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自己调查自己—缺乏中立的马航失联调查会带来什么?
热度 1 lanxum 2014-3-19 11:54
自己调查自己——缺乏中立的马航失联调查会带来什么? 140319 李健 马航事件工作性质已发生变化,由前几天的单纯搜救变成搜救和调查并重。马航事件已不是一个马航公司所能解决了的,失联第八天时由马国政府开始接管。目前,25个国家参与搜救、 全球数百万人通过卫星照片搜寻失联飞机 。。。马航失联显然已不是马国一国或涉事几国的简单航空事件,而似乎演变成了一场国际事件。 数日来,无论马航还是马国政府,都遭到来自全球众多国家和媒体及公众对搜救和调查的质疑和批评。有报道说,“ 坑爹的马来政府,马航事件‘所有人都被耍了 ’”。 问题出在哪里?—— 马航是一家马来西亚的国营航空公司,是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 以利益相关方马国政府来牵头调查事件明显缺乏中立性 ,由此带来的结果肯定是质疑声音不断,所公布的信息肯定也会缺乏权威性。目前还没有一个全球性或国际性的组织来出面,这场看起来象闹剧的搜救和调查也必将会持续。尽管先前有国际刑警组织和国际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介入,但他们的出发点只是从他们本身负责的“专业”角度,并不能总揽马航事件大局。个人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之类的权威组织应该出面了,把牵头的、缺乏中立性的马国政府立即换下,它只做个配合的角色,这有益于马航事件的调查进展和真相披露。 缺乏中立的事件调查,有明显的天生缺陷——地位尴尬,自己调查自己,没有监督,涉及自身利益时会对真相信息发出干扰,使真相难以被挖掘公开。而公众只能苦等和期 待其良 心道德的发现,可这往往令人失望。 马航370与法航447的调查都存在“自己调查自己” 2011 年纽约时报揭秘 “消失的法航447航班” 。在2009年法航447航班失事以后,很多遇难者家属都将法航及空客公司的高管看做沆瀣一气的恶棍。纽约时报采访的一位巴西遇难者家属说,“法国调查机构早就定位了飞机失事残骸的位置,也明确了客机失事的原因,而迟迟不肯公布的秘密就是为了保护法航和空客两家大公司的声誉。”“他们不想让飞行线控系统的问题暴露出来。”被采访的法国调查和分析局调查人员费兰特承认, “ 调查报告是可操作的 。 ”但美国国家运输委员会(NTSB)前主任哈尔说他们的调查结果与法国大相径庭,“法国方面的做法是一个‘错误’”, “ 美国和法国调查部门最大的不同在于体制:每起事故都应该由两个独立的调查机构进行调查,法国调查与分析局负责整理技术数据,其他某个调查机构负责评判并考虑责任问题。 但法航447航班空难的司法调查拖了22个月才开始。。。” 纽约时报说, 法国政府虽然负责调查法航和空客公司,但同时也是这两家公司的主要投资者 。法国政府拥有着法航-荷航集团16%的股份,股权价值约为8.3亿美元,在集团董事会的15个席位中占有3席。法国政府还拥有空客公司母公司15%的股份,价值38亿美元。当然,每个国家政府都会在自己的国有航空公司占有一定股份,现在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法国调查与分析局在调查空难时做任何手脚。 但一个政府调查自己下属的公司确实关系到某种利益冲突 。结果就是,2011年春天进行的水下搜寻工作是完全由法航和空客公司现金资助的。当记者问曾担任美国NTSB执行主任戈尔兹,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允许这种同样的利益关系控制调查机构的时候,他笑着说,“不,不会。。。”。戈尔兹认为,“法国调查和分析局内部总带着政治的味道。” 在对法航447飞机残骸和黑匣子数据的分析,法航447航班坠毁的原因已经相当清楚,飞机上的皮托管(速度监测器)的确是出了问题,而飞行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控制好飞机。但就飞行员是否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好飞机法航和空客公司却有不同说法,法航认为飞行员没有问题,但空客的观点是即便皮托管出现问题,飞行员也应该能驾驭局面。 而对于调查单位法国政府来说,要把问题归咎于哪一方实在很难,因为法国政府是法航和空客公司的股东,存在利益冲突 。 法航与空客有关“皮托管”的扯皮经过 间接导致2009年法航447空难的皮托管故障,也从2003年到2008年,导致过空客A330和其同系列的空客A340客机至少17起事故。实际上 ,皮托管故障 问题早在2007年9月就被空客以“技术服务公告”形式建议更换成新型的,但法航的官方政策则是”只有在A330客机的皮托管确实出故障了以后“才更换,并在2008年8月要求空客拿出更换的证据,空客后来承认其并无证据,那个“技术服务公告”也被撤下。直到2009年4月,空客才向法航提交更换新型皮托管的测试报告,4月底法航决定为全部空客A330更换, 5月26日,第一批新型皮托管到货,但五天之后的5月31日,法航447航班从里约热内卢起飞时,新的皮托管仍然在法航的仓库里躺着还未来得及更换,机上的三个皮托管仍是老型号皮托管。。。 (照片来源:2009年6月1日法航AF447空难中期报告)
个人分类: 广义安全观|321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三国演义 1+1>1
dongzg101 2011-10-17 05:42
中俄战略安全磋商对华有利吗? 2011-10-15 14:58:19 浏览 42865 次 | 评论 10 条 中俄战略安全磋商对华有利吗?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据人民日报北京10月14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4日宣布:应国务委员戴秉国邀请,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将于10月19日至22日来华举行中俄第六轮战略安全磋商。 戴秉国与帕特鲁舍夫今年1月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第五轮战略安全磋商。双方曾就涉及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的战略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在当前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上,中国和俄罗斯都面临着美国及其盟友的挤压,有共同的战略需求 ,中国和俄罗斯在对付外界强权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 中国和俄罗斯面临着在国内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在国际上维护和平的相似任务。 虽然两国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各自都有不同的国家利益和各自的国情。因此,中国在与俄国的交往中,仍然应当有所保留才能符合中国的利益。因为,俄罗斯在政治上,仍然对中国抱有戒心。 例如中俄贸易虽大幅增长,但主要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增长。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虽然从互补的角度讲,双方有很大的贸易空间。但俄罗斯将石油天然气政治化,制约了石油天然气贸易。俄罗斯担心强大的中国对其不利,并担心能源管道经中国后,中国垄断其石油价格。俄罗斯不想变成单纯的能源出口国,因此在出售石油天然气的同时欲搭配石油天然气产品。此外,俄罗斯政府虽然关心远东地区建没,但因远东地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地方落实政府的决议有很大差距。这次普金访华原油贸易达成协议,但是天然气价格问题未能谈妥就没有签署协议。 在东海问题上 俄罗斯是与中国保持一致的。而在南海问题上,俄罗斯宣称自己是“中立”的,其实这只不过是在搞“两头都有糖吃”“平衡”把戏。 因为俄罗斯,印度,越南的关系基本接近战略伙伴,卖给他们的武器装备,有的比卖给中国的还要先进,俄罗斯每年都可以在出售军事装备上获得相当大的利润。而卖给中国的能源,可以说是未来俄罗斯经济的主要来源。因此中国与俄罗斯虽说是“战略伙伴”关系,可是在某种程度上讲,却是一种 “经济”关系。 现在美国把主要矛头对准中国,实际上就是减低了俄罗斯受到的压力。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成了俄罗斯的“挡风墙”。 若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俄罗斯会帮中国吗?这就很难说,除非在某种程度上,对俄罗斯“无害”而有利的情况下,比如口头声援,卖点武器给中国,在国际上力所能及的做一些牵制行动,也有可能。但是要俄罗斯,出手相助,恐怕就非常不容易了。若小国来挑衅中国,俄罗斯可能会保持“中立”,因为他们不可能撼动中国,俄罗斯还可以给那些小国卖点军火之类,自己又可得利! 因此,中国对于俄罗斯,是一个很重要、不可缺的国家,但是也是俄罗斯随时都在提防的国家。俄罗斯对中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所以两国战略安全磋商是有必要的,对于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利的。 正是: 战略安全应磋商 中俄合作利双方 各自虽顾国家利 共同语言应多讲 俄罗斯为何将千岛群岛武装到牙齿? 北非动乱基地组织与美国目标一致? 俄罗斯为何拒售S-300给伊朗?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一种能量的爆发 美国杀死美籍基地头目涉嫌违法? 罗姆尼做总统梦像奸商般推销自己 美国为何十年不能歼灭塔利班? 华西村 “炫富”有意义吗? 俄罗斯为何组建空天防御兵? 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为何被否决? 越共总书记为何来访华? 英国诬中国阿根廷要联合夺马岛 日本四千亿扩军威胁周边安全 印度纠合16国联合军演给谁看? 美国要在巴基斯坦扩大军事行动? 巴基斯坦为何要释放本·拉登亲信? 中国20年内能挤掉美国吗? 中国为何不参加《开放天空条约》? 菲律宾日本南海合作能牵制中国? 美国新加坡双边军演针对谁? 日下月钓鱼岛海域设大型舰为气候? 菲律宾为何敢纠集东盟瓜分南海? 中国抗议为何收效甚微? 美对台升级战机是偷梁换柱 美日为何强调深化同盟关系? 英法邀请戴秉国对什么话? 美国停止援助能阻止巴伊合作吗? 越共吴春历来中国干什么? 谁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9.11的受害者还有谁? 日菲联手对抗中国我们如何应对? 俄国战机为何要绕飞日本一圈? 埃以冲突为何愈演愈烈? 拜登不赞同把中国发展视为威胁 菲律宾得中国援助强军备对付中国 阿基诺三世访华改善了中菲关系? 以色列为何为客机装反导系统? 印度为何担忧中国“过分自信”? 野田佳彦能逃脱政治献金案吗? 9.11十年让人们反思些什么? 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战犯招魂! 4 上一篇 俄罗斯为何将千岛群岛武装到牙齿… 下一篇 美驻韩司令为何指中国是“潜在威…
852 次阅读|1 个评论
王淇著《从中立到结盟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提要
黄安年 2010-10-10 07:24
王淇著《从中立到结盟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提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0 日发布 书名: 《从中立到结盟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主编: 王淇 系列: 抗日战争史丛书续编外交系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印刷厂 : 广西民族印刷厂 责任编辑 : 郑纳新、江淳 封面设计 : 林胜利、赵子宽 责任校对: 李敏俐 经销 : 新华书店 出版日期: 1996 年 08 月第一版 印刷日期: 1996 年 8 月第一次印刷 字数 448000 字 页数 545 页 开本 大 32 开 850x1168 印张 : 17.875 印数 : 2000 册 价格 : 23.00 元 ( 精 ) 18 元 ( 平 ) ISBN: 7-5633-2244-2/K 075 本书研究的重点,是 1931--1945 年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从中立到结盟的对华政策,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分为 7 章。 本书的明显特点是第一 , 材料翔实 , 系统全面。本书避免了以往某些中国现代史研究者的通病,即不大重视对于关系国尤其是主要关系国原始外交档案的系统考查。《从中立到结盟》一书系统地研究了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等原始档案资料 , 并和中国国民政府及中国共产党的文选相对照。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未能有效利用和研究美国罗斯福图书馆档案所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 第二 , 结构严谨 , 观点务实。本书共分七章,从 30 年代初美国面临远东政策的抉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遏制苏联,扶蒋反共政策,联成一片又各自独立成篇。在前面的序章中还系统概述了从《望厦条约》到本世纪 20 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本书涉及这一时期美中关系中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的评述 , 见解务实 , 不落俗套 , 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序章中,书中认为 : 美国的最大利益在于争夺中国市场 , 而非占领殖民地 (9 页 ) 在一个世纪前的 19 和 20 世纪的这个跨世纪之交 , 美国逐步确立了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清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面对的是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 1899 年 9 月 6 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发表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声明,鼓吹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势力范围,美国要求利益均沾。 1900 年 7 月 3 日在美国的第二次门户开放声明中,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在华利益 , 主张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 , 反对列强独霸中国。 由于在东亚地区出现了另一个正在迅速崛起并妄图称霸东亚和独占中国的日本,虽然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申明 , 并非出于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 , 但是在避免中国沦为殖民地境地时客观上发挥了制约作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从它的提出到具体化有一个过程,如《从中立到结盟》书中所说 : 美国对华政策是在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和伍德罗威尔逊等总统任内发展和形成的。 在东北面对俄国和日本的争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与俄国一起均沾了中国东北的经济利益,抛弃了中国完整, 1905 年他在朴茨茅斯调停日俄战争,造成日俄在中国东北牵制的均势局面,并有利于美国在东北的经济利益。而 1908 年 11 月 30 日的罗脱高平协定和 1909 年 11 月 6 日美国国务卿诺克斯关于满洲中立化的备忘录,表明美国的门户开放以牺牲中国主权为代价。在此期间,美国的门户却向中国紧闭。由于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连续不断的排华政策,并于 1904 年拒绝修改排华政策 , 直接触发了 1905 年的中国抵制美货运动,并促成了为改善西奥多 . 罗斯福的美国政府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不良形象的庚款兴学。在谈到鼓吹新自由的威尔逊总统时,《从中立到结盟》一书指出了美国总统不支持孙中山而支持袁世凯的事实 ,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深入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学者认为美国政界人士对于中国的深刻了解甚少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 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日本的妥协时,面对 1915 年日本覆灭中国的二十一条,美国对日本的进逼作出了让步 ,1917 年 11 月 8 日蓝辛石井协定表明美国以承认日本在华部分地区的特殊利益换取日本信守门户开放政策和机会均等。 如书中说:美国政府把主要的精力集中于欧洲,而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不得不对日本作一些让步和妥协认为蓝井协定是:美国政府以中国的利益和主权为代价,与日本政府进行的秘密政治交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 , 体现了美国的利益,重申门户开放 和机会均等政策,维持了远东地区的均势。但是中国的主权完整受到了损害,中美关系依然处于不平等状态。书中谈到中国回到了受列强共同支配的屈辱地位,并认为美国在会上就中国问题提出的四点原则是门户开放政策老调重弹。 关于 20 年代美中关系,该书比较系统地说明了美国由操纵北洋军阀到支持蒋介石政权的过程,并得出结论说 : 20 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在支持蒋介石,控制国民党政权方面,获得了成功。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美关系史上美国由中立走向结盟继而介入中国内战的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从面临远东政策的抉择到由中立走向结盟,并取得太平洋战争的最终胜利,其后美国又面临国共之间的抉择。而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由失败走向胜利和振兴的转折的关键时刻,因而美中关系对于两国之间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从九一八事变和史汀生主义、从一二八事变到李顿调查团的活动、涉及麦棉贷款,白银政策和西安事变、从中国全面抗战到日本南进,美日谈判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从美中结盟,重庆军事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到 , 缅甸战役 , 美国对华经济和军事援助 , 《中美平等新约》的签订 及开罗会议、从蒋介石史迪威关系 到美国调停国共关系、从雅尔塔协定到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这一期间 , 美中两国关系始终围绕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展开的。《从中立到结盟》一书集中论述这一时期的各个事件都体现了务实可信的治史态度。 第三 , 注重国情 , 兼及球情。实事求是地把握好这一时期的中国国情和世界的球情的正确判断是能否正确评价美国对华政策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当时远东和世界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和反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扩张的矛盾,美日矛盾在主要方面是反对侵略扩张的美国和推行侵略扩张的日本的矛盾而不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狗咬狗的斗争。随着这一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中两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结盟。另一方面 , 美国 1929-1933 年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危机 , 胡佛总统无所事事,丧失了机遇,使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罗斯福受命于危难之机 , 致力于新政 , 大幅度地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同时为对付日益严重的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威胁,需要致力于克服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因而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中立问题,往往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重点。 在这个敏感问题上,要求美国改变自本世纪以来的中立政策显然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这个中立的实际内涵。从中国的国家利益来考虑,无疑期望美国在日本对华侵略问题上改变中立态度,积极支持中国抗日。但是在双边和多边的国际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析双边和多边的互动利益。从美国的国家利益来考虑,欧洲的安全,先欧后亚,避免两线作战,在本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初始终美国对外战略中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对华政策从中立到结盟的调整无疑是和这一总战略设想分不开的。如果我们在考查美国对华政策时一厢情愿地只考虑中国的国情,而不同时考查美国的国情和全世界的球情显然是不完整的。本书的可贵之处 , 正在于较好地处理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了研究中的某些误区。 当然本书也存在某些尚待商榷和不足之处。如序章在论述早期中美关系时过分夸大了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重要性,称在美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的对外贸易中主要得益于对华贸易 , 实际上 , 整个说来美中贸易额在美国早期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关美国对华文化政策书中论及颇少,在论述 1943 年美国对华关系时 , 书中忽略了对于罗斯福签署废除 1882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令的法案 , 而这一法案的签署 , 对于美中两国人民间的正常交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目录 前言 序章 1 .从《望厦条约》到门户开放 2 .金元外交与秘密政治交易 3 .由操纵北洋军阀转向支持国民党蒋介石 第一章 美国面临远东政策的抉择 1 .九一八事变和史汀生主义 2 .一二八事变,美国介入中日交涉 3 .围绕李顿调查团的活动 第二章 棉麦贷款、白银政策和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1 .棉麦贷款和因援华而导致的风波 2 .中美之问关于白银和币改问题的交涉 3 .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4 .西安事变后至七七事变前夕的对华政策 第三章 中立政策与平行行动 1 .中日全面战争和美国对华、对日态度 2 .《慕尼黑协定》对远东的影响 3 .抗战初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4 .美国对华政策的特殊篇章 第四章 援助中国抑制日本 1 .日本锐意南进,美国改取较强硬步骤 2 .美日谈判中的中国问题 3 .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五章 与中国结盟 1 .重庆军事会议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 .中、美、英第一次缅甸战役及其失败 3 .美国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对中国的援助 4 .空军援华和围绕陈纳德空战计划的争论 5 .《中美平等新约》的签订 6 .开罗会议的前前后后 第六章 对蒋史关系和国共关系的调整 1 .正面战场.的危机和史迪威指挥权问题的提出 2 .赫尔利对史蒋关系的调解及其失败 3 .美国对国共关系的调解及其战略意图 第七章 遏制苏联扶蒋反共 1 .《雅尔塔协定》与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 2 .美国由调解国共关系转为扶蒋反共 3 .美国对中苏谈判的干预 4 .美蒋勾结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附录一 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照片 23 张系笔者翻拍自该书。
个人分类: 美国书目提要(07-11)|5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阅后即删】中立观点是如何改变的?
Bobby 2010-10-4 17:56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抱定一种观点后,则很难被说服。大家可看看这篇文章《【转载】人人都是原教旨主义者》(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6658 )。 就某件事或某个人综合评价而言,中立、客观的观点几乎等于神话。即使有人说存在,也是一时的或短暂的,很快就会倒向其中的一方。观点跟位置、立场、利害、感情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不知不觉,甚至有时能让自己欺骗自己。这在心理学上已经是很明了的情况。 有两种情况很容易促使论者改变其所谓中立立场: 其一是所谓的天生反对派。天生反对派的特点是很容易滑入或置身于主流观点和大众感受的对立面。 其二是同情所谓弱者。我早在《胡说八道系列: 43 、弱者具有先天道德优势》(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007 )就指出:人类有一种天性,那就是同情弱者,而弱者则由这一种同情,很容易处于先天道德优势。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