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杨禄魁国画新作——“之江一瞥”
yanglukui 2010-8-21 16:37
个人分类: 艺术生活|3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禄魁国画新作——“之江一瞥”
yanglukui 2010-8-21 16:35
个人分类: 艺术生活|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气势磅礴的国画“海阔天空” 外两幅
kd652 2010-8-2 11:25
在大连艺术博览会上,国光先生的力作海阔天空很引人注目: 紫气祥瑞颇具动感: 大寿桃令人垂涎: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6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画“袁安卧雪”及其传说
kd652 2010-7-29 17:34
袁安是东汉时的一个大官儿,即当过司马也当过司空,所谓位列三公,属于国家领导人级别的干部,《后汉书》中专有一章记述。话说袁安未发迹时,有一年洛阳雪灾,县令出巡视察灾情,见各百姓都扫雪出门营生,惟独袁安家大雪封门,以为袁安冻死在里面了。县令除雪破门进屋,只见袁安高卧在床,没有冻死,只是差不多快饿死了。县令问他为什么不出门觅食求助,他说大雪成灾,各家都难,不好去打扰别人。没想到这样卧床高睡竟然让县令大为感动,认为他道德高尚处处为别人着想,为此推举他做了孝廉。在汉代被推举为孝廉,就是有了做官的资格,相当于在后世中了举。 (图引自网络)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6031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墨画葡萄赏析
kd652 2010-7-29 15:08
在大连艺术博览会上见有水墨画葡萄,形态逼真: 作者姜海清现场作画: 再看一幅: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13787 次阅读|1 个评论
【图片】2010届美术学研究生毕业创作展(1)
gaojianguo 2010-6-3 22:20
这些画没一幅是我画的,呵呵。我虽然不懂美术,也不会画画,但这些美术作品还是给了我不少想象(胡思乱想的不少~)。美术是一种抽象的艺术,艺术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有时问作品的作者他画的是什么的时候,也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或许就是艺术之美吧。 下面是美术学院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每幅画都是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代表。当然,如果这些作品不能够回归生活,对我这样的门外汉而言反而没了情趣。 是碉堡?还是民宅? 大风车。 荷花少女。 这幅画叫流转,谁懂其含义? 时尚女孩,右下角是哪种植物? 逛街的女孩,还是刚下课的大学生? 这幅画是临摹谁的作品? 如果您喜欢以上作品,不讨厌这篇博文,不用推荐,不用点评,请按一下下下面的按钮投我一票。没办法,博客大赛都快结束了,也没几个人给我投票,~~~~(_)~~~~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画牡丹
kd652 2010-5-23 07:13
先看一幅齐白石画的牡丹花: 看齐白石画的牡丹花像是在微风中,给人很舒适的感觉。 看下面这幅,从大连展会上求得的,感觉画的还算工整: 某画室里的牡丹,画的够熟练了: 再看某名师画的牡丹: 立体感十足,枝头上附着一只“刀郎”,又增添了“生气”,在我的古董CRT荧屏上显示,效果简直棒极了! 还看到过一幅“风牡丹”,动感十足: 感觉这风够大的了。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1344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画十大古代美女
xupeiyang 2010-5-9 21:05
请见 http://msnphoto.eastday.com/slideshow/20100509_1/index1.html   二、西施,出生诸暨浦阳江东面金鸡山下郑家,外祖母姓施,住在江的西面苎萝村,西施寄住在外祖母家,幼时常在江边浣纱,至今苎萝山下江边石上,还有王羲之写的浣纱两字。天生丽质,为谋复国、忍辱负重,体现了一个女子的高尚情操,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浣沙有沉鱼之美一说。 西施是我家乡人,我们那里的人最爱说一句话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们家乡就是美女多,你去那里旅游一定要去住西施宾馆,选服务员的唯一要求是18岁-22岁的美女。 日本的美男子前去朝拜西施,看着看着西施美女就哭了,问他们为什么呢?他们说西施实在太美啦,再问他们西施美在哪里呢?都说不知道。 全世界最丑女人----东施也在我们家乡呢,你一定知道 东施 效顰的典故吧?但 你最好还是亲自去考察一下,因为我们家乡你很难找到比东施更丑女人啦。你也别去那里看男人,因为那里的男人没有一个好看的,原因未明,等我退休了,回老家去专门研究这个问题。 东施 丑女名。相传为美女西施的东邻。后以泛称丑女。 清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将西子笑 东施 。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2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紫气东来
lixuekuan 2010-5-9 16:38
拍了两张紫藤,学着使用PS做了两张国画,比较喜气,送给各位!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17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诗画中的蛙
李丕鹏 2010-3-2 22:48
蛙儿的栖息离不开水,我们人类从远古起就依水而居。因此,蛙和人始终自然而然就成了邻居。在30多年前现代化农业传入中国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前,邻里关系还是非常友好的。大家相安无事,更有蛙儿给酷热的夏天带了歌声,让人们能听到大自然的美妙乐曲。 蛙儿很小,既不像牛马猪羊狗儿为人民直接服务,使人歌功颂德;也不如狼虫虎豹直接危害人命,让人敬畏惧怕。因此,很难入文化人的法眼。但也偶尔入诗词进画作,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蛙》和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等著名国画大师的蛙图 从网络收集一些诗词和名人画作分享!!! 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查慎行 雨过园林暑气偏, 繁星多上晚来天。 渐沉远翠峰峰淡, 初长繁阴树树圆。 萤火一星沿岸草, 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 解事人稀莫浪传。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齐白石 缘何些许入班门,又作丹青砚上尊。 十里清泉蛙声起,燕支濡墨落梅痕。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潘天寿 经旬不住苏端雨,空斋寂寂独闭户。 早寒晚寒浸肌肤,篱外凝云合堂庑。 懒蛙厌湿上石头,瞠眼不语撑爬苦。 寻山借驴久未曾,何日泥干春煦煦。 ------------------------------------------------------------------------ 照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4532 次阅读|4 个评论
书与画的一体,嘿嘿
tangwei 2010-2-22 19:08
个人分类: 墨色春秋|2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荷花、鱼和扇面
tangwei 2010-1-26 14:01
个人分类: 乱抹丹青|2736 次阅读|4 个评论
印象派中国画,嘿嘿
tangwei 2010-1-14 13:08
个人分类: 乱抹丹青|3200 次阅读|2 个评论
牡丹
tangwei 2010-1-12 13:33
别看那使人愁的芭蕉了,看看艳俗的牡丹吧,第一次画,很难看吧:)
个人分类: 乱抹丹青|292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芭蕉
tangwei 2010-1-11 13:56
个人分类: 乱抹丹青|2807 次阅读|4 个评论
草稿
tangwei 2010-1-4 15:16
个人分类: 乱抹丹青|28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应景临摹一个石菊,及临圣教序
tangwei 2009-10-30 20:45
初临圣教序,不得要领。。。
个人分类: 墨色春秋|3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建果老先生的艺术人生(一)
BobXi 2008-12-14 16:04
杨建果老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辈,他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经常鼓励我们年轻人,很有幸我和老先生一直有来往。一直想为老先生写点东西,最近看到有人已著博立说,我就借来,撰写在我的博文中,保持原稿的风格,在此也向这位朋友表示感谢! 沧桑半世纪 杨建果出生在西安市长安区一个书香门第。19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原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科学习。受教于徐悲鸿最得意的弟子油画大师吕斯百、国画大师贡胄、著名美学家洪毅然等。它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1956年以品学兼优的成绩经党委研究,并报教育部备案,准予提前毕业留校工作。照理说,他的人生应该充满了鲜花,师生们对杨建果的艺术建树也充满期待。然而,他却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的人生沧桑。 杨建果两岁多时,身为小学校长的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紧随其后就是母亲改嫁。不仅,母亲也因病离开人世。丧失双亲的建果在祖父母的陪伴中艰难地长大成人。大学毕业留校后,分配在学院审干办公室工作。一九五七年,一场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学院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面对大学里铺天盖地的大字板,面对一些过激言论或不实之辞,出于对党的朴素感情,他和几位同事坚持说理、弁论,不料一时间竟成了众矢之的。二十多天的激烈争弁,几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反右斗争开始后,他们又一夜间成了全院的英雄人物,大会小会,发言、录音,连吃饭时都在全院广播着。然而,就在后期的整党中,由于自己坦诚地向党表白:其实,那时自己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阶级斗争。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想一边辩论,一边给党组织提意见呢!就是这么一句实实在在的交心话,谁知竟被说成严重关头,立场不稳;同样是一夜之间,竟由英雄跌入深谷,背上了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从此,他便开始了他半生的敌人同志的生活历程。1958年,由于祖父母年迈,作为独孙的他,经组织联系,调回长安。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时为《长安日报》社编委的杨建果,因有意延误一系列刊发亩产万斤的卫星稿件,跟不上政治形势,而被一度停职。要不是陕西省委的及时批示,还几乎被开除党籍。不久他又被借调乡镇中学教书,而且一借就是11年。文革结束后,他先后到长安师范、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最后被调到区外事办公室,也就是后来的旅游局,直到退休。上世纪80年代,杨建果正值盛年,艺术创作日渐成熟,然而相濡以沫的老伴却突患癌症。就这样,杨建果钟爱的艺术事业,始终处于一种动荡和游离状态。 由于政治上的不公正待遇,由于作为医生的祖父抗日战争期间曾给皇甫军校高级军官多次治病,由于老伴的原因,后来又由于院长儿子的原因,总之,杨建果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理由,选择对艺术的放弃。但是,杨建果在内心深处却一刻也没有放弃。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动不了笔,就看画册,读画论,看展览不教一日闲过! 长安宾馆建成开放后,他有一年多时间处于被迫闲置状态。他干脆关起办公室的大门,给窗户玻璃上糊上报纸,一个人静静地翻阅关中史志,并抽空进行书画创作。这中间,他通读了《关中胜迹图志》等大量书籍。当上级派人拿着详细的旅游资料调查提纲座谈时,他面对各种问题,未带任何文字资料,却对答如流,被某领导戏称为杨建果答记者问,他还创作了数百首诗词散文。办理了暂时离岗手续后,他更是如鱼得水,背上相机,遍访周围名山大川,带着无限深情进行山水画的创作。攀险峰,探幽谷,觅山魂水魄;抚绿涛,披流霞,揽日彩月华。便是他这一时期的生活写真。老伴病重住院期间,他就伏在病榻边翻检艺术理论书籍。为了探索中国书法艺术的变形规律,他先后临书了唐诗900首,宋词721首,元曲300首,唐代女词人诗词选以及上下两部中国古代旅游散文选,巴掌大的字,四尺宣纸,日日不断,叠起来高可等身。闻名中外的法门寺发掘后,他以他的专业和学养优势,无可争议地成为法门寺总体规划的主要执笔撰稿者。1990年,他在《中国古建园林技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中国传统建筑彩绘源流初探》,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有证可查的历史上溯了3000多年。但是,他在书画创作方面的艺术成就,他作为法门寺总体规划设计者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历经半世沧桑,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被专家、被社会悄悄地发现和承认。
个人分类: 名家赏析|5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绝·粗读《孟子·梁惠王章句》
刘玉平 2008-10-13 12:01
七绝粗读《孟子梁惠王章句》 (一) 行当仁义非言利,偕乐黎民亦圣贤。 何必半之讥百步,民安自不罪凶年。 (包含行仁义而非言利、与民同乐、五十步笑百步、罪岁凶年等典故) (二) 当为天下乐忧先,仁智邻邦计略篇。 德政济民离水火,清心寡欲勿流连。 (包含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仁者能以大事小、智者能以小事大 , 水深火热,流連之樂、荒亡之行等典故) 图片URL: http://image.ucloo.com/v5/2008/03-27/1686313.jpg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5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绝·叹深秋
刘玉平 2008-10-13 10:38
凄风冷雨中,秋已渐深,不觉又虚长一岁,感叹而作: 七绝叹深秋 ( 2008-10-12 深夜) 去雁枯藤远黛烟,落英残柳隐虫弦。 几丝冷雨凄风至,不觉韶华又一年。 图片URL: http://www.mtg.bjedu.cn/xxzy/yongdinghe/jingxishuhua/lvjiandong/lv8.jpg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42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