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伊斯坦布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研究生出国留学—必要的选择?
Sibiling 2013-12-12 09:07
本期博士生沙龙探讨的主题是“研究生出国留学 --- 必要的选择?”,于2013 年 11 月 13 日晚上 7 点 在樱顶学生会会议室(老图书馆对面)如期举行。 嘉宾有留学澳洲,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的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胡晖;曾赴维也纳大学、伊斯坦布尔城市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等高校参加国际会议、研讨会等,现受邀担任一些国际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内外多个期刊与国际会议的审稿人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012 级博士研究生吕鹏辉;曾到韩国首尔市立大学 交流学习半年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2012 级博士苏良兴。本次活动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2 级硕士陶莎主持。 沙龙伊始,主持人陶莎硕士首先介绍了参加此次沙龙的特邀嘉宾:湖北省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博士生分会主席周若鹏博士;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博士生分会副主席唐义博士、沈建波博士。接着以嘉宾自我介绍、主持人补充说明的方式与到场同学熟识。 嘉宾胡晖副教授首先分享了他的澳洲留学故事。他主要探讨了研究生出国留学的必要性以及分析了研究生出国留学的利弊。他认为出国留学要考虑留学成本 ---TIME 和 MONEY ,尽可能在有限的成本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对于立志未来进入职场的研究生和立志未来进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其留学目标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要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选择合适的国家、地区、学校、学制。胡老师认为,研究生出国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心理素质较高,能够独立处理一些问题;自理能力较好;同时留学目的更明确,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及规划。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学习任务繁重、文化差异问题以及一些突发状况。因此就需要进行自我调适,适当放松和休假,同时要积极融入当地文化,争取快乐学习,顺利毕业。 吕鹏辉博士也分析了出国留学的必要性,他认为出国留学可以扩展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上升空间;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仪器设备,找到创新源动力,弥补差距;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心,更好地做好科研。同时,他不赞成人们把公派留学出国当成是免费旅游,只顾着欣赏名山大川,却白白浪费了提升自我的机会。他认为一旦选择了出国留学,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随波逐流,要尽早确立理想,坚持下去。 苏良兴博士认为 , 出国留学是人生中很宝贵的一段经历,它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而交换生作为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相同的环境下却有不一样的精彩。他主要了分享他在韩国丰富的交流生活。由于课余时间比较多,他经常会和同学,就是他口中的“八国联军”四处转悠,也会在基督教坛耐心地等待祷告结束,只为着那顿大肉。虽然业余生活很丰富,但他仍然在半年的交流时间里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也参加了高端的国际学术会议。 本次沙龙的最后是提问环节,同学们根据自身遇到的问题纷纷向在场嘉宾提问,嘉宾们也一一作了解答。胡老师推荐了小木虫网站,他认为这对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很有帮助。对于出国途径、何时出国,苏良兴博士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出国,即校际交流、访问交流和非学位项目交流。他主张硕士、博士可以选择在开题之后就出国交流学习,这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有好处的。 此次沙龙性质上可以说是一种经验的交流,嘉宾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现场同学答疑解惑,整场沙龙在一种“你问我答”式的气氛中结束,同学们也都满载而归。 来源: http://gu.whu.edu.cn/a/boshishengfenhui/2013/1118/1300.html http://gu.whu.edu.cn/a/huodonghaibao/2013/1112/127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翻译|3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土耳其第六届知识城市世界峰会
Sibiling 2013-9-21 23:01
武汉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人员 出席第六届知识城市世界峰会 2013 年 9 月 9-12 日,武汉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博士生吕鹏辉出席了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举办的第 6 届知识城市世界峰会并做了学术论文报告。 世界知识城市峰会( Knowledge Cities World Summit , KCWS )是世界都市研究机构( World Capital Institute, WCI )主办的一个连续举办的国际大会,旨在对世界范围内知识城市相关现实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并提供解决方案。本次伊斯坦布尔峰会邀请了多个世界知名学者进行了现场访谈,专家们对伊斯坦布尔建设知识城市提供了多条建议与解决方案,受到了伊斯坦布尔市长和伊斯坦布尔城市大学( Istanbul Sehir University )校长的欢迎与感谢。大会期间世界都市研究所主席还颁发了 2013 年度世界最受认可知识城市奖( The Most Admired Knowledge City Awards, MAKCi ),中国的香港市荣幸获奖, WIS 主席同时还对海内外华人学者近年来在知识城市方面的深入研究表示了高度赞扬,特别是澳大利亚华裔学者胡以志( Richard Hu )建立的全球化与城市研究中心学术成果卓著,已引起国际学者们的关注。 吕鹏辉博士在会上作了全球范围内知识城市研究趋势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学术论文报告,揭示了世界上主要的研究力量的分布、研究主题的变迁以及核心期刊的分布等,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大会主持人对知识城市使用关键词演化和复杂网络的方法表示了肯定,参会代表还就世界知识城市背景下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与研究问题进行了提问,吕鹏辉博士对国际学者所关注的中国相关的城市人口比例、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知识管理对中国城市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并对国际学者对于中国城市问题的强烈关注表示了感谢,国外同行则希望与中国知识城市研究的机构与学者进行深入合作研究。吕鹏辉博士还应邀加入 WCI 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并参与了其内部讨论,商讨了武汉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承担知识城市主题书稿部分章节的撰写和全书中文版的翻译任务,转达了中国机构对于再次举办知识城市世界峰会的愿望。与会期间吕鹏辉与来自奥地利的德国籍知识网络专家 G ün ter Koch 教授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并对未来中德在知识管理与知识网络方面的潜在合作互换了意见。 在这次世界峰会上中国学者提交了多篇学术成果并引起了 WCI 的关注,会议主席 Javier Carrillo 教授 则对知名知识城市研究学者、西南大学王志章教授因签证延误未能出席大会表示遗憾,同时对于之前在中国深圳成功举办的第 2 届峰会表示了高度认可。经多国代表的慎重讨论,一致通过了在中国重庆举办 2016 年知识城市世界峰会的提案,并现场签署了相关备忘录。 注: 吕鹏辉为信息管理学院资深教授马费成的博士生,在武汉大学智慧城市中心承担部分学术研究项目与任务,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主要从事知识管理、知识网络与知识城市的学术研究。 全球范围内知识城市研究趋势分析的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与伊斯坦布尔市市长、伊斯坦布尔城市大学校长等的合影 与会议主持人、印度著名学者 Surinder Batra 教授合影 与德裔奥地利知识网络专家 G ün ter Koch 教授深入交流 与华裔澳大利亚学者 Richard Hu 及 WCI 主席 Javier Carrillo 教授 合影 来源: http://www.sim.whu.edu.cn/board/show_board_news.php?board_news_id=2494 http://www.csir.whu.edu.cn/Content.asp?c=33a=364todo=show
个人分类: 学术成果|23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华社外文太差造乌龙?称伊斯坦布尔获奥运主办权
热度 8 laserdai 2013-9-8 08:35
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大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本次大会的重头戏是投票选出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承办城市。经过紧张的两轮投票,被广泛看好的日本东京成功当选,时隔56年再次获得夏季奥运会的承办权。 新华社以及其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却摆了一个大大的乌龙,在国际奥委会还未宣布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时,新华网却已经认为伊斯坦布尔获得了主办权,并在北京时间3:10发出快讯:“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截图如下。 我觉得,这很明显,新华社人员外文水平太差! 本次参与最后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有3个,分别是伊斯坦布尔、东京、马德里。   先是第一轮投票伊斯坦布尔与马德里得票相同需要加投的时候,却被央视误认为东京首轮即遭淘汰。然后在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的直接竞争中,伊斯坦布尔获得94票中的49票,超过马德里而顺利胜出,马德里则是遗憾第一轮出局。 此时,新华网却似乎将“加投”错误理解成“决胜”,以为伊斯坦布尔战胜马德里,直接发出“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快讯。   最终,北京时间4:20,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亲自宣布:“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东京。”在正式结果宣布之后,新华网也删掉了之前发布的快讯。 这一乌龙已经被网友留下截图证据。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4319 次阅读|25 个评论
Bosphorus 海峡两岸 (续)
热度 13 JRoy 2013-7-17 23:15
Bosphorus 海峡坐船坐了两次,线路有重叠。但上次两岸拍的都太远了,这次的稍近一点。也是随手瞎拍,就第一张拍的很不错(相对于我那对动景根本就不能拍的破相机而言,简直是奇迹)。
个人分类: 海外|5898 次阅读|29 个评论
Hey,哥们你谁呀!
热度 12 JRoy 2013-7-14 07:09
说说在伊斯坦布尔的几段奇遇,现在一想还不可思议呐~ 除了遇到李晓榕,Chen老师还有信号处理这几年发文很厉害的 kuruaba(和Chen老师先前是同门,所以有幸给我引见一下呐)外,最不可思议的是两个不搭边的不知道怎么搭上的 会议的第一天就感到其水平和大牛们魅力了(比如目标跟踪早期奠基人之一barshom在我身后坐着的那次报告连续问了好几个声音洪亮引起全场回头的好问题,直接让演讲者的导师也是领域里的领头羊的短兵相接的回答)。一直想和barshom说两句话的,相遇几次也没好意思打扰老先生。晚宴那天就在卫生间遇到他,和他挨着站,哈哈~~我进去时他在那儿,我完事了洗过手,他还在那儿....八卦八卦,纯八卦~~ 就从11号的晚宴说起吧。本来11号下午报告到5点的,我只听到4点多就回家了(我住的酒店离会场最近)因为约好和美国加拿大的两个哥们skype。回家太困了,先睡了一个小时,然后起来准备了一下,skype从6点半开始,因为讨论一下文章技术细节问题且美国的那个哥们隐身,我和加拿大的老兄边聊边等,等聊完了觉得他可能有事不来了。加拿大的哥们下线了,我边留个message给美国的教授,结果可好原来他在线一直在等我们。我勒个去,你在线咋不显身呐。于是乎,我又和他单独聊。聊完了,都7点多了。大会当天晚上安排了晚宴,在亚欧接壤海霞的中间的一个小岛上值得一去。应该是7:30开始,我打车过去。istanbul可是有名的堵城。那个taxi司机也故意多收我钱,taxi哥哥听不懂英语,搞了40分钟才走到(故意绕路了,我看google地图也知道直接走海滨路更快更直接,他偏偏在山上绕来绕去)因为他不懂英语啊,我抱怨他也听不懂。钱不是问题啊,问题是你这么费我时间呀!更可气的是还让我不着急,在路上还给我比划sansung 和iphone,我一听就是哪个好的意思。我手在空中横平一笔画,意思一样。他听懂了。 到底都快八点了,举目一望座都坐的差不多了,我也不认识多少人啊。本来这次西交大有个10+人的团队的,我们西工大也有个7人分队。可惜我一眼没瞧见他们。刚好一个服务员是大会工作人员和我很熟,就给我指了个位置,桌上5个人。我到了人家齐刷刷的瞪着我,我一抬头,一个哥们就微笑点头搭讪,然后他们说他们都是西班牙人。一下子距离拉近了,西班牙人还是很客气的。开始聊~~ 晚宴开胃菜的过程,先是颁发了最佳论文奖和最佳学生论文奖(分别三个呐!哈)然后刚刚提到的Barshom上台讲了几句话。不过,奇迹出现了,一阵掌声之后,我对面的哥们站起来过去讲话了。清晰记得当时我顺口就跟剩下的几个人说的一句话: Hey, who is this guy . 我用的就是这句(包括这个guy),可见当时我的震惊。因为我看着这哥们很年轻的样子,没想到很可能是下一届的主席? 他讲完下来之后,不少有头有脸的人过来和他握手拥抱的。我才觉得这哥们有来头。上次在帝国理工开会就是这样子,我左边是我刚提到的谢菲尔德朋友,右边是个意大利老头,我们之前聊半天中国菜和意大利菜了。忽然话语间歇掌声响起,身边的哥们站起来讲话来着,我当时心里就想:嘿,这哥们谁呀! 等他回来,我就直问: why (do)they let you go, not me? 当然是个玩笑话。(不管你们信不信,这种事在我身上常发生,甚至每次都是。上次过年教育司长带队50中西部校长访问,我过去做一个学生代表之类的。我去的晚,随便找个空位地方一坐。完事,这边主持人说让领导讲几句,咔嚓旁边的哥们接过来话筒了。我当时也是第一反应: Hey,这哥们谁呀! 都和他聊半天了~~) 再回到这晚来,我一直对北欧包括英国人的感觉都是比较‘冷血’。所以,一般见他们我也不热情,改咋地咋地,professional一点也好(其实我现在对国内来的人也好对其他人也好也基本这一个套路了,伦敦确实不那么套近乎)。要不显得跟巴结人似的,很无趣也没必要别人也反感。而南欧人就要热情一些。这四个哥们和一个女士西班牙真的非常友好,我本来坐的位置和他们差一个板凳。结果照相的时候,非要把我放中间去坐在那个女士旁边(我顺口又开了玩笑:希望我女朋友不要看到这种照片呀,要不我可能有麻烦哈哈)。我那晚开玩笑很多,也直接给那哥们说:if anyone call you again, don't go, let me go~ 哈哈,我说再有人叫你出去讲话嘛的耽误吃饭,别去了,我去。 我后来和那个这哥们合影的时候,他非要我坐过去靠近。还记得最后甜点的时候,我出去了,等回来的时候他们等我吃完示意不着急走,非常非常nice的人。 特别是那个讲话的人,给我写下他的邮箱和电话和网址,是profe. Corchado. 并要我写下我的邮件等,他说他晚上给我发邮件。我想那就不用了吧,我说我给你发吧,不过还是让我写在一张纸上了。我们晚上邮件沟通如下: 看我的邮件,贴了两张我们的合照,并特别贴了一张我本人的比较beautiful的照片(我在邮件里特别说了),还是顺着白天的轻松气氛没太当事。一来感谢人家西班牙人的热情,至少为了我要讲英文,大家共享一个快乐晚宴,二来查了一下他是搞人工智能的, 西班牙最有名的一个(欧洲最古老的之一)大学的科学学院的两届dean ,团队不小40多个人呐!就顺口夸赞了两句,说的也很随便说他们网站非常cool,我自己曾经对人工智能感兴趣。FB上加你了~。 结果,哥哥半夜多很快就回复我了,愿意提供一个博后机会~~~ Hey,哥们你谁呀~ ,我这真是一脚深陷牛屎运啊~ 其实我若博后的话想去美国看看,但也要看家人特别是老婆大人的意见啦。在我一句都没提博后(只是聊天中我说我上个月刚毕业)也没有询问的情况下,人家邀请博后也算是一个荣誉吧? 这是一个高看,不是吗?值得考虑下哈 (另外我还是觉得有点扯,从头到尾我都是讲笑话的时候多,甚至都没问我学术情况就这么相信我?) 这个prof Corchado的网站: http://bisite.usal.es/corchado/home 我觉得他是个帅哥,也很自信/恋,瞧把自己的头像放到主页背景,哈哈哈~~ 我给他邮件中的三张照片(我现在都纳闷当时心里咋想的,还把自己一张单独的照片贴过去了(耍帅),哈哈可能我是真心想交个朋友而已): (是不是感觉让北美的贾伟老师说对了,耍帅有时候可能找到工作滴,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即使你没想) 你们以为奇遇就这么结束了?还有一个呐 第二天,就是遇到chen老师和李晓榕老师这段了,因为和那个chen老师谈很欢, 决定下午也跟着一起再坐一次船(上次光顾着看法国mm呐)。刚一上船我们坐定之后,对面一个美国人就过来搭讪,开始主要是我和李老师和他对面坐,chen老师和北京的两个老师在另一侧。但是李老师并不太愿意和这个人讲话(后来知道,李老师认识他一点的)。我无所谓啦,人家热情我就随便,人家冷眼咋就该咋地咋地,这是我的原则。这哥们又是中文'谢谢',又是'123'和你套近乎。我认为是个非常active和talkable的美国人,我也很高兴聊天,反正在船上除了拍照也没啥事。原来这哥们这次来没买转换器,所以他的相机没电了不能充,哈哈想用我的相机照相。。哈哈哈,所以屁颠屁颠的一直跟着我跑。其实我无所谓,我乐意认识陌生人,并且两个人互拍也蛮好。并且这个人长得很像憨豆,说话也可爱好听,你说去哪儿他就去哪儿。他是新墨西哥大学的数学家,本是东欧罗马尼亚人,移民美国23年了(他告诉我的)。后来他讲他在广州西安等地做过不少报告,给我提了好几个中国人的名字说:他们翻译了他的书。我顺口就问:我认识个人帝国理工的数学教授,一年也就发一篇文章啥的,很难很长,你写书呀。他笑笑说:我喜欢写。我当时心里就纳闷了: hey,哥们你谁呀? 当然不会细想,我带他去船头,阳光好感觉也好就跟自己开船似的。这时候还碰见个日本姑娘呐,三个人乱聊。那个日本姑娘英语不太清楚,我在前面看景这哥们有点泡妞的感觉,哈哈我是说真的。日本姑娘帮我们拍了照,还教我们了两句日语。 后来,和美国哥们还一起溜达看到船舷外侧一个洞洞里面有几个大的海螺壳,我俩心有灵犀第一念头是带走,哈哈。 他说让我放包里,哈哈哈,我心想你咋这么老土思想呐?啊哈哈,我说我直接拿,不用遮掩就可以哈哈哈。这事最后还真成了,在下船的那一刻,我想起这事来了,我蹭蹭跑回去拿下来就走,就在手里托着根本不遮掩,他在下面等我的时候说你拿走不用管,快走。我说:给你吧,他说nono让我拿走。哈哈哈,还真演变成顺手溜了~~~配合太默契了 当然最后走的时候让我别忘了给他发照片 我刚刚一查,这个人也很有来头啊。他的名字Smaranda命名的数学公式,定义,问题等等一大列。甚至说科学家艺术家于一身,可以和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物理学的工作有关系,我累个天: hey, 哥们你谁呀! 大家可以查查看这个人,业界的程代展老师等人不知道晓不晓得~ 但是看样子,这哥们确实自己有一套哈 Prof. Smarandache's website http://fs.gallup.unm.edu/ 看看这个海螺壳不小吧?!!哈哈 这两个哥们分别是: Juan M. Corchado 和 Florentin Smaranda
个人分类: About me|12550 次阅读|38 个评论
Bosphorus 海峡两岸
热度 2 JRoy 2013-7-10 05:30
伊斯坦布尔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处,两大陆的分界线Bosphorus 海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上午看教堂没意思,不过蓝色清真寺前面的烧烤好吃,量虽然少价格也不低。晚上回来又是烧烤,赶脚土耳其饭店就不会作别东西了。连馒头,面包都是烤的。能不上火吗,不过他们有酸奶,很流行。那个酸奶可是真心的酸呀,而且有点咸!!今天喝了两次,明天再不想喝了。不得不承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这个回头再聊 下午坐船在Bosphorus上溜达了一圈,很不错。1个多小时才10TL,便宜而实惠。船上并排做的一个德国人,很友好。谈得来,更好的是对面坐了法国美女(德国哥们说听出来他们讲的是法语),十分漂亮呀!待会单独一个博文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id=706809 ) 下面基本以大桥为分界线,现实欧洲部分,再是亚洲岸部分。其实没差别~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3934 次阅读|2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的教堂
热度 8 JRoy 2013-7-10 05:24
首先,前两篇博文都暂且没有回复。谢谢评论,回过头来再回复。累啊~ 今天一天把伊斯坦布尔比较大的名胜转了个遍:总体上城市建在好几座小山上,所以道路的起伏可想而知。并且直接决定了其道路通车的难度,地铁电车等等很有限,就连bus我觉得也不多,很多地方都需要私家车或者步行代路。 这一篇先传一些清真寺的随拍。说实话,昨天已经预计了看教堂不会太有感觉,果如其然,仅进去了三四个大点的。所有的穆斯林mosque,其设施和建筑风格基本完全一样。除了有些地方小设施位置(如净身洗漱处),或者形状方/圆微细差别外,基本完全一样。所以并不像传说中都值得看一看,我今天一共花在清真寺和教堂的时间也不过两个小时。感觉不到新鲜了,以前常去的学校附近穆斯林教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更大更漂亮,上头的圆盖帽帽更多(mosque建筑最大特点,圆盖),也有了观礼塔(从一个到六个,各种都有,其中四个居多)而已。 另外这些地方都不收门票的。不像咱们的太庙啊天坛啊之类已经废弃无用了,当文物供着。人家的教堂每天是有实实在在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就如咱们离不开超市一样,人家每天都要三番五次的朝拜。所以,我们外来人看人家的mosque也不适宜当什么怪物乃至文物一样看待,就是人家的必备品而已。这样的文化是真实的存在,并将很好的延续甚至夸大。比如更多更大的mosque随着城市的夸大和人口的增加会建成,因为总不能一个人跑老远去朝拜吧。也所以在伊斯坦布尔有很多很多的mosque或者church。而我们文化缺的就是这种延续的动力(文化割裂了)。也所以很多人都不晓得太庙和天坛是干什么的?不晓得为什么还要穿民族服装了,甚至觉得丑了吧唧~~~~~ 先不一一介绍了(回头加上),待会还有两篇博文单独发,免得玷污了教堂圣地哈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quickforward=1id=70680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88372do=blogid=706809 6个观礼塔的比较有名,是蓝色清真寺,红色的也少见一般是教堂,带有观礼塔的是那个索菲亚教堂。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4810 次阅读|17 个评论
伊堡初感
热度 8 JRoy 2013-7-9 06:55
下午4点到的伊斯坦布尔Istanbul(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下面简称伊堡吧) 一点不添油加醋直接说说初到的感觉,你也许会感觉和别人说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ataturk机场大厅有些通道很宽,跟北京首都机场差不多 伦敦所有的街道和底下通道都很窄,这一点差别非常直接非常强烈 的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细节更能说明问题,大厅角落,柱子棱角什么的,很容易发现他们跟伦敦还有距离 我当时甚至想到一个词:暴发户。我觉得新兴世界的建设都有暴发户的感觉 之前查了查了伊堡的交通,因为整个城市就是建在很多的小山之间,所以地理高度崎岖不平,建筑也比较杂乱,交通有名的堵城,也不像北京伦敦那么好建造。出了机场因为时间早,就选择做metro先进市里再说。 上了metro之后,和邻座的哥们搭讪,问问路。主要是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呀,什么地方都没摸清,好在他知道我的酒店。另外,也好在我一口印巴黑英语有发挥余地了,和中东和南欧的人沟通最拿手。 土耳其人的热情可真是感受了:这哥们给我指明了路之后,竟然说自己多坐了两站。我一阵感激哈,然后人家表现的非常小case的感觉,于是赶快交换电话乃至电子邮箱,期间又坐了一站。交换电话之后他说,只要我不在飞机上,你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我对伊堡熟得很 ----- 瞧这话说的,义气吧,也很幽默~ 后来,我在bus看地图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凑过来问。而他不懂英语,但是我看地图刚看看到我的酒店的地名,他就给我指了两辆车。整个交流过程,我讲英语他讲土耳其语言。竟然一个隔都没打,包括我按着想象拼念他们的地名。 这两个人再一次让我深深感觉到 亚非拉才是一家呀! 哈哈哈~~ 坐上车的时候,然后看着一路的街景和人的表现。我一下感觉对这个城市很熟悉很熟悉,就跟到了中国的某一个乡村一样。只不过咱们老的建筑没有保存下来。而它的建设多少有点我上面提的后现代暴发户的感觉(大体上还行,细节上生硬),说街道脏乱差应该不算过,现代和古老交杂。 这和开始想象的(和网上游记的)一个朝拜之地应该很干净整洁归一大不同。街道上晃荡的年轻人很有小混混的影子,小吃店杂货店布满了街边 ---这些都和伦敦大不一样。伦敦最不同的就是,90%的街道两边没有乱七八糟的商店(都很静),只有一些商业区才是,而且就算是商业区也很少是饭馆和杂货店这类东西,倒多是纪念品专卖店,咖啡店一类的了。感觉英国人不吃东西似的,除了喝咖啡。 (社会)道德和规则制度往往在天平的两端,往往是矛盾的一对。 东方人讲道德(包括道义),往往就不那么遵守规则和制度。比如,问路和指路,在伦敦不可能有人带你跑两站的,能给你多说几句就不错了,剩下的你找警察去吧。冷血的人有冷血的好处,他们按规则按制度办事,而且尤其尊重和遵守这两条。 当然也有完美平衡的,有一点我发现 伊堡人做的很不错,那就是他们的车站都特别的小,进展和出站的地方一般也就只有半米高的栅栏,长度也就四五米(如下图,你能看出来站里站外了吗?到处都是人走来走去,刷卡基本自愿的样子)。所以可以很轻松绕过去而不刷卡进站,事实上这些metro或者tram轨道上也有人行道,并不像咱们那样设置天桥而是直接穿过。这一点上可见他们逃票的不多,这一点上我又觉得伦敦都很难做得到(伦敦先前有很多那种前后门都能随便进,刷卡随便的公交bus,现在全变成双层必须前门进了)。 一路上就看到不下于十个大的清真寺,也许是白天的缘故没有那么‘金碧辉煌’。但是我突然感觉并没什么想看的好像都见过似的,因为直到今天我对信仰和教堂的理解都还很肤浅模糊。三个最要好的同事都是穆斯林,先前常跟他们去学校附近的mosq,常喜欢也进去看他们跪拜自己坐大厅的边上,有时候翻翻他们的古兰经。最大的感触,就是特别友好和热情,大家真的是一帮兄弟的感觉,我每每进去,其他人都要“萨拉马理工”的招呼(大体这个发音,意思上帝保佑你)先前对这些东西思考很多,也慢慢了解为啥中东穆斯林兄弟会很强大了。但是我对信仰和教堂文化一直很模糊。跟没有概念差不多,但是自己却又有想过,也跟他们朝拜人的询问过,一直没有结果。感觉已经不是我的世界的东西了,很难有交点~~~ 所以,我现在感觉看了伊堡一眼,好像我已经了解他了。就跟见了一个她一面之后,就觉得已经完全了解了,虽然可能连人家的名字还不知道呐。但是心里好像说句:来杯喝的,不说话可以吗?不愿不想再去多了解,我知道的已经够了。看看那密密麻麻的对岸,秘密全在里面。 总感觉这个地方就跟我对信仰的理解一样:离得那么近(每天看同事去朝拜)却又那么远(却有没什么概念)。但是我愿意说,我懂他了已经或者说我知道的已经让我感觉我懂他了,就跟有时候的爱情一样你永远觉得自己没懂。 好像明天开始进入穆斯林的斋月了(伦敦的同事又要开始精神与体力考验了)。。。。啊啊啊,不知道白天大街上还有没有买饭的呀~~~~哈,当然伊堡不全是穆斯林。但是必然会影响白天的生意,加强夜晚的活动。不过相信教堂的朝拜会更有规模 ~ 也许信仰和爱情一样,你永远不懂,除非你去尝试 ~ 一说信仰,就想起cy老师了~ 一谈爱情,就想起yc老师了~ 一说屌丝,我觉得可以照照镜子了:刚出炉的(下半身,咔嚓!哈) 这家hotel还可以,洗澡水有重重的海水味道~一定是海水净化过来的~ 特别隆重的推荐分享一首歌曲~ 上周六刚听到就觉得很不错,我估计应该能火的~~好的音乐需要一点思想,不能只顾得琅琅上口和所谓高雅路线。这首一下子把北京人的无奈和迷失唱出来,还有份淡雅的北京爷们味道,自信而又迷失。不是北京城长大的,估计很难写出和唱出这歌。 耿琦《孤城》
个人分类: 海外|3636 次阅读|9 个评论
从伊斯坦布尔到开罗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7-5 16:58
伊斯坦布尔和开罗是环地中海地区两个大城市, 也是西方进入伊斯兰世界的门户。 一场新的斗争正在那里展开, 这是世俗派与虔诚的宗教徒之间的斗争, 也是西方化的中产阶级 与更加保守的农民和城市平民之间的斗争。 如果除去宗教色彩, 就是泰国的红衫军与黄衫军。 Damascus 没有 Lawrence 。 随着带有阶级民族民主主义色彩的政治强人黯然退场, 伊斯兰政党在北非国家(除阿尔及利亚人民民主共和国)议会选举相继获胜, 阿拉伯之春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民主派”、保皇党人、部族和教派分子仍会纠结在一起 清除革命运动中的民族民主、人民民主派别, 但是他们迟早也会分崩离析的 。 伊斯兰政党不会认同亲西方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 他们不可能为了迎合西方, 而失去执政的群众基础, 为了赢得基层民众的认同而与西方渐行渐远。 隐忍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伊斯兰运动, 在最初的兴奋过后,也会发现其实是被群众放在火上烤, 古兰经没有教给我们如何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 如何解决下水道堵塞、交通拥堵和城镇住房的问题。 当新的执政者为这些实际问题焦头烂额的时候, 他们就会有意无意的强化 社会空气里的原教旨主义和民粹主义气氛。 开罗的将军们按道理可以继续 高扬民族、民主、社会主义的范阿大旗, 成为自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一脉相承的英雄人物, 但是世上已无布迪那夫。 将军们无意也无力掌控复杂的局面, 而甘居一种丑角式的角色, 在政变与还政于民之间的折腾。 但是,一个严重对立的社会里, 能选出让大家都满意的领导人吗? 目前, 整个伊斯兰世界中最大的对立与冲突 可能就是世俗派与传统力量之间的矛盾。 我的西北穆斯林少数民族朋友,特别是女孩子, 其作为已经让虔诚的长者感慨世风日下了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2287 次阅读|2 个评论
夕阳下的伊斯坦布尔
热度 2 ma00186 2012-9-19 15:50
夕阳下的伊斯坦布尔
“在伊斯坦布尔这样伟大、历史悠久、孤独凄凉的城市中游走,却又能感受大海的自由”,这是我的幸运! 整理文件,拾来一张照片--夕阳下的伊斯坦布尔。 这是去年8岁的儿子照的。虽是孩子的偶得,景很美,构图不错,可 惜相机质量差了。 不过还是很美! 蓝天、夕阳的色彩、大海、远山、绿树、建筑, 浑然一体,和谐而有层次。 质量差的相机给这美丽罩以朦胧。 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刻,能够捕捉一座美丽的城市与美丽的时光,不是幸运,还能是什么? 以下是去年11月的一篇随笔,对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对这座城市的伟大以及这座城市所孕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帕慕克有些记述,重新读来,算是一次美好的回忆。 伊斯坦布尔与帕慕克 8月中旬,我们带着儿子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会。伊斯坦布尔以博斯普鲁斯(Bosphorus)海峡横跨欧亚大陆,大约在公元前667年建城,当时名为拜占庭,是历史上最早的城堡之一。公元330年,被定为罗马帝国的东部新首都,更名君士坦丁堡(这个名字在西方一直被用至20世纪初)。其后罗马分裂,伊斯坦布尔在不同时期成为不同帝国的首都:公元395-1204、1261-1453,东罗马帝国;1204-1261,拉丁帝国。公元1453年,默罕默德二世攻下城堡,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直至1922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土耳其首都为安卡拉,但伊斯坦布尔仍是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是土耳其的文化、经济、金融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独特,它是欧亚大陆的汇合点,城市被博斯普鲁斯海峡分为欧、亚两块。海峡北连黑海、南接马尔马拉海,是战略要道。 忙忙碌碌中几个月过去了,此时回想这伊斯坦布尔之行,我的眼前便是那深蓝的海水、成群成群的圆顶清真寺、随处可见的遗迹、湛蓝的天空、沿山而建高低错落有致的城市。我仍是一片激动、向往之情,因为它太美、太独特了!我去前真没有想到它是那么漂亮!又是那么有历史!天气也很宜人,虽是夏季,一点也不热。也没有海边城市常有的那种潮湿。其间,参观了拜占庭建筑中最为突出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地下水城;奥斯曼帝国的Topkapi老皇宫、Dolmabache西式新皇宫、蓝色清真寺、苏莱曼清真寺、后期建成的考古博物馆;游览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王子群岛。我和儿子各拿一个相机,拍下了许多许多的照片。其中,儿子在加拉太塔拍的一张:夕阳下、金角湾、古树林中老皇宫,简直是美极了!想起这些,我就会嘲笑自己曾经有过的悲观、郁闷情绪。还能不感到幸运吗!没有为那个城市、那个地方贡献过一份力,却能欣赏它的历史、古老的建筑、它所在自然中的美、整个城市的美!你凭什么?! 并且,伊斯坦布尔还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其他体验。10月11日,在北京银行办事排队时,随手翻阅了《当代金融家》杂志。里面有一篇名为厉放的作者写的散文:“向东、向西_畅游博斯普鲁斯海峡随感”,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想看厉放描写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我8月中旬游历的有何异同。他文中引用了奥尔罕.帕慕克著《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中的段落:“在伊斯坦布尔这样伟大、历史悠久、孤独凄凉的城市中游走,却又能感受大海的自由,这是博斯普鲁斯之行令人兴奋之处”。伊斯坦布尔是个热闹城市,欧亚共有,人群多样,对于帕慕克的“孤独凄凉”,我没有感觉,但是我确实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历史悠久、美丽、伟大;感受到了古城边大海的博大、深邃与自由。“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随时都能漫步在博斯普鲁斯沿岸”,娓娓道来,这是多么的浪漫、多么的诗意!又是那样的自然!第二天,我就上网检索奥尔罕.帕慕克,才知道他是2006年Nobel文学奖的获得者。我随即订了《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想看看帕慕克如何讲述伊斯坦布尔,同时这么一个历史悠久、东西文化共存的城市是如何造就了帕慕克。一起订了的还有帕慕克的《别样色彩》。 帕慕克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和《别样色彩》的许多篇幅中,以自己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他童年、少年、青年时期所看到的伊斯坦布尔。他所出生的富裕、西化的大家庭随着他的成长衰落、精美的古建筑随着他的成长毁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转块楼)、与哥哥的竞争、母亲晚上静听电梯声响等待父亲回家、父母分居、初恋情人被分离、为当画家所做的常年努力与母亲的反对,...都是些很惆怅、忧愁的事。在我读来,是有一丝伤感,却又让我感到诗意。长大、成家、在外求生、在内立业,这么多年生活的积累让我能够读懂一些帕慕克,也从他的经历中理解了许多我过去不理解的与自己相关的事。比如他多处提到父母的争吵、父亲的离家出走、母亲冷静讲述查出父亲会见情人地点等等,你会感觉他的冷静与客观;但是,他讲述父亲是如何鼓励他所做的一切、讲述父亲对他的可以说是溺爱等等,我是能够读到一种欢喜的情绪的。我突然理解到,他的父亲,对于他的母亲是一回事,而对于他这个儿子又是另一回事了。这使我对自己长年不解的一种感情得到释然,并得到对孩子教育有益的启发。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63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土耳其地震何时休
Cefelixw 2011-11-10 08:43
新华网安卡拉11月9日电(报道员郑思远 记者戚燕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艾迪利地震研究中心9日发布消息说,在土耳其东部凡省当晚发生里氏5.6级地震,导致包括1家六层楼酒店在内的16栋房屋倒塌。 伊斯坦布尔地震研究中心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9日21时23分(北京时间10日3时23分),震中为凡省的埃德雷米特城镇,离凡城市中心15公里。 土耳其NTV电视台报道,一座名为假日酒店的6层楼房因地震倒塌,搜救队与救护车已被派往事发现场。报道说,可能有记者和土耳其红新月会工作人员住在酒店内。 此外,9日凌晨土耳其东部比特利斯省阿迪尔杰瓦兹城镇也发生里氏5.5级地震。 10月23日在凡省发生的 7.2级地震造成605人死亡 ,4152人受伤,另有188人从废墟中获救。 1999年,土耳其西北部地区曾连续发生两次大地震,造成约1.8万人死亡。
1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伊斯坦布
热度 8 zhangt10 2011-11-7 22:14
东游西逛之伊斯坦布
计划每年的感恩节假期都是让人头痛的,说是和家人聚会的好机会,其实要么呆在家里啃火鸡,要么凑热闹赶场子。飞机场挤得跟火鸡场似的,似乎不是旅行的好时节。 某年的感恩节,俺头脑火花一现 - 其实也就美国人在国内熙熙攘攘的赶场,国际旅游其实正是淡季!航空公司正推出SFO到伊斯坦布尔的特价,飞去欧洲居然比去纽约都便宜,他们其实应该打出Turkey for Turkey Day这样的口号来。 于是约了家人朋友,同去啊同去。 约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土耳其居然还有欧洲女人猎艳场的名声,酒店里常会碰到些英国女人一天换一个男伴回屋的情形。 就住在蓝清真寺后面的老街上,每天被礼拜的歌声叫醒。逛皇宫参观清真寺,看着活蹦乱跳的羊儿吃烤羊肉串,从香料市场溜达到花卉市场,买了通勤卡坐遍各式交通工具-公车, Bosphorus 轮渡,有轨电车,Funicars,还在新城区撞上了土耳其的第一个爱滋日(活动者远远少于防暴警察人数!)。伊斯坦布尔的人文建筑都不愧于它东罗马帝国和奥特曼帝国首都的历史。 Aya Sofia 前的喷泉 Aya Sofia外,某人用可乐瓶摘柿子? 蓝清真寺是老城随处可见的标志建筑 清真寺后的街道 罗马时期的地下蓄水池是用希腊神庙抢来的大理石柱支撑的。里面有个咖啡馆颇有情调。。 香料市场外的花卉市场 Galata桥上全是钓鱼的。。远处是Mimar Sinan的名作苏乐曼清真寺 乐器街 爱滋日发宣传的美女 防暴警察闲得慌聊天中。。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416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土耳其之行
weisman 2010-10-29 16:44
最近好多好友发邮件问我:“为什么好久不写博了?” 说实在的,从加拿大回国后的这几个月真的是很忙。 最近去了一趟土耳其,去参加IEEE SMC2010会议。 先发几张照片,感谢各位好友的关心,以后再慢慢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 推荐一下李老师的关于“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精彩博文: 伊斯坦布尔印象(7)欧亚大陆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7437 伊斯坦布尔印象(6)美女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7100 蓝色清真寺内部色彩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655 伊斯坦布尔印象(3)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5991 .........
个人分类: 海外生活|849 次阅读|1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印象(7)欧亚大陆桥
lixuekuan 2010-10-26 21:27
伊斯坦布尔连接欧亚大陆的这个桥不让人行走,只让汽车过,没有能上去拍很遗憾。 总体感觉这桥没有上海的那几个桥漂亮。 我拍这些照片的第二天伊斯坦布尔进行欧亚两洲马拉松比赛,选手要跑过这个桥,可惜的是我们晚上的飞机回国,看不到了。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842 次阅读|3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印象(6)美女篇
lixuekuan 2010-10-25 22:44
赵明兄( 赵明的博客 )留言要我上写美女特写,这次没有拍到,因为没有带长焦镜头。但我使用的相机像素很高,抠些局部也是一张不错的照片(当然没有专门拍的细腻),所以就把有些有美女的照片裁剪一下发上来请欣赏。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868 次阅读|19 个评论
斯坦布尔印象(5)Hagia Sophia
lixuekuan 2010-10-24 20:27
索菲亚大教堂与蓝色清真寺距离很近,它的中央穹顶直径33米,是世界上少数大穹顶之一。顶点高约60米,高于万神庙。宫廷史官普洛柯比乌斯写道:当你走进这幢建筑物去祈祷时,你会觉得这项工程不是人力造成的你会相信上帝也喜欢这个不同寻常的家。索菲亚大教堂动用了1万名工匠,耗资折合14.5万公斤黄金。公元537年12月26日,查士丁尼大帝和大主教率领一支庄严的队伍举行落成典礼15世纪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廷帝国之后,把索菲亚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在角上加建了呼唤穆斯林们按时举行礼拜的授时塔。经过多次的十字军战争和土耳其人的破坏,君士坦丁堡宏伟壮丽的建筑摧残殆尽,索菲亚大教堂竟能免于劫难,它是唯一一座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147 次阅读|15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印象(4)Taksim Square
lixuekuan 2010-10-23 21:06
这次去伊斯坦布尔,就住的Taksim Square 附近,自己在网上订的宾馆,因为会议推荐的饭店太贵了,每天185欧元,如果上网再加20欧元。 我们订的小旅馆,尽管是3星,实际上很小,没有几个房间。90欧元,两个人住,而且免费上网,干净,舒适,免费的早餐也很丰富。 从我们住的宾馆到开会的饭店走路需要20分钟,Taksim Square 是必经之路。 Taksim Square 广场上矗立着一个纪念碑,用来纪念共和国的创建者、土耳其民用来纪念共和国的创建者、土耳其民众无比敬仰的国父凯莫尔。每到重大纪念日,总会有许多土耳其人自发送来花圈。 又有花圈了,看来有节日了 这是个精神病患者,在那里张牙舞爪,可附近的警察根本不管。 天可是真蓝呀,可惜的是那天倒时差 。 这里有很多美女 傍晚的 Taksim Square 今年是日本-土耳其友好年,由日本鼓手敲鼓,土耳其歌手演唱,有一些进行曲很雄壮 !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印象(3)
lixuekuan 2010-10-22 19:25
伊斯坦布尔印象(2) , 伊斯坦布尔印象(1) 伊斯坦布尔老城散发着浓重古老和伊斯兰气息,石块砌成的街道竟然还在跑汽车,清真寺很多都是16、17世纪的建筑,街道两旁的二三层小楼外部感觉很旧,可进去是很现代化的装饰和完善 的卫生和取暖设施。 和国内拆迁改造对比,感觉很惭愧。伊斯坦布尔的对旧城的保护值得我们借鉴。 太原号称2500多年的城市,明清建筑已经没有几座,而且棉花巷又要拆迁了!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3864 次阅读|7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印象(2)
lixuekuan 2010-10-21 09:39
在发 伊斯坦布尔印象(1) 的时候有朋友留言,希望拍些土耳其的生活场面,就发几张这样的照片。 去伊斯坦布尔之前,在网上做了点功课。网上明确说明在土耳其不能随便对着人拍照,除非征得对方同意。所以拍的生活场面很少,怕惹麻烦。 在伊斯坦布尔,明显感觉当地居民幸福感很强,无论是高收入的人还是街上的小摊主。和很多人讨论,这里物价那么高,老百姓怎么生活的还那么安逸?没有找到答案。 大街上卖食品的小摊,这种面圈吃起来感觉是面包和新疆馕的结合。买的时候自己要算账,他们不太会算,但只向内糊涂,不向外糊涂: 伊斯坦布尔是个山城,房子都建在山坡上,所以,寸土寸金: 但也有很多小公园,感觉他们很安逸: 伊斯坦布尔地毯商店很多,价格很贵,一般人买不起或者舍不得买。与地毯商聊天,他说中国地毯太便宜,抢走了他们的生意。 伊斯坦布尔的出租车都是很小、很差的菲亚特、现代,只能做3个人,但价格相对欧洲国家便宜很多: 无处不在的咖啡屋,卖各种咖啡和土耳其红茶,也有各种小吃。但点心太甜,蜂蜜很多。价格便宜,走累就坐下来休息一会,消费得起的: 尽管平地很少,但也看到很多不标准的小足球场,孩子在里面训练。招式很正规: 快乐的擦鞋匠,这是擦鞋匠的标准配置: 伊斯坦布尔美女如云,只是不好意思对着她们拍。这些都是远远拍,裁剪的: 总之,这里是值得去的地方。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315 次阅读|6 个评论
伊斯坦布尔印象(1)
lixuekuan 2010-10-18 20:35
单位一行3人去伊斯坦布尔开国际会议,在网上查询知道伊斯坦布尔进入了雨季,而且开会这几天天天下雨。 经过12多小时的飞行,下飞机看到是多云的晴天,那叫个高兴。找到预定的宾馆,在周围熟悉了一下环境,看到天可是真蓝呀!没有想到这就是我在土耳其看到的最后一眼太阳。 可5个小时的时差实在是是难受,随便吃了点中午饭就上床睡觉了。 下午起来去会议签到,太阳已经不知道去那里了,天阴沉沉的,似乎马上要下雨。 会议是在希尔顿饭店召开,500人规模,中国大陆就去50多人,如果加上外籍华人和世界各地的持中国护照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差不多要上百了。 土耳其组织大型国际会议能力无可挑剔,会场和会议设备之好北京、上海也少有。 每天的大雨使得会议组织者很高兴,4天的会议无论大会报告还是分组会议都很少有人逃会,面对美景和大雨只有叹息。 我们回来的飞机是晚上,会议结束后一个白天的时间不能错过,冒雨参观了蓝色清真寺、索菲亚大教堂、老皇宫和欧亚大陆桥。一天跑了那么多地方,老胳膊老腿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了。 一觉醒来飞机到上海了,如果不能睡觉10多小时怎么过呀,还是体力累点好呀。 如果第一天知道后面都是下雨,俺绝对不睡觉倒时差! 下雨能见度很低,不能拍大景,来点小品照片吧。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809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