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四川盆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国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成本
热度 1 xluan 2015-10-4 18:13
四川盆地属复杂山区地质条件,油气勘探的成本相对较高。过去一段时间的实际实践显示,我国在四川天然气勘探的成本为: 88-260万元/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
1895 次阅读|1 个评论
空气污染引发了四川地区的洪涝灾害?
WileyChina 2015-7-31 14:30
近日来,多家国际媒体(包括Natrue, Science, BBC等)对一篇在美国地球物理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上发表的 一篇文章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anthropogenic air pollution to catastrophic floods in Southwest China) 广泛报导。该研究模拟了2013年7月8-9发生在我国四川北川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强降雨过程。73厘米的超强降雨,冲走了房屋、工厂和桥梁,并引起山体滑坡,造成200人死亡、300000人流离失所。 该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范霁雯告诉媒体,模拟数据显示,如果2013年7月四川盆地的空气质量改善到1980年代初期的水平,当地山区的总降雨量将减少60%。本文研究显示,空气污染可能改变局部地区大气的稳态,改变空气对流和循环状况,从而对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产生影响。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四川盆地的山区在夜间会发生强降雨。与无污染的情况相比,雨势大大加强。 了解更多,欢迎 点击 阅读本研究成果。 作者:范霁雯, Daniel Rosenfeld, Yan Yang, Chun Zhao, L. Ruby Leung, 李占清 Author Information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lobal Change Division,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 Richland, Washington, USA Institute of Earth Sciences,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 Jerusalem, Israel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 Beijing, China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and ESSIC, University of Maryland , College Park, Maryland, US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 and Joint Center for Global Change Studi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文章摘要: 极端天气现象更加频繁出现,可能和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关,其改变了地球的辐射平衡和云的形成过程。2013年7月8日和9日,灾难性的洪水淹没了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山区。在对流允许的规模下,我们对气溶胶和大气化学物进行了大气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气溶胶抑制了原本可能发生在盆地污染源区的降雨,但使得山区的降雨强度大大增加。气溶胶在白天显著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同时增强了大气的辐射吸收,使得盆地大气变得异常稳定,大气中的大量水汽和湿对流不稳定能量被堆积在盆地上空,并随气流传向山区。受地形抬升,这些堆积的水汽和能量被迅速释放出来,在夜间形成异常强烈的降水。我们还发现,四川盆地空气污染的减少能有效缓解洪水强度。因此,气象学中的气溶胶指标很可能提高污染区域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 外媒相关报道: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pacific/2015/07/catastrophic-chinese-floods-triggered-air-pollution 中文报道: http://www.gcess.cn/xwkx/113017.html
个人分类: 文章推广|21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咳嗽之脾湿肺燥证中医辨治探讨​-- -----成都中医药大学鲁法庭
热度 2 鲁法庭 2014-10-6 23:52
燥证,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中医证候。历代医家认识到由于气候、地域等因素导致燥证表现出一些特殊性。《内经》将燥邪为病的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后,后世医家对燥证理论多有阐发,或述其象,或论其性,或究其方,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完善了燥证理论。然而在燥证理论体系中,对于燥证之燥湿同病的理论阐述及病例报道及尚为鲜见。可能因为燥邪、湿邪为相对之气,性质及致病季节截然不同,故一般认为二者难以同时伤人致病,但临床上燥湿同病并不少见,四川盆地本是多湿之地加之秋燥当令,咳嗽之脾湿肺燥证较为多见。 本文拟从燥湿同病之咳嗽肺燥脾湿证的病因、证机分析及案例报道两方面提出脾湿肺燥证咳嗽的辨治规律,以供同行商榷。 1 脾肺生理病理关系及燥湿喜好决定了脾湿肺燥证的病机基础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涉及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方面。人体之气的主要是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之气所组成。故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的健强,是人体气盛的保证。另一方面,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代谢主要是由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及脾的运化水液、输布津液的功能来完成的。肺以脾所运化输布的水谷精微为营养,才能使其功能活动得到保障 ;而脾运化水谷和水湿的功能,也需要肺的宣降、通调水道功能来实现。如果脾气虚损,会导致肺气不足,出现疲乏倦怠,少气懒言等症。若脾虚运化失调,水湿内停,生成痰饮,也会影响肺的宣降功能,出现咳嗽、喘息等症。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而肺气虚衰,无法通调水道,水湿内停,则会使脾阳受阻,出现腹胀、便溏、水肿等症。肺脾在生理喜好上却相反,及“脾喜燥恶湿,肺喜润恶燥 ”,燥邪易伤肺,湿邪易伤脾。正是由于肺脾生理病理相关性及对于燥湿喜恶的不同决定了燥、湿两性质相反的病邪共同侵犯机体而至脾湿肺燥证。 2 内外合邪是脾湿肺燥证形成的重要机制 2. 1 肺津伤并脾虚湿寒内困 风热之邪袭肺,或风寒袭肺,内郁化热或热病日久时,导致肺津被耗,肺不布津,机体失养,内生肺燥 ;或外燥直接伤肺;阴津耗伤之肺燥见口干咽燥,干咳痰稠量少,不易咯出,另表现形瘦神疲,夜寐多梦,舌质舌红或绛,少苔或剥落苔,多以舌尖以及舌前为明显。阴虚则内生热,表现为喉咽红肿疼痛,肺燥形成。继而导致宣肃失司,通调失职,水津输布,运行和排泄障碍,从而影响脾主运化功能而现脾虚湿困之象。表现为食少纳呆,口中无味,口干但饮水少,舌苔厚腻,病初舌苔厚腻,中根部明显,色白为主。或患者本为脾虚,脾阳气亏虚,不能运化水湿而致湿浊内生,表现为口淡无味,纳呆,神疲乏力。最终形成肺津不足并脾虚湿困之肺燥脾湿证。 2. 2 肺津伤并脾虚湿热内郁 脾主运化水湿,在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调节、维持着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因此无论是脾虚或邪气困脾,只要导致脾失健运,就可既生成内湿,内湿郁久不化而生热,终致湿热内郁为患。湿热内郁者因感受秋季燥邪或感受地域性燥邪或饮食香燥而致肺燥津伤从而形成脾湿肺燥证。亦或燥邪伤肺在前而致肺-脾-肾津液代谢枢机紊乱,影响脾之水液运化失常,湿浊内滞脾胃,郁久生热,而成脾湿肺燥证。清代医家石寿棠[2]曰: “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化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是对此型脾湿肺燥证的精辟概括。 3 季节、地域、体质因素是脾湿肺燥证形成的重要条件。 肺燥脾湿证的形成与季节、体制及地域因素紧密相关。如在秋初夏末感受燥邪多夹杂湿邪,易致肺燥脾湿证形成。如阴盛阳虚之人,机体活动相对不足, 感受燥邪后,多从寒化,寒性收引、凝滞,影响人体气血津液的畅行,则病燥多兼湿 ;生长在西部高原地区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等特殊气候环境中,或喜食辛辣香燥、或高温、野外劳作及汗出过多的阴虚体质之人,若恣食生冷,频繁冒雨涉水,或工作环境寒冷潮湿,则易外感寒湿之邪,形成燥湿同病。鉴于脾湿肺燥证复杂的病因、证机,我们辨证时必须综合全面考虑诸多因素,系统辨证,方能全面把握病证本质。 4. 肺燥脾湿证咳嗽治疗 关于肺燥脾湿咳喘的治疗,法当润肺止咳,健脾化湿。肺燥脾湿咳喘在咳嗽发作阶段,其咳、喘、痰 3个症状,症状以咳嗽为急,痰则是主要矛盾。所以治当首重肺,兼顾脾。另因该病大都发作在秋冬干燥季节,以及干燥地域,所以患者呼吸道常处于干燥的状态,粘稠的痰液无力咳出。故法当润肺排痰,保持气道的通畅为先,选用润燥化痰方,首推喻氏清燥救肺汤[3](桑叶、石膏、人参、甘草、炒胡麻仁、阿胶、麦冬、蜜炙枇杷叶、杏仁 )。原方可用北沙参代人参,至于素禀不足,素体阴虚之人,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发病阶段往往实中有虚,若津伤较重出现烦渴、舌质光红、苔净等症状,应分别酌加花粉、玉竹、浙贝、百合、芦根之类。并根据病情特点,适当伍以宣肺降气、清热生津之品,如蜜炙麻黄、桑根皮、黄芩、玉竹、生地、冬瓜仁等。另患者脾受湿困,故在治肺的同时,兼顾其脾。对于湿热内郁的当健脾化湿清热,对于寒湿中阻的,当温中健脾化湿。 肺燥脾湿咳喘在缓解期间,当以扶正为主,治重在脾,健脾为主,以增强对外邪的抗御能力,减少发病次数,减轻发病程度。根据患者常伴有盗汗、自汗、食少纳呆、面乏华色、时闻痰声等肺脾两虚的症状。治疗时扶脾益肺是关键。扶脾有培土生金之意,亦杜其“生痰之源 ”,常用黄芪、白术、防风、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百合、玉竹、山药等。 5 病案举例 唐某,男,36岁,2010年 9月 18日。初诊 2 月前因感冒咳嗽,自服抗生素 (具体药物不详 )无效,前医处方银翘散加减方及止嗽散加减方无效求治于门诊。现咳嗽胸痛,咯痰,痰少而黏,色淡黄,难以咯出,鼻、咽干涩,口唇干,口干咽痛。神疲乏力,食少,腹胀,大便时干时溏,另平素因饮食香辣燥食物,咽干疼痛常反复发作。查见咽红,扁桃体红,I度肿大,舌质胖大见齿痕,舌边见红而少苔,舌中根部苔白厚,微泛黄,少津液。脉细数乏力。证属脾湿肺燥证。治宜润肺化痰止咳、健脾化湿,方用清燥救肺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桑叶 12g,石膏 10g,太子参 15g,生甘草 6g,炒胡麻仁 10g,阿胶 10g,麦冬 20g,蜜炙枇杷叶10g,杏仁 10g,茯苓 12g,炒白术 10g,莲子 10g,炒扁豆 10g,炒薏苡仁 15g,淡豆豉 10g,炒栀子 6g,百部 8g,百合 10g,浙贝母 10g,玄参 10g,桔梗 10g。 上方 2剂,温水煎煮,沸后小火煎煮 30min,温服 200mL,日服 3次,日 1剂。 2010 年 9月 22日复诊 :服药后,仍偶发咳嗽,咯痰色黄量少,易咯。咽疼痛干涩消除,饮食尚可,大便日行 1次,成型。舌质胖大见齿痕,舌边见红而少苔,舌中根部苔薄白,脉濡乏力。前方去石膏、淡豆豉、炒栀子、玄参,加沙参 20g,连进 3剂而愈。 个人体会: 不同的脏腑具有各自不同的生理病理特性,并且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存在不可割裂的生理病理联系及相互影响,致病邪气对于不同的脏腑的易感性,也因脏腑自身的生理特性而决定,诸如“脾喜燥恶湿 ”、“胃喜湿而恶燥 ”、“肺喜润而恶燥 ”等等,因此我们认为,深刻认识脏腑生理特性及不同邪气对脏腑的易感性是临床辨治复杂病证的重要前提,是我们能把握证机的重要基础,只有全面系统的辨证方能做到准确无误的治疗。
个人分类: 临床病案分享|3922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嵇少丞教授的“四川盆地内部一天四震说明什么?”有感
热度 2 QuentinYue 2014-7-31 10:45
读嵇少丞教授的 “ 四川盆地内部一天四震说明什么? ” 有感 岳中琦 刚刚完成了对长白山火山天池的考察,回到港大,我就看到了嵇教授在科学网上发的博文 “ 四川盆地内部一天四震说明什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597-815816.html 。 通过它,我知道了, 2014 年 7 月 29 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发生 4 起地震,震级分别为, 3.3 , 3.1 , 4.9 和 4.6 。成都、德阳、绵阳、南充等地震感强烈。因此,人们又再用地震板块、断裂成因理论来讨论和发表各种高见了。 这四川盆地内部发生地震的消息,立即使得我感到,又有大量位于地壳深部圈闭的极高压、极高密度的甲烷气体逃移出来,进入了盆地内部较为浅层的沉积岩圈闭和孔隙之中了,又为盆地内部油气田充气了。由于它们没有造成任何地表岩土体的破裂,因此,它们还没有进入大气圈,还存在于可开采的盆地油气田圈闭之中。位于震中附近数十千米范围内的石油天然气部门的天然气田油气井的油气开采量又可增多了。开采的油气资源将大大增加了。 从油气资源开采增加角度看,这是件喜事啊! 真是天佑中华啊! 也感谢嵇教授的博文,感谢他的勤奋工作、勇敢探索和及时分享之精神。 2014 年 7 月 31 日 10:44 写成于香港大学黄克兢楼办公室
5096 次阅读|4 个评论
四川盆地油气田甲烷气体来源与再次充填: 纪念汶川地震六周年
热度 2 QuentinYue 2014-5-12 12:51
四川盆地油气田甲烷气体来源与再次充填 纪念汶川地震六周年 岳中琦 yueqzq@hku.hk 2014 年 4 月 25-26 日,我参加了,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的,第三届流体地球科学与巨型成矿带及重大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我应邀作了三个报告。它们的题目分别为:《汶川地震极高压甲烷气体成因和四川盆地油气田甲烷气体来源与再次充填》;《日本 311 大地震的 21 种现象和极高压甲烷气体成因》;《当今地球火山的甲烷气成因和机理》。 今天,汶川大地震六周年纪念日。我将《汶川地震极高压甲烷气体成因和四川盆地油气田甲烷气体来源与再次充填》的报告 ppt 的 pdf 文件放在本文附件中,以纪念这个极为重要的、国民深受灾难的日子。 根据我的研究,自公元前 53 年西汉以来,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现象和储量存在如图 1 所示的变化。 根据文献资料,从公元前 53 年西汉到公元后 988 年宋朝,人们记录了四川盆地地表大量天然气现象。特别地,四川盆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天然气田的盆地。这个气田就是自流井气田,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和荣县。历史上曾称自流井场合自贡井场。气田面积 50 平方公里。开发三阶段: 1300 年以前,以采盐为主; 1300 年到 1800 年代,以采浅层气; 1800 年代以后,钻到构造深部主要气层,气量速增。在自流井气田上, 100 年前,有三四十万人从事气田的开发建设。当时,年产量达一亿立方米,累计产量 300 亿立方米。 自 1946 年到 1986 年,四川盆地找天然气,虽然发现了一些气田和含气构造,但是,没有明显突破。 自 1990 年代到汶川大地震前,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和开采有了显著突破,发现了不少大型气田,例如,普光气田和新场气田。 从 2008 年 – 2014 年汶川地震后,四川盆地天然气田的发现、开采有了更加高速增加的情况。 2009 年 11 月 13 日,今年来, “ 中石化 ” 先后在巴中市内巴州区、南江、平昌、通江等地区进行中浅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已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 1700 亿立方米。 漫长 12000 人探了 6 年,终出成果(华西都市报)。 2009 年以来,中石化在重庆忠县发现了一处气田发育条件有利区域,于是决定在 340 多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勘探。 2009 年 5 月 10 日,中石化在兴隆场地区开始勘探资料的采集, 8 月 18 日,完成了野外采集工作, 9 月 30 日,中石化总部通过了其勘探南方分公司关于兴隆 1 井井位的论证。中石化初步估算,资源量达 1200 多亿立方米。石家场位于梁平县东南边陲,地处梁平、万州、忠县交界处(四川新闻网 - 成都商报;重庆时报)。 2010 年 6 月 3 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宣布,川西深层发现千亿立方米大气田,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新增探明储量 1211.20 亿立方米已通过国家审定。新场气田须二气藏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圈闭面积 900 平方千米,埋深 4500 米至 5300 米,属超深、超高压、超致密复杂气藏。气质佳,不含硫化氢。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已有 12 口井投产,由于气质佳,不含硫化氢,具备较完善的输气管网,已向绵竹、德阳、什邡、都江堰等地区供气。这一成果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 2009 年度十大找矿成果。 中國石化 2011 年 9 月 17 日表示,其勘探南方分公司在四川發現的元壩氣田日前已正式通過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委員會專家組審定,第一期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近 1,600 億立方米,是迄今為止國內埋藏最深的海相大氣田。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油氣層地質儲量多達 8,300 億立方米,如果按照 2010 年全國年天然氣消費量約 1,000 億立方米計算,整個氣田可供全國消費 8 年。 中國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介紹稱,元壩氣田目前共發現 7 個油氣層系,計獲得探明、控制加預測三級地質儲量 8,286.28 億立方米。郭旭升亦透露稱,氣田的部分探井已經試獲日產天然氣 50 萬立方米至 100 萬立方米(香港文匯報訊) 。 2011 年 1 月 12 日,中国能源信息网报道,普光气田主体及周边已累计探明储量 4122 亿立方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目前,气田主体动用储量 1811.06 亿立方米,已建成年产 105 亿立方米混合天然气生产能力。在 2004 年最终探明时,普光气田的气体地质储量是 1144 亿立方米。 国土资源部 2009 年 10 月份在重庆市綦江县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这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中国正式开始这一新型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2012 年 3 月 , 重庆第一口页岩气井 “ 黔页 1 井 ” 点火测试成功。重庆商报记者从中石化重庆分公司获悉,由中石化负责推进的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田勘探,目前气田日产能已突破 150 万立方米,今年可形成 5 亿立方米产能, 2015 年总产能有望达到 50 亿立方米, 2017 年总产能有望达到 100 亿立方米(重庆商报)。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 )2014 年 3 月 24 日宣佈,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將在 2017 年建成中國首個百億方頁岩氣田 -- 重慶涪陵頁岩氣田。根據現有地質資料和產能評價,涪陵頁岩氣田資源量為 2.1 萬億方,計劃 2017 年建成年產能 100 億方的頁岩氣田,相當於建成一個 1,000 萬噸級的大型油田。預計 2014 年底涪陵頁岩氣田將實現產能 18 億方 / 年, 2015 年底將建成產能 50 億方 / 年,為中石化此前規劃的 10 倍(香港文匯報)。 光明日报记者 2014 年 2 月 11 日从国土资源部获悉,我勘探人员最近在贵州北部地区钻探出一口深部高产页岩气预探井 —— 丁页 2HF 号,为目前国内埋藏最深的页岩气水平井,实现了我国深层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经测试,该井日均产气 4.3 万立方米,日产气量最高可达 10.5 万立方米,油压和气量比较稳定。预探井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境内,系川东南地区林滩场 — 丁山北东向构造带,完井斜深 5451.66 米,垂深 4417.43 米,水平段长 1034.23 米。据施工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目前国内埋藏最深的页岩气水平井,是继重庆涪陵焦石坝之后,发现的新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块。钻探队伍经过近 5 个月的分段压裂、防喷试气、固井排液和放喷求产,克服国内外罕见的高泵压、高气压、深部钻井、多层套管等施工难度,优化设计,初步形成了深层页岩气分段压裂配套技术,在套管固井、压裂试气等方面创造了中国石化行业油气勘探技术指标十项第一(光明日报)。 2014 年 2 月 11 日,在威远气体附近的安岳气田磨溪区块發現 4400 億立方氣藏。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10 日表示,中石油日前在四川盆地發現國內最大單體海相整裝氣藏,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 4,403.85 億立方米,技術可採儲量 3,082 億立方米。 據中新社報道,該氣藏儲量規模大、含氣面積大,氣井產量高、氣藏壓力高,天然氣組分好、勘探效益好、試採效果好,平均單井測試日產達到 110 萬立方米,投產氣井平均日產達到 60 萬立方米,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單體規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鹽岩整裝氣藏。 中石油相關負責人表示,磨溪龍王廟組氣藏從發現到探明再到 10 億立方米試採工程投產成功,僅用不到兩年時間。一期 40 億立方米產能建設已全面展開,二期 60 億立方米產能建設已經啟動,隨着勘探開發的持續推進,該氣藏的天然氣儲量、產量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截至目前,該區塊累計試採氣超過 6 億立方米(香港文匯報)。 我认为,除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和勘测科技能力增强等因素以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地质和地球因素如下。 5 千年前,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巨大地震,大量甲烷天然气从 20km 深下部巨大的(数百 km3 )极高压高密度天然气田闭圈通过断裂带而逃出深部闭圈,进入 7000 米深的浅部盆地地层闭圈。之后(或从 2000 年前开始),龙门山就没有发生大地震。随着时间和小余震,大量浅埋气体进一步逃出浅层闭圈,进入空气。地表有气、冒气现象一直到宋朝 988 年。之后,浅层埋藏气体越来越少。一直到 1990 年代。因此,从 1946 年到 1990 年代,盆地内闭圈气体一直很少。但是,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前,深部气体开始不断少量渗流漏气到浅层闭圈。从 1998 年开始,四川盆地地层闭圈含气量不断快速地增多。 2008 年 5 月 12 日,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盆地地层闭圈含气量更加快速地增多(图 2 )。 因此,龙门山断裂带 20 公里深下部是个巨大的(数百立方公里)极高压(大于 300MPa )和高密度( 1300 到 2000 kg/m 3 )甲烷天然气田。海量甲烷气体,通过大地震而逃出深部闭圈进入 7000 米深的浅部盆地地层闭圈,供人们开采和见到。 附件: YueZQ1-Wenchuan-20140425-talked.pdf 2014 年 5 月 12 日 12:44 写成于香港大学黄克兢楼办公室 从贫气国走向产气大国:中国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960340.html 伴随天然气地质理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大型天然气田的陆续发现与上产,截至 2013 年底,我国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经达到 9.8 × 10 12 m 3 ,年产量超过 1078.7 × 10 8 m 3 ,跃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2460 × 10 8 m 3 ,年产量仅 100 × 10 8 m 3 ,发展速度缓慢。 至 2000 年底,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 2.6 × 10 12 m 3 ,年产量上升到 191.6 × 10 8 m 3 ,从此拉开了中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的序幕。 2001 年至今,这期间发现了苏里格、乌审旗、普光、大北 3 、广安、合川、龙岗、克深 2 、塔中、克拉美丽、徐深等大型气田,有力地支持了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快速增长。 2013 年产量比 2000 年增加了 887.1 × 10 8 m 3 ,有力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大发展。 2016 年 3 月 4 日 18:00 加于香港大学黄克兢楼办公室 遵义发现千亿立方米级高产大气田 作者:王立彬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6/7/8 9:33:29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7/350677.shtm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记者王立彬)我国在贵州遵义实施的安页1井取得页岩气、油气重大突破性成果,估算天然气资源量达千亿立方米。 中国地质调查局7日在此间宣布,中国地质工作者在财政部支持下,瞄准石油公司久攻未克的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在贵州遵义正安县实施的安页1井获得四个地质层系页岩气、油气重大突破性成果。对其中一个层系进行气量测试,每日稳产超10万立方米,属高产天然气井。首次发现高产海相致密天然气藏,属我国油气新类型。含气地层累计厚68米,经测试获得每日超过10万立方米稳定天然气产量。在我国首次发现石牛栏组、宝塔组两个油气新层系,石牛栏组获得每日超过10万立方米稳定天然气产量,宝塔组钻遇13米厚高压气层,放喷火焰高达20米。此外还发现另一厚达147米的含油气地层栖霞组,是四川盆地外首次在该地层获得重要油气发现。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安页1井页岩气、油气调查重大突破有望形成新的天然气勘查开发基地,带动长江经济带约6万平方千米类似地区油气勘查开发。安页1井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估算控制范围内天然气资源量达千亿立方米,可以满足1000万人口地区居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用气需求,有力推动扶贫攻坚。 何继善、康玉柱等7位院士认为,安页1井油气调查的重大突破是历史性、里程碑式的,对我国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和贵州省油气勘查可谓开天辟地,圆了中国地质工作者和贵州人民60多年的油气梦。 2016 年 7 月 8 日 10:50 加于香港大学黄克兢楼办公室 国土资源部评审通过 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储量 我国最大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超六千亿方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7/381376.shtm 作者:计红梅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 2017/7/421:08:21 7 月 4 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 近日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会,对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储量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定,涪陵页岩气田江东区块焦页 9 井区和平桥区块焦页 8 井区新增页岩气探明储量含气面积 192.38 平方千米,新增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 2202.16 亿方,为第二期 50 亿方产能建设奠定了资源基础。至此,我国最大页岩气田——涪陵气田累计探明含气面积 575.92 平方千米,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到 6008.14 亿方。 2017 年 7 月 5 日 15:12 加于香港大学 602 办公室
3979 次阅读|4 个评论
龙门山褶皱带龙泉背斜构造几何学和变形机制分析
zgxyli 2013-8-18 22:49
Structural geometry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ongquan anticline inthe Longmen Shan fold-and-thrust belt, eastern Tibet Zhigang Li, Dong Jia, Wei Chen The 2008 Mw 7.9 Wenchuan earthquake is a consequence of ongoing India-Tibet collision and reflects the growth of the Longmen Shan fold-and-thrust bel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new constraints on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ongmen Shan fold-and-thrust belt, by comparing the physical models to the example of the Longmen Shan fold-and-thrust belt.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belt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pre-Sinian layer, whereas locally is controlled by the Lower Triassic layer , such as the Longquan anticline. In addition, we discuss the deformation style of the Longquan anticline various along strike , based on the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interpretations of structural cross-sec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physical modeling. The sandbox modeling suggests thatthe deformation of the central segmentof Longquan anticline is likely controlled by higher displacement rate, higher erosion and lower sedimentation, which is incontrast with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egment. Moreover, the structural geometry of the central segment of Longquan anticline is more complex than the end-member models of fault-related folds,which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pure-shear wedge fault-bend fold and bounded by west-verging thrust fault. Combining the studies of the structural geometry,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vious studies, we infer that the Longquan anticline is active and potentially seismogenic. Therefore, a quantitative re-evaluation of seismic hazard in Longquan anticline and adjacent area directly beneath the densely populated Sichuan basin is urgently needed.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7912012005792 LQS_JAES.pdf
3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川盆地丘陵区几种植物(一)
热度 2 majiaping 2013-7-15 21:38
金佛山荚蒾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拟变缘小檗 分布山地灌丛中、山坡、路边及山脚。 菊苣 全国均有分布 龙牙草 名仙鹤草、地 仙草 分布于中国各地,朝鲜、蒙古、 日本 、 西伯利亚 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野胡萝卜 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乌桕 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在基督教中, 马鞭草 被视为是神圣的花。在古欧洲,它被视为珍贵的神圣之草,在宗教庆祝的仪式中被赋予和平的象征。 在文艺作品中对吸血鬼有克制作用。 射干 全世界有2种,我国有1种。 唐菖蒲 它与 玫瑰 , 康乃馨 和 扶郎花 被誉为”世界 四大切花 ”。 鸡冠花 原产非洲, 美洲 热带和 印度 ,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西南植物分类群和北京植物交流超级群在物种鉴定上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2013.7.15 成都大风夜初稿 2013.7.17修改
个人分类: 自学成才|9032 次阅读|4 个评论
云药的世界与世界的云药
cryang 2013-3-10 09:48
云药的世界与世界的云药 中医药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世界优秀的传统医药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识。在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宝库中,云药是一枝灿烂夺目的奇葩。云药以我国西南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纽带,融合了多民族的医药文化知识,具有多维、多相、多层次的复杂体系特征,不仅在世界医药文化遗产中独树一帜,而且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云药的内涵 1.1云药的民族文化内涵 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不同种源、不同族源多民族荟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云南省除汉族外,还居住有25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各民族为了生存和繁育,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在民族民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医药文化与知识,有许多有效的单方和复方。各民族医药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励练出独特的云药文化。 彝族为我国古代古羌戎民族的后裔,长期居住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保持着许多远古的民族文化。彝族医药从本土的民族医药文化中发展形成,经过家传口授世代相传或用彝族文字记载流传下来,形成了以唉哺(阴阳)学说为本,通过人体清浊二气的转化,阐明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和人体生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的传统医药理论。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与朴素的辨证唯物论,以及用药合治则等,是传统中医药早期发展阶段的鲜明写照。在彝族医药的基础上开发的“云南白药”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传统中药的著名品牌。彝族医药不仅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组成,而且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源头之一,也是云药文化的核心。彝族医药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的融合,不断吸收汉、藏、傣、以及多民族的医药文化知识,发展形成了现代的云药体系。 元、明以来,以传统中医药为代表的汉族医药文化传入西南地区,逐渐与当地的民族(特别是彝族)医药文化交融,形成了云南地方的传统中医药,成为云药文化的重要组成。明代兰茂编著的《滇南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本草专著。《滇南本草》中有许多彝族医药与汉族医药相互结合的实例。该书记载了不少来源于彝族药的药材(如:滇重楼、滇黄精、滇龙胆、云黄连、金荞麦等),有的已成为云南地道药材,并收载入《中国药典》。 藏族医药文化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藏族地区,是藏族本土医药与印度医药和中医药融合的产物。具有显著的藏传佛教文化的特征。藏药大多取材于西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动植物及矿物质,这些药物资源大多存在于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的高原环境,有许多是生长在逆境或极端环境中的生物资源,含有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不仅对高原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独到之处,而且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云南西北部处于横断山脉的中段,地形地貌复杂,生物资源丰富,历史上是藏族药物原料的主要产地之一。藏族医药文化通过这一地区传播到西南各地,与当地的民族医药文化相融合,是云药文化的重要组成。 傣族医药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傣族独有的医药文化,吸收了东南亚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医药知识(如:泰国的泰医药)。傣族医药理论通过四要素(气、火、土、水)的平衡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根据气候与病因,随症拟方,并以贝叶经手抄的形式,由摩雅傣世代相传。如傣族医药经典《档哈雅》等。傣族药物多以当地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为原料,有不少是传统中药历史上依赖进口的南药(如:儿茶、槟榔等)。从傣族医药开发出的亚呼噜已载入《中国药典》。麻三端(罗芙木)、灯台叶、苦味叶、下珠等经过现代科技开发,正在形成新兴的产业。因此,傣族医药也是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 此外,云南的壮族、苗族、纳西族、白族、拉祜族、基诺族、佤族、德昂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医药也是构成云药文化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著名的中药三七就是从滇东南文山地区壮族和苗族民间医药中发掘出来的。灯盏花是苗族民间医生献出的祖传秘方。 概括而言,可以将云药文化比喻为以彝族医药为主干,以汉、藏、傣族医药为枝,以其他各民族和民间医药为叶的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云药文化是多维的,它来自于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医药知识;是多相的,它覆盖了多种民族的医药理论、哲学思想与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虽然常有交叉,但往往同物不同用;是多层次的,即有单方、复方、也有祖传秘方。云药不仅有自身的独特性,还有着极大的包容性。 2云药的自然地理内涵 云南地处北回归线上,全省为云贵高原主体,横断山脉贯穿其间,地形地貌复杂,海拔相差很大,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仅76.4米,高差达6000多米。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既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控制,又受西藏高原的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和“立体气候”的特点,如: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等。如此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汇集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不同生态型的物种,使云南不仅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而且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多样性中心,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是云药文化形成的摇篮,为云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药物原料。 云南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包容性,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现的重要经济植物和天然药物或可以在云南找到可用的资源(如:紫杉醇、薯蓣皂素、利血平、秋水仙碱等),或可以在云南找到适宜的生态环境引种栽培(如:云木香、云当归、藏红花等)。从天然药物资源的角度,丰富了云药的文化内涵和产业内涵。 云南以小环境、小气候为代表的丰富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云药文化形成的环境因子。这样的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脆弱性。无节制的开发,会使原生植被破坏,环境片断化加剧,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物种多样性的流失。因此,在构建云药产业的同时,特别是在开展中药和天然药物种植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到云南生态系统的特点,因势利导,加强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促进云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1.3云药的自然资源内涵 云南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藏着种类繁多,种质优良的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是发展云药产业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有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云南中药资源经调查有6,559种。其中:植物药资源315科,1841属,6157种;动物药资源148科,266属,372种。有74个品种收载于中国药典,32个品种收载于部颁标准,149个品种收载于云南省中药标准。主要动植物药材的产(藏)量近10亿公斤。品种和数量属全国之首,并有许多特有的品种。 云南的中药资源优良品质,使云南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独具一格,在著名的“云贵川广,道地药材”中首屈一指。如:有闻名的三七、云木香、云当归、云黄连、天麻、云茯苓等地道药材;有血竭、千年健、诃子、苏木、胡黄连、千张纸、砂仁、白豆蔻、儿茶、槟榔、肉桂等南药;有产(藏)量上百万公斤的大宗药材续断、滇龙胆、滇黄精、苡仁、南板蓝根、鸡血藤、防风、乌梅、南星、首乌、天冬、云山楂、枸杞、骨碎补、干姜等;有价值高的麝香、熊胆、冬虫夏草、牛黄、鹿茸等珍稀药材。许多药材是云南特有的品种。 丰富多彩的民族的民族药是云药的一大特色。已批准生产的民族药产品有100多种。据初步统计,彝族药有1189种,其中植物药871种,动物药262种。云南白药不仅是云药,而且也是我国传统中药的知名品牌;而小红参、蜜桶花、昆明山海棠、昆明鸡血藤、青叶胆、金铁锁、臭灵丹等彝族药正在成为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目标。云南藏药资源有598种,其中植物药448种,动物药74种。除甘松、胡黄连、波棱瓜、榜嘎、藏菖蒲等藏药材外,还有洁白胶囊、六味能消胶囊、十味龙胆花颗粒、七十味珍珠丸等特有的藏药复方制剂。西双版纳有药用植物1214种,其中大多数为傣族药。傣肌松、灯台叶、苦味叶下珠等均有显著的疗效和市场前景。从苗族医药开发出的灯盏花已正在发展为重要的产业。此外,拉祜族药100种,佤族药200种,哈尼族药100种,德昂族药105种,基诺族药319种等民族医药经过整理已出版发行,从中不乏具有开发前景的品种。 天然药物资源及其产业构成了云药的另一重要支柱。如:薯蓣皂素、豆腐果甙、岩白菜素、露水草素、利血平、秋水仙碱等。 2.云药的品牌 云药的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已具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潜力的、有代表性的云药优势品种。主要的云药品牌品种有: 云南白药系列:云南白药是彝族中医曲焕章博采传统中医药和彝族医药的精华,于1902年创制,已有百年历史,不仅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品牌,也是云药的金字招牌。 三七和血塞通系列:文山三七是云药药材的第一品牌,在三七的系列产品中,血塞通系列在国内外均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灯盏花系列:苗族药灯盏花的产品已得到医药界和患者的认同,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 排毒养颜胶囊:由传统中药和彝族药结合开发成功的排毒养颜胶囊,开创了云药“排毒”的概念,在短期内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成为云药的新品牌。 天麻系列、宫血宁胶囊、感冒消炎片、舒肝冲剂、止咳丸、施普瑞胶囊、蒿甲醚等均为云药的特色品种。 地道药材及其饮片在历史上就是云药产业的重要方面。随着国家实施中药材种植的GAP规范和认证,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开展地道药材和重要药用植物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引种驯化野生药材,形成药材的云药品牌,已提到了日程。 在云药产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的过程中,以功能性保健食品、天然活性化妆品的云药品牌也将逐渐形成。 在众多的云药特色品牌中尚未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云药拳头产品。在加强创新 药物研制的同时,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品种,以高新科技为依托,通过二次开发,优化组方、改进机型,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质量标准、建立技术壁垒、开拓市场,在较短的时期内,将这些产品做大,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益的、能持续发展并有强大竞争力的新的大品牌,是跨越式发展云药产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云药产业的高速度发展,培育有产品开拓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链是构建云药产业群体的当务之急。云南有制药工业企业169户,大多规模小,资金分散,尚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结构优化、高效益、高产值的大型企业集团。须从云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引入竞争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鼓励企业重组,通过优化组合,技术提升,促进龙头企业的形成。 3云药的市场 进入WTO后,中药现代化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随着人类“崇尚自然,反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的社会需要日益高涨。我国的传统中医药逐渐得到国际的认同,为云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为了建设云药大产业,必须通过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进行统一规划和实际运作,以云药的整体形象迎接大挑战,参与大竞争、进入大市场。 在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红土地上孕育形成的云药产业,将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特色的品牌,沿金沙江和长江向东,进入我国医药行业的主流市场。同时,还将充分利用地域和人文的优势,沿澜沧江和湄公河而下,进入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以整体的形象融入当地的医药市场。并以此作为窗口,进入欧美国际市场,使云药成为世界的云药。
2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察四川(一):A corner of Sichuan natural heritage
chengqi2009 2012-10-10 23:15
考察四川(一):A corner of Sichuan natural heritage
成都号称是中国休闲第一城,据说从飞机上都能听到搓麻将的声音。夸张地说不仅麻将多,还有茶馆多,火锅多,美女多。。。可是我们此行主要是去看四姑娘山,也许堪称大自然的美女。直线距离位于成都西北方向二三百公里,属于川西,靠近西藏和甘肃。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的中心,东南西北四周都有许许多多壮观的自然风光,一次很难逛遍。如果有人想去西藏,建议先来四川锻炼一下,而不是去云南,其中自有道理。 Exploring a corner of Sichuan natural heritage Chengdu city is the capital and center of Sichuan province, one of the most historical central area of an ancient China. Chengdu plain is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therefore geographically it's situ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great Sichuan basin. There are numerous marvelous scenic sites in every directions, often with various altitude between 3000-7000 meters high. For instance, famous Jiuzhaigou in the North, Ermeishan and Leshan mountains in the South. The highest snow peak is located in the West, while the most difficult roads may actually be found in the North-east or east, as far as Chongqing, which became autonomous city itself only very recent years, independent away from Sichuan. Geologically those mountains must have been formed around 450 million years ago together with Mount Everest. Luckily, they all have endurable forests and lots of them have snow on the top as well. They have become Sichuan's natural inheritance/heritage. One can imagine our mission this time is towards the West part of the basin, where there is legendary 4 peaks said to be incarnated from 4 beautiful sisters. We drive four wheel mercedes ourselves all the way from the airport, about 20km South-west of Chengdu, directly arrived at one of the hills around the legendary mountain in day 1. However, we only see one slightly sunny day during the next three days, it was either drizzling or cloudy. One will not be able to see the face of the 4-sister-peak if your timing is wrong, and we just had it. We in turn decided to go further towards the West, where there is another mountain area called Gongga, the highest peak there said to be just over 7000 meters. The weather wasn't too brilliant that day either, we werejust about to reach the snow icy views before they were covered by cloud and fog. The holiday is about to finish, we are back in the city in the last day, having some hot pot instead of spring water. There have been long stories to tell, yet let's keep them for the nearfuture... Despite the huge basin, one may dream to have a thorough excursion like a fish if one have just more weeks free... At least, we had a glance/taste of it already.
个人分类: 大好山河|3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西部地区县域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思考
whyhoo 2012-1-6 11:50
编者的话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县域是一个重要着力点。因为西部地区县域占了全国县域土地面积的70%多、人口总数的30%多,并且西部地区县域普遍面临着工业反哺农业能力低以及城市支持农村能力低的“双低状态”。西部县域如何在“双低状态”下统筹城乡发展,四川省丹棱县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丹棱的特点与现象 四川丹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是一个经济小县、财政弱县和资源贫县,也是眉山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县。在这样一个西部小县,会发现一系列很有特点的现象。 现象之一:“血吸虫病重灾区”转为“生态文明家园”。30年前,丹棱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的重疫区。但是到了2007年,丹棱县的血吸虫病没有了,而且还被列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目前,全县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5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6个。 现象之二:“财力不足”但“农民相对宽裕”。丹棱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收困难,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仅1.24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农民生活的相对宽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四川省平均水平多出720元,并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现象之三:“城镇化率低”与“城乡差异小”同时存在。2009年丹棱县的城镇化率仅为25%,低于眉山全市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但是,深入丹棱农村,所见所感一派“农村里的城市生活”。全县修建楼房的农户达70%,饮用水卫生率为100%,沼气入户率为94.5%,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3.2%,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为95%。可以说,如今的丹棱农民,行的是水泥路,住的是两层小楼,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沼气。家里“三双鞋”,家里穿拖鞋,出门穿皮鞋,下地穿胶鞋。有线电视、网络宽带进家入户,村村建起了图书室、医务室、文体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 现象之四:“地处山区”但“贴近市场”。 丹棱县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现在的丹棱依然地处偏远,但生产贴近了市场。以水果产业为例,全县长年活跃的水果销售公司和经纪人在100家以上,全县90%的水果就地销售。还有30%的农户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接受订单。 现象之五:“农闲打牌”转向“乡风文明”。过去的丹棱农村,农闲时间打牌基本上是农民唯一的娱乐方式。今日的丹棱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唢呐演奏、广场舞等文化娱乐方式随处可见。目前,全县长年活跃在农村的各种文艺演出队伍多达65支,每年为群众演出2000多场次,观众达到5万多人次。 现象之六:“小城市”带动“大农村”。丹棱县县城和城镇面积仅占幅员面积的2.7%,而全县总人口16.3万人中,农业人口占到81.6%。 丹棱的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丹棱县根据自身条件,重点围绕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正在走出一条以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抓手、以整合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为主导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一)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生态化 丹棱县经历了从水田改旱田,再到品种改良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同时,丹棱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生态观光旅游。 一是发展以“一县四品”为载体的生态农业。制定并实施了水果、蚕桑、茶叶、竹木等生态特色产业规划,现已建成四大生态特色产业带,面积达到29.5万亩,实现果农人均1.9亩果、茶农人均2.8亩茶、桑农人均1亩桑、林农人均3亩林,“一县四品”产业经营收入已占农民总收入的67%。 二是打造以沼气为节点的循环经济链条。他们推广沼气、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突出建设以“猪—沼—果”为代表的“畜禽—沼气—种植”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推广农业生态种植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全县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1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万亩。 三是发展以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全县建成总长40公里的农村生态观光环线,沿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近百家,2009年乡村游接待游客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75万元。 (二)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丹棱县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在新农村村庄规划上,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强调统一模式、统一做法;立足丘陵地区实际,不强求建设大规模集中居住的农民新村,不强求建设标准统一的居民住房,把规避自然灾害和保护自然环境放在首位,引导农民适度就地就近将住房迁建到有水、有路、有产业的地方,做到了村庄布局显山露水、房屋建设依山傍水、资源利用保山涵水,形成了当地村民欢迎的丘区农村新居建设新模式。 一是实施农村“四通”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县自来水入户达90%;基本实现城乡照明用电同网同价;村村通水泥道路;建成信息化示范村31个,网上买卖农资和农副产品的新气象蔚然成风。 二是全面推进农村“三池六改”。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农户主体、项目支持、奖补激励”的原则,全县农村全面推进建沼气池、污水处理池和垃圾池,改厨、改水、改厕、改圈、改庭院、改入户道路;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三池”,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四统一”。截至2009年,全县已完成“三池六改”建设的农户达1.7万户,全县57%的村建成生态文明村庄。 三是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他们充分发挥“三池六改”项目综合效益,指导农户将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进入湿地池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县沼气入户率达94.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2%,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5%。 (三)整合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近年来,丹棱县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化的同时,还通过整合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他们整合乡镇公共资源,打造集中透明、规范高效的基层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广便民服务队模式,主动延伸政务服务。全县每个乡镇都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共成立便民服务队132个。 二是整合政策资源配置。他们把农业、水利、国土、畜牧、林业、卫生、交通等县级各部门的涉农职能和13项涉农优惠政策充分运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大农业”工作体系1.3万农户直接受益,占全县农户的36%。 三是优化社会保障资源配置。该县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积达100%,农民参合率达97.5%;建成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中心敬老院,全县五保对象有意愿入住的集中供养率达100%;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实施办法,实施门诊救助和大病救助;共建立6个社区“爱心慈善超市”;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2009年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1127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多人。 四是整合资金资源配置。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农户等资金资源,他们集中捆绑农业、交通、卫生、水利、畜牧、林业、国土等县级部门涉农项目,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截至2009年,全县通过财政投入、项目投入、财政贴息贷款共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1.4亿元,带动农户投入8.8亿元,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五是优化精神文明资源配置。全县农村共建成18个村民文化公园,农家书屋建成率和文化活动室建成率均达100%。每个村都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约”,每年定期开展农村“五好家庭”评选和村民运动会。整洁、和谐、文明的观念和行为逐步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并有效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丹棱实践带来的思考 丹棱县是眉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典型,同时也是我国广大西部地区众多县域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丹棱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说明,处于“双低状态”的西部县域,不仅要重视工业化和城镇化,更要重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农村自身发展的能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始终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关键环节,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必须加大各类资源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丹陵县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无论是发展的理念还是发展的行动,都实现了向惠农的转变。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农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统筹城乡发展带来的好处,充分挖掘农民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潜力。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确保各种要素在城市和农村公平流动。这方面,丹棱县走统筹城乡发展之路的经验值得很好地总结和借鉴。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在工业化水平不高、城市产业不够发达的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应根据当地实际和以农民意愿为出发点,既要发展城市,也要改造农村;既要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也要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家园,缩小城乡差距。 第五,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定位。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作好产业布局、城乡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等规划,形成统一、完整的统筹城乡规划体系,并切实发挥好规划的先行和引领作用。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既要着眼当期,又要考虑长远。 (中央党校第29期中青一班赴四川省丹棱县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李 静 罗布江村 杨东奇 许 爽 张学武 许卿卿 李云山 张育军 李振江 执笔人:李 静 李振江) 原文见 http://xbkfs.ndrc.gov.cn/zjsj/t20101216_386064.htm
个人分类: 社会|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低纬地区四川盆地自贡发生4.1级地震
杨学祥 2008-10-10 08:09
震中示意图 ( 来源:华龙网 ) 四川自贡 0 时 29 分发生 4.1 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8 年 10 月 10 日 01:13 华龙网   华龙网讯 ( 记者李心成 10 日 0 : 35 分报道 ) 据重庆地震台网测定,今日 (10 日 ) 凌晨 0 : 29 分,四川自贡发生 4.1 级地震,重庆震感明显。   当时我刚睡下,就感觉床晃动的厉害。家住南坪幸福里小区的邓女士向记者介绍,因为每晚有看电视的习惯,所以睡的都比较晚。今日凌晨 0 : 32 分,刚躺到床上的她忽然感觉床晃了起来。开始她还以为是爱人在翻身,可晃动持续了有十几秒,她这才意识到可能是有地震发生了,于是起来看餐厅的吊灯也在晃动。   重庆市地震局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据重庆地震台网测定,今日 (10 日 ) 凌晨 0 : 29 分 52 秒,四川自贡发生 4.1 级地震,重庆震感明显。   为什么 4.1 级的地震重庆会震感明显?重庆市地震局值班人员解释,这是因为重庆和自贡直线距离很近导致的。   四川自贡内江交界发生 4.1 级地震 http://news.sina.com.cn/c/2008-10-10/011316425682.shtml 自贡大安区内江威远县交界发生 4.1 级地震 四川新闻网 2008-10-10 00:31 来源 : 四川地震台网   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10-10 00:29:50.3 在自贡市大安区、内江市威远县交界 ( 北纬 29.4, 东经 104.8) 发生 4.1 级地震。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08/10/10/011172687.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313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