastination is simply to reduce the   pain and increase the pleasure you associate with beginning a task, thus   allowing you to overcome inertia and build positive forward momentum. And if   you begin any task again and again, you will ultimately finish it.                  把任务都拖到最后一刻来做的坏习惯,叫做拖延,这种坏习惯常常对人的事业和日常   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失去重要的机会,混乱的工作时间,压力、紧张、怨恨、内疚等   等都会成为其后果。这篇文章将探讨拖延的深层原因并且给出几点克服拖延的实际   方法。      一、变成必须为愿意      首先,抱着你一定要做完某事的想法是导致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你告诉自己你必   须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其实就在暗示自己你是被强迫着去做,所以你自然而然地感觉到   厌恶和抵触。正是因为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你选择了拖延。如果你的任务有一个最后   期限,那么这个期限越近,这种不愉快就越强烈,如果你还不立即开始工作,那么这种   不愉快感将不断增强。      针对这个心理障碍(mental block)就是要认识并且接受这种想法:你不需要做任何你   不想做的事情。即使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你仍然有权力选择不做。所有你所做过的   决定造就了今天的你,而如果你并不喜欢今天的状态,你可以开始做不同的决定,这将   带给你不同的生活。你还应该意识到其实你并不是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个方面都习惯拖   延。最严重的拖延者也有不拖延的地方。比如说,也许你从来没有错过一场世界杯,也   许一有机会玩魔兽你就毫不犹豫,因为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所以如果你总是把   自己的工作一推再推,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选择在何时开始工作的,这其实取   决于你。这样想,拖延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二、变完成为开始      第二,总是想着你要完成一些大的复杂的工作显然会导致你的拖延。如果你总是想着   一定要完成一些连具体步骤都还不清楚的复杂任务时,你会感到被狠狠地打击(崩溃   了!吐血了!晕倒了!)。这样不愉快的感觉会让你尽量地拖延。当你对自己说   我必须完成这项工作时,你其实就在让自己倾向于拖延。      如果想解决,方法就是试着想想只是开始做一小块工作而不是总想着要把大任务做完。   想想我现在能开始哪一小步,而不是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啊!其实你坚持简单的   每次都做一点,你就肯定可以做完。假设你需要清理一个大的车库,一想到要清理那么   大一个空间你就会感到要吐血了,这样你就倾向于拖延。其实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只是   做一小部分,比如说去车库时带上一本小本子,写下你可以想到的十分钟内做完的简单   任务,像扫一小块地,或者丢掉一两堆垃圾。不要操心什么时候做完它,而专注于现在   能做的事。其实如果你这样做上一些次数,你也许在哪一次就发现根本没有剩下多少   了,这时你就一鼓劲就把它做完了。      三、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做个正常人      第三种容易导致拖延的错误想法就是完美主义。要完美地完成一项工作的想法非常有   可能让你根本不开始工作,因为这种想法本身就给这项工作附加上很大的压力,在这种   情况下,你当然不愿意工作了。于是乎,你把工作拖延到临近最后期限时才开始,这样   你就可以解脱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完美地完成工作了,你完全有理由   对自己说:我不把它做完美是正常的,要是我有足够的时间,我完全可以把他做得完   美。但是如果这项工作没有最后期限呢?你会不会把工作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完美主义   让你根本无法开始一项你想做好的工作,你能说它不是有害的?      解决办法就是把你自己当作正常人,而不是圣人。你用过一种任何方面都堪称完美的软   件吗?记住,不完美地完成一件工作无论如何都比一直拖延而未完成的完美工作要强。   另外,完美主义也关联到前面提到过的总把任务看作一个大的整体。不要这么想,总想   着一件完美的完成了的整体的工作,而应该想想并不完美的小小的第一步。第一步可以   很粗糙,很粗糙,你以后想修改就可以修改啊。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写一篇5000字的文   章,你应该放松地开始只打一篇哪怕只有100字的草稿来帮助你开始重要的是开始。         四、变剥夺为夺不走的快乐      第四个心理上的障碍就是把工作联系到剥夺上。这就是说你相信投入一项工作之中会   大大地剥夺你生活中的乐趣。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你是不是把本应在工作外的时间也投   入了工作?你是不是告诉自己,你要走进隔离超长的工作时间,见不到你的家人,没   有时间来放松?这是不会带给你工作热情的。然而,这却仍然是很多人逼迫自己投入工   作时的想法。在脑海中想象一种长期的孤独奋战而无法享受乐趣的工作情景,这必然会   导致拖延。      克服这种想法的办法是完全相反地去想。首先保证你生活中的乐趣,然后再来安排你的   工作。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是吧?但是这种想法确实会带来效率。首先安排好每个星期   哪些时间用来和家人共处,哪些用来娱乐,哪些用来体育锻炼,哪些用来搞社会活动,   哪些用来满足个人癖好。保证足够的休闲活动,这样每个星期剩下的工作时间就有限   了。其实每个领域的顶级工作者相对于工作狂都是倾向于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多的休闲   时间的。如果你把工作时间看作一种有限的资源而不是无限地吞噬你业余时间的魔鬼的   话,你显然会感到心理平衡,而更专心也更有效率地工作的。有数据表明大多数人一周   的最佳工作时间为40-45小时。工作更长的时间会导致工作动力和效率的下降,长期来   看其实会使工作成果降低。如果你让自己每周只能工作有限个小时,那事情又会变得怎   样呢?如果我对你说,你这周只被允许工作10小时,你会怎样呢?你会感到你被剥夺了   工作而不是休闲,是不是?这样你会开始想我要工作而不是我要休息了,你的工作   热情立马高涨,所有的拖延症状全部消失。      我同时也推荐你每周至少完全休息一天,不做任何工作。这会完全改变你而让你渴望新   的一周的到来,工作的开始。保证每周一天完全不工作会提高你的工作热情而减少你拖   延的可能。如果你知道第二天是你的休息日,你就不太可能再拖延工作了,因为你没有   那么多奢侈的可工作时间给你用来补偿拖延所浪费的时间。但是如果每天都是工作日,   你就会觉得工作没有尽头,你不断告诉自己我应该工作,这样,你就很有可能用拖延   (来让自己一定程度地摆脱工作)来取得乐趣。         五、利用时间搏击      对于那么你倾向于拖延的工作,我推荐你用时间搏击(有更好的翻译吗?)来开始工   作。比如说,首先,选一件你在30分钟内就能完成的任务;然后选定一项奖励,很快就   能兑现的奖励;(然后规定,)只要你投入了工作时间就可以保证得到奖励,不用管有   没有取得有意义的成果。奖励可以选择看一段你喜欢的电视节目或是一场电影,或者好   好地吃顿饭,或者和朋友出去玩等等,总之可以是任何让你感到快乐的事。因为你所需   要投入的工作时间很短,而且很快就能有一项大的奖励,这样不管这项任务多么不爽,   你都没有理由不能忍受这30分钟。      当你在用时间搏击来处理工作任务时,你会发现很多趣事:你会发现你会工作远超过30   分钟,你会发现你全心投入一项工作,哪怕是很困难的工作,你也愿意做下去。而往往   是工作上一个甚至几个小时,你才意识到(这是很困难的工作)。因为奖励就在那,所   以你知道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停下来,你就能享受奖励(所以你根本不用急于停下   来)。一旦你开始行动,你便不再忧虑任务的难度而全神贯注于你现在手头的工作了。      你决定停止工作,然后享受你的奖励,之后你可以再计划另一个30分钟的工作时间以及   另一份奖励。这会让你在这项工作上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也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   立即能获得奖励。事实上追求一个遥远而不定的长期性的奖励根本不如一个立即能得到   的短期性奖励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而这种不要求任何具体成果只要投入工作时间就能   得到的奖励会让你非常渴望投入工作 一次一次的工作,这样你最终必能完成工作。      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可以对我自己说:我必须完成这篇2000   字的文章,而且把它做得完美。(但我没有) 我首先意识到我可以选择任何话题;然   后我又意识到我有足够得时间来写好它,所以我不要求我(一下就)做到完美,因为我   开始得够早,接下来有足够的时间来修改;我还告诉自己如果我不断地开始,那我最终   肯定能做完。在我开始写作之前,我还没有选定题目,所以我就用时间搏击的方法,并   把晚餐作为奖励。我知道30分钟之后,我就能享受晚餐,这成为了我的一个很好的工作   动机。我花了几分钟选定题目如何克服拖延,然后我利用剩下的时间写下一些想法,   列出一个粗略的提纲。   当时间结束时,我停下来,享受晚餐,这的确让我感觉是我(用工作)赚来了晚餐。      第二天早上我同样利用30分钟的时间搏击方法,并把早餐当作奖励。有趣的是,我太投   入进我的工作以致于我写了90分钟我知道我可以随时停止而奖励就在那里,但我做着   做着就用一直工作下去的惯性了。简单地说就是我把拖延的毛病给反过来了,我现在变   成了继续工作而推延休闲了。结果我提早完成了文章,并把早餐当作了奖励。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理解拖延的原因并帮助你克服它。注意,拖延是在你把某些   形式的痛苦和不快附加到工作上而导致的,要克服它只需要减少痛苦和不快,而增加快   乐,这样你就能克服(拖延的)惯性而给自己前进的动力。你一次一次地开始工作后,   你最终就能够完成它的。 考試將近,好不容易才計劃好復習功課大計...可是,當你來不及完成時,你是否常對自己說唉,明天再做吧! 這句話呢?儘管最後期限就逼在眉睫,還是提不起勁來,遲遲無法行動?每次都是等到最後一刻,才急忙趕在限期前完成? 習慣拖延的原因: 1) 完美主義 每個人做好的定義都不同,要求完美,總是拖到最後才動手,費了極大的力氣不斷地思考,非得要把所有細節想清楚了,才會採取行動。其實沒必要爲了那些不完美而使自己一事無成。 2) 害怕失敗 擔心受到批評或拒絕,所以不願去做自己不擅長或不熟悉的事。害怕失敗,總是想到最糟的情況,心裏焦慮不安。但問題是,愈晚開始,失敗機率愈高。 不要想著如果...明天會怎樣?的假設性問題,我們總是想太多,做得太少;發生了問題才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預設一堆問題,限制自己的行動。 3) 被迫去做 被迫去做某件事,心裏自然產生反抗的心理。但是,既然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卻又非做不可,何不及早完成,及早 想象中的困難和討人厭。而且往往只要起了頭,就不願放棄,既然已花了5分鐘的時間,不如乾脆把它做完! 2) 直接找人幫忙 是否因爲不知如何做,才會一拖再拖?別浪費時間自己去想,直接找人幫忙解決你的困難。 3) 設定短期目標 如果事情必須在一個月后完成,就應該排定每星期要完成哪些, 這樣就不會因爲時間太遙遠, 而提不起勁。 4) 強迫自己 給自己壓力,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並堅持下去。 5) 給自己獎勵 一方面給自己獎勵,一方面也要犒賞自己。每完成一部分的工作,去做有趣的活動,也許是一頓美食或是看一場戯。另外,也可以有一段休息時間,重新累積能量,再繼續工作。 別再為自己的拖延找藉口,只要開始行動,所有造成你拖延的問題都不存在了! 不管是不是和我一樣爲了考試,別再一次又一次對自己食言了。改變自己不難,只要願意開始去做就對了!^^ 马上去做,决不拖延 世界上最不费力的事就是拖延时间。大多数失败者犯的致命性错误就在于此,也没有比拖延更能耗费宝贵的生命的了。对成功来说,拖延最具破坏性,是最危险的习惯。一个不能决断的人,永远不能说他属于他自己。因为,如果他要去做某件事,随之而来就会有许多起相反作用的力量缠绕着他。当他试图前进的时候,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困扰着他,使他寸步难行,就像浮萍一样,河边的任何杂草,水中的任何旋涡,都可以使它们停留在原地打转。 拒绝拖延,立即行动 拥有积极心态的四大秘诀 自己是一个非常拖延的人,在网上找了些指导的文章,用来自勉,以期付出行动,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会产生5万个想法。如果你拥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就能乐观地、富有创造力地把这5万个想法转换成正面的能源和动力;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的,你就会显得悲观、软弱、缺乏安全感,同时也会把这5万个想法变成负面的障碍和阻力。 积极的态度肯定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并不能保证他每件事都心想事成;可是,坚持消极的态度却必败无疑。我们从来没见过哪个持有消极态度的人能够取得可持续的、真正的成功。 1.拒绝拖延,立即行动 拖延是消极心态最明显的表现。也许有人会说,在合适的时候拖延一下也是有好处的,例如在疲倦、沮丧或者愤怒的时候,中断工作比勉强继续的效果要好。实际上,拒绝拖延并没有对合理的等待提出异议,我们也相信优秀的人都不会因此而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借口,不会因此逃避真正需要马上执行的工作。 在2004年4月5日《商业周刊》评出的50家标准普尔表现最佳公司中,埃克森-美孚排名第二十三位,并在《财富》评出的全球500强中排名第二。2003年,公司利润为21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1%,股东回报达到115亿美元。 在这家公司领导的办公室里几乎都悬挂着一个数字电子白板,白板上一直显示着一段话:决不拖延!如果我拖延下去,我将会怎么样?如果将工作拖到以后再去做,那么会发生什么?决不拖延是这家公司员工行为的重要准则之一。公司负责人解释说:决不拖延,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娱乐。避免拖延的惟一方法就是随时开始行动,而随时开始行动,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必须记住的是,没有什么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在一个庞大的公司里,创造出每一个员工都不拖延哪怕半秒钟时间的奇迹。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存在着一种不良习惯拖延。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懊恼不已,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一般地拖延下去。这种现象,我们几乎可以不时遇见,以至于我们不以为然,以为它就是人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本性了。 拖延时间,看似人的一种本性,实质上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一种极其有害于工作和生活的恶习。几乎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产生的各种忧虑,但是,不少人却没有将自己的愿望付诸于行动,不知道自己所推迟的许多事情其实都是自己可以尽早完成的。作为一个职业人,曾经有过某一些拖延的行为,其实并不会导致多么严重的后果;真正能够导致严重后果的,是拖延成习并且竭力加以掩盖为拖延寻找借口。 下面是一些解决推延毛病的思路: (1)拖延不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CEO可能因为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而遭到失败,很多损失是无法挽回的,这就像延误了看病时间,就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一样。 (2)从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突破,一种得到解脱和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我们全面地克服它。 (3)拟定一个完成工作任务的期限,给自己加压,并实行公众承诺,让身边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期限,让他们看到我们如期完成,否则,就要裸奔。 (4)有些人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拖延了时间,总想在万无一失的情况再去行动,其实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 (5)如果你因为害怕见领导或客户而迟疑不决,唯一的办法就是现在就拿起电话或现在就去。 (6)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天又下雨了今天不舒服这样的语言或心理意念,实质上是一种借口,这是弱者的表现,请马上清除它们。 2.在平凡中做出精彩 很多人都梦想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事实上,很多轰轰烈烈的事业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而是有许许多多平凡甚至乏味的事情所组成。 弗雷德,是一个普通的邮差。他负责为小区的住户收、送邮件。 当他听说小区内有一位职业演说家,叫桑布恩先生。这桑先生一年有160到200天在外出差。于是他向桑先生索要一份全年行程表,桑先生很奇怪,问:您有什么用?他回答说,以便您不在家时,我暂时代为保管您的信件,等您回来再送过来。 这让桑布恩很吃惊!因为他从未碰到过这样的邮差。桑先生回答道没必要这么麻烦,把信放进信桶就好了,我回来再取也是一样的。 弗雷德解释说:窃贼经常会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住户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弗雷德想了想,接着说这样吧,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塞不进邮箱的邮件,则搁在房门和铁栅门之间。如果那里也放满了,我把其它的信留着,等您回来。弗雷德的建议无可挑剔,桑先生欣然同意了。 两周后,桑先生出差回来,发现门口的擦鞋垫跑到门廊的角落里,下面还遮着个什么东西。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桑先生出差期间,美国联合快递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别人家了。 弗雷德看到桑先生的包裹送错了地方,就把它捡起来,送回桑先生的住处藏好,还在上面留了张纸条,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费心的用擦鞋垫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不同的邮政公司之间竞争市场份额,比的就是服务,而因为有一批弗雷德式的职业化员工,他们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创造了无形价值,使美国联合快递公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弗雷德是职业化的典范,他真正做到了以此为生,精于此道。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忠于职守、认真履行本职工作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一种崇高精神。从世俗的角度来说,敬业就是尊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一定要做好的事。敬业首要的是一个敬字,体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的职业道德,其中包含了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起码的为人之道,也是任何人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弗雷德是一个普通的邮差,相貌平常,外表也没有任何出奇之处。但他的真诚和热情却感染着周围的人,他人性化的贴心服务为客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他的故事改变了2亿美国人的观念,他以他的行动向世人揭示了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这样一个道理。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是可以选择过怎样的生活。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我们应该对自己,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职位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表现,反倒是工作表现最终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地位。只有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哪怕即使只是一个最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也能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弗雷德的行为证明了,人们可以每天都在与自己的潜力进行竞争,把我们的工作做到本来可以达到的程度。而大多数人,都没能完全发挥潜力,没有做到最好。专家们分析了弗雷德的动力来源,认为从出色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他才能始终如一地带给客户快乐和优质的服务。 如果你希望成长与进步,那就必须每天都调整状态,与自己的潜力进行竞争,与自己激烈角逐,让每一天都成为你的代表作。 3.给自己积极地提问 每个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成就,原因就在于所提出的问题不同。只有能提出好的问题,才能得到好的答案。 当一个人因飞机失事瘫痪在床,三分之二皮肤灼伤后,一般人一定自问为什么是我?老天爷为什么如此对我?但一个叫米契尔的人却在自问我要如何重新站起来,像我这样子能怎样来服务社会呢?在住院期间他结识了迷人的女护士安妮,他不顾脸上伤残和行动不便,竟大胆的想出此举我怎样才能跟安妮约会呢?谁都认为他会碰壁的,如今安妮已成为他的太太。 你一直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沮丧?为什么别人不喜欢我结果你一直不会改变那种无奈状态,相反你改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沮丧,让自己快乐且受人欢迎?连续肯定积极地自我提问肯定会有神奇的效果。 再比如:有人问你生活中最糟糕的是什么事与有人问什么是你人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求则得。 为什么我的运气就这么差?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你在命令你的大脑找出你是个倒霉蛋的结果。 所以,我们应多加注意平日习惯用的问句,尽可能使用具有建设性、促使奋发的、造成积极性的问句。 A、面对困难时提问自己 (1)这件事有什么好的一面? (2)还有什么不圆满的吗? (3)我得怎么做才能得到所想要的结果? (4)如果要得到所想要的结果,有哪些错误我不能再犯? (5)我要如何以愉快的心情去处理这整件事 B、每天的清晨提问自己。并对每个问题认真且仔细地想二至三个答案。如实在很难想出来,不妨把问题改为带有可能的意味 (1)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让我觉得快乐?让我快乐到什么程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2)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让我觉得振奋?让我振奋到什么程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3)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让我觉得骄傲?让我骄傲到什么程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4)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让我值得感谢?让我感谢到什么程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5)此刻人生中有什么让我觉得欣喜?让我欣喜到什么程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6)此刻人生中有什么值得我努力的?让我努力到什么程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7)我喜欢什么人?什么人喜欢我?让我喜欢到什么程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 C、每天晚上提问自己 (1)今天我有什么样的付出?我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付出? (2)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 (3)今天我给自己的人生提高了什么样的品质?对于未来,我把今天作了什么样的投资? D、两个最重要的提问 (1)这件事有什么好的一面? (2)我要如何来利用? 4.积极尝试,邂逅机遇 生命中随处是机遇,许多机遇就藏在一个又一个挫折之中,如果在挫折面前气馁,就可能会与机遇擦肩而过。 积极尝试是最好的方法。在一个现代化的企业中,你不需要担心因为尝试而遭到失败。一项对美国多个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调查表明,CEO们最欣赏的就是那些主动要求做某项新工作的员工。无论能否做好,至少这些员工比那些只会被动接受工作的员工更令人欣赏,因为他们有勇气、积极上进,而且会从尝试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 在美国,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没有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欢呢?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能找到通向成功的路。美国人很喜欢尝试不同的工作,他们一生中平均要换四次工作。但中国人不愿意换工作,而更倾向于终生做一件事。其实,换工作岗位的意义在于,你一开始做的决定并不一定是你的终生决定,你仍然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机遇不会主动上门,坐等是消极的做法。屠格涅夫说:等待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什么事也不做地空等,另一种是一边等,一边把事情向前推动。也就是说,在机遇还没有来临时,就应事事用心,事事尽力。在实际工作中,挑战常常和机遇一同出现。如果不敢迎接挑战,就会让机遇从身边溜走。 著名职业经理人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他当时非常吃惊,连忙向老板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但是老板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老板希望李开复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李开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他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上司的工作。 拖延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由于惰性心理,今天得过且过,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等等。带着这样的念头工作只会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不愉快,总觉疲乏。因为应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断给他压迫感。拖延者常感到时间压力。拖延并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刚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拖延的恶习还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感。首先,恐惧失败。似乎凡事拖一下,就不会立刻面对失败了,而且还可以自我安慰:我会做成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同时,拖延能为失败留下台阶,拖到最后一刻,即使做不好,也有借口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表现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其次,恐惧不如人。拖到最后,能不做便不做了,既消除了做不好低人一等的恐惧,还满足了虚荣心,告诉别人,换成是我的话,做得肯定比他们好。 怠惰是人之常情,但不幸的是,它抑制了人们的觉醒能量,而且会逐渐侵蚀我们的信心和力量。 怠惰的种类有三种 偏好舒适、丧失情感以及毫不在乎。 我们会透过这三种怠惰的方式而陷入软弱的惯性模式。假如能好奇地探索它们,便能消解它们的力量。   第一种惰性是偏好舒适,它奠基在我们想躲开不方便的倾向之上。我们总想休息一下,给自己放个假。但是抚慰自己、哄自己,却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会因此而变得懒散与丧失气力。譬如下雨天,即使只有一条街的路程,我们都不肯走,因为怕被雨淋湿,宁愿开车。还有,只要感觉有一点热,我们就开冷气,只要一感觉到冷,我们就开暖气。如此一来便失去了对生活的触感。我们只相信立即生效的东西,而习惯于依赖机械化的成果。   这种类型的惰性会增强我们的侵略性。我们往往对不方便的情况变得易怒。车子发动不了,停水断电了,冰冷的地上没有垫子可坐,这时我们的火气就上来了。偏好舒适的倾向会钝化我们的听觉、视觉和嗅觉,也会让我们无法满足。然而我们隐约地知道,纯粹的享乐并不能带来持久的快乐。   第二种惰性是丧失情感。我们有一种无望的感觉,一种我很不幸的绝望感。我们觉得自己是如此贫乏,而不想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坐在电视机前吃饭、喝酒、抽烟,无意识地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看下去。我们完全无法动弹,也不想让自己那无感的心透透气。即使好不容易启动身体去打开窗户,心中却仍有一股羞惭感。我们虽然挤出一些打破惰性的外在动作,但内心还有一股无望的感觉。这些小动作仍旧是丧失情感的展现。我们还是在对自己说:我是最糟的人。我是没有希望的。我永远不可能做对一件事。我们真的不想放自己一马,我们已经忘了该如何帮助自己了,因为我们缺乏解脱自己的洞见与智慧。   第三种类型的惰性毫不在乎的特征就是嫌恶。我们竖起中指向世界抗议。这种心态有点像是丧失情感,但更强硬一些。丧失情感的状态中至少还有一些柔软与脆弱,毫不在乎则更具有攻击性,更大胆无礼。这个世界简直是一塌糊涂。它什么也不能给我,所以我干嘛要在乎它?于是我们上酒吧,整天喝得烂醉如泥,如果有人找我们的碴,我们就打架闹事。或者干脆拉下窗帘,倒在床上,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如果有人想为我们打气,只有请老天帮帮他了!我们耽溺于无价值感和自我贬抑中,一点也不想找到出口。我们只想呆坐在椅子上,让郁闷的感觉愈来愈加重。我们利用怠惰来达到报复世界的目的,而这类的怠惰很容易转变成回天乏术的沮丧。   人们时常利用三种惯性模式来处理怠惰或任何一种恼人的情绪,我称它们为徒劳无益的对策:攻击、耽溺和忽略。   攻击是其中最受欢迎的对策。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怠惰时,就会开始谴责自己。我们为自己的贪图舒适、自怜或赖床而产生自责和羞愧感。我们总是在罪咎感中挣扎不已。   耽溺的对策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往往合理化自己的怠惰,甚至为它拍手叫好,我就是这副模样。我有足够的理由生气或一天睡二十四小时。其实我们很可能是摆脱不掉自我质疑和一股不对劲的感觉,然而却说服自己赦免自己的行为。   忽略的计谋也是很有效的,至少可以维持一小段时间。我们与自己解离、出神或是麻木不仁。我们竭尽所能地和自己赤裸裸的习惯保持距离。我们的生活好像由自动驾驶仪所操控的,而我们总是避免贴近地看一看自己正在做些什么。   精神勇士的修心练习提供了第四个选择一种解脱的对策。这个策略就是充分去体验我们一直在抗拒的事物不再存活于三种惰性之中。我们开始对这三种隋性产生好奇心。透过菩提心的修持,我们练习不再抗拒我们的抗拒心,在心尚未变得僵硬之前,便深入感受内心的柔软地带和无所依恃的空境。要抱持着清晰的动机,希望自己的执著倾向能够减轻。   觉察到自己不想检查自我的惰性或其他习性,是很重要的一项修持。我们通常只想一味耽溺、忽略或责难。我们想延续三种徒劳无益的对策,原因是我们以为它们会带来安慰。我们只想继续逃到偏爱舒适的倾向里,水无止境地说服自己丧失情感是合理的,或是反覆咀嚼着毫不在乎的宿命观。   但是到了某一个时刻,也许会因为感到好奇而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觉得痛苦?为什么没有一件事感觉起来是轻松的?为什么我的不满足感和乏味感一年比一年强烈?   这时也许就会想到要修炼了。这时我们才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要实验一下精神勇士的慈悲修炼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我们才了解安住在柔软地带而不僵化自心是什么意思。   于是我们开始深入观察自己的惰性,直接体验到它的本质。我们开始认清自己对不自由、羞愧感、嫌恶或麻木不仁的恐惧,也开始认清其他人同样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开始留意自己心中的对白,并意识到它们会导致身体的紧张。持续不断地练习,我们终于明白自己不再需要相信这些剧情故事了。我们行自他交换、坐禅、发菩提心,开放地面对赤裸的情绪能量。我们开始感到柔软,并体悟到每个人都和我们一样有情绪上的困扰,而人人都有能力解脱。   惰性并不是什么特别恐怖或美妙的东西,反之,它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基本特质,我们必须如实经验它。也许我们会在惰性里发现令人焦躁不安的特质。感觉上它似乎是迟钝、沉重的,或许也是脆弱而鲁莽的。无论意识到的是什么,只要进一步探索下去,一定会发现到一股无所依恃、无实质性而又清醒的能量。   直接而无言地面对惰性,这样的体悟是深具转化力的。它能释放出巨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通常是被我们逃避的习性所掩盖的。只要不再抗拒惰性,认为自己懒惰的那份认同感便彻底瓦解了。一旦拿掉自我的眼罩,视野就开阔了,眼前的景致也变得清新了。惰性或其他任何一种魔障,便如此这般地将我们导入慈悲为怀的生活里。 决不拖延 快乐工作 享受人生 近日从好友处借阅一书《决不拖延》,深受启发,该书被誉为世界知名企业通行的员工行为规则,是值得一看的好书。现今时代是一个飞速运转刻不容缓的时代,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一些发达城市的上班族,午餐都已在办公室匆忙解决了,有空再说成为口头禅,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如沃尔马、通用汽车、德国电信、英特尔等,决不拖延作为严格执行员工行为的准则,这些大公司之所以成功,成绩斐然,就是因为有一支决不拖延的员工队伍,因此员工克服拖延的毛病,培养高效的工作风格,可以使公司绩效迅速提升,使员工的工作乃至生命更加富有价值,拖延可以把企业拖跨,拖延就会失去战机,拖延就会失去市场而让他人占领,读罢此书我觉得《决不拖延》为渴望高效工作的员工道出了时间是如何宝贵的真谛: ◆ 感觉自己不忙碌,就代表我们的重要性不够。 ◆ 我们感觉工作很久,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岔、走神。 ◆ 拖延,不给自己的时间做主,那么,我们的时间就会沦为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随意占有的公共资源。 ◆ 任何憧憬、理想和计划,都会在拖延中落空。 ◆ 过分的谨慎与缺乏自信都是工作的大忌。立即执行,便会感到简单而快乐,拖延,便会感到艰辛而痛苦。 ◆ 拖延的习惯会消灭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力。 ◆ 把今天的工作拖到以后去做,所耗去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可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 慢工可以出细活,十年可以磨一剑,但是,一个美貌少女也会在无休无止的拖延中变成老太婆。 ◆ 避免拖延的惟一方法就是随时主动地工作。 时间一旦消逝,当然永不回头.我们本来可以优秀的员工,他们有潜力有才华,却深受拖延的困扰和侵蚀,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失去了表现才华和锻炼机会,等到机会来临时,却后悔莫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自己的生命大约还剩多少时间,立即拒绝拖延,今天能完成的工作决不拖到明天,提升工作效率,体现自我价值,从工作中获取成就感。在竟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珍惜生命,享受美好的人生。 以上与同事们共勉! 最佳拖延时间借口:更完美 作者:车东 发表于:2007-01-18 23:01 最后更新于:2007-04-15 19:04 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版权声明。 http://www.chedong.com/blog/archives/001282.html 最近连续看了3篇关于做事拖延的原因分析(2篇Solidot的科技文章,1篇桑林的网志),终于明白了原来最容易被蒙蔽的一个理由就是听起来要做一个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假如听到类似的拖延理由而又没有分辨和控制能力的话:往往这就是失败的开始 1 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加完美的解决方案,需要3个月完成; 2 需要从头开发一个专用的系统,这个系统会比以前的更加灵活; 3 需要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一次地毯式的统计,精度高达4个9,需要2个月时间; 4 今天的时间不多了,留到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再将整将本书看完; 这些承诺的成功率和赌徒下一把把输掉的全部赢回来几乎是一样的。 解决的方法/策略: 1 事情没有容易和难之分,只有重要与不重要(重要性来自于数据分析); 2 让拖延者自己订下完成时间:不要允许时间拖延,否则拖延本身就是给懒惰的奖励; 3 没有数字依据的问题:先定性,再定量; 4 对难以评估的陷阱有识别能力和免疫力; 科学家发现了拖延法则 matrix 写道 Science Daily报道Calgary大学教授Piers Steel(这位博士可能也许大概是拖延研究领域的权威)在《心理学报告》(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为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这项研究总结出几条让人吃惊的结论:大多数人的新年许愿注定是失败的,大多数自助指南是完全错误的,它们认为完美主义是做事拖延的根源(为了把事情做的更完美,在时间上就...)拖延(Procrastination)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来解释。 这项研究整整花了十年时间,但是没有迹象显示在研究开始之前它经过了多数次拖延。文章指出: 从本质上而言,拖延者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事实上能完成的任务的期待并不高。完美主义者并不是不会犯错,完美主义者也会拖延,但是他们对拖延的过程表现的十分焦虑。 勿以事易而为之 一段时间来体味着的人生经验是:勿以事易而为之。:) 也许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处理工作和其它事务时,常常会列一下需要做的事情,然后选择容易的先做。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这样能比较快地看到结果,而且显得比较有效率。 但是,我发现这些容易的事情并不见得容易结束,它们会源源不断引出其它事情。而列表里那些比较困难的,往往也是更重要的事情,因此被一再推后,总是遗憾地没时间做。 用自我约束的最后期限战胜拖延的陋习 很多人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本来手头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却故意拖延,上网去看看新浪的娱乐或者浏览热门贴的评论,要么干脆写日志。我们拖延重要的事情,像吸毒那样同时带有的负罪感和快感。这种拖延的吸引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hyperbolic time discounting(连续时间折扣),拖延的奖励相比浪费的是不对称的。换句话说拖延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一位MIT的教授发现他如果让学生自己制定作业的最终期限(deadlines),学生自己会抵制拖延。当然一个问题是学生设置的最终期限是宽裕的,有弹性而非最佳。多数有拖拉习惯的人的经验是提早开始工作。 如何避免拖延任务 Personal Development July 25th, 2007 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签帐单、洗衣服、打扫房间、割草坪、同糟糕的交通作斗争、到杂货店买七七八八的东西、还要烧菜做饭总之就是很多很多啦。 这些纷乱的琐事是我们没有办法逃避,也未必需要立即完成的事件总是让人失去 动力 ,所以我们就 拖延 ,不断的拖延于是总有短暂的错觉:一切都在掌握,现在还很平静;总是常常告诉自 己:现在有点累了,还是先 休息 一会吧,衣服明天再洗 吧。对不起,错觉就是错觉!这些拖延带来的一切良好的感觉会很快腐蚀你的神经,让你迅速地忘掉拖延的罪恶感。 下面列出了几个常见的造成拖延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帮助你找到这种你所需要的节奏: * 在复杂任务中挣扎-分解,将大的、复杂的简化为小的和简单的步骤。既然每一步这么小和简单,那赶快马上完成它。 * 害怕犯错-百分之百完美几乎是没有人可能达到的,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是人,而不是机器人。任何适当的时候,运用 80/20法则 。 * 犹豫不决-想清楚你到底要做什么,然后为你做的这个决定的日程设定一个截至日期,告诉你的好朋友监督你的执行情况。 * 做事优先次序的迷茫-每天先做最重要的事情。也在每天结束工作之后列一张表告诉自己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 缺乏关注的重点-尽量减少你的精神涣散,没必要每五分钟检查一次邮箱和电话留言。找一个安静的能够让你集中精神的房间。做一件事情别老是中断。 * 懒惰-时刻提醒自己,拖延带来的后果。不要一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面看电视;也不要因为完成了一些小的,容易的任务便轻易地用时间奖励自己。 * 无精打采-需要有良好的睡眠作为保障, 健康 的饮食,有规律的锻炼,一定要吃早餐。 解决拖延和摆脱萎靡的十个良方 Personal Development October 26th, 2007 不要让短暂的萎靡毁了你的一天。重新振作起来!不仅是体力上,精力和感情上也都振作起来。下面是10个使你解决拖延、摆脱萎靡,开始去完成工作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 明确你的目标:花几秒钟的时间来审视你想要达到的目标。看看你现在所做的与之相关工作能不能帮你达到更大的目的。在你的脑中衡量一下实现该目标会给你带来什么利益。你的任务能否能给你带来前进的动力。如果不能的话,你该思考一下既然不能给你带来前进的动力,那么为什么还将其做为你的首要任务来为之奋斗呢? 2. 明确结束时间:你还要继续工作30分钟?一个小时?还是3个小时?如果你不知道结束工作需要的具体时间的话,就不能够使你全力以赴的工作。你要知道自己还要坚持多久,这样才可以更加集中精神工作,并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3. 消除分散注意力的影响:切断网络,关上门,挂上请勿打扰的标语,排除一切可能干扰你工作的外在因素,直到你可以集中注意力工作。关掉一切在接下来一到两个小时内你电脑可能会发出的任何提示。 4. 不要有多线工作的想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不要一次做两件或者是二十件的事情。你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做的工作远远比你分心注意力工作二十个小时要多的多了。 5. 头脑风暴/十分钟规则:通过头脑风暴训练消除你的障碍。小小的头脑有氧操就会使你产生新的想法,锻炼你的思维。或者采用十分钟规则来扫除你遇到的思想障碍和一时干扰的有效方法。在这件事情上再集中对待十分钟,时间一过,你再决定是否要继续完成这个工作。 6. 停止!要么继续集中精力工作,要么就完全停止你的工作,不要一边工作一边休息。放下你手头的工作几秒钟,闭上眼睛,呼吸。即使是一分钟也能帮你重新集中注意力,继续工作。 7. 放些音乐:我个人喜欢在工作时放简单的音乐,但是当我觉得太嘈的时候我就会关掉它。音乐是能够帮你再次集中注意力工作的很好的工具。但是要确保你喜欢的歌都在你的播放列表里,这样你就不必不断的转换音轨。 8. 吃点水果,休息一下:在长时间的工作后,继续工作只会使你疲惫。放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一下。吃个苹果可以提高你身体的血糖,帮你提神,使你更有体力继续工作。 9. 事后镐劳一下自己:找出一些你喜欢的东西,并告诉自己只要再完成那一部分工作就可以得到那个东西。不要提前奖赏你自己或者不给自己奖励。每个奖赏都会帮助你实现目标。忽视了奖赏就意味着你无法给自己足够的动力。 10. 发掘你的下一步行动:不要把你自己限制在一个无限的计划列表中。在你的计划表中写下下一个你要完成的行动。尝试从刚才的逻辑工作转到创造性工作;或者从社会性工作转为个人性工作。因为通过不断的变换,做不同的工作可以刺激你不同的大脑区,使你更有效率的工作。 当然,还有一个你需要明白的是,改变你对现在工作的看法。你若是认为自己面对的总是一堆枯燥无味的工作任务时,你将永远都打不起精神来。所以改变你对现有工作的看法,去控制住你的情绪。 事情有变化在所难免,但不应该成为拖延的借口。 想想你是不是很多次决定要看完一本书,但是没有坚持下去? 决定今天要完成某个目标,但是把时间不自觉地浪费在上网和发呆中? 觉得每天都过得差不多,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 那么,停止这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吧,找出问题所在,让自己把该做的事情都按时做完。 1. 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拖延? 你是否总是在担心完成不了任务? 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总是希望事情能都做得百分百完美? 你是不是把事情的每一个小部分都安排好以后才开始工作? 你是不是很容易心烦呢? 你是不是很懒惰? 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都列出来,看看哪些是导致你拖延的主要因素。然后试着用下面的方法改善你做事的方式。 2. 将一件事情分割成几个小部分 这点看起来容易,但是需要经验,因为分割后的每个小部分之间并不一定是完全独立的,可能需要你在做这个部分工作的同时,也要想到其他部分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每个小部分完成后,还需要花点时间把它们合起来。 3. 限定完成期限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的人,可以试试给自己强行制定出一段时间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我要看完10页书。 4. 分时段工作,不要连续工作 注意劳逸结合,尝试用一到两个小时努力工作,搞出成果,然后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不要持续拼命地工作,这样做未必有最高的工作效率。 5. 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 如果一项任务既庞大又复杂,让你觉得无从下手。那么你可以试试从最简单的方面入手,循序渐进。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不会让自己有借口拖延。 例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学术性的论文,发现导论很难写,那么你可以先写论文的正文部分,或许写完正文,你的导论也就轻车熟路了。 6. 让别人一同参与 和你的家人,朋友或是同事打个赌,让他们证明你会在特定的时间完成了你的工作。或者用别的方式让自己克服懒惰,对应该完成的工作负起责任。 7. 尽可能排除干扰 如果你觉得做事情时总会受到干扰,试着找出原因,尽量排除干扰。或者搬到一个你可以专心做事的地方。如果你需要很专心的环境,关掉电视,电话,收音机和任何会让你从工作中分心的东西。 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2008年 赵喆老师)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 铃声停,教室静是我们刚入小学时老师教育我们的话。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同学们应迅速回到教室,安静做好,准备上课。 但最近我发现有的同学,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没有迅速回到教室准备上课,而是玩儿完正在玩的游戏,聊完没有说完的话才回到座位上,有的同学去专用教室上课边走边聊,拖延了学习的时间。 在这里我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深夜,一个危重病人迎来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 他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好吗? 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吗? 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都留了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欣赏,你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去珍惜,你看一下这份帐单:在近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剩下的不到40年里你经常拖延时间;曾经感叹时间太慢的次数达到了10000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作业,成人后,你抽烟,喝酒、看电视、虚度光阴。我把你的时间明细账罗列如下:做事拖延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个小时,折合1520天,做事有头无尾、马马虎虎,使得事情不断地要重做,浪费了大约300多天,因为无所事事,你经常发呆;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工作时间呼呼大睡,致使你睡眠时间超出了20年;还有. 说到这里,这个危重病人就断气了,死神叹了口气说: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能节约一分钟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记下的账单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还等不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不妨看看以下的问题: 当你做作业时你是不是边玩边写,写写停停? 当你对作业或其他事情不满时,你是否想依赖同学的帮忙? 你是不是不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而一再拖延,如打扫卫生?改作业?读书? 你经常许诺别人一些事情,但也经常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 上课铃响后,你是否迅速回到教室或专用教室准备上课? 人人都知道光阴的可贵,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是,这并没有消除生活中的拖延人生。 人生苦短,何能拖延,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时间,抓紧时间专时专用不拖延,使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都能活得充实有意义。 防止拖延的积极步骤 Personal Development June 27th, 2007 阻止我们去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务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拖延 或者说,避免去做那些对我们没有吸引力的事情,而选择去做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我们之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拖延,但是没有按照正常的工作量完成自己每日的工作,这种现象本身就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的某个部分产生了拖延。当我们认清这种情况的存在之后,很容易就能够找出哪些事情是我们避免去做的,一些事情被用来名正言顺的填充时间,让我们觉得没有时间去做那些我们想要避免的事情。不幸的是,忽视并不意味着这些事情本身消失,它们只会在明天变得更加紧迫。 确实有几个关键问题造成我们忽视掉一些工作,通过找出那些被我们刻意忽视的工作,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够把他们变得更加有趣,我们可以开始尝试控制拖延问题,这样我们才能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并因此获益。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可能的解决方案,陈述如下: 花费很多时间的任务 问题: 有些任务,可能在我们的日程表里面只有一行,我们却需要花费半天的时间去完成。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不去做这样的任务,而转而去做五件或者六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会觉得做了更多!当然,这些任务还摆在那里,只是会变得越来越紧迫,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压力,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更少的时间去做完。 解决方案: 不要只在代办事项列表中为这些任务留一行,而是把它分成好几个部分,把它变成一系列的小任务。虽然花费的总时间还是一样的,但是至少会让你感觉,你这一天里至少还是做了些什么的。 我们讨厌去做的任务 问题: 有些任务,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我们就是讨厌去做。这可能是很复杂的,比如说资料的比较分析;也可能是很简单的,比如说填写每日销售帐目。不管它们是什么,我们总是设法推迟,没有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不喜欢他们。 解决方案: 把你不喜欢作的事情放在代办事项的第一位,这样的话,你需要在大清早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把他们解决掉,这样,剩下来的一整天你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 追求完美/害怕失败 问题: 有些任务是我们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或者是有人非常强烈的依赖于我们完成任务的质量。我们害怕我们做得不足够的好,害怕我们会在某个地方犯错误,因此迟迟不愿意动手。 解决方案: 想想如果我们不那么完美,事情究竟会坏到什么地步?同样,最好我们能够做到什么地步?然后每天分配一部分时间在这个任务上面,给自己留足够的时间,可以在截止日到来之前回顾和修改。我们认识到,当我们已经开始偏离最初设定的焦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得足够的完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果断的终结,把它发送给别人,然后放手,而不是让他依旧留在我们的代办列表上。 当然,最好的防止拖延的方法之一,还是有效的时间管理。这意味着我们要找出什么样的日程工具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并且为我们每天要做的事情设定清晰的优先度。在头脑中对上面的这些问题有一个认识,我们需要组织我们每一天的工作,处理拖延问题,这样每天结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明天开始的是崭新的旅程,而不是忙于去解决那些我们今天不想做的事情! 原文:Pro-Active Steps to Prevent Procrastination - lifehack.org |翻译:ppip 对付惰性必杀:(10+2)*5法 GTD July 26th, 2007 (10+2)*5法 可以让你在一小时工作时间内过得充实且高效。它让你摆脱那列了几页的 任务 列表,从此从惰性中摆脱。 谁需要(10+2)*5法? * 做事拖沓的; * 容易分心的; * 上网强迫症患者; * 有一大堆琐事要处理的; * 处理规模较大的工作有困难的人。 需要准备什么? 1. 一个计时器(功能简单即可,也可以是计时 软件 ) 2. 一份简化过的 任务清单 (To-do List): * 能够十分钟一周期去做的任务(不需要是十分钟内能完成的) * 能够马上就开始去做的列出的下一步 行动 3. 一个小时的时间 如何实施(10+2)*5法? (10+2)*5法的原理: * 10:十分钟内,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状态; * 2:十分钟一到,便 休息 两分钟,喝喝茶,上上网,干什么都行。但是两分钟一到,就立刻回到工作状态,开始列表中的下一件任务; * *5:在一个小时内,把(10+2)前两步重复五次。 你需要注意的: * 不需非得要在十分钟内完成你的工作,只需要取得进展便可以。 * 如果还没到10分钟就完成了,停止,休息2分钟,然后进入下一个10分钟。 * 不要跳过休息时间!时间一到必须休息。 原文:Procrastination hack: (10+2)*5 - 43 Folders | 翻译 :弥缝 不再需要迟到的理由 Personal Development June 29th, 2007 因为迟到而经常错过重要的事情,遭到别人的责怪?希望这篇文章将能够帮助你将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不再迟到。 * 通过日程安排提醒自己:这点弥缝是经常做,比方说要去一个地方,弥缝会先找出最简单的路程,计算一下需要的时间,然后提前十分钟左右除非,最后尽量刚好准时到达。 * 告诉别人你还有要紧的事情要做:不要害怕,说出来:很抱歉,我不得不打断你,我等下有一个约会。 * 做一个时间上的悲观主义者:总是假定每一件事情都会比你最初预期的完成时间多出那么一点点,总是提前一些。 * 按优先级排序: 如果迟到是因为没有足够时间来做每件事,那么改变这一现状的途径就是停止做这么多事情。 * 诚以待己:迟到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不尊重,让自己在别人眼里显得无组织性。所以要记得遵守时间哦。 更多请参考:译言上由小狼诺夫翻译的《不再迟到的五种途径》 11个导致拖延的原因及其治愈办法 1961个读者 翻译: cooldog11... 06/25/2007 原文 引用 双语对照及眉批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I wanted to write an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 but kept putting it off. The irony is obvious, but whats not obvious is why I put it off. So Ill tell you why because my life (like yours) is jammed full of responsibilities. We juggle our jobs, children, marriages, aging parents, and household chores. We pay bills, do laundry, clean the house, and mow the lawn. We battle traffic, buy groceries, and negotiate with associates. And in the midst of all this chaos, we convince ourselves that none of our varied obligations is so pressing as to require our time right now. In other words, procrastinations short-term benefit is a feeling of control and peace. We tell ourselves, Ill do the laundry tomorrow. Right now, my life is right as rain, and Im taking a break, thank you very much. So take a break.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taking time to read a book, watch television, or chill in your favorite chair while the sun sets outside your beautiful picture window. Just be aware that the feel-good benefits of procrastination can quickly erode into panic. Youre looking for the sweet spot between procrastination and frenzy, the magic pace at which the assembly line of your life runs smoothly. Here are 11 common causes of procrastination and corresponding tips to help you find the pace youre looking for: * Complicated-task anxiety: Break big, complicated tasks into smaller pieces. Complete a starter task, no matter how small. * Fear of imperfection: Accept that perfection is rarely attainable and seldom necessary. Youre a person, not a robot. Use the 80/20 rule whenever appropriate. * Indecision: Determine your decision-making criteria, then set a deadline for your decision. Ask a friend to hold you accountable. * Priority confusion: Distinguish obligations from options. What are you really responsible for? List and prioritize tasks. * Boredom from minutiae: Automate simple repetitive tasks whenever possible. * Lack of focus: Minimize distractions. Check e-mail and voicemail only twice per day instead of every 5 minutes. Find a quiet room where you can concentrate. Resist the urge to keep taking breaks. * Poor organizational skills: Clean your work area. Put tools and utensils in their proper place so you can find them when you need them. * Laziness: Remind yourself of the consequences of procrastination. Resist the urge to be a couch potato. Try to complete several small tasks to provide a feeling of accomplishment. Reward yourself. * Lack of energy: Maintain a regular sleep routine. Eat healthy. Exercise regularly. Do not skip breakfast. * Early morning lag: Before you stop working each day, make a list of the tasks you want to begin first thing the following morning so you can hit the ground running the next day. * Post-lunch fatigue: Before leaving for lunch, make a list of the things you plan to do when you get back so you can pick up where you left off. Avoid eating a heavy lunch. In case youre wondering, I kept putting off this article because I lacked focus. I finally decided to follow my own advice, shut my office door, stop checking email, and make myself write. As usual, starting was the hardest part. By taking time to understand your own reasons for putting things off and devoting energy to moving forward, you too can beat procrastination. 我早就想写一篇以拖延为主题的文章了,可是总是拖着,一直没有动笔。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也许我也没想明白拖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嗯,终于有了,我来告诉你为什么,因为我的生活(你的也一样)被赋予了一个叫使命感的东西。 我们必须照顾周全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婚姻,我们上了岁数的父母,还有那些忙也忙不完的家务琐事。我们需要签帐单,洗衣服,打扫房间,割草坪,要同糟糕的交通作斗争,要到杂货店买七七八八的东西,每天与各式各样的不同人协商谈判.... 在这一切的一切的纷乱嘈杂事务,都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的确没办法逃避,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立即完成他们,对于我们对自己说:我们还有时间的。换而言之,拖延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这种短暂的错觉:一切都在掌握,现在还很平静。所以,我们常常告诉自己:现在有点累了,还是先休息一会吧,衣服明天再洗吧,谢谢啦! 我们会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会,把衣服凉在一边,花这点时间读读书,看看电视,坐在最喜欢的摇椅上,看夕阳西下的美景,这本身是没什么错的。这里只是想明确:这种拖延带来的一切良好的感觉会很快的腐蚀你的神经,让你迅速地忘掉拖延的罪恶感。 于是,在拖延和对拖延的强烈抵触当中,你试图寻找着那个平衡点,希望有一种魔力的方法让你的生活过得游刃有余。 这里有11个常见的造成拖延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帮助你找到这种你所需要的节奏: * 复杂任务的担忧-分解,将大的,复杂的简化为小的,简单的步骤,不管第一步多小多简单,马上完成它。 * 害怕犯错-百分之百完美几乎是没有人可能达到的,也没有这个必要。我们是人,而不是机器人。任何适当的时候,运用80/20法则。 * 犹豫不决-想清楚你到底要做什么,然后为你做的这个决定的日程设定一个截至日期,告诉你的好朋友监督你的执行情况。 * 做事优先次序的迷茫-分清楚不同的任务,那些事情是我们真正要负责任的。列出来,排出轻重缓急。 * 琐事的厌烦-一有空就先做完那些流水化的,简单的,重复性工作。 * 缺乏关注的重点-尽量减少你的精神涣散,没必要每五分钟检查一次邮箱和电话留言,每天检查两次就够了。找一个安静的能够让你集中精神的房间。作一件事情别老是中断。 * 无效的组织-整理你的书桌,把东西整齐地放到该放,你用的时候马上可以找到的地方。 * 懒惰-时刻提醒自己,拖延带来的后果。不要成为一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面看电视的人。先完成一些小的,容易的任务获得一些成就感奖励自己。 * 无精打采-需要有良好的睡眠作为保障,健康的饮食,有规律的锻炼,一定要吃早餐。 * 赖床-在每天结束工作之前列一张表告诉自己明天从起床开始要做的事情,以便从清晨就步入正轨。 * 午饭后的疲劳-在吃中饭前列出上午没做完和下午要做的事情,这样你回来的时候就知道要干什么。中饭别吃得太饱了。 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我一直拖着不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我需要关注的重点。我终于决定采纳自己的建议了,关上办公室的门,停止检查电子邮箱,坐下来写这篇文章。谁都一样,万事开头难。 花一点点时间想想为什么自己老是找那么多借口拖延,把你的精力投入到如何让自己向前,让事业向前,你一样可以打败它-拖延。 如何改掉坏习惯 个人发展职业规划理财 查看原文 浏览全文 2008-03-07 我打赌你身上有想要改掉的坏习惯。 可能你曾试图去戒掉,但结果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很不幸,这种戒的念头让你苦不堪言,为什么呢? * 禁果总是充满诱惑。还记得小时候吗?那些禁止做的事情会变得更吸引人。现在,这些东西已经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 * 单纯想着戒掉啥并不容易。为了戒而戒,会让你总想着那些应该忘掉的事情。 * 只说不没什么诱惑力。你试过从一个小孩手里要一样东西吗?很难。但如果你拿另一样东西来交换呢?成功。如果新玩意足够有趣,那戒掉老毛病应该容易的很。 * 我们的潜意识(unconscious mind)并不承认错误。这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同样每个精神治疗师(hypnotherapist)也都这么认为。他们不会说戒烟,因为你潜意识可能会把戒字抹掉而留下烟 * 如果没有替代品,简单的戒烟是不可能的。坏习惯是长年累月形成的。不抽烟会让你觉得空空的,你可以用别的好玩的活动来代替它。 简言之,戒这个字眼没什么好处,应该选择一些积极的东西作为你改变习惯的动力。那么,问题一: 1. 你拿什么来代替? 离开!停止!控制!如果你真想从这篇文章中记住点什么,那就是这种方法:用积极的词语来替代戒烟这样带有消极语气的词语。下面是一些提示,对于一个孤独的人,勇气将是你的指南。 让我们举一个特例:如果把戒烟这个词里的消极语气变成积极的呢? * 寻找积极的结果。任何习惯的改变都带来新的可能性。忘掉那些戒烟有益健康的说法吧,你可能耳朵已经长了茧如果你不是很有钱,停止吸烟会让你的钱包鼓起来,用这些钱你可以买喜欢的其他东西。我的打算是,把原来用于买烟的钱花在奢侈的早餐上。 * 寻找相互排斥的活动。选择并坚持一些新的活动,你会变得不可能做坏习惯的事情。比如,如果打算跑马拉松就不可能抽很多烟。 * 疯狂一点!做一些怪异而有趣的事儿,来代替抽烟这样的习惯。比如我想抽烟时,就用性幻想来代替! 2. 你真的想改变吗? 我要忏悔:有时候我总是抱怨,然而我并没有真的打算改变自己。 我猜这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我承认,即使我并不很喜欢这种方式。 你怎么样?你真的决定改变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很有自知之明,请自己吃一顿吧。否则,如果你真的打算改变自己,准备回答下一个问题。 3. 要现在改变吗? 你已经听过太多次,我再重复一次。一次集中精力改变一个习惯,这很重要。如果你眼下有很多习惯要改,那么做好一个再说吧。 4. 改变能给你什么? 成功的改变习惯需要很强的动力。 唤醒你渴望改变的最好办法是,设想一个画面,它包含改变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所有积极效果,以及那些消极的东西远离自己。 简单的说,你可以回答下面四个问题,做出相反的回答:正确的我要去做,错误的我要避免。 做出这些回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内心里确信:我要改变并不是因为类似父母的唠叨你要如何如何做,或者完全是因为大众的态度,如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吧。 按照下列步骤执行,你会发现一切已经成为过去。 * 拿一张纸写:正确的我要去做,以父母的角度来说这些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 针对这些正确的事情,思考有关你改变习惯的方方面面,然后把这些改变带来的所有好处都写下来。 * 设想给一个8岁的孩子解释你改变习惯的好处。用简单的,能吸引小孩子而且容易理解的词语写下来。 * 然后重复以上步骤,写错误的我要避免。 * 收工:你可以庆贺一下了。 停止拖延!20个帮你摆脱萎靡的方法 3479个读者 翻译: 林艳 08/15/2007 原文 引用 双语对照及眉批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SlumpComputer.jpg是咖啡因的效用消退了吗?不要让短暂的萎靡毁了你的一天。重新振作就是要在体力,精力和感情上都振作起来,让你更好的工作。 下面是20个摆脱萎靡,帮你完成工作的方法 1.停止!-要么就继续集中精力工作,要么就完全停止你的工作,不要一边工作一边休息。 不要打开你的邮箱,回复读者的邮件或者浏览网页使你自己看起来很忙。放下你手头的工作几秒钟,闭上眼睛,呼吸。即使是一分钟也能够帮你重新集中注意力继续工作。 2.明确你的目标-花几秒钟的时间重新审视你想要达到的目标。看看你现在所做的与之相关工作能不能帮你达到更大的目的。 3.吃点水果-提高你身体的血糖。一个苹果比一根棒棒糖更能帮你提神,使你更有体力继续工作。 4.明确结束时间-你还要继续工作30分钟?一个小时?还是3个小时?如果你不知道结束工作需要的具体时间的话,就不能够使你全力以赴的工作。你要知道你还要坚持多久,这样你才可以集中注意力继续工作,并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5.事后镐劳一下自己-找出一些你喜欢的东西,并告诉自己只要再完成那一部分工作就可以得到那个东西。不要提前奖赏你自己或者不给自己奖励。每个奖赏都会帮助你实现目标。忽视了奖赏就意味着你无法给自己足够的动力。 6.消除分散注意力的影响-切断宽带,关上门并在门上挂一个请勿打扰的标语,排除一切会干扰你工作的外在因素,直到你认为你可以集中注意力工作。关掉一切在接下来一到两个小时内你电脑可能会发出的任何提示。 7.发掘你的下一个目标-不要把你自己限制在一个无限的计划列表中。在你的计划表中写下下一个你要实现的目标。 8.衡量利益-在你的脑中衡量一下实现该目标会给你带来什么利益。你的任务能否能给你带来前进的动力。如果不能的话,是时候认真的思考一下既然他不能给你带来前进的动力,那么为什么你还将他做为你的首要任务来为之奋斗呢? 9.放音乐-我个人喜欢在我工作的时候放音乐,但是当我觉得太嘈的时候我就将它关掉,但是音乐真的是能够帮你再次集中注意力工作的很好的工具。但是要确保你喜欢的歌都在你的播放列表里,这样你就不必不断的转换音轨。 10.不要有一次做多种工作的想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不要一次做两件或者是二十件的事情。你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做的工作远远比你分心注意力工作二十个小时要多的多了。 11.头脑风暴-通过头脑风暴训练消除你的障碍。小小的头脑有氧操就会使你产生新的想法,锻炼你的思维。 12.变化任务-从逻辑工作转到创造性工作。从社会性工作转为个人性工作。不断的变换做不同的工作以此来刺激你不同的大脑区,使你更有效率的工作。 13.重新构思-改变你对现在工作的看法。你是在想象你眼前有一堆枯燥无味的工作任务呢还是只有一点点的工作?你的尽头是一片光明的前途还是黑暗无底的深渊?改变你对现有工作的看法,控制住你的情绪。 14.十分钟规则-只在这个问题上再花十分钟的时间。这是扫除思想障碍和一时干扰的有效方法。十分钟过后,你就可以决定你是否要继续完成这个工作,这个时候你的拖延问题也就会得到解决。 15.休息好-在长时间的工作之后,你还要继续工作的话,你的一些行为已经存在问题了。放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一下,将你的注意力从工作中转移,恢复一下精力。 16.做不同的工作 -换一份你喜欢,有创新和有趣的工作。你可以写另外一篇文章,或者你可以写一篇文章,而每段的副标题都是一首个的名字。将你的草坪修成圆形的或者在一排衣服里不要将所有的衣服都折成同一个形状。做不同的工作比你一直以来都做同一份工作要好而且有效率的多了。 17.设定时间-拿出一个计时器,将它设到六点,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做你计划列表上要做的事情,然后开始!阅读这篇文章,获取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率的信息。 18.随意的活动-做一个游戏。在你的计划列表上写上一到六这几个数字,然后投掷骰子,掷出哪个数字你就完成那个数字列出来的工作。 19.消灭退路 -排除任何影响你工作的因素。将自己琐在房里一个小时并且把钥匙给你的朋友。将电脑的宽带线给你的朋友直至你完成工作。 20.我耽搁了!-对你自己大声的说这句话,有时候承认毛病是帮你改掉这个缺点最好的方法。 不再迟到的五种途径 2370个读者 翻译: 小狼诺夫 03/14/2007 原文 引用 双语对照及眉批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我之所以如此了解迟到的理由,原因是最近我经常迟到。所以我每次都告诉自己我迟到了,我必须诚实地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迟到,并把它写下来。 写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我而言,记录某些事情会使之显得更加严肃。如果我把某些事情写下来,我就像在为改变它而担负了更多的责任。我知道在这一点上不光只有我会这么觉得。 我看过写关于减肥和坚持某项预算的博客文章,他们说,用博客来记录这些事情有助于他们对一个计划持之以恒。我想准时是一种类似的目标,你必须每天都要考虑它,这样才能改变人生。 希望我不会整篇文章都在写关于准时,尤其在已经拥有如此优秀的服务之后。希望这篇文章将能够帮助你使一切重新变得井井有条... 这里是我想出来的一些方法: 1. 把事件列入日历的日程清单里。 如果你制订了去某处的时刻表,那么当时间到了的时候你不会再做其它事情。当我尝试这样做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惊愕。我发现我一天的日程表足可完成48小时的工作。本来对我来说做任何事情都不太可能会准时。 (笔记:如果你想建议我阅读Getting Things Done这本书来更好地管理时间,你或许会喜欢该链接文章。) 2. 练习把你想说的说出来。 这里要说一件重要的事情:很抱歉,我不得不打断你,我有一个约会。 打断某人的话会很困难,但他们会尊重你所坚持的日程计划。在职场你升得越高,你会发现人们会更加严格地坚持某项日程计划。好处在于在工作场合你说这段简短话语会被很融洽地接受。在工作场合你这样做没有任何困难,然后你也可以在家也这样做。然而,说不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考虑并需要不断练习。 3.做一个时间上的悲观主义者 假定每一件事情都会比你最初预期的完成时间多出那么一点点。这也会让你能恰好准时做每件事,或者你早一点开始做这件事。提早做事情的人们都很镇静、有条不紊,并且一直都有准备。Not a bad place to be. 4. 按优先级排序 一些人迟到,只不过因为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来做每件事。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途径就是停止做这么多。面对现实吧,你不可能完成整个列表的任务。找出哪些是最重要的并完成它们。告诉那些依赖你的人- 比如你的老板- 你只能做那些有时间完成的任务,在优先级列表底端的那些任务将没时间完成:对你生活中的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个教训。 (另一则有关Getting Things Done的笔记:我认识的唯一擅长对任务按优先级进行排序的人,他已经读过这本书了,这里是该书的内容概述,对那些没开始读本书的人而言可能有帮助。) 5. 诚以待己 为什么你使自己迟到?那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它使你看起来毫无组织性、无自控能力。为什么你不接管自己的时间呢?这么多人都说准时做事事实上就是有自知之明。我们经常害怕自己不得不做一些决定来管理时间,从而变成那种遵守日程表的人。但是没有其他途径来过活。遵守日程表也就是在计划人生的未来、然后执行它。 七种摆脱拖延习惯的方法 * 只浏览译文 * 英语-中文(简体)对照阅读,赏析与点评 * 推荐 (63) 人 * 工具箱 o 收藏 5 o 收藏到我的圈子 o 收录到我的分享堆 o 转到圈子 收藏到网络书签 几乎所有人都被所谓的沉默杀手压制着。拖延随处可见。我们都希望能够避免痛苦或那些让我们感觉到麻烦、愚蠢、无意义、困难,复杂、危险、情绪上饱受痛苦的事。 然而,即使知道始终逃避不了必须要做的事,我们还是不断安慰自己说只是拖延一下下而已。有理由相信内心是脆弱的,而我们真的只是尽力在做。深陷在要和不要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有七种方法可用以摆脱掉拖延的毛病。 1. 要了解拖延只会增加痛苦的事实 如果你跟我一样有爱拖延的毛病,你可能已经发现: 你喜欢拖延时间是为了想要避免麻烦或困难。你的目的是想要避免痛苦。 当你有了一些拖延时间的经验后,你可能会发现比起正常的事态发展,拖延时间只会增加痛苦。衡量这两者间的厉害关系,你就知道到底怎样做更简便些。 2.强迫自己在最后期限前解决问题。。。 你的自尊心会因此而增长。下次在你又想要拖延的时候,记得要强迫自己,当你顺利完成某件事时,感觉会很好。这么做也是种奖励。不论什么时候你想要拖延时间,就记住这点,它让你更进一步。 3.制定流程计划 开始动手做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清理你的桌子,扔掉垃圾,洗洗碗盘。累积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来制定流程,创造动力。有了计划流程之后,从必须做的模块入手会显得简单得多。同样,妨碍物的清理会让你感觉更有动力。糟糕的工作环境只会为你的拖延毛病创造条件。 4.借助外界的杠杆力量 有时,我们不仅仅只是因为工作或学校上枯燥的事而拖延时间。你可能深陷某种痛苦而无法继续前进。假如你一心想着换工作或如何让某种关系更进一步,那么你可能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会导致你犯错的因素上。如此,就适当借助外界力量帮助你进步吧。 步骤:准备好纸笔。如果你还未正式开始这个计划,那么就写下尽可能多你所想到的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被遗漏的事。挖掘内心的思想,感受那种不仅仅只发生在明天,而可能发生在未来一年、五年或十年内的痛苦。 然后,如果你决定去想去的地方,那么就写下所有你将要经历的积极美好的事。深思后写下近一年,两年,五年或十年内你将经历的那些事情和感情。要懂得软硬兼施的运用。等你真正有了解决的办法后再一击击中。 5.你会如何吃掉一只象?一口吃掉。。。 不要总着眼于你必须做的事。造成拖延毛病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压力过大。你可以将它们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列成一张清单。将注意力放在其中一个小任务或某个大任务的其中一小部分上。然后再继续下一步。一次只完成一个步骤,别总是三心二意。等你真正了解到这点的时候,其实相当于完成任务的一半了。 6.改变自信 如果你改变自己对现实的看法,那么反复将你推入拖延状态的问题可能会消失。试验下你的自信心。问问自己是否可以看到对自己有益或有效的出路。 你要知道你可以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信心。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代表未来。你完全没必要把自己放在过去的模子里而无法自拔。你已经从过去走到现在,你可以选择更可以改变你的任何习惯。 7.跟自己打个小赌 这个方法很有效,是我从教育学者布利斯那里第一次听说的。(事实上后来我想到那可能是十年前从老师那第一次听说的。这多少给了点提示)。 如何着手:下定决心只花五分钟在某件事上。五分钟之后做些你想做的事。当你打算继续工作五分钟时,就在你的时间表上做个记号。布利斯的笔记上说,不管工作多让你厌烦,你都要让自己坚持五分钟。 我发现这个方法对于分解长期的工作很有成效。在完成了开始的五分钟后,你会发现接下来的五分钟工作会感觉比较容易些。在这之后你又会感觉更容易些。或者你可以将时间提升到10分钟一次。在这短短的五分钟内做些真正有用的事,那样也就给了自己充实的感觉。来玩个游戏,测试五分钟内你能完成多少工作量。可能你能完成的很少,但这个游戏充满挑战的乐趣。 别让拖延与懒惰消磨你 世界最伟大的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用了整整20年时间,走访了504位社会各界名流与成功人士,最后列出了他们在生活和事业中所亲历的经验,我们不妨借鉴给自己。 1.切断和你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的那些与成功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 2.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去得到它,借助他人得到同样好处的方法,去追寻你的目标。 3.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话或事,你可以利用电话、明信片,或一些简单的善意动作练习成功的心态。例如给他人一本励志的书,就是为他带来一些可使他的生命充满奇迹的东西。日行一善,可望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 4.你要知道,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所持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中都能发现与挫折等值的成功一面。 5.务必使自己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以你的爱心和热情发挥你的这种习惯,如果能使这种习惯变成一种嗜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不能的话,至少你应该记住:懒散的心态,很快就会变成消极心态。 6.和你曾经冒犯过的人联络,并向他致上最诚挚的歉意。这项任务愈困难,你就愈能在完成道歉时,摆脱掉内心的消极心态。 7.改掉你的坏习惯,连续一个月每天减少一项恶习,并在一周结束时反省一下成果。如果你需要顾问或帮助时,切勿让你的自尊心使你却步。 8.放弃想要控制别人的念头,在这个念头摧毁你之前先摧毁它,把你的精力转而用来控制你自己。 9.使自己多多活动以保持自己的健康状态,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调,你的身体和你的思想一样保持活力,以维持成功的行动。 10.增加自己的耐性,并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同时也应与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多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本性,而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人照着你的意思行事。 11.你应当承认,爱是你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药物,爱会改变并且调适你体内的化学元素,促使它们有助于你表现成功的心态,爱也会扩展你的包容力。接受爱的最好方法就是付出你自己的爱。 12.参考别的例子提醒自己,任何不利情况都是可以克服的。虽然爱迪生只接受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但他却是最伟大的发明家。虽然海伦凯勒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但她却鼓舞了数万人。明确目标的力量必然胜过任何限制。 13.对于善意的批评应采取接受的态度,而不应采取消极的反应。接受他人如何看待你,利用这一机会做一番反省,并找出应该改善的地方。别害怕批评,你应勇敢地面对它。 14.避免任何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形态,尤其应根除吹毛求疵闲言碎语或中伤他人名誉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使你的思想朝向消极面发展。 15.随时随地都应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没有人会相信骗子的。 16.相信无穷智慧的存在,它会使你产生为成功而奋斗所需要的所有力量。 17.信任和你共事的人,并承认如果和你共事的人不值得你信任时,就表示你选错人了。 18.以相同或更多的价值回报给过你帮助的人。报酬增加率最后还会给你带来成倍的好处,而且可能会为你带来所有你应得到的东西的能力。 19.把你的全部思想用来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留半点思维空间给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 20.彻底盘点一次你的财产,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健全的思想,有了它你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21.最后,连续6个月每周阅读本文一次。6个月之后你将脱胎换骨。当你学会所要求的良好习惯,并调适你的思想之后,你的心态便会随时处于一种成功心态之中。  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一下充实、一下又空虚无聊的状态,我决定好好地管理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有条理起来,特意弄了个小本子,每天把第二天或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列出来,做完一项就在本子上划掉,每天还总结一下自己有什么失误和收获,希望通过一年的时间改变自己拖拉的坏习惯。现在一年多过去了,直到这一段时间才觉着这个坏习惯稍有改变的苗头,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昨天总算把《用好时间做对事》看完了,里面提到的消除拖延的方法让我信心大增,我想我有希望爬出这个深渊了,呵呵!   里面说到,拖延的原因是人们做一件事的痛苦大于拖延的痛苦,直到不做的痛苦超过了做的痛苦时,人们就会匆匆忙忙地赶在最后期限到来前把它做完。这往往导致心情紧张,事情又没办好。然后分析拖延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对行为后的结果烦恼、恐惧,觉得自己难以应付这一切。作者提出要用自我催眠法,通过用正面信念替代潜意识中的负面信念来提高自信心。步骤如下:深呼吸放松(感受清新空气进入,废气压力排出)从头顶逐渐到其他部位最后放松到脚趾想象被温柔的白光抚过(夏日清风或冬日暖阳的感觉)宁静放松,全身像一个泡泡飘飘然,无束缚,自由自在输入以下信念:我有信心面对所以事情,我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事情都有深刻的意义,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事情,都会帮助我体验更深刻的人生,使我更有智慧。只要我想做的事情,我会立即行动并且可以顺利完成。以上方法连续使用30天以上。   用了自我催眠法后觉得有一定作用,整个人觉得什么都能搞定,自我感觉良好哈哈,但跟朋友交流,他说他拖延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没有信心处理好,而是这件事情特烦琐、枯燥。想想也是,自己也有这种情况,于是总结出三种拖延的情况及其应对方法如下:   如果一件事情必须去做,但你却想拖延,那么   1.可能这件事情比较复杂,环节较多,要花心思,一时半会不能干完,庞大的工作量让你望而生畏,不知道从哪着手,那么你可以将它分成小块,把你限定做这件事的时间分成小段,一段时间只处理这一小块的工作,这样化整为零,就比较简单了。拿写毕业论文来说,一般得花两三个月,可以分解为找资料、看资料、调查研究、确定要研究的重点,打好框架、写作、修改、定稿,比如这一周,你光规定看资料,你就不会觉得很困难,光打框架,也不难,以此类推,一次解决掉一个,复杂的工作就做完了,往往这种复杂的事情做完后会很有成就感,自身素质会有提高,想想完成时的快乐,我们就不应该再拖延了。   2.可能这件事情比较枯燥,没什么技术含量,做起来成就感不高却很累人,那么,你应该马上去完成,因为你在这磨蹭并不能使工作量减少,只有尽早做完,你才能早些摆脱它。   3.可能这件事情是你的能力不能胜任的,你害怕去面对,害怕行动后得到失败的结果,那么你就更应该去做这件事,因为只有去做你才能积累经验,获得处理好这件事的能力,以后你遇到这种事就不会害怕了。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你去拖延一件事情,当然人总有个状态的问题,当你有惰性时,对于再难的事,你应该跟自己约定,先做10分钟,10分钟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往往你会产生行动惯性继续做下去。另外不管什么事项都要主动给它设定一个完成期限,因为根据帕金森定律,你有多少时间完成工作,工作就会自动变成需要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时间可以做某项工作,你就会花一天的时间去做它。如果你只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做这项工作,你就会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时内做完它。   以上就是最近研究时间管理的一些心得,用《用好时间做对事》中的一句话来说,知识不能成为力量,运用知识去做事才能产生力量,所以我要好好运用时间管理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这一次不要再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又回到原来没有规划的生活了。 深夜,一个危重病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他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好么?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什么?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 拖延,死人都比你跑得快 ---------------   拖延时间,是你能做的惟一一件事,因为它是世界上最不费力的!   深夜,一个危重病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此之前,死神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几次闪过。他对死神说:再给我一分钟好么?死神回答:你要一分钟干什么?他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想一想我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如果运气好的话,我还可以看到一朵绽开的花。   死神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这一切都留了足够的时间让你去欣赏,你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去珍惜,你看一下这份账单: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剩下的30 多年里你经常拖延时间;曾经感叹时间太慢的次数达到了10000次,平均每天一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家庭作业;成人后,你抽烟、喝酒、看电视,虚掷光阴。   我把你的时间明细账罗列如下:做事拖延的时间从青年到老年共耗去了36500个小时,折合1520天。做事有头无尾、马马虎虎,使得事情不断地要重做,浪费了大约300多天。因为无所事事,你经常发呆;你经常埋怨、责怪别人,找借口、找理由、推卸责任;你利用工作时间和同事侃大山,把工作丢到了一旁毫无顾忌;工作时间呼呼大睡,你还和无聊的人煲电话粥;你参加了无数次无所用心、懒散昏睡的会议,这使你睡眠远远超出了20年;你也组织了许多类似的无聊会议,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样睡眠超标;还有,   说到这里,这个危重病人就断了气。死神叹了口气说:如果你活着的时候能节约一分钟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记下的账单了。哎,真可惜,世人怎么都是这样,还等不到我动手就后悔死了。   想想看,拖延真的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最好办法。   拖延的习惯曾经给我造成过足够大的麻烦,如果我没有从里面摆脱出来了的话,今天,我也会像你一样一事无成!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十几年前的影子,这种感觉让我厌恶。我没说错吧爱拖延的白日梦者,行动的侏儒!你的借口如果能换成美元的话,相信你的财富会超过比尔盖茨。   如果你打算用你的白日梦和你从没按时履行过的计划表来实现梦想,那么我告诉你:如果你能成功,死人也会跳出来为你鼓掌。 --------------- 拖延,你的时间多得用不完? ---------------   我能成为人人尊敬的演讲大师,我能在年轻的时候成为富翁,我周游世界,我享受你享受不到的生活,因为我从一开始就从不拖延做每件事!我相信我做的是正确的,思考之后我迅速行动,我知道我的时间有限。   你是怎么做的?在考虑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么?我想你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每天都是重复的生活,昨天、今天没有任何变化。   回忆一下你的生活:   星期一早晨,你又为起床感到费劲,你觉得这对你来说太困难了;   你的洗衣机里已经塞不下你的脏衣服了;   你明知道你染上了一些恶习例如抽烟、喝酒,而又不愿改掉,你常常跟自己说:我要是愿意的话,肯定可以戒掉。   老板布置的工作,你觉得可能做不完,或是今天太疲劳了,不如明天早上来了再做,那时可能精神更好;每当接受新的工作时,你总是感到身体疲惫;   你想做点体力活,如打扫房间、清理门窗、修剪草坪等等,可是你却迟迟没有行动,你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去做,诸如工作繁忙、身体很累、要看电视等等;   你曾经由于迟迟不敢表白,而让心爱的女子成了别人的妻子。自己总是暗暗伤怀;   你希望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你不愿意搬走,新的环境会让你头疼;   总是制定健身计划,可你从不付诸行动,我该跑步了,从下周一开始;   你答应要带你的宝贝去公园玩,可是一个月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你还是没有履行诺言,你的孩子对你已经失望至极   你很羡慕朋友们去海边旅行,你自己也有能力去,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借口而一拖再拖。   对于像你这样喜欢拖延的人来说,常把或许、希望、但愿作为心理支撑的系统。而你所谓的希望、但愿在我眼中简直是希腊神话,浪费时间的借口俯拾即是。无论你如何希望或是但愿,很显然,你只不过在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借口罢了。我常常会听你说:   我希望问题会得到解决   但愿情况会好一些   或许明天会比较顺利      事实上,你的情况有所好转么?你依旧是给自己找到逃避痛苦的借口罢了。你这是在欺骗自己,不要再煞费苦心地寻找拖延的理由了,你知道,生命对于我们而言总是有限的。 --------------- 拖延只会让你走入深渊 ---------------   拖延会让你变成一个厌倦生活的人。事实上,生活永远不会令人百无聊赖,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一种无聊和厌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未能积极有效地利用自己现在的时间。拖延时间的人往往虚度光阴、无所事事,这样的生活状态必然让你感到厌倦生活。仔细想想,你手头上的很多工作压在桌上,你的身体逐渐发胖却毫无办法,你对这个城市一直心存反感,每天忙忙碌碌却丝毫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状态你能不厌倦么?连我听了都会皱眉头,拖延的你往往是忙于逃避痛苦而不是追求真正的快乐。   在我看来,你确实可以做些事情,但是你却没有。对时间的拖延导致你现在依然处于最底层,你羡慕那些成功的人,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到处旅游享受天下美食。而你自己不知道其实你也可以像那些成功的人一样,但是你被拖延所连累。你厌倦生活,你抱怨客观环境令人讨厌,例如:这个工作太麻烦了或是这个城市我真是呆烦了等等。对生活的厌倦,会令你很熟练地拖延时间,只是无底的深渊将是你的归宿。   我给你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事。那是15年前,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一个朋友Judy脸色不好,她总是觉得很疲惫,感到心脏好像有问题。我劝过她无数次应该去医院,但是她被各种各样的借口所耽误,一开始她说有重要的工作要做,平时还要参加各种应酬,没有时间。结果是,工作任务一个接着一个,应酬也不间断,就这样,她一直在为自己不断提供着各种理由。一年后,她因心脏病突发抢救不及时,去医院的路上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Judy的去世对我震动很大,现在仍令我耿耿于怀。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在拖延什么?你觉得自己吃的总是很多,美食的诱惑令你欲罢不能,你总是说吃完这顿再说吧。你可否想过,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你的身材将变得愈加臃肿,你会被路人指点,你也许因此失去心爱的恋人,你甚至连公共汽车的座位都挤不进去;你经常对自己的工作拖拉,你可能觉得这样得过且过比较轻松,可事实上你不知道你正面临失业的危险,你将来会穷苦潦倒,更谈不上创造一番事业。 --------------- 你为什么选择拖拖拉拉? ---------------   你看到了拖延的种种糟糕表现和可怕的危害,你知道你为什么喜欢找借口拖延么?   有一位记者朋友将拖延的行为生动地比喻为追赶昨天的艺术,我觉得拖延同时也是逃避今天的法宝。有些事情你的确想做,绝非别人要求你做,尽管你想,但却总是拖延下去。你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想着将来某个时间来做。这样你就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你安慰自己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会跟自己说:我知道我要做这件事,可是我也许会做不好或不愿意现在就做。应该准备好再做,于是,我当然可以心安理得了。每当你需要完成某个艰苦的工作时,你都可以求助于这种所谓的拖延法宝。   拖延自己的时间,往往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自我欺骗,另外三分之二是逃避现实。之所以坚持自己这样的拖延行为,还因为你自己从其中得到了一些好处:   l 通过拖延,你显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头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你想做又害怕行动。   l 欺骗自己的各种理由让你心安理得,因为你觉得自己还是个实干家,也许就是慢一点的实干家。   l 只要能一拖再拖,你就可以永远保持现状,无须力求改进,也不必承担任何随之而来的风险。   l 你厌倦生活,你抱怨说是其他人或一些琐事让你情绪消沉,这样你便轻松摆脱责任,并且推卸给客观环境。   l 你通过拖延时间,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如果做得不好,你会说:我时间不够!   l 你找借口不做任何没把握的事情,以避免失败,这样你觉得自己还真不是个低能的人。   你和社会上千万人一样像草木般活着,遇到任何紧急事都不当机立断,任其耽误下去。许多男女过着单身的孤单生活,就是因为他们在应该结婚的时候没有决断,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因而耽误下来。现在,你已经感到拖延实在是个恶魔,这个恶魔真的那么难以对付? --------------- 找借口不如找方法 ---------------   我坚信,那些像我一样成功的人,一定不是喜欢找借口拖延的人。日本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从不找借口拖延的人,他对自己如此,对员工也是同样的要求。他不允许下属为工作上的失误找各种理由,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发现工作上的问题。这样做使得整个松下集团从上到下都很少有找借口拖延的风气,所以他们成为日本的精英企业并不为奇。   你一定觉得拖延和犹豫是人类最合乎人情的弱点,但是正因为它合乎人情,没有明显的危害,所以无形中耽误了许多事情,因此而引起的烦恼,实在比明显的罪恶还要厉害。面对不可饶恕的错误,你还想视而不见吗?   不做找借口的蠢人   每天清晨,在上班的路上或是吃早点的时候,你要对自己说一遍下面的话:   我是一个不需要借口的人。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我知道活着意味着什么,我的方向很明确。我知道自己的目的怀着一种使命感做事情。   我行为正直、自己做决定并且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不抱怨自己的环境,努力克服困难,不去想过去而是继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有完整的自尊,我无条件地接受每一个人,因为在上帝的眼中,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比我好。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借口的人,我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别让我听到你说任何类似借口的东西。当你想找借口的时候,你就想到我站在你身边,我会狠狠地抽你,肆意侮辱你。   立即行动   我要告诉你我是如何理解立即行动的。在很多个深夜,也许浓浓的睡意让我连一个哈欠都懒得打,忽然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窜了出来,它可能描述了一个人类潜能释放的情景,也可能是一个有用的创意。好了,无论是什么,只要我觉得有用,我会立刻强迫自己起来,用笔记录下这一切。这个工作也许有些人觉得不难,但它却影响了我很多年,一直伴随我走向成功。   那么你呢?接着酣然入梦么?如果那样,真是太可惜了,你在浪费自己的天才创意,我真想走到你面前叫醒你。你也许会因此失去了改变你一生命运的机会,很遗憾你没有让它们出世。   立即行动,你必须让自己的意志坚强得像块顽石。   方法总比问题多   你经常说的一句话可能是: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个问题好像很复杂,很难解决。这些话在我听起来就像是腐蚀你的慢性毒药,是慢慢吞噬你身体的响尾蛇。   没错,在做事之前你可能会有一丝担忧,我也会一样。但我从不拖延,从不找借口,我惟一花时间的是寻求方法。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会在找借口上浪费时间!   在你的心中,你必须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你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新的挑战;你只有战胜一个个新的挑战,才能品味久违的成功。   你必须把思考借口的时间用来思考解决的方法。   揭开自己的伤疤   你可能想减肥、戒烟、学习一门技术,与好久没联系的朋友重新联系,可是你在犹豫,迟迟不能开始你的行动。   因为你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程度。对美食的依赖会令你发胖,爱人可能会因此另寻新欢;吸烟令你的肺黑得像煤炭一样,并早早死于肺癌;能力的欠缺让你没有养家糊口的本领,朋友在疏远你,你渐渐成为一个孤立的人,最后郁郁而终。   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你现在的拖延,你的誓言如同垃圾一样。   你应该在纸上写下你要做的事,然后像刚才我说的一样,把最严重的后果写出来而不是写些无关痛痒的东西,让它们像盐一样不停地撒在你的伤口上。   在拖延的时候惩罚自己   上面跟你说了一些改变思考方式的方法,你严格执行,不要找任何愚蠢的理由。你必须明白的一点是:一生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这限定了你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必须抓紧时间。   如果你觉得在执行我的方法上比较吃力,那我要求你对自己更加严格。你必须惩罚自己,培养自己迅速高效的做事风格和习惯。例如你今天还是没有按时起床,那么你应该狠狠抽一下自己的脸或是用力扔掉你的闹铃;如果你没能按时完成你的既定工作,取消一顿丰盛的午餐或晚餐来惩罚自己。   没有一定的对身体的惩罚,你恐怕很难改掉拖延的恶习。   在你能够自动而不拖延地做事时,你就不会像驴和马一样,在别人的鞭策和命令下生活。   还有一句话要告诉你:错误的解决方法和行为比毫无行动要好千万倍。 --------------- 立即行动,赶走拖延的魔鬼 ---------------   你感到执行起来很费劲,你还是想拖拉,因为你觉得你能力有限?你不能按时完成目标,因为你事情太多?你对你自己的人生迟疑什么?拖沓什么?很多人已经超越在你的前面了,现在赶紧行动起来是最好的选择。   在我很激动的给你讲完拖延的罪恶和如何成为行动的巨人之后,我要求你完成下面的行动。你在做这些作业的时候,不要给我任何借口,我只要看到你认真地完成。现在如此,以后也如此。   行动1:家里或办公室是不是一直被你弄的乱七八糟狼藉不堪?好的,马上放下这本书,立即去行动,打扫一番,给自己一个崭新的环境!   写下这次突破行动后的感受:   行动2:从现在开始,在10天训练期内,不要说一句借口的话。特别是下面几句: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无法满足他。   我可以早到的,如果不是堵车。   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做完,是因为``````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我从没这么做过   对不起,我现在休息,半小时后你再来电话。   卫枫真是啰嗦,总找我的麻烦   行动3: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觉得有用的想法和主意统统记下来,记住不管多小的想法只要你认为有用就马上记下来。   怎么样,有没有勇气执行这几个行动?我希望你在完成所有行动以后奖励一下自己,记住,不断激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今天,开始高效的生活 ---------------   第二天的训练,对你来说,可能是心理和身体的双重磨难。我想你的身体会因为这一天的训练多一些伤痕,我会为你所经历的刻苦努力感到欣慰,我将为你祈祷,并时刻陪伴你走向成功。   在今天训练结束之前,我希望你能在休息前记下你的训练心得,或是激励自己的话,不断的提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行为。   在学完本课后,我要你加深一下对拖延的印象。去找尽量多的有关不要拖延的谚语或者是俗语,越多越好,并牢记它们。比如:   犹豫是时间的盗贼。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今天的事情不要等到明天去做,明天做的事,今天要去想。   时间的犁,在勤奋者的额头,开出无数条智慧之渠。   懒汉可以撕掉日历,但不能留住时间。      尽量多找些,这对你很有用!   你要感谢自己今天所付出的一切!做个好梦,明天我们继续训练,你又会改掉自己的一个坏习惯。   晚安! 2 拖延半天。缩短拖延时间,我最喜欢摆脱拖延状态的三个方法: -吞下一直青蛙。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天的早上做一天中最难最重要的事情。早上良好的开端会提升你的精神,为一天节下来的工作提供充足的动力。这通常会是高效的一天。 -你怎么可以吞下一只大象呢?不要一下子就咬下一大口。一时的冲动只会导致拖延。将任务分成一个个可实施的小步骤。然后集中注意力完成第一步。直至将其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 -不要超越极限。我发现这个指导性的调整非常的有用。在二十分钟后最有效。在最有效率的二十分钟后,我躺在床上,觉得我这几天很有效率。我没有觉得自己陷入拖延的状态或者有必要去看看我最喜欢的几个网站是否有更新。 【录入人员】ANNOYMOUS 【编辑人员】ANNOYMOUS 【内部链接】pkm2:item?key=20081007164248212 更新时间: 2008-10-07 18:20:54 | 阅读次数: 38 返回上页 | 返回顶部
1386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