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美国大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美国大学

相关日志

科研合作,请摒弃国别之见 |《自然》社论
NatureResearch 2020-7-15 16:38
美国大学有责任消除华人和华裔群体受到的无故怀疑。 作为全球多样性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府之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校长,Rafael Reif可能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要给全体学生和职工写信,解释为何移民和国际合作不会对美国国土安全和领土完整构成威胁。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和华裔群体在被执法机关约谈后感到“胆战心惊”。 来源:Jeffrey Greenberg/Getty 不久前,美国执法机关约谈了麻省理工校内的华人和华裔人员,询问其与中国国内的关系。 此次事件后,麻省理工校长Reif写了一封公开信,在信中赞扬了多样性的重要性。 以这种方式针对特定族裔的个体是无法接受的。就在几周前,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Venki Ramakrishnan在《自然》上发文,称这种做法违反了“无罪推定”原则,而这一原则是现代民主的理论核心 。麻省理工的法律顾问处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向受波及群体的主要科研人员公布学校律师的联系方式,并告诉他们如何应对官方问询,比如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 这股令人不安的气氛在上次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就形成了,当时的立法者已经开始担心美国学术界与世界各地的合作关系,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见证了中美两国顶级科学家合作 (分别由各自政府资助) 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不过,中国大国崛起的决心,以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都让这种担忧进一步加剧。 中国政府和企业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也是去年9月FBI学术峰会的首要议题。FBI学术峰会每年举办一次,众多大学和研究负责人会与执法机关、情报和安全机构的代表共同商讨安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Charles Grassley在国会内继续“带头冲锋”。 ▍审查升级 ▍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一直在联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要求他们告知对经费获得者的审查流程,在打击科研不端方面的实际投入,以及用来“处罚国外机构”的具体措施。虽然资助机构不直接参与处罚,但这种审查还是让NSF和NIH坐立难安。审查也暴露了他们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不力,并催促他们采取行动。 经过整整一年的全面调查,NIH一共在60所受资助机构中发现了180名违规科学家 ,他们或违反了同行评议规定 (如与非美国机构代表分享基金申请计划) ,或未能披露非美国国内的资助关系 (这些资助通常来自中国机构) 。如果NIH是对的,也就验证了NIH院长Francis Collins判断——他在去年给1万所大学写信提醒他们履行披露义务。 NIH还委任部分大学负责人,就NIH应如何处理他们称之为影响科研诚信的“外部势力”提出建议,其中的有些建议值得打个问号。专家组的建议包括更新NIH的利益冲突相关政策,要求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必须披露任何可能与NIH资助范围重叠的国际合作关系。 专家组还建议大学在聘用学术人员前对其进行审查,这意味着用人方需要进行额外的安全检查。另外也建议大学对国外来访人员的行动增加审查力度,对那些在访问行程中到过“特定国家”的科学家进行书面采访。同时,专家组也鼓励大学负责人对那些“不合时宜者容易感兴趣的科研主题”提高警惕。 此外,专家组鼓励大学和NIH开展“大规模宣传教育”,增强遵守NIH政策的意识,包括让项目负责人将学生和博士后的面试记录存档,尤其是他们离开实验室后的打算。 虽然专家组没有点名具体国家,但提到中国是其中一个关注目标。 这加剧了在美华人和华裔学者的担忧,他们害怕自己的种族和研究工作会因此成为主要攻击对象,那些在前沿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感到担忧 。不过,NIH对此予以了否认。 迄今为止,这些只是NIH的推荐做法,并非具体要求。不过,提醒大学院校重视合规性可能确有必要,因为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也提出了很多相同的问题,不自觉遵守可能会影响他们将来的NIH经费申请。 NIH和NSF深知,对于这次审查的回应,无论从形式还是规模上来说,都应该是得当且有事实依据的。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 (比如以反恐为名针对少数族裔学生) ,在学术界大行监控之策对于减少安全风险的作用是值得怀疑的。 NSF前几周也发布了自己的回应措施,称已委托独立科学顾问机构JASON帮助评估大学机构如何才能在开放和安全之间取得平衡。这才是机构所需要的回应,不过,这里的“安全”必须包括少数族裔群体的安全,如华人和华裔科学家,他们对美国的科研成就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一个学术机构都有义务把他们成员的安全摆在首位,但正如Reif校长在公开信中所说的, 这些机构还必须“非常小心,避免让毫无根据的怀疑和恐惧玷污了学术氛围” 。 原文以 Diversity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should not become casualties of anti-espionage policies 为标题 发布在2019年7月16日《自然》社论上 ⓝ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2180-9 ▍自然职场职位推荐 1. 南方科技大学: 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 管理及教学多岗位 招聘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 教学和博士后 岗位 3. 香港中文大学: 生物医学科学院 副教授和助理教授 4.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员岗位 5.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相关阅读 想要招募海内外科研人才?上自然官网自助发布职位 这12个高薪科研教学岗位,等你来应聘!| 自然职场6月职位精选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Springer Natur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1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时代医学图书馆的角色
zilu85 2018-5-28 14:00
2018年第1期《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刊登了来自美国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和副馆长的5篇英文论文 及中文翻译,具体题目如下: Academic health sciences libraries as connectors to knowledge beyond literature (医学图书馆是超越文献的知识连接者)Paul Schoening Research integration for health sciences libraries(医学图书馆的研究整合)Nancy J. Allee Building partnerships in a complex academic research environment(在复杂的学术研究环境中构建合作伙伴关系)Nandita S. Mani,Diana McDuffee,Francesca Allegri,Christie Degener Building teams: reaching beyond medical libraries for inspiration(团队构建:追求超越医学图书馆的灵感)Rikke Sarah Ogawa Informationist roles and collaborations in curriculum innov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A.Alfred Taubman Health Sciences Library(信息学工作者在密歇根大学课程革新中的作用与合作)Whitney A.Townsend 值得一读: 电子版http://cjml.ijournals.cn/ch/index.aspx
个人分类: 科研体会|2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典导读】你真的了解美国大学吗?—《细读美国大学》
热度 9 zr0118 2017-10-4 18:35
初看题目,或许会将本书理解为 “细致解读美国大学的方方面面”,若是这样,阅读下来不免失望,不定还会觉得作者起错了题目。但真正“细读”全书下来,才会发现,所谓“细读”是指作者本人在基于自身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从比较“ 细的角度 ”来通过诸多“ 细节 ”来为读者揭开藏于面纱之后的“美国大学”,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写于前面之感 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待过 11 年、在美国待了 20 多年的 程星博士, 其在美国大学中扮演过学生、研究助理、研究员、教授、行政管理人员等多重角色, 现任 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这本书可以说是汇聚了作者对其曾在美国做的 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所获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在娓娓道来中展现 美国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定位上来说,这不是一本学术类书籍,带有个人体验色彩是其特点,但却又丝毫不影响作者对美国大学 教育理念、教学与管理方式 的直接呈现, “其价值不亚于一本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同时,也正是由于它的“非学术性”,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 诸多趣味 而不觉枯燥。作者在亲切的交谈中轻轻的为我们揭开了似乎 “略带神秘色彩”的美国大学生活之面纱,使我们得以以另外一种视角了解美国大学。 全书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展开,包括 理念篇 、 管理篇 和 留学生活篇 。其中理念篇和管理篇主要是对美国大学 管理、教学等方面内容 的探讨,而留学生活则是作者基于自己留学体验得到的感悟。本导读主要对美国大学的 理念与管理篇 内容进行解读。 l 理念篇 理念篇中,作者从美国高考谈到美国大学,在对私立与公立高校生活各角度的实例呈现中,体现美国大学中的 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注重通识教育等理念 。 1、 兼容并包的美国高考 国内对高考的各种讨论与争议似乎从未停息,但,要说美国大学没有高考,那绝对是个美丽的误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国内外大学上这一点上并无差异。”早期的美国高考是精英教育,后来逐渐走向大众路线,但对名牌大学的追逐在美国也并不能免俗。美国学生想进入如“常青藤大学”这类大学竞争程度也是异常激烈。 但美国与中国不同在,美国大学 “ 不实行统一的全国统一考试,而是由学生自行决定何时何地参加 SAT 或 ACT ,然后由各个大学挑选”, 因此就不会出现出现像我们国家出现 “ 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事件 ”的盛况 。此外, 美国大学对于学生 “优秀”的考量也与我们不同, 各所高校会 从学生成长发展 的角度进行研究,不仅学术还考虑其他方面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学生 兼容并包,而非简单的通过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鼓励 校园中 多元文化 的存在 。 “多元化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作者其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特长,很多华人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习艺术,结果导致几乎个个华人孩子都会钢琴,以至于后来学校规定,除了钢琴,学生可以做任何表演。试问,这样培养下有几个孩子是真正自己喜欢钢琴呢?如此艺术培养也是让人唏嘘。 2、 教授即大学与学术自由 美国的 私立名校就像是 “制造贵族的作坊 ”,与之相对的是“ 仓储式的公立大学 ”。在美国,人们对私立名校发烧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公众认为毕业生收入较高,但作者认为,人们往往忽略“ 考入常青藤大学的学生本身素质就比其他大学高 ” ,更为可笑的是若用毕业生收入这样的 “研究成果”来衡量抬举常青藤大学, 那么这些号称以 “培养完人”的学校与“培养修车技师学校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常青藤大学或许也不能免俗。除了私立名校的光环, 规模大、结构松散却运作有条的美国公立大学 也是极具特点,这样的公立高校不仅仅像个象牙塔,还是一所 “由全民出资设立的 青年社会福利院 。 ”正是美国人不强求一致的态度让美国这样完全不同风格的各类公立与私立院校得以百花齐放,愉快共存。 而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高校,在谈到大学时,它首先被称作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有一群代表 理性与人类良知 的人: 大学教授 。拉比教授说 “ 教授就是哥伦比亚大学 ”。确实,在美国大学中教授能够“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因为,为了保障教授的思想自由和学术活动,美国实行 教职终身制 ,教授享有较大的学术自由,他对其 “ 所教课程内容设置到具体教学都具有绝对的权威 ”,“老顽童们”可以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样教授教学的 “非体系化”,以及对 独立思想与人格的容纳 ,或许也无形中在 学生中 打破了各种思想的藩篱,也许无形中也有利于 学生创造力 的培养。因为 “桀骜不驯往往与天才同住。” 但需要提及的是,美国教授们虽然享有极大地学术及言论自由,但自由从来不是无限的。尤其在政治领域、种族等问题上,教授们也还是存在在着比较大的言论禁区。大学是象牙塔,但在某些问题上也不能免俗。 3、 自由教育与通识课程 在美国传统教育中,本科教育几乎就等于 “ liberal Education ”,是一种不限于知识传授,而注重学生 自我潜能充分发挥 ,是培养 才智与想象力 的教育,是一种 “自由的艺术”。而大学本科生也只有在学习完通识课程之后,才会进入第二部分专业的学习,因为只有先培养“ 一流的脑袋和一流的心灵 ”,才有可能产生 一流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正如密尔先生曾言, ‘ 人只有先是人,然后才可能是商人、科学家 。 ’而这样的理念也就可以解释, 为什么如今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却运用自己掌握的高端技术去做残忍的事? “任何知识科技,既可能用来造福人类,也可能残害人性”,自由教育就是希望在大学期间交给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拥有“美丽心灵”。 而程星博士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最负有盛名的课程莫过于核心课程了,将西方古典思想作为学习重点内容,也成为美国很多大学的范本。但是不可否认,在如今 “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对于金钱和享受的追求是无可想象的 ,导致很多自由教育的设计受到影响, 功利主义 的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职业训练内容进入本科课程,且在这个金钱万能的社会,可笑的是,似乎 “连自由教育的结果都可以用金钱衡量”,如根据毕业生为母校捐款比例来作为大学排名的指标之一。但,对于那些毕业生来说,也许大学让他们真正受益终身的却是那些 看似 “无用”却有“大用”的“自由教育”带来的影响。 l 管理篇 在管理篇中,作者以自身故事为我们道破美国大学管理中的 师资、教学、评估以及大学排名 等问题,有些地方不免让人啼笑皆非,却又不乏深刻。 1. 美国大学在 师资 ,即 用人问题 上建立的是以 招聘委员会为主的人事遴选制度 ,也就是说由招聘委员会而不是用人老板遴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 避免任人唯亲, 虽然真正要做到任人唯贤哪怕在大学中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 “一味的任人唯亲在美国大学管理中心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在美国大学管理中,实行 双轨的人事制度 ,与 教学有关的均从资深教授提拔,而与行政相关的,则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担任 ,虽然惟校长命是从的 “万金油”式干部不难找到,但中层以上, 大学越来越专业化的管理 也使得任人唯亲变的困难。此外, 在程序上, 用人会经历报刊登广告、简历筛选、电话筛选、面谈等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从中国来说, “大学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校长或是中上层管理人员至少要是党员或是受到党的信任吧?因此,很多公开登报招聘很少见到校长、副校长等高级管理职位。 2. 在 美国教学 中,往往也会面临 “ 师道之难 ”的问题。这个难不仅体现在教授给学生评分上,有的教授为了面对学生家长 消费主义的心态 (即认为学生到学校是交了学费的顾客,可以要求各种 “服务”),甚至实行 评分双轨制 ,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虽然很多教授的溢美之词赢得了学生欢心,却又不乏学生对之轻蔑。这在 “以教授为大学教育权威”的大学课堂里出现不能不说是 一种巨大的讽刺 。 3. 大学的评估与排名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引发诸多讨论的话题。商业化的今天,公众对高校的问责,要求高校展示 “绩效”的背后其实就是关于大学的 评估问题。 “要评估,需要标准以及相对应的数据。”程星博士提到, 商业杂志的排名 “其实就是利用大众对数字的敬畏心理 ”,通过利用公开数据以及各个大学讨来的数据,拼凑成大学排行。 虽然那些数量指标仅仅显示的知识大学资源与名声情况,而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经验并不相干。 一语道破大学排名玄机。 “ 试问,大学真的可以像市场买菜一样称斤掂两吗?难道有一流的教授就必然有一流的学生吗?有一流的学生就必然有一流的大学生活吗 ? ” 但,不仅在国内,就算是在美国,各大高校也面临着被商业杂大学排名牵着鼻子走的境地。作者举了《美新杂志》排名这一例子,为了应对排名,大学不得不高薪聘用人才来主持院校研究办公室,院校研究者们也都费尽心机,在数据上下功夫,为了对付这个大学排名,甚至还会出现很多 “极具创意”的研究,例如出现“为了增加校友捐赠比例减少校友名录上的人数”这样十分可笑的事。也许最后大学的数据是好看了一些,排名是提高了一些,当不明真相的大众在为自己的大学排名上升而欢欣鼓舞时,恐怕真正清楚情况之荒唐的内部管理者们只有尴尬一笑了。 要说美国大学制度的特点应该是怎么说也说不完的。但其实正如程星博士在书中所言, 美国大学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它没有统一的制度。 教育部只是充当协调机构,各州的议会与州长才真正掌握大权。显然与我国存在天然差别。 作者在这样娓娓道来中,给了我们了解美国大学的机会,虽然不免带有主观色彩,但也不失为一种近距离了解美国大学内部管理的机会。而在微微揭开那张面纱的同时,笔者也不禁意识到: 不言而喻,美国大学内民主和学术自由的氛围是十分让人羡慕的,但又需清醒明确的是,植根于不同文化传统的中美高等教育注定是要呈现不同形态的。一味推崇与迷恋并不一定是好事。 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问一些题,其实,美国也有。此外,美国大学内似乎还面临着一些我们所没有的问题呢。 (作者:赵蓉,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6558 次阅读|17 个评论
美国大学教师罢工与教科文卫基本矛盾的爆发
热度 13 gaoshannankai 2016-11-4 22:02
刚刚从蔡小宁老师那里得到这个信息 根据滂湃新闻报道,宾州州立大学系统教师工会(APSCUF)发动了集体罢工,这意味着十四所宾州州立大学的5500多名教员会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离开。而将有超过11万名宾州州立系统各大学的学生会发现,他们的教室和体育场空荡荡的,他们的教授和球队教练们此刻正在校园里拉起纠察线,封锁学校各出入口。这是宾州州立大学系统自1983年建立以来第一次罢工,可能也是大多数教授人生中的第一次罢工经历。罢工的导火索是因为教师工会成员与宾州高等教育管理处之间的聘用合同已经于2015年8月到期,而双方一直没有就新合同的细节达成一致。其中双方最相持不下的两点,一是是否要调整现有工资水平,二是是否要降低终身教职(tenure)教员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更多地雇佣非常勤(adjunct)讲师。 这次罢工的规模非常大,结合这次罢工,我想谈谈,教科文卫等系统存在的基本矛盾问题。 首先引用马克思老人家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在 当前资本主义社会,我们直接面对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由少数资本家占有之间的矛盾。 20世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主导经济的的第一产业让位给第三产业, 到了21世纪,我们进入了科学大爆发的年代,在科研领域将直接面对, 科研大众化与少数 学霸操控科研资源之间的矛盾。 本质上,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教科文卫等领域的一个特例。 孙学军老师上次博文提出了学术资本主义,被他抢了先,我只有引用一下了。 在学术科研领域,自由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在早期是可以的,但是在当今,科研活动正在 演变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从事一项研究的人可能成千上百,如果还是延续自由资本主义 的管理模式,估计最后只能走向垄断,也就是发展到现在的学霸格局。 中国的情况,与美国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中国的学霸源于封建官僚制度,和我们的早期 官僚和买办资本主义是一样的,但是最终都会走向垄断。所以,当前我们中国不能继续搞 项目集中和个人英雄主义,这样会加剧这种矛盾。当前首先要搞反学霸,或者直接取消个人申请经费,一部分高校改为 从前的大锅饭,也就是教研室制度,用计划的方式规避资本主义管理的无序性。 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中国经济在走日本老路,学术腐败在积极学习美国。 希望大大们能够对教科文卫的这个趋势给予重视,中国不要走这条老路。 英美已经证明不行的东西,我们就不要继续玩了,比如臭名昭著的假同行评议, 其实就是每个期刊或者基金委员会自己搞个小圈子来用脚投票。 我们要根据第三方评估建议统一的专家数据库,并进行监督,接受举报。 现在越来越佩服毛爷爷高瞻远瞩啊,多少事情都在他死后发生了. 在早期我们国家就提出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到后期发现了会有少数坏分子当权的趋势, 文化领域要搞革命,只不过搞的有些早,也没搞对路,算是打一个预防针吧,可能反应有点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慢慢认识到不搞不行,很多事情毕竟还是发生了。
3184 次阅读|19 个评论
新一轮大学排名即将开始 ——看看美国大学如何应对大学排名下滑
idmresearch 2016-3-3 12:05
芝华士( Chivas Regal ),全球最受好评的威士忌之一。据坊间流传,其品牌的成功归功于一次提价:几年前,芝华士据称在提高产品售价之后,其销量也随之增长。突然的提价似乎给消费者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这是一款不错的产品。 今天,各行各业的诸多品牌都采用了芝华士的策略,其中不乏学院和大学。最近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欧洲管理与技术学院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大学在经历大学排行中名次急剧下滑之后,极有可能上涨学费。该研究的作者,诺亚 · 阿斯顿( Noah Askin )和马修·博特纳( Matthew Bothner ),深入剖析了《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World Report )》提供的关于大学排名的多年数据,并对比了同时期 400 所高校的学费情况,发现在排行中名次下滑的高校往往开始上涨学费,而且如果存在竞争关系的院校收费更加高昂时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组织机构在地位下降的时候只会被动承受负面影响。但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它们也会积极应对地位的丧失。”阿斯顿和博特纳说道。大学应对的方式也往往被具体化:高昂的学费账单。 ( 尽管美国大学生为了读完大学已经是负债累累) 在本周《福布斯》评论中,两位研究人员指出:许多组织机构,甚至教育机构,都有意向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改善当前的困境。诚然,仅以美国 400 多所高校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相对较小,同时也没有综合考察其他影响学费提高的因素,例如用房建造、教师招聘,以及其他基础设施方面的改进等等。但是,美国学校经常扮演成精明的商人、对顾客不友好的角色才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 Jeremy 编译来源: QUARTZ http://qz.com/preview/619361/ )
个人分类: 域外动态|2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浮光掠影访新墨西哥矿业理工大学
热度 5 liu005777 2015-10-17 21:10
——刘全稳 初建于 1889 年原名叫新墨西哥矿业学院,到了 1951 年才更为现名的新墨西哥矿业理工学院 ( New Mexico Institute ofMining and Technology ,简写为 NMT ) , 是一所研究型的公立大学。 NMT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新墨西哥州的名称来自于印地安语战神( WarGod ),早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 1540 年,西班牙探险家科罗拉多就到达过这里,西班牙人把格兰德河( Rio Grande )以北及以西地区都叫新墨西哥。阿尔伯克基( Albuquerque )城 为 1706 年由西班牙人建立。 1821 年,墨西哥发生反西班牙起义,新墨西哥成为墨西哥的一个州,到了 1846 年- 1848 年,美-墨战争的爆发与结束,新墨西哥归属美国, 1912 年成为美国的第 47 州。也就是说,在新墨西哥归为美国的 41 年后,美国政府即在此设立了这所高校。 格兰德河又称为大河,发源于落基山脉南端,将落基山脉南段劈分为圣胡安山和圣安德烈斯山,并沿着落基山脉的走向一直向南穿越新墨西哥州,最后向着东南方向越过爱德华兹高原注入墨西哥湾。 NMT 即为格兰德河养育的又一所在一些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重点学科在理、工方面,本科包含矿业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著名高校。 从阿尔伯克基出发,沿着格兰德河谷往南前行 120km ,就到了 索科罗( Socorro ), NMT 即坐落在这里。 索科罗是一个 小镇,用长江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在此进行 “2+2” 学习的 吴铎 同学的话说是“ 比你想的那个最小的城市再小 3.14 倍。一个沃尔马,一个麦当劳,一个必胜客,一个 tacobell ,一个酒吧,一个 NMT ,两个银行。没有像样的电影院,没有 mall ,没有火车站,没有汽车站,没有任何专卖店。你可以把 Socorro 想象成一个超级豪华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人口约为 9000 ,但是充满着 生活的安逸与宁静 。 早晨醒来,我打开房门,一阵清新的晓风裹着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显得那么沁人心脾,我赶紧把门敞开,让弥漫了一夜浊气的房间流入新鲜的空气。从门前停车场上的积水,可以看到昨夜这里下了一场豪雨。门的右侧是南北向 Hwy 60 公路,偶尔驶过一辆汽车激起短暂的轰鸣。公路的对面是一座刷有 M 字符的山,山间已是云雾缭绕。我被这早晨的宁静气氛吸引,拿起手机就出了门。 由于天色还早,行人稀少,汽车偶见,我用手机向南拍一下、向北拍一下、然后再全景转半圈(图 X ),没想到竟然将索科罗镇的一半收入镜头。 照片的前景是 M 字山,山下就是 NMT 校园。照片上的云朵是经过了一夜长途奔袭的流云,可以想见,它们是源自墨西哥湾暖流顺着格兰德河谷回溯而来的云客,昨夜的雨水即是它的先头部队留下的遗迹。 照片中“北”字的右下,是全镇唯一的那所麦当劳店,它紧挨我们居住的酒店。转了一圈回来,同行的队员们都还没有起床,到这时才发现因贪恋洁净的空气我出门时竟然忘了将房卡带上。迫不得已,我只得自己面对酒店服务员平生第一次用蹩脚的英语与外国人打交道—— excuse me , I forgot ( to bring ) my room card (对不起,我忘了带房卡),没想到那服务员非常聪明,不用我再啰嗦只是问了一句“ which room ?”就立马为我又配了一张房卡。 要说这 NMT ,还真是一座理想的读书乐园,它远离城市的喧嚣,一切显得简单、淳朴、原野、安宁。高高的 M 山是它的精神象征,奔腾的格兰德河是它的文化源泉。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它拥有了 一流的开放的实验室和美丽的绿色校园,其完备的设施和充沛的奖学金,使其成为极具实力和吸引力的高等教育学府,目前与我国的东北石油大学和长江大学开展着本科生“ 2+2 ”项目,以及互派教师、学术交流等协作办学活动。非常令人不解的是,在 NMT 校园,居然还包 含一座面积较大的私有的 高尔夫球场。假如是一大片桑林或者葡萄园,我还可以接受,这个大学校园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 9 月 22 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校长办公室,校长 Danial Lopez 先生是一位个子比较矮小的亲切而幽默的老头,他已经在这个校长位置呆了 20 余年。听说我原来在成都生活过,他就告诉我们他非常喜欢成都,并且说他在成都的熊猫基地照相时居然发现所有人中只有他比熊猫还矮。 Danial Lopez 先生与李德豪副校长签完协议后迫不及待地说,他期望能够马上参访茂名参访我校,急于想看看中国的这个油页岩的故乡。 NMT 目前在校学生仅 1800 余人,学生和老师比例 10 : 1 , 99% 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因此,在新墨西哥州的大学中是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公立大学。 由于要赶当晚洛杉矶飞广州的航班,在校长助理请我们吃了一顿墨西哥餐后,我们即离开索科罗镇前往阿尔伯克基。当我们乘车离开 NMT ,驰骋在 Hwy 60 时,阳光下像极了我国西部边陲景色的新墨西哥州,让我心情格外的舒畅,昨夜风雨兼程舟车劳顿留下的倦怠也一扫而光。
个人分类: 随笔|7022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大学听课有感
热度 3 xuechunxiang 2015-4-2 22:18
来美一周多,开始进入正常生活。昨天晚上旁听了一门信息组织相关的博士生课程,有一些与国内不一样的风格。 首先,课程安排方面。三小时的课程老师大概讲了1小时,另外两小时是由两个学生做的reading Presentation,由学生主导和讨论。方法上值得我们研究生教学借鉴,但如果学生的准备不好,或者对文献的把握不够,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二,课程内容方面。看syllabus,各章节内容体系完整,与KO也是密切相关。但课堂上的内容好像跟syllabus完全对不上,难道博士课程大纲只是让学生自己作为自学的框架? 第三,课堂秩序和氛围。总体来说,老外的课程教学气氛还真是活跃,笑声不断,学生提问也很积极;相比而言,国内的课堂教学气氛还是比较严肃的,学生的参与度也不是很高,研究生教学也是如此。 第四,阅读材料。每门课程的阅读清单那都得好几页A4纸,一学期要把这么多文献都读一遍也真是不容易,所以一学期一般也就3-4门课程。相比而言,我们的研究生课程排课较多,但实际的文献阅读量太少,多限于教师的课堂slides,顶多是本课程的一两本教材。 第五,学生情况。我所访学的学校学生貌似参加博士项目的多是在职人员, 因此,研究生课程多安排在晚上上课。 有的学生年纪看上去真的好大,应该有五十了吧,佩服不已。不知道激励他们在这样一个年纪继续读学位的动机是什么,后面可以聊聊,不知道算不算打听隐私。 第六,教学配套。从教学的适用性来看,教学配套平台比较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发布、学生可以在线讨论、提交作业等等。从教师准备的材料来看,内容比较充分,详细,教学方式是课堂+网络,比较灵活多样。 不过,课堂内容的系统性不强,内容真是太发散啦!
个人分类: 城里城外|5318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大学对教师的分类评价标准
热度 31 xuxihb 2014-12-7 16:15
科学网上有较多关于高校教师职称、科研与教学关系、科研评价、教学评价等等问题的讨论,也有海外的教授们介绍美国、欧洲和澳洲的情况。我感到需要有一个较详细的例证让读者直接看到在美国的大学体制下对教师的评价细则。当然,如果举哈佛或者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学校为例可能与中国高校没有多少可比性。本文以一所在美国排名于第三方阵的公立大学为例,其水准与我国一些不错的大学是大约可以比较的。我曾为该校微生物系评审晋升教授的书面材料,系主任邀请时把该系的评价条例作为附件供外审专家参考。在向网友介绍之前,先征得了该系主任的同意,并承诺不透露任何该所大学和受评人员的信息。他了解了我的意图又把条例的最新版本发给我。这里,先介绍该系旧版的评价条例,因为我觉得这份条例对分类评价有更清楚的体现。 美国大学对教授的聘任是“个性化”的,每个人在教学 / 指导、研究、服务三方面约定的工作量是不同的而且适时调整的。譬如,某年某教授的工作量是教学 15% / 指导 12% / 研究 68% / 服务 5% ,之后逐年调整,几年后成为教学 44% / 指导 11% / 研究 40% / 服务 5% 。当然也有只教学没有科研任务的,或者只搞科研没有教学任务的人员。那么,怎么评价呢?该系把某方面工作量为 1-25% 的列为 A 档, 26 – 60% 的列为 B 档, 60% 以上的列为 C 档,然后对各档作不同要求。旧版条例对此说明如下: 例如,主要职责为教学的人员在研究和学术上的投入可少于主要职责为科研的人员。在表2中,科研比重占10%的人员若能聘用学生、博士后或技术员参与科学研究(A档)就可认为达到优秀,否则也就是超出基本要求而已。该档对一个研究占60%以上的教研人员来说是不够的。该类人员需要满足C档条款。显然,只要求完成较低档任务(如A档)的教研人员却达到了高档次(如B或C档)的水准将会被认可。 特定成就的分档可与系主任事先协议决定。系主任也可能考虑在某一领域的特别贡献,尤其是其贡献对本系的战略规划起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该条例对不同职称级别的要求区分如下: 业绩要求随职称的提升而增加(见表1)。助理教授应显示出在其主要岗位取得优秀业绩的能力才能获得终身教职和晋升副教授。副教授申评教授也应在其主要岗位取得优秀业绩。他们还应在其主要岗位展现出能够获得国内认可的潜力。教授需在系内起领头作用,在主要岗位上取得优秀业绩才视为超过要求。 表1. 不同职称的业绩要求。该表意在为达到“符合要求”,“超过要求”或“远超要求”等级所要求的工作水准以及随职称变化的情况提供指南。这些数值意味着目标水准而不是定量测评。在相应类别(教学/指导、科研与服务)达到特定等级所要求的总体工作水准随聘用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职称 符合要求 超过要求 远超要求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 工作 % 工作 % 工作 授课教师 100 60 20 10 45 30 25 助理教授 80 20 50 30 10 30 40 30 副教授 60 40 30 40 20 10 50 40 教授 40 60 10 50 30 40 60 表1的“授课教师”原文是 instructor ,有些学校称 lecturer ,这样翻译意在避免与中国高校的“讲师”混淆。另外,相信读者也完全清楚美国的“助理教授”与中国的助教是不同的。美国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教 授是相互独立的,都可以主持自己的实验室。表1中的数值是根据以下表2的标准判定被评人某方面工作中达到 “合格”、“良好”、“优秀”的百分比。 有了这些前提,接着就是评价标准的主体部分了: 表 2. 教研人员业绩标准 领域 合格 良好 优秀 教学 A. 显示出对教学的责任心 A. 显示出对某科目的胜任 A. 教学大纲满足大学教育委员会的要求 A. 能利用合适的教学材料,包括实验室的材料 A. 遵循计划,如期完成任务 A. 指导和评价水平符合本系对学科制定的标准 B. 参与学校评估活动 以及对自身的评估 B. 采用适合于学科及学生需求的技术手段 B. 适宜地通过课程和课外活动提供个性化指导 B. 能更新教学材料 A. 培养学生自学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及对思想的探究 A. 创造机会以学习和利用主要信息来源 A. 整合来自于科学研究的新知识 B. 开发、完善和评估创造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技术和材料 B. 寻求合作以对不同学科 融会贯通,促进学习 B. 积极促进本系战略目标实施 C. 积极促进系,学院或学校的重要战略的实施 C. 牵头一项系战略目标 C. 申请并获得校外基金或奖金以支持教学活动 C. 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C. 适宜举办野外实习活动,聘请校外资源 指导 A. 在学生评估中被认为是有卓越传播和表达技巧的优秀教师 A. 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 B. 在教学及教学相关活动中得到教务长、院长或系主任的表彰 B. 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特别的成果,例如出版物和成果展示,以及在实现职业目标方面取得成功 B. 牵头本系一项战略目标 B. 积极促进本系、学院或学校重要战略目标的实施 B. 审查评估实验室手册,教科书和基金申请书以促进教学 C. 牵头系、学院或学校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 C. 因教学优秀获学院,学校,地区或国家级的奖励或荣誉。 C. 在与教学相关的会议中作为报告人、组织者或主持人展示出卓越学识 指导 A. 鼓励本科生参与到科研中 A. 为 本科生寻求实习交流和联合培养的机会 B. 作为学校官方指定的本科生/研究生指导教师 B. 通过有效的教导鼓励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C. 所指导的学生数与其他教研人员成比例或者符合与系主任的协议 A. 服务于系研究生指导委员会 A. 为其他系学生担任研究生院代表 B. 积极寻求提高指导技巧 B. 在职业目标规划方面有出色成绩 B. 参加新生入学辅导会 B. 参加由系、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生保有活动 C. 指导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A. 由于对学术上和职业规划上问题的突出指导能力成为学生寻求咨询的对象。 A. 担任硕士/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或研究生指导委员会成员 B. 学生在就业、考取研究生或专业学校,或其他方面有成功表现 B. 帮助研究生在国家级会议上发表或展示毕业论文研究成果 研究 A. 经常性地从事本学科研究 A. 参加学校、本地、地区性或国家级的活动和会议。 A. 帮助学生进行研究项目 B. 在地区或国家级会议中展示原创的学术成果 B. 投稿于地区性或本学科相关的期刊或简报 B. 发表专业 报告的摘要 C. 撰写或参与撰写并提交国家级的资助项目申请书 C. 为与本学科专业造诣相适应的事务提供技术支持 A. 获得校级或区域性资助项目或奖励金 A. 帮助硕士或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 A. 接受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 A. 开发或改进本学科方法 A. 在期刊、书籍或其他出版物中发表经同行评议的研究论文 A. 撰写一项发明 公开书 B. 向专利局提交临时或正式的专利申请 B. 主 编或参写本 专业著作 B. 撰写或参与撰写、递交国家级竞争性资助项目申请书并获得好的评 审意见 B. 在全国或国际会议中展示原创学术成果 B. 在被主流数据库,例如 Web of Science, Scopus 或 PubMed 收录的同行评议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B. 积极促进一项系战略目标的实施 C. 积极促进系、学院或学校重大战略目标的实施 C. 牵头一项系战略目标 C. 在被主流数据库,例如 Web of Science, Scopus 或 PubMed 收录的同行评议刊物上发表诸多学术论文 C. 有本学科著作 C. 因研究和学术成绩获院、校或区域性的专业奖励 C. 获得风险投资或产业研究资助以开发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C. 担任科学期刊或其他专业出版物的主编或副主编 A. 聘用学生、博后或技术人员参与获资助的研究项目 A. 获批一项专利 A. 利用外来经费使用校内设施从事产业研发 B. 获批与先期临时专利有实质不同的一项专利 B. 获得包含间接费用的国家级竞争性资助项目或奖励金 B. 受邀向专业听众作学术报告 B. 开展创业活动能促进当地或区域就业 B. 在被主流数据库,例如 Web of Science, Scopus 或 PubMed 收录的同行评审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刊物影响因子在本学科排名前50%。 B. 牵头一项系战略目标 B. 积极参与一项系、学院或学校的战略目标 C. 牵头一项系、学院或学校战略目标 C. 在学术研究上获得国家级或世界级的专业奖励 C. 在被主流数据库,例如 Web of Science, Scopus 或 PubMed 收录的同行评审刊物上发表诸多文章,刊物的影响因子在本学科排名前50% C. 组织或主持地区性或国家级的会议 C. 作为本领域专家获国家级荣誉 C. 担任被主流数据库(如 Web of Science ) 收录的学术期刊或其他专业出版物的主编或副主编 C. 从工商龙头企业获得大额资助来开发产品并商业化 C. 通过发表综述、方法学论文等出版物为教学作出学术性贡献 C. 撰写实验规程、教材或资助项目建议书以促进教学 服务 A. 服务并贡献于学术委员会或学校、学院、系委员会 A. 参加学科/行业的各类会议 A. 发挥专业特长满足机构、行业和社区的需要 A. 促进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弱势群体参与到科学活动中 B. 协助校方应认证机构要求所开展的研究 A. 以学校代表身份出席活动 A. 支持、参与学校的招生和劝留活动,例如 TGIF, Senior Day, Junior Day A. 为学生俱乐部,社团或组织提供咨询和帮助 B. 评估国家级资助项目 B. 在系、学院和学校的委员会担任领导 B. 在地区性专业组织任职 B. 评审课本、论文和其他待发表文件 B. 积极促进某项系战略目标的实施 C. 积极促进系、学院或学校重大战略目标的实施 C. 牵头一项系战略目标 C. 组织或主持当地本专业会议或研讨会 C. 在国家级专业机构委员会任职 C. 向普通听众提供学科相关的特邀报告和短期课程。 A. 获得校级服务奖励 A. 任职于高级别的委员会(必须是通过竞争获选的) A. 发起学术研讨会并为基础教育、印第安学校、部落学校和其他机构提供教学支持 B. 在学科相关专业协会担任领导 B. 在国家审核小组任职 B. 牵头一项系战略目标 B. 积极促进系、学院或学校重大战略目标的实施 B. 获得国家级服务奖励 C. 牵头一项系、学院或学校重大战略目标 C. 在认证机构或编委会担任评审 团成员 C. 在国内专业组织任职 从这张表中我们看到,即使是对60%以上精力从事科研的人员来说,“优秀”标准中研究论文的门槛(在“研究”“优秀”栏中找标注为C的条目)似乎也并不高,但是要做到“ 获得国家级或世界级的专业奖励” 等指标就难度较大了。实际上,论文水平的评判主要是交给专家,而不是简单依据在领域的期刊排名。系主任在邀请评审的信中要求对以下几点给出评判意见: • 候选人目前的研究活动和所取得成就的重要性; • 候选人是否有望成为领军人物; • 候选人对于教学和公共服务的贡献; • 候选人与其他职称相当或更高的有潜力成为该领域领军人物的人相比较处于何种地位? • 其他对于评估候选人能力、成就和潜在声誉的事项。 这张表反映出的另一个特点是,教研人员所从事的教学、科研、服务各个方面的努力,包括参加校内外活动,联系学生,参与学校各层面管理,向公众科普,参与校外学术评审,在专业组织任职等,都能计入考评。尤其是教学,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方面有相当的分量,所以要像对待科研一样认真钻研,琢磨课程内容、讲授方法、与学生互动,甚至要体现“个性化”。学生在学术、就业等方面的成功,老师编写教材,开发出新的教具、教法,举办活动减少学生退学率(学生保有)等等,都能够给考评加分。申请人在晋职材料上不仅要陈述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列举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还要认真阐述自己的教学思想,譬如“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教师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教应着眼于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一个互动的享受的过程”等等。不难理解,美国的大学教育质量始终具有较高的水准。 该系主任发给我的最新版的评价标准在形式上有了较大变动,取消了表1,把表2分解成若干表格,在方法上引入了新的指标进一步细化,但是分类评价的基本精神没有变。对于教学和服务两项,改为无论所占百分比多少都按统一标准来评估。我想这样也是合理的,譬如,一个教授(无论职称级别)教学任务只占10%,那么在这方面评为“合格”也就够了。在教学评价上,最大的改进在于引入了 IDEA (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Assessment )分值。 IDEA 是一家非盈利组织,其任务是提供评估和反馈系统来提升高等教育( http://ideaedu.org/about )。以下是该系新版教学评价标准和相关要求: 表3. 教学评价标准(新版) 职称 合格 良好 优秀 助理教授 所有列出内容 至少完成“良好”要求的1项。 每项至少提供2个证明材料 至少完成“优秀”要求的1项。 每项至少提供2个证明材料 副教授 所有列出内容 至少完成“良好”要求的2项。 每项至少提供2个证明材料 完成至少“优秀”要求的1项。 每项至少提供2个证明材料 教授 所有列出内容 完成至少“良好”要求的3项。 每项至少提供2个证明材料 完成至少“优秀”要求的1项。 每项至少提供2个证明材料 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1. IDEA 学生调查数据,占评估分数的25%。每门课程都应接受评估。教研人员可用相关数据来证明达到下表要求。 2. 以下3个选择中,需至少选择提供2个材料。在每年开始确定工作量的时候,教研人员就应该确定是哪2项选择。 1) 经系主任同意,由同行评估者来评审教学大纲及材料。这一选择要求每年至少有一门课接受评估。教研人员理应保证其教学大纲及材料接受评估。 2 )系主任指定经专门训练的同行评审人员在课堂跟班听课。这一选择要求每年至少有一门课接受评估。教研人员理应接受随堂听课评审。 3 )评估其他在教研人员手册里注明的工作内容,并提前征得系主任的同意。 表3(续)教学评价标准(新版) 合格 良好 优秀 IDEA 分数(在原始和调整后分数中取较高的分数)占评估的25%,而其他两个最强项所提交的证明材料各占37.5%。 低选课率的课程应另选方式来评估 IDEA 分数。 达到“优秀”要求的成绩应教研人员要求可用于参评“良好”。 IDEA 总分数3.5-3.9 IDEA 总分数4.0-4.4 IDEA 总分数4.5-5.0 关注学生:按时授课,为学生释疑 通过保持高水平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终身学习、创造性思维、质疑和探索本学科思想,把他们吸引到课程中来 在教学方面已建立专业声誉,如在研讨会或大型会议上受邀传授教学经验 通过合作提升教学 鼓励、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关乎职业生涯的体验式学习获得成效,使学生要求自己运用智慧探索和超越。 指导、训练有研究项目的本科生产出实质性成果,如成为 Web of Knowledge 收录刊物论文的共同作者 表现出教学能力 有效实现协作、主动的学习 与其他教师合作,发展和讲授跨学科课程,以此推动学习并取得成效 对教授内容表现出兴趣和热诚 高质量 教授研究生 被学生及同行公认为教学模范 评价自己的教材及方法 对授课内容做实质性调整,并(或)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成果调整授课方式 本领域教科书的作者或共同作者 提供具挑战性的最新内容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信息并掌握查询方法和专业技术的机会,达到本系各专业的学习要求 讲授课程内容时,有熟练和卓越的授课技巧 为学生提供符合州教育委员会和学校要求的教学大纲,评估手段和适当技术 指导、训练有研究项目的本科生产出实质性成果,如在刊物(不要求收录)上发表论文 鼓励并创造机会以使不同经济、社会、种族背景的学生彼此交流 通过学术出版物和在专业学会的报告提升主题认识、优化教学方式 * 有效训练、支持和评估实验室教学助理的教学质量。 这一目标只针对管理教学助理所授课程的教职工 参与和教学有关的继续教育,并随后能在教学上有实质性运用 * 此条目只适用于无研究任务的教师,否则应在研究栏目评估 在科研方面的评价则将经费、成果加以量化,其详细程度与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条例已有相似之处。只是对于刊物分区较宽泛,没有详细到CNS系列刊物。我十分怀疑,美国大学的这一变化是受中国影响的结果。今天看到王善勇博主介绍澳洲的职称晋升情况才意识到,西方世界是互通的,澳洲学校的新版规则中也比以前有很多量化的指标。我个人曾十分反对这种量化评价方法,但最近也身不由己地参与了一项十分量化的职称评定标准的制定。本来心怀内疚,看到美国和澳洲的大学也如此这般,竟然感到有所释然:原来这是世界大势啊! 在科研评价标准中,每年获得的经费,科研人才培养和成果发表占评估的大部分比重。这 3 个类别中至少应有 2 个达到要求。科研人才培养主要指带研究生和博士后,要求科研占比大的教授相应地培养更多的人才。以下列出的则是关于经费和成果发表的细则: 表4 在年度内本人获得的经费( $ ),含间接费(新版) 助理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工作量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20% 0 6800 15200 4600 12400 25600 6000 18400 32000 25% 500 9062 20000 6250 16250 33125 8125 23750 41250 30% 1260 11550 25200 8100 20400 41100 10500 29400 51000 35% 2240 14262 30800 10150 24850 49525 13125 35350 61250 40% 3440 17200 36800 12400 29600 58400 16000 41600 72000 45% 4860 20362 43200 14850 34650 67725 19125 48150 83250 50% 6500 23750 50000 17500 40000 77500 22500 55000 95000 55% 8360 27362 57200 20350 45650 87725 26125 62150 107250 60% 10440 31200 64800 23400 51600 98400 30000 69600 120000 65% 12740 35262 72800 26650 57850 109525 34125 77350 133250 70% 15260 39550 81200 30100 64400 121100 38500 85400 147000 75% 18000 44062 90000 33750 71250 133125 43125 93750 161250 80% 20960 48800 99200 37600 78400 145600 48000 102400 176000 85% 24140 53762 108800 41650 85850 158525 53125 111350 191250 90% 27540 58950 118800 45900 93600 171900 58500 120600 207000 95% 31160 64362 129200 50350 101650 185725 64125 130150 223250 100% 35000 70000 140000 55000 110000 200000 70000 140000 240000 表5 成果发表分数要求(新版) 助理教授 副教授 教授 工作量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格 良好 优秀 20% 10 12 18 11 15 20 10 20 30 25% 10 13 19 12 16 22 11 22 32 30% 11 14 20 13 17 25 12 25 35 35% 11 15 21 14 18 28 14 28 40 40% 12 16 22 16 20 32 16 32 45 45% 13 17 23 18 22 36 18 36 50 50% 14 18 25 20 25 40 20 40 55 55% 15 19 28 21 28 44 22 44 60 60% 16 20 31 20 31 48 24 48 65 65% 17 22 34 22 34 52 26 52 70 70% 18 24 37 23 37 56 28 56 75 75% 19 26 40 24 40 60 30 60 80 80% 20 28 43 25 43 64 32 64 85 85% 21 30 46 26 46 66 34 66 90 90% 22 32 49 27 49 70 36 70 95 95% 23 34 52 28 52 74 38 74 100 100% 24 36 55 29 55 78 40 78 105 表6 成果发表计分标准(新版) 类别 第一作者、责任或通讯作者 # 共同作者 # 计算 墙报(无发表摘要),以公众为读者群的科普文章 1 0.4 在国内或国际大会上的墙报(有发表的摘要) 2 0.8 大会口头报告(非竞争性的、无发表的摘要) 1 0.4 大会口头报告(同行评审的,有竞争性,有发表的摘要) 3 1.2 大会口头报告(特邀,如主旨报告) 5 0 在其他大学的受邀报告 3 0 著作章节:非同行评审或扩展阅读材料 5 2 著作章节:应邀写作并经同行评审 7 2.8 综述论文: 本学科内的较低影响力的期刊 5 2 综述论文: 本学科内的较高影响力的期刊 7 2.8 论文:同行评审,较低影响力期刊(学科领域后50%) 10 4 论文:同行评审,较高影响力期刊(学科领域前50%) 15 6 论文:同行评审,高影响力期刊(学科领域前25%) 20 8 论文:同行评审,顶尖期刊(由评估者确定,如 PNAS 或更高) 30 12 知识产权:需由我校申报发明 10 4 知识产权:授权给我校的专利 20 8 总分: 除了分类评价、科研教学并重、增加量化指标,我们从这些评价细则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呢?我认为,美国大学对于为学校/院/系、学术共同体和社会服务的重视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中国大学里的院长、系主任也能够花时间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科研-教学-服务工作量,为每一位晋职人员筛选专家、联系外审(少数大学开始这样做了),如果中国的教授们也能够认真研究每一份评审材料,公正详细地撰写评价意见,中国的职称评审和学术评价何以成为中青年知识分子一种广泛的伤痛?美国大学也采用量化指标,但其前提是详尽的申请材料、校内外专家的细读精审,对学术、教学、服务实质性贡献的考量,有申请人长时间在同行中建立的声誉和专业化的评价(如IDEA)作为基础,而我们所采取的量化指标几乎只剩下刊物名称、影响因子、篇数、经费这几个数字,职称评定委员会用于每个申请人的时间大多情况下是以分钟来计算的。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所缺少的似乎不只是学术精神。 致谢:马云、王帅参与了评审条例的翻译,特此致谢。
个人分类: 职称评定|29103 次阅读|49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录取制度之争
sqzhang 2014-11-29 11:33
如何让更多穷人的孩子上大学,是目前美国大学录取制度的一项挑战。对此各方面正在进行角力。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些有关情况。 转载自 http://drhze47qtq2xs.cloudfront.net/article/7f0712d3e16e24d7ace1bc4e71406d93/ 穷人孩子上学难,美国大学有苦衷 RICHARD PREZ-PEA 2013年6月17日 反对大学在录取中优待少数族裔的人士呼吁,大学应该使用另外一种方式提高多样性:帮助贫寒学子。但是许多教育者看到的却是,大学对于招更多贫寒学子的热情其实很有限,不论这些学生多么优秀。其中的原因就是钱。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院长唐纳德·E·海勒(Donald E. Heller)称,“那样费用太高。你得去分辨他们,动员他们,让他们申请,而且一旦他们注册了,那费用就真的很高,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经济援助。” 人们密切关注德克萨斯州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录取案件。预计最高法庭(The Supreme Court)很快会对该案做出判决。而且法庭可能宣判,录取中任何优待少数族裔的做法都不合法。 在加利福尼亚州皮科里韦拉一所高中分发的材料,这是针对贫寒学子的施援计划的一部分。David McNew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反对优待少数族裔的人欢迎这种可能性。他们说,在录取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会偏重于那些并非处于劣势地位的少数族裔申请者。而且该问题的争辩双方都说,大学应该为实现社会经济多样化做出更多努力。民调显示,尽管多数美国人反对大学招生中的种族或民族偏好,他们也认为大学应该给穷人提供更多帮助。 包括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密歇根及华盛顿在内的一些州已经禁止了优待少数族裔的做法。而这些州的一些选拔性公立大学做出了更多努力,录取处于劣势地位的学生,希望在过程中多招一些黑人、西语裔及印第安学生。 反对招生中优待少数族裔做法的人士称,如果最高法院否定了这种做法,他们希望全国都能效法。 但是,甚至在那些不考虑种族优待的州,对于该尽多大的努力去发现劣势地位的优秀学生并帮助他们入学,在录取过程中劣势地位的权重如何,以及该给予多少财务援助,这些选拔条件苛刻的公立大学也有各自不同的做法。 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早在中学阶段就开始的施援项目。研究显示,众多有才华的贫寒子弟,对申请大学的准备不足,或者从不申请那些入学困难的大学,仿佛这些大学和这些学生彼此都看不到对方似的。 1996年,加州选民通过209号提案,首先将优待少数族裔视为非法。在随后几年,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各分校扩大了已经很强大的一套计划,以确认并培养有希望的贫寒学生。 1996年,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学生抗议对优待少数族裔的禁令。Bob Larson/Contra Costa Times, via Associated Press 西雅图大学(University of Seattle)法律教授迪尔德莉·鲍恩(Deirdre Bowen)说,“在这一点上,没人能跟加州大学比,”除了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偶尔还可以。“但是在密西根大学及弗吉尼亚大学等选拔条件苛刻的学校,这个问题更加重要。”鲍恩就优待少数族裔的问题写过许多文章。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校长、前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务长南希·坎托尔(Nancy Cantor)拒绝就任何学校的具体举措作出评论。但是坎托尔说,“在与处于劣势地位的社区建立关系方面,毫无疑问,一些学校比其他学校做得更好,这需要多年努力。” 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密歇根大学列举了该校在处于劣势地位的社区中进行的众多项目。但是与加州大学的项目相比,这些还是相对较少。而且有很多还是在2006年密歇根选民禁止了优待少数族裔的做法之后才出现的。 对校友及捐赠者子女优先录取的做法,即所谓传承录取(legacy admission),严重偏向那些富裕的白人学生,贫寒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一些学校在放弃偏好少数族裔的做法之后,也放弃了这种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及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但是密歇根大学却继续该做法。 公立大学提醒人们,在招收低收入学生方面的差异,会反映一些基本不由他们控制的因素,例如弗吉尼亚州的贫困率很低,或者大学能够从州政府得到多少帮助。对于给大学的支持,及提供的财政援助,各州有很大不同。而在这两方面,密歇根州都几乎排在最后。密歇根大学在讨论校内劣势背景学生人数太少时,就提到了这个因素。 州立大学通过控制外州学生的录取量来影响自己的社会经济结构。外州学生交的学费较高,而且较不可能是穷学生。在州政府支持减少的时代,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一些全国著名的精英学校很容易把多数录取名额给外州学生,但是一些大学比其他大学对这种生源的依赖更重。在伯克莱(Berkeley)的美国国籍本科生中,外州学生占到11%,在密歇根大学则是34%。 精英学校接收其他学校的转学生,也会影响到其经济多样性。因为许多转学申请来自社区大学或其他较不著名的公立大学,那些学校的贫寒学生更多。 在加利福尼亚及德克萨斯,公立大学对那些在其他地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转入通常是欢迎的,并不要求查看高中成绩,或SAT或ACT成绩。而且,它们积极地从社区大学招生。去年,转学生占到伯克莱新生的35%,占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分校的25%,占密歇根大学的将近20%。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3年5月31日。 翻译:梁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驻DC办”与“跑部钱进”
热度 46 xuxihb 2014-11-9 15:30
许多人以为“驻京办”和“跑部钱进”是中国特有的,其实不然。本文要介绍的就是美国的“驻 DC 办”,也就是“驻华盛顿 D.C. 办”,英文叫“ Washington office ”或者“ Washington center ”,其主要职责竟然也包括“跑部钱进”。 中国的驻京办从唐宋时期即已有之,几起几落,传承至今,据说各级政府、企业、高校驻京办曾超过 1 万家。驻京办不仅迎来送往,获取部委动态、内部信息,最关键的还是“跑部钱进”的桥头堡,所以受到民众的一致诟病。 2010 年,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管理的意见》,撤销县区级驻京办事机构 625 家。与此同时,媒体又把各大学的驻京办揪出来曝光,老百姓一片哗然,原来高等学府也 “跑部钱进”啊?! 有学者指称,大学设立驻京办的根源在于高校行政化、官本位,唯有改变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回归以学者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为特征的学术本位才能彻底治理这些顽疾。那么,美国的大学应该没有行政化、官本位,他们会怎样呢? 去年,我接触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ASU )“驻 DC 办”人员。他们对自己职能的介绍,听起来高端大气,毫无遮掩。请看该“驻 DC 办”在网页上的介绍: ASU 华盛顿中心扩大我校在国家层面对话中的声音,为我们的模范学生提供独特、重要的受教育机会,为我们世界级的教研人员(faculty)发挥学术专长提供支持,并扩展我校参与关键性研究的机会,以期为世界带来改变。 本中心旨在为国家政策制定者、意见领袖和ASU学生、教职工的高水平交流提供资源和场所,体现着ASU的愿景,即与政府和公共机构、私营组织、非政府实体的创新伙伴关系最大化,作为应对教育、健康、经济发展、环境、社会公正和许多其他方面所面临紧迫挑战的一部分。本中心是ASU在新知识和转化成果的创造和应用方面发挥其学术和发现上的优势所采取战略行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对以上译文不满意者请直接上网页: https://washingtoncenter.asu.edu/ 我说它“高端大气”,不仅是指其自我介绍冠冕堂皇,还指其飘扬着国旗校旗的办公场所。 ASU “驻 DC 办”人员谦虚地说,我们的办事处是较小的,像某著名大学的华盛顿中心则是一幢 8 层大楼。 ASU 驻 DC 办 博主在网上还搜出其他大学“驻 DC 办”网页,譬如麻省理工学院 ( http://dc.mit.edu/ ) ,加州大学 ( http://www.ucdc.edu )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http://webapps.jhu.edu/jhuniverse/information_about_hopkins/campuses/washington_dc_center_1717/ ) ,供读者浏览。其中,麻省理工学院介绍其“驻 DC 办”成立于 1991 年,作为校长办公室的一部分,除了在华盛顿和学校之间沟通信息以外,主要职能在于为校区专家与国会、政府部门、联邦机构、全国性组织之间牵线搭桥。 牵线搭桥就是 “跑部钱进”的一部分。我问 ASU “驻 DC 办”人员他们日常干些什么,他们的回答直截了当:接触国会职员、议员,政府机构、基金会官员,交朋友,获取信息,推动立项。他的介绍从该校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以及一线教授那里得到了印证。 美国财政来源的科研经费需要由国会批准预算,国会有科学委员会,下设许多分委员会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以在华盛顿“ 跑部钱进 ”要搞定国会这一关。教授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立项动议,主管公关的校长指令 “驻 DC 办”联系国会职员、议员,或者通过政府部门向国会提出立案请求。有一些是“驻 DC 办”职员直接建立的关系,更多情况下要聘请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进行牵线搭桥。这些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针对某一类科技项目(譬如能源、环境、健康、国土安全等等,还可分得很细)与政府部门、国会科学委员会、议员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大学、企业公关提供中介服务。有一些咨询公司就是由政府离职、退休人员开办或加盟的。大学有专门的经费用于支付这些中介机构把案子搞定。在国会一般找到两名议员提案,在科学委员会听证、立案。参与听证的有国会聘请的专家,也有跑项目的大学找来的人。待国会批准预算,能源部、农业部、基金会等就可以立项、发布指南。跑项目的学校在指南发布前已经在国内组织好团队,写好申请书,等指南发布再修改修改,从容递上去;而其他学校还在揣摩指南意图,拉人马,组织写本子。谁上谁下,结果可知。当然,指南出来后,申请和竞争过程要严格履行法定程序。 最近还了解到,其实美国所有大学和大企业在华盛顿都设有办事处,而花钱请中介推项目、要政策竟是法律框架内所许可的。看来,人真的要到四十岁以后才能“不惑”, 才能对事物形成较全面的认识。或许,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只是我们通常没有足够的了解。我现在的看法是,无论东西方,只靠法律维持公正是不够的;对于中国的事情,简单地把不良现象归咎于体制上尚不健全之处也是不够的。中国有一些问题应该怎样治理,或者怎样向好的方向引导,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思考。 二十年前,我奔美国做博后,在那里度过整整 5 年的美好时光,自我感觉悟出了西方科学的真谛,是我一生最可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现在阅历丰富了一些,看到美国也有它的另一面,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对美国科技和教育的总体看法。所以,下一次写博文,我会介绍点美国大学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以找回那份来自学术殿堂的感觉。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6515 次阅读|59 个评论
我做耶鲁本科生录取面试官(一)
热度 16 Synthon 2014-10-28 07:29
最近又收到耶鲁校友会的email,询问这个学年是否仍然有兴趣做校友面试官。我是从上个学年开始作为校友面试官对报考耶鲁本科生院(Yale College)的考生进行面试的。在这里把我上个学年的面试经历写下来,在科学网上分享。 美国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录取,有一个环节叫做“校友面试”,就是请跟考生物理距离比较近的校友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最后校友面试官要写成书面的面试报告,供招生办公室录取的时候参考。 最早知道这个校友面试,还是在国内的时候,当时有本畅销书,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提到哈佛的录取要有校友面试这个环节,当时觉得很新鲜。没想到自己某一天也会参与这个环节。但是差不多两年前,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距离非常近的耶鲁化工系系友,耶鲁的化工系是非常小的,每年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来10个左右,所以顿时觉得十分亲近。就是这位校友说,他已经参加耶鲁的校友面试十多年了,并鼓励我和太太也参加,于是我们也与校友会和招办联系,很快,也就成为了校友面试官。 最早作为面试官对考生进行面试是今年年初,招办的同志们给我分配了三名考生,要求我对他们进行面试,要写出详细的面试报告并打分。打分是从1分到9分,原则上所有考生(不是所有录取学生)的平均分应该在5左右,当然每个具体考生的情况由面试官自行掌握。我面试的三个考生,最后分别给了5、6、7分。 闲话已经说了很多,这里贴出我给7分考生写的面试报告,共大家参考。姓名已隐去 AB is a strong candidate. He is an intelligent, mature, passionate yet well-mannered and humble young man with leadership and dedication. He described himself as “both stereotypical and atypical as an Asian male”. He is involved in Ridge High’s debate team and some sports teams, and served as manager of one sports team although he is not among the best players. He has been doing research in a physiology lab in a clinic for four years, and participated in many math/science clubs/competitions. He is also devoted to community service. He is the co-founder of the local club of SHARE in Africa,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mpowering the awareness of girls’ education in Africa, and he also participated some charity work on cancer support. “The atypical part,” he said, “is I really like baking.” And we both laughed at this point. AB has a clear career goal. He is determined to become a physician with expertise in physiology and cardiology. His initial idea of medical career was influenced by his cousin’s early death (due to a cardio failure) when he was in middle school.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physiology lab in a cardiology clinic further strengthened his determination. He believes a successful medical career requires three aspects: scientific research, careful analysis and judgment, and patient interaction. He has experienced all three aspects during his work with the cardio clinic. He went to the clinic every summer and worked on some cardiology research projects using animals, which led to two scientific papers currently under review process. He was able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research objec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experimental procedure, as well as his own contribution, in a layman’s word. During his school days he is having a very helpful practice with the physician in the cardio clinic. The physician would send him patients’ lab results, ask him to read and comment, and give him feedback via email. Such experience gave him the insights for a medical career, and also well prepared him with great analytical thinking capability for his further study. He showed great passion hen talking about this experience. He used the word “fascination” several times and he was really fascinated about how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scientific discoveries can change people’s lives. He also had some emergency room experience when working in the clinic. When a trauma patient was sent to ER, although he was not able to physically help, his words and his calmness really helped the patient (who was also a teenager) to calm down and get ready for medical treatment. From this experience he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people interaction in a medical career, and is well-prepared for that. He was also able to connect his debate experience with his passion for a medical career. He believed that what he gained from the debate experience, includ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alyt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working under a time-sensitive environment (limited time to win in debate competition vs limited time to cure in ER), would all help his medical career in the future. I felt he was well-prepared to talk about his experience with the cardio clinic, debate team and community service, so I decided to test him with something else. I asked him to talk about his summer experiences. He mentioned that he participated in New Jersey Governor’s School of Science last year, in which he took some college course and did a research project (in a team setting) on diffusion of molecules in polymer membranes. I further asked him some details of the research. Apparently, he was not prepared for this question so this is a good test for him. He forgot the names of a couple of chemicals but he could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the chemicals, which showed that he really understands the project. He was able to tell the details of the research, and more importantly, he could comment on the applicability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ssumptions they used when doing the research. He also talked about some estimation the team did, and suggested some more accurate experiments to reduce the error of estimation if they were better equipped and given more time. The whole story shined his research maturity, which is very rar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ven college students. When asked about a difficult time, he talked about a scientific Olympic competition he participated. His team was asked to design a “roller-coaster-like” mechanical device that can perform several functions within a given time. When the team was stuck in the middle of the competition and could not make any progress, he was able to figure out the solution.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ject task gave a clear definition of a “roller-coaster-like” device, but the team’s thinking was confined by the appearance of a normal roller coaster in theme parks. He was able to convince the team in the last hour that they could make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look like a roller coaster, but still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oject objective. Although his team did not win the competition (ranked 5 out of 30, not bad) because they did not figure out the right way until the last hour so that they did not have enough time to work out something perfectly, AB showed critical out-of-box thinking and project leadership in this case, both very critical for his future success. Overall I believe AB is a very strong candidate, especially in research. Being a RD professional, I have been coaching/mentoring high school researchers, starting when I was a graduate student at Yale and followed by my current company’s research outreach program. I have coached 4 high school students over the years, who got admitted by Yale, MIT, Columbia and Cornell, respectively, for their academic/research excellence. AB excels all 4 of them in terms of independent critical thinking, maturity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cientific curiosity. His research maturity is even comparable with, if not better than, the average of Y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 worked with. I highly recommend his admission.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29551 次阅读|32 个评论
中国哪些城市赴美留学生最多?
热度 9 shaomingbo 2014-9-22 17:29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 Brookings )上月发布一份关于美国大学国际生来源城市的报告,列出了 2008 ~2012年 赴美攻读学位人数最多的全球前 20 个大城市名单,其中韩国首都首尔排名第一,中国大陆共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武汉和深圳七个城市上榜。加上香港和台北,中国上榜城市达 9 个之多。 这份报告是由《华盛顿邮报》披露的。布鲁金斯研究所的这份报告,是基于对 2008 ~2012年间持有 F-1 签证(全日制学生签证)学生有关数据的研究后得出的,这份报告在 8 月 29 日刚刚对外公布。 报告显示, 2008 ~2012年,共有超过110万国际生在美国各类大学攻读学位。仅2012年,美国大学的国际生人数就超过80万人。这些国际生来自全球各地,但相对集中于全球20个大城市。仅来自这20个大城市的留学生,就有32.3142万人,约占国际生总人数的30%。 在美国大学国际生来源地前 20 位大城市中,第一名是韩国首都首尔,共有 56503 名学生在美留学;中国首都北京和中国城市上海,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有 49946 名留学生和 29145 名留学生。 在前 20 个大城市中,中国城市就占了 9 位。其中大陆城市 7 个。除第二名北京和第三名上海外,依次是: 第七名中国台北: 15985 人; 第八名中国香港: 12406 人; 第十一名中国南京: 9316 人; 第十六名中国广州: 8167 人; 第十七名中国成都: 8124 人; 第十八名中国武汉: 8001 人; 第二十名中国深圳: 7792 人。 在这中国九大城市中,共有在美留学生 14.8882 万人。其中大陆学生 12.0491 万人。 在前 20 个城市中,有印度城市 5 个,上榜城市数仅次于中国。依次是: 第四名印度城市海德巴拉: 26220 人; 第六名印度孟买: 17294 人; 第十二名印度钦奈: 9141 人; 第十四名印度班加罗尔: 8835 人; 第十五名印度德里: 8728 人。 印度 5 个城市中,有留学生 70218 人。 因近年来沙特阿拉伯出台经济资助政策鼓励学生留美,利雅得和吉达两个城市不但进入前 20 名,而且分别位居第五名和第十名。另外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跻身前十,有点出人意料。 这份报告的作者、美国政治经济学家尼尔•路易斯表示,留学生是美国经济的推动力之一,他们大多数来自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城市。 更有意思的是,这份报告还分析了这 20 个城市在美留学生的消费支出数据。 2008 年至 2012 年间,首尔、北京与上海也同样是全球范围内留学生教育支出费用最高的城市。来自首尔的留学生总花费达 21.19 亿美元;来自北京的留学生为 20.04 亿美元;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则为 11.90 亿美元。前十大留学生消费支出最高的城市中,南京排名第十,消费总额达到 3.67 亿美元。 而国际生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数十亿美元。据这份报告提供的估算数据,在 2008-2013 年间,外国学生支付了近 220 亿美元的学费,并花费了约 130 亿美元的生活费。
个人分类: 美国大学资讯|281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新排名:宾州、耶鲁、杜克居前三
redtree 2014-9-10 06:32
美国大学新排名:宾州、耶鲁、杜克居前三 来源:美国中文网 发布时间:2014/9/9 16:28:25 美国中文网报道:全部依靠数据、不考虑其名气而产生的全美本科大学或4年制学院2015年排行榜出台,费城宾州大学名列第一,耶鲁大学第二,杜克大学第三,哈佛和麻省理工屈居第四和第五名。 费城宾州大学费歇艺术图书馆。(网络图) 提供新排名的大学真相(College Factual)创办人兼执行长费兰(Bill Phelan)说,这些排名纯粹是根据数据产生的。他希望新排名能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和大学能做出较好的决定。“我们不看过去的名气……提供没有偏见的看法。” 该机构是根据对全美1394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的分析做出新排名。新排名的焦点是结果--毕业生的年薪、学生贷款违约率,而不是投入或者接受率。 大学真相副总裁麦克威廉说,这次排名和其它机构的做法不一样,并不是列出前十名或前一百名为止,而是让学生从后一半学校中也能找到好学校。 宾州大学名列第一的原因包括:学生和师资为6:1,毕业生薪水高。 他说,造成排名变动的最大因素是学生贷款违约率。哈佛大学因为违约率下降了32分,而宾州大学上升了72分。 进入前十名的还有布朗、斯坦福、普林斯顿、达特茅斯和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费兰说,高中生及其家长如果选择大学时不考虑其排名,那将是个“非常昂贵的”的实验。(原标题:全美高校按照数据新排名:宾州大学第一耶鲁和杜克紧随) *********************************************************** 福布斯公布全美大学榜 哈佛耶鲁未进前三 作者:时思佳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4-8-3 10:39:42 【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7月30日公布2014年美国最佳100所大学,位于麻省的威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击败多所名牌学府,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屈居第二。传统名校耶鲁大学及哈佛大学,则分别排名第6及第7位。 据报道,该榜单的公布在美国引起热烈讨论,特别是关于大学人文与科研教育孰轻孰重的讨论,这次以人文为重的学院略胜一筹。 据报道,《福布斯》以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毕业率、学贷负担,以及校友事业成就等为指标,评估全美国650所大学。相对于学生入学时的成绩,《福布斯》更注重毕业生的质素。在前10所最佳大学中,有一半院校位于麻省新英格兰,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 威廉斯学院的名气虽不及哈佛及耶鲁,但也属老牌院校,学科以文科、数理及社会科学为主。其大部分课堂的学生小于20人,创立校友会及毕业袍等传统。《福布斯》曾指,以学院投入的的资源而言,威廉斯学院是全美最能把学生培养成高薪人士的学校,著名校友包括美国在线(AOL)始创人史蒂夫·凯斯和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 作为人文学院,威廉斯学院教授只教本科生,而不做研究工作,学院奉行牛津式教学法,学生做研究,并且为自己的论点与对手及辅导教师进行一个星期的答辩。学院属于贵族学院之列,学费昂贵,学生必须家境良好且高中成绩优秀。 杂志表示:“这次是由以学生为本的小型人文学校,对决精英研究型、较着重科技、工程及数理的大学院,两者不分轩轾。” 美国最佳百大学府头10位: 1、威廉斯学院 2、斯坦福大学 3、史瓦摩尔学院 4、普林斯顿大学 5、麻省理工学院 6、耶鲁大学 7、哈佛大学 8、波莫纳学院 9、西点军校 10、阿默斯特学院 (原标题:福布斯公布全美大学榜 哈佛耶鲁不在前三之列)
个人分类: 教育|1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面之缘的几位黑人
热度 2 shaomingbo 2014-8-29 10:16
美国探学记之四:一面之缘的几位黑人 探学美国,途中遇到黑人,当然在情理之中。但在华盛顿特区遇到的几位黑人,还是让我先入为主的“黑人观”改变不少。 从加拿大多伦多的皮尔逊机场转机到美国,我选择的是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里根国家机场落地。从多伦多飞到华盛顿,飞行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乘坐的是一架支线小型飞机,机型忘记了,有两列四排座位。这么小的机舱,竟然也设有头等舱。经济舱的空间也是蛮大的。头等舱的乘务员是位白人女士,经济舱的乘务员是位华人先生。不仅是因为他的长相,是因为能明显感觉到他听得懂我说的中文,尽管他用英语询问乘客需要哪种饮料。 飞机飞临华盛顿特区的时候,已经是美东时间晚上 23 点多。时差关系,途中我一直似睡似醒。但飞机刚接近城市上空,我已经知道里根机场就要到了。因为飞机左前方下面,已经有一片面积硕大的灯光闪烁区。而在多伦多到华盛顿特区所经过的直线区域内,并没有值得一提的大城市。果不其然,飞机开始下降不久,我就看到了夜幕中灯光下矗立着的华盛顿纪念碑(方尖碑),还有依稀可辨的托马斯 · 杰弗逊纪念堂等。虽然是第一次飞抵华盛顿,但这些标志性纪念建筑,早已印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飞机降落在里根国际机场的时间大约是 23 点 35 分。里根机场 1988 年启用,和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所在的国家广场,仅仅隔着一条波托马克河。因为安全、噪音等因素,现在已经很少有国际航班在此起降,来自加拿大的航班,可能享受的是美国国内航班的待遇吧,还是降落在这里。 好像我们已经是当天最晚的一个航班了,整个机场静悄悄的,已经不见有其他航班起落。下机后不但没看到服务人员,竟然也没有发现亮着的指示牌,只好跟着众人,沿着一个隧道式的通道往外走。而这条隧道,后来另行加固的痕迹很明显,因为很多处的水泥并没有抹平。出来之后才知道,这是里根机场的第一航站楼。据媒体前阵子报道,咱们军委的范长龙副主席飞到华盛顿特区公干,也说美国佬的基础设施太过老旧,斯言非虚。 因为没看到指向牌,也就不知道该在哪里提取行李。忙乱之中,看到一个空档处的一张桌子前,坐着一位身着制服的人:短袖白衬衣,扎着领带,带着大檐帽,透过不甚明亮的灯光仔细看,是位黑人,正忙着和站在桌子前的另一位黑人说着什么。看我走上前去,马上笑脸相迎,一口白牙很是明亮。我问行李提取处在哪,估计他听不懂,露出疑惑的眼神,并吐出几句我尽管听不懂但发音明显不太标准的英语。这是进入美国遇到的第一位美国人(因为搞不清他们是非洲裔美国人或者是持绿卡和工作签证的的非洲黑人,本文还是一律称他们为黑人。只为行文方便,绝无它意),姑且称之为黑人甲吧。尽管我们彼此听不懂对方说什么,他的笑容显示出了他的友好,至少是良好的职业态度。我连忙出示行李牌(很小很小的两个纸片),这下他明白了,转身伸手指示方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立刻知道不用劳烦他了,因为我看见从波士顿飞来迎接我们的女儿,就坐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圆桌前,就着灯光看书呢。我们的航班晚点约两小时,女儿应该早就到了。 别怪我们找不到行李提取处,是因为里根机场第一航站楼的行李提取处太小太小了:行李转盘也就只有我们常见转盘的十分之一不到吧?而且转身就是机场的乘客出口了。竟然也没人查验行李票。 在乘客出口处,遇到了第二位黑人,深色短袖衬衫,微笑时仍然是一口白牙最显眼。女儿上前询问,大概是问如何坐车或者打车去住宿的酒店吧?他耐心做完解答,竟然转身走了出去。等我们拖着行李箱来到路边,才发现他是替我们拦出租车去了。女儿谢绝他,领着我们朝路边的候车亭走。这小伙子的服务意识真的是好啊。我在国内机场来往无数次,至今还一次也没享受到机场人员替你拦车的待遇呢。 女儿说在预定酒店的时候,已经查明,我们入住的凯悦酒店,提供从机场到酒店的接送服务,我们在路边的候车亭等着就行了,接送客人的班车大约 10 分钟一班。走进候车亭,发现我们乘坐航班的机组人员也在候车,这才发现这个航班的机组,一共只有三个人:一男一女两个乘务员,外加一个男性驾驶员兼机长。我们互相笑笑,算是打了招呼。 来接的班车是辆七座厢式面包车,类似国内的依维柯,就是不知道具体的牌子。此后三天从酒店外出往返,都是这样的车子接送。整辆里的乘客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司机也是一位黑人,算是黑人丙吧。车一开动,他就和女儿聊开了。我听不太懂,大约是问我们是不是来自中国。等他知道我们来自中国,他的声调明显高了不少,而且语调之中满是开心,语调显示应该是些友好之语。女儿翻译说:他说中国的总理李克强正在他的祖国肯尼亚访问,向肯尼亚提供了大笔援助。他说的援助金额我没记住,但他肯定说了一句:你们中国人真有钱。晚上,外面路上的灯光闪闪烁烁的,他的面部表情看不清楚,不能观其行,只能听其声了。我们总是愤愤不平于美国人不了解中国,这个感觉有点想当然了。知道咱们中国人有钱的,还不止这位黑人兄弟,还有一位开出租车的白人大爷,也是这么认为的,下面再细说。 在华盛顿特区打交道的另两位黑人,也是凯悦酒店接送班车的驾驶员。凯悦酒店所在的小镇翡翠城,几乎就是个顶尖酒店聚集区,大牌酒店林立,每家酒店都有班车往返于机场、酒店和地铁站。以后三天,我们好几次乘坐凯悦酒店的班车,往返于地铁站和购物中心,很是方便。只是开车的两位黑人兄弟,差别大了去了。其中一位,不知道是否就是从机场接我们的那位,每次都是十分利索的开关车门、拎上搬下行李,对每个上车下车的笑脸相迎,满口的再见、谢谢。每次他当班,驾驶座旁的塑料筐里,不但备有 200 毫升装的瓶装水,竟然还有香蕉、苹果和橙子等水果,客人可以免费取用。可是换了另一位黑人当班开车,车上不但没有了瓶装水和水果,而且他稳坐驾驶台,对上下车的客人不理不睬,更不用说搬运行李了。有几次我忍不住,动手帮助几位老年人搬动大箱子。当时还有点愤愤然:受雇于同一家酒店的黑人兄弟,怎么差别这样大呢? 至于酒店前台的服务员,也都是黑人,而且都是女性,我在每次经过时,从没看见她们露出过笑容,因此也就俭省笔墨,不着一词了。 从所住房间望去,一河之隔就是华盛顿市区。 咖啡喝不惯,还是来瓶啤酒。
个人分类: 美国探学记|2563 次阅读|2 个评论
留学生父母入境美国那些事儿(下)
热度 4 shaomingbo 2014-8-27 09:45
美国探学记之三: 留学生父母入境美国那些事儿(下) 走出AC088航班舱门时放眼望去,皮尔逊机场看起来并不大,周围是低矮的山岭。山岭上漂浮着白色的帷幔,应该是未化的积雪。树木应该是以松树为主,初夏时节,一派苍翠。初看过去,貌似和新疆的景色差不多。 但机场内的通道似乎很漫长。涌向出口的人越来越多,通道越来越挤。途中倒是有一群穿着制服的男女工作人员,聚集在一处,或是站着聊天,或者坐着,手拿纸杯喝着咖啡,对拥堵的人群熟视无睹。也许人流每天都是如此,人家早就见怪不怪了吧? 我们这次入境美国,很多细节还是出乎意料之外。 随着乘客人流走了十多分钟,还是没看到入境美国的专用通道,也没有机场工作人员引导。情急之下,还是得拿出女儿行前发来的“锦囊”:用于机场及入境交流的中英文提示单,还有皮尔逊机场的主要指示牌的图片截图。父母亲为女儿操心了二十多年,也算开始收获“回报”了。 皮尔逊机场入境美国专用通道的那扇门很小很小,一不小心就会错过了。感谢加拿大航空那位华裔女空乘的指点:向右,向右,再向左,我们终于找到了。 从这扇小门进去,下到一楼,就是入境美国的专用通道。进去就是行李检查处。行李检查的办法是抽检,被抽中的乘客名单会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果被抽中,你的行李就得提取出来,接受严格检查。反之,你的行李直接转往下一个航班,省事多了。显示屏上的名单刷刷闪过,看了半天也不明就里,反正是没看见自己的名字。抽中,还是没抽中呢? 行李检查,是入境美国一道重要的流程。卡在这道流程上的中国乘客,还真的有不少,而且被卡的原因,各种各样。 皮尔逊机场的主管人士说,在这里,约有 1% 的旅客需要接受特别审查。他们有个涉嫌恐怖活动的人员监视清单,电脑程序可以自动识别嫌疑人。也就是说,在你抵达入境台之前,人家已经做了很多检查工作了。但 CBP 工作人员有时也会对某类旅客进行“闪电式”突袭。其中主要目标是一些中国游客。从中国入境的乘客,有的携带禁止入境的家禽、猪肉、新鲜水果等。比如一名女子携带了一袋樱桃,被迫接受复检,她哭着说:“我完全不知道不能带樱桃过来。”其他受阻的人,携带的违禁物品,可能是我们从未听闻过的。比如一些古巴乘客携带动物尸体,一位尼日利亚乘客带过来一个乐器鼓,鼓上的牛皮可能携带炭疽病毒。 这些违禁物品会被没收,然后送到复检室隔壁的一间小实验室,做进一步的处理。固体物品,被用一台工业研磨机粉碎后销毁。昆虫等活物会放在小瓶中,送往实验室检测,做进一步的检疫判定。酒类等液体会被直接倒掉。 中国乘客最大的问题,不是携带各类违禁物品,还是超标携带美元现钞。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从 2009 年到 2011 年﹐美国机场海关人员从中国公民手里收缴的未经申报的现金,竟然高达 500 万美元,占美国海关缴获的全部未申报现金总数的 8.4% 。入境美国,每人每次可以携带不超过 10 , 000 美元。超过了,记得一定要向海关申报。如果你不申报,一旦被查出来,会被海关临时扣押,有的会被没收。即使证明属于你的合法收入,拿回来了,费尽周折不说,也会面临罚款。咱们是越来越有钱了,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钱白白送给美国海关吧? 我们夫妻俩既没携带违禁物品,也没携带美元现钞。但仍然有些焦虑。因为不知道是否能顺利通关,也不知道能否顺利赶上转机航班。 茫然之中,进退失据。这时场内穿白上衣制服的一位女士主动走了过来,用英语说着什么,我听不懂,只好用手指指行李检查显示屏。也许是我这样的“英语盲”乘客见多了,她直接拿过我手中的登机牌,放到旁边的机器上扫描,“嘟”声响过,她说OK,抬手示意我向前右转,进入海关检查处。有点幸运,我们的行李免检了。 海关检查处排着两列待检的队伍,一边是美国公民入境处,排队的人很少,办理的也很快;一边是非公民,通关速度就慢多了。资料上说这里共有56个海关检查柜台,但我目测了一下,也就一半有人在工作,一半是空着的。 柜台前的队伍,绕了三四道,还是不断有人加入。各种肤色的人都有,老人不少,怀抱婴儿的人也有。一位小个子的白人工作人员,站在队伍前面,算是维持秩序吧。但队伍秩序井然,没人插队,更不闻喧哗声。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几十人。行前女儿曾经提醒,如果入关排队人数太多,可以向现场工作人员出示登机牌,请求照顾一下,也就是申请“插队”,一般情况下,人家会同意的,也就是个性化处理。我斟酌再三,担心误了转机,就出列走到队前那位工作人员,出示登机牌,将即将转机的航班起飞时间指给他看。他接过去看了看,摇摇头,还给了我,意思是不行。我只好回到队中,继续等待。这时我才注意到,入口处的显示屏,逐个显示航班时间,有个去波士顿的航班,起飞时间比我们的航班还早半小时,心中稍安。一会儿,看到那个工作人员走到一对老年人和一位怀抱婴儿的女士,示意他们走到队前,安排他们“插队”提前通关。看来人家心中有数,该照顾的一定照顾,不符合照顾条件的,比如我等,还是得按规矩排队。 终于轮到我们了。坐在柜台里的是位年轻的黑人。在入境大厅灯光的照射下,这位黑人兄弟的眼光格外明亮,但不太友好。至少全程没有一点笑意写在脸上。也难怪,谁让我给人家增加工作量了呢? 我微笑向前,递上我们的护照。他打开护照,在电脑上操作了一分钟吧,开始问我们问题,但我听不懂。我问是否可以使用中文,他没反应。没办法,我只好递上女儿事前为我们准备的纸条:“我们需要中文服务”。他站起来摊开双手,大声叫了一句什么,估计是埋怨的意思吧?然后就离开入境检查台,走到外面候检的队伍中,询问起来。原来他是去找能用英语对话的中国同胞来做翻译了。 来的是一位中年女同胞,身材秀气,看模样和听口音,很可能是云贵或两广地区的人,应该是位大学教师,我向她表示感谢。她说不客气,他问你答就行了。 我们遇到的入境问题如下: 问:“你们之前来过美国吗?” 答:“没有”。 问:“你们这次来美国的目的是什么?” 答:“参加女儿的大学毕业典礼。”此时将女儿学校的邀请书递给他。他接过去看了看。 问:“你们携带了什么物品?” 答:“除个人用品外,没有其他东西。” 问:“你们准备在美国停留多长时间?” 答:“两周。” 下面是先左后右,查验指纹。 然后就看到他拿起笔在护照上签署允许居留时间时,好像稍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就是盖章。海关和移民局的手续办理完毕了。后来看到,他给签的停留时间是半年。 遗憾至今的是,当时我们为给下一位入境者让位,匆忙离开柜台,那位女士也迅疾归队,只能用一声道谢代替了道别,没能也不太合适询问那位女士贵姓大名。后来我们在等候安检时,隔着两队人互相点头示意一番,就此别过了。如果博客万能,这位女士看到这篇文章,我想说:这位5月11日傍晚曾在皮尔逊机场帮助过我们并且同时入境美国的朋友,再次向您表示衷心感谢! 入境安检,倒是没什么可说的。那台扫描仪好像并没有传说的那样可怕,站上去也就3秒钟。只是光脚走在大理石地上,不太习惯。 到达转机航班登机口的时候,距离票面起飞时间还剩不到15分钟。也就是从下机到办完入境手续,我们整整耗时约100分钟。 下个航班晚点了,而且晚点将近2小时。 下一站,就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DC)了。 曼荷莲学院校园一角
个人分类: 美国探学记|17271 次阅读|8 个评论
留学生父母入境美国那些事儿(上)
热度 9 shaomingbo 2014-8-25 09:47
美国探学记之二: 留学生父母入境美国那些事儿(上) 我们夫妻俩和大部分留美学生家长一样,是第一次去美国,行前不免有些忐忑。别的先不谈,就是自己三十年前学的那点英语,早就还给老师了,语言不通,如何办理各种手续,特别是怎么样入境美国呢?我相信赴美探访孩子的大部分家长,可能和我有同样的纠结。 先在网上找了各种“攻略”来看,看多了发现这些“攻略”也是大同小异,抄来抄去,不少细节早已时过境迁,不免有些不得要领;更要命的是,不少“攻略”出自旅行社之手,仅仅是东拼西凑网上的资料而已。也请教了几位参加过孩子毕业典礼的前辈家长,但他们的路线和行程和我们并不一样,不少细节还是弄不明白。 好在女儿很能体谅我们,除了去美国驻上海总领馆面签外,其他诸如网上填写美国签证申请表格、预约面签的时间等,都替我们办好了,还给我们列出了详细的签证所需材料清单,并附上中英文翻译和样本,我们照猫画虎就行了。 加航AC088航班准点降落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皮尔逊机场,已经是当地的晚上十九时左右,实际飞行时间约为14个小时。此时已是北京时间的凌晨时分,但我一点睡意也没有。我担心两个问题:一是万一通关不顺利,那还得买机票飞回去;另一个问题是,下一个从多伦多飞华盛顿的航班,转机时间只有一小时55分钟,如果耽误了转机,那晚上滞留加拿大机场,有可能要办加拿大签证了,是很麻烦的。唉,悔不该当初没有掌握英语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呢?我们此行目的地华盛顿里根国际机场,这个美国首都的国际机场,竟然不办理外国乘客入境美国的手续(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也是如此);而在加拿大的多伦多的皮尔逊机场,这个美国之外的机场,竟然可以完成入境美国的手续。这其中的原委,还真得给即将赴美的留美学生家长解释一下。 先说说美国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 ( CBP ) 2013 年大力推出的一项曾长期被人忽视的境外办理入境手续的项目 。 每年去美国旅游、商务、留学的人,确实太多了,而且逐年增长。这给美国海关带来巨大压力。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美国接待了来自全球的6700万游客。也就是说,平均每天仅游客或持商务旅行签证的外国人,约有18.36万人需要入境美国。而入境口岸,主要集中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几个主要的航空港。这工作量,确实有点大。 2012 年,约有110万人游客来自中国大陆。这个数据有些保守,美国大使馆给中国公民签发的非移民签证总数,2013年已经突破150份大关。纽约市政府特别喜欢财大气粗的大陆游客到访,自2009年开始,将中国大陆游客单独统计,当年中国大陆游客为15.1万人次,2010年为22.9万人次,2011年为42.7万人次,增长幅度高达86.5%。 而入境美国的手续,确实有点繁琐,特别是“ 911 安检”实施之后,吓跑了不少外国游客。《今日美国》报道:美国旅游协会( USTA )在去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43% 受访者称,因为入境手续太过繁琐,回去之后会告诉同胞不要来美国。尤其是商务旅客对美国入境手续格外反感,有 44 %的人说,在未来五年,不会再来美国。 2013 年夏天,美国机场的入关长龙破了历史记录。 CBP 埋怨说:国际旅游增长幅度太快了,又没有预算扩招新员工。于是急于拓展境外国际机场的提前通关项目。这不仅可以缩减美国境内机场的排队时间,还能提升安全性,因为安检人员可以在旅客还未抵达美国前就实施检查。 仅 2012 年一年,有 1480 万人是由美国驻其他国家机场的安检人员进行检查并通关的。这个数字相当于所有经由空路入境旅客的 18% 。目前,他们已经授权在全球 14 家外国机场办理提前进入美国的通关手续。这 14 家机场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机场)、阿鲁巴、百慕大、巴哈马、爱尔兰(香农机场)、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等国家和地区。 美国境外最主要的提前通关机场,就是加拿大多伦多的皮尔逊国际机场,每年从这里通关进入美国的人数高达 480 万。它虽然是加拿大的机场,但因为可以办理入境手续,成为继肯尼迪国际机场、迈阿密、洛杉矶和纽瓦克机场之后,入境美国的第五大繁忙机场。 这里最繁忙的时段是早高峰,但相对更加繁忙的美国机场而言,皮尔逊机场的等候通关、安检的时间还是较短的。 CBP 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皮尔逊机场平均等候时间约为 10 到 14 分钟,但有也会等 30 到 40 分钟。 我这次的亲身经历证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 ( CBP )说的等候时间,并不靠谱。这里可能需要足足两个小时,你才能完成各种检查,走进转机大厅。如果没有留足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除非你的转机航班误点了,否则你很难赶得上。 上面两张照片均为笔者拍摄的曼荷莲学院的学生宿舍外景
个人分类: 美国探学记|14875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美国统计学专业名校Top 10 ----201305
bulin 2014-8-21 23:36
专业发展概况      从学科历史来看,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概率论研究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搜集到的系统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总结,进而进行推断与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美国知名高校的统计学系一般设在理学院或商学院,但这并不意味着其统计学教育以理论为主。相反,美国的统计学高等教育主要侧重于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广泛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和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大学的统计学教学中,诸如Excel、Minitab、SAS、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都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们日常必备的学习工具。这些分析软件的普遍使用,使海量统计数据的处理、分析与推断变得快速而简单。   第二,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美国高校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不是从僵化死板的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基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实际问题来说明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应用的条件以及基本统计思想。由于统计学系的教学主要面向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处理,因而其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拥有大量的工作机会,由此也使统计学专业成为美国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第三,重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美国各大学特别注重对统计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要求学生所提交的统计分析报告能让那些对统计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够彻底读懂,从而真正体现出了统计学的实用价值,并大大提高了统计学成果的社会效益。   美国统计学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清晰完备,其本科阶段的课程以基础教育为主,研究生阶段则偏重于统计学科的深入研究。目前统计学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四个领域:   1. 生物统计。该专业是探讨如何进行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学科,是美国统计学专业最热门的领域。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进入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在生物科技公司和制药公司进行统计分析,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进入了医疗机构、证券分析和保险公司工作。   2. 金融统计。该专业主要关注中央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统计部门如何对各项金融业务的活动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意见,进行金融统计管理和监督。该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进入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会计师事务所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工作。   3. 应用统计。该专业主要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在社会、自然、经济、工程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它是统计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形成的交叉学科。毕业生可从事数学研究、统计学研究、运筹学研究、计算机编程、数据分析、会计、证券分析等多种职业。   4. 数理统计。该专业应用概率论的分析结果更深入地研究统计资料,通过对某些现象发生频率的观察来揭示其内在规律,并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预测。该专业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计算机公司等单位同样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名校Top 10      1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统计学系近几年一直位居美国统计学专业排名的榜首。系内目前拥有全职教授29人,在读研究生近140人。统计学系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概率论(Probability)、生物统计(Biostatistics)、金融数学(Financial Mathematics)等,可授予统计学硕士(M.S. in Statistics)、金融数学硕士(M.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和统计学博士(Ph.D. in Statistics)三类研究生学位。   国际学生申请斯坦福大学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100分)和GRE成绩(包括GRE General Test成绩和GRE Subject Test的数学专项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博士申请的截止日期为1月4日,硕士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月8日。申请费为125美元。   网址: http://www-stat.stanford.edu/      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系目前拥有全职教授43人,在读研究生近90人。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和概率论(Probability)三大研究领域,可授予统计学硕士(M.A. in Statistics)、统计学博士(Ph.D. in Statistics)、生物统计学硕士(M.A. in Biostatistics)和生物统计学博士(Ph.D. in Biostatistics)四类研究生学位。   国际学生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68分)或IELTS成绩(总成绩最低要求是7.0分)、GRE考试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个人简历和已学习的高级数学课程清单。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14日。申请费为90美元。   网址: http://www.stat.berkeley.edu/      3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的统计学研究分为统计学系和隶属于公共卫生学院(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生物统计学系两大单位,合计拥有全职教授近90人,在读研究生近140人。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设计与临床试验分析(Desig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幸存者分析(Survival Analysis)、顺序分析法(Sequential Methods)、统计遗传学(Statistical Genetics)、因果关系推断(Causal Inference)、测量误差(Measurement Error)、贝叶斯分析法(Bayesian Methods)、集约计算方法(Computationally-intensive Methods)等。   国际学生申请哈佛大学统计学系或生物统计学系均需要通过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提交材料。申请者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80分)和GRE成绩(生物统计学系仅需要General Test成绩,统计学系推荐申请者同时提交GRE Subject Test的数学专项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统计学和生物统计学的截止日期均为12月15日。申请费为105美元。   统计学系网址: http://www.stat.harvard.edu/   生物统计学系网址: http://www.hsph.harvard.edu/departments/biostatistics/      4西雅图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eattle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统计学系目前拥有全职教授47人,在读研究生50余人。其设有社会科学统计(Statistics in the Social Sciences)、计算金融(Computational Finance)及统计遗传学(Statistical Genetics)三大研究方向。   国际学生申请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92分)或IELTS成绩(总成绩最低要求7.0分)、GRE成绩(GRE General Test成绩必须提交,GRE Subject Test的数学专项成绩可自由选择是否提交)。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1日。申请费为75美元。   网址: http://www.stat.washington.edu/      5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学系是前十名学校中唯一一个隶属于工程学院的统计学系,其全名为“应用数学与统计学系”(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Statistics)。系内目前拥有全职教授18人,在读研究生60余人。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优化与运营研究(Optimization and Operations Research)、数值与矩阵分析(Numerical and Matrix Analysis)、概率论(Probability)、统计学(Statistics)、偏微分方程与动态系统(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Dynamical Systems)等。   国际学生申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100分)或IELTS成绩(总成绩最低要求7.0分)、GRE成绩(包括GRE General Test成绩和GRE Subject Test的数学专项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15日。申请费为75美元。   网址: http://www.ams.jhu.edu/      6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统计学系创建于1949年,系内目前拥有全职教授42人,在读研究生近110人。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与应用数学(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统计遗传学(Statistical Genetics)等,可授予统计学和生物统计学领域内的硕士与博士学位。   国际学生申请芝加哥大学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90分)或IELTS成绩(总成绩最低要求7.0分)、GRE成绩(包括GRE General Test成绩和GRE Subject Test的数学专项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申请费为55美元。   网址: http://www.stat.uchicago.edu/      7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梅隆大学统计学系创建于1966年,目前拥有全职教授35人,在读研究生近60人。由于该系是从数学系中独立出来的,加之卡内基-梅隆大学本身具有雄厚的计算机科研实力,因此该校的统计学系拥有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设有计算统计学(Computational Statistics)、贝叶斯统计学(Bayesian Statistics)和交叉学科统计研究(Cross-disciplinary Statistical Research)三大研究方向。   国际学生申请卡内基-梅隆大学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67分,其中听、说、读、写四项的成绩分别不得低于18、15、18和16分)、GRE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12月15日。申请费为55美元。   网址: http://www.stat.cmu.edu/      8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统计学系目前拥有全职教授38人,在读研究生近50人。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医学统计(Biomedical Statistics),计算机、自然与工程学(Computing, Natur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环境与生态科学(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ciences),社会与经济科学(Social and Economic Sciences)四大方面。   国际学生申请杜克大学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83分)或IELTS成绩(总成绩最低要求7.0分)、GRE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博士申请的截止日期为12月8日,硕士申请的截止日期为1月30日。11月8日之前在网上提交电子版材料的申请费为65美元,11月8日之后的申请费为75美元。   网址: http://www.stat.duke.edu/      9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统计学系目前拥有全职教授22人,在读研究生近70人。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统计推断(Inference)、决策分析(Decision-making)和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可授予统计学和运营学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   国际学生申请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79分)或IELTS成绩(总成绩最低要求7.0分)、GRE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录取和奖学金的最终截止日期为1月31日。申请费为77美元。   网址: http://stat-or.unc.edu/      10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统计学系创建于1941年,系内目前拥有全职教授近50人,在读研究生近170人。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贝叶斯推断(Bayesian Inference)、生物资料分析与统计遗传学(Bioinformatics and Statistical Genetics)、生物学与农业应用(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生物数学(Biomathematics)、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数据挖掘(Data Mining)、环境与空间统计(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Statistics)、实用数据(Functional Data)、数理统计(Mathematical Statistics)、测量误差(Measurement Error)、模型选择(Model Selection)、非参数/半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Semi-parametric Statistics)、抽样调查(Sampling)、统计学教育(Statistics Education)和时间序列(Time Series)。   国际学生申请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统计学系需要提交TOEFL成绩(iBT最低要求80分,听、说、读、写四部分均不低于18分)或IELTS成绩(总成绩最低要求6.5分,各分项均不低于6.5分)、GRE成绩。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完整的研究生院申请表格、本科成绩单、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三封推荐信、个人申请陈述和个人简历。申请录取和奖学金的最终截止日期为12月15日。申请费为65美元。   网址: http://www.stat.ncsu.edu/      对中国申请者的建议   1. 关于学位选择。美国各大学统计学系在学位项目的设置上泾渭分明:如果走应用路线,应当申请硕士;如果走学术路线,则应申请统计学博士。如果申请者打算从事统计学方面的教学工作,博士学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 关于标准化考试。在申请统计学项目时,虽然大多数学校声明不需要提交GRE Subject Test的数学专项成绩,但根据以往经验,提交这一成绩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申请者被录取的几率。因此,笔者特别建议打算申请名校统计学专业的申请者,尽量安排好时间参加GRE Subject Test的数学专项考试。   3. 关于数学。在美国学习统计学,尤其是攻读统计学博士,数学背景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笔者强烈建议在申请之前辅修数学、物理等专业的学位。如果申请者的本科专业是数学或物理,则更加具有竞争力。 统计学 , 美国 , 名校 , 专业
个人分类: 统计|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探学记:缘起
热度 3 shaomingbo 2014-8-19 14:48
这里将要发表的一组随笔,大约有30篇。记录的是今年五月中下旬,本人作为留美学生家长,赴美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见闻感触的背景,是一位留美学生的父亲,近八年来对美国大学及相关资讯的了解,以及在编辑相关留美图书过程中接触到的资料和阅读的有关美国的专著等。 今年三月份,曼荷莲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发来书面邀请,邀请我们夫妻俩在五月中旬去学校参加女儿的大学毕业典礼。女儿自己在美国读书四年,今天终于要毕业了,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去看看。不但要和女儿共同见证盛大的毕业典礼,也要亲自体验一下她度过三年大学时光的校园生活(她大三去牛津大学交流了一年),曼荷莲学院可是美国东海岸第一所女子文理学院,“七姊妹女校”中的大姐,我们一直心向往之。同时,我们也想顺便去美国的东海岸看看,尤其是想到访东海岸的一些著名大学。 这次美国之行正值美东地区尤其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春末夏初。半个月的时间,我们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入境,然后到美国的经济首都纽约市,再从纽约市转赴曼荷莲学院所在的麻省小镇南哈德利,出席女儿的毕业典礼后,转道美国文教首都波士顿,稍事停留后回国。 这次美国之行时间虽然短暂,可谓收获颇丰。一路经过美国的政治首都、经济首都和文教首都,并顺道走访了乔治 · 华盛顿大学、乔治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曼荷莲学院和哈佛大学。十多天里,除了在波士顿到中学同桌同学家里做客畅叙兄弟情谊,算是对在美国的亲友有所叨扰之外,我们一家三口长途旅行乘坐大巴,市内交通依靠地铁和出租,景点之间走路往返,算是一次真正的平民之旅,和美国社会亲密接触了一回。旅途穿越美东平原和新英格兰地区,亲眼目睹了人类生活融入山林田野的“人化自然”景观,既亮眼,也清肺,更醒脑。 因此,我把自己记录这次美国之行的随笔,命名为《美国探学记》:探访留美的学子;探访美国大学;探访美国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和自然风物。这组随笔约有 30 篇,容我慢慢道来。不为就教于方家,只为交流于家有留美学生的博友,和正在准备送孩子去美国学习的同道中人。 是为缘起。
个人分类: 美国探学记|7073 次阅读|6 个评论
从美国大学的性骚扰谈起
热度 28 yaoqizhou 2014-7-20 12:27
从 远古的母系社会转变成近代的父系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石器时代工具的极大发展,从而使男性的渔猎能力和农牧效力都大幅度地提高,一举超过了女性的采集能力。经济力量决定政治地位,从此女性不仅财产无份,连自己的姓也得不到传承,而整个性别都成了一个弱势群体,性骚扰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性骚扰( sexual harassment ) 在美国也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才有的概念。这个概念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兼职教授Mary Rowe 在 1973 年给校长写的关于各种形式性歧视的一个报告中提出。这个报告导致了 麻省理工学院成为美国第一个为 性骚扰而建立了相应政策的 组织 。 我自己真正接触到 性骚扰 的这个概念则是2000年成为纽约布法罗大学助理教授后的事。大学里新来的教职员工都要参加集训(orientation, 澳洲称为 induction )。 集训 中 的一个内容就是 如何避免、预防 性骚扰。在 布法罗大学, 性骚扰是指一切与性相关的不受欢迎的行为,其中包括有意的身体接触,口头,文字,或身体上的挑逗或暗示。性骚扰的典型例子是寻求性方面的好处或关系,以换取学习,研究,或工作方面的利益。在这里,我才知道夸异性长得漂亮,穿得好看也属于不适当的寒暄用语。上了这样课的好处是使我与异性交谈格外小心,没有必要就一定让门敞开着。有一天,在 布法罗大学的 同事告诉我, 他的一个女博士后进了他办公室就关门,把他吓得从另一边逃出去,并要求她永远不要再这样做。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康奈尔大学教授 Harold Scheraga 的身上,我是在他的 75 岁生日会议上听说的。这样的生日会议往往会有一个保留节目:在吃晚饭时由他的前学生讲讲过去的趣事。其中一个男学生讲到,有一个女孩在毕业论文答辩的前一天到 Harold Scheraga 办公室关门后跪下说只要让她明天通过,她就愿意为他做‘任何’事情。她在语气上对“任何” 特别强调。 Scheraga 从椅子上起来,一边走近一边问,“真的吗?真的是愿意做‘任何’事情吗?那么更努力地学习,行吗?”。 集训学习 性骚扰方面的政策是打预防针,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被害者的勇气,学校的公正处理,和社会法律上的保障。美国现在关于性骚扰的法律是包含在 1991 年修改的民权法里。美国公认的第一个性骚扰案例是 1974 年 Barnes 对 Train 的起诉,虽然当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性骚扰。 Barnes 是环保局平等工作机会部的员工,声称因为她拒绝与她的上司发生性关系而失去了工作。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拒绝了她的起诉,认为拒绝与雇主发生性关系而失去工作不是性歧视,而是由于不和谐的个人关系。到了 1977 年,美国联邦巡回区上诉法院进一步认为被迫发生性关系来保持她的工作是让她做一个真正的女人而不是让她受害 。 Barnes 最终不得不接受了只有可怜的一万八千美金的拖欠工资并失去升职机会的庭外和解。这种男人主导的 偏见 法庭到了 80 年代之后才开始有了真正的改变。 布法罗大学在我离开之后发生了一起 性骚扰的事件。牙科学院的副院长在 2010 年的年终聚餐会上喝多了,手搂在两个女员工的脖子上并拉近她们要她们互相亲吻 。其中一个 员工( 64 岁)去法庭告了大学和副院长,因为副院长在聚餐会上对她进行了使她厌恶的性挑逗,从而 恶 化了她的工作环境,当时在场的人认为她们虽然没亲吻但是都 是 挺开心的样子。在去 年,学校和副院长与该员工达成了 学校 不需认错的 25 万 5 千元的庭外和解,副院长负责其中的 4 万。这种费钱耗时的起诉是美国许多大学不断加强对性骚扰政策教育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性骚扰也进入了 2005 年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2011 年广州一个日企职员赢得了第一个性骚扰的起诉,不过赔偿只有可怜的三千元。但国内受害者正在觉醒起来,最近网上举报某教授的“诱奸”,及厦门大学的迅速反应将会更加经常地发生。我相信国内的法庭,象美国法庭一样,会越来越明白这是一个严重损害妇女权益的大问题。 现在的性骚扰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这是由于在这个父系时代的女性处于经济、文化及宗教上的弱势,但父系时代在人类历史上只不过是一个小插曲而己,种种迹象显示母系社会即将卷土重来。首先母系社会更吻合分子生物学的分子基础,儿女随母亲姓更加合理。人的遗传主要靠细胞核内的 DNA 和线粒体 DNA 。细胞核内的 DNA 来自父母双方,但线粒体是全部从母亲来的。线粒体的功能是把食物里的糖用氧气“烧”练成称为腺苷三磷酸的,细胞通用的“干粮”,所以可以说每个细胞是靠母亲遗传的线粒体来供“奶”成长的。线粒体不但是细胞的生命线而且也是追宗求源的最有效方法。人类 的 共同母亲大约 20 万年前在非洲出生就是通过不同人的线粒体间的互相比较中计算出来的。 其实男性的命已经在 DNA 的密码里写得很清楚。男女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女有两个 X 染色体而男是 X 加 Y 染色体而已。据 2010 年的最新估算, X 和 Y 染色体是在 1.7 亿年前由同一染色体分化演变出来的。女性身上的两个 X 染色体,可以通过互相重组把代代相传中不慎受损伤的基因修复,从而保证了 X 染色体的健康发展:它从原先有的一千四百三十八 个 基因壮大到目前的两 千 多。但 Y 染色体则由于没有另外一条可以和它重组,从而损伤的基因在不断地失去。原来的 一千四百三十八 个 基因掉到现在只剩下了四十几个,平均每百万年失去 8 个基因。按照这个速度, Y 染色体(或者说男性)也就还有几百万年的未来。 本来男性还可以赖上几百万年,但科技的高速发展把这个时间大大缩短了。首先干活越来越不靠体力,不用体力、不锻炼再加上污染导致男人的精子数最近几十年来不断下降,法国从 1989 到 2005 降了三分之一。科技的发展也将在不远的未来使人机恋,单性繁殖成为可能。 去 年, 英国成为 第一个允许一父两母婴儿的国家,利用一个母亲的线粒体 DNA 来替换另外一个母亲的有缺陷的线粒体。现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宽容同性恋,未来她们的生殖要求,会在高科技下成为可能,并得到宽容。 女生将超过男生而成为主导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未来的所有工作将不再靠体力而只靠智商和情商。在情商上,女性无疑高出一筹。在智商上,最新 2012 的数据表明女性在 100 年来首次超越男性。亊实上,女生的学习平均成绩超过男生已经多年。在最高成绩这一档上, 去 年国内女高考状元比例占 55% 。现在中美两国女大学生数量都比男生多, 60% 美国大学毕业生是女的。由于女生天生比男生善长交际,可以预计更高学历的女生当上公司和政治领袖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多,如英国铁娘子,澳洲 Julia Gillard ,德国 Angela Merkel ,巴西 Dilma Rousseff , IBM 的 Virginia M. Rometty , GM 的 Mary Barra , HP 的 Meg Whitman , Yahoo 的 Marissa Mayer 等将在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在她们的领导下,目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将会慢慢地消失,而随着父系时代的以男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消失,母系时代将不可避免地到来。 作为男性,我受益于这个父系时代。但我不会对它的即将崩溃的前景掉下任何眼泪。一来,这是写在 DNA 密码里的命。二来,我的两个女儿将会直接受益于这个变革的时代。但对于仍旧受害于这个时代的女孩们,我要说,勇敢地站起来吧,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个人分类: 政策评论|32023 次阅读|50 个评论
大学生毕业率-美国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
热度 19 lily2014 2014-6-24 08:32
大学生毕业率-美国大学排名的重要指标 美国新闻周刊每年的大学(本科)排行榜大概是美国“最权威”的大学排名。在该排行榜里大学排名的决定因素里,美国大学生毕业率(一般采用 6年毕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该杂志说近几年该项的权重是7.5%。 大家知道,美国政府基于美国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拟采用一个新的大学评估标准。在这个标准里,评估的主要指标有: 1 学费高低, 2 毕业率, 3 低收入学生所占总数的比例(以得到 Pell 助学金人数为计算), 4 毕业生的债务, 5 毕业生的收入水平,等。其中,毕业率的 的权重被大大提高,到 20%以上;这说明美国政府非常重视 毕业率。 那么,现在美国大学的毕业率情况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时代周刊给的一些数据[注1],这里列出毕业率排名前 30的大学名单: 1 Harvard University 97% 2 Pomona College 96% 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96% 4 Williams College 96% 5 Yale University 96% 6 Princeton University 96% 7 Dartmouth College 96% 8 Amherst College 95% 9 Stanford University 95% 10 Bowdoin College 95% 11 Brown University 95% 12 Duke University 95% 13 Columbia University in New York 95% 14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95% 15 Middlebury College 94% 16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94% 1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93% 18 Carleton College 94% 19 University of Virginia-Main Campus 93% 20 Georgetown University 93% 21 Haverford College 93% 22 Cornell University 93% 2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92% 24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93% 25 Vanderbilt University 92% 26 Rice University 92% 27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93% 28 Swarthmore College 92% 29 Wellesley College 92% 3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92% 注:这是 6 年的毕业率。若是 4 年的毕业率,普遍比这个低。 大家可以看到绝大部分都是赫赫有名的名牌大学。 这里排名第一的是哈佛大学,毕业率是 97%;而排在第30的学校是家喻户晓的加州理工学院,(该校一届本科生250名不到,是美国乃至世界高中里最优秀的理工学生,)不过其毕业率只有92%。这可能是由于该校的课程设置要求确实比较高。(不知清华本科生的毕业率是多少?) 而那些毕业率排名在前的著名文理学院,就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对学生学习、后勤等支持力量非常强大,是真正以本科生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因 此 Pomona,Williams,Amherst,Bowdoin 等学院的毕业率达到95%,96%。 现在来看看毕业率排名排在 91-100名的大学及其毕业率: 91 Loyola University (Maryland ) 84% 92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84% 93 Trinity College 83% 94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84% 95 Boston University 84% 96 University of Richmond 83% 97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 . 83% 98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 83% 99 Gustavus Adolphus College 83% 100 Union College 83% 这些学校也都是美国较著名的大学;如: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Virginia PolytechnicInstitute and State Univ. 等;而文理学院 Trinity College , UnionCollege , 也是小有名气,但他们的 毕业率就下降到 84%,83% 了。 现在把这个 毕业率 指标与另一个美国政府拟采用的新评估指标,即接受 Pell 助学金的学生比率,结合在一起,来 看看接受 Pell助学金学生比率很高的学校的毕业率: 1 Everest University - North Orlando 50 % 1 Jones College-Jacksonville 14% 3 Wiley College 15% 4 Texas College 17% 5 Everest University-Largo 36% 6 Everest University-South Orlando 29% 7 Heritage University 16% 8 Everest University-Brandon 37% 9 Everest University-Tampa 41% 10 Morris College 31% 注:前面的数字是“接受 Pell助学金学生比率”排名 接受 Pell 助学金学生比率排全国大学第一名的是 Everest University - North Orlando 学院,该校学生接受 Pell 助学金资助的比率是100%,而其 毕业率是 50%。而并列第一名,同样也是 100%学生接受Pell 助学金资助的学校是 Jones College – Jacksonville,毕业率只有14%。排在第三、第四名的学校,其毕业率分别只有15%和17%。你可以想象毕业率只有14%-17%的学校,其声誉会是怎么样。 正因为这样的一个事实,大家对美国政府主导的 新大学评估标准把指 毕业率和低收入学生所占总数的比例(以得到 Pell 助学金人数为计算)放在一起评估有较大的争议。因此,时代周刊的文章[注1]把这二个指标和另一个指标(大学费用)放在一起,来做计算(平均或加权计算)而得出的排名,这可能有点调侃政府拟采用的排名标准的意思。那个排名确实有点“与众不同”。[注 2] 而另一方面,大家也担心,若是政府把大学评估里的毕业率的权重提得那么高,而毕业率是容易被学校自己控制的指标,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排名而减低标准,让一些“不合格”的学生毕业。若是一项政策明显地存在导致了人们产生“犯错误” (作弊或降低“自己道德准线”)的冲动,那么这样的政策就不应该出台。 与中国大学的一些对比:现在美国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入学率在 70 %上下,而中国大陆的大学录取率也到了 60 %以上。而美国全国范围的大学生毕业率在 50 %多一点;中国似乎没有公开报道毕业率,猜测大概在 90 %以上。若是这样,中国大学生的毕业率比美国的要高很多。这可能有如下的几个原因:1、中国的生源质量比美国的高得多;2 、 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高得多;3、中国大学对毕业生质量控制不严,让一些不合格学生毕业。因此今后 要重视 对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调查研究。 另外,也要注意比较美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如, Pell 助学金的资助政策和实施,这可能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对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上是一篇小博文,不是研究报告,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教。 为了有个比较(按刘建兴博友建议的),也把美国新闻周刊上的 大学生 4 年毕业率的排名列在这里,作为比较: 1 Webb Institute 92% 2 Bowdoin College 91% 3 Carleton College 91% 4 Williams College 91% 5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90% 6 Columbia University 90% 7 Boston College 89% 8 Davidson College 89% 9 Georgetown University 89% 10 Haverford College 89% 11 Lafayette College 89% 12 Pomona College 89% 13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89% 14 Yale University 89% 15 Dartmouth College 88% 1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88% 17 Middlebury College 88% 18 Princeton University 88% 19 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88% 20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88% 21 Beacon College 87% 22 Centre College 87% 23 College 87% 24 Cornell University 87% 25 Duke University 87% 26 Kenyon College 87% 27 Tufts University 87% 28 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87% 29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87% 30 University of Virginia 87% 31 Vanderbilt University 87% 32 Wesleyan University 87% 33 Amherst College 86% 34 Brandeis University 86% 35 Bucknell University 86% 36 Colby College 86% 37 Grinnell College 86% 38 Harvard University 86% 39 Macalester College 86% 40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86% 41 Swarthmore College 86% 42 University of Chicago 86% 43 Vassar College 86% 44 Babson College 85% 45 Bates College 85% 46 Colgate University 85% 47 Hamilton College 85% 48 Scripps College 85% 49 Soka University of America 85% 50 Villanova University 85% 在这个排名里,为什么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的排名不高?这是因为,这些大学都有这么一个传统,即鼓励 学生在大学期间,停学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去实习或旅游。如当年我的大孩子就在哈佛停学半年,到一个律师事务所工作了 3 个月,到中国和澳洲旅游了一段时间。因此,这些大学的 4 年毕业率不是很高。 Obama Thinks He Can Rate Colleges. Can You Do Better? http://time.com/71782/make-your-own-college-ranking/ 全新的美国大学排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74168-801475.html
个人分类: 美国大学|17135 次阅读|43 个评论
谁是全美国最聪明的大学生?
热度 1 lily2014 2014-6-14 06:53
博主:美国大学有一个很有名的数学竞赛,那是威廉•洛厄尔•普特南数学竞赛 (William Lowell PutnamMathematical Competition)。有很高数学天赋的大学生可以试试。 转载一篇文章供大家分享。 谁是全美国最聪明的大学生? 作者 : 白露为霜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 -- 贝壳村 美国 2,000 万在校大学生中,谁是最聪明的?这样的问题通常是无解的,因为人的智能分为多种类型,很难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按照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论,人有 8-9 种不同的智能,比如音乐节奏,视觉空间,语言,数学逻辑等而非单一的通用型智能。但如果你把命题收窄,把“聪明”定义为数学逻辑方面的才能,这个题目就有解了。 美国数学最好的大学生在哪里?他们当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在一些名校的数学系,也有一些散落在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机,运筹学等科系和专业。但如果他们是真正的优秀,他们会参加一项数学比赛 -- 威廉•洛厄尔•普特南数学竞赛 (William Lowell Putnam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 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老牌和最负盛名的大学校际数学竞赛,从 1938 年起,普特南数学竞赛每年举行一次,对所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生开放。参加的学校可以组成一个 3 人的数学校队,没有进入校队的学生可以以个人的身分参赛。近年来每年都有 2-3 千人参加。 普特南数学竞赛历时 6 个小时。每个参赛者试图解出 12 道题,这些题目通常只需用大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就可以解出,但它需要很多的创造性思维。每道题 10 分,所以最高可得 120 分。这项考试有多少难?在这些自认为数学很好的学生中,最常见的分数是 0 分。以 2003 年为例, 3600 人参加,只有 1024 人得了 10 分或更高, 42 分就可以进前 100 名了。考试成绩进入前 5 名的参赛者不再分先后,他们被授予“普特南同伴” (Putnam Fellows) 的称号。这 5 位也可以算是当年最聪明的美国大学生了。 参加这项竞赛,除了冲着声望和奖金而来之外,很多学生把它当成一个天然的排序机器。我是不是当数学教授的料子?如果我在普特南竞赛上名列前茅,我也许应该申请数学系的博士生。如果成绩不大好,也许可以转读统计,计算机,金融的研究生。 2013 年三月时美国数学学会宣布,哈佛大学在普特南数学竞赛荣获第一 ( 比赛是 2012 年底举行的 ) 。 由艾伦•袁, Eric Larson , Evan O'Dorney 组成的哈佛队击败众多老牌劲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连续第二年捧回普特南奖。 2012 年哈佛也是 30 次在这项比赛中获得胜利。 哈佛队获得 $25,000 奖金,三名队员个人可得 $1,000 的奖金。除此之外哈佛还有特别的鼓励:进入普特南前 10 名的可以免除学费。 2012 年哈佛拥有五名普特南同伴中的两位: Eric Larson 和 Evan O'Dorney 。袁同学获得 honorable mention 。另外三位普特南同伴出自麻省理工。应该说哈佛是险胜,麻省理工的三位普特南同伴中有两个非正式队员,他们的个人成绩不能算进校队成绩。 哈佛和麻省理工在这项比赛上是棋逢敌手。麻省理工胜在战将如云,哈佛则更加拔尖一点。在过去 10 年里哈佛赢得 5 次第一,麻省理工则有 3 次第一,普林斯顿和加州理工各有 1 次第一。 Eric Larson 和 Evan O'Dorney 不但在哈佛数学系广为人知 ( 当然数学系很小 ) ,在美国中学奥数圈子里也是赫赫有名 ( 奥数圈子也不大 ) 。如果你家有 USAMO 或 MOSP 级别的“极客”,你多半听说过这几个名字。因为两人都曾经代表美国参加国际奥数比赛 (IMO) 并获得好成绩。 Larson 在 2007 和 2009 年代表美国出赛,获得一枚金牌一枚银牌。 O'Dorney 四次代表美国出赛 (08 , 09 , 10 , 11) ,获得两面金牌两面银牌。他们的对手当然也不含糊,三位来自麻省理工普特南同伴均是昔日的国际奥数比赛金牌获得者。 美国奥数的水平是相当不错的。最近几年的成绩超越俄罗斯,东欧的传统强国而名列世界第二三位。中国队大多数年头都是第一。最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是韩国强势崛起,有些年头排在第一二位。中国和韩国基本上是一路的,国家投入,层层选拔,长时间高强度训练。相比之下,美国的奥数要“天然”的多。美国参加奥数的人数不多,除了少数地区之外,也没有什么补习可上,学生主要靠自学和一些网上课程。有兴趣的孩子都可以参加 AMC , AIME 以及 USAMO 考试。成绩最好的几十位学生会被邀请参加数学奥林匹克暑期训练营 (Mathematical OlympiadSummer Program 或 MOSP) ,在那里他们集训 3-4 个星期。在训练营结束时根据成绩选出 6 位优胜者参加国际奥数比赛。 美国奥数队的总教练叫冯祖名 (Zuming Feng) ,天津人, 15 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18 岁时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HU) 读数学博士。毕业后在美东著名私立高中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做数学老师,从 2003 年起他一直担任美国奥数队的领队和教练。美国从来不缺少有天份的学生,但在他的调教下,美国奥数队成绩的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Larson 和 O'Dorney 都是他得意门生。 冯祖名自己显然是非常有天份的,我一直在想他为什么不去当教授从事研究,或到华尔街赚大钱,而是甘当人梯,在中学里教书。这个问题只有他自己才能回答,也许参加比赛同数学研究需要的是很不一样的技能,也许他自己就是喜欢教这些有天份的孩子。但不管怎样,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或许是个人的损失,却是美国的福气。 注: Eric Larson 在 2013 年从哈佛毕业,进入麻省理工读数学博士。 Evan O'Dorney 和艾伦•袁现在是大三的学生,他们还可以参加普特南数学竞赛
个人分类: 美国大学|2728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国大学原创不断的四大制度法宝
热度 86 dwchen 2014-3-25 19:19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美国?为什么美国牛校得个诺贝尔奖就好像探囊取物?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源源不断远赴美国求学? 在我国研究生复试正如火如荼召开之际,我们需要深刻的反思,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研究生?如何才能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创新,而不只是空喊口号, 真正使得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美国大学原创不断有以下四大制度法宝: 1) 面向全世界招生优秀学生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美国研究生招生采用申请制,而不是简单的统考。所谓的GRE统考,一年可以考很多次,而不像我国研究生统考一考定终身。我国一个学生一般只报考一个学校,最多再调剂一个学校,而在申请美国研究生,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学校。美国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优秀学生,使得研究生(一般指博士生)做科研后顾无忧。看来,美国大学真正做到了选天下英才而育之,爱天下英才而助之。 我在伯克利访问期间,看到很多博士生都开车上学,经常飞行度假。经过询问才知道: 他们的奖学金远远多于我们访问学者的政府津贴 。在伯克利的实验室,研究生队伍好像 八 国联军 ,来自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经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 Tenure 制度避免教授成名后阻挡助理教授或者副教授的发展 在中国做研究,是人越老越值钱,名人年年搞项目,搞大项目,越资深的教授拿的项目越多,年轻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这与我国的年度考核制度有关, 越有名的教授考核指标越高,人就像骡子一样负重而行。 美国大学设计了Tenure 制度,做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一般晋升为正教授(也有部分副教授)将免于年度考核,学校完全相信教授自觉做研究。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获得Tenure 的教授,将会减少与年轻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竞争科研项目, 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其二,获得Tenure 的教授,没有年度考核的压力,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一些难度大、短期难以出成果的大科学问题。 比如,我的访问导师美国工程院院士Lotfi Zadeh教授,在成为终身教授之前是著名的控制论专家。当上终身教授之后,毅然改变研究方向,开创了fuzzy set,fuzzy logic, soft computing等新的研究领域, 50年如一日,深入思考,原创不断,终于成为一代宗师。据我所知,Lotfi一直项目很少,经费很少,博士生很少,没有团队成员。如果没有Tenure制度,按照中国的考核制度,教授级别越高考核指标越高, Lotfi恐怕早就被UC Berkeley淘汰了,或者被降为副教授了。 在美国,年轻的助理教授有更多的机会拿到科研项目,冲锋在科研的第一线,而年长的终身教授则抽出闲暇来教书育人,或者思考大的科学问题。科学研究是一个高度耗费脑力和体力的工作,年轻人应该多承担责任。 3) “非升即走”制,大浪淘沙,选择优秀人才 美国对于年轻的助理教授才用严格甚至残酷的“非升即走”制度。据说,在伯克利,助理教授的淘汰率达到了80%左右。这样,加速了人才的流动,使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且增加了不同工作的阅历。其实,习惯了就好,一点也不残酷,反而使得生活更有挑战性、更丰富多彩。 这种制度,大浪淘沙,使得最适合该岗位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相比而言,我国年轻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太差,据我所观察,也许10%都不到。这么低的流动性, 人的经历阅历有限,创新思维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 本校博士生毕业不许留校,避免近亲繁殖 美国的著名大学都不允许自己本校培养的博士生直接留校工作,避免了近亲繁殖。这样也使得博士生毕业之后到不同的研究机构学习交流, 融合百家之长真正开展协同创新 。当然, 伯克利的教授中也有毕业于伯克利的博士生 ,但是仔细一看他们的简历,他们都有其他大学的博士后或助理教授等经历,最后才通过公开应聘,回到伯克利工作。这样,可以把别的研究机构好的经验,带回伯克利,也把伯克利的优秀经验传播到其他研究机构。 相比而言,我国博士生留校的比例太高,估计有30%以上。一个人长期呆在一个工作岗位,从事同一个工作,虽然可以“十年磨一剑”,把某项技术做到极致。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思维比较狭窄,创新都很难,何况原创? 当然,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大学 里面关系错综复杂,派系林立 。
个人分类: 教授|22575 次阅读|173 个评论
[转载]分析一流、二流和三流大学
热度 1 everliveman 2014-2-9 21:55
漫谈二流大学 2014-01-12 作者:李志文 2006年11月11日 大学士按:今天从豆瓣转来、略加编辑的这篇文章,是一位经历丰富的华人学者为中国大学未来发展勾画的思路,很长,很犀利,但时隔七年多,似乎也很无效……不过,还是建议各位细细读完,说不定在我们中间,就会走出未来中国的福泽渝吉呢。 上:本文作者 浙大新校长杨卫在接受《大学周刊》访问时,对大学发展,谈了些相当精辟的看法。他说:“以美国大学为例,它们是三流学校数论文篇数,二流学校数论文的影响因子,一流学校不对论文发表提要求,而顶尖的大学非常强调教学。” 然后,他做了精辟的分析: 一所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习惯时,学校从管理上要求教师发表论文,并且是在国际同行认同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驱动力,从统计学的角度上看,论文发表得多,就意味着教师花在做研究上的时间也多。 因此,三流大学要提升,就得要求师生多发表论文。 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两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 再发展,这位教师能几年磨一剑,做一些引导,引领这个学科发展,更带有原创性的工作,带领学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国际一流学者了。 所以,一流大学不要求教师发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们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只是给更宽松的环境做研究,由教师在好奇心驱动下自由发展。 在国际上前几名的顶尖大学,所有的教授都是该学科同年龄段里最优秀的。因此,这些学校要求其教师除了保持自己作为这行顶尖的学者外,还要花时间在学生身上,让这些最好的学生受到教育和启迪。因此,每所学校发展阶段不一样,水平不一样,对发表论文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一样了。 上面这句话讲得太对了,太好了。不是在世界一流名校待过较长时间的学者,是不会有此高见的。杨卫到底是共和国建立以来第一个当了大陆大学校长的长春藤毕业生。 按照杨卫的标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刚刚进入世界的三流水准。十年前,中国大学是没有资格谈SCI的。现在,前五名的学校,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京在SCI的数量上,已经能在亚洲占一席之地了,拿到美国比比,也不见得丢人。中国有人海优势,再往后,这个成绩会更好。但这种比法再往后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人家二流学校,不跟咱比这个。要用人家二流学校的比法,我们的清华、北大、浙大,又回到起点上:重新洗牌,咱们的成果几乎是零。 我今天要谈的是我们的清华、北大、浙大还要做多久的三流大学?我们怎么才能进入一流大学?顶级大学是人人没有把握,只能当做一个崇高的目标。 我个人幸运地在美国顶级大学待过,我做助理教授中的三年就是在芝加哥大学度过的,然后到宾大的沃顿商学院当副教授。1980年的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与经济系,应该是顶级,甚至是第一。在1990年,芝加哥统计过,90%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与芝大有渊源,所有知名商学院的会计学与金融学的当家学者(是讲座教授,但通常不是系主任),与芝加哥大学有渊源。这几年,芝加哥大学的经济与商学,一流没有问题,顶级可能就不是公论了。现在顶级的位子,应该是哈佛与沃顿。1983年的沃顿应该只能算一流,哈佛商学院连一流都谈不上,甚至是被认为是一群二流学者拿着哈佛的老牌子在招摇撞骗。我的母校罗彻斯特大学在我念书的时候(1974年),应该是一流大学在做顶级大学的梦,现在是一流大学在往下降。我现在担任讲座教授的杜兰大学应该是一流的尾巴,杜兰从来没有做过顶级的梦,想都不敢想,连一流都岌岌可危。表面上都是美国的大学,二战以后,老美在各方面称霸了六十年,学术也不例外,不能不用老美来做度量衡(calibrator)。英国的三家,是十八世纪大英帝国的回光返照。 从我的分析来看,大家可以知道,二流与三流可以按学校来分,一流多少能按学校分,顶级的大学与顶级的专业就不一定在同一个学校了。顶级大学的排名是相当稳定的,基本上取决于历史、资源、地缘环境。顶级专业的排名是相当不稳定的,走掉一个大师,或大师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顶级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以大学来分,现在的清华、北大、浙大,应该是三流,但在清华与北大,有些专业领域已经有点二流的味道,浙大是扎扎实实的三流。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大学是不入流。别难过,印度也一样。甚至日本也好不到那里去。日本自从百年前,有些大学冲进三流后,绝大部分的大学还是不入流。日本是靠武力与团结力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学术与思想上面是没有太多的建树的。这几年,北大与清华的国际化与超前意识,比绝大部分的日本大学要来得强猛。 我曾在香港科大做会计系的创系系主任,在离开科大那年,按顶级学术成果排名,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多少是玩了花招,1999年的香港科大会计系应该是扎扎实实的二流顶端,应该是美国之外的第一名。香港科大的这个第一也是岌岌可危,香港中大来势汹汹。在会计学与金融学的领域里,全是老美天下,老欧只有亦步亦趋的份儿。由于拥有大海龟与牛外教,在会计与金融领域,香港的三大(港大、中大、科大)基本上比欧洲大学好,而且独步亚洲。 什么是二流大学? 杨卫为二流大学做了相当好但不完美的定义: 二流大学要求教师发表的论文,是在该领域里最好、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这样杂志上发一两篇论文,他会被认为是国际知名的学者。 它不完美的地方,在“一年能……发一两篇”这句话上。我认为到了二流学校,基本上,已经不用简单的数字管理,在任何一个领域的最好杂志一年能发一两篇,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是,别说二流大学的教师了。我下面会详细分析。 我先分析一下三流大学与二流大学的不同。 三流大学,应该是像美国的California State、Kansas State、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首尔大学、中国大陆的北大、清华、浙大这一类的大学。这些大学有一个共同特性,都是公立大学。公立大学是外行官员管内行学术专家,就是咱们所说的“红管专,外行管内行”。这些外行官员都要找一些“客观标准”来做管理依据,就自然数字挂帅了。在美国,这些大学都是资源较少的州立大学,这些大学,有些就被定位为教学型大学,像California State。有些是小州的州立大学,像Kansas State。这些大学,校长底气不足,难以抗拒州政府与议员的干涉。天下英才有限,到了这些学校,能分到的人才,就微不足道了,数字管理,简单明瞭,成本低廉。在亚洲,官本位下,校长发挥空间有限,许多是新兴国家,资源也有限,发展学术的第一步,就是先让教师们有拿到学位后继续念书的习惯。用SCI数目来管教授,就如同用考试来管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质教育与学术效果,但总比不管好。到了不入流的大学,基本上就是随意管了。台湾的有些私立大学、大陆的大部分大学就是这一类。 下面的表一是基于美国大学最被认可的排名,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2006的报告,再依照我自己的判断,为顶级、一流、二流及三流大学列出一些例子。每一流中,按照排名的顺序,由高而低罗列。顶级与一流是全部罗列,二流、三流众多,只是例列。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的排名,是在美国最少争议的了。排名免不了主观判断,这个表只是例子,不是科学。表中的顶级与一流大学几乎清一色是美国学校,是因为美国有最好的制度设计,几乎把全世界的学术精英完全吸收过去。我在一流大学里,列了法国的Ecole Polytechnique,其实只是出于“公平”的考虑。法国的Ecole有点像中国的清华与北大,学生是最好的,不输给任何的一流大学,设备还不错,但是师资与学术环境就比美国的一流大学差多了。亚洲的三家二流大学:香港的科大与中大、日本的筑波都有很大的美国影响。读者可以指责我有偏见。我走遍世界,在欧、亚、北美、南美各国中的顶尖大学都有些朋友,参观大学、分析学术环境是我的嗜好,本文只能说是我的看法,不能说是我的科学论断。学术是尽可能地寻找客观的数据,但是学术结论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在表一里,各位也可以看到,顶级大学全是美国的私立大学,较好的一流大学,还都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到了一般的一流大学,公立大学就多了起来。二流大学与三流大学基本上都是公立大学。没有列在表里的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私立大学,它们都是不入流的。这就是资源与体制的互补了,私立大学体制灵活,如果有足够的资源,会办得比公立大学好。如果资源不足,私立大学的灵活体制反而导致它们胡作非为。 表一: 依照作者判断的大学流别示例 顶级(例):Princeton, Harvard, Yal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anford, MIT, Chicago 一流甲:U Pennsylvania,Columbia, Duke, Brown, Cornell, UC-Berkeley, Washington U, Northwestern,Carnegie Mellon,U of Michigan, Johns Hopkins, Dartmouth College, Rice, Vanderbilt, Emory, Cambridge (UK), Oxford(UK), UC-LA, Georgetown 一流乙:UC-San Diego, UNC-Chapel Hill, U of Illinois, UT-Austin, NYU, U of Virginia, Toronto, UW-Madison, Ecole Polytechnique (France), U of Sothern California, U of British Columbia, Rochester, U of Minnesota, Case Western, Georgia Tech, Lehigh, U of Washington, UC-Irvine, Notre Dame, Tulane, Penn State, LSE (UK) 二流:Maryland, Florida, Ohio State, U of Pittsburgh, Boston U, Texas AM, Rutgers, Purdue, U of Iowa, Indiana-Bloomington, 香港科大, Michigan State, SUNY, Buffalo, U Kansas, U of Arizona, 香港中大, 筑波大学 三流(例):东京大学, 大坂大学, 清华, 北大, 首尔大学, 台大, 浙大, National Singapore U, U of Alabama, U of New Hampshire, California State U System, 成大 按:本表基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6的排名,再依作者的了解加以调整。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排名偏重本科教育的角度。本表的微调多考虑了些研究成果的因素。表上顶级与一流大学,作者大多亲身访问过,每一家学校都有相识,在其中一半学校,作者做过学术报告。 台湾的台大,大陆的北大、清华与浙大,被分到三流,是让人非常气愤与不服的。台大、北大、清华、浙大的学生素质绝对的超过我任教的杜兰大学。台大、北大、清华、浙大的老师的“脑素质”也不逊于杜兰大学的老师。为什么杜兰可以在一流大学中吊个尾巴,而我们的北大、清华被列入三流呢?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杜兰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北大、清华、浙大是中国的国立大学。环境与体制,决定了学术机器的生产效率,原料的品质(老师、学生的天生素质)当然也会影响成品的质量(学术成果),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二流大学,应该是SUNY/Buffalo, Rutgers, Florida, Kansas与香港科大这一类的大学。这些大学由于资源、地缘、历史因素,没法子与一流大学较短长。表上的一流与二流大学的运作、目标、渴望,基本是一样的。它们只有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差别。顶级大学的年轻副教授通常是一流大学争聘讲座教授的目标,一流大学的少壮副教授通常是二流大学争聘讲座教授的目标。三流大学与二流大学之间的交流就要少多了。北大与清华已经有点二流大学的架势,就是因为,它们已经有点能力在一流大学的少壮精英头上动脑筋了,例如清华用了五年的时间操作,礼聘钱颖一从Berkeley回清华,浙大才刚刚有这个概念呢! 在顶级大学,谈文章的篇数,是粗俗的行为,被大家取笑、不耻。 在那种学校,著作等身、大气蓬勃是理所当然,有什么好吹的?在一流大学,学者是梦昧以求“这辈子”能有“一两篇”传世之作。 但是这个梦是深藏心底,不能说的,说出来就下流了。在二流大学,是公开的说:“想当教授,就得有一两个全垒打。”意思就是,想当教授,非得在顶尖杂志,发表一两篇论文不可。如果像杨卫说的,每年要发一两篇,就成了“牛饮”,只有三流学校的牛才这么公开地鬼叫。二流学校公开招聘讲座教授的时候,基本上看的是品质,不是数量。可是在内部提升的时候,基本上看的是数量,不是品质。人家已经都做牛做马怎么多年了,没有功劳有苦劳,咱二流大学资源有限,那能养得起这么多神仙?只要你还努力听话,时间到了,苦够了,也就当上了教授了。 看一个学校的教师管理机制,就能看出这家学校的定位。在顶级大学,教授几乎人人有个讲座(endowed chair),这些老爷都是千辛万苦从对手那里挖过来的。助理教授几乎没有一个能升上去,极少数能升上去的,老早就有对手在挖墙角,又得千辛万苦的挽留,年纪轻轻,就得给他个讲座教授。校长的任务不是“管”这些人,而是哄着他们,赔着笑脸,防着他们与别人“谈恋爱”。校长更重要的任务,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知道各专业领域的动向,聘请到领导未来二十年学术方向的大师。校长对大师那敢说个“管”字,磕头都还来不及呢!那怎么“管”这些老爷呢?出个假货怎么办?别担心,这些人好管极了。只要你的学校有足够的大师,顶级大学当然是大师如云,他们互相把对方管得贼紧。老子好不容易混到这个江湖名声,才能如此吃香喝辣,我们中间如果出了一个假货,别人对我们的本事产生怀疑,我的数十年修行,岂不被糟蹋了?在顶级大学里,每周定期的研讨会就是擂台,那些大师们,在擂台上杀得你死我活。 当然,如果一个顶级大学,请了个无能校长,一口气找了一群假大师,这个大学就马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这个顶级大学就垮了。这就是为什么,顶级大学都在美国,又都是私立大学。因为只有美国的顶级私立大学才能发展出一个极精细的大师互相监管的“教授治校”的机制。美国的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用了三百年的时间,用世界最优渥的资源,运用市场机能,慢慢把美国的学术巨厦的上梁弄正了弄直了,美国的一流大学像伯克莱、康奈尔才能放心的让教授来管自己,管学校,甚至管校长。 美国的三流大学基本上是官本位,跟咱中国一模一样。李远哲这个学化学的书呆子,居然在台湾倡导“教授治校”,把台湾的大学变成政治角力场,乌烟瘴气!三流公立大学如果教授治校,全校教授一定“挖社会主义墙角”。没有大师级的学术地位,就没有了赔不起的面子。教授跟装配工都是人,没有了赔不起的面子,就可以不要脸,一旦没有人管,就一定不要脸。三流大学用SCI数量管教授,就是防止教授不要脸,在我们管理学,这叫做防止“道德危险”(moral hazard)。 顶级大学与一流大学所耗用的资源是惊人的,在外人看来是极度的浪费与没有效率的。师资是名校的命脉,这个“浪费”与“低效’,在师资的培育上面最为显著。我用杜兰大学商学院做例子。杜兰商学院在过去十年,起码进了50个刚拿博士的年轻教师,每位教师的年薪,用2006年的价码,是15万到20万美元,每个年轻教师可以待六年,不升就走人。这十年的投资保守的估计是15万乘6乘50,总共4500万美元。只有四位升上副教授。其他的都为二三流大学做贡献了。我们的教授,基本上都是从外边挖角进来的,也就是说,顶级大学与其他的一流大学,用了更多的价钱为杜兰做了贡献。以顶级与一流大学合起来的50家学校做群体单位,90%的师资培育投资是为了二流大学做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三流大学玩不起这个游戏,也就根本不玩了。从一流大学流落到三流大学的人,基本上都放弃了“研究”,反而一直在三流圈子的学者,有些会兴味怡然地玩着三流大学的数字游戏。 有人会说,这些90%的年轻教授,会为顶级与一流大学发表大量的文章,所以值这么多钱。哈!你就错了。杜兰的这50个人,在十年内,发表了大约50篇文章,其中三分之一是那升等的那四个人发的。其他46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具体成果。用浙大、清华的数字管理概念来看,起码四千万美元是打了水漂了。在美国,95%的博士毕业生,这一辈子,不会在顶尖杂志发表文章。顶尖杂志的90%的文章,是1%的学者写的。在杜兰商学院,学术成果主要是五个讲座教授(师资队伍的5%)做的。 那么,我们不干脆就让这五个学者专做学问,何必花这么多钱,让这么多人陪着玩?这就是学术环境的成本,没有这么多人日以继夜的干,就没有一流的研究环境;没有九死一生,就没有英雄好汉。后面我会分析,什么叫一流的研究环境。 话说回来,中国可能穷些,中国的市场机制可能差些,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可能落后些。但是浙大、清华的许多教授的天生素质可一点也不比什么普林斯顿的那些书呆子差。凭什么人家可以教授治校,被校长哄着,伺候着,而我们清华、北大的念书人就得拍校长马屁,看书记脸色?我们也要教授治校,我们也要大师如云。好!有志气!那么,我们得先从三流大学转变成二流大学。下面我就分析如何把北大、浙大、清华转化成二流大学。 怎么样才能办成二流大学 我前面说过,顶级、一流、二流大学基本上没有本质的不同,差别在由于历史、资源、及地缘的关系[1]。他们优秀的程度不同,他们的办校宗旨、监管体制、评核方式基本是一样的。这些学校实质上是教授当家。二流以上的大学是一群学者的合伙组织(partnership)。而三流大学比较像工厂,教授只是拿薪水的“笔耕者”及“口力工人”。二流大学已经到了民主体制,而三流大学是农业社会的君主专制。 [1]关于历史于地缘对大学地位的影响,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四十年之久的查理斯·艾略特说:“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它不同于棉纺厂,运营六个月就可以满足一种迫切需要。一所大学不是靠多在报纸发表一些社论,大量发布广告,或多拍几封电报就能建立起来的。” 从三流到二流,要比从二流到一流难得多。从二流到一流,甚至从一流到顶级,只要有资源肯拼命,就有可能做到。而从三流到二流是本质的改变,是思想的改变,是文化的改变,是价值观的改变。用经济发展来做比喻。从二流大学到一流大学就如同已经是工业社会的亚洲四小龙想赶上英国与意大利。香港与新加坡用了三十年,到了上世纪末已经做到了。从三流大学到二流大学,就如同满清的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共和国的工业社会,打打杀杀一百五十年,到了1990年才算结束,经过了非常痛苦、血腥、漫长的转型过程。这转型的痛苦是由于价值观的改变与社会结构性的改变,影响了现有在位人的利益,让他们的人力资本,一夜间荡然无存。从二流到一流大学,是按同一个制度体系力争上游,而从三流大学到二流大学是否定了现有的制度体系。由于新的制度体系否定了现有的制度体系,反抗、破坏、挣扎就大得多。 在三流大学的体系里,文章数、学生数、头衔、行政职位是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也是物质报酬分配的依据。在全是三流大学的官本位国度里,没有也不需要开放性的学术市场。在三流大学的体制下,要累积文章、学生、头衔、职位这些人力资源可不容易。首先做学生的时候就得选一个大牌做导师,当徒弟的,沏茶倒水、上街跑腿,样样周到。毕业后弄头衔、抢职位,又得卑躬屈膝、心狠手辣,一样不少。带着一批弟子打天下,要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交了不少朋友,结了不少世仇。在数字挂帅的体制里,比的不是真知卓见,而是组织能力,政治手腕。一旦改变学术体制,原来的学术领袖,就像满清遗老,痛哭流涕,顿失依靠。反抗的意念,这么会没有呢? 在三流大学体系里,博导可以任命,文章数可以计算,虽然不理想,但可执行性高,虽然大家做点没用的研究混饭吃,倒也有些次序,每个大学各混各的,相安无事。到了二流大学体系里,大师不是校长任命就行了,得有真知卓学,没有一个市场机能做信息处理与汇总的工具,谁又知道那个是真大师,那个是假大师? 如果假大师的人数,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劣币驱逐良币,结果比三流大学体系还糟糕。三流大学的博导是绵羊,校长吼一吼,就乖乖低头吃草。二流大学的假大师,是披着珍贵貂皮的野狼,可以把校长都吃了。哈佛教授参议会才刚赶走一位做过财政部长、要改革哈佛教授懒散教学态度的年轻校长。谁对谁错,我说不清楚。人家哈佛有足够的真大师坐镇,如果那些假大师搞得过分,校长是冤枉的,真大师就都跑到普林斯顿或斯坦福去了。如果没有什么讲座教授因此离职,这个校长大概走得不太冤枉。这就是市场机制。中国有吗?这里有个小注脚。这个校长要整顿的对象,就是一个讲座教授, 他一气之下,拉了一批同事投奔普林斯顿去也。这位讲座教授是真大师或假大师,我不知道,隔行隔重山。但是,普林斯顿接受了这一批人马,哈佛校长因此去职,是非曲直,就有了公论,这就是市场机制。 办二流大学只是清华、浙大进入世界名校的一个过程,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成为世界顶级大学。真正的教育家是办教育,而不是争排名,就如同真正的学者应该是好奇与探索,而不是算文章数量。争排名、做文章的毛手毛脚,我知道些,我也做过些。我一生的志向与绝大部分的精力还是做个真学者、好老师。身为一个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我是不相信绝对道德观的,我认为道德是成本效益盘算下的产物,是社会制度的衍生品。做为一个理性的社会科学家,我要贡献的是如何透过理性的分析,设计一套制度机能,让人们自然地依自利的动机,做到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因此,我对清华及浙大的建议,不是怎么玩些手法,把排名弄上去,而是以社会精英的心态,怎么为中国打造一个优良的学术与教育环境。在我前面的分析中,我已经清晰的指出,中国如果想要有个优良的学术与教育环境,就得有世界顶级的大学,这两三个顶级大学,会带动几十个一流大学,这几十个一流大学,会带动上百个二流大学。这些顶级、一流与二流大学是中国的知识泉源,会发展出千千万万的科技应用,会培育出无数个领袖、学者与教育家。我任教的浙大与清华,应该有舍我其谁的抱负。 在我的举例与分析中,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创建顶级大学最重要的一环,是以学术大师为核心的市场淘汰、监控与定价机制。顶级大学绝对不是一个官本位的农业社会能产生的。没有一个官,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识别学术大师,但是市场能。市场的识别能力超过任何的专家,市场的淘汰、监控与定价机制是融合了市场所有专家的智慧。 中国以致亚洲都没有一个开放型的学术市场,在清华讲的是“三清”,东京大学谈的是“三东”。三清者,本科、研究生、教授职位都出身清华也。看清华出身的清华教授谈起三清的那副得意像,真恨不得指着他们的鼻子说:“你这三流古井里的青蛙。”我自己也有“三台”病。四十岁以前,我的梦就是回母校台湾大学教书。整个亚洲的学术精英都染了严重的科举病毒。如果一个大师是在十八岁那场考试决定的,这个大师百分之百是假的。没有真大师,就没有二流大学,就别提顶级大学了。没有开放的市场,就不可能有真大师。货真价实的学术大师是在残酷公平的市场上,百炼成钢的结果。清华、浙大、东大、台大只是个三流大学,真正的症结就在这里。因此要想成为一个二流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队伍不能有近亲繁殖。所有博士毕业生都要进入公开市场,不能留校。 大海养大鱼,小沟养泥鳅。学术界的大牛,集中在美国这个学术大草原,也就理所当然了。最大、最公平的市场杀出来的大师,应该是最厉害的。不只我们“落后”的亚洲得服气,近年来,连在“先进”的欧洲的大师都有浓浓的美国牛排味。清华、浙大要玩二流大学的游戏,就得进入北美学术大草原。各位看到吗?在表一里,一个只有三千万人口的农业国家加拿大,居然有两家大学被列入一流大学,就是因为地缘优势:它们位于北美洲英语语系的学术大草原上。如果把杜兰大学、南加大往南搬五百里,进了墨西哥,杜兰、南加大就什么流都不是,这就是地缘优势。 在中国生根的浙大与清华,地缘优势就别想了。没有地缘优势,也能成为二流大学,人家香港科大不是就做成了吗?香港科大还一度有一流大学的恢弘气势咧!出大师的学术市场不是要大要公平吗?中国市场虽然不公平,谁能说不够大呢?只要我们能借用美国市场体制让中国市场做到透明与公平,三十年后,世界学术中心在那里,谁都说不准呢! 如果为了进入这个北美洲英语语系学术大草原,要清华、浙大搬家是做不到的,但是参与英语语系的学术市场的必要条件,非满足不可。我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用英文谈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真是■■■憋气!深深的伤害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心情平复后想想,咱们的汉文不就是中原西陲的秦戎话吗?中原周天子的话怎么说,现在谁也弄不清楚了。自然科学是不太受语言能力影响的,进入美洲英语语系学术大草原,对人文社会学科来说,要难得多。这是进入市场的必要交易成本。我知道,北大、清华的经济、管理科系已经在做了,香港科大的建校原则就是世界(其实就是美国)标准。我最近接到复旦大学要求我协助拟订世界顶尖期刊的排名,看来复旦也想杀进北美洲英语语系学术大草原了。 有效的市场机能一定要有优生劣败的竞争淘汰机制。美国二流大学以上,都有严格的淘汰机制,就是长聘(tenure)制度。顶级大学的长聘制度可以说是冷酷无情,惨不忍睹。连挂一流车尾的杜兰大学都是九死一生。长聘制度原来是保障教授的言论自由的,经过两百年的演变,成为美国学术最重要的“净化剂”。长聘制度是让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列入长聘教授的候选人,称为长聘岗(tenure track), 成为严格考核与培养的对象。 这个考核期,在顶级大学是九年,通过了就是正教授,而且很快的就是讲座教授。在一流与二流大学,通常是六年,通过后就是长聘副教授。顶级大学与一流大学的重要不同点之一,就是长聘制度的严格程度。顶级大学的斯坦福的考核期是九年,而它隔壁一流的伯克莱是六年。 顶级大学经过九年的严酷考核,不被打死,就成了大师。在顶级大学里,副教授这个职位是短暂的过渡。在较好的一流大学(表一中的一流甲)中,大部分的长聘教授,都能升等,可是在一流大学里资源比较不足的学校(一流乙), 就越来越多的终生副教授。因为在一流大学里,升等的标准是看对手想不想挖你。没有人来挖角,你就好好地等着,一辈子都别想升成正教授。好的一流大学挖角的能力强,被挖的或然率高,流通机制好,就没有存货。次一点的一流大学,挖角能力弱,被挖的或然率低,存货就多。到了二流大学,实在没有资源玩这个游戏,但是还想成为一个学术净土,在给长聘时是按照一流的标准打了点折扣,到教授升等的时刻,有些就只看苦劳不看功劳了。北大、清华、台大都没有采用这长聘制,所以就该列入三流大学之林。香港三大,尤其是科大,对长聘制,已经很认真执行十年以上了。 这个长聘制为“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提供了丰富的供给与需求。有人称这个市场为“旧货市场”(used market)。旧货市场的买家,不都是穷人(较次的学校),豪门大户也热衷得很。因为真正的学术大师就像好酒,越陈越香。学术大师是二级市场的常客。在一流大学最常说的话题,在顶尖大学几乎唯一的话题,就是某某人有了什么成果,是怎么来的,又有那家学校挖他了。这个丰富的二级市场,也为长聘制添加了新的功能:淘汰、筛选、信息、激励。对于一个极难客观评价的学术来说,长聘制的这些功能太重要了。没有长聘制、没有丰富的二级市场,就不可能有鲜活热闹、蓬勃兴旺的学术。由于中国没有长聘制,没有开放型的学者二级市场,中国就没有二流大学,更不必谈顶级大学了。清华就是请十个杨振宁来也没有用,请来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只是花钱买了个符号,培养了一个诺贝尔奖研究成果,才是顶级的大学。西南联大的吴大猷可以用杨振宁为例说他自己的学术成果,清华大学的王大中是没有资格这样说的。你知道吗?像杜兰这样的学校,是很少给诺贝尔奖得主荣誉博士的。我现在就是杜兰的荣誉博士遴选委员,我们要授予荣誉博士的,是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的人。锦上添花是三流人做的事。 在二流以上的大学里,重要行政职位,尤其是校长,都是全世界公开遴选的。权与钱是腐化的根源。一流大学有权有钱的学术单位,像商学院院长,基本上是从外引进的。一流大学的学术科系,每隔十来年就会从外面挖进一个系主任。外来的新主管有独立性,他不欠人情,没有瓜葛。他也有客观性,他可以冷静的分析这个单位的历史留存问题,他的做为与决策不会马上引发关联性的猜忌。他有开创性,把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引入。我有个亲身的好例子。EMBA教学是芝加哥大学首先推出的,并不太成功。后来给西北大学摸出了门窍,杜兰大学就挖了西北大学主管EMBA的副院长来当院长,做了两年,就出了成果,哥伦比亚大学又从杜兰手上把他抢了过去。EMBA就是这么样在美国遍地开了花,也影响了世界。 从我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浙大、清华如果关着门自己搞,是搞不成二流大学的。二流大学的建设要靠市场机制,因此想要摆脱三流大学的困局,就得拉一群背景相同、资源相似、有志向前冲的学校一起干,组建一个即竞争又合作的学术市场。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里的顶尖大学,成立像美国常春藤的学术联盟,与中国教育部共同推动,逐渐的将中国最有历史、最有潜力的大学的监管从教育部移转到校产基金会、校董会、顾问委员会的手里,将学术专业的监管移转到公开的学术市场。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导师邓小平,有个真知灼见:“摸着石子过河”。市场不是一天造成的。市场的优化过程,纯粹是经验的累积,结集所有参与者的经验与智慧,不断的改进与摸索前进,最后胜出的机制,不是任何一个设计师能单独推导出来的。认识市场机能在学术监管与激励的重要,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步,极不容易跨出,能跨出这一步,而不跌个四脚朝天,后面的路就会逐渐好走。 “摸着石子过河”的真髓是从一小步做起。张维迎这个小红卫兵,在北大搞的学术文化大革命,立意是好的,大方向也对,可是他可能患了他出国前上班的赵老板同样的错误:打击面广了些,步子快了些,调子高了些,手法硬了些。能让人家小老美,日以继夜、不眠不休、老老实实的干真学问的动力,不是校长室的一纸公文,也不是某某大师的大声吆喝,而是那些小老美俗不可耐的经济动机与市场压力。要在世界顶尖杂志发表文章,也不是随便说说就有的。学术这东西,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北大有这么多学者没有受过应有的研究方法、语言表达、思维方式的训练,硬是打鸭子上架,只有官逼民反。说到官逼民反,我在香港科大就患过同样的错误。三流大学的问题就在官本位的学术政策,做学术改革的也是用一纸官书,是很难成功的。 我觉得,学术改革,应该用利导而不是势逼,用市场机能,而不是用官方政策。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最容易突破的新成长点。对原有的教师与学术单位做增量改革。譬如说,把教科书教好要比做前缘研究容易得多,北大许多老师可能无法用英文发表惊世之作,用英文念教科书的本事总有吧!因此计算成果的时候,把文章数的比重压低,把文章质的比重加高,教好书的比重大于劣质文章数的比重,升等评核的时候,多邀请些香港与美国的华人教授参与,采用竞争上岗,竞争加薪。这些都是无法立竿见影的工作,学术本来就不是方便面。自古以来,成功的改革本来就是文火煮青蛙。有点良心与眼光的人都能看到张维迎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贡献,及对整个北大学术改革的贡献。但想要人人讲好话就难了,不被乱石砸死,都算你张维迎走运的了。 案例:香港科大是怎么沦落成为二流大学的? 香港科大的成立,在亚洲学术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大事。香港科大是亚洲第一个按世界一流大学的体制与框架搭建的大学,找到了真正有当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背景、见识、能力与经验的吴家玮,到香港来负责这个划时代的任务。其实,应该说是吴家玮找到了香港来实现他的理想,而不是香港人找到吴家玮去实现香港人的梦想。我不认为,当时在大中华地区(大陆、台湾、香港及新加坡),有任何一个官员或社会领袖真正懂得一流大学是什么回事。我要称赞香港的社会领袖,只有见多识广的香港精英才听得懂吴家玮说什么。大中华地区所有自命为研究型大学的校长或准校长,都应该在桌上放一本香港科大教职员手册,没事的时候,看一看,悟一悟:这些手册条文后面的含义在哪里? 我大声疾呼,建议我现在的老板,清华的顾秉林与浙大的杨卫,请吴家玮做你们的顾问。你们有吴家玮的聪慧,但你们没有他的阅历。学问的领悟是要在一流的环境中长期的熏陶,才慢慢深入骨髓。顾秉林与杨卫在社会科学上没有被长期熏陶的机会。社会科学里的市场机能跟自然科学里的物理机能不一样。物理机能的道理能在书本说清楚九成以上,市场机能得靠从经验、观察与失败中去领会。只有在市场玩过,才知道市场规律。办一流大学的道理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可学。本文开场中,引用杨卫校长的那番话,是在五年前,没有一个中国大陆的校长能说得出如此精确的。这是因为杨卫有在美国一流大学受过完整博士训练的经历,在做学生时,耳濡目染,听老师、同学点评英雄豪杰。吴家玮在UC-San Diego 当过常务副校长(provost),他的经验与智慧是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可贵资源。 现在把话头转回香港科大。在1991年,当我接受科大的邀请去香港看看的时候,科大寄来一些资料讨论科大的愿景及方案,其与众不同,就深深的吸引我。我与吴家玮深谈了几次,他的风度、气势、仪表、思想,与我见过的一流大学校长相比,犹胜一筹。他对科大的构想是许多美国一流大学校长的梦想,由于历史因素而只能是梦想。1991年到位的第一批教授,就是梦幻团队,同时拥有这一批学者,是许多一流大学无法企及的目标。在海滩之旁、峭壁之上的校园,吃定了书呆子的那颗清风皎月、美酒诗书的浪漫心怀。这个校园能让耶鲁大学校长嫉妒得高血压,更别提在可怕的哈林区之旁的哥伦比亚大学了。吴家玮带着科大的校园规划与建校大纲,到美国的顶级与一流大学转了一圈,立刻造成极大的轰动。我想,所有的华人,尤其是香港人,要为香港科大感觉骄傲与兴奋。香港政府应该把科大做为重要的战略布局,发展成整个亚洲的学术中心。 哈!我错了,大错特错。我刚到科大不久,有一次跟的士司机在车上聊起科大,他用非常愤怒的语气,大骂科大。说科大校长贪污,在家里盖了大游泳池,又说科大浪费人民血汗钱。我当时极为震惊。渐渐地,我发现香港的新闻媒体,几乎不报道科大,就是报道,也是批评多,赞誉少。在香港各角落,几乎闻不到一丝以科大为荣的气息。我们这一群很把自己当回事,在世界上也有些人把我们当回事的书呆子,在香港平民的眼中,啥都不是,就是一群糟蹋粮食的饭桶。 的士司机不了解科大,也就罢了,他们没有念多少书嘛,哪晓得哈佛与活佛的差别?大学生该了解我们这些国际知名学者的来头吧?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还不争先恐后的报考科大?哈!我又错了,大错特错。我在科大的时候,以师资的真本事来排名,科大远远的第一,中大第二,港大遥遥第三。由于香港的高速经济发展,越新的学校师资越好。港大最老,师资当然最差,当时有些港大的教授,可能还做不了科大的研究生。在香港待一阵子后,我对香港的高校招生有些了解,才惊奇的发现,科大是香港学生的第三志愿,甚至是第四志愿。要命!连香港的知识分子,也没有把我们这些很把自己当回事的书呆子当一回事。 有些教授,包括我在内,就建议说,我们有这么好的师资,我们应该向全世界招生,尤其向中国大陆招生,为祖国服务。我还兴冲冲地在台湾、新加坡、大陆为科大扩充影响力,号召当地最好的学生考科大,也还真有些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我们发现,港台新陆都是官本位,根本没有市场机制,跨地域招生得通过四地教育部门协调,这一协调,要到哪个猴年马月? 逐渐地,有些老师又飞向海角天涯,留在香港的老师,有些被其他学校慢慢挖了墙角。逐渐地,在世界学术市场上,科大不再是亚洲唯一的亮点,不再英气勃勃。在1991年,世界顶级学者们眼中的亚洲唯一的一流大学,香港科大,到了1999年,就这么沦落成了二流大学。在香港百姓的眼中,还是香港地区的二等大学! 香港科大的案例,为我的理论提供了实证结果,也为浙大与清华发展学术,进入世界二流大学提供一些启发。一流大学要有资源、历史及地缘条件。科大在1991年,满足了资源的条件,而且满足了最难的资源条件:学校领导人与学术领导人。吴家玮与他请来的创校教授,对一流大学操作与学术市场的深刻了解,是到现在还没有亚洲另外一个大学可以比拟。可是科大的创立,也有基因病原(genetic disease)。其中之最,就因为它是个公立大学。公立大学就得跟没有专业知识的官员、议员打交道。这些官员、议员是学校的衣食父母,态度高傲蛮横(香港要比台湾、大陆好多了),而一流学校的操作是很难用客观的短期指标来衡量的,科大与这些官员、议员打交道,根本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有,官员与议员有他们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他们可不会像我们这些书呆子,为办一流大学而拼命。 香港科大从零做起,没有历史,就没有历史包袱;但没有历史,也就没有群众基础。我起初有点纳闷,香港的官员、议员、学者、新闻记者,应该有不少人是多少知道吴家玮干了件多不容易的事的,为什么就没有人出来说句公道话?后来想想,他们能说什么呢?前面分析过,一流大学与三流大学是模式改变(paradigm shift), 一流大学的思维基本是否定三流大学的体系的。这些官员、议员、学者、新闻记者都是港大、中大的毕业生,难道要他们称赞这些外籍兵团,否定自己?这就如同小海龟孙文,到了北京跟大官僚李鸿章谈变法,是李鸿章听不懂?还是李鸿章没有傻到自残? 科大的地缘位置,也注定让它难以保住一流的架势。可以说,科大是一国两制的受害者。香港只有六百五十万人,做为一个香港的公立学校又不能在大陆公开招生,学生市场就只限于香港的弹丸之地。各位看看表一列出的一流大学,哪个不是全球招生的?香港科大是用国际一流的师资去教香港二流的学生,不只是资源浪费,师生都辛苦难过。最近一阵子,香港在谈教育资源整合,香港科大这个名字都有可能成为历史名词。没有历史,没有群众基础,就没有足够的选票来保护这个招牌。 香港科大曾经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梦幻资源:一个有眼光、有魅力、有本事的校长,一群著作等身、国际知名的教授,一个青山绿水、优雅宜人的校园。但是科大没有历史,没有地缘优势。更重要的是,科大是家公立大学,陷身于扯不清的政治泥沼。科大在短暂的辉煌后,回归成香港高等教育的一个平民:一个世界级的二流大学。 我曾在慵懒的周末清晨,躺在清华园九公寓的床上,望着窗外遐想,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没有己巳之变,1991年的中国应该已经到了贞观之治,即将要回归的香港,决定送祖国一个礼物:十亿美金、一个吴家玮、一群在世界擂台成长了三十年的华人学术精英。邓小平大笔一挥,这笔资金与这群书呆子,进驻清华园,从零做起,打造一个顶级的、自我监管的私立大学。这一来,资源、历史、地缘优势不都有了吗?今天的清华,又何至于在三流大学中挣扎?可能今天的清华已经是鄙夷哈佛、无视耶鲁的世界顶级大学。所有世界新科博士的皎皎者,论文一旦被导师首肯,马上就寄到清华,梦想着北京打来的邀请电话。大唐盛世啊!衣冠长安啊!你在何方? 如果我们以搭建香港科大品牌来评价吴家玮,吴校长并没有取得巨大成功,我给他一个“良”(西方的B)。如果我们以搭建学术平台来评价吴家玮,他的成功是划时代的。他并没有把香港科大办成一流,但是他把香港的七家大学办成二流。他的影响,还到了新加坡与大陆(台湾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我前面分析过,从三流大学进入二流大学,是思想的改变,是质的跳跃。一旦进入二流大学的层次,进入一流大学就是只是资源与决心的问题了。 在香港科大创建之前,亚洲的所有大学,都是封闭式教学型的大学。别说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别提参与北美学术市场,在同一个城市内都老死不相往来。在1990年以前,亚洲最西化、最进步的新加坡大学与香港大学的老师都只是些英国与澳大利亚的学士与硕士。这些地区的学术领导人还公开说,澳大利亚的硕士训练都要比美国博士好得多。台湾的学者都是本校子弟,许多是从助教按年资爬上来的。在世界顶级的学术会议是看不到亚洲大学来的学者的。别说来打擂台了,连观众席里,都找不到。近年来,亚洲学术风气的蓬勃发展,香港的三大,甚至七大,都进入了二流大学之林。 这些与香港科大的创建,引起了欧美学术领袖的重视与另眼相看,逼着亚洲的学术当家人打开大门是有密切关系的。 结语 我对中国与大中华地区的经济与学术发展是非常乐观的,有些人甚至说我是盲目的乐观。逐渐地,我发现,就是乐观的我,也都低估了中国与大中华地区进步的速度。 一所一流大学的内部条件是资源、历史、地缘,外部条件是开放、透明、竞争的学术市场。浙大与清华起码有了历史与地缘的优势。中国之大,没有人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垄断市场或阻止市场发展的脚步。这个庞大的市场,会养出大鱼,浙大与清华都有可能是条大鱼。 我认为,浙大与清华都没有理由毛躁,急吼吼地要长大。长大是必然,长得好,就不是定然。学术如同好酒,资源、历史、地缘有了,外部环境对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当今之急,是寻找资源与妥善运用资源。同时耐心地、逐渐地改变外部环境。 一流大学之间的竞争是君子之争,合作是道义的合作。研究型大学的师生是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不断流动的。这些流动切断了个人的私心,增加了信息,辅佐了判断,加强了监控。 进入一流大学最难的一步,是从封闭性的三流大学跨出来。改革与利益重分配是孪生兄弟。在改革中,现有的当家人、在位者是输家。吴家玮并没有把香港科大办成一流,但是在新生的香港科大没有输家,个个是一流大学的支持者,甚至是狂热的信徒。科大的成功站住脚跟,有了成果,让香港其他六家大学能兵不血刃地进入二流大学。一个成功的改革,压力要来自外,不能来自上(会官逼民反),更不可能来自下(那就是造反,更是天下大乱)。浙大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清华的压力,清华的成功蜕变要靠来自浙大的压力。公开、透明、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是必要的压力机能。 参考文献 Avery, C., M. Glickman, C. Hoxby, and A. Metrick, 2004, A revealed preference ranking of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BER Working Paper. Manski, C.F. and D.A. Wise, 1983, College Choice in Americ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pence, M. 1974, Education as a signal, Chapter in Market Signaling.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s, 2006, College Ranking.
5931 次阅读|2 个评论
看到熊大仕先生的毕业照,惊奇于美国大学档案保存之完整
zhang8999 2013-12-22 23:15
熊大仕先生1927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兽医专业毕业时照片。1930年获哲学博士回国后曾担任南开大学生物系系主任,后应北大之邀任教于北大农学院。49年之后三校农科合并之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是我的师祖。最近中国农业大学刘群教授委托留学在美国学习的学生查询资料,竟把熊大仕先生获学位的合影照给找到了。国外学位答辩资料保存之完整,保存之完善真令人佩服。
7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留学之路2-之美国大学分布
zhc5128 2013-11-7 20:36
在美国另外一个感觉就是好多好的大学都在小镇上。Berkeley在小镇上,Stanford在小镇上,Yale在小镇上。 他们的教师和同学们也没有因为在小镇上视野变窄,思路变短,基金少拿;他们是大文章照样发,noble照样拿。而我们的学校除了北京、上海其他地方的好高校凤毛麟角。这种高校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大家为啥都挤压在北京,因为在北京离权利最近,项目好拿、好处好收;有事好商量,有利好平分。一道话,现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教育道德的缺失”功不可没”。而教育道德的缺失最大的根源就是教育配置的不均衡。堵车、高房价、惟利是逐等等系列社会问题根源之一就是因此。 解决北京的问题----把多数以上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迁走。
2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大学追赶美国大学或许仍是一个梦
热度 26 lgmxxl 2013-11-1 09:33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分析之十三 题记:在对德国高等教育进行为期20天的考察以后,有了一些思考与思想。但委实拿不准这些思考与思想是否反映了实际,请在德学者、学生给予批评指正。本人将十分感谢。今日是最后一篇,感谢广大博友给予的建议与批评。 政治学者冯•贝伊美( Klaus Von Beyme) 感叹道:几乎没有任何其他领域像在大学的组织上一样,德国曾是世界的榜样;同样,也没有在任何一个领域像大学一样,德国如此彻底地失去了它的领导地位。德国大学曾经是世界大学的中心,后因人才流失,德国大学被英美国家大学所超越。近二十年来,德国大学力精图治,积极推出各种举措,力图缩小与美国大学的差距。但从实践上看,德国大学追赶美国大学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看,这种追赶并没有特别凑效。其主要问题是: 1 、大学制度尚不具备完全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 现代大学制度的突出特征是鼓励院校竞争,促进大学错位发展;突出大学二级学院主体地位,形成交叉学科、大学科优势;激励员工奋发有为,勤恳工作。从目前德国大学制度看,德国大学并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鼓励大学之间相互竞争、大学学院相互竞争的举措,德国大学更多的是带有计划色彩的大学行政制度。甚至德国大学传统中的教授治校、大学自治,也正在被各种计划、目标管理所侵蚀。在德国大学里,我们看到的更多地是严谨,一丝不茍。追赶世界一流大学似乎只是一些德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们的“大学梦”,而不是德国大学的共同诉求。 2 、德国大学投资主体单一,大学经费不及美国同类大学五分之一。 德国大学95%是公办的,由州政府投资兴办,其运行经费的75%来自州政府。这也即是说,除了政府投入,德国大学筹措经费的能力十分有限。同时,德国大学不收学费,这样,就使德国大学运行经费普遍较少。以柏林自由大学为例,其2012年运行经费只有4.5亿欧元,比清华大学都少,不及斯坦福大学五分之一。有钱不一定可以办出高水平大学,但没有钱是绝对不可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现在,即便是联帮政府推出卓越计划,加大对大学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也是十分有限的。没有钱,大学就不可能引进世界一流的人才,不可能购买世界最先进的设备。 德国大学经费不足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其拨款的计算方法。德国州政府拨款采取“核心资金”计算方法。这种按实际价值计算核心资金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基本没有增长。虽然大学来自“第三方”经费翻了一番,但“第三方”经费不能弥补大学核心资金的不足。一些经济情况不好的州,没有能力履行它们的义务。因德国基本法规定,教育及文化事务是各州的任务,大学经费问题属16个州管辖。联邦政府不可以为大学提供资金。目前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呼吁改变基本法的规定,允许联邦政府直接及长期扩大给大学的基本经费。同进,也在研究大学生收费问题以及企业购买毕业生问题,以解决大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但这些仍是纸上谈兵。 3 、科研双轨制,大学科研能力受到限制。 制约德国大学发展的另一因素是德国实施的科研双轨制。即德国在大学之外,有一个科学院系统进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基础项目的研究。这些研究院,其运行经费比大学比多得多,科研实力也比大学强,重大成果主要由他们取得。虽然德国大学与德国研究院有很好的互动,人员可以互聘,但终归影响了德国大学科研能力。近些年德国最主要科研成果、诺贝尔获得者均出自这些研究院即是证明。这与美国大学形成显明对比。在美国,进行基础研究的场所主要是大学,美国大学集中了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德国科学院则分流了德国大学的科研人才。 4 、德语世界,难与世界同步交流。 德国普遍的语言是德语,这与世界学术交流的平台主要是英语不相合拍。德国的成果发表主要以德语为载体,影响了其交流的空间。德国大学英语还没有成为主要的教学语言,也影响其学生、教师的国际化。同时,德国大学网站建设也基本以德语为主,英语网站建设明显滞后。这些都为其国际化造成不小的问题。它不易吸引世界一流的学者和学生,其成果也不易为世界所接受。 5 、苛刻的教师发展制度,造成人才流失 德国大学教师晋升渠道单一,晋升速度太慢,晋升机遇较少,这大大影响了德国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在德国的博士生、博士后学术人员,大部分不愿意去德国大学工作,他们更愿意去薪酬较高的企业或去美国大学工作。德国大学已经评上W1的“副教授”们,也不安心于在德国“等待”“W3”的机会,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为北美国家大学所聘任。上世纪30年代德国曾因人才流失失去了其世界大学中心的地位,现在,其人才流失也会影响其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脚步。 从一流大学需要的五大条件:制度、环境、人、钱、时间五个方面来看,德国大学尚没有先进的大学制度,也没有一流的大学发展环境,没有引入世界一流人才的条件,也没有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金钱,德国大学追赶世界一流大学的路不会是坦图,这个过程也不会太短。或许在若干年的时间里,它只能是一个“德国大学梦”。
个人分类: 国外高等教育|20473 次阅读|52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数学研究生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hhldf 2013-10-2 22:14
美国大学数学研究生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去美国读数学研究生,就要对美国大学数学研究生的基础课程有所了解,下面是有关美国本科以及研究生数学基础课程的参考书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学年   几何与拓扑:   1、James R. Munkres, Topology:较新的拓扑学的教材适用于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   2、Basic Topology by Armstrong:本科生拓扑学教材;   3、Kelley, General Topology:一般拓扑学的经典教材,不过观点较老;   4、Willard, General Topology:一般拓扑学新的经典教材;   5、Glen Bredon, Topology and geometry:研究生一年级的拓扑、几何教材;   6、Introduction to Topological Manifolds by John M. Lee:研究生一年级的拓扑、几何教材,是一本新书;   7、From calculus to cohomology by Madsen:很好的本科生代数拓扑、微分流形教材。   代数:   1、Abstract Algebra Dummit:最好的本科代数学参考书,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代数教材;   2、Algebra Lang:标准的研究生一、二年级代数教材,难度很高,适合作参考书;   3、Algebra Hungerford: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代数教材,适合作参考书;   4、Algebra M,Artin:标准的本科生代数教材;   5、Advanced Modern Algebra by Rotman:较新的研究生代数教材,很全面;   6、Algebra:a graduate course by Isaacs:较新的研究生代数教材;   7、Basic algebra Vol III by Jacobson:经典的代数学全面参考书,适合研究生参考。   分析基础:   1、Walter Rud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本科数学分析的标准参考书;   2、Walter Rudin, Real and complex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分析教材;   3、Lars V. Ahlfors, Complex analysis: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经典的复分析教材;   4、Functions of One Complex Variable I,J.B.Conway: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经典;   5、Lang, Complex analysis: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参考书   6、Complex Analysis by Elias M. Stein:较新的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教材;   7、Lang, Re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研究生级别的分析参考书;   8、Royden, Real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实分析教材;   9、Folland, Real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实分析教材。   第二学年   代数:   1、Commutative ring theory, by H. Matsumura:较新的研究生交换代数标准教材;   2、Commutative Algebra III by Oscar Zariski , Pierre Samuel:经典的交换代数参考书;   3、An introduction to Commutative Algebra by Atiyah:标准的交换代数入门教材;   4、An introduction to homological algebra ,by weibel:较新的研究生二年级同调代数教材;   5、A Course in Homological Algebra by P.J.Hilton,U.Stammbach:经典全面的同调代数参考书;   6、Homological Algebra by Cartan:经典的同调代数参考书;   7、Methods of Homological Algebra by Sergei I. Gelfand, Yuri I. Manin:高级、经典的同调代数参考书;   8、Homology by Saunders Mac Lane:经典的同调代数系统介绍;   9、Commutative Algebra with a view toward Algebraic Geometry by Eisenbud:高级的代数几何、交换代数的参考书,最新的交换代数全面参考。   代数拓扑:   1、Algebraic Topology, A. Hatcher:最新的研究生代数拓扑标准教材;   2、Spaniers “Algebraic Topology”:经典的代数拓扑参考书;   3、Differential forms in algebraic topology, by Raoul Bott and Loring W. Tu:研究生代数拓扑标准   4、Massey, A basic course in Algebraic topology:经典的研究生代数拓扑教材;   5、Fulton , Algebraic topology:a first course:很好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的代数拓扑参考书;   6、Glen Bredon, Topology and geometry:标准的研究生代数拓扑教材,有相当篇幅讲述光滑流形;   7、Algebraic Topology Homology and Homotopy:高级、经典的代数拓扑参考书;   8、A Concise Course in Algebraic Topology by J.P.May:研究生代数拓扑的入门教材,覆盖范围较广;   9、Elements of Homotopy Theory by G.W. Whitehead:高级、经典的代数拓扑参考书。   实分析、泛函分析:   1、Royden, Real analysis:标准研究生分析教材;   2、Walter Rudin, Real and complex analysis:标准研究生分析教材;   3、Halmos,”Measure Theory”:经典的研究生实分析教材,适合作参考书;   4、Walter Rudin, Functional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泛函分析教材;   5、Conway,A course of Functional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泛函分析教材; 6、Folland, Real analysis:标准研究生实分析教材;   7、Functional Analysis by Lax:高级的研究生泛函分析教材;   8、Functional Analysis by Yoshida:高级的研究生泛函分析参考书   9、Measure Theory, Donald L. Cohn:经典的测度论参考书。   微分拓扑 李群、李代数   1、Hirsch, Differential topology:标准的研究生微分拓扑教材,有相当难度;   2、Lang, Differential and Riemannian manifolds:研究生微分流形的参考书,难度较高;   3、Warner,Foundations of Differentiable manifolds and Lie groups:标准研究生微分流形教材,有相当的篇幅讲述李群;   4、Representation theory: a first course, by W. Fulton and J. Harris:李群及其表示论标准教材;   5、Lie groups and algebraic groups, by A. L. Onishchik, E. B. Vinberg:李群的参考书;   6、Lectures on Lie Groups W.Y.Hsiang:李群的参考书;   7、Introduction to Smooth Manifolds by John M. Lee:较新的关于光滑流形的标准教材;   8、Lie Groups, Lie Algebras,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by V.S. Varadarajan:最重要的李群、李代数参考书;   9、Humphreys, Introduction to Lie Algebras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 SpringerVerlag, GTM9:标准的李代数入门教材。   第三学年   微分几何:   1、Peter Petersen, Riemannian Geometry:标准的黎曼几何教材;   2、Riemannian Manifolds: An Introduction to Curvature by John M. Lee:最新的黎曼几何教材;   3、doCarmo, Riemannian Geometry.:标准的黎曼几何教材;   4、M. Spivak,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Geometry I—V:全面的微分几何经典,适合作参考书;   5、Helgason , Differential Geometry,Lie groups,and symmetric spaces:标准的微分几何教材;   6、Lang, Fundamentals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最新的微分几何教材,很适合作参考   7、kobayashi/nomizu, Foundations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经典的微分几何参考书;   8、Boothby,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ble manifolds and Riemannian Geometry:标准的微分几何入门教材,主要讲述微分流形;   9、Riemannian Geometry I.Chavel:经典的黎曼几何参考书;   10、Dubrovin, Fomenko, Novikov “Modern geometry-methods and applications”Vol 1—3:经典的现代几何学参考书。   代数几何:   1、Harris,Algebraic Geometry: a first course:代数几何的入门教材;   2、Algebraic Geometry Robin Hartshorne :经典的代数几何教材,难度很高;   3、Basic Algebraic Geometry 12 2nd ed. I.R.Shafarevich.:非常好的代数几何入门教材;   4、Principles of Algebraic Geometry by giffiths/harris:全面、经典的代数几何参考书,偏复代数几何;   5、Commutative Algebra with a view toward Algebraic Geometry by Eisenbud:高级的代数几何、交换代数的参考书,最新的交换代数全面参考;   6、The Geometry of Schemes by Eisenbud:很好的研究生代数几何入门教材;   7、The Red Book of Varieties and Schemes by Mumford:标准的研究生代数几何入门教材;   8、Algebraic Geometry I : Complex Projective Varieties by David Mumford:复代数几何的经典。   调和分析 偏微分方程   1、An Introduction to Harmonic Analysis,Third Edition Yitzhak Katznelson:调和分析的标准教材,很经典;   2、Evans,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偏微分方程的经典教材;   3、Aleksei.A.Dezin,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Springer-Verlag:偏微分方程的参考书;   4、L. Hormander “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Operators, ” III:偏微分方程的经典参考书;   5、A Course in Abstract Harmonic Analysis by Folland:高级的研究生调和分析教材;   6、Abstract Harmonic Analysis by Ross Hewitt:抽象调和分析的经典参考书   7、Harmonic Analysis by Elias M. Stein:标准的研究生调和分析教材;   8、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Second Order by David Gilbarg:偏微分方程的经典参考书;   9、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Jeffrey Rauch:标准的研究生偏微分方程教材。   复分析 多复分析导论   1、Functions of One Complex Variable II,J.B.Conway:单复变的经典教材,第二卷较深入;   2、Lectures on Riemann Surfaces O.Forster:黎曼曲面的参考书;   3、Compact riemann surfaces Jost:黎曼曲面的参考书;   4、Compact riemann surfaces Narasimhan:黎曼曲面的参考书;   5、Hormander ” An introduction to Complex Analysis in Several Variables”:多复变的标准入门教材;   6、Riemann surfaces , Lang:黎曼曲面的参考书;   7、Riemann Surfaces by Hershel M. Farkas:标准的研究生黎曼曲面教材;   8、Function Theory of Several Complex Variables by Steven G. Krantz:高级的研究生多复变参考书;   9、Complex Analysis: The Geometric Viewpoint by Steven G. Krantz:高级的研究生复分析参考书。   专业方向选修课:   1、多复分析;2、复几何;3、几何分析;4、抽象调和分析;5、代数几何;6、代数数论;7、微分几何;8、代数群、李代数与量子群;9、泛函分析与算子代数;10、数学物理;11、概率理论;12、动力系统与遍历理论;13、泛代数。   数学基础:   1、halmos ,native set theory;   2、fraenkel ,abstract set theory;   3、ebbinghaus ,mathematical logic;   4、enderton ,a mathematical introduction to logi   5、landau, foundations of analysis;   6、maclane ,categories for working mathematican。应该在核心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穿插选修   假设本科应有的水平   分析:   Walter Rud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postol , mathematical analysis;   M.spivak , calculus on manifolds;   Munkres ,analysis on manifolds;   Kolmogorov/fomin , introductory real analysis;   Arnold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代数:   linear algebra by Stephen H. Friedberg;   linear algebra by hoffman;   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 by Axler;   advanced linear algebra by Roman;   algebra ,artin;   a first course in abstract algebra by rotman。   几何:   do carmo, differential geometry of curves and surface   Differential topology by Pollack;   Hilbert ,foundations of geometry;   James R. Munkres, Topology。   通过上面对美国大学数学研究生基础课程参考书目的解读,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美国大学数学研究生的学生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来提前做好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准备和规划。
36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状堪忧的美国大学
热度 1 ScienceNews 2013-9-13 16:11
作者:本刊见习记者 段歆涔 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来自政府的支持越来越少,美国各大学遭到了猛烈的冲击。尽管美国大学通过扩招、扩建校园和广纳捐赠资金等方式试图力挽狂澜,但是在资金支持力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美国大学在全球之巅还能站多久?还能否保持自身的领导地位? 政府撤资 当下,美国政府资助额度停滞不前,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美国顶尖高校的校领导认为,私人捐助在他们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份由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在全球排名前25位的高校中,美国占19所。 很多顶尖的大学担心,如果他们收入来源的最大比重——政府拨款缩减,其排名可能会下滑。放眼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它们对科学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多,这也加剧了美国各大学的担忧。 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很多学校正在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种屡试不爽的美国式促进发展的策略:寻求来自富裕捐赠者的捐款。尽管近期全球经济衰退,但是该策略正在取得丰厚的收效。例如,去年,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第一个在一个学年内筹集超过10亿美元私人捐款的非营利性机构。 公共机构也变成了积极的资金筹集方。即将离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校长Robert Birgeneau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慈善事业。我认为,我们已经挺过了危机,现在我们需要过渡到新的模式中来。” 历史机遇 尽管普通公民可能会认为,美国在世界科学界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美国拥有的杰出科学成就,其实是近些年才有的现象。诚然,诸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这样第一流的大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光荣历史;但是其他学校诸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其历史仅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此外,直到过去的50年,在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领域中,美国才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Shirley Tilghman说:“几个世纪以来,学术领域的‘霸主’地位始终是不固定的。”12年前,Tilghman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下个月他将辞职。他说,科学研究的中心最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和一些卓越的意大利大学,之后转移到德国,再到英国,直到相对最近的时期,才横跨大西洋移至美国。 哈佛大学校长兼历史学家Drew Faust说,人们会认为,伟大大学的沉浮建立在一些不可改变的历史时刻的基础上,这是错误的想法。Faust补充道:“一些宿命论和命运注定论的观点认为,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对待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置之不理,并且表示,我们的循环已经终止了。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有着最完善的大学制度。能否在这其中的某一领域,或是两个领域都继续保持领头羊的地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非取决于命运。”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Anthony Grafton认为,美国大学已经达到并一直保持卓越的地位,这得益于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因素的结合。Grafton说:“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对研究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伟大科研机构的诞生。”他以德国和英国两个利用地缘政治优势支援科学的国家为例进行说明。但他说:“这还远不够。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人造卫星,就没有美国今日的地位。这一系列事件造成了一种认知:美国的国家安全依赖于对科研的投入。” 这一想法在工程师兼美国白宫顾问Vannevar Bush给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撰写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中得到了具体阐释。这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报告诞生于1945年,强调了联邦支持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Grafton解释说,报告要求对科研各领域进行全面的投入,而不是只支持那些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领域。科研变成了大学的中心工作。这一报告对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成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迅速扩张。 根据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10年,对二战退伍军人提供资助,使他们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但是这一浪潮在20世纪50年代初逐渐平息,大学的招生数量也开始减少。事实上,是这批人的下一代,也就是所谓的“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构成了当今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但是一系列新的人口趋势和经济趋势正在促使美国的研究性院校再一次重新思考自身的战略。 岌岌可危 正如一只大白鲨必须在水中保持前进以吸取足够的氧气防止溺水,一所名列前茅的研究型大学要想保持领先的地位,也需要不断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新的校舍、更新设备和设施以及吸引所需的世界顶尖研究人员和有潜质的学生。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最近几十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其他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速度远超整体经济增速的原因。 尽管在过去十几年中,美国个人收入停滞不前,但美国精英大学的预算大约翻了一番。这笔增加的金额主要流向科研,而非造就更多大学生。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总体预算从2000年的18亿美元增至今年的44亿美元,但是其新生班的规模仍保持在1750人左右。 家长支付着不断上涨的学费,可能会认为这些钱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即使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私立精英学校——一名本科生每年需支付6万美元的费用,学费也仅占学校当年总收入的17%。公众和政治家对大学教育的价值提出质疑,并要求大学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年都小幅提高学费可能成为一个危险的做法。 其他收入来源也岌岌可危。对于具有医学院和校医院的大学而言,接收病人提供了一笔重要的收入。2010年出台的奥巴马医改计划中的规定要求控制医疗费用,这给学术医学中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对公立大学而言,从历史上看,政府拨款占其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在过去的20年间,这一收入来源一直稳步下降。很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将自身形容为“政府协助的”甚至是“和政府有关联的”,来反映政府角色的弱化。 Mark Nordenberg说:“35年前,我成为法学院的一名教员,当时政府拨款占学校总预算的1/3。”自1995年起,Nordenberg一直是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校长。如今政府拨款远低于总预算的10%,如果校董事会仅用拨款这一项指标来决定校长人选的话,他们很久之前就会考虑更换新校长了。 对于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最主要的两大收入来源通常是对研究的赞助(绝大多数来自联邦政府)和投资收益(意味着慈善事业和学校的捐赠收入)。然而,传统上,获得研究经费会使学校享有更高的声望,因为研究经费的授予需要通过诸如NSF、NIH等资助机构的同行评审。这笔经费非常重要,以至于政府拨款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整体素质的标准之一。 关注歧视 许多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在追求科学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努力克服缺乏榜样、缺乏机会甚至受到歧视等困难。不过有一个阻挡他们前进的障碍长久以来似乎被忽视了——拿到博士学位所需的费用。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些群体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经济因素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毕业时,相较于学校中的白人或亚裔美国人,他们往往欠下更多的钱。 传统观点认为,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不欠下大量债务的情况下,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博士学位。这种所谓的“搭便车”教育,源于一系列旨在满足学费和生活费需求的机制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学生奖学金、制度上的支持等。这种经济负担的减轻,研读艺术和人文学科的高级学位或主修法律、医学和其他学科的学生的境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Tanenbaum坦承:“我们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她期待明年能在乔治·华盛顿大学(GW)获得她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这仅仅是了解目前的现状走出的第一步。” 另外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以少数群体为对象,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问题。5月,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GS)在其发布的一份试点研究报告中,对比了选择STEM领域与商科进行深造的学生(来自5所学院)的结业率与辍学率。尽管CGS的研究样本容量很小,没有包含被忽视的少数族裔学生的数据,但该项研究却收集到了那些辍学学生的数据,而这正是研究机构很少关注的。 研究显示,对于那些辍学的学生来说,缺少资金支持几乎是他们选择放弃学业的最重要原因。GW高等教育管理学助理教授、Tanenbaum的论文导师Lindsey Malcom-Piqueux说:“财富与获取资金的渠道对学生决定是否深造具有重要影响。” 2012年,她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Alicia Dowd共同发表了一份关于本科生负债如何影响其是否继续STEM研究生学业的研究报告。Malcom-Piqueux指出:“白人与亚裔美国人更倾向于向家人借款,因为他们的家庭普遍更富有。” 对于AIR的结论,Malcom-Piqueux表示,单单只是这个数据就足以对研究生的生源产生巨大影响。她认为:“那些在本科毕业阶段负债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可能性较低。” 而另一方面,AIR的研究揭示,即便在本科阶段没有任何负债的学生一旦选择继续深造,将立刻陷入负债的深渊。Malcom-Piqueux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平均而言,处于弱势的少数族裔群体,当他们在继续博士学业时,学校的选择面较窄,学院的资金和援助也有限。” Dowd认为,种族问题是被刻意忽略的重大问题。她说:“AIR调查报告的作者在综合各种因素后,将落脚点放在债务不平等上,但他们忽略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种族歧视和偏好问题。如果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试图粉饰过去和现在一直存在的歧视问题,那么我们的研究已经偏离了方向。” 一些新的数据即将出炉。CGS希望在今年获得关于选择继续STEM博士学业的、来自21个学院的少数族裔群体的财政状况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这些学生结业率资料的一部分。今年秋季,受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CREF)资助,CGS将发起一项旨在衡量来自15所大学的研究生理财智商水平的研究。CGS的Daniel Denecke说:“这项研究有可能为AIR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答案,此时此刻,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够充分。”■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3年第07期 科学·深度)
7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大学校友对“丑闻”反应强烈
热度 21 曹聪 2013-9-13 16:11
这几天张曙光贿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科学网持续升温。 编辑MM左右为难,给那些博文加精或不加精都政治不正确,看来她们是得好好去学习马克思主义了。 中科院御用应急管理专家先是认为 此事是隔壁院子的事 。后来因为没有请他出山而祭出借古喻今的把戏, 用中国足球的旧事说公安局来人了 。 其实,真正窝火的是小编和应急专家的领导的领导。当年办个劳什子的科学网,现在倒好,引火烧身。看来他们辜负了不久前来视察的习大大,要“率先”照照镜子洗洗澡了。 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V新华社盯着张曙光与中国科学院之间的纠葛了,并且追问“ 张曙光参选院士:何人需要打点 ”,科学网的大V们就不用担心5000次点击或者500次转发了。嘿嘿。 Anyway,在现代社会,“丑闻”无处不在。上周见到美国丹佛大学的赵穗生教授,他讲了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丑闻”以及校友们的反应。 丹佛大学有“西部哈佛”的美誉,但不是名校。这并不妨碍这所学校出名人。各位一定听说过奥布赖特,就是那个捷克移民后来当上美国国务卿的女士? 奥布赖特的父亲科贝尔,曾任捷克斯洛伐克驻南斯拉夫大使。后流亡美国,并创办了丹佛大学国际研究院,即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Josef Korbel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科贝尔教授除了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国务卿,还是美国另一位女国务卿赖斯的启蒙老师。当然,两位女国务卿道不同,各司其主。 这个学院的现任院长希尔(Christopher Hill)曾任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是朝核六方会谈中国出入钓鱼台的风云人物。他2010年7月出任院长,但不是教授。 【插一句:希尔的前同事James B. Steinberg曾是克林顿的副手,现任Syracuse University有名的Maxwell School of Citizenship and Public Affairs的院长和全校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 希尔筹款有一套。可不,学院在9月11日授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全球服务奖”(Global Service Award),并借此机会筹款67万美元。 但是,师生们不高兴了,认为布什是“战犯”,学院授奖给他是“丑闻”。校友的反应尤其强烈。赵穗生教授告诉俺,不少校友将毕业证书寄回了学校,不再承认Josef Korbel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是他们的母校。他们肯定也不会再给学校捐款。 学校教授是否会对希尔院长投不信任票,大家也拭目以待。各位知道,哈佛前校长就是因为教授的不信任而下台的。
个人分类: 其他|4861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留学生如何快速适应美国大学课堂
lixiangdong 2013-9-2 21:33
由于中美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在留学生活初期,来自课业上有形无形的压力多少令人感到吃不消。为了使留学生能减少留学初期的盲目摸索,本文将系统地提供各种课业上的适应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能让留学生在调适课业压力之余,放松心情,使留学生活更加得心应手。 选课 选课本身可说是一个必修课,课程选择适当与否将是影响学期成绩的最大关键。刚开始就读的第一个学期,特别要注意课不要选得太多、太重,以免为自己带来沉重的功课负担。虽然学校规定修满十二个学分的学生才被承认为全时学生(Full-Time Student)身份,但是若觉得负担太重,可以跟指导教授讨论少修一门课,并请他在有关文件上签名,再向注册组报备,便可继续保持全时学生身份。 有关课程内容的资料,在开学之前就应着手收集。例如参阅学校各系目录(Catalog)上的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或是参考课程时间表(Course Schedule)等等,都可以得知自己系上所开的课程。 在选课时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一定要了解课程内容和主讲教授。你最好事先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你有用、你是否感兴趣、教授教研水平如何、为人如何、教学方式如何等等。 1、课程进度表 由于普通的课程简介通常相当简略,若想知道更详细的课程内容,一定要主动到系办公室直接询问开课的教授或其助教、秘书。同时索取该课程整个学期的上课计划进度表(Syllabus),上面列有详尽的课程目标、每次上课进度、评分标准,以及书单等等项目,可说是选课时最实际的参考。 2、教授的名声 学生对教授的评论是选课时另一重要考量因素。有时某门课的名称、内容相当吸引人,但若打听出该教授是个“Killer”,可考虑放弃该门课。所谓“杀手”教授通常有很多考试、作业,而且分数给的不高,一般而言并不受学生欢迎。当然,有心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同学,可以着重考察教授的学术能力和观念等等。 开学之后,正式上课或旁听更可印证自己选课选得如何。如果上课时发现该课程并不符合自己需要、太难或者旁听时对其他课程产生兴趣,都应该当机立断尽快办理改选手续。通常在开学前某一特定时间内加、退选,不必收取费用。 课前准备与课后复习 选课就绪后,教材的购买问题又令人头大。美国的教材非常昂贵,动辄三五十美元。为了节省开销,可以考虑买旧书(Used Book),甚至不买,而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此外,一般校内书店书价通常高出市价,如果可能,不妨抄下书单到校外书店购买教材。 在正式上课之前,课前的预习是很重要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多花点时间认真阅读必要的教材和参考书,预先对教授所要讲的内容作到心里有底,这对于我们英语非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只有这样,你才能比较多地理解教授在课堂上的讲述,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加入同学们的讨论。 课前及课后充分的阅读准备,将有助于课堂内容的有效吸收。一般而言,研究生课程进度相当快,尤其暑期(Summer Session)的课程时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面对在短期内要读完的好几本教材及指定读物,如何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便成了十分重要的课题。 阅读英文书时最好不要逐字诵读,这样不但速度缓慢,也不容易找出文章里的关键所在。阅读时应该随时提笔,记下自己所学专业领域的字汇及术语,而且每读一个段落,应做摘要笔记,或是标示出重要关键字词。 此外,最好能训练自己用简单英文交代大意——一来方便日后复习,二来更能练习使用英文表达,以增加课堂上发言的信心。每当阅读英文书籍时,常会遇到一大堆单字,而令人产生“字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更有甚者,即使查出所有单字的意义,却仍对整句词语一知半解,教人相当气馁。 为了增进自己的阅读速度及能力,最好不要太拘泥于字句的推敲钻研,而应以掌握全段、全文大纲为努力的方向。预习、复习时,有时候可以使用中文相关书籍来辅助英文书籍的阅读,以掌握概念。但是中文书籍的辅助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唯有在平时就能充实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才能吸收更多专业领域的新知。 课堂行为 不论托福听力成绩有多高,几乎每位留学生刚开始上课时都经历过一段“鸭子听雷”的茫然。如此一来便影响课堂上的反应,以及抄笔记的速度。除了尽快设法熟悉每位教授不同的口音及讲话方式外,录音或笔记都可以帮助自己,但需注意下列几点: 1、录音 上课时即使听得再认真、笔记做得再勤快,也不免有疏失之处。这时候,录音机就成为温习功课、补充笔记的最大帮手。但录音之前一定要征求教授的同意,因为牵涉到版权或其他问题,有些教授并不欢迎学生录音。此外,必须避免对录音过分依赖,不要以为录音后回家可以反复再听,而影响上课专心的态度。 2、笔记 除了自己预习、复习时的笔记之外,上课所记的笔记常常是课程的精华、考试时参考的宝典。大致说来,一至二个学期下来,留学生就能培养出记笔记“简单扼要、层次分明”的功力。如果教授喜欢写黑板,对记笔记的帮助当然很大;若是讲演或讨论的课,则需特别留意“Thereare some important points...”、“This is the key which...”或是“I’d like you to remember...”等类似的开场白,它们几乎都是上课重点所在。 此外,还要学习能够过滤出课堂重点,假若教授或同学发言时说些无关紧要的话,当然就不必有闻必记了。如果笔记一直无法抄得好,应该设法跟其他同学借来参考,甚至直接向教授反映。通常教授会指派助教或特定同学协助。有了上课完整的笔记,预习、复习功课时更能如虎添翼。 3、发言 上课时的发言,不但能与教授及其他同学做多向交流,也能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在教授心中留下好印象。中国学生通常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许多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够好、害怕出洋相而不敢发言。事实上,人都已经越洋留学了,又何必过分担心出洋相呢?如果觉得自己英语能力不强,上课发言不正是训练自己用英语表达的好机会吗?虽说如此,如何突破心理障碍而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却仍是留学生最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 美国学生从小即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随时能侃侃而谈。但他们也习惯接纳别人发表意见,一旦外国学生发言,他们通常会耐心听完。刚开始若真不知如何表达,不妨先就上课听不懂、听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例如可以举手向教授表示:“I can’t follow you.”或是“Can you say that again?”。当然,最好是能逐渐去除恐惧的心理,进而勇敢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才能达到思想交流的目的。  考试、习题与报告 在经过一学期紧张的学习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学习测评了。评价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不外大小考试、作业习题与书面、口头报告等,并不是每位教授都选择同样的方式。 1、考试 期中、期末两次大考,成绩比重约占全学期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每到考试期间,大家都挑灯夜战,不敢掉以轻心。若是在课堂上考试,最好问清楚各种细节,如考试形式、内容、范围等。考试若采取申论题的形式,如果担心时间不够使用,可尝试向教授要求延长作答时间。此外,更应问明是否能携带英汉或汉英字典进场作答。另外一种拿回家完成的考试(Take Home Exam),由于没有时间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一般来讲压力不大。只要根据上课笔记、指定书籍内容发挥,再注意词句的连贯与修饰,获得满意的成绩应该不难。 2、指定作业(Assignment) 不同的科系有不同方式的作业习题。大致说来,数理商等系的作业以计算、应用题方式较为常见,只要上课用心听讲,再参考教材及笔记,或跟同学、学长讨论,这种作业多半难不倒你。而人文社会科系的作业,通常是指定阅读和书面报告,这种作业较偏重评论、分析和表达。 除此之外,口头报告(Presentation)可能是压力最大的一种作业形式。由于上课时要在教授及其他同学面前用英文报告,所以文稿的拟定必须特别清楚流畅;而面对随时可能被教授或同学打岔和质疑,常会令人神经紧张。然而,准备这种作业的方式,唯有融会贯通,并且熟记自己所拟的文稿内容,并事先请其他同学“试听”一下,才能让自己正式提出报告时从容不迫。 3、学期报告(Term Paper) 有许多教授喜欢以学期报告取代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有关撰写学期报告的各种细节也不容忽视。为了避免自己写的报告格式不符合教授要求,最好事先能向教授索取一分报告样本,依照其各种规定来写,才万无一失。例如多数心理系同学必须遵守APA(美国心理协会)所发行的报告格式书写,丝毫不得马虎。在美国留学,写学期报告时千万不能小看著作权的问题,凡是引用别人的资料或言词,必须详细注明,以免被冠上“剽窃”的罪名,轻则受低分处分,严重时更遭退学的命运。如果能随时注意引用原句时要加上引号,以及注明原文作者、书名及页数,即可避免抄袭之嫌。 着手进行学期报告时,有任何疑问或想法意见都可在教授办公时间(Office Hour)与其商讨。如在报告截止日期前写完,不妨先拿去跟教授讨论,一方面有利于报告整体的修改,另外也可增加教授的印象。在Office Hour会见教授,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万不可以怕麻烦教授为由,而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撰写学期报告时,首重内容品质,而不是文字的华美。所以只要文法正确、主旨突出、文意连贯并且清楚明了,就算是一篇上乘的报告。然而,对自己的英文能力无论抱持多大的信心,最好还是请美国同学或花钱聘请人帮忙修改英文文法、修辞,甚至全文组织,以使整篇报告更加圆润通顺。 留学生活虽不尽如“游学”般轻松惬意,但是只要熟悉了与课业相关的“游戏规则”,读书得法,留学生也能时时忙里偷闲的。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2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新闻》:现状堪忧的美国大学
毛宁波 2013-8-7 20:18
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来自政府的支持越来越少,美国各大学遭到了猛烈的冲击。尽管美国大学通过扩招、扩建校园和广纳捐赠资金等方式试图力挽狂澜,但是在资金支持力度产生变化的情况下,美国大学在全球之巅还能站多久?还能否保持自身的领导地位? 政府撤资 当下,美国政府资助额度停滞不前,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美国顶尖高校的校领导认为,私人捐助在他们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份由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在全球排名前25位的高校中,美国占19所。 很多顶尖的大学担心,如果他们收入来源的最大比重——政府拨款缩减,其排名可能会下滑。放眼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一些亚洲国家,它们对科学研究的投入越来越多,这也加剧了美国各大学的担忧。 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很多学校正在有针对性地实施一种屡试不爽的美国式促进发展的策略:寻求来自富裕捐赠者的捐款。尽管近期全球经济衰退,但是该策略正在取得丰厚的收效。例如,去年,斯坦福大学成为世界第一个在一个学年内筹集超过10亿美元私人捐款的非营利性机构。 公共机构也变成了积极的资金筹集方。即将离职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校长Robert Birgeneau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慈善事业。我认为,我们已经挺过了危机,现在我们需要过渡到新的模式中来。” 历史机遇 尽管普通公民可能会认为,美国在世界科学界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美国拥有的杰出科学成就,其实是近些年才有的现象。诚然,诸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这样第一流的大学已经有几百年的光荣历史;但是其他学校诸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其历史仅可追溯到19世纪晚期。此外,直到过去的50年,在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领域中,美国才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Shirley Tilghman说:“几个世纪以来,学术领域的‘霸主’地位始终是不固定的。”12年前,Tilghman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下个月他将辞职。他说,科学研究的中心最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和一些卓越的意大利大学,之后转移到德国,再到英国,直到相对最近的时期,才横跨大西洋移至美国。 哈佛大学校长兼历史学家Drew Faust说,人们会认为,伟大大学的沉浮建立在一些不可改变的历史时刻的基础上,这是错误的想法。Faust补充道:“一些宿命论和命运注定论的观点认为,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对待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置之不理,并且表示,我们的循环已经终止了。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有着最完善的大学制度。能否在这其中的某一领域,或是两个领域都继续保持领头羊的地位,取决于我们自己,而非取决于命运。”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Anthony Grafton认为,美国大学已经达到并一直保持卓越的地位,这得益于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因素的结合。Grafton说:“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对研究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伟大科研机构的诞生。”他以德国和英国两个利用地缘政治优势支援科学的国家为例进行说明。但他说:“这还远不够。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人造卫星,就没有美国今日的地位。这一系列事件造成了一种认知:美国的国家安全依赖于对科研的投入。” 这一想法在工程师兼美国白宫顾问Vannevar Bush给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撰写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中得到了具体阐释。这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报告诞生于1945年,强调了联邦支持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Grafton解释说,报告要求对科研各领域进行全面的投入,而不是只支持那些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领域。科研变成了大学的中心工作。这一报告对于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成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迅速扩张。 根据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10年,对二战退伍军人提供资助,使他们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但是这一浪潮在20世纪50年代初逐渐平息,大学的招生数量也开始减少。事实上,是这批人的下一代,也就是所谓的“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构成了当今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但是一系列新的人口趋势和经济趋势正在促使美国的研究性院校再一次重新思考自身的战略。 岌岌可危 正如一只大白鲨必须在水中保持前进以吸取足够的氧气防止溺水,一所名列前茅的研究型大学要想保持领先的地位,也需要不断筹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新的校舍、更新设备和设施以及吸引所需的世界顶尖研究人员和有潜质的学生。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最近几十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和其他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速度远超整体经济增速的原因。 尽管在过去十几年中,美国个人收入停滞不前,但美国精英大学的预算大约翻了一番。这笔增加的金额主要流向科研,而非造就更多大学生。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总体预算从2000年的18亿美元增至今年的44亿美元,但是其新生班的规模仍保持在1750人左右。 家长支付着不断上涨的学费,可能会认为这些钱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但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即使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私立精英学校——一名本科生每年需支付6万美元的费用,学费也仅占学校当年总收入的17%。公众和政治家对大学教育的价值提出质疑,并要求大学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每年都小幅提高学费可能成为一个危险的做法。 其他收入来源也岌岌可危。对于具有医学院和校医院的大学而言,接收病人提供了一笔重要的收入。2010年出台的奥巴马医改计划中的规定要求控制医疗费用,这给学术医学中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对公立大学而言,从历史上看,政府拨款占其收入来源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在过去的20年间,这一收入来源一直稳步下降。很多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将自身形容为“政府协助的”甚至是“和政府有关联的”,来反映政府角色的弱化。 Mark Nordenberg说:“35年前,我成为法学院的一名教员,当时政府拨款占学校总预算的1/3。”自1995年起,Nordenberg一直是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校长。如今政府拨款远低于总预算的10%,如果校董事会仅用拨款这一项指标来决定校长人选的话,他们很久之前就会考虑更换新校长了。 对于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最主要的两大收入来源通常是对研究的赞助(绝大多数来自联邦政府)和投资收益(意味着慈善事业和学校的捐赠收入)。然而,传统上,获得研究经费会使学校享有更高的声望,因为研究经费的授予需要通过诸如NSF、NIH等资助机构的同行评审。这笔经费非常重要,以至于政府拨款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整体素质的标准之一。 关注歧视 许多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裔美国人在追求科学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努力克服缺乏榜样、缺乏机会甚至受到歧视等困难。不过有一个阻挡他们前进的障碍长久以来似乎被忽视了——拿到博士学位所需的费用。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些群体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经济因素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毕业时,相较于学校中的白人或亚裔美国人,他们往往欠下更多的钱。 传统观点认为,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不欠下大量债务的情况下,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博士学位。这种所谓的“搭便车”教育,源于一系列旨在满足学费和生活费需求的机制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学生奖学金、制度上的支持等。这种经济负担的减轻,研读艺术和人文学科的高级学位或主修法律、医学和其他学科的学生的境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Tanenbaum坦承:“我们不能解释这些问题。”她期待明年能在乔治·华盛顿大学(GW)获得她的教育学博士学位。“这仅仅是了解目前的现状走出的第一步。” 另外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以少数群体为对象,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问题。5月,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GS)在其发布的一份试点研究报告中,对比了选择STEM领域与商科进行深造的学生(来自5所学院)的结业率与辍学率。尽管CGS的研究样本容量很小,没有包含被忽视的少数族裔学生的数据,但该项研究却收集到了那些辍学学生的数据,而这正是研究机构很少关注的。 研究显示,对于那些辍学的学生来说,缺少资金支持几乎是他们选择放弃学业的最重要原因。GW高等教育管理学助理教授、Tanenbaum的论文导师Lindsey Malcom-Piqueux说:“财富与获取资金的渠道对学生决定是否深造具有重要影响。” 2012年,她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Alicia Dowd共同发表了一份关于本科生负债如何影响其是否继续STEM研究生学业的研究报告。Malcom-Piqueux指出:“白人与亚裔美国人更倾向于向家人借款,因为他们的家庭普遍更富有。” 对于AIR的结论,Malcom-Piqueux表示,单单只是这个数据就足以对研究生的生源产生巨大影响。她认为:“那些在本科毕业阶段负债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的可能性较低。” 而另一方面,AIR的研究揭示,即便在本科阶段没有任何负债的学生一旦选择继续深造,将立刻陷入负债的深渊。Malcom-Piqueux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平均而言,处于弱势的少数族裔群体,当他们在继续博士学业时,学校的选择面较窄,学院的资金和援助也有限。” Dowd认为,种族问题是被刻意忽略的重大问题。她说:“AIR调查报告的作者在综合各种因素后,将落脚点放在债务不平等上,但他们忽略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种族歧视和偏好问题。如果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试图粉饰过去和现在一直存在的歧视问题,那么我们的研究已经偏离了方向。” 一些新的数据即将出炉。CGS希望在今年获得关于选择继续STEM博士学业的、来自21个学院的少数族裔群体的财政状况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这些学生结业率资料的一部分。今年秋季,受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CREF)资助,CGS将发起一项旨在衡量来自15所大学的研究生理财智商水平的研究。CGS的Daniel Denecke说:“这项研究有可能为AIR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答案,此时此刻,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够充分。”■ 更多阅读 美二三流大学遇“学生荒” 去年375所未招满 美多所大学在中国设招生点 吸引有竞争力学生 报告显示美国大学毕业生平均负债2万多美元 陈棣沭:金融危机对美国大学学费影响与政策走向分析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8/280947.shtm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与中国的不同
热度 2 tarimriver 2013-7-19 09:28
最大的不同是中国的桌椅都是固定的,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基本不移动;美国教室桌椅是活动的,根据需要学生可以自由移动,自由组合。 美国教师在教学中的确起到了主导作用,中国课堂教师是中心,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要以老师为中心,认真听讲。美国老师则采取各种花招手段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讨论、去学。 美国老师也用PPT,但占不到五分之一时间,我们却从头到尾围绕PPT开展工作。 美国的学生课前都要预习,中国的学生,中国的大学生几乎没有预习的习惯,这与老师的教导有关。 美国的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工作,我们认识的一个商学院的大二学生就在当地著名的购物中心OUTLETS做manager,自己挣学费;中国的学生也有打工的,多数是挣零花钱。 美国的学生按时毕业获得证书的不多,中国大学生不能按时毕业的凤毛麟角。 美国的教授教学就是教学,专心致志,所以有时间把课准备好,中国的老师,如果只教学,则会很失败。
314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伍加:美国大学的困境
CAU05077 2013-7-14 11:18
美国大学的困境 伍加,2013年7月13日,周六 当前,美国大学的困境表现在三个方面:(1)财政困境;(2)工会阻挠;(3)种族冲突;(4)校园安全。本文重点谈谈第一个困境,对其它三个方面简略带过,将来有时间再详述。 一. 财政困境 教育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对于大学来说,那段时间真是黄金时代。二战刚结束,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政府给高校的拨款多得用不完。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1951 年开始建立林肯实验室,后来变成庞大的军事科研机构 MITRE,国防部及空军的大量拨款源源不断,使一所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技工学校摇身变成了当今的麻省理工--工程技术院校中的领头羊。充足的教育经费使高校蓬勃发展,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和技术工人。在 2010 年秋季学期,美国共有 6742 所高等院校【1】,在校本科生人数有 1800 万,研究生人数将近 300 万,社区两年制学院的学生人数大约是 830 万。 可是,像五十年代那样的高校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美国高校财政拮据,困难重重。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自 2008 年以来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下降 25%。在 2012 财政年度的一年中,政府的拨款就下降了 7.6%,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州教育经费下降百分之十以上。以伍加所在的伊利诺伊州为例,2002 财年的教育经费是 24 亿美元,2013 财年的教育经费变成了近 20 亿美元,减少了 4.38 亿美元,即下降了 18.1%。在 2013 财政年度,我们学校的经费预算与上年相比砍掉了 6% 以上,许多老师退休后的教授位置无法招收新人替补,老旧的实验室设备无法更新,旅差费急剧减少,教授们牢骚满腹。与此同时,学生贷款的利率将要从 3.4% 涨到 6.8%,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学费上涨,学生负担加重,家长和学生们都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羊毛总得出在羊身上。州政府降低拨款,教师工会又坚决抵制解雇教授,学校总要运作,经费危机最终还是转嫁到学生们的头上。于是不仅学费在增加,各种学杂费也在增加,有些科系的学杂费与课时学费不相上下,甚至有些专业的杂费比学费还高,航空飞行专业就是一个例子。要想成为合格的飞行员,拿到飞行执照,必须单独飞行至少 250 小时。要达到这个要求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每年的飞行费用就有五万美元。由于奥巴马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在全国关闭 149 个机场空中交通控制塔台,涉及到全国好几所大学的航空专业,我们学校的航空专业也在其内。关闭这些机场塔台意味着 FAA 不再支付塔台控制员的工资了,而我们的航空专业必须使用塔台来进行飞行训练,其结果必然是再次增加学生的飞行费。 有些学生需要打两份工、甚至三份工来维持生计并继续读书。以前的大学里学生多是富家子弟,衣食无忧,学费不愁,不需打工,专心学习。现在这样的“传统”学生人数在下降,而“非传统”学生人数在增加,学校里成年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半工半读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以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阳春白雪;现在高教普及,下里巴人都能入校读书,自然高校的文凭就越来越不值钱了。不过,高等教育不会完全垮掉,受教育仍然是人生增值的重要途径。根据【4】【5】的资料,学历学位对就业和工资收入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学位越高,收入越多: 学历/学位 平均年工资 高中毕业生 $30,754 两年制大专生 $38,607 四年制大学 $54,412 研究生 $81,278 三十年前,将近三分之一的美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现在是将近一半的美国高中生进入高等学府。由于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高中生人数在下降,这两个地区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下降。由于大学学费上涨,学生们纷纷转到社区学院选课,那里的学费低,内容简单,容易拿高分。这就造成美国高等学府学生人数下降的问题。伊利诺伊州教育部门规定,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在校生人数低于 25,每年毕业的人数低于 6,这个专业就被打入另册,亮起 “红灯”。如果这样的现象持续几年,这个专业就要被关闭。按这样的条件,我们学校有二十几个专业都要被关闭,其中包括俄语、采矿、特殊教育等专业。 现在增加国际学生是许多大学的生存之道。第一,国际学生的学费往往比本州学生的学费高一倍;第二,国际学生为校园增加多元文化的气氛;第三,国际学生的消费能刺激本地的经济发展。去年美国大学共有 764,495 名国际学生,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名列前茅,成千上万的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为美国的高等院校提供生源。据中国教育部的资料,今年将有二十万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统计部门有资料显示,国际学生为美国的经济贡献了 218 亿美元的消费,成为帮助美国经济复苏的一支力量。2010-2011 学年招收最多国际学生的前十名美国大学是: 大学名字 国际学生人数 1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8,615 2 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园 7,991 3 纽约大学 7,988 4 普渡大学主校园 7,562 5 哥伦比亚大学 7,297 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6,249 7 俄亥俄州立大学主校园 6,082 8 密西根大学安阿宝校园 5,995 9 密西根州立大学 5,748 10 哈佛大学 5,594 二 . 工会阻挠 两年前我们学校的教师工会组织全校罢课一天,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游行示威,在伊利诺伊州高等教育部门引起轰动,全国性的教育媒体也有跟踪报道。这件事所造成的校方与教师工会的对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至今远未消弭,成为横亘在校方管理层和教师队伍之间的一条鸿沟。 工会的建立应该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工会能够制约资方滥用权力,防止工作条件恶化,保障劳方的利益等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和弊这两极;均衡则互利,物极则必反。我们学校有已获永久教职或即将获得永久教职的教师工会,有非永久性教职的教师工会,有行政职员工会,还有研究生工会。其中教师工会的头头们和校长、副校长严重对立,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校方希望每门课的教学大纲(syllabus)在学期开始之前公布在网上,在大多数学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做方便学生选课,方便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是教师工会坚决抵制,理由是教学大纲是教师本人的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校方无权强制老师们把私人知识财产在网上公开。还有的工会代表说怎样写教学大纲是老师的学术自由,校方不能干涉。结果只有 80% 左右的老师自愿把自己的教学大纲放到网上,20% 的人拒绝按校方要求去做,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连把各门课的教学大纲放在网上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完满实现,其它的改进措施就可想而知。受到工会的保护,有些教师似乎有恃无恐,对学生的需求漠然冷对,对教学科研工作并不尽职尽责。 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将来有机会时再补充。 三. 种族冲突 美国是个多种族国家,各个种族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之间有很大改善,但是种族平等、亲密融合的道路还很长。大学是国家社会的一部分,这样的种族关系现状自然在高等院校的校园里有所反映。比如有的专业拥有清一色的某个人种的学生,有些就业单位只招收某个人种的学生。这个话题在美国很敏感,容易引起“政治不正确”的错误,我在此点到为止,不多赘述。下面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种族的成见有多大。 有一个学生社团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谴责校方不注意雇用少数民族教师,以下是他们的论点和论据: 我们学校有 4275 名全职职员,其中 1028 人是全职教师。可是我们只有 295 名黑人全职职员以及 81 名黑人全职教师。注意在全校 12799 名学生中有 3684 名黑人学生,这样的比例太不合理啦!我们强烈要求雇用更多的黑人教师!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论据:全校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师平均数是 8% (1028 / 12799 = 8%),而黑人学生所拥有的黑人教师数平均是 2.2% (81 / 3684 = 2.2%),低于平均拥有教师数 8% - 2.2% = 5.8%,因此他们要求校方多雇用黑人教师。 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黑人学生并不是只选黑人教师的课程,黑人教师也并非只教黑人学生。如果一味强调黑人学生更愿意选黑人教师的课因而必须多雇用黑人教师,那不是说黑人和白人分校学习更好吗?以种族主义的方式提出解决种族主义问题的方案很难让人信服。 四. 校园安全 去年有两次校园紧急疏散,起因是有人声称在学生宿舍楼里放置了定时炸弹。FBI 的拆弹专家以及当地警察如临大敌,机器人和警犬都用上了,最后证明这两次都是虚惊一场。 最近伊利诺伊州通过法律允许 21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尽管目前本州的大学校园不允许学生携带枪支,但是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两年前只有一个州允许在大学里携带枪支,现在已经有五个州有类似的法律;仅在 2011-2012 这一年间,美国的立法议员们就提交了至少 34 项提案,建议在校园里允许持枪。总体上美国对于同性恋、同性婚姻、吸毒、枪支等等都是越来越宽松,越来越放任。保不准哪一天学生就会把手枪带到教室里,带到球场上,带到图书馆,带进实验室。到了那时,我就只好选择远程授课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拔枪射击,大不了把他面前的电脑打坏,那子弹总不会通过互联网射过来吧? 参考文献: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http://nces.ed.gov/fastfacts/display.asp?id=84 . 【2】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http://chronicle.com/section/Home/5 . 【3】Illinous Board of Higher Education (IBHE), http://www.ibhe.org/ . 【4】National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http://www.nchems.org/ . 【5】SHEEO, State Higher Education Executive Officers Association, http://www.sheeo.org/ . 伍加,2013年7月13日,周六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个人分类: 海外高校|1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的困境
oaiwqiyao 2013-7-14 10:42
美国大学的困境 精选 已有 511 次阅读 2013-7-14 05:33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美国大学 【教育学术(4)】 美国大学的困境 伍加,2013年7月13日,周六 当前,美国大学的困境表现在三个方面:(1)财政困境;(2)工会阻挠;(3)种族冲突;(4)校园安全。本文重点谈谈第一个困境,对其它三个方面简略带过,将来有时间再详述。 一. 财政困境 教育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对于大学来说,那段时间真是黄金时代。二战刚结束,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政府给高校的拨款多得用不完。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1951 年开始建立林肯实验室,后来变成庞大的军事科研机构 MITRE,国防部及空军的大量拨款源源不断,使一所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技工学校摇身变成了当今的麻省理工--工程技术院校中的领头羊。充足的教育经费使高校蓬勃发展,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和技术工人。在 2010 年秋季学期,美国共有 6742 所高等院校【1】,在校本科生人数有 1800 万,研究生人数将近 300 万,社区两年制学院的学生人数大约是 830 万。 可是,像五十年代那样的高校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美国高校财政拮据,困难重重。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自 2008 年以来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下降 25%。在 2012 财政年度的一年中,政府的拨款就下降了 7.6%,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州教育经费下降百分之十以上。以伍加所在的伊利诺伊州为例,2002 财年的教育经费是 24 亿美元,2013 财年的教育经费变成了近 20 亿美元,减少了 4.38 亿美元,即下降了 18.1%。在 2013 财政年度,我们学校的经费预算与上年相比砍掉了 6% 以上,许多老师退休后的教授位置无法招收新人替补,老旧的实验室设备无法更新,旅差费急剧减少,教授们牢骚满腹。与此同时,学生贷款的利率将要从 3.4% 涨到 6.8%,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学费上涨,学生负担加重,家长和学生们都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羊毛总得出在羊身上。州政府降低拨款,教师工会又坚决抵制解雇教授,学校总要运作,经费危机最终还是转嫁到学生们的头上。于是不仅学费在增加,各种学杂费也在增加,有些科系的学杂费与课时学费不相上下,甚至有些专业的杂费比学费还高,航空飞行专业就是一个例子。要想成为合格的飞行员,拿到飞行执照,必须单独飞行至少 250 小时。要达到这个要求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每年的飞行费用就有五万美元。由于奥巴马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在全国关闭 149 个机场空中交通控制塔台,涉及到全国好几所大学的航空专业,我们学校的航空专业也在其内。关闭这些机场塔台意味着 FAA 不再支付塔台控制员的工资了,而我们的航空专业必须使用塔台来进行飞行训练,其结果必然是再次增加学生的飞行费。 有些学生需要打两份工、甚至三份工来维持生计并继续读书。以前的大学里学生多是富家子弟,衣食无忧,学费不愁,不需打工,专心学习。现在这样的“传统”学生人数在下降,而“非传统”学生人数在增加,学校里成年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半工半读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以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阳春白雪;现在高教普及,下里巴人都能入校读书,自然高校的文凭就越来越不值钱了。不过,高等教育不会完全垮掉,受教育仍然是人生增值的重要途径。根据【4】【5】的资料,学历学位对就业和工资收入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学位越高,收入越多: 学历/学位 平均年工资 高中毕业生 $30,754 两年制大专生 $38,607 四年制大学 $54,412 研究生 $81,278 三十年前,将近三分之一的美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现在是将近一半的美国高中生进入高等学府。由于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高中生人数在下降,这两个地区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下降。由于大学学费上涨,学生们纷纷转到社区学院选课,那里的学费低,内容简单,容易拿高分。这就造成美国高等学府学生人数下降的问题。伊利诺伊州教育部门规定,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在校生人数低于 25,每年毕业的人数低于 6,这个专业就被打入另册,亮起 “红灯”。如果这样的现象持续几年,这个专业就要被关闭。按这样的条件,我们学校有二十几个专业都要被关闭,其中包括俄语、采矿、特殊教育等专业。 现在增加国际学生是许多大学的生存之道。第一,国际学生的学费往往比本州学生的学费高一倍;第二,国际学生为校园增加多元文化的气氛;第三,国际学生的消费能刺激本地的经济发展。去年美国大学共有 764,495 名国际学生,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名列前茅,成千上万的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为美国的高等院校提供生源。据中国教育部的资料,今年将有二十万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统计部门有资料显示,国际学生为美国的经济贡献了 218 亿美元的消费,成为帮助美国经济复苏的一支力量。2010-2011 学年招收最多国际学生的前十名美国大学是: 大学名字 国际学生人数 1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8,615 2 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园 7,991 3 纽约大学 7,988 4 普渡大学主校园 7,562 5 哥伦比亚大学 7,297 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6,249 7 俄亥俄州立大学主校园 6,082 8 密西根大学安阿宝校园 5,995 9 密西根州立大学 5,748 10 哈佛大学 5,594 二 . 工会阻挠 两年前我们学校的教师工会组织全校罢课一天,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游行示威,在伊利诺伊州高等教育部门引起轰动,全国性的教育媒体也有跟踪报道。这件事所造成的校方与教师工会的对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至今远未消弭,成为横亘在校方管理层和教师队伍之间的一条鸿沟。 工会的建立应该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工会能够制约资方滥用权力,防止工作条件恶化,保障劳方的利益等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和弊这两极;均衡则互利,物极则必反。我们学校有已获永久教职或即将获得永久教职的教师工会,有非永久性教职的教师工会,有行政职员工会,还有研究生工会。其中教师工会的头头们和校长、副校长严重对立,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校方希望每门课的教学大纲(syllabus)在学期开始之前公布在网上,在大多数学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做方便学生选课,方便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是教师工会坚决抵制,理由是教学大纲是教师本人的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校方无权强制老师们把私人知识财产在网上公开。还有的工会代表说怎样写教学大纲是老师的学术自由,校方不能干涉。结果只有 80% 左右的老师自愿把自己的教学大纲放到网上,20% 的人拒绝按校方要求去做,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连把各门课的教学大纲放在网上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完满实现,其它的改进措施就可想而知。受到工会的保护,有些教师似乎有恃无恐,对学生的需求漠然冷对,对教学科研工作并不尽职尽责。 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将来有机会时再补充。 三. 种族冲突 美国是个多种族国家,各个种族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之间有很大改善,但是种族平等、亲密融合的道路还很长。大学是国家社会的一部分,这样的种族关系现状自然在高等院校的校园里有所反映。比如有的专业拥有清一色的某个人种的学生,有些就业单位只招收某个人种的学生。这个话题在美国很敏感,容易引起“政治不正确”的错误,我在此点到为止,不多赘述。下面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种族的成见有多大。 有一个学生社团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谴责校方不注意雇用少数民族教师,以下是他们的论点和论据: 我们学校有 4275 名全职职员,其中 1028 人是全职教师。可是我们只有 295 名黑人全职职员以及 81 名黑人全职教师。注意在全校 12799 名学生中有 3684 名黑人学生,这样的比例太不合理啦!我们强烈要求雇用更多的黑人教师!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论据:全校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师平均数是 8% (1028 / 12799 = 8%),而黑人学生所拥有的黑人教师数平均是 2.2% (81 / 3684 = 2.2%),低于平均拥有教师数 8% - 2.2% = 5.8%,因此他们要求校方多雇用黑人教师。 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黑人学生并不是只选黑人教师的课程,黑人教师也并非只教黑人学生。如果一味强调黑人学生更愿意选黑人教师的课因而必须多雇用黑人教师,那不是说黑人和白人分校学习更好吗?以种族主义的方式提出解决种族主义问题的方案很难让人信服。 四. 校园安全 去年有两次校园紧急疏散,起因是有人声称在学生宿舍楼里放置了定时炸弹。FBI 的拆弹专家以及当地警察如临大敌,机器人和警犬都用上了,最后证明这两次都是虚惊一场。 最近伊利诺伊州通过法律允许 21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尽管目前本州的大学校园不允许学生携带枪支,但是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两年前只有一个州允许在大学里携带枪支,现在已经有五个州有类似的法律;仅在 2011-2012 这一年间,美国的立法议员们就提交了至少 34 项提案,建议在校园里允许持枪。总体上美国对于同性恋、同性婚姻、吸毒、枪支等等都是越来越宽松,越来越放任。保不准哪一天学生就会把手枪带到教室里,带到球场上,带到图书馆,带进实验室。到了那时,我就只好选择远程授课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拔枪射击,大不了把他面前的电脑打坏,那子弹总不会通过互联网射过来吧? 参考文献: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http://nces.ed.gov/fastfacts/display.asp?id=84 . 【2】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http://chronicle.com/section/Home/5 . 【3】Illinous Board of Higher Education (IBHE), http://www.ibhe.org/ . 【4】National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http://www.nchems.org/ . 【5】SHEEO, State Higher Education Executive Officers Association, http://www.sheeo.org/ . 伍加,2013年7月13日,周六
个人分类: 如何达到自由学术王国|0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困境
热度 12 伍加 2013-7-14 05:33
【教育学术(4)】 美国大学的困境 伍加,2013年7月13日,周六 当前,美国大学的困境表现在四个方面:(1)财政困境;(2)工会阻挠;(3)种族冲突;(4)校园安全。本文重点谈谈第一个困境,对其它三个方面简略带过,将来有时间再详述。 一. 财政困境 教育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奠定了基础。对于大学来说,那段时间真是黄金时代。二战刚结束,百废待兴,人才奇缺,政府给高校的拨款多得用不完。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1951 年开始建立林肯实验室,后来变成庞大的军事科研机构 MITRE,国防部及空军的大量拨款源源不断,使一所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技工学校摇身变成了当今的麻省理工--工程技术院校中的领头羊。充足的教育经费使高校蓬勃发展,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和技术工人。在 2010 年秋季学期,美国共有 6742 所高等院校【1】,在校本科生人数有 1800 万,研究生人数将近 300 万,社区两年制学院的学生人数大约是 830 万。 可是,像五十年代那样的高校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美国高校财政拮据,困难重重。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自 2008 年以来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下降 25%。在 2012 财政年度的一年中,政府的拨款就下降了 7.6%,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州教育经费下降百分之十以上。以伍加所在的伊利诺伊州为例,2002 财年的教育经费是 24 亿美元,2013 财年的教育经费变成了近 20 亿美元,减少了 4.38 亿美元,即下降了 18.1%。在 2013 财政年度,我们学校的经费预算与上年相比砍掉了 6% 以上,许多老师退休后的教授位置无法招收新人替补,老旧的实验室设备无法更新,旅差费急剧减少,教授们牢骚满腹。与此同时,学生贷款的利率将要从 3.4% 涨到 6.8%,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真是雪上加霜。学费上涨,学生负担加重,家长和学生们都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羊毛总得出在羊身上。州政府降低拨款,教师工会又坚决抵制解雇教授,学校总要运作,经费危机最终还是转嫁到学生们的头上。于是不仅学费在增加,各种学杂费也在增加,有些科系的学杂费与课时学费不相上下,甚至有些专业的杂费比学费还高,航空飞行专业就是一个例子。要想成为合格的飞行员,拿到飞行执照,必须单独飞行至少 250 小时。要达到这个要求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每年的飞行费用就有五万美元。由于奥巴马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要在全国关闭 149 个机场空中交通控制塔台,涉及到全国好几所大学的航空专业,我们学校的航空专业也在其内。关闭这些机场塔台意味着 FAA 不再支付塔台控制员的工资了,而我们的航空专业必须使用塔台来进行飞行训练,其结果必然是再次增加学生的飞行费。 有些学生需要打两份工、甚至三份工来维持生计并继续读书。以前的大学里学生多是富家子弟,衣食无忧,学费不愁,不需打工,专心学习。现在这样的“传统”学生人数在下降,而“非传统”学生人数在增加,学校里成年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半工半读的学生占绝大多数。以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阳春白雪;现在高教普及,下里巴人都能入校读书,自然高校的文凭就越来越不值钱了。不过,高等教育不会完全垮掉,受教育仍然是人生增值的重要途径。根据【4】【5】的资料,学历学位对就业和工资收入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学位越高,收入越多: 学历/学位 平均年工资 高中毕业生 $30,754 两年制大专生 $38,607 四年制大学 $54,412 研究生 $81,278 三十年前,将近三分之一的美国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现在是将近一半的美国高中生进入高等学府。由于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高中生人数在下降,这两个地区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下降。由于大学学费上涨,学生们纷纷转到社区学院选课,那里的学费低,内容简单,容易拿高分。这就造成美国高等学府学生人数下降的问题。伊利诺伊州教育部门规定,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在校生人数低于 25,每年毕业的人数低于 6,这个专业就被打入另册,亮起 “红灯”。如果这样的现象持续几年,这个专业就要被关闭。按这样的条件,我们学校有二十几个专业都要被关闭,其中包括俄语、采矿、特殊教育等专业。 现在增加国际学生是许多大学的生存之道。第一,国际学生的学费往往比本州学生的学费高一倍;第二,国际学生为校园增加多元文化的气氛;第三,国际学生的消费能刺激本地的经济发展。去年美国大学共有 764,495 名国际学生,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名列前茅,成千上万的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为美国的高等院校提供生源。据中国教育部的资料,今年将有二十万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统计部门有资料显示,国际学生为美国的经济贡献了 218 亿美元的消费,成为帮助美国经济复苏的一支力量。2010-2011 学年招收最多国际学生的前十名美国大学是: 大学名字 国际学生人数 1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8,615 2 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园 7,991 3 纽约大学 7,988 4 普渡大学主校园 7,562 5 哥伦比亚大学 7,297 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6,249 7 俄亥俄州立大学主校园 6,082 8 密西根大学安阿宝校园 5,995 9 密西根州立大学 5,748 10 哈佛大学 5,594 二 . 工会阻挠 两年前我们学校的教师工会组织全校罢课一天,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游行示威,在伊利诺伊州高等教育部门引起轰动,全国性的教育媒体也有跟踪报道。这件事所造成的校方与教师工会的对立,以及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至今远未消弭,成为横亘在校方管理层和教师队伍之间的一条鸿沟。 工会的建立应该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工会能够制约资方滥用权力,防止工作条件恶化,保障劳方的利益等等。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和弊这两极;均衡则互利,物极则必反。我们学校有已获永久教职或即将获得永久教职的教师工会,有非永久性教职的教师工会,有行政职员工会,还有研究生工会。其中教师工会的头头们和校长、副校长严重对立,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校方希望每门课的教学大纲(syllabus)在学期开始之前公布在网上,在大多数学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做方便学生选课,方便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是教师工会坚决抵制,理由是教学大纲是教师本人的知识财产(intellectual property),校方无权强制老师们把私人知识财产在网上公开。还有的工会代表说怎样写教学大纲是老师的学术自由,校方不能干涉。结果只有 80% 左右的老师自愿把自己的教学大纲放到网上,20% 的人拒绝按校方要求去做,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连把各门课的教学大纲放在网上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完满实现,其它的改进措施就可想而知。受到工会的保护,有些教师似乎有恃无恐,对学生的需求漠然冷对,对教学科研工作并不尽职尽责。 这方面的故事很多,将来有机会时再补充。 三. 种族冲突 美国是个多种族国家,各个种族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之间有很大改善,但是种族平等、亲密融合的道路还很长。大学是国家社会的一部分,这样的种族关系现状自然在高等院校的校园里有所反映。比如有的专业拥有清一色的某个人种的学生,有些就业单位只招收某个人种的学生。这个话题在美国很敏感,容易引起“政治不正确”的错误,我在此点到为止,不多赘述。下面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种族的成见有多大。 有一个学生社团在学校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谴责校方不注意雇用少数民族教师,以下是他们的论点和论据: 我们学校有 4275 名全职职员,其中 1028 人是全职教师。可是我们只有 295 名黑人全职职员以及 81 名黑人全职教师。注意在全校 12799 名学生中有 3684 名黑人学生,这样的比例太不合理啦!我们强烈要求雇用更多的黑人教师!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论据:全校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教师平均数是 8% (1028 / 12799 = 8%),而黑人学生所拥有的黑人教师数平均是 2.2% (81 / 3684 = 2.2%),低于平均拥有教师数 8% - 2.2% = 5.8%,因此他们要求校方多雇用黑人教师。 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这样的事实,黑人学生并不是只选黑人教师的课程,黑人教师也并非只教黑人学生。如果一味强调黑人学生更愿意选黑人教师的课因而必须多雇用黑人教师,那不是说黑人和白人分校学习更好吗?以种族主义的方式提出解决种族主义问题的方案很难让人信服。 四. 校园安全 去年有两次校园紧急疏散,起因是有人声称在学生宿舍楼里放置了定时炸弹。FBI 的拆弹专家以及当地警察如临大敌,机器人和警犬都用上了,最后证明这两次都是虚惊一场。 最近伊利诺伊州通过法律允许 21 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在公共场合携带枪支。尽管目前本州的大学校园不允许学生携带枪支,但是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两年前只有一个州允许在大学里携带枪支,现在已经有五个州有类似的法律;仅在 2011-2012 这一年间,美国的立法议员们就提交了至少 34 项提案,建议在校园里允许持枪。总体上美国对于同性恋、同性婚姻、吸毒、枪支等等都是越来越宽松,越来越放任。保不准哪一天学生就会把手枪带到教室里,带到球场上,带到图书馆,带进实验室。到了那时,我就只好选择远程授课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拔枪射击,大不了把他面前的电脑打坏,那子弹总不会通过互联网射过来吧? 参考文献: 【1】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http://nces.ed.gov/fastfacts/display.asp?id=84 . 【2】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http://chronicle.com/section/Home/5 . 【3】Illinous Board of Higher Education (IBHE), http://www.ibhe.org/ . 【4】National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http://www.nchems.org/ . 【5】SHEEO, State Higher Education Executive Officers Association, http://www.sheeo.org/ . 伍加,2013年7月13日,周六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10577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李宁先生:聊聊应聘美国大学教职的校园面试
CAU05077 2013-7-11 18:41
聊聊应聘美国大学教职的校园面试 精选 已有 11337 次阅读 2013-6-30 10:20 |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 | 系统分类: 海外观察 | 关键词:美国大学,招聘,面试 写作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希望了解美国大学教职招聘有关情况的朋友提供一点儿信息,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跟国内大学招聘做一个比较。 先做几点说明:第一,本文是依据个人经验写成,不具有普遍意义;第二,本人的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这里的经历跟自然科学领域的招聘会有所不同;第三,应聘的大学属于一般院校,不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一般而言,大学招聘的过程是: 第一 ,大学要有职位空缺。一般是原来的教授退休或者跳槽空出来的岗位。 第二 ,有关系科组织 search committee,一般3-5名现任faculty构成,不含administrator,即学院院长不参与。Search committee选举出一个chair,负责协调工作。 第三 ,searchcommittee跟人事处合作,拟定岗位要求,广告文本; 第四 ,在有关媒体(网上,期刊上,学术会议上等)发广告; 第五 ,申请人申请,到截止日期后,searchcommittee从申请者当中,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5名候选人,即所谓的shortlist; 第六 ,searchcommittee跟这5名候选人联系,进行电话interview。也有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搞skype interview的,这样双方都能看见对方; 第七 ,search committee从5名short list单子里,选出3人,邀请申请人来学校进行面试。 第八 ,searchcommittee综合各方意见,根据面试情况,向学院院长推荐拟聘任人选。 第九 ,学院院长把人选推荐给学校,由常务副校长或者教务长拍板,发出offer letter。 我个人既当过申请人,也当过 search committee的成员或者chair,具有实战经验。我相信,上面描述的过程,在各个大学基本上大同小异。 下面根据我最近的一次经历,从申请者的角度,大概聊聊校园面试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接到校园面试通知后,一般距离面试,还有几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要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准备。比如,拉个清单,把要带的东西一一列出来,省得忘了,临时抓瞎。一般必须要带的材料有:个人 CV,课程大纲,做presentation的handout,代表性论文,学生对你的教学评价等。 另外还要注意,换洗衣服要带够,西装至少两套,一来两天可以轮换穿,二来以防万一第一天晚餐的时候衣服上洒了葡萄酒或者饮料。衬衫必须每天换,领带也要换着打。随身要带的东西还有,( 1)snackbar 或者其它点心,因为你多半午餐或者晚餐的时候忙着回答问题,没有时间吃饱饭;(2)雨伞。万一下雨,不能抓瞎;(3)牙线。万一吃饭牙缝里塞了东西,要去卫生间赶紧清掉。 任何时候,上述材料和用品,旅行中都要随身携带,不得随飞机托运。否则,万一行李丢了或者晚两天才到,你就前功尽弃了。 这是面试的一个时间表。对原件做了一点修改,隐去了人名。 Thursday 12:55pmArrive XX Airport, met by Prof. XX and taken to XX Hotel. 2:30-3:00pm, Meet with ViceProvost XX 3:30-4:30pm,Meet with Department Faculty/Staff 4:30-5:30pm,Meet with Prof. YY, 6:00-6:45pm, Meet with students in XXX class. 7:00pm-,Dinner with search committee members and other professors Friday 7:30am,Breakfast with Prof.XX, other faculty members, and program advisory councilmembers. 9:00-10:00am,Meet with Search Committee 10:00-11:00am,Research Presentation 11:00-11:30am,Meet with College Dean 12:00-1:00pm,Lunch with Search Committee 1:30-2:30pm,Individual Meetings with Program faculty 2:30-6:00pm,Real estate agent tour of the city 6:00pm,Dinner with Search Committee members and guest Saturday 4:30am,Taxi to airport 6:00am,Plane departs 你可以事先向 search committee索取这个时间表,但是要注意,时间表随时可能有改动,你不能完全依赖手头的版本。此外,应付突发事件也很重要。比如,本来根据时间表,到旅馆后,还能有大约1个小时时间,可以小睡一下,为下午的面试积攒能量,同时抽出点儿时间,再把面试应注意的问题好好想一遍。然而,如果飞机晚点,午睡的计划将彻底泡汤。可能,到旅馆的时候,你会被告知,20分钟后,就去见学校的Vice Provost(副教务长)。你没有选择,只好以冲锋的速度,洗脸刷牙,换掉身上的脏衣服,换上衬衫领带,穿上西装,蹬上皮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然后,大义凛然,奔赴战场。 网上不少为面试者提供经验的文章都强调,你的面试是从你一下飞机开始,到上飞机离开才结束,中间一定要紧绷一根弦,因为任何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让你铩羽而归。这是非常重要的经验之谈。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对于各种提问,要小心作答,认真作答,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还有,要诚实,不知道答案,就老老实实承认,不要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要企图环顾左右而言他蒙混过关。 一般而言,电话面试的时候,对方所提的问题,都是事先准备好,并经过学校的 EEO (EqualEmployment Opportunity)办公室批准的,以防有不合适的问题惹出麻烦。但是,校园面试的时候,你所面对的问题,很多是随机的,也更多元化。尤其是晚餐的时候,虽说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放松,但是事实上对方一直在考察你。你必须认真应对每一个问题。这也是好多面试者晚饭吃不饱的原因。还有,就算你酒量再大,也不要给自己点葡萄酒,实在是对方坚持,你盛情难却的时候,一杯为限。毕竟酒精会麻醉你的思想,能避免就避免。 面试过程还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节,要拿捏好分寸。比如,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同事和办公室秘书人员,要称呼对方的 first name,不要叫Dr.XX, Mrs. XX, 之类的,以免对方产生距离感。这一点跟中国文化不同,我们跟不熟悉的人见面喜欢称XX教授,XX老师之类的,但在西方环境下,称first name就很好。当然,见administrator的时候,除非对方称呼你的firstname,你还是谨慎点,称呼对方的last name为好。称呼人的尺度不太好拿捏,要看临场。 另一个要注意的方面是,谈话时要注意眼睛看着对方,不要望着天花板自说自话。如果你有幽默感,有机会就展现一下,这样能活跃气氛。两天下来,你不仅要一再地跟 search committee的教授见面,而且要见其他的各色人等,包括本专业其他教授和相邻专业的教授,还包括在校学生和往届学生。要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松懈,要坚持,认真对待对方的每一个问题。 你可能注意到了,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还安排了跟当地房地产经纪人一起逛逛的行程。这是对方的好心,希望你对当地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对当地房地产的行情摸个底,以便拿到 offer后,迅速计划买房或者租房的事宜。当然,你还可以了解城市风土人情,中小学情况,还有自然景观等等。 面试结束后,你多半会觉得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不过,你还不能完全放松,回到家以后,要记得给 search committee写封感谢信。有人说,应该花上半天,给你在面试中interview过的每个人都写封感谢信,也很有道理,礼多人不怪嘛。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703934.html
个人分类: 学生求职与就业|0 个评论
聊聊应聘美国大学教职的校园面试
热度 21 nli2233 2013-6-30 10:20
写作本文的目的,旨在为希望了解美国大学教职招聘有关情况的朋友提供一点儿信息,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跟国内大学招聘做一个比较。 先做几点说明:第一,本文是依据个人经验写成,不具有普遍意义;第二,本人的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这里的经历跟自然科学领域的招聘会有所不同;第三,应聘的大学属于一般院校,不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一般而言,大学招聘的过程是: 第一 ,大学要有职位空缺。一般是原来的教授退休或者跳槽空出来的岗位。 第二 ,有关系科组织 search committee,一般3-5名现任faculty构成,不含administrator,即学院院长不参与。Search committee选举出一个chair,负责协调工作。 第三 ,searchcommittee跟人事处合作,拟定岗位要求,广告文本; 第四 ,在有关媒体(网上,期刊上,学术会议上等)发广告; 第五 ,申请人申请,到截止日期后,searchcommittee从申请者当中,选出他们认为最好的5名候选人,即所谓的shortlist; 第六 ,searchcommittee跟这5名候选人联系,进行电话interview。也有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搞skype interview的,这样双方都能看见对方; 第七 ,search committee从5名short list单子里,选出3人,邀请申请人来学校进行面试。 第八 ,searchcommittee综合各方意见,根据面试情况,向学院院长推荐拟聘任人选。 第九 ,学院院长把人选推荐给学校,由常务副校长或者教务长拍板,发出offer letter。 我个人既当过申请人,也当过 search committee的成员或者chair,具有实战经验。我相信,上面描述的过程,在各个大学基本上大同小异。 下面根据我最近的一次经历,从申请者的角度,大概聊聊校园面试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在接到校园面试通知后,一般距离面试,还有几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要利用这段时间,充分准备。比如,拉个清单,把要带的东西一一列出来,省得忘了,临时抓瞎。一般必须要带的材料有:个人 CV,课程大纲,做presentation的handout,代表性论文,学生对你的教学评价等。 另外还要注意,换洗衣服要带够,西装至少两套,一来两天可以轮换穿,二来以防万一第一天晚餐的时候衣服上洒了葡萄酒或者饮料。衬衫必须每天换,领带也要换着打。随身要带的东西还有,( 1)snackbar 或者其它点心,因为你多半午餐或者晚餐的时候忙着回答问题,没有时间吃饱饭;(2)雨伞。万一下雨,不能抓瞎;(3)牙线。万一吃饭牙缝里塞了东西,要去卫生间赶紧清掉。 任何时候,上述材料和用品,旅行中都要随身携带,不得随飞机托运。否则,万一行李丢了或者晚两天才到,你就前功尽弃了。 这是面试的一个时间表。对原件做了一点修改,隐去了人名。 Thursday 12:55pmArrive XX Airport, met by Prof. XX and taken to XX Hotel. 2:30-3:00pm, Meet with ViceProvost XX 3:30-4:30pm,Meet with Department Faculty/Staff 4:30-5:30pm,Meet with Prof. YY, 6:00-6:45pm, Meet with students in XXX class. 7:00pm-,Dinner with search committee members and other professors Friday 7:30am,Breakfast with Prof.XX, other faculty members, and program advisory councilmembers. 9:00-10:00am,Meet with Search Committee 10:00-11:00am,Research Presentation 11:00-11:30am,Meet with College Dean 12:00-1:00pm,Lunch with Search Committee 1:30-2:30pm,Individual Meetings with Program faculty 2:30-6:00pm,Real estate agent tour of the city 6:00pm,Dinner with Search Committee members and guest Saturday 4:30am,Taxi to airport 6:00am,Plane departs 你可以事先向 search committee索取这个时间表,但是要注意,时间表随时可能有改动,你不能完全依赖手头的版本。此外,应付突发事件也很重要。比如,本来根据时间表,到旅馆后,还能有大约1个小时时间,可以小睡一下,为下午的面试积攒能量,同时抽出点儿时间,再把面试应注意的问题好好想一遍。然而,如果飞机晚点,午睡的计划将彻底泡汤。可能,到旅馆的时候,你会被告知,20分钟后,就去见学校的Vice Provost(副教务长)。你没有选择,只好以冲锋的速度,洗脸刷牙,换掉身上的脏衣服,换上衬衫领带,穿上西装,蹬上皮鞋。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然后,大义凛然,奔赴战场。 网上不少为面试者提供经验的文章都强调,你的面试是从你一下飞机开始,到上飞机离开才结束,中间一定要紧绷一根弦,因为任何不经意的细节,都可能让你铩羽而归。这是非常重要的经验之谈。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对于各种提问,要小心作答,认真作答,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还有,要诚实,不知道答案,就老老实实承认,不要强不知以为知,更不要企图环顾左右而言他蒙混过关。 一般而言,电话面试的时候,对方所提的问题,都是事先准备好,并经过学校的 EEO (EqualEmployment Opportunity)办公室批准的,以防有不合适的问题惹出麻烦。但是,校园面试的时候,你所面对的问题,很多是随机的,也更多元化。尤其是晚餐的时候,虽说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放松,但是事实上对方一直在考察你。你必须认真应对每一个问题。这也是好多面试者晚饭吃不饱的原因。还有,就算你酒量再大,也不要给自己点葡萄酒,实在是对方坚持,你盛情难却的时候,一杯为限。毕竟酒精会麻醉你的思想,能避免就避免。 面试过程还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节,要拿捏好分寸。比如,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同事和办公室秘书人员,要称呼对方的 first name,不要叫Dr.XX, Mrs. XX, 之类的,以免对方产生距离感。这一点跟中国文化不同,我们跟不熟悉的人见面喜欢称XX教授,XX老师之类的,但在西方环境下,称first name就很好。当然,见administrator的时候,除非对方称呼你的firstname,你还是谨慎点,称呼对方的last name为好。称呼人的尺度不太好拿捏,要看临场。 另一个要注意的方面是,谈话时要注意眼睛看着对方,不要望着天花板自说自话。如果你有幽默感,有机会就展现一下,这样能活跃气氛。两天下来,你不仅要一再地跟 search committee的教授见面,而且要见其他的各色人等,包括本专业其他教授和相邻专业的教授,还包括在校学生和往届学生。要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松懈,要坚持,认真对待对方的每一个问题。 你可能注意到了,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还安排了跟当地房地产经纪人一起逛逛的行程。这是对方的好心,希望你对当地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对当地房地产的行情摸个底,以便拿到 offer后,迅速计划买房或者租房的事宜。当然,你还可以了解城市风土人情,中小学情况,还有自然景观等等。 面试结束后,你多半会觉得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不过,你还不能完全放松,回到家以后,要记得给 search committee写封感谢信。有人说,应该花上半天,给你在面试中interview过的每个人都写封感谢信,也很有道理,礼多人不怪嘛。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32940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盘点今年美国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嘉宾
mathmhb 2013-6-29 18:11
我的阅读提示: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 3、听一听这些人的演讲吧! 4、记住:critical thinking! 5、我们只能做回我们自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e5e7440101m2ov.html 盘点今年美国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嘉宾 (2013-05-30 14:25:35) 转载 ▼ 标签: 第一夫人 毕业典礼 演讲嘉宾 college 美国大学 教育 分类: 学校信息 每年的 5 月和 6 月,是美国大学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学生们经历了 4 年的大学生活,在这一天后,就要离开亲爱的母校,进入社会了。而作为母校,一定会在这一天精心准备,为学生送出最后一份珍贵的礼物。于是,每个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嘉宾,就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今年出现在名校毕业典礼的嘉宾名单,不乏奥巴马、伯南克、奥普拉•温弗瑞、史蒂夫•沃兹尼亚克、迈克尔•布隆伯格这些名人,想必他们献给毕业生的演讲,定会成为毕业生的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今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嘉宾。 综合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演讲者: 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职务描述:企业家、脱口秀主持人 时间: 2013-05-30 地点: Cambridge, Mass. 简评:这位脱口秀女王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代表者。草根出身的她成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亿万富翁( Billionaire )。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演讲者: 迈克尔•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职务描述:纽约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始人 时间: 2013-06-12 地点: Stanford, Calif. 简评:优秀的名校学生,成功的企业家,出色的政客。纽约市长这次要去西海岸给粉丝们上一课。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演讲者: 美琳达•盖茨 Melinda Gates 职务描述:慈善家,比尔•盖茨夫人 时间: 2013-05-08 地点: Durham, N.C. 简评:与丈夫一同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她的演讲让人期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i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演讲者: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ve Wozniak 职务描述: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 时间: 2013-05-15 地点: Berkeley, Calif. 简评:曾经和乔布斯并肩创业的沃兹,如今仍奋斗在科技第一线,他给 Berkeley 演讲太合适了。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校区 University of Michigan 演讲者: Dick Costolo 职务描述: CEO of Twitter 时间: 2013-04-30 地点: Ann Arbor, Mich. 简评:密歇根大学向来都是互联网巨头的诞生地。让本校的毕业生给他的师弟师妹们上一课! 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演讲者: Jimmy Iovine 职务描述:环球音乐旗下的 Interscope 公司主席 时间: 2013-05-16 地点: Los Angeles, Calif. 简评:洛杉矶的娱乐业发达,这位著名的音乐制作人 企业家和南加大气质相投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 Austin 演讲者: Sanya Richards-Ross 职务描述:美国田径名将,奥运金牌得主 时间: 2013-05-15 地点: Austin, Texas 简评:中国举国体制下的奥运冠军,在我们眼中似乎除了体育没有其他优点。而“全民体育”下的美国,不知道奥运冠军会有什么精彩与毕业生分享。 杜兰大学 Tulane University 演讲者: 达赖喇嘛 职务描述:宗教人士 时间: 2013-05-15 地点: New Orleans, La. 简评:某位杜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吐槽:几年前达赖喇嘛去国外某大学讲座,中国教育部宣布不认可该校的学位。如今达赖喇嘛来到了杜兰…… 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演讲者: 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Obama 职务描述: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时间: 2013-05-03 地点: Columbus, Ohio 简评:毕业典礼演讲这种事情怎么少得了总统大人?今年轮到俄亥俄州立大学欢迎奥巴马了! 东肯塔基大学 Ea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演讲者: 米歇尔•奥巴马 Michelle Obama 职务描述:美国第一夫人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时间: 2013-05-08 地点: Richmond, Ky. 简评:看来毕业典礼演讲这种事情也少不了总统夫人啊! 文理学院( LAC ): 哈维姆德学院 Harvey Mudd College 演讲者: Carl Wieman 职务描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倡导者 时间: 2013-05-19 地点: Claremont, Calif 简评:演讲者和学院的 Style 超级 Match ! 凯尼恩学院 Kenyon College 演讲者: 迈克尔•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 职务描述:纽约市长 时间: 2013-05-12 地点: Gambier, Ohio 简评:纽约市长还真是精力充沛人缘好。 5 月先给 Kenyon 讲, 6 月再给 Stanford 讲。 莎拉劳伦斯学院 Sarah Lawrence College 演讲者: 王薇薇 Vera Wang 职务描述:华裔设计师 时间: 2013-05-21 地点: Bronxville, N.Y. 简评:作为该校的毕业生,婚纱女王对于演讲嘉宾的任务义不容辞。 巴德学院 - 西蒙洛克 Bard College at Simon ’ s Rock 演讲者: 本•伯南克 Ben Bernanke 职务描述:美联储主席 时间: 2013-05-16 地点: Great Barrington, Mass. 简评:要知道这所不起眼的文理学院一年只有 90 个毕业生啊,他们居然有幸听到美联储主席的教诲!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协会联合声明《扩大公众对出版物的存取》
xupeiyang 2013-5-30 09:23
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美国大学协会、美国公立及赠地大学协会的联合声明《扩大公众对出版物的存取》(Expanded Public Access to Publication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 Memorandum, “Increasing Access to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 Fund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a productive partnership betwee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Federal research funding agencies. Enhanced access to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accelerates the pace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promotes innovation, and enriches education. Public Access,Publications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 Memorandum, “Increasing Access to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 Fund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a productive partnership betwee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Federal research funding agencies. Enhanced access to the results of 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accelerates the pace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promotes innovation, and enriches education. 详情请下载: 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美国大学协会、美国公立及赠地大学协会的联合声明《扩大公众对出版物的存取》(Expanded Public Access to Publications).pdf 扩大公众对出版物的存取978636823.pdf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技术发明商业转让之经济影响
热度 2 Wuyishan 2013-5-23 06:31
美国大学的技术发明商业转让之经济影响 武夷山 David Roessner 等四位美国学者在 Research Policy 杂志 2013 年第 1 期发表文章, The economic impact of licensed commercialized invention originating in university research (源自大学科研的发明成果之商业转让产生的经济影响)。下面只介绍其实证研究的结论。 1996 - 2010 年的 15 年间,假定未发生产品替代效应(博主:如果新产品替代了老产品,则老产品原先可能产生的销售额就不再发生了,故在发生产品替代的情况下,经济影响估计值要小一些),假定技术转让费在 2 %至 10 %之间,则大学技术转让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至少为 1621 亿美元,最高估计值则为 6869 亿美元(均以 2005 年币值计算)。假定技术转让费为 5 %,则贡献为 2933 亿美元。 假定技术转让费为 2 %,基于产品销售的技术转让协议至少为 GDP 贡献了 705 亿美元,最高估计值是 2776 亿美元。假定技术转让费为 5 %,则贡献额为 1222 亿美元。 这些发明产品带来的新增就业, 1996 年估计为 7000 人, 2010 年为 2.3 万人。或者说, 15 年间总共新增 27.7 万人年的就业。 如果发生产品替代,则估计出的贡献额就降低。但是,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得出的经济影响额都是巨大的。 博主: 2008 年,我国高校获得科研经费总额为 654.5 亿元,按当年汇率,约合 94.3 亿美元。我们以上文中“假定技术转让费为 2 %,基于产品销售的技术转让协议至少为 GDP 贡献了 705 亿美元”的数据做个假想:美国大学 15 年间产生 705 亿美元,则每年平均为经济发展做出了 47 亿美元的贡献。 47 刚好是 94 的一半。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如果在科研成果转化及转让方面达到美国大学的水平,则意味着每获得两美元的科研经费,就能为 GDP 做出 1 美元的贡献,那多牛! 该文摘要如下: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stimate quantitatively the contribution that university licensing makes to the national U.S. economy. As regions and nations face increased economic problems, they seek ways to augment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growth and to identify areas where public funding can be cut. It is now well-recognized that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can be a significant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job creation. University research and research-related activities contribute in many important ways to modern economies: notably through increased productivity of applied RD in industry due to university-developed new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know-how; provision of highly valued human capital embodied in faculty and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used by industry in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concepts and prototypes for new products and processes, which may have some unexpected and large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Yet clear documentation of the proportional contributions these make to economic growth remains elusive. This article provides detailed estimates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n the U.S. national economy of one core university activity – licensing of university inventions to industry.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619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孟晓犂:谈谈如何当好美国大学的一名系主任
热度 1 tangminqian 2013-5-17 13:37
孟晓犂:谈谈如何当好一名系主任 孟晓犂(1963—),上海川沙县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至1986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概率统计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统计系留学,1990年获统计学博士。2001年被哈佛大学聘任为终身正教授,2004年7月出任统计学系主任。2007年获WhippleV.N.Jones冠名统计学教授。 行政引导 学术带头 在美国,作为一名高校系主任,更多承担的是行政及教学方面的职责,尽管有“领导”的因素,但强调的是为大家服务,主要在于“引导”。在美国,作为一名高校系主任必须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学术好,二是热心教学。所谓“带头就要全面带头”,作为系主任,绝不应该停止学术研究。在高校机构里,学术往往等同于话语权。如果学术不好的话,就不能树立威信,说话的分量也就有限。热心教学是选择系主任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在哈佛,我不需要跟同事强调科研工作,因为他们都具备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突出的科研能力,同时非常清楚科研对自身的意义所在。系主任往往承担的是推动群体的力量共同去做或是增强大家热爱教学的意识。这涉及一个环境的问题,一个系如果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教员对学术和教学非常热情的话,另外的百分之五十,即使不热情,也不会太敷衍了事。所以系主任的引导非常重要,不仅要学术带头,热衷于教学及服务,更要发挥发动群体力量的作用。 作为系主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为学校做事,服务大家,这是取得他人以及上级的信任和肯定的关键。我也参加了一些学校委员会,如教学改良委员会、本科生教育委员会、研究生教育策略委员会等,与很多人打交道,大家彼此认识了解,这为从事工作提供很多帮助。我和院长的关系也很好,院里常把我们系作为推广的教学和培养计划的样板。所以与上级建立良好的关系,往往有利于系主任工作的各方面展开。 在美国高校,系主任具备的权力并不大,很多职责主要体现在对院长的辅助作用上。以哈佛为例,文理学院所有正教授工资的决定权在于院长,系主任只有建议权。此外,院长每年与我开一次会议。我通过汇报每一个教员的情况,主要包括研究、教学及对本系和学校的服务这三方面内容,来支持和推进上级的工作和决策。我认为一流高校具备强大的师资,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上,也要投入到教学层面。只有如此,才能吸引优秀人才和学生。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在于强调和鼓励教员具备一流的学术研究及出色的教学能力。 身体力行 亲身参与 在哈佛,选拔系主任经过这一程序:院长让每个教员写一封秘密的信,举荐这个系里谁最适合做系主任,然后院长在此基础上做决定。能够成为系主任,我觉得得利于之前的经验积累。我在芝加哥大学做过学生录取委员会主任,管理过一个统计咨询站;其次就是我比较外向,愿意和人交流,做些事情,更容易进入系主任的状态中。这两点也许是哈佛选拔系主任所看重的。 我当初没有什么远大的蓝图,多半凭着自己的性情踏上了系主任这条路。刚刚开始的时候,哈佛学院学生对统计课程的要求突然增多,造成助教资源严重缺乏。临时应急,我们招了一些不太符合要求的助教(Teaching Fellow),让学生抱怨不断。后来有三位研究生向我建议开设一门关于教学的课程。于是我决定与比较有经验的teachingcentre一起合作开设这门课。现在这门课已经开了5年,所有博士生第一年都要修这门由我和一位年青教授合开的课。这门课教授演讲和教学技巧,为学生提供了提高口才和交流能力的平台,在学校里成了榜样课程。我当初从来没有想到要做这件事情,但是一做以后发觉非常有好处。 今年是我担任系主任的第6年。我认为如果能够找到很好的合作者,共同愿意为大家服务的话,不一定需要进行转化职责的专门训练。所以我一直强调,系主任一定要亲身参与,只要是系主任真的投入用心带头做的事情,即使一开始有些教员不太情愿,系里的风气还是会渐渐地发生改变。 体制透明 核心管理 我们系的管理架构是以一个5人组成的核心小组为主,职责设置分为一名系主任,两名教员分管研究生工作,两名教员分管本科生工作。系里基本上没有专职人员。两人中通常一个是正教授,另一个是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一老一新的梯队组合,这样老教授的经验能够传给年轻的教员,方便以后升级轮换,同时年轻教员的时间精力更为充沛一些,能够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在哈佛,强调正教授的带头作用,以分摊副教授、助理教授的教学、科研以及晋升压力。我觉得这是国内高校应该借鉴的。我们还很重视青年教师的全程参与,让他们拥有话语权,可以做想要做的事情,通过认同感提高忠诚度,避免他们“跳槽”。此外,统计系没有学术委员会这一机构。 在招人方面,在美国高校,一般所有正教授都要参与进来,大系要分小组。由于我们统计系比较小,参与的成员包括了系主任在内的所有教授。在系里,课程设置以及学科发展计划的制定,都是经5人核心组先行讨论,然后在全体教员会议上提出来。在我们系,任何事情强调透明化,一般都是经过大家一起讨论,最后由我来汇总和完成总结报告。 “交流大平台”——谈美国高校的会议形式 作为系主任,对于会议如何在高效的前提下,取得明显的效果这一问题,我有几点体悟。首先事先要说明会议情况,确保大多数人的参与,作为系主任,自身更要保证到位。换句话说,如果连开会出席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其他事情就很难解决了。 另一方面,会最好不要开得很正式的,上面坐领导,下面人听,这种形式收效甚微。哈佛喜欢开“圆桌会议”,校领导和大家坐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等级概念,完全像一个学术探讨会。每个系大概有十分钟的时间介绍,避免领导长篇大论。会上常有此类现象,一旦有人发牢骚,就会有人跟着发牢骚。作为校院领导,一定要听,不要马上给出答案或答辩。哈佛一般一个月举行一次比较小型的会议。文理学院下面有理学分院,理学分院下面有十几个系或中心,每个月会碰一次头。规模通常不大,时间不长,所以一般是理科的一起开,文科的一起开,主要是座谈交流,听大家的想法。这点很重要,必须让系主任感到参加会议能反映问题,对系里工作的改进有实际裨益。正式的会议当然很重要,但是这种非正式的会议有时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起到更大的作用。在美国高校中流行这种做法,一年召集一次所有系主任,开一天会,吃一顿好的,大家交流想法。这个会一是经验交流;二是学校领导可以听听大家真正的反映;三是校院领导可以和系主任谈点心里的想法和具体的事情。 激发教师积极性投身本科生教学 跟国内很多大学一样,哈佛力图在对教师考核的指标权重设置上体现出教学业绩、研究成果、为院系服务三方的平衡。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哈佛的院长目前普遍强调三方达到基本上的平均,但没有明确地给出一个百分比。我想他们在思考这些因素时,都会考虑到在学校一定配额的前提下,每个系怎么继续招收好的师资、好的学生。配额的权力在院长手中。如果某个系研究好,教学又出色的话,在配额上就会享有优先权。同时,本科生的教学和教师的配额是挂钩的。哈佛所有本科生通过网上评估给老师打分。如果一个教员分数低于一定水平的话,院长会给他写信,系主任也会找他谈谈。学校专门有一个teaching centre,面向教员及研究生提供专业系统的帮助,我们会建议这些教授去一下那里。学校里比名额更紧张的是space。因为我们系这几年教研及学生培养工作做得好,学校专门把另一个部门安排在其他地方,多给了我们很多工作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系里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 真正一流的名校,鼓励教员做研究的同时,又要考虑怎么传播研究,不把教学看成是一个单纯服务性的任务。教学对本科生的影响最大。我们给本科生上课有几百个学生,而且他们以后会到各行各业,所以影响力非常大。做研究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学术研究得到传播,有时候疏忽教学,原因可能就是学校对教学的评估没有对研究的评估那么严格。谁得了一个研究的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就会大张旗鼓宣传。教育也要宣传,也要大张旗鼓,要让大家感觉到学校的重视。系领导也要以身作则。我们系原来是学校里教学比较落后的系,现在我们是一个标范,尽管还是很小,但已是哈佛唯一的连续四年拿Bok教学奖的系,哈佛校报和美国统计界都有报道。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委员会,专门开了一学期的会来探讨如何激发教学热情。其中一点考虑到在每年增加工资中,有一部分百分比取决于教员的教学业绩。这里面除了学生的评估,还有同行间的教学交流切磋。和我一同来复旦教哈佛暑期班的另一名教授就是管同行间教学交流委员会的主席。如何在教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教学交流是比较难的一个课题,因为有的教员不愿意互相之间提意见,特别在同一系里。我们现在就想了几个方案:一是在不同系之间做些互相交流;二是不要把它作为一种评估,而是一种交流切磋,就象搞科研。我们希望建成一个体系,就像审稿一样,让听课的人能够发现一些上课的人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改进教学。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我们也刚刚起步。但我们这几年的经验就是,一个系一个学校的风气,是一步步来的,是一个长期推广的过程。 实行有效聘任、教学机制、激发院系间合作竞争 哈佛基本上还是单聘,教授是隶属于系的。但是哈佛有一个体制,比较少,就是Professorof Practice头衔,称为实践教授。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虽然也做科研,但评估重点是教学。专门做研究的在我们文理学院非常少,在医学院比较多,有Clinic Professor头衔。我们还有一个头衔是Research Professor,这主要是给从教学上退了休但是继续做研究的教授设的一个荣誉职称。我以前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是双聘的,既属于文理学院,又属于自己的系。双聘也许会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聘的人要教育和学术两方面都好,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一方面加强学院的师资,另一方面双聘也成为一种荣誉。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统计系每个教员每年上三门课,系领导也一样。系里要求每个教员每年教一门本科生课,一门专业研究生课以及一门讨论研究小课,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教员都涉及每一种教学及学生。 关于哈佛学院、文理学院、文理研究生院之间的关系,哈佛的系统比较复杂。首先是学校,下面有好几个院,10—11个左右。研究学术阵容最强最广的是文理学院,在它之下,有哈佛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科学院。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即向文理学院院长汇报工作,同时互相之间又有很多合作。每个系同研究生院和哈佛学院的关系密切,系部门研究比较多,所以和研究生院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本科生是由哈佛学院统一招,然后学生自己选择攻读哪个专业。这些学生有着双重认同,但程度要看系本身所做的工作。因为要吸引学生,系与系之间也是有竞争的。相比,研究生的认同感以系为单位。 建立健全教学中心 哈佛有位老校长Bok,他做了20年校长,对于教学非常关心,为了纪念他贡献,哈佛设立了Bok Teaching Center。前面提到的Bok教学奖也正是以他命名的。Teaching centre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但要向哈佛学院院长汇报。机构里面有两部分人,一种是专职的,还有一部分是兼职的。他们的帮助是保密的,系主任可以推荐系里教员去,但是教师有没有去那边系主任是不知道的。当然我们要求研究生助教(Teaching Fellow)一定要接受培训。针对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员或助教,这个机构会派很有经验和研究的人提供专业系统的帮助。少数资深教授对教学缺乏基本热情,而且又不在乎,院长就可能会出面给他写信、和他谈话,当然做到这里就比较极端了。这就需要一个中间人。比如一个年纪青的系主任可以与老教授谈话,但不一定方便或有效。这时候,Teaching Center就可以出面,这些人很多都是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道怎么去和那些老教授沟通。他们代表了第三方机构,没有上下级关系,而更多是一种帮助协调、挖掘原因。当然,教学中心的人员也做其他工作,有专门的研究人员研究教育;针对一些英文不好或者不会教学的助教,机构专业人员会为他们拍教学录像,然后一起看,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出改进。 如果要建立这么一个机构,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主任,因为做这个工作还是有一定阻力的。这个人一定得非常热心,口才好,有说服力,会说会写,能够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先进的教育机制需要有一个学校带头,找到一个好的模型的话,会忙得不得了,因为其它学校都会来找你学习了解。象很多其它项目一样,也许这一项上复旦也可以在国内起个先锋作用。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279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留学生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大学的考试难度
jguonano 2013-4-8 11:40
UTK前两年遇到了中国留学生入学高峰年,中国留学生比例的提高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那一届学生的考试难度大幅度提高了。往年80分就可以进入TOP 10 %,这一年只能算是很普通的成绩了。对于长期处于填鸭式教育体系下的中国人来说,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一考试就会莫名地High起来。 但这可害苦了美国本地的学生,只能等到跟着下一届补考,幸运的是在中国人入学小年的这一届,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学习是这么好,挂科的课程其实可以这么简单.......
4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麻省理工 MIT: The physics of energy
chnfirst 2013-2-25 16:38
36.美国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研究(大学物理修改文).docx 美国大学物理学分层次教学研究 张立彬 1 ,张功 2 ,杨祖念 3 ( 1. 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 300071 ; 2. 南开大学泰达应用物理学院,天津, 300071 ; 3. 四川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技术系,成都, 610041 ) 摘要: 以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美国一流大学物理学入门课程和物理专业分层次教学及其课程设置,内容详实,读者可以通过此文深入了解美国大学物理教育情况,也能够为国内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好的范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http://ocw.mit.edu/courses/physics/8-21-the-physics-of-energy-fall-2009/lecture-notes/ 麻省理工 MIT: The physics of energy:
个人分类: 理论|0 个评论
远离学术界——一个美国大学教授的辞职吐槽
热度 1 liqiangbj 2013-2-2 19:55
译者: 北大西洋的龙猫 发布:2013-01-28 13:17:40 双语对照 | 查看译者版本 现在差不多每个人都知道我已经辞去新墨西哥大学(以下简称新墨大)的职位了。从七月开始,我将转投谷歌,前往位于麻省剑桥市的分部工作。 无数人,从我的朋友到我的(前)系主任都问过我,“为什么?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完美(有人甚至用了‘清闲’这个词)的终身教授职位,去掺和到那些繁琐的商业生活中去?” 说实在的,这其中的原因相当错综复杂,有的也确实只是出于私人的考虑。但其中也有另外一些,跟新墨大、跟整个新墨西哥州、整个学术界甚至是整个美国的风气有关——关于这几条,我还是不吐不快。辞职这个举动并非一时冲动的后果,而我也想借本文警示各位:以下这些令我对学术界倍感失望的因素,其实同样也在影响着全美其它的教授们。我所担忧的是,如果我们继续无视教职岗位的吸引力消退的话,美国,这个全世界最富创新力的源泉,终将面对令人堪忧的未来。 1、改变世界的机会 本来,我投身科学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能为世界做出一点积极的贡献。这一目标并未动摇;但是,由于以下原因中的几条,实现它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谷歌作为一个商业组织,确实是一个利用尖端计算机科技切实地推动世界进步的榜样。尽管在谷歌这样的商业巨擘里想要有所建树也并非易事,但在当前的学术风气下,做出点东西的可能性依旧比留在学术界高得多。 2、工作负担与家庭、生活的平衡 这一点早就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我也没必要再赘述什么。我只想说,当教授本身就足以让人心力交瘁了——如果你想要把活干好的话——而拿到终身制后依然要面对的种种情形则更是 雪上加霜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非常普遍,而新墨大的情况也不会好到哪去。即使是到我辞职离开的时候,学校也依然还没有通过任何一项统一的请假制度,为教职员工因父母职责或是其它家事请假提供相应的便利;更别提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机制和补助方案,帮助教职工们平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了。 3、权威集中,独立消退 我任教新墨大的这些年里,头顶上换过四任校长、三任教务长,还有两任系主任。管理层频繁更迭中的主旋律,始终是权力、资源的进一步集中化,给院系和教职工带来了日渐增长的压力。这一缓慢却显而易见的过程,带来的是对学术独立性或明或暗的伤害,是对教职工关怀的流失,也是工作不确定性的蔓延。另一方面,我(还有很多同事)也感觉,这些攻击破坏了大学本身所承担的教学与科研使命。 4、资金环境 两场同时进行的对外战争打了将近十年之后,美国又遭遇了两代人以内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如今无论是联邦还是州内的财政预算都已经大幅萎缩。更糟糕的是,共和党领导下的恶劣政治氛围 以及他们 刻意造成 的国会混乱 彻底断绝了任何长期、合理的预算规划的可能性。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已经目睹了联邦科学项目资金 连续至少七年的 止步不前 ,以及全国各州立法机构对教育经费的无情削减 。这些力量集合在一起,一点一点地啃食着大学的生存空间,迫使校方不得不向教职工们转嫁压力。于是,在经费越来越稀缺的时候,教授们却在被学校越发卖力地驱使着,向联邦政府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一套于大学非常有害的政策——它们不仅造成了教学与科研的对立,还使得两者都屈从于根本不切实际的资金追求。例如,新墨大工学院最新颁布的一个制度,就以教学负担为惩罚,诱使教授们更多地去追寻科研资金(事实上,该制度只以教授们引来的科研资金作为其学术能力的唯一度量。而匪夷所思的是,这跟学术能力压根毫无关系,更别提创新能力了)。 5、过专业化、心胸狭隘与目光短浅 资金上的压力同样也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当人类感到不安时,我们会变得更保守与退缩——我们只求凡事稳妥,而不敢放手一搏。但问题是,创新从本质上就离不开探索性的风险。创新的目标是发现新事物——超越现状,发现或者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既要求索未知,又要万无一失,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 在美国,传统意义上,大学一直在为类似的科学探索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而联邦、各州和企业对此的资金支持也一直不曾断供(顺便提一句,采购现成的尖端研究成果,要远比通过工业界或是政府亲自研发来得实惠,而且还能让这些机构规避失败的风险)。这一结合曾经带来了惊人的回报,利润常常是投资的好几倍都不止。 但这当前的风气下,所有这些机构,包括科学家自己,都在有意回避着探索性的研究,求诸于更为安稳的路线。多数资源,都流向了已经被他人确证、保证有所回报的想法、技术(以及学者);而主流之外的想法,却越来越难以得到同行评审的认可,获取学校的支持,或是赢得相关机构的经费。其后果就是,在大量的科研领域,学者的视野越来越狭隘,对创新性的探索越来越排斥(我的同事,喷气推进实验室的 基里·瓦格斯塔夫 ,针对我们所从事的机器学习领域,就该问题的一个具体方面写过一篇精彩的 分析 )。 6、激励缺失 除了以上几条,“要么发表、要么消亡”和“不拉经费、死路一条”这样的压力,打击了研究者对自己专长之外的领域的探索。现如今,无论是想在你自己的领域发表创新性的专著,还是试图努力发掘新的交叉领域、拓宽经费来源,都已经越发地不可能(更别提类似“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这样的“杂事”了)。在这样的情形下,想做探索性和交叉性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很多对社会意义重大的交叉性项目,其实并没有要求每一个相关的学科方向都非得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不可。类似的门槛因此而阻碍了很多人在这些方向上投入自己的精力。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当你不能从“帮助拯救婴儿的生命”这样的工作里得到应有的肯定与认可时,你就知道我们的学术激励机制肯定出了什么大问题了。 7、教育的量产化 对于斯坦福的超过十万学生的计算机课程、麻省理工的 系列开放课程 以及其它致力于大规模远程教育的项目 ,新闻媒体上可谓是一片齐声赞扬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些努力确实令人激动——这或许是上千年来第一次为人类的教育方式提供了一种结构性改变的可能。它们将教育“民主化”了——为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经济与社会背景的人们提供了接触世界顶尖教育的途径。要是我们能够将优质的教育提供给越来越多的人们,将可以诞生多少 拉马努金 式的天才? 但关于这一浪潮,我不得不提出三个警示。 首先,我所担心的是,教育的规模化,将会带来跟制造业两百年间的量产化一样的后果——政府当局为了节约开支,会迫使远程课程的规模一再扩张,从而进一步削减授课所需的教职工岗位。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整个美国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只剩下唯一一个教授? 其次,我怀疑“赢者通吃”的循环会像它在工业界和社会中一样造成学术界的畸形扭曲。当不再有距离或学费的限制以后,还有哪个学生会拒绝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的远程教育,而选择类似新墨大这样的学校?离学术界出现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微软或者谷歌这样的寡头还有多久?离1%的大学和教授占有99%的学生和资源的日子还有多久? 最后,这一趋势将威胁甚至是抹除学术界里,对学生和教师最为宝贵的体验。从最本质的层面来说,教育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私人的沟通,无论时间或长或短。它可以是随堂回答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在面谈时间用二十分钟解决一个难题,甚至是花上几年时间与自己的指导的博士生紧密协作——这其中的人性沟通,对双方都意义非凡。它所带来的影响之深刻,远远超出了对信息本身的传递——它教会我们如何融入周边的社会,并为我们设立了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在一个学术领域内我们该如何行事,如何缜密思索,如何变得更专业,以及如何实现心智的成熟,等等。我非常担忧的是,我们对这一过程的“民主化”,将会切断这一人性沟通,把这一上千年的古老事业中,最充满欢乐的一面消磨殆尽。 8、工资待遇 一直以来,学术界工作者的收入都低于他们工业界的同行们——其中的差距通常还大得惊人(尤其是备受业界青睐的行业,如简称STEM行业的科学、技术、工学与数学,还有各种医疗、法律以及其它学科)。从前,大学还能为教授提供宽松的学术自由与日程安排,以及培养下一代人的愉悦感,以此来补偿他们收入上的劣势。但我上文所提及的种种改变,却把这种补偿给掐掉了一大半。这使得我们在拿着不相称的薪水的同时,却拿不到其它应有的回报。就像一位同事在我宣布辞职时所说的,“‘酷’也是我们的收入之一。要是‘酷’的成分都没了,那我们还不如去其它地方多赚点钱呢。” 9、反智主义,教育无用论,还有对科学与学术界的恶意攻击 在这个国家,如今有一种可怕的趋势——往小了说,是对学术界的攻击;往大了说,则是在对 思想自由 与知性主义的攻击。思想自由被渲染成破坏性的、危险的、精英至上的,还跟阴谋论扯上了关系(我都不知道“阴谋”两字从何谈起,它可不是你们这些家伙想当然的那种意思)。大学被指责效率低下,教授们则形如行尸走肉(在他们拿到终身制以后)或是在以某种方式“迫害年轻一代”(苏格拉底的反对者们,在他们毒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前,也说过类似的话)。政客们攻击科学界,为的是不过是讨好原教旨主义者以及各自的资本赞助者。 其实这些想法背后的元素,多多少少都曾浮现于美国的思潮中。但最近这些年里,这却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的时代精神中,一个溃烂、化脓、生疽的伤口。那些肆意攻击教育事业的人或许忘了,美国正是通过19世纪所引导、创立的公共教育体系,才改变了数千年来社会与经济上的不平等?他们或许也忘了,正是教育造就了我们领先世界的各个行业,从而奠定了这个国家伟大的根基——艺术、音乐、文学、政治哲学、建筑学、工程学、理学、数学、药学……?他们或许还忘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依赖于(受过教育的)创新;而人类史上最强大的军队,也离不开教育体系所结出的科技与工程学的硕果?他们或许更忘了,美国的脊梁——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维护的宪法——就出自启蒙时期受过良好教育的政治理想主义者;而他们坚信的,是只有通过被启蒙过的、受过教育的选民的一举一动,才能实现自由与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 坦率的说,现状不仅令人作呕,更是危机重重。要是任凭这些憎恨者、恐惧者还有政治投机者当道掌权,他们将会剖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机构之一;而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将割断这个国家的气管,放干未来创新的血液。我确定,其它国家将会很乐意填补这一空缺,争相啄食这一具名为“美国”的尸体残骸。 *** 作者后记:在我的决定背后,当然还有对其它因素的考虑。而任何生活的变迁也很难在一篇短文中阐述清楚。不过,本文中所列的这些都是最主要的因素了。 我也并不是永远抛弃了学术界。我只是暂时希望尝试一下工业界这条路,而未来我也随时有可能回归学术界。教授这份工作,毫无疑问依然有我所欣赏和喜爱的地方。在此期间,我也会寻找其他的方式,去贡献社会,去教育下一代,也去改变这个世界。 ——本文2012年夏发表于作者Terran Lane博客。作者为普渡大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后;2002年起就职于新墨西哥大学,2008年升任该校终身副教授,2012年辞职转投谷歌公司。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 原文来源: cs.unm.edu 原文标题: On Leaving Academia Ars Experientia 原文地址: http://cs.unm.edu/~terran/academic_blog/?p=113
48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为什么美国大学教科书贵得离谱?
热度 1 cuncaoxin 2013-1-5 08:02
为什么美国大学教科书贵得离谱? 来源: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博客 http://space.cenet.org.cn/user1/4949/index.html 时间:2013年1月3日 原文地址 : http://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3/01/why-are-college-textbooks-so-absurdly-expensive/266801/ 翻译:龚蕾 作者:约旦·韦斯曼(Jordan Weissmann),约旦·韦斯曼是《大西洋月刊》的一名副编辑,他在许多出版物上发表文章,包括《华盛顿邮报》和《国家法律杂志》等。 按:在外媒上看到,说美国有一些中小学生呢,毕业的时候,会按照学校的要求,把旧课本捐献给各自的班级,各个班级班主任会在教室里放一个旧课本书架,所有捐献来的旧课本就放在这个书架上,当新一届的学生开学上课时,可以选择不购买新课本,而是借阅这些旧课本,在毕业离开的时候,同样会把课本放回到旧课本架上。每届同学都非常爱护课本,使用时尽量不让书皮或书页有什么损坏。这样,就节省了不少课本费用,虽然呢,也许对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这点儿节省不算什么,但是,可以告诉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节省纸张也是保护环境的点滴身边做法呦。 还看到一则外媒报道,说有些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的学生们很可能不再使用纸质课本,而是可以把平板电脑带入教室,电子书成为了一种趋势与潮流。 全部译文: 你认为大学费用上涨是好是坏呢?然后看看一下大学课本成本的上涨。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马克·佩里(Mark Perry)绘制了一副很好的图表,显示了成本惊人的上涨,自从1978年以来,课程辅助材料等上涨了812%。数据来源于劳动统计局的消费物价指数,如《社会学》和《微积分》等教科书的价格上涨速度超过了医疗保健、住房价格。当然,通货膨胀了。 一些学术出版商会告诉你,制作现代教科书是一个昂贵的、劳动密集生产过程,需要昂贵的价格。凯文·卡利(Kevin Carey)在在最近的出版展览(Slate piece)中说,出版业也有遇到不快时期,正如推高了医疗成本支出。就像医生开处方,他们永远不会药价。大学教师指定的教材,通常不考虑费用。学生们呢,犹如病人担心他们的健康一样,没有太多的选择来支付教材费用,以免对成绩有有影响。与此同时,卡利(Carey)说,出版商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力量范围内来支撑他们的利润。从指定捆绑的教科书中,迫使学生们购买新版本,而不是便宜一些的旧复印本,这会使低成本的教科书在版权方面受到起诉或索赔的纠纷。 这对学生们会有影响。根据全国大学生商店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Stores),普通高校大学生每年支付课本和学习用品的费用大约655美元,比四年前的702美元降低一点儿。该协会记录数字下降,是由于它努力促使学生们使用租借课本,而不是购买新书。但是,从655美元角度来看,在这个帮助下,普通高校学生每年学费支出大约是2900美元。根据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在这里,我们的讨论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美国企业研究所(AEI)的佩里(Perry)写道,他相信开放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最终取代传统的教科书。正如维基百科代替了百科全书一样。不同的是,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说,“如果你不读《百科全书》,你可能会在班级落后。”如果我们想做好课本成本控制,教师需要协调这个问题。
个人分类: 经济社会|1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这种做法公正和符合人性吗?
热度 39 jiangjiping 2012-11-28 09:05
美国大学的这种做法公正和符合人性吗? 蒋继平 2012 年 11 月 27 日 据我所知, 美国的大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做法, 它们在节假日的时候会将学校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全部关闭。 而学校又有一个硬性规定, 新生在第一年必须一律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 当然这是针对大学生的,不包含研究生。 根据这样的规定和做法, 就必然出现这样的境况:凡是第一学年的新生, 也就是大一的学生, 在节假日在学校就无处栖身, 必须另找吃喝住的地方。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在每年一度的感恩节, 几乎所有 学校的学生宿舍和食堂都关闭, 学生们必须自己另找地方生活。 在这样的处境下, 大一生有两种选择, 一是回家和家庭团聚, 或者到附近的亲戚朋友和同学家一起过一个节日;另一个是在学校附近找一个旅馆住几天。 儿子上大学的第一年, 就碰上这样的问题, 一到节日就要面临学校学生宿舍关门的处境。不过,那时候, 他的大学离我们家不远, 开车只要两个小时左右,而且我们已经给他买了一辆车, 所以,他可以借此机会回家和我们团聚。 因而,当时我们对学校的这些做法并没有多少不满,也没有觉得这种做法给学生和家庭带来的不方便和经济上的额外负担, 反而觉得这种做法很讲人性,让亲人经常团聚。 可是到了去年, 女儿上的大学离家很远, 根本不可能自己开车来回, 尽管我们也给她买好了小汽车, 她去上大学的时候坚决不要车,因为必须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 而宿舍和食堂以及教室的距离都很近, 用不着开车。但是, 一到了节日, 学校的宿舍和食堂就关门, 学生们必须立即离开宿舍。 在这样的处境下, 女儿就必须订飞机票回家过节日。 比如说, 感恩节的时候, 学校宿舍关门, 她就得回家。 大家知道, 感恩节和圣诞节相差最多也只有一个月左右, 这么短的时间, 要来回跑两趟, 一是时间上的浪费, 二是经济上的负担。 说来有点不可思议, 凡是这种时候,飞机票特别的贵。 但是,一般来说, 学生没有别的选择, 不得不购买这样昂贵的飞机票。 我的一位邻居, 他们的儿子上大一的时候, 遇上这样的处境, 在反复比较了飞机票的价格后, 作出了不让儿子回家过节, 而是父母开车到他的大学附近找一个旅馆住几天,陪他在当地过节日, 顺便看看附近的风景。 我们对美国学校的这种做法议论很多, 想法也很多。 首先我们想到, 这种做法是绝对对学校有利的,宿舍和食堂关门, 可以为学校节省一大笔开支。 比如说, 感恩节的四天, 不用为学生提供食物, 可以省去一大笔开销。 本来节日只有两天, 现在把周末的两天也加上去, 真是聪明,可以说精明了。 其次,我们想到的是,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必然给学生增加一些生活上的负担, 一是生活上的费用, 二是时间上的安排。我们想这些注意一定是身在高位的人提出来的,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一定很好, 根本不在乎飞机票之类的花费,他们根本不能体会到家庭经济条件很有限的人家的苦衷。也许他们是出于人性方面的考虑,在节日让亲人们相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从我的角度看,我认为这样做不是很公正,很人性。 原因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的人家在这样的处境下是一种压力。 在这件事情上,我得到的另一个人生感悟是:人在不同的处境下, 对同一种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想。 比如说, 同样的学校规定,儿子的处境和女儿的处境使我有两种不同的感受。 哎,人都是自私的。 去年为女儿订购感恩节的飞机票的时候, 我和太太一直在议论美国大学的这种做法,我们最后的共同语言是: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这个可以说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的一个真正写照。哈哈,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 我觉得美国有许多好的地方, 也有一些很不好的地方, 关键是看是不是有利于个人的切身利益。 各位读者,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个做法的呢?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4329 次阅读|79 个评论
清考?你做梦吧!——看看美国大学的4年毕业率
热度 45 nli2233 2012-11-17 04:36
从林中祥老师的博客里(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 )学习到,我们国家的不少大学为了保证学生 4 年能毕业,采取了“清考”的措施。所谓“清考”,大概是那些曾经有过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在其本科生涯第四年的第二个学期,学校提供机会做一次总补考,基本属于放水性质,如果通过了,学位还是可以拿到的。 我个人体会,大学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一个都不能少”,是不想给社会增加负担。换句话说,是想要对社会负责。这么做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是,从效果上看,把本来不应该拿到毕业证书的学生推向社会,不是既不负责地向社会输出的不合格产品,又会长期损害自己学校的声誉吗?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办高等教育的思路,跟美国截然不同。今天碰巧读到一篇短文,是说美国大学的 4 年毕业率的。 USNEWS 的大学排名是最权威的,它的网上包含了美国主要大学的详细信息。在一篇名为《 10 Colleges With the Highest 4-Year Graduation Rates 》的文章里( 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colleges/the-short-list-college/articles/2012/10/02/10-colleges-with-the-highest-4-year-graduation-rates ),作者 Ryan Lytle 提供的数据是,在 USNEWS 调查了 1200 多所大学后发现,这些学校本科学生 4 年毕业率平均下来只有 40% 。 1200 所学校里面,只有 375 所大学的 4 年学生毕业率超过了 50% 。也就是说,今年高高兴兴送自己孩子上大学的家长们, 4 年后再高高兴兴地去孩子所在的高校参加毕业典礼的概率, 只有 40% 。 这是平均数,那么名校呢?这篇文章列出了 10 所本科 4 年毕业率最高的大学: School name (state) 4-year graduation rate U.S. News rank and category Swarthmore College (PA) 91.3% 3,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Haverford College (PA) 91.1% 9,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Pomona College (CA) 90.8% 4,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 90.5% 17, National Universities Georgetown University (DC) 90.1% 21, National Univers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NY) 89.4% 4, National Universities 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MA) 89.2% 32,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Williams College (MA) 89.0% 1,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MD) 88.8% 14, National Liberal Arts Colleges Yale University (CT) 88.8% 3, National Universities 排名前 10 的高校里面, 6 所为文理学院, 4 所为研究型大学。科学网名博王鸿飞、曹聪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上榜了,王晓明同学的母校耶鲁也上榜了,不过这些前 10 的学校, 4 年毕业率也只有 90% 上下。 出于好奇,我看了一下我的母校,结果是惨不忍睹。怎么也算一所研究型大学吧,可是其本科 4 年毕业率才刚刚 40% 出头。 这里要说明一下:在美国, 4 年不能毕业的学生,并不是就要退学了,有很多人是 5 年甚至 6 , 7 , 8 年才拿到本科文凭的。好像在中国,要是 4 年不毕业,学生就不能接着念了。不管怎么说,美国大学这种宁晚勿滥、宁缺勿滥的做法,才是负责任的行为。因为这样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达到了学校毕业要求的产品。 最后,我想对国内的名校说一句:只要你们的本科学生的 4 年毕业率依然接近 100% ,那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就仍然是空中楼阁。
个人分类: 心有所感|19020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对中国有借鉴意义吗?
ssglwu 2012-10-29 23:39
美国大学对中国有借鉴意义吗? http://www.sinoss.net/2012/0821/42097.html 2012-08-21 16:09:30 作者:乔纳森 · 科尔来源:财新《中国改革》 【财新《中国改革》】(特约作者 乔纳森 · 科尔)如今,伟大的美国大学,那些占据了世界上顶尖研究大学地位的学校,已经成为美国创新的主要动力,不论以任何衡量标准 —— 诺贝尔奖、文献引用次数,还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发现,美国都是高等教育优秀机构领域的王者。随着我们的社会更加依赖知识的发展,以及如何将知识应用于提升国内外社会和经济的公众福利,这些机构会演化成为更加重要的组织。这些大学一直是重要发现的来源,例如激光、儿童白血病的疗法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它们也一直是发明的来源和产地,在那里,医学奇迹被发现,并应用于创造拯救和延长生命的疫苗、疗法和药物。我已经在我最新的书《伟大的美国大学:它如何成长为卓越,它在国家中不可替代的所用以及为什么它必须受到保护》( The Great American University: Its Rise to Preeminence, Its Indispensible National Role, Why It Must Be Protected Public Affairs, 2011 )中提到过这些改变生命的发现,它们影响了数以亿计的人们,并且推动了美国社会的改变。尽管如此,仅有少数受过教育的美国人意识到,伟大的美国大学的卓越之处是建立在它们做出深刻发现、并将发现的过程与艺术和科学教学相结合的能力的基础上。       大学价值观必须内在化   大部分美国人没有意识到,研究性大学的起源是 1876 年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 —— 在美国独立宣言签署 100 年之后。直到 1933 年,德国大学才被致以最高敬意,是出于它们对研究的重视,取得多项发现。在诺贝尔奖得主中,德国独步全球,可谓名至实归。随着纳粹的兴起,在很多领域有着众多犹太学者和科学家的大学系统受到亵渎,我们将其视为德国领先地位的终结。美国大学在 20 世纪 30 年代具备了核心价值系统,在 “ 二战 ” 时期开始腾飞,此后再也没有退步。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美国人或在美国大学工作的外国科学家获得了大约 60% 的诺贝尔奖。这里的要点是,如果合适的条件都具备了,伟大是可以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的。   此外,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美国公众是从本科和专业教育的角度来考量这些伟大的大学,即教学和知识传播的角度,而不是创造新知识的角度。这样的观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些饱学之士思考了自己的经历,也关心其子孙的教育以及他们怎样才能负担得起最优质的教育。   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伟大大学使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而一部分学校做得非常好,一部分做得则不那么优秀。但是,我们的大学成为世界上最优秀大学的原因不是本科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是它们产生新想法和做出重要发现的能力。其中,很多都对公民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使得这些大学成为珍宝。    伟大的创立必不可少的是 12 条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化,在这 12 条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能够建立起一套组织结构 。这些价值观,包括用人惟才的想法(个体是根据他们工作的质量来评判,而不是性别、国籍、社会经济背景或种族等特征)。根据这些价值观中的四条或者更多,高等教育系统非常重视 “ 组织怀疑论 ” ( organized skepticism )或对事实和真理的不断质疑。它强调了自由公开的观点交流的重要性。保密和出版前限制,或任何形式的政府审查,是公开交流的对立面。此外, 至关重要的是学术自由和自由质询的价值的演化 。在某种程度上,学者和科学家出于对政府或大学约束的畏惧,不得不持有 “ 知识产权 ” ( intellectual punches ),并不能提供大胆、全新、甚至是革命性的想法,知识的发展可能会被限制或歪曲。最终,系统接受了 “ 同侪审查 ” ( peer review )的思路。受托人、政府官员和大学行政人员不得担任评判人员,在各学科的认证专家将担任他们同侪作品质量的评判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系统正偏离这些价值观,越来越困难、或者说越来越不可能,去创造卓越的大学。   虽然美国的研究性大学使得世界上很多人羡慕,但是,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意识到它们的主导地位处境危险。担忧有二,一是本科教育的质量,另一个则是大学的经济模式:教育日益上升的费用是可持续的吗?技术领域的进步将如何影响最优秀大学的教学和研究的性质和类型?如果我们在学术上富足,为什么我们会开始感到如此贫困?   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以及在更加遥远的过去,美国伟大的大学系统一直面临着威胁。在我看来,与很多人设想的相反,目前的威胁不是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或欧洲等海外大学的竞争。事实上,我们应该欢迎外国的竞争,因为这会促进知识更快速地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解决现在看来棘手的问题。所以,这些威胁实际上来自美国社会内部,包括大学内部和外部。         中国能从美国学什么   中国能够从美国的经验中学到什么?美国真的独特吗?能够从我们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经验,为在中国等迥异的地方建立伟大大学提供借鉴吗?我们确实知道,中国展示出了一些创造伟大的高等教育所需的关键因素。它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的人力资本。它的人民极其重视高等教育和发现。它有将发现转化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愿望。   当然,中国将不得不规划自己通往伟大和发展伟大大学的道路,但是,中国也能够从美国的经验中学到很多,尤其是核心价值,这是实现真正卓越的必要条件。我冒昧地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推测,让我来列举一些参与建立中国大学和就学于中国大学的人可能思考的问题。当中国人渴望创立世界排名前 25-50 位的大学时,他们应该考虑这 12 个问题。   中国将不得不对自由质询和学术自由的价值做出更深层次的承诺。中国将不得不真正将这些核心价值制度化,否则,伟大的科学和学术将不能繁荣发展。在表面上,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做了这样的承诺,但是,他们骨子里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实际的政策和行动也没有有效地表明承诺。在大学和中国人之间必须形成某种社会互动:为了回报接近绝对的工作自主权(学者和科学家相信自主权会推动新发现),为了回报能够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地教育学生,为了回报从中国政府获得的财政支持,为了回报批判政府政策和举措的权利 —— 甚至以一种激进的方式 —— 中国学术界必须取得至少三项成果:重要的发现,能够改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为年轻人提供的教育,培养 21 世纪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批判性推理能力;知识的传播,使得中国人能够更好地行使作为公民所拥有的权利,做出其使命所在的明智判断和决定。直到这种互动形成,通往成功的微小进步才成为可能。到那时,即使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拥有在海外工作的机会,他们中的一部分也会想留在中国大学。   中国将不得不致力于在 “ 学术市潮上建设奖励系统。科学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使其做出重要发现并此其成果获得广泛认可,这可能会使研究员个体和机构觉得疲于奔命,甚至导致过分的反常行为。希望获得认同的压力在所有的科学系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异常现象,但是,在中国的发生率似乎比美国和欧洲更高,部分原因可能是来自政府的压力。    中国的大学必须将文科视作学校的关键组成部分 。真正伟大的大学,不仅强调数学、科学、工程以及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致力于社会和行为科学以及人文学科。今后的大学将会变得越来越跨学科化,同时,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也必须经由人文学者补充,尤其当这些科学家具备了克隆人的能力,并且能开发出能够自行做出决定的 纳米科学结构 时,就需要人文学者来讨论这些工作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中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的众多大学要各自扮演怎样独特的角色。当其中的一些能够轻易优于另一些时,这些院校就无法为争取最优秀的人才而展开竞争。中国人或许能够成功地创造出他们自己的,像万尼瓦尔 · 布什( Vannevar Bush )所写的《 科学:无尽的边疆 》( 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那样的著作,在过去的 70 年里,这部著作指导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且对塑造美国大学的卓越地位影响重大。中国的学术和政治领导人已经为这个国家及其大学制定了目标,但还必须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确定科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中国可以跨越美国大学现在面对的结构性障碍。中国必须为它的本科生建立一个开放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并且反响良好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不能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而应该以培养如下能力为基础:逻辑推理能力、接受质疑的智慧和提出不能在书上找到标准答案问题的能力。从很多方面看,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家 Stuart Firestein 最近所指出的那样, 无知是推动科学的力量 。我们希望研究的,不是我们所知的,而恰恰是我们所不知道的、那些还没有被解答的问题,才构成了科学探究。因此,一个好的高等教育体系必须能接受多次的失败但不被打败。我们错的时候往往比对的多,当我们做 “ 对 ” 的时候,那些正确的答案只会制造出更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我们的无知就这样增加了。中国人必须深刻了解,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在解决真正复杂的问题以及回答棘手的问题上取得进展。他们必须让年轻学生做好准备,在他们 12 年的中小学教育中,学会如何独立思考并且愿意挑战权威。   中国不应该试图效仿 20 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大学。那是一个旧模式,它在美国成功地运行了 50 多年,但是,由于一些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的性质和研究这些问题的新机制,这个模式现在已经在经历一些修正。    技术将改变那些著名大学在 21 世纪的教学和研究方式 。容纳成百甚至上千学生的大型课程将在未来 25 年内在美国绝迹。除非课程的容量能够促进学习的质量,那些大型课程才会被保留。教师的角色也会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学里已经开始改变。     大学的组织结构也不得不在 21 世纪有所改变。与其按照旧的理念和结构来设计大学,不如预期和顺应这些变化,这将对中国的大学更有利。大学的组织结构将更多地依赖为了解决问题而形成的跨学科结构,并保留由钻研某一个单一学科而形成的深度知识。 21 世纪的新语言区别于其他学科语言的最大竞争力在于,它可以让研究者和教师跨越学科的障碍,自由交流。新的组织结构将会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因为单一的形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美国最好的大学间将会出现巨大的异质性,这些大学背后的运行结构也将互不相同。     与高等院校组织结构变化同时发生的,还有对校园理念的重新审视。在过去的 1000 年间,我们对于 “ 校园 ” 这一观念相对缺乏审视:从罗马的圆顶;到牛津和剑桥的四方院子;到哈佛和耶鲁的庭院和学院体系;到托马斯 · 杰斐逊关于弗吉尼亚大学的建筑理念;再到在哥伦比亚和其他城市学府中随处可见的 20 世纪校园。我们很可能不需要建造宏伟的建筑,但应当建立一种架构,它追随而不是决定解决重大问题所需要的学科组合。举例来说,像在 100 年前在大学的校园的中心建造巨大的图书馆。另外,当我们在人口更密集的地区建校园的时候(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考虑采用垂直结构,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能有一些社区意识。总之,中国不应该模仿其他国家在 20 世纪做的事,而应该试图寻找面向 21 世纪的创新。中国必须处理好大学中的思想创新和公司以及孵化器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创新的动力,后者则利用大学创造的知识产权来生产新的产品和从事新的交易。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预见到可能存在的利益纠纷并制定政策来缓和矛盾。     当前,美国高等教育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遭受质疑。很有可能,旧的金融模式并不适合 21 世纪的情况。除了靠慈善活动和捐助,大学应当开发一些新的收入来源。教育系统的融资和教育成果都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除了少数极负盛名的机构,学费在过去 10 年的增长不能持续下去。明智地投资于高等教育,将会有巨大的回报。当美国政府减少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时,中国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会使中国拥有它现在还不具备的竞争优势。那些反智主义的论调,在美国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它导致一些州政府,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对高等教育资助大幅度减少。这种行为将严重损害我们大学教育体系的质量。     中国也将和美国一样,不得不应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我们如何既提高数量又提高质量?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在给贫困家庭的优秀孩子提供机会的同时,保证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的质量?我们要如何开发那些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的,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的非凡才能?     最后,中国可以通过和美国大学建立良好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从中受益。合作的单位不一定要是 “ 大学 ” ,而可以通过一个研究实验室,或者同时在中美两国大学间举办多学科合作来实现。合作战略可以替代竞争性策略,并且同时提高两国机构的卓越程度。     从去年我所著《伟大的美国大学》( The Great American University )出版到现在,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改变。但在今后的岁月里,还有许多东西将不得不改变。 ■      作者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于 1989 年 -2003 年间任哥大教务长。翻译徐丝然 李乐
个人分类: 杂记|2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学费再度上涨 家长痛苦
lailaizhang 2012-10-25 11:53
美国大学学费再度上涨 家长痛苦 信源:世界日报|编辑:2012-10-24| 抄送朋友 | 打印保留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大 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定24日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四年制公立大学的本州学生学费今年秋季上涨了400美元,涨幅近5%,平均学费达8655美元,这是近年来最温和的涨幅,食宿费用上涨的幅度也差不多,使住校学生的整体费用达1万7860美元, 对许多因经济下滑而收入停滞的家庭,这种涨幅仍使他们感到痛苦。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加州州立大学抗议学生被警察带走 这项报告还发现,新罕布夏和佛蒙特州的公布本州学生学费最高,都为1万4000美元左右,怀俄明州的学费最低,为4287美元,次低为犹他州的5595美元;2010-2011年班的 大学生毕业时约57%有学贷债务,平均为2万3800美元 。 美联社引述这项报告指出,在计算财务补助和抵税后,估计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实际学费平均是2910美元,加上食宿费用后是1万2110美元。 由于近年来华府数次削减对学生的财务补助,学生缴付的实际费用已连续两年上涨。 有四分之一大学生就读的四年制私立大学院校,公布的学杂费(包括食宿费)平均为3万9518美元。在前三年,私立大学院校的实际费用已下降,但今年实际学杂费上涨了780美元,计算财务补助后,实际费用为2万3840美元。 两年制公立学院的学杂费上涨了172美元,为2959美元,平均来说,这些费用全部可获得财务补助。 虽 然今年大学费用的涨幅只有过去两年的一半,但在2008年经济崩溃后数年,全国大学註册人数激增的现象已经不再,今年註册的人数持平,部分原因是联邦财务 补助已经下降。学生贷款去年下降了4%,虽然学生贷款仍比五年前多24%,但此年度下降是至少20年来的首次,原因可能包括家长债务减轻、更多家长就业, 或只是因为註册人数减少。
个人分类: 也说美国|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横向接轨:美国大学也开始发展腐败了
热度 3 大毛忽洞 2012-10-18 09:08
横向接轨:美国大学也开始发展腐败了
横向接轨:美国大学也开始发展腐败了 美国大学也开始腐败了, 这腐败基因是否会遗传给学生, 是否会遗传给海龟, 这腐败基因是否会变异?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607.shtm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2657 次阅读|7 个评论
高等教育质量与本科教学评估——美国大学的案例
热度 13 lanjs 2012-9-9 16:25
高等教育质量与本科教学评估 ——美国大学的案例 蓝劲松 本科教学评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保证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各国国情不同,具体做法也千差万别。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其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多样、自治和竞争。由于每所美国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战略,因此并不存在评价所有院校的通用模式,更不存在类似中国开展的全国性本科教学评估。以下是美国大学开展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一些特点,或许可以为我们已经或即将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提供某些借鉴或启示。 1 、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颇为多元。既有由不同基金会主持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调查,也有由美国国家科学院主持的本科教学评估研究。 当然, 更多的本科教学评估与调查则来自高校自身。基金会主持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调查最有名的例子或许是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于 1986 年完成的《学院:美国大学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研究报告。《大学 理工科本科教学的评价与改进 》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行为、社会科学与教育部教育中心”发布的报告 。该报告针对学校主管部门、学术同行、捐赠 - 鉴定机构和专业学会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理工科本科教学评价的战略,强调有效的评价有赖于把各利益相关者的数据与教师自身评价结合起来。 2 、评估内容的微观化 由于中国的大学主要是公立大学,因此由政府开展普遍的本科教学评估就成为可能。但中国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内涵颇为庞杂,肩负多样化的职能,且评估指标随时变化。尽管美国不存在普遍推行的全国性(全省性)本科教学评估,但各所院校对本科教学评估多颇为重视。具体说来,美国大学本科评估落实在院校层面,院校又将之落实到教师及其课程教学评价层面。例如,由哈佛大学“博克教学中心”组织,该校学生参与的在线课程评价是其本科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教师本人可由此获知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也可以在选课时获取各课程的评价信息,且这种信息在教师晋职或转岗时也是重要参考。 3 、评估手段与指标的多样化 评估目的不同,评价手段和指标就有差异。约克大学专门制定了《教学鉴定和评价指南》。该指南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而个性化的活动,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和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价。它提出有质量的教学( Quality Teaching )的概念,其评估指标包括:有效选择材料、题材和课程组织、有效的沟通技能、对题材和教学的知识和热情、学生可获得性、对学生关心问题的积极反应等。华盛顿大学则强调本科教学评价要注意收集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学习、学生感知、同行评价、教学研究与管理视角六方面的信息。 4、 重视评估与改进的结合 哈佛大学把课程评价与教学改进结合起来。“博克教学中心”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同时,还通过反馈、咨询、工作坊、主题沙龙、案例研究、新教师培训(尤其是通过提供课堂录像)提升教师(包括研究生教学助理)教学能力。卡内基 - 梅隆大学“埃伯利教学卓越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一致性,认为评价收集的信息要反映特定学科的目标和价值观,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师成长,有助于学校改进课程,从而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中心不仅提供学校评价小组的工作报告与中期鉴定报告,而且为学校各层次教学评价提供系列支持。 5 、 重视本科教学评估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是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教育研究热点话题之一。约克大学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差异。前者的目的是通过反馈激发学校院系和教师的成长、变革和教学改进,后者的目的则是为特定课程的教学提供总结性看法。采用多种评估技术,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做出最佳评价。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行为、社会科学与教育部教育中心”开展的 研究则指出:总结性评价通常并不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两者之间关系有必要强化,并使之正规化。而形成性评价可以服务于多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可以把坦率的教学评价与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联结在一起;为有意探索教学学术的教师提供支持;形成性评价技术不仅可用于教师个人,还可用于院系计划。
个人分类: 院校发展|9127 次阅读|31 个评论
美国大学在中国做转基因大米人体试验的论文
huangyanxin356 2012-9-9 10:06
Am J Clin Nutr. 2012 Sep;96(3):658-64. Epub 2012 Aug 1. β-Carotene in Golden Rice is as good as β-carotene in oil at providing vitamin A to children. Tang G , Hu Y , Yin SA , Wang Y , Dallal GE , Grusak MA , Russell RM . Carotenoids Health Laboratory, USDA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 Center on Aging at Tufts University, Boston, MA. 点击此处下载: 论文下载 央视关于此次事件的报道和评论
个人分类: 技术类|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有大气科学专业的美国大学
King3 2012-8-28 23:06
本帖最后由 artmunich 于 2011-8-26 23:15 编辑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 The National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Atmospheric Scienc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Alaska Arctic Region Supercomputing Atmospheric Sciences Program University at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rizona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ivision of Geological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rkeley Atmospheric Sciences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Atmospheric Science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Land, Air and Water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Earth Systems Scienc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Geophysical Sciences Physical Sciences Division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Laboratory for Atmospheric and Space Physics Program 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Columbia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NASA 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 Cornel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Atmospheric Science Program University of Denve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Drexe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Harva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Hawaii UH-Hilo: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H-Manoa: 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 Technology (SOEST)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Houston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Howa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Iowa Center for Global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owa State University Geological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enter for Global Change Science 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 Planetary Sciences Haystack Observatory McGill University Center for Climate and Global Chang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ami Rosenstiel School of Marin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Oceanic,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Newton Horace Winchell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Department of Soil, Water and Climat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UM, Columbia Atmospheric Science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UM, Rolla Cloud and Aerosal Laboratory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Atmospheric Sciences at UNL Nevada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Desert Research Institute (DRI) DRI - Division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DRI - Division of Earth and Ecosystem Sciences DRI - Western Regional Climate Center DRI - Division of Hydrolog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Earth, Oceans, and Space Department of Physics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Physics New York University Courant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Marine,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Atmospheric Science Program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enter for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torms (CAPS) Oklahoma Climatological Survey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Coastal Physical Oceanography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Earth and Miner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Penn State Weather Pag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gram 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Purdu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Weather Web Sites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Graduate School of Oceanography Ric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Rice Space Institute Rutger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arine and Coast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Saint Louis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at UCSD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Stony Brook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Texas A M University College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Center for Space Research Texas Tech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Atmospheric Physic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Department of Geology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tah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Earth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Utah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University of Virginia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Nonhydrostatic Modeling System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University of Wyoming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Yal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enter for Earth Observation York University Programme In Earth And Space Science
5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的教职
热度 1 houyang1213 2012-8-25 14:31
首先美国大学的教职,即称谓中带有“professor”的人主要分两大类:1:tenured or tenure track faculty member; 2: non-tenure track faculty member; 前者是正式教职;后者为非正式教职,如research professor。这里只对前者进行分析。 分几点来批注: 1 - 先把终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的定义搞清楚:本人手上的Webster’s字典对tenure的解释为:(1)the act or right of holding property, an office, a position, etc.(2)the length of time, or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omething is held(3)the status of holding one’s position on a permanent basis, granted to teachers, civil service personnel, etc. on the fulfillment of specified requirements。讨论这种事情的网闲之辈,我想这点英语就没必要翻译了吧! 2 – “助理教授(相当于我国高校的讲师)”:先举几个最基本的事实对这一认知进行分析。(1)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助理教授(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可以带博士生,那么也就是相当于国内的博导了。而且,在其tenure track(预备终身教职)的五六年里能不能带出一两个博士对其升为终身教授很是关键;(2)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助理教授(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可以带博士后(如何与国内体制对比?称为博士后导师可以吗?);(3)很重要一点是美国的大学只要是正式教职tenured or tenure track faculty member,不管是不是终身教授都是独立的教职,即岗位(position)责任一样而只有级别(rank)的区别,没有哪个助理教授必须从属于哪个教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研究型大学(至少是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越是和本系的资深教授摽在一起搞研究发表论文可能升迁的机会越低,因为他或她必须在 tenure track(预备终身教职教职)的五六年里向他或她所在的学术界证明其作为独立研究者的能力。(4)一般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助理教授(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的招聘都是通过公开招聘,从数十甚至数百个申请者中找出一个,而且有个不成名的规定既不招本校毕业生,所以招到的人大多“来者不善”,而这也是学校的期待和其个人的抱负!本人对我国高校的讲师情况不甚了解,如果和以上这几点相符合的话,那么就可说“我国高校的讲师相当于美国大学的助理教授”,但愿如此! 3 - 关于“合同(contract)的谬误”:这里只举事实:美国大学里无论是新聘助理教授还是终身教授(tenured professor)每年在新年度开始(秋季)都要和学校签个合同,校方签字代表为校长。 4 –原文中把“合同”和“任期(或任职)”混淆了:终身制实际上是任期或任职的终身制。新聘任的tenure track(预备终身教职)助理教授一般任期为6年,这在其委任状(appointment letter)里写得清清楚楚。而拿到tenure后任期则就是终身教职,从法理上来说tenured 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是终身,终身教职是什么意思?所以在委任状(promotion appointment letter)上只说给予终身教职tenure而不会注明任期。即只要你不犯法,学校不到闭,你不退休,那好,你就干到咽气为止吧,这和上述字典解释on a permanent basis一致。但别忘了,上述字典解释还有个附加条件on the fulfillment of specified requirements,如果没有fulfillment,如该人犯法了怎么办?那就是合同contract的作用,因为合同是可以中止的! 5 – 副教授升正教授:首先一个人只要拿到了tenure,即从tenure-track升为tenured,就有了终身教职,所以,从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到tenured副教授是最关键一步,可以说是学术生涯(任何人都可以作学术,但这里所说的是to make a living by doing academic research and teaching)的生死大关。拿到tenure后你要不提出,你可以做一辈子tenured associate prof,这才是原文所提的不受“不升则离”限制。话说回来,在学术界混的人,大概没有谁那么不求上进,所以,一般做得可以的话,五六年就可升正教授了。 6 – 关于升迁:美国大学最可贵也最使其具有活力的恐怕除了上述的公开招聘外,就是升迁制度了。其程序为,个人申请,校外同行评议,系里表决通过,学院审查,学校审查,而校外同行评议极为关键,这里展开的话就太长了。 7 – “短期合同制和终身制之分”:应为“正式教职和非正式教职之分” 即、tenured or tenure track faculty member和non-tenure track faculty member之分。而非正式教职要转为正式教职一般要经过公开招聘的程序,即首先要转换track,并轨,因为是两条不同的路线.。 8 – “还有终身助理教授”:?没听说过! 9 – “关于终身教授的退休”:终身教职是指一份工作,即在某所大学得到的一份终身教职的工作(job),既然是工作就有离职或退休。但终身教职(tenured)的法理意义在于没有人能因为年龄强迫某人退休,这有联邦的反年龄歧视的法律保障。但大多数终身教授到了退休“适龄期”,都会退休,而一般都会被搞成professor emeritus,因为美国的社会福利比较健全,干个三四十年可有足够的养老金来享受老后人生,但如果某人以工作为人生的话,没问题,活到老干到老,来真正体现终身教授的滋味! 10 – 最后加注:关于“tenured终身教职”的资格价值:tenured终身教职即是工作,也代表一个人的学术资格,但严格来说这种资格只限于本校,当转换工作时要得到新学校的确认。本人也见过这样的勇士,抛弃原来较差的2流学校的tenured associate prof.的终身教职而竞聘更好的一流大学的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助理教授,当然,该人既然敢为而该校既然敢招,肯定“来者不善”,该人1年后重得tenured终身教职,3年多后升为正教授。如果某位终身教授转到非学术机构的话,这种资格也就变成以往业绩了。没听说过“教授级工程师”或“教授级某某”。比如,现在的总统国家安全助理莱斯女士以前是斯坦福的教授,没听有人或她自己介绍说她是“教授级国家安全助理”。举这些例子想进一步说明教授是一种职业和在该职业上的一个业绩,当然相对来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但并不能说比其他职业好多少或高多少,而在多元化社会里其他行业也没必要拿教授的头衔来做参照。话说回来,在美国作教授从投入(主要是时间和脑神经)和产出(收入)比来说,可能并不是个好行当!但总有好处吧,好在哪里?好在其自由度上!
1494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年美国大学地质科学专业研究生排名(Earth Sciences)
lovekk 2012-7-18 11:04
来源: 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 众所周知,研究生申请主要看导师,大学排名的意义并不大。不过以下信息可以作为广大地质学子赴美留学的一个参考。 2012 US University Rankings: Earth Science Graduate Programs (US News Rankings) Rank School Name 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4 Stanford University 5 Columbia University 6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7 University of Arizona 8 Harvard University 9 Princeton University 9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9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12 Yale University 13 Cornell University 1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1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1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17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7 Brown University 1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1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1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17 University of Chicago 2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23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25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25 Rice University 2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28 Virginia Tech 28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32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32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34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34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 34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34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34 University of Oregon 3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39 Ohio State University 39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39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39 University of Miami 39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45 Duke University 45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45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45 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4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45 University of Utah 45 University of Wyoming 52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52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54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54 University of Alaska--Fairbanks 54 University of Florida 54 University of Kansas 58 Boston University 58 Dartmouth College 58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 5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58 University of Oklahoma 63 Lehigh University 63 Syracuse University 63 University of Houston 63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63 University of Nevada--Reno 63 University of Virginia 69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69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69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69 St. Louis University 69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69 University of Delaware 69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69 University of Iowa 69 University of Maine 69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69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69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81 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 81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81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81 University of Georgia 81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8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81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81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89 CUNY Graduate School and University Center 89 Iowa State University 89 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89 Texas Tech University 89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89 University of Idaho 89 University of Missouri 89 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 89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89 University of Tennessee--Knoxville 89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89 University of Texas--El Paso 101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102 Miami University 102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102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02 University of Kentucky 102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102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108 Baylor University 108 University at Albany--SUNY 108 University of Alabama 108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108 University of Tulsa
2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学对比美国大学
热度 1 Gibson 2012-7-1 22:47
2011年11月01日 07:39 AM 中国大学对比美国大学 普林斯顿教授 邹至庄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 我在美国大学任教多年,又从1980年开始常常访问中国的大学,对中美大学教育的比较很有兴趣。读者也会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因为很多人愿意去美国留学,或者送他们的儿女去美国留学。 美国的一流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主要的原因是,二战时许多顶尖的科学家和著名学者都从欧洲逃到了美国,美国战后的繁荣提供了让这些学者在大学里各显身手的极佳环境。一所大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在美国,富有创意的学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平等,没有中国的那么师道尊严。教授和研究生们共同合作研究,并互相学习。在中国,教授说,他们“带博士生”;而美国的教授则试图教会学生们原创性地思维。在学术讨论中,学者们之间相互尊重。而一些中国学者则喜欢自称他们在该领域内是第一。 在美国的研究生院,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来自外国。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质量也随着中国大学的日益进步而不断地提高。其中有一些中国学生真是非常优秀。 20世纪90年代初的香港科技大学在香港首先强调注重研究和发表论文。这影响到所有其他的香港大学向其看齐。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大学也采取美国的制度,要求发表论文,强调研究的重要性。这造成了对一些教授和讲师们的压力,出现了一些学术剽窃,但制度改革的正面影响仍然大于负面。 中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已经在迅速改善。每年元月,美国经济协会召开年会时,博士生们都去那里找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大约有35所中国大学的教职人员前来招聘。中国顶尖大学提供给经济学博士的工资在世界市场上的已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现在不仅中国的经济学家,连外国专家也被中国一些经济学院聘用了。中国最好的经济学院已经可以与上乘的美国州立大学的经济学院比美。中国大学其他的学科,教师的工作环境一般没有经济学的好。教授把自己的学生留下来工作,不请外来的。工资又没有经学的高。美国的留学生,大部分不愿意回国去任教。 经济学教育发展迅速的原因,可以用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来解释。供给方面,我在1980年代与中国教育部合作,举办了在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生培训班,和另有项目,考取研究生到美国和加拿大读博士学位。培养了不少经济学的人才。需求方面,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EMBA的需求,使得经济和管理学院增加了不少教授。 中国教育部对大学的严格控制, 影响了大学行政的独立,这是从中央计划经济时期保留下来的过时的政策。例如,大学里一系科的招生人数需要由教育部核准。然而,能干的院长也能够绕过红色的禁区,率先改善和提高学校的质量。在中国,“事在人为”也适用于高等教育。优秀的中国教育家能够坦诚地绕过障碍,推进革新。这两三年我常往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讲学,发现该研究院的教学条件,可媲美一个良好的美国大学。我和院内的教师与博士生,写了几篇经济学的论文。 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期待中国大学在教学和科研上的质量将稳步提高。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需求,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尊重学问的文化传统都有助于推动大学教育的进步。也许在几十年的努力后,中国最好质量的大学将与美国的并驾齐驱。 简介:作者邹至庄,美籍华人经济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60年提出著名的“邹氏检验”,曾向台湾及中国大陆提供经济政策咨询, 八十年代实施“邹至庄留学计划”,经济学家杨小凯、李稻葵、许小年、胡祖六等人受益于此。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2847 次阅读|2 个评论
哪些人可以获聘美国大学?
热度 3 SCIindex 2012-6-2 16:56
哪些人可以获聘美国大学? 刘岩 美国大学的教席是极难获得的。 尤其是对来自科学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博士,博士后人员。 科学网上有博文介绍过美国大学的招聘程序(见张有学博主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4867-517235.html ),但是,关于什么学术水平的人可以获得聘用,没有介绍。 由于美国的学术评价和论文不直接挂钩,而是看论文发表后在学术界的影响,所以,那些可以反映学术影响的指标,就成为大学招聘助理教授的硬件条件。 具体是: 1.Honors and Awards , 2.Members , 3.Related Activities 。 译成汉语就是: 1. 学术荣誉和学术奖励; 2. 担任科学社团的职务; 3. 学术期刊兼职,社会兼职。 首先说学术荣誉和奖励。学术荣誉指一些学术机构,私人基金会授予的学术称号。学术奖励,指学术机构授予的奖励,但是,不包括学术会议授予的什么“优秀论文奖”,“青年科学家奖”等等。 担任学术机构的职务,一般指学会的专门委员会委员以上职务。 学术期刊兼职,指同行评议的国际刊物。担任的职务,可以是主编,副主编,编委。一般国际刊物的审稿人,很少有大学认可。但是,是可以列出来的。 从上面的指标可以看出来,美国大学,尤其是名校,招聘助理教授要求的门槛极高。一般情况下,没有获得过学术奖励的,基本上连初评都不会过关,能进入Short List的,基本上都获得过学术奖励。 尤其是那些世界顶级的大学,有的获聘的助理教授,获得 4 项学术奖励的都大有人在。比如,有些奖励,在美国是很权威的,如, NSF Early Career Award , NSF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等。 由于中国的学生在美国担任国际编委的人数很少,获奖的人数更少,所以,在美国的中国博士,博士后人员最后获得大学教席的,极少。 95% 以上的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最后都只好选择那些临时岗位(指非 Faculty ),如: Research Associate , Research Scientist 等。
108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英雄痴:六千万美元捐款的联想
热度 3 fqng1008 2012-5-7 09:08
按: 转引自一位中国赴的美国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研究员的博文 (2008.3.19) , 他用已经生疏的中文从一个角度描述了美国的大学文化,同时折射出那个国家的社会生态。我想,什么时候自己的国家也能够让人产生这样的自豪,就心满意足了。 在2007学年里,我校共获捐款六千万美元,这数字与全美正规的公私立大学相比只能算中等。比如哈佛大学有一年就有近十一亿美元捐款,我校所得只是其零头;若说到总捐助资金,我校则更是无地自容了:哈佛为340亿美元,耶鲁为225亿美元,普林斯顿为158亿美元。截止到去年六月,在美国的4500所院校中,有近400所已经拥有一亿美元的捐助资金。这些资金为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提供了可以飞翔的蓝天,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进步不断地输入了新鲜血液。我求学时就有幸地成为这些资金的受益者之一。 由于这些资金的数目越来越大,每年都无法用完,现在已有超过一半的著名学府开始实行年收入12万美元以下的家庭的学生学费全免的制度,朋友们可上网查询: 如:Harvard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Yale University, Duke Un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我明年十一岁的小儿子将会申请这些奖学金上大学,他的哥哥(13岁)已在06年进入加大的天文物理系(有关他们,我会再写一篇博文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在中国的同学们)。 今年已有大量的中国高考状元们拿到这些资金,有的还得到额外的3到5万美元一年的生活费,连父母都带来了。 说到这里,我想转入本文要写的主题:“联想”——由这些天文数字的钱而引发的联想。 联想一: 在我“寒窗苦”的初始岁月里,曾经有一学期我发现自己交了留学生的学费后,不大够钱买书了,而离暑假打黑工挣钱还有几个月。于是我就偷偷的复印借来的课本(有可能是侵犯版权的); 但一个星期后,我惊奇地发现我的书桌上放满了共几百美元的新书,那是我的各科教授们用自己的钱为我这个穷中国学生买的...... 联想二: 把我和我家的上一代人带大的老保姆,一位从广东顺德来的,一字不识的农民,在自己还饥饿的岁月里多次的把自己的饭菜分给我,但我当时太小了,并不懂,也不可能知道她的深情, 以后更没有机会想起, 直到她离开了这个世界的多年后, 有一天我在美国的家里一口一口地喂我一岁大的儿子吃饭...... 联想三: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在美国念大一的我校毕业生,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都在毕业的五年内买了房子,而在同样的五年内开始了第一次向母校捐款...... 联想四: 在美国有一对老人,一生辛苦攒下了几百万财产。又老又病时,这笔钱足够他们安度一个富足体面的晚年。他们却认为一生辛勤攒下的钱在晚年这样花掉太可惜。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安排好一切,向朋友邻居道了别,把所有财产捐给了慈善机构,然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对老人是白人。 联想五: 又有这样一则消息,一个老妇人,一生很贫困,洗衣为生,省吃俭用,没受过教育。她攒下了十几万块钱,决定捐给学校,克林顿总统知道后请她去白宫吃饭,她却没有钱去,航空公司赶紧送她免费机票,她说不习惯乘飞机,宁可坐火车,可票卖完了,铁路公司的老板自己掏腰包为她加了一节车厢。 这是个黑人妇女。 联想六 在2007年,我们的姐妹学校 Virginia Tech 理工大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枪击惨案,枪手是一个韩国学生。学校用32块石头悼念遇难的师生们,第二天,那里的人们加上了代表枪手的第三十三块石头表示悼念...... 伟大的宽容和博爱在这片本来就美丽圣洁的土地上飘荡,永远的飘荡;从此,Virginia Tech 收到的来自全世界的教学,研究,学习等的申请和捐款以几何级数升高! 惨案由缺乏家庭的爱而起,惨案以得到无穷无尽的人间的爱而终。 爱的种子撒播下了,还怕没有收成吗? 本文的写作源于捐款,由此而引申出一些数字的比较。但这的确与主题无关,其实美国的高等院校从来就没有,也无意用捐款之多少来论英雄。正像武林中身怀绝技的大侠不会到处找人比武功之高低一样,真正的高手看重的是行侠仗义,英雄豪情,此乃学武之人的最高境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想起的是抚养我长大的老保姆和 Virginia Tech 理工大学,两者所发出的光芒可能微弱,却是永恒;与天地日月相比,我们都太穷太渺小。 附英雄痴:一本手写的中国护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965ec1010097gx.html 这是一本在我的人生重要阶段中,陪伴着我度过了五年风雨的护照;它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提供给的是新中国的第二批留美学生,因此数量极其有限,因此由公安人员用手填写;所用的纸在当时的中国无法制造,因此要进口。 我无法考证当今世上还有几本这种护照,但我已经把他锁在防火防辐射的保险箱里了。它记录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当我第一次接到这本护照的时候,那位专案工作人员已经走了十八个部门,拿到了15个盖章了,但他是一路顺畅,没遇红灯,而到了最后只交了8块钱,这就是当时护照的成本费。真可惜我无缘亲自参与这个过程。 不管怎样,以后每当我想起这些,我总是深深地敬佩当时那些廉洁而又守纪的工农干部们,中国早期的改革开放,后来的繁荣富强也有他(她)们的汗水和贡献。 我们第一次用这批护照时就遇到了一位后来的名人,他就是美国驻中国大使李洁明;那时他是个领事,他用中文与我交谈了三分钟,然后用英文说:“Good luck!” 我有点胆怯地伸出了右手,他毫不犹豫地跟我握了一下手。这是我第一次跟美国人打交道,我感觉到他们的轻松和热情。 有关这个签证,回想起来我当时内心至少有50%希望能被拒签,因为那时正是我人生中各方面都最得意的时候:家人们的彻底平反,我上大学的带薪待遇,我的地位……好象我已拥有了在中国的同年人们的梦.….. 中国还有着我太多的放不下,太多的不舍,大概就有点那句话:英雄气短…… 第二次用这本护照是在香港的罗湖,那基本上是一个当时去西方的必经之地,因为全中国都没有航班飞去;这又让我多了一段酸甜苦辣,百感交集的经历。 我想早年去过香港(1995年前)的人们都知道,那些“皇家海关人员”和“皇家警察”,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是华人,却会把我们这些“上面来的阿灿”都看成是那只经常被人骂的动物(我就不说这动物的名称啦)。加一句话,就算在当时,很多的香港同胞都是很友好的。 老实说,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些“皇家”人的时候我的感觉还不错,他们那套笔直的黑色西装和闪亮的皮带枪套,加上那管理得不错的头发,还真是人模人样的;到底是在这之前我能亲眼看到的最好的制服就是那红领章红五星的,我还照过这么一张“标准相”:一个司令部的排级参谋,“四个兜”,腰里压着放在旧枪套里的五四手枪,那眼神充满着自豪;的确,这身老虎皮在当时那些非军藉的大学同学里还是有点神气的。 哦,扯远了。话说那帮“皇家”们看着我们这群穿的老土,提的破旧,头顶乱草的逃荒难民们,自然而然地激发出那种豪气,傲气,神气和威风凛凛的迷人风采! 这“皇家”和“皇上”不就是一字之差吗?哗!那眼神,那声音真是非同小可!突然让我想起当年红卫兵们揪斗我爷爷这个地主出身,有着一个为蒋介石开飞机的弟弟,副教授级的反动学术权威的那种正气凛然,横眉冷对…… 其实,在一起过“湖”的“阿灿”中是藏龙,卧虎,隐凤凰的;比如……总设计师的公子,前国家主席的公主……当然咯,在“皇家”面前大家都无意,也不会有真人露相;但话又说回来,我现在觉得让“皇家”们杀一杀大家的傲气,当一回难民其实挺好的! 我们到了美国后还有另一番奇遇,但这次是温馨的,这是后话啦。可惜英语最好的潇潇却后来去了西德。 由于我流利的粤语和普通话,加上这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团干部”的痴脑袋,本痴自愿地做起了翻译……没想到在这也是光阴似箭,这一做就是5个小时!这5个小时却也让我淋漓尽致地领教了“皇家”们对弱者们的嘴面,唉!谁叫我们穷呢!!! 这真是深刻的一课啊,我就是从那时起立志奋发图强,一生帮助弱者。 一位肩章上布满了银色东西的高大白人走到我面前,“我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请允许我以全局的名义感谢你!有什么我可以为你做的吗?” 我看得出他态度真诚,突然想倾诉满肚的冤屈,环视了一眼那些黑压压的“皇家”们,说了一句我当时那个年龄才会说的话:“给我3到4年的时间,我一定会超过这帮家伙!” 指挥官一呆,大概做梦也没想到我会蹦出这样的回答,但他很快就哈哈大笑起来,“说得好!我想也是的,” 他轻声地对我说:“其实我也不喜欢这帮家伙!” 他陪着我走向出口,我知道那些“皇家”们再也不会检查我了,赶快把护照收好。 在人们疑惑的眼光中,我们一起走到了大门;我突然回身,最后地看了一眼铁丝网外的青山丽水……那时的深圳还是一派田园风光;指挥官静静地陪着我,那双阅人无数的蓝眼睛闪着柔和的光芒: “年轻人,欢迎,也希望你再回来!” “我会的。” 我好像也是在对自己说。 六年以后的一个冬日早晨,我又回到了罗湖。陪伴着我的是一位第一次踏上中国领土的美籍华人和她的妈妈。我的中国护照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2916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财务公开
热度 7 weizhiyong 2012-4-19 02:26
最近关于大学财务公开的话题在科学网上吵的比较厉害。一方面是由于财务不透明导致高校频发腐败窝 案。另一方面,有些研究生要求政府部门按照正规程序进行信息公开,但是得不到预期的结果,甚至还弄到打官司。 我前年来美国的时候,和其他同学讨论美国大学老师工资的话题。就有学生说美国大学教师的工资网上都可以查询。每个老师每年工资多少,他给每个学生每年发了多少钱?这些信息都可以查到。今天刚好写这个话题,我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查一下导师的信息,果然有。对于整个加州,除了加州的几个大学,还有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都可以在下面的这个网站上查询到: http://www.sacbee.com/statepay/ 只要输入人的名字,工作部门,就可以看到这个人最近今年的工资情况,很透明。 我还查了一下,除了我所熟悉的加州以外,其他州也一样!
415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网络课程的思考
热度 1 黄安年 2012-4-17 14:57
美国大学的网络课程 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4 月17 日 发布 网络学院在我国为满足成人教育的学业需要,曾经热闹 一阵,后来许多学员取得大本、大专文凭后 , 这鼓热闹 劲很快冷却下来,有些数字图书馆或高校又纷纷开展起 名师课程精品建设和远程教学课程来,其意图还是在于 让名校、名师课程通过网络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以 至影响全世界。现在美国一些名牌高校又将此形式加以 改进推向全球,不管其目的是否在于经济利益 , 但是重 视网络平台的第二课堂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 全球学生都可选修美国大学的网络课程 2012.04.16 阿南特 • 阿贾瓦尔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免费网络课程 “ 电路与电子技术 ” 的教师之一。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美国参考》 Louise Fenner 从华盛顿报道,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和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IT )等美国一些最出类拔萃的大学正在试开免费网络课程,使全世界成千上万有志成材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尖端技能,并获得非正式证书。 视频技术、社交网络和协同软件的进步使高等院校有可能提供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作为以低廉的费用或免费向广大受众提供教育的一种途径。 美国教育部负责教育技术的副主任理查德 • 克拉塔( Richard Culatta )说: “ 这是开放课件加上围绕这些课件的交流互动。这是一种非常令人兴奋的方式。 ” 开放课件 (OCW)—— 免费在线获取教材 —— 是 10 年前由麻省理工学院开始采用的,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相继仿效这种做法。今天,数以百计的高等院校免费提供教育材料和教学体验的交流。去年秋天,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又把开放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斯坦福大学的两位计算机科学家教授了一门叫做 “ 人工智能入门 ” (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课程。 190 个国家的超过 16 万人注册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志愿者还将部分课程翻译成 44 种语言。最后,有 23000 人完成了全部课业,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结业证书。 斯坦福大学的另外两门免费课程也吸引了数以万记的学生远程注册。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负责教育的副系主任梅伦 • 萨哈米( Mehran Sahami )说: “ 所有课程在海外都有广大的受众。 ” 今年春天,斯坦福新开设了五门课程,注册学生人数将近 33.5 万人。 与此同时,麻省理工学院宣布通过一个非营利组织 MITx 开设仅在网络上提供的专门设置的课程。全世界有超过 12 万人注册学习其第一门课程 “ 电路与电子技术 ” ( 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这门课到 6 月初结束。 MITx 表示: “ 其中至少有 2 万人积极上课、做作业并参加网络考试。 ” 这门课对网络学生的要求与对该校在课堂上课的学生的要求同样严格(虽然网络课程不授予该校的学分)。因为这门课尚在试验阶段,领取结业证书将是免费的。而今后成绩合格的学生领取 MITx 的结业证书可能要付一定费用,但教材将是免费的。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和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也提供一些免费网络课程。这两个学校的课程以及斯坦福大学的课程都通过 Coursera 网站授课。这一领域的另一个先行网站是 Udacity 。这个网站从 4 月中开始提供自己的课程。 Udacity 和 Coursera 都是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创办的。 斯坦福大学教授的 “ 电路与电子技术 ” 课的电路图。 教学体验 萨哈米说, “ 这些课程都是实实在在的,有开课日期,也有结束日期 ” ,认真的学生会跟上这门课的进度。事先录制的授课内容分成几个短的部分,含有练习和问题。他说: “ 讲课告于段落时会有一个小测验,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不能接着看讲课录像。 ” 学生还必须完成家庭作业(有完成作业的截止期),并可参加与其他学生或教员的在线讨论。 萨哈米说: “ 这样的安排会切实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相关的讲课内容,而不是被动地观看录像。 ” 斯坦福大学网络课程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设于世界各地大学内的考场进行。 MITx 不要求学生去考场参加尚在试验阶段的 “ 电路与电子技术 ” 课程的考试,但今后它打算开发一个更严密的系统来验证学生的身份,以防抄袭和作弊。 萨哈米说, MITx 、斯坦福、 Udacity 或其他机构颁发的证书是否能得到潜在雇主的重视还有待观察。他说: “ 在何等程度上人们会把结业书作为证书提供给雇主,雇主又会如何衡量这类结业书?我认为只有让时间来证明。 ” 克拉塔说,表明一个人在某门学科或技术方面具备能力的数字证书和徽章的价值 “ 完全取决于颁发方是谁 ” 。他说: “ 如果是某个重要的组织或团体颁发的,那么这些证书便会切实得到一定的重视。 ” 即便不颁发证书,网络课程也能填补一种需求。萨哈米回忆说,斯坦福大学把其最受欢迎的 10 门工程学课程的视频和其他教材发到网上时, “ 很多学生给我们发来电子邮件,感谢我们提供这些材料。我教过编制电脑程序的入门课,我当时的学生来自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他们都给我发过电子邮件。毫无疑问,对这一课程是有需求的,人们对此是赞赏的。 ” 请登录 MITx 、 Coursera 和 Udacity 网站了解更多有关这些项目的信息。 另请阅读 “ 全球的教师都能利用因特网上免费、公开的资源 ” 一文。 关键字 网上教学、远程教学、 MIT 、 MITx 、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教育、数字教学、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Read more: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article/2012/04/201204163968.html#ixzz1sGY7gM1W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76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大学教授为何有权力?
热度 22 lgmxxl 2012-4-13 09:16
科学网上有美国游学经历的博主,多次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美国大学里,教授有尊严,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研究高深学问,对学术事务甚至行政事务有一定的权力。细细研究美国大学的发展,感觉美国大学教授之所以有权力、有幸福感,是因为美国大学有相应的理念、载体、机制与制度支撑和捍卫大学教授的权力。 美国大学通行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学术自由,即大学教授有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学习自由、言论自由等。他们认为,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大学探究高深学问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他们认为,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授是大学的主人,教授即大学,大学即教授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共识。因之,行政者乐于甘于为教授服务。 光有理念还是不够的,理念要化为实践的东西,还必须有载体、机制和制度的支撑。在此方面,美国从联邦到州到大学,均有明确的载体、明确的机制和明确的制度。 在载体方面,国家层面上有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美国教育理事会和美国大学与学院董事会协会;在大学层面有学术评议会;在学院、学系层面有教授会。这些载体是大学教授权力张扬的载体,是大学教授权力行使的平台。正是有了这些载体,大学权力行使才算有了舞台,大学教授才能有保障地行使自己的权力。离开了这些平台,大学教授的权力也就没有了保障。 在机制方面,美国大学建立了完善了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终身教职机制、集体谈判机制。196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美国教育理事会和美国大学与学院董事会协会发布《关于学院与大学治理的声明》,正式确认大学教师在学术事务方面的首要责任(正式授予大学教师参与学术治理的权力)。该声明不仅确认大学教师在课程确定、教学内容与方式选择;在学位授予;在教师聘任、续聘、终止续聘、晋升;在终身职位的授予和解聘;在增加工资的政策与程序制定;在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首要责任,而且还明确阐述了大学教师在学校目标的确立、规划、预算以及管理者的遴选等教育决策的参与的重要性 。由此,教师的权力得到张扬与确定,教师参与咨询和决策的范围也由传统的学术领域延伸到大学的财政预算、战略规划、高级行政人员的任命等行政领域。终身教职机制则实现了大学教授教学、研究和校外活动的自由,同时也保障教师这一职业的经济安全。从1960年产生的集体谈判机制,则保障了教授在工资薪酬和工作条件方面的权利。 在制度建设方面,美国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教授的权力与学术自由。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在哥伦比亚大学召开成立大会。大会将协会的宗旨界定为“加强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与研究利益监护人的各专业成员在履行其特殊职责过程中更有效的合作;促进对有关高等教育问题更为广泛和系统的讨论;创设学院和大学教师权威性表达其观点的工具;促成集体行动;保持和提升学术职业的水准和理想。” 1915年12月,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发布《关于学术自由与学术任期的原则宣言》。该原则宣言指出了大学保护学术自由的基本原则。1940年,大学教授协会与美国学院协会一道联合发表了《关于学术自由与终身教职的原则声明》,该声明促进了公众对于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的理解和支持。1966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美国教育理事会和美国大学与学院董事会协会《关于学院与大学治理的声明》,确认了大学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力。在各大学内部,大学教授权力保障的制度包括大学章程、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等制度。这些制度无疑在确认大学教授权力、保障大学教授权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大学教授权力张扬方面的做法,值得我国大学研究、借鉴和移植。 Birnbaum,Robert. The End of Shared Governance:Looking Ahead or Looking Back .New Direc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September1,2004 欧阳光华 . 董事、校长与教授 : 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97-102.
个人分类: 国外高等教育|9919 次阅读|49 个评论
[转载]我们浪费的时间太多,做无意义的事情太多!
cnlhm 2012-4-10 11:29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4/256568.shtm 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政治课和英语课占用的课时太多,教学中主要考核死记硬背能力,中国大学教育和美国大学教育实际上存在较大差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美国大学药学院专业排名
liuyingxiang 2012-3-3 12:27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2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3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4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5  Ohio State University 5  University of Kentucky肯塔基大学 5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5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9  Purdue University 9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亚利桑那大学 9  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 9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9  University of Maryland--Baltimore 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1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 16  The University of Iowa爱荷华大学 16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田纳西大学 Health Science Center 16  The 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大学 19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堪萨斯大学 19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匹兹堡大学 21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21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23  University of Colorado--Denver 24  Auburn University奥本大学 (Harrison) 24  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24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 (Mario) 24  University of Georgia乔治亚大学 24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密西西比大学 29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康涅狄格大学 29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 31  Univ of the Sciences in Philadelphia-Philadelphia Col of Pharmacy Science 32  Mercer University 32  Oregon State University俄勒冈州立大学 32  Texas Tech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 3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32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辛辛那提大学 32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新墨西哥大学 32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俄克拉荷马大学 32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华盛顿州立大学 32  Wayne State University韦恩州立大学 (Applebaum) 32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西弗吉尼亚大学 42  South Carolina College of Pharmacy 42  University of Arkansas阿肯色大学 for Medical Sciences 42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Kansas City 42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46  Creighton University 46  Duquesne University迪尤肯大学 (Mylan) 46  Northeastern University美国东北大学 46  University of Montana 46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51  Drake University 51  Samford University桑佛德大学 (McWhorter) 51  St. Louis College of Pharmacy 51  University of Houston休斯顿大学 51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太平洋大学 (Long) 56  Albany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Health Sciences 56  Butler University 56  Campbell University 56  Idaho State University 56  University of Wyoming 61  Ferris State University 61  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Health Sciences--Boston 61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61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61  St.John's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 61  Temple University天普大学
个人分类: 药物化学教学|3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认可美国大学竟是“文凭工厂”,教育部该自查作出交代!
热度 6 黄安年 2012-2-22 07:23
教育部认可美国大学竟是 “文凭工厂”,教育部该自查作出交代!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2 月 22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美国北达科他州狄克森州立大学,已被该州的教育监管机构近日发布的一份内部审查报告描述为专为留学生打造的 “ 文凭工厂 ” 。而这座 “ 工厂 ” 里, 96% 的学生来自中国,其余的来自俄罗斯。该报告指出,这所大学的双学位国际项目连续 9 年 “ 生产 ” 出 410 个学士学位,但其中文件齐备、真正修完所有课程的学生仅有 10 名;录取不符合入学资格的学生更是家常便饭,即使中国学生提交了假成绩单,也可以被 “ 破格录取 ” 。(见下报道) 而最为令人难堪的 在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网上,为帮助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正确选择国外学校,教育部公布的美国高校名单中,该校也赫然在列。(见附文) 该校是我国教育部认可的正牌美国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学院、 大连 东软信息学院等高校均有与该校的合作办学关系。 笔者以为教育部仅仅派出调查人员赴美调查的必要性远逊于教育部自查:查一查 , 教育部为何为美国这样的学店大开方便之门,查一查 , 这些国内的合作办学单位是怎样操作和谐合作的。 *********************88 美国“文凭工厂”调查: 96% 学生来自中国 成绩全是 A 2012 年 02 月 22 日 03:5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倩儿 一夜之间,黄钟强从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获得的文凭似乎变得一文不值。 针对这所位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高校,该州的教育监管机构近日发布了一份内部审查报告。根据报告描述,狄克森州立大学俨然成了一座专为留学生打造的 “ 文凭工厂 ” 。而这座 “ 工厂 ” 里, 96% 的学生来自中国,其余的来自俄罗斯。 该报告指出,这所大学的双学位国际项目连续 9 年 “ 生产 ” 出 410 个学士学位,但其中文件齐备、真正修完所有课程的学生仅有 10 名;录取不符合入学资格的学生更是家常便饭,即使中国学生提交了假成绩单,也可以被 “ 破格录取 ” 。 眼下,仔细回想参加这个国际项目的前前后后,黄钟强发现,自己被卷进了一个复杂的国际骗局。 中国院校推荐的双学位学生 “ 百分之百被美方录取,百分之百学成回国 ” 2010 年 3 月,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大三的黄钟强从学校网站上看到了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双学位项目的信息。不久后,这所美国高校的副校长 —— 高大、满脸笑容的哈尔 · 海恩斯,及其 “ 中国办事处 ” 的江主任 —— 一位长发披肩的年轻女士,一同来到中央民族大学。 海恩斯与江主任介绍说,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拥有三大权威机构的 “ 认证 ” ,学生只需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 3 年,再到美国留学 1 年,毕业时就可以获得两校分别颁发的学位证书。 对年轻人而言,到 “ 文化大熔炉 ” 体验一番,无疑十分吸引人。 事实上,在大洋彼岸,这所美国公立大学并不起眼。它在 1918 年建校,原是一所师范学院,直到 1987 年才获得正式大学资格。不过,跨洋过海来到中国后,狄克森州立大学却受到前所未有的 “ 追捧 ” 。 从 2003 年开始, 19 所中国高校陆续与该校合作推出国际项目。这所美国大学通常派出校长、院长来访,与中国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签约现场常挂有中美两国国旗,仪式郑重。几乎没有人怀疑这类国际项目的质量。 黄钟强回忆,报名参加双学位项目后,狄克森州立大学中国办事处开始 “ 主导 ” 申请的各个步骤。按照要求,他将成绩单、英语能力证明等文件扫描成电子版,发到办事处的电子邮箱。 “ 他们对成绩没什么要求,英语也不需要雅思、托福,甚至连四六级证书都不用,只要我去英语系找个教授,签个名就可以了。 ” 黄钟强说,他当时已经考了托福,却没派上用场。 3 个月后,这一批报名的 9 个学生全部获得赴美资格。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特例。之前一年,海恩斯访问 苏州 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时,就赞扬该院是狄克森州立大学的 “ 金牌合作者 ” ,因为该院 “ 推荐的双学位学生百分之百被美方录取,百分之百获美国签证,百分之百完成双学位学习任务,百分之百学成回国 ” 。 直到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系统与高等教育委员会携手调查狄克森州立大学,完美的合作才被一一戳穿。 审查结果在 2012 年 2 月 10 日正式公布,报告长达 40 页。在完整复核了过去 9 年参加双学位项目的所有学生档案后,调查发现至少 15 名学生没有达到项目规定的最低要求,就被轻易录取,而许多中国学生都没有提交托福或雅思证明。 随后,狄克森州立大学让 25 名已经入学的中国学生重考托福,发现其中 21 人的成绩达不到招生要求。 “ 这一切的原因,是狄克森州立大学各部门的程序长久以来不断退化。 ” 报告指出, “ 一些程序被废置了,一些监控被有意忽略了。 ” 然而,这还不是真相的全部,调查的线索将问题的脉络引回了中国。报告指出,学生们申请时接触到的中介自称是狄克森州立大学的员工。 “ 中国学生的所有文件都通过这些中介传递 ” ,而狄克森州立大学 “ 几乎接收不到任何直接来自中国院校的官方文件 ” 。 报告特别强调,中介传来的中国学生电子成绩单问题多多, “ 一些学生的成绩单上印有两所高校的名字,或者是他们用模板时忘了删掉名字,或者是简单复制了其他学生的成绩单 ” 。 报告中唯一被点名的中介是 “ 狄克森州立大学中国办事处 ” ,文件末尾附有办事处的两张名片,上面印有办事处网址。记者发现,该网站目前已不能打开,但通过百度快照功能,可以看到该办事处的两名员工曾多次陪同狄克森州立大学高层访问中国高校。 记者拨打了其中一张名片上的手机号码。接听电话的女士自称只是名片主人的 “ 一个朋友 ” ,随即挂断电话。名片上的其他电话均不能接通。 在招生数字的诱惑之下,整所学校都在为留学生大开绿灯 事实上,赴美不久,黄钟强就隐约感觉这个国际项目 “ 有欺骗成分 ” 。 2011 年春天,新一批中国留学生到狄克森州立大学注册入学。黄钟强发现一些学生来自上海剑桥学院、 西安 思源学院,这些校名让他感觉很陌生。 黄钟强还不知道,狄克森州立大学当时已经陷入招生丑闻。一名曾经去参加学术会议的科研人员无意中发现自己被该校列为 “ 大学新生 ” ,从而揭发了该校虚报招生数字的问题。在 2010 年,到该校开会、参加短期工作坊的 180 个人都被当做大学新生来计算,在这所仅有 2500 名学生的大学里,新生入学率一下子飙升 7% 。 过去几年,招生不足成了这所高校的一大难题。在美国小城狄克森,石油产业正蓬勃发展,比起上大学,许多年轻人更愿意投身高薪的石油工人行列。 2008 年 3 月,新校长理查德 · 马克卡林刚刚上任,就把扩大招生列为该校一大目标。据美国媒体报道,马克卡林定期召集会议,让学校官员给他汇报招生数量,还威胁下属假如完不成招生目标,饭碗就岌岌可危。 比起美国本土,更大的生源市场显然在遥远的中国。 2010 年 3 月和 2011 年 4 月,这名校长两次来中国巡回访问众多中国院校,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等。在后一次巡回访问中,理查德更不惜血本,带上该校篮球队来华交流。该校审计员近日发现,这支篮球队的中国之行让学校财政出现部分赤字。 过去几年,美国许多州都在缩减高等教育经费。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的主管菲利普 · 阿尔特巴赫认为,一些美国公立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也是受利益驱使。 “ 他们需要开拓收入来源。 ” 阿尔特巴赫说。 在狄克森州立大学,国际学生学费一年约为 7.8 万元人民币,但双学位国际项目为中国学生提供相当于学费 53% ~ 62% 的奖学金,折算下来,中国学生所需费用仅仅略高于美国本地学生。 这样的国际项目在中国大受欢迎,这个美国校长的招生大计也一路畅通。 除了本科院校,一些大专院校也想分一杯羹。根据审查报告,狄克森州立大学从 2008 年开始设立与双学位项目类似的 “ 提升项目 ” ,太原理工大学与该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却被查出参加项目的并非本科生,而是来自 “ 与太原理工大学有关的大专课程(的学生) ” 。过去数年,狄克森州立大学一直将这些学生当做 “ 正式本科学生 ” 来录取,再授予他们本科学位。 记者发现,这个项目在国内被翻译成 “ 专升本项目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在其网页上介绍说,这个项目通过 “3+1” 或者 “2+2” 模式,让学生获得中方大学的大专文凭及狄克森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 在留学中介的承诺及狄克森州立大学的默许下,中国学生赴美后甚至可以随意改变专业。在中国攻读市场营销的黄钟强,到美国后选择了金融专业,一些学生甚至选择了跨度更大的不同学科,例如从财务学跳到了传播学。报告说,这意味着,许多学生仅读了某个专业一年的课程,就获得了 “ 相当于 4 年学业的学位证书 ” 。 报告披露,狄克森州立大学的一个系主任曾至少两次向院长和负责学术事务的副校长表达过他对这些国际项目的忧虑,但 “ 校方从未采取行动 ” 。事实上,在招生数字的诱惑之下,整所学校都在为留学生大开绿灯。 调查人员发现,在一些课程中,留学生的成绩基本全部是 A ,一些挂科的学生也被赋予特权,成绩单上不留任何污点,下学期重修便是。 此前 9 年,这些国际项目颁发的文凭数量节节上升 ——2003 ~ 2008 年,仅授予了 35 个文凭,但随后 4 年发出的文凭总数猛升至 559 个。随之而来的是质量不断下滑。报告指出,在已经颁发的 410 个学士学位证书中, 400 个学生还欠缺学分或成绩文件。 所有院校都想投身国际化浪潮,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在中国,许多高等院校同样对狄克森州立大学背后的问题熟视无睹。 2011 年 8 月,虚报招生数字事件被曝光后,这所高校在美国本土已经受到广泛质疑。不久后,校长马克卡林被勒令辞职。 但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狄克森州立大学在中国依然活跃。 2011 年 8 月、 9 月、 11 月,该校分别与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学院、 大连 东软信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12 月副校长还访问太原理工大学,做了有关 “ 狄克森州立大学全球化 ” 的演讲。 似乎没有人知道,在大洋彼岸,这所大学的 “ 全球化 ” 已经引发监管机构的怀疑。直到近日,历经数月调查而形成的审查报告在美国正式出炉,中国舆论才一片哗然。 一时间,狄克森州立大学被一些中国媒体报道为 “ 野鸡大学 ” 、 “ 冒牌大学 ” ,人们随后才发现,该校是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正牌美国大学。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 16 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要求驻美使馆教育处核查有关情况。 在美国,报告也引发了轩然大波。报告发布当天,狄克森州立大学就陷入混乱。在发布会现场,该校教育、商业及应用科学学院院长被发现缺席,这不寻常的举动马上引起校方注意。警方赶到院长家中,发现院长已经带着一把来福枪赤脚离家而去,全校一片恐慌,发布会提前结束,校园一度封锁。 最终,这名院长被发现在自己车中开枪自杀身亡。眼下,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名院长的自杀与报告有直接联系,但报告中提及的许多国际学生,都就读于这名院长主管的学院。报告公布后,该校主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也提出辞职,但没有发表任何有关辞职原因的声明。 报告指出,狄克森州立大学混乱的国际项目很可能导致美国教育部、国务院、国土安全部对其进行制裁。该校公共关系主任玛利亚 · 莫尔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大学正与上述部门进行联系,核查该校的政策是否符合联邦法规。 莫尔还表示,狄克森州立大学还将继续与中国院校合作,但目前所有合作协议已被中止,有待复核。另外,该校今后会亲自招收国际学生,不再委托中介机构。 一片迷雾之中,反思的声音已经响起。一些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开始提出疑问: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开拓国际合作,但到底谁来监管这些国际项目?谁又能保证在离主校园千里之外开展的项目质量合格? “ 国际化浪潮现在很火,所有院校都想投身进去。 ” 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阿尔特巴赫说, “ 但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一头扎进去,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 面对不断增加的国际项目,这些专家的一致观点是:美国认证机构缺乏资源进行监管,大多数时候,他们也没动力去监管,因为只有极少数美国人参加此类项目。而美国州政府更没有动力,因为这些国际项目根本没有服务州内居民。 而当问题出现,学生便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 “ 国际学生是个脆弱的群体,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权责,在外国也常常不敢声张。 ” 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的美国教授杰森 · 雷恩对美国媒体表示。 现在,感觉 “ 受骗了 ” 的黄钟强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一直在等待狄克森州立大学给他 “ 一个交代 ” 。 “ 这关乎我们学生的声誉,关乎我们学位的真假。 ” 黄钟强说。 另一个曾经参加狄克森州立大学国际项目的女生则在百度贴吧上发表帖子,呼吁学生们抒发对这所美国高校的真实感受, “ 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扭转一下媒体对狄克森的负面报道 ” 。 尽管狄克森州立大学表示,目前美国监管机构暂时不打算撤回已经颁发的学位,但黄钟强感觉,自己 “ 在美国一年的努力已经完全被否定掉了 ” 。在自己的简历上,他把有关狄克森州立大学的留学经历彻底删除了,免得 “ 人们以为我是个不诚信的人 ” 。 (文中黄钟强为化名)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2/22/12678687_0.shtml 值得关注 : 美国也有学店高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2 月17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开学店 , 中国有 , 美国也有。中国留美学生中有刻苦学习的 , 也有主要为贴金的。下面的一篇报道值得关注。 *************************** 教育部赴美国调查“文凭工厂”将公布处理意见 2012 年 02 月 16 日 14:43 来源:北京晚报      狄克森州立大学是美国北达科他州的一所公立大学。它在上周五的一份审计报告中被曝“极度缺乏控制和监管”。      狄克森州立大学网站招生网页截屏。该大学与中国国内多所高校有合作关系。   本报讯(实习生巩育华 记者李莉)美国高等教育界再曝丑闻。耐人寻味的是,涉案的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在中国国内却非常受欢迎,据报道与中国 19 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北京地区的就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北工大、首经贸等高校。在教育部涉外教育监管网上,为帮助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正确选择国外学校,教育部公布的美国高校名单中,该校也赫然在列。   据报道,一份由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系统和北达科他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组织的审计报告指出,数百名不具备入学资格的外国学生被狄克森州立大学录取,并且在没有完成课程的情况下被授予学位。其中大多数是中国学生,也有一些来自俄罗斯。狄克森州立大学主管留学生事务的副校长乔恩·布拉迪格已于上周五辞职,而教育、商业及应用科学学院院长道格·拉普兰特在当天开枪自杀。   上午,记者上网搜索,发现狄克森州立大学中国中心的网页已经无法打开,记者试图联系狄克森州立大学中国中心的负责人,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而从狄克森州立大学中国中心的搜索快照中,记者看到,与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有合作的中国高校有: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外语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等。   在首经贸外语系的网站上,记者发现,在 2010 年一份外语系学生参加国际交换生项目的名单中, 14 位交换生中有 7 位签约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而“狄克森州立大学 - 中美双学位交流计划”也是该系的重点计划。据了解,美狄克森州立大学自 2002 年起,与首经贸、北工大等 19 所中国高校签订“全球通道项目”交流计划合作协议,目前已有近十期项目学生完成学业,取得学位。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与狄克森州立大学有合作项目的北京三所高校。北工大宣传部王部长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此事,正在与外事部同事核实情况;首经贸大学负责人表示前两天已看到相关报道,已与狄克森州立大学中国中心联系,正在等待对方书面文件,今天是首经贸开学第一天,学校尚未采取处理措施。但该负责人强调,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是我国教育部认可的大学,所授予的学位也得到教育部认可,因此她认为,有报道将狄克森州立大学称为“野鸡大学”的做法,十分欠妥当。   对于该校学位被认证一事,上午记者采访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得知教育部已派员赴美调查,之后会公布处理意见。   有话要说   有市场才会有造假者   金闳伟:买个文凭,混个好工作。   青松 (873285421) :国内的“文凭工厂”还少吗?   陈志国:“文凭工厂”不只是在国外,国内更是比比皆是,老师糊弄学生,学生对付老师,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沙小易:现在一些人怎么跟《围城》里的方鸿渐似的,上了“美国克莱登大学”啦,这个现象耐人寻味。其实,现在国内的在职研究生,有很大一部分人也是在花钱买文凭、赶时髦,并作为今后升职提薪的资本,有几个人是在真正学知识?   蒋有三:美国人感叹“极度缺乏控制和监管”,都说中国的乡镇企业造假横行,原来他们是跟美国人学的。    824417013 :崇洋媚外的劣根性再一次暴露无遗。   余味:因为有市场,才会有造假者,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缺了哪个环节都会夭折。   曼珠沙华 (18317738) :学生对国外教育机构很难了解清楚,他们是被骗了。    326310402 :先从国家的用人制度上下手,才能让那些想在国外买文凭的人彻底死心。 早前报道: ·滥招中国学生 美国北达科他大学被曝成“文凭工厂” ·美国一大学向中国留学生滥发文凭 副校长辞职院长自杀 相关评论: ·何亮亮:虚荣心使得大量企业高管陷假文凭丑闻 延伸阅读: ·专题:唐骏学历造假 方舟子炮轰 ·“洋文凭”造假者自曝行业利益链 博士 9 万多元 ·造假者自曝假洋文凭产业内幕 硕士博士一年速成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2/16/12561929_0.shtmlPN030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3824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38247*******************************8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5175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2012年美国大学生产运营管理专业研究生排名:
luolinjian 2012-2-7 08:40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Sloan) 2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美隆大学 (Tepper) 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Wharton) 4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5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西根大学 - 安娜堡分校 (Ross) 6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Kellogg) 6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Krannert) 8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9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 10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Kelley) 11 Ohio State University (Fisher) 1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Anderson) 1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学院 14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Kenan-Flagler) 14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McCombs) 16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Fuqua) 16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Stern) 1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aas) 19 Cornell University 康乃尔大学 (Johnson) 19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Booth) 19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明尼苏达大学 Twin Cities 分校 (Carlson) 22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Marshall) 23 Dartmouth College 达特茅斯学院 (Tuck) 23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Smith)
个人分类: OR|17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生态农业出成果了!联合国惊动, 转基因脸红!
热度 1 蒋高明 2012-1-24 13:28
作者:春水向东流 文章链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201/289188.html 点评: 中科院蒋高明研究团队,花了长达十年的时间对生态农业进行坚持不懈的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终于有成果了! 曾是北京沙尘暴源头之一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如今已少见尘土肆虐。经过连续10年实施生态恢复,201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浑善达克和京北农牧交错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研究”重大课题已取得显著进展。另一方面,在弘毅生态农业试验场,“六不用”换回了吨粮田,实现了粮食高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蒋高明研究团队的成果,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极大关注,并写入了美国大学的教科书。正如蒋高明研究员指出的,生态农业加上适度的农村合作化,中国人完全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出健康的食品来。 蒋高明的研究成果足以让那些转基因主粮的推手们感到脸红。中国近年来花费数百亿元巨资投入到了转基因粮食的研究推广之中,不过在转基因的潜在危害在世界各地不断曝光后,其前景堪忧。不久前从美国传来消息,美国孟山都因推销转基因被评为2011全球最恶劣公司。紧接着,又传来另一转基因巨头巴斯夫黯然退出欧洲市场。看来,用巨资押宝风险重重的转基因,如今似乎已经成了一场巨大的赌局。。。。。。 附文一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10年成果显著 来源:中国日报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1-09-28/content_3915570.html 本报讯 (记者董子凡)曾是北京沙尘暴源头之一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如今已少见尘土肆虐。经过连续10年实施生态恢复,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浑善达克和京北农牧交错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试验研究”重大课题已取得显著进展。 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等介绍,研究团队在实践中因地制宜,突破植树造林的传统人工治理模式,转而以生态修复理念为指导。除小片草场用于高效生产牧草外,大面积的退化沙地草地被封育后得到自然恢复,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草原养鸡示范基地。方案实施10年来,当地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沙地草地基本恢复,野生动物数量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腹地,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沙地近几十年来严重退化,到2000年流动沙丘面积一度达到70%。2000年起,为配合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国科学院在当地开始进行生态恢复试验示范研究。 附文二 “六不用”换回吨粮田 蒋高明本文于2012年1月21日发表于新京报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2012/01/21/179098.html 虽然去年生态农业取得了重要进展,“六不用”换回了吨粮田,但离大规模推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曾在本报发表《农民非正常死亡说明了什么》、《食品安全:先抓“猫”,再抓“鼠”》等文章。 在2011年发生的大事中,食品安全曝光力度可谓 “给力”:先是双汇火腿肠检出瘦肉精,后是隐藏了十几年的地沟油事件浮出水面,年底蒙牛奶又查出强致癌物质。与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相伴的,是我深度卷入的、争议了两年之久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大论战。正反方都不断推出新的实验证据或说法,好像还没有谢幕的迹象,注定要将这个争议带到2012。 2011年,我和课题小组坚持10年之久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恢复实验示范效果显现,有关部门拟大规模推广;研究案例进入了美国大学教科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学术会议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巴基斯坦等国家拟借鉴我们的经验……这一年,我还出版了两本书。 我反复呼吁并践行多年的生态农业,也有了可喜进展:在山东平邑,我和课题小组严格不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技术,实现了由“低产田”到“吨粮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突破。这个成功实验预示着,生态农业加上适度的农村合作化,中国人完全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在健康的环境下,生产出健康的食品来。 也就是在上述成果鼓舞下,快要进入“知天命”之年的我,忽然悟出了一个重要道理:我学了30多年的生态学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那就是一可以吃,二可以欣赏。生态学可以吃,就是用生态学的办法,不用化学合成物质能生产出足够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可以欣赏,就是生态学的理论能指导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城市建设。其中,对吃的学问,即有机农业的理论与技术,我拟用后大半生研究这个令人兴奋的领域。 传说中的2012已经到来了。困惑人类的许多重大问题尚没有解决的任何迹象,如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两极分化等;资本的贪婪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西班牙等将近60个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政府换届,全球进入了不折不扣的大选之年。一些异常天象和自然灾害可能发生;局部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种种迹象表明,2012年充满了各种变数。 不过,就我和我的课题小组而言,我们能做的还是具体的事。科研是我们的生命,虽然去年生态农业取得了重要进展,“六不用”换回了吨粮田,但离大规模推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们提出的生态草业概念已为决策层所接受,但需要具体落实。因为粮食出奇的便宜,谁种地谁吃亏,农民纷纷放弃耕种而进城打工,我们能带动的生态农业队伍是老人和妇女等“地方军”,这就注定了科学实验难度非常大。 作为国家级研究团队,发表高水平文章依然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任务,所以,2012年我和我的课题小组将在这方面继续突破。期间,我计划再出版两本书。 (责任编辑:张仁和) 另附更多关于 生态农业PK转基因 的文章: 转基因危害惊动高层!官网发文青睐生态农业!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1/58/10/2_1.html 全国开展粮食高产擂台赛,转基因推手闻风而逃!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5/82/34/3_1.html 摘下转基因作物的虚幻光环--生态农业才更适合中国国情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6/237989.html 生态有机阳光道,转基因是朽木桥。中国为啥要走朽木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683ce0102ds1x.html 新华网亮剑:转基因食品有危害,转基因增产和环保都是骗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201/288420.html 国际农业专家:转基因作物不会带来更高产量 http://news.sohu.com/20100329/n271159748.shtml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2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豚故事》 与 《申请美国大学读研时如何写Statements》
youxue 2012-1-21 04:41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介绍《申请美国大学读研时如何写 Statement 》。强调了需要写出自己的兴趣,而且需要用个人经历介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兴趣。一个人几十年不可能没有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影响的个人经历。经历常常影响兴趣和爱好。对于以后事业发展, 兴趣和特长应该是选择专业的最重要考虑,也决定你是否会成功 。 飞机上看了电影 Dolphin Tale (我将其翻译为《海豚故事》,可能与国内翻译不符 ) ,感觉是一个写 Statement 的极好例子。电影主角是一个小男孩,开始有些自闭症。由于偶然机会,参与救援一只海豚,从而发展成了有爱好能演说和性格开朗的小孩,而且还经历了一段青梅豚马两小无猜的浪漫。这个小孩以后很可能成为一位海洋动物学家,或者海洋兽医。他申请 读博时 写上这一段经历肯定会加分不少,因为导师从这样的经历会相信这位学生以后不会只是将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甚至还想着其它办法赚钱, 而是会全身心投入事业。
2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教授晋升和tenure过程
热度 1 yfzhang01 2012-1-13 06:51
本计划将晋升和tenure分开写,但有太多的相似。而且,助理教授即使能让你晋升到副教授,如果不给 tenure 的话,也一样会走人。副教授到教授就是正常的晋升了。所以 tenure ,对很多助理教授来说是一条生命线,另外,如果你没有被 tenure 成功,你就很可能和美国的水平相当的高校无缘了。当然,如果你从哈佛、 MIT 等牛校掉下来,去别的高校,还是有可能被 tenure 的。本文依然用马里兰大学的做法为例,进行说明。 一、机构 此项工作共有 6 个层级。系,院,学校三个层级的评议委员会( Appointment, Promotion, Tenure Committee, 简称 APT Committee ),系主任,院长,教务长;校长做最后的决定。另外,还会设立一个指导委员会 Advisory Subcommittee ,确保 APT Committee 各项工作的准确,以及充分考虑了应聘者的全部信息等。有些系还设立一个类似于资格审查的委员会,看申请人是否符合基本条件要求。 二、岗位 助理教授入校后的第 6 个年头的 10 月份,必须提交材料,申请 tenure 岗位。所以,当你决定招人的时候,岗位就定了,不存在要单独设岗的问题。另外,教授岗位是需要全体教授讨论会上商定的。一般副教授 4-5 年后可申请教授。无论哪种,觉得自己业绩很突出的时候,可以申请提前被 tenure ,但成功率很低。 三、周期 此项工作开始于每年 10 月份,持续半年,到第二年的 4 月份左右能得到消息。如果你没有被 tenure ,给予一年的过渡时间,找新工作,调走。 四、申报程序 1 、个人提交材料 个人按照表格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电子版材料,通过系统提交。非常多的材料,还好,基本都有模板,按照要求,一项一项准备就可以,和国内很多大学相类似,但更加细化和具体。以业绩条件为例, 1 )科研方面:提供著作、项目、经费、论文及引用次数、奖励、参加会议的报告、部分文章的摘要,制作的录像带等所有能够证明自己的资料; 2 )教学方面:近五年承担的课时、课程发展报告、教案、手册、获奖;所带的学生,每个学生的研究方向等;教学效果评价; 3 )社会服务:社会学术兼职情况,校园学术兼职情况,区、州、国家的服务情况,获奖等。本人对所有提交的材料予以声明并签字,确保其真实。 2 、推荐信 一共要求校外专家 6 封推荐信, 3 封由拟晋升者找专家进行提供,另外 3 封是系里找专家进行提供。推荐信中会要求明确表示拟晋升者的具体表现,优劣,是否符合推荐人所在单位晋升条件等。 3 、系里讨论 经过初步审查后,系里由 tenured 的高于申请职位人员组成的 APT 委员会。该委员会有可能包括所有符合要求的教授,也可能是其中的部分代表。系主任不是系里 APT 委员会成员,更不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成员进行充分的讨论之后,匿名投票一次。 系委员会有义务组织和帮助拟晋升者的形成学校要求的所有材料,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同行评价等。 委员会与系主任分开投票,无论是何种意见。都需要分别撰写报告, 说明缘由。 报告有规定的模板,符合哪些条件,不符合哪些条件。成员尽量控制自己的个人情绪去影响学术判断。如果一个很优秀但是不合群的人晋升,成功的几率也会很大。因为,他没有被选举出来,你需要写出说明理由,为什么。如果,你写他高傲,但这不是评选条件的范围,不足以支撑。报告的主体内容是:拟晋升者发表的文章质量,科研影响,发展潜力,之于同行的贡献,教学能力和表现,与其他本专业人员的比较,如果成功,以后努力的方向等等。 如果,系委员会和系主任都投反对票,系主任必须在两星期内通知拟晋升者。信中必须说明什么原因,以及票数等情况。同时,将邮件转送一份给院长。院长会确保拟晋升者在程序中受到了公正的对待。如果没有,则会责成委员会重新讨论。如果没有差错,院长会给教师事务办公室( the Office of Faculty Affairs )递交报告,并且将整个卷宗和信件的复印件送给副教务长,院长本人也会保留这份材料。 如果,系委员会和系主任都同意,或者两者意见不一致,都将送到学院层面的 APT 委员会讨论。 4 、学院讨论 学院 APT 委员会同样会进行认真的讨论,并有可能请系委员会主任和系主任进行解释。组成人员是由学院的教授产生的,如果系委员会成员同时也在学院委员会中,该成员只能在系的层面投票,不能在学院层面投票。也就是确保一个评委对于一个拟晋升者,只能表一次态。经过充分讨论后,进行一次匿名投票。与此同时,院长会单独进行投票。院长投票之前也可以找系委员会主任和系主任了解情况。过程与系里相同,学院委员会主任和院长分别将结果写成报告,报告具体要求与前面所述一致,递交到学校 APT 委员会。 5 、学校讨论 学校层面通过相同的程序,会对学院委员会主任和院长提出一些列的问题,要求他们进行解释,并形成摘要,提供给学校委员会的成员。学校委员会进行评审讨论后,匿名投票。同时,教务长也会单独投票。学校委员会与教务长写出报告,提交给校长。 6 、校长 校长根据材料等,做出最终的决定。 五、相关说明 1 、在晋升投票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表明两次态度。是否同意晋升,是否同意 tenure 。如果某人获得晋升,但没得到 tenure, 依然需要走人。如果获得 tenure, 而没晋升,他可以继续待着,但这种情况罕见。 2 、如果拟晋升者对结果不认可,可以在接到通知的 60 天内向校长提出有理有据的申述,校长决定是否立案。如果立案,则立即组建上诉委员会( Appeals Committee ),拟晋升者又有 60 天的时间去组织材料,并将材料与委员会共享。上诉委员会不能代替学术评价,主要是对程序进行调查,将结果上报给校长。如果校长仍然支持上诉者,则教务长有义务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错误矫正的相关工作。 3 、所有评委都要求基于诚实去进行评判,各级的报告为诚实提供了必须的平台。如果有任何妨碍公正的做法,将会直接影响到周围人对评委自身的水准和评判标准的质疑,也会影响其学术声誉。
个人分类: 旅美人生|18383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学期
热度 1 yfzhang01 2011-12-21 23:28
在国内的时候 , 总是搞不清楚这边的学期 , 可能是因为自己笨。所以,把这个详细说一下子,以今年的日历和马大为例。 秋季学期 8 月 31 日开始,到 12 月 13 日,然后进入两周的考试周, 12 月 21 日到 22 日是学校和学院的毕业典礼。 12 月 23 日到 1 月 2 日是圣诞、新年假。 冬季学期 1 月 3 日到 1 月 23 日。好像课程设置得非常紧张,因为还没有到,但是我拿到冬季学期我要旁听的一门课程的课程表,每次课都是一天的时间。这个课到底该怎么上,很值得期待。而且开得这些课与秋季学期开的课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去总结。当然,很多学生都出去旅游或者做别的了。 春季学期 1 月 25 日开始到 5 月 11 日,中间有个春假是 3 月 18 日到 25 日。考试周是 5 月 12 日到 18 日。 5 月 19 日到 21 日是学校和学院的毕业典礼。 夏季学期 5 月 29 日到 8 月 17 日,期间 7 月 4 日放假一天。夏季学期分成 4 个部分,每个部分 2-3 周。可能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选择课程。 但对于教职员工来讲,就没有国内两个月的寒暑假了。学生是有假期的,不是每个学期都上课的,也许全上下来,就可以提前毕业了。但这样的做法不适合美国人,留学生比较多。 好家伙,马大的校历都排到 2016 了,整个“十二五”规划。所以,教师们心里有底阿,让人踏实啊,这几年打算干点啥,提前计划了。
个人分类: 旅美人生|56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谈美国大学的教授及其升迁机制
热度 45 dulizhi95 2011-12-17 20:00
谈美国大学的教授及其升迁机制 必须申明,本文绝不意味着崇洋媚外,美国的一切都是好的,恰恰相反,本文认为美国的许多东东并不一定科学合理,某些人在美国有了点资本,回国后一副多高多神秘的样子,过分索取,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美国大学各学院院长,各系系主任,基本上没有什么个人方面的特权或优越性,一些地方往往是几个水平相对较高的教授轮流当,另一些地方甚至让年轻的资历浅的来干,因为主要是事务性的工作。这与中国有了权就有了一切,人人都争着向官位爬,是大不同的。 美国最顶尖的优秀大学基本上都是私立的,这是众所周知的简单事实,但美国比较好一点的大学,包括许多公立大学,其教师通常都来自最顶尖大学的博士毕业者。 在中国,由于高考这块领地尚未被权钱交易侵蚀,同时又是全国统考,中国几所最顶尖大学的本科生,由于来自全中国数百万高中生的激烈竞争,几乎个个都是高智商。但美国顶尖大学的博士就不是这种情况了,这些大学在招生时往往重概念、重形式、重条条框框,再加上高收费的商业机制,致使美国顶尖大学的博士,含大量的平庸之辈。 一些中国学生有幸能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绝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是中国学生中的最优秀者,而是因为这些人在概念、形式和条条框框方面做对了,恰好符合了美国人的口味。当然,还有一些“公子爷”凭大价钱也能进美国最好的大学“深造”。 所以,即使在美国那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里,顶尖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化会非常大。真正优秀的往往会脱颖而出,而平庸者照样没有机会。 博士进入大学任教后,刚开始是助理教授,许多公立大学都有这样的规则,若五年之内拿不到副教授,就必须走人。而一般公立大学只要有了副教授的职位,就是终身的铁饭碗。与中国的教授泛滥不同,美国的正教授是很难拿的。至少要在某一点上,你有比较显著的原创性成果。因而,大量十大常春藤的博士一辈子都拿不到正教授。 本人当年就读的学校是一所公立大学,在公立里应该算是好的吧。但其教师几乎清一色地来自麻省、哈佛、康奈尔、普林斯顿等名校的博士,正教授很少。有趣的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网上打开一看,当年的副教授现在大都依然还是副教授,要知道他们可是常春藤的博士啊。 当年有幸与几位有过一对一的交流,对几个顶尖的,包括那位拿图灵奖的大师,系普林斯顿的博士,而我的导师是康奈尔的,也很厉害,在智商思维能力和领悟力方面,我丝毫也不觉得比他们差。但这几位往往每年都有原创性的成果,中国人学习能力强,但创造性方面恐怕欠缺一些或欠缺得多。 与几位副教授交流时,不客气的说,他们的头脑杜某当时就老大的不以为然。其中跟麻省的那位交流多一点,因某设计在他手下做,当时明显地发现很难的思路他搞不动,因而在公平竞争的美国,其人现在依然还是副教授。 有趣的是,几位正教授的课,本人的分数都是 A ,而副教授或助理教授的,只是 A- ,或 B 。为什么,因为正教授平时不怎么管,只重视最后的考试成绩,而副教授们往往还要看课堂表现那,作业那,什么的。 这就是美国大学对老师的管理与中国不一样,不像中国,要搞什么所谓的“督导”之类,对所有老师制定统一的条条框框,美国人的逻辑是:你既然有资格做老师,你就有权按你的方式给学生打分,别人无权干涉。当然,若中国照此办理的话,那些善于背后搞“名堂”的学生就会都是高分了!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那位拿图灵奖的老师也是一个人一个小办公室,平时工作生活与其他老师毫无二致。要是在中国那还得了,什么“级”的待遇啊,然后专车专人服侍,一人划出一大片作为办公室,前呼后拥,浩浩荡荡…… 莫说是图灵奖,甚至一个普通的正教授,如饶毅施一公辈,回国后那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似乎整个中国都要被他们踩在脚下。真的,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大学任教,哪怕是像施一公那样优秀的,会很累压力很大,首先是文化语言上有不可逾越的压力,并且日常生活中绝对显眼不起来,神气不起来,真不明白回国后他们为什么要价那么高?那么多不满?
14034 次阅读|51 个评论
美国大学招助理教授的过程
热度 13 youxue 2011-12-11 09:31
本文介绍美国大学招教授的过程,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但主要是助理教授。以密西根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系 ( 原名地质科学系 ) 为例。 1. 招人的第一步是系里有教授退休了或离开了,或者系里觉得有扩展的必要,因此在全系教授(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会上讨论。有时是把全系教授拉出去来一次一天甚至两天的会议(称为 retreat )来讨论是否新招教授。如果招,招什么方向的教授。( Retreat 的方式尤其是用于讨论本系今后发展方向包括是否扩招教授以及招什么方向的教授。)讨论一般很热烈,各抒己见,觉得系里的需要在哪。最后投票表决。 2. 出广告:讨论结束后,如果决定招人,就写广告并准备其它材料报学院审批。广告的用词有很多推敲,通常寄给全系教授修改。如果对学院同意有较大把握(通常是取代退休了或辞职了的教授),可能在报学院审批的同时就直接出正式广告(通常广告上要加上: Pendingapproval )。否则在学院批准以后再出广告。美国大学招助理教授都面向全世界出广告,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学者申请。 3. 接受申请:一个位置有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人申请(录取的也不一定是美国人)。有时系里讨论时有一些在需要招收方向的杰出人物的名字会被提到,则系里可能邀请这几位学者申请。但这些受邀请的申请者也需要与其他申请者一起竞争。 系主任会指定 Search Committee (招聘委员会),通常 3 位有时 5 位教授。有一位系秘书会协助这些教授,如接收申请,整理申请人的材料(如将新寄来的推荐信与申请放在一起)等。 4. 第一轮 评审申请人: 招聘委员会评审申请人有三轮。 评审申请人材料时,对申请人不是做绝对比较,而是看科研的速度和潜力。例如,有时虽然有发表了几十篇文章的学者申请我们的助理教授,但这些是博士毕业后多年的学者。虽然他们的科研总产出比大部分申请者多,而且只是申请助理教授,我们也不是将他们和年青的申请者简单比较,而是将每一位申请者与学术同龄人比较。(具体情况常常是将申请人与我们自己在申请人的年龄时比较。)如果申请人高于我们系的平均水平,则是强的申请。否则就被刷下去了。 第一轮,招聘委员看完所有申请人的材料(这时还没有推荐信,因此申请人需要自己会推销,但主要还是硬材料如论文与获奖)后打分,招聘委员会主席将所打分总结并平均,然后开会讨论。主要看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但招聘委员会成员打分的标准还是可能不一致。对于非第一作者或第一作者但不是通讯作者的文章怎么看就没有一致标准。此外,有的委员可能比较看重 Nature 和 Science 的文章(但肯定没有国内那么看重);有的领域接近的委员可能已经知道某些申请者的工作在本领域的影响;有的会认真读申请者的论文再打分。如果委员们对某位申请人打的分不一致,大家就互相 PK ,看谁能说服谁。讨论后刷掉约 80% 的申请人,选出约 20% 的申请人(如 25 人),称为 Short List ,这些申请人称为被 short-listed ( 如你得到一封信说“ Youare short-listed ”,这是好消息 ) 。对于 Short List 里的申请人,委员会主席(有时是秘书代表委员会主席)会写信或发邮件,请推荐人写推荐信。 5. 第二轮 评审申请人:收到推荐信后开始第二轮评审。过程类似。推荐信会被详细阅读。先打分,然后开会讨论。通常 招聘委员会邀请系主任参与第 二轮评审的会议讨论。这一轮又刷下去约 80% 。剩下的 20% ( 如 5 人 )将被邀请到系里面试。 6. 面试(即第三轮 评审申请人): 进入面试的每一位候选人基本都有同等机会被聘,与第二轮排名的关系不大。面试通常 1 到 2 天。候选人要见系里的大部分教授(尤其是领域接近的教授),并做 1 到 2 个报告。候选人通常很受礼遇(大体是系里的最高和最正式的接待规格,即使候选人只是博士后也如此,没有等级观念。如我 20 多年前以博后身份申请助理教授位置时通常是系主任接机,但近年似乎系主任太忙,接机较少了),包括接机和送机(送机的规格低可能意味着拿到工作的希望不大),在本系期间全程有人陪同(基本没有空余时间),住本地最好的宾馆,早中晚饮食也有人陪同(尤其是晚餐,通常是多人陪同到本地最好的餐馆,很腐败)。候选人最重要的是( 1 )将报告做好(第一重要);( 2 )与系里教授聊科研要聊好,一是需要熟悉他/她们的工作,二是介绍自己的工作要清晰而且视人而定(如与领域相似的教授要介绍在什么重要环节做出了贡献,而与领域不相似的教授主要需要讲出自己的工作的一般意义),三是需要会侃。例如我申请 助理教授 时,头几次面试时不熟悉一些面试我的教授的工作,另外我也缺乏一些侃的本事,结果失了不少分,没拿到工作。好像是第 7 次面试后才拿到工作。 7. 做出录用决定 : 面试后招聘委员会通常会请系里的教授发表意见。最后综合这些意见,招聘委员会再评一次,将候选人排名,拿到系里的全体教授会上讨论(但参与讨论的教授的职称必须等于或高于申请人申请的职称;如果是招副教授,则只有副教授和正教授参与讨论)。教授会上大家秘密投票(与人事有关的决定都是秘密投票):可能接受招聘委员会的排名,也可能不接受。不接受的话就重新讨论再投票排出名次。系主任将通知排名最高者他/她得到了 offer ,同时安排该学者尽快再来访一次,一来该学者有机会提出需要什么条件, 如工资(招助理教授时工资基本没有商量余地,但其它位置都有较大的协商余地)、实验室需求、科研启动需要、是否有配偶需要同时找工作、等,二来也显示系里的强项来吸引该学者接受位置,以及表达对该学者的欢迎和支持。如果该学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接受位置,有可能会录用排名第二的学者,等等。
16339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中国留学大军涌至美国大学 棘手问题接踵而至
热度 1 jiangxun 2011-11-11 09:47
【按】下面是一篇综述文章。文中提到的“纽约时报”的报导是指美国《纽约时报》11月3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难题》的大特稿,字字句句击中中国留学生的要害,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美国大学已经将中国留学生分析得如此透彻。《都市快报》以“ 中国难题:美国大学已将中国留学生分析得如此透彻 ”介绍了这篇报导。我这里给出的连接来自“文学城”,国内的网友可以翻墙去阅读,或者通过Google找到国内能看到的连接。我还想借这个机会介绍一篇科学网博客上丁甜老师的文章:“ 留学生正在毁掉中国人的形像 ”。那篇文章实际上也是基于《纽约时报》的报道,但有很多作者自己的思考。 「纽约时报」报导说,愈来愈多中国学生热衷到美国就读大学,仅只过去三年,人数就增加了两倍,达到4万人,多于其它国家的留学生。这种情况也在美国的大学引起骚动,包括许多设有特别的英文课程、尤其欢迎外籍生的大型公立学校。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中国迅速扩展的中产阶级,负担得起全额学费,对於近年来预算紧缩的美国大学有如天降甘霖。但是,这种猛一看对学校和学生两全其美的现象,仔细检视却显示双方都面对棘手问题。 论文捉刀 托福枪手代考 美国学校亟于加强多元和扩展国际吸引力,因此争先恐后到中国招生;中国学生则因当地高校考试竞争激烈,再加上招生中介把美国的大学教育吹得天花乱坠,使他们热切盼望到美国上大学。 结果,美国大学发现中国学生的申请资料广泛造假,包括论文找人捉刀、找枪手代考托福英文能力测验等。由於对中国市场不熟悉,美国学校很难分辨真正优秀和有问题的申请人。 为美国大学提供在中国招生咨询服务的Zinch China公司,去年根据对250名准备到美国留学的北京高中学生、他们的父母、十多个留学中介和招生顾问的访谈结果提出报告,断定中国学生有90%假造 推荐信、70%论文是由别人捉刀、50%假造高中成绩单,10%在申请学校时捏造学术奖和其它成就。 英语有限 很难跟上课程 这项报告预测,随著更多学生到美国留学,这种申请学校造假的浪潮可能愈演愈烈。 一旦开始上课,英语能力有限的学生很难跟得上课程。虽然他们成绩优秀、勉强通过和不及格的比率与美国学生大致相同,可是有些教授表示,他们不得不调整教学方式。 学校对因应这些挑战反应迟缓,不过它们已开始尝试一些新策略,以加强适应学生的需求,以及应付招生问题。 到美国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大多是透过中介协助申请学校。招生专家说,中介可能为完全不懂美国大学招生作业的中国学生提供重要服务,引导他们办理申请手续。 申请资料通常全是英文,而中国学生可能从来没有自己写过论文,也不懂美国学校为什么如此强调课外活动,或是为什么需要推荐信。许多人也以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周刊评监的学校排名是政府的官方公告。 中介舞弊 提供配套服务 正派经营的中介和完全照规矩进行的申请当然有,可是舞弊造假的也不少。北京一所高中主管就表示有中介假造学校信纸,制造不实的成绩单和推荐信,并向家长收钱,家长向学校投诉后才被揭发。 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招生主管也曾发现显然由同一个中介提出的一批申请资料,虽然这些学生来自各地城市,但所有费用都由同一家银行分行支付,而且学校收到的五份成绩单有三份分数完全相同。 Zinch China董事长苗契尔(Tom Melcher)说,这种情况不能只怪中介,中介只是因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中国的一胎化政策,导致中国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他们那些新富阶层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澳际教育咨询集团北京的美国入学部门人员Kathryn Ohehir说,保证入学整套服务很受欢迎,学生可以同时申请五所大学,如果选定的学校没有一所给予入学许可即退钱。她说:「如果申请落空,父母会在大厅大吵大闹。他们不要退钱,他们要孩子上常春藤名校。
个人分类: 天下|27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的高考 制度
dongzg101 2011-10-29 07:09
什么样的制度选择什么样的人才? 美国 专家 建议,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大学,是否应该自主招生? 解放前,中国的 大学都是 自主招生,涌现出了 很多大师。清华 连自己出题权都没有 怎么招收真正的天才呢? 消息来源 斯坦福大学
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六成“状元”被美国大学拒绝的启示
daodezhenjing 2011-10-25 01:08
光明网文章说,当高考状元在中国大行其道、大受欢迎,名牌大学纷纷向他们抛撒橄榄枝的时候,申报美国名牌大学的状元们却有六成被拒之门外。这一事件显示出中外“名牌大学”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方面的巨大差异。(《广州日报》7月7日)   根据有关资料,美国的大学招生体系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考查有四个方面的依据:一是高中在校成绩;二是STA(或ACT)考试成绩;三是课外活动经历;第四是学生的家庭背景(主要指种族、地区、父母教育背景、家庭经济情况)。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考状元反映出来的仅仅只是一次考试成绩(相当于美国的STA或ACT),远远不能同“能力优秀”划等号。这也是中国状元被一些国外媒体戏称为“高分低能”的最主要原因。   美国名牌大学创校历史悠久,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招生体系,无疑是比较科学、先进、比较实用的,但我们今天的大学舍弃国外现成的优秀参照体系不用,仍沿用带着浓重封建色彩的“一考定天下”的唯分数论,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体系存在严重的落后思维和守旧意识。   对学生智能、智商,能力和情商,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用相应的手段进行相对准确的测试,仅仅依赖试卷考试评判学生学业成绩、能力结构、层次,反映出一些教育工作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简代繁的懒政思维。如果不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又如何能够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细则,促进不同个体的成长发展?
个人分类: 教育|16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实行Tenure制度的一流大学
热度 18 Synthon 2011-10-11 09:17
大家提起美国高校的制度一般都知道是所谓的tenure制度,就是一个新人招进来,是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做5-6年,有个tenure evaluation,如果合格,就可以升任associate professor,也拿到tenure,也就是所谓的终身职。(严格来讲升职(promotion)和拿到终身职(tenure)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但是大多数学校都一起做,叫做PT。)如果不合格,就必须走人。 但是也有些学校并不是tenure制度的,而是有另外的制度。这其中就有著名的HYJ制度。即Harvard-Yale-Johns Hopkins System。在这种制度下,学校教师分为senior faculty和junior faculty。senior faculty就是professor,正教授,有终身职,junior faculty没有终身职,但是junior faculty的叫法,各个地方有所不同。像哈佛大多数系,也都是分为assistant professor和associate professor两档,但是也有些系,比如数学系,还有其他的职位。像耶鲁是分为Gibss assistant professor、assistant professor和associate professor三档。 这个系统跟其他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senior faculty和junior faculty是分开的。从人事上讲,分别有各自的名额(大多数学校只对教师总数有名额限制),招聘的时候也分开招聘。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junior faculty是不可能直接晋升senior faculty的。比如我们系有个senior faculty的名额,学校就会打广告招人,本校的junior faculty如果认为自己合格,也可以申请,但是如果没有senior faculty的名额,那么junior faculty做的再优秀,也不可以升职。而在大多数学校的tenure 制度里,是只有faculty总数的名额限制,对于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没有分别的名额限制。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副教授升为教授,只要自己的教学科研足够出色,是肯定可以升职,没有名额限制的,这是HYJ system和tenure system最大的不同。 两个system另外一个不同点,就是在tenure system里,tenure-track的职位是非升即走的,即tenure track的助理教授,在一定的年限里面如果无法晋升副教授,那么就自动被学校解职。但是在HYJ system里面,junior faculty是合同制,只要学校愿意续合同,是可以做一辈子的。 当然HYJ system也在变。比如有人抱怨,说这样junior faculty不能升职,不利于在市场上招收优秀的新星。于是耶鲁就做出了一些改变,规定junior faculty可以晋升senior faculty,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一个senior faculty名额,相当于两个junior faculty名额。也就是说,系里要提升一位junior faculty到senior,就必须同时解雇另外一名junior faculty才能符合要求。 注:本文是说明文。 参考阅读: 一般美国大学的职工和职责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1do=blogid=278688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31211 次阅读|39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毕业生一生能赚多少钱
songhaiyu 2011-9-30 14:12
转载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d68c10102dtx3.html 在美国,经济是越来越糟,大学学费也是越来越高,但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人们依然把接收高等教育视为改变贫穷命运的最佳渠道。虽然接受过大学教育不见得就能成为富翁,但至少不容易沦落为穷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说别的,就从收入上看,一个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工作一生(按照40年计算)的收入大约在200万美元上下,这要比高中毕业的人多出100多万美元。当然这是大学毕业生的中等收入水平,好一点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一生的收入会在300万美元左右,有的可以达到400万美元。 早在1992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数据显就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群工作一生的收入要比只接受过高中教育的人群高出100万美元。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教育与收入报告,2006年美国教育部发表的教育与收入情况报告,更是以完整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对教育回报率的系统统计并在美国形成了大学教育价值百万美元的观念。 这个月,美国人口普查局再度发布了教育与工作收入调查报告,而新的统计数据则显示,接受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比人们了解的要高得多。美国目前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85%的人是高中毕业,27.7%的人拥有大学学士以上学位。在美国如果仅是高中毕业,很难在就业市场上找到高薪职位。当然,现在美国失业率高,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难和失业的困境,但总体而言,拥有较高学位不仅能够有机会获得高收入,而且失业的风险也小于低教育程度的同龄人。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美国25至64岁的人群共有1.59亿人,他们的年中位收入为27455美元,全职工作的人年中位收入为42850美元,半职工作的人年中位收入是16786美元。男性全职工作的人年中位收入为48387美元,女性全职工作的人年中位收入为36904美元。 按教育程度划分,则可更清楚地看出教育对人们收入的影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年中位收入为23277美元。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年中位收入为34197美元。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年中位收入为57026美元。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年中位收入为69958美元。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年中位收入为88867美元。获得职业性博士学位的人(如医学博士、法博士),年中位收入为103411美元。 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首先反映在就业后的收入差异,就如同上面所列的不同教育程度的年收入拉开了人们收入差距那么明显。但教育程度的影响还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对人一生的收入产生的影响更大。因美国人口普查局是按照不同族裔来具体划分收入情况,本文只介绍白人和亚裔两个族裔人群在教育程度与收入上的对比情况。首先看白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135万美元,女性约为93万美元。高中文化程度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169万美元,女性约为118万美元。大学文化程度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284万美元,女性约为202万美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331万美元,女性约为236万美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369万美元,女性约为296万美元。获得职业性博士学位的男性(如医学博士、法博士),一生的收入约为475万美元,女性约为320万美元。 亚裔人群的收入在美国与白人不差上下,这与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较高有关。根据统计,亚裔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100万美元,女性约为86万美元。高中文化程度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129万美元,女性约为105万美元。大学文化程度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243万美元,女性约为206万美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345万美元,女性约为273万美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男性,一生的收入约为360万美元,女性约为313万美元。获得职业性博士学位的男性(如医学博士、法博士),一生的收入约为470万美元,女性约为368万美元。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政治、经济)|2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哈佛与普林斯顿并列美国大学排名榜首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15 13:14
哈佛与普林斯顿并列美国大学排名榜首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9月13日发布美国全国性大学排名,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 由美国东北部8所名校组成的常青藤联盟中5所大学入围前十,除前面提到的哈佛与普林斯顿外,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分列第三、第四,另一所常青藤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与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并列第五。 另外,在文理学院类的排名中,这本杂志把威廉斯学院和阿默斯特学院列为前两名。这类学院与全国性综合大学不同,以本科教育为主,授予的学位至少一半是文理学科学士学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自1985年起开始发布美国大学及院系排名,排名依据综合调查反馈和各院校提供的数据,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学费、注册学生总数、认同率、毕业率、新生保持率、班级规模和高考录取成绩等。 这家杂志把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还列为“最具价值的”大学,依据是学校排名、学生花费和学生享受的平均助学金水平。 杂志写道:“更优质的课程,更低的花费,便是更好的待遇。”在这3所学校,至少56%的学生享受助学金。 更多阅读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美国全国性大学排名(英文) 2011年世界大学排名揭晓 剑桥居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36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辟谣文章: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热度 1 dongzg101 2011-9-15 02:00
辟谣文章: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2011-09-13 23:03:00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此文为旧作,收在《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一书中。但被人移花接木,把我们的经历按在张磊头上,写成《让人爱不起的祖国》,并一度上了新浪微博首页。故旧文重刊,以图辟谣】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几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张磊的行为感到理解。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中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
1515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大学新排行榜出炉-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并列第一
热度 1 shandongxie 2011-9-14 10:05
2011 美国大学新排行榜出炉 1.哈佛大学 1.普林斯顿大学 3.耶鲁大学 4.哥伦比亚大学 5.加州理工学院 5.麻省理工学院 5.史丹福大学 5.芝加哥大学 5.宾夕凡尼亚大学 10.杜克大学 详见 http://college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colleges/rankings/national-universities
3035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大学2012最新排名(50-200名)
热度 1 yzhang111 2011-9-13 23:41
53. Boston University 53. Fordham University 55.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55. Pepperdine University 55.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58.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58.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58. University of Florida 58.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62.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62.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62.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62. Syracuse University 62. University of Georgia 62.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68. Clemson University 68.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6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71.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Provo 71.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71. University of Iowa 71. Virginia Tech 75. Baylor University 75.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75.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75. University of Alabama 7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75. University of Delaware 75. University of Tulsa 82. American University 82. Auburn University 82. Marquette University 82. 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82. University of Denver 82. University of Vermont 88. Drexel University 88.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90. 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 90. Miami University-Oxford (OH) 90. St. Louis University 90. University of Missouri 94. Clark University 94.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94.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97. Iowa State University 97.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9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97.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101.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101.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gh 101. University of Dayton 101. University of Kansas 101.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101.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101. University of Oklahoma 101. University of Oregan 101.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101.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111.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11.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 111.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111.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115. Howard University 115.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115. University of St. Thomas 115.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119.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119. Clarkson University 119. Duquesne University 119.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119.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124. Ohio University 124. University of Arizona 124. University of Kentucky 124. University of Utah 128.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128. Hofstra University 128.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ron Rouge 128. New School 132.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32. DePaul University 132.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132. Seton Hall University 132. Temple University 132. University of Arkansas 138.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138.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38.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138.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138. University at Albany-SUNY 143.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143. 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ark 143. St. John Fisher College 143. University of Alabama-Birmingham 143.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143.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143.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150. Sou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150.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152. Adelphi University 152. St. John's University 152. University of La Verne 152. University of Maine 152. University of Wyoming 157. Maryville University of St. Louis 157.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157. University of Maryland-Baltimore County 160.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160. Texas Tech University 160. University of Idaho 160.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164. 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64.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164.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164.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164.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164.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170. 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170. Biola University 170. Edgewood College 170. Pace University 170.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Carbondale 170. Utah State University 170.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177.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177. St. Mary'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77.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177.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 181. Ball State University 181.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181. University of Colorado-Denver 181. 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 181. University of Nevada-Reno 181.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181.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181.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181. Widener University 190. Ashland University 190.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190. University of Alabama-Huntsville 190.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Greensboro 194. 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194. Immaculata University 194. Kent State University 194.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194.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4. 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194. University of Montana 194.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194.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194之后没有具体排名。 相关阅读: 美国大学2012最新排名(Top 50)
5253 次阅读|19 个评论
美国大学2012最新排名(前50)
热度 4 yzhang111 2011-9-13 23:04
新鲜出炉的2012 US News World Report美大学排名(带星号的为公立大学): 1. Harvard University (MA) 1. Princeton University (NJ) 3. Yale University (CT) 4. Columbia University (NY) 5.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Stanford University (CA) 5. University of Chicago 5.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0. Duke University (NC) 11. Dartmouth College (NH) 1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L) 13.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D) 14.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15. Brown University (RI) 15. Cornell University (NY) 17. Rice University (TX) 17. Vanderbilt University (TN) 19.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IN) 20. Emory University (GA) 2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22. Georgetown University (DC) 2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23.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25. University of Virginia* 25. Wake Forest University (NC) 28.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29. Tufts University (MA) 29.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31. Boston College 31. Brandeis University (MA) 33.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VA)* 33. New York University 35.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NY) 36.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3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OH) 38. Lehigh University (PA) 3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38. University of Miami (FL) 4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4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42.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45.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4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45.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45.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45. Yeshiva University (NY) 50.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DC) 50.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NY) 50. Tulane University (LA) 相关阅读: 美国大学2012最新排名(50-200名)
6164 次阅读|7 个评论
读《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笔记一
kaylee 2011-9-5 13:31
俞敏洪演讲录 群言出版社 2008年6月 我把这本书中自认为值得我借鉴的地方摘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些切实的感受。 “很多同学依然希望去美国,一是因为在美国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学金,二是因为在美国大学了确实能学到东西。美国大学还没有商业化,而是保持了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所以教学质量确实很高。” 评:这点我有一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老师也说过,并建议我尽量去美国。 “出国一定要有明确目标,一定是为了学到真本领,一定要有出国的基本资格。盲目出国只会使自己更加的绝望,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们之所以出国,不是为了出国本事,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为自己谋取更好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为了使自己成为更加有用的人,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相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是我们出国的首要目标。” 评:我有的时候也是有这种盲从的心态,但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即使出去读书不容易,也是的人生的一次重要的历练。” “拿出一本书每天都半个小时,如此坚持了十年,就成了有学问的人.如果优秀能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邪恶,懒惰也能成为一种习惯。中国有一句谚语叫“越睡越懒,越坐越瘫”,就是养成了坏习惯的证明。有一句话叫做“习惯就是命运”,我觉得这是一句真理。 评: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学时健康饮食,积极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勤奋学习的习惯现在正在慢慢被磨灭,是我该自我反省的时候了。 “做事情要精神超过博大” “假如你现在下决心找出几十篇中等难度的文章,把它们背的很熟练,并且懂得里面的句子结构与用法,说不定你就成了半个英语专家。” “成功必须练就三种忍受能力,忍受孤独,失败,屈辱。”
31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课程安排参考
热度 1 lhf20040055 2011-8-31 05:15
本学期旁听了几门课程,觉得教师对课程的安排非常细致,值得参考。 模板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学期年份 时间:(周 时刻) 地点:(楼 房间号) 教师:(姓名 职称) 联系方式:(办公室 电子邮件 办公电话 MSN等 办公时间) 助教及联系方式: 课程介绍:description 课程目标:purpose, objectives 学习内容:learning outcomes 学习要求:expectations 课程计划:projected class schedule 教科书:textbook 参考书:required readings 计算工具:calculator, computer, software 考勤:attendance 答疑:tutoring 辅助:accommodations 测验、假期:important dates 测验及内容:exams and topics covered 作弊:cheating 作业及课堂提问:homework and class questions 成绩等级权重:grading weights
个人分类: 美国见闻|41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回国感受
热度 9 liuruibj 2011-8-25 16:03
回国前天天在“海外华人第一网站-----未名空间”网站转悠,很多人写过类似的文章。回来后未名空间也上不去了,但我还是写写我的感受。先说说不好的地方。 首先,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赶上北京的春天,干燥而且风沙大,每天外出归来,都感觉全身上下都沾满了尘土。经常看到灰蒙蒙的天空,让人窒息! 其次,生活上处处需要提防和注意,一不留神就上当受骗。 回来没几天,在家里接到电话,先是一段语音留言,告之我有银行信用卡透支情况,法院要我去付款1万5千。。。。,一个多小时时间内,这些骗子们编造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浪费了我多少感情!亏得家人提醒我,否则我这个傻冒,只有上当的份!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好个险恶的社会! 出门购物,到处都是陷阱。市场上到处都是假冒伪劣商品。刚买完的东西,出门就不认帐。让人非常想念美国的环境,无论去哪里买东西都很踏实,商品退换货连发票都不用。商品质量也让人信耐,绝无假货! 更要命的是我现在更加怀念美国人的友善。他们说话客气,心地善良。国人在这方面差得太多!说我们中国人缺乏教养,我是同意的。中国人无论在家里还是家外,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口无遮拦,出口伤人,比比皆是。 还有那过街天桥上满目疮痍的小广告,路边的白色垃圾,以及滚滚风尘中随处可见的街头食摊。再看看电视里报道的瘦肉精、染色馒头、人造牛肉……。 揪心之余,不禁感慨:中国啊,想说爱你,真的很难! 说完国内的不好,再说说国内的好。 首先,国内有我的亲人。年迈父母倚门盼我回啊!这份心情对人到中年的我来说自是深有体会。情之深,情之痛,于心何忍?尽管我自认我已足够成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但在他们眼里,我仍旧是个孩子。美国生活让我吃苦太多!回到北京,每日他们会想尽办法做好吃的,一切以我为中心!这点是美国永远比不了。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的血液。亲情是谁也不能改变的。 其次,我喜欢我的工作,工作让我有成就者感。我只是高校中的平凡一员,但每每面对年轻的面孔,尤其是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中国人求学苦啊!从小到大,点灯熬油,殚精竭虑,多少辛苦!其中又有多少无用功!然而在上大学后,在他们最需要学习专业的时候,遇到一个良师又是多么不易!2年多美国大学的学习经历使我更深刻体会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的差距。做一个合格的高校老师任重而道远!对很多的中国人来说,国内为我们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要放弃这个平台,也是需要勇气的。 还有,国内生活也有很多方便的地方。各色中国食品还有生活上的便利也是美国不能比的! 中美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好与不好需要时间来检验。海归还是海不归,都是个人的选择。
4278 次阅读|5 个评论
美国名校助理教授的学术水平和国内院士有的一拼
热度 27 ziminhu 2011-8-23 04:07
记得在今年6月底当2010年SCI期刊IF公布不久,我在科学网上看过一篇介绍关于生态学领域SCI期刊的博文,文中提到中国学者在顶级生态学期刊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上发文极为罕见,好像只有中科院动物所有一篇(没有核实)。虽然自己的研究也与生态学稍微靠边,但想想咱泱泱大国这么多做生态的学者,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的确让人脸红! 今天,我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无意发现,布朗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年轻的助理教授Dov Sax博士从2003年开始竟然在这本期刊上了发表了6篇综述性论文,累积引用次数超过500次,的确了不起!除此之外,Sax另外的学术论文还包括PNAS两篇,Ecology两篇,Ecology letters一篇,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一篇,Okios两篇,Journal of Biogeography两篇,American Naturalist一篇,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两篇,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一篇。 这位年轻的生态学家作为主编之一还有2本学术专著: Sax, D.F., Stachowicz, J.J., and Gaines, S.D., editors. (2005) Species Invasions: Insights into Ecology,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Sinauer , Sunderland, MA. Lomolino, M.V, Sax, D.F. and Brown, J.H., editors. (2004) Foundations of Biogeography: Classic Works with Commentaries. Univ. of Chicago, Chicago, IL. 参编了另外8本生态学相关的专著 Sax, D.F. and Gaines, S.D. (in press) The 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In Scheiner, S.M. and M.R. Willig. The Theory of Ecology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Lomolino, M.V., Brown, J.H. and Sax, D.F. (2009) 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Reticulations and reintegration of a biogeography of the species. In, Losos, J. B., and R. E. Ricklefs. 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 Revisited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Sax, D.F. and Gaines, S.D. (2006) The biogeography of naturalized species and the species-area relationship. In, Cadotte, M.W. et al. Conceptual ecology and invasions biology: reciprocal approaches to nature. Springer, Netherlands. Rice, W.R. and Sax, D.F. (2005) Testing fundamental evolutionary questions at large spatial and demographic scales. In, Sax, D.F et al. Species Invasions: Insights into Ecology,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Sinauer, Sunderland, MA. Sax, D.F., Brown, J.H., White, E. and Gaines, S.D. (2005) The dynamics of species invasions: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that limit species diversity. In, Sax, D.F., Stachowicz, J.J., and Gaines, S.D., editors. Species Invasions: Insights into Ecology,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Sinauer Associates, Sunderland, MA. Sax, D.F., Stachowicz, J.J. and Gaines, S.D. (2005) Capstone: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In, Sax, D.F., Stachowicz, J.J., and Gaines, S.D., editors. Species Invasions: Insights into Ecology,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Sinauer Associates, Sunderland, MA. Sax, D.F. and Whittaker, R.J. (2004) Dynamic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Heaney, L.R. and Lomolino, M.V. Frontiers of Biogeography: New Directions in the Geography of Nature. Sinauer, Sunderland, MA. Brown, J.H. and Sax, D.F. (2004) Geographic gradients in diversity. In, Lomolino, M.V., Sax, D.F. and Brown, J.H, editors. Foundations of Biogeography: Classic Works with Commentar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这位小牛近几年还组织了7次国际性学术会议,10多次被邀请作国际大会报告,参与7个国家级项目评估,为PNAS, TREE, PloS Biology等几十种国际期刊审稿。实在是太牛了! 其实我在以前查文献的过程中也无意中碰到过许多这样的美国年轻学者,他们中大多数都有类似于Dov Sax博士的科研业绩,这至少说明在美国大学里这样水平的年轻人员作为助理教授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联想到前几天饶毅教授呼吁降低国内科研人员的职称,博士后应从助理教授做起的这一提法,别的不说,起码学术职称在基于学术评价这方面还是非常合理的。毕竟,在国内如此年轻有为的学者至少也已经是个教授/研究员了,如有人提携的话说不定就是长江、百人甚至千人了! 可以进一步想象,如果国内有哪位学者做出了Sax博士目前的学术业绩,并且在国际学术界已经展露出如此可观的学术声望和实力,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学者也可以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了!
10033 次阅读|53 个评论
[转载]“土博”获得美国大学教授职位之路 精选
dongzg101 2011-8-21 19:00
“土博”获得美国大学教授职位之路 精选 已有 644 次阅读 2011-8-21 14:54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国内培养博士在美国大学获得教职的可能性,尽管较美国出产PhD/MD的难度要大,但也不是没有机会,成功之路亦有规律可寻。这一点在生命科学领域似乎可能性更大,这也许和马臻博士所谈化学\化工领域有些许不同。 过去几十年里,生命科学领域职位的一个特点,就是随着新学科的拓展,新职位也不断涌现。这样,传统 学科 优势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你只要是在一新兴领域,不管你是"美产"还是"国产",就那么三、四年时间,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好文章,就有实力去竞争最好的职位。 这种情形在过去二十年来出现过多次。九十年代初期的细胞信号传导、癌生物学;九十年代后期的细胞凋往、功能基因组测序以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2000年代初传染病和病原生物学再次兴起、干细胞 ... ... 诸如此类,每次都产生了相当一部分新教职;很多学校退休教授其职位原先的研究方向,也大都更新,以适应新潮流。所以,第一点,大学招聘确定的教职研究方向多为新学科,这样对于一个申请者来讲,这就取决于过去那么两、三年或多一点的时间里,你在做什么,又做成了什么; 你这时如果还在国内读博,即使是在北清或中科、"华大"那样的地方,就有点晚了。 这就有了第二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东西”,准确地的英文就是Right time, right place, and doing right thing。要接近这三个“正确”的话,那就是国内博士读完之后,立即来美国作博士后; 但如何能实打实地碰到这三个“正确”,那就是各人自己的造化了。 我强调的是,每年来美国的博士后中,总是有相当一部分进到了很不错的实验室。有机会做的东西,正好是未来几年的热点方向。两、三年的功夫就有机会造就你成为某个新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其实也就那么几年时间,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大学里的这些位置填起来很快。 至于第三点,还是靠自己。国内的PhD经历并不是十分重要,以后做的东西可能根本不相干。重要的是自己有足够的智力。科研工作终究是高水平的智力角力和较量,我们招学生不也是很在意生源吗。当然,最不必要提但又最不可少的就是:勤奋努力。足够的勤奋努力了,也许能补点绌。国内的PhD经历对于找个好实验室做博士后重要,但对于今后的研究不重要。这对于美国的PhD也同样。这就是我觉得国内的“土博”有相当的机会可以将来在美国争取到教职的主要原因。 至于实例嘛,我至少有四、五个国内的硕士同学,后来在包括杜克、南加大、华盛顿大学等获得了教职。他们甚至没有在国内做PhD。因为是医科大学毕业,直接以MD来美国做博士后。因为每个人都相当聪明,又在譬如何大一这一类的实验室做博后,很快便进入状况,CNS文章两、三年之后就喷薄而出,为成功找到教职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我本人不在之列,花了好几年时间在纽约做 PhD ,课程上教授发的必须阅读文献清单上,就有我硕士同学的 NATURE 文章。够刺激吧! 当然,缺乏美国PhD训练,对基础、科研本身可能有一些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对个人的社交能力 (social)、 找圈子 (networking)、语言、grantsmaship 及 演讲 等方面的培养。美国大学招聘,除了马臻博士、王晓明博士等谈到的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之外,受聘者给招聘委员会的个人印象也很关键,甚至包括衣着、谈吐和气质等等。这些国内相当不受重视。我们到国内招博士后,申请人穿个T-SHIRT就颠来了。计划找教职的博士后在几年的训练中 这方面 不要忽视,也完全可以培养成。同等条件之下,具备这些,有时起到的作用还真不能低估。能熟练和招聘者开玩笑者加分, 至少是印象分! 毕竟,人家在找将来要一道共事的同事啊!
2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及费用排行榜(650所,8月出炉)
热度 1 laojing 2011-8-12 11:59
排名 学校 所属州 成本($) 学生总人数 1 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4921 2141 2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新泽西州 52715 7592 3 美国军事学院(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即西点军校) 纽约州 0 4621 4 艾姆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4322 1744 5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55918 18498 6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马萨诸塞州 53950 27651 7 哈弗福德学院(Haverford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5632 1190 8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伊利诺伊州 57590 15094 9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马萨诸塞州 53210 10384 10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科罗拉多州 0 4620 11 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56406 19853 12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5330 1238 13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利福尼亚州 52389 2130 14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康涅狄格州 55300 11593 15 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 明尼苏达州 54265 2009 16 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4153 1525 17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马里兰州 0 4552 18 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印第安纳州 53239 11816 19 威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4000 2324 20 科尔比学院(Colby College) 缅因州 53590 1838 21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罗德岛州 54370 8574 22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 55150 14350 23 波莫纳学院(Pomona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3490 1550 24 瓦萨尔学院(Vassar College) 纽约州 55420 2453 25 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53082 2153 26 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4624 15036 27 圣十字学院(College of the Holy Cross) 马萨诸塞州 52432 2932 28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47871 5576 29 联合学院(Union College) 纽约州 53950 2194 30 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 新罕布什尔州 55386 5987 31 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 科罗拉多州 50900 2032 32 贝茨学院(Bates College) 缅因州 55350 1738 33 拉法耶特学院(Lafayette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3774 2406 34 中央学院(Centre College) 肯塔基州 43200 1216 35 卫斯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 康涅狄格州 56341 3148 36 惠特曼学院(Whitman College) 华盛顿州 50690 1515 37 科尔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 纽约州 54030 2837 38 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 缅因州 54950 1777 39 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 马萨诸塞州 55000 10252 40 米德尔伯里学院(Middlebury College) 佛蒙特州 55400 2482 41 斯克利普斯学院(Scripps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4700 921 42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纽约州 56681 24230 43 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 俄亥俄州 53280 1633 44 哈维姆德学院(Harvey Mudd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5288 763 45 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 乔治亚州 53556 12930 46 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Main Campus) 弗吉尼亚州 45481 24355 47 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 哥伦比亚特区 56485 16520 48 巴克内尔大学(Bucknell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55180 3737 49 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弗吉尼亚州 45298 7874 50 迪堡大学(DePauw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46135 2396 51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纽约州 54676 20633 52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州 55250 24599 53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56634 12506 54 布林茅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3780 1771 55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加利福尼亚州 52499 38550 56 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4212 3121 57 西沃恩南方大学(Sewanee: The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田纳西州 48012 1543 58 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 纽约州 56008 2357 59 迪金森学院(Dickinson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4450 2376 60 希尔斯代尔学院(Hillsdale College) 密歇根州 0 0 61 戴维逊学院(Davidson College) 北卡罗来纳州 49804 1743 62 康涅狄格学院(Connecticut College) 康涅狄格州 55410 1911 63 劳伦斯大学(Lawrence University) 威斯康辛州 45869 1483 64 圣劳伦斯大学(St Lawrence University) 纽约州 53420 2401 65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 弗吉尼亚州 40127 1500 66 威顿学院(伊利诺伊)(Wheaton College (IL)) 伊利诺伊州 38430 2920 67 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53742 8846 68 格林奈尔学院(Grinnell College) 爱荷华州 49062 1688 69 斯基德莫尔学院(Skidmore College) 纽约州 54670 2727 70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利福尼亚州 53933 35830 71 汉密尔顿学院(Hamilton College) 纽约州 53560 1882 72 欧柏林大学(Oberlin College) 俄亥俄州 55095 2939 73 沃福德学院(Wofford College) 南卡罗来纳州 44110 1468 74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州 38920 28916 75 罗兹学院(Rhodes College) 田纳西州 46621 1673 76 维斯蒙特学院(Westmont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49990 1308 77 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 54135 7079 78 圣奥拉夫学院(St. Olaf College) 明尼苏达州 47200 3099 79 诺克斯学院(Knox College) 伊利诺伊州 41564 1407 80 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康涅狄格州 55505 2438 81 福尔曼大学(Furman University) 南卡罗来纳州 50936 2962 82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马萨诸塞州 54836 31960 83 曼荷莲女子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3936 2304 84 圣诺伯特学院(Saint Norbert College) 威斯康辛州 37392 2175 85 圣安塞尔姆学院(Saint Anselm College) 新罕布什尔州 45705 1915 86 瓦巴什学院(Wabash College) 印第安纳州 41400 883 87 霍巴特威廉史密斯学院(Hobart William Smith Colleges) 纽约州 54168 2115 88 圣迈克大学(Saint Michaels College) 佛蒙特州 45630 2466 89 汉普顿-悉尼学院(Hampden-Sydney College) 弗吉尼亚州 44715 1068 90 明尼苏达大学莫里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Morris) 明尼苏达州 21722 1705 91 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 马萨诸塞州 54003 5598 92 里德学院(Reed College) 俄勒冈州 53700 1481 93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密歇根州 48331 41674 94 特兰西瓦尼亚大学(Transylvania University) 肯塔基州 37180 1092 95 卡拉马祖学院(Kalamazoo College) 密歇根州 44988 1384 96 威拉姆特大学(Willamette University) 俄勒冈州 48301 2838 97 美国海岸警卫学校(United States Coast Guard Academy) 康涅狄格州 4600 973 98 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55286 11197 99 伍斯特学院(The College of Wooster) 俄亥俄州 47570 1853 100 盖茨堡学院(Gettysburg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1880 2547 101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马里兰州 55390 20383 102 马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 明尼苏达州 50984 1996 103 达拉斯大学(University of Dallas) 德克萨斯州 44713 2883 104 佩伯代因大学(Pepperdine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53170 7733 105 雷德兰兹大学(University of Redlands) 加利福尼亚州 51172 4431 106 亨德里克斯学院(Hendrix College) 阿肯色州 44854 1463 107 华盛顿学院(Washington College) 马里兰州 48322 1368 108 乌尔辛纳斯学院(Ursinus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3120 1742 109 丹尼逊大学(Denison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9410 2267 110 穆伦堡学院(Muhlenberg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9756 2517 111 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5691 1989 112 马里兰圣玛丽学院(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 马里兰州 39073 2060 113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密苏里州 56930 13575 114 圣约翰大学(Saint Johns University) 明尼苏达州 41920 2021 115 艾尔比奥学院(Albion College) 密歇根州 41528 1738 116 三一大学(Trinity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42326 2693 117 马里兰州洛约拉学院(Loyola College in Maryland) 马里兰州 52590 6067 118 威尔斯学院(Wells College) 纽约州 44780 568 119 维拉诺瓦大学(Villanova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53020 10375 120 伊利诺伊卫斯理大学(Illinois Wesleyan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44802 2066 121 伯利亚学院(Berea College) 肯塔基州 8986 1548 122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科罗拉多州 39551 5124 123 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53285 10891 124 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52520 6996 125 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 马萨诸塞州 45120 3416 126 西南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43080 1301 127 长老会学院(Presbyterian College) 南卡罗来纳州 42552 1221 128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加利福尼亚州 52176 31247 129 里士满大学(University of Richmond) 弗吉尼亚州 52460 4344 130 匹泽学院(Pitzer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5080 1043 131 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纽约州 54730 9506 132 汉诺威学院(Hanover College) 印第安纳州 38200 938 133 罗林斯学院(Rollins College) 佛罗里达州 54030 3294 134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 Campus) 华盛顿州 38670 45943 135 菲斯克大学(Fisk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31694 650 136 洛约拉马利曼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53618 9015 137 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40151 50691 138 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53710 2175 139 路德学院(Luther College) 爱荷华州 42720 2519 140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加利福尼亚州 50944 27142 141 塞勒姆学院(Salem College) 北卡罗来纳州 38380 985 142 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 新泽西州 54053 2667 143 杰尼阿塔学院(Juniata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3650 1468 144 普林西匹亚学院(Principia College) 伊利诺伊州 34665 527 145 格罗夫城市学院(Grove City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22070 2530 146 摩拉维亚学院和神学院(Moravian College and Moravian Theological Seminary) 宾夕法尼亚州 44213 2057 147 伊利诺伊大学乌尔班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诺伊州 40680 43881 148 萨斯克汉那大学(Susquehanna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45250 2231 149 托马斯·阿奎纳斯学院(Thomas Aquinas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33246 345 150 华盛顿杰斐逊学院(Washington Jefferson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5590 1514 151 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哥伦比亚特区 55625 25061 152 黎巴嫩谷学院(Lebanon Valley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2885 2045 153 阿勒格尼学院(Allegheny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6400 2132 154 库伯高等科学艺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Art) 纽约州 17395 995 155 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哥伦比亚特区 52065 12241 156 普罗维登斯学院(Providence College) 罗德岛州州 52940 4900 157 沃特堡学院(Wartburg College) 爱荷华州 39395 1800 158 美国商船学院(United States Merchant Marine Academy) 纽约州 7281 982 159 萨拉·劳伦斯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 纽约州 58334 1701 160 詹姆斯·麦迪逊大学(James Madison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33166 18971 161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加利福尼亚州 50838 28418 162 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 纽约州 56454 14544 163 贝罗伊特学院(Beloit College) 威斯康辛州 43702 1407 164 艾斯伯里学院(Asbury College) 肯塔基州 32149 1619 165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州 55578 34824 166 惠顿学院(马萨诸塞)(Wheaton College (MA)) 马萨诸塞州 53264 1632 167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加利福尼亚州 53220 22850 168 海莱姆学院(Hiram College) 俄亥俄州 39590 1395 169 森林湖学院(Lake Forest College) 伊利诺伊州 47000 1415 170 斯克兰顿大学(University of Scranton) 宾夕法尼亚州 49248 5811 171 科雷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 内布拉斯加州 43742 7385 172 加州圣玛丽学院(Saint Marys College of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州 52379 3636 173 戈登学院(Gordon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39758 1685 174 新泽西学院(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 新泽西州 36537 6980 175 大西洋学院(College of the Atlantic) 缅因州 44310 341 176 旧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加利福尼亚州 53470 9008 177 贝塞尔学院(Bethel University) 明尼苏达州 25360 4361 178 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M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34951 48702 179 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36217 30870 180 圣玛丽山学院(Mount St Mary's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45744 2482 181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 华盛顿州 41567 4000 182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宾夕法尼亚州 41548 45185 183 爱达荷学院(The College of Idaho) 爱达荷州 31728 1013 184 泽维尔大学(Xavier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2470 6966 185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州 45828 50995 186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加利福尼亚州 53675 16775 187 丹佛大学(University of Denver) 科罗拉多州 50658 11644 188 密尔赛普斯学院(Millsaps College) 密西西比州 40350 1117 189 威腾堡大学(Wittenberg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7956 1934 190 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 of Louisiana) 路易斯安那州 53860 11464 191 欧扎克斯学院(College of the Ozarks) 密苏里州 8776 1347 192 惠特沃斯大学(Whitworth University) 华盛顿州 41150 2781 193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33200 39785 194 霍普学院(Hope College) 密歇根州 36960 3230 195 圣迭戈大学(University of San Diego) 加利福尼亚州 53573 7868 196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SUNY at Binghamton) 纽约州 28535 14709 197 石山学院(Stonehill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47470 2468 198 林菲尔德学院(Linfield College) 俄勒冈州 41214 1678 199 波特兰大学(University of Portland) 俄勒冈州 46498 3706 200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州 55542 43404 201 圣玛丽学院(Saint Mary's College) 印第安纳州 43200 1664 202 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 纽约州 48435 6228 203 艾格尼丝·斯考特学院(Agnes Scott College) 乔治亚州 43133 868 204 蔲伊学院(Coe College) 爱荷华州 41750 1300 205 霍顿学院(Houghton College) 纽约州 36590 1336 206 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 乔治亚州 37946 34885 207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 纽约州 51960 19638 208 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学院(Gustavus Adolphus College) 明尼苏达州 43800 2536 209 威林耶稣大学(Wheeling Jesuit University) 西弗吉尼亚州 37254 1367 210 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州 41202 25029 211 伯明翰南方学院(Birmingham Southern College) 阿拉巴马州 40350 1549 212 奥古斯塔那学院(南达科他州)(Augustana College (SD)) 南达科他州 33990 1793 213 泰勒大学(Taylor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36155 2559 214 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 (MD)) 马里兰州 53556 540 215 罕布什尔学院(Hampshire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3497 1463 216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加利福尼亚州 51259 19384 217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科罗拉多州 46729 33010 218 凯尔文学院(Calvin College) 密歇根州 36725 4092 219 伊萨卡学院(Ithaca College) 纽约州 48819 6894 220 多恩学院(Doane College) 内布拉斯加州 31930 964 221 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 佛罗里达州 55454 15629 222 古彻学院(Goucher College) 马里兰州 48650 2279 223 本宁顿学院(Bennington College) 佛蒙特州 56050 808 224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印第安纳州 39651 42347 225 锡耶纳学院(Siena College) 纽约州 40220 3305 226 俄亥俄卫斯理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8998 1893 227 贝里学院(Berry College) 乔治亚州 37764 1922 228 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 康涅狄格州 53580 5074 229 杨百翰大学爱达荷分校(Brigham Young University-Idaho) 爱达荷州 12920 14944 230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分校(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San Luis Obispo) 加利福尼亚州 32724 19325 231 奥斯汀学院(Austin College) 德克萨斯州 41334 1364 232 马凯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 威斯康辛州 43052 11689 233 威廉·朱厄尔学院(William Jewell College) 密苏里州 40890 1083 234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马里兰州 38678 37195 235 卡罗尔学院(Carroll College) 蒙大拿州 35112 1462 236 巴德学院(Bard College) 纽约州 56180 2234 237 霍林斯大学(Hollins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42685 1057 238 瑞鹏学院(Ripon College) 威斯康辛州 37351 1064 239 吉尔福特学院(Guilford College) 北卡罗来纳州 40320 2833 240 兰道夫-麦肯学院(Randolph-Macon College) 弗吉尼亚州 42434 1246 241 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州 33752 29284 242 犹他州立大学(Utah State University) 犹他州 23662 15612 243 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冈州 38436 22335 244 奎尼匹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 康涅狄格州 49180 7758 245 拜欧拉大学(Biola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42271 5942 246 普吉特海湾大学(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 华盛顿州 50175 2879 247 佛蒙特大学(University of Vermont) 佛蒙特州 44838 13391 248 威斯敏斯特学院(密苏里州)(Westminster College (MO)) 密苏里州 31020 1087 249 马斯特学院与神学院(The Master's College and Seminary) 加利福尼亚州 37830 1348 250 罗克赫斯特大学(Rockhurst University) 密苏里州 39863 3029 251 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马萨诸塞州 52440 4961 252 曼哈顿学院(Manhattan College) 纽约州 40590 3461 253 斯威特布莱尔学院(Sweet Briar College) 弗吉尼亚州 43956 756 254 莱康明学院(Lycoming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2993 1375 255 桑福德大学(Samford University) 阿拉巴马州 34371 4658 256 约翰·卡罗尔大学(John Carroll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2000 3714 257 万宝路学院(Marlboro College) 佛蒙特州 47740 315 258 加州海事学院(California Maritime Academy) 加利福尼亚州 31972 823 259 艾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46710 4556 260 高盛学院(Goshen College) 印第安纳州 35390 1017 261 玛丽斯特学院(Marist College) 纽约州 43066 6179 262 首都大学(Capital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0464 3540 263 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52073 9738 264 加州拉文大学(University of La Verne) 加利福尼亚州 45609 7482 265 斯普林希尔学院(Spring Hill College) 阿拉巴马州 41380 1521 266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分校(Rutgers University-New Brunswick) 新泽西州 39162 37366 267 太平洋大学(Pacific University) 俄勒冈州 42816 3198 268 哈姆莱大学(Hamline University) 明尼苏达州 41085 5166 269 太平洋路德大学(Pacific Lutheran University) 华盛顿州 41580 3581 270 米尔斯学院(Mills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2529 1501 271 康奈尔学院(Cornell College) 爱荷华州 42820 1133 272 贡萨格大学(Gonzaga University) 华盛顿州 43275 7633 273 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37308 32067 274 梅里马克大学(Merrimack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44530 2090 275 瓦尔帕莱索大学(Valparaiso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40752 4065 276 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43495 14614 277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43050 8853 278 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Miami University-Oxford) 俄亥俄州 43872 16884 279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at Raleigh) 北卡罗来纳州 30962 33819 280 新罕布什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Main Campus) 新罕布什尔州 40820 15253 281 本特利大学(Bentley University) 马萨诸塞州 51473 5628 282 杨百翰大学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犹他州 15760 34130 283 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俄亥俄州 40038 55014 284 路易斯安那世纪学院(Centenary College of Louisiana) 路易斯安那州 36560 974 285 戴顿大学(University of Dayton) 俄亥俄州 41090 10908 286 厄斯金学院暨神学院(Erskine College and Seminary) 南卡罗来纳州 41050 874 287 伊隆大学(Elon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 38975 5666 288 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 特拉华州 37602 21138 289 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Long Beach) 加利福尼亚州 31835 35557 290 辛普森学院(Simpson College) 爱荷华州 38156 2025 291 玛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Mary Washington) 弗吉尼亚州 31458 5381 292 埃克德学院(Eckerd College) 佛罗里达州 46704 2520 293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德克萨斯州 34910 15783 294 新佛罗里达学院(New College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40215 825 295 圣约瑟夫大学(Saint Joseph's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51155 8337 296 中北学院(North Central College) 伊利诺伊州 39516 2798 297 加州路德大学(California Lutheran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46192 3714 298 圣约瑟夫学院(Saint Josephs College-Main Campus) 纽约州 0 1358 299 俄克拉荷马浸礼会大学(Oklahoma Baptist University) 俄克拉荷马州 27338 1764 300 乔治敦学院(Georgetown College) 肯塔基州 38560 1882 301 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Main Campus) 密西西比州 27664 15932 302 德雷克大学(Drak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 39550 5653 303 西北大学(明尼苏达)(Northwestern College (MN)) 明尼苏达州 35400 3070 304 埃文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Evansville) 印第安纳州 40430 2840 305 克拉克大学(Clark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 35490 1202 306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明尼苏达州 27358 51659 307 埃默里亨利学院(Emory and Henry College) 弗吉尼亚州 38210 1002 308 布莱德利大学(Bradley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36700 5800 309 乔治·福克斯大学(George Fox University) 俄勒冈州 39650 3388 310 密立金大学(Millikin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38916 2314 311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Main Campus) 印第安纳州 39372 41052 312 纽约大学理工学院(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州 50492 4514 313 亨廷顿大学(Huntington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32010 1270 314 马萨诸塞大学艾姆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马萨诸塞州 34823 27016 315 内布拉斯加卫斯理大学(Nebraska Wesleyan University) 内布拉斯加州 34174 2093 316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辛州 36508 41654 317 奥古斯塔那学院(伊利诺伊)(Augustana College (IL)) 伊利诺伊州 42616 2472 318 阿尔弗雷德大学(Alfred University) 纽约州 39890 2319 319 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 明尼苏达州 44630 10851 320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 纽约州 27900 24681 321 德宝大学(DePaul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43441 25072 322 阿兹塞太平洋大学(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41444 8539 323 西雅图大学(Seattle University) 华盛顿州 45462 7751 324 巴特勒大学(Butler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43838 4505 325 尤宁山学院(Mount Union College) 俄亥俄州 35315 2212 326 圣路易斯大学(Saint Louis University-Main Campus) 密苏里州 49990 16317 327 伊马库雷塔大学(Immaculata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44890 4302 328 道特学院(Dordt College) 爱荷华州 33900 1322 329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科罗拉多州 35197 28902 330 南加州要塞军事学院(Citadel Military College of South Carolina) 南卡罗来纳州 37878 3339 331 新墨西哥矿业与科技学院(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新墨西哥州 25493 1761 332 阿什兰大学(Ashland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0259 6300 333 西达克瑞斯特学院(Cedar Crest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1507 1887 334 史贝尔曼学院(Spelman College) 乔治亚州 37974 2229 335 圣约翰费舍尔学院(Saint John Fisher College) 纽约州 37360 3883 336 匹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Pittsburgh Campus) 宾夕法尼亚州 37868 28328 337 美利坚天主教大学(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哥伦比亚特区 50072 6768 338 奥奇塔浸礼会大学(Ouachita Baptist University) 阿肯色州 29160 1447 339 威斯敏斯特学院(宾夕法尼亚)(Westminster College (PA)) 宾夕法尼亚州 40360 1543 340 韦伯州立大学(Weber State University) 犹他州 25137 23001 341 黑斯廷斯学院(Hastings College) 内布拉斯加州 32766 1154 342 纽约市立大学伯纳德巴鲁学院(CUNY Bernard M Baruch College) 纽约州 29112 16195 343 圣爱德华大学(Saint Edward's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39000 5293 344 塔尔萨大学(University of Tulsa) 俄克拉荷马州 43477 4187 345 贝拉明大学(Bellarmine University) 肯塔基州 46606 3090 346 圣班奈狄克学院(College of Saint Benedict) 明尼苏达州 43198 2105 347 路易斯克拉克学院(Lewis Clark College) 俄勒冈州 49228 3523 348 阿肯色大学(University of Arkansas Main Campus) 阿肯色州 28722 19849 349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9646 47071 350 伊利诺伊学院(Illinois College) 伊利诺伊州 33000 894 351 圣约翰学院(新墨西哥)(St. John's College (NM)) 新墨西哥州 53806 500 352 西北大学(爱荷华)(Northwestern College (IA)) 爱荷华州 34438 1206 353 俄亥俄大学(Ohio University-Main Campus) 俄亥俄州 33033 22647 354 哈特维科学院(Hartwick College) 纽约州 45375 1470 355 肯福斯学院(Converse College) 南卡罗来纳州 37820 1720 356 康科迪亚学院莫海德分校(Concordia College at Moorhead) 明尼苏达州 36590 2811 357 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UNY at Albany) 纽约州 28481 18020 358 赛顿?霍尔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 新泽西州 47618 9616 359 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 Main Campus) 阿拉巴马州 35156 24602 360 来摩恩学院(Le Moyne College) 纽约州 40500 3524 361 怀俄明大学(University of Wyoming) 怀俄明州 24886 12427 362 罗素圣哲学院(Russell Sage College) 纽约州 41025 749 363 奥特本学院(Otterbein College) 俄亥俄州 39711 3063 364 埃尔姆赫斯特学院(Elmhurst College) 伊利诺伊州 39500 3363 365 玛丽埃塔学院(Marietta College) 俄亥俄州 39156 1597 366 克拉克森大学(Clarkson University) 纽约州 49466 3187 367 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54681 6398 368 迦太基学院(Carthage College) 威斯康辛州 41600 3121 369 阿拉巴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阿拉巴马州 34281 28699 370 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纽约州 54035 6901 371 赛达维尔大学(Cedarvill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30936 3102 372 奥尔布赖特学院(Albright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4098 2358 373 胡德学院(Hood College) 马里兰州 42960 2493 374 阿拉斯加大学菲尔班克斯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阿拉斯加州 26782 9137 375 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罗德岛州州 40904 16389 376 厄尔汗学院(Earlham College) 印第安纳州 46444 1266 377 斯特森大学(Stetson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46394 3790 378 卫斯理学院(Wesleyan College) 乔治亚州 29100 685 379 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CUNY Queens College) 纽约州 27527 20711 380 迪拉德大学(Dillard University) 路易斯安那州 27064 1011 381 巴法罗大学(University at Buffalo) 纽约州 28485 28881 382 查尔斯顿学院(College of Charleston) 南卡罗来纳州 37147 11772 383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泽西州 54346 5757 384 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 南卡罗来纳州 40528 19111 385 惠蒂儿学院(Whittier College) 加利福尼亚州 50734 2093 386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密苏里州 33303 31237 387 密西西比州立大学(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密西西比州 27538 18601 388 孟莫斯学院(Monmouth College) 伊利诺伊州 36990 1379 389 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 俄勒冈州 33941 21950 390 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加利福尼亚州 49841 6401 391 西华盛顿大学(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华盛顿州 30151 14575 392 鲍德温-华莱士学院(Baldwin-Wallace College) 俄亥俄州 36015 4388 393 埃奇伍德学院(Edgewood College) 威斯康辛州 33079 2549 394 杜肯大学(Duquesne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39128 10294 395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伊利诺伊州 46134 15879 396 卡罗尔大学(Carroll University) 威斯康辛州 35005 3403 397 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ain Campus) 乔治亚州 38172 20291 398 威斯康辛路德学院(Wisconsin Lutheran College) 威斯康辛州 32370 776 399 科班大学(Corban University) 俄勒冈州 36200 1103 400 沃伦威尔逊学院(Warren Wilson College) 北卡罗来纳州 37572 1028 401 玛丽维尔学院(Maryville College) 田纳西州 41855 1102 402 罗诺克学院(Roanoke College) 弗吉尼亚州 44772 2044 403 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西弗吉尼亚州 28238 28898 404 南加州先锋大学(Vanguard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州 39221 1923 405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Pomona) 加利福尼亚州 29764 22273 406 蒙大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蒙大拿州 32296 14921 407 圣弗朗西斯学院(St. Francis College) 纽约州 32630 2511 408 伊丽莎白镇学院(Elizabethtown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3200 2361 409 北格林维尔大学(North Greenville University) 南卡罗来纳州 28000 2260 410 西蒙斯学院(Simmons College) 马萨诸塞州 50120 5003 411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 34388 68064 412 纽约州立大学杰纳苏学院(SUNY at Geneseo) 纽约州 28147 5660 413 凯尼休斯学院(Canisius College) 纽约州 42887 4774 414 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乔治亚州 41173 30427 415 弥赛亚学院(Messiah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38710 2801 416 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俄克拉荷马州 31111 23033 417 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Wilmington) 北卡罗来纳州 27686 12924 418 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Saint Mary'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明尼苏达州 35700 5565 419 密西西比学院(Mississippi College) 密西西比州 24326 4796 420 马萨诸塞大学卢维尔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 马萨诸塞州 35756 13602 421 伊利诺伊州立大学(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30810 21184 422 陶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 马里兰州 33406 21177 423 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26766 30049 424 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Columbia) 南卡罗来纳州 37782 28482 425 科文纳特学院(Covenant College) 乔治亚州 35976 1367 426 南佛罗里达学院(Florida Southern College) 佛罗里达州 35122 2426 427 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 肯塔基州 30144 26295 428 堪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 堪萨斯州 33634 29242 429 中央学院(Central College) 爱荷华州 38962 1636 430 兰道夫学院(Randolph College) 弗吉尼亚州 41449 500 431 杜鲁门州立大学(Truman State University) 密苏里州 23870 5781 432 北俄亥俄大学(Ohio Northern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45891 3636 433 蒙大拿州立大学(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蒙大拿州 30401 12348 434 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 爱荷华州 36649 28987 435 新墨西哥州立大学(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新墨西哥州 29743 18526 436 罗格斯大学纽华克分校(Rutgers University-Newark) 新泽西州 39086 11501 437 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 阿拉巴马州 31085 7681 438 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 26763 16968 439 拉格朗日学院(LaGrange College) 乔治亚州 34938 1027 440 爱纳学院(Iona College) 纽约州 44000 4248 441 蒙大拿理工大学(Montana Tech of the University of Montana) 蒙大拿州 28259 2187 442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及农业机械学院(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cal College) 路易斯安那州 29129 28643 443 犹他谷大学(Utah Valley University) 犹他州 0 28765 444 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 亚利桑那州 38740 38767 445 贝瑟尼学院(Bethany College) 西弗吉尼亚州 35601 830 446 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 堪萨斯州 30272 23581 447 新奥尔良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New Orleans) 路易斯安那州 44642 4714 448 默塞尔大学(Mercer University) 乔治亚州 43849 8072 449 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 Idaho) 爱达荷州 30292 11957 450 圣文森特学院(Saint Vincent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39295 1984 451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Chico) 加利福尼亚州 32802 16934 452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伊利诺伊州 46836 7707 453 俄克拉何马大学诺曼校区(University of Oklahoma Norman Campus) 俄克拉荷马州 31139 25881 454 落基山学院(Rocky Mountain College) 蒙大拿州 31778 878 455 德克萨斯大学泛美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Pan American) 德克萨斯州 22860 18337 456 奥罗尔罗伯茨大学(Oral Roberts University) 俄克拉荷马州 33402 3140 457 刘易斯堡学院(Fort Lewis College) 科罗拉多州 32144 3770 458 北卡罗来纳大学阿什维尔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Asheville) 北卡罗来纳州 28656 3897 459 欧扎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Ozarks) 阿肯色州 31596 625 460 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华盛顿州 34653 26101 461 新学院大学(The New School) 纽约州 57199 10260 462 贝塞尔学院(Bethel College) 堪萨斯州 31880 437 463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resno) 加利福尼亚州 31959 21500 464 东卡罗来纳大学(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 29169 27654 465 新墨西哥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Main Campus) 新墨西哥州 31103 27241 466 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波若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Greensboro) 北卡罗来纳州 27381 21306 467 约翰布朗大学(John Brown University) 阿肯色州 30606 2073 468 奥格尔绍普大学(Oglethorpe University) 乔治亚州 41590 1100 469 艾尔马学院(Alma College) 密歇根州 38602 1444 470 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32746 31280 471 莫尔豪斯学院(Morehouse College) 乔治亚州 41188 2689 472 三一国际大学(Trinit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35130 2730 473 宾夕法尼亚州米勒斯维尔大学(Millersvill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州 27516 8427 474 特洛伊大学(Troy University) 阿拉巴马州 21274 29328 475 布卢姆菲尔德学院(Bloomfield College) 新泽西州 36600 2156 476 卡托巴学院(Catawba College) 北卡罗来纳州 37760 1358 477 罗杰威廉姆斯大学(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 罗德岛州州 45320 4587 478 南达科他州立大学(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南达科他州 18535 12376 479 圣玛丽大学(St Marys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35700 3893 480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伊利诺伊州 39268 26840 481 鲍灵格林州立大学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俄亥俄州 29615 17309 482 克里斯托夫纽波特大学(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31854 4952 483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科学学院(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纽约州 29531 2642 484 圣路易斯玛丽维尔大学(Maryville University of Saint Louis) 密苏里州 36810 3534 485 坦帕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ampa) 佛罗里达州 34334 6291 486 韦伯斯特大学(Webster University) 密苏里州 36702 19372 487 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 纽约州 47302 12068 488 罗文大学(Rowan University) 新泽西州 32532 11006 489 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宾夕法尼亚州 40162 2645 490 西佛罗里达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27675 11143 491 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31497 16477 492 南达科他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南达科他州 18923 9617 493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校区(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北卡罗来纳州 28085 24701 494 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路易斯安那州 23194 11264 495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科罗拉多州 33896 23715 496 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38232 36507 497 高点大学(High Point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 37600 3603 498 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Northridge) 加利福尼亚州 34091 35198 499 德州农工大学金斯维尔分校(Texas A M University-Kingsville) 德克萨斯州 21726 8194 500 俄克拉荷马卫斯理大学(Oklahoma Wesleyan University) 俄克拉荷马州 29946 1069 501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Sacramento) 加利福尼亚州 32933 29241 502 圣约翰大学(纽约)(St. John's University-New York) 纽约州 50680 20352 503 柯尔比-索耶学院(Colby-Sawyer College) 新罕布什尔州 46840 1122 504 拉塞尔大学(La Salle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45650 6470 505 佛罗里达理工学院(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佛罗里达州 47704 8227 506 科罗拉多州西部州立学院(Western State College of Colorado) 科罗拉多州 26400 2237 507 卡森纽曼学院(Carson-Newman College) 田纳西州 30072 2150 508 密歇根理工大学(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6629 7136 509 缅因大学(University of Maine) 缅因州 37138 11894 510 艾德菲大学(Adelphi University) 纽约州 42200 7951 511 里昂学院(Lyon College) 阿肯色州 31664 614 512 田纳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田纳西州 37399 29934 513 联合大学(Union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37690 3916 514 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 30487 27945 515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Fullerton) 加利福尼亚州 31170 36262 516 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34074 53401 517 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爱荷华州 26992 13303 518 莫瑞州立大学(Murray State University) 肯塔基州 28488 10071 519 北达科他州立大学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北达科他州 27167 14189 520 莱德大学(Rider University) 新泽西州 45170 6036 521 辛辛那提大学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Main Campus) 俄亥俄州 41725 31134 522 北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科罗拉多州 30126 12711 523 贝尔蒙大学(Belmont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38010 5424 524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San Bernardino) 加利福尼亚州 30843 17852 525 圣迭戈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33466 32817 526 斯腾山大学(Seton Hill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39858 2136 527 艾柏林基督大学(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35300 4813 528 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 新泽西州 32678 18171 529 安德森大学(Anderson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36050 2691 530 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CUNY Hunter College) 纽约州 23995 22168 531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34252 39610 532 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CUNY Brooklyn College) 纽约州 26642 17094 533 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 内布拉斯加州 30196 14620 534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 马萨诸塞州 52352 27537 535 利伯缇大学(Liberty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29160 46312 536 佩斯大学纽约分校(Pace University-New York) 纽约州 48254 12706 537 科罗拉多州梅萨大学(Colorado Mesa University) 科罗拉多州 29990 7042 538 西伊利诺伊大学(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26094 12679 539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Baltimore County) 马里兰州 32588 12870 540 班尼迪克大学(Benedictine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34090 5836 541 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 33554 23597 542 强生威尔士大学(Johnson Wales University) 罗德岛州州 36413 10709 543 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 德克萨斯州 27353 37000 544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内布拉斯加州 30962 24100 545 安德鲁斯大学(Andrews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0832 3589 546 梅瑞迪斯学院(Meredith College) 北卡罗来纳州 36250 2262 547 南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州 25756 15300 548 克拉佛林大学(Claflin University) 南卡罗来纳州 25346 1860 549 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夏威夷州 33820 20435 550 北卡罗莱纳州农工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A T State University) 北卡罗来纳州 23742 10614 551 艾玛拉学院(Elmira College) 纽约州 48550 1634 552 新泽西州理工学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泽西州 40758 8840 553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26771 27637 554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阿拉巴马州 27718 16874 555 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CUNY City College) 纽约州 28901 16212 556 巴里大学(Barry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40050 8846 557 老道明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29600 24013 558 霍华德大学(Howard University) 哥伦比亚特区 30127 10573 559 东田纳西州立大学(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32820 14421 560 鲍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33566 21401 561 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佛罗里达州 30607 40022 562 大河谷州立大学(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24682 24408 563 塔斯基吉大学(Tuskegee University) 阿拉巴马州 30034 2931 564 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0313 31786 565 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 德克萨斯州 32360 21011 566 肯特州立大学肯特分校(Kent State University Kent Campus) 俄亥俄州 31160 25127 567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36544 32172 568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纽约州 42786 15445 569 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大学(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州 32530 14211 570 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 伊利诺伊州 33467 20350 571 罗德岛学院(Rhode Island College) 罗德岛州州 28574 9260 572 富兰克林皮尔斯大学(Franklin Pierce University) 新罕布什尔州 42100 2437 573 杜瑞大学(Drury University) 密苏里州 31202 5489 574 圣凯瑟琳大学(St. Catherine University) 明尼苏达州 41876 5277 575 德州女子大学(Texas Woman's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23236 13338 576 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Boston) 马萨诸塞州 0 14912 577 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法叶分校(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 路易斯安那州 21746 16361 578 密尔沃基工学院(Milwaukee School of Engineering) 威斯康辛州 43591 2648 579 路易斯维尔大学(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肯塔基州 32436 21016 580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圣马克斯分校(Texas State University-San Marcos) 德克萨斯州 25878 30803 581 威明顿大学(Wilmington University) 特拉华州 0 9650 582 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Reno) 内华达州 34527 16875 583 德雷克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 51925 22493 584 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Sou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南卡罗来纳州 31582 4538 585 菲尔莱狄更斯大学(都市校区)(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Metropolitan Campus) 新泽西州 46574 8804 586 南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Alabama) 阿拉巴马州 20710 14522 587 鲍伊州立大学(Bowie State University) 马里兰州 29293 5617 588 德州农工大学商业分校(Texas A M University-Commerce) 德克萨斯州 27297 9021 589 北达科他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北达科他州 26473 13172 590 德州农工大学柯柏斯克里斯提分校(Texas A M University-Corpus Christi) 德克萨斯州 26167 9468 591 西肯塔基大学(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肯塔基州 28070 20712 592 美国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学戴托纳海滩校区(Embry Riddl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Daytona Beach) 佛罗里达州 43924 4959 593 杰克逊州立大学(Jackson State University) 密西西比州 25898 8783 594 韦德纳大学 (Widener University-Main Campus) 宾夕法尼亚州 47855 4814 595 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24480 16772 596 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University of Alaska Anchorage) 阿拉斯加州 28201 17276 597 卡罗来纳海岸大学(Coastal Carolina University) 南卡罗来纳州 32218 8360 598 扬斯敦州立大学(Youngstown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19607 14644 599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曼凯托分校(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Mankato) 明尼苏达州 23047 14955 600 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德克萨斯州 28370 28085 601 俄勒冈理工学院(Oreg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俄勒冈州 32600 3915 602 基督兄弟大学(Christian Brothers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33510 1926 603 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 密苏里州 37545 14799 604 中田纳西州立大学(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30753 25188 605 密苏里州立大学(Missouri State University) 密苏里州 22830 20371 606 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 内华达州 35998 29080 607 丹佛都市州立学院(Metropolitan State College of Denver) 科罗拉多州 27082 22837 608 南乔治亚大学(Georgia Southern University) 乔治亚州 30180 19086 609 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Indianapolis) 印第安纳州 39764 30383 610 北伊利诺伊大学(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伊利诺伊州 33670 24424 611 奥克兰大学(Oakland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2860 18918 612 拉玛尔大学(Lamar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29100 13992 613 北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德克萨斯州 25292 35003 614 博伊西州立大学(Boise State University) 爱达荷州 27092 18933 615 卫奇塔州立大学(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堪萨斯州 23708 14601 616 旧金山州立大学(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 加利福尼亚州 34636 30469 617 诺瓦东南大学(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36084 29153 618 新奥尔良大学(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路易斯安那州 26966 11724 619 圣克劳德州立大学(Saint Cloud State University) 明尼苏达州 24984 18123 620 托莱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ledo) 俄亥俄州 31396 23064 621 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 (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Main Campus) 宾夕法尼亚州 29910 14638 622 爱达荷州立大学(Idaho State University) 爱达荷州 28525 13493 623 阿克伦大学 (University of Akron Main Campus) 俄亥俄州 29483 25959 624 东南路易斯安那大学(Southeastern Louisiana University) 路易斯安那州 23695 15151 625 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Clark Atlanta University) 乔治亚州 31950 3873 626 中密歇根大学(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2426 27247 627 南德克萨斯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州 30385 9394 628 朗沃德大学(Longwood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州 33669 4832 629 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 密苏里州 39230 16534 630 肯尼索州立大学(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 乔治亚州 31224 22389 631 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 俄克拉荷马州 24247 16092 632 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德克萨斯州 26519 28955 633 林恩大学(Lynn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46188 2224 634 印第安纳州立大学(Indiana State University) 印第安纳州 28750 10534 635 波特兰州立大学(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俄勒冈州 36288 27901 636 佛罗里达农工大学(Florida 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 28774 12274 637 卡迪纳尔斯特里奇大学(Cardinal Stritch University) 威斯康辛州 36300 6276 638 克利夫兰州立大学(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俄亥俄州 26007 16216 639 孟菲斯大学(University of Memphis) 田纳西州 33942 21424 640 东肯塔基大学(Ea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肯塔基州 29018 16268 641 东密歇根大学(Ea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3361 22893 642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威斯康辛州 29826 30418 643 莱特州立大学 (Wright State University-Main Campus) 俄亥俄州 31257 17558 644 北肯塔基大学(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 肯塔基州 23932 15378 645 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密歇根州 33203 24576 646 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 伊利诺伊州 38804 12127 647 玛丽鲍德温学院(Mary Baldwin College) 弗吉尼亚州 35590 1782 648 摩根州立大学(Morgan State University) 马里兰州 29334 7226 649 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University of Arkansas at Little Rock) 阿肯色州 27198 13132 650 田纳西州立大学(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田纳西州 28192 8824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27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whyhoo 2011-8-8 10:44
加州大学校长办公室还是比较开放的,网页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加州大学系统的相关资料。大学的架构、人事、财务等各种信息你都可以看到,学校越透明就越规范,公众对学校了解的越多也会让他们作出更好的选择。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很多研究也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开展的。按照美国大学模式建立的香港科大在这方面也做得比较好,科大校长也经常去校外演讲,也算是进一步宣传学校,这种与公众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大学本应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大学与社会之间要有更多的交流。社会的发展会对大学的培养人才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的大学管理者、教师们也应更多的了解社会需要,及时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教育理念、培养方式都应作出很大的改变,当然我们可以先进行试点,各种以著名科学家冠名的学院就是很好的做法。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往往喜欢追求规模与数量,而实际上我们应多建设一批小而精的大学,这种学校调整起来比较快,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也应该更多的关注社会并承担相应责任,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大学生从事志愿者活动。5.12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们的表现都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向世人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1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反思——每年10万中国高中毕业生进入美国大学
储成才 2011-8-6 12:25
每年夏天在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的几周里,新一届高中毕业生都会等待状元榜的出炉。谁考上了中国最著名学府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媒体甚至会公布各个省份高分考生的名单。排名全国前一二百位的高分考生大都被中国最著名的高校北大或清华招至麾下。   然而现在国外知名学府正让这场双雄之争变得更加复杂——这一趋势不得不令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感到担忧。 2011年有933万中国学生参加高考,另有大约20万人选择弃考去国外念大学。如今,每年秋季有超过10万名中国高中毕业生进入美国大学。 据前不久披露,去年中国高校的负债总额达到创纪录的2800亿元,虽然大多债务归咎于高等教育需求激增导致的校园扩建工程,但这些钱并没能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起到太多帮助。如果高等教育不改革,首先在教育质量上就得不到改善,目前所有大学几乎都是在相同的指导原则下运作的类似机构。   政府也意识到自己必须采取行动。2010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等政策被写进了纲要。一旦付诸实施,此类政策将极大地改变现状,成为高校摆脱政府控制的第一步。熊丙奇说,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任何人拿出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而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地方政府肯定不会主动放权。    不过从长远来看,改变公众对高等教育的看法也许才是更大的挑战。对许多人来说,在政府设计的体制中,教育与生存画上了等号,教育是一种务实的手段,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人们对现行教育体制缺乏信心,比起教育本身,人们还是更认可一份合格的文凭。
3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大学要学习美国大学 扩招海外留学生 交换生
热度 1 dongzg101 2011-7-17 13:03
中国大学要学习美国大学 扩招海外留学生 交换生 “善于变脸”的越南总理阮晋勇 2010 年 4 月 30 日 ,胡锦涛会见前来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越南总理阮晋勇。 2005 年 10 月,阮晋勇借赴中国南宁出席“第二届中国 — 东盟博览会”之机,顺便访问了他的母校广西师范大学,受到 1000 多名师大师生和越南留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母校,阮晋勇与陪同人员一起在校园内漫步,回想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他参观了校园内的中越友好纪念碑和校园内尚存的原越南育才学校校舍。阮晋勇还特意前往当年住过的宿舍参观,体验校园生活气息,追忆那段难忘的岁月。阮晋勇接见在广西师大学习的越南留学生时,语重心长的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他说:“许许多多育才老校友为抗法、抗美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我希望你们向前辈们学习,努力学习,为越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用渊博的知识报效祖国。 访问中国,学习改革开放办特区 对中国了解曾经对华态度友好 发布征兵令,矛头对准中国 摘自《新传奇》 2011 年第 27 期 国内统一刊号 CN42-1794/Z
1238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学费和远程教育
热度 6 伍加 2011-7-13 19:16
【社会观察(15)】 美国大学的学费和远程教育 伍加,2011年7月13日,周三 美国大学的学费在过去十几年中不断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在 2008-2009 学年,美国四年制公立大学的每年平均花费(包括学费、杂费、食宿)是 12283 美元,私立大学是 31233 美元。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从1998 年到 2008 年这十年间大学花费的增长率是:公立大学增长 32%,私立大学增长 24%。公立大学学杂费增加的速度高于私立大学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下滑,国家政府的税收降低,各州纷纷削减教育经费,迫使公立大学不断提高学杂费。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列出的学杂费都是针对美国人的,是本州州内学费;如果是外国学生,学费要远高于本州公民,有些学校国际学生的学费是本州学生学费的两倍。好在许多学校设有“荣誉学院”(Honors Program),只要能成为荣誉学生,学费就会减半。当然,这需要学生的 GPA 保持在 3.3-3.5,在许多学校这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不考虑住宿费和伙食费,在 2009-2010 学年美国公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是 6397 美元,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费最高:14400 美元;其次是匹兹堡大学(14200 美元),佛蒙特大学(13600 美元),马里兰圣玛丽学院(13200 美元),和新泽西理工学院(12900 美元)。美国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费昂贵,其中位于缅因州的贝茨学院最高:51300 美元,其次是 康涅狄格学院、佛蒙特州的米德尔波里学院、纽约州的联合学院、缅因州的柯尔比学院等,它们的年学费都超过 5 万美元。 作为例子,下表给出一些最昂贵的学校和最便宜的学校: 四年制公立大学最高学费(红色)和最低学费(蓝色) 学校名字 所在州 年学费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Main Campus PA $14,416 University of Pitsburgh-Pittsburgh Campus PA $14,154 University of Vermont VT $13,554 Haskell Indian Nations University KS $430 Dine College AZ $805 University of Puerto Rico-Rio Piedras Campus VT $1,320 四年制非营利私立大学最高学费(红色)和最低学费(蓝色) 学校名字 所在州 年学费 Bates College ME $51,300 Connecticut College CT $51,115 Middlebury College VT $50,780 Webb Institute NY $0 Berea College KY $876 Sinte Gleska University SD $1,574 四年制营利性私立大学最高学费(红色)和最低学费(蓝色) 学校名字 所在州 年学费 Sanford-Brown College VA $45,628 Le Cordon Bleu College of Culinary Arts AZ $38,200 Collins College AZ $34,063 EDP College of PUerto Rico Inc PR $5,100 University of Phoenix-Puerto Rico Campus PR $5,706 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y System WV $6,000 美国现在的网上教育或者叫做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这不仅是由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教育成为可能,而且是因为许多学校认为网上教育可以节约开支。根据最近的一项问卷调查,有 75% 的公立大学校长认为网上教育是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首选方法。特别是在社区学院里,有 60% 的学生每学期至少选学一门远程教育的课程。 有趣的是,有不少免费的或者是学费非常低廉的网上教育的独立机构正在异军突起,它们对传统大学发起了挑战。其中有几家比较成功的机构列在下面: (1) KhanAcademy: http://www.khanacademy.org/ (2) UoPeople: http://www.uopeople.org/ (3) StraighterLine: http://www.straighterline.com/ (4) P2PU: http://p2pu.org/en/ Khan Academy 从中小学的教育入手,已经制作了 2400 个教学录像,完全免费。University of the People (UoPeople) 在 2009 年开始招生,没有学费,只收$10-$50 的报名费以及期末考试的改卷费,它现在有 1000 名学生,学生来自于 115 个国家。像 UoPeople 这样的网上教育机构很有发展前途。 伍加,2011年7月13日,周三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个人分类: 中美教育|11288 次阅读|16 个评论
乐极生悲 两则
热度 2 xupeiyang 2011-7-1 08:46
大学生为留毕业照跳西湖溺亡 已拿到美国奖学金  昨天下午,大学刚毕业的小辛(化名)在人人网留下最后一条消息,决定用爬树跳西湖的方式,留下一组最疯狂的毕业照。   下午5点20分,小辛从北山路西泠桥旁纵身跳入西湖,一口气游往对岸的孤山公园荷花池。7点15分,小辛冰冷僵直的躯体被搜救人员打捞上岸,医院最终宣布其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没有这纵身一跃,22岁的小辛今天上午本将赶赴北京实习,此前,他已经拿到了一所美国大学的博士全额奖学金。 http://news.sina.com.cn/s/2011-06-30/014222729223.shtml 小宋,我没有骚扰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60899cid=1032000goto=new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590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赠地大学的历史及其启示
kejidaobao 2011-6-21 11:31
文/王守业 美国的大学可谓是为数众多,各类大学有4000所之巨,根据卡内基基金会和US News World Reports对于大学的分类,美国的大学可大致分为3类: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 四年制文理学院(当然不少还有硕士点)和拥有博士点(这个说法有点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第三类可以说是美国大学的精英部分,在美国的地位有点像我国的211大学,而这些大学中接近一半就是我接下来要谈的:赠地大学/学院(land-grant universities/ colleges)。在写本文前,我对这些赠地大学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我结合网上查询结果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美国赠地大学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只有约3千万人,仅相当于现在的十分之一,且其中85%为农村人口,而当时英国的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根据网上一段资料记载:“当时美国的工农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生产力极其低下。‘西进运动’使其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而农业劳动力又严重缺乏,急需有实用工农业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提高美国工农业的效益,推动美国经济发展。但建国后的美国高等教育还长期受欧洲特别是英国传统大学的影响,大学与社会现实脱节,不能为国家培养实用人才,不能适应美国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的需要,延缓了美国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实用工农机械化的进程,造成美国工农业长期发展缓慢,效率低下,这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于是改革美国高等教育,创建新的高等教育形式以适应美国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就成为当时美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简单地说,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是“差钱不差地”,尤其是地广人稀的中西部地区,有的是土地,因此美国联邦政府于1862年颁布实施了《莫里尔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为:“第一,联邦政府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高等院校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第二,按照1860年国会规定的议员分配名额,联邦政府根据各州的议员数,按每个议员3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赠予国有土地或等额的土地期票;第三,出售这些土地收入的10%用于购买校址用地,其余用于设立捐赠基金,其利息不得低于5%;第四,这笔捐赠基金,如果5年内未能用于兴办上述学院,须全部退还给联邦政府。”依照该法案建立的学院就叫赠地大学。 1890 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莫雷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依靠联邦赠拨土地建立起来的赠地学院提供年度拨款 (每年对每所赠地学院拨款最低限额为1.5万美元,以后逐年递增,最高限额为2.5万美元),以保证这些新型的技术学院具有充足的财力得以正常地运行。后来美国又通过一些新的法案以进一步促进赠地学院的发展。 这些大学有如下特点: 1) 每个州都建了至少一所赠地大学,这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公平。 2) 各个州的大学具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虽然这些大学都是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大学,却并非都是公立大学(当然大部分是公立大学),其中最牛的应该算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康奈尔大学。赠地大学的一个成功之道是:美国联邦政府是相继通过多个法案对大学进行干预,各个州的大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3) 赠地大学开办之初,以农业和工程/机械专业为主。如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前身密歇根州农业学院(该校始建于1855年,为美国第一所赠地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前身俄亥俄农业与机械学院。 中国的大学至今超过100岁高龄的屈指可数。1949年前,根据欧美现代大学制度创办的大学在我国已有不少,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更是创造中国大学史上的奇迹,这个高度,60多年来,在中国大陆数以千计的大学中迄今尚无一所能够超越。这与1949年后长达60多年持续到现在的“折腾”不无关系,这种“折腾”,简单地说,可以用“分、合、扩”3个字来概括: 1) “分”:20世纪50年的“院系调整”,简单地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按照前苏联大学的模式,将综合性大学的相关科系拆分进行合并,比如北大的工科砍掉并到清华去,而像清华就给大卸八块了,只剩下工科了,这种做法,对大学的打击和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精神丧失殆尽。解放前建立的私立大学更是在院系调整时死光光,连公私合营这种模式也没有一个。 2) “合”:这个就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强制性大学合并,其实大学合并本身并没有错,欧美的大学合并也不稀罕,但是靠强制性行政命令进行大规模合并,这在世界大学史还真是罕见。这次大规模的合并对中国的大学质量提高有没有什么帮助?!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出来。 3) “扩”:即火箭速度的大规模大学扩招。这是最近10年发生的事,其后果大家也都深有体会。当然,文革10年中的大学3年停招、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等大折腾更是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绝无仅有。 我想说的是:上述的“分”、“和”、“扩”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事,我国制定过任何相关法律吗?广泛征求过民意吗?!连国务院的行政法规都没有一个!我国的大学尤其是985大学,每年得到来自纳税人的数以十亿百亿计的巨额投资后,迄今尚无一所能真正称得上世界一流大学。如今的“大学”,确实是“大”(楼大了,校园大了),但是离“学”,却越来越远了。 总之:少折腾,甚至不折腾,真正按照大学的办学规律去办大学,我国的大学才会离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更近一些。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5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授的年度评估
热度 25 youxue 2011-6-13 07:45
在密西根大学地质系,每年都对所有教授(本文中“教授”不仅指正教授,而是包括正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进行评估,这个评估结果基本决定每位教授长工资的幅度。每年长工资的平均幅度由大学决定。例如如果平均长 4% ( 最近几年没能达到平均长 4%) ,那么学校将所有教授工资的 4% 拨给系里,由系里决定每位教授涨多少。 因此如果系里的平均工资高(也就是说,有几位高工资的教授),系里用来涨工资的钱就多。否则就少。 在地质系,每位教授长工资的幅度取决于评估结果。工资高的教授长工资的幅度不一定高。如果有教授提了职称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则学校有另外的账户提供经费涨工资,不在系里掌握的 4% 里开支。 教授的评估由系里的执行委员会( Executive Committee )进行。执行委员会由 5 位正教授或副教授组成,一位是系主任,另外四位是系里所有教授投票选出,每一位的任期一般是两年,正常情况下每年换两位。不能连选连任,但可以隔一届以后再任。基本上每一位正教授或副教授都会轮进执委会。一般当了一届执委对全系的事务和各教授的水平就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了。 执委会的责任是协助系主任管理全系。一般是没有争议的事由系主任做决定。可能引起争议或者系主任不想单独承担责任的事由执委会做决定。(这也是保护系主任的方法:如果有人有意见,系主任可以说这不是我的决定。几个人做的决定名义上是几个人都有责任,但实际上是任何人都没有责任。)更大的事或特别有争议的事由全体教授组成的教授委员会做决定。(但还需要符合其它规定,如提职称由比候选人高一个职称的全体教授做决定。)因此系主任的权力不大,但 责任不小,而且 事务繁多。每一次系主任出行(如开会)都要指定一个代理系主任。 评估的第一步是每位教授向执行委员会提供自己的最新的详细简历,尤其是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成就,包括 ( 1 )科研成就(发表了多少论文,挣来了多少基金,是否获得奖励或荣誉,有多少受邀报告等)并提交自己觉得最能代表自己科研成果的一篇论文, ( 2 )教学成就(包括教了几门课,学生对课程的评分,指导了多少研究生或本科生,参与了多少研究生的指导委员会,有无研究生毕业等), ( 3 )服务(主要是在本系的服务,也有本校的服务和在学术界的服务,包括当 Editor 、基金评审委员、学术组织任职等)。(这些服务,尤其是系里的服务,在国内大概称为管理。) 评估时,科研、教学和服务占的比例分别是 40% , 40%, 和 20% 。其中对科研的评估是看过去三年的平均(因为每年发表的文章和获得的基金涨落很大),而教学和服务是看过去一年。服务的部分主要由系主任评,因为只有系主任才知道所有教授的服务做得怎样。对于助理教授,为了让他们尽快在科研和教学上做出成就,服务这一项的要求很低,也不安排他们从事特别需要花时间的服务工作。 执行委员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看所有教授的材料,然后独立对科研和教学各给出评分,并写评语。评分可能是 0 到 5 分(也可能是 1 到 5 分,或 0 到 4 分)。以 0 到 4 分为例, 0 为最低分, 4 为最高。每位执委会成员对全系所有教授的评分的平均值必须是 2 。也就是说,如果对某教授给了 4 分,则需要给另一位教授 0 分或另两位教授 1 分才行。执委会的成员每年都变,每人都有自己的评分方式。有的把评分拉得很开,有 0 分也有 4 分。有人的评分很接近,如最低的 1.5 ,最高的 2.5 。 对科研的评估尤其是对论文的评估最难。每一位执委成员都有自己的评分标准,导致对同一位教授的评分可能有大差别。如有的成员很看重文章发表总数,而有人则认为每年文章超过一定数量后(如每年 6 篇)不再给多的文章加分。有的执委成员很看重教授是否有第一作者的文章,有的则认为文章第一作者是教授本人或者是教授指导的学生都差不多。有的执委成员可能特别看重 Nature 或 Science 的文章,有的则花时间读教授提交的文章并据此来对科研打分,有的主要看文章数和 H-指数。对于挣来基金的总量,有的执委只看基金总数,有的执委则对某些领域比较网开一面,例如古生物领域不像其它领域那样容易获得基金。虽然每年评估都有误差,但多年的平均基本反应了学术界的同行评估。但有时也有例外。如有的教授在过tenure这一关时会有函评专家说这位教授已经远远超过获得tenure的水平了,应该被提拔为正教授。 对教学的评估主要看教了多少学分,和学生对教授教学的评分。这一项各执委评分的差别不大。虽然很多教授都认为学生打分不一定反应教学质量,但没有找到其它更好的方式来评估教学。 对服务的评估主要看一位教授花了多少时间参与系里各项委员会的工作,虽然其它服务也被考虑。 每一位执委评估后,由系里的秘书将评分打乱,使得每一位执委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是由谁给的。然后执委会讨论对非执委的教授的评分结果。如果对同一位教授的评分有显著不同,则执委讨论为什么有的分高,有的分低(即给分高于或低于平均分的执委解释为何如此给分)。讨论后有的执委可能会修改自己的打分。 执委会每年都要约见所有助理教授,讨论过去一年的成就和将来的计划。每两年约见一次副教授。对于正教授,一般不约见,但如果执委会觉得有必要(如该正教授在某一方面严重下滑),可能约见。或者正教授觉得有必要,也可以要求与执委会面谈。 执委会对助理教授的评估最重要,与助理教授的面谈也最正式。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估这位助理教授是否有困难获得 tenure 。我们系在做 tenure 和提职称决定时的标准是提高我们系的平均水平,即一代要比一代强,而不能一代不如一代。因为 tenure 和提职称需要系里 2/3 的教授不记名投票支持,所以需要有 2/3 的教授认为这位候选人高于系里的平均水平,或者说 2/3 的教授认为该候选人比自己当年要强。如果执委会评估认为这位助理教授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很可能将来得不到 tenure ),执委会要在与该助理教授见面前事先讨论主要问题是什么,怎样提醒和帮助这位助理教授。在与该助理教授面谈时要让该助理教授知道他/她如果不能改进做得更好则很有可能得不到 tenure 。(我以前的博文讲过, tenure 是最重要的决定,因为不能获得 tenure 就失去了工作;提职称不那么重要,主要靠数年头,而且这一次没提再等几年就是了。) 副教授对与执委会的面谈不特别重视。教授一般不与执委会面谈。虽然评分有一定的随意性(尤其是执委会成员每年都变),有时高很多,有时低很多,但副教授和正教授对执委会的评分高低一般都不在乎。因为评估只是对工资有一定的影响。工资多长一点固然好,少一点也不是大不了的事。美国的教授基本没有生活压力,也大都看得开,我还没见过教授因为工资问题而与系主任或执委会吵起来。 系主任根据执委会的评分决定给每一位教授长多少工资。评分高的多长,评分低的少长,评分极低的则可能完全不长工资。具体怎么计算由系主任自己决定。
29725 次阅读|27 个评论
研究生课程的设置
热度 2 flybirdissas 2011-5-30 07:51
最近和一位美国教授谈到研究生的课程问题,他说美国大学的研究生也需要上完一定的课程才可以毕业,但是上什么课程由其指导老师或指导小组根据学生和研究方向来决定,学校不干涉; 我想这一点也许是与中国研究生课程设置差异最大的地方,显然,这种选课方式更具有针对性。 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为例,研究生的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指的是某一专业必须选修的课,也就是说,一旦选定专业,也就确定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由导师与学生商定,这一块与美国相似。必修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现在我们重点看看公共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英语三大类;我赞成英语必修,所谓科学无国界,在中国的现阶段,作为研究生,掌握英语还是必要的,虽然有点痛楚,谁叫我们落后呢,否则我们只会坐井观天。关于思想课程,其实这不一定要纳入到研究生教育课程中,这是中学和大学阶段应该重视的问题,至少不应该纳入必修课,事实上这些课程的内容和以前学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上这种课程完全是应付,缺课、迟到或应付是常有的事,经常考试前再突击,无非就是突击强化所谓的知识点,典型的应试教育!至于政治课程,就完全没有必要,我想如果一个研究生具备了较好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就能具备较好的政治修养,至少政治修养不会差;相反,缺乏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学生,政治课程考分即便再高也说明不了什么,很可能只说明你考试能力强,而与政治修养的高低不会有多大关系。而且,现有的政治课程中有不少内容与现实中的情况反差很大,在某些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发挥,甚至僵化思想,因此意义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如果有学生喜欢政治,当然可以自行去选修。我特地查看了一下密苏里大学本科生(自然科学)的课程,似乎也找不到专门的政治课程,倒是有历史、哲学和经济方面的课程,我想这几门课程可能从不同的层面上涉及政治,学好了这几门课程,政治水平应该不会差,为政治而政治,效果反倒不一定好。更专业的政治问题应该留给相关专业学生去学习、思考和研究。 当然,美国研究生的选课模式我们不需要照搬,但至少在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中还是有值得参考和思考的地方。
347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薛涌 美国大学“扩招”之后
热度 1 windlight 2011-5-16 20:34
美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了。甚至实行义务高等教育的声音也偶尔能听到。不过,高等教育传统上是精英教育。大众化之后,必然产生种种转型之痛,并引发了教育哲学的大辩论和静悄悄的教育革命。? 2007年初,以智商问题激起大辩论的《钟曲线》 (The Bell Curve) 的作者之一Charles Murray在《华尔街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给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叫停。他的理论依据还是其倍受争议的智商学说。我不妨简述如下。? 现在美国教育的问题是上大学的人太多。有成效地接受大学教育,需要115的智商指数(人类平均智商指数是100)。具有这种智商的人,仅占总人口的15%;如果把标准再放松些,最多占25%。但是,最近几年,45%的高中毕业生上了大学!因此,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我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有一半的孩子,智商在中等以下。一个智商是135(即属于1%最聪明的)女孩如果英语仅拿了个C,那是她丝毫没有利用自己的潜力。如果有人帮助督促她,改善她的教育环境,她可能会有难以置信的进步。这无疑是一本万利的投资。相反,坐在她身后的一个男孩,智商在100的中间线以下。他如果同样拿了个C,大概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再花钱在他身上下功夫,基本上是无济于事。关于人类智能的研究表明,外来的强化干预,即用科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商,能暂时提高智商七八个点。但是,在干预停止后几年内,提高上去的智商又基本都缩了回去。? 目前美国对学生的学术表现非常过敏。比如,“全美教育进步评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显示,2005 年有36%的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于标准,于是人们大呼危机。但是,大家忘了:四年级有同样比例的学生,智商低于95。他们的成绩体现了他们的智商,而不是教育的失败。把智商低而导致的低学术水平归结为教育的失败,又是通过“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又是增加各种奖学金使上大学对所有人都变得容易,等于把大量的钱投资在低智商的学生身上,不可能有良好的回报。正确的方式,是把大学留给少数人,让智商不够的大众上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学会些谋生的手艺。事实上,大部分智商平平之士,都可以把适合自己的手艺发展得精妙绝伦,甚至获得六位数的年收入,成为社会中很有贡献的成员。让他们读他们不可能有兴趣也无法掌握的大学功课,不仅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毁了他们的正当职业生涯。? 这一番高论,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版大幅连载三天,反映的显然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学说,而是一股不可小视的社会思潮或运动。其实,类似的思潮或运动在美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十九世纪,面对德国的崛起,一些美国人坐不住了。德国的教育从来是双轨:一轨运载聪明人走向管理阶层,一轨运载普通人走向劳动阶层。这样因才施教,效率极高。当时芝加哥的企业家组织起来,试图把当地的公立学校系统改造成德国式的,为蒸蒸日上的工业化服务。他们估计,美国的工人如果能有德国那样的训练,每个工人的生产力可以提高10%。? 可惜,这一野心勃勃的计划从来没有实现。企业大亨们虽然觉得职业教育系统是最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以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为首的自由派势力则极力反对。杜威称,如果施行这样的改革,教育将成为将现有的工业化秩序固定化的工具,从而丧失了促进人类发展的目标。? Charles Murray的文章,则表明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面前,工具性教育思潮正卷土重来。简单地说,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还是以培养实用的专业技能为目标,一直界定了教育中的两派。美国是个没有等级的自由社会,教育一直以前者为重。特别是在自由派看来,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减少贫富分化、消解阶级鸿沟的重要手段。一开始就在学校把学生为成“读书的料”和“非读书的料”,让前者当全面发展的人,让后者当只掌握个别技艺的工具,这等于用教育来创造社会的不平等,违反自由社会的理想。但在另外一些人(特别是保守派)看来,“读书的料”和“非读书的料”的区别,傻瓜心里都很清楚,是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有些人一辈子不会对柏拉图有兴趣,也根本读不明白,但他们可能是天才的木匠。不训练他们做木工活儿,而强迫他们通过读经典来“全面发展”,实际上是知识阶层强迫劳动阶层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精英主义的傲慢。从更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只有让木匠当木匠,社会才有效率。“全面发展”听起来政治正确,在现实中不过是夸夸其谈,解决不了劳动阶层面临的真实问题。? 也正是在这种实用理念的指导下,一些企业积极介入当地的公立学校,以企业特殊的需要来塑造学校的课程,以企业的管理方式经营学校,并产生了相当的效果。比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近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阿拉巴马州Mobile县Brazier小学的变化。这个县的大部分居民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许多人不得不通过干两份工作来勉强生存。2003年,Brazier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只有7%通过了州里的阅读测验。2001年,州里削减了1500万美元的教育经费。面对绝境,该县选民自1945年以来第一次投票加税,以增加2500万美元的教育经费。Brazier小学趁此良机,雇用了一位新校长Merrier Jackson。这位靠篮球奖学金在本地的南阿拉巴马大学毕业的职业妇女,并非传统的教育工作者,而是个企业家。她以企业的方式经营学校,吸引企业的投资,并保证这种投资获得回报。比如,附近一个向学校投资的大企业Budweiser Busch Distributing Co.的首脑每年要和她开四次会。每次会议,她都带来一系列数据和图表,象展示企业赢利一样,向投资人汇报学生的进步。她称Budweiser Busch Distributing公司为股东。当地的教会领袖,房地产投资人也都是她的股东。道理很简单,学校表现好,企业就有了合格的雇员,教区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当地的房地产价格也随行看涨。? Merrier Jackson被当地居民称为上帝派来的校长。其实,她是这些股东选中的。她上任后雇用了新教师,给表现出色的教师奖金(这在许多公立学校还是大逆不道的),把科学和社会研究课程缩短,每天用两个半小时进行阅读练习,一个半小时进行数学练习。当她看到一个男孩在列队走进学校时衬衫有些不整时,就马上走过去严肃地说:“我一直把你看作是一个小小的律师。但是,我不能肯定我会把我的自由和权利托付给一个不把衬衫在皮带下别好的人。”通过这样的企业纪律,她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期待。结果,两年的时间学校就焕然一新。2003年,五年级的学生仅7%通过了州里的阅读测验,2005年则猛增到74%!? 如今Mobile的公立学校系统,都仿照这一模式和企业建立了全面的伙伴关系。当企业作为股东给学校投资后,就渐渐把学校变成了未来职工的训练营地。比如,企业把高中和当地3.5英里外的一所社区学院联结起来。高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到那里学习航空技术,学费、交通费、书费全免。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该学院发放的两种证书,甚至副学士学位。他们还能因此获得工作。这所社区学院的第三号合作伙伴ST Mobile Aerospace Engineering每年选拔二十名学生当实习生,他们毕业后如果接受公司的工作,公司负责支付70%的学费(美国高中生往往能免费到大学选修一些课程,但高中以后成为社区学院的正式学生,一般需要自己付学费)。这已经成为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经典模式。比如当地一家造船公司,就要求学生研习金属、燃料、润滑剂等物质的特性和机械冷却法。企业界认为,高技术转化了制造业,传统的高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要求了。到当地的造纸厂看看就知道,你碰到的不是干粗活的工人,而是拿着笔记本电脑来去匆匆的技师。再如,阿拉巴马州近年来增长最快的职业是医护人员,高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可以被医院雇用的毕业生。结果,基础教育和职业训练接轨,学生高中毕业后进入技校式的社区学院。对于劳动阶层的子弟,这已经成为就业的高速公路。? 把学校系统以企业模式重新组装,确实有立竿见影之效。但是教育界的传统势力特别是教师群体担心:这样的模式过早地把学生锁定在一种职业轨道上,使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才能,丧失了向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特别是会牺牲精英主义的教育理想。“读书的料”和“非读书的料”固然是现实存在,也许确实人口中只有15-25%适合上大学;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确定这些人在哪里?一个未来的爱因斯坦,可能就出生在Mobile镇上一个售货员的家庭。在目前这种企业化的教育模式中,这样的爱因斯坦则只能当木匠来训练,而且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木匠。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手套商的孩子,基础教育没有完成却写出伟大的剧作,乃至至今有人还宁愿相信那些作品是出于弗朗西斯·培根等贵族知识分子之手。这无非证明传统对劳动阶层子弟的偏见是多么靠不住。高智商的孩子并不一定分布在高收入的家庭或书香门第。企业化的教育在制造一种新的社会隔离:富裕区的孩子都上大学,贫困区的孩子都上社区学院。? 对此,企业界人士并非不承认。但是,美国企业协会(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Frederic Hess和Andrew Rotherham辩护说:“一个丑陋的现实是: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让74%的孩子通过考试对社会肯定比只有7%的孩子通过好。贫困阶层的家长不会梦想着自己的孩子成为爱因斯坦或莎士比亚。他们的当务之急是让孩子找到工作,不要犯罪吸毒。?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劳动阶层的孩子涌入社区学院的同时,社区学院则努力提供条件让他们有从这种职业轨道上脱身的机会。《纽约时报·教育生活》 几年前 就集中报道了美国社区大学的这种发展,非常值得注意。? 目前在美国四千所左右的大学中,有1202所是社区学院。在社区学院注册的学生达1160万人,占大学生总数的46%,其中有40%是全日制的学生。根据 2007 年十月份的 数据,这些社区学院,一年学费平均仅2272美元,而一般四年制州立大学则是5836美元,私立大学22218美元。美国的中等家庭年收入大致在五万美元多一点。显然,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社区大学不仅便宜得多,而且学制短,可以迅速就业。? 当然,低收入家庭未必一定要送孩子进社区学院。美国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大量奖学金。如果功课好,穷孩子拿全奖的机会反而多。目前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等顶尖大学,中低收入家庭是免费的。问题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教育环境差,许多人上大学的准备不足,或者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希望赶快学点手艺挣钱,就涌进了社区学院。另外有许多人,高中毕业就不再读书,打了一段工后,发现需要门手艺,也进了社区大学半工半读。所以,传统上社区大学全日制学生的比例较低,学生的平均年龄也较大。? 如今,社区学院的结构正在调整。一些经济条件不理想但学业优异的学生,可以从社区学院起步,读两年毕业后再转入正式的四年制大学。比如一个印度移民家庭的女孩,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很快就要从纽约大学毕业了。这是美国最贵的大学之一:一年的学费,寄宿费加起来,要五万美元左右。可是,这个女孩先跑到长岛的Nassau社区学院读书,一个学期支付不到两千块。她在那里拿到了可以折合到纽约大学课程的学分后毕业,并在教授的建议下,从“社区大学转学计划”中申请到一笔一年两万美元的奖学金,进入纽约大学完成最后两年的学业。另一个马里兰的女孩,是全优学生,大学入学的能力测验SAT高达1380分,本有申请常青藤的条件。但她作出了令所有老师和同学都吃惊的选择:到当地就读社区学院。 2007 年, 她作为社区学院的学生到剑桥读了一个暑假。如今拿到了副学士的学位,正在申请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内的十四所学校以完成最后两年的学业。? 目前美国的社区学院中,有39%是这种准备读四年制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存在,使社区大学学生的平均年龄降低。十年前,有32%的学生在22岁以下;如今,他们的比例升到了42%。为了吸引他们前来深造,许多大学接受他们在社区学院的学分,并提供种种便利和奖励。斯坦福大学的录取部主任称社区学院的转学生更成熟,该校每年有1400到1600个申请者竞争70个左右的转学位置,其中被接受的学生中,有26%是来自社区学院。另一所名校Amherst学院,为吸引转学的社区学院学生,提供了一年最高三万美元的奖学金。在佛罗里达州,凡是在社区学院毕业并拿到副学位的学生,会自动被本州的几所州立大学录取。? 众所周知,在美国也有类似我们的“高考”式的升学战。特别是一些中高产家庭,一切围绕着孩子的升学来设计家庭战略,甚至一个家长不惜辞职。孩子在全家的支持下努力奋斗,高中毕业时一下子进了名校,如同范进中举一般。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这种鲤鱼跳龙门的事情并非没有,但大部分时间是要自己一步步地奋斗。从这个角度看,社区学院培养着更好的价值观念。上社区学院的学生,从小就知道不能一切靠家长,上学要对费用精打细算,不是自己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等他们慢慢奋斗到大学时,性格更成熟,对所得到的机会也更珍惜。我在四年制大学教书,目前班上最好的学生,就是社区大学出身。? 可见,即使美国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越来越企业化,但美国的教育体制不可能走向十九世纪德国那种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制。在职业轨道上受训练的穷孩子,如果天份出众,自己也努力,跳出来的机会还是有许多。对于劳动阶层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上的转型,即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上得起大学不是他们面临的唯一问题。更大的挑战是:他们的孩子是否想上大学? 《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19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学习的责任-奥巴马在全美国开学第一天的演讲
热度 1 毛宁波 2011-5-12 12:15
视频地址 http://video.sina.com.cn/v/b/50018912-1561554021.html 吉尼亚州,阿林顿市,2009年9月8日 奥 巴 马 嗨,大家好!你们今天过得怎么样?我现在和弗吉尼亚州阿林顿郡韦克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一起,全国各地也有从幼儿园到高三的众多学生们通过电视关注这里,我很高兴你们能共同分享这一时刻。 我知道,对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你们中的有一些刚刚进入幼儿园或升上初高中,对你们来说,这是在新学校的第一天,因此,假如你们感到有些紧张,那也是很正常的。我想也会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们正自信满满地准备最后一年的冲刺。不过,我想无论你有多大、在读哪个年级,许多人都打心底里希望现在还在放暑假,以及今天不用那么早起床。 我可以理解这份心情。小时候,我们家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而我妈妈没钱送我去其他美国孩子们上学的地方去读书,因此她决定自己给我上课——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的凌晨4点半。 显然,我不怎么喜欢那么早就爬起来,很多时候,我就这么在厨房的桌子前睡着了。每当我埋怨的时候,我妈总会用同一副表情看着我说:“小鬼,你以为教你我就很轻松?” 所以,我可以理解你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开学还需要时间来调整和适应,但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为了和你们谈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要和你们谈一谈你们每个人的教育,以及在新的学年里,你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做过许多关于教育的讲话,也常常用到“责任”这个词。 我谈到过教师们有责任激励和启迪你们,督促你们学习。 我谈到过家长们有责任看管你们认真学习、完成作业,不要成天只会看电视或打游戏机。 我也很多次谈到过政府有责任设定高标准严要求、协助老师和校长们的工作,改变在有些学校里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机会的现状。 但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去上学、除非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们说的话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则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 而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对于自己的教育,你们中每一个人的责任。首先,我想谈谈你们对于自己有什么责任。 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或许你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甚至设计出像今天的iPhone一样流行的产品,或研制出新的药物与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你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假如你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 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名医生、当名教师或当名警官?你想成为护士、成为建筑设计师、律师或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良好的教育都必不可少,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 不仅仅对于你们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意义,你们的教育如何也会对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今天你们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你们需要在数理科学课程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治疗癌症、艾滋那样的疾病,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你们需要在历史社科课程上培养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来减轻和消除无家可归与贫困、犯罪问题和各种歧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公平和自由;你们需要在各类课程中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去创业和建立新的公司与企业,来制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的增长。 我们需要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天赋、技能和才智,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假如你不这么做——假如你放弃学习——那么你不仅是放弃了自己,也是放弃了你的国家。 当然,我明白,读好书并不总是件容易的事。我知道你们中的许多人在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很难把精力集中在专心读书之上。 我知道你们的感受。我父亲在我两岁时就离开了家庭,是母亲一人将我们拉扯大,有时她付不起帐单,有时我们得不到其他孩子们都有的东西,有时我会想,假如父亲在该多好,有时我会感到孤独无助,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因此我并不总是能专心学习,我做过许多自己觉得丢脸的事情,也惹出过许多不该惹的麻烦,我的生活岌岌可危,随时可能急转直下。 但我很幸运。我在许多事上都得到了重来的机会,我得到了去大学读法学院、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我的妻子——现在得叫她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了——也有着相似的人生故事,她的父母都没读过大学,也没有什么财产,但他们和她都辛勤工作,好让她有机会去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学校读书。 你们中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些有利条件,或许你的生活中没有能为你提供帮助和支持的长辈,或许你的某个家长没有工作、经济拮据,或许你住的社区不那么安全,或许你认识一些会对你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等等。 但归根结底,你的生活状况——你的长相、出身、经济条件、家庭氛围——都不是疏忽学业和态度恶劣的借口,这些不是你去跟老师顶嘴、逃课、或是辍学的借口,这些不是你不好好读书的借口。 你的未来,并不取决于你现在的生活有多好或多坏。没有人为你编排好你的命运,在美国,你的命运由你自己书写,你的未来由你自己掌握。 而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地方,千千万万和你一样的年轻人正是这样在书写着自己的命运。 例如德克萨斯州罗马市的贾斯敏·佩雷兹(Jazmin Perez)。刚进学校时,她根本不会说英语,她住的地方几乎没人上过大学,她的父母也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她努力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靠奖学金进入了布朗大学,如今正在攻读公共卫生专业的博士学位。 我还想起了加利福尼亚州洛斯拉图斯市的安多尼·舒尔兹(Andoni Schultz),他从三岁起就开始与脑癌病魔做斗争,他熬过了一次次治疗与手术——其中一次影响了他的记忆,因此他得花出比常人多几百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学业,但他从不曾落下自己的功课。这个秋天,他要开始在大学读书了。 又比如在我的家乡,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身为孤儿的香特尔·史蒂夫(Shantell Steve)换过多次收养家庭,从小在治安很差的地区长大,但她努力争取到了在当地保健站工作的机会、发起了一个让青少年远离犯罪团伙的项目,很快,她也将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去大学深造。 贾斯敏、安多尼和香特尔与你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和你们一样,他们也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但他们拒绝放弃,他们选择为自己的教育担起责任、给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我希望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这些。 因此,在今天,我号召你们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教育定下一个目标——并在之后,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实现它。你的目标可以很简单,像是完成作业、认真听讲或每天阅读——或许你打算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或在社区做些志愿工作; 或许你决定为那些因为长相或出身等等原因而受嘲弄或欺负的孩子做主、维护他们的权益,因为你和我一样,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能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或许你认为该学着更好的照顾自己,来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当然,除此之外,我希望你们都多多洗手、感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多在家休息,免得大家在秋冬感冒高发季节都得流感。 不管你决定做什么,我都希望你能坚持到底,希望你能真的下定决心。 我知道有些时候,电视上播放的节目会让你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觉,似乎你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腰缠万贯、功成名就——你会认为只要会唱rap、会打篮球或参加个什么真人秀节目就能坐享其成,但现实是,你几乎没有可能走上其中任何一条道路。 因为,成功是件难事。你不可能对要读的每门课程都兴趣盎然,你不可能和每名带课教师都相处顺利,你也不可能每次都遇上看起来和现实生活有关的作业。而且,并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在头一次尝试时获得成功。 但那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最最成功的人们往往也经历过最多的失败。J.K.罗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被出版商拒绝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迈克尔·乔丹上高中时被学校的篮球队刷了下来,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他输了几百场比赛、投失过几千次射篮,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我一生不停地失败、失败再失败,这就是我现在成功的原因。” 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明白人不能让失败左右自己——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你可以明白下一次自己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变;假如你惹了什么麻烦,那并不说明你就是个捣蛋贵,而是在提醒你,在将来要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假如你考了个低分,那并不说明你就比别人笨,而是在告诉你,自己得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 没有哪一个人一生出来就擅长做什么事情的,只有努力才能培养出技能。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接触一项体育运动时就成为校队的代表,任何人都不是在第一次唱一首歌时就找准每一个音,一切都需要熟能生巧。对于学业也是一样,你或许要反复运算才能解出一道数学题的正确答案,你或许需要读一段文字好几遍才能理解它的意思,你或许得把论文改上好几次才能符合提交的标准。这都是很正常的。 不要害怕提问。不要不敢向他人求助。——我每天都在这么做。求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恰恰相反,它说明你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并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有不懂时,就向大人们求助吧——找个你信得过的对象,例如父母、长辈、老师、教练或辅导员——让他们帮助你向目标前进。 你要记住,哪怕你表现不好、哪怕你失去信心、哪怕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已经放弃了你——永远不要自己放弃自己。因为当你放弃自己的时候,你也放弃了自己的国家。 美国不是一个人们遭遇困难就轻易放弃的国度,在这个国家,人们坚持到底、人们加倍努力,为了他们所热爱的国度,每一个人都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不会给自己留任何余地。 250年前,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的学生,他们之后奋起努力、用一场革命最终造就了这个国家;75年前,有一群和你们一样的学生,他们之后战胜了大萧条、赢得了二战;就在20年前,和你们一样的学生们,他们后来创立了Google、Twitter和Facebook,改变了我们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 因此,今天我想要问你们,你们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你们将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你们能发现什么样的事物?二十、五十或百年之后,假如那时的美国总统也来做一次开学演讲的话,他会怎样描述你们对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 你们的家长、你们的老师和我,每一个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确保你们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来回答这些问题。例如我正在努力为你们提供更安全的教室、更多的书籍、更先进的设施与计算机。但你们也要担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我要求你们在今年能够认真起来,我要求你们尽心地去做自己着手的每一件事,我要求你们每一个人都有所成就。请不要让我们失望——不要让你的家人、你的国家和你自己失望。你们要成为我们骄傲,我知道,你们一定可以做到。 谢谢大家,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国。
个人分类: 美国哈佛大学见闻|1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母校之普林斯顿大学
热度 31 nyouyou 2011-5-5 17:31
【前言:很开心地从一个丢在旮旯的移动硬盘里找到了这篇大概写于2005年的文章。离开普林一晃4年了,现在读着6年前写的东东,倍感亲切。当时是应一个朋友之约,帮他对美国大学的调研写一些材料。在撰写的过程中,查阅了普林主页的不少内容,咨询了一些faculty,当时在普林的来自不同专业的朋友Miss Man 和Sun Fei均提供了不少意见和素材。然而很有趣的是,前几年我找不到自己的这篇文章时,想从网上搜一下,看该朋友有没有恰好引用在什么地方,没成想,竟然搜出了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的硕士论文,其中一部分与本文基本一模一样 ,所以copy原著在此宣示一下版权 】 创建于 1746 年的普林斯 顿大学是美国历史上的第四所大学,也是长青藤名校之一,其本科综合排名更是连续几年超越哈佛大学位列全美第一。 作为一所没有医学院,商学院及法学院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大学,普林斯顿能与哈佛、耶鲁等大学校齐名,自有其本身的独到之处。我仅从自己过去五年的切身感受稍稍加以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对您的报告有所帮助。 1. 地理位置:普林斯顿是一个大学城,学校没有围墙,环境优美,安静清幽但又绝不闭塞,是潜心学习研究的好地方。它位於纽约和费城的中点线上,开车或乘火车到两个大城市及 JFK 和费城国际机场只要一个小时。学校有多条支路与主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联系,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来扰动,又保证了畅通的内外联系。 2. 学校规模: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占地 500 英亩,在校本科生 4600 余人,来自美国各州与世界 60 多个国家;研究生 2000 多人; 2004 年春有正教授 470 人、副教授 55 人和助理教授 180 人,讲师 322 人,此外还有访问学者 119 人。学生与教授的比例约为 5:1 。现今教授中有 9 位诺贝尔获得者 ( 前后共有 15 位教授和 14 位普林斯顿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 ) , 63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15 位美国工程院院士。 3. 硬件设施:普林斯顿大学包括文理工各个专业,有 160 座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综合及专业图书馆 ( 其综合图书馆 Firestone 藏书 500 万册 ) ,音乐艺术建筑博物馆,室内外综合体育场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等等。除少数现代感很强的建筑外,大多数古色古香,平添了庄重感与独特的韵味。学校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松鼠野兔与小鹿随处可见。校园本身就象一座州立公园,曾被评为美国最漂亮的校园之一。除此之外,最特别的是它的学生宿舍占据了学校最大的建筑群。近五千名本科生和两千名研究生及其家属都可住校。一二年级的本科生与一年级的研究生大多数住在被称为“ college ” 的宿舍群里。普林斯 顿共有 6 个本科生 college 和一个研究生 college 。所谓 college 是指一套宿舍楼,一般建成四面团围的格局,楼里除了几百间单人或双人卧室外,还有大饭厅,娱乐室,洗衣房,图书室等配套措施。 college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 4. 资金来源:普林斯顿良好的软硬件设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来源。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它的资金来源包括各个院系与教授向相关机构自己申请来的科研经费,而经费的一部分便被学校和院系扣除用于各项服务;各种组织或公司的捐助 ( 不太清楚普林自己是否有所属公司,或投资其他的公司。但这种做法在私立学校很常见,并且是财政来源之一 ) ;专利收回的费用。此外,还有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校友捐款。普林斯顿每年都会有大张旗鼓的“校友日”,以年级为单位,搞校友联欢,从逾百岁的老人到刚毕业的学生。而在各种纪念活动的同时,有专门的校友基金会募捐,从四十年代至今,校友捐款已近 5 亿美元。每年的校友捐款占了学校教育科研预算的 10% ,校内以年级或个人命名的建筑管所随处可见。毕业生们都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而向母校捐款已经是传统。 (没有查到普林每年的财政预算具体数字。) 5. 本科教育:普林斯顿的研究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在普林,第一是校友;第二是本科生;第三是教授;第四是研究生。”这里的一二三四是指他们在学校的地位。虽然有研究生自嘲的成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部分事实。普林的本科生教育列于美国之首来源于它对本科生的重视。每年的新生约有 1160 人,是经过对 SAT 和个人专长等各方面的审查,从约 13 , 600 余名申请者中选拔出的,也就是只有不到 10% 的申请者会被录取。甫进校园,本科生不需要选择自己的专业,但要完成相当数量及各种类别的学分。普林分为两学期制,春秋各有 12 周,上课时间不长,但课堂强度相当大。除了每节 90 分钟的讲课时间外,还有每周两小时的答疑时间,此外还有普林特有的“ precept ”,就是约 10 人大学生小组与助教的讨论时间。上课质量也是很高的,很多授课人是院士或诺贝尔奖获得者。除了前面讲过的 5 : 1 的学生教授比例以外,每 10 个学生左右还会配一位研究生做助教,负责答疑,批改作业试卷以及主持 precept 的讨论,所以本科生有足够的资源获得辅导。一般情况下,教授要为助教们开预备会,统筹讨论内容与问题答案。每门课在学期结束后都由学生为教授和助教打分。课堂评估可以直接影响教授的升职等方面,所以教授们一般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备课。普林的所有考试都没有监考,但每个人都要写一份“诚实声明”,一旦被发现做弊会被严惩。我曾经担任过两门课的助教,他们的课程一是新,紧跟国际发展的前沿;二是深,因为教授们一般教授其专业的东西,可以把自己的实际研究带进课堂,不拘泥于书本。同时,美国的大学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清闲,他们要应付各种考试,完成各种作业,还要打工,任务是很繁重的。相对来说,倒觉得以刻苦著称的清华,学习反而要轻松多了。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国的中小学要减压, 大学其实应该加大强度,因为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地方 。我以前认为清华的本科教育不比美国的大学差,但比较一下,至少五年前的清华是落后的,主要是上课老师的水平问题不够,照本宣科。本科生第三年就开始选定专业,讨论课增多,有些会选择研究生的课程;第四年就要受导师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就我们实验室的本科生来说,他们的质量确实很高,经过短期训练以后,一点不比研究生做得差。有些本科生甚至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很多学生对於各种奖学金很重视;奖学金的评定是以课堂成绩为直接参考的。 其实在普林,分也是学生的命根。普林的毕业生中有两位美国总统(Woodrew Wilson and James Madison),数十位州长,数十位美国或 各州议员,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6. 研究生教育:普林的研究生根据系院的不同,招生和培养的方法都不同。录取是由各系的招生委员会负责,以本科成绩, GRE 和面试结果而定。一般情况下,前两年研究生要上课。以我所在的分子生物系为例,两年内要修够 6 门课,听起来不多,但强度极大。没有课本,全是讨论经典的研究论文,课上发言占最后总成绩的 1/3 。课下的大量时间都用在了读论文及相关文献参考书上。研究生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及批判式思考以及与人做学术交流的能力。如果平均成绩不够 B ,就要被赶出研究生院了。在第二年,要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一般是提出一个科研论题及可行性报告,然后“考官”会就这份报告做种种“刁难”, 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论述能力及快速掌握知识的能力。如果通过,那就有资格继续读博,否则拿硕士走人。我们入校以后,先在不同的实验室做“ rotation ”,一般是在三个不同的实验室各做三个月,然后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这样给了学生就专业和实验室相对大的自由度。每个学生在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后,便会选择三位相关领域的教授包括自己的导师组成“博士课题委员会”,每年开一次会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度,获取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的科研情况决定何时可以毕业答辩。整体感觉是,在资格考试以前,压力很大,上课实验强度很高,而一旦通过考试,就完全是在实验室内部,自由度相对大了,主要看导师对你的要求与帮助了。作为博士培养的一部分,每个人要求担任两个学期的助教,一方面是帮助本科生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毕业以后的教职做准备。 “最佳助教奖”是研究生很看重的一个奖项。 7. 教授评定:与美国其他大学一样,普林采取“终身教授评定制度”。各个系有专门的由资深教授组成的招募委员会,初评候选人。根据论文、推荐信、个人履历及研究方向决定第一轮候选人。中选者被邀请至系里,与十余位资深教授面谈,给一个面向全系的学术报告,然后由全系的教授投票决定是否招收此候选人。年轻的学者刚得到教职,一般是“助理教授” ,学校与系里会 给相当数额的“启动资金”。资金的多少是应聘者受聘前的谈判结果决定的,以生物系为例,可以是 30-100 万美元,取决于系里对此人的重视程度。助理教授以五年为限,如果五年内做出了重要成果 ( 主要由学术论文质量数量决定 ) 并且完成教学任务,便可以申请终身教授。评选终身教授的过程是面向全系师生给学术报告,然后由系里所有终身教授投票决定。系里通过后,再呈报学校审批。一旦成为终身教授,就没有被解雇的危险了。但如果没有通过考核,还有一年的时间再次申请,如果又失败,就要另谋高就了。其后,以科研成果再评定正教授。一般从助理教授到正教授至少要用 10 年左右,但也有例外。比如施一公只用了 5 年就从助理教授被评为终身正教授。教授们的研究经费除启动基金外,主要来源于自己从美国各机构的项目申请,但是系里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比如实验器具清洗,计算机维护等等。教授们除了科研以外, 必须在每年完成一定时间的教学任务。如前所述,讲课质量由学生评估,可以直接影响该教授的升职。此外,教授们还要在一些委员会,比如“答辩委员会” 、“新生 录 取委 员会”、“教授招聘委员会” 任 职。但这多半由自己决定。由此可见,教授们的主要任务都与教学科研有关,事实上是可以专心科研,有很大的自由度的。 8. 行政与专业:在普林还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即这里所有的行政人员完全行服务职责,而不是你的领导。如上文所述,对於人员的招聘或终身教授的评定是由全系教授投票决定,没有哪一个人有权力擅做主张。即使是本科生或研究生,也只是感受到学业的压力,而不会有什么“干部”“领导”来管着,也没有杂七杂八的活动你非参加不可,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专心于专业研究。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总结,如果有模糊之处,请和我联系。
31510 次阅读|29 个评论
在一般大学的本科生如何准备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
热度 30 youxue 2011-4-30 09:05
我写的《一次挨整的经历》和《论“骂人”》都读者寥寥,看来我讲故事和幽默的本领都不怎样,以后写小说是没戏了。本来在写“在美国因太狂而挨克”,但没人看就没劲了,还是讲如何准备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尤其是在较差大学就读的本科生如何准备。 国内较差大学的本科生直接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即硕博联读)的很少。这不是美国大学的限制,大概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的限制。我们系(密西根大学地质科学系)有时录取美国名不经传的大学(如美国 US News World Report 上评的4流大学)的优秀本科生。中国较差大学的优秀本科生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其实是有希望的。我这里的介绍是根据我们系录取学生的经验。我介绍的都不是捷径,只有用功的学生能用上,想混的学生,或者是能想出“对策”(这“对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对策”)的学生是用不上的。另外,我尤其鼓励家庭穷的优秀本科生申请到美国大学读研究生,拿到全额奖学金后从此不会再为生活发愁(如我到了美国以后就再也没有真正感觉到有生活压力,当然还是很节约;而科学网上似乎很多学生都感到生活压力),而且研究生阶段就可以瞻养国内父母了,当然发财还是不容易。 美国大学非华人教授对中国大学的了解有限。在理工科,主要知道北大、清华、和科大。这三所大学的盛名当然是因为学生争气,在美国有成就。其它大概还有十来所大学也有一些知名度。再往下排,不管是不是属于985或211,都没什么名气。因此,非985大学的本科生申请也没有明显劣势。当然现在华人教授遍布美国各大学,他们知道的国内大学更多,如果被问到了会作出一些推荐。但如果有非华人教授倾向于要录取某位中国学生,征求华人教授的意见,华人教授一般不会直说这大学比较差而影响该生的录取,除非该非华人教授希望华人教授帮其把中国申请生排一下名次(我以前常帮非华人教授干这事)。 申请需要很多材料:成绩单,GRE, TOEFL, Statements, 推荐信,等。我们系录取中国学生时,主要看成绩单。(美国国内学生申请,则推荐信与成绩单同等重要,名教授的极强推荐甚至比成绩单更重要。)如果写推荐信的教授在美国有名气,则推荐信也很重要。这名气与是不是院士或者院长系主任没有关系;有一些优秀年轻学者(如一些长江学者)更有名气。(但名教授的推荐信如果不是强烈推荐,也不给申请加分,甚至可能减分。因此我不建议找不太认识的名教授写推荐信。)学生如果来自较差的没有名教授的中国大学,那基本全看成绩单。当然 TOEFL, GRE, Statements 等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没有成绩单重要,例如我们系将申请人排名次时是用成绩单上的平均成绩。 成绩单上重要的有:平均成绩(GPA)(系里常用GPA排申请人的名次),和修过那些课(教授看学生修过那些课,也就是看学生的基础和长处)。大学给成绩单时会给出平均成绩。如果所在的学校不给算出平均成绩,可以向学校建议与国际接轨,在成绩单上给出平均成绩。我下面的介绍假定最好成绩是 4.0 分(即 A 和 A+ 都是4.0分)。有的学校将 A+ 算成4.3分,那么得将其换算成以A+也是4.0分的基准。本科毕业论文,即使发表在中国国内好杂志上了,对申请也基本不加分。但如果本科论文成绩计入平均成绩,那么会对申请有影响。(我在此建议不要求本科生做论文,除非是少数学生自己主动愿意做论文。) 对北大、清华、和科大,成绩单的平均成绩如果达到了3.5以上,就可以竞争最好的美国大学了(当然还有其它考虑,尤其重要的是面试)。对其它10来所还算有知名度的大学,平均成绩大概需要 3.6 或 3.7 以上。如果是完全不知名的大学,平均成绩需要 3.8,3.9,甚至4.0 。如果平均成绩能达到3.95以上,那么即使来源于差的本科大学,申请美国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是有希望的。 捷径是没有的。如果说有,那就是慎重选有用的课,每学期不必修太多门课,但每门课都学懂学透。如果想走捷径,专门修容易的课,这行不通,因为教授要看学生是否修过关键课。各教授的领域不同,关键课也不同。例如我们系别的教授招的学生我有时看不上,我招的学生别的教授有可能也不要。如果再走捷径,靠舞弊或贿赂老师拿高分,即使没有被抓住,也行不通,因为还有面试。 有人认为面试看不出学生的基础好坏,我不同意。我面试学生时,通常10个问题下来就知道在我这领域的学生的基础如何,也能比较学生之间的高下。(当然看是否有创造力就难多了。)差的学生,问3-4个问题就知道该生不行,不用再问了。 有的学生会在准备英语上花很多时间,但不要耽误其它课。当年我也是学英语花的时间比别的课都多,但也只是把英语学得马马虎虎(我的 TOEFL 和 GRE verbal 的分数都是低得不好意思说出来);而基础课和专业课,花的时间虽然少多了,但学透了。如果没有能力同时学好英语和其它课,一个选择是在校时只学必修英语,而毕业以后再提高英语,如再用半年时间专攻英语(当然也不要忘了专业),准备考 TOEFL 和 GRE,和报考美国大学读研(也就是推迟一年读研),这不会对报考美国大学读研有负面影响。美国有些本科毕业生也是先工作一年(如美国和平队的工作),在这工作期间申请研究生。 美国不讲究一考定终生。差大学的学生,自己用功,每门课都拿90分以上(有少数课如政治等分数略低也没关系),而且有目标地学一些自己觉得对以后事业重要有用(即使很难)的课,那么申请美国一流大学读研是有希望的。当然做到这些很难,但做学问确实很难。如果自己有兴趣,有能力,有目标,那就会用功和成功了。另外,我不能保证做到我说的这些就一定能上美国名校读研,但学了东西总是对自己的事业只会有好处。
15981 次阅读|34 个评论
我所看到的美国大学
热度 15 Zhanglincn 2011-4-30 01:25
通过我国政府的资助,我有幸到美国西部的一所大学进行合作访问研究,这让我看到了美国,一个产生科学和技术并影响世界的国家里一所名牌大学的全部面貌。我想我基本已经懂得为什么美国大学的科学研究能够产生如此数目众多的科研成果,而这个似乎是到了美国就能感受到的东西,却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人出来进行借鉴,这其实不是什么环境问题,也不是什么中国现实问题,我想我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 在说美国这所大学之前,我首先想感谢的是我们的祖国(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不存在所谓的献媚政府和讨好,相反我非常反感通过拍马屁博得上位的饭桶),是祖国资助我到美国学习先进的思想,我内心总是心存感激。我知道祖国希望自己的国家科学发展、人才济济,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也一直为自己不能成长为祖国有用的人才而感到难过,然而在国内备受煎熬的学术环境中,我能感受到的只是生活的压力,很少能体会到研究的快乐,我想我也许同样在找什么失败的理由,可是我正在努力,并从不想放弃。 然而自己成为科学家是不能改变中国科学现实的,就如同一朵花并不能代表春天一样,所以我还是想在这里说说美国大学的情况,希望能够被国内的有权有势的决策者忽然理解和发现,作为一种尝试也罢能够向那个方向发展,这对于我经常失望于所谓饭桶领导也算个意外收获吧。 (废话到此为止) 我所到的这所大学是地处美国西部,虽然地理位置非常不好,但这所大学的某些专业是美国第一的(当然在世界上应该不会排在后面吧),我所到的这个中心的那个专业也是排在全美前列的。来到这里后到中心去的第一感觉是安静,整个大楼里非常的安静,走廊的墙上是明显的科学标志物,第一感觉是这里很像做科学的地方,没有半点浮躁的元素。下面说说主要的感受。 1. 美国大学的服务是一流的。 美国大学对学生和教职工的服务是一流,我感触非常深,而且学生和教工在学术资源上非常平等。这些服务首先是网络,这里的网络系统非常发达,办公系统由于依赖网络显得非常自由和方便。当你报道后信息即被录入系统,你作为某种人员就会拥有某种相应的权利(这不是某某人给你的什么权利,是制度本身就规定给你的),这样你就会得到一张卡,这张卡具有非常广泛的使用价值(和国内的所谓校园卡相似,但国内的校园卡没有如此大的效力和广泛性,纯粹是个次要的东西,有没有都一样),你可以凭这张卡立刻获得一个邮箱(立刻由你在网上注册获得),立刻获得在规定的地点停车的权利、获得到学校任何公共体育馆使用体育器材锻炼的权利,进入中心大楼的权利,进入任何图书馆和借阅的权利等等,可以说到现在我还搞不清这个卡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伴随这张个卡,我逐渐感受到美国大学之所以如此强大的间接也可能是直接的原因:服务。 这里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登录网站,获得最新最全的科学资源,所有的刊物,检索,视频等等资源,最让我感受到非常爽的是这里你可以下载获得几乎所有科学杂志的所有文章,这在国内是决然没有的。我所在的国内大学只购买了一些杂志的一些年代的一些论文的访问和下载权利,有时候在国内想找到一篇论文真是难以上青天,对这点我是非常羡慕的。 但是不久我在这所大学的网站上看到美国政府和这个州削减财政的压力,也就是没钱了,但是再没钱这所大学购买这些数据库的种类和范围都没有任何削减,相反还要增加,我于是非常地敬佩这个大学的精神,大学重要的东西难道不是这些吗?要把钱花在什么地方呢,去建高楼大厦吗,不,去做面子工程吗?不,这不就是美国大学的精神吗?说到这里我就想骂娘,国内把钱如果花在这个地方就感到非常得不舒服,当然领导们都说感到有些浪费,屁话,我知道你觉得每年向这些国家的数据库交这么些钱有些舍不得,但我觉得你是所谓的“妇人之仁”,大学里重要的东西不是学术资源是什么,我可以不需要电影院,但我们不能没有这些东西,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交这些钱是为了以后少交或不交,如果你现在吝啬于学术资源,你的科学永远上不去,你得一直交下去,懂吗! 其次这里的图书馆是极为奇特的。这所大学一共有两个图书馆,这两个图书馆在周一到周五是从不闭馆的,也就是说你可以24小时呆在图书馆里。图书馆的书可以随便阅读,阅读完你可以不放回原处,我看到很多学生拿了很多书在自己的座位上,翻阅完了就放在那里,自然会有服务人员来收掉和整理,第二天你会看到一切又很整齐。当然你如果没有看完第二天还要看,只要你打个招呼你的书还会放在那里等你第二天来看(但你必须来早)。而这在中国是没有的,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首先不是24小时开放的(连个通宵教室都难找到),其次学生阅读完书必须用所谓的代书板放回原处。当然有人已经不耐烦了说中国学生这么多,如果学生不帮助把书放回原处这怎么维护图书馆的秩序,图书馆工作人员这么辛苦,学生应该发扬什么精神!我靠,我都想吐出来了。首先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责之一是整理书籍,这是这个岗位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学生的职责是学习,获得知识,也就是读你的书就好了,有必要帮忙吗,除非有提出要求或进行某种义务活动的时候?图书馆人员整理书籍比学生专业,如果学生多管理人员忙不过来,那就再多雇一个管理人员就是了。假想在某些所谓“好人”的眼里让学生帮助图书馆人员做某些事情,体现一下和谐社会的气氛,你就会发现: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生的职责模糊了,到头来的结果是图书馆管理人员干不好他们的工作(无论什么原因,比如懒惰了,业务不熟了,依赖了等等)而学生也学不好他们的功课,图书馆变得更乱了,因为不知道该由谁去收桌子上的书籍,不专业的学生将书放在了不知道的地方,结果图书馆的价值会大大降低。这一点是中国人服务意识里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比如网上有个香港大学实验室着火非专业人员救火浪费消防资源的事情,我觉得和此相似),中国服务的核心是人,美国服务的核心是岗位和相应的职责,中国的服务太主观,而美国的服务很客观,这也许就是美国服务效率的体现。 图书馆底层有自由使用的电脑,还配有打印机,不知道是免费还是收费,但我没有看见管理人员,而看见一个学生在那里打印后直接走了。图书馆的桌子很多,都是很大的那种,每个桌子边的墙上都有足够的插座供学生使用笔记本,我看到图书馆的各层都有学生自由使用自己的笔记本进行学习(或者上网什么的)。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还书系统只需要你把你的书从一个窗口放进去就可以离开了。总之看不到管理,设施很先进(当然需要钱了,后面我再说)。 除此之外学校的交通也是极为便利的,学校的校车学生和教工都可以免费乘坐,如果某个晚上你工作得很晚,你可以打电话给他们,他们可以免费送你回到你的住处。当然我没有试过,也不知道管不管用。除了交通之外我还想说的是学校对钥匙的管理。钥匙是使用某种资源进入某种场合的重要凭证,所以这所学校在你注册成为教工或学生之后,你就可以通过正式的手续到学校专门的地点去领钥匙,这个钥匙是不能随便自己配的,学校会给你配好并进行登记,而且你必须持有这把钥匙的凭据卡。学校任何一个学院大楼的每个门都能自己关闭,你只需要推开门进去就可以了,但是到了晚上你用你卡刷一下然后按你自己设定的密码,你就能在任何时间进入学院或中心的大楼。学院大楼内有专门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办公设施和用品的地方,你可以拿到稿纸,黑板写字的笔,订书针,大头针,文件夹等等办公用品,当然是免费的。专门有一间房内配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机器供教师学生免费使用。在任何一间房子里,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图书馆的阅读室等都配有随时讨论用的黑板或白板,你可以随时和一个教授或同事在任何地方进行讨论。办公大楼里的空调系统长年保持在最舒适的温度上,这和香港非常相似(夏天在室内还要穿长袖),如此等等。 总之,美国大学为教育和科研所提供的服务是一流的,而这些服务的背后不是某些人兢兢业业形成的结果,而是长期制度锤炼下形成的一个服务系统,任何人都在为这个系统而工作,缺少谁这个系统都会正常运转。 2.美国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环境是自由、开放和宽松的。 美国自由的精神在大学里有最集中的表现。首先“人人有平等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在这里不是写在纸上到处宣传的空话,这点在大学处处可以体现。在这个校园里各色的人都存在,当然包括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这我在中国大学很难见到或很少见到。而这里这些残疾的学生依靠电动轮椅出入各种场所,而各个大楼都有专门的电动轮椅通道,停车的地方也有专门为弱者提供的停车位置。这里的学生服装也五颜六色,穿着非常随便,教室图书馆可以穿任何服装自由出入(当然不穿可能不行,没见过),比如他们容忍学生穿拖鞋出入图书馆、教室或去听报告等等也就是校园学生可去的任何地方都行。还有美国的无论教室、图书馆甚至学术会议、答辩会等等场所都允许学生吃东西或喝饮料。我就在一个博士论文答辩会上看到一个评委一边提问一般吃汉堡,这些自由并不妨碍学术的发展,相反美国学生在酒吧里在任何场所都会谈到学习或科研上的东西,绝不会让人感到丝毫的别扭,而中国人很少在吃饭和喝茶的时候还在争论学术问题。 我能感受到学生和教职工在学习和科研上宽松的气氛,对学生你有自己选择课程的权利(国内实行的学分制不论不类),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是他的兴趣和爱好驱使的。美国的教工如果做科研那一定是兴趣使然,如果他自己觉得乏味,他会自己离开这个岗位而去从事其他工作(中国这方面的代价很大)。美国教职工没有必要在做学问的时候考虑很多问题,大学对待在岗位的职工非常地好,也就是提供你充足的生活保障和科研保障,给你充分的行为自由。比如说教授如果不想做项目了他可以不去申请什么经费,而这也没有人会去管你,或者考核你,没有人会要求你这要求你那,要求你发几篇论文或拿多少经费。然而奇怪的是没有人管的教工们每年都能有很多文章发表。我的这个研究小组每年在一流刊物上发7、8篇论文那是常有的事,没有人逼迫你和考核你,却有如此的结果,这是让搞行政的领导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其实,真正做科研的境界就是这种自由、宽松的境界,我能理解我的那个老板,他每隔几天就来组里,和学生开玩笑啊讨论啊,组织学生开讨论会呀组织什么学术活动啊,非常地勤快(我开始以为大学有人会考核他的,呵呵),然而当我特意问到有没有考核比如看论文数量啊什么的时他表示非常的不理解。我知道他所做的这一切是一个研究工作者想使自己成为一个一流科学家的自我要求,这是从内心自发的动力,然而比这更高的境界是脑子里只有自己喜欢的研究内容,只有为自己的结果而兴奋的激动,没有为了成为什么科学家,为了要获什么奖,没有为了金钱、权力、名气等等的任何想法,这才是最高境界。在美国的这所大学里我能更多感受到教授们纯粹的科研工作,而在国内我不仅仅经常遇到水平很低的教授,还能遇到水平很高的教授成天开会讲话的身影,如果被组织信任提拔为干部(你得识抬举哦),呵呵,那就不知道在哪里了!当然了,是教授了,什么都该有了,什么都不愁了,还能感觉不到轻松自由的环境吗?呵呵,我不想和你抬杠,你明白我的意思! 我看到的美国的这所大学里博士后,博士,没有获得教授职位的教工们依然自由的表情(当然会给你这个表情了,谁还能在你眼前总哭丧个脸表示他很有压力),然而我说的不仅仅是表情的轻松,更是生活的轻松工作的轻松。每到周末,我记得平时很热闹的办公的大楼忽然会极为冷清,我记得我每次去那里更多见到的是中国人或中国学生,我不知道中国高压政策下的教师们在周末有没有这么清闲,反正我觉得即便在中国赔上周末也不见得能够获得足够的薪水或达到所谓的行政的要求。美国大学的每个人当然都有压力,而这个压力不是中国科研人员的那种压力,他们只不过是有要谋求一个职位的压力。这个压力仅仅来自于这个岗位的要求,而不是来自于获得这个岗位后污七八糟的人为压力,什么生活没有保障(工资极低,我去了美国才觉得最廉价的人在中国,人多嘛。大学涨个工资都咬紧牙关,吝啬到觉得给教职工发钱多了他们就不干活了。中国大学年轻教师的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我这样讲一点都不为过),什么要考核,什么要汇报,什么要填表,他们几乎都要感觉到窒息了。然而我就是不太懂,为什么大学的领导们都会以为:如果不去管理和考核他们的教师(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他们会不会都到酒吧去喝酒去了?其实(我都觉得这是常识),每个喜欢搞科研(不是混饭吃,但现在必须混饭吃)的人都有自发实现自身价值的迫切愿望,不需要管理,就如同美国这所大学一样,他们依然会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工作和讨论到忘记吃饭的地步。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领导们都以为自己比被他们管理的人民聪明,其实他们最为愚蠢,而最聪明的人往往隐藏在民间。 我在美国那所大学里的时候,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这些会议给我的唯一感觉就是美国的教育和科研环境不仅自由而且开放。这所大学的学术活动是非常频繁的,老板非常重视交流,学术会最主要的不是在会上的Report,而是下面端着咖啡交流的时间,你可以随便找任何一个很牛的教授去请教问题,这是开放的,没有人会拒绝你,而且不仅学生重视会议,教授也非常愿意到处和同行交流,我的老板就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开讨论会,经常还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也许这是他所申请的项目机构的要求(需要你们合作交流不要做重复的东西),但这里的学术环境无疑已经形成传统,而且非常稳固。 总之美国的大学体制是为科学技术的前进量身打造的环境,而这也并不是不能移植到中国的专利,这是美国科学运行积累下形成的最科学的模式,我们当然不能一蹴而就,但一定能慢慢推行。 (下面我会另文讲关键的经费问题)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7539 次阅读|52 个评论
[转载]原来在国内我上的不是大学
deminglei11 2011-4-27 14:55
” -----------熊丙奇的博客 -- 腾讯博客 在哈佛做讲座之后,我写了一篇感想文章,说哈佛的学习氛围很浓。文章发表后,一位哈佛学生给我发来一封邮件,说哈佛校园中,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是事实,但这可不是学生们都爱讨论,他们也是没办法,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要求,不参加讨论会,可能很快就跟不上课程。      他想告诉我的是,大学的学习氛围,是由学校对人才培养严格要求、重视教学所带来的,不是靠学生们的自觉。这与国内大学近年来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很是不同。在“学风建设”中,学校、老师反复教育学生们,要主动学习、要爱学习。可似乎学生就是主动不起来,该逃的课还是逃。      其实,我在几所美国大学参观时,陪同的学生,都谈到了这一点。一位在MIT(麻省理工学院)读大二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是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奖获得者,高中毕业时保送进了北大,进了北大之后,一个学期选10门课,甚至更多,都没问题,因为只要学期结束,考试通过,就可以了。他觉得大学的日子基本上是在混中度过。      一个同样和他保送进北大的同学,混到大二,因为长期缺课去打游戏,最终多门考试不及格被退学。他觉得这样混下去,实在对不起自己,因此申请MIT,到这里继续读大二。到了MIT,虽然只选了五门课,但他感到异常的繁忙,因为每门课,老师都要求要阅读大量的书,有的课,还必须做大量的实验,稍微掉以轻心,就跟不上,在他们的同学中,晚上在图书馆熬夜看书到深夜的情形,十分普遍。      这位同学告诉我,他曾经对大学十分失望,而到了MIT,才发现自己以前上的哪是大学啊。他说,他对此的感受最有说服力,因为其他的本科生,大多是直接高中毕业后来留学;而研究生们,感受不到本科生教育。听了他的话,我在想,这可以解释,为何近年来会出现中国留学生捐巨资给自己的美国母校却不捐给中国母校。      我国大学,也反复在谈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可是,这只是说说而已。重视本科教育,意味着必须要求教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我国大学的教授们,在高校强调论文、课题、经费的现实中,是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无谓”的精力的。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可摧毁学生们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我国很多高中毕业生,怀着美丽的大学梦进入校园,上完第一节课之后,就从梦想回到“现实”——原来梦想中的大学竟是这个样子。而对于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不认真”,大学将其原因归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没有进入角色。      我也曾对大学新生分析过,大学的教学环境与中学不同,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但这次观察哈佛学生的学习,才明白,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没有错,可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是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规划的基本前提。哈佛本科生的课,安排得并不多,但学生们忙,就忙在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准备讨论会,以及撰写课程论文。      最近,数所世界名校的网上公开课受到国内大学生、白领的追捧,很多人的感慨是,看了这些课,才知道自己以前上的不是大学。这和那位来自北大的留学生的感受很相近。但一位哈佛学生告诉我,这些网上公开课并不是最精彩的,精彩的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课程参加人数不得超过八九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我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参观时,一位同学说,她们有很多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比如在上一周,就讨论利比亚的局势,我想,这些讨论,是属于学生自发的。而他们的“自发”,不正是源自于已经养成的学习与讨论习惯,以及鼓励学生所有话题均可自由发表意见的整体氛围吗?      有什么样的学校定位,有怎样的学校风格,就有怎样的学生。美国的大学,可以让学生在忙碌中热爱学校,融入大学,而我国的大学,却让一个个好学生把“混”字挂在嘴边。如果要说差距,这是我国大学与国外名校最大的差距。如何赶上这些名校,国外学生们的感受最深处,也就是我国大学最应该做的。 熊丙奇的博客 -- 腾讯博客 http://xiongbingqi.qzone.qq.com
2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博士如何才能安心科研?
kellyhan 2011-4-21 14:45
刚从育龙网看到这篇文章,觉得有些许道理,特意转了。 博士生如何才能安心于学问? 一位从美国大学回国在国内高校担任教授的海归谈起国内教育,最深的感慨就是:国内的博士生活得太辛苦了,每天为生计而烦恼,他们这样活,根本不可能做出好学问。这位教授向我列举了他所见的美国大学博士生的学习生活:他认识的一对中国夫妇,他们都在美国大学读博士,两人一个月的奖学金有3500多美元,这足够过比较好的生活了。因为没有生存压力,所以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学术研究,完成导师布置的研究任务,攻读博士在国外花四年五年,甚至六七年十分正常,博士生没有怨言。 在国内,如果夫妇俩都在读博士,每个月两个人的收入加在一起最多不过2000元,在生活的压力之下,今天的中国大学博士生,有不少半工半读,在求学期间想着怎么赚钱糊口;而随着学业压力加重,能投入赚钱的时间越来越少,博士生则渴望着尽快写完论文,早点答辩毕业去找工作。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中,那些为了论文的质量,把博士修学年限从三年不断延长到四年、五年的博士生,则成了另类。如此博士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让博士生安安心心做学问,这其实就是培养好博士的真谛。但这不是把博士生活费由1000元上涨到2000元或者3000元那么简单,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设计。 首先是全额奖学金制度,对攻读博士学位者,提供全额奖学金,全额奖学金包括全部学费以及足额的求学生活费。 其次,在全额奖学金制度下,如果申请不到全额奖学金,很少有学生选择攻读博士,而一旦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将在读博期间过上体面的生活,能安心于自己的研究,这无疑要求学校严控博士规模。 因为全额奖学金往往由教授通过自己的课题(或者学校的基金)向招生学生设立,因此对博士报考者的质量特别关注,那些不真正想做学问,而只为一张文凭者,将被排除在招生之外。让每个教授能根据自己的真实学术贡献,获得充足的学术资源,而不需要在学术贡献之外,耗费精力做学术资源公关。由此可见,我国博士生不能体面生活、安心学问的现状,实则是当前招生、培养模式以及学术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的具体体现,只有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招生、培养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博士生质量的过程,我国博士教育才能在与国外博士教育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个人管窥:如今的考博,实在是影响因素太多。以前读博考博是真正喜欢做学问者居多,所以功利之人多选择就业;而如今报名考博者实属芜杂,已难分清其中偏好科研之人。仅本人报考过程中遇见的认识不认识的小姑娘小伙子单纯为将来谋份大学的稳定工作而报考的人数就有十之八九。另外,对于复试一关,也多流于形式吧,多数导师应该早已目中有人。一关朋友报考某名牌师范大学,进入复试,三人中唯一的男士,也不存在工作之忧,属在职报考脱产博士,科研能力也姣好,但最后录取者是导师自己带的硕士女生。无论如何,导师都会有自己理直气壮的理由:你不如她潜力好。让人看不清到底有多少猫腻。但我依然坚信,会有导师浊中自清,有清醒清高的意识,于学术公关无关的考察之外挑中那一个真正属于科研的学生,为之争光和骄傲。考博者,亦须有清醒的意识,没有那份对科研的偏爱,则无须为一些短视的目的做些什么的必要,毕竟,博士,不是那么好考的。
个人分类: 品评--管窥之见|2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名教授不教书,多大的牌子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热度 18 SoSoliton 2011-4-13 21:17
名教授不教书,在中国的大学非常普遍,已经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律: “职称越高、离讲台越远” 。其实别说名教授,就是像我这样不起眼的普通教授现在也基本不教书。原因有多种,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如下两种: 一、长期以来,教书一直被认为是地位低下的工作 ,能够不教书的教授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学术牛人,或者两者兼具,是地位高的象征 。尽管现在教师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常常被认为是教师中地位最低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一点跟其他行当一样,大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地位最低。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大学中,大多数人认为在第一线教书的老师在学校中不仅地位低,而且水平差,尤其是混到教授了还在第一线拼老命,不是没混上个一官半职,就是科研水平不行。正是这些观念意识,促使教授们能不教书就尽量不教书,这一点从几十个教授竞争一个处长岗位的奇怪现象就可见一斑。 二、畸形的考核体系逼迫年轻教师过早走上讲台挣工作量,“ 抢走 ” 了教授们站讲台的机会。 年轻教师本来应该要继续加大业务学习和锻炼,从助教做起,逐渐作为主讲走上讲台,但由于科研刚刚起步,无论是项目还是成果都换不回几个工作量,只好多站讲台,误人子弟也在所不惜了,否则奖金和津贴都拿不回,养家糊口都困难。教授们因科研任务多,指导研究生多,工作量饱满,于是就 “ 大公无私 ” 地将本科教学任务让给了年轻人。 浙江大学最近推出的教学新政,特别是设立教学最高岗位——“求是特聘教学岗”:长期从事本科基础教学的受聘教师将享受与“长江学者”一样的待遇,吸引了媒体的眼球,称这一新政有望使浙大走出“职称越高、离讲台越远”的怪圈。浙大的新政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但期望这个新政使大学走出“职称越高、离讲台越远”的怪圈,可能是痴人说梦。事实上,近几年,很多大学都出台了类似新政,包括将教师分类分流,如所谓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科研型,给予教学型教师在职称晋升、收入分配等方面更加优惠的政策,等等,但依然改变不了“职称越高、离讲台越远”的现实。 大学要 走出“职称越高、离讲台越远”的怪圈,杜绝名教授不教书的奇怪现象,也许 创造一种机制,约束大学教师回归到教师本职才是一条根本出路。 教师的本职是什么,当然是教书育人。尽管大学教师还兼具创造知识的科学研究职责,但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人和培养人服务的。如果没有一种机制促使每一位教授(包括那些大牛教授)都对人才培养特别是对本科生的培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那么再怎么画饼再怎么分类也是无济于事的。 中国的大学目前对高端人才(如“千人“)的争夺异常激烈,但大学引进这些所谓领军人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领军上讲台。看了薛涌的文章《 美国的名教授怎样对待学生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 大学不仅仅是块牌子。不管你堆积了多少名教授,但如果这些教授不教书,或者不把教书当回事,那么多大的牌子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 薛涌的文章全文转载如下,立此存照。 最近,《华尔街日报》社论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国内不久前还讨论大学名教授的课程普遍运用研究生作代课老师、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此信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照。 此信的缘由是《华尔街日报》几天前发表的一篇书评。该文引用《高的教育?》一书,对当今美国的大学提出了种种批判。比如,教育费用越来越高,老百姓难以承受,名校教授讲课越来越少,大量使用代课老师、甚至研究生等等。这些,都是近年来反复争议的老问题,确实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危机。不过,此书由此把上大学说成是浪费钱,批评的锋芒顿时尖锐了许多。 文章发表后,一位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立刻致信《华尔街日报》,指出“大学教育仍然货真价实”。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书评中涉及的上述两点进行了具体的驳斥。第一,斯坦福大学虽然价格昂贵,但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丰厚的奖学金,保证你能上得起。她本人就是一个受益者。第二,研究生并非她的代课老师,而是给她判卷子打分的人。甚至判卷子打分经常也是教授亲自操刀。 她的本科是英语专业。以下是最让她难忘的一段经历。她选了一门现代小说的课,期末论文拿回来,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 C ,每页都盖满了评语,而且文中的许多行被黑色的粗线标出。要知道,象斯坦福这样的学校,全优或满分的学生经常都被拒之门外,能进来的,大多是从小拿惯了第一、满分的学生。这也难怪,她看着这么低的分数、被改得这么乱七八糟的论文,一下子暴怒,连预约也不预约,一下子就冲进任课的 Wallace Stegner 教授的办公室,把自己的论文狠狠地往教授的办公桌上一摔,大声质问:“看看你年轻的助教对我做了什么?!” 即使在斯坦福这等名校,这位 Wallace Stegner 也不是位普通的教授。他不仅是小说家,也是历史学家,在文学和历史领域都著作等身,获得了十几项大奖,其中包括“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这样的最高荣誉,还因为拒绝领取“国家传统基金奖”引得媒体沸腾。他故去后,其百岁诞辰成为一个文化盛典,斯坦福还特别设立了“ Wallace Stegner 奖学金”…… 然而,就是这位传奇式的教授,面对着气冲冲、大耍小姐脾气的不速之客,调整着老花镜认真地翻看了一下论文,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相信是我自己批改的这篇论文。”那学生赶紧把论文从桌子上拿回来,一句话也没有,一溜烟逃出了办公室。 这就是名教授的作用。对于被自己的高分惯坏了的孩子,一个研究生助教镇不住,这时“普利策奖”得主的权威就派上了用场。如果你一心要学写作,那么拿着普利策奖得主给你写的密密麻麻的批语,那就算捡到了金子,赶紧拿着就跑,回家好好受用。也怪不得,这位学生从此以后成了 Wallace Stegner 的粉丝,读起他的书就放不下。几十年后,她由于对此经历念念不忘,才会投书《华尔街日报》为自己的母校和自己的教育进行辩护。 在美国读书教书十几年,每每为美国学生对于母校的忠诚感到惊讶。看看这封信,相信读者们能够对此理解一二。大学不仅仅是块牌子。不管你堆积了多少名教授,但如果这些教授不教书,或者不把教书当回事,那么多大的牌子也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
个人分类: 无所事事|8350 次阅读|25 个评论
美国大学排名
houyang1213 2011-4-9 17:23
1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3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5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8 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 哥伦比亚大学 9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10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11 Dartmouth College 达特茅斯学院 1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13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14 Cornell University 康乃尔大学 15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6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17 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18 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19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 20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2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2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美隆大学 23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 24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亚大学 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26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西根大学 - 安娜堡分校 27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28 Tufts University 塔夫斯大学 29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维克森林大学 30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31 Brandeis University 布兰迪斯大学 32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威廉玛丽学院 33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34 BOSTON College 波士顿学院 35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学院 36 Lehigh University 利哈伊大学 3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38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 3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4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 — 香槟分校 41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华盛顿天主教大学 42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伦斯勒理工学院 4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4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4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4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47 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 宾州州立大学 -University Park Campus 48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49 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大学 50 Yeshiva University 叶史瓦大学 51 Tulane University 杜兰大学 52 University of Miami 迈阿密大学 53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乔治华盛顿大学 54 Syracuse University 雪城大学 55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56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57 Pepperdine University 佩珀代因大学 58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乔治亚大学 59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兹堡大学 60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61 Clemson University 克莱姆森大学 62 Fordham University 福特汉姆大学 63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明尼苏达大学 Twin Cities 分校 64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 65 Texas AM University 德州 AM 大学 66 Miami University,Oxford 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 67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68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南卫理公会大学 69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大学 70 The University of Iowa 爱荷华大学 71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72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 73 University of Delaware 德拉华大学 74 Virginia Tech 75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伍斯特理工学院 76 Baylor University 贝勒大学 77 Marquette University 马凯特大学 78 Binghamton University SUNY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 79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80 Clark University 克拉克大学 81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82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t. Louis 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83 American University 美国大学 8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85 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科学学院 86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 87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阿拉巴马大学 88 University of Tulsa 塔尔萨大学 89 Drexel University 德雷塞尔大学 90 Iowa Stat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立大学 9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92 University of Denver 丹佛大学 93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堪萨斯大学 94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95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佛蒙特大学 96 Auburn University 奥本大学 97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美国东北大学 98 Stony Brook University SUNY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99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亚利桑那大学 1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101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102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103 Howard University 霍华德大学 104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伊利诺理工大学 10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马萨诸塞大学 Amherst 校区 106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圣迭戈大学 107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太平洋大学 108 University of Dayton 戴顿大学 109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俄克拉荷马大学 110 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冈大学 111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 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112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田纳西大学 113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杨百翰大学 114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 115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新罕布什尔大学 116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美国天主教大学 117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 118 Ohio University 俄亥俄大学 119 University of Kentucky 肯塔基大学 120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华盛顿州立大学 121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122 Clarkson University 克拉克森大学 123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密歇根理工大学 124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125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126 University of Arkansas 阿肯色大学 127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泽西理工学院 128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旧金山大学 129 The 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 130 Duquesne University 迪尤肯大学 131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堪萨斯州立大学 132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133 Samford University 桑佛德大学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1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排名
houyang1213 2011-4-9 17:22
1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学 2 Princeton University 普林斯顿大学 3 Yale University 耶鲁大学 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学院 5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 6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学院 7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大学 8 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 哥伦比亚大学 9 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10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学 11 Dartmouth College 达特茅斯学院 1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学 13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14 Cornell University 康乃尔大学 15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6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17 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18 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19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圣母大学 20 Vanderbilt University 范德堡大学 2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2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内基美隆大学 23 Georgetown University 乔治城大学 24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弗吉尼亚大学 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26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密西根大学 - 安娜堡分校 27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28 Tufts University 塔夫斯大学 29 Wake Forest University 维克森林大学 30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31 Brandeis University 布兰迪斯大学 32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威廉玛丽学院 33 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34 BOSTON College 波士顿学院 35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佐治亚理工学院 36 Lehigh University 利哈伊大学 3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38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 3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40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 — 香槟分校 41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华盛顿天主教大学 42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伦斯勒理工学院 43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4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4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4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47 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 宾州州立大学 -University Park Campus 48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49 University of Florida 佛罗里达大学 50 Yeshiva University 叶史瓦大学 51 Tulane University 杜兰大学 52 University of Miami 迈阿密大学 53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乔治华盛顿大学 54 Syracuse University 雪城大学 55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56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57 Pepperdine University 佩珀代因大学 58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乔治亚大学 59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匹兹堡大学 60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61 Clemson University 克莱姆森大学 62 Fordham University 福特汉姆大学 63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明尼苏达大学 Twin Cities 分校 64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 65 Texas AM University 德州 AM 大学 66 Miami University,Oxford 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 67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68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南卫理公会大学 69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大学 70 The University of Iowa 爱荷华大学 71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72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歇根州立大学 73 University of Delaware 德拉华大学 74 Virginia Tech 75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伍斯特理工学院 76 Baylor University 贝勒大学 77 Marquette University 马凯特大学 78 Binghamton University SUNY 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 79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80 Clark University 克拉克大学 81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科罗拉多矿业大学 82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t. Louis 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83 American University 美国大学 84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85 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科学学院 86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斯蒂文斯理工学院 87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阿拉巴马大学 88 University of Tulsa 塔尔萨大学 89 Drexel University 德雷塞尔大学 90 Iowa State University 爱荷华州立大学 9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92 University of Denver 丹佛大学 93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堪萨斯大学 94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95 The University of Vermont 佛蒙特大学 96 Auburn University 奥本大学 97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美国东北大学 98 Stony Brook University SUNY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99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亚利桑那大学 1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101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102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103 Howard University 霍华德大学 104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伊利诺理工大学 10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马萨诸塞大学 Amherst 校区 106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圣迭戈大学 107 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 太平洋大学 108 University of Dayton 戴顿大学 109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俄克拉荷马大学 110 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冈大学 111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 南卡罗来纳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112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田纳西大学 113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Provo 杨百翰大学 114 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 115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新罕布什尔大学 116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美国天主教大学 117 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 118 Ohio University 俄亥俄大学 119 University of Kentucky 肯塔基大学 120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华盛顿州立大学 121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122 Clarkson University 克拉克森大学 123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密歇根理工大学 124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125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126 University of Arkansas 阿肯色大学 127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泽西理工学院 128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旧金山大学 129 The University of Utah 犹他大学 130 Duquesne University 迪尤肯大学 131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堪萨斯州立大学 132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133 Samford University 桑佛德大学
1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球网络开放课程资源集锦
JRoy 2011-3-22 04:36
New Updated website: http://videolectures.net/ 美国大学公开课资源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作为美国第一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的课程播客和视频讲座,始自2001年秋季学期,涵盖了从哲学、人类学到物理学、统计学。   - 麻省理工学院    ocw.mit.edu/OcwWeb/web/courses/courses/index.htm   作为一所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在它的公开课程访问排行榜上,《物理:经典力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和《线性代数》排名三甲。麻省理工在中国内地建立了镜像网站,把所有麻省课程翻成中文。   - 卡耐基梅隆大学    www.cmu.edu/oli/   该大学建议造访者在网站上注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这样一来,你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门课程,还要参加几次考试,当然,即使你得了100分,卡耐基梅隆大学也不会给你开证明,更不会给你学分。 步子迈得最大的当属卡内基梅隆大学:该校专为网络课程开设的OpenLearning Initiative网站网罗了物理、化学、经济、生物、工程等专业的15门尖端课程。同样是免费开放,与其他学校仅仅将授课视频搬上网络不同,卡内基梅隆大学以每门课50万到100万美元的代价为这些网络课程专门编写了软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使之独立于课堂而自成一体。这些课程的水平之高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除了网上不计其数的自学者之外,有些高校也会将其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些高校的学生可以在交纳15到60美元不等的注册费后获得学分。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ocw.jhsph.edu/topics.cfm   网站提供了该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 华盛顿大学    www.cs.washington.edu/education/course-webs.html   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工程学是传统优势,相关的几百门课程都已经放到网上。该网站还提供特色讲座。 英国 ■英国公开大学 http://openlearn.open.ac.uk 英国公开大学是由英国十几所大学联合组建的。其网络公开课的一大特色,是把课程依难度分为“导论、中级、进阶、研究”四个等级,科目跨文学、法学、商学、教育、理工等领域。 ■约翰·霍普金斯 http://ocw.jhsph.edu/topics.cfm 网站提供了本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物统计学、环境、一般公共卫生、卫生政策、预防伤害、母亲和儿童健康、心理卫生、营养、人口科学、公共卫生准备和难民卫生等。 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 http://www.core.org.cn 汉化了世界各国高校的上千门课程,也包括小语种国家,如法国、西班牙、日本的高校。科目涵盖文史、理工、法律、商科。已发布了347门网络公开课的中文版。 全球网络开放课程资源集锦 1.耶鲁网上开放课程:http://oyc.yale.edu/ 2.麻省理工网络开放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mit/index.htm 3.英国公开学院开放课程:http://openlearn.open.ac.uk/ 4.卡耐基梅隆大学开放课程:http://oli.web.cmu.edu/openlearning/ 5.斯坦福大学开放课程:http://itunes.stanford.edu/ 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放课程:http://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7.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的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hsph/index.htm 8.宾夕法尼亚科茨城大学开放课程:http://www.kutztownsbdc.org/course_listing.asp 9.加州大学埃尔文分校:http://ocw.uci.edu/ 10.南昆士兰大学:http://ocw.usq.edu.au/ 11.犹他州立大学开放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usu/index.htm 12.塔夫斯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tufts/index.htm 13.大阪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osaka/index.htm 14.京都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kyoto/index.htm 15.庆应义塾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keio/index.htm 16.东京工业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titech/index.htm 17.东京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u-tokyo/index.htm 18.早稻田大学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jocw/waseda/index.htm 19.巴黎高科开放式课程:http://www.myoops.org/cocw/paristech/index.htm 20.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http://tocwc.nctu.edu.tw/ocw.php
个人分类: 分享|4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清华北大又一次世界一流了!!!
热度 1 firefive 2011-3-11 07:19
http://news.sohu.com/20110311/n279761890.shtml 清华北大跻身声誉排行榜前50名 哈佛大学居榜首 据新华社电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10日发布2011年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美国哈佛大学位列榜首,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跻身百强,分列第三十五和第四十三位。   美国大学在排行榜上独占鳌头,夺得前10名中的7席,并有45所大学进入百强。英国是第二大赢家,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名列十强,总共12所英国大学进入百强。日本大学的表现也很抢眼,5所大学跻身百强,其中东京大学名列第八。   首次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子榜”,是根据各大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表现确定的。而一年一度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的评定指标多达13个,除教学和科研之外,还包括论文引用情况、科研成果转化收入以及国际化程度等。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主编菲尔·巴蒂说,世界大学学术声誉排行榜是在对大学学术表现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全球性调查之后排定的。他指出,在国际人才市场对学生、学者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争夺更为激烈的今天,大学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至关重要。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2041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笔记
shuilinxi 2011-3-3 00:21
1科学不是真理。 2科学产生的是模式。但模式是有限的,可以淘汰的。 通过假设,界定范围得到暂时结论,用于服务特定目的。 3科学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而文学艺术赋予其意义的往往是特殊性。 4科学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提取基础上的知识。 5科学和人类的反应存在冲突。 用科学去描述一个人用的是物质属性, 而不能说可爱,聪明,好奇,忠诚,勇敢。。。 6科学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它的还原论和唯物论。 为什么一个理工科的学生要学哲学? 为什么一个文科的学生要学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 因为 我们的毕业生缺乏的是 形式的量化的推理能力、均衡的思考、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方法和理解力。
31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大学排行榜
热度 2 wliming 2011-2-18 00:30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最新公布的2010世界大学排行榜,英国剑桥大学首次击败美国哈佛大学,成为全球排名第1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排名第47,较去年上升5名;台湾大学排名较去年晋升1名,至94名。   这是世界大学排行榜自2004年进行调查以来,哈佛大学首次跌到第2名。   综观全球排名前20名的大学,多数是美国大学,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大学,排名第23,较去年上升1名,日本东京大学紧接其后,排名第24,较去年下跌2名。   大陆共有2所大学挤进世界前100大,北京大学排名第47,较去年上升5名,清华大学则下跌5名,成为第54名。   负责这项调查的QS公司研究部主任BenSowter表示,今年总共对全球644所大学进行评比,是历年来最多,世界顶尖大学的排名都在伯仲之间,剑桥大学排名首位的主因是,剑桥发表的研究报告被引述的次数增加。 哈佛大学   QS使用的6项评比指标包括:学术界人士评比(今年有超过1.3万人参加)、雇主评比(今年有超过5000名雇主参与)、教师与学生比例、教师研究报告被引用次数、外籍教师人数及外籍学生人数。   根据调查全球前10名大学依序是:剑桥、哈佛、耶鲁、伦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上升4名)、牛津大学(下跌1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下跌2名)、芝加哥大学(下跌1名)、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下跌1名)、普林斯顿大学(下跌2名)。   QS公司研究部主任BenSowter表示,香港大学计划在2012年将大学学位课程延长为4年,为作准备,香港大学增聘教师,以因应将增加的学生,带动今年的排名,但未来可能因此影响香港大学的师生比例,排名也可能下跌。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亚洲地区大学的表现仍很强劲,不少国家和地区提供多元及高质量的教学内容,竞争激烈带动亚洲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加上当地政府也提供丰厚资源,都有助大学教育的整体表现。
个人分类: 社会|863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大学大都重科研轻教学联想到的
hanzs 2011-2-1 19:33
最近《nature》也好,《science》也好,好像又在讨论研究型大学如何过于重视科研项目,而不重视教育学生的话题了。这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呢。其实, 美国与中国还有一个不同点是,中国还有一个科学院专门用来搞研究,而美国的基础研究多数都靠在大学做。这么说理论上看,中国大学里做基础研究的压力应该比美国大学更小些才对,但我们国家大学的劲头比他们还大,很有意思。 其实,美国人自己早就有评估结论:研究型大学,例如哈佛,耶鲁等,并不是提供美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学校。只不过这些大学的名气在中国确实很大,就像奥迪车在中国的名头很大一样。车是好车,但名声有些过。这些年国内一般人群也开始了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了,比如得知法国还有 grands ecoles 。也开始了解美国还有一类很好的 Liberal Art College 。这些学校本科毕业生到华尔街找工作比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可能还容易。 中国为什么没有类似类型的大学?中国干什么都缺多样(元)化的土壤,其实也不为怪。凡事都讲求统一的思维嘛,当然就会趋同了。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可以作为文化来研究:我们从小都是挤独木桥过来的,个人发展如此,学校发展也是如此,企业发展也是如此,地区经济发展也是如此 …… ,要搞就一窝蜂都搞!模式单一,其实是没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具体表象。脑子进水也好,被洗脑也好,反正我们从小就不用怎么真动脑子。 祝各位春节快乐!
个人分类: 杂谈|3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到美国来买大学?
热度 19 weijia2009 2011-1-19 10:34
今天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与此同时,商务部组织了大型代表团,为此次国家元首访美做铺垫,兵马未动,商贸先行!今天抵达北卡的中国代表团由商业部副部长王超带队, 90 多位企业家跟随,其行业包括能源环保、机械电子、化工医药、银行投资、农副产品、日用品及原材料等。 北卡州政府高规格接待,由州长 Perdue 、北卡在华盛顿的一位参议员和一位众议员、美国商务部长助理以及北卡商务厅全体班子成员一起恭迎来自中国的官员和大款们。作为州长的顾问会成员我也被通知务必到场。与会期间,中美双方当场签署了 3 份合作协议,其中第一项是北京的轩辕投资公司与北卡的 Hamner Institute for Health Sciences 签署的 multi-million dollar 投资协议。去年年初我在国内时顺便参加过双方的接洽,看来这个项目历经一年的谈判,终于开花了。 北卡目前已经有收购了 IBM 北卡研发总部的联想集团,有收购了国际名牌家具企业的美克公司海外总部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了。午餐交流时有个企业家跟我说要买一所美国大学。我以为他说的是那种小型的本科 college ,结果人家认真地跟我说,收购对象必须是综合性大学,要有研究生院,要有医学院。我心里有点惊讶,这种项目操作起来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是随便聊聊的话题,无法判断这个企业家是否想“玩真的”,也不知这种念头是否在国内投资界具有代表性- 现在国内办大学拿个教育部的“准生证”都那么难,还要运行很多年才能在业内建立起品牌来,有这点功夫和资金的话不如到发达国家去收购一所较好品牌的大学来得更靠谱、更痛快一点!
5438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是多少?
热度 2 majorite 2011-1-4 06:47
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始年薪是多少? (据万维网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56790id=1032939dcid=18 , 2010年最新资料,单位:美元) Engineering 工程:$53,400 Construction, Trades and Labor 建筑、专业工匠:$51,100 Energy, Oil and Gas 能源、石油、天然气:$50,90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s 资讯技术和电子通讯:$46,000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s 生物技术和药剂学:$43,900 Manufacturing 制造业:$42,700 Insurance 保险业:$40,800 Government, Military and Civil Service 政府、军职、公务员:$40,300 Business and Finance 商业和金融业:$40,200 Warehouse and Logistics 仓储和物流:$39,600
个人分类: 论大学|243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大学公开课程
leejian 2010-12-7 00:16
耶鲁大学公开课程: http://oyc.yale.edu/ 麻省理工大学公开课程: http://ocw.mit.edu/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程: http://itunes.stanford.edu/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开课程: http://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 卡内基梅隆大学公开课程: http://oli.web.cmu.edu/openlearning/ ITUNES U 和 YOUTUBE.COM/EDU通过这两家媒体,可以找到众多录像和录音课程。其中YOUTUBE已有300家大学的200门课程和六万堂录像课。 Academicearth.org拥有十所顶尖大学,130门课程,3,500堂录像课。同样附有收费网络大学学位的咨询,多为著名学府如哈佛网大等。 Ocwconsortium.org搜罗了全世界250所大学的13,000网络课程。 P2PU(Peer 2 Peer University),弥补了公开课程所缺乏的课堂气氛。在P2PU,学生可以找到上同一门课的同学,互相答疑解难。这样一个简单的网上社区概念,著名学府没有做,一个普通的在校生做了,也就搭建起了重要的人脉。人民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eople)也是在同样的理念中产生的,创办者从网络公开教育体系中得到启发,开办了这家由学生互相评分的网络大学,并希望将来能够颁发证书和学位。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2910?page=2
个人分类: c&c++|4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说美国大学教职员工的工资是隐私?
大毛忽洞 2010-11-29 14:33
谁说美国大学教职员工的工资是隐私? 有人为了替自己的团伙辩护, 说什么:在美国,教授的工资数额是隐私。 但是,美国的事实却不是这么回事。 下面是一所美国大学几乎所有教职员工的工资表, 白底黑字,无论数字有多大, 既没有打马赛克,也没有遮挡五毛糊墙纸。 Virginia Tech Public Salaries var schoolYears = {"asu": ,"ucberk": ,"ucd": ,"uci": ,"ucla": ,"ucm": ,"ucr": ,"ucsd": ,"ucsf": ,"ucsb": ,"ucsc": ,"ufl": ,"isu": ,"ui": ,"pur": ,"msu": ,"umaa": ,"mizzou": ,"unc-ch": ,"rut": ,"sunyub": ,"sunysb": ,"miami-oh": ,"osu": ,"tamu": ,"ut": ,"cnu": ,"gmu": ,"jmu": ,"lwd": ,"odu": ,"rad": ,"umw": ,"uva": ,"vmi": ,"vsu": ,"vt": ,"wm": ,"wis": }; Name Department Salary Charles W. Steger President - Admin. $457,040 Robert E. Foster Athletic Department $404,460 James C. Weaver Athletic Department $380,596 Mark G. McNamee Provost - Administration $327,937 Roop L. Mahajan ICTAS $326,036 Harold R. Garner VBI - Operations $310,000 Richard C. Benson Dean - Engineering $300,960 Bruno W. Sobral VBI - Other (OT) $300,802 Bryan W. Stinespring Athletic Department $300,052 Fred C. Lee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 $294,935 James E. McGrath Chemistry $289,150 Elizabeth A. Flanagan Vice Pres - Development $284,250 Thomas A. Dingus Virginia Tech Transportation Instit $275,831 Richard E. Sorensen Dean of Business $274,480 Franklin M. Beamer Athletic Department $272,328 Thomas H. Ollendick Psychology $260,053 William T. Hite Athletic Department $259,300 Hanif D. Sherali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59,113 Paul L. Knox School of Pub Internat Affairs $258,400 John A. Burns Mathematics $255,302 Lay N. Chang Dean of Science $254,800 Daniel J. Inma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53,132 Millard D. Shelton VP for Finance $246,000 Bernard W. Taylor 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42,228 Sherwood G. Wilson VP for Administrative Svcs. $235,000 Earving L. Blythe V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Admin $234,771 James R. Bohland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Operations $234,520 Hassan Aref Engineering Science Mechanics $234,016 Robert W. Walters Research/Interdisc. Prog. - Admin $234,000 Walter F. O'Brie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31,200 Sue H. Ott Rowlands Dean-Liberal Arts Human Sciences $231,000 Ali H. Nayfeh Engineering Science Mechanics $230,806 Gerhardt G. Schurig Dean - Veterinary Medicine $229,320 William R. Knocke Civi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27,869 John Y. Walz Chemical Engineering $227,452 Kenneth S. Bal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27,105 James C. Cavanaugh Athletic Department $227,049 Ishwar K. Puri Engineering Science Mechanics $226,778 Anju Seth Management $225,000 Alan L. Grant CALS Administration $225,000 Gaylon D. Taylor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24,254 Kent Nakamoto Marketing $222,624 William H. Tranter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 $222,457 James M. Kelly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219,960 Christopher L. Barrett VBI - Other (OT) $218,736 Timothy W. Luke Political Science $218,626 Seth V. Greenberg Athletic Department $218,478 Albert J. Davis Dean - Architecture $218,400 T M. O'Cain Athletic Department $216,715 Roger L. Simpson Aerospace and Ocean Engineering $216,261 Roe H. Yoon Mining and Minerals Engineering $215,567 John J. Tyson Biological Sciences $215,100 Saied Mostaghimi CALS Research $214,153 Elizabeth R. Dunkenberger Athletic Department $211,757 Stefan M. Duma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10,000 Andrew J. Kurdil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9,777 Charles H. Wiles Athletic Department $209,666 Saifur Rahman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209,331 Robert M. Brow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9,331 Vijay Singal Insurance Business Law Finance $208,306 John G. Casali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02,943 Raman Kumar Insurance Business Law Finance $202,904 Randall S. Murch Research/Interdisc. Prog. - Admin $202,182 Michael E. Karmis Mining and Minerals Engineering $201,233 Chris R. Full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049 Gregory B. Kadlec Insurance Business Law Finance $200,579 John J. Wingo IT Management $200,350 Bruce M. Lawlor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Operations $200,000 Liam E. Leightley Inst for Adv Learning Rsch-Admin $200,000 Scott F. Midkif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 $200,000 Barbara G. Ryder Computer Science $200,000 Paul M. Winistorfer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000 William S. Easterling Civi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000 Dennis R. Dean Biochemistry $200,000 William M. Shepherd Aerospace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0,000 Seong K. Mun Physics $200,000 Harold E. Burkhart For Resources Environ Consrv $199,703 Karen P. DePauw Dean - Graduate School $197,285 David E. Clark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196,096 Anbo Wang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 $195,837 Daniel A. Wubah VP Dean for UG Education $195,000 David G. Kingston Chemistry $194,558 Donald G. Baird Chemical Engineering $194,135 Ge Wang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92,030 John E. Dooley Vice Provost for Outreach - Admin. $191,100 Edward F. Spencer VP Student Affairs - Admin. $190,000 Eileen E. Hitchingham Library $189,696 James R. Lang Management $189,138 Terry L. Herdman Advanced Research Computing $188,667 Arthur J. Keown Insurance Business Law Finance $188,340 Joseph A. Schetz Aerospace and Ocean Engineering $187,242 Larry N. Killough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185,450 Nathaniel A. White Equine Medical Center $185,428 Paul M. Herr Marketing $185,000 Christopher D. Hall Aerospace and Ocean Engineering $185,000 Richard A. Winett Psychology $184,443 George J. Flick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84,300 Brett M. Tyler VBI - Other (OT) $184,064 Richard R. Perdu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183,490 Robert J. Bodnar Geosciences $183,150 Yvan J. Beliveau Building Construction $182,849 Thomas J. Inzana Research/Interdisc. Prog. - Admin $181,896 David L. Brinberg Marketing $181,550 Gregory T. Adel Mining and Minerals Engineering $180,000 Michael J. Coleman Asst VP for Facilities -Gen Admin $180,000 Wilmer E. Seago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178,950 Surajit K. De Datta International Res Edu Dev $178,146 Sattar A. Mansi Insurance Business Law Finance $177,970 Jonathan M. Hankey Virginia Tech Transportation Instit $176,000 Mahendra P. Singh Engineering Science Mechanics $175,922 Rakesh K. Kapania Aerospace and Ocean Engineering $175,760 Timothy E. Long Chemistry $175,500 Stephen G. Eubank VBI - NDSSL $175,192 Madhav V. Marathe VBI - NDSSL $175,192 Ranga Pitchumani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75,000 Susan M. Hutson Foods Exercise Human Nutrition $175,000 Loke T. Kok Entomology $175,000 Andrew H. Irvin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 $175,000 David E. Gerrard Animal and Poultry Sciences $175,000 Roger J. Avery Dean - Veterinary Medicine $174,700 Joseph S. Merola Chemistry $174,500 C B. Cloy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174,400 Harry W. Gibson Chemistry $173,794 Curtis W. Newsome Athletic Department $173,634 Kevin S. Sherman Athletic Department $173,603 Thimothy G. Corvi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173,185 C R. Clauer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 $173,049 James I. Robertson History $172,425 Jesus M. de la Garza Civi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71,999 Sanjay Rama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 $171,543 Odis H. Griffin D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170,000 Parviz Ghandforoush 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69,124 Lawrence G. Hincker University Relations $168,275 Yue J. Wang Electrical and ComputerEngineering $167,449 Thomas J. Grizzard Civi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67,000 Edward A. Fox Computer Science $166,969 Judy L. Lilly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rvices $166,251 S A. Ahmed Biomedical Science $165,000 Christopher J. Yianilos President's Staff $165,000 Ambrus Kecskes Insurance Business Law Finance $165,000 Edward Weisband Political Science $164,850 Jack W. Finney Dean of Science $164,500 Andrew D. Petersen Virginia Tech Transportation Instit $164,087 Lucinda H. Roy English $163,464 Roderick A. Hall Research/Interdisc. Prog. - Admin $163,280 Marion F. Ehrich Biomedical Science $163,100 Gregory C. Troy Small Animal Clinical Sciences $163,100 Mehdi Ahmadia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62,083 John S. Poole Architecture $161,896 Loren P. Rees Busi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61,500 Name Department Salary Elcie S. Coulson Telecommunications Auxiliary $10,400 Karen L. Hogg Telecommunications Auxiliary $10,400 Monique M. Sno Upward Bound / Talent Search $11,000 Myrtle N. Yopp Telecommunications Auxiliary $11,088 Donna L. Kelly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 $11,203 Virginia R. Murphy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 $12,218 Susan M. Kurtz Department of Religion and Culture $12,622 Jun Xu Animal and Poultry Sciences $12,979 Mark L. Fortney Geosciences $13,000 Huimin Xu Biochemistry $14,000 Margaret E. Robertson School of Education $14,000 Vonetta M. Moore-Williams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4,196 Reba L. Reynolds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4,196 Deborah J. Davis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4,764 Dora C. Wilson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5,008 John Feliciano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5,008 Valerie J. Dymond Civi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5,400 Alan W. Bagby Upward Bound / Talent Search $15,491 Cristina Oppi-Williams Dairy Science $16,359 Joseph R. Scallorns English $16,500 Melody J. Windsor Chemistry $16,753 Tim C. McCoy Entomology $17,244 Lois M. Doherty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17,441 Jacquelyn S. Dove Schiffert Health Center $17,483 Florence W. Huffm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quisitions $17,666 Kyle S. Rowland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Jessica L. Quesenberry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David L. People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Dustin C. McCoy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Hannah L. Higgin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David C. Higgin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Sandra Q. Haye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Jason E. Harri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Ernest E. Hamilton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Tina A. Fleeman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Wilma J. Dowdy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Barbara L. Carpenter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John C. Breen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Brenda G. Ayer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Justin A. Arnold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Joseph T. Allen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0 Ryan V. Tesoro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Matthew D. Schumann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Kenneth E. Ratcliff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Charles R. Merriam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Salwa F. Khalil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Lucretia R. Kasey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Haifeng Huang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Ashley D. Griggs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Alaina R. Gelbert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Jane T. Ford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Melissa S. Farley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Tina M. Edmondson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Tracy L. Carson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Leah K. Bourne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Mark T. Badger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7,680 David J. Suhr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7,680 Suzana Ngjala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7,680 Patty McCormick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7,680 Dewey E. Carpenter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7,680 Teresa D. Alderman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7,680 Lilly W. Blankenship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Nicole R. Brightwell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Jamie A. Cales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Randy L. Cales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Robert W. Cooper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Melodie O. Givens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Alice G. Mayweathers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Pamela A. Morris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Katherine G. Price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Christopher B. Riel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Linda G. Shaver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Samantha L. Stanley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Kathryn S. Sutphin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Crystal D. Thornhill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Kimberly D. Toney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Joseph R. Zeiber Student Prgm-Gen Admin $17,680 Kimberly L. Kanode Th Inn at VT Skelton Cnf Ctr $17,680 Paul H. Farrier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7,681 Aniene A. Porter Dean - Graduate School $17,986 Donna J. Weikel Career Services Auxiliary $18,000 Aubrey L. Epperly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201 Barbara L. William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Larry A. Tickle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Brandon S. Shaver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Autumn M. Sebester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Jeffrey D. Moyer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Steve McKelvy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Donald W. McClure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Richard J. Martin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Cheri S. Fleeman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Patricia A. Fisher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Lisa G. Estes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Evelyn E. Darnell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Brian R. Altizer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388 Meladie R. Daigneault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388 Alisha N. Conley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388 Doris W. Crawford Student Prgm-Gen Admin $18,388 Sandra S. Hale Student Prgm-Gen Admin $18,388 Donna S. King Student Prgm-Gen Admin $18,388 Martha J. Lucas Student Prgm-Gen Admin $18,388 Lilyana K. Minova Student Prgm-Gen Admin $18,388 Gladys S. Sartin Student Prgm-Gen Admin $18,388 Melanie D. Davis Th Inn at VT Skelton Cnf Ctr $18,388 Tiffany F. Lemons Th Inn at VT Skelton Cnf Ctr $18,388 Danielle C. Nelson Th Inn at VT Skelton Cnf Ctr $18,388 Mark W. Perdue Th Inn at VT Skelton Cnf Ctr $18,388 Sandra S. Sutphin Th Inn at VT Skelton Cnf Ctr $18,388 Stuart P. Tunstall Th Inn at VT Skelton Cnf Ctr $18,388 Michelle D. Klopfer Fisheries and Wildlife Science $18,492 Deborah H. Bird Reynolds Homestead AREC $18,500 Tammy L. Page Schiffert Health Center $18,500 Camelia F. Elliott Purchasing $18,720 Jimmy L. Harrison Student Prgm-Gen Admin $18,720 Betty L. Seagraves Univ. Unions Student Activites $18,720 Marie T. Yockel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720 Susan M. Robbins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720 Melissa K. Perdue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720 Linwood R. Ivory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720 Michael E. Davis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720 Rachel N. Cornelius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720 James E. Bailey Dining Serv-Satellite Operations $18,720 James A. Yopp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David J. Wright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Linda M. West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William C. Seltzer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Angelina S. Regala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Michael P. O'Sullivan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Hunter A. Morgan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Scott D. Joiner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Sondra D. Jarrell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Betty J. Jamison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Kissleayanic Z. Holloway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Heather F. Fisher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Jeremy J. Fallon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Danielle Y. Deyoung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Eric J. Crews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Virginia M. Clemons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Wesley J. Carroll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Willis E. Burgess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Marilyn E. Baker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Karen F. Aliff Dining Serv-Home Operations $18,720 Brian E. Loope Univ. Unions Student Activites $18,740 Scottie E. Alley Univ. Unions Student Activites $18,800 Norma J. Nelson Crop Soil Environmental Science $18,823 Patricia A. Meneely Human Development $18,823 Terri L. Fisher Community Design Assistance Center $18,860 Michael K. Hall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928 Susan L. Young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929 Margaret G. Yopp Facilities-Operations Maintenance $18,929 数据来自网络: http://www.collegiatetimes.com/databases/salaries/virginia-tech-2010?order=salary,asc 数据线索参考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8468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9394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培养国会议员最多的前十位美国大学
wangyk 2010-11-2 07:53
2010-11-01 UTC-6 CST UMN, St Paul MN, USA 培养国会议员最多的前十位美国大学 The Top 10 Colleges for Members of Congress 最近美国的各地的议员选举开始了。关注了一下《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World Report ),觉得其中关于现任国会议员中毕业院校前十名排行榜有趣,随编摘于此。详情参见以下网站: http://politics.usnews.com/news/slideshows/the-top-10-colleges-for-members-of-congress/ 据报道,国会目前的议员中大都受过高等教育, 95% 至少读过大学本科获得过学士学位。许多学校的校友中的议员数位居前列。 1. Harvard University-15 哈佛大学不仅在学术领域排名居世界之冠,在培养总统、政治家、国会议员方面也独占鳌头(博主注:到目前为止,哈佛共出过 8 位美国总统, 33 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 32 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在现任的第 111 届国会议员之中,哈佛校友独占 15 席,占议员总数的 3% 。这也应了中国的古谚:学而优则仕! Often celebrated as an academic gateway to future success, the nation's first college housed fewer than 3 percent of the 111th Congress as undergraduates. Fifteen members, the most of any college, of the legislature's current class earned bachelor's degrees from Harvard , though many more earned business and law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s graduate schools. 2. Stanford University-11 (斯坦福大学, 11 位国会议员)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untry, 11 current congressmen called Stanford home during their undergraduate days. And more than half of them represent a state other than California. 3. Yale University-10 (耶鲁大学, 10 位国会议员) Ten members of Congress, four members of the House and five Senate Democrats plus one Independent, including 2004 presidential hopeful John Kerry, went to Yale University . (And along with Harvard, Yale is one of only two Ivy League giants to make this list.) 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9 Nine of California's 53 representatives were Bruin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s Judy Chu and Brad Sherman both graduated in 1974. 5. (TIE) Georgetown University-7 这所距离国会最近的大学,为国会输送了7名议员。 Just across town from their future congressional offices, seven legislators from seven different states took bachelor's degrees from Georgetown , which rose above a handful of Washington, D.C.-based colleges to make this list. 5. (TIE) University of Florida-7 With the four other schools tied for fifth,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Gainesville can boast seven alums from the 111th Congress. And all but one, Colorado Democrat Betsy Markey, are representatives from the Sunshine State. 5. (TIE) University of Georgia-7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is another college attended by seven members of Congress, including both of Georgia's senators, Republicans Saxby Chambliss and Johnny Isakson. 5. (TI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7 Wisconsin Senators Russ Feingold and Herb Kohl both earned their bachelor's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Feingold and Kohl are among the seven members of Congress to earn their diplomas at the state's main public research college. 9.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6 该校有 6 名校友担任国会议员。其实田纳西州的共和党议员 Zach Wamp 也曾就读此校,但遗憾没毕业就没有计入(博主注:美国的报道照实说,要是咱们某些高校肯定会想办法让他变成校友的) Six former Tar Heels sit in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Tennessee Republican Rep. Zach Wamp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but didn't graduate.) 10. (TIE)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5 这所位于犹他州盐湖城的由摩门教( Mormon )拥有的私立大学 -杨百翰 大学,在第 111 届国会中有 5 名校友担任国会议员。代表萨摩亚群岛 (American Samoa) 但没有投票权的议员 member Eni Faleomavaega, 也是 BYU 校友。 10. (TI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5 10. (TI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5 The Baton Rouge campus of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awarded bachelor's degrees to five incumbent lawmakers. 10. (TI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5 10. (TIE) University of Missouri-5 10. (TI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 Knoxville ) -5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3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U.S.News美国公立大学排名)Best Colleges 2011: Top Public Schools: National Universities
feicheng 2010-9-6 23:45
Ran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Berkeley, CA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 2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VA 2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Ann Arbor, MI 4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Chapel Hill, NC 5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Williamsburg, VA 6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 GA 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La Jolla, CA 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Davis, CA 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Santa Barbara, CA 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Irvine, CA 11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 11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Austin, TX 1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adison, WI 1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University Park, PA 15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Champaign, IL 15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 17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Columbus, OH 18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West Lafayette, IN 18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 18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College Park, MD 18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College Station, TX 22 Clemson University Clemson, SC 23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Piscataway, NJ 23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Minneapolis, MN 23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PA 23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T 27 Virginia Tech Blacksburg, VA 27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Golden, CO 2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Santa Cruz, CA 29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IA 29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Bloomington, IN 32 University of Delaware Newark, DE 32 Miami University--Oxford Oxford, OH 34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MI 34 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Syracuse, NY 34 University of Alabama Tuscaloosa, AL 34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University, AL 38 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 Binghamton, NY 39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Boulder, CO 39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4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Riverside, CA 41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O 41 University of Vermont Burlington, VT 41 SUNY--Stony Brook Stony Brook, NY 4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Amherst, MA 45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Tallahassee, FL 47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S 47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ncoln, NE 47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Durham, NH 47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TN 47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 Raleigh, NC 52 University of Oklahoma Norman, OK 52 University of Oregon Eugene, OR 52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 SC 52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ullman, WA 52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Houghton, MI 57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Buffalo, NY 58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Z 58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60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 Baton Rouge, LA 60 Ohio University Athens, OH 60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Rolla, MO 63 University of Kentucky Lexington, KY 63 University of Utah Salt Lake City, UT 63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KS 66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Stillwater, OK 66 Temple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66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ayetteville, AR 66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ark, NJ 70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rvallis, OR 70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AZ 72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Fairfax, VA 72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ark Newark, NJ 72 University at Albany--SUNY Albany, NY 72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Chicago, IL 72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University, MS 72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Richardson, TX 72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Mississippi State, MS 79 University of Alabama--Birmingham Birmingham, AL 79 University of Idaho Moscow, ID 81 University of Wyoming Laramie, WY 81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 Normal, IL 83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incinnati, OH 83 Texas Tech University Lubbock, TX 85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Honolulu, HI 85 University of Maine Orono, ME 85 University of Maryland--Baltimore County Baltimore, MD 85 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 Grand Forks, ND 85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Kingston, RI 90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Richmond, VA 90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Bowling Green, OH 92 Sou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Orangeburg, SC 92 Utah State University Logan, UT 92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Louisville, KY 95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Morgantown, WV 95 Ball State University Muncie, IN 97 University of Alabama--Huntsville Huntsville, AL 97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Orlando, FL 97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Kalamazoo, MI 97 Kent State University Kent, OH 101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Bozeman, MT 101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an Diego, CA 101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Carbondale Carbondale, IL 101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 Lowell, MA 101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ampa, FL 101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Fargo, ND 107 University of Colorado--Denver Denver, CO 107 University of Montana Missoula, MT 107 University of Nevada--Reno Reno, NV 107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Charlotte, NC 107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Greensboro Greensboro, NC 107
个人分类: 一般认识|63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大学工程学院排名(附PDF)
wangyk 2010-8-20 02:24
王应宽 转 2010-08-20 Beijing, China 2010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大学工程学院排名(附 PDF ) US News World Report发布日期: 2010-08-18 网址: http://premium.usnews.com/best-colleges/spec-doct-engineering Best Colleges 2010 Rankings Best Colleges 2011 Best Colleges 2011 Home Education Best Colleges Best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Programs Best Colleges Specialty Rankings: Best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Programs Ranked in 2010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4.8 2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4.7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Berkeley, CA 4.6 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sadena, CA 4.5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lanta, GA 4.5 6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Champaign, IL 4.4 7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Ann Arbor, MI 4.3 8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4.2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4.2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West Lafayette, IN 4.2 11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J 4.1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Austin, TX 4.1 13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Baltimore, MD 3.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Evanston, IL 3.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Madison, WI 3.9 Virginia Tech Blacksburg, VA 3.9 17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 PA 3.8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College Station, TX 3.8 19 Rice University Houston, TX 3.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 3.7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College Park, MD 3.7 22 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 3.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La Jolla, CA 3.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Minneapolis, MN 3.6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 3.6 26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 3.5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3.5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 Raleigh, NC 3.5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Columbus, OH 3.5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Troy, NY 3.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3.5 3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Davis, CA 3.4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Boulder, CO 3.4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 3.4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3.4 36 Lehigh University Bethlehem, PA 3.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Santa Barbara, CA 3.3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VA 3.3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N 3.3 40 Brown University Providence, RI 3.2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Cleveland, OH 3.2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3.2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MI 3.2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3.2 45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Tempe, AZ 3.1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H 3.1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Piscataway, NJ 3.1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AZ 3.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Irvine, CA 3.1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Notre Dame, IN 3.1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t. Louis, MO 3.1 52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Golden, CO 3.0 Drexel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3.0 University of Delaware Newark, DE 3.0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Amherst, MA 3.0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Amherst, MA 3.0 56 Auburn University Auburn University, AL 2.9 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 2.9 Clemson University Clemson, SC 2.9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2.9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Boston, MA 2.9 Tufts University Medford, MA 2.9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IA 2.9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PA 2.9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orcester, MA 2.9 6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icago, IL 2.8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chester, NY 2.8 SUNY--Stony Brook Stony Brook, NY 2.8 Syracuse University Syracuse, NY 2.8 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 Buffalo, NY 2.8 University of Illinois--Chicago Chicago, IL 2.8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TN 2.8 University of Utah Salt Lake City, UT 2.8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ullman, WA 2.8 74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KS 2.7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Houghton, MI 2.7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Rolla, MO 2.7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ochester, NY 2.7 78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Provo Provo, UT 2.6 Clarkson University Potsdam, NY 2.6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ark, NJ 2.6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Stillwater, OK 2.6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rvallis, OR 2.6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 Brooklyn, NY 2.6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oboken, NJ 2.6 Texas Tech University Lubbock, TX 2.6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incinnati, OH 2.6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T 2.6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rence, KS 2.6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O 2.6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ncoln, NE 2.6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Albuquerque, NM 2.6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Charlotte, NC 2.6 University of Oklahoma Norman, OK 2.6 94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2.5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Baton Rouge Baton Rouge, LA 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Riverside, CA 2.5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Orlando, FL 2.5 98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Mississippi State, MS 2.4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an Diego, CA 2.4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Dallas, TX 2.4 University of Alabama Tuscaloosa, AL 2.4 University of Arkansas Fayetteville, AR 2.4 University of Houston Houston, TX 2.4 University of Kentucky Lexington, KY 2.4 University of Miami Coral Gables, FL 2.4 University of Texas--Arlington Arlington, TX 2.4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Milwaukee, WI 2.4 Utah State University Logan, UT 2.4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Morgantown, WV 2.4 110 Binghamton University--SUNY Binghamton, NY 2.3 CUNY--City College New York, NY 2.3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Fairfax, VA 2.3 Howard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2.3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Indianapolis Indianapolis, IN 2.3 Marquette University Milwaukee, WI 2.3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Las Cruces, NM 2.3 Ohio University Athens, OH 2.3 Temple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2.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Cruz Santa Cruz, CA 2.3 University of Maryland--Baltimore County Baltimore, MD 2.3 University of New Hampshire Durham, NH 2.3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Kingston, RI 2.3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 SC 2.3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ampa, FL 2.3 University of Texas--Dallas Richardson, TX 2.3 Wayne State University Detroit, MI 2.3 127 Florida AM University Tallahassee, FL 2.2 Old Dominion University Norfolk, VA 2.2 South Dakota School of Mines and Technology Rapid City, SD 2.2 Tulane University New Orleans, LA 2.2 University of Alabama--Huntsville Huntsville, AL 2.2 University of Dayton Dayton, OH 2.2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 2.2 University of Hawaii--Manoa Honolulu, HI 2.2 University of Idaho Moscow, ID 2.2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Louisville, KY 2.2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 Lowell, MA 2.2 University of Vermont Burlington, VT 2.2 University of Wyoming Laramie, WY 2.2 140 Idaho State University Pocatello, ID 2.1 Louisiana Tech University Ruston, LA 2.1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Bozeman, MT 2.1 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Socorro, NM 2.1 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Portland, OR 2.1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Carbondale Carbondale, IL 2.1 University of Akron Akron, OH 2.1 University of Alabama--Birmingham Birmingham, AL 2.1 University of Colorado--Denver Denver, CO 2.1 University of Maine Orono, ME 2.1 University of Nevada--Las Vegas Las Vegas, NV 2.1 University of Nevada--Reno Reno, NV 2.1 University of Texas--El Paso El Paso, TX 2.1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Richmond, VA 2.1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Wichita, KS 2.1 Wright State University Dayton, OH 2.1 156 Alfred University Alfred, NY 2.0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2.0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Boca Raton, FL 2.0 Florid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lbourne, FL 2.0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iami, FL 2.0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Fargo, ND 2.0 Tennesse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Cookeville, TN 2.0 University of Alaska--Fairbanks Fairbanks, AK 2.0 University of Denver Denver, CO 2.0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University, MS 2.0 University of Missouri--Kansas City Kansas City, MO 2.0 University of Texas--San Antonio San Antonio, TX 2.0 University of Toledo Toledo, OH 2.0 University of Tulsa Tulsa, OK 2.0 Copyright 2010 U.S. News World Report, L.P. All rights reserved. 2010《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大学工程学院排名(附PDF)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390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排名
wangyk 2010-8-20 01:58
王 应 宽 2010-08-20 Beijing, China 2010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排名 祝贺Texas AM University荣登榜首!我曾访问该校,我的好友Bill Stout曾在, Yubin Lan(兰玉彬)等正在那里工作。支持一下!其他好友所在的大学也名列前茅,光荣一把! Best Colleges Specialty Rankings: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Biological/Agricultural Ranked in 2010 1 Texas AM University--College Station College Station, TX 2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Champaign, IL 3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West Lafayette, IN 4 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 IA 5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Davis, CA 7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 8 Virginia Tech Blacksburg, VA 9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 Lincoln, NE 10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 Raleigh, NC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Columbus, OH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University Park, PA 13 University of Georgia Athens, GA 14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MI 更多详情,参见: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pecialties: Biological/Agricultural ... http://premium.usnews.com/best-colleges/spec-doct-agricultural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4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访问美国大学校园(照片3):MIT
SNPs 2010-7-8 07:42
当然要去看看 MIT 。 MIT的校训是“脑和手”,强调动脑筋和动手的能力。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9136 次阅读|5 个评论
访问美国大学校园(照片2):Brandeis University
SNPs 2010-7-8 07:23
还去了波士顿的另一个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 波士顿是有名的大学城,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学生。环境的确不错。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8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访问美国大学校园(照片1): Tufts University
SNPs 2010-7-8 07:12
趁暑假期间带儿女到美国东北部度假,随便访问一些大学的校园,因为儿子喜欢“比较凉快”的地方读大学,可能是在阿拉巴马太热了的关系。 这是位于波士顿的 Tufts University : 看了一圈下来,儿子的评价是“大学太小”,不符合他想象中的“大”学,太袖珍了些。也有道理。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113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大学的教育网,漏网者多是最杰出人才
大毛忽洞 2010-5-11 21:21
美国大学的教育网,漏网者多是最杰出人才 也可能是我们大学的教育网眼太小了,几乎没有漏网的可能性,被一网打尽,没有比尔盖茨类型的人才能逃出来。 假如比尔盖茨在哈佛坚持到毕业,现在还会有微软吗? 教育说到底,还是为了赋予人自由度。 以人为本,本是什么? 本字自由(去)了人,就剩下了一和十。 短一在十上面,是个干字,干活的干。 短一在十下面,是个士字,是不干活的人。 长一在十下面,是个土字,这个土字是一言难尽啊! 长一在十上面,是本字自由了人剩下的东西,中国文化里没有这东西。 美刊评美国十大成功辍学生:比尔盖茨居首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 5 月 10 日刊出美国最著名的 10 名从大学辍学的成功人士,其中比尔盖茨位居榜首。 哈佛大学的一份学生报纸《哈佛深红报》将比尔盖茨称为哈佛最成功的辍学生,他在 1973 年秋季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辍学,和儿时伙伴保罗艾伦一同创办了微软公司。在离开哈佛 30 多年后的 2007 年,这位微软创始人终于获得了母校授予的 荣誉 博士学位。 位居榜单第二的是苹果 CEO 斯蒂夫乔布斯,当年乔布斯刚刚踏进里德学院六个月,他就因为工薪阶级的父母财务紧张而辍学。但他最终创立了苹果、 NeXT 电脑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改变了现代文化的前景。 位居第三的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时代给他的评语是花在造大学建筑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其中就读的时间, 1886 年他进入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学习,一年后离开。其生平作品超过五百件,其中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颇有名气的作品之一。 曾执导过包括《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影片的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名列第五。而好莱坞著名演员汤姆汉克斯位列第七。 位列十大榜单最后的是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老虎一开始还选择一边打业余高尔球赛,一边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时代评语说,或许是经济学课本的机会成本概念给了他启发,两年后他就辍学成为了专业选手。在职业高峰时期,其年收入最高达一亿美元以上。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5/231999.shtm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404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人帮美国搞教改VS美国人帮中国搞教改
大毛忽洞 2010-3-6 00:09
中国人帮美国搞教改 VS 美国人帮中国搞教改 最早的时候,美国用庚子赔款来为中国培养留学生。这实际上是帮中国人在搞教改运动。 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从中国老百姓身上拔下了很多的毛,然后把这些毛带回了美国。后来,美国用这些毛设立了一个庚子赔款留学基金,专门用来培养中国的留学生,相当于把这些毛又回植到中国人身上。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赴美留学读博士的人,多数家庭都比较穷,根本负担不起美国学校的学费和生活费,是美国学校的奖学金(还有 TA 等报酬)帮助中国留学生完成了学业。 与其说美国人对教育有远见,还不如说美国人懂得一个哲学命题:羊毛出在羊身上。 美国人能够提前从中国老百姓身上把毛拔下来,后来通过设立庚子留学基金,把毛回植到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身上。 美国人当然也能做到先给中 国 博士留学生植上一些毛,等以后再从中国老百姓身上拔下更多的毛。 现在美国很多大学,本科生每年的学费约 4 万美元,而中国赴美读本科(有的从中学开始)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每年 10 万人的规模。 这 10 万中国人到美国留学,客观上也是在帮美国搞教改,至少是为美国的教改真的在出力。 在精英们的操作下,美国的学位在中国越来越值钱,精英们还用地位、头衔和薪水等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场直播地为美国的教育做免费广告。 1 人给美国交 4 万美元学费, 10 万人的学费就是 40 万万,即 40 亿美元。 美国用来自中国的 40 亿美元,可以全奖学金地接纳至少 5 至 8 万中国 博士留学生。 羊毛出在羊身上,中国人的哲学观,美国人的实践观。 反过来看大牛们鼓吹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言行,客观上是在给美国的大学进行招生宣传。大牛们心目中的一流大学,毫无疑问是美国的大学。大牛们在中国的超级公民待遇和学术界的长老身份,这也让中国老百姓感觉到:大牛们能有这样的成就和待遇,是因为他们受到了美国大学的教育。 于是,中国人使美国的大学教育文凭越来越贵,美国人使中国的大学教育文凭越来越便宜。 于是,中国有钱人都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或其他国家)读大学;没有钱能借到钱也要把孩子送到美国(或其他国家)读大学。 中国人在中国读大学,平均每年贡献给中国大学的学费是 5000 元人民币; 中国人在美国读大学,平均每年贡献给美国大学的学费至少是 25 万元人民币( 4 万美元)。 25 万元 /5000 元= 50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和别人有 50 倍的差别就是世界一流大学! 例如,美国人在美国读大学的学费是 4 万美元,如果美国人来中国读大学,学费应该是 25 万元人民币,这才能证明中国有了世界一流大学! 以前是苏联人帮我们搞教改,现在又是美国人(或者以美国人的身份)帮我们搞教改。也许 50 年后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教育只有中国人来搞才是最好的选择。
个人分类: 视频专栏:《魔方和数学建模》|5032 次阅读|7 个评论
美国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学科排名
生态人 2010-2-10 09:52
美国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学科排名 分类: 生态教育 1 Stanford4.51 2 Chicago4.51 3 Duke4.49 4 Cornell4.44 5 Cal Davis4.42 6 Princeton4.34 7 Washington4.30 8 Cal Berkeley4.29 9 Wisconsin4.18 10 Texas4.12 11 SUNY Stony Brook4.12 12 Michigan4.10 13 Washington (St. Louis)3.94 14 Penn3.90 15 Minnesota3.88 16 Georgia3.87 17 Yale3.83 18 UCLA3.82 19 Cal San Diego3.82 20 Cal Santa Barbara3.81 21 Arizona3.80 22 Cal Irvine3.77 23 Oregon State3.74 24 Utah3.65 25 Rutgers3.60 26 Penn State3.60 27 Cal Riverside3.60 28 Florida3.57 29 Illinois3.52 30 Indiana3.49 31 Colorado3.46 32 Michigan State3.41 33 Florida State3.41 34 Arizona State3.41 35 Utah State3.39 36 Massachusetts3.39 37 Washington State3.37 38 Tennessee3.35 39 Northern Arizona3.35 40 Connecticut3.35 41 North Carolina3.33 42 Brown3.30 43 Maryland3.28 44 Ohio State3.27 45 New Mexico3.24 46 North Carolina State3.20 47 Virginia3.14 48 Oklahoma3.11 49 SUNY Albany3.10 50 Purdue3.10 51 Syracuse3.09 52 Vermont3.04 53 Kentucky3.04 54 Wyoming3.00 55 Iowa State3.00 56 Colorado State2.99 57 Nebraska2.96 58 Rochester2.95 59 Iowa2.94 60 Hawaii Manoa2.94 61 Cal Santa Cruz2.93 62 LSU2.91 63 South Carolina2.87 64 CUNY2.87 65 SUNY Binghamton2.86 66 Johns Hopkins2.83 67 Alaska2.83 68 VPI2.80 69 Texas Tech2.79 70 Missouri2.79 71 Nevada Reno2.74 72 Vanderbilt2.73 73 Miami2.67 74 Dartmouth College2.65 75 Southwestern Louisiana 2.64 76 Texas AM2.61 来源: http://stat.tamu.edu/~jnewton/nrc_rankings/nrc1.html
个人分类: 大学生态学2:考研参考|6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学生考上了耶鲁
Synthon 2010-1-3 07:25
我的学生考上了耶鲁 本周,我的学生达塔被耶鲁提前录取,将于2010年秋季进入耶鲁,开始他的本科学业。 达塔是印度裔美国人,从高一开始就在我们实验室参与实验工作,至今已有两年半(美国高中为四年制)。他先跟随CW师兄从事全硅沸石silicalite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工作,最近一年跟我做航空燃料分散碳纳米管的工作。由于他在实验室的出色表现,被耶鲁提前录取。 当时由于CW师兄比较忙,达塔最初的基础实验技能都是由我训练的。从我们的交往中,我感觉到这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学生。达塔确实很聪明,学习新事物也很快,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很好。实际上,他2006年5月来实验室,到了七八月份,已经可以给新来实验室的本科生和交换学生讲解我们的基本实验操作了。 但是他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首先,我发现他并不愿意学习新知识。他只对跟自己实验相关的事情感兴趣,而且就算是跟他的实验相关,他也并不关心事情背后的原理。也许是年龄不到,也许是太功利,他在实验室关心的事情只有:1)我的project,目的是什么?2)你给我安排的工作,跟我这个目的有啥关系。而对于后者,本来我们是希望他能够从试验中学习一些东西,也能够跟他的课程学习结合起来,但是他自己似乎并没有兴趣。我们给他布置一些阅读,希望他能够从中找到答案,但是很显然,他对这些阅读并不感兴趣,他只需要一个人能够在两分钟之内给他一个简短的答案。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有一次我带他实验的时候,需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一个加料的量。我给他详细的讲了如何进行计算,但是他并没有兴趣了解。他把我在草稿纸上的讲解原封不动的抄写了一遍,用来跟老师交差:这个计算我学过了。但是下一次需要进行类似计算的时候,他还得求助别人。 其次,他对于我们所做的东西并没有兴趣。他来我们实验室做实验,只是因为这个经历对他上大学有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按照他的背景和他学校的背景,他想上名校,基本上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课外活动优秀,一条是奥赛拿名次。由于他找不到好的奥赛教练,他只好选择第一条路。再由于他给自己的定位是理工科大学生,那么课外活动,主要就应该是课外科研活动了。于是经过调研,发现我们实验室做所谓的纳米材料,发文章比较容易,估计有机会给他挂个名字,于是乎这哥们就来了。 没有兴趣的直接后果,就是消极怠工。 (待续)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9766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一般美国大学的职工和职责(转)
Synthon 2009-12-15 06:23
美国学校的职工和职责 作者:劳柯 美国的学校的正式教职 工称为教授,分三级: 助教授,副教授和正教 授。一般来说助教授都 没有终身教职,大部分 副教授和正教授有终身 教职,但并不是所有的 副教授和正教授都有终 身教职,有些还是需要 评定以后才能拥有终身 教职。助教授仍然是合 同工,一般合同为五年 ,有些学校会长一些。 助教授在合同结束以前 可以申请终身教职,如 果通过在合同期结束以 后一般会转为副教授; 如果没有通过,学校会 再给一年合同,然后必 须离开或者转为其他的 非正式职工。 所有的教授都可以作为 项目的负责人申请项目 ,按照规定招博士生和 硕士生,和博士后。即 使自己没有项目,也可 以向系里申请招研究生 作助教,这个时候研究 生的收入是系付的。如 果有自己的项目就可以 招研究生做助研,做助 研的学生的工资是又项 目里出的。 美国正式教职工都要开 课,工资一般为九个月 ,也有个别学校略少一 点。这个九个月的工资 每一年都被列入学校的 预算,是有保障的,被 称为硬工资(hard money),另为三 个月(暑假三个月)要 从自己研究经费里出, 不是所有的教授都有保 障,被称为软工资或者 软钱(soft money)。如果教 授没有科研项目,暑假 里可以开课,但是这个 时候工资是按课时来算 的,每个月的收入要少 一些。 获得终身教职的人如果 犯了错误,还是由被解 雇的可能。当然即使已 经有的终身教职,如果 没有自己的项目,科研 就很难搞下去。虽然不 会被解雇,但日子也不 会舒服到哪里去。 另外所有的教授都是独 立的个体,不存在向国 内副教授跟着正教授干 的情况。但是并不是所 有的教授都有投票权, 只有拿到终身教职的教 授才有投票权,但是其 他的教授可以列席会议 。 除了正式职工以外美国 学校里还有一些特殊的 职工,比如研究类型教 授和博士后。研究类教 授仍然分三级:助研究 性教授,副研究性教授 和正研究教授。这类教 授的工资不列入学校的 预算,所有的工资都从 研究项目里出,即软钱 。如果研究性教授没有 自己的项目而是某个跟 着教授做,这种职位其 实就是一种高级博士后 ,完全对给自己发工资 的教授负责。如果教授 没有了项目,他手下的 研究性教授的工作就没 有了保障,学校和院里 一般不会给这种类型的 教授发工资。原先听书 某人回国说是某某教授 的助理教授,我想就是 这种职位。 但是有些学校里规定研 究性教授可以做为项目 负责人申请项目。这种 研究性教授如果拿到了 项目就可以招自己的学 生和博士后。这种情况 多发生在学校里有大的 研究中心,而中心里所 有的雇员都是研究性教 授,这时每个研究性教 授都是独立的个体,但 是他们工资仍然是软钱 ,只列入中心的预算。 美国学校里有很多小的 研究中心,除了中心的 中心的主任是正式教授 ,其他的雇员是研究性 教授或者博士后,和学 生,那么这个中心的研 究性教授和博士后区别 不大。所以要看研究性 教授是不是独立的研究 个体,就要看他有没有 作为项目的负责人申请 到过项目或者所在单位 是不是学校直属研究中 心。 另外研究性教授没有教 学任务,但也可以开课 。开课的收入按课时算 。 学校里博士后多为合同 工,有的学校也称fa culty,有的学校 称为staff,在中 文里都是职工的意思。 但是博士后和被称为教 授的职工的权益完全不 同。比如无论正式教授 还是研究性教授学校都 会给买退休计划,但是 大部分学校不给博士后 买退休计划,甚至有些 学校的有些学校医疗保 险和被称为教授的人也 完全不同。这和国内把 博士后列入教职工还可 以评职称是完全不同的 。 另外美国学校还有些兼 职(adjunct) 教授,这些教授有些是 挂名的,有些是在系里 工作的,但都是合同工 。 一般情况下,正式的教 授被称faculty ,而其他人员被称为S taff,但是也有些 学校把研究性教授成为 research faculty, 把博士后成为rese arch fellow. 无论怎么称呼,这些人 员都不会列入学校的预 算,都是特殊职员,和 国内学校里研究员完全 不同。
个人分类: 转载|9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般美国大学的招聘制度(转)
Synthon 2009-12-14 13:43
按:一直想写一篇类似的文章,但是懒得动笔,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感觉跟我观察到的情况差不多,遂转载于此,供科网同仁参考。 一般大学的招聘制度 作者:劳柯 国外的大学特别是美国 的大学对任何等级的正 式教职工(教授,副教 授和助理教授)的招聘 都有非常严格的审查而 且整个招聘过程都有章 可循。在为了发展一个 新的研究方向或者有人 离开的情况下,系会召 开职工会议投票决定是 不是向学院申请开缺, 同样学院在收到系里的 开缺申请后会召开专门 的会议评估这个申请, 当认为申请可行时,学 院也就会向学校申请。 (转载者按:在现有人员不动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名额通常是很困难的事情。在多数情况下,学院招人是因为有人跳槽或退休。) 在学院和学校批准以后 ,系会成立一个专门的 招聘委员会。这个招聘 委员会会写一份招聘广 告递到学校的人事部门 ,由人事部门把这个广 告登到学校的主页上和 一些相关的网页以及杂 志上。在招聘广告上会 非常清楚的写明受聘人 员的职责,等级以及申 请的截止日期。也有些 招聘广告没有清楚的说 明等级,这个时候等级 会根据受聘的人员的情 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要求受聘人 员把需要的材料寄给学 校的人事部门,但也有 些学校要求把材料寄给 招聘委员会的负责人。 这些材料包括简短的教 学和研究计划,个人简 历,以及三到五个推荐 人的联系方式。也有些 学校直接要三到五封推 荐信。 收到材料以后,学校会 发一封回执,一则表示 申请收到,二则表示感 谢。招聘委员会的所有 的成员会仔细阅读申请 材料,然后投票选出候 选人,一般情况下候选 人不多于十个。这以后 招聘委员会的负责人会 问候选人的推荐人要推 荐信或者直接打电话了 解情况,然后会选出不 多于五个的候选人进行 电话面试。 如果电话面试通过,应 聘者会被邀请到学校面 试,一般情况下被邀请 者不多于三人。因为所 有面试者的花费都有学 校出,所以面试几个也 被列入预算。等决定好 了被邀请的名单,招聘 的委员会的任务也就基 本完成。到学校面试的 应聘者会被邀请作学术 报告,和系里所有的正 式教职工讨论,会见院 长,有的还会安排见校 长或者主管的副校长。 但是决定招那一位应聘 者是有系里具有投票权 的教职工(有永久教职 的教授)投票决定的。 根据得票的多少给受邀 请的应聘者排名,这个 名次会报到院里。 (转载者按:面试通常要1-2天,除了一个正式的学术报告,以及可能要面对招聘委员会进行教学科研计划的答辩之外,面试者要跟系里大多数教授(对于规模很大的系,则是相近方向的教授)进行一对一的会谈。) 一般情况下院里会很快 批准,这时系里的负责 人会先和排在第一位的 人联系,和他讨论具体 的细节,包括等级,工 资,科研启动经费,等 。如果二者达成了统一 ,学校的人事部门就会 根据系里的要求发聘用 通知,在通知里会清楚 地写明工资,级别,启 动经费。如果二者达不 成统一,即应聘者要求 超出系负责人的职权范 围,系会向学院打报告 ,如果学院批准,人事 部门会根据院里的要求 发聘用通知。 由于事先达成统一,在 收到聘用通知后,受聘 人会很快把签字的聘用 通知返回。收到回执, 人事部门会对受聘者的 背景进行调查。在一切 属实的情况下,合同就 会生效。 如果和排在第一位的受 聘者达不成统一,或者 聘用通知虽然发出,在 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 应聘者的回执,系里就 会和排在第二位的应聘 者联系。如果排在第二 位的仍然没有接受,一 般系里不会直接和排在 第三位的人联系,因为 只剩下一个人,没有比 较。这时系会从新邀请 一个到两个应聘者到学 校面试,然后再从新投 票决定原先排在第三位 的和后来的两人的排名 次序。 虽然经过这么复杂的过 程,并不意味着最后一 定可以招到人。如果当 年招不到人,第二年一 般会重新打广告找人。 另外学校会负责新人所 有的搬家费用。 这个招聘过程看上去复 杂,但是只要规定好了 制度和各个部门的职责 ,其实很简单。香港和 台湾的高校一般也实行 这样招聘制度。就目前 的状况来看,国内还没 有任何一所高校实行这 个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招 聘制度。另外,国内有 一种留校的说法, 有些系基本上都是本校 的毕业生,更有甚者, 这些人都是师兄弟。这 种情况在美国很少有, 一个人很难在自己的母 校里找到正式的教职。 对于非正式职工的招聘 过程就简单得多。举个 例子,任何一个正式教 职工在有自己研究经费 的情况下都可以自主地 招博士后。 说句题外话,与其天天 喊口号,还不如学习制 定一个好的招聘制度, 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 真正地招聘到好的人才 。
个人分类: 转载|897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美国大学金融专业排名
skyclub2008 2009-7-1 11:57
2009年美国大学金融专业排名 来源:www.liuxuehome.com  日期:2009-5-27  浏览: 338 次   点评:0次 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2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3 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 1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2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学 3 New York University纽约大学 4 Columbia University,The School of General Studies哥伦比亚大学 5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8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9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 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11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 12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13 University of Rochester罗切斯特大学 14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 16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17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内基美隆大学 Dartmouth College达特茅斯学院 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 20 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 21 Cornell University康乃尔大学 22 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
个人分类: 备忘录|5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美国大学科学专业排名
skyclub2008 2009-7-1 11:55
2009美国大学科学专业排名 来源:www.liuxuehome.com  日期:2009-5-27  浏览: 115 次   点评:0次 1斯坦福大学 2麻省理工大学 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4加州理工大学 4 哈佛大学 1斯坦福大学 2麻省理工大学 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4加州理工大学 4 哈佛大学 6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7洛克菲勒大学 7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7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7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7耶鲁大学 12康奈尔大学 12杜克大学 12普林斯顿大学 15哥伦比亚大学 15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 15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18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18芝加哥大学 18华盛顿大学 21宾夕法尼亚大学 21德州大学西南治疗中心达拉斯 23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23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23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 26贝勒医学院 26康奈尔大学 26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29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29梅优医学院 29西北大学 29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33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34布朗大学 34卡耐基梅隆大学 34达特茅斯学院 34埃默里大学 34密歇根州立大学 34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34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 34范德堡大学 42凯斯西储大学 42俄亥俄州立大学 42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柏克校区 42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42亚利桑那大学 42弗吉尼亚大学 48布兰迪斯大学 48莱斯大学 48罗格斯大学-新布朗斯维克分校 48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48科罗拉多大学丹弗校区 48佛罗里达大学 48爱荷华大学 48马里兰大学 48俄勒冈大学 48耶什华大学 58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58纽约西奈山医学院 58纽约大学 58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 58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58佐治亚大学 58堪萨斯大学 58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 58匹兹堡大学 58犹他大学 68佐治亚理工学院 68爱荷华州立大学 68俄勒冈州立大学 68德州农工大学 68塔夫茨大学 68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68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学校 68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 68德州大学医学院 77贝勒大学 77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77乔治城大学 77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77俄勒冈卫生科技大学OGI科学与工程学院 77康涅狄格大学 77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77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 77罗切斯特大学 77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休斯敦 77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77华盛顿理工大学 89波士顿大学 89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89伦斯勒理工学院 89雪城大学 89新泽西医学院 89南加州大学 95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 95乔治华盛顿大学 95堪萨斯州立大学 95俄亥俄大学 95托马斯 弗逊大学 95特拉华大学 95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 95圣母大学 95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 95维克森林大学 105奥本大学 105克莱蒙研究大学 105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巴顿汝之分校 105威斯康辛医学院 105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105圣迭戈州立大学 105圣路易斯大学 105天普大学 105杜兰大学 105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105肯塔基大学 105迈阿密大学 105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105 新墨西哥大学 105俄克拉荷马大学 105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105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 122 波士顿学院 122杨百翰大学 122威廉玛丽学院 122德雷塞尔大学 122东北大学 122纽约州立大学环境科学与林业科学学院 122纽约州立奥尓巴尼分校 122卫生科学统一服务大学 122 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 122阿肯色州医科大学 122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122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大学 122田纳西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 122佛蒙特大学 136克莱姆森大学 136德雷塞尔大学 136芝加哥洛约拉大学 136马凯特大学 136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 136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 136 北亚利桑那大学 136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分校 136纽约州立大学下城医学中心 136 辛辛那提大学 136新罕布什尔大学 136罗德岛大学 136德州达拉斯大学 136犹他州立大学 136韦恩州立大学 136西佛吉尼亚大学 152乔治梅森大学 152印第安纳州立大学 152纽约医学院 152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 152南卫理公会大学 152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152阿肯色大学费耶特维尔分校 152夏威夷大学莫纳分校 152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分校 152蒙大拿大学 152南卡罗来纳大学 152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 152弗吉尼亚州立邦联大学 152 卫斯廉大学
个人分类: 备忘录|355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9年美国化学类本科专业排名
skyclub2008 2009-7-1 11:54
当前位置: 留学之家 大学排名 美国大学排名 2009年美国化学类本科专业排名 2009年美国化学类本科专业排名 来源:www.liuxuehome.com  日期:2009-5-27  浏览: 64 次   点评:0次 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3.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3.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4.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明尼苏达大学Twin Cities分校 5.Samford University桑佛德大学 6.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7.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8.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9.University of Delaware德拉华大学 10.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个人分类: 备忘录|4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学如何成为世界一流的
wanghongcai 2009-2-15 00:52
在美国学习,我有几点感受倍深,想与大家进行分享,也欢迎大家进行批评。 我感受最深的首先是美国大学的宽松的学术环境,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大学不可比拟的,而且也不敢想象的。我想这主要因为是美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这些折射到大学办学理念上就是追求多样性,也就是说每个人从事学术活动的人可以不拘一格发挥地的个人才能。这个价值符号就是表明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独立探求,而这也是个体兴趣能够生长的基础。这也可能是我对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最直接的最真切的体会。我自己认为,倡导学术自由首先必须尊重个性,即尊重个体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和独立探索权利,这样才可能产生对世界的真正的认识。不然的话对世界的认识就不是真实的,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反观中国的大学,我感觉真正缺乏的就是这个宽松的氛围,因为大家都被一元价值牵引着,这个一元话语是被官家控制着,表现为行政上说什么是好的则什么就是好的,说什么是对的则什么就是对的,从而各种评价、激励政策都以官方话语为本。尽管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敢明确反对提倡尊重个性,但很多人知道你太主张个性的话那样下去你的结果是很可怕的,因为不仅当政者甚至和你一样感受的人都可能会说你不懂规矩,也就是说你不懂社会上所说的潜规则,所以以后各种事情就不找你了,以后你办什么事情也就更难了,这样你自然就靠边站了。用一个学术话语说你就是自然地边缘化了。所以在中国真正有想法的人是不敢轻易说话的,因为这样说了就会被认为太张扬,自然会招嫉恨的,往往是你还不知怎么地你就把当官的给得罪了,或者就把权威给得罪了,当然这些当官的和权威们也不是好惹的,虽然他们不会当面提出来表示对你的不满,但是会采取以后不再理睬你了的办法,那么这以后你自己主动靠边站就是了,所以你说话不能那么不识相,因为不识相就自讨没趣。 在美国大学没有那么繁多的考核指标,他们所努力的就是为自己的终身教职而奋斗,为自己升职而奋斗,而升职评价标准是公开的,是通过同行评价进行,这个评价使得你自己必须努力才行。中国大学评价标准是被不知名的人评价的,关于他们所进行的评价是否公正是不得而知的,所以对于升职称人人都寄托在非学术的方面,即是依靠关系,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学术功底如何,所以大家都怨气冲天。所以你也经常会遇到许多自夸其能的人士,因为他们没有经历真正的同行评价,不知道自己的分量究竟几何,常常以井底之蛙的见解来解释世界,对于这种现象在中国这个缺乏批评、人人争当老好人的社会里也就见多不怪了。所以,是不合理的评价制度鼓励了人们的浮躁,它不能把人们引向真正的学术,只能把人们引向外在的名利追求。 其次,美国大学研究的都非常专门细致,这是我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来到美国后我感受非常深的是美国大学研究生的课程多,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生大多需要修90个学分,对于理工科的情况我没有仔细考察所以不敢妄言。来的时间不长,我听了8-9门课程,当然这是在两学期旁听的课程了,我发现这里课程就难度而言也就是中等水平,但他们把学习内容划分得非常细,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非常多,课堂教学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特别主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课堂使得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而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也都得到了实际的训练。我感觉他们的课程之所以能够这么注重应用训练,是与课程划分得比较细有关,也与教授研究得比较专门有关。 反观中国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则显得过分粗略,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领会为主,而没有进入到学生实际操作的层面。一般说来,我们的一门课程大概可以划分为他们的5-6门课程,这样我们的研究就不深不透,而他们的研究就比较深入,进而也容易与实际结合,学生也容易受到具体的训练。而我们的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一些若隐若现的东西,只有那些领悟能力极佳的学生才比较容易在其中受益。 后来我仔细地分析了这一差异出现的原因,我发现它们原来与学术传统差异有关。在西方已经有了一个稳健的学术传统,一般而言他们的研究都是从具体的研究对象出发的,所采用的是一种归纳式的研究逻辑。而我们的学术则缺乏一个严格的学术传统,而且我们的学术研究多从一些抽象的大命题出发,于是走的是一种演绎式的路线。这样的话我们的研究多陷于是一种思辨性探讨,从而缺乏实证操作环节,于是就变成无法经验的东西,那么学生要真正参与进来也就比较困难,当然学生也很难从中受到什么实际的训练。 而我在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时发现,所有这一切都与我们的体制有关,因为我们的体制把一些东西固定化和教条化了,那么要从事学术界就必须面对这层障碍,自然要设法突破它才可能继续发展,而要进行突破就不得不寻找理论根据,或者是进行一些前提性的思考,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进行了纯粹的形而上的思考。因为大家还无法直接面对体制的现实,只能使用比较含糊的语言来影射这些现存的问题。但这就是学术前提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学术话语就无法进步。西方学术界没有这层障碍,所以他们可以谈论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些更宏大的抽象问题。 当然也只有在这个时节我才真正理解了胡适先生所说的“少谈些主义,多研究点问题”的真正含义。尽管如此,我觉得胡适本人也不得不对思想上的体制进行抗争,他所参加的新文化运动就表明了这一点。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思想上遇到障碍必然要做的反映。西方学术界基本不存在这个思想上的障碍问题(当然是在实行政教分离之后),于是他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探索更为具体的问题。所以到西方后我们确实感到由于语境的不同,所关注的问题就不同,在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他们却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我们所认为的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们却视而不见。其实这不是什么思想上的盲点问题,而是不同学术界境遇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只是时代的反映,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不可能超越于时代,当然也不可能超越于具体的生活环境。这样对生活环境的感受不同自然话语也就不同。所以不能简单地进行中西学术对比或进行中美学术对比。而且比较谁先进谁落后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所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不同的。 当西方学术界思考的具体问题我们认为不重要的时候,你就无法说他们比我们进步。而且当我们比较两者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时,你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未必高明,所不同者主要是关注点的不同,这样自然而然研究成果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对话,而在西方主导或美国主导的世界,我们好象就是落后的了。所以我很庆幸中国的社会科学界没有完全拿西方的SSCI作为成果标准,如果那样我们搞人文社会科学的人可能个个都死定了,或者说大量作假就不可避免了,因为必须投靠外文期刊,必须有求于外语翻译,并且必须采取国外的话语系统。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估计中国不仅学术沦落,而且文化也沦落了。 三是我感觉美国大学教学和科研是合一的,而不是分离的。他们的教学内容就是他们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和研究的心得,所以讲起来自然具体生动,故而其教学水平也是科研水平的显示。而科研又是他们的兴趣展示,他们之所以研究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喜爱,自然就非常投入,他们研究不是为了别人而研究,而是为了自己而进行,或者说是为了满足的好奇心而进行。可以说他们的教学做是合一的。 反观我们的大学教学与科研则是分离的,教学未必是自己研究的和感兴趣的,而科研更不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凡对中国大学现状了解的人都可能清楚,大学里存在不少山头,也都划定了自己的领地,所教授的领域自然就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如果一个山头已经有人占领,后来者自然要回避,否则出现与别人发生撞车现象就很尴尬了。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同行是冤家”,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当然它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就是鼓励后来者去拓展新领域。如果你没有这种拓展能力那就不好意思了,你就只好捡或讨别人一些剩饭吃了。这也验证了达尔文的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而且也证明一个人的兴趣也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发展或进行培养的。当然前提就是当事人要认识到这一点,进行主动选择,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比较尴尬情况的出现。 就科研而言,问题就更多了,我们的科研机制是外部导向的,许多所谓的规划课题都是一些不知其具体意义的课题,而且也是不知道有没有真正答案的课题,反正在主流舆论的影响下大家都是要申报的,因为说到底大家还是为了钱,再进一步说也是为了自己名声,因为每个大学有考核啊,而且谁都想使自己比较体面一些,当然那些级别越高的课题就越体面了。这个时候的竞争就是非常残酷了,不管是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能够得着就是一切,而学术界的大佬此时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们会先下手为强,因为凭他们的关系和资历拿这些东西还是小菜一碟的,如果拿不到才让别人笑话呢。那些管事的人自然心领神会乐意送一个顺水人情,反正钱不是自己的,结果怎么样对自己都无所谓,而且这些大佬也是非常人情练达的,自然也会投李报桃的,这场交易反正自己不吃亏,所以天知道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所以拿不到课题人想法在争课题,所以就得努力使自己的兴趣与热点趋合。拿到课题的因为这些课题不怎么合乎自己的兴趣自然也不会去做,他们反正能够找到人做,至于这样做是否合适他们就不用关心那么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期望出产什么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只有魔鬼才知道该怎么办。你说这些大佬们自己不做,自己不会担心吗?当然也会担心的,因为毕竟还要自己的老脸呢。所以这也使得他们会分心。最后实在不行的时候也就呵出去老脸了。尤其当这些大佬在什么课题一律统吃的时候,他们想不分散精力都不可能。所以这种学术体制你就别指望创什么一流成果了,只要他们不造假就是烧高香了,至于什么伪劣产品,你得宽容他们,因为他们完全合乎制度的表面要求。 所以当科研和教学分离的时候,你不能指望他们的教学是一流的,也自然就不能指望培养的人才是一流的了。 而中国学术界搞得大而无边的什么规划课题,使每个人似乎都能够做,这个时候大佬们自然就当仁不让了。因为这些课题成果毕竟也没有什么可以严格测量的评价尺度,做好做坏都可以交差。学术界的大佬们应付这些小事还不是如同吹灰一般容易。 四是我感觉美国大学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外部评价制度。在美国大学的同行评议制度比较盛行,这个同行评议一般都是匿名进行的,而且要实行回避制度的,因为美国的或西方的法律制度压根对人性就不相信,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或自私的,如果不加以监督就会舞弊,所以他们设法在完善制度,使私弊减少到最小。这些评价包括学术发表、教授晋升、大学评估等各个部分。这种制度也促使大学教授必须严格和严谨,不能依靠投机而侥幸成功。而中国的大学外部评估也有,从来都不是严格的,都是私情严重的,包括学术发表,教授晋升,再到大学评估,有人说这是个系统造假工程,虽然话有点重,但可能不无切中时弊。如此各种学术腐败现象产生也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 究其根本,我感觉就是因为中美学术体制不同,美国学术体制基本上是独立的,行政干预控制到最小,依靠的是学术自治,而中国学术体制是依附性的,一切都听凭官方意志,大家都在官僚体制下讨生活,所以何必给官家过不去呢?大家一起跟着讨好就是了,因为这样表现得好的话还能够获得封赏。你看那些弹冠相庆的人有几个是实在人?所以大家该说的也就不说了,说了肯定不讨好。因为中国有句老话:祸从口出。因此大家都变成了聪明人,谁来批评和监督社会呢?谁来做这个讨人嫌的人呢?肯定谁都不想做,这样社会就变成一片和合景象。但大家都知道,缺乏批评的社会是不可靠的。 所以,我感觉美国大学的学术氛围是宽松的、研究问题是具体实在的、教学科研与兴趣是结合的,加上严格的外部评价体制,使得他们大学能够走向一流。相反感觉中国大学都是在混或糊弄,大学糊弄教育部,教授糊弄大学,学生糊弄老师,或者说教育部引导大学糊弄,大学引导教授糊弄,教授引导学生糊弄,这样大家都能够相安无事。当然最后都在糊弄老百姓的钱,而且大家都在喊真没意思,但是没办法,要生存大家还得学会糊弄,而且还得糊弄下去。 呦,说着说着就没谱了,是否我在不自觉地批评社会呢?如果这样的话真是罪过啊!这可不是我的本愿啊,我真的觉得来美国一次不容易,有了点感受还是不要藏私的好,还是应当与大家进行分享分享,可能这点可怜的公心也是祸端。从此之后我就要下决心少发一些议论的为好。 愿上帝佑我!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075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对美国大学教学和科研的一点感悟
zheng0210 2009-2-11 00:52
转眼间,从2008年1月9日抵达匹兹堡开始访问学者生活到现在已经1年了,1年的学习、生活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走出去战略真的是国家的一项英明举措,对中国学者开阔视野,提升研究和教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访问所在的匹兹堡大学是全美较好的大学之一,去年世界综合型大学排名37位,全美排名33位,其中医学、哲学、心理学等排名全美前三位。KATZ商学院同样在全美排名前50位,其中MBA被誉为全美最具性价比的MBA,而我导师所领导的战略管理研究团队是全美在竞争情报、联盟管理、网络管理和创新管理方面最好的团队之一,取得了许多非常出色的成果。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我对美国大学科研和教学有了点认识。 首先,我初步领悟了美国院校研究的精髓。由于研究方向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都是联盟管理和网络管理方面,导师对我在联盟能力方面的研究非常感兴趣,认为是战略管理的前沿课题,应该继续研究下去,虽然我知道国内管理界并不重视基础研究,特别是微观企业方面的研究,而且研究的心浮气躁,专业性和持续性都不长,加上相关政府部门的短期性行为导向,许多人研究的风向转变很快,今天一个学者可以还在研究金融管理或者战略管理,明天就可以研究循环经济,甚至更不相关的新农村建设,奇怪的是都能拿到高级别的课题(只能说这些人是真正的学者),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管理学出不了好成果的根本原因吧。而我相信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只要多出成果,只要走在研究的前沿,以后肯定会有收获,美国同行的案例已经说明了一切,美国与中国在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不同,他们专注于企业,因为他们认为企业是宏观经济的细胞,没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是建立在虚弱的企业群体之上的,国内这次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是一个明证,而美国这次金融危机除了一些投行和传统的制造业外,其他高精尖和消费品行业没受大的影响,甚至还有积极的增长,这与国内很多人所了解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同时这里的研究主要以团队研究为主,论文的发表也以团队为主,并经常以定期的学术会议为中介,进行团队内和团队之间(包括不同院校之间的团队,尤其是紧邻的CMU商学院)的学术交流,共同提升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一方面,作为终身教授,虽然是团队领导人,但是在发表论文,申请课题方面,尤其是论文方面,一般放在署名的最后,这样非常有利于青年人的成长,在这里一个博士生毕业,只要努力,一般5-6年就可以升为终身教授。另外一个现象是美国的商学院并不太过重视课题(可能有些欠妥,但是课题的申报确实是学术腐败的温床,当然也有相关的国家基金申请,但并不是学术考核的必须,这样非常有利于学者把精力放在真正的学术研究上,发表高水平的 学术论文),而把考核放在论文,当然不是国内那样一般的论文,只要交钱和人情就可以发,论文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模型和大量的实证数据(因此研究与企业\机构联系密切,真实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强)为依托,必须通过严格的评审制度上,年轻人一般都给予5-7年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在TOP10的杂志上发表6-7篇文章就可以拿到终身职位,因此学术成果和职称名誉的获得,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这样的考核对我们国内院校非常有借鉴意义。 在教学方面,我仔细考察了KATZ商学院研究生院的教学体系。与我们国内有较大的差别,它研究生教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讲究浅而专,MBA教学强调实战性(应用性)和团队组合互动式教学,而到博士阶段,则强调学生在专的基础上广而博。我在两个学期中,旁听了3门博士课程,有管理研究方法(美国博士教学特别注重有经济学、计量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综合而成的这门课程,是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国际市场营销、竞争战略,共计150课时,1门MBA的课,是联盟管理,共计50课时,感觉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量,根本就听不懂老师的课,另外上课的互动讨论贯穿整个过程,必须在课前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老师的课特别注重理论,一般管理学博士生必须充分了解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能灵活运用。因此,在KATZ商学院的学习,对我今后回国教学大有裨益,相信会有质的提高。 综上,在美国的访问学习的经历将使我在研究、教学上都受益终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39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大学人力资源开发教学花絮
罗帆 2009-2-10 15:20
美国大学人力资源开发教学花絮 在2005年US News的全美研究生教育专业排名榜上,明尼苏达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专业名列榜首,在美国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专业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明尼苏达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我进修了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调研、组织发展、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等6门课程,全程听课并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或撰写课程论文,亲身体会并了解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此外,旁听了定量研究方法、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课程的部分内容。 通过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以下五个方面的感受较深。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美国大学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室中的桌椅都是活动的,往往摆成套叠的U型,上课就像是开研讨会。 以人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调研课程为例,该课程重点介绍人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调研方面的相关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定性和定量的调研方法。任课教师Shari 是一位和蔼可亲、表情丰富的女士,喜欢穿欧式的裙装和高跟鞋。她的英语纯正,讲课时抑扬顿挫,有一种独特的旋律感。第一次上课时,她强调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要求,让学生们一一进行自我介绍,并将卡纸发给学生制作自己的名牌,要求每次上课时都摆放在面前。后来,我发现师生互相介绍,是每位任课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约定俗成的习惯,表明了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重视,以及学生主导和参与教学过程的文化。 图1 课堂小组讨论 Shari对基本概念的重视令人惊讶。关于什么是人力资源开发,她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将小组的看法写在一张大白纸上并贴在墙上,然后进行互相比较、讨论,最后形成大家比较认同的定义。 图2 角色扮演 人力资源开发与成人教育的调研方法五花八门,Shari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判断、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并派代表上台发言和演示。关于现场调查和访谈方法,有的小组选择了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手段,全组参与表演,惟妙惟肖,情景交融。 2、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 崇尚个性的文化背景和大学的民主气氛,使得美国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迥异,丰富多彩。 在我所接触的美国同行中,Swanson博大精深,桀骜不驯;Baiyin勤于思辩,才气逼人;Gary阅历惊人、热情诙谐;Shari思维跳跃,性情爽朗;Kenneth激情洋溢,率真自负;Barry崇尚自然,纯朴友善;Helena严谨求实,敏感细腻。他们的共同点是热爱教学,对学生尽心负责,但其教学风格明显带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色彩。 Swanson是美国人力资源开发界的学术权威,知名度很高。他是一个鹤发童颜的大胡子老头。据说,他对学生严厉,甚至有点凶!在课堂上,学生们必须全神贯注,否则跟不上他敏锐的思维节奏。不过,他对我非常友好,平时不但主动打招呼,有时还会来一个美国式的拥抱。刚到明大时,我在机房碰见他,斗胆请求他允许我去旁听他的课,他欣然同意。不巧的是,他的课与国际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时间正好冲突。我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不能听您的课,我感到很遗憾,也很伤心。而他却拍着我的肩膀揶揄地说:真的吗?我看你根本不伤心!我再次请求下个学期去听他的课,他又一次慨然允诺。没想到,后来不知什么缘故,他突然提前退休了,此后再也没看到过他。没能听成他的课,是美国之旅的一大遗憾。 图3 我与Swanson和Johnson在研讨会上合影 Baiyin是系里唯一的华裔教授,江苏人,学数学出身,不仅定量分析的技术高超,而且对中国哲学和文化情有独钟,经常提出新颖之见。他对我的关照溢于言表,不仅邀请我去听课,而且经常与我讨论一些学术和社会问题。他的教学方式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气氛热烈。但他在入乡随俗的同时,会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成果介绍给学生,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图4 我与Shari和Baiyin在系楼大厅合影 Gary的国际人力资源开发课上得生动活泼,笑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种族、肤色、信仰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和学历层次也不尽相同。每次上课,Gary几乎都以某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主题,穿上那个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除了重要的专题,他很少亲自做演讲。一般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自学课本,他则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在网上留言板或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经常向学生提问。学生们在课堂上看录像,做文化游戏和心理测验,然后进行热烈的讨论。平时,他们不仅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参加讨论发言,而且课后要在学校的教学辅助系统Web CT上参加网上论坛,提出学习中的问题,与特邀的人力资源专家在线对话;写作并上交案例分析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还要参加期中和期末的闭卷考试。 图5 Gary在课堂提问 为了帮助学生们互相了解和沟通,增进友谊,Gary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Potluck,每个学生带来了一份具有本国或本民族特色的食品,并且逐一介绍特有的传统美食和文化习俗。大家津津有味地分享着这顿国际化大餐,其乐融融。同时,也受到了全球化意识的熏陶,了解了彼此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图6 互相介绍本民族的传统美食和文化 图7 我介绍中国传统美食和文化 3、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 美国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获得显著成效的基本保证。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组织发展等课程教学中,教师们都要求学生做团队工作(Team Work)和项目研究(Project Research)。团队一般有4-5个人,自愿组合,选出组长并合理分工,大家商量决定做什么项目,以及如何做,最后提交项目研究报告。 图8 小组合作的项目研究 在旁听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时,我参加了一个团队。经过若干次讨论,大家商定以当地一家著名的时尚品牌店为研究对象,策划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讨论决定研究报告写作大纲,控制研究进度,负责拟订总体培训计划,并最后统稿;其中一位组员恰好是该店的职员,她负责收集和整理内部资料;有的组员负责现状分析,有的负责制定培训实施策略;而我则负责针对亚太地区顾客的消费行为制定销售推广人员的培训计划。除了利用上课时间进行讨论,大家还在课后通过邮件互相交流,并不定期会面。在课程结束前,本组上交了一份厚厚的研究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4、来源实践的专题讲座 在我参与的各门课程中,几乎都安排了来自实践的专题讲座。在组织开发课程中,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Tom进行了组织变革后如何调整人力资源政策以及调试员工心理的讲座;另一位人力资源咨询专家Julie做了组织开发咨询方面的讲座。在国际人力资源开发课程中,一位人力资源咨询专家介绍了她多年从事跨国公司外派人员管理咨询和培训的经验和体会。在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开发课程中,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做了并购人力资源整合专题讲座。 图9人力资源经理Tom的讲座 图10人力资源咨询专家Julie的讲座 此外,个别具有实践经验的留学生也被要求做专题讲座。在国际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自中国的博士生,中山大学岭南管理学院的副教授Xiaohui, 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和教学情况。来自的日本硕士生Naoko曾在日本公司工作,介绍了日本文化特征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图11 Naoko介绍日本文化特征 5、注重实效的实习环节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实习环节,制定了各类实习的具体的学分规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国内实习、国际实习、助教助研、勤工俭学等。国内实习由学生自行联系,通过在某个实习单位的实习,完成详细的实习报告,并由实习单位写出正式的评价意见。明尼苏达大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专业针对专业特点,组织了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实习,主要是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机构和有代表性的企业了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情况。2004年去了南亚国家实习,2005年去了冰岛实习,2006年去了台湾实习。国际实习一般由学校或学院联系,指导教师带队,学生自愿参与,费用自理。这些做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美国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专业的教学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主动积极的学习行为、来源实践的专题讲座和注重实效的实习环节等方面。这些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大学的相关专业借鉴。但在应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适度的改良,灵活运用。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6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按得奖者当时工作单位 历史上获诺贝尔奖美国大学排名
麦立强 2008-10-8 01:38
此美国顶尖大学获诺贝尔奖数目,采用的是得奖者当时工作单位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避免什么都算带来的混淆。根据此权威数据列表(2003),获得10或更多次诺贝尔奖的大学共计10所,其中剑桥大学是唯一一所美国之外的。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哈佛大学 美国顶尖大学列表如下: 1哈佛大学(Harvard): 30 2斯坦福大学(Stanford): 16 3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15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麻省理工学院 3麻省理工学院(MIT): 15 3芝加哥大学(Chicago): 15 6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 14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哥伦比亚大学 6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14 8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10 8洛克非勒大学(Rockefeller U): 10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耶鲁大学 10康奈尔大学(Cornell):8 11耶鲁大学(Yale):5 12伊利诺大学(U Illinois, Urbana):4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宾夕法尼亚大学 12宾夕法尼亚大学(U Penn):4 12洛杉矶加州大学(U California, Los Angeles):4 12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4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华盛顿大学 12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4 17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U Wisconsin, Madison):3 17西雅图华盛顿大学(U Washington):3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科罗拉多大学 17圣芭芭拉加州大学(U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3 17科罗拉多大学(U of Colorado, Boulder):3 17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3 17旧金山加州大学(U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3 转自 http://www.popyard.com/cgi-mod/newspage.cgi?num=234219r=0v=0
个人分类: 哈佛广角|567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