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导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初为人师之三——沟通才畅通
刘全生 2008-11-27 17:48
初为人师已经几个月了,在与在读研究生以及项目组年轻成员的工作生活接触中,对于沟通的重要性有了一点体会,记在这里,共飨、共勉,更希望抛砖引玉促长进!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代沟这个词开始泛滥起来,不管年龄差多少,甚至于79年12月的也要跟80年1月划个界限,分出个代沟!而最泛滥的场景莫过于存在年龄差异的双方唇枪舌剑各执一词难分高下之时,抛出代沟论往往就像比赛中的暂停一样有效,然而这并未解决真正的问题,只是双方选择回避问题。 在我看来,沟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候也可能很宽很深,学地理的肯定赞同我这个大实话,呵呵。然而并非什么沟都是沟的两岸沟通的障碍,地理上的沟壑我们可以架桥而过,亦可以绕道而行;心理、观念方面的沟我觉得也一样可以架桥铺路来解决,只要你不把沟当作借口去回避问题搁置问题。 下面浅谈一下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架桥沟通的一些体会。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特别的师生关系,说特别是因为这里面还有那么一点像同事关系,因此导师不仅要像教师一样去教授知识、说教道理,还要像同事一样平等相处、互相帮助,在探讨辩论工作中提高。导师跟教师不同的地方还在于,教师所教的知识都是已知的东西,即使设计了问题考学生,也是有明确的答案的,因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容易形成权威性;而对于导师和研究生来说,探索的都是含有很多未知的问题,导师只能是依据经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指导的对错都需要实践来定论,因此导师的权威性肯定要逊于教师的了,也是不容易被保证的,也因此研究生在取得几场争论的胜绩后,因为其年轻气盛,往往就会渐渐轻视导师,对导师的指导和说教产生强烈逆反心理,有的甚至演化成师徒不合,或者畏惧导师的批评,而疏远导师,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产生上面这种尴尬情形一方面可能是导师的指导方式过于生硬,未能因人而异的改变方式;一方面则是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他们是刚刚介入科研的大门,对这里唇枪舌剑、针尖麦芒、刨根问底的氛围尚不适应,会认为有时候导师这样纯粹是对他这个人怎么轻视怎么不尊重了等等。对于如何化解这个心结,我的看法是,导师要告诉学生探讨问题是对事不对人的,而学生也要想想,导师为何这样,是故意找茬挑刺跟自己过不去呢,还是为了工作的顺利自己的成长?是为了显示作为导师的威风、权威呢,还是为了解决问题探究真理?我想静下心来的学生一定会选择两个问题中的后一个答案。而作为导师也是这些矛盾出现的一个主要因素,也需要改进指导方式,出现问题时减少怒形于色、恶言恶语;探讨问题时,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威压人,双方都要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导师还需要耐心和宽容,学生犯错在所难免,出现错误时,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代替责任追究,适当解释点播一下错误的严重性,学生会知道下不为例,也知道如何改进,而且才能杜绝隐瞒不报酿成更大问题的事情出现。 尕导师的小砖碎瓦抛完了,希望大师们亮玉让吾辈开开眼吧!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4751 次阅读|4 个评论
研究生如何向导师学习
fxf 2008-11-24 16:35
向导师学习,是研究生学习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则意味着研究生学习的残缺,甚至失败。那么,如何向导师学习呢? 首先,要明确向导师学习的重要性。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上溯到最初即师徒关系,师徒关系含着伦理意义,但主要的意义是学术传承。研究生的学习或研究,正是因为有了导师这一条件的存在,而有别于本科生学习,研究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条件,那么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与大学生生活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来说,研究生的称号没有实质的意义,关键在于如何向导师学习,可以说,正是能够向导师学习,改变了研究生的学习性质。 有些研究生,因为各种原因,将宝贵的时间没有用于向导师学习,而是用做它用,我不能说这是错误的,但出于一个工作过多年的人的立场,我敢说,这肯定是幼稚的。因为用宝贵的研究生时间去置换任何数量的收入,都是不合算的,这个问题,只要简单地对比一下,就可以很清楚,研究生完全可以用现有的时间置换成一定量的收入,但毕业之后,用等量的收入是绝对置换不来现在的宝贵时间的,有志的研究生一定要清楚这一点,珍惜向导师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其次,学习导师的全部思想,包括做人的思想。 向导师学习,学习其学术思想是关键,导师作为专业领域的前行者,他的思想既有背景意义,更有形成学术思维的价值。向导师系统地学习他的学术思想,我们能够感受一个学者成长的脉络,能够感受一种思想成形的脉络,这对于研究生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向导师学习做人的思想,不是简单的社会化过程,导师的做人思想,更是做学者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做人,有志成为学者的研究生,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导师的做人思想,完全能够奠定我们成为优秀学者的品质储备,而学者的优秀品质对于学术发展来说,有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带着问题学习。 研究生向导师学习,一定要带着问题进行,有了明确的问题,请教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沦为漫谈。何况,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漫谈,绝对不是双方的主要需要,任何漫谈只能是一种休息,一种插曲,不会成为双方交往的主流,合格的导师往往在寒暄之句后,直奔学术教育,这是师生交往的原因,也是交往的理由。带着问题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能够让导师了解我们的兴趣所在,同时也了解我们的特点所在,使导师能够因材施导,一路下来,既可以找到论文开题的方向,又可以弥补我们存在的不足,这样才不至于,开题时慌不择路,写论文时捉襟见肘。 第四,注意学习的方式。 研究生向导师学习,一定要注意方式,我们是求学,今天的求学虽不用程门立雪,但也要有足够的自觉性,其实,每个人还是比较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能单等导师的指派,如果仅仅依靠指派,被动学习,那是很难进步的,容易懒散,也容易不合拍。再就是,对于导师安排的读书、练笔,一定要完成,这些东西全凭自觉履行,当今时代,研究生实在不去做这些东西,导师也没有办法,但最后吃亏的还是研究生自己,时间的流逝不会因为我们的悔恨而停下脚步,所以就不要让悔恨发生。研究生的学习,没有捷径,需要按部就班,实现突破重在坚持,坚持向导师求学,坚持完成导师安排的任务,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学习中要有所超越,不是超越导师,而是超越自我。 研究生在学习中,要有超越的意识和信心,这种超越不是超越导师,而是超越自我,三年时间想超越导师,不是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我们每个人只能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识,能够引领我们学习的方向,超越自我的信心,能够一次又一次鼓舞我们前进。在导师面前,不要怕暴露自己的不足,早暴露早解决,一朝不解决,终究是问题,任何人学术上的不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解决,时间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不会因为时间而提高,只会因为学习而改善。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是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就是最好,如何做到,只能是超越自我,而不是超越他人。 研究生向导师学习,是师生交往的主要部分,是师生交往的主体,在主体之外,还有附属部分,附属部分也很重要,涉及师生伦理。这一部分由于受导师和研究生的性情影响,具体的师生交往,肯定各有特点,但仍然具有一些共同性的东西,简单地说,学期开始要向导师报到,学期结束要向导师告别,教师节要向导师祝贺,这是最基本的交往礼仪,研究生不能马虎。 上述内容,一己经验,不足为凭。
个人分类: 关于研究|6909 次阅读|6 个评论
兔子的智慧——研究生与导师的故事[转贴]
cupjsj313 2008-11-21 23:20
转自: http://club.chinaren.com/32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呀,你在干什么?答曰:写文章。狼问:什么题目?答曰:《浅淡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写文章。野猪问:什么题目?答曰:《浅淡兔子是如何把野猪吃掉的》。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一只动物,能力大小关键要看你的老板是谁。 这只兔子有次不小心告诉了他的一个兔子朋友,这消息逐渐在森林中传播;狮子知道后非常生气,他告诉兔子:如果这个星期没有食物进洞我就吃你。于是兔子继续在洞口写文章。一只小鹿走过来,兔子,你在干什么啊?写文章,什么题目?《浅淡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哈哈,这个事情全森林都知道了,你别胡弄我了,我是不会进洞的。兔子说我马上要退休了,狮子说要找个人顶替我,难道你不想这篇文章的兔子变成小鹿么?小鹿想了想,终于忍不住诱惑,跟随兔子走进洞里。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一只小马走过来,同样的事情发生了,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如何发展下线动物为老板提供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狮子越长越大,兔子的食物已远远不能填饱肚子。一日,他告诉兔子:我的食物量要加倍,例如:原来4天一只小鹿,现在2天一只,如果一周之内改变不了局面,我就吃你。于是,兔子离开洞口,跑进森林深处,他见到一只狼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狼吗?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 。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进入森林深处。这回,他碰到一只野猪你相信兔子能轻松吃掉野猪吗?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森林深处的动物并不知道兔子和狮子的故事,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如何实现由坐商到行商的转型为老板提供更多的食物》。 时间飞快,转眼之间,兔子在森林里名气越来越大,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有一个很厉害的老板,这只小兔开如横行霸道,欺上欺下,没有动物敢惹它,想起和乌龟赛跑的羞辱,它找到乌龟说:三天之内,见我老板!扬长而去。乌龟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猎人,猎人哈哈大笑于是森林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猎人披着狮子皮和乌龟一起在吃兔子火锅,地下丢了半张纸片歪歪扭扭的写着: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还有强中手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森林里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兔子吃狼的故事似孚快要被大家忘记了。不过一只年轻的老虎在听说了这个故事后,被激发了灵感于是他抓住了一只羚羊,对羚羊说,如果你可以象以前的兔子那样为我带来食物,那么我就不吃你。于是羚羊无奈的答应了老虎,而老虎也悠然自得的进了山洞。后来他实在憋不住了,想出来看看情况。羚羊早已不在了,他异常愤怒。正在他暴跳如雷的时候突然发现了羚羊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要想做好老板先要懂得怎样留住员工》。 自
个人分类: 收藏|5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体会
热度 1 jyx123321 2008-11-19 21:51
在具体的学术交流中,师生平等,有助于同学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深入讨论(但要注意适当引导)。是谓相互尊重! 在科研环境与条件方面,导师应该尽力创造优越的条件,让同学们有舒心的工作环境;研究生们可以放心地购置他认为必要的各种材料、资料等,而不必有财务报销时导师签字与否的顾虑。是谓相互信任! 在研究生生活方面,导师能按月且及时发放生活补助,让同学们有一个较好的生活保障,能全力以赴地做课题,不必为生活所迫而去兼职(为求全面发展且学有余力而去兼职,则另当别论)。是谓关心与支持! 每当同学们取得科研成果时,为他喝彩,并及时发放科研成果奖励。是谓欣赏与激励! 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进步,每天都有好心情! 附记:这是本人在小木虫论坛上发过的一个帖子,有网友评论:“确实是不错的一个理想境界,大家共同努力吧”,我回复如下:“将心比心,自然就能做到利益共享了!导师与同学们一起认真工作,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自然就能取得优秀的科研成果,也自然就能获得科研经费资助,从而有经济条件给予同学们生活补助、改善工作条件!即良性循环吧”。另一网友评论:“这种导师不知道存在否”,我回复为:“利益共享,才能利益最大化啊!曾仕强博士用“自作自受”评论胡雪岩。其实,我们谁又不是如此呢?从这个视角处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岂不当是如此”。 很想听一听各路大侠的意见!兼听则明,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管理方式,更好地协调各种关系,取得更好的学术成果,实现多赢!在这里,我先谢过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5147 次阅读|3 个评论
导师如何给研究生分配题目?
热度 1 wangdh 2008-11-10 01:36
导师如何给研究生分配题目?(王德华 2008.11.9 ) 前几天随便写了一篇随感: 谈谈如何选择科学问题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5164 )。刘进平老师留言: 希望有机会说说下列问题 : 导师如何给硕士生或博士生分配题目呢 ? 难易程度如何把握呢 ? 是否会遇到论文延迟问题呢 ? 心里一直装着这件事情,今天抽空考虑了一下。感觉无从下手说起。估计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会有很多,我想还是说说我自己的做法吧。不管对错如否,作为交流吧。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我们所的硕士生第一年是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课。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远离研究组是个很糟糕的事情。由于在北京事情还算好办,我一般要求我的研究生每周都必须参加研究组的组会,必须参加研究组安排的学术活动和集体活动(如中秋 Party ,新年 Party ,欢送毕业生 Party , 研究生毕业答辩等等),如果没有特殊事情,一般不允许请假。从玉泉路赶往奥运村附近的新园区,需要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坚持下来也是一种毅力。不管研究生能听懂多少,一年下来,关于研究组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相关知识、研究组的基本要求、做学问的基本规范等等,他们都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时间长了,他们自己也不把自己作为局外人,很快就融进研究组了。 硕士生从研究生院回到研究所后,与新入学的博士生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我们研究组一般是安排每个老生给新生讲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相关进展。进行交流后,每个新生写出交流总结。这样他们很快就对研究组的工作有个粗线条的了解。导师在每次的组会上,也会抽机会进行相关的介绍和启发。 我一般是给新来的研究生(硕士是2年级)半年的自由选题时间(当然是限制在我的学科范围内),不管硕士(1+2 年)、博士(3年)、还是硕博连读(1+4年),要求都一样。半年时间内,他们需要了解研究组的工作积累,查阅文献,选定方向,写出文献综述,完成开题报告。这个过程尽管很自由,实际上也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许多研究生都在这个时期感到了压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这半年主要是培训研究生查阅文献、阅读文献、把握文献等方面的能力,是培训他们发挥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过程。这段时间,他们随着文献的逐渐积累,对研究组工作的逐渐理解,火花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一天一个想法。文献读得越多,思考越多,对科学问题的把握和理解就越到位。有些悟性好的同学,逐渐就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有些动作快的同学很快就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设计好了实验,进入了实验收集数据的阶段。 如果半年开题时间过去了,有些研究生还没有自己找出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还是模糊着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导师将早就考虑好的几个研究领域(或者比较具体的题目)提供给他们,让他们进行选择。有时候出于研究组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可能就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了。导师定向安排课题任务,然后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题目,缩小文献阅读范围,尽快确定实验方案,开始数据收集。边实验,边思考。实际上就是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独立设计实验,目的还是培养实验设计(开题)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每个实验设计成形后,都需要在组会上进行报告和讨论,有时候我们会邀请相关的老师参加。如果每年的中期考核时间宽裕的话,通过考核,与相关老师进行交流是个好机会。 至于课题的难易程度如何把握?这也是跟很棘手的问题。但是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技能,通过完成相应的课题,完成自己的学业。因此科学问题主要依赖于理论和实际意义。但从题目的难易程度上看,一般硕士和博士生不是很明显区分开。但工作量和具体要求是要不同的。硕士生的课题量要小,目的性要明确,可预见性要强。博士生的课题深度需要再进一步,有时候还不能很好地能预料实验的结果。另外在日常指导过程中,导师的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也是不同的。硕士生要有很具体的指导,博士生主要加强讨论,自由的空间会大一些。至于工作量的设定,也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时间来确定的。 那么是否会遇到论文延迟的事情呢?一定会遇到的。科学研究不是每个步骤都预测得很好的,设计和实施还是有距离的。有时候不可预料的事情很多,实验条件的变数也很多,因此不能按照课题设计的时间进度完成研究计划是可以理解的。要及时根据情况做出计划调整。如果需要延期,则要提前安排。实际上,所谓的延期一般是根据学籍和助学金而言的,严格说起来,研究生的研究和学习时间应该取决于研究课题的实施和进展。如果进展顺利,则会按照原计划完成课题,要是不顺利,则应该调整方案后,继续工作,直到完成设计的课题任务。当然在实际中,这一步很难做。 简而言之,有几个步骤: 1。熟悉研究组的工作基础和相关研究进展,发现尚存在的问题。 2。熟悉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学科方向趋势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3。根据研究组承担的科研项目,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背景,确定方向,完成开题报告。 4。完善开题报告,广泛征求意见,在研究组和考核小组会议上报告和交流。 5。(硕士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确定适合自己的题目,但也应该是学科领域关注的学术问题。 6。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一旦确定时间和计划表,严格遵守实施,完成研究计划。 不知道是否回答了刘老师的问题。感觉逻辑性还需要进一步整理。今天有点累了,先放在这里,供大家讨论,提出建议。谢谢各位了。 (王德华 2008.11.9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0724 次阅读|33 个评论
怎样寻找有潜力的年轻导师
lingfeng 2008-11-6 21:21
陈儒军 老师在博文 《 怎样识别好的科研苗子 》 中归纳了具有潜力的科研苗子的特征。正如导师希望寻找到好的学生一样,学生同样希望寻找到好的导师。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好的导师呢?除了要学术水平高或有潜力,对于具体的学生而言,还要与自己的性格和科研风格想匹配。本文中所指的有潜力仅仅涉及到第一点,即学术水平或潜力。 从年龄大小和学术水平高低或潜力大小来看,导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年轻而又缺乏潜力的,年轻而有潜力的,年纪大且水平高的,年纪大且水平低的。依我看来,理想的导师不一定只是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例如院士、 HHMI 、诺奖获得者等,那些年轻却非常有潜力的导师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这里所说的年轻一般指的是国外大学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国内的副教授(或具有带研究生资格的讲师及非常年轻的教授),他们一般年龄在 30-40 岁之间(也可能更年轻),博士或博士后毕业不久,具有独立指导研究生的资格和能力。 选择这样的导师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1 ,你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导师接触,学习。他们往往还会亲自做试验,这样你可以学的更多,而已经成名的牛人往往学生成群,也不再亲自做试验,你能获得的指导自然会减少。 2 ,竞争不如选择成名的科学家激烈。 3 ,你的成绩容易得到承认。如果是在一位著名科学家实验室做研究,即使在成果中有你很大的功劳,由于马太效应,人们往往会把成果归功于导师,而尚未成名的导师则更容易与你分享成果。当然,选择这样的导师也不是没有缺点,其最大的缺点是往往会要求学生做导师的 idea ,这样,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发展会受到制约。而年龄大的导师更容易放手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实验 【 1 】 。对策是找到研究方向和自己感兴趣领域非常一致的导师。此外,年轻的导师往往经费不多,对于自己深造或就业的推荐作用不如牛人大,而且他们潜力的大小往往不容易准确判断,所以具有一定的风险。 怎样才能判断一位年轻导师是否具有学术潜力呢?首先,可以看发表的论文。很多人在牛人实验室做 PHD 或博士后期间发过很好的文章,但是一旦自己独立领导实验室后就“泯然众人矣”,原因是缺乏自己的科研思想。在牛人实验室时,是充当老板的双手完成老板的思路,这样的年轻导师注定是没有潜力的。所以看年轻导师的潜力,应该把他 / 她做学生期间的论文和独立后的论文进行对比,如果独立后的论文水平有明显下降,则说明不具备潜力。如果一直维持高水平或以前水平较高,独立后更高,则充分表明具有潜力。文章水平的判断,一可以用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当然这个非常粗略,二可以用论文被引用次数来判断,比第一种方法稍好,但是年轻导师往往发表文章的时间不长,引用次数往往不多。更好的判断方法则是直接根据内容来评价文章的水平,当然对于在读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可以询问该领域的专家的意见,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评价文章水平的能力。在利用论文判断时,如果独立后论文署名中还有原或其他牛导师为通讯作者或重要合作作者,则对本身潜力评级应降低。 利用论文判断的方法具有局限性,例如在年轻导师刚独立时可能还没有任何论文发表或没有发表重要论文,这时就需要判断他是否具有伟大科学家的潜质。成功的科学家具有哪些潜质呢?我觉得通过阅读伟大科学家的传记和与杰出科学家接触可以找到答案。在我看来,我认为他应该非常热爱科研和自己的课题,有独立的思想,不迷信和盲从权威,有很强的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他应该思维活跃,能经常提出很有趣的问题或 idea ,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试验动手能力。最重要的,也许是他的科研洞察力: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哪个研究方向有重要意义但却没有多少人涉足,哪个课题重要且有可行性。在他事业刚起步时,他就能选定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研究,只要假以时日,肯定足以做出重要成果。总的来说,有潜力的导师肯定是很有思想、有个性的,与众不同的。 然而实际的判断绝没有想象中简单。首先,你如果不是经常与他接触,怎们能知道他是否具有那些科学家潜质,例如科研洞察力,动手能力,科研思维等?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研究方向,你就根本无法判断他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对于一名学生而言,难度非常大。所以,如果你不具备这些条件,你不妨向牛人咨询,例如你想做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不妨请教一位诺奖获得者,让他帮你推荐一位年轻但却非常有潜力的导师。 在选择的过程中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一是不能经费过少。年轻导师一般经费不多,这很正常。但是如果经费过少则许多试验无法开展,同时也说明导师的能力有欠缺。二是看其独立后发表论文是否自己总是署名为第一作者(在有研究生的情况下),如果自己兼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说明要么所带研究生水平太差(也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足),要么自己不愿意让研究生做第一作者。如果自己第一作者,别人为通讯作者,说明尚不具备独立的能力。第三是注意导师的口碑,如果很多人认为他有人品上的缺陷,自然不能选了。 学生判断导师的潜力,远比导师判断学生潜力的难度要大,因为能够判断的前提条件是自己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水平。此外,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带教水平不一定成正比,所以选择导师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果事先能和导师有比较深入的接触和交流会更好 【 2 】 。本文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好意见。 说明:本文于 08.11.08 日进行了修改,其中 【 1 】【 2 】 两处分别参考了 andrewsun 和陈儒军 老师的意见。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1922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假如我是导师
热度 1 lingfeng 2008-11-3 23:14
假如我是导师,我招收的学生要一半以上都不是学医的,他们来自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假如我是导师,我一定不要那些考分很高却不热爱科研的学生。如果有非常热爱科研但却考分低的学生,我也会破格录取,如果所有报考的学生都不热爱科研,我宁愿不招。 假如我是导师,我会教学生学会反对我的意见,他们应该知道不应该迷信任何的权威,除了我,还有教材和其他的权威。他们应该学会批判性的继承,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学生才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 假如我是导师,我要从科研经费中拨出足够的钱保证学生不为日常生活开销发愁,他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研究上,这个补助的总额在国内硕士应该达到 1500-2000 每月,博士应该达到 2000-3000 每月。 假如我是导师,我会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很多的问题来。没有问题便没有科研,提出问题的质和量是评价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科研潜力的重要指标。如果有学生在学习新的内容时没有任何疑问,这样的学生最终不会在科学上有所成就。 假如我是导师,我不会直接指定课题给学生,而是将学生的兴趣和我的兴趣结合起来确定课题,例如我提出几个课题由学生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或学生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我确定一个,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 假如我是导师,我会要求他们广泛地阅读科学家传记。从这些传记中,他们应该发现科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他们也应该阅读别人写的科研经验教训,博采众长。 假如我是导师,当学生问我问题时,有些问题我会坦率的承认我不知道,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我会要求他们首先具备自学能力,而不是所有的问题 都向 老师学习。 假如我是导师,我会告诉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要把自己的知识局限在一个很小的领域里。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一个先博,后专,然后再博,再专的无限循环过程。关注一下那些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书籍、讲座,也许就可以激发思维的火花,产生科研的突破。 假如我是导师,在学生介绍文献时,我一定要求他们评价作者所用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让他们阐述假如是自己设计试验解决这个问题时会怎样设计,可否设计出更好的方法。 (本文为自己对于研究生教学的不成熟看法,尚待完善。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教育杂谈|5551 次阅读|6 个评论
研究生如何选导师
热度 1 fxf 2008-11-3 15:10
研究生选导师,是研究生入学后面临的首要问题,现行的选导师制度,大都是所谓的双向选择,而实际上,选导师的权利还是在研究生手中,尽管有的导师也会主动选择研究生,但我相信,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研究生手中,毕竟这个时代有了些民主,导师们也大都是通情达理的,虽然有许多研究生称因为所谓的不好意思,违心地跟了主动和他(她)打招呼的导师,但坦承地说,这种违心是存疑的,孙猴子如果不想陪唐三藏到西天取经,观音菩萨也是没有办法的,更不论三藏法师,更不论在高老庄做女婿的猪八戒。 那么,研究生如何选导师呢?作为一个大龄的、就快毕业的研究生,我姑且谈几点自己的建议,也算经验之谈,以飨读研的后来者。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 研究生读研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求学或为了工作或二者兼而有之,似乎单纯的为了求学或为了工作不存在,事实上是存在的,这从读研后,研究生的心态或状态就能够看出来。既然读研的目的,无非以上三种,那和选导师的联系在哪里呢?联系在于,无论是为了实现哪一种目的,即使单纯为了工作,毕业后不从事学术或彻底改行,在读研期间,提高能力、改善素质可以说是最合算的生活方式,而选择一个好的、适宜的导师,是最好的途径,否则,这最佳的充电机会和时间,都将为被消磨,被肢解成无所事事的无聊和慌乱,若是单纯了求学,选择一位好的、适宜的导师的意义,更不待言。 其次,要搞清楚导师的实力。 要选择好的、适宜的导师,就需要搞清楚导师的实力,导师的实力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导师的产品上,或论文或专著或好的研究课题,我们完成可以利用如今发达的媒介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或者可以通过前几届的或本科阶段的同学进行了解,但是,我认为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导师的产品去了解,因为人对人的评价永远是主观的、一厢情愿的,哪怕是学生对自己老师的评价,也不能免俗,而且通过了解导师的产品,我们还可能碰巧找到自己感兴趣或矢志于彼的东西,可谓一举两得。至于导师的性情,原本不应该是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因为一是关心不过来,二是没必要关心,是现代人,就要适应多元的人的存在,尤其是性情方面的多元,对于人的性情,其实没有谁能改变什么,只能适应。 第三,要搞清楚双方的兴趣点。 研究生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点,读本科的时候,学生的兴趣点可能是模糊的,但我相信,本科之后,尤其是考上研究生之后,我们的兴趣点应该是有了些眉目,哪怕是若隐若现的,也稍许有了些轮廓。再就是搞清楚导师的兴趣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非常多,甚至有卖猪肉的,导师们也是这样,理论方向的导师很可能兴趣点或特长在应用方面,应用方向的导师很可能兴趣点或特长在理论方面。这就需要研究生认真搞清楚导师的兴趣点,不要简单地为导师所在的研究方向迷惑,造成确定关系后的恍然大悟、措手不及和悔之晚矣,这一条是选导师最为关键的一步,途径同样是通过了解导师的产品。 第四,要主动联系导师。 前三步完成之后,就要主动联系导师,不管我们是在什么样的体制下和环境下,完成了研究生前的教育,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应该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具有成年人的交往方式,不能等导师来找你,不能等有人来安排我们的选择,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联系导师,这也是研究生求学的主要方式,大都数导师作为有修养的知识分子,拥有教育的情怀,应该是来者不拒的,不会因为我们长得难看或出身贫寒王顾左右而言它,当然等导师带生名额已满,才去联系,势必会吃闭门羹,这时候导师也没有办法,所以主动联系导师,早联系是关键。 第五,选定了就不要后悔。 这一条,其实与选导师没有多大关系了,但也很重要,选定了就不要后悔,除非我们所在的学校,换导师很方便,而且我们也觉得很方便。 粗略地谈这么几条,一己之见,供后来者参考。
个人分类: 关于研究|12043 次阅读|2 个评论
导师岂能成“老板”---转载周国平的一篇旧作
心有余而力阙兮 2008-10-28 21:01
导师岂能成 老板 周国平 在中国的高校中,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呼为 老板 ,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此称呼,倘若只是顽皮的戏称,或只是对时尚的表面追随,倒不足为虑。但是,情况看来并非如此。事实上, 老板 称呼在校园里流行开来,有着非常实在的原因,反映了师生关系的某种令人担忧的变化,因此值得我们重视。 当研究生们如此称呼自己的导师时,所表达的是一种打工者的心态,更确切地说,是对自己打工者地位的一种认识。在相关调查中,研究生们对此并不讳言。现在,导师申报课题,然后让学生为其查资料、做调查或实验、写书稿、完成课题,甚至分派学生做各种杂事和家务,决非个别现象。这样做时,导师会从课题经费中拿出一个零头,支付给所 雇佣 的 廉价劳动力 。相关 成果 出版时,学生也许能获得在老师名字后面署名的荣幸,也许只好充当无名英雄。许多研究生表示,他们愿意为老师做事,只希望所做的事情有一定学术含量,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可惜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然而,为了拿到学位和文凭,他们只好接受这种 包身工 的地位。 导师之成为 老板 ,一凭手中有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权力,二凭手中有经费。现在的大学教师全然不是从前的贫寒书生了,尤其是那些现行体制的宠儿,除了高额津贴外,还有更高额的课题经费。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近些年来,在中国,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课题立项的方式发放到了教师个人名下。让我们在这里停留一下,因为正是课题经费的运转机制与今日教育的现状 包括导师变成 老板 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 在行政主导的体制下,行政部门掌握着审批课题项目及经费的权力。在审批中,种种非学术的因素,包括申报者的职位、人际关系、公关本领等等,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作用。然后,按照同样的行政主导逻辑,又以能否得到项目和所得到项目的级别为标准,来衡量教师的科研能力。例如,前不久,吉林大学让 45 名博导下岗,所根据的正是这样的标准。据报道,该大学规定,博导必须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他重要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文科项目经费必须每年在三千元以上。在许多大学,通行的是类似的规则。拿不到课题就下岗,或者虽然未必下岗,至少学术地位低下,越是经常拿到课题,课题的级别越高,经费越多,学术地位就越高,这样的评价机制当然会促使教师们竭力向行政权力靠拢,把心思用在争项目和经费上。那些不善于或不屑于这样做的教师,即使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或教学成绩,仍会被无情地淘汰。 很显然,这样一种机制所鼓励的,不会是脚踏实地的学术研究。竞争中的优胜者,为了保持其优胜地位,必须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所拿到的课题,即所谓 结项 ,以便投入下一轮的争夺战,不断拿到新的课题。快速完成课题的最现成办法就是让学生们去做,于是,导师成了 包工头 ,专管拿项目,学生则成了替老师干活的 劳动力 。研究生扩招为此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导师有了充裕的 劳动力 。如今,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是常事,俨然一个大作坊。有的导师担任官职,容易拿到大项目,自己又是忙人,就更要靠学生来替他完成项目了。 如此制造出来的 成果 究竟有多大价值,应是不难想见的。近年来,学术著作抄袭的丑闻时有曝光,往往还引发了著作权官司,其中不乏上述师生作坊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学生反正是在替老师干活,能偷懒就偷懒,有的是能力所限,只好找捷径,还有的可能是恶作剧式的报复。即使老师亲自制作,若以多拿课题为目标,同样不免会粗制滥造,甚或投机取巧。有识之士业已指出,与教育和科研经费大量投入适成对照的是,在同时期,我国教育和科研的水平却明显下降。例如,菲尔兹奖华人惟一得主丘成桐指出:虽然经费大量增加,这十年来北大数学院培养的学生素质比十年前相差很远。国家图书馆前馆长任继愈指出:国家图书馆收存的各学科博士论文水平逐年下降。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指出:增选院士的总体水平一届不如一届。回顾整个生产线,大量课题经费换来的结果竟是大量学术垃圾,以及一部分教师的 先富起来 。当然,更严重的后果是,在逼良为娼、劣胜优汰的机制下,我们的教师队伍正在发生可怕的蜕变,一届届学生被耽误了,长此以往,真会毁掉我们的教育。 老板 称呼的流行仅是一个表征,令人痛心的是它所反映的教师职业的异化和师生关系的功利化之趋势。教育原是神圣的精神事业,师生关系本应是最纯粹、最具精神性的关系。现在人们讨论大学改革,依我看,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活跃的学者,靠他们去影响学生,而体制优劣的标准就在于能否吸引和保护这样的学者。怀特海指出: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它使青年和老年人融为一体,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 人们不禁要问:在今日的大学中,这样一种美好的师生关系到哪里去寻找,大学又如何来证明其存在的理由?罗素说: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针对今日大学里的情况,我要强调:更应该胜于爱职称和经费。爱学生是教师的第一职业道德,学生是办学校的理由之所在,教师永远要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事实上,对于教师人品和教学的优劣,学生基本上是心中有数的。因此,在评聘教师包括博导时,除了同行评议外,理应更多地听取学生的心声,把那些在心智上真正能给学生以良好熏陶、因而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选拔上来,而不是像现行体制下时常发生的这样,竟然因为他们拿不到课题就把他们淘汰掉。 (原载《新 - 京 - 报》 2006.1.15,收录于《善良、丰富、高贵》,黄山书社,2007.7. )
个人分类: 社会|3067 次阅读|3 个评论
道德文章天下第一的谈家桢老先生的研究生导师
李丕鹏 2008-9-26 00:51
谈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国际级大科学家,我们能与他老人家迎来其百岁华诞,既是他老人家的幸事,也是我们从事生物学教学科研人员的幸事。 谈老不仅是我国遗传学专业的一代宗师,更是一位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人生楷模。单是从同学中听到关于谈老提携推荐学生的故事就很多很多,褒扬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而先生在遗传学方面的贡献报刊杂志已有一些介绍,专业人士更是了如指掌,而非我这个门外汉能道尽的。 在这里说一个可能很少为人知为人道的小事,一表对谈老为人品德的敬仰和华诞庆贺,也算纪念谈老的老师之意。谈老的这位老师也是一位活到96岁的高寿老人 我在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在教导我们做人时谈起谈老对其研究生授业导师著名动物学家李汝祺教授的尊敬至今记忆犹新,倍受教育,更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 李老是我国生物学界的老前辈,遗传学领域的一代宗师,北平博物学会会长、解放后我国动物学会第一任理事长和遗传学会第一任理事长。师从世界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教授等,从事果蝇发生遗传学的研究,1926年以优秀的博士论文《果蝇染色体结构畸变在发育上的效应》而获得博士学位, 是摩尔根教授实验室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李老是第一位把遗传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在遗传学研究方面有着重大的贡献。先生不仅是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院士的研究生导师,更是著名科学家 刘承钊、 张作干、 金荫昌、李肇特 等的老师,可谓桃李满天下,享誉国内外。先生由于在抗战期间根据校方领导安排,没有随校迁入西南联大而留守北京校区(可能也是当时的教授会主席吧)以及建国后米丘林遗传学派在我国的一时盛行,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先生热爱祖国和科学的信念从未动摇,尽管把遗传学这件美丽的嫁妆压在了箱底,转入无尾两栖动物蝌蚪的研究中(可以说是我国从事蝌蚪发育与环境关系的先驱),但一直关心和思考着遗传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在那个特殊年代,由于政治气候的原因,与李老这样的学者划清界限也是一种政治需要。但先生的学生谈家桢教授确能不忘师恩,按照我导师的话说,只要谈先生到北京,无论是参加国家的会议还是学术活动,不管有多么繁忙,总会抽出时间来李先生家里坐坐,看望自己的老师。哪怕是夜晚的匆匆拜访导师对谈先生的这种品德赞赏不已。 和先生比起来,我们做得不够、很不够、非常的不够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945 次阅读|6 个评论
博士毕业,是不该按年头算!那按什么算?
mqjiang 2008-9-13 16:34
今天看了金属所徐老师的博文 博士毕业,不应该是按年头来的 ,深有感触. 本来打算简短留言,但是面对这样一个话题,作为一个在读博士生,我真的有很多话要讲. 每个读博士的学生,都想着早点毕业,这是人之常情. 博士生们,相对那些已经工作的同学,真可谓是一穷二白,除了拥有一些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以外. 中国博士生的待遇问题,我不想多谈,反正平均水平不如民工(这里没有任何看不起民工的意思). 这也许是我们在打工的同时,还可以顺便拿一张文凭的缘故吧. 有些博士生急着毕业,并不是不热爱科研,并不是不想做出更大的成绩,而是上博士的时候和毕业的时候,落差太大了. 去年还是热门,今年就已经是无人问津了. 谁都不敢去赌明年. 这也是急着毕业的原因之一吧. 如徐老师所说,中国的博士已经过剩,没有关系的真材实料的真博士未必就能竞争得过有关系的注水博士. 我同学去南京某高校面试,6个人中有5个本校的,他面试成绩应该是最好,但是最后录用就是没有他. 上面,零碎的谈了下博士生急着毕业的一些所谓庸俗的物质原因.现在回答主题,博士毕业该按什么算? 做过几次博士答辩的秘书,记得答辩决议最后都会有这么几句 某某某 具有坚实的.......等相关基础知识 , 具有很强的.....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达到了博士学位的水平.... .. 从中可以看出,扎实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应该是博士毕业的条件.年头,文章,论文.....这些仅是这个条件的一种度量.但是如何去度量,去评价,每个学校,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的准则.总的来讲,不外乎下面几种: 1) 看文章,规定几篇Sci,Ei或者核心,只要你发够了,毕业! 2) 算年头,年头到了,走人,原因徐老师已经分析了. 3) 进来的时候给个项目,项目做完,走人. 4) 严格按照博士培养要求,不看文章,不看年头,不看项目. 5) 上述4点组合. 实际上,培养博士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导师,学校,专业,社会,都在起着作用.导师作为博士毕业的把关人,如何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处理好这个事情,尤为重要. 同样,对于学生,既然选择了科研,就要有吃苦,奉献的准备,我还是坚信,对科研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好工作好前途的人,还是不要读博士的好. 学校和社会,也要体会到中国博士生的处境, 辛苦4-5年的国内博士,不如国外三流大学的注水海龟博士.如何让博士们更安心的科研,不仅有益于学生本人,最终受益的还是国家和社会.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一些观点,所谓不吐不快.还希望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最后,祝各位老师,同学中秋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7512 次阅读|6 个评论
教不严,师之惰—为研究生们正名
刘全生 2008-8-27 11:49
科学网的一些博主和游客总是发文攻击现在的研究生,什么素质差了、肚子里货少了、责任心淡了、求知欲低了、主动性没了、功利心强了、手低眼高了等等诸多罪状大有罄竹难书之架势啊!而往往说这些话的还都是走过一遭研究生的呢!不知道这样的一种自欺、自嘲是不是意欲发泄自己的不幸和不满? 谁都是学生过来的,怎能责怪学生,又怎堪将上述罪状定性为学生的本质呢?如果学生都完美无缺了,那还需要他学什么生疏的?还需要老师、教师、教授和导师干什么呢?那些受教育不足的老师、教师,限于能力和氛围,给学生加些罪名,获得一点心理平衡尚可理解为一种减压,而堂堂教授导师们若也仅仅只会随之抱怨、埋怨,甚至骂街,就有点对不起您所受的教育和训练了吧? 学生也是人,一样米养百样人,学生有点缺点不足是有诸多原因的,大多都是因为之前的教育缺失所致,不知者不为过,因此就不必大加责难了吧。素质差、肚子里货少、责任心淡、求知欲低、主动性没、功利心强、手低眼高等等,大多是因为之前教育环境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老师知识面窄、认知极端,传授了一些不良习气给学生;比如学校硬件差,学生根本没机会参与试验,何来来则能战之的动手能力。因此,要正确认识到,学生各个都有问题,只是多少大小问题,完美点的和超差的绝对是正态分布两端的。既然你们招生设的一道道坎,这个学生能进来,那你就要接受这个现实吧! 古语云,教不严,师之惰,责无旁贷之下,作为导师不能仅是抱怨和埋怨!如果说教授导师能站在比大学之前的老师教师更高的一个级别上,我认为最主要是前者受到的教育和训练中多出了一部分,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仅仅抱怨埋怨那说明,你仅仅是老生常谈别人发现的问题,并未应用你所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贡献能量。 如果各个导师都能 像对待科研问题一样来对待自己的研究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那么不久的将来,走向社会的研究生毕业生,必然能重新赢回应有的社会声誉。精力、时间和能力都是借口,因为这也是导师的份内职责,只要你努力了,学生日后定会心怀感激地!
个人分类: 随感杂想|490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初为人师之二——实实在在的压力和动力
刘全生 2008-8-26 15:48
距离上次写这个题目已有两个多月了,那时候的激动紧张,现都淡去了不少,随之而来的是责任和期望带来的重重压力,还好,我并不为之而烦躁,只是有点劳累,主要是心智方面。在这里叨叨一番,也梳理一番吧! 当导师(虽然是副的,呵呵)自然不能脱离谈论经费的俗套了。工作单位给的博士启动费现在才算是真正的用于科研启动了,而年初得到的一个大项目,到目前还没有签合同,因此就更谈不上经费到位了,没办法,科技局的领导换届,谁也没办法的。今年申报的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到区里的科技计划项目,已经知道了一个NO PASS,剩下的几张彩票,在收获的秋季也即将陆续开奖了,期望、希望、想望、盼望甚至巴望着能中上一两个,也算我广种之后能有点薄收,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吧!正所谓, 不当导师就像不当父母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一样,因为除了思考什么都需要花钱的。花在哪里呢?小到文献查阅、复印,大到仪器设备的购买,出远门要路费餐费,在实验室要装修水电。虽然多少有所不同,但是都要费神算计阿,算计如何能做到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如何识破奸商的大刀,如何变废为宝自力更生,如此种种,皆为对得起纳税人给我们的期望和尊敬。 与下面相比,上面的事情还算轻省多了。在大团队中负责着几个有着不同知识和研究背景的同僚和研究生,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都很需要思量的,而最艰难的莫过于现在恰是万事之最难的开头阶段。之前的基础各有不同,而且我们还要发展我也不是很熟悉的方向,于是内引外联,四处出击,一起去学习一起探索那些难见于书本学校的东西。现在要开始做事,那就要考虑周全为善事而必须的利器过程。在有限的条件下查找文献复印资料,在头脑里构建并在现实中去准备好各种基础条件。将要正式开展工作了,有要事先考虑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如何设计后备措施等等。此外,麻雀虽小五脏也要俱全,小组内各个成员都有成长发展的需求,也应该有不同的职责,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如何人尽其才、实现共赢等等。 想来想去一个结果,想的似乎多了点,更是着急了点,但是多想应该没什么过错的。好在我们经费尚能度日,好在我们都很年轻,好在我们有上上下下的各方面支持,假以时日,问题都将变成过去之后,收获的经验将会成为我们不断开拓新征程时,披荆斩棘的利器!!!
个人分类: 随感杂想|4190 次阅读|3 个评论
研究生、导师、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
zuoqiting 2008-7-29 10:51
左其亭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引子 近几年参加一些研究生答辩,也听到其他专业、其他学校(包括科学院)关于答辩的一些事情,发现很多学校(研究所)、很多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答辩太简单,甚至是走过场,比如,一个硕士研究生答辩只给 20 分钟、一个博士研究生答辩只给 30 分钟(包括研究生介绍内容、回答问题和写评语)、一个上午或下午可以答辩 6 ~ 8 个博士、 8 ~ 12 个硕士。我本人对这种现象持反对态度,今撰文呼吁研究生、导师、学校三方都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 为什么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要回答为什么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答辩,就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 1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在学位论文答辩后的评语上经常会写到,该论文选题正确,思路清晰,研究内容丰富,结果可靠,在 方面有创新,达到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该生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正确。这就要求在答辩中,通过一定内容介绍、问题回答,能够体现出研究生的这些能力,最后才能给出合乎实际的评语。可以看出,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学术水平、论文组织、演讲口才、回答问题等各方面接受检阅的重要阶段,也是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 2 )学位论文答辩,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也是一个很庄严的时刻。为了这一刻,你至少奋斗了 3 年或更长。为了这一刻,你自己付出了努力,你的家人、你的老师、你的好友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学位论文的致谢中经常会饱含着很多感激,在论文答辩后往往会忍不住掉下热泪。这就说明你和周围人为之做出了努力。这一时刻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会再重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这一难忘时刻。 ( 3 )学位论文答辩,是对研究生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宣布自己 3 ~ 5 年的科研成果,介绍自己研究内容和学术贡献,也是研究生科研汇报、学术讨论和答辩的一次实弹演习。学校、答辩委员会、导师都应该重视并保证一定的答辩时间和答辩准备。 目前我国学位论文答辩存在的问题 ( 1 )因为研究生太多,老师们感到答辩很累,压缩答辩时间。听说某专业一个上午或下午可以答辩 6 ~ 8 个博士、 8 ~ 12 个硕士。 ( 2 )有些答辩委员提前不看报告,答辩中不问问题或乱问问题,都是对答辩的不负责任。 ( 3 )走过场现象严重。每场答辩几乎都是皆大欢喜,几乎没有答辩通不过的。 我的观点和做法 ( 1 )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保证答辩时间,建议硕士论文答辩 50 ~ 80 分钟,博士答辩 90 ~ 120 分钟。 ( 2 )作为导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我的每个研究生论文我至少要修改 3 遍,第一遍重点修改结构和内容;第二遍重点修改语句和结论;第三遍作最后的全面仔细修改,包括标点符号和图表等。只要导师重视了,学生们也就重视了。 ( 3 )答辩前要进行预答辩,练习答辩演讲口才,指出汇报存在的问题。答辩前两天再进行多次试讲。 ( 4 )邀请爱问问题、问问题有一定深度、认真负责的老师做答辩委员,并在答辩前恳求各位评委要指出论文和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每次答辩都会给研究生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 5 )通过答辩,常成为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会。研究生们会把新成果展示出来,评委们会进行点评和建议,共同探讨某些难点问题。有的时候看到做的很好的研究生,在答辩中非常精彩的表现,作为导师自己非常高兴和自豪。 ( 6 )我本人所在的学科组坚持的非常好,老师们都有共同的想法和思路。在研究生日益扩招的情况下,我们仍能坚持原则,重视答辩。今年我们分两组答辩,必须保证答辩时间。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我们学科的学风建设。 2008年6月25日 于郑州 引自: http://zuoqiting.blog.163.com/blog/static/409366262008525111531510/edit/
个人分类: 教育在线|8482 次阅读|6 个评论
这样的导师让我好震惊
zjwang 2008-7-16 12:40
就发表论文方面的这些或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事情让我震惊不已!是我以前不敢想的。这些导师也让我震惊不已! 1,学生的文章看都不看,更不用说修改了,只要挂上名就行,直接让发 2,把学生的文章拿来,在后面挂上对论文一点贡献没有、甚至学生根本不认识的跟他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人 3,让学生帮他写论文,甚至规定论文数量指标,达标后才能以自己名义发(这还是好的,有的导师学生达标后还不放过学生) 4,直接把学生写的文章拿来以自己名义发表,学生放在后面(听说过学生本人放在第五作者的事) 我不知道这些导师怎么想的?首先对不住自己的良心,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为人师表啊;再次作为一个让人尊敬的科学工作者、老师、长辈,对不住自己的学生和周围项目组的成员,让自己的学生和同事怎么评价你呢?而且我知道这有些人还成了博导、或单位一把手。 当然,这些事也是我上研究生之后才慢慢知道的,相反,我越来越为自己遇到了好导师而感到高兴。原来以为我导师这样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想想,原来这对有些学生来说却是一种奢侈。我的导师标准是: 1,导师和学生,文章是谁写的谁就是第一作者,另一个是第二作者;在我们这,导师和学生,第一和第二是同等的。 2,没有经过他修改的文章,或非正当途径拼凑的文章,不允许( 经 桂耀荣 老师指正后修改 )发表,或者如果工作之后硬要偷着发表,不能署他的名字和学校单位 3,与文章无关的靠关系挂名作者一律删除,严格按论文贡献来署名 4,老师写的文章或书,严格按学生实际贡献署上名,无关学生不挂名,更不会挂与其有利益冲突的同事或合作人 不过,我相信,让我震惊的导师 很少很少 ,因为毕竟在我周围很少有见到有这样的导师。
个人分类: 杂谈|5909 次阅读|8 个评论
出差回来就批评学生
wangdh 2008-7-9 00:34
由于执行国际合作项目与英国合作伙伴 John 赴青海高原进行野外工作一段时间,今天下午近四点回到家。在野外无法上网,享受了一段很清静的生活。在出差前已经给开放实验室办公室请假,给研究生们也安排了任务,心里也就坦然些。 我给研究生安排的任务之一就是完成与 John 教授的交流心得。 John 在京期间在我们研究组做了两个学术报告,我们研究组有 4 位同学做了学术报告。学术交流后记下交流心得,无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利的。 回到家收拾好行李后急忙查看邮件。出乎意料, 10 天的时间,只有 4 位同学完成了交流心得,其中两位是还在研究生院上课的学生,两位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就是说正在所里作实验的研究生没有一位完成任务。我很吃惊,我们研究组以前的研究生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尽管也有一些同学由于特殊原因没有按时完成布置的任务。因此我给所有学生发了 Mail, 表达了我的感受,标题就是:我很吃惊! 说实在的我们研究组的学生们都是很不错的,这是其他老师告诉我的。我想他们肯定也不是故意不完成这项任务,也许是觉得反正发给我我也看不了,等我回来再说吧, 我最希望就是这样!我最担心的是:老师在是一个样子,老师不在又是一个样子;老师催是一个样子,不问又是一个样子。如果是这样,研究生们就变成幼儿园的小朋友了。我的初衷就是让学生们多丰富自己,做事有计划,提高主动性,处世守信誉(王德华 2008.7.8 ) 又及: 果然不出所料,等我完成这篇博文并发布后,又查信箱,有几位同学的交流心得已经发到我的信箱里了。我希望真的是果然不出所料!看,学生们就是这么可爱。如果是冤枉了学生,我应该给学生们道歉!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5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发“问题”文章,导师没有责任吗?
wangdh 2008-5-12 02:32
学生发问题文章,导师没有责任吗? 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出现了问题,导师负有重要责任! 其他署名作者和署名单位也负有责任! 我前几天刚发了网文学术论文如何署名?,文中谈到了一篇文章的作者应负的责任,指出在文章中署名的每个作者都必须同意文章中的结论和观点,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承担相关责任。今天在某网站读到了这样一则道歉声明: 我是xx年第x卷第x期、第x期的两篇文献综述 xxxx 的通讯作者,对两篇综述文章出现的问题负完全责任,与其他单位和个人无关。为提高综述影响力,在文章中加入的作者xxx教授和xxx院士并不知情。文章发表前也没有及时告知他们。因我个人的错误对两位导师的名誉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在此本人向两位导师致以最诚挚的道歉! 不管这位作者如何解释,作者及其导师都负有无法推托的责任,文章的署名单位和其他所有作者也都负有责任。作者不能只分享荣誉而推脱责任。这是学术规范不允许的。 论文的所有作者在文稿发表前,都必须阅读过文稿,对论文的写作和修改等有实质性贡献,并同意论文的最终稿投稿发表。 作者的错误 :如果作者没有给其他作者阅读文稿就署上了他人的名字,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如果知道自己的做法违反学术规范后,应主动向编辑部提出撤稿要求并向读者道歉。如果没有这么做,等到有读者检举后才进行道歉,虽然表明作者最后认识到了错误,但是还是不能原谅。 导师和其他作者的错误 :如果得知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没有贡献的文章中,必须立即提出退出,并应严厉指责这种违反学术规范的做法,尤其是对自己的学生。即使事先不知情,事后知晓后,也应立即建议作者向编辑部提出撤稿请求并主动在刊物上向读者道歉。另外,如果学生不知道相关的学术规范,作为导师是有责任的。在学生求学阶段,导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术规范教育。 作者单位的职责 :作者所在单位的科研部门应该对于本单位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的发表和出版有明确的学术规范要求,并有相应的文件规定。如果没有,所在单位也有一定的责任。 这是个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很好的案例。大家可以从中加深作者的责任和署名原则。希望这位作者已经向编辑部提出撤稿要求,编辑部则应该在调查的基础上,作出撤稿决定,并在刊物上刊出编辑部的撤稿声明、作者签名的撤稿要求函等。 这就是学术规范。 (王德华 2008.5.11 ) 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如何署名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664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99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你考虑过要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吗?
热度 2 wangdh 2008-5-3 01:52
你考虑过要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吗?(王德华) 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导师对于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考研第一步是要仔细慎重选择导师! 攻读研究生需要导师。现在许多研究生在寻找导师这个环节上不是很重视。实际上,读研究生的第一步应该是花费些精力和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导师。选择合适的导师无论在学术生涯上还是在人格发展上都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研究生都低估了或者没有意识到选择合适导师的这个重要性。寻找一个合适的导师,尤其是优秀的导师,可以成就你的事业,当然也选择不当也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影响你的一生。 导师也是人,跟研究生们一样,也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处世方式和科研风格等等。我们可以假设有些导师社会工作很多,每天都很忙,几乎不在办公室,甚至在学校里也很难找到他。学生发给他的 Email, 几乎从不回复 , 几乎 每半年才与学生见一次面,从不检查研究生的研究进展,给了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另外有些导师,则专心做学问,对学生管理很严, 几乎每天都需要研究生汇报研究进展,研究生随时都可以找导师讨论课题,这些导师对研究生的论文进展了如指掌,有些具体的数据甚至比研究生本人还了解,他们几乎希望在研究生的每个步骤上都进行指导。还有些导师自然是处于中间的,或者是各种类型的杂合体等等。那么,作为研究生该如何选择导师呢? 什么样的导师是合适的导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每个学生的答案是不同的。一般来讲,只要导师的指导风格与自己所希望的能够一致起来,应该就算是比较圆满的。相信每个研究生都会有自己所希望的那种导师类型。研究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然后再去花些时间去了解导师的一些特点。你可能喜欢独自一个人完成一些事情,而你的导师则可能更希望每个步骤都要认真指导你;或者你可能特别希望每个步骤都需要导师的指导,而恰恰你的导师是那种希望研究生能够发挥个人独立工作能力的那种类型。实际上这些类型无论作为学生还是导师应该都是可以的,有各自的特点,在现实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学生和导师要有不同的选择。假如截然相反的两个类型的学生和导师结合在一起了,那毫无疑问就是种错误了。这种结合无论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是导师的个性发挥都将是不利的,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或者矛盾。 跟合适自己性格特点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做到心情舒畅,做事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个好的导师,你的研究生生涯会充满阳光。如果你与导师的关系融洽而有度,这种合作关系会使你在研究中获得更多。一个好的导师就象是一位最好的朋友,他可以帮助你愉快地走过充满酸甜苦辣的博士生涯,帮你安全到达学海的彼岸。因此在你准备攻读研究生学位时,一定要舍得花费些时间寻找适合你个性特点和人生规划的导师。这个步骤非常重要,花费些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你最终会受益。 当然研究组的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是你需要了解的。师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研究组内的学术交流方式,研究组的优良传统等等都是需要你了解的。一个研究组的文化对于你 3 年或 5 年的个性发展和学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好的文化,会让你受益终生。不好的文化,也会给你留下阴影。 研究经费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没有充足的研究经费,你即使有很好的想法,也很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前些年研究经费对于每个科研人员几乎都是个大问题,现在国家有钱了,许多高校和研究院所都有了相对较好的科研经费支持。 作为研究生,研究方向(领域)的重要性是不需要多说的。兴趣决定一切,其他研究生感兴趣的领域不见得适合你的发展。认真挖掘自己的兴趣,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认真考虑你选择的导师所研究的领域(方向)是否可以作为你奋斗的目标? 研究方向、科研经费、研究组文化等方面都与导师这个角色紧密相连。现在正在忙于调剂的研究生们,即将毕业准备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博士们,或者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子们,希望能认真选择你的合作伙伴。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王德华 2008.5.2 ) 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如何署名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664 ) 如何了解未来导师的相关信息?(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480 )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8922 次阅读|22 个评论
《感动驱动(〇)》------导师you are special we are special
热度 1 freefloating 2008-4-30 13:56
其实这又是我非常繁忙的一段时间,本来不应该花时间整理什么感怀伤情,只是导师又让我感动了一把。人在火车上,反正眼前文献上的文字已经不能进入大脑,不如把脑子里的先腾出来转成文字。 那天跟学生聊天,问起我的导师,我玩笑着说:我们导师总在你最低落的时候倍加关怀鼓励,在你最得意的时候大加批评指摘。学生笑道:您把自己导师看得这么明白,看来对你是不起作用了。我说:你的理解还是站在老师的对立面了,好像我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其实不是,我的意思是导师给我的是我当时最需要的,所以我期待她的鼓励和指摘。所以我愿意昭显我的不足,疑惑和偏见,即使是夸大的,由她来整理我的心灵,因为我自信我的善良,更相信她的善良宽容和敏锐。 这段时间我是很有些痛苦的,痛苦的一部分源于太多自己想干的事情没有干,于是我就渴求每一个可以节省出来的时间,然而这些时间往往也不得已的溜走了,看着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一周一周就这么过去了,一个月一个月就这么过去了,我真的很容易流下泪来,我很怕一年一年也这样过去了。 所以我很容易烦躁,我很容易争执,我感受到了,每次我都很想改,只是太多的事情压着,让我无力调整心情,我总想还是先解决眼前,但是眼前的事情又没有完成,例行的工作不能懈怠,新的事情层出不穷 …… ,没有了平静谦和的心,自然没有平静谦和的表现,这让我更加痛苦,我不愿看到面目可憎的自己。 于是一些事情发生,虽然无伤大雅,但静心想想,自己真的是错了,我怎么能自诩心地善良,言行一致,就可以以此为棒自由行动,胡乱打人呢?怎么枉读了这么多书,竟忘记了谦和有礼,不逾矩了呢? 其实给自己的行为或心境找个理由总是太容易,容易得让我失去了找理由的兴趣,就像小时候总是迟到,总要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老师,有一天我忽然对找理由充满了厌恶,我什么也没说,于是被老师训了一节课,我想那一刻老师肯定把我的行为归为高傲,但我记得我只是不想说。 正如现在我仍然不想诉说我的 2007 ,因为虽然示人的都是真实的,但不会是完整的,自己 喜怒哀乐爱恶欲 即使不惮袒露,确是不想表白的,很怕之后的安慰或是同情扰乱了自己竭力追求的平和。 只能偶尔不经意的感慨,说者不做铺垫,听着不问情由,确实懂了,然后谈天论地,却把事拆开来,怨化走了,心也舒展了,转眼窗外,红的红了,绿的绿了,已无苛求。 导师顺道给我买了回家的车票,又顺路将我送到火车站附近,然后我打车到火车站,上动车,坐定,看完动车提供的杂志,才发现导师的两个短信:一是问我打车顺利吗?我没回估计她以为我赶车时间紧顾不上回一定不是很顺,于是第二个短信问我赶上车了吗?我这才发现她的担心,赶紧回复顺利。导师回复:顺利就好,祝前程更顺。 我不知道生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只知道我的生活是需要感动来做为驱动的。谢谢老师给我的感动。
个人分类: 师恩撷英|4534 次阅读|4 个评论
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N种类型
fxf 2008-4-5 19:52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类型很多,原因不一。因为,我只熟悉硕士阶段的师生关系,从而以下的描述,不 包括 博士阶段的师生关系。 第一种类型:相敬如冰 虽然同为相敬如冰,理由却不一样。先说导师方面,有的导师把研究生当驴使,一见面就分派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大多与专业学习相去甚远,或者无聊透顶,致使有抱负的研究生避导师如避瘟神。再说研究生方面,有的研究生混文凭思想严重,主要精力放在找对象和赚钱上,不愿意见导师,怕谈学问,力求少见,最好不见,相敬如冰。 第二种类型:相互利用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表面看起来,热络非常,师尊生敬,实质上,各怀心腹事,各取所需。导师看重的或是研究生的家庭、或是容貌、或是二者皆有,希望有人每天捧护着,出门打伞,进门端茶,很有些做老板的感觉。事实上,研究生们也不傻,明白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常常得意自己小小年纪,小小几个硬币,就将所谓的导师玩弄于股掌之间,阳奉阴违的事不会少做,为了明天,他们忍着。 第三种类型:捆绑 捆绑型很特殊,主要是导师捆绑研究生,如果有研究生捆绑导师的,那一定是女研究生。导师如何下捆呢?一般发生在研究生选导师之前,导师主动联络学生,先赞美,后要求,再下任务,迫使学生不得不跟随,因为人家毕竟是导师,我们中国人又没有当面说 NO 的习惯。这种导师很容易鉴别,选完导师后吹嘘自己弟子多的人,多半是。学生们的下场有两种,一种是正合吾意,捆绑成为相互利用;一种是违背吾意,捆绑成为相敬如冰,有志者,暗渡陈仓,偷偷和别的导师学习,好不痛苦。 第四种类型:相互失望 师生之间相互失望,或是因为能力,或是因为兴趣。能力方面的失望,可能是导师对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对导师。兴趣方面的失望,主要是研究兴趣不同,喜欢老子的碰上喜欢孔子的,喜欢理论的碰上喜欢实践的,也很折磨人。相互失望型的师生,如果遇上通情达理的研究生学院,学生可以换导师,导师可以换学生,皆大欢喜。 第五种类型:正常 正常型的师生以学业为中心,导师志在培养人才,研究生志在成为人才,双方以研究学问为最大乐趣,所有的私人关系都建立在研究学问的基础上。导师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以开发学生最大潜力为务;学生以学习导师为荣,以培养最扎实基础为务。真正的研究梯队只有在这里才能形成,师生都明白他们在干什么,角色意识相当清晰。 第种类型: 第 N 种类型: 我暂且将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类型总结如上,如果还有没发现的类型,请大家补充,以期各位导师和研究生,能够使自己准确归类,增强归属感,不再有深深的寂寞。
个人分类: 关于研究|6664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