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终生学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读博记语(503)-终生学习与潜心研究
zjzhaokeqin 2019-5-16 09:52
读博记语( 503)-终生学习与潜心研究 读科学网 罗汉江 博客 《 计算机学院教师交流发言稿 》 (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1666-1178872.html   ) , 记语与评论如下: “1)规划科研人生,保持年轻科研心态 ...,... 真正做到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2)耐住寂寞,潜心研究,厚积薄发。 ” 评论: 学习是创新之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29317-904638.html
个人分类: 读博记语|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
热度 15 sqdai 2011-3-21 08:08
什么样的人有学问?对于这个问题,钱伟长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我有很多 20 年前、 40 年前不懂的东西,现在还不懂,我有功夫再把它们拿出来解决,有的解决了,我觉得就是很大贡献;有的没解决,有时晚上还经常在想,怎么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不要紧,将来有人解决。 学问就是这样,应该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 。 ”(《大学教师必须搞科研》, 1993 年 5 月)。这段话太有辩证内涵了!我与青年朋友谈话时,每每引用这些话,听者莫不发出会意的笑声。笑声中悟出: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一定是没有学问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再来听听大哲学家罗素是怎么说的:“ 苏格拉底胸怀坦荡地承认 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 。归根结底更重要的是人应该求知。对利害得失无动于衷的探索就是善 。 ”你看,两千多年前,这么有学问的苏格拉底就承认自己的知识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也就是说,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这才是大学问家的风采! 大凡认为自己知识渊博而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人,必定没有多大学问。一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么!只有承认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才会有出息。承认后怎么办?罗素告诉我们:“应该求知”,这是唯一的良策;而且,进行孜孜以求的探索时必须对利害得失无动于衷,这就是善!恕我孤陋寡闻,我还从来没有把无私无畏的求知当作一种“善”,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不是追求真善美吗?最容易起步的做法是好好学习,因为这是善。 大家已经知道了大学者勤奋苦读的许多范例。这里举一个理工科学生不太熟悉的文科大学者的例子:以民俗学和红学享誉文坛的散文家邓云乡。他一辈子著述颇丰,有二十几种著述,诸如《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清代八股文》、《清代物价三百年述略》、《红楼风俗谈》、《百年商务话旧》、《中国葬礼历史演变》、《李清照词简说》、《水流云在书话》、《云乡话食》等等,涉及领域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著名学者冯其庸问邓云乡:“你文章如泉涌的秘诀何在?”邓云乡的回答是:“ 只有一个笨办法:天天写,也天天读 。 ” 面对知识的海洋,要成为有点学问的人,除了天天读,终生学习,别无它途。 还是引用钱伟长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可能有人说我这个钱伟长是有才能的,其实不然。我愿意不隐讳地告诉青年朋友们,如果我曾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点成绩也确确实实是用艰苦学习、不懈努力取得的。 …… 这几十年来,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也无论条件好坏、环境优劣,我都一直是尽力而为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 任何人,不管他的天资如何,成就多么大,只要停止了努力就不能继续进步。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落伍;长期不努力,那就必然完蛋 ! 正因为我坚守这个信念,二十多年来虽然经受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我从未放弃过努力,所以我自信在专业上没有掉队。”(《天才出于勤奋》, 1980 年 7 月)。 青年学人应该效仿优秀前辈,矢志不渝地终生学习。 写于 2010 年 2 月 22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7774.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6285 次阅读|12 个评论
学习漫谈(4):“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
sqdai 2010-10-15 05:56
什么样的人有学问?对于这个问题, 钱伟长 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我有很多 20 年前、 40 年前不懂的东西,现在还不懂,我有功夫再把它们拿出来解决,有的解决了,我觉得就是很大贡献;有的没解决,有时晚上还经常在想,怎么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不要紧,将来有人解决。 学问就是这样,应该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 (《大学教师必须搞科研》, 1993 年 5 月)。这段话太有意思了!我与青年朋友谈话时,每每引用这些话,听者莫不发出会意的笑声。笑声中悟出: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一定是没有学问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再来听听大哲学家罗素是怎么说的: 苏格拉底胸怀坦荡地承认 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 。归根结底更重要的是人应该求知。对利害得失无动于衷的探索就是 善 。 你看,两千多年前,这么有学问的苏格拉底就承认自己的知识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也就是说,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这才是大学问家的风采! 大凡认为自己知识渊博而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人,必定没有多大学问。一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么!只有承认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才会有出息。承认后怎么办?罗素告诉我们:应该求知,这是唯一的良策;而且,进行孜孜以求的探索时必须对利害得失无动于衷, 这就是善 !恕我孤陋寡闻,我还从来没有把无私无畏的求知当作一种善,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不是追求真善美吗?最容易起步的做法是好好学习,因为这是 善 。 大家已经听了大学者勤奋苦读的许多范例。这里举一个理工科学生不太熟悉的文科大学者的例子:以民俗学和红学享誉文坛的散文家邓云乡。他一辈子著述颇丰,有二十几种著述,诸如《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清代八股文》、《清代物价三百年述略》、《红楼风俗谈》、《百年商务话旧》、《中国葬礼历史演变》、《李清照词简说》、《水流云在书话》、《云乡话食》等等,涉及领域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著名学者冯其庸问邓云乡:你文章如泉涌的秘诀何在?邓云乡的回答是: 只有一个笨办法:天天写,也天天读。 面对知识的海洋,要成为有点学问的人,除了天天读,终生学习,别无它途。 还是引用 钱伟长 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可能有人说我这个钱伟长是有才能的,其实不然。我愿意不隐讳地告诉青年朋友们,如果我曾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点成绩也确确实实是用艰苦学习、不懈努力取得的。 这几十年来,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也无论条件好坏、环境优劣,我都一直是尽力而为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 任何人,不管他的天资如何,成就多么大,只要停止了努力就不能继续进步。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落伍;长期不努力,那就必然完蛋! 正因为我坚守这个信念,二十多年来虽然经受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我从未放弃过努力,所以我自信在专业上没有掉队。(《天才出于勤奋》, 1980 年 7 月)。 青年学子应该努力效仿前辈优秀学者,矢志不渝地终生学习。 写于 2010 年 2 月 22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7774.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853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