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书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扬州大学教授宋育才先生的书房
manrongchen 2020-8-19 05:48
宋育才先生的书房 我与宋先生从2002年起认识并开启学术交往,寒暑更迭,他认我为他的学术后人,故我可登堂入室,一窥其书房,虽身居斗室亦天下皆为其关注。 宋先生的书房有很多文献资料,积累了60多年的知识。成堆的民国和后来的专业书籍不是重点,洋洋大观的是一人高的书架上床底下成箱成捆的自己收集的资料。其中,有的是剪报小文章,有的是自己写的纸条又在十六开或A4纸上粘贴起来的,有的是从旧杂志上剪下来的单篇文章,有教科书一页两页或一篇老式打印的会议论文,还有更多的是自己手写的一页一页文稿,包裹这些纸头(上海人这样说)的是旧杂志封面或花花绿绿的广告纸或各种来源的硬纸片,在它的边角写上自己分类的关键词,如非洲,北美,美国,印度,南亚,海洋,遥感,卫星,地球上生命起源,篆刻,音乐美术,唐代,宋代,元代,明朝,清朝,民国,水稻,转基因作物,免耕少耕,地质学,扬州,淮安,徐州,连云港,上海,苏州,南京,氮肥,绿肥,钾肥,日本,朝鲜,韩国,农业起源,生态系统,外来物种,土壤,低产田,沤田,旱改水,沤改旱,国土资源,水土保持,文物,古代运输,陶瓷,小麦,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邳州,靖江,夏商周,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秦汉,三国,土壤农化分析,土壤改良,土壤地质学,人粪尿,水利,环境,污染治理,PM2.5,草塘泥,饼肥,我国农业,农业历史,化肥工业,洪涝灾害,河流,长江,黄河,玉石,玉文化,砖瓦文明,非洲,非洲农业,铁路,历代人物,兵马俑,海上溢油,中国南海,学术腐败,科学分支,土壤污染,城市化,玉米,土豆,三麦,粮食安全,耕作,农艺,扬州盐商,食品安全,疾病预防,水井,纺织,盐,中外交通史,扬州蜀冈,植物营养,江苏粮食,土壤普查,岩石,气候学,太阳系,火星,月球,文明,两河流域,埃及,金字塔,博物馆,园林,园艺,琼花,土壤地理学,土壤物理化学,土壤微生物,居民点村落,扬州文物,抽水马桶,隋炀帝,考古学,史前文明,红山文化,二里头,牛河梁,大溪文化,抗日战争,农药,农业农村农民,农民起义,经济学,龙虬庄,良渚文明,龙山文化,窑洞建筑,教育学,人口,计划生育,资源环境,海洋开发,石油,矿产,金,银,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丁村遗址,匼\河,周口店,全球变暖,厄尔尼诺,河流,野生动物,汽车与公路,车祸,暴雨,水库,南水北调,植树造林,三北防护林,钱币,商品经济,…… 尚未列举分类关键词太多,说不完。我觉得斗室简直就是个小型图书馆,并且是百科全书式的。 这是一心一意做学问的楷模。 难怪他讲话言必秦汉,时空跨越,视野开阔,头头是道。为人称颂。因为斗室中汇集了他思考的武器。 宋先生的学问,尤其是土壤学农学的知识,有很深原的实践基础,他曾自己沤肥种水稻试验田,亲自从河里挖淤泥积肥等等。 我感谢宋先生,给了我很多知识。 2020.08.18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生活中最喜欢的两室三房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7-2 07:38
我生活中最喜欢的两室三房 蒋继平 2018年7月2日 我生活中除了晚上睡觉的卧室外,平时花在两室三房的时间最多, 要占95% 以上的比例。这是因为这三房两室是我的最爱。 第一个是实验室。 那是我上班时间需要履行职责的地方。 我喜欢这个地方是因为在实验室可以施展我的知识才能, 把我的知识经验转化为产品的地方, 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我在实验室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第二个是办公室。 那也是我履行职责的地方。我的办公室是独立的一个标准房间。在办公室里, 我可以做我喜欢的事,处理各种公务, 读书看报, 接受新的知识, 了解时事动态。 第三个是健身房。我几乎每天都要在健身房花去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锻炼身体。 我喜欢健身房是因为在那里可以尽量消耗我体内多余的能量, 可以通过流汗排毒,与此同时,增强身体的机能。 第四是书房。在书房我可以上网与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 比如说, 在科学网写博客,通过评论和回复, 与世界各地的读者进行观点和信息的交流。到现在为此, 我在科学网的博客评论数已经超过19300多条。从这些评论中,我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是厨房。 我喜欢在厨房忙碌。 那一方面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地方。我在厨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吃的饭菜。这样的饭菜既安全又对自己的胃口, 而且还经济实惠。厨房的世界虽小, 但是,要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 人们常说, 幸福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因而, 我现在的生活是很幸福的。 这是因为我平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 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安排去做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2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书房我的书
libseeker 2017-6-3 17:05
今天对书房进行了紧急收拾,因为有位亲戚需要在书房小住一段时间。今天之前的数年,书房杂乱不堪。早在2010年装了4箱子书堆放在书房一角,今天又新添一箱。书架上成了“密集书架”,全部满了,但算是近期可能需用到的,尽可能地方便找书与取书。我的书架上挤了大约400册书;妻子的书架是与电脑桌连体的,她的书估计有100余册,更多的是一些杂物。书房外门边的过道上的书架摆的是儿子书,也有数百册。 前些天,搬办公室了。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这段时间的办公室属于临时办公之所,我的书基本属于密集堆放状态,因为实在没有空间舒展开。此次承蒙领导关照,有个文件柜,放的基本上是我的书,找书与取书均方便多了。 我的书,大约保持每年数十册的增长速度,多是淘来的、攒来的,也有小部分为师友赠送的,因此比较珍惜,舍不得处理掉任何一本书。存储与管理问题,越来越棘手。于心不安的是,大部分书,未能充分阅读与利用。种种原因,可支配时间,尤其是可用于阅读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 我是一名图书馆员,且当前做的是数字资源采访工作。近年,所在馆的纸本图书我很少利用,原因是我想看的书,我自身有了,取与用更方便。纸本期刊,我会尽可能地找时间利用一些。数字资源,有条件利用本校购买的资源,也有机会利用本校未购买的资源(更多是借助图书馆同仁的帮助,偶尔还可借助数据商友人的帮助)。我很惭愧,拥有大好地读书机会,似乎无福消受,未能较好地利用。 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与师友们交流的增多,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知识地匮乏,越来越渴盼,通过借助阅读,汲取知识与力量。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以退为进,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个人分类: 圕人堂|2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书房遐想
libseeker 2014-2-8 18:18
现阶段,我们家“到处”是书,我和妻子的书基本是呆在书房,儿子的书尚未入书房,散见于书房外各处。 近几年,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书房其实远未履行书房职能,被“侵占”了。随着儿子长大一些,试图尽可能“恢复”。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的书占据的空间过多,妻子抗议。 我是一名图书馆员,当前主要的兴趣是图书馆学及其相关。妻子从事化工领域教学与科研。我的书确实偏多。今日稍事整理。整理的重点是精简,将不常用的书放到纸箱里“密集”存储。其实小孩出生前,已做过一次这样的工作,而且那批被“密集”存储的书,在某个角落已沉睡数年。近几年,其实每年仍有数十本的增长量,但我大都放在办公室(那里存储空间也“告急”,也够乱了)。整理的结果是,200册左右图书留置书架上并让书架上的书稍成体系。 回顾一下个人藏书情况。目前历年累积藏书1000册左右。其中有目录的只有300册左右。实行的是“模糊”管理,未分类排架,也根本无法分类排架(既缺时间,也缺空间)。数字资源也有一些,主要为“电子书”有数百种。有体验过一些数字资源商提供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功能,基本只是止于体验。个人藏书很少“剔旧”,一旦选择了,就难以割舍。个人藏书阅读与利用情况,自认为还远远不够,大都仅仅是翻阅翻阅而已,精读的不多。 吴晞先生在“首届全国阅读推广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中说“当今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人称市民的‘大书房’,城市的‘第三空间’。要进行深入系统的阅读,完整全面地掌握知识,图书馆是最好的场所。只有图书馆,才具有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为读书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服务;也只有在图书馆,才能领略到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全部的人类文化遗产,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看这个世界。目前还没有任何社会机构可以取代图书馆。书店,它只能提供当年及近年的新书,甚至只是有销路的新书,不会系统地按照学科、专题来收集和积累文献。个人收藏,自己买书,恐怕也不行,尽管历朝历代的私家藏书曾经为文化传承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毕竟时代不同了,面对今天的出版量和社会信息量,凭借个人的力量已经不可能建立起完备系统的文献收藏,只能依靠社会化的分工,也就是依靠图书馆及其它社会文献机构。与互联网上的杂乱无章不同,图书馆收藏和提供各种的数据库,如同图书馆的藏书一样,是经过精挑细选和专业化整理揭示的,因此是最重要、最实用、最具价值的信息资源,而且大都是免费提供使用的。如果熟悉并掌握了图书馆收藏的各种数据库,就不需要舟车劳顿到图书馆翻检,足不出户,就可坐拥书城,进而坐拥世界,享用整个图书馆乃至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源。即使你所在图书馆数据库不够齐备,使用者另有需求,现在图书馆大都可以通过图书馆协作关系和资源共享平台,联系利用其它图书馆的数据资源,这些服务都是无偿提供的。”(吴晞.阅读是天职,推广是使命——在“首届全国阅读推广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今日阅读,2013年10月(18):67-70) 我大段摘录吴晞先生的话,是因为有共鸣。我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同时也关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一方面我也期望图书馆替我“分忧”;另一方面我期望图书馆“走起”,更好地担当。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中,全国2230个图书馆达到三级以上图书馆标准,其中江苏省109个(占4.9%)。我参加的一个课题组,以江苏省109家上等级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分别于2013年11月2日及2014年1月2日进行了两次网页调查。一级图书馆99个中,有主页的为76个(占77%。其中1个区图书馆主页无法打开。),没有主页的为23个(占23%);二级图书馆7个中,有主页的为3个(其中1个县图书馆主页无法打开),没有主页的为4个,;三级图书馆3个中,3家均没有主页。109个上等级图书馆中,有30个没有主页,占27.5%。有主页的情况是不是就万事大吉呢?某地级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有4个链接“电子图书、共享工程、全文期刊、视频讲座”,但全部不能打开,链接的IP地址倒是是公网的地址。面对这样一个局面,笔者感觉颇为尴尬。“当今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人称市民的‘大书房’,城市的‘第三空间’。”,我期待这样的梦想照进现实,显然,尚需努力!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2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见老蔡的书
sstone2009 2013-5-19 21:01
下午,又一次去老蔡家,进他阁楼的书房,铺天盖地的书便直愣愣地暴露在我的面前。与老蔡聊了几句,我说要拍几张照发到同学群里。老蔡同意了。 五六十平米的空间里,除了书,便是书,一张台子和几个书架淹没在书堆里,他坐在台子边,也被书所淹没了! 那么多书,让我感慨,更让我感慨的是,每谈到一本书或者一个与某本书有关的人,老蔡就能从某个角落里取出一本书,给我讲这本书。 几年前,我曾经带陆地来过老蔡的书房,陆地小心翼翼地在狭窄的走道里转了一两圈,然后感慨书太多了!这么多书怎么找! 看来,在老蔡眼里,这根本成不了问题,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老蔡清清楚楚。 我数次来老蔡书房,每次,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一下子安静下来!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2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热度 3 Mech 2012-7-29 15:54
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入住新居一年半了,才把书房里的书架整理好。是为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167 次阅读|6 个评论
这朝北的书房
热度 5 陈龙珠 2012-1-25 10:20
冬天除了冷以外,对面建筑南侧墙面晴天反射过来的光线,强得很影响阅读,以至于不得不将窗帘拉得很低来遮挡,可这又导致室内昏暗了起来。 等再过几年孩子自立门户了,估计只会偶尔回来的:或许那时可以将其现在朝南的卧室,改作书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47 次阅读|7 个评论
拥有自己的书房
热度 8 罗帆 2012-1-15 00:14
2011 年匆匆地过去了,有得也有失。这一年经历了不少事,最让我高兴的是搬家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书房。 刚成家时,学校给我们分了一个老旧的单间,与邻居合用简陋的厨房和卫生间。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书桌,夫妻俩轮流用。 三年之后,我们搬进了北区半新的一室一厅,家里三个人只有两张书桌。儿子上学时,我就用他的小桌子。 九十年代后期,学校在徐东村买了 70 亩地,陆续盖了十几栋宿舍楼。因为许多老教师不愿意搬出校园,我们才有机会买到最后一批福利房,搬进了三室两厅的新房。书房自然给了先生,但一面墙的书柜里大部分给我放书。儿子在小房间里有一张书桌,而我在卧室里有一张梳妆台,没装镜子,权当个小书桌。在这张小桌子前,我一坐就是十多年,先后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数十篇论文、十多个课题研究报告和数门课的教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墙边的书柜早已放不下那么多书籍和资料。于是,地板上的纸箱子和文件袋越堆越多,要找个资料越来越难。 2000 年三校合并之后,管理学院搬到了马房山校区。我上班的地点远了,每天要坐校车。渐渐地,有些同事在马房山校区附近买房。我们缺乏经济头脑,觉得房子够住了,先生还在原来的校区上班,就没考虑买房。 六年之后,父母年纪更大了,很快要与我们同住,原来的房子就不够用了。面对武汉日益上升的房价,我们买不起豪宅,但试图在普通住宅区购买适合三代同堂的房子。当时,先生在国外进修,我带着父母四处看房,也征求过亲戚朋友的意见。有位朋友看过我们相中的房子后说,经济适用,但不够漂亮。我和先生都是大学教师,许多时间需要在家里工作,除了要有足够的卧室,最好有各自的书房。因此,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有改造余地的房子,把上空的客厅改造成一间卧室,将衣帽间取消改造成了书房。 去年 5 月,我们搬进新居,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书房,有了一张宽大的书桌和舒适的木椅。在书柜里把书籍和资料分门别类地摆放,不仅美观整洁,而且方便取用。 现在,我就在自己的书房里敲字,不时望望眼前的“电脑宝贝”青叶碧玉,颇感几分惬意。环境改善后,晚上工作得更久,睡得更晚了,值得注意。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650 次阅读|16 个评论
丢还是不丢?让时间来考验!
热度 1 jxhe 2011-2-20 17:10
书房的超负荷承载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真让书橱中的那些搁板受苦了,有些分明倒下了高贵的肩膀。乘着要让家具厂来修理的时机,我今天突击整理书房,集中于资料部分,丢掉一些旧物,以挪出空间。丢还是不丢,我需要逐一看过。 过往研究参考资料。大部分丢掉,时过境迁,很多明显过时了。极少的留着,乃为经典。另外有些整理得好好的,尽管心里清楚以后也不太可能再碰这个方面,但有些不舍得,暂留吧。 备课资料。几乎全部丢掉,过时了。只留一份打印出来的《互联网营销基础》教学大纲,落款时间是 2001 年 4 月 15 日 。十年互联网的发展,天翻地覆,翻云覆雨。我的这份大纲好像没有完全过时,一丝庆幸。 书稿参考资料。翻到 攻克《中国营销 25 年》时的大捆资料,大约于 2003-2004 年间, 心生感慨,不能丢。其他的书稿资料,基本丢了吧。 外文图书复印本。其中有很多都出了中译本了,给学生吧。 硕博士论文。自己所带学生的论文,全部留着。评阅他人的论文,全部不存了吧。 考博复习资料。两大包,留下几页。个别的内容,轮到我现在考学生了。有些知识是永恒的。 博士论文数据资料。几大包,包括最初的访谈文本,预调查问卷。再看一眼,够了。丢了。 企业咨询报告复本。全部留着。 公司培训资料。整套厚厚三大本,友人特地复印送我的,留着。另外一份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培训讲义, 1995 年 8 月 24-25 日, 授课教授是哥大的 Bernd Schmitt ,当初对他没什么认识,现在通过邮件了。其中一点知识,我传给我的 学生了。放着。 一份书稿大纲。两页,发黄了,上面标 1997 年 12 月 1 日 。导师给我的,此计划虽未实现,但还是要留着。 发表论文的样刊和样报。所占空间不小,应该留着吧。 女儿小学的成绩证明和得奖复印件。上标 2006 年 3 月 1 日 。当时复印了好多份,投考初中所需。此为多余的一份。不丢。 《幼儿钢琴入门指导》(约翰 · 汤普森)。夹在哪里冒出来的,薄薄的。不丢。正看到时,女儿打电话进来,《元素世界探秘》选修课选上了,其实是竞赛辅导。为此足足提前两小时赶到学校机房。你还记得起 1999 年 2 月后的晚上在干嘛吗? 岁月磨砺,请问什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整理大批过往的资料中,我看到的是凝固的时间;在丢与不丢的选择中,我分明是想告别或者想留住过去。
3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书房,别了
libseeker 2010-12-28 11:35
拥有一个书房,曾是我的梦想。 有道是百年大计,育人为本。,欠下的终究是要还的。年近不惑,即将晋升职称(为人父),肩负育人使命,履行职责。 母亲过两天就要过来,过一阵岳父母也过来帮我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周末赶紧将房间收拾一下。长辈们过来,书房须作卧室。恨不得将所有书都用箱子装起来,叠起来置于角落。装了好几个箱子,书架上的书涨架了,打算过一阵再行处理。一是因为装箱之后不好找,颇为不舍;二是因为再装箱子也不好放(不可能扔掉);三是可以缓一缓。 在同龄人中,我算是有几本书,而且一直希望多拥有几本,但还算克制,因为多了没地放。去过已有小孩的同龄同事家里,很难见到书的影子,有一位书房整个弄成儿童玩具房,光玩具就满满一屋子,真像儿童玩具卖场。他们的今天会是我的明天再见了,书房。
个人分类: 闲情偶寄|3341 次阅读|3 个评论
穷乡僻壤
YonLushgry 2010-8-16 21:51
闫茂伟 清晰的记得那天下午 我忽然折进了穷乡僻壤 心绪难以再飞翔 断掉了泉源的是思想 就这样 我合上了论文与专著 也关上了电脑和门窗 脑子里一片的空白 致使我逃离了书房 有些于心不忍啊 便又走在了去图书馆的路上 穷乡僻壤啊,穷乡僻壤 我好像将一切储备早已遗忘 柜架上的书籍是如此齐全集集 而身藏在其中我却只是一步一步的漫无目的 除了心茫茫就是彷徨徨 那一本本先前是多么亲昵的书呀 却也将我残酷的并无休止地晾在一旁 我再也不能够待下去了 哪怕是连半分钟也不能待了 随即我就义无反顾地又回到了书房 可我仍旧徘徊在穷乡僻壤 像是一块巨石死死的堵在了我那愈加沉闷的胸膛 穷乡僻壤啊,更加的穷乡僻壤 难道我就这样对正在耕耘中的一切加以绝望: 别忘了你心中的梦想是将美的东西与众人分享 就是再再疲惫也要像猛烈的战士奔赴战场一样 在白纸与屏幕上杀出一条血路深翻这穷乡僻壤 东南大学九龙湖畔 2010-08-16
个人分类: 学之术|3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没有书的)书房
snps 2009-12-3 00:54
书都在kindle阅读器里,所以书房就变成数码的了。把一面墙变成玻璃的可以书写。我是喜欢涂写的,许多想法都是先在餐巾纸上形成的。 这是装修以前: 这是装修以后。 在思考。 窗外的景色。 春晨 夏夜 秋雨 冬雪 有网友问为什么大家都追求成功?我的答案是“成功是为了体现人生价值;不成功也能体现人生价值。关键不是目的,而是你所走过的路。享受过程要比享受目的的回报要更美满,更充实。”他又问:创业的过程那么苦有什么好享受的?我一时没有好答案。 “成功”代表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独立,想买就买。不可否认,这些物质上的享受是很受用的 (photos above were from my vacation home),但是能和家人一起出游,和他们一起享受才是更温暖的。那这些物质上的享受是值得追求的吗?也是,也不是。物质和金钱值得追求,但不值得成为唯一的追求。 其实,创业者最终所追求的是 自由 。 自由就是没有人能限制你如何想,如何做。 创业的确是很苦,但是追求自由是有盼头的事;相反,整天做一份连自己都不感兴趣的工作会是很令人郁闷的。当然,不一定要创业才能获得自由。许多工作本身就很刺激,很具有挑战性,很有意义,很自由。 所以,我对那位网友问题的答案就是:创业的苦不是因为成功后的物质享受能回报得了的;创业的苦是因为得到了自由才更甜美。为了追求自由而吃的苦是心甘情愿的;没有自由而吃的苦是会苦到心里去的。 “劳动”和“运动”都是肌肉运动做功;劳动可能是被动的,而运动则是主动的。你更喜欢哪个?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5975 次阅读|4 个评论
方寸轩志
xu782219 2008-10-12 09:40
方寸轩志 北林兄新筑书房名“方寸轩”,感而志之。遂改 自书房名与其同,以作呼应。 闹市深山方寸轩,高朋集聚做神仙。 冷眼看破人间世,热情拯救心中天。 不求闻达通富贵,但愿灵魂乐无边。 甭嫌市井说长短,俺自逍遥适本然。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4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