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泾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皖南游几张照片
热度 7 Talky 2015-5-1 13:17
刚刚从皖南旅游回来,也晒几张照片请网友批评。 我原本在四川大三线工作,夫人则在皖南泾县化肥厂工作多年,1984年回上海。化肥厂还继续坚持了几年,90年代关闭的。当年(1970年前后)曾分配8位大学生建厂,之后都陆续离开了。除化肥厂外,还有电厂、广播台等几个单位,也有不少分配去的“老五届”大学生。也是上海知青较多的地方。 这次随夫人和一帮“泾县好友团”经芜湖去泾县回访,然后在太平湖桃花潭地域旅游。当地变化迅速,原来好友(多80后了)热情接待,感触良多。当时这些“五小”曾经在克服困难,发展经济中起过不少作用,但也是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的开始。 这里发几张风景照,请摄影网友批评。 芜湖长江/青弋江口 太平湖风景 桃花潭日出 桃花潭风景 太平湖 查济村落
个人分类: 旅游照片|4081 次阅读|15 个评论
行走皖南:查济村
热度 3 huailu49 2013-5-22 05:38
在皖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笔者曾去过西递村、宏村、南屏村、关麓村和棠樾村,此次“行走皖南”的头号目标就是查济村。 查济村位于宣城市泾县西南方向的桃花潭镇(该村原属厚岸乡),由于此地交通不便,游人要比宏村、西递少很多。此番前往,首先是火车到宣城,再乘大巴去泾县,然后乘中巴到厚岸(原为乡政府所在地),最后搭乘农村的小三轮,才到了查济村。 除了上述“北路”以外,通往该村目前还有一条“南路”,就是从村口出发南行2公里,到一个叫“三保”的丁字路口,这里有从东边的新丰(属黄山)驶过来的中巴班车,开往黄山市黄山区政府所在地“甘棠”(也叫“太平”)。到了那里,交通就方便多了。 (*此处“查”读zha)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478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宣纸之乡 必吃十样(四)
热度 1 caotiansheng 2012-6-12 08:43
续 泾县县东约20华里的地方有个琴溪村,琴溪村旁有座琴高山,琴高山下有条琴溪河,琴溪河中有个琴溪潭,琴高山下还有个琴溪洞,琴溪河中生长着一种琴鱼,举世无双,世界独一。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已是名贵珍奇的特产。琴鱼很怪,仅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前后捕捞,鱼长不盈寸,龙鳍果腹,鳞呈银白。琴鱼主要作成鱼干,有美文形容:“鲜美多味,细嫩酥脆,色泽明洁,不焦不黯,作汤或做饮茶佐料,都别有风味,如果置数尾于茶杯中,鳍乍尾曲,睁眼张口,背脊向上,鱼肚朝下,宛若鱼在水中蝶咏,栩栩如生,堪称奇观。”     琴鱼形状十分奇特,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龙目鹭首”、“槎头秃尾”,“重唇四腮”,鳍窄尾曲。琴鱼虽为鱼类,却以佐茶精品而著名。捕鱼季节,琴溪河两岸的村民,便用竹篓、篾篮张捕。捕到琴鱼,放入盐开水中,并用以茴香、茶叶、食糖,然后将鱼炝熟,再用炭火烘干,精制成琴鱼干收藏起来。平时或逢年过节可用来沏茶,作为杯中佳茗,招待上门客人。 过了此季节,一般很难捕到琴鱼,即使捕到,也不能称作琴鱼了,就是该时、该河段所产之鱼才是正宗琴鱼。其他季节,河水减少,琴鱼就躲到琴溪鱼洞中去了,鱼洞深不可测,是琴鱼休养生息的好地方,每年农历三月涌出,人们就利用这个季节捕鱼。 记得1973年夏天,我随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学习班成员徒步近20华里到琴溪支援生产队双枪割稻,中午休息期间,在琴溪桥上,观琴溪河,睹琴高山,听贫下中农老同志给我们讲琴鱼的故事。后来又听县里同志谈到,当年西哈努克国王路过泾县,就曾用琴鱼招待过这位贵宾。 后来,我多次享用琴鱼,自己买,朋友送,亲戚赠,伴以香茶,细细品味,真的不同凡响。现在琴鱼已经发展成产业,由于资源稀少,加上琴鱼声名大振,价格猛涨,已经成为高档消费品了。 不过建议凡到泾县的旅客,尽量买一点,让家里人享用一下这“天下无双”,这还是可以的。如果您是大款,就更要买一些、馈赠亲友了,据说现在泾县的大大小小的大款们外出联络生意,为增进感情,一送宣纸,二便是送琴鱼了。 近来还有一种说法,琴鱼实际上是“情鱼”,以琴鱼为媒,十有八九如愿,试试?   
个人分类: 生活文化|23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赵孟頫书“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拓本现泾县
caotiansheng 2010-10-18 12:45
赵孟頫书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拓本现泾县 早几年,在网上偶然看到 新华网山西频道 2003年 2月5日 的一则报道:一位记者 在 山西省 原平市一 位 贾姓老中医寓所 发现 一册 赵孟頫 的《苏公政绩碑》拓本, 发现者感到 非常稀罕。 报道说: 这册《苏公政绩碑》开本30厘米 x 16厘米,共计26页面,全文823字,后具20多位纠首捐资之人名。字迹清晰、剪裱精细、书皮厚硬,为折叠式。前后均无装帧者的名姓,也无年号,据推测应是清代拓制,属文士私家用帖。碑是元至治壬戌年仲春(1322年2月),为褒扬安徽泾县知县而立的功德碑。碑文由泾县儒学教谕梅震所撰, 赵孟頫 书写。字为寸大行楷,结体走笔流畅舒展,堪称法帖。 该报道当时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因为这块功德碑与笔者的家乡泾县连在一起,是记载元朝时在泾县任县尹的苏济的事迹的,而且这块碑又是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因此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思想教育意义,于是将之拷贝下来,存之电脑,以待查考。 经 查李修生主编, 2004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全元文》,见 卷九三四收录有时任泾县教谕的梅震所撰之《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并注明写作时间为至治二年二月一日,即公元1322年农历二月初一日。此碑文经过标点,为今人阅读提供了方便。不过,核对后来发现的原碑拓本,还是有一些漏抄和错漏。 又查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泾县志》,第三十六章人物中记载:苏济,字汝舟,益都(今山东境内)人。至正(13411370)初以承务郎为泾尹。在任三年疏浚河渠,平衡田赋,追究侵田,维修县治、学宫、修复古塔,对诸生给予生活补助。治绩显著,百姓有歌赞道四民艺业通,县官有苏公。这里记载的依据主要出自《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 《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由元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写。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 , 汉族, 宋太祖 赵匡胤 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伯圭, 为 其兄,赐第于 吴兴 ,故 赵 孟頫 为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 画史 中 又称 赵吴兴 。 元代著名画家, 楷书 与 欧阳询 、 颜真卿 、 柳公权 并称四大家 。赵孟頫 出身官宦之家, 曾祖 父 师垂,祖 父 希永,父 亲 与告, 都是 宋 代高官。赵孟頫 博学多才, 史书上说他 能诗善文,懂经济,工 书法 ,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其中尤其以 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 人 称为 元人冠冕 。 书法中,赵孟頫 篆、隶、真、行、草 样样精善,又 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累赠师垂集贤侍读学士,希永太常礼仪院使,并封吴兴郡公,与集贤大学士,死后被元英宗追封为魏国公,谥文敏。 根据《赵孟頫大事年表》 载:1322年(元至治元年),69岁。 ┅┅ 二月,书《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 笔者还上网搜索得知,梅震是宣城县梅姓人, 生卒年待考,元朝任泾县教谕。 笔者在仔细研读碑文拓片的基础上,又对检索到的诸多史料加以反复稽查考核,现对泾县这块 赵孟頫书写的县长功德碑的情况加以介绍: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记载的是苏济在泾县任县令时的功绩碑,根据该碑记载,苏济于13411343年在泾县担任县令,他根据泾县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落后和百姓苦难的状况,采取各种措施,大胆加以改革和创新,革除时弊,造福于民,深受当时老百姓的欢迎,以致有歌谣赞颂: 四民艺业通,县官有苏公。三载民无忧,赖有苏汝舟。出于对苏济在泾县治绩的感佩和爱戴,以泾县教谕梅震为首的一批当地知识分子和各界代表,达成一致意见,议定要为苏济树碑立传,教育后人,于是由梅震撰写碑记,请赵孟頫书写碑文,请 国子博士承事郎 刘有庆篆额,请亚中大夫宁国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管内劝农事大员立石,由 吴景山、吴阳凤、徐仁元等二十多人出资建碑,于是碑成。该碑是梅震少有的传世作品之一(另一作品为《祭器记》),使我们得知梅震作为一位知识分子,他具有正义感,没有他实际主持写作碑文,苏济的事迹就可能要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可见知识分子的历史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该碑不仅体现了苏济的官声民誉,给我们留下了一位封建时代难得的一位清廉勤政官吏的形象;该碑还是赵孟頫书法的又一精品之作,给我们留下了赵孟頫的一幅完美书法作品,有人说这是赵孟頫的绝笔之作,虽不能成立,但却真正是赵孟頫晚年的精髓之作,也正因如此,所以,历史上被多次作为拓本而流传甚广,山西平原有该碑拓本存世就不为奇怪了。可见,此碑既是一块功德碑,还是一块书法碑,还是一块社情民意碑,十分珍贵。 今年回老家,得到意外收获,泾县华盛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丁执华先生既是一位有名的企业家,又是一位对地方文化颇有研究的有心人,还是一位地方文化建设的热心支持者,一日,他很兴奋地告诉我,他在泾县见到了 赵孟頫书 写的《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的拓本照片(见附件一),现根据该拓本照片加以点校整理,形成点校本《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见附件二),献于读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拓本 《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一些字被敲剥,据有关材料查补,如 国子博士承事郎 刘有庆篆额中刘有庆三字等;碑记中 儒职邑士吴景山、吴阳凤、徐仁元、施得道、赵良杲、汪文润、刘庆云、左斗南、俞天瑞、程衡孙、 沈纯佁、姥笃恭、贺及翁、赵友龙、王元礼、王应岩、唐景文、李友间、王爱祖、胡允武、曹起滨、高德胜、郑崧寿;建康路南轩书院山长汪霆声,宁国路医学录左继 梬 ,宝胜禅寺住持门宋禅师义泉明德通元宏道法师,宣阳观领众焚修谷厅 等建等刻在碑的背面,亦据有关材料补上;拓片中个别字实在难以辨认的,用 标记。 据有关史料记载,该碑高144厘米,宽97厘米,在安徽宣城泾县县城境内,碑刻实物实为国家重要文物,究竟现存何处,期盼得到知情者回应,有关方面也应当关注此事,若能找到该碑下落,实是幸事。 (特别感谢丁执华先生提供碑记拓片) 附件 一 : 附件 二 : 泾县尹承务苏公政绩记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 书 国子博士承事郎 刘有庆篆额 亚中大夫宁国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管内劝农事(满文名,略)立石 泾,古宣之属邑也。地广而僻,人质而文。自内附以迄于今,朝廷重百里之命,率得贤大夫寄之,非天舆!延祐戌午,县尹苏公寔来。叹是邑介在山溪,易干且溢,茧丝既浩,民瘼难知。于是曲加摩抚,以纾其力,提纲挈领,举要减烦。曰:民不可不知义。乃大修文庙,复浮屠 氏侵 田而教养之,祭器则悉以铜铸焉。民不可使有疾。乃捐帑买基,殿三皇,表医学以总之,卫生则有药物焉。民不可穷而无告。乃兴养济而院之,矜寡孤独,政必先施焉。民不可不耕而食。乃出大社于荒榛而坛 壝 之,春祈秋报有在焉。潴水疏渠,劝农以预。如泉北下萧陂,可溉千顷,首抑强者而复其规。中陂元隶宝胜寺,必令民以复常住。马头官渡迤逦,泽梁无禁,其见侵于邻境,亦必取之以复其民。凡经之为田若地 一万九百五十有四顷,为粮二万六百一十硕有畸,为镪三千九百八十余缗,为帛六千八百二十有二段,悉额之碑以防其弊。尝部粮水阳,催科得法,纳户便之,不中限而完。至于本路槩粮二十六万余硕,水阳将无所容,郡檄公请于行省公堂,陈利害,谓:民不堪役,关系非轻。今龙湾新仓二百余间,溧水小花财赋仓空闲,若二处带收,何必改作,且免 水阳漥下耗费。省从之。是岂独利吾邑而已。他如创公廪,添义仓,垦荒闲,均役法 ,息盗贼,简讼词,减运夫,罢匠首,增户口,革乡胥,置金钲以节更,戒逻卒而肃夜。微而权衡度量,莫不以古准今。一公所推,同寅罔间。故泾之谣云:四民艺业通,县官有苏公。三载民无忧,赖有苏汝舟。其感人动物如此。公若罔闻知也。震叨頖席,耳属路碑。一日适讲《左氏传》乡校得得议执政善否?诸生乃揖而前曰:苏公大略于宓贱、言偃何如?恭惟诏条,慎择守令。以五事论选,又申之以先举后察。今公之政绩,见褒称于郡,而宪司台,而省府,文案昭然。粤自闽浙, 敭 历至于泾尹, 邈 焉寡俦。子,邑博士也,宁无春秋?予曰:二三子之言是也。抑公及瓜未代,孰不願 借而谓去思?予之匪才, 其能发扬贤尹之巨丽乎?虽然,姑一言以张本之,俾他日国史有考焉。彰往劝来,庶几大慰民志。公名济,字汝舟,山东益都沂人。有准有绳,如水如镜,文献故家,风云捷径。傅公作楫之心,召伯憩棠之荫。谨摭其梗槩,而寿之石云。峕至治二年,岁在壬戌仲春吉日。泾县儒学教谕梅震记。儒职邑士吴景山、吴阳凤、徐仁元、施得道、赵良杲、汪文润、刘庆云、左斗南、俞天瑞、程衡孙、沈纯佁、姥笃恭、贺及翁、赵友龙、王元礼、王应岩、唐景文、李友间、王爱祖、胡允武、曹起滨、高德胜、郑崧寿;建康路南轩书院山长汪霆声,宁国路医学录左继 梬 ,宝胜禅寺住持门宋禅师义泉明德通元宏道法师,宣阳观领众焚修谷厅 等建。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研究|5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