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矫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果标签可以解决问题的话,只要造无数种标签,一贴了事了
liwei999 2011-4-23 17:41
回答: 关于抗战的一些念头 由 雪满弓 于 July 09, 2005 13:18:09: 实际上是几个“坐标轴”交叉的一个“时空”。有“民族”的、“国际”的、有“意识形态”的;有“在野”、地方的、有“朝廷”、中央的;有正面“抗日”、敌后“抗日”和有“曲线救国”的;等等这一切,织构了这段历史。 汪精卫也是个“富矿”。如果一个“汉奸”的标签可以解决问题的话,历史学科只要造无数种标签,一贴了事了。 对于大众,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没有必要区分、不可能区分、甚至是虚实关系“倒置”的。但是 说书唱大戏,没有白脸红脸就是不行。所以,“皇帝戏”有市场。 比起大众来,“研究科学”的人应该是佼佼者了。但是看看他们的“表演”就可以知道:根本无法沟通。对于大众,就更不要指望了。但是大众的优点是懂不懂、理解不理解都不“矫情”。而 小资的知识分子就不然了,“矫情”!明明是78转的旧唱盘,楞充光盘当CD。唱片轨道还豁了口子,来回放“咏叹调”。就整不明白了:那“发条”为什么就老不断呢??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样做,有点矫情
wangzhihong 2010-10-14 18:51
有的时候,很讨厌语言这种东西,特别是虚伪的语言。 总觉的常用的东西往往都是挺没用的东西,譬如说;语言上的抗议  有杀伤力的东西总是不常用,一露则锋芒四射,譬如说:原子弹 这种讨厌,在先看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又发生了汶川地震后,就与日俱增。 这种讨厌,在看过了很多的政客之后,就与日俱增。 这种讨厌,在发现了身边的很多人之后,就与日俱增。 语言是个群体行为,话大多是说来给别人听的。可以推测,监禁一个人的嘴巴十年,是比现在的坐牢十年还狠的一种刑法。(不知司法部门是否同意) 语言就是种话,话怎么都可以说,而且很多的话本来就是穿给自己的迷彩服。 可惜人不是说话就可以活着。 对一个个凡人来讲,你大多数的语言即无法洗涤一个人的灵魂,又无法冲淡那个傻bi的浓度,只是下雨要打伞之类的废话,只是别人的耳旁风而已,何必还要言不由衷的去说那么多假话,苦苦追寻所谓的认同。 更惹人讨厌的是,这边口口声声,落叶是一种人生的苦短,恋爱必是一杯苦咖啡,那落日中的敦煌就是整个东方文明之类的人,也照样在语言的背后一样拉屎放屁,照样在生活中损人利已,照样蝇营狗苟! 其实很讨厌语言这个东西,特别是中国的语言,就像一筐的水晶、钻戒、玛瑙,给了大家太多的空间去装饰自己的想法,让我们再也看不到一个语言背后的那个人,无法辨别真伪,丑恶,这种杀伤觉不亚于韩国的整容! 看过了《大兵小将》之后,就觉的那两个逃命还要争论方向的文人真好笑,多说话有的时候还真是多余,这个时候很喜欢《疯狂的石头》里的黑皮:费那事干嘛,直接砸了,跑就得了嘛! 文人,可以说的少,做的多点。 自认为自己是文人,还说假话的人,就更不要为难自己了。 这样说来,现在,我好像有点矫情了,但是矫情就矫情吧,我从来都不觉的自己是文人,我也不喜欢说假话,我又不是余秋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