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师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配角人生——钟世镇老师印象
热度 1 sstone2009 2014-10-23 17:23
托钟世镇院士给我即将出版的书稿《疾病控制论:实证与方法》赐序。不到一个月,我即收到了钟老师的寄来的序文,钟老师考虑周到,签写了两份。那几天,我为此很开心,仿佛实现了人生中一次巨大的进步。 2014年10月19日,我到广州办些事情,一下飞机,即联系了钟老师的秘书,他告诉我钟老师下午在办公室,我赶紧乘车前去。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第一军医大学,我曾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这里学习五年,为我从医和做医疗管理奠定了专业基础,这是我的母校。 1990年9月,大约下旬,从湖南耒阳军训回到学校不久,学员队给我们安排了一次讲座,主讲嘉宾便是钟老师。推算起来,当时钟老师已经66岁了,但记忆中并没有年老的感觉。演讲娓娓道来,钟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当珍惜、当勤奋、当锻炼好自己身体。阶梯教室里庄严肃穆,回荡着钟老师和蔼可亲的谆谆教诲,他的话语那样铿锵有力、那样富有感染力。就在那天,因为这样一位陌生的长者,一座灯塔,在我的心头静静地竖立起来! 在随后的校园生活里,钟老师给我们上过几次解剖课;偶尔会在教学楼或校园里遇见他;夜深人静,教学楼有一间办公室的灯常常最晚熄灭,有同学说,那是钟老师!当十六层科技楼启用,解剖标本要从教学楼搬过去,钟老师叮嘱着我们不要累着,也叮嘱着当心损坏,我们都知道:那些如艺术品一般的珍贵标本,是钟老师带着他的团队,铸就的中国解剖的丰碑,让中国临床解剖傲然屹立于世界医学界的巅峰! 在我离开母校十余年后,我在苏州大学攻读解剖学博士学位期间,学校邀请钟老师来演讲。那时候,钟老师已年过八十,他讲“数字人”,思维敏捷、谈吐铿锵,他不时用眼光与听众交流,目光所到之处,振奋人心!那次活动,我随导师在一些场合陪同钟老师,并陪同去机场。十分不巧,航班延误。随着延误的时间增加,我十分着急,钟老师却十分安定,他反复劝住我不要去麻烦机场工作人员。最终,当机场工作人员来安排的时候,钟老师便嘱我随司机回了。 那次经历,我聆听了钟老师关于数字人科学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感受到一位大学者的风采!我与钟老师在路途和机场中相处三个多小时,感受着一位大学者的安详、随和! 2013年暑期,在宁夏召开的《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三十周年庆典暨临床解剖学发展论坛上,我有幸又一次见到了钟老师。这本杂志,曾是钟老师一手筹建,担任了许多年的主编,以此为阵地发展临床解剖学、培育新人、拓展新的研究课题。参加这次活动的,有一些是他的学生,他们已经成为有成就的专家,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有钟老师的言传身教,也很好地借用了杂志这个平台。 一晃,一年多过去了。由于我学位阶段是在解剖学完成的,新的书稿有相当内容涉及解剖学,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请钟老师写序。从寄去书稿,到收到序稿,不足一月。钟老师在序文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许是一份殷殷的嘱咐,希望我不断努力、不轻言放弃;这也是一份有力的鼓舞和激励,美声、良器,或许就在当下。 钟老师毕竟九十高龄了,看着他老人家在赠书《配角人生》扉页上签名,用放大镜看名片上的名字,然后一笔一划写下来,还生怕写错,又一次令我感动,眼里几乎冒出热泪! 离开钟老师办公室,我默念着“配角人生”,涌起无限感慨。多么谦虚的老人啊!他不仅以此作为纪念书册的名字,也把此四字高高挂于办公室墙上,如此醒目!配角人生,钟老师是在告诫自己么?要甘做配角!这,仿佛也是告诫我的,做好配角!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7303 次阅读|2 个评论
随笔之110:《红心》“登高望远万里晴”
uvard 2012-4-23 20:13
红心 一颗红心立乾坤, 行端坐正祥云跟; 登高望远万里晴, 尊师敬长事皆顺。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者的鼓励
sstone2009 2011-9-17 23:27
上午给董老打电话,约了下午三点见面。董老告诉了家里的地址。我很准时按响了董老家的门铃。董老是苏州骨科的元老,他参加了天津骨科高级医师培训班第二期的学习。我第一次见他,是在2001年,那时候筹备《上肢外科杂志》,聘董老担任杂志顾问。后来给董老送过杂志,而多次见他。自2008年我不再参与杂志工作,便没有去找过董老。因为“骨科史”的编写,我决定向董老请教,一周前,董老上门诊,我去诊室拜访他,董老很鼓励,答应了我的请求,给我留了电话。 我向董老介绍了选题的来源,以及工作的设想和进展。董老说,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对年轻的学习和发展很有价值。鼓励我工作很辛苦,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尽量做好。关于题目的事,因为时间、人手的关系,不能做得特别全面,建议叫“简史”。 董老送了一本他副主编的《外科学简史》,签了“陆志方医师惠存”字样。 在与董老一个多小时谈话中,我感受了一位长者的智慧、仁厚,也多么荣幸地获得他的真诚鼓励。对我而言,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鼓励,无疑会给予我无限的勇气,冲破一切负面的影响! 谢谢董老!我也深深地祝福您!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很多人值得去感谢!
yuliping 2010-10-4 23:49
一直想写这么一个题目,一直也不知从何写起,因为要感谢的人太多,不能一一列举,如果不列举几例,似乎又过于空洞,想想既然对我有恩的师长和朋友,也一定不会计较我是否会在这里提起他们。到宁波两月有余,写这个题目的愿望更加强烈,就随手拈来吧。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不会走路的,别见笑,真的不会走路。当时走路的姿势是低头,速度快,腿不伸直,膝关节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弯曲状态。由于个子高,这种走路姿势其实很难看,也不正常。高一时按个子高矮站队,我和同学徐进同桌,他是运动员,于是就开始纠正我走路的姿势,经常提醒我,训斥我,偶尔不注意时他会踢我一脚,差不多也就 1 个多月时间,我总算会抬头挺胸,腿伸直了走路了。刚开始纠正时,由于腿伸直走路,膝关节韧带拉长了,有一周多的时间酸痛,可想当初走路实在是太难看了。 上大学,当时严格按照成绩排队确定推荐名额,然后再根据大学的排序确定对应的保送人选,没有什么不正之风的。这里非常感谢当年姜堰中学的校长连万能和班主任夏天林老师,不然再怎么样也轮不到我的,虽然让我自己考肯定也会考上不错的学校。 工作以后,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扬州经济干校当年的领导梁志成书记,他在我焦头烂额找工作时收留了我,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给我诸多照顾和指导。后来由于自己不懂事,不能从领导的角度体谅他的难处,反而对他还有成见,我在这里公开道歉。再举一个不懂事的例子,当年第一次到女朋友现在的夫人家,临走时我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她的父母道别,认为他们知道我走,干嘛还要讲?我自己心里其实没有半点不尊重的想法。现在想想社会进步了,像当初我这样的人应该基本看不到了吧,呵呵。 扬州职业大学是我第二个工作单位,好友胡宇锋将我引荐给文经系的刘小中主任,是他把我引进学术研究的大门。单位里领导、同事对我总体都比较支持,如果说这几年有点小进步,确实也亏了他们,这里没有半点客套的意思。 南京农业大学周曙东教授是我的博士指导老师,是他教给我一些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很多照顾,让我在经济比较困难的几年坚持下来,并且能顺利毕业。 武夷山老师是我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是他将我引向了科学计量学的道路。对武老师的为人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已经显得多余,我真的很庆幸遇到了武老师,希望在科学计量学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十几年前听别人说,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活着,当时实在有些想不通,因为这世道当时感觉太黑了。最近几年来,越发感到这句话是多么正确!别人帮助你,确实应该感谢,这不用说。退一步,别人帮助你,可能对他也有好处,那你也没有必要怀疑别人的动机。再退一步,别人不帮助你,他没有这个义务,你也没有必要计较。退一万步,即使别人整过你,你也要首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何况,他如果真要整你,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坏上十倍,是吧?所以还是要感谢他! 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大家能够认识,相处,共事,真的是难得的机缘。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多为他人想一想,可能的话多为他人做点事情,都抱着这个态度,其实这个世界可以很美好。 真的要感谢很多朋友,祝你们健康快乐! 2010.10.14 俞立平 于江北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470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