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防部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国佬,鼻头高
热度 1 xupeiyang 2012-1-10 08:00
美国佬,鼻头高
个人分类: 军事科学|2443 次阅读|2 个评论
卡扎菲抓到了,被俘时躲在洞中,高喊“别开枪” 2011-10-20 19
热度 8 xupeiyang 2011-10-20 20:00
卡扎菲与萨达姆一样的下场 也怕死 小霸与大霸的较量 卡扎菲被捕时躲在一处洞中,高喊“别开枪,别开枪!” 请看视频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libiya/content-2/detail_2011_10/20/10014166_0.shtml?_from_ralated 新华网快讯: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一名军方指挥官20日告诉新华社记者,卡扎菲已被俘获。 路透社报道,利比亚过渡委官员阿卜杜勒-马吉德(ABDEL MAJID)称卡扎菲已经被捕,双腿受伤。 2011-10-20 19:39:06 穆阿迈尔·卡扎菲1942年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1965年毕业后他在利比亚陆军服役。1966年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1969年9月1日,卡扎菲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70-1972年,卡扎菲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7年起成为革命领导人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79年3月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自2008年12月起称“革命领导人”)。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879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本拉登死了吗?
白荷飘香 2011-5-4 11:23
刘仰:本拉登死了吗?----转帖 刘仰 本拉登死了。在此之前,曾经有过6次传言,都说本拉登死了,这是第七次,估计是真死了。关于这一次本拉登死亡的细节,没必要说太多。美国开始说是无人机轰炸,后来说是海豹突击队。奥巴马在充满文艺腔的讲演中有不少谎言,他说他签署的是“抓捕”本拉登的命令,还说要将本拉登绳之以法,实际上是开枪爆头而死。有消息说,早在几个月前,美国就已经决定,不要活的,只要死的。事实上,美国很可能根本不想审判本拉登,因为美国讨厌那些可能为本拉登(国际黑社会头子)辩护的律师。奥巴马还说击毙本拉登的行动很好地考虑了平民的安全,事实上,报道说,击毙本拉登的现场有几名男女死亡和受伤,不知道他们算不算平民。 我们细究这些内容,没有多大的意义。短暂的意义,如同本拉登之死对于股市的影响一样,涨一下潮,很快就会退去。就在几天前,奥巴马刚刚任命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接替国防部长的位置。与击毙本拉登放在一起,显然是一个论功请赏。但是,如果本拉登先死,再任命中情局局长为国防部长,痕迹太明显。所以,先任命,后击毙,时间上的安排,像是巧合,其实是精细的导演。宣布本拉登死亡之后的很多消息、报道,应该也有不少属于策划和导演,真实性令人怀疑。本拉登之死显然是美国的一个长期的策划,其后的新闻报道很多都有假新闻的嫌疑。本拉登之死的真相,现在看到的,很可能不是真相,或不是全部真相。唯一真实的,可能只有本拉登真的死了。 我们反对以暴易暴。这是在本拉登被击毙后我最想说的话。 本拉登出生富裕的阿拉伯贵族家庭,本来,他完全可以做一个良民,做一个富裕的良民,或者做一个富裕的没良心的有钱人。如果那样的话,也许会有很多媒体追捧着本拉登的金钱,和他很多老婆的故事,渲染一个阿拉伯富豪、一个花花公子的花边新闻,为大众提供娱乐,为媒体赚点奶粉钱。但是,本拉登没有那样做,他的命运改变了。首先为他改变命运的是美国,美国想把本拉登从一个良民改造成反抗暴政的英雄。本拉登也就真的放弃一辈子做有钱良民的命运,开始把自己塑造成英雄。我们不能否认,最初把本拉登推上英雄地位的,就是美国。这个英雄的形象就是反抗外来入侵的暴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本拉登发现,赶走了一个暴政,来到的依然是一个暴政。本拉登要继续当英雄,只是把反抗暴政的目标朝向了美国。从此,本拉登就从美国塑造的英雄,变成了美国眼中的草寇。他再也不可能回去做良民。 离911事件10周年纪念日,还有四个多月,本拉登被终结了。奥巴马豪迈地说:本拉登被击毙,说明美国是无所不能的。亏他说得出口。动用全世界最精良的武器、最精锐的部队,最尖端的技术,对付一个只有几支冲锋枪的草寇,居然花了整整10年,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无所不能的”。我们更应该想一想,一个并没有百万雄师的草寇,如何就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心腹大患?一个原先的良民,如何就成了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一个到处流窜藏身的草寇,为何就能让美国寝食难安?本拉登死了,新的本拉登还会出现吗?诞生本拉登这样的草寇的社会土壤,是否依然如故?如果这个由美国主导的世界,不断催生出旧的、新的、大的、小的本拉登,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本拉登并不是一个穷的活不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的无产者,他是一个有钱人,却愤而用自己的金钱来反抗美国。美国是否该问一问,为什么?估计今年“911”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本拉登之死会成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美国是否该问一下自己:诞生本拉登的土壤消失了吗?未来,在世界各地,是否还会有新的本拉登不断涌现? 本拉登之死,是美国精心实施的一场国家暗杀。这场国家暗杀行动与不久前北约针对卡扎菲的暗杀如出一辙,卡扎菲29岁的儿子在一处民宅中被炸死,还有卡扎菲的3个孙子。媒体没有报道那三个孩子的姓名、年龄和照片。这就是被某些人称为先进而人道的西方文明,他们一方面以人道的名义宣布要废除死刑,或者尽量少地使用死刑,另一方面又在对其他国家的平民、妇女儿童大开杀戒。的确,他们是有理由的。他们说,本拉登造成了3000个美国人的死亡,所以他罪有应得。但是,这种时候,他们为何不以废除死刑的同样理由,反对战场上的杀戮呢? 本拉登从一介平民,走向了以暴易暴的道路,而美国和欧洲,所谓的西方文明,依然在用以暴易暴的方式向全世界展览他们的杀人成果。除了本拉登、卡扎菲的儿子这些我们能够知道名字的人,还有多少像卡扎菲孙子那样无数没有名字的平民死于非命?在伊拉克,美国故意用虚假情报而发动战争,造成平民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0万。美国在中东地区无条件地支持以色列,造成多少阿拉伯民众死亡或无家可归,已难以统计。如果说本拉登因为以暴易暴,最终死于暴力。那么,美国是否知道,它的战争机器造成的死亡,未来,每一个都会发芽的;未来,每一个发芽种子都有可能成为新的本拉登。如果美国不能回答“为何那么多人要反美”这个问题,本拉登之死,对于美国的未来就没有多少价值,更多的只有负面意义。否则,美国为何要担心恐怖主义报复?为何要提醒美国公民在世界各地提高戒备?这就是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吗? 美国曾经开出巨额赏金,给予提供本拉登下落的人,这笔钱在本拉登死后也没有被人领走。十年来,美国追踪、查找本拉登下落所花的钱,远远超过那笔未被领取的赏金。这样一个草寇,折腾了美国20年。当未来很多这样的“草寇”层出不穷时,美国还能有多大的能力?根源在哪里?我们反对本拉登以暴易暴,我们同样反对美国总是以武力说话。当今世界到处流行暴力,与美国这个世界老大没有关系吗?中国老百姓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种下仇恨,它自己遭殃”;中国人还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美国人能够理解这个平白朴实的中国道理吗?美国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认真地反思,本拉登才有可能真死了。否则,本拉登死亡的消息对于美国便毫无意义。因为,如果美国不改变自己靠武力说话的传统,本拉登就不会死。 关键字: 本拉登 恐怖主义 暴力 来源: http://www.wyzxsx.com
个人分类: 网络时评转帖|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杜绝学术造假,科技期刊责无旁贷
热度 1 liwenbianji 2011-4-20 12:07
科技部部长万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同时,对学术造假要坚决打击,零容忍。社会各界应积极监督,科技期刊更是责无旁贷。 近年来,以抄袭、剽窃、造假为代表的学术不端行为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造假案例屡屡曝光,屡禁不止令国际舆论哗然。学术和科研领域的不端行为泛滥,不只是学术诚信问题,也造成国家学术诚信形象受到影响。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最近决定,取消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的法学博士学位头衔,原因是他的博士论文中存在抄袭嫌疑。3月1日,古滕贝格宣布辞去防长一职。这位陷入“论文剽窃”丑闻并被剥夺博士学位的高官,最终在如山的舆论压力下败下阵来。 2005年年底,有关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干细胞学术造假的丑闻逐步被揭露。首尔大学经调查最终认定黄禹锡学术造假,并宣布解除他的教授职务。韩国政府也取消了授予他的“最高科学家”称号。黄禹锡因侵吞部分研究经费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被科技部公开撤销了其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李连生已被西安交大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如此大规模地论文造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英国《自然》杂志,在“通信”栏目刊登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张月红的一封来信,标题为“中国某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抄袭”。引起广泛热议。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国家颁布了有关法规,许多国际组织和出版商纷纷出台了关于行业和期刊出版道德规范指南,对杜绝造假以及对造假行为所采取了强有力措施,而造假行为却屡禁不止。 科学研究有其必然的本质与规律,来不得半点浮躁和急功近利。科技期刊在打击学术造假方面,应担负起社会责任。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我国科学家建议对学术腐败愈演愈烈须下“猛药”。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层层把关,不给学术造假任何机会。 1.学习国际科研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估系统以及公正、透明的科研项目成果鉴定和评审机制。摒弃过度使用如影响因子(IF)的量化指标(参见:欧洲科学编辑协会关于影响因子的不当使用的声明http://www.ease.org.uk/statements/EASE_statement_on_impact_factors.shtml)。欧洲科学编辑学会在其网站上声明:IF原本是用来评估科技期刊整体影响力的指标,建议不应成为评价单篇文章,更不应用于对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和科研项目申请与评估的唯一标准。关口前移,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伦理委员会,应对出自本单位的论文和项目评审把好第一关,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遵守国际有关标准和指南。加强科研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项目的结题总结应引入第三方的评估机制。对科研单位负责人以及项目负责人建立相应的问责制。 2.关于科研评估与奖励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完整和独立的管理结构和系统以及评估程序,注重对科研过程与成果的评估。建立客观、公正的量化评价指标, 摒弃“只以论文论英雄”的学术评价机制。 建立学术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3.学术期刊应努力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学习和借鉴国际有关组织和出版商关于出版道德规范指南。最大程度地封杀造假、剽窃论文的发表。加强审稿:除使用相关数据库, 类似CROSS-CHECK软件检查外,期刊应严格做好审稿人的选聘、使用以及评议制度。期刊《作者须知》应明确作者资格、重复发表、剽窃、造假、利益冲突的含义。要求作者给出关于人体和试验动物保护,知情同意、IRB批准制度、临床试验登记制度等执行情况的声明。作者应在投稿首页写出每个作者对文章所作的贡献以及从未在其它期刊发表过同一文章的声明等。发现学术不端后应采取的措施:期刊编委会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调查确认后,应通知作者所在单位以及资助者,刊登撤稿声明,同时通知期刊被收录检索系统撤稿。严重者应取消其继续在本刊投稿的权利等等(参见:www.blackwellpublishing.come/PublicationEthics)。 本文作者马景云,从事医学英文编辑长达30余年,具有丰富的医学英文编辑经验,了解SCI杂志工作流程与稿件刊出标准,是本领域具备医学知识、英文编辑、期刊出版等多种技能的英文编辑专家。迄今已编辑医学英文论文4000余篇,并成功指导和帮助许多作者在SCI杂志发表文章。马景云曾在国际知名杂志《JAMA》、《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OTOLANRONGOLOGY HEADNECK SURGERY》等学习和工作;曾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和《世界胃肠病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编审、编辑部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以及项目管理负责人。目前担任理文编辑高级顾问。
3457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北约内讧”报道看国人思维方式
热度 2 techne 2011-4-15 00:07
由“北约内讧”报道看国人思维方式 王 键   今天偶然在联合早报网上看到一则报道,标题为“利国战事尴尬 北约内讧公开”。这个标题确实蛮吸引人的,我很感兴趣。但看过了之后,就觉得不知道哪里不对劲,总有种怪怪的感觉。此后,我回过头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这篇报道还真不是大陆的媒体写的,出处反倒是香港的文汇报。以下我引用几段这篇报道的内容:   中国青年报报道,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前几天批评北约空袭不力、误炸叛军,没有尽到「保护者」之责。法国和英国12日则指责其他北约盟友不够卖力,催促他们加大空袭力度。…… 有分析称,这样的内讧证明,北约各国在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不够「联合」。   这部分内容指出北约内部对于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的力度显然存在不同意见。   法国外长朱佩12日在接受法国电台采访时批评说,北约没有「充分」扮演在利比亚之战中的角色 。…… 法国国防部长隆盖当天也在法国议会表示了对其他北约国家的不满,抱怨说法国和英国承担了北约在利比亚军事行动的绝大部分任务。   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同一天在卢森堡也作出了类似表态。   这一部分描述了法国和英国的态度:军事打击力度应当加大,法英已经充分承担了责任,但其他一些北约成员国对军事行动不够积极。   西班牙负责欧盟事务的国务秘书加里多对法、英两国的批评并不买账。他在12日表示,「北约的行动进展得很好,目前不需要任何修正……禁飞区非常成功」。   同日,北约负责联合行动的一名高官对媒体表示,北约在过去几天来保持了「高节奏」的军事行动,「我们的工作做得很好」。   意大利外长弗拉蒂尼也表态说,他对于法、英两国的要求感到「困惑」。   意大利目前为北约的「联合保护者」行动提供了用于轰炸地面目标的战斗机,但迟迟没有动用,因为意大利政府在等待本国议会讨论的结果。   这部分内容表明了西班牙和意大利以及部分北约官员的态度:打击的力度是适当的,或者推进的过程是按照规则和程序而进行,因此法英的要求有些过分。   法国媒体强调说,法国两位部长12日的表态,是北约接受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之后,法方首次对北约进行批评。 ……在约维尔看来,法国批评北约,还有对美国施压的意味。   美国日前将其A-10攻击机撤出了利比亚战场,而这种能够低空飞行的战斗机被法国认为是打击卡扎菲装甲部队的最佳机型。鉴于美国曾表示,北约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召回这些战斗机,法国非常希望A-10攻击机能重返利比亚战场。   约维尔还认为,法国批评北约,实际上是在转嫁责任,在利比亚战事「泥潭化」的背景下为自己寻找出路。 ……《费加罗报》认为,为了解释自己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这一突然、重大的转变,萨科齐必须将军事干预利比亚效果不佳的原因归结为「北约的错误」。   这一部分表明了法国《费加罗报》记者对法英意见的解释:借此对美国施压,以及萨克齐总统为自己在在政治上的决策失误而推卸责任。   以上大致展示出这篇报道的主要线索和观点。但我反复看这篇报道,总是觉得有点奇怪:这篇报道打着醒目的标题说北约“内讧”,可是看了半天只看到法英的观点同其他几个国家稍有分歧,但到底哪里发生了“内讧”呢?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汉语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我们先来看看“内讧”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上给出的关于“内讧”的典型解释是:“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等原因而发生的冲突或战争。也作内哄。”能查到的关于英文的解释大意是:"an internal conflict; internal strife; infighting; faction; a domestic conflict".   我们再来看这篇报道中所描述的北约关于利比亚军事行动的不同意见。有没有哪个国家认为这次军事行动是错误的,认为不应该介入利比亚的冲突?显然,一个也没有。那么,有没有哪个国家认为应该终止军事行动?同样,也一个都没有。   那么,假如在这次争论的话题中,北约确实存在着内讧,那他们到底在“讧”什么事情呢?是认为北约的决策机制有问题?北约存在着合法性问题?北约对利比亚的介入是不正当的?或者在法英看来,西意等国是不堪为伍的流氓国家不成?甚至西意等国也是如此看待法英的,冲突不可避免,矛盾不可调和?   也很显然的,我在上面的那些表述纯属扯淡,真正是在开国际玩笑。既然事实并非如此,那香港文汇报的“内讧”说,岂不是一家正规的大媒体在正经八百地开“国际玩笑”。看了半天,根本没有任何内讧,只不过是北约内部关于军事行动力度的一个非常小的分歧。如果连这点小小的分歧都能算是“内讧”,那么香港文汇报的记者就可以认为,从美国到加拿大,整个北美地区,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也包括欧洲,甚至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全世界绝大多数的民主国家,他们的日子恐怕天天都不得安生,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这种“内讧”。   也许有读者会认为,这种报道方式,这样一个小小的瑕疵,根本不值得关注,我也大可不必费神费力来指诋香港文汇报的报道。但说实话,我并不这么认为。根据我的了解和经验,这样一些不经意间的小事恰恰反映出了特定人群的无意识/潜意识结构,或者是某种特定思想文化隐而不显中的“深层结构”。香港文汇报算是大陆以外的媒体,香港的舆论环境是相当自由的,甚至各种不同观点也相当多元化。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能看到不少类似的例子,说明这种隐而不显的“深层结构”的影响力,着实比我们曾想象的要更加深远严重的多。   为什么在欧美人群看来再正常不过的观点分歧,在参与各方之间的不同意见,非常稀松平常的观点表述,甚至都和“暴力”或“冲突”离的十万八千里,却在香港权威媒体的一篇报道中就能表述为“内讧”?那么,是不是只有一片和谐的声音,全体保持一致,或者用人民的名义来压制甚至审判迟不同观点的参与各方,就可以永远保持主流观点的“正确”,永远消除这种“内讧”天天见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答案。但我还是相信,从香港的这则“北约内讧”报道中,确实可以显露出某种在特定思想文化中深深隐藏的深层结构。当然,作为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不可避免地还会有一个伴之而来并令人挠头的问题:我们每天在浑然不觉之中,自以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它到底会有多正确?
个人分类: 时世评论|15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谁让他不生在中国:德国国防部长辞职有感
热度 2 qlms 2011-4-11 20:51
上面的照片摄于2011年3月1日,德国前国防部长古腾贝格走下楼梯准备出席新闻发布会,宣布辞去国防部长的职位。 在此之前的2月16日,古腾贝格被指控在博士论文中涉嫌抄袭行为。 抄袭门事件曝光后,默克尔曾一度力保古滕贝格,称她任命的是国防部长,不是研究助理。但是,围绕着抄袭门,一场持续2周的政治风暴之后,39岁的国防部长古滕贝格终于选择了走人。 在辞职声明中,古腾贝格说:“这不仅是因为我论文中的错误,尽管我深知从学术角度上这已足以让我辞职,更是因为对我能否履行职责的置疑。” 关于古腾贝格的新闻可以说铺天盖地,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搜搜,此处不在放链接。 09年引起绝大争议的某人现在继续高升了,对比一下古腾贝格,我只能说,谁让这个可怜的家伙没有生在中国。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398 次阅读|6 个评论
他人代写博士论文怎么了、有何不妥?
热度 7 wangxh 2011-3-18 08:32
德国前国防部长被怀疑系他人代写博士论文,还立马辞职。真是的,有必要搞得这样严肃认真吗? 我们科学网整整 一个专题网页在讨论此事儿 !没必要,根本没必要。中国的学术环境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德国嘛!他们是垂死的、腐朽的学术,他们行将就木;而我们却是方兴未艾、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大家说是也不是啊? 俺猜想(其实俺是真知道),中国有许多人的博士论文就是他人代写的。这有什么嘛,不就是篇无关痛痒的博士论文吗?人家早年间蒋中正的所有文稿都是陈布雷捉刀,不照样做总统做得不赖吗?有人说了,有什么不赖,政权都整没了。朋友,您有所不知吧,蒋中正的政权没了根本与他老人家没有关系,是其下属无能嘛,这怎么能怪蒋某人呢? 俺听一位30多岁的博士后说,地震为什么不发生在我们这里?让所有人都没有了房子,大家都一样。这是无奈的愤恨啊!俺估计,如果有人肯给一套房子为酬劳,TA肯定愿意代为操刀,反正学校和导师关心的是文章,又不关心到底是谁写的。 “和尚摸得,为什么我摸不到?”阿Q说了,“简直没有道理嘛!” 三鹿奶粉可以用三聚氰胺代写“博士论文”(七年免检优质产品),双汇火腿也可以用精英代为操刀,怎么俺堂堂大X长们,就不可以了吗?—— 简直没有道理嘛!
个人分类: 科研|5893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都是文抄公, 为何我不同? ---汪晶晶: 德国国防部长的困境
zhilinyang 2011-3-4 10:12
040-037-gutten.pdf 2011 年的新春伊始,谁也没想到突尼斯爆发的茉莉花革命会一下通过埃及,阿尔及利亚,巴林,特别是利比亚,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燃起熊熊烈焰。这一下,被阿拉伯世界包围的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前景就悠忽一下变得有几分岌岌可危了。 不过,您可千万别以为德国的国防部长是在为以色列的阶级兄弟们担忧,他才不会呢? 二十年多前我刚刚开始学着做生意的时候,德国的生意伙伴们就曾饶有兴致地教过我,怎样通过 Vorname ,也就是德国人的名,来辨别对方是不是犹太人。德国人告诫我,一旦发现对方是犹太人,最好立即放弃这单生意。因为即使做成,你也不可能有任何油水可赚。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刚一开始,谁也没搞明白怎么回事,我认识的几个德国朋友就私下偷偷地说,这肯定又是美国的那些不做工不种地,整天琢磨着种钱长钱的犹太人在兴风作浪。就我比较保守的估计,德国人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八十,都不喜欢犹太人。只不过希特勒杀了好几百万犹太人,这笔血债犹太人须臾不敢忘记。他们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让每一个普通的德国人都带上希特勒犯下的原罪。德国的老百姓当然也就不敢公开地,赤裸裸地反犹了。 但总而言之,让德国人心疼以色列,那却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对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开,德国的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并无能力去挽狂澜于既倒。他至多只能坚守岗位,密切注意事态发展而已。而最近国防部长不幸误入的困境却和这些国家大事无关,那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一点私事。 只不过,正像中国古代圣贤教导我们的,皇帝无私事,德国老百姓视野中的公众人物,特别是高官厚爵者,也无私事。 事情是不来梅大学的一名法律学教授无意间惹起来的。 不来梅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因为大批教授们的“极左”,不说是声名狼藉吧,至少通常很难引起公众们的敬意。但凡事都有例外。不来梅大学欧洲政法研究中心的主任,一位名叫 Fischer-Lescano 的教授,却是一位在学术圈子中有口皆碑的严谨学者。 德国的男孩子通常六岁上学,上十三年,再当一年兵,在二十岁时上大学(这一历史从 2010 年起改写,中小学学制改为十二年,义务兵役制取消。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样,上大学的年龄提前到十八岁)。但这位 Fischer-Lescano (从姓氏上看似乎有意大利或西班牙血统)却比同龄人晚两年,他是二十二岁才上的大学。但此人在法学专业里却是个小天才。他二十七岁做完文官第一次国考,二十九岁做完文官第二次国考,三十一岁做完博士,三十五岁做完教授资格考试,接着就拿到了教授的位置(德国的教授没有副的,一当上就是终身正的)。所有这一切,在德国的土地上,在法学这个专业内,绝对称得上是神速,且不说博士论文他得的还是 summa cum laude ,翻成中文就是最高分,“优秀”。 且说 2011 年 2 月 12 日的晚上,孩子睡了,夫人忙着她自己的事。 Fischer-Lescano 给自己倒了一杯红酒,惬意地坐在电脑旁。他今晚的任务是奉一家期刊的稿约,为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那篇沉甸甸的,有 475 页,且同样也是得的最高分 summa cum laude (优秀)的博士论文,写一篇书评。 要是在中国,一位大学教授受委托给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写书评,那还不激动得泪光闪闪。但 Fischer-Lescano 却一丁点也不激动,他像对待任何一篇需要他评价的论文一样,先例行公事般地把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的博士论文,《美国和欧盟宪法和立宪机构的变迁沿革》,输入使用 Google 的一个特殊软件。然后静静地等待结果。 互联网,特别是 Google 的出现,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的一场空前伟大的革命。互联网对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蒸汽机。法律系的学生们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说是自从有了 Google ,写论文,不管是写学士论文,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变得象小孩过家家一样简单。想写什么专题就能写什么专题;想什么时候完成就能什么时候完成;总之,只需导师一声令下。但才三十八岁的 Fischer-Lescano 也不怕,他可不是那些不会上网只会背法律条文的前辈老朽。他公开对学生们叫板说,自从有了 Google ,发现学生写论文时竟胆敢抄袭,变得象小孩过家家一样简单。你们只管抄吧,我想什么时候发现就能什么时候发现;想发现多少就能发现多少,不管你们是李代桃僵,移花接木,暗渡陈仓,还是狸猫换太子。 不过话虽这样说, Fischer-Lescano 私下里对自己的学生还是满意的,学生们都还算老实。至少在文官国考论文和博士论文中,在他执教的这些年,还真没发现一例抄袭剽窃,学法犯法的案例。 但这个晚上, Fischer-Lescano 观察着电脑上的显示,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堂堂国防部长的博士论文居然一下被 Google 的这个特殊软件染红了一大片。那就是说,国防部长竟在公然抄袭! 且说德国基本法(其功能完全等同宪法。因为德国,具体说是西德,在建国的 1949 年通过这个基本法后一直没有再立正式的宪法去取代)的前言中,有一句我们中国人通常根本不会去多看一眼的话。那句话说的是,在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上帝和人类面前肩负的责任的情况下,德国人民在此通过以下基本法(原文很流畅,如果大家读着中文觉得别扭,那很显然是我翻译的问题)。 后来的欧盟和当年慌慌张张建立的西德完完全全不一样,它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吞吞地成立的。所以有着足够的时间浪费纳税人的钱去讨论每一点每一滴枝节。比如,欧盟的宪法讨论时就有法律专家提出,应该删除德国基本法前言中这一句充满着宗教意味,而对俗世的政治运作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句子。专家们认为,所谓在上帝面前肩负的责任是一个谁也看不见摸不着,完全无法具体量化的东西。(比如,希特勒做了那么多坏事,但他一直认为他自己比谁都清醒地意识到他在上帝面前的责任。) 但德国的一位知名报刊法律问题撰稿人,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却不同意欧盟法律专家的意见。这位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给著名的《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和瑞士的《新苏黎世报》写过许多雅俗共赏且有见地的好文章。在《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文章中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写道,欧盟宪法中去掉德国基本法前言中这个无比重要的句子不仅是不妥的,而且是危险的。 Klara Oberm ü ller 说,欧洲人民和德国人民一样,其社会制度及其结构,人民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个体的思维,举止,乃至一切判断,都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的价值观念之上的。这个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的基督教文化的价值观,向上继承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思想和人文底蕴,向下则充实和支撑着今天整个欧洲人民心灵深处无处不在的伦理和道德。去掉了这个基础,就会给无法无天的,激进的,俗世的政治政权,留下一个巨大的,惊人的,可以为所欲为的空间。而被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其它民族争相效仿的欧洲文明,也就会就此而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甚至会陷入自行坍塌的境地。总之,对于德国基本法前言中的那个充满着宗教意味的句子对俗世的人们是否具有约束力, Klara Oberm ü ller 女士坚信,欧洲的老百姓和德国的老百姓一样,心中自有一杆秤。套用一句文化大革命中的流行汉语,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多行不义必自毙也。 很显然, Klara Oberm ü ller 这一番极有见地的分析引起了 zu Guttenberg 强烈的共鸣。这位国防部长一口气抄了七段,不要说词句章节,就是标点符号也没改动一个,全部完整地复制到自己的博士论文中。论文中既没有提到 Klara Oberm ü ller 的名字,也没有提到《新苏黎世报》的哪一天哪一版哪一页。 除了从这一位报刊作者的文章中完整地抄袭了七段之外,国防部长还引用了另外共计十六处他人的思想和词句,没有注明出处。 Fischer-Lescano 被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大胆的,惊人的,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剽窃震惊了。他从那篇博士论文中先退出来,到 Google 中搜索了一下国防部长的名字。国防部长的全名是 Karl Theodor Maria Nikolaus Johann Jacob Philipp Franz Joseph Sylvester Freiherr von und zu Guttenberg 对欧洲中世纪史十分熟悉的 Fischer-Lescano 知道,这位国防部长来自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其家族史能追溯到公元五至九世纪威震整个欧洲的法兰克王国时代(这个法兰克王国的开创者在欧洲史中的地位直逼中国史中的秦始皇,在德国被称为卡尔大帝,在法国则被称为查理大帝)。国防部长同时还是当代德国政治舞台上炙手可热的太子党,他的祖父 1967 至 1969 年曾在 Kurt Georg Kiesinger 任德国总理时任总理办公室主任( 其地位还高于内阁部长)。国防部长 2000 年与他现在的夫人结婚。夫人的家世更让人肃然起敬,她是德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不可或缺的名人,和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那位铁血宰相卑斯麦的五世嫡孙。更为醒目的是,这位国防部长生于 1971 年 12 月,刚刚才满三十九岁,是德国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势不可挡,正向内阁总理的职位步步逼近的新星。而他担任的国防部长职务,在我们整个星球正急剧动荡的时刻,不仅关系到德国自身,也直接关系到欧洲和整个西方阵营国家的安危。 在这样一个时候,把这样一件高官的丑闻披露出去,那会在整个德国社会引起怎样巨大的震撼和后果呀! 怎么办呢? 已经是深夜了。 Fischer-Lescano 犹豫了片刻,还是拨打了一位法学界他十分尊敬的一位同事的电话。这位同事在德国的宪法法庭任职。这两位法学专业的同行在电话里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到凌晨三点,两人终于一致同意,这件丑闻必须披露。 两天之后的 2011 年 2 月 15 日,国防部长陷入他事先完全没有预料,至今尚未完全挣脱出来的困境。 虽然国防部长立即向议会和公众宣布不再使用博士头衔, Bayreuth 大学,国防部长的母校,还是毫不客气地通知媒体,公众和国防部长本人,他的博士头衔因为博士论文存在着可疑的舞弊而被收回。接下来,联邦总理迈克尔为她宠爱有加的国防部长辩护。她说,我请求大家注意,我选的是一位国防部长,是政治家,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学者。虽然德国总理迈克尔本人曾是一位极优秀的学生和学者(在她呆过的所有学校,她极其优秀的成绩都有口皆碑。走上政治舞台之前,她是大学物理学专业的教授),但公众和反对党却对总理对国防部长的庇护毫不买账。他们驳斥说,政治家最重要的品德是诚实。基督教文化背景下最最无耻,最最无法饶恕的恶行就是说谎。 每个晚上,几乎所有的广播电台都邀请各自知名的相声演员表演以国防部长博士论文抄袭为题的相声。很快有人发现,国防部长的家族是有组织,有预谋地在为国防部长窃取博士头衔。这个家族利用自己亦官亦商的背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从 2002 年至国防部长 2006 年获取博士头衔的 2006 年,四年间一共给 Bayreuth 大学捐款 70 余万欧元。而且指名是捐给该校的法学专业。 Bayreuth 大学法学系的学生们愤怒了,他们在法学系大楼前的草坪上立起了一尊塑像,国防部长用他剽窃的博士论文满面含羞地盖住自己的脸。和国防部长同时被学生们钉上耻辱柱的还有他的导师,那位竟给这份剽窃的博士论文最高分数的 Peter H berle 教授,这位平素令人尊敬的法学家据说已经立即“病倒”。 国防部长的家乡,南德最保守的天主教区的教会人士更是痛心疾首。多年来,国防部长和他的显赫而成功的家庭,是整个教区莫大的荣耀。而国防部长所在的党,当今德国的执政党,名字就叫基督教社会联盟,就是说,党章中就明确包含着不说谎这类最最基本的基督教教义。教会的人士说,对人这种生物而言,最最重要的是禁欲,贪欲则是万恶之源。假如国防部长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地从政,为选民多办一些实事,不要去贪虚荣,混博士。他的仕途本是一帆风顺的。而即使他一定想要一个博士头衔,也已经通过捐款拿到,那就应该让那本剽窃而来的博士论文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安安静静躺着。那样的话,书和人也同样会平安无事。但国防部长的家族却贪得无厌,得寸进尺,野心勃勃地设想把这本抄袭来的论文包装成畅销书。这才因为出版社委托法学期刊,法学期刊委托法学家来写书评,终于惹出了这场眼见得要断送国防部长全部前程的风波。 这番话堪称发人深省,意味深长,一语中的。 今天, 2011 年 2 月 28 日,两万名各行各业的德国博士集体签署了一封致迈克尔总理的公开信。信中说,年轻的科学家们,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科学家们,要想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出版,困难重重。而政治家们却能轻而易举地把严肃的科学学衔当作自己桂冠上的装饰物。这是政治对科学的凌辱,是政治家对全社会知识分子的公开蔑视,且不说使用的还是基督教文化背景下老百姓们最最不齿的抄袭手段。国防部长何去何从,希望迈克尔总理给全社会公众一个交待。 眼下,国防部长咬紧牙关,还没有辞职。但他能坚持至何时,谁也不知道。全德国的老百姓们都在拭目以待。而不管 zu Guttenberg 是否辞职,这个高官剽窃的故事都将注定连同所有的细节一起,走进德国的当代史,为他自己和他夫人已足够显赫的家族史锦上添花,再造辉煌。 2011 年2 月28 日 写于德国不来梅 补记: 2011 年 3 月 1 日,德国国防部长 zu Guttenberg 引咎辞职,一颗耀眼的新星陨落了。
个人分类: 沉思录|2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防部长因抄袭事件辞职,天朝请自省!
热度 1 chadwick 2011-3-2 10:01
尘埃落定,英俊的男爵终于辞去德国防长一职。对于自己的博士论文抄袭丑闻,他总算给了世人一个大大的说法。无论这个人以后是否会东山再起,在他宣布辞职的那一刻,学术的尊严和信誉得到了维护。相比之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天朝学者和官员们的论文,敢拿出来晒晒吗? 德国备受瞩目的政治新星自己跌了一个大跟头。卡尔-特奥多·促·古滕贝格的辞职实在是出人意料——在这起论文抄袭的丑闻中,默克尔手下最耀眼的部长,由于辜负了自己过高的期望而落败下来。姐妹联盟正面临着一场危机——不过,也许古滕贝格最终却能因此拯救自己的政治生涯。 他曾经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和未来德国总理职位的有力竞争者。不同于那些来自于巴伐利亚和柏林阴暗政界的政客,他总是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一个光芒万丈的巨星。而如今,一切都变了样。 星期一,有超过20000多家德国学术机构向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抗议古滕贝格仍身居其位。但在本月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党将迎来三州议会选举的情况下,她始终力挺古腾贝格。此前在“超级选举年”的首场较量中,在野党社民党完胜。 “对默克尔总理的支持我表示感谢,但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古腾贝格在柏林告诉记者。因不莱梅大学法学教授揭露他在2006年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这位39岁的贵族近来一直饱受批评(古腾贝格的贵族家族历史能追溯到12世纪,在德国纳粹时代,他的家族成员因为密谋希特勒被处决,他是纯蓝血的巴伐利亚贵族)。在古腾贝格的博士论文中,有一段与报纸上发表过的文章一模一样,而另外一段来源于美国大使馆的网站,却都没有写相应的注脚和出处。 2月23日,授予他博士学位的拜罗伊特大学认为,古腾贝格“没有客观地遵守”科学标准,决定取消其法学博士学位头衔。 卡尔·特奥多·促·古滕贝格辞职了。他的政治对手,他对于昆都士平民袭击事件、或对于联邦国防军中的各种事故前后矛盾的处理方式,以及他有时在国防部里一意孤行的办事风格,全都没有把他给扳倒。他完全是由于自己的原因而摔倒的。 这个人将以下优点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自身言行的正确性、为人正直、以及与他贵族身份一脉相承的骑士精神。然而,这个人必须为了他博士论文的抄袭丑闻而递出辞呈——在他的论文中,存在着大段被复制的文字、太多没有注明出处的脚注和缺失的引号。在这篇以次充好的文章中,有太多页数的内容必须被认定为剽窃和抄袭。 古滕贝格在他自己的论文中,简单地照搬了别人的文字和思想。如果只是从道义,而不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他为自己冠上了博士头衔,却因此欺骗了整个学术界和他的选民。在放弃这个头衔之前,古滕贝格博士只是徒有其表。虽然《图片报》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他施以援手,但最终却无济于事。在最近这几十年里,他应该是头一个由于惹怒学术界和知识精英,而失去官职的显赫政治家了。 他的辞职来迟了,却并不太迟。尽管古滕贝格的这一举动出人意料,但是他以独特的下台方式,向自己众多的支持者们表明:他有着刚直不阿的个性——能够承认错误,放下身段道歉,并且仍然保住了自己的信誉。 他告诉人们,自己已经精疲力竭了。他还说,政治就是如此运作的。但最终,他并不能指望得到怜悯。他在过去总是雄心万丈, 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些雄心始终都是他的资本。 在青云直上的初期,他也许还对自己的公众效应感到忐忑不安。不过很快,他便开始学会利用这种效应。在《图片报》和《多彩》杂志的帮助下,古滕贝格和他的妻子施黛芳妮将促·古滕贝格(zu Guttenberg)这个姓氏,变成了具有最大可信度和诚信度的代名词。不过,当这个代名词无法为他们的信誉正名的时候,两人过去的努力看上去都是愚蠢的。 当古滕贝格在2010年十月谈论到另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以半开玩笑的形式表示,自己离下台已经为期不远了。可当这句话在2011年初应验时候,他那些最为激烈的反对者却感到出乎意料。不过,安格拉·默克尔总理会竭尽全力,不让古滕贝格的辞职进一步影响到她自己、姐妹联盟以及联邦政府的信誉。在此以前,古滕贝格已经将这个超级选举年的选战纳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计划之中 。 对于许多德国人来说,要让他们继续追随姐妹联盟,古滕贝格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不久之后,他们就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我们连古滕贝格都没法信任了,那谁还值得信任?他的这一挫败也许会成为姐妹联盟——基民盟和基社盟——长期不振的开始。 又或者,大众意见会变得完全相反——真是这样的话,古滕贝格的辞职反倒会成为他的一次机会。此人一直都体现了,姐妹联盟的铁杆选民们长期怀念的特性:兼具诚实可信的保守倾向和现代时尚的外在感觉。这批数量不容忽视的追随者,将领会到古滕贝格辞职的种种原因,不过他们可不会客观冷静地思考,或是将错误怪罪到他的头上。过去几天的民意测验显示,尽管诸多刺耳的批评之声,仍然有相当多的被调查者选择支持这位部长。 在未来短短的几个月内,很可能有不少人会把这个倒下的政治新星,看成是一个牺牲的殉道者。如果古滕贝格日后能够东山再起的话,那么他肯定不是基社盟里第一个由于突遭打击、而从此一蹶不振的政治家。之前,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Franz Josef Strau?)就曾经由于《明镜》丑闻,在一片质疑声中辞职下台——可后来,他又卷土重来,而且在政府中呆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古滕贝格目前才三十九岁。为了再次出山,他还有足够的时间。 原文作者: T. Denkler ; 译者: vitamin 转载自译言: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54162/176519 ,原文链接 : http://www.sueddeutsche.de/politik/ruecktritt-von-karl-theodor-zu-guttenberg-adel-verzichtet-1.1066338
2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国防部长因博士论文涉嫌抄袭递交辞呈
tutor 2011-3-1 22:17
核心提示:据央视报道,德国图片报报道称,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今天已经向德国总理默克尔递交了辞呈。上个月古藤贝格承认,博士论文中犯有严重错误,他向所有因为这些错误而受到伤害的人道歉。 德国防长古滕贝格承认他的论文中存在错误 据央视报道,德国图片报报道称,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今天已经向德国总理默克尔递交了辞呈。 据报道,古滕贝格2006年在拜罗伊特大学的博士毕业论文《宪法与宪法条约:美国和欧洲的宪法发展》,一文存在大段剽窃,其中一整段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自一篇新闻报道;论文中一些引用内容的出处也标注错误。 上个月古藤贝格承认,博士论文中犯有严重错误,他向所有因为这些错误而受到伤害的人道歉,并于2月21日向拜罗伊特大学申请撤销他的博士头衔。他说:“不再使用博士头衔的决定是痛苦的。” 论文剽窃事件连日来在德国引起轩然大波,反对派纷纷要求古滕贝格辞职,而执政联盟内部普遍支持他留任。今年39岁的古滕贝格是德国政界最受欢迎的明星,他2007年获得拜罗伊特大学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个人分类: 世间百态|1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德国防部长红心肠薄脸皮:辞职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1-3-1 22:06
德国防部长红心肠薄脸皮:辞职 如果这位国防部长, 脸皮厚一点, 心肠黑一点, 双手握住兵权, 别说是骗一个博士学位, 就是骗半壁江山, 也绝对不主动辞职。 这位国防部长真傻, 你为什么就不能发扬一下: “你不打,我就不倒”的癞皮狗精神。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3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德国国防部长造假博士主动撤回
kexuechuanbo 2011-2-28 17:11
德国国防部长拒绝因涉嫌论文剽窃辞职(图) 2011年02月18日 21:48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刘向 字号: T | T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国际在线/路透) 新华网柏林2月18日电(记者刘向)德国国防部长卡尔—特奥多尔·楚·古滕贝格18日对其博士论文涉嫌剽窃丑闻做出表态:拒绝辞职,但暂时放弃法学博士头衔。 古滕贝格当天上午在德国国防部召集部分媒体通报说,在有关论文造假事件调查结果出来前,他愿意“暂时”放弃2007年在拜罗伊特大学获得的法学博士学位称号。 古滕贝格说,他的博士论文“毫无疑问存在错误”,对此他表示“真诚的遗憾”,但他任何时候都没有有意识的欺骗行为,论文不是剽窃品。 据德新社报道,拜罗伊特检察院已针对论文剽窃风波对古滕贝格提起了涉嫌违反著作权等两项指控。同时,拜罗伊特大学校方正在调查这一事件,并考虑是否取消其博士学位。校方17日要求古滕贝格在两周内做出个人解释。 论文剽窃事件近日在德国政界引起轩然大波,要求古滕贝格辞职的声音不绝于耳。德国政府人士18日说,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古滕贝格17晚进行了会谈,并对他表示“充分信任”。 近日,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尔—莱斯卡诺和法兰克福大学法学专家费利克斯·汉施曼称,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宪法与宪法条约:美国和欧洲的宪法发展》有多处抄袭,有些段落与其他文章一模一样,却没有写相应的注脚和出处。最新网上调查显示,论文中有大约80处涉嫌引用但没有标明出处。 今年39岁的古滕贝格是德国政界最受欢迎的明星,他2007年获得拜罗伊特大学授予的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10月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德国国防部长古滕贝格21日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他将“持久地不再使用博士头衔”,但再次拒绝了反对党要求他辞职的要求。 德国媒体一周前披露,古滕贝格的博士论文有造假的嫌疑。他的博士论文抄袭内容占到总内容的五分之一,有些章节和别人曾发表过的文章一字不差。 此事曝光后,古滕贝格曾找过不少“借口”,比如说自己当时年轻,刚做父亲,兼顾家庭和论文难免出问题等。之后,在舆论压力下,古滕贝格道歉。 21日,古滕贝格在参加一个竞选集会时再次表示了歉意。
个人分类: 师生交流心得|1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俄罗斯领土问题上出狠招,给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
热度 3 readnet 2011-2-17 15:52
俄罗斯领土问题上出狠招,给中国上了深刻的一课! 2011-2-13   俄罗斯与日本因为南千岛群岛主权争议关系呈现紧张,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岛上要部署足够的现代化军备,捍卫岛屿主权。   梅德韦杰夫在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周五访问俄罗斯前仍然摆出强硬姿态,指令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必须在日俄有归属争议的南千岛群岛部署足够的现代化军事装备,确保岛屿安全,又强调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梅德韦杰夫又呼吁邻国——包括中国及韩国——到南千岛群岛投资。   梅德韦杰夫及防长谢尔久科夫去年及上星期先后登上南千岛群岛视察,引起日本强烈不满。   其实从去年到今年,俄罗斯高层多次视察南千岛群岛,令日本非常无奈,这次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特别呼吁邻国到南千岛群岛资,其实就是想用多方力量来牵日本,这一招确实是高名。从地理位置上看,能称得上是邻国的,除日本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美国,加拿大,从这几个国家的关系可以看出,美国和加拿大到南千岛群岛投资是不可能的,毕竟美国和加拿大是盟国,美国与日本也是盟国,朝鲜自顾不暇更没有实力去南千岛群岛投资了。所以梅德韦杰夫这示意,更多的是向中国和韩国发出。   南千岛问题是二战遗留问题,在苏联解体后,日本曾以各种手段引诱俄罗斯归还,甚至直至今日,日俄间还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在世界大国关系上是绝无仅有的。日本几十年来以所谓的“北方四岛”问题拒绝与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但最终换来的是在南千岛群问题上越趋强硬的俄罗斯,普京时代,俄罗斯杜马曾通过决议,强调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固有领土,任何俄罗斯政府都无权改变这一事实,可以说的断绝了“归还”南千岛群岛给日本的路。   以前,日本曾经用经济手段插足中俄石油管道,致使中国付出了重大代价;现今,梅德韦杰夫也用日本曾用过的手段来对付日本,梅德韦杰夫的用意十分明朗,中国与韩国都是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邀请中韩两国到南千岛群岛投资,对日本形成三对一的局面,实现俄罗斯利益最大代,而且这一招看似也符合中国与韩国的战略利益。毕竟日本军国主义近些年来有死灰复燃的状况,其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地歪曲历史事实,日本自卫队加紧扩军备战,引起邻国极大不安。   中日钓鱼岛争端、日韩独岛争端、日俄南千岛群岛争端,三个争端焦点各有不同,以往都看成是三个不相关的问题,但现在看来,俄罗斯有意把这三个问题绑在一起,以达到对日本起到更大的牢制。如果俄罗斯这招得以顺利实施,那么中韩两国对南千岛群岛进行大量投资,那俄罗斯就必须在其他方面给予中韩两国回报,其实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投资南千岛群岛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三国与日本都存在海岛争端问题,三国相互支持各自在与日领土争端的立场,在国际上和地区局势上形成重大影响,而这种形影响对日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的强硬让日本非常被动,日本人对领土问题的执着在强硬的北极熊面前毫无作用,这些现象实是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因为俄罗斯的强硬,美国非常明确表态美日安保条约不适用于南千岛群岛问题;但是钓鱼岛问题上,由于现实情况是日本控制了钓鱼岛及附近岛屿,中国在这个区域的军事力量明显缺失,并且改革开放后的奉行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在国际上被看作是示弱,所以中国在此问题上常常被动,而美国出于遏制中国的目的,奥巴马上台后,抛弃美国政府一贯的模糊政策,公开表态支持日本的立场,致使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越趋强硬,气势越来越嚣张。   相信很多人都从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的立场反思中国在钓鱼岛的策略,中国在快速崛起,中国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将会成为一个与美国相当的超级大国,但在这个时间段里,如何有效的保护中国的最大利益,特别是领土问题上的利益,关乎中国最终能否顺利崛起。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在领土问题上被打开一个缺口,那会有可能形成多骨诺米牌效应,这是中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在领土问题上该强硬的必须得强硬!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801 次阅读|6 个评论
歼-20:形成战斗力尚需时日
kejidaobao 2011-1-30 11:30
本刊记者/李 娜 1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接待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时证实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首飞成功。《华尔街日报》称,这标志着中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的加速发展。 隐身:有质的提高但逊于F-22 歼-20最令人兴奋的点无疑是隐身。 飞机的隐身性能通常是指通过结构设计和雷达吸收剂复合材料来实现雷达截面的最小化。据报道,歼-20的隐身设计思路与F-22基本一致,特别重视对X波段雷达的隐身能力,但歼-20的发动机喷口设计得不够理想,是明显的雷达反射源,这一缺陷今后会逐步得到弥补。 现在媒体、专家提到“隐身”时,经常会讲到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可见光隐身。《兵器知识》副主编熊伟告诉《科技导报》,实际上还有两种隐身能力也非常重要:电磁隐身和机载武器隐身,甚至超过了可见光、红外隐身。熊伟表示,战斗机除了会反射敌方的雷达波,自己还经常需要发射出各种无线电波。很多电子侦察设备都能根据战斗机发射出的雷达波、通信信号,发现它的存在,甚至探测到它的位置。另外,战斗机除了自身发动机产生红外辐射,发射的导弹等武器也会产生红外辐射。而且导弹尾烟留在空中,还会继续辐射一些红外线。所以,一架真正的隐形战机不仅要自我隐身,还要有隐身的导弹等配套装备。“一个打着手电筒的隐形人,不是真正的隐形人”,熊伟表示。 对于歼-20隐身性能各项指标的评价,熊伟表示,“从现在公开的资料看,我们只能说歼-20在雷达隐身性能上多半超过俄罗斯的T-50和美国的F-35,逊于美国的F-22;电磁隐身方面无法判断;红外隐身方面与T-50相当,不如F-22;总体隐身性能上与T-50相当,不如F-22;机动性能上超过T-50,和F-22、F-35比起来难说。但是和现在的歼-10、歼-11,甚至F-15、‘台风’、‘阵风’等战斗机相比,歼-20的隐身性能绝对是有了质的提高,机动性也会更强一点。” 定位引各方猜测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1月10日报道,《防务科技国际》杂志主编比尔·斯威特曼判断,歼-20既是战斗机又是轰炸机。不过,智库“澳大利亚空中力量”的卡洛·科普和彼得·戈恩持相反看法,他们认为歼-20与其说是轰炸机倒不如说是战斗机。他们认为,歼-20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便使用远程导弹迅速进行高空拦截,而不是进行近距离空中格斗。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告诉《科技导报》,他认为歼-20既有歼击机的特点,又有轰炸机的某些特征,“如果非要归类,权且可以归为歼击机的行列吧,不过现在谈这些还有点早,因为歼-20只是初具了隐形特点,其他的比如超音速巡航功能、电子信息系统并不具备,而且主要部件不是国产,所以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 熊伟则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战斗机已经走上了多用途化道路,既能空战,也能对地、对海攻击。熊伟认为,歼-20会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既能进行空战格斗,也能拦截敌方的战斗机,攻击敌方的预警机;既能供给地面目标,也能供给海上目标。但考虑到它的成本和数量,它不会用于攻击地面装甲部队、驱逐舰、机场、指挥所等普通目标,应该会首先用于攻击预警机、航母这种高价值目标,为我国的歼-10、歼-11等其他战斗机的作战创造条件。 媒体报道中,有的将歼-20归为第四代战机,也有的将其列为第五代战机。熊伟指出,这是因为俄美双方对战斗机的划代定义不同,俄罗斯的T-50被本国称为第五代机,而美国的F-22算第四代机,其实都属于同一代际。其标准都是4S: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高级航电。这其中,超级航电和隐身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是战斗机能力提高的关键。熊伟特别强调,4S中的超级航电性能常常被忽视。超级航电是指战斗机拥有高性能火控雷达、光电传感器、数据链,能够清晰地了解战场上的敌我态势,从而为飞机员正确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基础。“在我看来,代际的界定标准就是超级航电和隐身性。超机动性最好是有,因为它在空战中有一定的作用。超音速巡航可以没有,因为各国的作战范围大小不同。美国提出超音速巡航,主要是因为他们奉行的是全球进攻型战略”。 还应正视技术差距 《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称,过去15年,中国军事航空工业在缩小与世界航空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方面令人印象深刻。歼-20的出现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与西方国家航空技术的差距,中国将在下个10年内成为与西方并驾齐驱的世界一流军事强国。美防长盖茨就歼-20首飞称,美国的隐形机的技术优势将保持到2025年。但专家指出,歼-20的首飞成功并不能完全消除我国与美、俄之间的技术差距。 熊伟告诉《科技导报》,以我国现有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战斗机水平在2025年赶上美国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届时我们的歼-20已经能够形成战斗力,和美国的F-22之间没有代的差距;但是在装备数量、性能指标上,肯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代的差距,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而消除代的差距后,就可以通过战略战术等措施形成局部的优势。“到2025年,我国总体水平上超过俄罗斯还有可能”。 李杰则认为,歼-20首飞成功,说明我们顺应了隐身战机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美国的F-22已经非常成熟,而我们的歼-20只是初具形状,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歼-20的性能提升还需要攻克哪些技术障碍呢?熊伟告诉《科技导报》:第一是发动机,其寿命、可靠性直接关系的战斗机平台的性能,而我国目前在发动机上还处于弱势。第二是航电设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数据链等,不仅现代战斗机需要,防空系统等很多方面也需要。我国不仅要有这些电子设备,还要通过跳频、抗干扰等技术方面提高,使雷达、数据链的性能追上去。第三是机载武器和设备。没有多种多样的武器,战斗机的隐身、高机动等能力就无法充分发挥。■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122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3: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