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敦煌艺术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看敦煌艺术展
热度 5 mdzhao 2014-2-17 20:04
今年年初,浙江美术馆、敦煌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一个“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展览展出了敦煌莫高窟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8 个复原洞窟,另有大量壁画临摹作品、彩塑复制品、藏经洞出土经卷等,还展出了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白描作品。春节前我去看了这个展览,感觉相当不错,对于我这样没去过莫高窟的人,也算是看到了那些艺术的灿烂和辉煌,特别是许多复原的洞窟其实到了敦煌也已经看不到了。另外印象特别深的是张大千的画,都是真品,以前还真没好好看过张大千的作品,他的作品与那些完全临摹的不同,完全是自己的再创作,而且可以看到他前期作品与后期作品见的变化。看完展览后当时便想写个观感,过春节一忙便搁下了。今天翻看手机里拍的照片看到当时的一些照片,还是选几张共享吧。可惜对手机拍照我至今还是没掌握要点,许多照片都照糊了,所以到网上又搜了几张图。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代表了公元4 至14 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中世纪的百科全书”,是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央大厅展出的根据敦煌莫高窟158窟卧佛、以4/5比例复制的涅槃卧佛。 展览搭建了5个敦煌莫高窟复原洞窟,这些洞窟都是从敦煌石窟艺术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搬来的,可以看到这些洞窟的原来形态。 这个是莫高窟第249窟的复原展品 上面这些是偶自己拍的一些壁画临摹作品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展览中还展出了一些藏经洞出土的文物,包括出土的写本和刻本。这些都是手抄的经文之类的,应该是非常珍贵的。对于古籍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这些手抄的经卷应该更加珍贵了。看这些抄本的时候,偶脑子里突然想到“疯狂的石头”的情节,想着要是有几个盗贼打这些文物的主意,不知道浙江美术馆的安保工作做得如何?看到这些秀美的字,想着这还不是什么书法家的作品,想想现在的人,不知还有几个能写出这样的字来? 注:前面4张图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照片分享|9138 次阅读|15 个评论
有感于参观“走近敦煌艺术展”(2010年10月5日)
黄安年 2010-10-6 07:09
有感于参观走近敦煌艺术展 (2010 年 10 月 5 日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6 日发布 5 日上午 10 点 , 我们参观了位于炎黄艺术馆的走近敦煌艺术展。来这里参观的人很少 , 敦煌石窟的专业讲解员小杜向参观者作了深入浅出兼有学术内涵和知识趣味的讲解,整整 45 分钟引人入神。 24 年前的 8 月,我去过敦煌,也参观过其中有代表作的石窟,现在的布展手段和当时相比 , 有了许多进步。举例来说 , 那时的洞窟门是破旧的木门而 1987 年时由于邵逸夫先生的赞助,已经换成了铝合金的门。现在敦煌莫高窟等石窟的保护和维修迫在眉睫,急需社会对敦煌石窟的世界独一无二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有所了解和为石窟的保护和维修贡献力量。 这样的艺术宝库保护和维修需要走财源多元化道路,仅仅靠国家投入是不够的。需要走基金会社会损赠道路。 为了研究、保护和开发敦煌艺术宝库,笔者建议敦煌艺术机构有权招收各个研究生含敦煌学研究、敦煌绘画研究、敦煌舞蹈研究、敦煌佛学研究、敦煌服饰研究、敦煌艺术维护研究、敦煌音乐研究等专业。敦煌学是国学 , 需要有耐得寂寞,潜心研究的学人以毕生的精力奉献于这一学术事业。 其实祖国著名的石窟艺术保护并不限于敦煌,还有新疆的 克孜尔千佛洞 等地。 展览会展出的均为复制品 , 既不允许照相,又没有文字资料提供 , 影响了展出的社会效果 , 建议展览方加以改进。 照片5 张是笔者即时拍摄的外景 , 塑像为纪念炎黄艺术馆的创办人黄胄 (1925-1997) 附报道 : ******************* 走近敦煌艺术展在炎黄艺术馆隆重开幕 2010-10-4 16:08:47 | 火爆展会网 屹立在鸣沙山深处的敦煌莫高窟,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璀璨的多元文化,犹如一座艺术宝库吸引着无数的朝圣者不畏艰险、跋涉千里来一瞻敦煌艺术的魅力。然而,敦煌不是从来就这样美 ! 敦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风霜,是无私守护着敦煌的专家学者们的心血凝固了她的美。她是一个美丽的女神也是一个脆弱的婴孩。   纷至沓来的朝圣者,看到敦煌璀璨夺目的同时,可能却看不到敦煌历经风霜之后的脆弱与斑驳 ; 可能看不到一代代敦煌人为了守护敦煌艺术做出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 9 月 28 日开幕的炎黄艺术馆走近敦煌艺术展,为人们了解敦煌、了解敦煌艺术掀起了她神秘面纱的一角,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到敦煌艺术千年不灭的艺术魅力的同时,通过集中展示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敦煌石窟壁画的摹品及影像资料,首度揭秘数代敦煌人历经六十余年保护敦煌艺术的传奇故事,让我们知道:敦煌不是从来就这样美 !   走近敦煌艺术展隆重启幕   伴随着 3 分钟驼铃叮咚的鸣沙山影像展示,走近敦煌艺术展隆重启幕。本次艺术展是中国民生银行与您共同关注人类艺术流失守护敦煌全国大型募捐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是民生银行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守护艺术敦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 9 月 13 日启动以来,已得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 20 多万人的关注,从社会名流到普通民众,都对于敦煌莫高窟的困难现状表示了极大的痛心,对于如何保护艺术宝库表现出高度的关注。   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组长李洪峰、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北京市人大常委副主任柳纪纲、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张建新、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惠福、中国人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向荣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李最雄、炎黄艺术馆理事郑闻慧、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炎黄艺术馆馆长何炬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著名艺术家刘晓东、喻红参加了走近敦煌艺术展开幕式。   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著名艺术家刘晓东、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分别致开幕词,洪崎与樊锦诗院长共同为此次展览揭幕。   一样的敦煌不一样的敦煌艺术展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八十多件敦煌艺术品和珍贵文物,包括壁画艺术、建筑、雕塑等。其中,最大亮点是首次集中展示敦煌石窟壁画中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临摹品及影像资料,首度揭秘数代敦煌人历经六十余年保护敦煌艺术的传奇故事。另外,展会上还将首次展出一些关于敦煌莫高窟保护历程及保护案例图片、病害样本 ( 图片 ) 等,让观众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敦煌。   炎黄艺术馆一层展厅集中展示了敦煌莫高窟不同时期壁画的临摹作品其中不乏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人的佳作,画作色彩富丽,形态多姿,正如常沙娜所言:好像又回到了敦煌莫高窟 !   二楼展厅是对敦煌石窟的场景复现,通过营造极具真实感的洞窟,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敦煌的独特魅力。视频播放展示了敦煌保护人员修复敦煌壁画的过程,让观众了解到保护修复敦煌壁画的真实一面。   展览中我网采访到著名艺术家喻红,喻红谈到:走近敦煌艺术展的布展很新颖,除了展示临摹的敦煌壁画和彩塑,这次展览还着重展示了壁画的破损、修复。这样一个展示的方式,普及了知识同时对于不了解这方面的观众来说应该是很有意义的。敦煌无论哪一个窟,它与画一幅油画、做一件雕塑不同,它不是孤立与周围环境的,而是与自然包括戈壁滩、空气、水、人等周围的环境产生着共鸣感。我们认领了莫高窟 272 窟, 272 窟是最早期的洞窟之一,佛教刚刚传入,那种奔放自由的表现方式很吸引我,捐助后现在 272 窟已经修复好了,年底会去看一下。 --- ★ 文章来源:火爆展会网 http://wenjiaozhan.1131.cc/xinwens/52625 *********************88 走近敦煌艺术展开幕 http://www.sina.com.cn2010 年 09 月 29 日 ?00:02??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 【记者阮修星 28 日北京报道】   为了延续千年敦煌的生命,展示艺术敦煌的辉煌,将守护敦煌行动推向深入,由中国民生银行发起,联合敦煌研究院等共同举办的走近敦煌艺术展今日在京开幕。   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和资金匮乏,敦煌莫高窟面临着无力维护、人类艺术面临流失的困境。本次艺术展是守护敦煌全国大型募捐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宣传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吸引全社会对于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为传递中华文明的火炬贡献力量。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929/00023468124.shtml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5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