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医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活熊取胆很难说没有医学价值
热度 4 chemicalbond 2012-2-17 21:15
科学网上有很多动物权益热血网友,对“活熊取胆”纷纷表示抗议。 很难说,“活熊取胆”没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即使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这种做法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如果是用于医学研究,就不应该以“熊权”为理由,对它完全否定。当然,要是大规模工业化操作,那还是需要有确定的医学证据。否则,不仅侵犯“熊权”,伤害动物爱好者的感情,而且浪费了资源,耽误了治病救人。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908 次阅读|29 个评论
[转载]2011年中国制药企业并购热潮
nooney1986 2011-11-29 18:36
生物制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含量、开发时间长的特点,而并购可以节约开发成本,降低投资风险,缩短投资周期,因此,并购成为目前医药巨头开拓生物制药业务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在国内消费增长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市场总量逐年增长,该行业企业投资价值得以凸显,股权交易市场持续活跃,而以大型医药企业为主的业内并购活动也逐年增长。拒统计,近三年内,国内医药行业共披露并购案例 540 起,披露交易总额达 95 亿美元。进入 2011 年至今,已披露 103 并购案例,披露交易金额达 23.26 亿美元,全年并购交易规模创历史记录几无悬念。 除了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复星医药等国内医药龙头已进行了频繁的并购及资产整合,积极扩张其在全国的网络布局,其他制药企业也纷纷通过并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市场份额,提升行业战略地位,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高企业知名度等。尽管并购会给企业自身带来许多不确定性,但若能够较好地运筹帷幄,确是企业迅速发展的一大妙方。 一、山东绿叶制药集团全资收购四川宝光 山东绿叶收购宝光药业,标志着绿叶制药高起点进入糖尿病领域,并快速确立市场地位;同时宝光药业的产品极大丰富了集团消化科和骨科领域的产品线,促进这两个领域的更快发展。另外,宝光药业在四川省内外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区域资源,对绿叶制药集团辐射整个西南地区,完成全国的地域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天药集团整合化学药板块 力生制药收编中央药业 此次收购中待解决的问题是,中央药业生产的头孢地尼分散片和天津医药集团控股企业 —— 津康制药生产的头孢地尼胶囊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不过,中央药业在戒毒镇痛类产品、头孢类抗菌类产品方面和天津医药集团控股企业 —— 药物研究院和新丰制药所生产产品没有产生实际的同业竞争。为解决上述同业竞争,天津医药集团出具了承诺函,承诺津康制药将在力生制药完成收购中央药业后一年内注入力生制药。 三、华东医药亿元收购九阳生物 观察人士对此予以积极评价,认为对于华东医药而言,此起收购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司产能紧张的发展瓶颈,并推动公司整体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但不能忽视的风险是,由于资金压力较大,大股东股改承诺问题将限制公司长远发展。 四、康芝药业1.8亿收购延风制药 通过收购,延风制药与康制药业产品将形成互补,提高企业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兼并不同地区的制药企业,公司覆盖范围将变得更广。 五、科伦药业4亿收购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股权 科伦药业 公告显示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两项超募资金的使用决议。拟使用超募资金 16 亿用于新建抗生素中间体建设项目 , 而另外 4 亿元的超募资金用于收购崇州君健塑胶有限公司股权。
个人分类: 医药商业|1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通用欲整合医药板块
nooney1986 2011-11-21 17:30
继华润、重庆医控和广药集团之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也将医药板块的大重组提上了日程。11月15日和11月16日晚间,中国通用旗下2家上市公司中国医药和天方药业先后停牌,口径一致,称“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不是简单的资产划拨那么简单,2家上市公司可能会整合成一家,成为唯一的医药平台,另一个壳则会让渡给集团旗下其他产业板块。”11月17日,一位了解中国通用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最终的重组方案还在研究,现在不能披露。”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17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医药产业在集团内部占据重要地位,是公司大力发展的一个产业板块。 中国通用是国资委定调的3家以医药为主业的央企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国药集团和华润集团。不过,作为央企中第一家将医药定为主业的公司,中国通用的医药板块一直规模不大,旗下几家医药企业的体量和行业影响力也不突出。2008年,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组了原属河南驻马店市国资委的全资企业天方药业,后者成为其医药板块中销售额最大的实业企业。天方药业集团是上市公司天方药业第一大股东,持有其39.61%的股份。重组天方药业后,中国通用旗下的医药业务主要包括三块,分别是中国医药,天方药业集团以及医药控股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公司旗下包括中国医药电子商务公司、武汉鑫益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等制药企业。据中国通用网站介绍称,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是集团开展医药投资并购业务、进行投资项目运营管理、整合集团内外部医药资源的主要平台,致力于集团医药板块的扩张。2010年,中国医药营业收入合计62.56亿元,其中医药贸易48亿元,优势明显。天方药业主营业务为抗生素原料药生产,2010年营业收入为27.6亿元,其中医药工业13.36亿元,医药商业14.25亿元。针对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业务重叠的情况,通用集团在天方药业2010年年报中承诺,在3-5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该人士表示,中国通用可能将在中国医药和天方药业当中选择一家,作为集团医药业务唯一的上市平台,同时也将集团内尚未进入上市公司的医药资产,也就是医控公司旗下几家医药资产注入,以完成医药板块的整体上市。“选择中国医药作为整合平台的可能性更大。”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是在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海外经济合作总公司、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国际广告公司等六家原外经贸部直属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熟悉中国通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正是因为从外贸起家,中国通用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虽然现金流比较充沛,但没有很大的实业实体;虽然下属有装备机械和医药两大业务,但没有系统形成产业体系,集团一直谋求从贸易型向产业型转型。2008年以来,中国通用先后重组了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通用天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初步扩充了自己的实业产业体系。目前,集团主业包括装备制造、贸易与工程承包、医药、技术服务与咨询、建筑地产等五大板块。但中国通用旗下只有2家上市公司,全部属于医药板块,其他业务板块下均无上市平台。 目前,医药行业整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吸收合并方式,如上海医药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并最终实现“新上药”A+H上市;二是发行股份收购集团资产、股权的方式,如哈药集团重整,重整结束后,哈药股份将成为集团整体上市的平台,并控股三精制药。
个人分类: 国内医药行业观察|1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MWC Personalised Medicine Symposium 印象
harveyho 2011-11-18 22:54
MWC Personalised Medicine Symposium 印象
这是以发现DNA的‘第三人’Maurice Wilkins命名的小型会议,主题个人化治疗。 含四个session: Session 1: Targeted therapy in the clinic Session 2: Patient tumour individuality Session 3: Detecting disease monitoring treatment Session 4: Tumour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hosts 有人说,听完讲座后过段时间一般发言者所讲内容一般都忘了,留下印象的就是人的音容,外貌。用于这个symposium,有一部分正确。真听到有人非常优雅的英文发言(英语为母语的人又再比较),清晰,不急不缓,极富说服力,尤其A/Prof Cris Print 的 ‘Molecular signatures in cancers and how to use them’发言。 对皮肤癌比较关注,Dr Mike的 McCrystal The challenge of introducing a new targeted drug into melanoma care发言也很好。介绍了一些新的基因疗法,及新药挑战。 对哈佛医学院的A/Prof ‘Thomas Deisboeck Multiscale cancer modeling: applications for drug target discovery’期望值很大。但有些失望。宏大的结构,令人眩昏的字眼如 signaling pathway encoded with therapeutical target, 但有‘忽悠’之嫌。 会议在Glen Owen building举办。 建筑特色可见一斑: Alistair的图像讲座很不错的: 宏大的virtual tumour:
个人分类: 会议点滴|3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医院已成医药财团的卖药杀人机器
热度 1 蒋高明 2011-6-29 00:13
本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4c4b4401018b5v.html 潘德孚 编剧赵华按语: “系统-整体论”大师钱学森认为,西医太幼稚,再发展500年才能达到中医系统论,再发展1000年,才能达到中医整体论。遗憾的是,百多年来一味崇洋的中国人,却逐渐抛弃了中医这个以“扶正祛邪”为核心理论的系统-整体论“高级医学”,使幼稚的西医“低级医学”独霸天下,将中医“高级医学”排挤到近乎毁灭的可悲地步。 北京知名老中医潘德孚先生雄辩地指出,中医认为人体是个“自组织系统”,医家的作用不过是通过天然药物“扶正”,恢复人体正常的免疫、抗病功能;通过天然药物“祛邪”,辅助人体本有的免疫、抗病功能,决不能越俎代庖,完全由医生和化学药物“代替”人体抗病。而现代西医,却恰恰钻进了完全由医生和化学药物代替人体抗病的死胡同。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由于西医的幼稚和无能,西医医院早已成了医药财团的卖药、杀人机器,以致“当今世界最大杀戳就发生在医院”,而非战场。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抗衡强大无比的医药财团以及被他们彻底操控的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但我们必需懂得自我保护,珍视自身正常且强大的人体免疫、抗病功能,切防它被貌似“科学”的西医彻底摧毁,自己找死。 正文: 2011年4月30至5月2日,“北京百家合符咨询公司”邀请知名老中医潘德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德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解悟生命,天下无癌”中医防治培训班。 首先, 韩德强老师的“认清西医原子论,回归中医整体观”的演讲,从多个角度 为我们讲解了西方与东方在世界观和哲学观点上的巨大差异,从而导致西医与中医在人体观和医学理论上的截然不同,并造成治疗实践中西医的幼稚性与中医的神奇性。 大道至简,世界同源,扶正祛邪! 这就像当年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和现在薄熙来领导下的重庆,正气浩然,邪则自去! 接下来的两天半时间里,潘德孚老师首先以自己几十年得从业经验与思考,用极为清晰的概括为我们破除了对西医医学和西医医疗的迷信,并让我们认清当下已混然一体的市场医疗体系的本质,及其为患者设下的重重陷阱。 他一针见血的指出,现在西医的医学及其医疗体系其实质就是西方强大的医药财团掌控的卖药机器,是一整套的庸医系统。 西医发展才几百年,发明的病名数以百万计,而大量的实质上都是为卖药而发明的名词。发明一个“猪流感”名词,然后在全世界大肆炒作,其目的是为了卖掉上一次“禽流感”积压下来的达菲。这回他们不仅消化的库存还着实大挣了一笔。 他们今天弄一个病名明天弄一病名,搞得人心慌慌,于是都上医院来,他们才好卖药。 他们搞出来的最大一个欺骗性病名,就叫“亚健康”;亚健康的概念实际上是让你认为自己是不健康的,也就是说天底下没有健康的人了。只要你认可这个病名在,你就得经常性地定期地上医院消费了,去体检,一体检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毛病,然后,你又得买他的药用他的设备了。这就是高明的体系化的市场营销。发明病名,炒概念,目的是为了卖他的药。 世界500强中, 490 强的利润总和都抵不过十大医药财团的总利润。 另一个高明之处, 西方的医药集团为了能牢牢控制那个医学医疗体系,有意把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分开,使其愚昧化、机器化:搞医学的不搞医疗专发论文,搞医疗的不搞医学专干活。这样才有利于维持他们的欺局保持他们的统治。 凡有利于他们卖药的所谓医学论文,就评成权威,就成为医学院正统,下面被“训练有素”的医生们只需要根据操作流程卖药用设备就行了。治不好是因为现代医疗还在发展,只能怪你生不逢时。 现在的医学院,就是他们的岗前培训班,把正常学生的脑子洗白然后再把良心洗黑,才好心甘情愿为他们卖命。 潘 老师语重心长地提醒每一位学员, 当今世界最大杀戳就发生在医院,而且每天都在发生。大量的人不是病死的,而被治死的。这就是市场医疗体系这个要钱不要命的怪物带给人类的灾难! 所以,我们不要一生病就往医院跑,就只想到找西医看病,就轻易地在他们的恐吓下听信他们的医疗推销! 在正确认识“生命的形成与死亡”的章节中,潘老师简单地用他的解释为我们重新梳理了一下生命的形成过程,重点提炼并强调了“ 生命的自组织能力是生命的核心能力和存在标志 ”这个关键点。正是因为这种能力的出现与存在,才使得成千上万上亿的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被有序地组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生命体。一旦丧失这种能力,那么人马上就变成一堆病毒细菌堆积物。可见,自组织能力才是生命的本质。 这就像一个国家一种社会的出现与存在一样, 56 个民族是被中国共产党的政权组织起来才形成这个国家的。政权的能力是国家的核心能力和存在标志。因此, 事实上不是人体会害怕病毒,而是病毒要害怕人体 。这就如同,无组织的外来移民害怕有组织的国家一样,而不是国家要怕外来移民。只要国家政权仍然是健康有力量的,外来移民必须收敛恶习、成为顺民,才能让你在这个国家安家落户。要是胆敢胡作非为,就会被格杀勿论。但是,国家政权力量一旦衰弱腐朽,就像清王朝末期打不赢一场鸦片战争一样,屈屈两千多个英国兵几只破船就让拥有几亿人口的央央大国难以招架。 所以, 认识和理解生命内在的强大的自组织能力,树立正确的人体观,是我们自己战胜一切疾病的信心的根本来源。医生只是帮忙病人的人体策划和组织一场针对疾病的战争而已。 在“正确认识癌症”的章节中,潘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西医所说的癌就是肿瘤,它非搞出个新名词来吓唬人,肿瘤中医已经治了几千年了,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解释,并得到了良好地实践验证。 所谓肿瘤,是两个东西;一个是肿,一个是瘤。 瘤,是有明显边界,带壳的,是一种人体衍生物。它的特性和寄生物一样,你不犯它,它不犯你。只要你每天都能给它点吃的,就不会有什么事。像子宫肌瘤这样的东西,就不是病,不用去切它。 西医的癌是准确地讲是中医的肿,不是瘤。肿,是没有边界。 那肿究竟是什么呢? 肿是人体将体内毒素养集中起来堆放在某个地方形成的块,是人体自带的一种排毒机制。打个比方,人体自组织能力中自我排毒能力就像是我们城市里的清洁工。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清洁工年轻力壮,扫帚也很新、垃圾车也很好用;所以,每天他都把街道上往来货物车辆留下的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来,这个清洁工年纪大了、扫帚也破了、垃圾车也漏了,于是,街道就总打扫不干净了。后来垃圾多到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了,那怎么办呢?于是,清洁工启用了第二种处理办法。他把散落地街道各处的垃圾扫到一块儿,堆在街道的某个角落里。这被堆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肿,而且只要体内毒素未被清尽,肿块还会不断增大,直到毒素被全部集中起来为止。如果长在体表,最后就可能会烂出来、烂掉,把毒排掉,然后再长好。 所以,肿的形成说明人体正在排毒,人体还具有一定的排毒能力,自组织系统尚能控制局面,正与邪正在较量;而且形成肿块的那块肉,也是人体自组织系统安排好地准备为整体作出牺牲的地方。这就像,一个国家政权由于能力下降,不能将各地的反政权武装全部消灭,但还有能力将他们进行驱赶;于是政府军就将它们集中驱赶到了一个地方。之后,或长期让他们集中这个地方,或将这个地方抛出体外,或在有力量的时候再重新收拾这个地方。 如果当我们发现肿块,就采用化疗放疗或手术,将极大损害人体正气,摧残政府军战斗力,使邪气占据上风,被迫中止了排毒战斗,撤退并进行休整;同时把垃极打散了,虽然看不到了,但弄得散地都是,帮了倒忙。于是,我们就看到肿块没有了,认为病治好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人体自组织能力得到一定恢复,政府军力量得以补充;于是,人体又开始自动地打响了排毒战斗。由于原来的地方已经毁坏,所以自组织系统又找了另一个地方集中毒素。这时,我们就会惊恐地发现,癌转移了! 人有肿块并不会死,生命产生了肿块,就说明还有能力自己处理,医生要做的就是帮助人体提高正气,壮大政府军。但放化疗巨大的杀伤力却能使五脏功能衰竭,正气不存,自组织能力一旦被瓦解,人就一命呜呼了。这也就出现了我们看到一种奇怪现象,有钱治的,三个月就死了;没钱治的,到还活了十来年。 所以,潘老师告诫大家, 得了肿瘤不会马上死人,错误的治疗才会死人! 同时,这种全新的对癌症的解释,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现在这社会得得肿瘤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人体的“清洁工”能力在普遍下降,另一方面人体摄入环境中的毒素又普遍增多,尤其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 在“肿瘤的防治”章节中,潘老师重点强调思想治疗是首当其冲和最为关键的: 一半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如果当事人思想上不能正确认识癌症,不相信自己的自愈力,一切治疗都将失效。这是能治愈肿瘤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此所谓治病先治人!一个人的死亡信息一旦开启,那么他会很快的走向死亡。同样,一个人的生存信心一旦确立,那么他的自愈力也会被极大的激发起来。 潘 老师还纠正了诸如“肿块变小是好事,肿块变大是坏事”等的西医给予我们的错误认识! 潘老师给大家讲解了他的治疗思路和药方,让人体会到一种如临战场的感觉: 中医师就像军师一般指挥着他的千金万草时刻根据战场整体情况配合着主力部队驰骋沙场。现在该国国力不振,军队虚弱,叛军势力正盛,深沟壁垒,攻事坚固。因此,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助其加紧恢复生产、增加人口,调脾胃。第二阶段要重在助其整顿职能部门、训练军队,平阴阳调五脏。当该国发动清匪战役进入第三阶段时,应先助其攻坚,破壳;后助其解除城内武装,化痰;再助其处理战俘,排毒 ……所有这些,无不让你感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理论的高度智慧!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8/201106/242110.html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5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制药公司的倒闭
热度 3 chemicalbond 2011-6-2 04:04
在美国有很多小型的新药研发公司,它们往往凭借某种特有的技术从风险投资商那里得到一笔钱,再雇几个有经验的科研人员担任主要管理人员,外加一些有机合成和生物测试人员,几间房子就可以把公司建成。 不过,由于新药研发本身的高难度和高风险,大多数此类公司最后的命运便是倒闭。 新近加入那个行列的是一家费城郊区的公司,名叫 Ansaris。2009年11月份之前,它的原名是 Locus Pharmaceuticals。这家公司大约存在近12年,多年来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闻名于业界,不过好象没有听到它们有一个成功的药物研发例子。几年前,他们曾经有个治疗癌症的P38的小分子抑制剂,至少进入临床2期,不过后来就杳无音信了,可能那个分子本身有问题,也可能是跟整个P38领域的问题有关。 几乎刚好是10年前,美国化学会在芝加哥的秋季年会上,我正准备毕业,虽然我已经决定了自己的去处,但是还是利用了地主之便参加了会议,做了个墙报,也去人才交流中心转悠了一次,有个面试就是来自 Locus。那时候它们刚成立不久,但是已经拿到一大笔钱(大约是几千万美元),买了很多很多的电脑(后来了解到它们有上千台CPU用于药物设计)。 后来自己也进入了费城的一家很相似的公司,对 Locus 的了解自然就更多了。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他们喜欢发表文章和在会议上做报告。他们声称有非常精确的计算方法,能够快速地预测小分子和蛋白的结合自由能,甚至把一些方法细节都公开在专利上面。 我听过他们的一次报告,也和他们的几个科研人员在会议上交流过看法。 不过,我的感觉是那些结果有一定的水分,拿去忽悠华尔街的财神也许还凑合,但是在专业会议上过渡地夸大却不是明智的作为。 几年前,从 Locus 还衍生出来另一家公司,Bioleap,几乎是干同样的事情。其中的技术产权问题大概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 无论如何,看到公司倒闭同行失业都是很不舒心的事情。决定一个公司是否成功的因素太多了。就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来说,现有的技术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药研发的要求,但是,充分利用计算技术的优势,加强和其它领域的密切协作将依旧是至关的重要。 【注:Ansaris 或者 Locus Pharma 的网页大概都已经消失了。找到一篇文章提及 Boston 地区一家新的公司,也是利用计算技术来做新药研发,比尔盖茨还投了钱;文章提及了 Locus,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下面网页: http://www.fiercebiotechit.com/story/my-visit-nimbus-bill-gates-bet-virtual-drug-discovery/2011-05-13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065 次阅读|6 个评论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费城第九届年会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1-5-17 04:38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费城(SAPA-GP)第九届年会 时间:2011年6月24-25日(星期五下午,晚上,星期六) 地点:费城,Villanova University, Connelly Conference Center 主题:现代药物研发的新模式与全球化,美中医药审批的法规与策略 主要报告人:跨国制药公司高层管理 中国医药企业负责人 详细议程: http://www.sapa-gp.org/2011/SAPA-GP_2011_Annual_Conference.pdf 费城是美国的故都,有着悠久的教科文和造反革命的历史,也是科技先驱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 科学网名博王鸿飞先生都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费城也是美国的医药产业重镇,这里和周边地区云集了很多跨国制药公司和各类中小型生物医药公司,有无数华人专业人士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SAPA-GP (美中医药协会大费城分会)成立近十年来,在广大志愿者的齐心协力下,为美中医药各界人士和团体奉献了自己的才能和宝贵的时间,组织了各种学术会议,职业研讨会和文体活动,促进了中美医药产业界的交流,促进了会员的职业发展,丰富了会员和家属的生活,一直广受好评。本人有幸在协会和各位同仁一道奉献近7年,而不久将购买一张单程机票,离开美国的故都,奔赴祖国的首都,踏上一条前途未卜的归程,百感交集。。。。。。N年之后再回首,如果我的工作能够为中国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微薄之力,那将是莫大的荣幸。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个人分类: 科技会议|2297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心《大国医改》
sstone2009 2010-12-26 21:19
陆地翻着《大国医改》,说,我也看得懂,不像《完美医疗》。陆地还说,有的书是挣钱的,有的书要流传下去的。陆地问,《完美医疗》能不能流传下去?我回答,不好说,能不能流传下去要时间说了算。陆地说,《大国医改》是挣钱的,发牢骚,挣不懂医改的人的眼球。过了一会,陆地高兴地说,看这里。他指着封三副页中的内容简介,这本书是让我们心忧天下的。我转头看看,笑笑。陆地亦笑。 《大国医改》在190页前,有许多篇幅讲医生、医院的不是,在医院购药、医生开药方面,也有述及。194页起讲药品,先是解释了医药与医疗、卫生的差别,一番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后,认为:这次医改的全称是医药和卫生体制改革,实际上把药业放在了医疗卫生体制的前面,于是,我国的药业有了不能承受之重现在把药品行业突出地放在首位,明显存在改革次序排列上的一些疑问。仿佛,医改不应该对药品进行改革;或者说,药品已经改好了;或者,医疗改好之后,再改药品不迟。 接着,评论了一番医药为什么要分开,表扬了几个药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好人好事。 下一个问题是药价为什么这样高?,作者认为原因大致是:医生、医院挣了,定价权转向医院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领域的谅解备忘录》 陆地是大致翻翻,感觉这本书简单,不懂医疗的人看了都懂。我很是辜负了陆地的期望,有点弄不懂了。不过,我还有机会,我会继续读下去,看些资料线索一样,但不会为作者的评论所左右。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3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抗体中心主任郭亚军教授访谈录 (Interview to Yajun GUO)
baoyu 2010-12-25 13:49
梦想在左,爱在右 抗体药物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郭亚军教授访谈录 魏玉保 申未然 /整理 2008 年郭亚军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经常处于空缺状态),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其中任何一项国家级大奖都是很难的,而一个人能够同时获取两项,可见郭亚军教授的专业成就和杰出贡献。 2009 年 5 月,胡锦涛主席签署命令,授予第二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郭亚军教授一等功。 2009 年 6 月中旬,我们对郭亚军教授就科研、创新、药物研发等问题进行了访谈,以下是具体内容。 成功的必然 主持人:我们不仅为我们的郭教授高兴,也为我们学校高兴,郭教授非常的谦虚,这项荣誉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获得的。 主持人 :郭教授,祝贺您获得了一等功的荣誉,我们知道,您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知名教授,出过国,您在美国生活了 15 年,但是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郭教授,您能不能用您的传奇 经历和精彩人生为我们指点下,你的成功有哪些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不过,第一个,我没有成功。第二个,我也没有放弃什么优越条件,我觉得现在中国的条件比美国好多了。经济危机,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大家都很害怕,我抓住了机会。实际上,什么是优越条件,在人们的观念中,有房子,有车,有游泳池,有很高的工资,这个不一定是优越条件。但是你吃不到小龙虾,你也吃不到小肥羊,在中国,我们有这个情况,尽管我们工资不高,实际上消费水平也不高,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氛围。在美国,我们不是讲他们自私,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有他的民族习惯,他们比较 actually ,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我不要占你的,你也不要占我的,大家公平相处。在 neigborhood ,一个邻居,十年了,我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大家倾向于不打交道。 在美国生活那么长时间,实际上在第 4 年就回国建立这个中信国建这个,实际上有一个衔接的过程,我从 14 岁就进了部队,我对部队的生活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在座的很多人不一定很熟悉军队,大家经过军校之后就会知道,军队有他很鲜明的特点,也类似一个社会,是一个集体,战斗集体,所以融洽性很高,当你适应久了之后,再到一个陌生环境,你就会知道,他的优点。现在年轻人很喜欢美国式的生活,没有约束,自由自在,当你在美国生活久了之后,你就会知道,当你没了约束,你会很不习惯,这是一个长期生活的结果。所以,我 14 岁的时候,就一直在战斗的最前沿,我当了 4 年工程兵,不知道大家对工程兵有什么概念,铁道兵和工程兵,也就是打坑道,修铁路,修公路,基本上 4 年没有过过 ,主要是搬石头,对部队生活适应。在美国 15 年,我都是穿着军装的,但是有一点,我不是间谍。 主持人 :在您成功的历程中,哪些素质是最重要的?您的刻苦,一些机遇,或者是团队精神,给我们在座的研究生一些经验? 我们的年代和你们的年代,有很多不一样,确切的说,科研,临床教育,应该说我们有很多类似的条件,只是说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当时好多了。但是有很多特殊的时候,比如我上大学那一年,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所谓文革的书,有些情况你们也许知道,张铁生,就是交白卷。我上学的那年,就是交白卷的那一年。很多学生基础很差,一元一次方程都不会结,考清华、北大也一样。所以有人提出不要考试。在大学里,我管了 13 名教授,他们负责打扫教室,把教室打扫干净。但是我们很尊重他们。我喜欢医学,教授手把手的教我们,当时与很多教授关系很好。 考研究生的时候,有时第一次允许招生。我考了 2 次, 2 次都是第一。但是,当时我在济南军区总院做外科医生,总院是不允许来的,不干满 3 年不行。所以我第二年又考了,我第一医学博士也是这样的,之后有时全国第一个医学博士后。我那个年代,基本就这个情况,年龄差距很大,我的班长比我大 13 岁。那个时侯,主要是机遇,你要学习,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学习。接着就是改革开放,大批人员出国,从 1978-1988 ,连续十年,大量的人员外派,所以你看现在回来的教授,大都是那时候出去的,现在都是科学院的院士,科学院的院长。现在大量的海外学者归国。所以,是很好的时机,不是大量人员外送。我们现在的研究条件,就第二军医大学的几个著名实验室来说,比美国、欧洲,一点不比他们差。就我们的仪器设备、就我们的支撑条件,和国外一流实验室没有差别。但是,十年以前,十五年以前,差别相当大。对那个时候,应该是外派,利用国外的研究条件。 肿瘤治疗,人定胜癌 主持人: 肿瘤治疗有哪些进展,能不能攻克?人定胜癌?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还需要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就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肺结核一样,那时候的肺痨病,无法治疗。后来发明链霉素后,知道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就可以针对它治疗。包括艾滋病,它的病因是 HIV, 艾滋病的根治肯定在肿瘤之前。肿瘤,关键是病因还不清楚,基本上定义为全身性的疾病,局部的表现。这样可以解决很多临床问题。比如,同样一个肿瘤,有的转移,有的不转移,有的可以带瘤生存十年,有的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这当中的差别就是一个全身的因素,我们过去只注意了局部的全身的因素,没注意全身的因素,一个真正的好的医生,必须注意综合的治疗。叫做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绝对不可以片面性治疗。先来到外科,一看可以手术,先取出肿瘤。手术之后做什么,到不到内科,这是病人自己决定的。这样是错误的。所谓综合治疗方案是什么样呢?在美国,有肿瘤中心承担,一般有五大科室组成,有外科,内科,放疗科,综合治疗科,诊断和介入科,这五个科室在第一时间都可以看到病人的资料,所以一开始病人去其中的那个科室,就可以确定了,并且之后去那个科室进行治疗,都定下来了。 所以治疗效果非常好。第二个曙光,是靶向治疗 - 抗体治疗,这也是国家抗体中心的目标。举两个例子,第一个药物是菲和,化疗后有百分之七八十要转移的,这个药,在第一个疗程,有些病人就可以终身治愈。这是攻克癌症的一个契机。第二个就是赫赛汀,对乳腺癌的治疗, her-2 阳性的乳腺癌能够完全治愈,对 5 年的非瘤生存率,也就是说肿瘤切除之后 5 年,能够到达 75% 的的生存率。而之前是 2% 。这其中的进步就很多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攻克癌症是从你们的思考角度而言,对我们来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生命得到延长,是我们这一代努力的。今后要几代人才能攻克。刚才你提到益赛普对应风湿性疾病,这个是临床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你们可能会问,郭教授是做肿瘤的,为什么做自身免疫性疾病呢?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机能失调,是过强的一个表现,而肿瘤发生,是机体免疫受到抑制的一个状态。而我们做研究,不要留下终生遗憾。也就是做免疫耐受,你想做免疫增强,免疫增强的机理是什么,当你认识到免疫增强的方法后,你认识了一个免疫增强的疾病,之后你自然会 移植到免疫耐受研究中去。任何一个科学,都是画成圈的,之间相互联系。 你们作为研究生,希望发高分文章,论文做的更好。当然这是很好的希望,要注意你的基础知识要有,这很像种玉米,就一辈子种玉米,其实在收成之后,你可以再种一季,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得英才育之 主持人: 您能说一说哑铃模式吗? 我们知道,由于军队的特殊体制,外派并不容易。但是在国外,我还有机会参与欧洲的课题。开阔一下视野是对的,国家留学基金委有一个资助名单,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几十名。以前去国外是开阔视野,现在有了 Internet 后无所谓开阔视野。从文字上,从画面上都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国家是全方位开放,是一个立体的,不存在长见识一说。在生物学领域,美国、欧洲可能比我们进步一点。就从西医、中医的区别来看,西医就是西方医学,但是它不占主要优势。大家看一看国内几个好的实验室,我们 science nature 文章很多,不像以前,全国每年也就一两篇。 主持人: 您还会送您实验室的研究生去国外留学吗? 当然会。应该说我们肿瘤研究所的硬件条件很好了,每年从国家得到的资助也很多。我们步教授博士毕业刚 5 年,就牵头了一个六千万的课题。应该说这个在国外要几十年才有可能。 主持人: 若是不能到国外学习,您觉得我们做怎样的努力才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 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必要出国。但是我打包票,您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出国交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目前国内交流的趋势来说,不是我们要去欧美,而是今后欧美的学者要到中国来。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大型会议都在中国举办,六大王牌的国际会议,都在我们国家举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方。只要是从事生物学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都有今后参加这些国际会议。我们国家的十二五计划当中,我可以透漏一下,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占了总经费的四分之一之多,参加研究人员进行国际交流。 主持人: 郭教授,说起基础研究,现在医学院的学生有一个现象,往往轻基础,而重临床,您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基础研究又做的很好。 您是怎么看待临床和基础的? 其实我们作为医学院校,有常规的临床学科,也有一些交叉学科,但是真正医学院校的医生,应该是研究的中坚力量,在美国、欧洲,你可以从发表的文章看到,发表文章的往往不是 PH.D, 而是 M.D, 他们的研究是很贴近临床的。也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 translational research 转化医学,科学问题是临床提出的,在实验室研究之后,再回到临床去。相反,如果你不是医学院校,比如做 transgene animal ,做线虫,很有意义,这是 pure science. 真正做科学出名的,你看诺贝尔奖得主中, MD 很多,而不单是 PHD. 应该说,临床越来越是基础研究的发起者,也是基础研究的归属,如果大家明白,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应该是一个配合,必须要配合。而现在为什么讲轻基础,重临床,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历史的原因。第一个,多年来,从我们医学院校培养的多是临床医生,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进入临床之后,我们的医院是高度不均一的,三甲医院医生忙的要死,三甲以下医院医生很清闲,医生做科研的都在三甲医院,要有十几年、二十几年的积累。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才把经费投入基础研究。所以一个是资金问题,一个是支撑条件问题。在临床工作的,灰色收入比基础高很多,这个是不可争论的,你们不要跟我讲,你们去临床没有这个想法。如果,你们去医院经济利益驱使着,你们不如去做生意,那样来得更快。所以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基本的谋生手段,这是一个很高尚的事业。研究人是最高尚的,当然研究实验动物也很重要。今后以基础医学研究为主体的,这么一个形式很快就会实现。从今年开始, 2010 年,我们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会就生命科学中分出来基础医学部,将有一大块资助。现在的医生将有更大的机会认识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最后一点,医生什么时候才能对基础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一个医生,成功的医生,能够做别人所未能作。如果一个医生,别人能做的,如肿瘤科医生,切除肿瘤就是了。但是你能够用靶向治疗,局部治疗,把一个不能手术的别人变成可以手术的,手术后又可以根除,不会转移或复发,这样才是名医。你有什么不一样,让别人信服,才是我们所要努力的。 人人可创新 主持人: 我们要去想一想,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 首先要博览群书,要有基础知识。你光在那里想,没有基础,也就是一天三顿饭,很简单。 这是我们研究生创新的一个先决条件,多看,多思考。 这不是我的话,你想站在巨人肩膀上,你的资料掌握的越多,信息量掌握的越大,你就不会做一些劳而无功的事,你能选的很准。在座的学生,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有些做的非常好。实际上,有些人做的比那些发了好文章的人还要累,他为什么做不出呢?我带了那么多的研究生,实际上,在座的就有一些,有的已经做了教授,东方学者,我给他们最大的一个启示,经常讲的,我们之所以失败,就是资料掌握不全。要尽可能掌握很多的信息,现在条件有了。很多实验条件,怎么摸,实际上,这种条件,别人已经做很多了。你这就是很大的浪费,还有就是写作文章上,创新没有临界创新,如果要有创新,就没有辞典的,英美研究者,给我最大的 training ,就是写文章。所以大家在写英文文章时,写中文文章不存在这个问题,有些人写的很好,不过有些人的中文文章写的一塌糊涂。首先要学好中文。写英文文章时,要记住,千万不要去造句。造的句子外国人是看不懂的,你们应该去抄句子,这不是抄袭,因为英文也有古典文学,一定要套用句子,用经典句子把你想要说的,写出来。这样别人才能看懂您的文章,省了很多精力。 主持人: 您刚才说过全面收集资料,现在有 Internet ,搜集很多资料时,划一个圆时,可能从这一点连到那一点,可能会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如何把握原来的研究方向? 您为什么得了此次一等功 ? 硕士阶段重在接触科研,学习实验技术,博士阶段重在设计,科研的设计,思路的总结。当你在不同阶段收集资料时,从哲学的角度说,每一个点不可能走到那一点不动,比如一个细胞因子既有正调节,又有负调节,有很多的影响因素。若你是做神经再生的,那么要把神经再生的文献作为第一线资料,第二项资料是做其它细胞再生的,因为有其它思路和技术能够用到神经再生当中。第三线是很多新的技术方法,比如新的基因,也许会有关。 五篇最主要的代表性文章,十五篇相关的文章,我要求我的研究生,掌握近 5 年的文献,因为每篇文章都有 introduction ,都是 review ,所以你不会遗漏相关知识。硕士研究生读过文献,要有自己的想法,博士生,要能够提出自己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导师对你进行引导,导师导师,并不是从零点教你。这一点,大家要明白。 性格与命运 观众 :性格决定命运,科学工作者是不是具有一定的性格 ? 您说起过发散的思维,实际上真正有发散思维的人,他很难集中,不容易聚焦。 不是这样。作为著名科学家,像爱因斯坦,从隧道效应出发,我这人就是放任不羁,我才能做出。实际上,之所以有研究生 博士生 博士后这样系统的训练,一开始对研究生的要求并不高,训练怎样做到一个正确的思维,这个和个性有关系吗,有关系。一天到晚,人与人之间有太大的区别。当然有些人,正常的思维是建立在你正常的学习态度之上的。有的学生,我对他恨铁不成钢,恨不得踹他两脚,他就不学。我相信天资和天分,但天资和天分不是关键因素,有些人没有天资和天分,但他很执着,很吃苦,也能够有所成就。这不是说,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就不好,生活在差的环境中,因为他有穷则思变的基本想法,所以会做的很好,生活的艰苦不一定是坏事。一个真正的科研人员他的成功要有三个因素 : 第一个必须吃苦,第二个是热爱科研,第三个具有正常的思维。
个人分类: 科学家|7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前景广阔的HCV治疗药物
onsunway 2010-8-21 11:38
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813/full/news.2010.408.html 前景广阔:每年可以达到数十亿的销量,目前丙肝用a干扰素和病毒唑(ribavirin),治愈率只有50%,但是副作用强烈:忧郁、贫血、或者感冒症状。 大药企巨头 Vertex Pharmaceuticals, and drug behemoth Merck Enter Vertex's drug telaprevir and Merck's boceprevir 治疗原理:Both block HCV's protease enzyme so that it cannot carry out one of its key tasks. All of HCV's proteins are initially produced as one long polyprotein, which needs to be cleaved into its component proteins by the protease. Blocking the protease prevents the virus from producing functional proteins. 药物已经呈给FDA,可能2011年中会得到批准。 疗效: Boceprevir,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cured the infections of about two-thirds of the patients who followed a 48-week course, Merck announced on 4 August. Some patients were able to finish the course even sooner, at 28 or 36 weeks. Telaprevir, also combined with the standard drugs, cured 72% of patients after just 24 weeks of treatment, Vertex said on 10 August. Patients who responded quickly to the drug, within 4 to 12 weeks, were the most likely to be cured by it. Another phase III trial of telaprevir, the results for which Vertex released in May, had already demonstrated the benefits of the 24-week course, but the latest study confirmed that it was just as effective as a 48-week regimen for most patients. 鸡尾酒疗法 Other companies are also developing protease inhibitors, as well as drugs that target other parts of the virus. The main targets apart from the protease are HCV's polymerase enzyme, which copies its RNA genome, and its NS5A protein, which is involved in replication and viral assembly but is not an enzyme. Drugs targeting these proteins are now in phase I and II trials. Experimental drugs targe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virus should also stymie the development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of HCV. The approach would be similar to the one taken against HIV, for which patients take a cocktail of drugs. With vaccines that would prevent HCV infection still in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e next-generation drugs will be vital for curing those who are affected. For now, the protease inhibitors being developed will be combined with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But Klenerman says that once we have more agents we will have room to design some interesting therapies. Pharmaceutical firms are already test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drug candidates to see what works best for different patients. Ultimately, we should have a cocktail allowing viral eradication for every patient, says Zeuzem.
个人分类: 学习笔记|8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医药动态:一份海外华人社团主办的免费杂志
chemicalbond 2010-7-25 10:29
这是一份由众多海外华人团体主办的一份杂志(季刊),其网络版是免费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国际医药行业的进展,新技术,相关法律和一些医药界华人社团的活动,等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杂志的网址: http://www.tbiweb.org/tbi/issues.php 】 在最新的一期文章中,主编 John Wang 回顾了10年前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高峰期,但是他认为当今生物医药的历史性发展机会却在中国。 http://www.tbiweb.org/tbi/file_dir/TBI2010/2010_6_1_LFE.pdf 王先生的结论不是没有根据的。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国际VC不断地加大对中国医药产业的投资;国际医药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从事新药研究和临床试验;大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海外华人纷纷海归... ... 这些因素都将大大促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不过,现在的产业结构还不是很合理,大量的公司从事的是仿制药的生产,或者是为海外公司从事研发方面的外包服务(CRO),而真正做新药研发又做出东西来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新药的研发是个高风险的长期投资。希望在十年后,能够看到很多中国的企业从事新药研发,并且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3420 次阅读|1 个评论
mirror - 上火和医药及治疗问题
liwei999 2010-7-20 13:06
忙里偷闲,答一哈。 (30088) Posted by: mirror Date: October 26, 2006 10:44PM 课题是 引用: 1。FZZ那篇有关上火和医药及治疗问题的随便科普是怎样对读者/信众不负责任的? 2。是怎样让你这样well- educated 医学内行人士笑话的? 3。能否结合他那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把中医西医都遵循的辩证施治普遍原理 给我们示范讲解一下? 首先要确认一下立场:从误差到不确定的转变,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大家可以不为真值再烦恼了。但是这个先进思想并不普及。因为不确定是令人恐惧的,所以面对恐惧,有人要信教。方的行为,不过是把科学摆到教徒心目中神的那个位置上罢了。这个操作不论方本人的意愿如何,都是被允许的。 重新搜索了一下那篇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并没有发现任何具体的事例。 引用: 上火是中医对许多症状的一个笼统、模糊的说法,因素很多,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不可能找到对应的称呼。 笼统、模糊的说法好似贬义。但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疗是个很中听的话。但是能否确定这些个不同的病因呢?这是个问题。科学过去的辉煌,是确定了某些(传染)病的不同的病因,对症处理(免疫疗法)了。但是这个时代过去之后,就没有那么多的不同的病因被理解了。西医对中医,不过是半斤对八两。辩证施治普遍原理并不是表现在治疗上,而是反映在保险上。如果不是对症施治,保险不给支付。 随便科普是怎样对读者/信众不负责任的? 那就需要剖析一下方介绍的病毒学的常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是病毒的常识,而是病毒 学 的常识。 引用: 许多人对病毒是什么东西一无所知,有的望文生义,以为那是疾病产生的毒素,有的则以为病毒是和病菌一样的,可以用抗菌素杀死。其实病毒是与细菌非常不同、也无法用抗菌素杀死的病原体。它们比细菌小得多,结构也简单得多,一般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里面裹着遗传物质。它们是一类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东西,可以像非生物物质那样结晶,但是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而且它们不具有进行生命活动所必备的各种构造,必须寄生在细菌或其他生物的细胞中才能生存。在感染的时候,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粘到细胞表面,然后把病毒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胞当中,利用细胞中的各种设备复制病毒遗传物质,制造病毒外壳,再组装成一个个新的病毒。新病毒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后,细胞就会死亡、破裂,新病毒就被释放出来,去感染其他细胞。如果所有的细胞都被感染、死亡,病毒自己也就跟着死去了。所以这种凶狠的感染方式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 一段中,存在着几个硬伤。凭这几个讲对读者/信众不负责任也不为过。至少J师傅就是受害者了。 第一,生命观和物质观的认识问题。讲病毒是一类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东西是标准教科书的用法。但是可以像非生物物质那样结晶,但是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的认识是不入流的。这容易误导人们以为结晶是非生物物质,这类物质溶解后又能具有活性。如果用术语,病毒就是一种大分子,比细菌要小得多。结晶也并非非生物物质(如果有的话)特征,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的规则排列就是结晶了。不溶解也是具有活性的。就好比是人的性能力与异性的在场与否无关一样。 可以比较一下,J师傅如果能有镜某的这个学术理解,就是没有被误导。如果不是,那就要质疑了。 第二,如何控制感染?这里不是一个单纯的杀的问题。也可以围剿。抗生素可以有两种:杀和剿。为的是控制菌的繁殖。青霉素是前者,磺胺药类是后者。对付病毒感染有没有办法?今天的科学给了方的科普一个否定的答案。至少是对于流感,可以通过围剿的方法控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繁殖)。这个科普对读者/信众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病毒的数量多了就要扩散,没有必要等到细胞死亡、破裂以后。这也是个常识了。因为细胞也是在代谢的体系之内。作为一个常识,高级的东西容易坏。人可以在法律上定义死。但是在那个时候其细胞还可以活着。细胞死了以后,病毒自己也没有跟着死去的道理。因为至少上面讲了,病毒是种大分子没有死活的问题。这也是属于硬伤了。 带状疱疹的问题,原因很清楚。在医疗的现场上不会有混乱。如果有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上火了,骂庸医不为过。 以上,镜某用横扫精神,就可以看方的笑话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籍华人"首富"孙雄研制新药起家
jinwsapa 2009-10-12 12:05
福布斯的2009年富人榜公布了。在金融风暴洗礼之后,许多美国富翁的财产大幅下跌。高科技和房地产商的富翁有许多在富人榜名单上消失。去年笔者曾注意到美国华人中,财富身价最高的是一位从事药物研究和生产的学者型企业家。他的名字叫孙雄。英文名字是 Patrick Soon-Shiong。他父亲是一位医生,全家在二次大战期间移民南非。他在当地出生长大,念完高中和大学,后移民到美国。曾经是UCLA的一名医学教授。因为对生物医药情有独钟,很早就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他经营有方,不怕折腾,生意不断做大,还玩转资本,先后把两家公司做上市。2008年,他的个人身价已经高达58亿美元。 成为在美国靠科技创业奋斗的华人中首富。 美籍华人孙雄 2009年财富身价大有缩水。从去年的58亿下降到40亿美元。与巴菲特资产缩水100亿还算很小的损失。孙在全美富人榜的地位也从原来的60位 降到现在的65位。主要原因是他所拥有的Abraxis生物科技公司股票下滑了65%,导致其财富蒸发18亿美元。好在他的另一家公司APP药业,在金融风暴前,以65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德国Fresenius集团。他个人至少进账30亿美元。使得他的个人财富突破58亿美元。 孙雄出生在南非。16岁读完高中。23岁获得博士。83年成为UCLA的教授。 任教期间,就开始做新产品和技术开发。97年创办APP公司。虽然引起不少争议,甚至与他兄弟也曾闹翻。但他凭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能耐,硬是把自己的研发型公司逐步做大。 2001年将他自己创办的APP药业做上市。2005年成功开发上市抗癌药Abraxane。 2007年他又将Abraxis公司一分为二。一个Abraxis BioScience继续开发抗癌药,另一个Abraxis Health专做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这是孙雄在卖掉APP药业后,打算创办一家健康产业的贝尔实验室, 他已经雇佣一批数学家,医生和计算机专家,试图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建立生物标记物的数据库。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做大个性化医疗服务的生意和产业。这对一个只有56岁的成功科技型企业家和亿万富翁,可能既有挑战,也有很大机会。毕竟他成功过多次, 有实力,眼光和经验。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trick_Soon-Shiong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6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告的魔力
jxz1963 2009-9-7 16:20
广告的魔力 妇孺皆知的电视广告 周末了回老家去了一趟,临居家 6 岁的小外甥女在我家玩耍,她在与我闲聊时问我:舅舅,听说你家姐姐上大学了。我说:是呀!她说:要是姐姐计算机学不会了,就让她上思远 IT 学院的计算机软件培训班,电话 400-890890 。 小外甥女的一席话,让我产生了两个吃惊: 一是这个小外甥女的记忆力是如此的惊人,在她的一句话中不光说明了事情的前因和解决措施,还准确无误地告诉你联系方式; 二是这则广告的穿透力之强,其成功之处可以说是到了家喻户晓和妇孺皆知的地步。 中老年人爱听的广播广告 在我老家对门住着的一对年届 80 旬的老夫妇,平时我回家时两位老人都很高兴地和我打着招呼,可我这次回家时,见到将要出门去的老人问她们:您们俩位干什么去呀?老太婆没好气地说:去吃便宜去!我见着老人家恼怒的样子急忙问出了什么事情,老人气不打一处地说:老头子非要上县城去买 2208 元一组的治疗糖尿病的糖立精药,听广播说这药特别好,用了这种药就不用打针了,也不用控制饭量,不光能消除糖尿病并发症,还能彻底治愈糖尿病!我问:有这么好的药吗?老太太气愤地说:娃们都说这是骗人的广告,不给他买,可老头子就是不相信,说广播电台都是国家办的,绝对不会说谎的,非要借钱去买。还说现在厂家正在搞活动,花 2208 元买一组六盒(每盒吃一周),还另外赠送 2208 元的六盒药,这不是吃便宜吗? 我恍然大悟,花 2208 元的钱享受 4416 元的医药消费,说是买一赠一,其实倒不如说是打包销售。话虽说可以先买回去吃,无效退款,管你老人家钱是从哪里来的,管你经济上能否接受,只要把钱收到他的柜子里,想退款那可比登天还难呀。 秋后的中午让人有一种难耐的热,两位老人按着广播里说的地址来到了药店,药店却说活动已经结束了药也没有了。而到了其他药店一问都说没有这种药,老头子有些气愤地说:这不是骗人吗?老太太倒有些高兴:没有才好了,省得花怨枉钱! 唉,现在的广告让人咋说呢? 从以上两则事例可以看出,如今的广告已经深入人心了,电视广告的对象主要是小孩、青少年和年轻女性群体,广播广告主要是面向中老年人,因而什么学习机、增强记忆的机器和食品、化妆品和服装广告充诉其间,而关乎健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血管病以及性功能障碍病等)、推销药品的广告则通过电波传送到广大中老年的耳朵里。 有多少产品广告里的话让人信服呢?有多少明星代言的广告明星们真正用过,又有多少电台播出的广告产品主持人用过呢?这些人真的生病了会吃这些药吗?让人生疑! 早就听一位朋友说,现在有些广播电台还没有开播,广告费就开始收了,真让人不敢相信。我们的人民坚信广播电台都是国家办的,可有谁知道国家办的电台也在替商家推销害人的产品信息。 警惕呀,善良的百姓们!警惕呀,没有医保的农民伯伯!
个人分类: 人生阅历|3509 次阅读|3 个评论
畲族医药简介(1)
科普丽人 2009-9-5 22:25
畲医认为人的生命由心、肝、肺、脾、肾、胆六脏的神来主宰(通常简称 六神 )。 六神 各司其职,指挥人体三十六骨节,七十二筋脉,十二条血路,二十八脉活动。人体靠气血筋脉来维持生命,气血旺盛,筋脉顺畅,生命活动就正常,人的身体就健康;若气血不足,筋脉不畅,人的身体就羸弱;若气血不调或气血衰弱、筋脉滞阻,瘟邪侵蚀,则疾病发生;若气竭血枯,筋痉脉止则生命活动就停止。 畲族崇尚 六神 ,认为 六神 受损害就会得 六神病 (也称 六辰病 、 六时病 ),一般症状为每天定时畏冷,甚至寒战,但不发烧,逐渐寒战减而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厌怠等症状加剧,如伤到心,则出现发笑不止(狂笑)或无故啼哭不停,甚至发狂等;伤到肺,则咳嗽不止,甚至失声、咳血、喘憋等;伤到肝,则出现全身发黄,肝胁疼痛,甚至膨胀等;伤到肾,则尿频尿急,膀胱胀满而排不出尿或小便不禁,或一直有排尿感,甚至尿血等;伤到脾,出现食欲不振,胃肠胀满,膈呃,甚至呕吐,呕血等;伤到胆,会担惊受怕,眼睛一闭就感到大难临头而大喊大叫等。六神病 需及时采用 六神药 治疗,根据不同时辰,不同部位,不同症状,辨证施治。若治不及时或治疗失当,就会危及生命。对痧症的认识。畲医认为痧症有实无虚,发病原因复杂,有风、湿、火三气相搏而生,或受风寒、暑湿、气血。食积、痰饮等痧邪乘机而入,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湿热气盛,人过度疲劳或贪酒色而易感痧邪故较常见,春冬有因粪秽所触而发,有因饥饱劳瘁而生,有因食热酒热汤而得,有因染疫气而患等。及时治疗一般可愈,但遇危症,治不得法或失治,亦致死亡。 对伤的认识。畲医认为,凡机体某部位受到外界突然的强力打击(跌、打、扭、压等)而致局部筋骨或软组织受到损伤称为 伤 ,不仅在局部出现疼痛,还可引起全身变化,若治疗延误或失当,重者可致死亡:若加上受到风湿寒邪的袭击,就会转化为风伤,因而对 伤 特别重视,把机体的碰撞或疼痛都说是 伤 ,甚至连风湿性关节炎也认为是 风伤 。畲族还把 伤 与时辰连在一起,认为人体有十二处气血调和往来之处,按照十二时辰(或六时)与二十四节气(四季)的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若某一处气血受伤,就会造成血脉不畅,致成 穴伤 ,或称 内伤 。同一位置受伤的时间与季节不同,出现的症状与治法、用药也不同,把受伤部位与时辰紧连一起,认为血脉某时辰行到某脏器时受伤则不治,产生了十二时辰不治说,如子时受伤在胆,见目开症不治;丑时受伤在肝,失气不能呼吸者不治;寅时受伤在肺,气逆上面面色红赤者不治;卯时受伤在大肠,腹痛面红不治;辰时受伤在脾,面有青色不治;已时受伤在胃,气大、吹气而不息不治;午时受伤在心,血攻心而赤红者不治;未时受伤在小肠,吐饭且面青色不治;申、酉时受伤在膀胱、肾,失气、目翻白、口开不治;戌时受伤在胞络,不能言语者不治;亥时受伤在三焦,目开不能转睛者不治。畲医认为这些不治之症多属内脏损伤。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内脏损伤若治疗及时,多数可治。 畲医对伤的分类是根据伤势而有两种分类法:一是将伤分为内外伤两种,再根据症状分为若干种。内伤指受伤后引起气血、经络、脏腑病变,气血阻滞或凝结,包括伤脑(类似脑震荡)、伤气(类似气胸等症)、伤血(类似内脏破裂)、气血两伤、伤筋(类似韧带断裂或挫裂)。外伤指身体外部的皮、肉、筋、骨损伤,包括开放性骨折、皮肉破裂等。二是根据受伤的部位、症状,将伤分为外伤(皮肤或浅层组织受伤而出现皮下瘀血)、创伤(跌伤或弹击、刀砍等外伤)、骨折(柳枝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内伤(内脏损伤)、穴伤(俗指点穴产生气血循行紊乱或阻滞)、食伤(暴饮暴食而引起积滞不化、疳积等)六种,各种伤症都有具体症状与体征,比较明确。
个人分类: 畲族医药|4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安行
donghy 2009-8-13 10:51
全国医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在西安开会了,第四军医大学是承办单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确对待疾病
tingyy 2009-4-22 15:50
人体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界的风、雪、雨、露,各种细菌,不同的饮食等等因素都可能破坏人体运行的平衡。如果身体抵抗力比较强,可能身体稍有感觉就会调整到新的平衡位置以适应新的环境。这些过程往往都是在无意识之中自动完成的。当然身体的某些不适感觉可以提醒大脑注意,可以采取一些人为的措施,如添加衣服等。从而可防止身体平衡的破坏后难以恢复, 就是防止生病。如果身体经常处于不平衡,又不及时调整恢复,久而久之抵抗力就会下降(或者说体质下降),更加容易生病。虽然通过注意调节身体的平衡可以防止生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如工作太忙,忽略了放松休息,或偶感风寒等等,都可能有生病的时候。生了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如何治病,被自己的无知,或被庸医的胡乱诊治弄得身体内部器官大受伤害,俗话叫ldquo;元气大伤rdquo;,以至于今后身体的调节平衡能力下降,体质下降,更加容易生病,长此下去后果会很严重。俗话说ldquo;小病不治,变大病rdquo;,其实现在更多的情况是ldquo;小病乱治,不得大病才怪rdquo;。当身体稍有不适及时地调整生活节奏和方式,一般都可以很快恢复。有的人,一有身体不适就迫不及待地胡乱吃药,这是治病的大忌。或者一去看病碰见一个想拼命卖药赚钱的庸医,给你开一大堆无用的药,还一本正经地嘱咐你加大剂量地服用。在受了一番痛苦,身体平衡能力大受伤害之后,可能病终于好了。无知的病人还在庆幸幸亏及时看病吃药,可能还在感谢那位庸医。实际上你的肝脏、肾脏可能为了排除那些药物的毒性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如果这时你害怕再受罪,及时调整了你的生活节奏,注意休息,那么你可能还有救。而如果你觉得反正生病后有万能的治病药物,可以继续蛮干下去,那你的身体一定会走向不可救药的地步。说到治病,很多人都相信吃药,其实有很多药物并不是直接治疗了疾病,而是暂时地减轻了疾病引起的疼痛,从而使得大脑得以放松,减少大脑对身体调节系统的干扰,更好地发挥身体内脏调节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功能使疾病得到医治。所以采取正确的治病方法,对身体健康也是及其重要的。两千多年前中医就指出对待疾病的正确治疗方法:ldquo;治未病rdquo;。第一是进行自我调整,看看哪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健康不利的加以改进。一般就是注意休息,少吃不利健康的食物。第二是在自我调整的前提下,可以用刺激有关的经络穴位,按摩、针灸、拔火罐等方法都可。其中按摩方法简单易学,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可以自我操作,是广大民众最适合的选择方法。按摩的手法和穴位的选择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指导,在信息化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也是不难做到的。而针灸效果最好,但是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主要适合于医护人员使用。第三正确地进行药物辅助治疗。对一般的疾病,应尽量少用药。应该改变治病只能靠药的错误观念,特别是要拒绝商业性用药。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药物在疾病治疗中主要是起辅助性治疗作用。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应该有ldquo;治病主要靠自己,吃药只是起辅助作用rdquo;的思想。
个人分类: 中医和养生健康|18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色谱技术在医药上应用及其它
moxj 2008-11-28 22:45
我这个人有个缺点就是经不住劝.喝酒的时候即使别人不劝我都会老实的喝完分给自己的酒,但汉族人好象很有劝人喝酒的习惯,所以我一般是爬下的第一个.写博客也是,本来老实做点能帮助社会生产的实际事情自己就比较安心了,但网友偏在后面鼓动,所以剩下两天就边处理数据边写吧. 上面的是我正在处理的一张色谱图.接下来的时间有几百张堆积在那里了,但这个东西我也不懂,所以没有聊过相关的故事. 说起这个从生物学上发展起来的色谱技术,我要提醒对新技术感兴趣的人注意几个方面:气象、石油、军事及未来的医疗将是对新技术最为关注的领域.这些地方的仪器设施之先进,分析之细致,是其它很多领域不能比拟的. 就说这个色谱技术吧,很早有位同学做了形象的介绍,我不能想起来谁了,但可以说一句话:这种技术就是在分子水平上把复杂的化合物分离开让人们对比研究.现在在气相色谱的基础上又发展了液相色谱,使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石油领域重要是用来研究古代生物遗留下的的分子格架,反演古环境.分析油气组分特性,对比原油及油气在地下的运移状况等.由于这种分析是源于对生物的分析认识,现在在环境领域得到非常快的发展.当然不只是从遥远的古代直接到生活的今天,期间的一系列时间内容都可以应用这项技术.根据不同的兴趣和目的设计你的分析,搜集样品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数据. 《 从黄土、冰川到多年生的雪莲花 》 里面虽然没有提到这种技术,但无疑这种技术可以和同位素技术很好的配合使用. 说这些也许基本没有人感兴趣,也不会去深入了解,但知道了色谱技术有如此强大的作用后,把他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也许每一个人了解一点都是比较好的. 很多东西是被人排斥的,但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益处.比喻 X 射线技术,如果不是能为我们检查身体,你一定离开它很远.哪个检查起来很花钱的核磁共振本来是叫 NMR 的,但我们现在在医院看到的就是 MRI 了,显然那个 N 让人看了就不舒服.但色谱技术却不是这样的,你做一些常规的化验有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它们了解的范围和精度都比较小,为什么不利用一下这个色谱技术呢?和前面的两种技术一样,人类总是在很多方面已经把一些技术发展很成熟了才来关注我们的健康,所以我赶快把医疗技术放在军事后面了,其实要实现还真是非常困难的. 在研究领域,色谱一般是和别的技术一起联用分析的.常用的是质谱仪.因为质谱有准确的数字对应,所以使结果有更大的可性度.在医疗技术上当然也可以.上面提到医疗上发展成熟的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都可以和色谱技术联用为大家服务. 想起了年初发生的药品事件,了解了上面的大概以后,色谱在药品分析和生产流程的检测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中药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明显,我们的中药在定量上比西药要差很多,但这些越来越先进的色谱技术也将非常有作用,尤其是液相色谱技术. 最后一段自己的想法也暂时省去,希望这篇投到科普探索的简略介绍能有人共同讨论,最好是指教.
个人分类: 科普思考|326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