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采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美每家每户一年一万多度的生活用电也是可以理解的
jiangming800403 2018-1-26 12:32
在接近冰点的冬季,如果完全依靠空调或电暖器取暖,用电热水器洗澡,家庭日均用电,至少二三十度。所以,北美动辄每家每户月均上千度,一年一万多度的生活用电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只是平均水平,在这样的寒冬里,纽约州也有无家可归者,在暴风雪中被冻死。而因专注气候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前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据当地媒体报道,另据美国媒体报道,记录显示,在他拍摄著名的纪录片《无法回避的真相》的时候,他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新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了大约19.1万度电,每个月的用电量接近18000度,月均电费大约1200美元。这一用电量远远超过了美国家庭用电量的平均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田纳西管理局发电量过剩,鼓励用电吧?)当然,这也是因为戈尔在纳什维尔新家的面积比美国平均水平大的得多,达到了1100平方米,是美国住宅平均面积(约270平方米)4倍多。现在的特朗普总统的家庭用电量,可能比戈尔前副总统更高吧? 热电联产利用大型工业企业余热供暖,一直是我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途径与方向,因此,电力、钢铁、冶金、水泥、化工大型工业企业,也不可能完全赶到荒野与海边。 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有冬季取暖需求的城镇里,集中供热面积已经占到了总建筑面积的2/3,其中一半是热电站供热,加之其他工业余热利用,可能40%以上的建筑面积的冬季热源来自火电站和其他工厂的余热,这部分采暖实际上并不可能增加空气污染的排放。另外还大约有1/4的建筑面积由独立锅炉房供暖,主要是燃煤锅炉,但大城市中的燃气锅炉正在增加,特别是热、电、冷联产技术(BCHP)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能源利用方式。 至于占建筑面积的1/3的独立采暖则比较复杂,但是在大中城市采用电(空调)、气(燃气锅炉)的比例是越来越大,用煤和柴草取暖主要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总体而言,依赖独立锅炉的冬季取暖面积约占我国北方城镇建筑面积的40%-50%,这部分应该是煤改气的重点。 如果在长江流域利用火电站和工厂余热,发展天然气热、电、冷联产技术(BCHP),则冬季供暖应该不会造成严重的能源和空气污染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734725.html 上一篇: 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反映持有住房成本,兼论对存量房征房产税不可行 下一篇: 德国房价五年翻一番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河北以农民自建太阳能取暖方告别“火炉取暖” 投资四万元
热度 1 Chiyankun2016 2017-1-24 06:36
河北一农民自建太阳能取暖房 告别.docx 河北一农民自建太阳能取暖房 告别 “ 火炉取暖 ” ( http://news.sohu.com/20160312/n440219392.shtml ) 王建军设计的太阳能取暖房。 张帆 摄   中新网承德 3 月 12 日电 ( 记者 张帆 ) 对于河北省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南梁社区北梁庄村民王书滋一家来说,这个冬天过的和往年不一样,没有了烟熏火燎的火炉,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暖和的太阳能取暖。   走进王书滋的家,温暖明亮的卧室、客厅,现代化的厨房,餐厅,基本设施一应俱全 …… 记者看到了与城市居民住宅毫无二致的情景。   室外春寒料峭,室内温暖如春。 “ 我们家去年秋天进行了供暖设施改造,冬天采用太阳能供暖,不用每天一大早起来生火炉,也不再因为半夜火炉灭了而挨冻了。 ” 现年 76 岁的王书滋告诉记者。   平泉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末端,为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地,冬季日均最高气温 2 ℃ ,日均最低气温 -10 ℃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村民住的大多都是平房,没有集体供暖设施。每到冬天,家家户户就会搭起铁炉子或是土暖气取暖,长长的烟筒延伸到窗外。这种方式既不不方便也不卫生,且存在煤气中毒、火灾等隐患。 “ 用火炉取暖,屋里不仅灰尘比较大,温度也不均衡,早晨起来,卧室十二三度,客厅只有八九度,在屋里都得穿棉袄,屋里的花和鱼都养不活。 ” 王书滋说。   针对这种情况,王书滋的儿子王建军动起了脑筋。 2006 年,原来就喜欢太阳能技术的他着手研究如何利用太阳能来取暖。   接下来,他开始买材料、做设计,逐一验证集热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走访了山东、北京等多个做太阳能取暖的地方,不断摸索和反复改造, 10 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王建军一直没有放弃,凭着一份执着,最终他用优质材料制作成的地下储水箱,解决了如何在寒冷的天气下保持水温的难题。 “ 光是水箱的材质问题,我就连续试验了 6 年。 ”44 岁的王建军告诉中新网记者说,我设计的水箱预计使用寿命是 50 年。 “ 目前国内太阳能供暖存在的问题是水箱保温的时间,一旦阴雨天气超过 3 天,就得用辅助热源加热,我这个系统最大的好处在于连续 7 天没有太阳的情况下,不用辅助热源,室内温度仍保持在 15 ℃ 以上。 ” 王建军说,他在房子地下设计了一个容量达二十多立方的保温大水箱,平时集热管里的水储存在水箱里,屋内温度低于设定标准时,电机自动工作,带动水循环,室内最高温度可以达到 25 ℃ 。   对于改造的成本,王建军介绍说,他房顶上 9 组 450 根集热管、保温水箱、加上施工费等共计 4 万多元。 “ 原来一冬天我家要烧 5 吨煤,现在每月只要七八十元的电机费。虽然投资有点多,但免去了烧煤的苦和罪,也比生火炉的时候暖和,还减少了污染。 ” “ 当初拆火炕的时候,我和老伴很担心,担心农村一旦没有了火炕,挨冻吃不消。 ” 王书滋说,事实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 晚上睡在床上,盖一个薄被子就行,洗脸、洗衣服都是热水,住着很舒服。 ” 说这些时,老人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王建军建了太阳能取暖房,消息一传开,十里八村及周边县城的人们都来参观学习。记者采访期间,恰巧遇到了来自平泉县杨树岭乡的李志敏,他说, 76 的老母亲独自一人居住,老人生火炉不但很辛苦,半夜火灭了屋里依然很冷,但最让他担心的还是害怕老人煤气中毒。 “ 我今天来取取经,看看效果和改造成本。 ” 李志敏说, “ 这一看,太阳能取暖不但节能,效果也和城市的生活没两样。 ” ( 责任编辑:李辉 UN659)
个人分类: 环境建设|1391 次阅读|1 个评论
环保部遍查华北雾霾病因 一钢一煤贡献六成PM2.5
热度 2 杨学祥 2015-12-15 13:23
环保部遍查华北雾霾病因 一钢一煤贡献六成 PM2.5 杨学祥,杨冬红 环保部 12 月 14 日 通报对华北地区 22 个城市(区)的环保综合督查结果发现,各地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近 90% ,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据有关研究表明,全国 PM2.5 浓度之所以严重超标,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燃煤对 PM2.5 浓度贡献率在 61% 左右。 http://pic.gmw.cn/cameramanplay/187950/3702391/0.html 一、 燃煤量增加和城市无序扩张 我们在 2015 年 12 月 3 日 指出,供暖是北方城市生活所必须,燃煤供暖在中国不可能在短期有所改变。问题是,伴随城市的恶性膨胀,城市供暖所需燃煤量也迅速增加。 图 1 1965-2014 年中国大陆化石能源消耗变化 图 1 1965-2014 年中国大陆化石能源消耗变化显示, 2003 年中国大陆化石能源消耗急剧上升,与城市扩张大跃进一一对应,在 2013-2014 年达到峰值。 我在 2014 年 5 月 2 日 指出,房地产大跃进能够导致雾霾高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328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0808.html 二、 环保部 22 地遍查华北雾霾病因 一钢一煤贡献六成 PM2.5 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华北地区成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并非偶然。 12 月 14 日 ,环保部通报对华北地区 22 个城市 ( 区 ) 的环保综合督查结果,发现,各地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有的事关地方长远发展,有的涉及工作落实机制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环保部称,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其中,除北京、天津外,华北地区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近 90% ,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有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整个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来看,燃煤是造成雾霾的主因。 据有关研究表明,全国 PM2.5 浓度之所以严重超标,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燃煤对 PM2.5 浓度贡献率在 61% 左右。 问题一:华北能源消费煤炭占九成 环保部介绍,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部积极探索推进环保督政。截至目前,华北地区已完成 22 个城市 ( 区 ) 的环保综合督查,督查范围涵盖了华北六省 ( 区、市 ) 。 环保部在督查中发现,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问题日益成为环保瓶颈。由于规划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等现象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 比如,唐山、邯郸“钢铁围城”现象突出,邢台重化工业四面布局,包头城区呈现“东铝、西钢、南化、北机、四周电”的格局,阳泉、晋中、乌海、平顶山、焦作等城市“一煤独大”等;除北京、天津外,华北地区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近 90% 。 不得不提的是,针对今年 11 月底华北地区出现的持续空气重污染过程,环保部分析称,初步的在线来源解析表明,就整个华北区域而言,原煤燃烧和工业排放是此次重污染过程最主要的来源。 同时,散煤污染治理工作问题依然突出。从近期督查情况看,虽然各地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北京市在售散煤煤质超标率为 22.2% ,天津市超标率为 26.7% ,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沧州 4 市平均超标率为 37.5% 。 据了解, 2014 年全国年用煤量 42 亿吨,其中,火电用煤 19.4 亿吨左右,非电行业用煤约为 22.6 亿吨。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火电燃煤排放的治理较好,造成雾霾的主要矛盾是工业不清洁用煤,也就是非电行业的燃煤排放问题突出,这将是“十三五”治霾的关键。 重化产业是华北地区很多城市的支柱产业,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既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给环境治理带来巨大困难。 问题二:企业弄虚作假超标排放 督查结果显示,治污方案落实、考核不力的情况仍然多见。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许多地方有方案、没措施,有部署、没落实,有考核、没问责,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性环境效果。 环保部称,河北省部分地市制定的压钢减煤计划,内容不实,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实现确定的减煤压钢的目标;南阳市虽然制订了蓝天工程等系列实施方案,但与河南省政府有关要求相比,在目标、任务和措施等方面均存在不小差距;郑州市制定的 14 个大气污染治理专案,在被约谈前基本没有落实。焦作、安阳、呼和浩特、通州等地制订的治理方案实际落实情况都不理想。 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县城或乡镇的特色产业或支撑性产业往往也是排污大户,环保意识薄弱,加之基层环保工作比较粗放,环保不作为、不到位的现象较为常见,环保监管矛盾大,环保部称,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仍然突出,其他有关部门环保责任不落实与畏难松懈、推诿扯皮情况并存。 同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仍旧是环境工作推进的重点和难点,即使被称为“长牙齿”的新环保法实施已近一年时间,但是,弄虚作假、超标排放等问题依然突出。环保部介绍,企业环境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常见。提标改造不及时、日常监管不到位、擅自停运治污设施,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时有发现,超标排放问题较为常见,突出存在于焦化、玻璃等行业。另外,许多城市的产业集聚区或传统工业区,由于企业排放量较大,加之因货运频繁带来的道路扬尘问题,区域性污染十分突出。 此外,环保部督查还发现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十分普遍。 核心提示:多地治污流于形式 环保部督查结果显示,治污方案落实、考核不力的情况仍然多见。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许多地方有方案、没措施,有部署、没落实,有考核、没问责,导致许多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性环境效果。同时,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仍旧是环境工作推进的重点和难点。(每日经济新闻) http://www.opsteel.cn/news/2015-12/26E5DAF00F3CB177E050080A7EC9036F.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7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数字说明一切:为什么中国雾霾比美国和印度都严重?
热度 5 杨学祥 2015-11-18 20:59
数字说明一切:为什么中国雾霾比美国和印度都严重 ? 杨学祥 , 杨冬红 今年进入 11 月,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成为雾霾重灾区。这次沈阳严重雾霾始自 10 月 31 日 ,已经持续两周。报道说 11 月 8 日 前后污染特别严重, PM2.5 浓度一度甚至曾达到 1400 微克 / 立方米,创记录!由于本轮重污染过程,正逢北方开始室内供暖,“供暖性雾霾”一说再次引发社会热议。   采暖期燃煤污染是辽宁省冬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辽宁省环保厅数据显示:去年辽宁省雾霾天数是 142 天,有 108 天发生在采暖期,采暖期雾霾发生频率是非采暖期的 4 倍还多。 据了解,辽宁省城市集中供热面积 11 亿平方米,一半以上未实现清洁能源和区域一体高效供热,特别是全省城市建成区尚余 10 吨及以下小锅炉 2590 台,今年该省下达的拆除任务还有 320 台没有完成。目前绝大部分燃煤锅炉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超标排放严重。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11/17/t20151117_7034445.shtml 学者蒋大和最近指出,中国“雾霾”的首要来源在“烧煤”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2014 年中国大陆消耗煤炭 1962.4 (百万吨油当量),美国 453.4 ,印度 360.2 。因此中国消耗煤炭是美国的 4.33 倍,印度的 5.45 倍。但是人口呢?中国 2013 年底 13.6782 亿,美国 2013 年 4 月 3.1574 亿,中国也差不多是美国的 4.33 倍。因此,从总量看,中国消耗煤炭惊人,世界第一。但从人均看,中国每人消耗煤炭和美国人持平。 所以,不能简单指责我们烧煤多:我们人口多。美国人按人均算,烧煤和我们相当( 1:1 ),大大多烧了石油( 6.96:1 )和天然气( 19.7 : 1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9047do=blogid=935004 中国人均烧煤并不比美国多,为什么中国雾霾比美国严重?一个简单的计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空气污染浓度与污染物排放量和空间大小有关,科学的划分应该以这两种因素为主。中国“雾霾”的首要来源在“烧煤”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 2014 年化石能源消费的年变化量计算, 2014 年中国大陆消耗煤炭 1962.4 (百万吨油当量),美国 453.4 ,印度 360.2 ;中国领土面积为 960 万平方公里,美国为 963 万平方公里,印度为 298 万平方公里。 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空气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为美国的 4.33 倍,印度的 1.7 倍,是污染程度最大的国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6289.html 为什么中国雾霾比美国和印度都严重 ? 数字说明一切。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850 次阅读|11 个评论
抽取地下水和注液采暖都会引发灾难性地震
杨学祥 2013-8-9 06:02
抽取地下水和注液采暖都会引发灾难性地震 杨学祥 近日,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三篇论文称,将废液注入地下的天然气开采、地热能源生产以及其他活动,引发了美国的多场地震。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地震海啸等环境风险 。 我们在2001年9月4日提出的《冷静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警告,如今已经得到《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的证实。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是典型的模仿秀,他们不是借鉴西方城市管理者的经验教训,而是惟妙惟肖地模仿前人盲目无助的憨态,亦步亦趋地沿袭前人走过的老路。 我的多次呼吁得到大多数网站的支持和转载,也遭到个别网站的封锁和压制。城市管理者不能听取科学建议,盲目搞城市建设大跃进,未来损失巨大。 事实已经证明,“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是科学的论断。 作者:William Ellsworth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3-8-8 15:34:19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能源生产引发美国大地震 液体注入可润滑断层并加速其移动 本报讯 近日,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三篇论文称,将废液注入地下的天然气开采、地热能源生产以及其他活动,引发了美国的多场地震。 这些地震中的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但是也有一些超过了5.0级。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学家William Ellsworth表示,这些地震中包括2011年11月6日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发生的5.6级地震,地震中2人受伤,14座房屋遭到破坏。他还提到,发生在美国中部和东部震级达3.0级及以上的地震年度数量记录,在过去十年中增加至近10倍:从1967~2000年的平均每年21场,到2011年的最大值188场。 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天文台地震学家Nicholas van der Elst领衔的另一个研究对地下废水注射相关区域的地震,以及美国数次地震活动进行了考察。他们将局部地震活动的发生与那些发生在遥远处的大地震进行了比较,以确认地震活动的“家系”。 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十年中,袭击美国内部的震级达4.5级及以上的地震中,至少一半发生在注入井附近。研究人员表示,在注射井附近的断裂地带是动态触发的首要标靶,因为废水注射过程使得局部断层“受到临界性地加载”,因此即使是来自遥远处的较小的地震信号,就足以使积累的孔隙压力加速弥散并引起破裂。 Ellsworth也怀疑,通过加大孔隙压力,天然气井的增加改变了地震敏感区域的压力,这润滑了之前就已存在的断层,以至于使它们更容易断裂。之前也有研究将这种竖井使用的水力压裂法与附近发生的地震联系在一起。但是Ellsworth指出,这种有争议的技术——利用高压液体击碎岩石释放天然气——从未引发超过3.6级的地震。他相信,并非水力压裂法本身,而是将废水再注入围岩的处理过程,诱发了较大规模的地震数目的增加。 美国超过30000个此类的处理井中只有少部分似乎存在此类问题。van der Elst提到,找出哪一地区处于危险中的一个方法是观察全世界范围内大地震(8.0级及以上)后发生了什么,例如近年来袭击日本、智利和苏门答腊岛的大地震。 “这并不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方法。”美国优斯公司副总裁、地震学家Ivan Wong说,van der Elst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地震学家Stephen Horton表示,注射井可能至少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诱发地震。 在第三个研究中,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用于评估在由工业过程所主导的地区诱发地震危险的模板。随着社会对可再生能源依赖的增加,地热能源正变成一种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生产地热能源——即抽取热流体并将废水注射回地下——是否会诱发地震及所诱发地震的程度等问题,人们仍然不清楚。 加利福尼亚圣克鲁兹分校地震物理学家Emily Brodsky分析了索尔顿湖地热场的数据。在这里,人们抽取了来自地球深处的水来给一系列发电机提供能量。Brodsky发现,能量生产中水流失的速率与地震发生率存在相关性。 Ellsworth建议,改进地震监测,并更全面地收集深部废水注射数据,将有助于发现、甄别出易发生远处触发的地震区域。这些研究和分析能帮助提高对诱发地震事件的了解,并凸显了改善地震监控的重要性,在表层下液体注入和抽取地区的地震监控尤为重要。(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章) 更多阅读 《科学》发表论文一摘要(英文) 《科学》发表论文二摘要(英文) 《科学》发表论文三摘要(英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8815341988829552.shtm 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和河北20余个地下水漏斗区 已有 948 次阅读 2012-10-23 13:3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下水 地震 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和河北20余个地下水漏斗区 杨学祥 2011年5月11日西班牙南部洛尔卡附近发生了5.1级地震,9人死亡几十人受伤。近日科研学者称这场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场悲剧为地震学家提供了地震是如何引发的新见解,或可能帮助人们在未来预测这类事件的发生,尽可能的减轻和降低地震发生的强度和规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学教授吉恩-菲利普·阿沃瓦克认为地壳必须以某种方式释放,他认为人类活动——例如抽取地下水——会导致这种压力更快的释放,而非随着时间缓慢的消散。“这并非是你加速了一场无论如何都要发生的地震,而是你产生了更大更多的地震。” 由于过量大面积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漏斗与地面沉降,进而导致地下水污染,目前河北省已有20多个地下水漏斗区。抽取地下水会引发灾难性地震的新见解值得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5377.html 地面沉降之势难以阻挡 多次警告被忽视 已有 1033 次阅读 2012-2-29 06:4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面沉降 地壳均衡运动 水均衡运动 地面沉降之势难以阻挡 多次警告被忽视 杨学祥 我在2005年就指出,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洪涝——排水抗洪治涝——加重自然旱灾——过量引用地表水和抽取地下水——湖泊萎缩、江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机井成本提高——地面沉降、房屋等基础设施断裂、土地沙漠化。这就是人类对待水资源的传统模式 。我们在2001年9月4日提出的《冷静看待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警告,如今已经得到《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的证实。中国的城市管理者是典型的模仿秀,他们不是借鉴西方城市管理者的经验教训,而是惟妙惟肖地模仿前人盲目无助的憨态,亦步亦趋地沿袭前人走过的老路。 我的多次呼吁得到大多数网站的支持和转载,也遭到个别网站的封锁和压制。城市管理者不能听取科学建议,盲目搞城市建设大跃进,未来损失巨大。 事实已经证明,“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是科学的论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2374.html 三论沿海投资过渡的环境安全 作 者:杨学祥,杨冬红  上传日期:2005-1-14 三论沿海投资过渡的环境安全          ——难以承受的沿海经济灾害风险              杨学祥,杨冬红   摘 要:印度洋海啸瞬间吞没近16万人性命。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11日公布了一份名为《大都市•大风险》的报告,报告警告说,东京和旧金山将是全球受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大都市。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地震海啸等环境风险。上海预警意识的增强值得借鉴。   关键词:印尼海啸,地震,都市风险,沿海经济,海洋灾害1. 印尼海啸的巨大损失   最近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被联合国称为“近几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据法新社报道,根据印度尼西亚官方公布的最新数字,截至1月13日,印度洋地震海啸已造成该国110,229人死亡,12,132人失踪。这样,此次印度洋地震海啸各国遇难总人数已达到163,338人 。接近1900-1983年海啸死亡人数的总和。   世界上近80%的海啸发生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中遭受海啸袭击最多的是夏威夷群岛,其次是日本。据统计,1900~1983年间,太平洋地区共发生405次海啸,其中造成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达84次,大约有18万人死亡。20世纪以来发生的重大海啸灾难有:1908年12月,意大利墨西拿地震引发海啸,死亡8.3万人,是20世纪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海啸。1933年3月,日本三陆近海地震引发海啸,死亡3000多人。1960年5月,智利西海岸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5700多人丧生,海啸还以每小时700公里的速度横扫太平洋,越过夏威夷,冲向日本,造成日本800多人死亡,15万人无家可归。1976年8月,菲律宾莫罗湾海啸,造成8000多人死亡。1998年7月,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底地震引发海啸,巨浪高达49米,致使2200多人死亡 。   海啸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剧增,与沿海经济的过度发展有关。关注沿海经济发展的环境安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早在2004年2月和7月,我们就两次提醒公众: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 2. 大城市大风险,沿海城市首当其冲   印度洋海啸瞬间吞没近16万人性命,阪神地震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灾难临头,人类如此脆弱无力。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11日公布了一份名为《大都市•大风险》的报告,报告警告说,东京和旧金山将是全球受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大都市 。   根据报告对全球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进行评估之后,东京和旧金山成为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城市。根据各方面潜在危险系数总结出东京—横滨圈“危险指数”为710点,位列所有大城市之首,排在第二位的旧金山获167点,其次是洛杉矶100点。它们都是沿海大城市。   这份将在本月18日召开的神户联合国全球减灾会议进行讨论的报告举例说,临海的东京-横滨圈周围地区居民达3500万人,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海啸、洪水的潜在危险系数极高。一旦灾害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显然不可估量。自然灾难总是大城市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就像主旋律一样贯穿着城市发展。对每个城市的灾害历史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点:地理位置和它所覆盖的面积决定了今后受灾情况。   在不断发展的命运中,一切已经注定。过于狭窄的街道使得人们无法在伴随地震而来的火灾中顺利逃生;在供给网络被破坏后,饮用水、供电、供气等补给物品无法及时供应;医院、避难所无法满足大城市受灾后的需要;大部分地区的交通和通讯瘫痪。”应提高危机意识,除了自然灾害外,还应考虑到环境污染和恐怖袭击等人为状况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城市发展速度越快,遇到的环境问题也就越严重,受灾可能性也越高。   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   中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在全国668个城市中,依靠地下水供水的有400多个城市,占60%;一些城市主要依靠地下水供水,如北京、济南、石家庄等。在北京市每年大约41亿立方米的供水总量中,地下水供水量超过27亿立方米,占60%以上。预计在21世纪,中国淡水资源供水需求矛盾突出的地区仍是华北、西北、辽中南地区及部分沿海城 市。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主要依据 。 3. 上海关注灾害预警   东方网1月14日消息:在地震灾害面前,上海并非“绝对安全”。记者昨天从市地震局了解到,本市今年将出台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地震防灾 。      据市地震局震害防御处肖功建处长介绍,上海地处东海,从地域乃至地质结构看,有发震条件,只是地下介质比较均衡,所以一直“寂静”,但城市的建设、海洋产业的不断开发,都有可能诱发地质结构的变化,进而引发地震。肖处长说,很多被认为是少震稳定的地区都爆发过大地震,如中国的唐山。而一旦爆发,由于设防系数较低,引发的灾难将更大。这些事实验证了我们如下观点: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地震海啸等环境风险 。 参考文献 1.周翔。印度洋地震海啸遇难人数上升至163,338人。 2005-01-14 00:46:13 稿源:新华网 http://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5/01/14/922@422303.htm 2.吴传华。翻开人类的历史:天灾一直威胁人类安全。来源:中国剪报 发布时间:2005-1-10 《环球时报》1月7日 http://www.cinic.org.cn/Article_Show2.asp?ArticleID=1862245 3.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2004-2-1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4.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7-1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856 5.黄力颖。灾难指数报告:东京受灾危险指数最高。责任编辑 洪燕华。2005-1-13 9:12:05 http://www.dfdaily.com/ReadNews.asp?NewsID=15810 6.刘晶晶。沪筹建地震专业救援队 今后将建立基层预警预案。来源:青年报 作者: 2005-1-14 3:06:35 http://sh.eastday.com/eastday/shnews/node42337/node42418/node42422/node42847/userobject1ai795626.html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4849.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0789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237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采暖期
zhangxw 2010-10-18 13:04
采暖期 建筑物内的温度比较凉,人们感到不舒服,需要采暖(生炉子、供暖气)的阶段称为采暖期。我国地居中纬度,北方一年的采暖期超过6个月,而南方则不需要采暖。过去长江以北规定冬季采暖,而长江南岸则一般不采暖,那里的冬季室内的温度就比较低了。一般认为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5℃ 现代建筑中,人们逐步采用集中供暖的办法,于是什么时候开始集中供暖,什么时候结束就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如俄罗斯以户外日平均温度低于8℃的阶段作为采暖期。我国也规定平均温度低于5℃的阶段作为采暖期,但是并不是完全全国统一。北京的采暖期一般是11月15日到3月15 日,乌鲁木齐是10月15日到4月15日。 其实每年的低温阶段的开始与结束时期都不相同,硬性规定采暖期,不是造成资源浪费就是使居民受冻。根据当年天气情况和预报灵活安排采暖期是可以在保暖的条件下,减少资源浪费的。
个人分类: 气象|4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