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学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学生

相关日志

学生由“材”变“才”,改造是关键!
spring87 2010-6-23 10:45
材意为可造之材,寓指可以培养的对象;才则指可用之才,既能为自己所用,也能为他人创造价值。而改造涉及到两个行为对象,一是作为施动者的导师改造者,二是作为受动者的学生被改造者。本文论述的前提是导师对学生尽职尽责,仅在此前提下探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关系。 首先,学生是否为可造之材?在现在的研究生录取制度下,尽管学生与导师之间是双向选择,但对于学生的可造潜力,如学习力、持续力以及创新力等科研必备能力,导师仅通过研究生面试并不能深入了解。有的学生招入门下之前甚至没有通过这种单对单的面试,而是由学校直接分配。同时,师生之间是否有缘投机,学生是否接受导师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是否彼此认同,都需要岁月来检测。从教育的基本理念来看,导师理应因材施教,不论是怎样的材,都应该是可造之材。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是材,都可以因材施教,孔圣人也曾用朽木不可雕也来形容不可教育和改造的学生。学生是否为可造之材,一方面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存量和潜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导师是否认同,是否是导师眼中的可造之材。 其次,可造之材如何改造成可用之才?如果学生是可造之材,那学生是否学有所成,变为可用之才,还是受到多因素影响。这主要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做分析。外因方面,老师遇到可造之材,很有可能产生惜才情节,其盼望学生成才的迫切心理毫不逊色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情怀。因此,必然会设置各种培养环节,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急盼学生快速成长。导师对学生,就像呵护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苗,不辞辛劳地、披星戴月地为其成长施肥、除草。在接受这样的外因作用下,学生的成长可能出现以下五种类型(如图一所示): A 型是一直成长持续成长型; B 型缓慢成长 - 突飞猛进后起之秀型; C 型则为成长 - 停滞 - 再成长间歇性成长型; D 型为成长 - 停滞停滞不前型; E 型是成长 - 停滞 - 下降不升反降型。导致这五种类型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学生内因因素:一是学生是否具有不断否定自我、持续提升的能力。二是学生的表现是否让老师产生坚信自己的付出不会白费。 其中 A 型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快速成长,一方面自身有强烈的成长欲,另一方面对导师的教育理念也非常认同,因此导师当然非常喜欢并加珍惜可造之才,于是不断付出改造心血。不过,这种永动机型的学生以及琴瑟和鸣的教育局面实为罕见,真可谓可遇不可求。 B 型后起之秀型学生,属于慢热适应者。这部分学生一开始处于成长速度较慢的时期,可能原因有几点:一是对研究生生活的不适应,虽然心底里非常乐意接受导师的改造,但是一时跟不上导师改造的步伐,而造成落下的改造功课越来越多,此时需要坚持精神,一旦突破则会如同一匹黑马高速前进。二是本来存量不够,但是不愿放低姿态承认自己的不足,对需要接受的改造,心存芥蒂,但一旦突破心理障碍,并且愿意为成长全力以赴时,也将马上转为快速成长型。 C 型间歇性成长型学生,则较为常见。这部分学生可能在快速成长之后,出现一段成长停滞期。有的成长停滞期较短,很快就会过去,因而不会给导师和学生自身造成很大的困扰。有的成长停滞期却较长,导师与学生双方都会经历一场心理战。一方面,导师可能会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对学生的实力判断有误而使得付出的心血白白浪费。此时,一旦自我否定,就会改变付出策略,避免造成更多的沉没成本。另一方面,研究生自身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态,不能做出及时调整,也有可能自我怀疑,即认为自己并没有这个被改造的潜力而出现心里脆断。此时,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最主要还是学生个人,一是自我心理调节要及时,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在心理战中,连自己都不能打败,则更难以有真正的突破和超越。二是及时与导师沟通,接受导师的疏导,这总比自己一个劲地自我怀疑更容易帮助自己度过停滞期。 D 型停滞不前型学生,亦有不少,且令导师非常头痛。一种是自己上进心不强,得过且过。虽然刚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在外力的推动下勉强维持一定的成长速度,但一旦导师放手让其自我尝试着自我成长时,就会马上停滞不前,因为自身对成长的内驱力不够。另一种就涉及到导师与研究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导师认为学生应该在在校学习期间,尽可能地弥补自身不足,改变性格缺点,并重新塑造一个高素质的自我,但学生在接受导师教育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并非与导师的价值取向相同,觉得没有必要将自己置于非常努力的境地。因为那样确实会很累,改变的过程如蝉蛹蜕变成蝴蝶一样痛苦。因而就会迟迟不能领会导师的苦心。最后使得导师失去继续教育的信心,导致停滞期在研究生毕业前都还不能结束,成为了读研期间的记忆中的永恒停滞。 E 型学生不升反降,最为罕见,也最令导师失望。这类学生成长到一定阶段,发现再怎么努力都跟不上导师的指导步伐,因长期背负不堪忍受的成长重压而心力疲惫,出现心理脆断。虽然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水分和 肥料,然而阳光过强会把树晒死,水分过大会把树 淹死,肥料 过多会把树烧死。此时导师的付出,对学生而言如同强加的阳光、水分、肥料,使学生深感自身能力有限而承受不起。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导师为学生确实尽心、尽力、尽责,如果学生不能正视这一切,只是不断强调导师的输送的营养是对自己强加成长压力,自身并没有成长的潜力,甚至做出与导师关系决裂的行为。那么导师付出再多,也将是打水漂,这也无奈导师后面会转变付出策略。其实,失望的不仅仅是导师,更是学生自己。不过,幸好这类学生并不多见,否则必有导师吐血身亡。 不论是属于那种类型,学生的心态、个人价值观以及对导师的认同感,在由材到才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导师的识材与造才能力是重要,但如果学生没有达到材的标准,不能为才付出努力,导师可能也会感觉力不从心。
个人分类: 读研思考|6012 次阅读|9 个评论
草成几对送给我的学生(1)
mhdy 2010-6-22 18:53
1.一届学生毕业,即将走入社会,在这里祝福一下 静看落日余晖想先前金戈铁马 待旦明日朝阳愿从此安居乐业 苦尽甘来 2.送给药学学子 骑千里赤兔执方天戟不惧关张赵马黄驰骋疆场 获吉大文凭怀安邦志敢闯东西南北中行走天下 医药治国 3.记住大学的朋友 送同学同寝同床上下 别异族异班异性朋友 有缘再见 4.祝福他(她)们 生性怯懦不敢言为心声四年相思终成柏拉图 胆大敢为勇于不吐不快千日相恋结果老聃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47 次阅读|6 个评论
可爱的吉林大学
mhdy 2010-6-21 22:21
吉林大学 真虫 ( 2010-3-18 ) 抗日胜利次年冬,东北行政创哈城。 前有大师匡亚明,后有泰斗唐敖庆。 军歌作者是公木,四大金刚扬美名。 创建之初人昌盛,全国各地聚精英。 清海哲学叫的响,创建物理余瑞璜。 化学奠基蔡镏生,板块学说李四光。 林风向枕王一夫,振羽刘靖卓群伍。 忠树博达其凤上,展涛到任传统扬。 湘浩文理全都通,振声柔怀孙以丰。 马起鼎三于省吾。景芳梦觉吴式枢。 广田清泉孙家钟,光亚佳洱江元生。 专家学者数不尽,哺育桃李满天星。 美国朝鲜有战争,哈城搬空来春城。 前前后后十二天,连人带物啥没剩。 跃进前边叫人大,吉大变成省部抓。 文革期间没落后,改革开放更昌盛。 理化数学和刑法,创建之初顶呱呱。 免疫汽车与兽医,专业引领数第一。 慰 孙 教授创生化,敢与北大争天下。 如人组建水合成,独树中国一枝花。 六校合并世纪初,每个学部早有名。 强强联合想法好,举步维艰正前行。 理论化学超分子,汽车模拟水合成。 光电超硬是重点,以前还有酶工程。 学科齐全数第一,地广人多是老大。 博士导师有一千,两院院士共十八。 六个校区八校园,春城遍地是吉大。 中国排名为第九,全球影响也有她。 学子万千遍华夏,海外校友成精华。 困难机遇同时有,雨过天晴更发达。 白山黑水来滋润,漫天才子聚吉大。 展望未来一百年,吉大定开世纪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431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西北大学胡正海教授80寿辰发的贺信
Eucommia 2010-6-21 08:30
作者注:今年5月是我大师兄西北大学胡正海教授80寿辰,其间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在西安召开学术研讨会,同时为胡教授祝贺80寿辰,因为我在澳大利亚无法前往祝贺,故发去贺信一封,现发表于此,与网友分享。 贺信 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 在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从遥远的澳大利亚送上衷心的祝愿,祝大会圆满成功。更为 胡正海 教授的 80 寿辰送上我们夫妻热烈的祝福。 胡 先生几十年来为我国植物解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植物结构及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我们的大师兄,他对师弟师妹们的关心爱护无所不在,我们为有这样的大师兄而庆幸和骄傲;作为学生他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始终如一,永远是我们的表率;作为老师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无时无刻无微不至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在业务上几十年如一日,勤恳耕耘,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永不满足的精神也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祝胡师兄健康长寿,贡献多多! 崔克明 2010 年 5 月 14 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6416 次阅读|2 个评论
特殊的端午晚宴
newsight 2010-6-18 12:37
前天我们在实验室里讨论着各自的端午计划,师姐说哪也不去,就在实验室玩,陪细胞过端午。没多大一会儿,老板就从他的办公室出来:''端午大家都有时间吗,没什么安排的话去我家过端午吧,胡莹(就刚才那师姐)你来组织下。然后就转身进了办公室。我们在实验室低声窃喜着,猜测着老板是听到师姐的话了,不过靠近办公室的那个师兄说我们说话老板听不见的,还猜测着估计师母倒是会不在家。 就这样今天下午三点我们一行人(一师兄还带了兄嫂)开始奔赴老师家----实验室就以师兄去过,还忘了怎么走了 ,只好打电话向老板求助。大约半小时后就到了老板交代的下车地点。我们随便买了点水果,就给老板打电话他出来接我们。没多久,他出来了-----远处看他真是一精神矍铄,精瘦的小老头。见到我们,他老远就对我们挥着手,只是我们大多数都在报亭那边看杂志,没看见他。他来了,脸上满是笑容。绕过红绿灯,经过一个学校(他说是新建的外国语学校,从操场的塑胶跑道看来真的很新)到达一大片绿地,转弯----一个长长的弧线行小路,一侧停满了私家车。然后拐进一个小区,他家就在那里,环境真的不错。进屋,师母果然不在家。他说不用脱鞋(估计没那么多脱鞋,哈哈哈)直接进来,接着带我们参观他的房间,一间一间的,虽然不是很大,但很精致。最喜欢他的书房,靠墙一大排书柜,靠窗是一长长的书桌,书桌与书柜之间还有一台跑步机(他很热爱运动的,喜欢登山,游泳,去年还跑马拉松了)。然后我们坐下,他准备了一大盒干果(瓜子和开心果),一盘荔枝,一盘橙子,两大盒椰汁,橙汁。我们就边吃边看电视聊着世界杯。他一会儿起身添干果,一会儿给我们加果汁,不住的让我们随便吃,洗手间随便用。呵呵,他真的很可爱。 到了吃饭点了,他说他在外面定了房间(我们来之前还在想他家能不能坐开着么多人吃饭呢,还在想他自己会亲自下厨吗),现在看来请客真的容易了,家里没地方坐不怕,不会做饭也不怕,只要有钱,咱可以出去大搓一顿!那吃饭地真的好有特色名叫黑三娘,据说是川菜。装修的也很特色,全是木质的家具,很厚重的感觉,每个房间都有古诗名句,很古朴很像武侠里那样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合肥的风波莊,想起来在那里一起聚餐的我们。每人点一最爱,老板又点了很多。第一次吃鸭舌,感觉不错的而且师姐告诉我鸭舌的下层有土豆的哦(她知道我最爱土豆了),夹完了土豆又发现一层藕片,然后又有一层年糕,对了还有翠绿色的黄瓜---哇哦,可以淘宝唉!然后在另一盘龙虾淘到了还带蝴蝶结,越吃越兴奋。每道菜的辣椒真的很辣(老板要的还是微辣,照顾上海人,呵呵),比箸香川菜的要正宗的多。吃到最后肚子都快爆了,还想把人家的辣油偷点带回所里呢---说说而已,只是没好意思做。 天色已晚,大家都想乘地铁回实验室。宋老师坚持要送我们到地铁站因为我们不知怎么去。一路上大家欢快的聊着,天上的云跑的飞快,似乎也是赶着回家过端午,月牙儿没昨晚亮,但依旧美丽。宋老师掏出五十块钱给我:这钱你先拿着,代我给你们几个买坐地铁票,我推谢着,说大家都准备了地铁的钱。然后师兄们也说自己有公交卡,他才把钱收起来。看吧,我们老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很正直,很善良,常能想着学生(平时出国或到其他地方开会回来总会给我们带好吃的,像个出行回家的父亲一样),不对学生苛求什么,而且对学生很大方。真的很庆幸能成为他的实验室的一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博士生持菜刀与导师“谈判” 被控非法拘禁罪
maokebiao 2010-6-13 09:00
作者:王蔷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10-6-11 17:06:15 博士生持菜刀与导师谈判 被控非法拘禁罪 博士研究生持刀进入办公室,与导师协商岗位津贴等问题,且不许导师等人离场。6月11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原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某被指控犯有非法拘禁罪,近日将出庭受审。 李某今年33岁,事发前在中国科学研究院电工研究所就读。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2009年7月9日13时许,李某因不满其所就读的中国科学研究院电工研究所不给其更换导师、扣除其岗位津贴、不给其购买实验器材等决定,持刀进入海淀区中国科学研究院电工研究所的办公室,欲与其导师严女士就上述事宜进行协商。 13时20分左右,严女士和丈夫周先生进入办公室,和李某协商,但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半小时后,李某打电话让研究所人事处处长刘女士来到办公室参与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李某始终持刀不许严女士、周先生、刘女士离开办公室。直至14时40分左右,民警进入办公室将被告人李某抓获,当场起获钢制菜刀一把。 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李某非法拘禁他人,其行为触犯刑法,应当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博士生和导师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已屡见不鲜,目前博士生一般都管导师叫老板,博士生其实就是替博导打工的,而博导的权利很大,能左右学生的毕业和就业。今年1月16日,南京理工大学一名博士生因导师不同意其毕业答辩,企图用跳楼来换取博士证书,后被警方救下。 更多阅读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因导师拒绝同意答辩欲跳楼 2010-6-13 4:34:57 匿名 IP:60.7.82.* 看人们对爱因斯坦的评价: http://www.ifengnews.com/?q=kejixianfeng/lizifeng_20100504 [回复] 2010-6-13 0:42:45 匿名 IP:159.226.110.* 至少应该取消这个研究员的博导资格,停止招生 [回复] 2010-6-12 22:05:35 wenwenangel IP: 我的意见是:开除这个导师,不再聘其为研究员,让其另谋高就;另外,让这个博士生也休学一年,缓解一下情绪 [回复] 2010-6-12 22:01:24 匿名 IP:123.234.117.* 说爱因斯坦的那位。。。你好好回家种地去不行么??跑出来吓什么人。。。 [回复] 2010-6-12 21:57:59 匿名 IP:123.234.117.* 引用:爱因斯坦整天一个人在他书斋里,推导他自己异想天开的狭义相对论,再就是什么广义相对论。这哪是一个伟大的战略科学家的所作所为?战略科学家是通观全局的学术元帅,何须躬身亲为?他下面还应该有一整套的将军、军士呢! 再说,爱因斯坦一贯不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又无法解决政府迫切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打败纳粹)。他的那些纸上谈兵的数学游戏东东有什么用?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在盛世天朝最多只能算一个勉强合格的战术型科学家。 [回复]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因导师拒绝同意答辩欲跳楼 博士生坐在4楼窗台上 网友供图 四年前,周建伟(化名)选择读博来换取他的美好未来,而上周末,周建伟选择用跳楼来换取博士毕业证书。当他横坐在4楼窗台,做出跳楼动作时,除了伤心,更多的可能还是后悔。读博,是不是他人生中的最好选择?1月16日上午10:30,南京理工大学163幢宿舍楼,博士生周建伟嚎啕大哭,想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换取导师的同情,换取他将来用以谋生的博士证书。 两个多小时的跳楼秀 西祠胡同理工大佚事出现了一则帖子《昨天理工大博士跳楼事件实拍》,记者在照片中看到,一位博士横坐在4楼的窗台上,双手抱着窗台,表情悲伤。楼下警察和围观的市民都在劝说他不要一时冲动。发帖人说:当时这个博士边哭边坐在窗台上。据说是因为他的导师不让他毕业。博士说,不让毕业我就去死,导师就说,那你去死好了。 记者昨天(1月18日)来到了博士生跳楼的地点:南理工一号门,这一区域是老师和学生的宿舍,周围车水马龙,热闹无比。对于上周六博士跳楼的事,不少居民都是亲眼目睹。一个常年在门口卖鱼的老大爷指着163幢说,事情就发生在这幢楼的2单元。当时是1月16日上午10点半,突然听见有人喊跳楼了,大家就赶紧跑过去看究竟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位老大爷对于博士生跳楼的原因也很了解,我每天能看见他进出,那天这个博士的情绪很激动,心情也很差,嘴里一直在嚷嚷:我要毕业,导师不同意我答辩,我就跳楼死掉算了!住在163幢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当时看得出这位博士表情很绝望,一边哭还一边说:我父母双亡,妻子怀孕。学校不让我答辩,我将延期毕业。这段时间学校的补贴也领不到,我和妻子都没有工作,叫我怎么活啊!在场的人都一个劲地劝博士想开一点,有什么事可以下来好好谈。 据孝陵卫派出所的警察介绍,接到报案后,警察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联系了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和谈判专家,对这位博士进行了劝解,最初,这位博士对于警察和老师的劝解根本听不进去,根本不让人靠近。僵持了两小时后,警察派了两人扮成居民,用塑料袋拎着衣服上楼,走到博士身边时,突然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后面警察紧跟着冲了上去,把博士从窗台上拉了下去。 就因为导师不让答辩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博士如此绝望,以至于被逼得要跳楼呢?昨天,记者采访了跳楼博士的邻居、朋友以及同学。周建伟的同学告诉记者,周建伟已找到一份工作,单位要求他春节毕业之后报到,如果错过了报到时限,这份工作就可能与他失之交臂。在这种情况下,周建伟就想如何能顺利地在春节前毕业。但因为导师迟迟不让他答辩,让他的内心十分焦虑。 周建伟的同学说,周建伟的博士论文送到校外盲审已经高分通过了,还剩最后答辩一关。但是因为他的导师要求他计算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这是周建伟博士论文之外的工作,他做了一个多月,觉得这个计算很难完成。于是,周建伟的导师就不同意周建伟答辩的事,给他的答复是,把布置给他的事情做满意了再谈答辩条件。这让他感觉到毕业遥遥无期,情绪十分低落。 1月18日是周建伟博士毕业的一个节点,这一天南理工机械学院要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博士答辩材料,看是否有资格毕业。周建伟想赶在这一天答辩,一般博士一年有四次毕业机会,1月、4月、7月和10月。如错过这次毕业机会,就意味着要再推迟3个月毕业。这让周建伟十分焦急,不但学校的博士补贴没了,刚找好的工作也可能失去,加上老婆怀孕,没有工作,他们家经济条件已非常困难。 1月15日,周建伟找到学院领导,要求他帮忙解决毕业的问题,想在1月18日这天进行答辩。但这样的要求遭到了导师的再次拒绝。答复和原来一样:什么时候把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做好了,咱们再谈毕业的事。心灰意冷的周建伟回到宿舍后给老婆打了个电话,老婆听后也十分焦急。上周六上午,周建伟再次去找导师谈答辩时间,导师显得十分不耐烦,咆哮道滚出去!声音大得整栋楼都能听见。这下周建伟彻底被弄毛了。他说:不让我毕业,我现在死的心都有了。导师则吼道:你要死就去死吧!周建伟又说:我去找南理工的校长解决,再解决不了,我就死给你看!于是这才发生了1月16日上午周建伟跳楼的一幕。 学校承诺让他春节前毕业 记者昨天联系上了南京理工大学的相关工作人员,校方表示,目前周建伟博士毕业的事情经过机械学院的老师和他本人的沟通,已经圆满解决。学校承诺让周建伟在春节前毕业。这位工作人员说,并不存在导师不让周建伟毕业这回事,只是学生因为找到了工作后比较心急,要求立即答辩。学校的博士毕业也有一定的时间表安排,要按部就班地来。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周建伟的导师,这位博导还没有听完记者的问题,就在电话里咆哮着说:我不想谈这个事情。说完就挂了电话。记者还发了短信给这位博导,想听听他的说法,但直到记者发稿时,也没有收到他的任何回复。 读博为逃避现实压力 据了解,周建伟从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在南京广州路上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了五年,后因感到工作的压力太大,于是考上了南航车辆工程的研究生,3年研究生毕业后,周建伟又辗转到南理工的机械工程学院继续攻读车辆工程系的博士。 熟悉周建伟的同学说,周建伟的性格还算开朗,不像是那种想不开的人,平时大家聊天的时候,他聊过为什么要读博的想法。他说工作的压力比学习的压力要大得多,他本科毕业后每个月的工资近5000块钱,但他觉得在私营企业工作没有保障,5000多的收入在付完房租、水电以及平常的应酬后所剩无几。 这位博士同学说,大家听了他的话后都觉得不能理解,博士的月收入连补贴加上导师发的工资,也就900左右,怎么能和5000元比呢?周建伟则有着这样的解释:900多块钱如果不谈恋爱自己开销也够了,博士毕业后如果能到高校里工作,除了工资之外,学校还会给安家费30万,科研启动经费5~10万,这些都包括在收入之内,比在软件公司工作压力小多了。读博士也是对现实工作压力的一种逃避吧。 博士就是替导师打工 现在大家都叫导师为老板,博士其实就是替导师打工的。在《昨天理工大博士跳楼事件实拍》帖子被各大论坛转载之后,也有不少博士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周建伟也和千千万万的博士一样,拿着导师每个月给的300块钱工资为导师干活。在4年博士生涯中,周建伟所做的一切都在为最后的博士论文服务。前三年过得还算滋润,博士论文的开题,发表小论文,做实物和试验他都干得很顺利。但到了最后一年,他开始焦虑,老婆整天催他赶紧写论文,好早点出来工作养家糊口。他花了六七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在这期间,他经常失眠,愁论文、愁毕业以及愁就业。 一般来说,博导的权力很大。对学生不满意就可以不让其毕业。有些好的导师对学生很体贴,会和学生一起谈心、做科研、吃饭、爬山。要是碰到不好的导师,头一年的态度还算不错,但是到了后面几年就开始对学生很苛刻。学生看见导师就跟老鼠看见猫一样,很害怕。 更多阅读 相关网帖:南京理工大学博士跳楼事件实拍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shxzhang 2010-6-11 20:05
教育漫话:学生教我做人 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在教育界,从小学到大学,教师中都流行一种观念: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一九八七年,初进全日制高校任教时,听到这个说法,先鉴几乎完全赞成。随后,种种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事,让先鉴对这种观念产生怀疑。 当时,对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估,教师自己打分、专家打分和学生代表打分相结合(比例已经忘记)。先鉴讲授的两门课程,学生代表打分都只有六十多分,教研室领导与系领导要先鉴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并多向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教师们学习,以便改进教学效果。先鉴真想过要好好学习学习。 一个星期天,三位学生找先鉴讨论学习问题。利用这个机会,在讨论结束后,先鉴直截了当地谈到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问题,笨拙地问:领导要求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应该怎么做,你们能不能出点主意? 张 老师!什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好假的!学生甲心直口快地说。 怎么能这样说?先鉴质疑地问。 不假也没人信!学生乙说,至少我们三人不信。 哪止有我们三人,没几个人信!学生丙补充说。 这次,三位学生,讲述了三件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事。 一位男教师,每学期都要找两三天时间,和学生交交朋友,分批把全班学生请到家中,聊聊天和看看录相。每次,学生到后,他都不停地削苹果,不停地泡茶加水,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学生辞行时,他都给每人一份小礼物,每份小礼物都正投学生所好。每学期,他和学生交交朋友之后不久,教学评价开始,学生代表给他打高分。 另一位男教师,每学期都要找时间,和学生交交朋友,把班干部和部分同学请到家中聚餐;每次聚餐,都要拿出好酒,都有几个同学喝醉。同样,聚餐之后没几天,教学评估开始,班干部和同学代表都给他打高分。 一位女教师,在每个同学的生日当天,都要送一张精美的贺卡;送得不张扬,开始收卡者都认为她没给别的同学送卡。在每学期教学评估中,同学们都给这位教师打高分。 学生丙说:教师和学生交朋友本来是好事,但是,学生代表参加打分后,同学们就越来越不 相信 老师们是真心的了。我们总是想起《真诚的朋友》,那篇著名外国短篇小说。 学生甲说:真正的朋友不是交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老师,您说对吗? 学生乙问:老师,你们读大学时,老师主动和你们交朋友吗?这个问题让先鉴一怔。 三位学生说了许多,先鉴一直听着,基本上什么也没说。有几分无地自容,因此,说不出什么。学生告辞时,先鉴对他们说:今天长了见识,谢谢你们! 三位学生讲述的事和他们对这些事的看法,对先鉴来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提醒,让先鉴对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这一观念和做法进行理性的思考。 回顾大学时代种种师生交往,先鉴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教师总是在努力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却几乎没有学生拿他们当朋友;一些教师从来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却有不少学生把他们当成朋友。 这个现象,强化三位学生对主动和学生交朋友的看法,让先鉴形成一种明确认识: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 这种认识形成于一九八七年,从此,一直是先鉴坚守的师生交往原则。 先鉴从不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但是,先鉴和不少学生是朋友。 附:《教育学原理》第五讲教师与学生讲义摘抄 任何两人成为师生,便形成师生关系;任何两人成为朋友,便形成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是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朋友关系是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 一位教师为一百个学生授课,便构成一百对师生关系,演变成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者可能不超过五对。一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遇授课教师少则五十位,多则近百位,因此构成五十对至一百对师生关系,演变成生活关系和私交关系者可能不超过五对。 师生关系,作为工作关系,因特定教育工作任务或特定教育工作目标而产生,不由教师与学生主观态度或意志决定;作为组织关系,因教育组织运行与教育制度规定而产生,同样不由教师与学生主观态度或意志决定。 朋友关系,作为生活关系,虽然可能由某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转化而来,但不受任何工作任务或工作目标约束,不由外部环境决定,而由人际交往规律决定;作为私交关系,则决定于双方情趣、学识与价值观等个人心性因素,不受任何非个人心性因素左右,不为任何功利因素驱动。要说明一点,这里说的朋友关系,不包括任何披着朋友关系外衣的伪朋友关系。 师生关系可以发展为朋友关系,不过概率极低,因此,亦师亦友,在教育史上是美谈,在现实生活中是美事。
个人分类: 教育漫話|7164 次阅读|15 个评论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longtao312 2010-6-9 14:07
尽管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媒体上一再报道我们还很缺这些人才。如何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思熟虑的问题,当然其他人也可以帮着出出主意。我属后者。从大学生活一路走来,经验告诉我创新人才的缺乏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较少或多或少都有点关系。我们应该多给大学生们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具体而言,首先,课程不要设置得太多,没有必要开太多的课,适当地减少一两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并不会显著影响大学生的素质。这样可以一方面减轻大学生们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的时间。其次,周一到周五的课程中每天都专门安排两节自习课。自习课放在最后两节课即可,一来大家不会受到下面课程的心理影响,二来也可以将前面六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做个总结。自习课也要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当然,自习课更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们一个专门用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相信这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教师们如何言简意赅而又以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式授课。老师们将如何独立思考,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等教给学生也极为重要。毕竟创新的前提还是师傅将弟子领进门啊。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2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两个例子告诉你该放弃一个学生还是拯救他——写给郁闷的导师们
ydj0203 2010-6-8 13:55
自从来科学网扎营后,经常到王修慧老师的店铺做客。看到的博文大都是王老师畅谈如何与学生默契共处的,着实羡煞某家。因为 最近半年以来,老板和我一直被一个印度学生困扰着(见我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8333 )。我有时候跟老板抱怨,我们到底是招了个学生,还是请了个爷来?老板笑着说,不会有下一次了。 我先说说我们课题组对这个印度学生的帮助吧。 先说生活上。从2006年8月从机场接印度朋友到实验室不久,他就跟我说他生活窘迫,问我借钱。大家也都知道,在国外,人与人之间是很少谈钱的,尤其是老外之间。可是,他既然提出来了,我也没办法回绝,毕竟他是学生。所以我当时借了500澳币给他,以解燃眉之急吧。另外,考虑到我们课题组里中国人比较多,我们组织活动的时候(比如包饺子吃 or bbq),也会带上他。总之,尽量让他不要有一种很孤立的感觉。 再说说工作上。据老板跟我讲,他做stage 2 和confirmation的时候,成绩都是很差的,可以找个借口,直接fail。但是,老板也是考虑孩子到国外拿个学位不容易,就你好他好大家好的都通过了。去年为了让他毕业,在我写的paper上也不得不挂上他的名字,还要以他为第一作者,投一些小文章。比如最近的一个applied clay science上的paper,就是基本上全是我操刀的(改稿子,回comments,proof等)。 但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呢? 1.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课题组每年要在这个学生身上投资大约5-6w 澳币(科研生活等)。他没有给我们贡献一篇像样的paper。 2. 在我们老板催他做实验的时候,他到faculty去告我们老板,说给他太大的压力,让他受到了伤害。说老板不愿意见他,导致他工作不进展(其实是老板告诉他必须每周汇报一次工作,他从来不来)。 3. 在他写thesis的时候,我发邮件告诉他,不能整段整段的copy别人已经发表的literature。他当即回邮件问我:你难道就没有copy过别人的吗?后面跟了四个????。语气之rude让人汗颜。不过,听说他最近一直在跟他同学们讲,dr yang是一个非常非常nice的人,不知道意在何为。 。。。。。。 下面我讲讲隔壁组的老板(澳洲人)是如何应对他的学生的。 07年初的时候,隔壁无机组的boss招了一个保加利亚学生做phd。学生来了两周后,基本不到实验室里去。他的老板跟我们老板说,我再看一周,如果他还这样懒散,我直接开掉他。一周之后,我知道保加利亚人接到学校的通知,卷铺盖走人了。这个老板,又马上招了一个中国学生过来,做的有声有色。 ----------------- 两种文化,对待类似的学生,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澳洲老板潇洒的开掉了不需要拯救的学生,我们却养了他四年。好汉歌说该出手时就出手,我看我们还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9133 次阅读|23 个评论
窒息
热度 1 ysughb 2010-6-7 13:26
今天上班听到前两天有个材院学生自杀了,据说是因为毕业前挂科还很多的压力。我只能赶快的离开议论的同事,因为感到莫名的窒息。 估计学校现在正在考虑事件怎样给出一个最好的说法和结论,可能还要巧妙地封锁消息。可能一切都已经处理妥当,事件已经过去。 窒息中的我只能不去想、不去听......,当生命逝去的事实在社会中只是被诠释成事件。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4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个差学生的高考
热度 2 wujingzhi 2010-6-6 17:11
我是在上世纪末最后一年参加高考的! 听起来很久远,其实也就是十年前的事~ 回想起来我好像一直是差学生。 可能只有小学时候是好学生,因为我们村小学一个年级就四五个学生,怎么混都是前五名!后来上中学就是差学生了。我初中的印象就是混!那时候网络不发达,如果像现在的话也会有很多引发热议的事。那时候最大的烦心事就是吃不饱,学校收我们的粮食,却不给好好做饭。大家最盼望吃得就是粥了,虽然有虫子,但总是可是吃的,其它的菜都没法吃。住的宿舍冬天没有煤炭生火,我们都穿衣服睡觉。一年夏天下雨多,宿舍成了危房,不过没人关心,我们就在那里过了两年。更过分的是我们的门窗都掉下来了,晚上只好随便堵上。生活上就这样一团乱,不过很多学生还是学习的。只不过学校经常没钱交电费,我们需要自己买蜡烛上自习。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总算熬过了初中三年。 记得那时候我父亲每学期去接我回家都盼望能看到我领奖,可惜的是我是差学生,从来都没领过奖。 幸运的是,我中考的分数恰好够升高中。 稀里糊涂的我就上了我们县的高中。生活条件起初并没有什么改善。高一开学时候是一个领导的孩子往宿舍带女孩玩,后来那小子被学校赶走,宿舍又很快蜕变为赌博场。常常有人玩到半夜三四点,把要交学校的书本费都输掉。我实在是太笨了,就在那样的环境中,什么都没学会。至今连牌都不会玩。 时间很快到高二了,我们依然是羡慕谁不学习,谁能打架,谁考试交卷快。从不认为分数低有啥不好。不过,因为高二第二学期要会考,我担心考不过就和家里商量租个房子学习吧,家里也就同意了。 租了房子后,我就开始认真学习要会考的科目,把政治,历史,地理之类的使劲学了半年多。会考终于都过了,也就到高三了。就顺势开始学要高考的课。直到高考前我都是班里的差学生,虽然坐在前排,但老师们都不认识我。填高考志愿都是我妈帮我选学校,因为我从来不认为我能考上。 高考的时候,我好像也有点紧张, 毕竟第一次见那世面。都是外校的老师监考,没见识过。考场上很多考生琢磨怎么抄别人的。因为我比较胆小,也就算了,就自己做吧。考完后。我就安心的回村种地去了。也没关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一心打算开学再去复习,来年再战。 突然一天下午,我正和家人在地里干活,我姐匆匆的从城里租车到我家,让去城里看成绩。戏剧性的是电视台播放的成绩单没有我的名字,反而是有另外一个大家都没听说过的名字。大家都知道那个名字错了,但我还是认为那不可能是我。忐忑了几天后,终于我们班主任告诉我,没错,你考上了~ 之后的事,就到了二十一世纪了~ 至今我都觉得我高考能考上都是靠运气。我们家人谈论起这事,都觉得是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更戏剧性的是我姐到我家接我去看成绩的那天中午,一条蛇钻我们家去了,全家人正高度紧张着呢~ 现在我好像还是差学生。似乎每次差不多可以成为好学生的时候,我就换个地方,又成为差学生。如此,成为好学生,就成为我这个差学生一直追求的事! 前几天,一个以前的学生和我说,他特别羡慕我。我告诉他,那是你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我很不聪明,没上过特长班,实验班,辅导班,更没可能考到重点大学,大学少年班都没听说过。 我一直是差学生,但不功利不投机取巧,一直是需要学什么就学什么。我不轻易相信老师说的,希望自己去弄明白。我没那么幸运得到高师指点,但诚心向周围所有值得学习的人学习,把每个人当成高师。 当然绝大部分事我没办法弄明白,很多人的优点没法很快学到,所以我一直在学习。 高考,以及所有考试,只不过是考试而已。也许学习是更需要我们重视的!把学习到的知识用于造福人类,才该是我们的信念和追求。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4310 次阅读|25 个评论
预祝2010届高三学生金榜题名
yaoronggui 2010-6-6 14:40
明后天(2010年6月7日、8日)是全国高考的日子,由于高考期间要带竞赛,所以没有参加高考监考。我的外甥女也参加这次高考,在此预祝我的外甥女考试顺利、金榜题名;同时也预祝全中国的2010届高三学生高考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2988 次阅读|1 个评论
拜师信应该如何写?
热度 3 liangjin 2010-6-3 06:23
又到了拜师季节,我时不时收到一些电子邮件向我拜师。 有人愿意向我拜师,我当然高兴。但很多电子邮件却让我高兴不起来。通常的问题如下: 一)海量发函。写一份通用函,见师就拜; 二)空活连篇,捧辞满筐,对我的工作却不甚了了; 三)对自己的介绍一份简历完事。 这些同学图省事,只想海发,认为只要有人复函自己就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而把其他复函的老师晾在一 边。也有人认为自己学校不错,排名靠前,总能 找到老师,所以拜师信满不在乎,错字误息满纸。我曾收到过一封拜师信,笔者说 她从小就如何如何崇拜我,然后笔锋一转又说还对南开大学心仪已久。看完后,我 摸了摸额头,看看自己有没有发烧糊涂,我除了在研究生期间(那是她还没出生)去南开参加过偏微年,后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沾过南开的光。 很多拜师信表现出对未来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是一头雾水。如果说考大学时对未来的方向 还有点茫然还可以原谅,那么到了研究生阶段还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就说不过去了,我只能对没有方向感的同学说声遗憾。例如,前几天收到一 封要跟我读博的拜师信,信中简单介绍自己后说对我的专业很感兴趣,还说查阅了我的资料,看过我的论文,并 愿意报考我的博士生。信写得还可以。我看后礼貌地回了封信,说我最近病了,下学期可能不招生了。 让他考虑别的导师。没想到他立即回信,说他愿意等。这种执着,我喜欢。于是我兴趣大增,立即回 了封信问他为什么愿意等。没想到他给了我这么封回函: 梁老师: 您好,首先对您的耐心阅信和回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再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在上次回信中问道:为什么要读您的博士,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找不到确切的答案。也许您在我们邮 件往来过程中的耐心也是答案的一部分。您的耐心让我很感动。那学生就简要的聊聊: 一、大的方面说,当然是贵校严谨的校风,我有个同学以前在贵校读大学,用她本人的话来说就是: 在同济的四年,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我想我长大了; 二、贵校研究生院的主页设置的很好,内容很丰富,排版格局清晰,能够极大可能的让一个外部人员 获得最详实的知识,这也从侧面表明了贵校的学术作风,这正是吾辈所追求的; 三、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之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三点,是为了显示它的分量,同时我觉得可能会多说 一点): 首先,我对金融数学领域产生了兴趣,虽然目前我的教育背景和研究方向离金融数学领域的要求有一 些距离,但我认为这并不能阻挡求知的道路,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其次,是您的耐心和温和的态度,您知道,对于像我这样的来自一个一般本科院校的非金融数学研究 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一般情况下博导们都会采取一种拒绝的态度,有时我们也会很受伤,但我们不会灰心 ,而您没有,您很温和的给我写了回信,恍恍惚让我感到一种从没有过的亲切感; 最后,是您的真诚,您信件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的真诚与信任,做您的学生,学生深感荣幸! 祝好! 对于这样的拜师信,我得到结论:1.他没有读过我的论文,也不知道我有博客,也就是说他连网上简单搜一下的基本功课也没做,更不用说文献检索;2.他对金融 数学的了解甚少,基本想法几乎空白;3.他的知识准备不足,而且没有具体计划改进。我只好这么回: XX同学, 你的回信让我感到不安。你说的三条理由好像说服不了我,除了我给你回信(我几乎对所有报我的同学回 信)这一条,其它理由可以用于所有同济的老师。你对其他老师的不理睬感到受伤,你找过自己的原因吗 ?尽管我给你机会阐述你对金融数学的看法,但在我看来,你对我的领域和工作一无所知。那么你的兴趣 很难立得住脚。要知道博士学习过程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没有充分的思想、知识和及其它方面的准备, 是走不到目的地的。你离做好准备还差得较远。希望你努力。 祝好! 那么作为老师,我想收什么样的弟子呢,换句话说,我欣赏什么样的拜师信呢?我当然首先希望收到 好学生,品学兼优,特别能战斗。然后是教学相长,我教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儿学到的东西 ,何况研究生在很大程度上和 老师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共同攻克学术难关。师生是缘份。我更希望学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光明的未来 。 所以拜师信我会认真读复。但引起我兴趣的拜师信应该具有下面的内容: 第一,要对我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强烈的兴趣。作为弟子,这意味着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你要和我一起工作, 一起学习,如果你对将来的方向的方向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你会有兴趣,也很难预测你可以做好工作。 如果你想跟我读硕士学位,你至少应该知道我开过那几门课,浏览过我教过的教材。 如果你要跟我读博士学位,我会希望你研念过我的几篇论文,请教我文章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甚 至 和我商榷文章中的观点。你在信中应该阐述你对我专业的理解,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感兴趣。 第二,你要详细介绍你自己。除了简历,你应该分析你从事我专业研究的优势和劣势。例如,我们专业 的知识横跨数学、经济、金融、计算机等领域,对英语的要求也很高。我并不指望你样样拿手,但请你显示 你哪些方面拿手。你还应该安排你的 计划,如何尽快弥补你的缺陷。此外,我还希望你能让我感到你不只是简历格式刻板出来的符号,而是个 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有特点的人,从而可以让我感受想象我们以后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信中应表达出你的专注和用心,用词实事求是。这是搞科研的基本素质。 我的回信不会给你打包票,但我会给你鼓励和建议。毕竟研究生录取还需要经过考试、复试、综评、拟录 等环节, 我没有权力一举定乾坤。很多同学希望讨个定心丸,那我会让你失望的。但如果你的信打动了我,我会考虑见个面进一步深谈。 总而言之,你要下功夫。千篇一律的拜师信很难会有好的回应。从你写拜师信的认真程度, 可以窥出你的工作态度。 申请国外研究生通常也要求写一篇statement。除了英语的要求,内容应该和我所说的拜师信相仿。 拜师就从认真写好拜师信开始吧!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30156 次阅读|19 个评论
留学问答:咋样劝老板让自己发paper啊?
Synthon 2010-5-29 14:41
问: 发信人: XXX, 信区: XXX 标 题: 咋样劝老板让自己发paper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8 2010, 美东) 比方说1,2年前我做的,做的过程当中发现是有两个大家常用的材料,其实其中只有一个对最后结果有作用,另外可有可无;老板非让我一直试到成功。然后人家发了片acsnano还是nano letter,说明这两个材料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现在有个idea,刚开始老板觉得比较risky,后来合成做出来了;老板觉得表征不足够好;但人家去年发的paper,当然,别的材料,比我的烂,也还是jacs了。老板非要一根筋让我试她那些idea。一耽误,我本来可以发的也发不成了。 我觉得老板在我做的这个具体领域,始终只知道看最后device iv curve,但不知道其实发文章,别的表征不错也是可以的啊,我们领域很多文章都是这么发的。谁能保证做个电池就5%的效率阿。 大家给给建议吧;不能写文章真是很de-motivated。。。抓狂 .! 答: 发信人: Synthon (Materials Scientist - not any more), 信区: XXX 标 题: Re: 咋样劝老板让自己发paper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8 2010, 美东) 老板的做法是对的,我们做project的目的是解决科学问题,或者从工程的角度来讲,提高现有技术的效果,anyway都是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只有move on。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个人毕业,需要一些accomplishment,需要文章,这样进入jobmarket才有些竞争力,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你不能默认老板应该跟你有同样的想法。相反,你要说服老板慢慢接受你这个想法。同时,既然你现在也是在工学院做 实验了,你要理解跟理科不同,工科很多时候老板的funding不取决于他发了多少paper,而取决于他究竟把性能提高了多少。。。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跟老板将心比心的故事 老板让你一直试到成功,是没有错的,但是你在没成功的时候就写出一两个paper扔给他,他也不会说你不好吧? 所以说,正确的解决策略是: 实验上,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毫无疑问 课余时间,把你觉得可以写paper的东西写出来扔给他。。。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6571 次阅读|3 个评论
“哈佛大学2010毕业典礼”观摩之八(拉丁文演讲)
毛宁波 2010-5-29 11:16
在哈福大学2010毕业典礼上, Mary Anne Marks 用拉丁语做了哈佛的心,我们的心的演讲,收到一致好评。下面是我扫描的演讲英文和拉丁文材料。 Mary Anne Marks 相关背景材料: Q ueens, N.Y., native Mary Anne Marks is a classics and English joint concentrator who fell in love with the Latin language by studying Ciceros Catilinarian Orations. The links between Latin and Romance languages are fascinat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Latin has the ability to say things in ways that are not available to Romance languages or to English, said Marks. I mused about ideas for the speech for weeks before setting pen to paper, and, once Id picked a topic, I consulted with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from various departments to make sure it spoke to their experiences at Harvard. In the fall, Marks is headed to Ann Arbor, Mich., to enter a community of Catholic teaching nuns called the Dominican Sisters of Mary, Mother of the Eucharist, where after three years of classes in the convent on theological and ecclesiastical topics, shell attain a teaching certificate at a local university and teach in Catholic schools. Ive always thought about being a nun but came to Harvard planning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and perhaps also do some other things before entering, she recalled. I decided in January of last year to enter right after college, but a masters or Ph.D. is still a possibility. One of the exciting things about being a nun is that one never knows what the future holds!
个人分类: 美国哈佛大学见闻|97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
kuopaulin 2010-5-26 12:12
老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学生;学生既是老师的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篇连载之一】三个男人之间的那点事—长篇小说之殇
menglingzong 2010-5-21 23:57
沐大是一个人,阿言是一个人,我是一个人,我们是三个人。 沐大很惨,他是个疯狂爱上自己女学生小佳的老师,而小佳是个马上要毕业的而又毕不了业的漂亮女生,也许是个女人。 阿言很惨,他是个爱上了一个妓女阿美的警察。阿美是个有理想的人,想要到法国去旅游定居,所以她要拼命的赚钱,也就是说她每天要和很多男人上床,更可怜的是阿言是个包不起阿美的警察。 我更惨,因为我同时是沐大和阿言的朋友,而我仅是个婚姻介绍所的老板。 我们三个人都很惨。而我最惨。 我的大学时读的社会交际,毕业后在一家政府部门工作,工作可以,薪水也可以。有个算命的先生掐着我的生辰八字说我在28岁的时候会开始走好运,发大财,所以我就辞掉了工作,自己做老板,没想到开了家婚姻介绍所,还是要靠一张嘴来养活自己。还有我的名字叫唐化,不过他们习惯叫我小唐,今年29岁,不过直到现在还没发财。 阿言是高中时候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没想到5年后会在同一个城市工作。阿言是个孤儿,从小就受到各种恶人的欺负,在学校里也是靠一个远方的叔叔接济才读完初中,高中时他叔叔死掉,于是半工半读,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了,然后考到警校。毕业时已经从一个当年瘦弱的小男孩长成一位虎背熊腰的家伙,不过当年的火爆脾气仍然没有改,现在虽然破了很多案子,惩治了很多的恶人,但不断的得罪上司,所以现在仍然是一个小警司。 沐大是我的第100个顾客,当沐大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真的一位是黑社会的,没想到确是个老师,他的目的是尽量的找女朋友或是女性朋友,他的目标是找到26个女朋友,来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M,而小佳是他的y,但是也是他准备好好爱的人,同时也是我的258位顾客,由于这种关系,我与沐大成了朋友。这时据我认识沐大已经过了两年零四个月。 哦,我忘了说,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一个很好又很差的地方。 【注:题目没想好,故事正在想,结尾还没想。】
个人分类: 随笔创作|1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