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勤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吾日三省吾身”浅议
热度 16 sqdai 2011-4-2 07:28
青年朋友大多知道曾子的修身格言:“吾日三省吾身”。如果我追问一句:“‘三省吾身’指的是什么?”能够答全的就不多了。完整的说法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说的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否有不尽心之处?与朋友交往是否有不诚信之处?师长的传授是否不曾复习?” 这“三省”说了修身的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既不欺人也不欺己。帮助别人要尽心尽力,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求取新知识,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头脑僵化,一事无成。 我认为,对我们做学问的人来说,应该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治学,应该每日三省其身。其中,最重要的是:“诚信”、“勤谨”这四个字,应该每天想一想,是否做到了这两方面。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会感到,那个年代的最大痛苦是:老要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人与人之间无诚信可言,一不小心,就被人打“小报告”,被上纲上线批判。我有时想,现时的诚信缺失,是否与那个时期的是非混淆、黑白颠倒、诚信扫地有关? 我们现在经常议论学术诚信问题。有的人甚至认为,不少人学术不端,长于钻营,自己事事诚信反而吃亏了。这种想法要不得。正确的思路应是,不管社会风气如何,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省待人处事是否做到了有诚信。特别是,自己是否坚守了学术道德规范。 做学问必须勤奋、严谨,要经常反省:我今天是否学到了新知识、新本领?是否做到了“温故知新”?是否在专业学习和科研中每天略有进展。有些年青人看到学术风气不正,心灰意冷,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自古以来,凡成大业者,无不把反省作为自己修养的重要手段。时至今日,我们更要以优秀前辈为楷模,日日反省,吐故纳新,持之以恒,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伟大时代寄予我们的厚望。 写于 2011 年 4 月 2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13919 次阅读|26 个评论
人有两种懒法
热度 22 sqdai 2011-3-31 06:06
记得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说过:“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此言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根据平时经验,好多人(包括我自己)总是能偷懒时就偷懒,反例偏少。我的朋友 cjwu 昨天在我的博客(乐乎)中留言说:“ 我上大学时,每天早上 5 点起床,跑步到长江边,游完泳后坐在江堤上读英语。学校的起床号响起后,即跑步去食堂买两个馒头,然后跑步去教室,边吃馒头边读英语。四年下来,早上居然没有吃过一次稀饭,并且把馒头给吃怕了。后来去英国留学,又将面包吃怕了,还好上山下乡时没有将番薯吃怕了,所以现在早上边吃地瓜边晨读觉得很幸福。 ”这样的情况倒是罕见的个案了, cjwu 至今仍很勤谨,难怪他学有所成,近来仍不断有新的创造性成果涌现。 人有两种“懒法”。一种是生活上慵懒,四体不勤,百事不管,动作迟缓,疏于行动,用我的一位老朋友的话来形容:“横着的时间比竖着的长。”另一种是思想上的慵懒,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思维停滞,懒于积极思考,每天头脑空白的时间远长于往头脑里装东西或从头脑里岀东西的时间。 有的人生活上慵懒,思想上却不懒。典型人物是柯南 • 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此人懒得出奇,家里杂乱无章;但一听到有案子可破,马上精神振奋,与平时相比,判若两人。且听他自己说的话吧:“ 我的思维不能停滞。给我问题,给我工作,给我最难解的密码,给我最错综复杂的分析。这样,我就会心情舒畅。 ”( 摘自福尔摩斯探案:《四签名》)。正因为如此,什么疑难案件,经过他的勤谨思索,多方探索,无不真相大白。 有的人生活上不懒,思想上却懒得可以。平时衣冠楚楚,家里井井有条,但工作起来,不管科研还是教学,就是不肯动脑筋,对所有问题都是浅尝辄止。这样的懒人,在科研、教学(还有其它事业)中,必定无所作为。 人生难两全。最理想的人当然是生活上思想上都勤谨。但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一方面慵懒另一方面勤谨。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更愿意与第一种人(即福尔摩斯那样的人)相处。 思想上慵懒的常见表现是头脑僵化,不求甚解。按照潘裕丰博士的总结,头脑僵化大约有十种表现,其主要根源是思想慵懒。要消除头脑僵化,首先就要思想上勤谨起来,只有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关于此点,以后展开来细说。 写于 2010 年 3 月 23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76603.html
个人分类: 灯下琐语|6919 次阅读|21 个评论
学习漫谈(1):“为学正如撑上水船”
热度 2 sqdai 2010-10-12 06:58
【按】近年来,读书、学习时偶尔做一些笔记,在乐乎博客中陆续发布,年青朋友表示欢迎。重发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有不当之处,请随时指出。 做学问绝非易事,做好学问更是难上加难。八百多年前,先哲朱熹就说过,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此话极有道理。 这段话是前年我参观湖南第一师范原址时第一次看到的。在毛泽东上过课的教室的墙上有许多哲人的语录,据说都是毛泽东当年最喜欢的警句、格言。我见到后,如获至宝,一一录下,回家后细细回味。 朱熹( 1130 ~ 1200 )是南宋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见链接)。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学识渊博,著述颇丰,涉猎经学、史学、文学、音律,乃至自然科学。我认为,对我们理工科学人来说,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值得好好学习。本文只浅谈治学理念和态度问题。在这方面,他有如下理念: 读书先立志。 他说: 百学须先立志。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他还强调: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也就是说,先要立下雄心壮志,努力修身养性,然后才是学好知识,投身实践。因此,他力主: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对于不少新一代学子来说,在立志方面想得不够,学习缺少动力,这是值得重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读书须趁早。 他说: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他还说: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有些青年朋友不够珍惜青春时代的光阴,应该反复体味这些话。 读书应虚心。 他说: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既然读书不易,就得笃志虚心,勤奋苦读。所以,他强调: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要置疑。 他说: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这就是说,读书时应不断提出疑问,并努力予以解决,逐步融会贯通。而在无疑 有疑 无疑的过程中,为师者责无旁贷,应尽力给予帮助: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说得多有哲理! 读书无止境。 他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到篇首引的那句话: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治学之途无穷尽,不进则退,只有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一辈子学下去,才可能有所作为。 谨记这些名言警句,与朋友们共勉。 写于 2010 年 4 月 11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83296.html 【链接】朱熹小传 朱熹小传 朱熹( 1130-1200 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 14 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 1148 )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 1197 ),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 1209 )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 1227 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转自《中华励志网》 http://www.zhlzw.com http://www.zhlzw.com/gy/lz/76727.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10454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