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相关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相关性分析"中的常见错误
热度 15 Majorite 2011-9-3 10:15
"相关性分析"中的常见错误 科学研究往往就是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相关性。 若您是做研究的,想想看您是否犯过如下的逻辑错误: 米饭研究的最新成果 (1) 我们国家的罪犯,90%以上每天都吃米饭。可见米饭是犯罪分子最喜欢的食品。 (2) 大多数的凶杀案,都是在犯罪分子吃过米饭后24小时之内进行的。可见米饭与暴力犯罪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超过95%的超速驾驶是在吃米饭之后,而不到5%的超速是在饮酒之后。所以,吃米饭比喝酒更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4)绝大多数的夫妻吵架是在吃过米饭后12小时内发生的,故吃米饭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 (5)几乎所有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同学早上都多多少少吃过米饭。所以,米饭可能会降低孩子的智商,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学业。 (6)几乎所有自杀者都是在食用米饭之后自杀的,因此,米饭会增加食用者的心理负担,威胁食用者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及早加以干预和控制将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恐怖后果。 (7)癌症患者中仅有30%是烟民,而90%以上是米饭食用者,因此吃米饭对人体的危害远远超过吸烟。 (8)调查发现,无论行贿者还是受贿者在作案之前的12小时里基本上都吃过米饭,可见米饭的确会造成官员的腐败。 (9) 研究表明,经济愈落后的地方的人吃米饭越多,可见食用米饭会造成了地区性的经济发展滞后。 结论:米饭不能再吃了,应改吃洋面包。 本文受《恐怖的馒头》一文启发,特此致谢!
个人分类: 学术与学养|4827 次阅读|17 个评论
经济与素质的相关性
热度 1 zhaoqi 2011-8-30 17:40
半年多前,曾经跟几个留学生一起讨论富裕程度与道德的相关性,我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英国老百姓的素质要比国人要高,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一方认为“仓廪实而知礼仪”,一方认为教育可以提高国人素质。其实经济和教育也是有一定正相关性的,只是我们争论在于经济和教育两者谁才是更加重要的。 认为经济占主导因素的一方觉得西方社会在经济不发达时期,也会经历类似中国的丑恶社会现象。认为教育占主导的一方觉得中国古代社会虽然经济不如现在,国人的道德沦丧也不止于此,何况就现社会而言,也不是越有钱的人素质越高,有时候往往相反。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了一个晚上,可能是由于PhD学生所固有的偏执与固执,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今天看新闻,一个大巴司机在路上看到一个老人摔倒,把他扶起来后,老人先是致谢,过后又报警说是该司机撞了她,好在大巴车上装了监控录像,还了司机一个清白,事后老人只能认错道歉,说自己当时脑子不清楚。我只能说,这是讹诈不成。 事发的地方离我的家乡不远,是我们隔壁一个县的,我认为当地农村不至于太贫困,至少比西部农村经济状况要好很多很多。为什么老人会有讹诈的想法呢,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但并非最重要一点,我觉得是与经济有关的,在一个医疗保障没有建立起来,医疗成本很高的社会,进医院是一笔很高的费用,而此农村的老人经济状况还没有到不在乎住院费用的程度,所以她想找一个人来替她负担这笔费用。其次,我认为教育还是占主要因素,以我对家乡农村的老年人的了解,很少有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盲也不在少数。对于她那个时代的人,四书五经虽然可能有点迂腐,但是至少是规定了一些行为准则,再加上没有信仰,可以说是无所顾忌,大无畏了。我喜欢“ 一箪食,一瓢饮 ”的颜回,现社会相对与古代,获取知识的成本已经低很多了,我认为以现中国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国人素质。 总结以上的观点,我认为经济和教育对国人素质的影响大小可以分两种阶段,第一阶段是经济极度困难时期,也就是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的时候,或者说在战乱和大灾难面前,或者简单的说在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经济对素质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是要使得社会安定,发展生产力,否则谈不上道德建设,就也许就是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吧”。第二阶段,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教育对素质的影响更大一些,在这一阶段,人的欲望也不仅仅局限于米饭了,有对物质的欲望,也有对知识的欲望,如何引导人们发展“好”的欲望,提高国人的素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我认为这需要提高教育水平,而不是一味地仅仅关注经济,寄希望于经济能够改变一切。
3357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群群体行为和在线社交网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吗?
热度 4 yangfanman 2011-8-18 11:17
是的,从相关性的观点来考虑问题: 各种人群群体行为可能多多少少确实和他们在在线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参加群体性事件的人确实上网的话。 但是,从因果性的角度来考虑: 群体行为的产生是由于在线社交网络产生的还是更深层次上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呢? 这里我愿意举一个反例来说明观点:在线社交网络的产生还不到10年,可是10年以前就没有群体性事件了吗? 这些事件我们又怎么去解释呢? 即使现今中国的很多群体性事件,和在线社会网络相关的又有几个呢? 人群群体行为和在线社交网络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有点像这样: 在家家都有菜刀的情况下,老百姓斗殴的时候拿菜刀出去是合理的选择,因此有人能推出菜刀和斗殴之间存在关系。 更有大智慧的专家研究出控制菜刀使用(十户一刀)就可以避免老百姓斗殴了,这不可笑吗? 因此我们生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分别研究: (1)防民之口来控制群体性事件 (2)检查书信来控制群体性事件 (3)电话监听来控制群体性事件 (4)查看电子邮件来控制群体性事件 现在终于到了研究在线社交网络来控制群体性事件的时候了。 有用吗? 欢迎来博文、来评论拍砖。 实际上我一直就想知道,这里面蕴含的科学问题到底是啥呀?说白了这不就是个社会问题吗!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4236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之初,性本恶
热度 2 kejidaobao 2011-7-19 11:00
文/周雁翎 1895年,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Francis Galton)发表了题为“双胞胎的历史”的文章,详细阐述了他当时做的关于双胞胎的十分有趣的研究,引起了不小轰动。高尔顿分别选取了35对生下来就非常相像的双胞胎(同卵双胞胎)、20对生下来就不像的双胞胎(异卵双胞胎)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同卵双胞胎不但长相一样,而且他们在性格、才智、兴趣和职业选择方面也几乎都一样,而异卵双胞胎在很多方面则有明显的差异。 100多年后,美国心理学家波查德于1990年在Science杂志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进一步证实了高尔顿的结论。 波查德选择2组同卵双胞胎和2组异卵双胞胎,分别置于相同的环境和不同的环境中,即同一环境中养育的异卵双胞胎、分开养育的异卵双胞胎,同一环境中养育的同卵双胞胎、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波查德发现,同卵双胞胎无论是在相同的环境中还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其人格特点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他在报告中列举了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来说明: Jim Lewis和Jim Springs是一对同卵双生子,他们出生之后就被分开在2个不同的家庭中养育,39年之后兄弟2人才得以相见。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不但长相一模一样,而且身高都是6英尺,体重都是180磅。更不可思议的是,兄弟2人都结过2次婚,第一任妻子的名字都叫Linda,现在妻子的名字都叫Betty;兄弟2人也各生有1个儿子,各自儿子的名字也极其相近,一个叫James Alan,另一个叫James Allen。Jim Lewis和Jim Springs年轻时都爱养狗,就连狗的名字也一样,都叫Dogs Toy。兄弟2人口味也一样,爱抽Salem牌香烟,爱饮Miller Lite 牌啤酒……同卵双胞胎具有相同的基因,这说明,基因不但决定人的面貌,也决定人的行为和人性。 以上案例被孔宪铎和王登峰引入他们合著的《基因与人性》一书中,用于阐述基因对于人性的重要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人性论的是孔子,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这里,孔子明确地指出了人性具有双重来源:所谓“性相近”就是指与生俱来的天性,可以世代遗传;所谓“习相远”指的是文化性,是由教养即环境获得,每个人都需要重头学起。 人性中既有“天性”的成分,也有“习性”的成分,这是一个明确的事实。基因决定人的天性,这个事实也广为人知。然而,该书作者却发现,基因也具有天性和习性之分,而人的天性和习性则全部来自基因的天性和习性的推动。也就是说,基因的天性影响了人的天性,基因的习性影响了人的习性。 基因的天性是自我复制和自私,基因要复制自己就必须行为自私,自我复制和自私是生物繁衍和进化的原动力。在生物群中,每个成功的基因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无情的自私。所以,人性的天性也是自私的,这是由基因的天性决定的。 基因的习性是指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基因的功能并非一成不变,而这种变化受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开或关……生物的多样性正是基因在与环境的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基因受环境影响的习性决定了人的习性,所以人的习性也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总之,是基因的天性和习性形成了人的天性和习性。 通过以上论证,作为生物学家的孔宪铎和作为心理学家的王登峰,将目光转向探讨人性本质的问题上——人性的本质究竟是善还是恶? 几百年来,中国人识字发蒙大凡都从读《三字经》开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因此,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相信人的本性是“善”,人生而为“善”。 “性善”的思想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最早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孟子。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人性问题的人。孟子提出性善论是根据人与禽兽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人心所有的“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禽兽所没有的。但很显然,孟子的性善论中所依据的“四端”,实际上是人性中后天习得的文化性,而不是与生就来的天性,所以性善论不是建立在人的天性上,而是建立在人的习性上。由此可见,善是后天形成的。 与此相反,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则强烈主张人性为“恶”。荀子在《性恶》中强调,人生来就有求利求乐的欲望,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暖,劳而欲息……这些天生的欲望就是恶,恶可以代代相传下去,用不着学。至于善,则是后天教化习得的结果。 荀子的性恶论是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发。他们的立论之所以针锋相对,是因为他们各自只看到了人性的一面。孟子的性善论指的是人的习性,即人性中的文化性;而荀子的性恶论指的是人的天性,即人性中的动物性。在人的双重本性中,既有天生的动物性,也有后天的文化性;人性中的文化性趋向善,而动物性则趋于恶。从基因的观点看,自然而然,该书得出的结论是——“人之初,性本恶”,这就从科学上为荀子的性恶论找到了依据。 简言之,《基因与人性》一书表达的基本观点是:基因具有天性与习性之分,人性也具有天性与习性之分,基因的天性和习性决定了人的天性和习性;由于基因的天性是自私的,所以人的天性是恶的;由于基因的习性是受环境影响的,所以人的习性也是可以通过环境改变的;人性是天性和习性的复合体,恶和善同时存在于一身,只有通过教化,才能使人不断远离恶而趋向善。
个人分类: 栏目:书评|5587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不重要吗?
热度 8 ysxbhxf 2011-7-15 02:11
科学网学者俞立平等在2010年《科学管理》第6期上发表了论文“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在文中提出了一个结论: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几乎无关。而在2011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第4期上刊登了刘雪立等作者的论文“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指标-零被引论文率及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该文作者也提出这样的结论:基金论文比与科技期刊实际影响力之间并无直接关系。此外,本人先前还看到过一位科学计量学的硕士发表的论文中也认为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与总被引频次相关性不大的观点。从上述研究论文的结论来看,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可以说是一个不重要的期刊来源指标了。但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的吗?科技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不重要吗? 本人在多年前曾对科技期刊几项主要的科学计量指标做过专门的分析,相关论文发表在2003年《编辑学报》第6期上。本人在文中指出,基金论文比是反映科技期刊论文产出性质的重要指标。几个研究者对同一个指标的重要性的看法上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反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我猜想有些研究者对于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定义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三个概念在统计时限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科学计量指标尽管是在某一年内统计得出,但产生指标的事物的时间分布是不一样的。基金论文比仅与统计当年已发表的论文有关,影响因子仅与统计年份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数和相关被引次数有关,而总被引频次则与期刊创刊以来的所有论文有关。因此,单纯从这几个计量指标的时间属性看就应该明白,某一年的基金论文比不能拿来与该年的影响因子直接计算相关性的大小,两者之间没有实际的相关性。在研究科技期刊零被引论文率(RNCA)时,考察基金论文比与RNCA的相关性也存在同样的缺陷。 其次,在许多研究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文章中,本人注意到没有人明确计算高被引论文的基金论文比率,是无意地忽略了这个指标还是因为这个指标是显而易见地很高呢?本人的观点是,这个指标肯定会很高的。科学网上发表SCI论文的学者应该很多,大家可以算算自己的SCI论文的基金论文比率是多少,欢迎将计算结果在评论中贴出来共享。 再次,本人认为科技期刊实际影响力应该指的就是其学术影响力,而不是指某个具体的科学计量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判断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是很合适的,这会受到被调查者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某些期刊的评价失真。这也是相对客观的科学计量学评价方法在科技期刊评价方面得到越来越多应用的根本原因。 最后,本人认为,要考察哪些期刊的科学计量指标的重要性必须遵循正确的研究思路和使用合理的评价模型,不能简单地把数据拿来直接进行相关分析。对于科技期刊而言,高被引论文的数量和与其相关的被引次数是产生学术影响力的核心部分。衡量基金论文比的重要性关键要看高被引论文中受到基金资助的比例有多少,而不是看零被引论文中受到基金资助的比例有多少。基金论文比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贡献和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是基金论文比高的期刊就一定是高水平期刊,但高水平期刊的基金论文比肯定不会很低。对于办刊者而言,一定要重视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但不要迷信基金论文,关键还是要看论文的学术质量。 在当下的中国,正如刘雪立等作者在其文中指出的那样:“近年来科技期刊对基金论文越来越重视,对基金论文放宽录用标准,致使科技期刊发表的部分基金论文质量下降;再者,由于基金论文能够在是否录用和能否快速发表等方面享受很多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作者标注基金论文越来越不严肃,也迎合了科技期刊对基金论文的需求,致使许多本不是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也堂而皇之披上了基金论文的外衣”。而这一现象正好从一个反面说明:基金论文比对于科技期刊很重要。
个人分类: 期刊研究|9354 次阅读|16 个评论
研究热点:帕金森病致病基因以及线粒体与神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xupeiyang 2011-7-3 08:33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 PD )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提高。其中发病年龄小于 50 岁 ( 有作者认为小于 55 岁 ) 的 PD 又称为早发性帕金森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至今仍然无法从基因的角度阐明该病最根本的发病原因。同时,发现线粒体 DNA 变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使得线粒体成为 PD 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该 RA 的 2 个主要研究领域如下: ( 1 )帕金森病致病基因 parkin 、 PINK1 、 lrrk2 、 Alpha-synuclein 和 dj-1 的相关研究 多国学者经过双生子研究、家系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共同认为帕金森病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迄今为止,遗传学、流行病学、神经生理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多个独立的病因学位点。包括 parkin 、 PINK1 、 lrrk2 、 Alpha-synuclein 和 dj-1 等,这对于开展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性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 2 )线粒体与神经性疾病的关系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线粒体融合 / 分裂与神经性疾病的关系;线粒体对于神经元形态发生的重要意义以及线粒体活性的钙调节机制;线粒体 DNA 突变与衰老、寿命长短的关系及对老年病或帕金森病的影响。
个人分类: 未来预测|30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顶级杂志Nature 和Science
AIPBeijing2010 2011-6-1 14:08
要介绍外刊, Nature 和 Science 是两个怎么也无法绕过去的刊物。他们是覆盖所有学科的综合性国际外刊,是可读性很强的学术性刊物。 Nature 创刊于1869年,出版于英国, Science 创刊于1880年,出版于美国。至今都有一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学术舞台上的刊物来来往往,兴兴衰衰,但 nature 和 science 从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成为科学发展相关性最高、最有声誉的两种刊物。这两种刊物成为研究科学发展的动向、韵律等等的风向标。不仅如此,因为累计有多个国家 10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 ,而使这两个刊物被喻为 诺贝尔奖的摇篮。是什么原因让这两种刊物达到如此的声誉呢? Science 的发展机遇 在 1985 年, Science 的国际性明显低于 nature, 不仅如此,它还被称作是一种好却沉闷的杂志,是沉睡中的杂志。 1985 年 , 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化学带进学科领路人的 Daniel Koshland 担任 Science 的主编,他检查了 Science 的同行审核过程,建立了同行评审委员会,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以促进刊物的国际化进程,不仅如此,他还开始注重物理学方面进展,率先报道高温超导现象等,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在 1985-1995 年他在 Science 的任职期间, Science 的影响因子从 10.9 上升到 21.9 ,使这一个刊物对美国甚至全球的科技政策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形成期刊品牌,并带动一系列的知识产品的开发经营。 Nature 的新举措 在科研信息交流不断变革的过程, Nature 注重科研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交流,对科学生产过程进行更加深如的组织策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Nature 注重对中国的开放交流, nature 公司开设了一个新平台 -http://www.nature.com/nchina/index.html 也称 Nature China 是一个免费服务平台 , 致力于鼓励和宣传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优秀科研成果,收藏了华人科学家们在 nature 等有名期刊所发表文章撮要 , 科学家可以了解国内同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开创一个简体中文版的 Nature ,主页 http://www.natureasia.com/ch/ ,栏目有主页,拔萃、目录、过期阅览等,利于中国科学家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 Science 和 Nature 的学科范围 从学科范围上来说,俄罗斯计量学家对发表于 nature 期刊上 1890-1998 年的文章进行统计后发现, Nature 上生物医学类文章占据39%,物理和天文学占22%,化学和地球科学各占14%,人文学科的文章占5%,数学和机械的文章占据2%,高技术相关文章也占2%, Science 和 Nature 的学科分布类似,只是近些年来走向多学科化。 Nature 和 Science 是以生物科学为主的刊物,在西方国家,要在生物界谋取一个职位,就必须在 nature 和 science 发表文章。计量学发展的,生物、医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等占据的比例比较大,对我校生科院、医学院、海洋学院、土木学院等的教职员工是个福音,但 如前所述, Nature 和 Science 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只要您在科技领域有重要突破,都会在 Nature 和 Science 占有一席之地的。 中国人在 Nature 和 Science 上发文情况及中国和诺贝尔奖的距离 到 2008 年 4 月 15 日 ,中国人在 Nature 上发文 262 篇,占总数 41518 篇的 0.63% ,在所有国家中排 16 位,距发文数量第一位的美国 15426 差 15264 篇;在 Science 发文 357 篇,占总数 38129 的 0.94% ,在所有国家中排 12 位,距发文数量的第一位的美国差 18018 篇 ,近些年来,因为国家政策激励,中国在国际上发文的数量急剧攀升,已经排到第四 ,但被引用率很低,从 Nature 和 Science 的发文统计看,中国高质量的论文还很少,这少量的论文还有很多是和国外科学家合作发表的。但 2004 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 Linda Buck 因为中国科学家提供的图表和数据不能重现,而撤销了 2001 年发表在《 Nature 》 的论文,反映了中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还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个人分类: 科技期刊出版|3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GDP主义扭曲高教改革
kejidaobao 2011-5-12 11:16
文/郑永年 自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市高等教育大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都能很容易进入高等教育系统,但同时因为教育的产业化,国家又没有比较好的针对农村人口的教育政策,很多农村学生没有财力进入高教系统。这样就产生了很多负面且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结果。 教育部门的GDP主义有效地扭曲了高教改革的目标。GDP主义先在经济领域盛行,很快就传播到教育部门。在经济领域,衡量党政官员政绩的指标是地方GDP的增长。延伸到教育领域,大学的规模和级别,毕业生的数量,教员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所申请到的各种基金、所指导的学生数量等等,都成为衡量一个大学好坏的“科学”指标。因为所有这些都直接地或间接地和金钱有关,GDP主义就为大学的每一角色予巨大的动力和动机来追求数量。学生质量及其和社会经济的相关性则在这个过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中国社会也能够容忍这种情况。在文凭传统的影响下,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似乎文凭代表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实际作为。教育部门很有效地利用了这种社会心理。党政官员领域的文凭风更是对此推波助澜。“知识化”是中国干部“四化”的重要内容(其他“三化”为“革命化”、“年轻化”和“专业化”)。不过,干部管理系统把此简单理解为“文凭化”。本科文凭已经大大不够了,好像一个干部没有一个硕士文凭或者博士就不可以成为好干部。于是,干部中间的文凭风盛行起来,导致了无数的假文凭的出现。 教育所能扮演的角色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但应当搞清楚的是,人们应当接受相关和正当的教育。对高教系统来说,教育必须要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脱节的情况下,很难培养有用的人才。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脱节,教育已经严重阻碍着中国工业的产业升级。中国尽管早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但大量的产业工人数十年不变,都是农民工而非先进国家的技术工人。尽管中国一直强调技术引进,自己也有很多技术创新,但不能转化成为生产力,因为工人技术水平很差。同样一种技术由中国工人生产和德国、日本工人生产,附加值相差很多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尽管有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中产阶级规模得不到成长。原因很简单。技术类型的产业工人是中产阶级,而农民工不是。 在另一端,也是因为高教和社会经济发展脱节,高教教员生产出大量但处于知识链条底端的知识(论文),正如农民工大规模生产着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教授、学者数量急剧增加,他们的产量也在增加。但是,高教系统所重视的只是一个数量,而非质量。搞“科研”就像搞群众运动,科研资源极其分散,不能有效集中,也不能有效吸引人才。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的人才培养演变成为实际层面的人才的“低质量化”。 在政治层面也是这样。教育对政府当然很重要,尤其对文职官员来说。但是,如果强调过分,就会出现很多负面甚至是致命的结果。中国有很多历史经验,长达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并不能产生真正有才能的人才。科举制度产生了一大批只会考试而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在封闭的情况,这些人才还有能力帮助朝廷统治社会。到了近代,一旦开放,他们就无能为力。这是科举制度解体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现在科举制度又变相地回来了,即公务员考试,考的内容往往是一大堆虚的东西,很少有技术含量。有很多学者论证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能力开近代化的先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虚空的儒家学说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忽视科学技术知识。现在,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强调政治性,也有回归传统的意味。 实际上,政府内部的“文凭病”甚至可以导致政权的解体。这里,国民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当然不是说,教育没有用处。很多受过高等教育者具有容易和社会脱节的天然趋向,往往活在自己的“想当然”世界里,脱离社会,不知道社会实际上如何运作。他们往往从“社会应当如何”出发,很多改革经常过分理想化。很显然,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不可能理解为什么共产党能够打败了国民党?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民进党能够打败了国民党?有人说,这是因为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博士病”。有太多的人持有博士,这个政权就不会牢靠。 这并不是说,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就没有能力,而只是说必须具有制度机制来连接教育和实际政治世界。 在考虑中国的教育往何处走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总结以往的经验和国际经验。教育改革必须培养有用的人才,而非空洞的政治家。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的高教改革如果再继续在原来的道路上滑行,前面可能是死胡同。教育改革可能要“复辟”,要回归到改革以前的体制,即重视技术教育。很多三本甚至二本的大学(编者按:即收录高中考试成绩排后的第二批本科及第三批本科的院校)应当重新回归成为学院和技术学校。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大批技术和技能学校,学无所用的现象还会继续下去。高教系统所培养的学无所用的人才越多,产业升级就越困难,政府治理能力就越差,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风险就越高。 注:本文节选自郑永年2011年4月19日发布于联系早报网(zaobao.com)的文章“中国的高教改革与‘文凭病’”,详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0419.shtml 。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1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独立成分分析(ICA)在fMRI数据处理时timecourse的理解
热度 1 bnuzgy 2011-4-19 16:10
在处理fMRI数据时,使用空间ICA的方法。将一个四维的fMRI数据分解为空间pattern与时间序列的乘积。 其中每一pattern的时间序列是该pattern中强度(z-score值)最大的voxel的时间序列。该pattern中剩余voxel的时间序列与最大voxel的时间序列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对应在pattern中就是剩余voxel的z-score值降低。 因此pattern其实是一个脑网络,可以理解为以最大z-score值也就是peak value与全脑求功能连接得到的连接图。如果用一个pattern中的peak value为圆心,做ROI,求全脑功能连接,得到的功能连接图fc map与ICA求得的pattern是十分相似的。ROI的半径越小,fc map与ICA pattern越相似。 因此在比较前后两次静息态扫描(中间是任务态的学习)某一个网络的变化,可以使用空间ICA找到该网络进行配对检验也可以前后计算fc map来配对检验。二者结果理论上应该是比较接近的。之所以说二者结果接近而不是一致是因为前后两次扫描可能会导致peak value所在的voxel不一样,如第一次在voxelA,第二次在voxelB,另外数据中也存在些噪音还有头动等都会影响结果。 空间ICA得到的pattern在空间上是独立的,也就是空间不重合的。因此每一个pattern就构成了一个脑网络,它们在空间上是不重合的。
1588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年河北省多地植物异常开花与华北地震相关性
热度 6 qujiangwen 2011-3-12 15:17
我不是学习地震专业的,但是经常看到一些地震预测预警的相关知识。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使我意识到以前看到的一些植物异常开花的新闻是不是会与地震有关,特地整理了一下相关材料,结合一些专家关于干旱与地震的理论, 感觉这些现象应该引起地震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地震专家应加强华北重点地区的监测,广泛发动当地群众举报地震发生先兆的线索,避免地震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 地震之前植物会出现异常 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其特点是:没到季节提前发芽、出苗、开花。季节过了重新开花,平进不开花的植物也开花等。如1971年 12月30日,在长江口地区发生4.7级地震之前,发现大白菜在顶上冲破包叶抽心开花。青菜在叶子上开花,荠菜本应在春天开花,但却在离震前十几天的冬季就开花了。还发现山芋(红薯)藤开花和竹笋也提前发芽等现象。在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前一年的11月下旬,营口某地就发现杏树开花的怪事。植物在震前异常出苗、开花看来是与地震前兆的地下温度升高和气象异常有关;除此以外也可能与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电、地磁变化引起的生物生态效应的结果有关。植物在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异常开花现象,但植物异常开花的出现不一定都是地震的前兆。在植物生长季节出现旱、涝、低温、病虫害及人畜的破坏,整枝的不适当,新移栽,水土流失,肥力不足,管理不善或因树木衰老等原因也会使其生长期提前或推迟,所以在出现花期异常现象时我们必须对其异常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去伪存真,排除非地震因素的干扰。 罕见!河北省大名县一百年杜梨树十月竟开花 2010-10-19 19:04:02 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燕赵都市网邯郸讯(记者邢云 通讯员马顺利 黄飞虎)近日,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大街乡玉皇阁村村西头有一棵杜梨树开出了洁白的小花,在10月的季节开花实乃异常。   10月19日上午,经玉皇阁村民白国卿引导,大名县有关人士找到了那棵异常开花的杜梨树。据白国卿介绍,本村种有杜梨树不超过7、8棵,在现在这个时节村西头这一棵却开了花并结了果实。这棵树大概有100多年的树龄,在今年10月1日左右开始开花。当时花开的不多,也就是几朵,后来越来越多,从远处看白花花的一片,往年根本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一开始村民都没注意,但是到后来花越开越多,就开始注意到它了。  据了解,杜梨树学名杜梨,又名棠梨,为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2米。小枝棘刺状,叶长卵形,长5至9厘米,叶缘有粗锯齿,花乳白色,果赭石色,粒径2厘米左右,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果熟期为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是嫁接梨的主要砧木。  本该花期在4、5月份的杜梨树现在却在10月份绽放开花,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针对这颗杜梨树10月开花的具体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编辑:石利平来源:燕赵都市网 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10/10/19/010752310.shtml 据古籍记载每当气候反常,或地震前的地方常有这种反常开花结果现象。 河北沧州一居民家杏树秋天竟然开花 2010-10-18 11:14:03 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杏花 本是因春而发,春尽而逝,可金秋十月,新华区沧县土地局宿舍居民门前的一棵杏树错把秋季当春季,竟然开了花。记者看到,白色的花朵点缀枝头,煞是好看,这一反常现象让附近居民啧啧称奇。   10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沧县土地局宿舍,在一处平房门前,果然一棵杏树枝头上挂着几朵小白花,白色的花瓣,粉色的花蕊,煞是好看。这棵开花的杏树高5米左右,大部分树叶已经脱落。76岁的张秀芳介绍,这三棵杏树是她六七年前种的,每年春天开花结果。几个月前,美国白蛾将树叶几乎吃光。前几天张秀芳出门偶然发现一棵杏树竟开出了几朵白花,“这杏树看来认错了季节,秋天开杏花,还是头一次见到。”张秀芳和邻居们纷纷称奇。   据市园林局相关人员介绍,杏树的“二次萌发”,是由于杏树受到虫害导致落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树枝养分未缺失,加上气候达到了杏树开花的条件,才出现了金秋十月杏花挂枝头的现象。 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10/10/18/010749742.shtml 曲阳县惊现龟背竹开花 世所罕见(图) 2010-09-15 10:59:03 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龟背竹开花,难见赛铁树。”9月14日,曲阳县西苑小区田增义老人养的龟背竹开花了,老人的亲朋好友争相前来参观。 这棵高2.2米、宽2米的龟背竹茎干上长满了葱绿色的大叶子,叶子中挺立着一支淡黄色的花朵,花高约20厘米,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嫩黄色的花体像一只大海螺,花蕊类似玉米棒,底部有黄色的小珠子。 76岁的田增义老人介绍,这棵龟背竹是1990年邻居送给他的。龟背竹喜欢蛋白质较高的肥料,平时他经常用淘米水进行灌溉。 据了解,龟背竹又名蓬莱蕉,原产于墨西哥热带雨林,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民间有“龟背竹开花,难见赛铁树”之说,龟背竹能在北方开花则更为罕见。 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10/09/15/010699994.shtml 河北邱县:奇异核桃树 深秋又开花 http://www.hebnews.cn 2010-10-23 21:46 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3日专电(李建伟、朱峰)众所周知,核桃树在每年的春夏时节开花结果,然而在深秋季节落叶缤纷的情况下,在河北省邱县县城居住的赵岩华女士却发现自己家的核桃树第二次开花,显得格外新奇。 记者21日闻讯赶到赵岩华女士家时看到,该核桃树有4米多高,树冠5米多宽,枝叶很茂盛。在一些树枝上又长出了不少新叶,开出了黄色的小花,十分可爱。据赵女士介绍,这颗核桃树自2006年种下后,长势很快,仅四年时间树的直径就达到碗口粗细,种下第二年便结出了核桃。今年夏天已经结了不少核桃,没想到深秋时节第二次开花。 据悉,赵女士家的核桃树二次开花后,周围邻居与闻讯者都纷纷前来观看。邻居刘老伯表示他家也种有核桃树,但不知道为什么赵女士家的这棵核桃树在夏季开花结果后,却又在现在这个深秋季节开花,真是罕见。 为了解其中的原因,赵女士专门请教了邱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据技术人员介绍,核桃树在深秋时节开花确实很少见,还没有这样的资料记载,可能与天气环境和土地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听了林业技术人员的介绍,赵岩华女士回忆说,自己家的核桃确实比市场销售的核桃壳更加坚硬,味道也更好,树下的花草也长得异常茂盛。听说赵女士的核桃树二次开花,一些人纷纷表示愿意高价购买这棵树上的核桃。 http://hebei.hebnews.cn/2010-10/23/content_1135817.htm 河北邯郸一单位三株铁树同开花 来源:燕赵都市网 日期:2010年6月11日 俗话说“铁树开花,哑巴说话”,可见,铁树开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近日,在邯郸市市政工程公司院内就有三株铁树同时开了花。 三盆花朵盛开的铁树放在公司院内,煞是喜庆。三株铁树两雄一雌,大约三十余年树龄。雌树高两米,花朵直径近30公分,花瓣好象无数的触角。雄树一株高一米七左右,另一株高两米,两株雄树花朵高近50公分,直径约15公分,花型犹如一个长条形的菠萝。 据了解,铁树学名苏铁,常绿乔木,不常开花。铁树开花结果与环境不断改善,空气质量不断提高有一定关系。 http://yy.yuanlin.com/news/2010-6-11/17353.html 错把秋季当春季承德一山上杏树竟开花 2010-09-08 19:56:12 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燕赵都市报讯(记者尉迟国利)这个季节原本是草木慢慢变黄庄稼开始收获的季节,然而记者在承德大老虎沟的山上却发现,该山上的几株杏树却花开得正艳,错把秋季当春季,这一一反常态的现象让居民啧啧称奇。 据王先生介绍,其就住在大老虎沟口的山下,每天早上都要到该山上晨练,一周前他和晨练的市民无意中发现山顶上道路一侧的杏树上居然开起了小白花,这让居民们十分好奇。“花开得非常多,树上都是一朵朵的小白花,宛如到了春天一般。”一些晨练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并不时有手机记录下这一难得见到的景观,并此市民们十分不解:9月份已是秋季了,杏树怎么还会开花呢?  9月8日下午,记者按照王先生的指点也来到了现场,发现果然杏树上开着好多小白花。记者从大老虎沟口处的铁路桥下向右穿过一段胡同便沿着上山的台阶一路向上,来到了山顶一处亭子处,顺着下坡没走多远就发现路边的一株杏树上果然结着小白花,白色的花瓣,粉花的花蕊。记者看到这些花有的十分鲜艳,有的已枯萎,有的则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记者发现这株杏树直径约有十二三厘米,枝叶不是很茂盛,树枝上还挂着已经干枯的杏核。记者数了数这棵树上共有近20朵小白花。  记者在这株杏树的周围转了一下,发现有的杏树上也有小花,但只有一两朵,并没有这株结的花多,而记者在按原路返回的途中又发现了一棵杏树,约有10朵。记者注意到这些结花的杏树都不是很粗,直径都在十二三厘米以下,并且树上枝叶较少,颜色也较其他杏树发黄。  记者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林业专家称杏树、桃树秋天开花称为秋发,是违背果树生长规律的不正常开花现象。杏树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花期一般在三四月份,10月下旬落叶。但现在,杏树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处理,完全是在自然条件下开花的,这在生物学上称为“二次开花”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特殊的气候条件,让周围的环境达到了杏树开花的条件。 http://yanzhao.yzdsb.com.cn/system/2010/09/08/010688825.shtml 热带“绿宝石”在北方大连开花了 发布日期:2011-03-07 都说铁树、昙花开花难得一见,而原产自热带地区的植物绿宝石在我国北方地区开花更是罕见。不过,沙河口区黑石礁景山宾馆附近熊女士家 都说铁树、昙花开花难得一见,而原产自热带地区的植物 “绿宝石”在我国北方地区开花更是罕见。不过,沙河口区黑石礁景山宾馆附近熊女士家中的一株“绿宝石”却令人惊奇地开花了。 昨天上午10时许,熊女士领记者到家中看开花的“绿宝石”。只见一株1米多高“绿宝石”摆放在厅中,在宽大的叶子间,一朵酷似马蹄莲的火红花朵散发着淡淡香气。花朵长约10厘米,外层呈绿色,里层火红色,中间是一个柱状乳白色花蕊,晶莹剔透,气味清香,沁人心脾。 熊女士说:“这株‘绿宝石’是我3年前从花卉市场买来的。去年秋冬季节,这株‘绿宝石’开过一朵花,仅5个多小时花就收缩回去了。十几天前,这株‘绿宝石’又长出了2个花苞。3日我又给‘绿宝石’浇水了。3日晚睡觉前,我发现1个花苞开始绽开。今天早晨睡醒时,我闻到一阵花香,起床察看,发现‘绿宝石’开花了。这次开的花和去年开的花大小形状都相似。”熊女士指着“绿宝石”上另一个拇指粗尖椒状的花苞说,这朵花不知啥时开?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得知,“绿宝石”学名喜林芋 ,是天南星科植物,不耐寒,适于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绿宝石”是南方热带植物,很少开花,花期仅有10小时左右,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几乎不开花,在北方开花更属罕见。“绿宝石”的花香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http://www.hnhm.net.cn/garden/show-637.html 更详细的相关知识请看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9903do=blogid=421506 中国古代一些地震前的植物异常 1555年陕西大授秦岭山一带竹子开花结实, 人取充饥;l 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一兰田在重破坏区,秦岭在震区。 1583年9月山西静乐桃李花,地大震;l584年6月,静乐4 级地震。 1641年山西太平县黄山自浮立源抵洋湖三十里小行皆产实}l6d2年山西平陆、安邑问6级地震,太平县在轻震区。 1653年8月,甘肃庄浪卫果树生花;1654年甘肃天水7.5级大地震,庄浪在重破坏区。 1667年山东德平县桃、李冬花;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8.5级大地震。德平县在重破坏区,城垣、民房塌毁甚多,压死人无数。 1667年河北宁津桃、李冬花,在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8.5大地震的轻震区。有的书报道这次地震的前一年十月桃李花,林檎实,只是未写地点。 1678年河北三河、平谷旱,7月李华;1679年9月,三河平谷8级大地震。 1678年l1月, 山西阳高卫杏、李花;1679年9月,三河、平谷8级大地震, 阳高卫在轻震区。 1730年冬,江苏南通桃、杏花;1731年l1月昆山附近5级地震,南通;如皋、泰州、新阳、松南同时震。 1738年秋, 山西曲沃桃李花I 1739年1月,平罗、银川8级大地震, 曲沃在有感区. 1753年10月, 山西太原桃李花;1754年5月太原5级地震。 1829年山东章立县柿园泉地桃重实如枣;1830年历城、章立、新城、长精等县地震l 1830年河北磁县7.5级大地震,章立在波及区。 1867年安徽五河县秋大水,冬桃李花;1868年lO月定远南5 级地震,五河亦震。以上是中强震和大震前的植物异常;古代有不少未写明震级的有感地震(小震)翦也有植物异常,如; 1201年1月临安无雪,桃李花,蛰虫不藏;同月临安地震。 1522年安徽庐、凤、淮、阳四府大水,冬气暖如春,草木皆花,间有实者; 1523年2月,宿松、望江、风阳、旌德、五河等府县地震;南京、山东、河南地亦震。 1523年河南太康县桃李梨杏冬花,鲜茂如春,是年夏早;1524年2月太康地震,距太康6O公里的鄢陵地大震,“声如山摧,室如舟仄.树枝拂地,一夜动百余次,屋仆者相望。旬日始宁”。震区几乎分布到全省,中牟、禹州等十五州县同时地震。 1584年10月,湖北圻水(今浠水)县杏花;1585年3月圻水地震. 1540年冬, 山西忻州山中桃李花,太原桃李花;同年冬.太原府和一些州县地震。 l584年6月, 山西静乐d%级地震,7月霜杀禾,9月桃李花、地震。 1589年冬,甘肃兰州桃李花;1590年7月临洮5 级地震,距兰州7O公里,兰州同时雨雪地震。 l590—1591年,云南永昌竹生米;l591—1592年两年腾越地大震,“城圯敦十丈,军民庐舍皆坏”。 1592年冬,山东昌乐县大麦秀.桃李花;1593年青州府、昌乐县地震有声,馆陶县天鼓鸣;1594年昌乐又震。 1593年1月,山东诸城县麦秀.桃李复花.既而大寒,地裂寸余,深2尺。益都、临淄、博兴、高苑、乐安、寿光、昌乐、临胸、安立、诸城、蒙阴、莒县、折水、日照、馆陶地动有声,天鼓鸣。 1721年湖北钟祥地震、竹尽花。 1727年6月.湖北钟祥竹开花, 同年7月钟祥地震。 1732年9月,江苏南通县桃、杏、海棠花;12月南通地震,如桌亦震。 1784年l1月,甘肃永昌县东郊民回梨、楸、杏树遍开花;1785年d月玉门东北地震,甘州、永昌、张掖同时震;玉门塌屋伤人,甘州、肃卅l民居、兵房、仓傲、衙署多有坍塌,损伤人口。 1796年1月,浙江乐清县桃李花;同月嘉善地震,2月乐清地震涌黑水。 1852年江苏宿迁沛县大水,秋冬桃李花;同年l2月27日地震,唯宁等3O余县同时震,有的地大震。 1852年l1月,安徽五河县桃李花;同年l2月28日五河地震有声。 1853年2月,山东泽县大风、竹花}4月15日,新城、清平、临清州、东平州、河东、泽县、阳谷、寿张、临沂、单县、“ 州、济宁州、金乡、棒霞、平度州、潍县、益都、博山、寿光、安立、诸城等州县同时地震。 1855年l2月,福建松溪桃李重花复实;同月松溪塘水涌起6—7尺。 1853年3月,江苏宿迁“黄雾昼晦.4月地震,既望又震,竹有花多枯死”。同时地震的有溧水、江浦、六合、阜宁、唯宁,昆山、新阳的。河水顺发,房屋动摇”。如疟、苏州府、吴江、娄县、金山、上海等33县、府、市,有的连震数日。 l855年11月,江苏南汇桃花盛开,乡问卖黄瓜、蒿苣j次年1月地震,2月叉震。 1858年1月.江苏娄县天气如春,蚕豆、樱桃皆实、菜花秀;同年8月娄县地大震,l2月地屡震。 l890年10月,河南南乐县地震,同时寺庄村北杏林数里花大放。 1908年云南陆良旱,l1月杏花盛开;1909年4月、陆良、平罗、路南、宁州四州地震,倒城垣百余丈, 民房、营房数百问.压毙十余人。 http://hi.baidu.com/fibersensor/blog/item/5bdd87c20002b21e0ef4770f.html 地震前植物会出现异常现象(一) 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大约有30万种植物。植物和动物一样,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机体,地震前动物有异常反应,那么植物是否也具有这种反应呢? 在丰富的地震史料中,确实记载了不少有关植物在震前的异常现象。1668年山东郯城大地震前,史书上就曾写道:“十月桃李花,林擒实。”意思是说,我国北方十月份桃树、李树竟然繁花盛开,果实累累。显然,这是一种奇异的现象。1852年我国黄海地震前,也曾有“咸丰元年竹尽花,兰多并蒂,重花结实”,“咸丰二年夏大水,秋桃。李重华,冬地震”的记载。另外,史料上还有震前“竹花实”“自冬及春,桃李实,群花发”等描述,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一些地震,有关震前植物异常现象的记载更为丰富。 在外国,例如日本,也有不少资料谈及竹子、含羞草、合欢树等植物在震前的各种异常现象,据说,印度有一种甘蓝,不仅可以预报恶劣气候,而且当长出某种新芽时,警告即将发生地震。 据现今所知,震前植物异常的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不适时令开花、结果。植物开花结果往往有一定的季节性。有的地震发生前,植物的这种习性常常被打乱,出现花期提前或退后的异常现象。例如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8级地震,史料记载,清康熙十七年夏大旱,七月李花,十八年七月震”。李树本来春天开花,但这里却在夏末秋初开花。近年来发生的大地震前,这类现象更为普遍。在北方,杏花是春天才含苞欲放的,但1974年11月份在我国东北地区有不少杏树开花现象,第二年,二月四日发生了海城7.3级地震。震前植物不适时令开花现象,不仅大地震有,而且中强地震时也有所出现。例如1970年12月3日宁夏西吉5.5级地震前一个月,离震中66公里的隆德县上梁公社有些蒲公英竟然在初冬时节开花,1971年12月30日长江口4级地震前,人们发现本应在春天开花的芽菜,居然在12月中旬就提前开花了。 重花、重果。许多植物通常是一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但在地震前有些植物却一反常态,在开花结果后又重新开一次花甚至结果。因而有时树上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现象,果子快成熟了,旁边又长出一些花来,人们称这种异常为重花重果现象。 1976年8月16日松潘大地震前,重花重果现象十分普遍和明显,不仅数量多,而且树种也比较多,例震前五天,江油县义贵公社林场发现一株已结果的苹果树又开第二遍花,震前十几天,彭县发现在3-4月份盛开的玉兰花,居然在7-8月份又重开了第二遍花。1976年唐山大地震也有这种情况,当时北京附近的连翘本该春天开花再长叶,而当年7月份在长满叶后又重新开一次花。提早出苗、萌芽和成熟。这类现象一般在我国北方严冬季节才比较明显。例如1975年海城地震前,个别地方在严寒的冬季竟长出青草来,比较明显的是黑山县大黑山背阴坡,有一处三平方米的地方冰雪融化,长出了一寸多高的青草,上面还有小虫子爬动。 极不易开花的植物突然开花结果。大家知道,竹子原产于亚热带及热带地区,通常一生只开一次花,随后结籽死亡。我国北方地区,竹子开花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现象,在南方竹子叶仅在大旱之年才开花,因此,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竹子突然开花属于异常现象,例如在唐山大地震刚二天,天津南郊商业局院内发现一丛细竹开花,巨葛庄也有数丛竹子开花,松潘大地震前,四川绵竹县亦发现竹子开花的异常现象。 http://www.yxkjxx.gov.cn/cg_cg_note.asp?s_no=20tyt=%E9%98%B2%E9%9C%87%E5%87%8F%E7%81%BEpic = 地震前植物会出现异常现象(二) 生态上的变异性。1971年长江口4级地震前,据启东县卫东镇菜园组反应,黄芽菜本身是不包的,让它长出心来才开花,但震前有颗包好的黄芽菜在顶上抽心开花。同时,还发现青菜在叶子上开花的怪现象。另外1976年8月16日松潘大地震前,邓峡县发现一南瓜结果后顶上又开花。 植物“活动”方式的异常变化。植物一般是不会象动物那样自由的做出各种动作的,但个别植物的某些部分可以自由的活动。例长叶舞草,它的两片小托叶会自动的缓缓向上收拢,然迅速下垂,大约三十秒钟重复一次,宛如舞蹈家轻舒玉臂,翩翩起舞。日常较多见的会动的植物可数含羞草和向日葵。据报道,在一次大地震前十小时左右,有人发现含羞草的叶子曾耷拉下来。另外,在日本有一份观察报告,记述了地震前合欢树的叶子出现半合状态的现象。这种“会动”的植物震前活动方式的突然改变,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植物在尼前突然枯萎死亡。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两天,蓟县穿芳峪石臼大队道班附近的柳树,在枝条尖部20厘米处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远远望去,柳树好家戴上了一顶黄帽子,附近柳树无一例外。1976年松潘地震前,在素称“熊猫之乡”的平武县境内,箭竹大面积死亡,有些地方还发现梧桐枯萎现象,尤其使人惊奇的是,距震中区不远的甘肃迭部县一松树林内有沿东西方向程线状枯死的条带。 震前植物除了上述的几种形式的异常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异常现象。例如松潘大地震前,温江地区曾发现草木变色等怪现象。植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有的在震前一年,也有的在震前几个月至几天不等。总的来看,植物异常的时间距离发震时刻很近。例如含羞草在震前10小时左右就有反应。 关于震前植物异常的原因,目前还是个谜。从本质上讲,植物变异是其自身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的反应。因此,一般认为震前植物异常可能与震前所出现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异常变化有关,其中主要的有气象和地温异常、地下水异常、地电和地磁异常等。另外,地光等也可能对植物异常有所影响。还有人提出,震前空气中离子浓度的改变,也有可能对植物的不适时令的开花等现象有影响,总之,植物异常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http://www.yxkjxx.gov.cn/cg_cg_note.asp?s_no=19tyt =防震减灾pic=
个人分类: 兴趣爱好|8306 次阅读|6 个评论
年轻人的目标
shuilinxi 2011-3-2 21:20
如何评价一个人,如何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是一个迫切需要在求学阶段解决的问题。 目前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有: 第一类:权钱名 社会上大部分人其实骨子里都是这样评价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成功的。你是否有钱?你是否有名?你是否有权?而且这三者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 第二类:贡献 你究竟做了什么贡献?这是爱因斯坦等很多牛人给出的评价标准。 第三类:你是否成为了真正的自己,你是否做了最好的自己? 这类是李开复等海归派积极倡导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这个社会是多元的,没有必要强加给人那一种选择。 对于年轻学子来说,我还是推荐第三类。 因为我们假如以第一类为目标,我们会盯着那些顶尖的有钱人,名人,有权人,但是自身的基础条件还会有一些差距,这样产生的距离过大,容易使自己心态失衡。 第二类是以爱因斯坦这些牛人和以普林斯顿大学这些牛校确立的成功标志。 也就是一大帮科学家等家们确立的成功标志,这些人都是万人敬仰的人,他们说的当然很有道理,奉献永远是被人歌颂的。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旦你发现自己在短期内很难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毕竟像爱因斯坦的还是少数),也容易心里失衡。 第三种目标是我比较认为适合年轻人的。 做任何事都要讲一个已有基础和条件。每个人的已有基础和条件都是具有自己个性的。就像玫瑰有玫瑰的特点,灌木有灌木的特点,苹果树又有苹果树的特点,你如果硬要大家都以成为玫瑰作为成功的标志,那结果很简单,只有玫瑰最容易成功。 所以其实我们自己已有的条件下按自己的特点兴趣和长处来,做最好的自己是一种很好的目标。比如我是一颗苹果树,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变成自己能够成为的最好的苹果树。 其实我们经常问一下自己,你成为最好的自己了吗?这样你就会很容易把重心像圣人们说的那样放到自身的修行中来,这样即会达到学达性天的境界,又能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一旦你做了最好的自己,你将会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成功和机遇也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而且这样也会淡化竞争,容易使一个团队的大部分人都能取得成功。因为成功的标志就在自己身上,我是否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我是否发挥出了我的真正的潜力。一旦这种力量出来,第一类第二类的目标也就自然达到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大争论——吸烟能否致肺癌?东西方的辩论刚开始,定论尚早!
wya 2010-8-18 11:32
东方与西方、中医与西医、相关与伪相关的精彩辩论: 方舟子:科学大争论——吸烟能否致癌? http://blog.163.com/fangzhouzi_vip/blog/static/1097556942010716190104/ 马瀛通:从祖国医学看吸烟是否导致肺癌?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10/8/191046.html
个人分类: 中医大师思想摘录|4477 次阅读|2 个评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fqng1008 2010-3-26 07:3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超过半年未愈,病毒持续在体内复制,引起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细胞(TC)及抗体依赖淋巴细胞三种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衡量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由于肝活捡为有创性检查而受到限制,研究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变化的规律,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病理分期、分级标准参照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所有病例排除合并有其它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以及遗传代谢性肝病等。 1.2 临床资料 127例慢乙肝患者均为2006年至2008年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且进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的患者,肝穿刺活体检查前3天给予Vit-K 1 10mg稀释到20ml生理盐水中静推。其中男性105例,女性22例,年龄22~62岁(34.178.45);HBeAg阳性58例(45.67%),HBeAg阴性69例(54.33%)。 1.3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在B超定位后行1秒钟快速穿刺活检术,组织长度 1.5cm,内部结构至少包含3个完整的汇管区。病理标本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两位专家盲法读片。同时将肝组织病理切片做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免疫组化。 1.4 生化检查 血清ALT测定采用美国BECKMAN COUTLER CX5PRO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40U/L为异常。所有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病毒载量检查 HBV DNA基因含量检测采用美国Biotronics公司生产的荧光标记(Ampli Sensor)HBV DNA定量试剂盒进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检测仪器采用美国Biotronics公司AG-96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以510 2 copies/ml为阴性结果。为便于统计,均以检测结果绝对值的对数值进行比较。 1.6 乙肝六项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HBV-M)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类变量资料采用 2 检验。 2 结 果 2.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从表1中可看出,127例患者中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和)纤维化者即达G2 或(和) S1以上分别为:ALT 40 U/L组占41.07 %,40~80 U/L组占96.77 %,81~400U/L组占96.97 %,400 U/L组占100 %,后3组与ALT 40 U/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10.65 ~ 33.00, P 0.01),提示者ALT升高者大多纤维化或(和)炎症明显。但后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提示ALT升高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在ALT正常组中达41.07%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和)纤维化者,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以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 表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同分层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ALT(U/L)例数 无纤维化或炎症轻微者G0~1,S0 有纤维化或(和)炎症明显者 G0~1,S1 G0~1,S2~4 G2~4,S0 G2~4,S1 G2~4,S2~4 合计 40 56 33(58.93%) 6(10.71%) 2(3.57%) 6(10.71%) 5(8.93%) 4(7.14%) 23(41.07%) 40~80 31 1(3.23%) 2(6.46%) 9(29.23%) 5(16.13%) 7(22.58%) 7(22.58%) 30(96.77%) 81~400 33 1(3.03%) 3(9.09%) 6(18.18%) 8(24.24%) 7(21.21%) 8(24.24%) 32(96.97%) 400 7 0(0.00%) 1(14.29%) 1(14.29%) 5(71.43%) 0(0. 00%) 0(0.00%) 7(100%) 2.2 透明质酸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透明质酸>84ng/ml组和透明质酸<84ng/ml组的患者比较( 2 =18.91, P 0.01),有统计学明显差异,显示透明质酸升高者其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和)纤维化,见表2。 表2 透明质酸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HA(ng/ml) G0~1,S0 G0~1,S1 G0~1,S2~4 G2~4,S0 G2~4,S1 G2~4,S2~4 <84 28 5 5 12 9 6 >84 7 7 13 12 10 13 2.3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127例患者中,其中30例病毒载量510 2 Copies/ml,55例病毒载量>510 2 ~10 5 Copies/ml,42例病毒载量>10 5 Copies/ml。病毒载量在>510 2 ~10 5 Copies/ml中的患者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和)纤维化,提示随病毒载量升高,其肝组织炎症或(和)纤维化明显( 2 =30.8156, P 0.01)。见表3。 表3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和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HBV-DNA (Copies/ml)例数 无纤维化或炎症轻微者G0~1S0 有纤维化或(和)炎症明显者 G0~1,S1 G0~1,S2~4 G2~4,S0 G2~4,S1 G2~4,S2~4 合计 510 2 30 16 3 3 4 2 2 14 >510 2 ~10 5 55 12 5 12 12 11 3 43 >10 5 42 7 4 3 8 6 14 35 2.4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和肝组织HBV免疫组化的关系 肝组织HBcAg阳性组HBV DNA均值较HBcAg阴性组明显要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表4 肝组织免疫组化结果和血清HBV DNA水平(xs) 组别 例数(n) HBV DNA阳性(例) HBV DNA阴性(例) HBV DNA(log) 肝组织HBcAg阳性 75 68 7 6.252.60* 肝组织HBcAg阴性 42 16 26 5.64 * P <0.01 3 讨 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0%~20%的急性乙肝将转成慢性肝炎 ,而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若进一步发展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则进入肝硬化甚至发展成为肝癌,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慢性乙型肝炎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抗病毒治疗,根据目前专家共识,ALT 81 U/L是抗病毒治疗的必备条件,肝组织活检达G2或伴S1以上者亦应行抗病毒治疗。本资料显示,ALT升高者大部分具备抗病毒治疗指征,在ALT正常组中达41.07%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或(和)纤维化者,亦应抗病毒治疗。因此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以肝活检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和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以便准确了解肝组织病变程度及确定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与许德军等 对40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观察相近。 透明质酸(HA)是一种由肝星状细胞合成,并由肝血窦细胞降解的的糖胺聚,是细胞外基质的一种成分,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高水平的HA和血窦内皮细胞功能损害相关联,反映了纤维生成增加 。血清HA检测与肝组织学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较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活动度,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上述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增高。笔者认为血清透明质酸(HA)既是反应肝脏纤维化的一个指标也是反应肝脏当前的炎症、坏死的一个指标,大部分急性乙型肝炎中也会出现升高,其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虽不明显,但其炎症明显,说明透明质酸等常规血清学检测对评估纤维化形成或炎症程度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HBcAg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是HBV的结构蛋白即病毒核壳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病理意义。HBcAg由HBV基因组的C开放读码区(ORF)编码,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在T细胞和B细胞水平上,HBcAg的抗原性较HBeAg强100倍 ,对HBcAg的免疫应答在病毒清除中有重要作用。HBcAg感染的肝细胞是细胞免疫效应攻击的靶细胞,肝细胞溶解后HBcAg可直接释放入血,故能直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情进展的程度。检测肝组织HBcAg有助于确定乙型肝炎病原学诊断和评估肝细胞坏死炎性活动的程度及病变发展的趋向,推测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 。临床研究表明 ,血清HBeAg和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内HBcAg表达有一致性,本研究肝组织HBcAg阳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较阴性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以上结论,也说明HBV DNA 含量高者肝组织较易检出HBcAg,低者则不易检出。 乙型肝炎病毒是致肝脏病变的主要病因,理论上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型肝炎,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的根本治疗方法。患者血清HBV-DNA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HBV的感染、复制及病程的变化状态 ,因而,临床上常以血清HBV DNA水平测定作为检测抗病毒治疗疗效的指标之一。此外,研究中外周血HBV-DNA检测阴性的7例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说明低水平的HBV感染的患者更需要肝组织免疫组化的检测,并结合血清学ALT、HA和HBV DNA的检测,以便及早考虑抗病毒治疗,尽快阻止肝细胞持续性坏死以及进展成肝硬化或发生肝细胞癌,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脏病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329 2 张婷杰.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讨论.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20 -1021 3 许德军,王晓伟,徐嘉.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关系.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2):94 -95 4 Patel K,Gordon SC,Jacobson I,et al. uation of a panel ofnon2invasive serum markers to ifferentiate mild from moderate2to2ad2vanced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 J Hepatol,2004,41(6):935-942 5 Bonino F, Brunetto MR. Hepatitis B virus heterogeneity. one of many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verity of hepatitis B. Hepatol,1993,18:5-8 6 徐志强,成军,张鸿飞. HBcAg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2):2833-2836 7 苗霖, 陈岳祥,牛润章. 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sAg和HBcAg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 实用医学杂志,2004 ,21(3):233 8 苏明华,江建宁,刘志红,等. 乙肝患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 相关性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4):518 -519 9 王平忠,张中伟,周永兴,等. 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其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8(7):755-758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4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关性研究法---利用比较进行相关研究
liux831 2009-2-2 15:26
相关性是事物关联的基本属性,也是科学家开展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项来之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表明,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类比研究,是一个比较不同事物性质和表征的最基本方法。 一份来自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下巴棱角多的女性易出轨,这些女性下巴轮廓棱角分明象征体内有较多量男性荷尔蒙睾酮素,大量的睾酮素会让女性在性行为上较具主动性,她们容易给丈夫戴绿帽子。 有关相关性的研究很多,男人的身高在176cM比较理想,而女人身高应在170左右。既考虑了美感,也考虑了寿命。来自海南百岁寿星的研究表明,身高太高不利于长寿,而长寿老人多亲近自然、为人平和。在心脏病和心血管病这一人类第一杀手看来不无道理。体型巨大,心脏负担过重。 我们也知道相对性原理,高相对于矮,好相对于坏,聪明相对于迟钝。 最近网上的热门话题如下: 1.海龟与土鳖 2.美女与普通女人 3.大智慧与小聪明 4.博士途径与其他途径 5.有板有眼与没有章法 6.穷人与富翁 7.科学大家与一般从事科学技术的人(饶毅专门提出了只适于做技术的人) 8.自私与不自私 9.实名博客与阴冷小人 10.大侠与小肚鸡肠之徒 ...... 这不都是相关性与比较法研究的典型例证吗?! 英研究称:下巴棱角多的女性易出轨 下巴线条圆滑的女星琼安伍华德与性格男星保罗纽曼结缡50年(图片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英国查理王子的王妃卡蜜拉(图片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台湾联合新闻网引述英国《每日邮报》2月1日报道,一项心理学研究先对女性做情史及性关系调查,然后请男性观其长相评估未来想成为伴侣的程度。 结果显示,下巴棱角分明的女性较下巴线条圆滑的女性,在性行为上较具主动性,但男性却对她们兴趣缺缺。 来自4所北美的大学的学者认为,当男生选择长期伴侣时,会对下巴棱角分明的女性退避三舍,因为担心被戴绿帽。 下巴轮廓棱角分明象征体内有较多量男性荷尔蒙睾酮素,大量的睾酮素会让女性在性行为上较具主动性。而男性基于传宗接代的演化需要,会选择只为一个男性生小孩的忠实女性。 此研究结果在名人长相中亦可见端倪。 例如英国查理王子的王妃卡蜜拉,是与前夫鲍尔斯离婚后再嫁给查理。她的下巴轮廓棱角分明。 而下巴线条圆滑的女星琼安伍华德(Joanne Woodward)与性格男星保罗纽曼结缡50年,他们是好莱坞的模范夫妻。 此研究发表于《个性与个人差异》(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期刊。 更多阅读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原文(英文)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专家认为近期连续地震可能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杨学祥 2008-10-15 03:01
专家认为近期连续地震可能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12日22:12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近一时期全球连续发生多起地震,频繁的地震因何而起人们众说纷纭。中国有关地震专家认为,今年是太阳黑子活跃年,太阳黑子影响地震是有可能的。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十一日凌晨台湾南投地区发生里氏六点八级地震。六月十日,日本东海道地区发生里氏六点七级地震;六月六日,中国甘肃景泰地区发生里氏五点九级地震。而在此之前,土耳其昌克勒省发生里氏五点九级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明古鲁地区发生里氏七点九级地震。   连续发生的地震是否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是否意味着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中科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运泰说,太阳风最近干扰了电离层。太阳黑子每十一年是一个活跃周期,今年是活跃年。虽然各国正在探讨天体现象同地球构造活动的关系,但还没有令人信服的事实。他认为,太阳黑子影响地震是有可能的。研究地震与太阳黑子的关系,要靠长期数据的积累,甚至要上百年的数据及可靠的观测事实。   陈运泰表示,目前不好说是进入地震活跃期,是否活跃要看本质,不能只看现象。他说,经过仔细统计,最近一年地震并不像百姓印象中的那样增加了。统计表明,全球每年平均发生十八个里氏七至八级的地震,一个八级以上的地震。去年地震活动线持平,只有十八个七至八级的地震,八级以上的没有。   《中国青年报》在报道中说,这位地震专家分析道,老百姓之所以觉得好像地震多了,原因一是现在媒体信息发达,地震的消息比过去知道得多;二是科学进步,地震台网分布多了,记下了过去没有记下的地震;三是全球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过去六级地震几乎不死人,现在伤亡比较多,人们容易记住。 http://news.sina.com.cn/china/2000-06-12/96913.html 图 书 简 介 书名:太阳风暴 ISBN:7502935428 作者:张元东 1935~ 出版社:北京 : 气象出版社 年份:2003 页数和开本:190页 ; 21cm 丛编项: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 题名: 主题:太阳活动(0) 研究(0) 中图分类号:天文学 如需代寻本书,从页面右侧预定 一般附注: 内容简介:该书论述了太阳与太阳观测、太阳黑子、太阳风暴、太阳活动预报、太阳活动与地球环境变化、太阳活动与气象灾害、太阳活动与地震灾害等内容。 http://copies.sinoshu.com/copy2383533/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87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震与太阳黑子周期的关系
杨学祥 2008-10-14 16:33
图 1 中国大陆 1 级以上地震分布( 1985-2005 ,据许绍燮院士, 2008 ) 从 2002-2005 年中国一级以上地震分布图中可以看到,该时段地震频发区有四处:新疆地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交界地区;华北地区;东南地区。其中, 2008 年 3 月 21 日 新疆于田县( 35.6 , 81.6 )发生 7.3 级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县( 31.0 , 103.4 )发生 8.0 级地震,西藏、云南 2008 年都发生了 6 级以上地震。 张素欣、解用明、乔子云、陈立强、赵振增统计了太阳黑子活动 11 年周期和 22 年周期与华北地区 (E108 ~ 124 ,N34 ~ 42 )1815 年~ 2002 年 187 年 6 级以上强震的关系。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华北地区的强震自 1815 年第 4 高潮以来,有 84.6% 的强震集中在太阳黑子 11 年变化周期的峰年段 ( 1 年 ) 和谷年段 ( 1 年 ) 内发生;其中尤以双周峰年段、单周谷年段较为集中;而单周下降时段却从未有过强震发生。目前( 2004 年)正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第 23 周单周峰年之后的下降时段,该统计区内强震发生的概率极低 。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详细分析了 20 世纪云南强震群体盛衰的天文背景,文中指出月亮白赤交角(亦称月亮赤纬角)变化产生的交点潮可能是影响地震长周期活动的一个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20 世纪以来云南的 4 个 M 6.7 级强震活跃期有 3 个始发于月亮白赤交角极大年或其次年,仅第一个地震活跃期不是如此,所以总概率达 80% 。另外,无论太阳活动还是地震活动均存在 11 年的准周期,对比太阳黑子相对数滑动平均曲线与云南历年最大地震强度滑动平均曲线,即年黑子相对数减小时,地震强度增大。据此,作者利用 20 世纪云南历年最大地震的震级作了 4 组 11 年周期的外推,估计了下一个地震活跃期首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综括上述 2 个天文条件,根据目前月亮白赤交角变化与太阳活动形势,他们认为云南下一个地震活跃期可能开始于 2006/2007 年。他们根据地震活动 11 年周期中同相位年的平均强度作外推预报, 2005 年按期前 7 个 11 年周期同相位年的最大地震强度平均推算,可能为 5.69 级上下,仍处于低水平活动期,而 2006 年的地震强度则可能增至 6.37 级上下,应引起我们的警觉,最严重的是 2007 年,该年所处的相位最易发生强烈地震,平均震级已接近 6.7 级,足见该年最可能是云南下一 M 大于等于 6.7 级强震活跃期的开始年,并可能爆发 7 级大震(概率达 43% )。 2007 年云南地震强度所以会如此之高,主要是因其正值太阳黑子第 23 活动周的谷值年附近。如往前追溯,自 1700 年以来,云南有记载的 18 次 M 大于等于 7 级大地震中,竟有近一半发生于太阳活动谷年附近,使谷年成为十分罕见的大震高发相位。 表 1 20 世纪以来白赤交角极大年与云南首发强震(据胡辉 等, 2003 ) 白赤交角极大年 云南强震活跃期 首发 M 大于 6.7 级强震 1913 第 1 活跃期 1913 峨山 7.0 1932 第 2 活跃期 1941 澜沧 7.0(极小值年) 1950 1950 勐海 7.0 1969 第 3 活跃期 1970 通海 7.7 1987 第 4 活跃期 1988 澜沧 7.6 2006/2007 第 5 活跃期 2007 普洱 6.4 , 2008 盈江 5.0、 5.0和5.9 注:最后一栏是笔者根据胡辉等人预测和地震实测数据加的。 8 月 21 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 5.9 级地震 (08-22) 2007 年云南普洱县发生 6.4 级地震, 2008 年云南盈江县发生的 2 次地震 5.0 级地震,验证了胡辉等人的预测 。 2007-2009 年是太阳黑子活动第 23 周单周谷年段, 2011-2012 年是太阳黑子活动第 24 周双周丰年段,应该加强监测和检验地震与太阳黑子的对应关系。强潮汐也有 11 年和 22 年周期。 参考文献 1. 许绍燮 . 地震预报之魅力纪念周恩来总理号召开展地震预报研究与邢台地震四十周年 . 发布时间: 2008.08.13 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http://www.lrn.cn/science/disasterPreventting/dzkp/dzyb/200808/t20080813_264392.htm 2. 张素欣,解用明,乔子云 等。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分析。华北地震科学。 2004 , 22 ( 2 ): 59-63 3. 杨学祥 . 云南盈江 5 级地震早有预测 . 发表于 2008-8-21 6:28:40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626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0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