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豪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披着豪放的纱
pgg 2013-5-9 07:33
披着豪放的纱 ——《唐朝豪放女》观后感 人累的时候,虽然大脑还能勉强支撑,但身体告诉自己不能继续扛下去了,猪头哥也莫过于此。虽然找了部《唐朝豪放女》(唐朝豪放女, 1984 年,导演:方令正,编剧:秦天南 / 方令正 / 邱刚健;主演:夏文汐 / 万梓良 / 张国柱 / 谷峰 / 林凯玲 / 等)想刺激一下自己疲惫的神经,但终究勉强不到一刻钟就开始呼呼了! 这样的非正常待遇对待《唐朝豪放女》其实并不公正,就像它当年入围 1985 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四项提名(最佳艺术指导 ( 提名 ) 李景文,最佳原创配乐 ( 提名 ) 沈圣德,最佳女配角 ( 提名 )Monica Lam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张国柱),却一无所获,但本片的女主角夏文汐却凭借在片中的“豪放”表演红极一时。 从片中较为细腻的场景刻画来看,唐代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也许越强大的国家越容易有一个包容的社会氛围。即便如此,夏文汐饰演的鱼玄机因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家贫做人小妾——为正室所不容出家到道士——被师傅不待见遂堕入“红尘”)也被同辈视为异类,最后因杀掉自己爱恨交织的婢女而判死罪。 看似豪放,其实内心敏感,若只从表面观人,鱼玄机断不会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哀怨。佳人披着豪放的纱,为的是遮掩那颗受伤的心! 另:那时的万梓良真年轻!和后来的舞男系列相比,他此时的演技还略带生涩。张国柱相比他儿子张震的古装扮相,窃以为胜出一筹!
个人分类: 观影感受|2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脍炙英诗雄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warlong 2012-12-8 22:36
脍炙英诗雄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近现代主要历史人物诗词选评 编撰:郑 中 2012.12.8 On the gread heroic poetry : Talk about the great people, still look today! The main historical personage's poetry selected to comment in neoteric and modern China 目 录 引 言 一、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选评 (一)毛泽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 、现实性、革命性 2 、豪放性、乐观性 3 、浪漫性、艺术性 4 、史诗性、记录性 5 、生活性、情感性 6 、推陈出新,诙谐幽默 7 、文学地位:曹操、李世民 VS 毛泽东 毛泽东诗词选集 (二)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早期诗选 (三)朱德: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一)辛亥革命前后 (二)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 (三)新中国成立后 朱德诗词选集 (四)陈毅: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一代元帅诗人 毛泽东的战友和诗友 陈毅诗词选集 (五)叶剑英:会将剑匣拼孤注,又向毫锥汩绮情 叶剑英诗词选集 二、辛亥革命诗词选评 (一)孙中山: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二)黄兴:独立苍茫自咏诗,江湖侠气有谁知 (三)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 夜夜龙泉壁上鸣! 七、其它历史人物诗词选评 (一)汪精卫诗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二)袁世凯诗词: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三)蒋介石诗词: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引 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形成中国诗歌四大高峰。历代诗人,如群星璀璨,照耀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天空。各领风骚,遗响千秋,如星月浮空,辉映宇宙。 中国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许多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以毛泽东诗词为代表,形成一片读书习史、躬修践行的优良传统,乃至形成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少有的文武辉映、蔚然霞蒸的风流气象。他们或以诗言志,以诗纪事,或以诗唱和,以诗赠答,与时代背景、革命斗争、历史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相互熏染、相互激励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兴观群怨对周围士兵和民众形成某种教育感化作用。虽陈毅、朱德貌似粗人,但自说粗人乃其自谦。在深厚流丽的传统文化熏染下,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许多将领、甚至那些民国武夫也都具有相当的国文功底,否则就似乎缺乏点文化魅力。可以说,中国近现代革命是由一群有文化的各种粗人带头搞起来的。 古有诗仙、诗圣、诗哲、诗鬼,今有诗豪、诗帅、诗将、诗士。这些革命家诗词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历史和现实,为我们展现了 20 世纪中国革命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而且是我国革命及建设的文献资料。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为代表的革命家诗词,即使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或应有一席之地。观夫当今所谓盛世,物欲横流,腐丑丛生,精神贫乏,信仰崩溃;重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诗词,可重温那段炮火纷飞的血色岁月,从中可找到发自艰难困苦的生命意志,体念到那种来自苍茫大地的历史呼吸! 2012 年,在南京举行“理想之歌江苏之声――傅庚辰作品音乐会”,该音乐会演奏了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曲目。一共是“七地八场”,所到之处受到了广大乐迷欢迎。 且引友苍山牧云之赋为序 * 。 夫将星垂世,借母胎筑凤巢,托麟体于人间。及成,乃提三尺,聚丈夫,襄英雄力夺九鼎,威定八荒;用命四海,为公天下。故行走之年,能攻必克,身临枪林而不知怯;战必胜,深陷弹雨而不可死。反清廷,抗倭寇,拯救万民于水火,光复华夏;征军阀,灭鞑虏,度黎庶于浩劫,匡扶寰宇。其生年也,骁勇善战,称其姓足令鼠辈丧胆;叱咤虎变,呼其名可止小儿夜哭。立极垂统,功称其位。授衔拜将,大名充斥宇宙间。 数英雄,道成败;谈兴亡,论盛衰,轻生死,重豪迈;听风雨,叹荣哀。海雨随烟去,天风独往来;往事成一梦,百年说慷慨。开国有良将,利天下者垂青史;安邦岂无凭,江山曾经我主宰!而今,刀光暗淡,铮鸣远逝;黄尘湮没,烽火尽歇。为补开国将帅音容笑貌泯灭风尘,令后人有失仰之缺,晋籍画家吉小宝,积十数年丹青之功,绘影图形以妙手,奉军博为凌烟之阁,以诏世人来观。 曩寇进荒芜之时,君子起浪花而立江河;铁蹄荡烟之际,布衣持长缨以赴疆场。捐肝胆,许社稷,艰险受命何辞,担当生前;抛头颅,洒热血,天赐华年岂负?重塑河山。纵然朔气袭人,安得人间享太平,何惧风刀霜剑;便是鼓角入梦,但为生灵驱远祸,焉避紫电青锋。终换得,古道商串,边城繁华;原野堆穗,赤地粮仓。火焰起舞,凝辉煌之停顿;灰烬余热,祈慈辉之永恒。只留下,一卷浩气,于红尘涤荡浊物;谱写就,长风如歌,在人间纵横驰骋。 壬辰年仲夏 苍山牧云撰 诗词文集清单 : 《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 67 首本; 《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78 年 12 月; 《朱德诗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77 年 3 印 大 32 开 94 页; 《陈毅同志诗词选辑》,黑龙江大学资料室 77 年印 32 开 343 页; 《远望集》(叶剑英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79 年, 73 页; 《董必武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78 年 1 版 1 印  32 开 273 页; 《林伯渠同志诗选》,中国青年出版社 80 年 1 版 1 印大 32 开 128 页; 《胡厥文诗词选》,文史资料出版社 82 年一版大 32 开 190 页; 《陶铸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79 年一版一印 87 页; 《辛亥革命烈士诗文选》,中华书局 1962 年 12 月 1 版一印, 32 开 269 页;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爱国老人诗词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宣传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83 年一版一印,大 32 开 276 页。本书共选入五十五名老人的三百数十首旧体诗词; 《片石集》(赵朴初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年一版一印, 372 页; 《公木旧体诗抄》,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6 月 1 版 1 印, 32 开 148 页; 孙中山诗词可见《孙中山全集》; 黄兴诗词见《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等; 其余,略。 总体而论,陈毅诗词达七百首,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者、甚至近现代主要历史人物中,诗歌数量可能算第一,总体雄厚大气,刚毅朴质,有时似步杜甫,有时似追岑参,读史、出行,随感而发,才思较敏捷,长篇五言、七言诗不少,有些精华之作。朱德诗词在数量也较多,一百多首,雄壮遒劲,大气开阔,粗粝率直,但不失工整,五言、七言居多,不缺精彩之作。叶剑英诗词数量稍次之,早期绮色古雅,后期朴实无华,不事雕琢,通俗直白。而毛泽东诗词一百多首,但精华居半,论其思想性、浪漫性,以及典故神话的应用、意象的构思、词句的锻造和和境界的高地等方面,都相当优秀,多种优点复合,使得其前无古人而独领风骚,前三者与之比,仍输一筹。 中华民国( 1912 — 1949 )时期的领导人也多能写诗词。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一系领袖有诗词传世,常并称孙黄。孙中山的诗词,革命气、浪漫气、文化气还比较接近毛泽东,但他无志于诗词,数量少,比毛诗词略差一些。而黄兴的诗词比孙中山多,与秋瑾等人一样带有些侠气。 北洋政府首脑多军旅出身,亦不乏涉猎风雅者,袁世凯之后,徐世昌诗字画俱工,段祺瑞有《正道居诗》集。蒋介石、汪精卫也有写了些古体诗,其中汪精卫的诗词成就还很不一般,那“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曾传唱一时。戎马倥匆,政余事诗,以诗词志怀,乃中国政要的传统和特色。如汪精卫诗词,精炼古雅,才气清高,措辞练达,但其政治品格无法与其诗词艺术品格相比,后来名节败坏,败者何论其诗词优劣乎?而袁世凯有些国文功底,遗诗二十多首,但毕竟是封建遗孽、帝王思想,早年仕途受挫,装似怡然自得,实怀勃勃野心,诗常露统盖天下、力擎九鼎之意,成帝败寇之心昭然,最后一个复帝失败者,其诗词也空作笑料。而蒋介石作文古拗,缺乏浪漫、灵秀感,雄赳赳的武夫气概明显,诗作不过十余首,整体品位不高。 一、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选评 (一)毛泽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 1893 年 12 月 26 日 - 1976 年 9 月 9 日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经毛泽东本人正式发表的有: 1957 年 1 月至 1963 年 12 月先后分 5 次发表 37 首, 1976 年 1 月发表 2 首,共发表 39 首。此外,还有一些未经他本人手定发表的诗词。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共发表 43 首,其中诗 14 首,词 29 首。后来,在与毛泽东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中,又披露了毛泽东另外一些诗词,由刘先银编审编著的达到 129 首。 毛泽东怀着充沛的激情,遵循诗歌艺术规律,善于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一系列博大恢宏、豪放浪漫、含义隽永的诗词,展现出一派风云激荡、吞吐山河、气势磅礴的史诗景象。在他的诗词中,有李白李贺苏轼的浪漫,有陆放翁辛弃疾的豪放性,博览群书,思想博大精深,感情雄壮细腻,从现实历史中提炼新意象,从历史典故吸取文化养分,从而推陈出新,一扫故国腐气,将中国传统诗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诗词中热情讴歌革命理想、描画江山美景、挥写波澜壮阔的历史斗争。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毛泽东作为当代历史伟人,他的伟大也源于历史,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毛泽东根植于这块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土地上,他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中华民族性格的滋养。毛泽东既是一个气度恢宏,睿智深邃,在斗争的狂涛巨浪中谈笑自若的政治家,也是一个运筹帷幄,料敌如神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军事家,他又是一个能诗善书、才学横溢、胸中自有万卷书的大学问家(刘泽林, 2007 )。 博主认为,毛泽东博览群书,上承传统精华,下开时代诗风。心似屈原,风继李白,境似李贺,意似东坡,调似放翁。善用典故,香有文气;情境壮丽,富有朝气;生动鲜明,藏有秀气;偶尔俚俗,带点黠气;荡拓无惧,含有霸气;气势磅礴,露有王气。 1 、现实性、革命性   毛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藐视敌人、战胜困难,炼词精辟,朗朗上口,起到催人奋进的作用。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   毛泽东 1928 年在井冈山创作的那九篇诗词,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这组意境超拔、文采飞扬的马背词,场面恢宏,气势磅礴,充满战斗豪情。如《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风卷红旗过大关,十万工农下吉安”。《从汀洲向长江》“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而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现出巨大的慷慨之情和历史感叹。 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2 、豪放性、乐观性 与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诗词的磅礴的气势。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千村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惊天动地,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再如,毛泽东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也带有气贯长虹的特色。《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显示出主宰世界的雄心壮志。《念奴娇·昆仑》中“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想象奇特,表现战胜自然的气概。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把地球写成“小小寰球”,把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写成“有几只苍蝇碰壁”,《七律·长征》把红军长征中艰难的跋涉写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表现出移星转斗、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在毛笔下,世界运于掌中,强暴不堪一击,一切藐若游戏。此等气魄比苏轼“谈笑间,樯橹(强虏)灰飞烟灭”有过而无不及。    3 、浪漫性、艺术性 毛诗词在中国诗歌史上铸造了新的美学殿堂,而这种审美艺术性正是毛泽东源于自然与社会生活的精神升华。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艺术形象,表现出时代的战天斗地的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融入自然描写之中的诗人是屈原,从而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满江红》)等皆为其代表。毛泽东诗词也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其诗词也常采用借景抒情这种诗歌表达手段。 《沁园春·雪》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下半阕以“江山如此多娇”,然后引出曾主宰这江山的“风流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指出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柳亚子评论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苏东坡、幼安,犹瞠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毛诗词中景物描写色彩明丽,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白浪滔天”“ 红装素裹等,有时还选用色彩鲜明的事物。如“苍山”“残阳”“稻菽”“黄花”“杨柳”“红雨”“青山”等,使其意境新美如画,读之爽心悦目。在《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构画出一种空旷、寂寥、寒凉的意境;又如“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风吹”,“白云山头云欲立,万木霜天红烂漫”,“钟山风雨起苍黄”等,每种自然景象的描绘都可衬托出当时特定的政治形势和气氛。    4 、史诗性、记录性 如第一次大革命前夕,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和“到中流击水”的斗争渴望。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对即将出现的革命危机作出了预言。    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一年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工农革命蓬勃发展,共产党利用军阀战争的机会,不断壮大革命势力,中国革命又出现了新的高潮,在这期间,毛泽东相继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作品,全面反映了这一期间欣欣向荣、不断胜利的革命形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写出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表现了人民武装力量反击反革命围剿并不断胜利的战斗场景。    长征期间,毛泽东创作了《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作品,反映了长征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和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抗战前夕的《沁园春·雪》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其最先进的历史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这首词又以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被评论家称为“千古绝唱”。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直接向全国人民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1949 年建国后,五十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时期,六十年代反对国际反华势力时期,都有不少作为时代强音的诗词作品产生。 在《水调歌头·游泳》中“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透过超越时空的浪漫情怀背后,展现出新中国建设的豪迈。   5 、生活性、情感性 毛泽东的诗词中,也有一些是赠答、挽诗、送别、怀念、吊祭之作,如《五古·挽易昌陶》、《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七律·答友人》、《祭母文》等,寄托着充沛的感情,具有高迈旷达的人生格调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挽易昌陶》中写道:“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送纵宇一郎东行》中写道:“。。。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祭母文》中写道:“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无题》:“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另一首《无题》:“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6 、推陈出新,诙谐幽默 毛诗词曾多次引用典故,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大大拓展了诗歌的历史意境。如“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又如:《七律·答友人》“九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清平乐·蒋桂战争》“一枕黄粱再见”借用民间故事传说,增强了讽刺意味。    毛诗词常用赋予中国古典意象以新的含意。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就是化用唐代诗人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形容了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末日来临。“秋风”“落叶”也形象生动,使人能产生联想。 毛诗词另一个较明显的特征是诙谐幽默,这是毛泽东个性特征的一方面。《念奴娇·鸟儿问答》“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这几句词用最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时某国际势力胆小怯懦的形象。《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用极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敌人失败的丑态,讽刺了敌人的愚蠢。 毛泽东诗词善用典故,证明他深厚渊博的历史文化素养,也显示出他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信。 7 、文学地位:曹操、李世民 VS 毛泽东 从文化气质上讲,北方文化发展源于黄河流域,质朴刚健;重论理人事,在此基础产生的《诗经》是其文学上的源头。南方文化发源于长江流域,阴柔超逸,重自然灵性,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楚辞》是其文学上的主要源头。毛泽东博览群书,羁旅神州,革命经历丰富,使他兼具北方的沉雄刚健和南方的奇幻俊秀。恣肆雄辩,酣畅挥洒,骏爽勃发,阳刚豪放,旁征博引,结构清晰。有“桐城”派的简切博雅,又有“文选”的华丽文采。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无论是精巧工对,还是散出一股思想气势,光彩流丽,思之入情入理。这就是毛泽东文风。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渊源流长,从西周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及宋代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词,都深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面貌或人民疾苦。但从诗词内容上,都没有、也不可能将笔深入到社会革命斗争。如辛弃疾的《卜算子·醉里挑灯看剑》只是幻想战斗场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只是凭吊古战场。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位可稍微与毛试比,那就是三国曹操和唐初李世民。 曹诗虽不多,但气质奇峻,风格悲凉,荡涤汉末萎靡气息,而开创了“建安风骨”。其诗分三类:时事诗、言志诗、游仙诗。曹操的《蒿里行》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其中“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表现出一代枭雄对人民的悲悯之情;又如“观沧海”描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显示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又如《苦寒行》中“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记录了行军的艰辛;又如《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抒发了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成大业的心情。总之,曹诗在艺术风格上讲究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以慷慨悲凉为特征;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打破汉乐府成规,对未来中国诗词发展有所开拓和发展。 另一位就是秦王李世民,他传有《帝京篇十首》以及其它 32 篇古诗,其中多有战争有关的诗,如《饮马长城窟行》中“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描绘出一片寥廓冷峻的行军景象;在《还陕述怀》中“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表达了诗人领军荡平戎敌的豪情;《经破薛举战地》中“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表现出骁勇善战的才能,等等。但李诗基本都是五言诗,体式有限,而且毕竟仍是封建帝王,终究有时代和思想的局限。 毛泽东、曹操、李世民,三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但就诗歌对文学历史的影响力,还要数曹诗为深远,因为他恰恰处在汉朝崩解的乱世,即将转入下一个盛世的过渡期;李世民诗虽不错,但对后世影响不大,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唐代杰出诗人太多了,后来将其光辉掩盖了吧。而毛泽东诗词就思想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确实算前无古人,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但是毛泽东所处的时代是整个中华文化大转型的时代,从文言文转向白话文、从古文化转向新文化,在这样的时代中,古典诗词的重视程度必然相对衰落,即使像毛泽东这样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诗人,其诗词作品对诗词文学历史影响力也就必然相对减弱了。虽然如此,但当代诗人中仍有不少人喜爱毛诗,只是由于各种文学媒体(包括现代诗)兴盛而被遮掩罢了。 但毛泽东与曹操、李世民的诗歌最大区别是,毛泽东诗词则像一组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史诗,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艰苦卓杰的斗争历程。 在艺术风格上,毛诗词继承了古代屈原、李白等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创造出比前人更奇特风格。毛泽东诗词把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和姿态万千的内心世界。 在艺术手法上,毛诗词在继承建安文学苍凉刚劲、宋代“苏辛”豪放派风格的基础上,更植入了来自时代和民间的语言要素,开创了历代作家所没有达到的“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幽默、洒脱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审美上,毛诗词呈现出雄伟、阔大、振奋人心的动态美,威猛、壮烈、鼓舞人心的崇高美,以及细腻、真挚、打动人心的感情美。 毛泽东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从而彰显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历史大气”,这一点是曹操、李世民、苏轼等无法望向其背。毛诗词数量不是很多,除了革命性、思想性、历史性,其诗词融汇古今,艺术成就杰出,开创了新的诗词风格,把中国古典诗词推向新的文学高峰。 (二)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1898 ~ 1976 ),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相对于毛泽东、陈毅、朱德、叶剑英等,周恩来诗词不多。与孙中山一样,周恩来无志于诗词。在 1978 年《诗刊》第三期第一次发表他青年时期诗作 14 首,使人领略其青年时的风采。总理生前几乎把所有的精力、时间、智慧、学识都投入到了工作和事业中,似乎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诗作。在他过世后,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挖掘,陆续整理、出版了他的部分诗篇。 1914 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刊登在天津南开中学《敬业》杂志创刊号上。两年后写就《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 三首 )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1917 年 6 月,周恩来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作出了到日本留学的选择。 9 月,他吟罢苏轼的《大江东去》词后,写下了 大江歌罢掉头东 的著名诗篇。两年后的 4 月,周恩来在由日本回国前夕,写下《雨中岚山 --- 日本京都》、《雨后岚山》、《游日本京都园山公园》、《四次游园山公园》等四首白话诗。其中,《雨后岚山》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颇为珍贵的革命史学价值。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创作了两首新诗,一首是写于 1919 年 12 月的《死人的享福》。另一首是写于 1920 年 6 月 8 日 的《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这是一首八十行自由体长诗。 1920 年 11 月 7 日 ,周恩来在上海搭乘法国邮船前往欧洲,开始了旅欧留学生涯。在欧洲,他度过了近四年的岁月。旅欧期间,创作了三十八行自由体长诗《生别死离》。这首诗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另有一首《赤光的宣言》,发表在一九二四年二月一日于法国出版的中共旅欧总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合办的《赤光》半月刊第一期上。 1941 年,皖南事变爆发,周恩来愤怒地写下《千古奇冤》。这首诗是周恩来留传下来的一首震撼人心的力作。两年后,在刘志丹烈士殉国七周年之际,他怀着深厚的阶级情感,为其陵墓碑敬题五言诗一首《上下五千年》。 遗作不多,但梳理之、品读之,能帮助我们深切地感悟到周总理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忧国忧民,不满黑暗势力的统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能帮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为拯救祖国而立志刻苦奋斗,勇挑救国救民的重担,奋发进取的精神。 (三)朱德: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朱德( 1886 年- 1976 ),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四川仪陇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2003 年 12 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朱德诗词集》,共有 159 首诗词。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朱德研究所后来编写了《朱德诗词赏析》 100 首。 世人评价道:“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自从井岗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了中共军队中偶像级的人物,长期任总司令,但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朱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对这样一位没有野心的忠厚长者当然会赞誉有加。”“一位忠诚厚道的军人,一条扁担从井冈山担到北京天安门。”下面对朱德诗词作初步介绍 * 。 (一)辛亥革命前后 很多人只知道朱德是共和国第一元帅、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但却不知道他正如许多近现代革命者一样,也是一位热情而真挚的诗人。朱德诗词中跳动着强烈的时代音符。从中,我们可听到辛亥革命起义的号角,听到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的炮火,听到一代爱国者为寻找救国道路而曾有过的彷徨和痛苦,听到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誓与强敌血战到底的冲锋喊声,看到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斗的飒爽英姿和伟大情怀。   朱德在他投笔从戎之前,是个有着中华传统文化功底的青年学子,后来戎马倥偬,他常以诗词抒情言志。   1906 年 ,他离别顺庆府中学堂时,赠同窗一诗: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兴亡忆记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   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年轻朱德,纵有“冲天壮志”,却报国无门。后来从成都高师毕业后,回乡教小学。但当地守旧势力反对新式教育,认为“有伤风化”,竭力诬蔑捣乱。朱德感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愤然辞职,徒步千里,来到昆明,投身军旅。行前,他赋诗《赠诸友》: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1911 年 11 月,朱德从云南讲武堂毕业不久,毅然参加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起义,曾率先锋队攻打总督衙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但这场革命成果被袁世凯攫取。一些人就此止步不前了,而朱德有心于共和建国的理想。后跟随蔡锷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争夺泸州,大战纳溪。战斗间隙,他在叙永县写了《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   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慢着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 他决心肩负起挽国运于既倒,救生民于水火的重任,在浪卷涛涌的历史大潮中勇做“中流砥柱”。护国战争胜利后,朱德率部驻防泸州,与部队同人和当地的文人名士先后组织了两个诗社,一个叫“东华诗社”,一个叫“振华诗社”。他在起草的《东华诗社小引》中表明了组织诗社的宗旨:“大力宣传,振兴东亚中华;高声呼吁,打倒西方帝国。方称联翰墨之因缘,咏吟哦之乐事。唯求良友,无负河山。”   朱德在泸州前后有5年时间。其间,屡经云、贵、川军阀与北洋军阀之间争权夺地的混战。他作为滇军的一名将领,身不由己被卷入军阀混战的漩涡之中。这是他从追求辛亥革命的理想到深感失望,陷入困惑、迷茫、痛苦的时期。他在战事间隙,写下多篇感时抒怀之作。如《题护国岩》、《感时五首用杜甫〈诸将〉韵》、《苦热》、《征人怨》、《秋兴八首用杜甫原韵》等。在这些诗中,跃动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   他赞颂辛亥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希望:   中华灵气在仑山,威势飞扬镇远关。   史秽推翻光史册,人权再铸重人间。   他缅怀辛亥革命时他所亲历的为响应武昌首义而在云南昆明举行的重九起义:   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铁血铸中华。   悲秋客忆重阳节,起义师乘八月槎。   他热情抒发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代革命者倾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喜当年富兼身壮,时正秋高又马肥。   戎马少年半同学,倾心为国志无违。   他在多首诗中对护国战争胜利后国家仍陷于军阀争权夺地的混战之中发出慨叹:“年年争斗逼人来,如此江山万姓哀。”“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久受飞灾怜百姓,长经苦战叹佳兵。”他用诗句对军阀政客加以揭露和抨击:“伟人心事在争城,扰攘频年动汉旌。”“举国人人作政客,何人注意在商农。”   他在诗中倾诉自己的苦闷心情:“深海当年姓字标,茫茫大地愿难销。南滇爱友嗟离别,西蜀知音太寂寥。为国无时还梓里,戎衣何日换金貂。”这种心情,在《征人怨》中,有了更深刻、生动的表达:   家园在望我当归,无奈人民盼解围。   枉自梦魂萦弟妹,空教心事负庭闱。   玉关杨柳悲摇落,金井梧桐感散飞。   起舞闻鸡生叹息,总因血战咎功微。   在黑暗的现实中,他仍然表示要保持刚正不阿的气节,要干一番大事业:   博得勋名万古垂,轰轰烈烈不逶迤。   雄飞志在五洲外,烈战功存四海陂。   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   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   就在朱德极度苦闷、彷徨的时候,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这使朱德又燃起新的希望。他决心抛弃高官厚禄,去寻找一条新的救国之路。 1922 年,朱德终于摆脱旧势力的羁绊,远渡重洋到德国留学。在那里,他学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由民主主义革命者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 1926 年,他按党组织安排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为策应北伐,他曾去泸州,会友时写了几首诗,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当年毅然出国的动因: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他在诗中还郑重表明:“我本江南一鲰生,十年从事亚夫营。身经沧海羞逃世,力挽狂澜岂为名。”为了什么呢?因为“锦绣山河坏虎狼”,因为“火热水深民望救”,所以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新的革命道路,并充满信心地宣布:“我欲回天力自强”,“安危度外不思量”。 。。。 (四)陈毅: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陈毅( 1901 年 8 月 26 日 - 1972 年 1 月 6 日 ),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陈毅兼资文武,博学多才。有多种军事、政治论著和诗词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和《陈毅诗稿》等。 2012 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发布的《陈毅诗词集》,分上、下两册,收入陈毅从 1921 年 11 月至 1968 年 7 月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共计 355 篇,约 700 余首。 陈毅诗词在数量上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者中可算最多,但也有精华,如写入语文课本的《青松》、《梅岭怀古》等。陈诗词虽然不能毛诗词成就相比,但总体风格朴实,有不少豪雄佳句,有较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一代元帅诗人 陈毅素有“元帅诗人”之美誉,他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纵横捭阖的外交场合,挥笔书写瑰丽诗篇,抒发豪情壮志,从未辍断。不少篇章在他生前便在社会上有所流传;他逝世以后,由他夫人张茜编选的《陈毅诗词选集》不胫而走,在群众中广泛传诵。由于当时“文革”左风正盛,这部诗集难以出版,人们便冒着危险手抄、油印,甚至铅印出各种式样的陈毅诗集。“四人帮”被粉碎不久,《陈毅诗词选集》正式印行出版,一时间,引发了多个新华书店门前争购的长队。 ? 人们对其诗词感兴趣,除了文学魅力了,其人格魅力是最主要的原因。陈毅是一个一身正气、无私无畏的革命者,一个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骁将,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坦荡的热血男儿。他那革命者的正气、军人的血性、男子汉的情怀熔铸成一篇篇荡气回肠的诗篇,给人以心灵的震颤、精神的鼓舞和人格的熏陶。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的卓著功勋建于战争年代,而其辉煌诗篇也多出自军旅之中,因此,我们将本文聚焦于陈毅诗词的人格魅力,而把视角侧重于他的军旅诗中。作为一个胸怀坦荡的热血男儿,陈毅敢爱敢恨、爱憎分明,他的诗篇洋溢着对领袖、对党和人民、对亲人、对朋友的热爱和对敌人的痛恨。 。。。 (五)叶剑英:会将剑匣拼孤注,又向毫锥汩绮情 叶剑英( 1897 年 4 月 28 日 - 1986 年 10 月 22 日 ),原名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叶剑英元帅是一位诗词大家。毛主席曾赞誉其为“善七律”的杰出诗人,形容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精严”。叶剑英喜爱读诗、写诗,一生写了许多诗词,有《远望集》传世,其题材丰富,充满磅礴的革命激情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 二、辛亥革命诗词选评 * 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是今年全球华人最隆重的节日。那刀光剑影血染沙场的一幕早已融入历史,但出自革命先驱之手的铮铮诗词,却与他们的赫赫功绩一样光照寰宇与日同辉。其中,“国父”中山先生的诗词,最堪一咏三叹。 1899 年秋,孙中山作七言绝句《咏志》:“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该诗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极具鼓动性,曾被用作革命口号和联络语,故又被称作革命歌和起义歌。 1906 年,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同盟会会员刘道一参加湖南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就义,年仅 22 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位烈士。孙中山写了《挽刘道一》一诗悼念他,诗云:“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策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府,横揽江流一奠公。” 该诗气魄宏伟情真意挚,堪称彪炳史册之作,不难看出孙先生对刘道一的高度评价和惨遭不幸的伤痛。翌年 12 月镇南关起义爆发,孙中山亲临战场,向清军开炮。失利后率军退入安南(今越南),在马背上吟成了一首七绝:“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悲壮中不乏百折不挠的革命豪情,读后令人感佩万分。 孙中山的亲密战友黄兴也是一位“革命诗人”, 1902 年黄兴被张之洞选派留学日本,临行前他写诗表明心迹:“沉沉迷梦二千载,迭迭疑峰一百重。旧衲何因藏虮虱,中原无地走蛇龙。” 1911 年 4 月 27 日 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写下“破碎神州几劫灰,群雄角逐不胜哀。何当一假云中守,拟绝天骄牧马来”一诗赠予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声洞的遗孀王颖,悲壮之情跃然纸上。 黄兴还填写《蝶恋花·辛亥秋哭黄花岗诸烈士》:“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武昌首义胜利后,黄兴前往上海主持东南军务。在船上回首武汉三镇,他感慨万分,赋《山虎令》一首曰:“明月如霜照宝刀,壮士掩凶涛。男儿争斩单于首,祖龙一炬咸阳烧。偌大商场地尽焦,革命事,又丢抛,都付与鄂江潮。”叹息家国不幸,期盼革命成功的心绪呼之欲出! 。。。 七、其它历史人物诗词选评 * (一)汪精卫诗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精卫( 1883 — 1944 )名兆铭,字季新,号精卫,生于广东三水。汪氏附逆前,也算是民国的一个头面人物。 汪精卫其人长于诗文,早年发表于《民报》的一系列宣传革命的文章,笔锋犀利,名重一时。其中《革命决不致召瓜分》等篇,为中山先生激赏。著名的《总理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同等…… 实由汪精卫代笔,孙中山未作一字添改。其诗词有《小休集》、《扫叶集》和《三十年以后作》,合为《双照楼诗词稿》,共四百多首。集外散逸者还有若干。相对于一般政治人物之与诗词的客串身份,汪精卫则是十分专业的诗人。汪的诗词造诣颇有渊源,其叔父汪瑔有《随山馆词》,为 粤东三家 之一,其堂兄汪兆铨、同父异母长兄汪兆镛都名列《近百年词坛点将录》(钱仲联编)。以钱钟书之恃才傲物,读汪氏诗词集,也有 扫叶吞花足胜情,鉅公难得此才清 的赞语。 汪精卫最早的诗,是他十四岁时所作的《重九游西石岩》: 笑将远响答清吟,叶在欹巾酒在襟。天淡云霞自明媚,林空岩壑更深沉。茱萸枨触思亲感,碑版勾留考古心。咫尺名山时入梦,偶逢佳节得登临。 字正腔圆,情景协和,才华初显。 汪精卫最负盛名的诗作,是当年在狱中写成的《被逮口占四绝》: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同盟会成立后,武装起义屡次失败,大批革命青年流血牺牲,梁启超等保皇派批评革命党领袖 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不过‘远间隔革命家’而已 。同盟会内部也有人指责孙中山的跋扈作风和将革命经费挪作私用。为挽回党人和民众对革命的信心,汪精卫遂有亲赴北京行刺的壮举。汪在《致南洋同道书》中说: 此行无论事之成败,皆无生还之望。即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 1910 年 4 月,汪精卫、黄复生等谋刺清朝摄政王载沣事败被俘。这一组诗壮怀激烈,又被称为《慷慨篇》。其中尤以第三首脍炙人口,以燕侠荆轲及楚囚钟仪自许,直欲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其晓畅刚毅、练达天成,作为就义诗,可谓冠绝古今。 《秋夜》一首也分外感人: 落叶空庭夜籁微,故人梦里两依依。风萧易水今犹昨,魂度枫林是也非。入地相逢虽不愧,擘山无路欲何归?记从共洒新亭泪,忍使啼痕又满衣。 此诗由狱卒辗转传递到其女友陈璧君手中,胡汉民、赵声等同盟会骨干读后,激动不已。其中三四句用荆轲《易水歌》和杜甫《梦李白》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典故,陈衍誉之 工切绝伦 。 。。。。 (二)袁世凯诗词: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袁世凯( 1859 — 1916 )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 袁世凯的诗多作于二十岁之前和五十岁之后。十三岁时曾制一联“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以潜龙自许,以逐鹿自励。青壮年时代奔走于军界政界,无暇于诗。待宣统年间养疴洹上,与僚友村居唱和,得诗可观。后辑为《圭塘倡和诗》,乃其次子袁克文在其任大总统时书写影印。另有《洹村逸兴》,乃其手书诗稿,由其长子袁克定在其身后影印。 袁世凯的第一首诗,据说是他十四岁乡试落榜后的《言志》:“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平仄音韵固不协,气概却不同凡响,略似黄巢《不第后赋菊》,有草莽匪气。 十五岁重来南京,登雨花台,作七律一首,题为《怀古》:“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颐屯兵来。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凭陵史迹,吊古伤今,辄以救世英雄自许,一派少年豪情。 1878 年,十九岁的袁世凯返回项城坐享祖业,组织文社,自为盟主,留下《咏怀诗》十几首,如:“人生在世如乱麻,谁为圣贤谁奸邪?霜雪临头凋蒲柳,风云满地起龙蛇。治丝乱者一刀斩,所志成时万口夸。郁郁壮怀无人识,侧身天地长咨嗟。”又如:“不爱金钱不爱名,大权在手世人钦。千古英雄曹孟德,百年毁誉太史公。风云际会终有日,是非黑白不能明。长歌咏志登高阁,万里江山眼底横。”这些诗作大多不工对仗,不合格律,而粗犷雄肆,意气风发,正是一个桀骜不驯的急欲入世者或野心家的写照。待科举考试又一次受挫,袁世凯便怒焚历年诗稿,决意弃文从武了。 。。。。 (三)蒋介石诗词: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蒋介石( 1887 — 1975 )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 蒋介石习武出身,舞文弄墨非其所长,平生诗作不过十余首,艺术品位亦不算高。 早年,获清廷公派去日本留学,蒋介石就读于日本士官预备学校——振武学校。不久,就由他的浙江同乡陈其美介绍加入了同盟会。蒋介石对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俄国和日本的侵华野心有清醒的认识。 1909 年,他有一首小诗《述志》,述说一个热血青年的报国之志:“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此诗可谓蒋氏代表作,其平生之志趣、抱负、性格乃至命运,都可以从中窥见。爱国是无疑的,以光复神州为职责并非大话。个人抱负也不必讳言,其志岂在封侯,其志又岂止在封侯!在二十世纪的腾腾杀气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终是“力不如人万事休”,一语径自成谶。以诗质论,则粗豪无文,正是赳赳武夫本色。 。。。 * 本节摘自作毛翰发表于《书屋》杂志上的《学者评孙文、黄兴、袁世凯、汪精卫、蒋介石诗词》一文。 * 作者马承钧,摘自《科学时报》( 2011-10-19 B3 科学与文化周刊)。 * 对朱德诗词的评析引自吴殿尧( 2007 )编写的文章。 * 原题为“开国百位元勋戎装画展序”。苍山牧云,本名潘成稷,字泓西,号九州,安徽怀远人,一级作家、编审,当代著名文赋家、诗人,现居成都。有“新诗路 * 漂系列”著作,《萱晖文存》 69 卷,约 600 万字。
个人分类: 历史人文|13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受卷后
estudy 2010-10-9 22:39
久有壮志欲排云,不觉已困高寒中。 我心依旧向光芒,他日必然重豪放。 作于二00一年九月九日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2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