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东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注日本地震东京电力公司核电站泄漏事件
montec007 2011-3-12 13:03
关注日本地震东京电力公司核电站泄漏事件
Nuclear energy accounts for 30% of the electricity generated in Japan. Fukushima #1 (Daiichi) Plant Unit Type First Criticality Electric Power Fukushima I – 1 BWR March 26, 1971 460 MW Fukushima I – 2 BWR July 18, 1974 784 MW Fukushima I – 3 BWR( MOX ) March 27, 1976 784 MW Fukushima I – 4 BWR October 12, 1978 784 MW Fukushima I – 6 BWR October 24, 1979 1,100 MW 9 = Turbine 13 = cooling system From Wiki: After the March 11, 2011 earthquake , Nuclea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reported that units 1 to 3 were automatically shut down , and units 4 to 6 were already in maintenance outages. Diesel generators installed to provide backup power for the cooling systems for units 1–3 were damaged by the tsunami; they started up correctly but then stopped abruptly about 1 hour later. Because cooling is needed to remove residual reactor heat, in Japan a nuclear emergency is declared upon cooling problems and therefore a nuclear emergency was declared—for the first time—when the diesel engines failed. Batteries, which last about eight hours, were being used to power the reactor controls and valves during the electrical outage. Japanese ground forces were said to be trucking generators and batteries to the site. Past midnight local time,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was considering venting hot gas from the reactor vessel number 1 into the atmosphere, which could result in the release of radiation. The Tokyo Electric Company reported that radiation levels were rising in the turbine building for reactor 1. At 2:00 JST ,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reactor was reported to be 600kPa (6 bar or 87 psi), 200 kPa (2 bar or 29 psi) higher than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t 5:30 JST the pressure inside Reactor 1 was reported to be 2.1 times the "design capacity." At 6:10 JST , the IAEA reported that unit 2 was also experiencing cooling problems. To reduce mounting pressure potentially radioactive steam has been released from the primary circuit, into the secondary containment. On March 12, 2011 at 6:40 JST , Chief Cabinet Secretary Yukio Edano stated that the amount of potential radiation would be small and that the prevailing winds are blowing out to sea. Measured radiation levels inside the plant control room were reported to be 1000 times greater than normal. Radiation levels measured at a monitoring post near the plant's main gate were reported to be more than eight times above normal. In a press release at 7 AM (local) March 12, TEPCO stated "Measurement of radioactive material (Iodine, etc.) by monitoring car indicates increasing value compared to normal level. One of the monitoring posts is also indicating higher than normal level." 不知道这个应急用的柴油发电机,当初设计时有没有考虑到会被海啸给废了? 现在说要加注海水和硼酸的办法来冷却中止核反应,却偏偏遭到又一个大的余震,真是祸不单行。 为什么用氢气做发电机的冷却剂? Hydrogen is frequently the gas of choice for removing heat from high power generators. Hydrogen has a high heat capacity and, therefore, removes excess heat efficiently. Hydrogen also has a very low viscosity (or windage), thus allowing higher capacity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while maintaining efficient cooling. From Wiki: The flammability limits (4-75% of hydrogen in air at normal temperature, wider at high temperatures ), its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at 571°C, its very low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 and its tendency to form explosive mixtures with air, require provisions to be made for maintaining the hydrogen content within the generator above the upper or below the flammability limit at all times, and other hydrogen safety measures. When filled with hydrogen, overpressure has to be maintained as inlet of air into the generator could cause a dangerous explosion in confined space. The generator enclosure is purged before opening it for maintenance , and before refilling the generator with hydrogen. During shutdown, hydrogen is purged by an inert gas, then the inert gas is replaced by air; the opposite sequence is used before startup. Carbon dioxide or nitrogen can be used for this purpose, as they do not form combustible mixtures with hydrogen and are inexpensive. Gas purity sensors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end of the purging cycle, which shortens the startup and shutdown times and reduces consumption of the purging gas. Carbon dioxide is favored as due to very high density difference it is easily displaced by hydrogen. Hydrogen is often produced on-site in electrolyzers , as this reduces the need for stored amount of compressed hydrogen and allows storage in lower pressure tanks, with associated safety benefits and lower costs. Some gaseous hydrogen has to be kept for refilling the generator but it can be also generated on-site. As technology evolves no materials susceptible to hydrogen embrittlement are used in the generator design. Not adhering to this can lead to equipment failure. 沸水堆简介: Intro to BWR.pdf 核电站安全设计讲究多道设防“Defense-in-depth”,辐射性物质要从核燃料中逃到外界环境,需要经过很多重关卡。这次福岛核电站一号堆发生 氢气爆炸,并让铯137外泄,从目前网上可以搜寻到的信息看,整个事故链,最关键的一环,很有可能竟然是被人忽视的防波墙(seawall)。 地震来临,反应堆自动停堆,电网破坏,失去厂外电源。这个是Design Basis Accident,在设计考虑范围内。按照设计,紧急冷却系统(ECCS)启动,电源由柴油发动机提供。接下来,海啸来临,将柴油发动机毁坏。这个事故估 计在设计考虑范围之外——A Black Swan!此后,备用电池启动,通常只能持续4-8小时。此后,军方似乎提供了移动发电机和电池,未凑效。爆炸前,似乎又出现了一次泵的失效问题。亦有专 家怀疑,有可能在释放解压阀时解压速度太快,导致最后的爆炸。 BWR的安全系统: BWR的安全系统分主动与被动两类。被动系统从外到里有核安全壳(containment structure),压力壳(Pressure vessel),以及燃料包壳(fuel cladding)以及各种压力管道和设备所形成的被动压力边界(Safety Boundary)。 主动安全系统又分停堆系统和紧急堆芯冷却系统(ECCS)。停堆系统有控制棒(control rods)和堆芯喷芯系统。BWR 的四套ECCS系统:HPCI, ADS, LPCI, LPCS, 其中LPCI属于RHR的一部分功能。 福岛核电站一系列麻烦的开端在于柴油发电机停止工作。至此,所有的AC电源都没有了,唯一剩下的是DC电池。 下图(取自NUREG-1032)显示BWR 马克I型核壳电站断电后的事件发展图。资料来源: US NRC G.E. Technology Advanced Manual t0 = 0, loss of off-plant power and failure of diesel generator t1 = 6 hours, depletion of DC power; HPCI and RCIC inoperable. t2 = 8 hours, primary coolant heatup, release of steam; depletion of primary coolant inventory, loss of makeup. t3 = 10-11 hours, core temperature rises rapidly, resulting in core melt and vessel penetration. t4 11 hours, containment failure occurs nearly coincident with vessel penetration, either by loss of electrical penetration integration or by containment overpressure after high pressure core melt ejection. 也 就是说,根据反应堆安全分析,从柴油机失效开始,大概在11到13个小时内(视电池的工作时间定)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外部电源的话,堆芯熔化事件是很有可 能的。不幸的是,在BWR的设计中,这类事故并非设计基准事故(Design Basis Accident, DBA)。原因?PRA分析认为,CCDP在十的负五次方以下。 在福岛,移动发电机在12个小时内送达事故现场,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花了很大的力气才续上。 Event Tree for 1989 Brunswick 2, loss of offsite power. Conditional Core Damage Frequency: 3.6E-5. BWRs have such a large number of motor driven injection systems that a loss of electrical power implies loss of injection capability. This is why, station blackout is consistently identified by PRAs to be the dominant core melt precursor for BWRs. Operators have to be prepared to deal with the effects of a loss of and restoration of ac power to plant controls, instrumentation, and equipment. Although loss of all ac power is a remote possi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the problem both in training of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design. 看来BWR的设计缺陷还是比较明显。 核电站安全设计讲究多道设防或纵深防御 Defense in Depth,有如战役防御,攻破了第一道防线,还有下一道,再下一道,再下一道。 日本的核电站设计,显然是抗震设计的,据说也是抗海啸设计的。但是,抗地震 + 海啸的设计?可能没有。 业内谈Common Cause Risk,同源风险分析,有一段时间了,可是真正实现起来,似乎还有难度。 这么多道安全防线,在同源风险作用下,N = 1. 最后成了马其诺防线,白搭! 更新: 据最新网上信息,备用紧急柴油发动机房竟然是放在厂房的地下室,海啸发生后,海水倒灌,把备用发电机给灭了。工程设计讲一个荷载组合,这次,大地震和大海 啸,两个都是极端事件,设计的时候估计没有想到,这两个极端事件,相关系数等于1!!! 虽然整个安全壳结构本身在强震作用下安然无恙,可是防波墙被轻易地突破了。多道设防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其诺防线,真是一个血的教训! 如果containment structure比安全壳还坏得早,怎么办?有没有这种可能?如何评估? update 03/23/2011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4日讯(记者 李雨思 实习生 李方) 中国核电之父欧阳予揭秘真实核电:究竟安不安全 欧阳予院士分析说,在这次日本大 地震 中, 福岛核电站的管道、设备受到强烈地震而断裂、破坏,致使给水送不进反应堆。再加上应急柴油机发电的供油管线也被海啸破坏,致使应急安全注射水的水泵断电而 不能运转,安全注射水注不进反应堆。反应堆堆芯燃料棒失掉冷却而烧坏,乃至熔化,从而发生严重事故。蒸汽管道破裂又使放射性核素碘-131和铯-137等 泄露出去。而堆芯中密封核燃料的锆包壳管,在温度超过400°C后产生锆-水反应,放出大量氢气,氢气泄漏到环境中燃烧,发生化学爆炸,致使某些厂房倒塌。 看来地震本身还是对设备产生的破坏!继续跟踪。
个人分类: RnR|6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佛祖保佑日本人民吧!
热度 5 王铮 2011-3-11 23:57
听说千叶一带地震,我立即给我的朋友,筑波大学的冰雹教授发了email,没有信息。他13日要来中国,希望他提前来了。 晚上先后收到两封同学的信,王同学说: 有人同谢裕龙联系上了吗?我电话打了好几次,都不通。谁要是联系到他,请通报一下。 张同学说: 东京电话都打不进去,忙音。 希望我在日本的同学朋友看到我的博客,给一个消息。不管你是福冈的,东京的,京都的,还是仙台的。 佛祖保佑! 梁光烈致电日防卫大臣:愿提供救灾帮助 日本,挺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24 次阅读|6 个评论
北京漂浮姑娘与东京浮游少女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11 09:14
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3/11/c_121173942.htm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45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朋友送来北京与东京的地铁图,感叹差距
热度 4 liwei999 2011-3-3 17:33
朋友送来北京与东京的地铁图,感叹差距
。 北京地铁就没有考虑到换车。那个西直门站就是个“鬼门关”。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286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世界第一高塔 634米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2 12:18
东京"天空树"铁塔在高度达到601米的时候已超过中国600米高的广州塔成为世界第一高塔。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3/02/c_121137902.htm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日本:银座的日夜(照片1)
SNPs 2011-1-12 11:56
去日本渡假几天,住在银座附近。赶在大雪封了亚特兰大机场以前回到家,不过这几天美国南方大雪也让我们出不了屋,学校停课三天。我们也乐得在家倒时差。 去看了一场日本歌舞伎(Kabuki)表演。 来看演出的绝大多数是上年纪的老人,看来他们的“传统戏剧”也有年轻一代不感兴趣的问题? 演出三个多小时,中间休息两次,许多观众都在外面(戏院里面也有)买了盒饭带来吃。 我们则是看完演出才出去找东西吃。
个人分类: 旅游摄影|4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到东京
yanzhi 2010-12-14 11:16
几天前,我乘巴基斯坦航空来到了东京。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风俗。路边没有垃圾桶,但是路上却异常干净。还有女生特别抗冻,刮大风也要秀美腿,真是佩服。这里的神社特别多,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去神社拜祭的人也络绎不绝。据说这里的神特别灵,所以学生考试之前都会来朝拜;年轻人求职也会来许愿。不多说了,附上我的照片,给大家一饱眼福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飘啊飘
gl6866 2010-9-16 20:02
飘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大都指的是在大城市寻找个人发展空间的人。有农民工也有大学生。例如北漂就是典型的飘的现象。北漂们尚未在北京扎下根,而且数量比较庞大,所以也称北漂一族。指的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即传统上的北京人)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他们来京初期都很少有固定的住所,搬来搬去的,给人漂乎不定的感觉,其自身也因诸多原因而不能对于北京有更多的认同感,故此得名。还有的人是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没有去所分配的外地而在北京找到工作,有的人则是从外地高校毕业后,离开最初的工作单位而前来北京寻得岗位。尽管他们实现了就业,但是,从就业所在地与户籍所在地相分离这种视角来看,他们仍然属于漂的一族。这些人几乎都是青年人,多数人往往具有一定学历或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他们主要寻求在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一展抱负。他们聚在一起时不免也相互问问各自的老家什么的日常话题,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如果能够互相帮衬,会在超大的北京城里找到一点点认同感,至少能积累一点人脉。 实际上,不仅在北京,其他国家也有这种情况,例如在日本的东京。人们闲谈的时候常常会问到:你是哪国的?这里所谈到的国,不是国家的意思,指的是故乡。这与古代日本小国林立应该有关系吧。日本人问哪国人就相当于中国人问你的哪里人。无论是北京还是东京,基本上都是移民城市,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不是出身于繁华的大都市。就是在东京都内,真正的东京人是把自己称为江户子,因为东京在1868年之前是称为江户的。这与中国一些北京人为了表示正宗,喜欢说自己是老北京,祖宗八辈儿都在皇城根下长大的有点相似。 与飘在北京和飘在东京相比,问题的共性在哪里?这些飘们到这样的大城市容易吗?任何一个漂泊者都会抱着憧憬知道旅程辛酸的。所谓京城大,居不易,也应该是他们都曾有过的共同感受。北京的房价已使大部分北漂望尘莫及了,那么东京的呢?回望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东京等大城市的劳动者有70%左右是从农村来。如今,日本NHK电视台经常在周末播放难忘的歌谣、记忆中时代的歌、我心中的演歌的专题晚会节目,这些歌曲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反映当年日本外地移民生活的。比如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北国之春》、《啊,上野车站》、《母亲的叮嘱》等歌曲,就完全是为移民、为农民工谱写的歌曲。 日本外地移民飘入大城市后,怎样对待高房价、高生活的压力呢?说到这个问题,在日本,人们是按照居住的房屋水平来划分阶层的。日本的住房分为五级:一是阿帕头,就是两层结构的木造房屋,是比较差的,居住在这里面人也是经济上最为拮据的人;二是团地楼区,建筑年代也是比较久远的,居住在这里面人大多是负担较重的工薪阶层;三是公寓式楼房,相对就比较好;四是一户建,就是我们中国所说的独家小院,居住在这些地方人,生活的水准在不断提升;最后就是现在最为时尚的塔楼,也就高层公寓,设施是最好的,居住在这里的人相对来说处于日本社会的上层。这五种住房,也可以说划分出了日本社会的五大阶层。 刚刚漂到北京和东京等大城市的外地人,特别是准备寻找工作的人,一般都是先居住比较简陋而便宜的房子里来,如在日本就先住在阿帕头里面。在北京就是住在城乡结合部、与人合租房子,而现在又有了蜗居在由大房子分割开来的鸽子笼里。然后,伴随着自己在大城市的发展,再不断地改变居住条件。至于高生活的压力,只要放弃那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就会很容易得到解决。例如,一位从日本青森县农村到东京来做清扫工的人,他每三个月左右,就会用打工挣下来的钱到国外去旅游一次,他认为这种生活比起家乡的生活来,充实快乐。所以,我感觉说到外地移民的压力,有许多应该是对社 会错误的期望值带来的。那么,无论是哪里的飘,如果有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精神方面以及那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值的。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34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跟随
zhangjc85 2010-7-21 13:52
已经来北京有将近两周的时间了。时间过的很慢,慢到可以让我感受到它擦过我是留下的痛感。这时候我知道我还没有麻木;我害怕这种痛感消失时,我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奴隶,行尸走肉一般。 跟随,我跟随我的心来到北京,因为这里有我所期待的人; 跟随,我跟随北漂大军挤进首都,虽然早知这里并不是天堂之门; 跟随,我跟随上班族公交地铁,但是可怜的交通已忍无可忍; 跟随,我跟随我若即若离的梦,梦里执子之手,誓死不分; 跟随,北京跟随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不适宜生存。 跟随,众生跟随众生,城市不堪重负,众生足下无根; 什么时候人们不再跟随,不再盲目,追逐所想所爱,自由翱翔。跟随可以让人不孤单,但是我感到的是无限的悲哀和孤独!可能我还是会选择忍受和等待,但是这里不是我的乐土,终有一天我要逃离这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8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东京房价
shenxzh 2010-4-30 21:36
住在白金台国际公寓,经常在信箱里面会收到一些广告。广告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饭店的广告,另一类是房屋的广告。就留心了一下东京的房价,今天正好手头又看到一个,就把这个拿出来和北京比较一下。 房子离白金台地铁口3-4分钟,楼高四层,每层三套,一共12套房子,结构类似于中国的三室一厅,房子面积(写的专有面积,不知道使用面积还是建筑面积)101.77平方米,价格7500万日元。差不多70万日元一平米,按照当前的人民币汇率,70万日元相当于5万人民币。 白金台是东京比较有名的富人区,住着很多大公司老板和高管、政府要员、影视明星。因此这个区域的房价差不多代表了东京房价的高端。而且房子是现房,整个装修也是全部到位的,可以带着行李就能入住和生活。而且里面有一条最为引人瞩目,买了该房子拥有土地的所有权。日本房地产商人在细节上做的比较到位,买了这个房以后在该区域生活所需要的每一笔经费,包括自行车停放费都会标清楚。 国内的房价现在每天在涨,北京的均价也到了2万左右,最贵的房子现在也不知道了多少了。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国内的房子土地都是70年的使用期。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别。 在比较一下东京和北京的收入差别,这里一个打工的,类似于中国的小时工或者农民工,一般是1000日元每小时,70人民币。学生打工也差不多是这个标准,而且都是纯粹没有技术要求的活。北京按照10元每小时应该差不多,也就是每天工作8小时,月工资2400。因此总体的差别是东京的收入水平相当于北京的7倍。他们买这个房子差不多相当于中国人买7000元的房子。 再说说银行贷款,这个细节不太清楚,只是一个在日本生活久的同学提过。他们买房子不需要首付,一般要求的话每月10万日元,过上30年差不多房子就是自己的。因此他们买房子其实并没什么压力。不过第二或者三套房子可能限制就很多。新加坡好像是一个家庭只允许有一套房子。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内房价很高,大家买起来都很吃力,可是房地产依旧很热,日本人买房子压力没有国内的人大,可是他们的房地产并不景气,很多房地产商人都是很热情的上门推销。思来想去可能反映了一个大环境的关系。经过很多年的积累,日本的福利制度现在已经很完善,不管什么人,都不会为生计而担心,最后实在没工作,政府也会有可靠的保证。国内就有点差别,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没有安全感,因此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买房子。社会大环境提供的安全感还不足以消除无房带来的压力。 说到这里顺便在提几句。国内目前很多城市的GDP主要就靠房地产拉动,很多城市几乎成了支柱产业。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支柱产业或者战略产业。个人认为,最好的战略企业是靠智慧或者科技去赚钱,其次做国际贸易,再次做生产加工。这些至少都为国家创造出了实实在在财富。而房地产本身不创造任何财富,只是通过这种产业拉动相应别的行业,因此将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产业是比较冒险的一件事情。有人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可能也有合理性。
个人分类: 坐井观天|62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东京夜景
lixuekuan 2010-3-6 17:13
2007年5月,去日本开会在东京停留,朋友在一个高楼饭店里宴请。天快黑的时候,隔着玻璃拍了几张夜景。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515 次阅读|5 个评论
地震搅梦
shenxzh 2010-2-17 13:24
干的事情和地震关系密切,整天处理的也是地震波的数据,幸运的是一直也没赶上过明显的有感地震。今天凌晨,在东京白金台的国际公寓倒是实实在在感受了一会。 昨晚睡觉的时候就1点多了,睡得迷迷糊糊被摇醒来了,醒来之后床还在晃,知道不是在做梦,是地震了。最先感觉到的是有点轻微的颠簸,估计是先到的P波,不过幅度很小,后面就是摇篮一般在轻轻的晃,应该是S波。听到隔壁的人好像从床上起来了,走了几步,可能是考虑要不要跑出去呢,别的房间的人好像都没什么动静。我呢,第一次清晰地感受这么明显的地震,对住的这个公寓的建筑质量也还有点信心,加上最近天冷,也就懒得动弹。后面所有动作都终于停下来了。睁开眼睛看了一下表5:08分,自己就估计地震的时间大约就是5点钟吧。不过当时想的就是要是这个地震比较远的话可就大了。 早晨一到办公室就问同事,他马上告诉我就是地震了,是一个4.7级的地震,4:59发生在东京的东南部。我上网查了一下,地震距东京的直线距离大约100米。不过对大多数生活在日本的人,好像对地震已经习惯了。他们每年会有定期的突发地震演戏训练。汶川地震中一个中学奇迹般的0死亡也说明这种训练是非常有效地。
个人分类: 坐井观天|3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京的昂贵婚礼仪式
shenxzh 2010-2-9 19:27
实验室有一个日本的博士后-出原君,关系比较好,人也随和,他还能说不少汉语,经常会一起聊天,有时候吃饭的时候也会让他叫上我。有一天问及为什么很多日本年轻人不结婚呢。也没说到什么具体的原因。不过说起了一点就是东京结婚婚礼仪式的成本很高。他告诉我东京办一次婚礼,一般需要500万日元(35万人民币),甚至更多。我听了倒是很纳闷,这么多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他举了个例子,说是有时候会把婚礼地点选在迪斯尼land,所用客人的门票都是要给买的。我听完这个就告诉出原君,他要在迪斯尼land举行结婚仪式,怎么也得把我请上。因此很多日本年轻人要准备结婚的话除了上班外很多还需要打一份工存钱。很多不喜欢这么做的年轻人估计可能就不愿意结婚了。我现在住的地方叫白金台,好像是东京的一个富人区,很多公司的头和一些演员住那边。边上有一个地方叫芳草园,好像提供很多婚礼的服务,老看到一些传单,上面的价格好像是很高的。 另外说到日本的年轻人,Osaka(大阪)和Tokyo(东京)的小伙具有很大的差别。Osaka-guy比较openFunny,而Tokyo-guy比较Cool。那我就接茬说应该东京的女孩子比较喜欢Osaka-guy吧,当时出原君的回答却是相反,东京女孩喜欢Cool的Tokyo-guy。我们openfunny的出原君看来不适合在东京找老婆了:)。
个人分类: 坐井观天|3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京浅草寺五重塔掠影
黄安年 2009-10-19 07:04
东京浅草寺五重塔掠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19 日发布 浅草建于公元 628 年,是东京最古老的寺庙,也叫浅草雷门观音寺,该寺正式名称为金龙山浅草寺。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仅次于京都东寺的五重塔,高 53 米,为日本第二高塔。浅草寺的五重塔,是在东京都内看到的唯一的五重塔,被大火烧毁后,使用近代技术改建而成现在的五重塔。 网上有网友告诫浅草寺的五重塔不能拍照! 因为阴气太重会损毁相机,导游可从未告诫不要拍五重塔,现场也有不少人破除这种说法 , 拍照留念 , 想来如果真的会损毁相机那么我的这架日产的 Nikon 照相机也就没有什么人愿意购买了。 附即时拍摄照片 8 幅。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81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游览东京浅草雷门观音寺外景
黄安年 2009-10-18 16:27
游览东京浅草雷门观音寺外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18 日发布 旅游团出团通知介绍 : 浅草雷门观音寺历史悠久的仲见世商店街,浅草寺创建于 628 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院。江户时代将军德川家康把这里指定为幕府的祈愿所,是平安文化的中心地。其中有本殿的天顶画、院内耸立的五重塔等景点。入口处挂着的红灯笼,是这里的象征,也是浅草寺的总门。写着雷门字样的巨大灯笼,直径 3.4 米、高 4 米、重 67 公斤。仲见世通是穿过雷门的大红灯笼、一直延伸到宝藏门的浅草寺参拜道的大街。约 300 米的路上,挤满了 100 多家店铺。有东京名点雷米花糖、偶人烧、炸糕、煎饼、丸子、江户玩具、和服、和式浴衣、不倒翁、扇子等土产礼品店。 不过网上关于雷门字样的巨大灯笼的重量和高度说法不一,无从判定。游览的面积不大但内容丰富 , 除雷门和正殿,还有五重塔、寺院,外面还有一座神社 , 第一次来游览的游客搞不清楚历史遗迹、游览、采购、寺院辅助设施的关系 , 如果不是回国后仔细比照还真容易搞混。 附即时拍摄的照片 16 张。 附网上介绍 ************************** 浅草雷门观音寺 雷门是浅草寺入口的大门,几经火灾焚毁,后于 1960 年重建。雷门正门入口处左右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二将,镇守着浅草寺。雷门相当于金龙山浅草寺的总门,红漆八脚门是典型的宽边瓦顶。被称为风神雷神门,对象着门安置在右边的是风神像,左边的是雷神像。雷门最著名的要数门前悬挂的那盏巨大的灯笼,高 3.3 米,重达 100 公斤。远远可见黑地白边的雷门二字,赫然醒目,着实为浅草寺增添不少气派。作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游名胜,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络绎不绝。 地址:东京台东区浅草 2-3-1 http://www.tuniu.com/places/4370 浅草雷门观音寺 浅草观音寺历史悠久,是东京最古老的寺院,明治时代被定为东京最早建立的五大公园之一。它的起源据传是在 1370 年前,一对以捕鱼为生的兄弟,打鱼时捞起一尊 5.5 厘米高的金观音像,被认为是观音显灵,人们在浅草修建寺院,把观音供奉起来。在东京,浅草的观音寺是游人必到之处,是著名的旅游点。 现在的浅草观音寺建筑群是在二战后重建的,寺院的正门 - 雷门,为黑色的瓦葺屋顶,下面有 8 根朱红大柱。门上挂着一只 4 米高的大灯笼,门上挂有一个醒目耀眼的雷门大灯笼,是该寺的标志。正殿供奉着金观音像,天井上有著名画家川端龙子和堂本的印象画《龙之图》、《天人之图》和《教华之图》。在东京众多的寺庙中,以浅草观音寺的香火最盛,即使是平常日,那里的庙宇塔楼牌坊,也游人如鲫。 进入里面,正殿前是宝藏门,即原来的仁王门,重建后因楼上藏有国宝《法华经》,改称宝藏门。浅草观音寺正殿内供奉着金观音像,六角堂位于正殿左面,为木造、单层、瓦顶的六角形建筑,造型别致、精巧,为东京稀有的室町时代塔。寺庙西南角耸立的五重塔,高 48.23 米,是日本第二高塔八塔,塔身灯光彻底通明,为寺庙增光添彩。 从雷门到宝藏门是一段石头铺的路,为参拜观音的必经之路,这就是著名的仲见世街。是东京最热闹的购物街之一,与日本的许多购物街区如道顿崛一样,横跨街区顶上盖了透明的顶棚,使这里无须风吹雨打太阳晒。街两旁有 86 家漆着朱红色门面的小店铺,出售供神用品、江户玩具、舞蹈服装、点心小吃和各种土特产品,据说这些店铺中许多是百年老店,久负盛名。这里多家小店都卖浅草的人形烧,是浅草最有名的点心。 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8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东京、京都、大阪未见小广告
黄安年 2009-9-23 21:03
日本东京、京都、大阪未见小广告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23 日发布 笔者在日本的六天里 , 没有看到街道上有什么到处乱贴的小广告 , 这确实是值得我们的北京管理层好好学习的 , 他们能够做到的 , 为什么我们北京做不到 , 像在天通苑城乡结合部小广告愈演愈烈,好端端的建筑物,站牌、过街桥被小广告贴得乱七八糟。我还看到有日本的老人专门检查街道上凡是不大干净的地方都要擦洗一番。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6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感于东京----北京行(2009年9月21日)
黄安年 2009-9-22 10:52
有感于东京 ---- 北京行( 2009 年 9 月 21 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22 日发布 我们的 6 天 5 夜日本行( 9 月 16-21 日),实际上在日本的旅游时间只有四天,第一天( 16 日)下午抵达位于大阪远郊区泉佐野市 Hotel Seagull 才下午 3 点左右,并没有安排什么旅游活动项目,在旅馆附近两个超市及附近路况见闻使游客了解大阪郊区的机会,在往日日本安排紧凑的旅行团是没有这么松懈的,当然对于旅行社来说却省下的一部分经费。 20 日上午安排参观秋叶原电器街和皇居外苑二重桥后,在 11 时前抵达银座开始自由行活动一直到 1630 集合,接着前往千叶县, 1740-1900 参观位于千叶县的一家大综合市场( MALL )后,我们在日本的旅游节目实际上已经宣告结束,司机将我们送到成田机场附近的马洛德国际成田酒店(这里紧靠机场外面)不到晚上 8 点,从这时起到 21 日下午 1515 (日本时间)乘坐 CA926 航班返回北京(计划北京时间 1810 抵达北京),这等于有大半天时间滞留在机场,如果 20 日当晚在成田启程回北京 , 则可节省在东京成田机场附近住一晚的费用和时间。 在五夜的日本之行中 , 住在马洛德国际成田酒店的标准间符合国际规范,其他的所谓标准间恐怕难说标准 , 不仅因为配套设备不齐全 , 而且由于面积过小。今天上午 11 : 45 分旅游团集合乘坐马洛德国际成田酒店提供的专用车驱车前往成田机场, 12 时抵达机场, 12 : 50 分办完行李托运、安全检查、出境等手续。我们的登机口在 46 号 , 为机场一翼最边的一侧 , 所以从出关到登机口要走 20 来分钟的路程。 CA926 航班 15 : 15 分起飞,登机时间是 14 : 35 分 , 这对于那些购买免税商品的游客来说 , 足有约两个小时购物。 笔者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成田机场上有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 , 如果说 , 以往机场管理者注视中国人的眼光主要集中在台湾、香港地区 , 但是现在则是中国大陆游客成为聚焦对象。在免税店里聚集了大批游客,而在游客群中 , 来自中国的游客最为抢眼,本来在托运行李时 , 许多游客来日本时的小包变成了大包 , 或者一个包变成了两个包。在通关后 , 又有不少旅客手里多了一两个免税袋 , 里面是刚刚从免税店里购得的烟酒和化妆品、食品及微小型日用品等。和我们同一个旅行团的一位来自秦皇岛的开店老板,一口气在免税店里买了两大包商品 , 他告诉我这次来日本总共花了三万多人民币。像这种消费能力确实对于日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现在每天都有北京、上海飞往日本的班机,而且飞机上几乎满员 , 无怪呼日本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日本旅游业要靠中国救日本。一些免税店还打出促销手段,例如在 Japan Duty Free 推出购物礼品券,凡购满一万日元以上 , 赠送一张 500 日元优惠券。 成田机场很大 , 和 1999 年我们曾在成田机场转飞纽约 , 在机场安排的旅馆住过一夜 , 次日飞往纽约,在那家旅馆里是可以直接办理行李托运和出关手续的。我注意到这次来到成田机场经过改建 , 面貌有不小变化。中国民航的飞机被安排在很边缘的地方登机( 46 号登机口) , 这很可能与日本方面低估了中国旅客不差钱来日本旅游的热情。在登机口的四位日本服务员中 , 没有一位会讲汉语和英语的 , 而且广播里也不播送开始登机的宣告 , 为让订头等仓和商务仓的旅客先进了等候的飞机 , 她们拿了一个牌子向每位坐着等候的旅客展示 , 嘴里讲的全是日语,结果还是搞得较乱,因为很多旅客听不懂日语,看来 , 日本也该有一个更好地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问题。 CA926 航班在 15 : 15 分准时起飞 机组人员的服务一般 , 饮料供应品种单调,一次性供应的主食使得旅客的选择面很窄,我们恰恰是最后轮到选择的一批,乘务员说 : 不好意思,您所要的已经没有了。在飞机上听到不好意思这句话 , 其实已经不止一次了。在我们选购唆使需要免税物品时,乘务员就说过不好意思,您所要的已经没有了。因为供应我们主食时很晚 , 还没等我们吃完 , 服务员就来收盘子 , 连句不好意思的话也没有。我们私下说:什么时候可以不说不好意思这样的话。 CA926 航班 18 点正即停留在首都机场卫星厅旁 , 在飞机上乘务员分发每人必填的健康申报卡 , 在日本进关时是没有的。下机后首先要经过检疫站检查 , 所谓检查主要是收看申报卡情况后再放行 , 接着进关 , 速度很快 , 因为没有按指纹和拍照这一套。随后取行李。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将护照交给旅行社返签。 我们所带的行李很少 , 所以搭乘民航班车首都机场 -- 上地线在天通苑北下站 , 这条班车每半小时发车一次 , 走机场高速北线 , 对于住在五环以北的居民来往首都机场是个福音。从首都机场到天通苑北只需 40 分钟(经二号、一号航站楼),下车后转乘 522 公家车就可到家。否则打车需要 60 元左右 , 乘坐轻轨机场线每人 25 元 , 到东直门下 , 还要转车到 5 号线终点站 , 不仅费用高而且时间上要用一个多小时。 在 522 车站遇到一位从事按摩职业盲人 , 看上去才二十几岁 , 他要回天通苑东一区 15 号楼 , 于是我们就带他坐 522 号到塔楼下车,然而交待给保安请保安带他去住所 ,15 楼有家按摩店 , 里面有四位盲人从事按摩,他是在按摩学校学了三年后毕业,来这里从业已经两年 , 月薪保底 1600 元 , 包吃住 , 按摩按照次数提成,所以生活负担上问题不大 , 由于什么都看不见 , 外出活动不方便,日常生活基本过得去。他告诉我在天通苑的盲道都给汽车和小贩堵死了 , 走不了 , 他外出只能就人帮忙, 21 日他到延庆东关看同学,晚上才回来 , 由 919 到得胜门 , 乘 2 号线转 5 号线到终点站转 522 公交车回家。 在日本几天里 , 我们没有听到一句关于日本 8 月底到 9 月底发生八级大地震的传闻 , 安全返回北京可以说明一切 , 至于 9 月底前会不会有大地震 , 到时间也就说明一切的。其实要准确预报何时发生大地震目前还没有这个科学水平。 22 日上午 10 : 30 分 , 东小口镇防疫部门打来电话 , 询问从东京回来后感觉怎样,我们说一切如常,并要我们注意身体 , 七天内尽量少外出在公共场合活动 , 有情况和他们联系。这才使我们想到 , 防 H1N1 的跟踪速度之快 , 昨天出关时我们填报了地址和电话已经转到了东小口的天通苑了 , 有了这样的群防群控队伍,相信有办法将疫情的扩散大大降低。我还想到昨天我们在成田机场和飞机上并没有看到有戴口罩的旅客。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4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京的樱花时节
wanghecheng 2009-2-27 09:30
北方还是雨雪交替,而东京的樱花已经悄悄开放。经过一夜长途跋涉,2009年2月26日早5点30分来到了东京.因携带物品较多,对东京火车站又不熟悉,在几位热心旅客的帮助下,终于搭乘了去往成田的电车。 时候虽然还是早春,但路边的樱花已经含苞待放,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因日本的北方还飘雪,要4月下旬樱花才能满开,日本的樱花是按照季节由南到北依次开放。 6年多的海外生活,我相继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从事了研究员的工作。多年的风风雨雨,印记了我不屑的奋斗,也昭示着充满希望的明天。 在新东京国际机场,巧遇一位归国的留学人员---东北某航空学院的王老师 (1965年生),2002年王老师取得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沈阳的东北大学,后转入航空学院,被聘为教授。2008年12月,作为研究员他又来到了日本东北大学,此番是结束了三个月的研究工作后,清爽归国。多年在外,对国内的情况知之甚少,王老师给我介绍了国内许多情况,面对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感到十分欣慰。 正应了那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双城记
自我源于思考 2008-10-12 19:39
今天出差回来,路过南京博物馆,便进去看了看,没有想到碰上了亚洲行为艺术展,里面更多的是光和影的作品。即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着现代的生活。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揭示着人独处时的内心复杂性,体现着在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中伴随着精神上的彷徨、压抑、挣扎,甚至于达到了窒息的程度。作品中也有宇宙星云的爆炸,未来的美好,还有的作品以宗教和历史为体裁,把现实与历史、精神与生活联系起来。其中的一部作品吸引了我,名子叫《双城记》,作者是曹恺。 乘坐超音速飞机,从南京飞到东京,只需很短的时间。苍茫的夜色,迷离的霓虹,匆忙的车流,飞驰的地下铁,除了文字标志的不同外,都那么相似;更难以分辨的是在涌动的人流中,全都是一样的黄皮肤、黑眼睛。 然而南京有大屠杀纪念馆,东京有靖国神社。历史的血迹从南京拖到东京,从1937年拖到今天。正因为这条长长的血迹,使得各个大城市都有日本留学生,而南京则没有;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南京也是少之又少。 作者说,南京是东京的伤城,东京是南京的仇城。 我到南京已经有三年余,但那种历史的沉重感依然压在我的心头。上一代遗留下来的荣耀我们不会忘记,上一代遗留下来的仇恨我们也要铭记下去吗?包容的中国,如何对待昨日的屈辱?那些二战战犯的牌位会一直呆在靖国神社里吗?南京与东京有握手言欢的那天吗? 南京与东京的人们都在为各自的工作忙碌着,都享受着各自的闲暇,有各自的快乐与苦恼。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南京人与东京人差别多大呢?然而作为不同的国家公民却要把对方放到内心的阴影里去。 我想到日本与美国,两个在太平洋战争中厮杀不休的对手,为什么在战后纪念二战活动中能够从各方面合作,且双方的士 兵也能够坐下来握手交谈?我的答案是尊重,在战后,敌对的双方相互尊重自己的对手。那么南京和东京呢?我们尊重对手了吗?我们获得对手的尊重了吗? 诚然,东京曾经得到了徐永昌将军的尊重,1945年9月,徐永昌将军在密苏里舰上作为中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次日在东京看到社会秩序井然,不禁感慨说:日本之兴,计日可待。而我们的国民对日本除了仇恨之外,有过真正的尊重吗? 我们虽然战胜了日本,但赢得日本的真正尊重了吗?而其中的原因难道仅在日本一方吗?
个人分类: 文学|400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