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点击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点击

相关日志

科学网人气没有以前旺,绝对正常
热度 21 lin602 2016-3-13 23:34
刚刚看到一篇博文,感叹科学网的人气没有以前旺,评论数没有以前多,当然将责任归于科学网。 他说的有部分道理,科学网在管理上的确有过不少失误。 不过,我问你几个问题,你考虑后回答一下就知道了。 你现在用微信吗?看朋友圈吗?你用微信群吗?群比以前多吗?在群上聊天的时间多吗? 以前手机没有上网功能,大家只能通过电脑上网,所以科学网看的人多,但这几年移动端已经大幅度取代pc端,大家许多时间从电脑上移动到了手机或pad上来了。说实话,手机上现在内容太多了,不象以前,电脑上除了论坛之外,基本上只能看这些网。而且论坛上许多人都不熟悉,而现在微信的朋友圈及微信群,上面都是熟人,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邻居,同事,合作伙伴,还有不生不熟的人,加上不少是‘露水之人’,晒着照片与心情,看着其他人朋友圈中晒的八卦与照片,在群上谈过去,谈将来,谈生意,谈情与说爱。这都是少看互联网电脑端传统内容的重要原因。 刚上科学网,手机还只能发短信与打电话,现在呢,不客气地说,至少分掉一半看科学网的时间到智能手机上了。一个人的休闲时间是差不多的。 人有生命周期,网也是,科学网当然也有更年期。这是自然规律。 电报没有了,bp机没有了,非智能手机也只有老人还用了,很少见到人们坐在街上乘凉了,芭蕉扇子基本看不见了,计算尺已经绝迹了,如果基因转到人类身上,现在生理特征的人类也将变没有了。 科学网有出生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甚至老年期,说不定多少年后就‘寿终正寝’了。这其实也是一个规律。不过,与其他网相比不要早夭就行了。 科学网迟早要‘死’的,就象鲁迅说的一样:这孩子最后总会死的。可能会有更好的网站或其他形式重新投胎,这就是新陈代谢。
3611 次阅读|31 个评论
科学网编辑是不识‘创新货’的
热度 15 lin602 2015-1-3 18:25
科学网精选能够看出科学网编辑们的水平。 说实在的,许多真正有创新思想的博文,编辑部的mm们是不识货的。 中国的科技难创新,科学网上最新最有活力的思想火花同样也经常不被认识,哈哈。 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叫:穿钉鞋拄拐仗,稳中更稳。这可能是科学网的指导思想。 曲高和寡,在科学网上也是非常明显的。 别迷信点击数,更别迷信推荐数。点击数中有噱头,推荐数中有‘公关’。 其实科学网博文有不少好博文,内含着创新的思想,不过....
3143 次阅读|23 个评论
点击
热度 2 Greg66 2014-8-13 08:55
没事在这里写点就凑几个点击,我三年时间忽悠了 70 万个点击 ~ 浪费您时间,不好意思 不过,和科学网大碗相比,小小意思啦,也不算太浪费 ……玩耍的一种方式
个人分类: 12|2766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百万!
热度 23 zlyang 2014-3-17 15:25
本博客点击超过100万! 可惜不是一百万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
6440 次阅读|47 个评论
立法要严肃、可靠、科学
热度 1 wya 2014-3-10 12:29
博主注: 写几行代码,点击一个网页5千次只需几秒钟;编个程序,转发一个网页500次也仅需几分钟。 精通编程,害人和诬陷人会变得很容易。 法律是要保护人还是害人?有可操作性吗?取证能公开吗?结果公平、公正吗? http://news.163.com/special/lianggaogongzuo/ 4、定性网络谣言 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可判刑 两高出台的解释中明确规定,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点击超5千次按情节严重论处,造谣引发群体事件等七宗罪将被公,有偿删发稿属非法经营,爆料索财属敲诈勒索,网络辱骂属寻衅滋事等。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810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