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欧盟项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参加玛丽居里项目(ITN)workshop见闻
热度 3 maocier 2015-3-1 07:45
上周春节期间跟同组的博士生前往Vienna参加了一个Marie Curie Initial Training Networks(ITN)项目“bioenergy”的workshop,感触颇多,把一些见闻写在这里。 ITN是欧盟旨在培育Early Stage Researcher (ESR, 研究经验少于四年且无博士学位)和Experienced Researcher(ER,从事研究不少于四年的博后)的项目(粗略来说是培育从事研究工作8年之内的青年研究者)。以“bioenergy”( http://www.ruhr-uni-bochum.de/ces/BIOENERGY/Partner.html )为例,提供了11个ESR和4个ER位置,也就是11个三年学制的博士生和4个两年的博后位置。这14个位置分配给了参与该大课题的几家欧洲高校和企业。而我则比较幸运地,被老板引入到该框架中成为了一名Associated Fellow。也就是,虽然我的薪水不是从该项目中来,但我可以参加该项目组织的培训,还可以报销差旅费。加上3个Associated Fellow,现在该项目共有博士生和博后18名。 Bioenergy的详细题目是“Biofuel Cells: From Fundamentals to Applications in Bioelectrochemistry”,旨在生物燃料电池(biofuel cell,BFC)的基础研究和器件开发。在我看来这是个很有雄心的题目,就对BFC自身来说,开发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的BFC就是一大挑战。这个框架将欧洲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课题组集结在一起,比如隆德大学的Lo Gorton(高引科学家,h-index 76, 每年的被引用次数1200+)课题组,波鸿大学的Wolfgang Schuhmann(h-index 56)课题组。除了以上两位电化学界的大牛,还有h-index在30左右、在一定方向具有特长的NUI Galway的Donal Leech,University of Limerick的Edmond Magner,Malmoe University的Sergey Shleev,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Phil Bartlett...以及负责提供新型生物酶的Miguel Alcalde(Institute of Catalysis and Petrochemistry, Madrid),Roland Ludwig(Universität für Bodenkultur Wien)…几个课题组在电极材料、电子媒介体、酶筛选、生物酶固定、电子传输等方面协同合作,共享成果。加上几家科技公司,使得该项目具备可行性。 在Vienna两天半的时间,18名学生参加了Enzyme engineering的workshop,主要是参加了Roland、Miguel和一名中国博后在该方向的报告。此外还学习了Pymol的基本使用,参加了一个很小的实验课,对“高大上”的biology有了大致的感受。最后一天上午,Wolfgang给大家上了4个小时的文章写作课。印象较深的是他跟大家讨论的几个话题,“大家一同讨论出来的idea属于谁的”、“引用原始文章还是综述文章”、“never naked to the lab”等等。当他提出让大家限制使用Facebook在一个小时的时候,大家都会心一笑,因为Lo Gorton老教授是个Facebook控,天天刷,天天自拍或者拉着学生自拍。 参加这个项目感触最深的是,大家真的是在毫无保留的分享,比如同组的博士生给Southampton的学生提供了花费一周制作的纳米多孔金电极,我们回来时从Roland组带走了需要三周才能获得的生物酶。之前我们还在Leech组得到了一些Redox polymer,从Miguel组得到了一些新型laccase。这是在国内时无法想象的,譬如有些课题组之间要像防贼一样把试剂的标签撕掉,以防被知道在做什么。 最重要的,此行认识了诸位教授和侪辈,这些social network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大家还将在四月份到Southampton参加如何project planning,届时将讨论在九月份于德国Bochum暑期学校所做的project。此外,一些人还将在六月份前往 Malmoe 参加Lo Gorton任主席的Bioelectrochemisty的学术会议。
8937 次阅读|2 个评论
好运成双
热度 4 profjin 2012-8-7 08:02
最近运气不错。 一是昨天参观伦敦奥运村时,有幸遇到好几位著名运动员,包括乒乓球女双冠亚军李小霞,丁宁,篮球运动员王治郅,前女排队员赖亚文,前射击运动员王义夫,并当了一回十足的粉丝,和这些名人都合了影。此事以后有空再详述。 二是今天得知今年四月申请的欧盟项目(FP7)被批准了,总经费为200多万欧元,我拿到50多万欧元。这是我两年前离开衣食无忧的工业界转到饿死也没人管的学术界后拿到的第一个欧盟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借助生物的形态生成机理,研究基于基因调控网的 swarm systems 的自组织机理研究。很开心!
3746 次阅读|7 个评论
可降解的镁合金医用植入物
热度 2 Helmholtz 2012-1-3 21:32
可降解的镁合金医用植入物 在未来四年里,欧盟项目“量身定制的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植入材料”( MagnIM )将开发和检测第一代的镁基生物兼容性骨植入物。这个共投资 300 万欧元的 项目由亥姆霍兹吉斯达赫中心 Geesthacht ( HZG )牵头负责。镁基轻金属植入物将辅助骨头的再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体内完全降解。 这种材料对小儿外科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孩子们总在继续成长。同样也适用于需要临时固定韧带的伤后处理。镁是上好的可选用材料,因为体内天然含有这种元素,所以兼容性特别高。此外该材料即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非常适应骨架的特定要求。 “我们需要能在 一个长时间保持高机械稳定性的材料,而在愈合过程中,植入材料又需要被完全吸收。骨头将替换植入物,而且希望最后看不到该处是否曾经使用过镁合金植入物”,负责本项目的雷吉娜 . 威努迈特( Regine Willumeit )博士说,她同时负责生物兼容性细胞试验和材料的防腐性能研究。 诺伯特 . 霍特( Norbert Hort )博士的团队开发了这种镁合金。参与本项目的还有来自鲁汶和布拉格的科研人员以及格拉茨大学和马尔默大学的医师,后者将开展进一步的兼容性试验,此外还有德国和芬兰的产业界的合作伙伴。
个人分类: 2011年科技新闻|644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爱尔兰华人院士孙大文新获两项欧盟项目资助
jinhejiang 2010-10-21 19:12
最近,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公布了2010年度受理项目的评审结果,国际著名食品工程专家、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CIGR)候任主席、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都柏林大学(UCD)终身教授华人科学家孙大文(Da-Wen Sun)喜获两项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资助,项目总资助金额超过200万欧元。其中,孙大文获得近100万欧元的项目经费支持。 欧盟第七框架计划(7th Framework Programme,简称FP7)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官方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其研究以国际前沿和竞争性科技难点为主要内容,具有研究水平高、涉及领域广、投资力度大、参与国家多等特点。欧盟框架计划项目申请竞争极为激烈,项目平均申请成功率只约为15%左右。在这次申请中,孙大文递交的三项项目全部通过了评审,其中有两项获得立项资助,取得了相当出色的67%的成功率。 在获得资助的两项项目中,孙大文将联合几个国家的科研单位和中小型企业尽快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中小型企业对创新科技产品的研发及新市场的开发,提升整体竞争力。其中一项是将孙大文所开发的熟肉制品真空超快速冷却技术进行工业化成果转化。该技术首次采用了冷却机理完全不同的真空冷却方法,以蒸发相变的传热过程取代传统方法中以热传导传热模式为主的传热过程,从而获得极其明显的超快速效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另一项目是在孙大文的超声波过程强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孙大文首次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食品冻结过程中加速冰核和控制冰晶体的形成与分布,从而在冻结过程中快速获得了细胞内外大小均等的细小冰晶分布,达到减少能耗,增加冷冻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这一新项目将使用超声波技术来改变葡萄酒成分的相互作用,高效地强化加速葡萄酒的陈酿过程,促进葡萄酒的老熟,从而在很短时间里使葡萄酒达到类似自然陈酿葡萄酒的味道,酒体和风味。   孙大文是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简称UCD)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教授,是爱尔兰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他是国际著名的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学术权威,是国际上该领域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最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2010年,他当选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 Irish Academy)院士。最近,他又被推选为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简称CIGR,又译国际农业工程学会)候任主席,并将于2013年起接任主席,成为首位出任该重要国际机构主席的华人。 http://www.chnfood.cn/news.php?id=3651
个人分类: 云师大研究|2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