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揭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纪念央视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二周年,期待破冰!
热度 3 wych199771 2016-1-2 17:32
今天是2016年1月2日,是中央电视台直接介入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二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重温两年前的今天(2014.01.02),央视对此案的系列报道( “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 30 分”,“今日关注”等多个栏目连续滚动播出“院士王正敏造假事件” ),并再次呼吁中科院和复旦大学 尽快向公众如实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响应 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为科技界正风肃纪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衷心感谢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 衷心感谢中央电视台! 让全国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中国的希望! 人民永远感谢您们!支持您们! 附2014.01.02.央视视频链接: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20083338151.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20262538200.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484218578.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041750385.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041398365.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34123018307.shtml。 我的联系方式:18918609550. wanghui20120227@aliyun.com
2659 次阅读|3 个评论
纪念央视二次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水很深!
热度 5 wych199771 2015-1-7 09:27
今天是2015年1月7日,是中央电视台5天内两次直接介入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重温一年前的今天(2014.01.07),央视对此案的再次报道,并再次呼吁中科院和复旦大学 尽快向公众如实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响应 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为科技界正风肃纪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衷心感谢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 衷心感谢中央电视台! 让全国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中国的希望! 人民永远感谢您们!支持您们! 附2014.01.07.央视视频链接: http://news.cntv.cn/2014/01/07/VIDE1389063719183668.shtml
25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纪念央视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期待破冰!
热度 1 wych199771 2015-1-2 09:59
今天是2015年1月2日,是中央电视台直接介入揭露、曝光“王正敏院士学术腐败案”一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重温一年前的今天(2014.01.02),央视对此案的系列报道( “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闻 30 分”,“今日关注”等多个栏目连续滚动播出“院士王正敏造假事件” ),并再次呼吁中科院和复旦大学 尽快向公众如实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响应 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为科技界正风肃纪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衷心感谢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 衷心感谢中央电视台! 让全国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和中国的希望! 人民永远感谢您们!支持您们! 附2014.01.02.央视视频链接: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20083338151.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20262538200.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484218578.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041750385.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51041398365.shtml http://news.cntv.cn/2014/01/02/VIDE1388634123018307.shtml。 我的联系方式:18918609550. wanghui20120227@aliyun.com
22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纪念"科学网"实名举报“王正敏院士造假案”点击量突破50万
热度 5 wych199771 2014-12-30 09:54
今天, 2014 年 12 月 30 日凌晨 ,我在科学网实名举报平台揭露 “ 复旦大学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造假案 ” 的博客点击量突破了五十万大关,特此纪念并衷心感谢科学网及广大网友、编辑同志们的支持和引导! 可是迄今为止,中科院、复旦大学对此案仍未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实在使人不解! 而我的工作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对我的打击、报复和迫害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实在令人气愤! 在此,呼吁中科院和复旦大学尽快向公众如实公布调查处理结果,以响应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为科技界正风肃纪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待!
1757 次阅读|9 个评论
学术打假行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热度 2 陈龙珠 2014-5-18 10:12
复旦“院士门”尚未关闭,苏大的“教授门”又打开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均疑似师生利益均衡( 职位或署名 )不成后,由学生公开举报老师学术不端。 科学网博客自上线以来的几年里,读到了几起揭露学术不端的事件,举报者有海外上了一把年纪的华人学者,更有在国内学习和工作的年轻学者。但无论是持之以恒还是昙花一现的举报者,最终几乎都没有获得自己字里行间所反映出来的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国内法制环境欠佳,举报者证据不足甚至不当。 反对学术不端,对改善学术环境,肯定有益。但是,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应该有学问。 本博小时候在村子里听到过大人的通俗教导,打蛇要打七寸,做事要学会抓得住要害。在科学网博文及其评论中,经常能看到一些言语极端的文字,而涉及的事看起来与实质性学术不端的关联又相当的勉强,让人看起来容易联想到,学术不端之谈只是举报者用作攻击被举报者的一种报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举报者与被举报者,在自己的行业圈子里两败俱伤,或许在所难免。 本博有时好奇,会点击相关博主的页面以了解其公开的基本信息和已发 表的博文,其中不少看上去还是 尚未获得学位的在读研究生,却在博客页面上标注了“硕士”或“博士” 。要知道,这种省略“生”字的标注也是错误的,但对此要是也有人写文章将其上升到造假,估计很多人甚至包括如此标注且对他人不端行为义愤填膺之研究生自己,都会觉得颇为搞笑的。尽管如此,在读研究生 们,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正确的标注( “在读博士”、“在读硕士”也不规范 ),还是应该的。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280 次阅读|4 个评论
媒体比喻不当:崔永元不是唐吉珂德
热度 6 蒋高明 2014-3-21 11:52
【明眼看人】尽管下面从采访试图还原崔永元本人真相,但是记者用的题目还是有误导之意。唐吉珂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拟斗士,他的行为不要说唐吉珂德家里人,就作者本人也不会欣赏的,很明显唐吉珂德逆潮流而动。但崔永元发出的声音,就不是家里人不支持,不是全国人民不支持,而是让那些利益集团的所谓专家官员打手原形毕露,恼羞成怒,就连伪装了几十年的假左派也赤裸上阵围攻崔永元。如果小崔的行为是现代唐吉珂德,他还会得到这么多人关注吗,还会以6000多万票高票当选中国最受欢迎的主持人吗?你以为全国人民是傻子吗?那么,崔永元应当比喻成什么人呢?他是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他让那两个用“黄金丝”假装织布的骗子原形毕露!骗子被轰出来皇宫大院,只有将仇恨记在崔永元头上。。。 崔永元:现代堂吉诃德 http://money.163.com/14/0318/10/9NK4S0I400253B0H.html 2014-03-18 10:31:45 来源: 南都周刊 (广州)  有 0 人参与 分享到 记者_易小荷 北京报道 摄影_邵欣 视频拍摄_刘浚 包间小得不能再小了,五六个人就足够塞满了每个缝隙,没有窗户,空气纹丝不动。3月1日,三大门户网站同步推出 崔永元 赴美国拍摄的转基因纪录片,截至3月8日,该条相关 新浪 微博收到两万条赞,转发两万,评论过万,随后崔永元在两会期间提出的追问农业部关于 ldquo ;转基因农作物泛滥种植 rdquo ;的提案更像是激起千层浪……此刻崔永元坐在这个小房间,以被簇拥的恣态面向房门。位于奥体中心某座公寓的这间茶馆,名不经传到一个客人都没有,身边的朋友每三五分钟就笑成一团,只有助手的手机不断响起,各种采访的请求此起彼伏时,短暂的沉默才提醒众人,这间位于奥体中心的茶馆包间只是一叶暂时远离汪洋大海的扁舟。 中等个头,51岁的崔永元像是两个分身,一个作为那个被大众所熟知的国民主持人,年年月月陪伴在电视屏幕里,温和谦逊,是邻家大叔;另外一个相当陌生,当他自这一年浮出水面,时时和大众不那么熟悉的“转基因”这样的科普词汇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呈现出似乎不同的形态:高调、坚决、犀利。 2013年9月7日,方舟子发起活动鼓励网友品尝转基因玉米,方舟子声称“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对此,崔永元回应: 转基因食品,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 。 随后崔和方在网上展开了长达六个月的关于转基因的论战。 崔永元的关于转基因的评论在互联网上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嘲笑。有人说他“科盲”、“文傻”,一篇财经网的专栏文章《小崔考察转基因哪里出了问题?》流传甚广,“崔没有能成功证明转基因‘危害’。他只是证明了一个聪明人在采用了错误方法论后,能够在谬误的道路上走多远。只是证明了当你的目标是北方,你向南出发能走多远?” 在这些人眼里,崔永元是一个完全不懂得科学体系的落伍者,一个挑战大风车的 堂吉诃德 。 这些争论使人不由得回想起1996年,那一年的3月16日早晨,崔永元在电视上第一次以主持人身份出现,一时间,讨伐之声不绝于耳。一封信这样写道:“我们全家互相问,中央台怎么了,欺我中华无人吧。姓崔的,你要知趣,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没听说又要‘严打’了?”这封信来自北京。崔永元曾经在自传《不过如此》当中讲过这段经历,“后来,兰州、西安、银川、苏州等地观众相继用不同方式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对于形象的攻击只是一方面,“人身攻击小意思。我们当主持人的时候,网络没有这么发达,都是写信。写信写难听话的多得很,最早是我们的编导不让我看,他们先看一遍,专拣好的给我看。后来慢慢地就让我看,后来就我自己拆。天天什么都会看到,看到就会生气。” 崔永元有个大学同学叫时间。崔永元18岁时就开始失眠,第二日上午的课往往也上不了。而时间一般上午的课也不出现,于是,他们便常在公共洗漱间里相遇。巧的是,二人的家也都在部队大院,久而久之,便有了互相串门的交情,等到崔永元去了央广。时间早期在央视做专题片时,崔永元便是他的智囊。 时间当了《东方之子》制片人后,崔永元有次探班,他帮一位老挨时间骂的老同志找选题。老同志发现,崔永元在报纸上勾出的“要找的人”,篇幅都不大。崔永元说,这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我们是要找值得采访的人,并不是这人上了两个版,你再去追他;好的线索,一行字就够了。 时间知道这事后,一定要拉崔永元入伙。崔永元在《不过如此》里面回忆说“1993年,我的同学时间力邀我出山主持《东方之子》,被我婉言谢绝,当时告诉他出镜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是怕形象不行。后来,形象一般的白岩松担当了重任。时间在接受一家杂志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我:小崔一开始没太在意这件事,后来,他推荐白岩松。白岩松一举成功后,他看到自己往日的小兄弟一飞冲天,心理开始失衡。他艳羡小兄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等后来我们又去找他时,他爽快地答应了。” 对于进入电视圈,崔永元在书里面还有一段感悟:也许我们见到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并不多,这使我们对知识分子一词理解多少有些歧义。首先,知识分子的知识不是以读书的数量来计算的,读书破万卷的一般人,多得很。知识分子该是用心读书的那种(这里区别于用眼),读出来的知识浸在骨子里。所以真正的知识分子该有一副傲骨,不善趋炎附势。这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显得个性,总是鹤立鸡群,混不进人堆里。 暨南大学教授费勇说:“崔永元属于1980年代比较有理想主义情怀的那代人,他幸运的是做《实话实说》的时候,中国大的文化环境还是比较轻松的。那个时候也不光是他,出来了一批人。他们对于这个社会是有使命感的。《实话实说》让中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亲切,没有假大空,完全生活化的语言。中国的电视语言一直是很文艺腔、很空洞的,崔永元的语言才是真正的电视媒体的语言。” 后来,从时间到陈虻,那个时候的央视评论部把这种理想主义渲染到了极致。这样的环境里,崔永元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野蛮生长”。他习惯做一个观察者,理智而冷静,参与而不介入。聚拢力量,在某个地方宣泄出来。 这是为何崔永元会把那些想尽力做好却最终夭折的节目称之为“挫折”,当年他想做期节目叫《纳米不是大米》,针对一夜之间就冒出大量纳米实验室,很快开始民用。“我们就很担忧,但是我们其实也搞不清这个技术。我们就找来了正反两方,支持的和反对的一起讨论,最后这个节目没有播出。那我就觉得不舒服,找当时的主管领导,他们那边也有压力。”另外有的时候就是上面布置的任务,“你拿过来看这个没有争议,一边倒,不知道怎么做。这时候说必须做,而且连续做三期。那心里可能有抵触。” 国内最活跃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面有道关于“崔永元是什么样的人”的提问。下面有着这样两条回答:“当年我参加过一期,作为台下观众,我见识过他是怎么垫场,怎么圆话,怎么带着嘉宾往预想的道儿上走。我自己也做过不少面访,我控制不到那个地步,我投入得不够。他不像朱军那样套路明显,关键时刻必起煽情的音乐,而是诱着你真实起来,如果不真实他就招呼台下观众,通过他们的反应来刺激台上。总之我能看明白他的用心,但我做不到。所以我很佩服他,他做的准备太细致了。” 这些仅仅是他自身的影响力以及他所涉及的影响力的一部分,他似乎也已成为曾经的电视领域理想主义者的化身,也许是仅有的央视的理想主义者之一,他似乎无所不能谈,他在屏幕面前绵里藏针、针贬时弊、勇往直前,但他又随时都和大众站在一条战线,并未犯过错。 第一次见到崔永元是在2004年的某一天,在央视的旧楼,当他缓慢而坚定地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人群纷纷让出一条道,那种感觉几乎就像摩西分开红海的场景。那个时候崔永元已经开始做《小崔说事》,他的节目期期都盘踞收视率排行榜前三名的时候。崔永元的口语风格和央视大多数主持人的“文工团腔”形成鲜明的对比。央视逝世的著名制片人,纪录片之父陈虻曾经说过,他最推崇的主持人,是拥有“坐标系”的:我觉得崔永元永远不用着急,因为目前中国没有一个主持人能超过崔永元。他是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识别的方法,有自己表达的特性,所以决定了他叫崔永元。 想琢磨出一个人在体制中到底能走多远,是一件极其具有风险的事情。但是崔永元似乎并未刻意去寻找那条底线。对很多人来讲,可以沉默、明哲保身,可以去做摆弄花草、逗弄宠物,世界如此融洽,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日子不该是这样过的。 早在2002年,崔永元就炮轰过“电视庸俗化”,接下来的数年间,他曾经炮轰过超女,炮轰央视某些主持人,曾经就“限制私家车治理雾霾”提起过质疑。2012年6月11日,崔永元发出一条微博怒斥湖南省教育厅,“崔永元公益基金第六期乡村教师培训8月培训100名湖南乡村教师。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回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我们非常愤怒,在此正式评价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此微博发出后,网友的评论很快达到数万条。 他的一位前同事说:“崔是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喜欢就公众利益发表评论,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时候也会言多必失。说得不一定对,但他还是会执着地按着自己的既定经验,就像在节目里面,即使说错一两个地方,可以靠十句八句地补回来。” 这个体制内明显的“少数派”曾经是个大众追随者。崔永元的父亲是工程兵,他的童年是在工程兵大院度过的,小的时候搬了14次家,都是在北京附近的山沟沟,大院里的孩子全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使得崔永元从小到大完全没有任何的“阶级”观念,不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这种天然的亲和力,也许就是维持他几十年电视魅力的原因之一,崔永元回忆说,当时大院里在一起玩的有70多个孩子,分成两个山头,一拨30多人。所以这里面非常复杂,你怎么当这30多人的头?而崔就是其中一个头。 “头就是有一些追随者,天天跟着你玩。那个时候就天天绞尽脑汁说怎么把他们那边挖过来一个。比如一边36个,怎么变成38个。如果我们这边能变成50个,那那边就歇菜了。也没啥招,就是有一些小玩具,弹球什么的,主要是贿赂。那边也有贿赂。基本上那边有人叛变,我们这边也会有叛变。这个时候真的是表现个性的时候。你既要维护好自己的组织,又得维护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因为随时有可能被更换。其实后来我和南京大学的教授桑新民聊,他觉得这个儿童游戏非常好,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在学会什么叫组织,什么叫适应,什么叫规则。这里面最牛的人就可以制定规则,说了算,我说玩什么就玩什么,我说怎么玩就怎么玩,那你就混到极致了。你比这个人稍微低一点,你可以提出修改规则,你有建议。最底下的人只能适应规则。最残酷的是开除,不跟你玩了。所以孩子有这个过程他会适应社会,社会就是这样的。但是现在 独生子女 就没这个了。” 崔永元的父辈属于完全没有个性的时代追随者,崔永元从小到大也是个听话的孩子,他从来都是三好学生,也没有那么多想法,“基本上都会觉得别人说的挺对的。直到上大学以后,价值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81年,崔永元进入传媒大学新闻系学习,他从小到大都喜欢历史课,有一次老师讲南昌起义。他觉得挺吃惊。“这时发现南昌起义是政府军里的起义,不是共产党组织的秋收起义暴动,等于是一帮人反叛了,开始跟着共产党人要开始做事。忽然意识到是这么个意思。然后就想到会不会还有这样的事情呢?会不会国民党还有往共产党走的?共产党是不是也有往国民党走的?这些以前都没仔细想过。” 崔永元读书的1980年代,恰逢全民进行知识重构的时候,思想解禁但又有控制,物质贫乏但欣欣向荣,各种海外知识、书籍联系开始海量出现,这十年,大学生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大学里面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讲座和活动。和许多今天那拔充满理想义者的文化人一样,崔永元的“理想主义”也正是在彼时慢慢形成的。 让崔永元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老师讲《楚辞》,崔永元当时没什么兴趣,就一边听一边干自己的事,突然旁边有个同学就和老师争起来了。老师推荐了一本研究《楚辞》最好的书,学生不同意,觉得老师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他父亲写的,他自己心目中有其他的认为最好的书。“我就在旁边看热闹。这种在中学课堂里就不可能出现的。 这是我们直接目睹的冲撞和辩论。其实,这样的冲撞和辩论更多存在于书本里,存在于历史的记述和著作里 。” 很多年以后,崔永元从《实话实说》出来转而去做“口述历史”,这并不是一种偶然,柴静在新书《看见》当中有一段描述这样说道:“他(崔永元)说现在一遍遍看自己片子里的这些抗战老兵:‘我每看这个,就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我们受那点委屈算个屁啊。这里所有的人都是九死一生,家破人亡,多沉重的词啊,对他们来说小意思。受尽委屈,有误会,没有钱,半辈子吃不饱饭,儿女找不到工作,女朋友被人撬走,邻居一辈子在盯着你。当我每天看他们经历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这个年龄经历的所有事都特别淡。’” 做《口述历史》前,也是网传崔永元有郁抑症的时候,还有一段崔永元和柴静的对话,“他一句寒暄没有,谈的是都直见性命的事。这些话题我不陌生—让人失望的现实,缺少良知,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这些话,很多人在摄像机的红灯面前说,很多人在文章里说,很多人在喝酒后说。他是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坐在一个并不熟络的同事面前谈这些。他说话的样子,就好像这些东西都是石头一样,死沉地压着他,逼着他。” 助理刘磊磊推开房门,吱呀的声音才使人惊觉时间的流逝,坐在茶几前的崔永元很容易把人带进他的气场,无论是聊转基因、聊童年、聊女儿、聊抑郁症还是聊历史,你就好像站在一个山谷,面对迎面而来的一阵微风,根本不会察觉到它的来和去。 传媒大学的同学,《舌尖上的中国》总策划 陈晓 ( 微博 )卿说崔永元是个“对任何人都充满善意的人”,崔永元的理发师从1996年开始给他理发,两个人之间非常熟。崔永元一有好烟就会送给他。“有的人会说,你送他干吗呀?我觉得特别莫名其妙,我不送他我送谁呢? 我送台长啊?他也不抽烟啊,他抽也有的是人送啊。对我来说,理发师小刘是我哥们。部队大院里就没这东西。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在采访的大部分时间之中,他显得亲和随意,一边聊着的同时,一边还拿出了烟斗,拨弄起了自制的烟丝。只有在问及转基因和提及方舟子时他明显语调提高,语速加快。 2013年,崔永元遇上了转基因,他的声誉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崔永元和方舟子是在微博上展开转基因论战的。2013年年底的一天深夜,崔永元发布了一条讽刺性的微博,内容上升到“问候对方母亲”。该微博引来大量网民围观,有评论称“小崔有点掉进自己的坑了,理性说事很难吗?”随后,崔永元回复表示“不难,我和所有人都理性探讨,‘肘子’除外,抱歉!” 有人觉得,崔永元已经过于沉沦于这场论战,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一位新闻传播方面的资深人士说“我尊重小崔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社会关怀,但科学是科学,他根本不懂。”陈晓卿则说崔永元这次的表现有些奇怪。另外一位知识份子则解析说:“方舟子能把所有的好人变成坏蛋。方舟子是一个正确的坏人,小崔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 在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看来,转基因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技术,被主流科学界和权威机构肯定,代表的是一种思考方式和科学界严谨的评价方法,因此崔永元的所有言论是出于“知识储备不够的自取其辱”;而对于另外一些新闻工作者,则认为崔永元赴美调查的纪录片也有不符合新闻学规律的不够严谨的地方。因此无论这一场对抗结果如何,崔永元已经损失了他曾经无可挑剔的美誉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一个人的评价进行到这里,是那种几乎相当于地裂的时刻,如果慢慢侵蚀,一条浅薄的断层线也有可能会演变成一条巨大的鸿沟。现在的他成了相当一部分评论当中的“科盲”,反对者们说他“骑虎难下”、“聪明人办的糊涂事”,即使是支持者们,也会觉得“他像是堂吉诃德应对大风车”,成为公众名人几十年,这是崔永元“从来没有过的这么多攻击”的时候。 在崔永元的自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进入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理智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 2011年3月6日,崔永元以美国洛杉矶手机费9.9美元包年为例,在两会的小组讨论会上炮轰国内手机资费“贵得离谱”。随后,众网友留言称他引用的数据不准,国外话费也没这么便宜。崔永元核实后承认引用数据有误,并在微博致歉。 那是他难得的一次妥协。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令崔永元成名的央视还是做口述历史,他都是独树一帜地孤独。费勇说:“即使是他的方法不对,也算是一个好人做了一件错事。如果不去纠缠具体的细节,他的出发点和姿态是有正面意义的。而且,以他的身份地位,他完全可以不去做这些事情。” 但崔永元不承认自己孤独,他只是不愿意随大流,即使提出质疑会使自己处在少数派的地位“这个可能就是他的乐趣。因为所谓的多数派,随大流,跟着很多人混,你肯定会觉得很舒服。但是 如果你想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思想独自漂流的空间,随大流的时候会很痛苦 。” 最近有天晚上的凌晨一点,崔永元在回家的时候碰巧看到两个人在小区里拿着铁棍子要玩命。原来两车在停车场撞了一下,受损方想让赔钱,肇事方想走保险。一方要走,另一方就不让。然后就要动手。崔永元去把两人拦住,来帮着断案。赔多少钱?一边说赔500块钱,另一方说100。然后崔永元就掏出钱包,让一边给100,自己加了400给另一边,“这事就解决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说跟我没关系,但是你用铁棍子把他打死,这事可就大了。没管可能就是没看到,看到了就得管。” 这就是常见的多管闲事的崔永元。就在做转基因的调查之前,他曾经和助手开着车在北京转了15个晚上,察看北京晚上车的情况。发现大货车毫无遮拦,掉下来的尘土砂石比PM2.5更直接。所以他当时就觉得政府针对私家车是不对的。如果和车有关系,这比小车厉害多了。他们为什么不管呢?那时他还为这个事较过劲,每天晚上在微博上发了好些拍的这些照片。后来还为此和市容委、市政府办公室拉锯了多个回合。 “不小心走到电视行业”的崔永元其实一直都有着自己的梦想,是想要拍几部电影,可是从口述历史到转基因的这个事情,几乎分散了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他的抑郁和焦虑恐怕只有北京沉沉的黑夜才能承担,助理刘磊磊说崔永元是个“晚上基本不怎么睡觉的人”。你可以把这理解为“公共道德洁癖”,但崔永元坚持认为只是“举手之劳”。 “我是觉得差不多了,现在家喻户晓,基本都知道这个事,然后大家都有这个判断力了。甚至我觉得有兴趣的媒体自己也可以追下去了。”只是,这样决定“放下”的时刻似乎凤毛麟角,之后很快崔永元又坚定地回答说,“我只要觉得我是在维护公众利益,我只要觉得我是正确的,我的采访调查是正确的,我永远会坚持。就是剩我一个人我也会坚持。”说这话时,他的表情好像他是个命定的使者。 这次采访结束没多久的几个小时后,凌晨两点,崔永元发布了一条微博,就转基因问题再次质问农业部。下面获得了三万多个赞,接近两万的评论和五千多的转发。是他自2014年2月20日开通新浪微博以来,获得关注度最高的一条。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3281 次阅读|7 个评论
举报:君子or小人
热度 9 陈龙珠 2014-1-4 10:03
经常在科学网博客和其他传媒上读到大批判和举报的博文或新闻报道。 举报,对增强社会规则约束意识,无害。 但本博迷糊的是,揭露或举报他人者,算正人君子,还是势利小人呢? 对揭露或举报他人者,尤其是源于私利之争,本博一贯的基本立场:敬而远之。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4929 次阅读|22 个评论
魔术师揭露王林“神功”:都是入门魔术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8-4 21:35
魔术师揭露王林 “ 神功 ” :都是入门魔术 傅家班魔术师表演魔术 “ 钱币互换 ” 。 “ 中国魔王 ” 傅腾龙和弟子徐越合作表演魔术 “ 心灵感应 ” 。当日,傅家班向媒体展示魔术,驳斥王林自称的 “ 神功 ” 。 魔术师王璐和现场一位记者表演 “ 空盆出彩 ” 。 魔术师华姗姗表演 “ 意念碎杯 ” 。 空盆来蛇、意念移物 ……“ 王林的那些所谓神功,只是最低级的入门魔术,低级到有些魔术师都不屑去变。 ” 昨日上午,人称 “ 中国魔王 ” 的魔术师傅腾龙携众弟子,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 真相发布会 ” ,意在揭穿一些所谓大师的 “ 神功 ” 真面目。揭穿它,因为 ‘ 不能揭秘 ’ 是魔术界的 ‘ 天规 ’ 。可如今,大师们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甚至蒙骗了不少社会名流,我实在是坐不住了。 ” 傅腾龙说。   自新京报 7 月 22 日 报道《隐秘大师 “ 王林 ” 的金钱王国》以来,舆论界针对王林的调查一直在持续。有媒体总结出王林数十年来表演的各项 “ 神功 ” ,包括空盆来蛇、意念移物、空杯来酒等。 “ 我们把这些叫入门级的魔术, ‘ 大师 ’ 把它叫神功或者特异功能。 ” 傅腾龙表示,他和他的弟子将现场还原事实真相。 “ 我实在没有能量戳死人家 ”   昨天上午,在发布会现场,傅腾龙带领多名傅家班弟子轮流上台表演。他们面对的是数十架摄像机、照相机以及仅 1 米 开外的各家媒体记者。   每个魔术都有一名现场媒体记者上前配合,比如最开始的 “ 意念搬运 ” 魔术,魔术师宣称能用意念变走一名女记者手中的硬币;而 “ 隔空碎物 ” 魔术,则是一个完好的酒杯,在魔术师一句 “ 这需要很强的注意力 ” 后,于众目睽睽之下碎成碎片 …… 最为神奇的,莫过于 “ 读心术 ” ,记者们拿出的物品,均被蒙着眼睛背对观众的魔术师猜中。 “ 我们没有神功,只是运用了一些手法、道具或者技巧。 ” 与所谓 “ 大师 ” 不同的是,魔术师们在最后都不忘强调,他们并非 “ 神人 ” ,只是一名魔术师。   发布会上,针对王林所说 “ 要隔几十米戳死司马南一事 ” ,傅腾龙开玩笑称: “ 这我可不行,我实在没有那个能量和那个胆子戳死人家。 ” 他的话引来现场一阵笑声。 “ 我们叫魔术, ‘ 大师 ’ 叫神功 ” “ 二三十年前,各类气功、特异功能横行的时候,我们内行人一看,全是魔术,却没有魔术师站出来   对话 “ 我们承认是假的 他们说成是真的 ”   新京报:你相信有特异功能吗?   傅腾龙:起码这辈子我没见过,我见过的特异功能都是魔术。   新京报:那气功呢?   傅腾龙:也没见过。以前我有一次表演魔术,后来有主办方告诉我,现场来了 10 个气功师对我 “ 发功 ” ,说要破坏我的 “ 场 ” ,让我表演失败。结果表演完了我一点感觉也没有。这 10 个气功师对主办方说, “ 傅腾龙的 ‘ 场 ’ 太强了,破坏不了 ” 。   新京报:魔术和大师们的 “ 神功 ” 区别在哪?   傅腾龙:两者都属于魔术,只不过我们承认是假的,他们把这说成是真的。   新京报:你的弟子中有没有变成 “ 神功大师 ” 的?   傅腾龙:的确有一个,他人已经去世了。这人学了魔术,跑到外面称自己有 “ 气功 ” ,拿来骗钱。   新京报:为什么不揭穿他?   傅腾龙:我们把魔术的奥秘称之为 “ 门子 ” ,不揭别的魔术师的 “ 门子 ” ,是我们的 “ 天规 ” ,哪怕对方是个江湖骗子,也不能揭。   新京报:为什么这一次要来做这次发布会?   傅腾龙:其实,要揭穿大师们的真面目,魔术师是最合适的。但碍于行规,没有人站出来说话。这一次我实在是坐不住了,我就想把所谓的 “ 神功 ” ,用类似的方式再变一次,人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不过是魔术。 人物简介   傅家是中国魔术世家,现傅家班班主傅腾龙为第三代传人,其子著名魔术师傅琰东已家喻户晓。傅家班其他著名魔术师还有徐越、汪燕飞、华珊珊、王璐、伊浩等。    现场   在发布会现场,面对数十架摄像机、照相机以及仅 1 米 开外的各家媒体记者,傅腾龙带领傅家班弟子轮流上台,表演了意念搬运、隔空碎物等多个魔术。每个魔术都有一名现场媒体记者上前配合。  魔术 1   意念搬运 ( 又名 “ 钱币互换 ”) “ 我这里有一枚美元,一枚人民币,你选哪一枚? ”18 岁魔术师王亚亮问现场一名女记者。   他是傅家班第五代传人中最小的弟子,在众多记者面前,他略显紧张,左手微微发抖。 “ 美元! ” 女记者选择了美元硬币,毫不犹豫地将其握在手中。 “ 现在,我要用意念把你手中的钱币变走。 ” 魔术师轻捻指尖, 1 、 2 、 3…… 女记者手中的美元硬币变成了人民币,而美元硬币则跑到了魔术师手中。   女记者看着手中的硬币,愣在了原地。   而另一名摄影记者查看刚才拍摄的照片,即使是每秒连拍 12 张的高级单反相机,也没能拍出魔术师的破绽。   【解读】   需特殊道具和手法 “ 中国魔术有 3000 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称其为幻术,分为不同的种类,意念搬运正是其中一大类别,我们称之为 ‘ 搬运法 ’ ,多是依靠一些特殊的道具和手法来实现目的。 ”“ 中国魔王 ” 傅腾龙的姐姐、知名魔术师傅起凤说。    魔术 2   读心术 ( 又名 “ 心灵感应 ”) “ 读心术 ” 则由 “ 中国魔王 ” 傅腾龙亲自上阵表演。   他首先让一位记者,将他搭档徐越的眼睛蒙上,然后徐越背对魔术师坐着。 2 米 外,傅腾龙让周围的记者随机提供各种物品,矿泉水、记者证、扇子、戒指、口红 …… 都被徐越在几秒钟之内一一猜出。   有摄影记者存心刁难,取下一个相机盖递给傅腾龙。 “ 这个东西是什么? ” 傅腾龙的话并不多,但语速和用词似乎每次略微不同。 “ 是 …… 照相机。 ” 接近了。 “ 再猜猜? ” 傅腾龙又说。 “ 照相机的盖子? ” 答对了。   在最后,傅腾龙又从一位记者手中要到了一张百元纸币,而徐越不仅 “ 感应 ” 到了是百元人民币,还将钞票编码的后三位数报了出来。   现场掌声不断。    【解读】   靠长年练习和配合   对此魔术,傅腾龙的搭档徐越表示,这是长年累月练习和配合的结果。 “ 有趣的是,我们变这个魔术之后,有人还真以为我有特异功能,专门跑来找我,有说妻子怀孕了,让我看看是男是女,还有说肚子里长了个肿瘤,求我帮他看看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 我都要反复解释,我这是魔术,并非神功。 ” 徐越笑着说。   魔术 3 空盆变物 ( 又名 “ 空盆出彩 ”)   这个魔术由 24 岁的魔术师王璐来完成。   一个不锈钢锅、一个不锈钢锅盖,是全部道具。检查完锅之后,魔术师让现场一名记者往锅里点上火。 “ 变! ” 魔术师将锅盖扣在锅上,火灭了。   抬起锅盖时,满满一堆糖出现在锅里。这时,魔术师把锅盖交给记者检查,也没有问题。现场的记者走上前,分吃了变出来的糖果。   【解读】   中国传统经典幻术 “ 空盆变物,不光是变糖,看你想变什么,变鸽子、变兔子、变蛇 …… 都可以。 ” 傅起凤说, “ 我们这是锅,大师用的是盆,其实也都差不多,这也是中国传统流传下来的经典幻术,可以说变了几千年了。 ”   魔术 4   隔空碎物 ( 又名 “ 意念碎杯 ”)   这次,本报记者主动上前,试图一窥该魔术的门道。   表演者是 20 岁的华珊珊。她取出一只普通的高脚玻璃酒杯,记者仔细查验,并未发现异常。   华珊珊把杯子倒扣在一个黑色的台面上,并用透明的塑料罩罩住。随后,她远离杯子,拉起记者的手,握住。 “ 拥有奥特曼、葫芦娃、美少女战士的超能力,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好在,我有一个魔王叔叔,他教会我能力 ……”   魔术师的手握紧了,记者则目不转睛地盯着玻璃杯。 “ 这需要很强的注意力。 ” 她说。   话音刚落, “ 砰 ” 的一声,罩子中的玻璃杯碎了。    【解读】   台子内部暗藏机关 “ 大师们总喜欢宣称自己能隔空干一些事情,隔空碎物啊、隔空戳死人啊之类的,但实际上这也都是魔术。 ” 一名业内人士悄悄告诉记者,玻璃杯和玻璃罩都没问题,但台子内部却暗藏机关。   网友破解王林 “ 神功 ”   空盆来蛇   用的蛇名为乌风蛇,无毒,是一种魔术常用蛇。表演之前先把蛇饿得不能动,或者把蛇冻僵。使用的脸盆是特制的,蛇就藏在盆的夹层内。表演者点火烧符后,手伸进盆里摸索半天,其实就是在把盆底抠破,把蛇放出来。    空杯来酒   一个普通杯,一个道具杯,普通杯被检查后,表演者喊着 “ 不能拍 ” ,转移观众注意力,实则转身将杯子掉包。道具杯已装满了酒,并覆有透明的膜,拿手指趁人不注意把膜抠破,杯中自然就倒出酒了。 ()揭露王林神功. ()揭露王林神功.doc
个人分类: 其它|30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揭露“棱镜门”更暴露出它的奴才“走类”也须揭露、反击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7-27 08:22
揭露“棱镜门”更露出它的奴才“走类”也须揭露、反击 哈! “棱镜门”被揭露,本博客评论、报道, 却蹿出了它所培育出的像 liangshang 这样的 “ 走 ” 类, 为它的悲痛而进行谩骂,继续为它张目、为害啊!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708110.html 它的自行暴露,提醒我们要更加注意:揭露、反击这帮奴才!
个人分类: 其它|1816 次阅读|1 个评论
斯诺登揭露美国的网络犯罪行为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3-6-14 06:33
斯诺登揭露美国的网络犯罪行为 致使“棱镜”等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 13 日在媒体刊登的专访中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他说,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从事针对中国个人和机构的网络攻击。他表示计划留在香港,应对美方的引渡努力。 □爆料 美长期入侵中国电脑 斯诺登上月 20 日离开夏威夷后,一直身处中国香港。“棱镜”监视项目经媒体披露后,斯诺登本月 9 日通过英国《卫报》公开承认自己是幕后消息源后,去向不明。 斯诺登此后在一处秘密地点接受香港《南华早报》记者独家专访, 13 日通过这家报纸英文版披露美国政府更多监视细节。大约 1 小时的专访中,斯诺登披露,根据他向美国《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机密文件,自 2009 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电脑系统。 斯诺登说,美国国安局的攻击目标包括香港中文大学、特区政府公务员、企业和学生的电脑以及位于内地的电脑系统。 斯诺登认为,美国国安局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攻击行动超过 6.1 万项,针对内地及香港的此类行动数以百计。 “我们(斯诺登受雇公司以及美国国安局)主要攻击网络中枢,像大型互联网路由器,”斯诺登说,“这样我们可以接触数以十万计电脑的通信数据,而不用入侵每一台电脑。” 爆料为揭露美国伪善 “棱镜”监视项目曝光后,美国政府承受不少外部压力。自曝身份的斯诺登则被国内一些政界人士视作“叛徒”,可能面临“叛国罪”起诉。 斯诺登在专访中说,美国政府“宣称(监视行动)不会针对民间设施”。“棱镜”项目曝光,目的就是揭露美国政府的“伪善”。 “上星期,美国政府还愉快地暗中从事(监视活动),根本不顾及他人同意与否,但现在不会这样了,社会的每个阶层都在要求追责与监督,”斯诺登说,“美国政府不仅这么做了,还如此担心事情暴露,以至于希望用尽一切手段防止信息公开,包括外交威胁。” 他表示,“我既不是叛国者,也不是英雄,我是美国公民。我很自豪我是美国公民。我相信言论自由,公众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决定留香港应对引渡 斯诺登暗示,美国正利用外交手段“威胁”香港特区政府向美国引渡自己,“我希望各地政府拒绝屈从于美方压力,引渡正寻求政治避难的人”。不过,他将继续留在香港,应对美方的引渡努力。 俄罗斯政府几天前表示,如果斯诺登提出请求,愿意考虑给予他政治避难。对此,斯诺登说:“我很高兴,一些政府拒绝屈从于大国的威胁。” 斯诺登将香港作为避难地的决定遭到了广泛质疑,甚至包括一些香港的激进维权人士。香港政府目前仍未就此发表评论。 斯诺登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说:“有些人认为我选择香港是个错误,他们其实误解了我的意图。我来这里不是为了逃避司法程序,而是为了揭露犯罪行为。” 斯诺登表示,他认为自己并未触犯香港法律。“我希望让香港的法院和人民决定我的命运。”他说。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位了解香港政府有关工作的人士表示,香港当地政府律师与美国政府律师合作,已经确认了斯诺登的 36 项罪名,包括泄露官方机密罪。依据引渡协议,这些罪名必须达到可以处一年以上监禁的程度,而且必须达到协议的规定。 □分析 斯诺登留港为造舆论攻势 香港人权监察总干事罗沃启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斯诺登的选择令他意外。“斯诺登对香港的良好印象已经不再符合现实。”他说。 罗沃启认为,斯诺登选择香港,可能是因为这里是区域新闻中心。“香港仍是一个全球媒体中心,尤其是因为这里与经济繁荣的南华地区一衣带水,而且很容易接触到其他亚洲城市。舆论攻势可能会令事态更加复杂,导致美国政府在指控斯诺登,并将其遣返回国的过程中遭到阻力。”他说。 ■背景 棱镜计划始于小布什 据斯诺登爆料, 2007 年小布什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启动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当局通过接入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 9 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对视频、图片、邮件等 10 类数据进行监控,以搜集情报,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当局还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 棱镜门进展 ◎ 6 月 6 日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率先披露“棱镜门”。 ◎ 6 月 9 日 斯诺登主动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 PRISM 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卫报》和《华盛顿邮报》。 ◎ 6 月 10 日 斯诺登公布自己的身份,接受英国《卫报》视频采访。随后,他离开酒店消失。 ◎ 6 月 13 日 香港《南华早报》证实斯诺登仍然身处香港,并披露美国 CIA 自 2009 年以来,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内地和香港电脑系统的活动。 □中方表态 双重标准无益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在中国外交部 6 月 13 日 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根据媒体透露,美国多年来对中国实施了网络监控。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答说:中方多次重申,中国面临着网络攻击的严重威胁,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黑客攻击受害国之一。中方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黑客和网络攻击行为。我们认为,网络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应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和合作。 中美双方已同意在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建立网络工作组。我们希望双方能本着心平气和的态度,冷静、客观地看待有关问题,通过对话沟通,增进了解信任,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我们认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媒体揭秘 美专设机构“入侵”中国近 15 年 TAO 人数逾千高度保密曾获多项重要情报 随着“棱镜”秘密监视项目大白于天下,美国媒体近期曝光更多美国政府着眼海外的秘密情报搜集行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 10 日报道,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国国安局旗下设有一个部门,名为“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 TAO ),过去近 15 年中一直从事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讯系统的网络攻击,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 这家杂志援引国安局前官员的话报道,“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 1997 年成立,专门从事秘密侵入外国目标电脑和通讯系统,破解密码和安全防火墙,获取和复制目标信息。 鉴于行动的绝密性质,这个部门办公区域与国安局其他下设部门隔离,就连国家安全局内部也只有少数人了解这个部门。 不愿公开姓名的消息人士说,“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旗下的军事和民间“黑客”、情报分析师、目标定位专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师以及电子工程师总数超过 1000 名,是国家安全局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部门。 消息人士说, 1997 年以来,“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通过网络攻击行动获得包括有关中国情报在内的多项重要情报,在美国情报界赢得声誉。 不过,《外交杂志》说,美国一直就网络攻击问题施压中国之时,却从不提及美方大范围攻击中国网络的情况。而在中方指出美方动作时,面对媒体的求证,美国政府始终拒绝公开置评。 本版据新华社钟欣外交部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 ( www.jinghua.cn )
个人分类: 其它|471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造假获取的
热度 2 wych199771 2013-5-20 19:05
现查明王正敏在2005年申报院士时所获得的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耳外科神经功能的保护和重建》 是通过弄虚作假获取的。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申报材料中,至少有两个部分存在造假 , 这样的国家奖该不该取消? 这是获奖证书: 这是申报材料的封面: 为简明扼要,下面选自当年在北京国家奖评审现场,王正敏汇报时所用PPT里的关键部分。 此PPT说明该项国家奖由三部分组成: 这是三个组成部分中的第二部分——“镫骨外科精确技术”: 以“术后眩晕( 眩晕率 )”、“术后听力提高( 听力提高率 )”、“ 神经性聋 ”三项作为考核临床疗效的指标。 这张PPT中的造假之处在于: 听力提高 P0.01 完全是假的。实际情况是:这两种技术(精确技术与传统技术)对听力提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点王正敏在自己的论文( 1. Zheng-Min Wang, et al. Modified Stapes Prosthesis to Limit Postoperative Vertigo. Otolaryngology Head Neck Surgery. 2005,132(1):50-54. 2. 王正敏等. 无眩晕反应的镫骨手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8;3(3):83-85 )中也承认的,但在评审现场却故意改成 P0.01。 这是展示代表性论文的PPT,右侧就是 王正敏引以自豪的SCI论文: “ Zheng-Min Wang, et al. Modified Stapes Prosthesis to Limit Postoperative Vertigo. Otolaryngology Head Neck Surgery. 2005,132(1):50-54. ” 而此论文存在篡改实验数据,一稿两投 的不端行为 ( 同样的临床资料先刊载于王正敏担任主编的中文期刊《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后又刊载于国际期刊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 1. Zheng-Min Wang, et al. Modified Stapes Prosthesis to Limit Postoperative Vertigo. Otolaryngology Head Neck Surgery. 2005,132(1):50-54. 264.pdf 2. 王正敏等. 无眩晕反应的镫骨手术.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1998;3(3):83-85 102.pdf 在这两篇论文( 王正敏是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中,他将自己早期(1982-1988年)所做手术列为第一组,后期(1988-1995年)所做手术列为第二组,然后说明第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第一组,并把疗效改善完全归功于对人造镫骨的形态上的改进。 但是此一结论凡是明眼人一看就知不可靠!因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同样的手术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病例后,后来所作手术的效果当然要好于早期的,这个道理是再普通简单不过了!是常识!所以, 这两篇论文里用来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的样本是有很大问题的,故而结果根本没有意义!论文发表后也没有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这是第三部分——“面神经神经内压 适时全程减压技术”。 这张PPT中的造假之处在于 :相关学术论文涉及多项学术不端,参见新语丝2011.10.09署名为 johnshopkins 揭发王正敏的一封信: http://xys.ss156.net/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2/wangzhengmin.txt 1. 《ORL杂志》(SCI期刊)2005年67卷113-118页上英文论文“A Correlation Study of Endoneurial Fluid Pressure and Electroneurography of the Facial Nerve,作者:Bing Chen a, b Ya-Sheng Yuan a, b De-Hui Wang b Fang-Lu Chi a, b Zheng-Min Wang a, b.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9570762). Received: June 17, 2004,Accepted: December 17, 2004,Published online: April 11, 2005” 1-A Correlation Study of Endoneurial.pdf   2.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内耳鼻咽喉科学 权威期刊)2003 年8月第38卷第4期268-271页上的论文“面神经液压与面神经电图的相关性研究,作者:陈兵 王德辉 王正敏,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762) ;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 20022102 09” 2-面神经液压与面神经电图的相关性研究.pdf   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内耳鼻咽喉科学 核心期刊)1998年第5卷4期235-238页上论文“病理状态下面神经内压微创测量的实验研究,作者:陈兵 王正敏,本课题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1998-02-04,回修1998-03-15)” 3-病理状态下面神经内压微创测量的实验研究.pdf   4.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内耳鼻咽喉科学 权威期刊)1998年12月第33卷第6期338-340页上论文“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内压的变化,作者:陈兵 王正敏,本课题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570762),(收稿:1998-02-25 修回:1998-09-10)” 4-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内压的变化.pdf   5.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类 核心期刊)2000 Sep, 27( 5) 339-342页上论文“面神经内压与面神经Wallerian 变性,作者:陈兵 王德辉 王正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570762)、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 1999-11-17)” 5-面神经内压与面神经Wallerian变性.pdf 同一张实验结果图片在多篇论文中被重复使用: 例如:三篇论文结果中使用同一张图片: 1. 发表于ORL杂志“A Correlation Study of Endoneurial Fluid Pressure and Electroneurography of the Facial Nerve”,其中115页上Fig.1.; 2. 发表于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上的论文“面神经内压与面神经Wallerian 变性”,其中341页图1; 3. 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上的论文“面神经液压与面神经电图的相关性研究”,其中270页上图1; 第一篇论文中图片(115页Fig.1.)和第二篇论文中图片(341页图1)是对第三篇论文中图片(270页图1)进行右下方截图后再顺时针旋转180度所得。见下: 发表于ORL杂志“A Correlation Study of Endoneurial Fluid Pressure and Electroneurography of the Facial Nerve”,其中115页上Fig.1.; 发表于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上的论文“面神经内压与面神经Wallerian 变性”,其中341页图1 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上的论文“面神经液压与面神经电图的相关性研究”,其中270页上图1 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上的论文“面神经液压与面神经电图的相关性研究”,其中270页上图1进行右下方截图后再顺时针旋转180度 这是PPT中的总结部分,上面有那么多的假,下面的创新性还能成立吗? 此项国家奖王正敏是总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项目原始创新观念的提出、立题、设计、实施和总结。获奖后医院奖励了20万元! (待续) 我的联系方式:18918609550. wanghui20120227@aliyun.com
5770 次阅读|6 个评论
时代在进步?造谣诬蔑三峡的人士开始心虚了
热度 13 zbt92 2012-10-23 16:46
水博 长期以来,靠造谣诬蔑三峡博取眼球是很多喜欢哗众取宠的人惯用的手法。不过,最近以来,随着三峡的运行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实事已经让已经让造谣诬蔑三峡的人减少了许多。前几天,科学网上的丛远新网友突然在其博客上大放厥词地说“科学解密三峡大坝成一害的客观必然性”。看到之后,我感觉科技人员在科学网上以科学的名义发表这样的谣言危害太大,所以,就根据她文章中问题及时地予以了批驳。(参见博文:在科学网上以科学的名义造谣的丛远新网友) 没想到,这一次我遇到的丛远新网友与以往造谣误谬三峡的人士的狡辩或沉默的态度完全不同,它既不敢与我辩论,也没有保持沉默,而是立即更改自己博文的题目。由原来的《科学解密三峡大坝成一害的客观必然性》改成了《 如唯发电是图,势必使三峡大坝成一害 》并且一再强调他丛远新并没有造谣诬蔑三峡,而是我误解了他的意思。 出现这种局面,是我多年来与反水电、反三峡的伪环保们的斗争中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真的已经进步了,各种造谣诬蔑三峡的谣言,在铁的事实面前已经站不住脚了。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造谣诬蔑三峡的人士被揭露之后,不敢再坚持谣言,总是一件好事。不过,为了说明真相,我还是要强调我当时对丛远新网友的揭露是没问题的。尽管他现在已经改掉了诬蔑三峡的题目,但是,百度搜索还能显示出他所写这篇博文的名称就是《科学解密三峡大坝成一害的客观必然性》。为此,特把相关的网页截图附后。 大家看看,这是不是说明:造谣诬蔑三峡的人士们开始心虚了 !
379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方舟子质疑蒋方舟代笔 称《白字先生》出自其母
热度 1 zbt92 2012-8-1 08:09
  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祝娟报道)与青年作家韩寒“代笔”的口水仗还未结束,7月31日,“打假斗士”方舟子又发微博公开质疑蒋方舟作品《白字先生》为其母亲、作家尚爱兰代笔。对于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中 “'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一段,方舟子微博表示“她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   31日下午,“打假斗士”方舟子发布微博称“南方报系捧出的另一个文学”天才“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书并在南都开专栏、11岁出版长篇小说)在刚出道不久就被多位网友证明过是其母亲、作家尚爱兰的代笔,几年前她破格被清华录取时又被证明了一次。证据众多而确凿,较强的证据之一是尚爱兰写的和以蒋方舟名义发表的文章有大量的雷同,写穿帮了。”   随后,方舟子再次发布微博,截取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中一段作为质疑其作品有其母亲代笔的证据,蒋方舟九岁发表的《白字先生》说:“一个人总是有当'白字小姐'或'白字先生'的时代。不过,这个时代对我来说,一直持续到现在。我仍然没有摆脱'白字小姐'的称号。……去年我才突然发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在这条微博的最后,方舟子评论称“她在连受精卵都不是的时候就在写字了。”   这两条质疑蒋方舟代笔的微博,在几个小时内便被转发了5000多条。作家慕容雪村随后发微博对蒋方舟表示支持,并在微博中写道:“我和蒋方舟不算熟,只见过几次,谈的多半都是读书。她的阅读量让我很惭愧,比我见过的许多教授都渊博。我看过她的一些文章,早年作品不算很好,但越写越好。以她的知识和见解,我不认为需要有什么人来替她代笔,期待蒋方舟更好的文章。”   军事专家,专栏作家赵楚也对此发表微博称:“我认识一个六岁的小孩,她每天都在发愁,到底是玩呢,还是写一本关于二战的书。我说,还是玩吧,书长大再写呗,她说,我倒是想玩,可写这本书也是我喜欢的啊。PS,这孩子三岁开始识字超过600,5岁的时候整天读各种二战人物传记,目前还没决定今年是否上学。”   而较之于方舟子韩寒之间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代笔”口水仗,也有网友预测,蒋方舟可能不会对此进行回应。记者也试图联系正在英国的蒋方舟,但截止记者发稿,蒋方舟仍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生在80后“尾巴”的蒋方舟曾被称为“天才美少女作家”,甚至比韩寒、郭敬明出名都要早。其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该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书,目前,蒋方舟已出版作品9部。2012年7月初,蒋方舟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再次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23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南水电行(11):小结对金沙江水电开发的评价
zbt92 2012-5-17 17:21
(2012-5-16 13:56:41) 来自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编者按 : 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及《能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西南水电行第一站是参访大渡河流域上的猴子岩水电站。第二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第三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非常凑巧的是:正直西南水电行的考察期间,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发起了对对金沙江水电开发和规划的质疑,这使得我们的专家,有机会站在金沙江畔,用看到、听到的事实,回答社会各界的质疑。   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小结《东方早报》对金沙江水电开发的评价    记者 :我觉得我们的考察和采访很有意思。《东方早报》的记者考察了金沙江之后,写出了全面否定金沙江水电开发的一系列文章,而我们考察了金沙江之后,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几天我们关于《东方早报》对金沙江的评价已经讨论了很多问题,最后,关于《东方早报》的这些评论金沙江的文章您还有什么要总结、补充的吗?    张博庭 :关于金沙江的问题,我已经说了很多。此前,一共完成了十篇,除了第一篇是关于大渡河的报道之外,全是围绕金沙江水电开发的争论。大家可以到我们学会的网站上去观看或下载。 图1、关于金沙江考察暨西南水电行的有关系列报道网页   为什么同样是实地考察之后,却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说明:一方面,考察者的心态对考察的结果有很大影响。支持水电开发的考察之后,更支持了。而另一方面反对水电开发了,考察之后更反对了。这似乎是一个怪圈。   我觉得,首先考察者的素质很重要,不懂专业的人看到同样的东西,可能会和专业人员的反映、感觉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也不是说非专业人员考察就没有优势,但是,遇到专业问题,起码要有懂专业的人给予合适的解释才行。否则的话,发生指鹿为马的事情,不是没有可能的。就比如那个自称专家的杨勇,就曾在阿海水电站的环评听证会露过怯。他把金沙江边的一些淘金点,也当成了水电开发。如果不是很多专业人员在场,周围的人可能会跟着他上当受骗。   另外,考察者对被采访的对象也需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不能认为只要对方说的内容,符合我的需要,就如获至宝的加以采用。抱着这样寻找自己支持者的态度的考察,一定会闹笑话。   比如《东方早报》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位于溪洛渡电站库区的云南省永善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安中透露,溪洛渡电站曾因未通过环评被叫停,但是环评未通过“不是因为破坏生态(陆生生态)的原因,实际就是三条鱼的问题”。这三条鱼包括胭脂鱼、中华鲟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们生活在长江,洄游到金沙江产卵、繁殖。”   我觉得,这个报道就是错的离谱。   据我所知溪洛渡被叫停只有一次,众所周知,那不是因为鱼,是因为程序问题。当然也许在开展前期工作之前,也可能因为要调整保护区也停止过,不过,那也不能说是什么叫停。另外,胭脂鱼本身就生活在长江和金沙江里,与中华鲟这种生活在大海里,回到长江里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完全不同。这两种鱼怎么能混为一谈的胡说呢?还有,谁不知道,葛洲坝、三峡建成之后,中华鲟根本就上不来了,而且,通过人工增值和中华鲟自己在葛洲坝的下游自己建立天然的产卵场,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中华鲟的问题。如果说因为中华鲟叫停溪洛渡?那一定环保部的人的脑子出毛病了?   关于所谓溪洛渡的“三条鱼”,了解水电争论的人几乎都知道,是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原来的溪洛渡所在的合江保护区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要保护这三种珍惜鱼类。后来因为溪洛渡电站的建设,需要调整保护区。这么一个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东方早报》考察的记者和被采访者居然都不知道。而且,还把错误的说法,以考察结果报道出来,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不能不说《东方早报》记者的职业素养也太缺乏了。   关于这三条鱼的争论很多,其中就有涉及到我的争论。我这里也顺便澄清一下。我曾经重复过某领导所讲述的,为了调整溪洛渡的保护区,说明保护区的划定不够科学、合理,他曾公开悬赏过50万,奖励能抓到任何“三条鱼”中的一种鱼的人。但是,自始至终也没有人抓到过。这的确非常能说明溪洛渡的保护区有点名存实亡。但是,后来有某媒体反驳我,说什么没捉到,不代表没有。还说什么,后来有人抓到了,可是,没处去兑现奖金。   我这里回应一下。首先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重复某领导的讲话内容。其次,人家并没有说,没抓到,就代表那种鱼绝迹了,但起码可以说明,保护区划定的不够科学,应该可以让调整。后来有人抓到了,也是正常的。因为那三条鱼因为要建水电站已经进行了人工繁殖。据说除了白鲟,没有足够的母体,至今未能成功以外,达氏鲟和胭脂鱼都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并且多次进行了增殖放流。现在能有人抓到了,恰恰是保护区调整后进行水电建设的功劳。   水电建设对鱼业资源的保护作用巨大。我们这次考察也亲眼见到了在孵化箱中的另外一种珍稀鱼类四川裂腹鱼的孵化过程。鱼卵转着转着就变成了小鱼,一个孵化箱中每分钟就有很多条鱼出世。傍边的鱼类保护人员,讲到这些,都乐的合不上嘴。在大渡河人工培育的娃娃鱼,也很成功。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金沙江的鱼类生存现状。可是我们公众所得到的信息却是完全相反的。   还有那个伪环保组织协商一致要反对的小南海。我怎么也想不通一个靠近城区的蔬菜基地,分明存在着大量的面源污染,怎么金沙江的鱼类都是贱骨头,几千公里的地方都不去,就喜欢呆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即便是鱼类和生态保护专家全票都过了变更保护区的决议之后,也不行,伪环保们还是能操纵着媒体,不断的制造出小南海是长江珍稀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的谎言。我感觉,在很多方面我们的媒体不能反映客观现实,而是,被一些国外组织和它们所提供的资金操纵着。媒体为什么就不能追问一下,为何只有小南海是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原因何在呢?   如果你真去过金沙江,就会发现当地的渔业人员所说的水电建设拯救了金沙江的鱼类,真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声音。他们一再强调原来金沙江,因为当地的人太穷,过度捕捞极为严重。结果是国家越是要保护的鱼类,反倒灭绝的越快。这也再次验证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得四条所说的。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造成的,这样一条结论。而我们国内的一些伪环保,却非要通过歪曲事实的方式,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想法设法的污蔑我们的发展是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才会有,今天同样的考察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的现象。遗憾的是造谣的伪环保们可以操纵很多媒体,而我们这些说实话的科技工作者却很少有发言权。   总之,《东方早报》把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这样一段采访内容刊登出来,其实让大家都很丢脸。毕竟读者中的大多数还有有判断力的。人家一看就知道这个被采访者是个糊涂车子。采访的记者不仅没水平,而其还有极强的倾向性。一听到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内容,就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东方早报》文章中很多的谣言,可能就是这样出来的。   其次的问题是:记者的报道,要尊重事实,不能故意鱼目混珠的蒙骗人。   例如,《东方早报》的文章说“世界主要大江大河中,密西西比河干流没有水电站(支流上有),亚马孙河没有开发,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在给埃及带来农业繁荣的同时,也因其生态影响引起极大的争议:尼罗河上游径流量的减少非常明显,河床遭严重侵蚀,沿河流域耕地肥力持续下降,土壤盐碱化和尼罗河水质严重恶化,尼罗河入海口的沙丁鱼枯竭,吸血虫问题突出。为平息争议,埃及甚至专门成立了“阿斯旺大坝负效应研究所”。当时的掌权者穆巴拉克还呼吁全世界的科学家帮助埃及研究上述问题。”   而据我了解事实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如果说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相当于我们的长江,那么它上游的密苏里河才相当于我国的金沙江。密西西比河因为落差太小几乎没办法发电(总共才有400多米,而我国的长江落差约5400米是密西西比的十几倍)。但是,尽管如此,为了航运和调控水资源美国人还是在密西西比河的干流上面建了29级大坝。比我国长江上多得多。而我们《东方早报》则以一句鱼目混珠的“密西西干流上没有电站”在隐喻我们中国的金沙江水电开发过度的同时,也欺骗了公众。   与我国金沙江相对应的(按照最长的支流计算河流总长)应该是密西西比河上游的密苏里河。那里不但有电站,而且,水电开发程度尤其是水库的蓄水总量远远超过了我国的金沙江规划(总库容900多亿)。当然,由于落差相差大大,装机总量还远远比不上我们金沙江。 图2、对应金沙江的美国密苏里河水电梯级开发示意图。摘自《各国水概况》一书   我真不知道伪环保们有什么资格讽刺、质问金沙江的水电规划?什么成静水,什么间距不到百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水电站间距,都不到100公里,他们的水库蓄水量更大,让激流変“静水”的情况,肯定比金沙江更甚。可是人家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系的水电开发,却是让全世界学习的典范,而我们金沙江的规划,还没有达到美国已经开发的程度,却被《东方早报》污蔑、讽刺、挑拨得,几乎要受到了全社会的口诛笔伐了。最可气的是《东方早报》的记者,居然还敢大言不惭的拿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为参照的例子,欺骗、误导中国公众。你这是不是有点太侮辱我们中国人的智商了?   此外,《东方早报》关于埃及的阿斯旺大坝的报道也很诡异。其实阿斯旺大坝和美国的胡佛大坝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超过了河流年径流量的大库容,都是建在旱涝成灾河流的干流上、都起到了重要的防洪抗旱作用,都极大的改善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但也都存在着同样的生态环境争议。美国也有专门研究胡佛大坝的负面影响的机构,而且还不止一家、二家。但是这并不影响美国人把胡佛大坝当成是美国的骄傲。而埃及成立过“阿斯旺大坝负效应研究所”又能怎么样?现在,埃及人民对阿斯旺大坝的评价,已经不仅是美国说的骄傲,而是当成他们的命脉。但这一切在《东方早报》的不对称报道中,却完全变了味。在此我们真不能不佩服《东方早报》煽情和骗人的水平。   最后一个问题是,考察不能成为伪专家骗子发布谎言,污蔑水电开发的舞台。   例如,在早报文章的编者按中提到的观点,几乎就全是伪专家骗子杨勇的谎言。什么“分割成一段段静水”,什么“考察研究工作开展甚少”。全世界那么多个国家的河流都完成了梯级水电开发,是不是分割成了一段段静水,大家难道还看不到吗?金沙江考察研究工作的多少,一个外行的骗子,怎么可能知道?   杨勇用这种造谣的方式吹捧自己,污蔑别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前不久他曾经对某媒体宣称。“我对青藏高原各条河流的科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国家对这些河流很多河段的研究也很少,水文和地质数据几乎是空白。1986年,为了收集水文地质和河谷地貌资料,我从长江的源头顺流而下,用186天一直漂流到了入海口。”还说他后来又多徒步考察才填补了空白。   其实,杨勇所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国家对这些河流很多河段的研究也很少,水文和地质数据几乎是空白”。完全是胡说八道。从民国时期的资源委员会,到新中国的长江水利委员会里成百上千名从正规院校毕业的科学家、工程师积累了大量的长江水文资料。包括黄万里教授那样一大批在中外学校里都处处拔尖的水文科技工作者,奋斗了几十年,难道都不如一个考不上大学的骗子?大家也许还记得,黄万里教授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就曾经带领研究人员在西南山区里考察长江上游的水文资料很多年。黄万里也有他的同事牺牲在那里的描述。从正规院校毕业的科技工作者们辛辛苦苦的干了几十年,其结果还是青藏高原的各条河流“水文和地质数据几乎是空白”。而杨勇的一个漂流,就能填补了这个空白。   我们当时曾告诉被骗的媒体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们识破杨勇。你可以去问问杨勇,他知道长江水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吗?知道有多深吗?我估计即便到今天他号称“考察”了20多年后的今天,他还是不知道。即便他费尽心机的从别处打听出来了,他也绝对不可能回答上来,他什么时候测的长江水深?在哪里测的,用什么办法测出来的。我至今还是敢这样说。一个连河流最基本的参数水深都不知道的,就居然敢大言不惭的说填补了水文资料的空白的骗子的话,你敢信吗?   事实上,别说金沙江的考察,就是金沙江的地质钻探,我们老一代的地质和水电工作者早就已经干了几十年了。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别说修建电站,就连水能资源有多少你都说不清楚。然而,想不到一个骗子的这种谎言,居然也能被早报记者当成质疑金沙江开发的论据?   总之,我们和早报记者同样的考察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为了探究这个原因,我们建议要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在发布我们考察的同时,把《东方早报》的记者也请来到现场,我们对质一下,看看到底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不过,我估计他们不敢来。   如果他们真来了,说明他们还真是由于无知和水平问题被别人误导了。如果他们不来,很可能就是明知道自己是心怀鬼胎的造谣,害怕当面被揭穿。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东方早报》的这个所谓考察,可能就是极端反坝组织“绿家园”搞的那个“江河十年行”的一部分。由于这个活动不过就是找一帮伪专家和骗子借着实地考察江河的名义借机造谣。所以,早就臭名昭著的没人信了。很多人都称“江河十年行”是“江河造谣行”。所以,《东方早报》根本就不敢再用这个名字,否则,他们的造谣就更没有人信了。   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我的这种判断对不对?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东方早报》的表现与专门找伪专家骗子,借口考察江河然后大肆造谣“江河十年行”的行径十分相似。我希望有关的新闻管理部门应该这这种,利用公共媒体的资源造谣,故意用“考察“的名义让骗子大张旗鼓骗人的行为,进行认真的查处。有关部门和有良知的社会媒体,应该有责任揭露谣言,保护我们公众的知情权,不被一小撮国外极端环保组织收买、操纵的机构所剥夺。这样才能避免我们国家的发展,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挫折。   总之,同样的考察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的原因,是因为有人故意要用组织考察的名义来散布谎言,误导公众。对比《东方早报》文章中的各种问题,大家看看它是不是就有这样的嫌疑。携骗子利用考察的名义造谣,这就是我对《东方早报》关于金沙江水电开发评论的总体评价。
37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垃圾论文仅仅鄙视是不够的
热度 1 kexuepifu 2012-1-30 16:16
对垃圾论文仅仅鄙视是不够的 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大搞“创新”运动以来,虽然官方的投入空前之巨,但由于“论文至上”的导向错误和知识分子群体的道德滑落,号称文明古国和自认“经济强国”的泱泱中华,却因福得祸地成为了世界头号的垃圾论文制造大国。这或许是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于“文革”之后遭遇的又一出思想、文化和科技悲剧吧。 “垃圾论文”一说并非由我提出,而是国内知识界的集体创造。所谓“垃圾论文”,是指以“论文”形式发表于正式学术刊物,但空占版面,毫无学术、技术、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文字。不过,依据我的认识,这些“垃圾”又可依其特点划分为假、错、空三种。假,既包括剽窃抄袭他人论文、研究结果或专利文献撰写的,也包括伪造数据撰写的。错,指文章内容存在明显甚至严重的立论、原理、概念、逻辑、法理等根本性错讹。空,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东拉西扯,空无一物,主要见于社科领域,属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很少。 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处”和“处他”的问题。既称“垃圾”,肯定与“光彩”无缘,其制造者不要说被别人鄙视,自己首先就打心眼里觉得肮脏、理亏,见不得人,听到有人提“灯泡”,就会马上联想到自己没有头发。这一类人良心尚未完全泯灭,或许还有改过可能。如果造了假还理直气壮,强词夺理,蛮不讲理,甚至以此为能,那就等于自己滚落到“学术小人”、“学术骗子”的泥坑里去了,无可救药。 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垃圾论文”毕竟是社会现象,是源于社会 ( 当然,其个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而又反过来来危害社会,包括践踏职业操守,败坏社会公德,腐蚀诚信链条,玷污民族形象,糟蹋纳税人血汗,耽误国家民族发展振兴,不啻是官民一体的腐败行为。既然性质、危害如此严重,无疑就有如何对待的问题。“鄙视”是当然的,但仅仅鄙视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为国家、民族、当前和子孙后代计,应分别采取如下态度和做法: 1. 慎独:无论有无他人监视,有无制度制约,都严守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宁无论文,也绝不制造“垃圾”。 2. 反映:向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就制度、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3. 揭露:在掌握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对前述两种学术造假问题向有关部门举报,甚至公开揭露。 4. 批评:对在学术、技术层面存在明显、严重错误,造成知识误导,甚至造成产品被误用的所谓“论文”,以“读者来信”或专题论文形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在被拒绝刊登的情况下,网(当然包括科学网)是最广大和相对最自由的媒体,有多长都登得下;广大博友是您的“娘家人”,一定会做您的坚强后盾。 中华是我们每个人的。国际友人的提醒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帮助清除家里的垃圾,挖掉身上的痈疽,清洁自己的灵魂。只有大家都自觉地承担起主人(!)的义务,才有可能让“创新”走向良性,中华的真正崛起和振兴才有指望。
个人分类: 未分类|178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举报石元春学术腐败,何以成“社会上的毒瘤”?
热度 1 zbt92 2011-9-20 15:07
 作者:潮白   2011-09-16南方日报   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方舟子先生近日在微博爆料称,包括4名中国农业大学教 授在内的6人,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三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并张贴了6人亲 笔签名信。旋即,我们听到了被举报者的回应:“这纯粹是诽谤和捏造,恶意诽 谤和捏造事实。”不能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已然令人有些不可思议;更加令人 不可思议的是,石元春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把举报者称作“社会上的毒瘤”。   倘若石元春先生确因学术腐败而跻身“三院院士”,那就绝不是一件小事情; 同样,倘若带头写实名举报信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先生等人因为举报而 成为“社会上的毒瘤”,更要惊天动地了。可惜,两个倘若,二者必居其一。无 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觉得石先生的言论都显得失去了理智。如果是一封匿名的 帖子,不敢露出面目,只在暗地里施枪放箭,或有“诽谤和捏造”的可能;如今 人家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亮开了刀枪挑战。并且,长达9000余字的举报信, 以“论文”的形式逐一摆出石先生“学术腐败”的论点和论据,附录中还列出了 25篇可供参考的资料及具体时间,方式方法上属于“摆事实讲道理”。石先生能 表现出绅士风度的话,就应当像西方决斗时的被挑战者那样积极应战,以同样的 摆事实讲道理反证你们那些指摘我的所谓论点、论据的荒谬,辱骂和恐吓决不是 战斗。石先生讲出那些不合身份的话,究竟是心虚还是不屑?   有心虚的可能,因为心虚的人往往会放出狠话,在声势上抢占制高点。但在 这里石先生也可能是不屑吧,他不是说了嘛,他不怕,“真金不怕火烧”。那么, 有关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应该了却他老人家的心愿,一定得把问题弄个 水落石出才行。甄别学术成果的剽窃与否,没那么难吧?诸如石元春先生在《黄 淮海平原的水盐移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一书中所表述的“新理论”,与 1962年粟宗嵩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综合防治盐碱化的一些问题”一文 如何非常相似之类,我们普通人固然不懂,但是有人懂,至少业界的人懂。总之, 这件事弄到最后,不能像许多应该弄清也不难弄清的事情那样成了一团浆糊。这 涉及到“窦娥”和“毒瘤”的帽子“归属”问题,因为当事双方都有耀眼的院士 头衔,就使问题的性质有了那么点儿大是大非的意味。   丑话说在前头,倘若李季伦院士等人的举报属实,则我们得拿出点儿勇气, 人家韩国前几年不是把自己那个造假的“最高科学家”黄禹锡也拿下了吗?我觉 得,韩国的科学界虽然难堪于一时,国民的心理虽然重创于一时,并没有因此而 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反而因为挖出了真正的“毒瘤”,肌体变得更加健康,更 能够赢得公众的信赖。在我们这里,此事倘若只是在媒体上热闹一时,且热闹归 热闹,最后仍然墨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古训,但求顾全颜面,息事宁人, 则除了对职司监察的部门再增添几许失望,我们也无可奈何。中国农业大学先摆 出了事不关己的架势,其宣传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此事涉及的人均已退 休,所涉及的举报信内容属于他们个人的事情,中国农业大学目前还不掌握任何 信息。但是,中国农业大学撒手,就没哪个部门管了吗? (XYS20110918)
216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科学网编辑们说句话
热度 6 lin602 2011-6-2 07:42
有些博主的帖子被科学网编辑们删了,网上提出批评的帖子挺多的,无可非义,博主们对自己及其他博主的帖子被删,有发表自己不满意的权利。对删帖、封博表示了程序上的不满,甚至对博主委员会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但这不能将责任完成归于科学网的编辑们,帖子虽然是他们删的,但他们是执行任务与他们的工作程序,是他们的职责。 我举个例子大家能够听明白的,警察局派自己的警察去执行任务,可能这些人中部分警察可能会同情被执行人,但他们在行动上必须执行任务,该动手时则必须动手,否则会有麻烦的,如果是军人,要被执行的。 博主委员会及博主们提出的意见,写的帖子,尽管自己要承担法律及政治上的责任,那是个人的事情,但如果科学网博客上出现了许多‘触线’帖,科学网要被封掉的。如果科学网编辑们不执行任务,那么他们的这只饭碗是要被砸的。最好的结局,换岗。 删帖的编辑未必不同意被删帖的观点,但他们是完成他们的任务。 其实‘博主委员会’可以改个名,我建议叫‘博主咨询委员会’更为确切。科学网不可能将最终决定权放给任何委员会的,因为这些委员会不受主管部门的约束,没有那个层面上的责任。如果科学网被追究,被追究的不是博主‘委员会’,而是科学网的领导,受最大损失的是科学网本身。 我倒是觉得,许多被封被删的帖子与全体博主们,如果有建议与看法,可以在网上进行说明、辩护、甚至‘炮打’(尽量少用),最好通过说理的方法,能够将双方的东西磨合到一起。 每个媒体,都会受到约束的,即使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放行或不追究责任的,只是内容不一样,宽松度不一样而已。 如果觉得这个地方太受约束了,也可以到其他宽松一点的博客上安家。就象办工厂一样,到税低、地价低、优惠多的地方注册经营。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讲的意思可能许多人不理解或不赞成,但我也利用一下我的说话权利。 我另外还有一个想法,宣扬真善美,宣传民主与法治的思想,鞭笞社会丑恶,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加完善点,可以用更加确切与妥善的方法与语言,用更加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那被人性赞扬的东西。用铁的事实与合适的语言,揭露社会上的丑恶。 在此,对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关心人民幸福与疾苦、关心教育与科学事业的‘热血’学人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相信,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会越进步,人民的权利就会越多得到保证。
1926 次阅读|9 个评论
与一位博主的几段跟贴
tian2009 2010-10-8 12:04
标题: 发表评论人:wliming 删除 回复 博主回复:谢谢你的阅读。也谢谢你的表扬。你应该知道,我不认为民科是反科学。而且我认为很多民科的道德修养很好。 我不知道你说的反面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是指跟你不一样?还是指跟你家教主不一样? 很抱歉,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和方舟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教主这个概念不恰当,请指出,我可以改正。 ================ 教主这样的说法显然很无聊,希望你端正态度。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逻辑分析问题,而不会把谁当教主。 你不认为民科反科学,但你过去把民科当笑料,并且挖苦贬低民科,绝不是支持民科。你现在反悔了? 博主回复:对不起,刚刚的回复里,我已经端正态度了。不把谁当作教主,按照自己的理解和逻辑分析问题,很好,这是我和你讨论问题的重要前提。否则我都不知道我在和谁讨论。 我过去把民科当笑料,用刻薄的语言挖苦民科,给很多民科造成了伤害,我愿意想他们道歉。我曾经在书中公开对朱海军先生表示过歉意,虽然是在他英年早逝之后。 但是我对民科的看法没有变,我的民科理论至今为止,没有结构性的改变。 即使如此,我也愿意稍作辩解,我对民科的行为不支持,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对有着民科行为的人要进行打击。事实上,我是出于善良的愿望,告诉他们,他们走的是一条绝路,他们是在沙滩上盖楼。也为有志于献身科学的他们提供了种种其他献身科学的可能性。比如从事博物学。 另外,还请注意我在书中强调了民间科学爱好者与业余科学爱好者之间的差别。 标题: 发表评论人:wliming 删除 回复 博主回复:我觉得你还是有进步的。那我们就慢慢谈。 既然你承认他有打错的时候,那好吧,你能否给我举出一个例子呢?我上一帖里提到的朱清时、郭光灿等算不算? ================= 你用这种蔑视的语气不利于讨论。有没有进步,也不是你可以判断的。如果你觉得我的评论没有回复的价值,大可以不理睬,或者删帖。 我承认他有错,不等于我知道他哪个错了。有错是必然的,除了上帝。你讲的例子,需要论证。这些事情每个人的判断准则不同,你觉得他错了,别人不一定也这么认为。你的结论需要足够的证据才能被采信。 揭露伪科学,揭露造假,总是需要人来做的。谁也不能保证这些揭露一定是正确的。是不是伪科学,是不是造假,说出来供大家讨论。这就是方舟子干的事情。 博主回复:对不起,我换个语气说话。不过,我想稍稍解释一下,我用这种居高临下的语气说话,是想做一个思想实验,看看你是否喜欢这种说话的语气。结论是明显的,你不喜欢的。那我建议你留心一下,你为之辩护的方舟子说话的常用的语气。同时,也为我的语气,表示歉意。 你承认他有错,却不知道他错在哪儿了?那你怎么知道他有错呢?我对你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不敢苟同。我觉得科学家应该严谨一点儿。小时候总是被老师叫出去,问错没错,要答,错了。再问,错哪儿了?这时候,如果答不知道,是要受罚的。抽象地承认有错误,而不承认具体的任何一个错误,那和没有错误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不知道他具体哪儿错了,恰当一点的表述应该是:我相信他应该有错误,因为人不是上帝。但是,这种表述还是一种抽象的表述,不给出任何具体的判断。也就是说,根据这个表述,你不能推出来他具体的那个例子错了。另外,这个表述其实是根据“人不是上帝”反推出来的,并没有建立在你的经验观察之上。 你说的对,我的结论需要足够的证据才能被采信。但是,问题在于,被谁采信? 如果我的结论需要足够的证据才能够被采信,方舟子的结论是否也应该有足够的证据才能被采信?而关键的问题还是,被谁采信? 是被某一个权威采信?还是全体网民投票?如果是全体方粉投票就算采信的话,那当然是方舟子光芒万丈,打假从未出错。 所以有谁采信是一个问题。你觉得应该由谁来采信呢?这个承担采信职能的机构,是否应该独立于舆论呢? 揭露伪科学,揭露造假,我对您的语气也不敢恭维。难道这种语气不是一种对于对手的蔑视吗?难道不也是不利于讨论吗?或者说,你根本就不想和人家讨论?那意思就是说,你揭露人家,被揭露的人连辩白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你根本就不想跟人家讨论。 而最糟糕的是,你还不能保证这些揭露一定是正确的。那你干嘛呢?瞎胡闹嘛! 另外,你这里的用词也是自相矛盾的。既然不正确,那还叫揭露吗?为什么不肯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是全知全能,与人商榷呢? 是不是造假,供大家讨论?供哪个大家呀?我刚说过了被谁采信的问题。术业有专攻,肖传国先生的反射弧我是没有资格讨论的。我知道的是,方舟子先生所写过的很多关于科学问题的讨论,处于科学哲学专业的入门水平,如果我的学生写出这样的文章,我顶多给他60分。 声称揭露造假,又要拿出来供大家讨论,是不是造假,那你到底是不是揭露啊?声称揭露造假,要拿出来大家讨论,这是不闹文革吗?说你是反革命,然后揪出来大家讨论讨论。 你说的对,这就是方舟子干的事情。 标题: 发表评论人:wliming 删除 回复 我读过你的一本书,《哥德巴赫猜想和第二类永动机》。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对民科的无知是很大的打击,比如用收音机否定光的电磁波学说。但是,很遗憾,你现在已经走向反面。 博主回复:谢谢你的阅读。也谢谢你的表扬。你应该知道,我不认为民科是反科学。而且我认为很多民科的道德修养很好。 我不知道你说的反面是什么?是什么意思。是指跟你不一样?还是指跟你家教主不一样? 很抱歉,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和方舟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教主这个概念不恰当,请指出,我可以改正。 标题: 发表评论人:wliming 删除 回复 我并没说他件件事都板上钉钉。任何人的观点都不可能不带有个人偏见,他打假打错的时候肯定也是有的。我跟你说的意思是,他因为大量被确认的事件而获得公众信任,而你们却没有一件,只不过是泼妇骂街。比如你这里讲的侵犯版权,是很容易得到确认的,而你们却没有。你们不具有可信度。 博主回复:我觉得你还是有进步的。那我们就慢慢谈。 既然你承认他有打错的时候,那好吧,你能否给我举出一个例子呢?我上一帖里提到的朱清时、郭光灿等算不算? 然后你再告诉我,方舟子有没有承认他错,并且道歉? 建议你学点儿科学哲学的基本知识,好知道什么是确认,能否确认。 他被公众信任,原因很多,也可能只是因为公众比较善良。反过来的例子也有很多,原来信任他的人,了解的多了反而不信任了。比如本网吴大宝就是一位。因此看来,公众信任他也可以解释为受到了蒙蔽。 版权问题,我给朱鲁子亲自打过电话,这算不算确认呢。刘华杰在博客上的声明,算不算确认? 另外,请举一个我骂街的例子。 标题: 发表评论人:wliming 删除 回复 这个世界都要最终毁灭,哪有永远的事?他有了很多板上钉钉的事,他就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你们这些人呢,只是泼妇骂街,没一件事是有足够证据的。我希望你们拿出一件可以让大家充分相信的证据来。 博主回复:他还有很多无中生有,诬陷,造假,歪曲的实例,我不止拿出了一件,我拿出了很多件,请认真阅读我的博客,请认真阅读亦明先生的文章。给出具体的例子,不要这样抽象的论述。我先给一件,亦明论证方舟子的《大明小史》是抄袭吴晗等人,不知阁下有何看法?如果想为方舟子辩诬,请自己写文章。不要老是在跟帖里喊。 我再给你几个,方舟子打郭光灿先生,你怎么评价?打朱清时先生,你怎么评价?打魏于全,你怎么评价? 你以为铁板钉钉,嘿嘿,早就漏得跟个筛子似的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wliming 删除 回复 博主回复:不知道有谁会这么有闲,专门为这事儿给他打官司。 =========== 侵犯版权是很大的事情,怎么说不得闲呢? 很多人因为这事打官司。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你的言论没有说服力。而方舟子揭露的事,却常常是板上钉钉的。 博主回复:常常啊,不是永远吧?有多常呢?那不常的该怎么办呢?去告他吗? 标题: 发表评论人:wliming 删除 回复 朱鲁子说从来没有和方打过交道,那篇文章是贴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上的。而“天涯”上面也有明确的版权说明,要求转载标明出处。如此不顾别人的版权要求,把人家的东西拿来,大言不惭地加上自己的标识,还谈什么反剽窃。 ================= 这种事情我们也不知道该相信你还是方舟子。所以,你说的这些话没有意义。这种事情应该由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剽窃或者侵犯版权由法院审判。 博主回复:此事可以请朱鲁子做个旁征。另外,如果是朱鲁子寄送给方舟子,方舟子可以用朱鲁子给他的电子邮件作为证据。 此外还有旁证:方舟子经常干这种事儿,不止朱鲁子一个人说起过。亦明书中也有例子。 我本人在新语丝上的第一篇文章,也是未经我同意,方舟子直接放上去的。我的同意是后来追认的。 不知道有谁会这么有闲,专门为这事儿给他打官司。 标题: 发表评论人:davix 删除 回复 田老師可在欄目分類中給方同學增加一類,包括轉貼文章應不少。 博主回复:也没有多少了,要说的话也就是那么多,很快就说完了。 标题: 发表评论人:jiangjinsong 删除 回复 jiangjinsong将您的文章推送到仰望星空, 标题: 发表评论人:sungennian 删除 回复 我不支持青年学生(博士生)学术打假,这样会给自己树立很多对立面,养成很不健康的性格,影响自己在学业上的发展。同时,反对学术作假应该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科学研究中自己不要作假,身正不怕影子斜,别人做假是别人的问题,自己知道就行了,不参考、不批评。 博主回复:同意您的观点。我赞同并鼓励学术讨论,反对学术打假——这个词本身是荒谬的。自称打假,已经把自己放到正确的位置,把对方放到错的位置,哪还有讨论的余地。
个人分类: 陈年档案|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