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耐”字诀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习漫谈(6):怎一个“专”字了得——浅析曾国藩治学之道
sqdai 2010-10-17 07:20
前面的博文里谈到,在《曾国藩家书》里,有不少篇章谈及治学之道,多见之于他给四个弟弟、两个儿子的信中。本文专门谈谈他所倡导的读书专字诀。 曾国藩在家书中常说: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 他还指出,读书要牢记 专 字诀,也就是说,必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纵观家书可知,这个专字有双重涵义。 从战略层面上说来,曾氏主张:倘若认定自己要走学者之路,就要不受外界干扰,埋头苦学。他在晚年给儿子纪泽、纪鸿的家书中写道: 不可又想读书,又想中举,又想作州县,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将来又蹈我之覆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他明确指出,一个人,不能既想读书,又想做官;若想兼得熊掌和鱼翅,终将百无一成。设想一下,倘若曾国藩生于太平盛世,凭他的学问根基和用心程度,有可能成为大学问家。然而,在他那个时代,他深深卷入了政治、军事,不得不放弃了对学问的追求。因此,在晚年的家书中他屡屡表示上述悔意。由于他生前不会想到家书在身后会公布于世,所以我相信这种悔意确是真情流露。 现代社会有种种诱惑。要在读书、做学问的过程中不受干扰是很难的。更要求我们在立下做学问的志向后,甘心于苦心孤诣地坐冷板凳,走一条布满荆棘的探索之路。 从战术层面上说来,曾国藩力主 穷经必 专 一经,不可泛鹜。 他强调: 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 此一集未完,断断不换他集,亦 专 字诀也。 也就是说,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一段时间里,专攻一个堡垒,别去东翻西阅、胡乱读书,千万不能好读书,不求甚解。而且,读书要读到痴迷的程度。在研读一部专项著作时,日思夜想的就此一点(如曾国藩提到的韩愈的著述)。 回想自己的求知历程,确乎如此。凡是急匆匆地读过的书,大多是雨过地皮湿,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更难于灵活应用;凡是专心啃过的书(如大一时句读过的《微积分学教程》),就能管用一辈子。 曾国藩不仅提出了专字诀,还提出了与之配套的耐字诀。他说: 读经有一 耐 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也就是说,读艰深的经典著作时,要专心,更要有耐心,对一些重要问题,不搞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他还着重指出,必须深刻理解所读的书的内容。他是这样指导他的儿子学习《昭明文选》的: 《文选》前数本系汉人之赋,极难领会,后半则易看矣。余所见友朋中,无能知汉赋之意味者。尔不能记忆,亦由于不知其意味。此刻不必求记,将来若能识得意味,自可渐记一二。余向来记性极坏,近老年反略好些,由于识得意味也。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这里,他谈到了专心识得专著意味(内涵)的重要性:只有深刻地理解了的,才能牢牢记住,从而弥补了自己记忆力差的不足。对此,我颇有同感。随着年齿渐长,记忆力渐趋衰退,但由于侧重于深谙书籍的内蕴,我现在读书尚能记住一些要旨。 曾国藩反对死读书。他认为,实施专字诀,并不意味着要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以致用。他告诫他的弟弟们: 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也在此。 他提倡知一句便行一句,主张下学上达。我们都知道,只有用过的知识,才能掌握得牢固,才会记得住。我在给学生上课时发现,凡是在科学研究中用过的知识,就能讲得头头是道;反之,就要差一些。这表明,学以致用极为重要。 由于曾国藩治家有方,在《家书》的熏陶下,曾氏后代英才辈出。他的九弟 曾国荃 成了有名的军事家(只是其德行不如曾国藩);他的大儿子 曾纪泽 成了著名的外交家,在收复伊犁地区的中俄谈判中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小儿子 曾纪鸿 是数学家,著有《对数详解》、《圆周率考真图解》等;第三代中,长孙 曾广钧 是诗人,三孙 曾广铨 是外交家;第四代中,曾孙女 曾宝荪 为我国第一位在国外获得学位的女子,后来致力于中等教育,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曾孙 曾约农 是伦敦大学博士,教育家;曾氏四弟曾国潢的曾孙女 曾昭燏 是伦敦大学硕士,考古学家,曾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国潢的曾孙 曾昭抡 是美国 MIT 博士,化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国务院高教部副部长,其妻 俞大姻 是曾氏的曾外孙女,著名的英语教授。第五代中,玄孙女 曾宪植 早年投身革命,曾任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 叶剑英 夫人;玄孙 曾厚熙 是著名画家。 真可谓:书香传递,不绝于世。 关于曾国藩的治学之道,还可以讲许多。愿青年朋友们从中学到有用的读书诀窍,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重要的是:明白了,就付诸行动。我经常见到专心一意求知若渴埋头苦学的年青人,我看好他们。 写于 2010 年 10 月 17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10073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