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女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女生

相关日志

写写那些让我既爱又恨的学生
热度 8 runrun 2011-9-21 19:34
我的宗旨:宣扬特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让更多的人关爱特殊人群。 声明:文笔比较幼稚,内容比较浅显,望见谅。 和学生在一起生活也有十来天了,对学生也算有一定的了解,写点东西来做个留念吧。 蒋小雨:你这天杀的小坏蛋,我来这才短短三个星期,你就把我气得疯掉了,看着你就觉得讨厌,听到你的声音就觉得可恨,看着你那幽怨的眼神就可恶,脑子不好不是你可以随便讲话的理由,我真的不想对你动粗的,你可以乖点吗?可以不要一天到晚唧唧歪歪吗?让你扫个地你却拿着笤帚去打人,让你去到个垃圾你能把垃圾桶丢了,请问,你还有什么用啊?你上课就不能少说两句话,下课就不能不去欺负别人吗?虽然你的很多行为让老师觉得很生气,不过你还是有优点的,起码看见我也会主动向我问好,这点还是不错的嘛! 李召MIN:你这可爱的小坏蛋,第一次看见你就对我又搂又抱,整一小色鬼,天天就喜欢摸老师的手,天气不好的时候你会抽风,让你干活你就躲,发脾气,让你洗碗你还摔破碗,还经常抱着男同学乱亲,把别的女生压倒在地上,你的缺点很多,多得老师都数不完,但老师还是很喜欢你,因为你很可爱,不开心的时候逗逗你老师就觉得心情很好,问你以后长大了要娶谁当媳妇(徐老师),家里有房子不(有),虽然你说的话很傻,很没脑子,但老师爱听,老师愿意对你好,哪怕有时候你把我惹得暴跳如雷。呵呵,你真的挺幸福的,你的家人对你也好,疼你,爱你,冷了有人给你送衣服,生日有人给你买蛋糕,老师都没那么幸运哩。希望你能开心快乐,希望在你父母年老的时候这个社会能给你关爱,希望你的才艺可以在相关的平台得到展示。(今天你这小傻瓜居然不吃晚饭,看着你那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就忍不住想对你好,呵呵) 陈小炫:你这吝啬鬼,老师不喜欢你了。问你拿东西吃,你居然不肯给我,抠门。(经典的一幕:一天晚上,我看见这小家伙两只手都拿着饼干就问他拿,他不但不给,还转过身去然后再饼干上喷口水,够狠的吧) 榛榛:我受不了你那眼神,真的很色很色,你能不要那么色吗? 兴兴:你是男生,男生胆子不能那么小,你很可爱,但老师求你吃完饭多的时候可以不要死喽我吗?我很重,你抱不起我的。 赵静怡:你这抽风的小孩,人见人怕,天天欺负我,今天还向我吐口水,我都没脸见人了,你怎么就那么喜欢欺负我,好歹我也是个老师吧。(赵静怡同志贼会拍马屁,看见别人就说美,看见一个老师最爱说:刘老师你好美!奶声奶气,让人吐血)赵静怡同志最怕我班李召民,哈哈,这个让我很高兴。 曹文倩:你这个博爱的人,见人就说爱,你的爱都泛滥了。你这死小孩越来越不尊重我啦,还说我是大胖子,我真想揍你啊。 玲玲:读书不行,唱戏那叫一个绝,我是完全听不懂你在唱什么,不过也算是有模有样吧。(这个死小孩,今晚居然训练我唱戏,还让我立正,在我面前劈腿,还打我,别人看见我都说我白痴。今天听着她对着我唱戏,我有一种感觉,她说话怎么那么像念经啊,完全听不懂,很有巫婆的范。) 小金鱼:天天都爱哭,你眼睛哭得肿肿的,你这孩子究竟有多少眼泪啊,你敢不敢有一天是不哭的。 小曹:走路不稳又怕死,见人就喜欢叫,还喜欢让人抱,不过你倒是挺可爱的。 学生们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哎幻想,经常碎碎念。有的懒惰,踢一脚动一动。有的上课一条虫下课一条龙。有的乖巧可惜娘娘腔,没什么特点。有的精神有问题爱吓人。有的脏兮兮不爱干净。有的专门捡垃圾。有的当着少爷来养,天天吃高热量食品。有的超智障可是乐感好。。。。。。。。 在特校里,除了正常小孩,什么小孩都有。这些小孩,经典啊。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可以听话点,不要天天惹老师生气的话,老师会更爱你们的!
68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是一个“变态”的人
热度 13 runrun 2011-9-17 18:14
我的宗旨:宣扬特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让更多的人关爱特殊人群。 声明:这篇东东写我自己的,很扯淡,喜欢看科普的不要看这篇文章,对长得像男生的女生持有偏见态度的人建议您也不要看,因为我不想世上又多一个讨厌我的人。(本文与特殊教育无关) 别人说我是一个奇怪的人,我自己也检讨过了,终究没发现自己有多奇怪,自我感觉自己的很多行为都在正常的范畴之内,何怪只有,也就“特别”了一点而已。 性别。我百分之百是个“女生”,纯女生,不是冒牌,也没做过变性手术,就是长得比较“爷们”罢了,我也不想如此的,俺妈生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的生下来就是个漂亮的“娃娃”,像个小公主,可惜是个男生;女的(即本人),生下来就像个大面包一样,胖胖的,一点女生的感觉都没有,村里的人都喜欢叫我“大包”。大家都说我妈把我俩生反了,我哥应该是女生,我应该是男生,我妈也只能笑笑罢了。从小就喜欢以男儿身打扮(从小就排斥穿裙子,谁给我买裙子最多只穿一次,穿完就会沦为抹地布),头发总是全班最短的(还喜欢剪那种老土的发型),穿的总是男生的衣服,行为总是大大咧咧的(和男生勾肩搭背那都是常事),小学如此,中学如此,大学如此,我头发一直都是短短的,衣服穿的要多中性有多中性,甚至偏男性,行为依旧如此,一点小女人的感觉都没。站在女生的角度看来,我长得那是很对不起人民大众的,但站在男生的角度看来,怎么说我也算帅哥一枚吧。同学对我的期待是,希望能看见我留长头发,穿裙子,哼哼,怎么可能,打死我也不穿,我自己想想都想吐。。。。。。。不是我自己不想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是我不知道该从何改起,很想问一下,为什么女生就一定要把头发留长,短短的不行么,为什么女生不能穿男生的衣服,男生的衣服质感多好啊,穿起来多舒服啊。。。。。。。虽然我长得很男生,可我也会做饭,也会洗衣服,也会做针线活的嘛,凭什么因为我长得男生就“歧视”我,哼哼。 某些行为。抠门是其中一种,对自己要多抠门有多抠门,对别人要看是对谁了,有时过于大方,有时又过于小气,这个不细说了。还有一种行为,我自己也觉得挺奇怪的,就是我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只要是我自己一个人,我就喜欢把门窗紧闭,甚至把窗帘拉上,不知道自己是缺乏安全感还是怎样,在家也如此,在办公室上网也如此,不关窗不关门我就觉得心定不下来。这个还不算经典,最经典的是夏天在家的时候,我喜欢盖着棉被睡觉,大热天的,门窗紧闭,什么电器都不开,就这样闷着,谁到我们家看见都觉得我很奇怪,爸妈说过很多遍,骂也骂过了,就是不奏效,这两年好点,终于没那么变态了,不过紧闭门窗这种行为还是改变不了。 爱好。我的爱好老多了,什么都爱,所以什么都不精,没专长,这也挺可悲的。对,我还有一个特殊爱好,装智障来哄我妈,向我妈撒娇,只要能哄我妈开心,装啥我都愿意,因为老妈只有一个,我希望老妈开心。 喜欢的东西和人。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喜欢老男人(或许是因为缺爱吧),这点够特别的,其实也不算喜欢,是崇拜罢了。特别崇拜那些成熟稳重有魅力的老男人,可惜,男人们都有家室了。我的目标是:找一个“老”男人,让他疼着我,过完下半辈子就够了! 我,缺少安全感。。。。。。。。
706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开辟新时代女生职场之路
dongzg101 2011-9-11 10:56
http://edu.ifeng.com/huodong/special/ssinchina/
1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在创造什么样的生活?
热度 1 techne 2011-9-6 02:34
我们在创造什么样的生活? (草稿,请勿引用) 王 键   去宜家购物   今晚去IKEA(宜家)逛了一圈,IKEA是我很喜欢逛的地方。记得刚来上海时,第一次去逛那里就感觉很好,当时还买了个19元的不锈钢小水壶,可惜用了一阵之后壶盖上的塑料钮出了点小问题。后来合伙租的三室公寓意外被房东收回,搬家时小水壶顺手送给了斜对门的女生,虽然是个问题水壶,她似乎还蛮喜欢的。   今天去逛忍不住又买了几件小东西:带盖的陶瓷咖啡杯,白色小闹钟和一个厨用定时器。但其实IKEA的魅力却并不在于这些小件东西,虽然它们也做的蛮精致的。窃以为,IKEA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产品设计和销售模式。   在IKEA的商场里面逛一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从沙发桌椅到床垫床板,从毛巾鞋垫到饭锅调料瓶,总能找到很多吸引眼球的物品。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设计的非常精致。先不说产品的价位,其实这个大家也都知道,IKEA的产品价格大多还是比较贵的。但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很多产品都非常值得欣赏。记得有一种大开口带软木塞盖子的调料瓶,设计的很前卫时尚,如果有一个很摩登很现代化的厨房,配上几个这样带有环保理念的时尚瓶子,那感觉一定是很棒的。还有很多组合家具什么的,看到之后蛮享受的。虽然笔者不大可能去买这样的家具,但很愿意仔细看一看,吸收一下其中体现出的那种非常现代的设计理念。   IKEA的另一大特点在于它的销售模式,可以说是非常强调以客户为导向的。在IKEA的商场中,每一件物品都非常直观非常具身地呈现在顾客面前,基本上可以达到让顾客充分体验到直接使用这些产品的效果究竟是怎样的,有很多隔间装饰成卧室来配合够成整体氛围,在组合的情景中体现出每件产品设计的魅力。至于像沙发、床铺这些商品,顾客基本上可以随意体验,甚至横躺竖卧一番,充分感受产品的质量和感觉。   走到提货处时,顾客还可以充分感受到IKEA的那种直线条和大气磅礴的风格。一片片高大的架子,一排排的产品被充分压缩在一个个浓缩了的包装箱里。顾客可以随意查号,提货,付款,走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禁不住会想:虽然瑞典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但什么才叫做“地大物博”呢?IKEA体现出的这种理念,可谓给出了“地大物博”的极佳诠释。   IKEA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去购物的人当中老外极多。今天去付款时,就被两队老外夹在中间,前面是一大帮说英语的,后面则是一对来自巴西的年轻帅哥美女。以前每次去逛,也总会有很多老外。那对巴西情侣买了一对架子上用的搁板,就是放在书架或货架上的那种。其实笔者的书很多,多到没地方放,早就想买个架子,但一直没舍得买。前一阵IKEA打折时,最便宜的五层毕利书架促销,仅199元。但看了几次虽然很眼馋,最后还是决定不买。这次逛呢,也挺想买标价149元的四层书架,但最终仍克制住决定不要买。刚好看到这对巴西情侣买架子隔板,蛮好奇的,就抽空等那男生离开时搭茬问了一下那位年轻漂亮个子能有1米8的女伴:“如果你们要离开,这些东西能带走吗?”那女生听了倒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说“我们住在这里啊”,我最后半开玩笑地逗她:“会住100年吗?”,不过她听了只是笑,也多没说什么了。   顺便再提一下,紧挨着IKEA商场的结帐处,就是卖冰淇凌、食品和饮料的销售点,可能是为了提高人气,该销售点的冰淇凌仅1元一个,而5元可以买个hotdog(无非是一块长面包夹上一根油炸香肠,自己再抹上番茄和芥末)外加不限量畅饮的多种碳酸汽水饮料。笔者每次去都会花上6块钱消费一顿,主要是蛮好玩的,更可以喝足一顿汽水。   帮老外租房   恰好,在此前的周末,笔者的老外朋友要租房,因不懂汉语他让笔者帮忙。这一天笔者可是被累的够呛。这次实在是没办法,因为他这次租房很急迫,不帮忙的话他会很难办。而笔者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也很一般。记得以前有个认识的在外企工作的上海女生,曾跟笔者表述过她使用英语到非常辛苦的程度,当时还不太理解,因为她毕竟是在上海而不是在国外工作。她就具体解释了一下,说是每天只要到了单位,收信写信看材料写材料,跟周围的人讲话沟通,电话汇报……总之所有的一切,所有思维,全都是English。当听到这里时,当时笔者才有点理解了。   这次帮老外租房,笔者终于有机会切身体验一下类似的情景。当然了,这次还没有到完全用English的程度,但也经常是这边讲完了,那边好几个人用眼睛盯着我催促我等着解释,紧接着那边几个人叽里咕噜回应一番,这边又追着我询问内容……总之,这带着压力感觉确实就很不一样。等到这一天下来,基本上一大半的时间在说英语,剩下的时间也有一半是在把老外朋友的话转成汉语,到后来真的是累的精疲力尽。笔者晚上很少能在12点之前睡着,而当天晚上,竟然破天荒地在11点钟躺在床上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等一睁眼睛都已经后半夜了,发现灯和电脑屏幕都亮着……   言归正传,就详细说说这次租房的感受。笔者在一天中陪老外联系了约20家中介,跑了5、6个店面,总共看了8处公寓。第一个感想是租房的价格,若同以前相比其涨幅之大令人瞠目。记得在2009年初,笔者当时想搬家,并没有通过中介就联系到附近的一处一室一厅的房东,那套公寓还是挺宽敞的,当时房东给的价格仅仅是1600元。但由于笔者当时承担的合租费用才600元(那套公寓是老房子后来已被拆掉,新盖公寓的房租有望创出新高),而且并不是非搬不可,就同原来的房东协调了一下,此外试图进一步下压这套一室一厅的价格未果,就没有立刻租下。结果转眼这套公寓就被别人租掉了。   那么,这次租房看到的信息,基本上可以得出个很明确的结论:现在的租房行情,同样一套公寓的租金,比当时至少是翻了一倍吧。看了很多套公寓,最后老外朋友选择了位于康平路的一套高层中的一室户,还比较宽敞。中介和房东最初报价是4000元,最后价格被压到了3300元。实际上,这套公寓同我前面提到的2009年1600元的公寓,条件基本上是很相似的。那么,可以说这价格就是翻了一倍以上。   第二个感受,则是老外对于享受生活的理解。在最后确定选择那套公寓时,我给他的建议本来是选择靠近南丹路的另一套公寓,那套公寓是高层中的一室一厅,面积更大更宽敞,但价格压不下来要更贵一下,最低3800元。但老外朋友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康平路是个充满神秘的地点,不仅位于历史上的法租界,而且是上海市委乃至CPC某些元老的居住地,“住在那里绝对是很多外国人的梦想”,他如是说,“每天骑车往返于那里,呼吸着周边的空气,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会让人感到精神振奋”。   再就是老外对于合租的理解,西方人对个人隐私看得很重,很讨厌被别人打扰。基本上,在上海长期居住的外国人,只要条件不是太差,就不太可能会选择同别人合租一套公寓,尤其是同中国人合租,可能性基本上为零。此外,西方文化中对个人和个性的强调,可能也是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他们首先考虑的似乎不是节省钱这类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居住环境时,并不会以牺牲个性和周边环境为代价,来节省金钱。   我们在创造什么样的生活?   看到房租大幅上涨这件事,让笔者感到有些心惊肉跳。其实这位老外朋友也不算是有钱人,此前他跟我沟通已经坦陈能承受的租金上限是4000元rmb。那么在和中介沟通时,我很明显能感觉到中介都有一个普遍的腔调:这点钱这个价位已经是很低了,不太容易租到很好的公寓。那么在议价的过程中,老外朋友也“很不自知”地指着附近的“东方曼哈顿”之类的公寓,想让中介帮着提供相关价位的公寓,结果被中介面带讪笑地告知:那里的公寓,租一室一厅的价格最低也要7、8千,告诉他之后他也吃了一惊。于是也不敢再问类似的公寓了。   实际上,最后拍板的康平路的这套公寓,也并不能算是很好的公寓。除了位置很好,楼层较高,视野开阔,环境安静,内部还算整洁之外,这套公寓的装修以及格式并不是很好。实际上它的价位也反映出了它的档次。然而,笔者这一天考察下来,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在这一带以及周边地区,如果想租到一套稍微有点档次的一居室公寓(一室户或者一室一厅),只要不是很差,没有个3000块的价位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联想到上海(中国)的实际工资水平,笔者不禁觉得有种怪怪的感觉。说来这位老外朋友当然不是穷人,但也算不上有钱人,可是在他的消费观念里,基本上他花掉100块钱近似于我花10块钱的感觉,大致是这个比例。即使不说买房,仅仅谈到租房,若想过上最基本的较有私密性和独立性,能够享有基本做人的尊严,但同时也并不算奢侈的生活——就如这位老外朋友的租房要求,如果它可以被看成某种“基准”的话。但这样的生活,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似乎仍然是“太奢侈”了。   实事求是地看,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它们的技术水准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都还不是很上档次,更不用说引导新理念和新时尚,而我们的文化和创意,也都还不是很发达很能吸引人。联想起我们政府手中握着的那么多的欧美国债,以及不断创新高的大量财政收入,再看看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和思想境界,它们似乎是不太相匹配的。当然,如果再看看高耸如云的房价和愈炒越热的房租水准,这种怪怪的感觉会变得愈发强烈而不可收拾。   "IKEA"的中文名字恰好叫做宜家,这个翻译名如其实。可是,为何中国却创造不出像宜家这样的设计理念、销售模式乃至生活方式呢?宜家,“适宜自己的家”,对于广大中国人而言,这样适宜自己的家到底会在哪里?——如果这些人最终的命运,不只是奴役别人的奴役者,或被别人奴役的奴隶。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698 次阅读|1 个评论
遥想当年!
JianTang 2011-9-3 21:28
哈哈,见到年轻的面孔和新奇的神情散布在学校的各处,不禁感慨,又是一年迎新时。 想当初,我也是这样,懵懵懂懂的进入了我的大学! 那时候,很年轻,想好好学习; 那时候,很注意形象,见到女生会格外酷一下; 那时候,很单纯,觉得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那时候,很听话,辅导员的话记在心间,连他表演的魔术都觉得是真的; 那时候,还没有普及电脑,我还喜欢看书,恶补了家春秋和雾雨电; 那时候,口袋很瘪,刚好够看2元一次的电影; 那时候,一顿午餐2块钱,但还是吃不饱; 那时候,女生很傻,还喜欢穷小子; 那时候,我很学英语,买了第二期的疯狂英语(第一期被我上铺的兄弟买了); 那时候,我一心想入党,看到我上铺的兄弟在看圣经,觉得他很邪恶; 那时候,房价很低,觉得我工作三年就会有自己的房子; 那时候,我很乐观,觉得前途光明; 那时候,我喜欢运动,头发浓密; 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今晚有两个刚入校的小伙到我实验室,见到他们,就像看到11年前的我!唏嘘不已!
2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Chrome扩展:编程朝“页面”发展
seawan 2011-8-24 16:22
看来, 软件编程时向着越来越“网页化”的方向发展了。 Chrome的扩展,实际上就是页面, 由html,javascript,css等构成。 今天看到wing微博客户端,是去年一个大二女生做的。 没有使用过FLEX,但是估计门槛很低,同样是“页面”性质。 另外,多样性是整体健壮的基础。 如果在软件相关的学习中放弃“成绩”的追求, 致力于“多样性”和“创意”, 估计可以“折腾”出来更好的结果。
个人分类: 随笔|3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晒晒自己(伪寒门子弟)的学习经历
热度 2 crefine 2011-8-18 21:56
这几天科学网上一直在热议寒门子弟学习环境,就像股票要炒某个概念一样,我也跟个风,聊聊自己的土鳖成长经历,供大家一乐。 我算寒门子弟吗?长这么大就记得吃了。 如果是1976年能够喝牛奶算是非寒门,那我是贵族了,爸爸说我一天可以喝3斤牛奶; 如果是1982年能够吃上面包算是非寒门,那我是贵族了,我吃过那种象砖头大小的面包; 如果是1983年能够吃 冰激凌 算是非寒门,那我是贵族了,我每周都可以吃上一个很大的纯牛奶 冰激凌 ; 如果是1988年能够吃上巧克力算是非寒门,那我是贵族了,爸爸的朋友从北京来给带的,被我一次把 一盒都干掉了; 如果是1990年能够喝青岛啤酒算是非寒门,那我是贵族了,瞒着爸爸偷偷喝了半瓶; 如果是1994年能够吃肯德基,喝可乐算是非寒门,那我是贵族了,姐姐在西安请我吃的; 好像我是个伪寒门子弟,可我老觉得自己就是个“土坷垃” 76年我不喝牛奶行吗,妈妈生了我就大病一场,爸爸只好早5点去20多里外的农场去帮人家干活,换回 两瓶牛奶; 82年的面包就是噩梦,爸爸从不知哪个地方带回来的,酸不拉唧的,吃了后为农民伯伯贡献了好多; 83年的冰激凌还不错,有点脸红,每天赖在人家门口,不给就很无辜地看着每一个吃冰激凌的人; 88年的巧克力代价就是提前下岗了两颗门牙,期待中的漂亮同桌都被漏掉了; 90年的啤酒,天哪,那简直就是马尿吗,佩服了父亲好久,这么难喝的东西还能消灭掉; 94年的肯德基还行,可乐怎么象牙膏水,现在都不喜欢喝可乐。 我这个“土坷垃”也算长在城市中,穿着“家传宝衣”(传了N个人,补丁大全)一直上到高中。一路学过,全是快乐的记忆。没有辅导班,没有早晚自习,没有补课模考,哈哈,更没有家长大人的唠叨。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什么拼搏、奋斗的概念,连自己的读书做什么都不知道。想想,简直瀑布汗,那些时候干什么去了? 高中前市里没有重点区分,哪个学校离家近,就去哪个学校。小学整班的同学原封不动的又成了初中同学。初中三年简直是大闹天宫的翻版。只要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家长都安静了。每天放学后,只要做完作业,剩下就是我们的快乐时光了。现在也想不通当时为什么会年年拿年级前三,可能是杂书看多了。少年科学、少年文艺、小学生报、中学生报、人物、十月、收获、萌芽、钟山、小说月刊、译林、古大侠、金先生、卧龙老哥、全庸同志(骗的我好惨)、琼瑶阿姨、三毛姐姐、舒婷美眉、王朔(你这个痞子)、路遥、张贤亮、梁晓声......还有三言二拍(绝对该封杀)、红楼水浒、于连同志和米菲斯特先生等等。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又上了市里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嘻嘻,其时当时市里只有三所高中,这所离家近,10分钟路程。 这样的好日子一直过到高三。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大老郭同志魁梧的身躯遮挡住了每一丝进入教师的阳光,宣布高考倒计时开始。啊?高考?干嘛?考什么?什么,我在理科班?什么时候分的班?等等,好像董大刀好久没和我们一起上物理了。一阵的鸡飞狗跳后,大家开始备战那个高考。我们那里太偏远了,都不知道大学在哪里?去了干什么?8月了,我们那个导弹班尽然考上了24个,当时在市里都是个顶峰。我也稀里糊涂的上了二本。呵呵,离家又很近,一天的车程。 上了大学,才知道其他地方的学生还要上自习,还要模考。 打起精神学着上自习,学着预习功课。也没有特殊的学习。一如既往的物理不及格(台球一直打得不好,动量那节课翘了?),一如既往的的每年拿奖学金(二等区区75元,一顿就没了)。不想去钢厂上班,考研、读博(天哪,是个梦),快乐的结识了好多的师姐、师弟、师妹。现在想想好像和寒不寒没什么关系。 没有什么 炫耀之处,只是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学习人生。我很快乐自己的学习过程没有负担。我也希望,无论寒门还是豪门,快乐多些,责任晚些、不要让自己的童年少年如此压抑?
535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首届Google科技展,三女生夺冠,最高获得5万美元奖金
AIPBeijing2010 2011-8-16 12:50
Science and the Media Girls sweep first Google Science Fair, with eldest winning $50,000 Story reported prominently in New York Times “Science Times” Jul 19, 2011 By Steven T. Corneliussen Google recently processed more than 7500 Web-submitted science fair entries from more than 10000 students in 91 countries, and selected 15 finalists who assembled in Silicon Valley earlier this month for final judging. Girls won in all three age categories. As Fox News reported at the time: In the 13-to-14 age group, Lauren Hodge won for her project studying varying carcinogen levels in grilled chicken — depending on sauce type. In the 15-to-16 age range, Naomi Shah tried to prove that tweaking the environment indoors can improve air quality and lessen people's reliance on asthma medication. The Grand Prize winner (and winner in the 17-to-18 age group) was Shree Bose, who found a way to improve ovarian cancer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hen they have built up a resistance to certain chemotherapy drugs. Now the New York Times ’s Kenneth Chang, writing in the “Science Times” section, has given the story prominent coverage at the top of an inside page, complete with a photo of the three smiling, trophy-holding winners. Chang’s opening seems worth quoting: As a budding inventor and scientist, Shree Bose, in second grade, tried to make blue spinach. In fourth grade she built a remote-controlled garbage can. In eighth grade she invented a railroad tie made out of recycled plastic and granite dust, an achievement that got her to the top 30 in a national science competi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11th grade Ms. Bose, a 17-year-old in Fort Worth, tackled ovarian cancer, and that research won her the grand prize and $50,000 in the Google Science Fair last week. For the winning research Ms. Bose looked at a chemotherapy drug, cisplatin, that is commonly taken by women with ovarian cancer.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cancer cells tend to grow resistant to cisplatin over time, and Ms. Bose set out to find a way to counteract that. She found the answer in a cellular energy protein known as AMPK, or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he observed that when AMPK was paired with cisplatin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the combination diminish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isplatin. But added later on, when the cancer cells were growing resistant, the AMPK worked to maint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cisplatin, allowing it to continue killing the malignant cells, at least in cell cultures. Besides the $50000 scholarship, Bose won science trips to the Galápagos Islands and to CERN, the European particle-accelerator laboratory. Nine of the 15 finalists were boys. Chang calls the sweep by girls “a contrast to generations past when women were largely excluded from the science world.” Steven T. Corneliussen, a media analyst for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monitors three national newspapers, the weeklies Nature and Science , and occasionally other publications. His reports to AIP are collected each Friday for "Science and the media." He has published op-eds in the Washington Post and other newspapers, has written for NASA's history program, and is a science writer at a particle-accelerator laboratory. Reply to the anonymous "No Apology": Maybe I should have followed up on my original temptation to make this media report a bit longer by quoting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from the Times: QUOTE Vint Cerf, Google’s chief Internet evangelist and one of the judges, said that gender did not play a role in deciding the winners. “This was a gender-neutral evaluation of all the work that was done,” he said. Nonetheless, “I was secretly very pleased to see that happen,” Dr. Cerf said. “This is just a reminder that women are fully capable of doing same or better quality work than men can.” UNQUOTE True, that could be lip service, but it shows that Change knew that people would wonder about gender favoritism in the judging, or even in the framing of the whole thing. My own view, obviously, is that it'd be a shame to cheat a boy if his work was really superior, but that in a world where girls can still have acid thrown in their faces for going to school, it's great for science to set an example of rationality where it can. I cheer for those three girls. And again I plug the photo (http://graphics8.nytimes.com/images/2011/07/19/science/19goog/19goog-articleLarge.jpg), which will cheer all those who cheer along with me. Written by Steve Corneliussen, 21 July 2011 13:39 Reply to David Braun: I'm not qualified to elaborate (though I can watch for further news). In contributing these media reports for PT online's "Science and the media," I'm just alerting the physics community to actual articles that might merit attention. My sense, by the way, is that it wouldn't be hard to find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Web, once you've read the Fox News and New York Times pieces that I excerpted. Written by Steve Corneliussen, 21 July 2011 13:37 How gender-sensitive of the judges, to award all three prizes to girls. Oh, and two are even green fat-free projects. Hogwash. And David Braun is exactly right: no way, no how could this girl have conducted such a scientific study, as is implied here. Just ridiculous. Written by No Apology, 20 July 2011 15:14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at least in cell cultures", I assume the students did not involve in human case study. Nevertheless I have no doubt about the scale and integrity, not to mention resources and money, for those kind of research is far beyond high school level. Written by itsagooday, 20 July 2011 12:24 This article implies that the winner conducted actual clinical research, rather tha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hich would have examined existing records). How could a high school student legally and ethically conduct such research? If it was a cohort study, the article should be corrected. But, even it was a cohort study, how did the student legally and ethically get a sufficient sample of records to do the study? Either way, the detailed story needs to be told. Please elaborate. Written by David Braun, 19 July 2011 20:02
个人分类: 杂谈|2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中时的一篇文章 我的老师(纪念以前在高中时教过我的老师)
runrun 2011-8-11 14:42
哈哈,我有很多老师,但丹灶高中的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感觉他们特拽! 三才:他绝对是我的偶像,现在依然是我的偶像,可以说我是很崇拜他老的,在我心中他真的是一个很能干的男人,而且还很有才,他只教了我一年,但在这一年里我的化学成绩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本人一向对化学不太感兴趣的,但因为他,我高一时化学学得那还是相当不错的,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好像确实带给了他不少麻烦,经常打扰他的休息,不懂的问题还经常需要他不断重复的讲解,真的很谢谢他。 级长:他是一个极其易变的人,他很看得透我们的心理的,所以我们面对他总要用逆相思维,他走路都没声的,常常给我们一种恐惧的感觉,很多人都受过他涂毒的(当然也包括我啦)不过他也是尽职而矣,不恨他,希望他能身体健康,不需要老往医院跑。 主任:外号“大叔”,在这间学校他算得上是元老级人马,他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脾气特臭,感觉老要爆炸似的,他最喜欢骂女生是“三八”,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他骂我“疯疯癫癫,俨然像个疯婆子”,唉,太打击我了,他一发大或就喜欢讲一句粗话“TMD”(不在我班说),也很喜欢抽烟,都说抽烟有害健康,少抽为妙!他人蛮不错的。(记得上次回去学校看见他很高兴,冲动得直接抱着他。) 兵哥哥:在我们同学眼中,他是一个呆瓜,说话慢半拍(怀疑思维方面也是),他第一年出来就遇到我们这群“可爱”的学生,很幸运,祝福他吧。 语文老师:我们都说她像《我的MISS是大佬》这戏里面的山口久美子,哈哈,她是我们级里那群比小孩子还小孩子的人的班主任,她自称那群人是“动物”而她是动物园院长,她告诉我她总是选择性失忆,真担心这迷糊蛋晓不晓得照顾自己啊!她很好,常搭我回家,还经常等我放学。 英语老师:外号“电眼”,因为她上课老眨眼,我们都怀疑前任数学老师“寿包”当年是不是让她电着了,才勉为其难把她收归国有,唉,可怜的是我们啊,一年来让她们涂毒得都不像样咯! 隔壁班的英语老师:他叫我做女儿或者平,我叫他做老爸,不过我们并没血缘关系喔,哈哈,我“老婆”总说我老爸色色的,其实老爸是一个正人君子,就是有时喜欢恶搞而已,老爸很好,我很喜欢他。 前任英语老师:她总爱把自己打扮得向只鸟一样,不过我觉得像一只企鹅多一点,相较于她,她老公就朴实多了,不过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他的屁股和大肚子,我常对别人说真想打爆他的屁股!她老公很高境界的,不生气也不骂人,讲课比开飞机还快,走路就像模特儿一样骚首弄姿,他们夫妻俩一个老爱说话一个老保持沉默,绝配! 杨老师:他是教数学的,他很棒的,不过他老爱吸烟也很爱讲一句粗话,而且是很没品的那种:你…奶…奶…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自大,自恋,以自我为中心!但我还是很喜欢他!好白痴喔(我)!他有大肚腩的,应该有六个月了。(曾经我很崇拜他,现在不太崇拜了。) 吴老师:发哥,平时说话不会过于多舍,还蛮节约的,说实话他人长得还蛮帅的,声音也好听,人又斯文!就是有点大肚子外家后脑勺那地方头发稀了点!但我不太知道他有啥特长。 贵素:我常叫她美女,她是我的前任班主任及语文老师,认识这么久了,我称她做老师不足十次。哈哈,我们以前老爱顶嘴,都爱骂对方蠢!(她很疼我,这是真的) 呵呵,这群迷糊蛋虽然缺点不少,但他们都很好的!哈哈,大家一起来回忆自己的老师喇! 这篇文章已经写了很久了,很多人和事都变了,但愿我喜欢的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希望我崇拜的那位偶像不再颓废。愿你们快乐!幸福!
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的曹大侠在报纸上火大发了
热度 11 陈安博士 2011-8-5 19:13
【 据说,这份刊载下面文章的报纸发行数十万,还不算网络上的阅读次数,老曹这下可牛大发了! 】 【老曹口中的“不成文规矩”下一步至少可以推广推广了】 【记者可怕吧?看你们再敢轻易接受采访?!】 广州大学一博导要求女生考博前先找男朋友 本报讯 (记者朱建华)“当我看到男嘉宾一双眼睛在24位女士身上扫来扫去寻找心动者时,我有一种在菜市场买菜的感觉。”曹广福2日在科学网发表了博文《博士生不适合上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昨日点击超过4800人次,网友评论70余条。 1960年出生的曹广福是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得全国首届国家级百名教学名师奖。昨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给女生立了个不成文的规矩——考博前先找男朋友。 ●男博士生当嘉宾会遭“灭灯之灾” 近日,因写讲义太辛苦的曹广福,看了几期江苏卫视的热门节目《非诚勿扰》后说,该节目不适合博士生去,首先在于“节目的宗旨未见得是充当红娘”。 “台上短短十来分钟甚至几分钟能了解到什么?”他说,“我通过几期节目发现,有些女嘉宾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年头,想出名的人太多了。有些人为了出名,无所不用其极。” 曹广福认为,千万别拿《非诚勿扰》这类节目当真,这类节目的娱乐性已经远远超越它的功能性。 他认为,一句话、一个举动、一句非恶意的评论都可能让男嘉宾遭受“灭灯之灾”,这不是在相亲,而是在考验策划人的水平和男嘉宾的口才及随机应变能力。“这些都不是博士生所擅长的”。 曹广福推断,博士生去《非诚勿扰》失败概率为99%。 ●女博士生要把握找朋友的时机 对于他的观点,网友中既有喝彩者,也有拍砖者,还有质疑者。面对热议,曹广福昨日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冷嘲热讽、恶意攻击与谩骂早就习以为常。” 他告诉记者,他有写作的习惯,而教学之余写博客也让他少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应酬。“博客不仅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生活方式,看淡、看透了很多事,也让我改变了对许多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他说:“女博士生找对象比男博士生的难度的确稍大些,但也没人们说的那么艰难,关键在于要注意把握找朋友的时机。年龄是关键,女孩超过了一定的年龄找朋友肯定有问题。”他透露,他给女生立了个不成文的规矩,考博前先找男朋友。“我认为这个规矩值得推而广之,毕竟年龄不饶人”。
个人分类: 趣论|5347 次阅读|17 个评论
还没离开,就已思念
wph326 2011-7-27 23:13
白天太累了,很早起床去提了RNA,中午没怎么休息又去提了。晚上吃晚饭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炎热的夏天吹着空调确实惬意,睡得很舒适,这么短的时间还做了一个很幽怨的梦。 梦里面我在满地书本、被子和蚊帐的宿舍里面,大声喊着:我爱二楼。其实梦里的宿舍是高中的宿舍。 我感觉心里充满了思念,思念一个地方。 在我小的时候,每当放暑假或者周末就会很思念班里面的某个女生。不能去她家里找她,就在她可能出现的地方或者自己喜欢的地方走动,期待可以偶遇或者远远看到她。不同的暑假,她可能是不同的人,远远看到还真的发生过一次。其实非常思念一个人的感觉很好。现在的通讯工具破坏了享受这种感觉的条件。 十几年都没有过这种感觉了,没想到重温这种感觉竟然是在梦里,不过是思念一个地方。 梦里的事情是发生在淮北一中的宿舍,可我知道我的这种思念是对广州的。 我人在广州,但已经不属于这里,在梦里我思念它。其实,我是想念自己,想念那些青春岁月,我开始为自己悼念了。我已经习惯现在就开始跟那些点头之交的朋友说 永别了。我知道,没有特殊的事情,没有特别的幸运,我们此生可能都不会再见面了。 我知道在数年后的某个傍晚,我会来到中山大学东校区看看走过的中心湖,住过的宿舍楼还有雨夜里的内环路。。。那时的我该是怎样的沧桑怎样的看待人生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忆
热度 1 yongfei 2011-7-20 21:24
一个人走在黄黄的灯光下,一个人;悠长又宁静的夜晚里没有人会看清我的脸和那双眼睛,或者从未有人看清过...... 我从宿舍出发,几步就走到了女生三号楼下,那是自己无论什么时候走过都会不自然的地方,有些羞涩,也有些高兴的复杂情结。对面就是二号,还有10号。记不清在那里等了多少女生,拿自己的卷子,或者书,或者两个人去吃饭,或者集体去吃饭。只知道,二班的集合地点,大多都在女生三号。呵呵~~有多少男生在那里表白,又有多少男生曾在那里等待...... 沿着厚德大道往北走,一路上,有熙攘的人流,还有吵闹的由同学们组建的小商小贩,他们在沁春园前,在光大前卖自己的衣服,还有台灯、蚊帐、甚至袜子、甚至狗熊和狗。席地而坐,在黑色的夜空下,吆喝着,四处张望着。 在那些地方,每一个角落里,我都走过,有一位师兄跟我说“空气是有记忆的,当你做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空气里会留下你的痕迹”这就是记忆,我想如果把这些记忆拼凑起来,那么是不是郑大里到处都是我,那么多个我在走着,聊着,笑着,也在思考着。 还记得泊月长廊的英语角吗?每周五。你曾在那里遇到过好多同学,虽不知姓名,却也欢快。那里我的老师张茜还在那里教过我英语,还有一位长得不漂亮的学姐也曾在那里。现在,他们都要离开了。在那里会有很多展板在展览,呵呵,那里曾经摆过我们做的板,虽算不上艺术,但那却是一笔一笔划出来的,一步一步抬过来的。在团宣的日子,真的是吵吵闹闹的基层工作。 泊月长廊,自然是情侣们、朋友们的首选。打牌聊天,杨柳依依,灯光昏黄。旁边就是两个大花园,我曾在那里晨读过,在那里,清晨的空气中,在那亭子下,在形状各异的石凳上,在鹅卵石旁的木板上。。。那空气中都曾留下我的痕迹。 再向东就到了理科园,环水依然是灯火通明,里边坐着的就是莘莘学子。他们在里边静静地坐着参悟那课本,就像寺庙里的和尚,整天敲着木鱼,念叨着,南无阿尼陀佛。呵呵。我记得我曾在那里工作过,校园的每一处都遍布着我勤工俭学的脚印。那么多的人,现在都要走了。只剩下那空荡荡的水泥地。今天的美丽,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在环水、化工、实验楼之间的十字路口,往北走,我听到了奋斗的记忆声,是啊,又要考试了,那不是你当初也坐过的地方吗?昏暗的灯下,一个一个清瘦的面容掩盖着紧张的情绪。我还曾在那里摘过银杏叶子,记得有一次是下过大雪,绿色的叶子全落了。那天我去实验室的时候,那些叶子还有好多储存在冰箱里,无人问津。嘿嘿。 再往北就是生物系和图书馆,鹏哥打电话说过来送我,嗯。这家伙真客气。图书馆关门了,天已经晚了。 还有北核,眉湖,然后是北操。那时我大二,和一个即将毕业的师姐绕着北操场走了N多圈,还不累,师姐说了很多很多。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你那么多话,原来是要毕业了。两年后的今天,我也体会到了。但再也没人和我绕着操场转,一圈又一圈。我是不是也踩到了我曾经走过的地方呢。我看到了那个旗杆,我曾在那个旗杆下学习演讲,还有一个小老师专门培训~~那里还有我们的运动会,我们的足球课,回忆真的太多。让我写不了太多。 还是沿着厚德大道返回,返回我的宿舍。我把我的家转了一遍。明天走的时候,会好过很多。 明天,你会送我吗?我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别了......
228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上有很多的好女生
热度 9 liuli66 2011-7-15 12:33
谢谢你们 以小虫子为代表的青年男生 以大侠客为代表的中年男生 喜欢你们,你们也喜欢他们 不嫉妒 Cheers
个人分类: 杂感|57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就这样被女生群殴(有图;慎入)
热度 4 liuli66 2011-6-17 22:06
就这样被女生群殴(有图;慎入)
(来自网络,无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杂感|9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儿子说:“女生群殴我”
热度 24 gfcao 2011-6-16 21:10
今天儿子主动跟我交流,除了学习上的问题,就是同学之间的事了。他告诉我:“ 我们班有个加拿大女生,长得白白净净的。 ” 我问道:“ 你喜欢?” 儿子摇摇头:“ 不喜欢。” “为啥?” “ 她太暴力,经常打人。” “ 她打过你吗?” “ 那到没有,但别的女生打过我,我在班上经常挨女生揍的。” 我感到很惊讶:“ 你招惹她们了?” 儿子很委屈:“ 没有啊,无缘无故的就打我,有一次还想群殴我。” 我感到问题有点严重:“ 她们为啥要群殴你?肯定你犯众怒了。” 儿子急忙辩解:“ 不是啊,我们班别的男同学也有被群殴的,她们不讲理。” “ 那她们群殴你是因为什么呀?” “ 因为我轻轻碰了一个女生一下。” 我批评道:“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干嘛碰人家?” “ 我又不是故意的,不小心碰到了,结果她们好几个女生围上来想群殴我。” 我笑道:“ 打到你没有?你咋办?” 儿子显得很无奈:“ 还好,没打到,能怎么办?逃跑呗。” 我点点头:“ 这就对了,好男不跟女斗,咱让着她们。” 儿子一声叹息:“ 不让也不行啊,打不过她们,别说那么多女生打我一个,其中有一个女生一人就能把我打趴下。” 我哈哈大笑:“ 你就这么不中用?” 儿子说:“ 那你去试试,我们班好多男生都被她揍过,谁都打她不过。” 儿子还向我透露:“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男生跟他父母一起走在大街上,一个女生碰到他们,那女生走上前来,突然对着他的屁股给了一巴掌。” 我好奇道:“ 那男生什么反应?” 儿子说:“ 没反应,女生扬长而去。” 儿子的女同学怎么都是些野蛮女友呢?记得俺上小学时没遇到过这样的野蛮女友啊。
个人分类: 休闲|1700 次阅读|43 个评论
现在的学生很调皮
热度 3 LEIVI 2011-6-15 17:49
平时QQ基本不上线,昨天一上线,一个大三的女生发个奇怪的表情过来。我以为她有事,就问她有什么问题吗?她说没有啊,就看你难得上一次线,打下招呼罢了。 现在的女生算是越来越调皮了,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我还算是比较平易近人的,要是像老曹这样大声说句能把女生吓哭的老师,估计她也没这个胆。
个人分类: 观点|296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